$articles = [ [ 'title' => 'shangyu', 'content' => '

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西连绍兴县,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面积1403平方公里,其中钱塘江河口水域212.3平方公里。上虞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全县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上虞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又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总趋势是洪涝多于干旱。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上虞境内矿藏有铁、锰、铜、铅锌、金银、叶蜡石、萤石、高岭土、石英、白云石、黄铁等,其中叶蜡石估计蕴藏量约200万吨,已有40余年的开采历史。
 

', 'cityname' => '上虞', ], [ 'title' => 'xiaoshan', 'content' => '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户籍人口118.5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55997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4个街道总人口263055人。区委、区政府驻地北干街道。萧山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所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和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东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2006年,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99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3万吨,两项排名均列全国第8位,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列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后。
 

', 'cityname' => '萧山', ], [ 'title' => 'zhuji', 'content' => '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钱塘江流域中段,介于东经119°53′~120°32′,北纬29°21′~29°59′之间。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诸暨市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东部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境内最高峰;西部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2米,为境西部最高峰。中部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为河网平原,水资源充沛。浦阳江纵贯南北,境内干流长67.6公里,东西8条支流呈叶脉形展开。诸暨市境地处浙中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年温差大于同纬度邻县,小气候差距显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气温年平均为16.3℃,常年平均降水量约1373.6毫米,降水日年均约158.3天,相对湿度约82%,日照年均约1887.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
 

', 'cityname' => '诸暨', ], [ 'title' => 'yuyao', 'content' => '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 'cityname' => '余姚', ], [ 'title' => 'yuecheng', 'content' => '

越城区,浙江省绍兴市下辖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秦朝置会稽郡,唐朝置越州,一度成为南宋临时都城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和先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1949年5月绍兴解放,设绍兴市(县级市),后分别设绍兴县、绍兴地区,为绍兴县、绍兴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设越城区,现越城区为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城区实际管辖3个镇5街,104个行政村,70个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166.92平方公里,总人口41.28万,其中农业人口8.24万。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09亿元,第二产业70.83亿元,第三产业21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873元。
 

', 'cityname' => '越城', ], [ 'title' => 'hangzhou', 'content' => '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北纬30°16’、东经120°12’,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东濒杭州湾、钱塘江,南与金华市、衢州市、绍兴市相接,西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北与湖州市、嘉兴市相邻。下辖8个区、5个县(市),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发展迅猛,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03.89亿元,人均GDP达8063美元,连续17年保持2位数增长,连续4年被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杭州尤以西湖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美丽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两堤卧波,三岛浮水,风景秀丽,四季异色,古迹珠连,名人荟萃,历代诗人吟咏不绝。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秘、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全市现有60多个对外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庙、西泠印社、三潭印月、花港观鱼、龙井、虎跑等最为著名。
 

', 'cityname' => '杭州', ], [ 'title' => 'cixi', 'content' => '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建成后,一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户籍总人口101.03万人,辖17个镇、3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4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
 

', 'cityname' => '慈溪', ], [ 'title' => 'zhenhai', 'content' => '

镇海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东北部,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冀,东海沿岸。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2013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宁波市镇海区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2012年底,户籍人口22.76万人,陆地面积244.2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24个居委会、62个村委会: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镇海区府位于招宝山街道。
 

', 'cityname' => '镇海', ], [ 'title' => 'haishu', 'content' => '

海曙区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市区中心区域,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与余姚市接壤,南与奉化区相接。2017年末,全区面积595.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0.9万人,户籍人口62.6万人,辖9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和1个乡,共103个社区居委会和167个村委会 [4] ,区人民政府驻县前街61号。该区系全市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中心,属宁绍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景点有天一藏书阁,海曙楼,天封塔,宁波城隍庙,天一广场,月湖等。2018年9月,荣获“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曙区辖8个街道,72个社区: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 'cityname' => '海曙', ], [ 'title' => 'yinzhou-2', 'content' => '

鄞州区,浙江省宁波市市辖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部与海曙区接壤,南部紧邻奉化区,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全区面积799.09平方千米 \。2016年9月,江东区划归鄞州区管辖后,新鄞州区辖14个街道、10个镇。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梅墟街道、白鹤街道、百丈街道、东胜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新明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瞻岐镇、东吴镇、塘溪镇、东钱湖镇。其中:新明街道和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行政区划上均仍属于鄞州区管辖。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鄞州区位列第24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鄞州', ], [ 'title' => 'ningbo', 'content' => '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3万。全市辖宁海、象山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原为鄞县)六个区。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
 

', 'cityname' => '宁波', ], [ 'title' => 'xiuzhou', 'content' => '

秀洲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接苏州,是上海经济区的黄金腹地,也是浦东开发区的理想延伸地。截至2018年05月,秀洲区总面积547.7平方公里 [1] ,户籍人口39.6万,下辖5个镇、4个街道。秀洲区其前身即嘉兴县,始建于春秋时期,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所在地嘉兴南湖既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又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2017年,秀洲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增长8.2%;区级公共预算总收入48.5亿元;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2亿元、增长17.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2元,分别增长8.6%和8.5%;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实现252亿元,增长17.2%。
 

', 'cityname' => '秀洲', ], [ 'title' => 'jiangbei-2', 'content' => '

江北区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北部,东南临甬江与鄞州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连接,东北毗邻镇海区,西接余姚市。江北区总面积208.14平方千米,辖7个街道、1个镇(慈城镇)、35个社区、110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 新马路61弄。江北区地势平坦,有低矮山丘6万亩,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较大的河流有甬江、余姚江、慈江及江北大河。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江北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光能资源,年日照百分率为47%,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的月份是8月份,为275.1小时,最少月份为2月,仅为118.9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0.6千卡/cm2。光照条件完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对光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种苗生产比较有利、比较丰富:由于宁波市地处亚热带,区内年均日照时数2071.4小时。
 

', 'cityname' => '江北', ], [ 'title' => 'nanhu', 'content' => '

南湖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为嘉兴市主城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濒杭州湾,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辖5个镇8个街道,总面积438.9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7万,暂住人口22万。南湖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享有“江东一大都会”的美誉。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黑陶、竹刻等传统特色产品长销不衰,水中奇品南湖菱和“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更是闻名全国。南湖区是江南著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水都绿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韵深厚,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儒商文化的发祥地。南湖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南湖', ], [ 'title' => 'ninghai', 'content' => '

宁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县,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为界。有着山区半山区和浅海滩涂的丰富地形。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宁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同三线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纵贯县境,34省道甬临线是一级公路,和盛宁线、象西线组成陆路交通主骨架,县城距宁波机扬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5000吨级强蛟码头投入使用,北通宁波、上海、大连,南达温州、厦门、香港,水陆客货周转能力大大提高。程控电话容量达到10.9万门,移动电话、无线电话、传呼均与全国联网。电力充足,水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服务优良。开放的宁海正按照宁波市副中心城市规划的要求,大踏步向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 'cityname' => '宁海', ], [ 'title' => 'haiyan-2', 'content' => '

海盐是浙江省的一个行政县,位处杭州湾北侧,属嘉兴地区。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省会杭州98公里。全县陆地面积507.3公里,人口36.4万。
 

', 'cityname' => '海盐', ], [ 'title' => 'xiangshan-3', 'content' => '

象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二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象山是名副其实的半岛县。海洋旅游业异军突起。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植被葱郁、空气清新,海鲜美味,是浙江省海洋旅游业四大板块之一,是华东地区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最佳地区之一。1997年以来,象山旅游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带、三区、十大产品”(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和松兰山休闲度假区、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大塘港生态观光旅游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 'cityname' => '象山', ], [ 'title' => 'pinghu', 'content' => '

平湖市素有“金平湖”之美誉,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总人口50万。境内有浙北惟一的进出口海港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乍浦港,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千吨级泊位4个,已步入国家中型港口行列。平湖市工业已形成了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荣获“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是省级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包装纸生产基地和中国软箱包出口生产基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平湖着力构建“3+4”的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即形成光机电、服装和临港型重化工业三大产值超100亿的支柱产业,纸业、箱包、童车、洁具四个在全国同行业比重约占20%的区域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平台上,平湖着力构建“四区二团”发展平台,即平湖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滨海地区和新仓、新埭两大工业组团,形成沿海、沿边两大产业带。平湖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实现了农业灌溉地下化,已建成10个现代农业园和多个特色农业园,是国家级商品粮、油基地和中国“西瓜之乡”。平湖市旅游资源丰富,有集沙滩、海岛、名寺、森林于一身的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以及晚清名宅莫氏庄园和李叔同纪念馆。海盐县陆地面积507平方公里,海湾面积56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53.5公里,人口38.8万。
 

', 'cityname' => '平湖', ], [ 'title' => 'fenghua', 'content' => '

奉化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区南面,介于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之间。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新昌县、嵊州市和余姚市,北交鄞县。省道甬临线、江拔线、浒溪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国防公路穿越其间。甬金高速公路开头(或终点)。;剡江、县江、东江等河流贯东西南北,内河航线109公里,外海航线连我国沿海各港口;市区距宁波30公里,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5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西部处于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接地带,多高山峻岭,黄泥浆岗海拔97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北部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属宁奉平原的一部分;西南多山区和河谷,沿海尚有小块狭长低平地带。全市地貌构成大致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东西长70.5公里,南北宽42公里,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岛屿24个。奉化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6.3℃,降雨量135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850小时,无霜期232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奉化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誉,拥有“浙东第一瀑布”千丈岩飞瀑和各种奇峰幽谷、山岚水色,更有被誉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古刹和蒋氏故居等一系列人文景观。
 

', 'cityname' => '奉化', ], [ 'title' => 'tongxiang', 'content' => '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地壳较为稳定,土地承载力每平方米为20吨,无地震、地裂带,黄海标高3.43米。水文条件简单,地下水位在5.5米左右,随河道水位升降,常年平均水位3米左右,无侵蚀性。桐乡市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平均相对温度76%,平均降雨量1193cm,无霜期280天,全年主导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桐乡境内有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杭白菊,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桐乡又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年产蚕茧2万多吨;被誉为国际裘皮市场“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产量近30万张;中国名晒烟之一的桐乡晒红烟,是传统出口产品;果中珍品桐乡檇李,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有“西施醉李”之美说,其品质风味在中国李中独占鳌头,古代被列为贡品;桐乡榨菜为蔬菜中之佳品,年产鲜榨菜10万吨左右,采用排卤成形新工艺,铝箔小包装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 'cityname' => '桐乡', ], [ 'title' => 'jiashan', 'content' => '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经120°44′22″——121°1′45″、北纬30°450′36″——31°1′12″。境域轮廓呈田字形,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秀城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全县总面积507.68平方千米(县土地详查数),其中陆地占85.71%,水域占14.29%。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千米,西至杭州110千米,南濒乍浦港35千米,北接苏州91千米,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高程3.67米(吴淞标高)。嘉善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但地处沿海中纬度地带,气候变化明显,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大雪、大雾、高温和台风。嘉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嘉善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三色产业带,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生机;木业、电子电声、机械五金和纺织服装,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古镇西塘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 'cityname' => '嘉善', ], [ 'title' => 'haining', 'content' => '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市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百强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30°35’,东经120°18’-120°52’。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与绍兴市上虞市、杭州市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市余杭区,北连桐乡市、嘉兴市秀洲区。市治硖石镇。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铁路、101省道杭沪复线东西横贯市域,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越过北境,杭州绕城公路东线穿行西部。以“两横六纵”为主框架,市、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定级内河航道有46条,主干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海宁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时,无霜期233.5天。因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经常在此交会,有旱、涝、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耕地土质南砂北粘,结构良好,水气协调,酸碱度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 'cityname' => '海宁', ], [ 'title' => 'jiaxing', 'content' => '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9.60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 'cityname' => '嘉兴', ], [ 'title' => 'gongshu', 'content' => '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杭州中心城区之一,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因旧时境内以最古老的拱桥拱宸桥和最繁华的湖墅地区而各取一字得区名。全区面积69.25平方千米。拱墅区东南与江干区、下城区接壤,西北与西湖区、余杭区为邻,南临西子湖,北依皋亭山,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古老而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宛如银链穿境,在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2014年在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中,全浙江共11处申遗点拱墅区占据3席,是浙江省所占申遗点最多的城区,是运河杭州段运河古迹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深厚、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一段。自秦至唐,隶属钱塘县;宋至清属仁和县;1912年始属杭县,1927年建杭州市,为第六区和第八区。
 

', 'cityname' => '拱墅', ], [ 'title' => 'nanxun', 'content' => '

南浔区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属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新兴城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位于长三角沪苏杭中心,南连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苏州、上海,西上直达南京。南浔是2003年1月建成的湖州市辖区,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截至2013年,南浔区辖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国际旅游度假区,区域面积702.17平方千米。2003年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2003)2号)和省政府(浙政发(2003)2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区委、区政府驻南浔镇,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南浔古镇管理委员会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南浔', ], [ 'title' => 'jianggan', 'content' => '

江干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位于杭州大都市东部,面积200.00平方千米。江干区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也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还是杭州的交通枢纽中心。是杭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CBD(钱江新城)所在地,区内还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江干区辖10个街道,区政府驻庆春东路1号。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浙江省教育强区、浙江省平安城区。2001年,调整凯旋街道与采荷街道管辖界线,以庆春东路为界,将庆春东路以北原由采荷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凯旋街道管辖,将庆春东路以南原由凯旋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采荷街道管辖。
 

', 'cityname' => '江干', ], [ 'title' => 'wuxing', 'content' => '

吴兴区是浙江省湖州市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吴兴区辖11个街道6个镇1个乡,总面积862.52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总人口为45.91万人。吴兴区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2013年吴兴区生产总值376.03亿元。吴兴为湖州古称,三国置吴兴郡,包括今湖州一带,取“吴国兴盛”之意。吴兴为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称,三国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湖州市全境,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吴兴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雨日142到155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4到246天。
 

', 'cityname' => '吴兴', ], [ 'title' => 'haidian', 'content' => '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县接壤。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最宽处29千米。面积426平方千米。2005年末户籍人口191.8万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
 

', 'cityname' => '海淀', ], [ 'title' => 'xiacheng', 'content' => '

下城区地处杭州市城区中心,北依京杭古运河,南濒秀丽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驻地、北靠市委、市政府驻地,东临古城河贴沙河。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总人口52.61万人(2010年),辖八个街道,区政府驻文晖路1号。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598.8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3.15亿元。专利申请量4064件,专利授权量3293件。2018年,入选中国城区100强。下城区位于杭州市老城区中部 , 因地处故南宋皇城北,杭州习惯以北为下,而称下城区。下城区历史悠久。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境西北蕃衍生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置钱唐县,下城为其北境,属会稽郡。西汉元始四年(4)改钱唐为泉亭,下城为泉亭县。东汉兴武元年(25)复钱唐县旧名,建武六年(30)钱唐县并入余杭县,下城从之。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郡割吴兴,吴郡之地置杭州”,州辖钱唐、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武康大县,下城为钱唐县。唐武德四年(621),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下城因之。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割钱塘、盐官两县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二乡置钱江县”,下城为钱江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8)吴越纳土归宗,翌年改钱江为仁和,下城自此为仁和县历宗元明德,达933年之久。
 

', 'cityname' => '下城', ], [ 'title' => 'deqing-2', 'content' => '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环太湖经济圈、西枕天目山麓。德清历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在县境内有大量遗存。公元222年在武康立县,公元691年(唐天授2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此后两县长期并存。1958年武德两县合并成德清县,县治在城关镇。1994年县治搬迁至武康镇。现全县总面积935.9平方公里,辖9镇、2个乡、总人口43万。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主要有中外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莫干山等,东部为平原水乡,部为丘陵。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无霜期220—23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3-6月以偏东风为主,多雨水。6月为梅雨期,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地面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热。8-9月常有台风过境,酿成灾害。10月秋高气爽,雨量稀少;11月至次年2月,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少雨。
 

', 'cityname' => '德清', ], [ 'title' => 'beijing', 'content' => '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北京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北京的市树为国槐和侧柏,市花为月季和菊花。另外,北京出产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景泰蓝、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驰誉世界。
 

', 'cityname' => '北京', ], [ 'title' => 'shangcheng-2', 'content' => '

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部偏南,东临钱塘江,西贴西湖,南枕玉皇山。总面积26.06平方千米。是杭州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南宋皇城所在地,是杭州商贸旅游中心、文创中心。是浙江省面积最小、单位GDP最高的城区。上城区辖6个街道,共有54个社区,总人口35.13万人。2013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杭州市上城区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入选中国城区发展100强。上城区域历史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国时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在凤凰山东麓建皇城、筑宫殿,历时140余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上城区自宋至清,分属钱塘、仁和县管辖,民初属杭县管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区域分属城区、江干区。此后城区行政区域多次变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区分属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即原江干区),建区公所。
 

', 'cityname' => '上城', ], [ 'title' => 'xicheng', 'content' => '

西城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中心城区西部。东与东城区相连;北与海淀区、朝阳区毗邻;西与海淀区、丰台区接壤;南与丰台区相连。2010年7月1日,宣武区并入西城区,成立新西城区。区境东西宽7.1千米,南北长11.2千米,幅员面积50.70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西城区下辖15个街道,常住总人口125.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3.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29.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610美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63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329元。恩格尔系数为20.7%,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西城区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景点有月坛公园、历代帝王庙、陶然亭公园、北京大观园、醇亲王花园、恭王府花园等。1950年4月18日,政务院批准将北京市调整合并为16个区,今区境内为第2区和第4区全部、第5区之西半部及第13、第14区的一部。1952年9月,市政府再次调整区划,今区境内为西单区和西四区及海淀区、前门区的一部分,第2区更名为西单区,第4区更名为西四区。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单、西四二区合并为西城区。1987年9月北京市将朝阳区马甸0.6平方千米划给西城。
 

', 'cityname' => '西城', ], [ 'title' => 'anji', 'content' => '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开放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全县辖16个乡镇(开发区),人口45万,面积1886平方公里,建县于东汉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安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安吉竹林面积98万亩,毛竹蓄积量居全国之冠;有十分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现已查明金属与非金属矿藏42种,其中膨润土、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黄砂等贮量大、质量好、品质高,安吉黄砂被誉为“金砂”,“安吉红”花岗岩在华东地区首届花岗岩博览会上得分第一。膨润土储藏量在1000万吨以上,已成为亚洲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安吉还有丰富的土特产,如笋干、板栗、山核桃、白茶、白果、竹叶黄酮。
 

', 'cityname' => '安吉', ], [ 'title' => 'fuyang-2', 'content' => '

富阳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沪杭甬“金三角”交汇点,杭州的西大门,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市域介于北纬29度44分~30度12分、东经119度25分~120度09分。东接萧山区、南连诸暨市、西邻桐庐县、北与临安市、余杭区接壤,东北与杭州市西湖区毗连。东西长69.7公里,南北宽49.7公里,总面积1831.21平方公里。“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山青水秀、景色迤逦,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横贯全境,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境内有钟灵毓秀的鹳山、富春胜地天钟山、东经120度北纬30度经纬线大陆平原唯一整交点、华东最大的天然淡水浴场新沙岛、亚太地区第一大洞厅九霄碧云洞、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吴大帝孙权后裔集聚地龙门古镇等自然人文名胜。近几年,还成功开发出了被誉为浙江旅游“新三宝”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等旅游资源。
 

', 'cityname' => '富阳', ], [ 'title' => 'dongcheng', 'content' => '

东城区,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东部,东、北与朝阳区接壤,南与丰台区相连,西与西城区毗邻。东西最大距离5.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区境介于东经116°22’17″—116°26’46″,北纬39°51’26″—39°58’22″之间。2010年,东城区合并崇文区,成立新东城区,辖区面积扩大到41.84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东城区下辖17个街道,常住总人口97.4万人 [3]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8亿元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30.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437万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6亿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6亿元。 东城区是北京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18.5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内外城巡警总厅,下设46个警政区,内城26区,外城20区;三十四年,内城合并为13区,外城合并为10区。宣统二年(1910年),再并内城为10区,内左一区至内左四区和外左一区至外左五区全部及中一区、中二区东部属今辖区。
 

', 'cityname' => '东城', ], [ 'title' => 'linan', 'content' => '

临安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径118°51′—119°52’北纬29°56′-30°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宽达50公里,土地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人口51.03万市人民政府设在锦城镇。安市域东西长达100公里,中心城区偏于市域东部。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差别悬殊。西部清凉峰与东部石泉,海拔相差1770余米,西北、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而东部锦城镇以东大部分是海拔5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西北南三面环山,向东呈马蹄形开口。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全年降雨量1628.6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6.4°C,全年日照时数1847.3小时,森林覆盖率76.5%。
 

', 'cityname' => '临安', ], [ 'title' => 'changxing', 'content' => '

长兴位于浙江省北部,与本省的安吉县、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徽的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它处于北纬30°43′-30°11′,东经119°33′-120°06′之间,水陆交通便利,距湖州20公里,上海180公里,杭州市中心90公里,318国道、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和正在兴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境内汇合,省级重点宣杭复线、新长及杭牛三条铁路大动脉横穿东西;航道通航里程262km,船只可达湖州、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长兴是多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拥有山林96.4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6.79万亩。三面环山,一臂挡湖(太湖),湖岸线长达31公里,境内拥有环太湖旅游区,碧岩,香山,顾渚山等风景区,尚待开发利用。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相邻。县城雉城镇距上海180公里、杭州90公里、南京200公里。长兴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光协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长兴县农业资源丰富,效益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种水产和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拥有西瓜、茶叶、吊瓜等一大批名优、新、特、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长兴环境优美,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极大部分在二类水体以上。历年平均气温15.6℃,气温年际间变幅在±0.5~0.7℃之间,年际气温极差为1.2℃。历年月际间的气温变化幅度要比年气温波动大得多,其中以1月份气温年际变差最大。年降水量:年均1309mm。其中3~9月是全年降水集中期,占年雨量的75%以上。降水季节分布特点: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年平均雨日为144天,占全年天数的39.6%。由于境内地形的不同,降水地理分布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近年冬季除部分山区地带外,基本无降雪。年均日照时数1810.3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1%,光照分配较均匀。年耕作2—3熟。
 

', 'cityname' => '长兴', ], [ 'title' => 'pinggu', 'content' => '

平谷区地处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省市的交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平谷区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北京的东北部,天津的西北部。西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东距天津市区90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纽带。之间有京平蓟高速公路和顺平——平蓟快速路连接。
 

', 'cityname' => '平谷', ], [ 'title' => 'yuhang', 'content' => '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总人口82.69万。列全国县城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区)第15位。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 'cityname' => '余杭', ], [ 'title' => 'huzhou', 'content' => '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南浔、菱湖三区,总面积5817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56.49万。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自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筑菰城至今,湖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市内名胜众多,古迹遍布。湖州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之一,有4700多年历史。湖州丝绸不仅早已“冠绝海内”,而且经丝绸之路获“湖丝衣天下”的美誉。历代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也产于湖州。湖州为典型的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9度,年降水总量为1023.3毫米。湖州是镶嵌在太湖南岸的一颗明珠,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浩浩太湖,巍巍天目,从东部平原到西部山川,有江南水乡古镇的神韵,有塔中塔、桥里桥、庙里庙的湖州三绝,有金钉子、扬子鳄、十里银杏的古生态世界,且历代名人辈出。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形成了湖州旅游的四大特色品牌。
 

', 'cityname' => '湖州', ], [ 'title' => 'mentougou', 'content' => '

门头沟位于北京西部,境内高山峻岭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巍巍的山峰自西北向东南排列,矗立在北京的西部。为此,人们把门头沟区称做“首都西部的天然屏障”。门头沟区东、南与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和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为邻。
 

', 'cityname' => '门头沟', ], [ 'title' => 'jiande', 'content' => '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位于北纬29°13’——29°46’,东经118°54’——119°45’。市境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岭属天目山、千里岗和龙门山系。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主要分布在境域西北和东南。山脉大致呈北东向西南走向。整个地势为西北和东南两边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水系由周边向中间汇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建德是浙西重地,境内有320、330两条国道,是江浙至赣闽的主道,在建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通车后,建德与杭州的行车时间将缩短为一个小时,成为杭州通往千岛湖最为便捷的通道;境内有金千铁路,与浙赣线相连;有航道105公里,可通200吨级的船只、1000吨级船队,上可达黄山市,下可出杭州湾入海。新建“建德千岛湖通用航空机场”,使建德交通便捷程度大大提高。
 

', 'cityname' => '建德', ], [ 'title' => 'binjiang', 'content' => '

滨江区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原属浙江省萧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萧山市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三镇成立,滨江区东面与南面与萧山区相临。全区面积72.22平方千米。滨江区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其中,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位于钱塘江北老城区原文教区一带,面积11.44平方公里,是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发源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滨江区于1996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开发区管委会与滨江区政府实行两个名称、一套人马。2010年滨江区实现生产总值341.7亿元,增长13.1%,技工贸总收入1810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84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4.7%;在全国80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八,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滨江区位列第84名。
 

', 'cityname' => '滨江', ], [ 'title' => 'miyun', 'content' => '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县城距北京东直门65公里,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县辖19个乡镇,常住人口达43万。密云水库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燕山群峰之中,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2,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此辽阔的水面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为了保护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不受污染,密云县在农业上广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严禁在密云水库从事任何旅游活动,同时年年大搞植树造林。目前,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绝大部分地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三项指标居北京市区县之冠,可以说已成为净水、净土、净气,无公害的绿色乐园。密云境内山绿水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据考察,密云县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达100多处。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在对密云县的旅游大环境和旅游资源进行认真考察后,称赞为“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密云县已形成水库东北、西北两条旅游热线和云蒙山、白河风景区、司马台和云岫谷三大旅游基地。全县共有旅游景点25个,有的在全国享有盛誉。如云蒙山植被茂密、怪石林立、溪潭密布、瀑布众多,是度假避暑的理想之地,被专家誉为”北国黄山”;云岫谷风景区以其冰川巨砾、水秀石红、华北地区唯一的国际狩猎场而享誉京城;司马台长城以其”惊、险、奇”和独特造型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称为”中国长城之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 'cityname' => '密云', ], [ 'title' => 'chunan', 'content' => '

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地处北纬29°11′-30°02’,东经118°20′-119°20’。是著名国家级风景区千岛湖所在地,又是浙江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东与建德、桐庐接壤,南连衢县、常山,西与安徽休宁、歙县毗连,北接临安。全境东西长96.8公里,南北宽94.4公里,面积44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5%,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属杭州市,距杭州市区151公里。新安江从西北蜿蜒而下,横贯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山峦连绵、群峰叠起,历史上有“千峰郡”之美称。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淳安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千岛湖景区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19.7万人,同比增长了19.4%,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0.5亿元,增长22.1%。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的成功举办,江泽民、李鹏等同志莅临千岛湖,极大地提高了千岛湖的知名度,打响了千岛湖品牌,提升了千岛湖品牌的含金量。
 

', 'cityname' => '淳安', ], [ 'title' => 'fangshan-2', 'content' => '

房山区总面积201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75.4万人。房山区人民政府驻良乡镇(良乡地区)境内,具体地址为北京市政通路1号。邮编:102400。代码:110111。区号:010。拼音:FangshanQu。房山区辖8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城关街道、新镇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乡地区、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阎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共有462个村委会、107个居委会。
 

', 'cityname' => '房山', ], [ 'title' => 'xihu-3', 'content' => '

西湖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09.4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0万(其中户籍人口60.81万人),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也是著名的旅游区。辖区内有西湖、西溪湿地两个国家5A级景区,还有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泠印社、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等知名景区景点;是著名的文教区,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和小和山高教园区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07年,西湖区辖2个镇、10个街道,分别是双浦镇、三墩镇;转塘街道、留下街道、蒋村街道、西湖街道、灵隐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荡街道、北山街道。
 

', 'cityname' => '西湖', ], [ 'title' => 'tonglu', 'content' => '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o35ˊ~30o05ˊ和东经119o10ˊ~119o58ˊ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距桐庐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000米,游览面积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 'cityname' => '桐庐', ], [ 'title' => 'daxing', 'content' => '

大兴,地处北京南郊平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大兴是北京市唯一一个拥有两个新兴卫星城的郊区县。其中,区政府所在地黄村卫星城距市区南三环仅13公里,它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都第一批重点发展的卫星城之一。
 

', 'cityname' => '大兴', ], [ 'title' => 'zhejiang', 'content' => '', 'cityname' => '浙江', ], [ 'title' => 'shijingshan', 'content' => '

石景山区总面积86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35.0万人。“东临帝阙,西濒浑河”的石景山区,因境内素称京都第--仙山的石景山而得名。区域里秀丽的自然风光、珍贵的人文名胜、欢快的娱乐场所,构成了各具特色、鼎足而立的三大憩嬉环境,自古以采.就是人们四季旅游的风水宝地。石景山区位于长安街西段,中心区距天安门1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石景山区西北部山地是太行山余脉,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比肩而立的40余座山峰,虽不太高,但面对东南部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却也气势不凡。其间岩壁峥嵘、峰峦叠翠、鸟语花香、泉水涓涓、云雾渺渺、苍秀清雅,系北京十大风景区之一西山及永定河风景游览区最佳丽之处。区境南部横更着古老的永定河,蜿蜒曲折、波光粼粼、青山与绿水之间的中部和东南部,是永定河冲积扇彤成的夹带残丘的平原,为全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地区,有现代化游乐园景和旅游服务设施优美。
 

', 'cityname' => '石景山', ], [ 'title' => 'dinghai', 'content' => '

定海区,浙江省舟山市辖区,身居中国东海,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北靠富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与沿海发达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抵背相依,又与上海浦东开发区和宁波北仑开发区一衣带水,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国家级生态公园朱家尖岛,海岛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定海区共有大小岛屿128个,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68.8平方公里,海域875.2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400多公里;2013年末定海区家庭总户数14.58万户,户籍人口38.39万人,辖3乡镇8街道。在定海和上海、宁波之间联起了“蓝色通道”,舟山普陀山机场与全国各地架起了空中通途。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截至2002年,定海区辖6个街道、7个镇、3个乡:解放街道,环南街道,昌国街道,城东街道,盐仓街道,临城街道,双桥镇,小沙镇,金塘镇,白泉镇,岑港镇,马岙镇,干缆镇,长白乡,册子乡,北蝉乡。另有社区居委会41个,村民委员会113个,新型社区82个,村民小组2192个。
 

', 'cityname' => '定海', ], [ 'title' => 'fengtai-2', 'content' => '

丰台区位于北京市西南,为北京4个近郊区之一。东为朝阳区,北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西北为门头沟区,西南和东南为房山区和大兴县。丰台区位于北京城西南的城乡结合部,总面积304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97.4万人。区政府所在地距首都天安门仅12公里。丰台区交通发达,出行便捷。由北京西站、丰台站、丰台西站及若干卫星站构成了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它也是北京的科研基地和工业基地之一。
 

', 'cityname' => '丰台', ], [ 'title' => 'putuo-2', 'content' => '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我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5.5℃,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 'cityname' => '普陀', ], [ 'title' => 'yanqing', 'content' => '

延庆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4公里,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延庆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临水,平原地区平均海拔500多米,山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大气与水的质量均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4℃,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林木绿化率达到69%。这里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县,也是首批国家园林县城。这块拥有净气、净水的自然生态完美的绿色净土,被人们誉为“北京夏都”和“北京的后花园。
 

', 'cityname' => '延庆', ], [ 'title' => 'daishan', 'content' => '

岱山又叫东海蓬莱,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岛海相依,孤悬海中,为舟山第二大岛,全县406个大小岛屿犹如一串闪亮的宝石镶在东海碧波之中,岛海相依,水天相连,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海水、沙滩、礁石、海鲜、渔火是岱山旅游的特色。岛内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大舜庙后遗墩遗址;以及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岛上留下了“渔猎煮海”的足迹,“渔盐之利,甲于一方”,岱山贡盐,闻名遐迩。还有五代(907-960年)年间古刹超果寺、宋(960-1279)岱山书院等名胜古迹。岱山气候宜人,景色旖旎,海岸、洞、山、沙滩、奇礁、怪石、古迹遍及全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运动于一体海岛旅游基地。
 

', 'cityname' => '岱山', ], [ 'title' => 'changping', 'content' => '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94.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4.2万人,户籍人口6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邮编:102200。代码:110114。区号:010。拼音:ChangpingQu。境内有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
 

', 'cityname' => '昌平', ], [ 'title' => 'shengsi', 'content' => '

嵊泗,又称嵊泗列岛,是我国12个海岛县之一,全县共有404个岛屿,其中住人岛屿15个,海陆面积882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万。嵊泗列岛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西与上海芦潮港隔海相望,南临普陀山,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接黄海。嵊泗海域广阔,岛屿密布,有沙滩、海礁、奇洞、悬崖、险峰等自然景观,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为特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所以又被称为海上仙山,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品尝海鲜和海上运动的好地方。嵊泗列岛面积35平方公里,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包括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400多个大小岛屿,最大的岛屿泗礁山,面积21.2平方公里。8个大岛有人居住,基湖、南长涂两个姐妹沙滩相背而依,金沙绵延2000余米,滩缓沙净,风平浪静,海天辽阔,山水奇美,礁石星罗棋布,风景独特。嵊泗仿若海中明珠,镶嵌于碧波之上,阳光、海风、海滩创造了良好的避暑休养的环境,金色沙滩,湛蓝海水,海岛奇观,奇峰异石,渔港景色等,会使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基湖大沙滩,背靠松林,沙质坚硬洁净,沙域开阔,沙坡下海域平坦,海水清澈,为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享有“南方北戴河”之盛誉。
 

', 'cityname' => '嵊泗', ], [ 'title' => 'tongzhou-2', 'content' => '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地处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区域地理坐标北纬39°36′—40°02′,东经116°32′—116°56′,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为109.3万,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市新华北街161号。
 

', 'cityname' => '通州', ], [ 'title' => 'zhoushan', 'content' => '

舟山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面向日、韩发达经济带,为我国南北航运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全市由1390个大小岛屿组成,被誉为“千岛新城”。区域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0万。舟山是国务院早先列入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和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先行规划发展城市。并以其得港独优、得景独秀、得海独厚的区位优势而闻名遐尔。舟山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面向日、韩发达经济带,为我国南北航运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全市由1390个大小岛屿组成,被誉为“千岛新城”。区域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0万。舟山是国务院早先列入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和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先行规划发展城市。并以其得港独优、得景独秀、得海独厚的区位优势而闻名遐尔。
 

', 'cityname' => '舟山', ], [ 'title' => 'huairou', 'content' => '

怀柔属北京郊区。怀柔城区距市区40公里,距首都机场27公里,2004年京承高速路直通怀柔后成为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历史上,怀柔是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考古人员在怀柔区多处发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迹。
 

', 'cityname' => '怀柔', ], [ 'title' => 'kecheng', 'content' => '

柯城区,是浙江省衢州市的市辖区,是衢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商业等中心。柯城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靠衢江区、西临常山县、西南与江山市接壤。柯城区总面积606.73平方千米,人口46.45万人(2010年),下辖2个镇、7个乡、8个街道,310个行政村、30个社区居委会。柯城区是国务院批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3年柯城区实现生产总值112.4亿元。1985年地建市而建柯城区,柯城区辖8个街道、2个镇、7个乡:府山街道、荷花街道、花园街道、信安街道、白云街道、双港街道、新新街道、黄家街道;石梁镇、航埠镇;万田乡、石室乡、姜家山乡、九华乡、七里乡、华墅乡、沟溪乡。
 

', 'cityname' => '柯城', ], [ 'title' => 'shunyi', 'content' => '

顺义1998年撤县设区,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3万。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城区距市中心30公里,地处北纬40°00'–40°18',东经116°28'–116°58'。东邻平谷,北连怀柔、密云,西接昌平、朝阳区,南界通州区、河北三河市。区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端,属潮白河冲积扇下段。平原面积占95.7%。地势北高南低,坡度为6/10000,北部山地最高点海拔637米,平原海拔25-45米,平均海拔35米。
 

', 'cityname' => '顺义', ], [ 'title' => 'qujiang-2', 'content' => '

衢江区,为浙江省衢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截止2013年,区域面积1746.87平方千米,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27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399198人,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中国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2013年,衢江区生产总值为126.52亿元。2014年,衢江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1.09亿元。2018年9月26日,衢江区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02年,衢江区辖12个镇、14个乡,509个行政村:上方镇、杜泽镇、廿里镇、后溪镇、大洲镇、湖南镇、峡川镇、莲花镇、全旺镇、高家镇、樟潭镇、安仁镇、太真乡、云溪乡、横路乡、庙前乡、灰坪乡、长柱乡、坑口乡、岭头乡、举村乡、周家乡、洋口乡、双桥乡、浮石乡、下张乡。
 

', 'cityname' => '衢江', ], [ 'title' => 'chaoyang-4', 'content' => '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崇文、丰台、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顺义,东与通县接壤,南与大兴县相邻,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城近效区中面积最大的的一个区。朝阳区历史久远。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广阳郡,后属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归大兴县管辖。1925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区,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 'cityname' => '朝阳', ], [ 'title' => 'jiangshan', 'content' => '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8°22′37″至118°48′48″和北纬28°15′26″至28°53′27″之间。东北面柯城区,东邻衢江区、遂昌县,南毗福建省浦城县,西部与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县接壤,北连常山县。南北长70.75公里,东西宽41.75公里,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仙霞岭斜贯东南,怀玉山支脉盘亘西北,最高处为南部大龙岗,海拔1500.3米,最低处北部渡船头,海拔73米。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水系的江山港,境内流长105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7.1℃上下,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日照时数2063.3小时,无霜期253天左右,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家畜家禽繁育。江山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7%,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大小水库500多座。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江郎山,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境南仙霞岭地处浙闽要冲,旧有“仙霞天险”之称。唐代黄巢起义军在此刊山伐道,进军福建。岭上仙霞关,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郎山三爿巨石耸立,高260余米,形如天柱,雄伟壮观。市郊南有老虎山,西有鸡公山,城北“百祜(hu)塔”、“凝秀塔”隔江对峙。大陈岭、坛石、大桥一带的天然岩洞,奇异瑰丽,各具特色。
 

', 'cityname' => '江山', ], [ 'title' => 'haikou', 'content' => '

海口市位于北纬19°57′04″-20°05′11″,东经110°10′18″-110°23′05″。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正当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海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美兰机场、秀英港、新港把海口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紧紧地联系起来;市内公共汽车、私营中巴和出租车,可以把游客带到想去的地方。这里地下水和海水的水质、大气环境遗迹生态环境质量均为国内外一流水准。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现代旅游的五要素一应俱全。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景观:蓝天、碧波、阳光、沙滩、椰林,热带情调。海口市旅游资源是以热带海滨为其主要特色,并集自然风光、热带作物、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独具体特色的热带海岛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五公祠、西天庙、海瑞墓、邱浚墓、苏公祠及秀英炮台、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动物园、滨海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西秀河滩、白沙门海滩等.
 

', 'cityname' => '海口', ], [ 'title' => 'longyou', 'content' => '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中西部,东毗金华市、兰溪市,南邻遂昌县,西接衢江区,北交建德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8°44′-29°17′,东经119°02′-119°20′;中心:北纬29°02′,东经119°10′。境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主干流衢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山脉沿金衢盆地南北两侧分布,丘陵及平原区占72.9%。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总面积1138.72平方公里。境内山脉、丘陵、平原、河流兼具。南仙霞岭余脉,北千里岗余脉,中部金衡盆地,衢江自西往东横贯中部,流程28公里。地形南、北高,中部低,呈马鞍形。最高点县西南茅山坑,海拔1442米。最低点县东下童村,海拔33米。龙游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光照、气温、降雨、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都有明显的变化,其特点是: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春夏“雨势同步”。冬秋“光温互补”,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根据龙游县气象局的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1℃,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8.8℃,最冷月平均温度5.0℃,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为-11.4℃。全年无霜期为257天。≥10℃的活动积温5441℃。年平均降雨量1602.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日照数为1761.9小时,总辐射量110千卡/平方厘米。
 

', 'cityname' => '龙游', ], [ 'title' => 'kaihua', 'content' => '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东经118°01′-118°37′,北纬28°54′-29°30′),地属衢州市,是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周围与常山县、淳安县;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和玉山县;以及安徽省休宁县接壤!生态优良,休闲天堂。拥有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和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0.4%。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温暖湿润,降雨量1814毫米,日照时数1712.5小时。全境峰峦重叠,山岭连绵,县域版图的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常年平均气温16.4℃,昼夜温差平均为10.5℃,年平均降雨量1814毫米,无霜期252天。素有“中国的亚马逊雨林”之称。处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旅游“金三角”中心,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天堂。“九曲芹江旋玉带,一围青山衔明珠”乃开化旅游的真实写照。
 

', 'cityname' => '开化', ], [ 'title' => 'longquan', 'content' => '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 'cityname' => '龙泉', ], [ 'title' => 'lanxi-2', 'content' => '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29°1’20″—29°27’30″,东经119°13’30″—119°53’50″,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距金华市区20.5公里,杭州132公里,市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组成。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冬春寒潮,梅雨伏旱显著,全年平均气温17.7℃,冬季平均5.4℃,历史最低温度-8.2℃,夏季平均29.8℃,历史最高41.3℃,年平均降水量1439mm,其中五六月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无霜期平均265天。兰溪山灵水秀,风光旖旎,既具文物古董,又多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兰溪是黄大仙故里;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被誉为“世界旅游极品”,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六洞山、白露山、兰荫山被载入《中国名胜大字典》,其中六洞山因具涌雪、紫霞、白云、呵呵、无底、漏斗六洞为江南一绝,现为浙江省旅游风景区;当代名媛赵四小姐故里的“地下长河”为全国洞府泉流航游之冠。兰溪名人辈出,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就有50余人,五代高僧贯休、宋代名儒金履祥、明代文字家胡应麟、清代戏剧大师李渔、现代文字家曹聚仁、当代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等名噪海内外,当代名媛赵绮霞、世界女子铅球冠军黄志红也是耳濡目睹的人物。
 

', 'cityname' => '兰溪', ], [ 'title' => 'changshan', 'content' => '

常山县位于浙西钱塘江上游,北纬28°51′,东经118°30′。总面积1099.07平方千米。常山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前面讲到的地文景观,常山县还有许多人文和其它自然景观,与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密切地融合为一体。常山县的优美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迁徙的鸟类。1988年4月中旬,飞来了千余只鹭鸟栖落在常山中部的湿地丘陵地带,繁衍至今,在不到4公顷范围内已聚集到3万多只,目前已建立为太公山白鹭生态保护区。
 

', 'cityname' => '常山', ], [ 'title' => 'suichang', 'content' => '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妙高镇。该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遂昌县是中国竹炭之乡、中国菊米之乡和中国龙谷丽人名茶之乡,现辖9个镇,11个乡,7个社区,390个村,县域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妙高镇。
 

', 'cityname' => '遂昌', ], [ 'title' => 'pujiang-2', 'content' => '

浦江县位于金华市北部,东经119°42′~120°07′,北纬29°21′~29°41′之间。东北邻诸暨市,东南接义乌市,西南与兰溪市毗连,西北和建德、桐庐市接壤。县人民政府驻浦阳街道,距金华城区46千米。面积915.34平方千米。龙门山脉分三支自西向东延伸,北支绵亘于县境西北与建德、桐庐两市之间,山峦起伏,多中,低山,其中与桐庐市界上的朝天门,海拔1050米,是县境最高点。中支横亘与县境中部,俗称北山,是浦江盆地与西北山区的天然界线。南支蜿蜓于县境南部与兰溪、义乌两市之间,俗称南山,转东北延伸至郑家坞北,俗称浦东山脉。中、南和浦东三山之间为浦江盆地。浦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时。无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风、冰雹、汗涝等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丰富。水利蕴涵量3.25千瓦,以建水电站70座,装机总量7179千瓦。林地面积9000余公顷。主要分布于西部与北部。以松、杉、毛竹等用材林为主、并有油桐、乌柏、油茶、板栗等经济林。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萤石、钾长石、石煤、磷矿石、凝灰岩、磁铁矿和铜矿等矿点,其中以石灰石储量最大。
 

', 'cityname' => '浦江', ], [ 'title' => 'quzhou-2', 'content' => '

衢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地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交界,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全市总面积8837平方公里,人口241万,下辖4县1市1区。衢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貌多姿,山川秀美。有誉为“南孔圣地”的孔氏南宗家庙;有世称“围棋仙地”、道家福地的烂柯山;有公认“丹霞峰神州第一,一线天全国之最”的江郎山;有地貌奇特、在五亿年前奥陶纪形成的三衢石林;有碧波万顷、风光秀丽的九龙湖;有云雾缭绕、江源风光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有物种丰富、古木参天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有以峡谷奇峰、涧泻飞瀑见著的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誉称为“千古之谜、文化瑰宝”的龙游石窟。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水丰沛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历年平均气温为17.4℃,年平均降水量1691.6毫米。景观:境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有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的”南宗孔庙”;被誉为道家洞天福地和“围棋之根”的烂柯山;被誉为“东南锁钥”的仙霞关和矗立于仙霞古道的江郎三峰等。钱江源头是一片古老神奇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她以圣、神、奇、秀、谜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领略名城衢州的神韵。
 

', 'cityname' => '衢州', ], [ 'title' => 'lishui-2', 'content' => '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地处浙西南边陲的丽水,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她清纯秀丽的山山水水,绵延起伏的群山,巍峨耸立的峰岩,苍莽葱郁的林海,纵横密布的川流,使得这里风光旖旎,气象万千,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更被称为华东最大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本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小时。目前拥有缙云仙都、青田石门洞、丽水南明山、东西岩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龙泉凤阳山??庆元百山祖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仙宫湖等省级森林公园7处;龙泉大窑遗址等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17处。
 

', 'cityname' => '丽水', ], [ 'title' => 'jinhua', 'content' => '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界于北纬28°32′-29°41′,东经119°14′-120°47′之间,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现辖婺城、金东2个区,兰溪、永康、义乌、东阳4个县级市及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优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金华富有悠久的历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蕴,又有地方个性,诗词戏曲,辈出杰作;文章书画,代有名家。金华戏曲源远流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明显干、湿两季。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光温互补。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频繁。1999年,全年市区日照时数为1737.2小时,降水量为1546.2毫米,平均气温为17.9摄氏度。景观:“金华”这一名字由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以北山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洞为主,包括冰壶洞、朝真洞等胜迹,道家称它为“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区,省级风景区及市县级风景区多处,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 'cityname' => '金华', ], [ 'title' => 'jindong', 'content' => '

金东区成立于2001年2月,现辖8镇1乡2街道,总面积658.19平方千米 [1] ,人口30.5万,地处浙江中部的金衢盆地,东邻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南连中国五金城永康,西接金华城区,是浙中城市群的重要核心区,也是金义黄金主轴的重要节点。全区交通便利,浙赣铁路复线、金温铁路、330国道、03省道贯穿全境,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甬金高速公路在区内均设有互通口。2000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函[2000]138号《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金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将原金华县的傅村、孝顺、曹宅、塘雅、澧浦、岭下、江东、赤松、源东和婺城区的仙桥、东孝、多湖12个乡(镇)划为金东区行政区域,面积657平方千米,有1个居委会,510个建制村,人口30.7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多湖镇。
 

', 'cityname' => '金东', ], [ 'title' => 'ouhai', 'content' => '

瓯海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古时候,瓯海属“瓯地”,全区陆地面积466.46平方千米,占温州市区陆地面积的40.2%,全市陆地面积的4.0%。1981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251个行政村、85个社区,总人口99.69万(2010年)。瓯海区先后荣获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级教育强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科技强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先进区、省级体育强区等荣誉称号。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瓯海区在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
 

', 'cityname' => '瓯海', ], [ 'title' => 'liandou', 'content' => '

莲都区,浙江省丽水市辖区,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是丽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2011年莲都区总人口46万人。莲都区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撤地建市设区后,定“莲都”为市辖区。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级丽水市的驻地。莲都区名的由来是因丽水城依山傍溪,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又特产“处州白莲”,定“莲都”为市辖区区名,意欲将美丽的莲都建成繁华的都市。此一区名系从全丽水地区2000多参与区名征集者中精选所得。
 

', 'cityname' => '莲都', ], [ 'title' => 'longwan', 'content' => '

龙湾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120°51′和北纬27°54′-28°1′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龙湾区1984年建区。区域陆地面积227.65平方千米,总人口90万人(2015年),辖10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龙湾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堡永昌堡、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龙湾古炮台、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龙岗山遗址、建于唐朝的国安寺、建于宋朝的千佛塔、建于明代的玄真观。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洞头县隔海相望,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县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
 

', 'cityname' => '龙湾', ], [ 'title' => 'wucheng-2', 'content' => '

婺城区,是浙江金华历史文化古城,为金华市中心城区,金华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建埠已有1800多年历史,截止2014年,婺城区辖9镇9乡9街道,总面积1391.08平方千米 [1] ,其中建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76.17万,为浙江中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婺城区已形成建材、化工、机电、汽配、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体系,用地43.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正在开发进行中。婺城区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被命名为“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中国南方奶牛和乳品之乡”。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日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金华城称婺城,简称婺。
 

', 'cityname' => '婺城', ], [ 'title' => 'jingning-2', 'content' => '

景宁,隶属浙江省丽水市,为“革命老区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属浙南中山区。位于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景宁县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莲都区。1984年10月,析云和县原景宁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截至2011年景宁总人口17万人(2004年)。汉族为主,有畲、藏、苗、彝、侗、黎等少数民族。县政府驻地鹤溪镇。2018年9月26日,景宁畲族自治县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属丽水市,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丽水市。
 

', 'cityname' => '景宁', ], [ 'title' => 'panan', 'content' => '

磐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浙江地理中心所在地,有“浙江之心”之称),与东阳、新昌、仙居、天台等市县接壤。距离 杭州、温州、宁波均在2小时以内,属长三角南翼经济区及浙中城市群经济区范围。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0.9万人口。磐安县在抗战烽火中的1939年设县。1958年,全境并入东阳县。1983年,恢复磐安县。磐安旅游资源丰富,是江南最大的孔氏聚居地,拥有玉山古茶场和榉溪孔氏家庙两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药用植物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的百丈潭和夹溪十八涡,生态双峰漂流,以及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磐安又被誉为“浙中盆景、天然氧吧”。全县森林覆盖率75.4%,境内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和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磐安还是著名的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生态龙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舞龙发源地、国家生态县。磐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唐会昌以来,有武状元1人,武进士6人,文进士70人。萧统曾隐居大盘山,潜心编撰《文选》。陆游在磐安留下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绝唱。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的作者王象之、清乾隆年间江南七才子之首叶蓁、民国时期第一任航天总署署长张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等等都是磐安人。
 

', 'cityname' => '磐安', ], [ 'title' => 'lucheng-2', 'content' => '

鹿城区为温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陆地面积292.72平方千米。鹿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名鹿城。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2018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鹿城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极端气温最高41.3℃,最低-4.5℃。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温和湿润的气候,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鹿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岛屿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 'cityname' => '鹿城', ], [ 'title' => 'songyang', 'content' => '

松阳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连丽水市莲都区,南接龙泉市、云和县,西北靠遂昌县,东北与金华市武义县接壤。最东至裕溪乡新渡,最西至枫坪乡龙虎坳,东西最宽处径距53.7公里;最北至赤寿乡大川,最南至大东坝镇大湾,南北最长径距40.2公里。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23.97万人(2013年)。2013年,松阳县生产总值73.47亿元。松阳县著名景点有卯山、石笋仙踪、双童积雪、万寿山、西屏山等。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截至2013年,松阳县辖辖3街道:西屏街道、水南街道、望松街道,5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新兴镇;11个乡:赤寿乡、四都乡、樟溪乡、三都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
 

', 'cityname' => '松阳', ], [ 'title' => 'cangnan', 'content' => '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1981年6月建县,隶属于浙江温州,为该市下辖六县之一。 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东与东南濒临东海, 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苍南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9℃。苍南属辖10个镇、2个民族乡。本县汉族居民分属闽海民系和江浙民系,分别通行闽方言,吴语瓯江片,蛮话方言等。今苍南地,早在新石器时代,灵溪镇的渡龙山上就有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和古陶碎片。至今钱库镇桐桥村还遗留有7座商周时期石棚墓。它是当时浙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墓葬形制,这种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国保”单位。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逐渐频繁。苍南县自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春秋时为越人地。 西元前334年楚败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和浙江南部 ……..参见越国历代君主世袭名录 ,战国中期开始为闽越地,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
 

', 'cityname' => '苍南', ], [ 'title' => 'yongkang', 'content' => '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45′,东经119°53′。总面积1049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2004年)。永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黄帝铸鼎的美丽传说,有春秋铸剑,汉造驽机,唐铸铜铳的传统技艺,有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纯正的乡风民俗,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和旅游胜地。永康方岩是我国境内发育最充分、特征最鲜明的丹霞地貌区之一。方岩山高400米,方圆约3000米,平地突兀,四壁如削,峰顶与峰脚面积相差无几,气势雄伟,酷似擎天方柱,故名方岩。方岩附近的山,都是绝壁陡起,孤峰独峙,形状或方或圆,势急峰危,峥嵘峻险;颜色或红或紫,色彩斑斓,气象万千。而气势磅礴、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的绝壁大石面,节里纵横,皴法皱迭,更是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加之洞奇石怪,瀑美水秀,置身丹霞峰林,确有然欲仙之感。我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方岩纪静》中说,“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崖绝壁,总觉得是登峰造极了,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
 

', 'cityname' => '永康', ], [ 'title' => 'qingyuan-5', 'content' => '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北面与本省丽水市的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南北长49公里,东西宽67公里,土地面积1898平方公里。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部为洞宫山脉所踞,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600--800米,斋郎村海拔1210米,是全县最高居民点;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330--600米。这一地区分布有较多河谷,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是粮食主要产区,其中黄田、隆宫、安南盛产毛竹;屏都、竹口乃“柑桔之乡”;新窑村海拔240米,为全县最低点。地层主要由晚侏罗系火山岩组成。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降水量1760毫米,无霜期245夭。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局部而言,东、北部气温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这一气候,最宜于香菇等菌类生长。
 

', 'cityname' => '庆元', ], [ 'title' => 'wuyi-2', 'content' => '

武义县位于金华市西南部。东经119°27′~119°38′,北纬28°32′~29°03′之间。东邻永康市,缙云县,西接遂昌县、松阳县,北靠义乌市、金东区、婺城区,南界丽水市。县人民政府驻壶山街道,距金华城区28.5千米。面积1577.2平方千米,人口30.12万,除汉族外,有畲、回、藏、苗、壮、满、侗、白等少数民族。辖3个街道、15个乡镇,计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46个村民委员会。武义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海拨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雄鸡岩、龙头眼睛、龙潭背、乌龙尖等79座,武义县内最高处为西部西联乡牛头山,海拔1560米,均系仙霞岭延伸的分支。最低处为北部履坦镇范村,海拔57米。境内三面环山,峰峦连绵,中部丘陵蜿蜒起伏,形成武义和宣平两个河谷盆地。武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8.8℃。年均降水1477毫米。年均日照1964小时。无霜期228天。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也会发生低温,旱涝、冰雹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武义素有“温泉之城、萤石之乡”美誉,自然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历经八百年风雨横跨母亲河的熟溪桥;誉为“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武义温泉,日出水量6000吨左右,水温42℃至45℃。清水湾温泉浴场、温泉山庄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境内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神秘村落俞源太极星象村;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的省级文保单位郭洞古生态村;以及寿仙谷、刘秀垄、清风寨等10多处省市级景区。武川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抬阁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 'cityname' => '武义', ], [ 'title' => 'yunhe-2', 'content' => '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19°21′―119°44′,北纬27°53′―28°9′之间(她与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东邻丽水市,西倚龙泉市,南连景宁畲族自治县,北接松阳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4镇10乡(其中两个畲族乡),1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9万,其中畲族人口9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云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以高丘及低、中山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有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余支,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多分布在西南部,最高峰白鹤尖,海拔1593.1米。山地、丘陵问陷落成山间盆地,龙泉溪及支流沿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盆地,其中以云和盆地面积最大,约26平方公里,为云和县主要产粮区。云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40.9度,极端最低气-8.3度,年平均降水量1465~1969毫米之间,无霜期240天,日照1774.4小时。小气候发达,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性和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农业。云和县县拥有林地面积117.80万亩,有林地80.70万亩,人均7.40亩。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有乔木材种百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1989年林木总蓄积量139.6万立方米,人均12.8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04%,是浙江省杉木、油茶林基地县之一。“云和雪梨”名闻逻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
 

', 'cityname' => '云和', ], [ 'title' => 'yongjia', 'content' => '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8°09′,东经120°41′。总面积2674.1平方千米。多山水,有云: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年平均降水量1705.5毫米。永嘉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享“天下第一江”美誉的楠溪江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著称。悠悠三里楠溪江,江流纯净澄碧、清澈见底,两岸叠翠峰恋,茂林修林,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景区内植被良好,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其地面水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水貌,纯净度超过国家一级地面水标准。
 

', 'cityname' => '永嘉', ], [ 'title' => 'qingtian', 'content' => '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8°08’,东经120°17’。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全县有23个乡,10个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人口48.7万。青田属山地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最为突出的是“一江二石”。一江,指贯穿青田全境的瓯江;二石,指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石门洞和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青田之享有盛名,更因它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很早以前,青田就有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石雕石的传说。1500多年前,青田人开始认识它,利用它。从此,青田石雕从无到有,从衰到盛,从国内到海外,从单一工艺到艺术精晶,似一条艺术长河,闪耀着一代代艺人们的智慧之光,从古奔流到今。青田又是著名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有18万华侨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且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县就有3万人领取护照,1万多人出国定居。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年出口贸易额达30亿美元。全县私人外汇储蓄高达3亿美元,捐助家乡建设累计人民币1亿多元,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绚丽缤纷的色彩。
 

', 'cityname' => '青田', ], [ 'title' => 'dongyang', 'content' => '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173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C,年平均日照200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东阳江、东阳南江横贯全境。东阳的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铀、莹石、钾长石、花岗石等20多种,可采储量很大,其中莹石2亿吨,钾长石1.5亿吨,花岗石l万立方米,铀矿是华东地区八大铀矿之一。
 

', 'cityname' => '东阳', ], [ 'title' => 'leqing', 'content' => '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07′,东经120°57′。东临乐清湾,南濒瓯江。陆域面积117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49平方千米。境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珀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旸谷岙乡黄家村,与台州市相邻。乐清地形属浙南中山区和沿海丘陵,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乐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507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
 

', 'cityname' => '乐清', ], [ 'title' => 'yiwu-2', 'content' => '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属金华市,位于金衢盆地东部,东经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纬29度02分13秒至29度33分40秒,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东邻东阳市,南界永康市、武义县,西连金东区、兰溪市,北接浦江县和绍兴的诸暨市。婺州八县皆通义乌,至省会杭州百余里。处于西太平洋沿岸前居中位置,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是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市境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摇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还有大陈江和洪巡溪等河流。有岩口水库等。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129.7小时,无霜期为243天。
 

', 'cityname' => '义乌', ], [ 'title' => 'jinyun', 'content' => '

缙云县,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市东北部,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镇。缙云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全县大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3–8月间,为全省多雹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 'cityname' => '缙云', ], [ 'title' => 'dongtou', 'content' => '

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设3镇8乡。洞头县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渔、港、景、油等优势,围绕建设海上国家公园目标,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洞头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30℃,是温州市唯一一个以县名冠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区,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之特色,富有“海外桃源别有天”之意境。洞头渔场是仅次于舟山渔场的浙江省第二大渔场,面积4800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10米等线以内浅海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0.16万亩。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
 

', 'cityname' => '洞头', ], [ 'title' => 'ruian', 'content' => '

瑞安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北纬27°47’,东经120°37’。瑞安地形属东南沿海丘陵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山区丘陵,海拔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部山区林地66万亩,森林覆盖率32.3%,南部低山丘陵为主,为南雁山余脉,逶迤东行至大岙山,然后伏地入海,形成东海大陆架上的北龙列岛。东部沿海为冲积平原和海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瑞安市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7℃。雨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山区多达1800毫米。由于受夏季风影响,5-6月份为梅雨期,通常占全年降水量的1/3左右。大量的降水加上气温回升较快,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极其有利。
 

', 'cityname' => '瑞安', ], [ 'title' => 'xianju', 'content' => '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靠近东海,是中国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内外交通体系发达。仙居风景名胜区地处仙居县中南部,距县城20多公里,距省道公路临石线3公里,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仙居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西罨)、景星、十三都、公盂、淡竹五个景区,由饭甑岩、将军岩、西天门、鸡冠岩、天柱岩、景星岩、蝌蚪崖、擎天柱、公盂崖、高玉岩、神龙瀑、人字瀑、龙潭涧等139个景点组成。素有西罨之奇、景星之雄、公盂之巍、十三都之清、淡竹之幽称誉。仙居自然风光壮丽独特,丰富多彩,他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蜂、瀑、溪、林”于一地。是仙乡的缩影,是旅游观光、避暑纳凉、科学研究、度假休养的理想之地。清翰林院学编修潘耒游后赞曰:“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发出“地气尽垂于此矣!”的惊叹。仙居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岩、永安溪漂流、皤滩古镇、淡竹景区,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
 

', 'cityname' => '仙居', ], [ 'title' => 'pingyang', 'content' => '

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县境陆域处处北纬27°21ˊ—27°46ˊ和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与瑞安、文成、苍南各县接壤,鳌江由西面东横贯全县,104国道自北而南通向福建,丘陵、谷地、平原、河海一应俱备。是全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县,设有海关、商检、口岸等涉外机构。县城距温州市区50公里,南麂列岛离台湾基隆140海里,陆地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辖17个建制镇、14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83万人。平阳县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其次为沉积地貌,故类型复杂,有中山(1000米以上)、低山(500-1000米)、丘陵(500米以下)、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礁。南雁荡山脉和鳌江水系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四周高中间低。沿海由于海岸长期下沉,造成众多岛屿与喇叭形海岸,海岸线蜿蜒曲折,属里亚斯型沉降式海岸。平阳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宋赵玑在《壁记》一文已有扼要陈述:“温之为州、浙东极处,冬无祁寒、夏无盛暑,而平又居于郡之南界,与闽密迩。故其气候恒燠,春夏之间多雨,地颇卑湿,夏则多风,冬则少霜雪,草木经冬不甚黄落,时有开花发芽者”。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温暖湿润。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
 

', 'cityname' => '平阳', ], [ 'title' => 'tiantai', 'content' => '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台州市北部,东连宁海、三门两县,西接磐安县,南邻仙居县与临海市,北界新昌县。总面积1432.1平方公里。县境属浙东丘陵山区,山丘占82.3%,耕地占13.7%,溪流山塘占4%。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水资源年平均总量12.37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矿藏有金、银、铜、铅、锌等20种。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南朝陈太建七年(575),高僧智率徒入山,在佛陇山南建草庵说法,先后22年,创佛教天台宗,传至日本、朝鲜。国清寺成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宋时,高道司马承祯和邑人张伯端先后居山隐修,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大洞天。天台又是山水画家项容、高僧道济(济公)、植物学家陈咏、文史学者徐一夔、旅游文学家齐周华、史地学家齐召南的故乡,名诗人寒山子的隐居地。石梁雪瀑、华顶归云、桃源春晓等“天台八景”以及天姥山万马渡等胜景名闻遐迩。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天台', ], [ 'title' => 'wencheng', 'content' => '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山地的地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宜人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顶峰,海拔1362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山顶上有平台,也是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县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高度40.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8.2℃,极端低稳零下4.7℃。常年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884.7毫米。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旅游观光的良好气候环境。南田、百丈景区和石垟、叶胜森林公园夏季平均温度15℃,是不似庐山胜庐山的避暑圣地。
 

', 'cityname' => '文成', ], [ 'title' => 'sanmen', 'content' => '

三门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东部为滨海平原。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亭旁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成立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49年2月17日解放。截止到2014年,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103平方公里,下辖6镇1乡3街道,总人口43.8万。2014年,三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1.9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12.77亿元,增长8.2%;外贸自营出口总额6.87亿美元,增长3.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805元和17040元,增长10.4%和12.1%。三门县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属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国。秦朝,三门隶属闽中郡。
 

', 'cityname' => '三门', ], [ 'title' => 'taishun', 'content' => '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山高路远,群峦起伏,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泰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年降雨量2000mm,无霜期280天。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雨量丰沛。6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3-4月为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小。5-6月为梅雨期,暴雨增多,降水强度大。7-9月是台风雷阵雨期。所以在选择出行时间时要考虑避开雨期。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线上,气候条件适于南北动植物群的繁殖生长,具有开展“优、特、奇、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厚潜力。日照短、云雾多,发展茶叶、中药材的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 'cityname' => '泰顺', ], [ 'title' => 'yuhuan', 'content' => '

玉环位于中国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介于宁波、温州两开放城市之间,扼台州、温州海上门户,东经121°,北纬28°。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1460.3毫米,无霜期约260天。县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7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1.8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7万。辖珠港镇(含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陈屿办事处)、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干江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海山乡6镇3乡。全县已形成富有特色与一定区域优势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1%、58.5%、28.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水果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向科技化、基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工业形成了以股份合作企业为主体,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普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水产品加工为支柱的比较完善的加工工业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炊具生产基地和曲折缝工业缝纫机、低压铜制阀门出口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汽摩配、阀门、铝制品、眼镜配件、仿革底、家具生产基地。根据地方资源优势,玉环县将致力于开发港、渔、涂、油、景等特色资源,构筑海洋经济新体系。
 

', 'cityname' => '玉环', ], [ 'title' => 'wenzhou', 'content' => '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44万人(2003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00。区号:0577。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温州山水甲东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湖美瀑绝的飞云湖——百丈漈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名列“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南麂列岛,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7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温和湿润的气候,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 'cityname' => '温州', ], [ 'title' => 'taizhou-2', 'content' => '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539.51万。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其中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台州山奇水秀,风光旖旎,具有较高的旅游经济开发价值。临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台山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诗句,道出了天台山的诱人之美。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作为天台山十大胜景之一的“石梁飞瀑”,为浙江省十大名胜景点。台州还有3个省级风景区:以火山岩地貌为特色,有“地质公园”之称,又因保存完好的戚继光抗倭古城而闻名于世的临海桃渚风景区;以人工采石形成的洞窟为特色的温岭长屿硐天景区及仙居自然风景区。“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是唐朝诗圣杜甫对台州海上风光的写照。台州海滨景色十分宜人。温岭石塘渔村,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大陈岛风景名胜与文化古迹相映,风情万种。玉环大鹿山岛不仅是中国唯一在海上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回归大自然的人们所钟爱,而且还是一个艺术家独运匠心,遍岛创作“大地岩雕”的艺术之岛。两岛犹如两块碧玉镶嵌在万顷东海之中。
 

', 'cityname' => '台州', ], [ 'title' => 'luqiao', 'content' => '

路桥,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中国黄金海岸中段,台州市的一个行政区。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连椒江。陆地东西长33.3公里,南北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27,—28‘38,和东经121‘13,—121‘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9.25平方公里。辖4镇6街道,总人口41.3万。全区背山面海,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路桥建区,从此路桥从一个建制镇跃升为中等城市三大主体城区之一。全区内陆面积2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2平方公里,下辖4镇6街道,人口41.3万。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15.8%。实现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24.8%、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32.9亿元,分别增长41.6%、79.8%。农民人均纯收入6640元,增长8.1%。人口自然增长率5.66‰。
 

', 'cityname' => '路桥', ], [ 'title' => 'shaoxing', 'content' => '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14′至30°16′,东经119°53′至121°13′,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以水乡泽国闻名于世的绍兴,自古为受人称颂的旅游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景观:八字桥兰亭御碑亭会稽山镜水飞瀑流觞亭宋六陵咸亨酒店圆善园越女春晓越中名士苑周恩来纪念馆蔡元培故居。
 

', 'cityname' => '绍兴', ], [ 'title' => 'huangyan', 'content' => '

黄岩区隶属台州市,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东界椒江区、路桥区,南与温岭市、乐清市接壤,西邻仙居县、永嘉县,北连临海市,距省会杭州207公里。全区总面积988平方千米,2011年全区常住人口为63.21万人,外来人口为14.04万人 [1] 。唐上元二年(675年)始设永宁县,天授元年(690年)改名黄岩至今,建制几经更迭,1989年撤县设市,1994年撤市设区,今为台州市主城区之一。区现行行政区划,辖8个街道、5个镇、6个乡。黄岩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模具产业发达,被誉为“模具之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黄岩辖区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属于温黄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境内主要山脉有括苍山支脉和北雁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黄岩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以1月份最冷,其多年平均气温为6℃;7月份最热,其多年平均气温为27.8℃。多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积温为5336℃,持续日照天数24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5小时。
 

', 'cityname' => '黄岩', ], [ 'title' => 'keqiao', 'content' => '

柯桥区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柯桥区幅员面积1066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户籍人口65.36万,暂住人口62.5万。柯桥区西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东距宁波1小时车程,北距上海2小时车程。境内交通发达,杭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高铁)、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绍诸高速、104国道、329省道以及杭甬运河等穿境而过。柯桥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曾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称号。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1]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柯桥区位列第28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柯桥', ], [ 'title' => 'jiaojiang', 'content' => '

椒江区(台州话:Tsiao-kông K’ü),是浙江省台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台州湾入口处,旧称“海门”,是台州的主城区。1981年建市,因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同名而改称椒江,以椒江横贯市域而名,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椒江区陆地面积2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4公里,下辖8个街道、1个海岛镇、1个农场和1个渔业总公司,201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3.92万人。2013年椒江区生产总值40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椒江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台州海洋世界是中国最高的、浙江省最大的海洋馆。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椒江', ], [ 'title' => 'shengzhou', 'content' => '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总人口73.4万。嵊州市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中部到东南地势较低,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市的77%,剡溪以东有四明山脉,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为会稽山脉,主峰山脉西白山,海拔1017米。嵊州市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446.8毫米,日照1988小时,无霜期235天。
 

', 'cityname' => '嵊州', ], [ 'title' => 'linhai', 'content' => '

临海,简称“临”,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南连黄岩、北靠天台,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时为畿辅,临海作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时曾被文天祥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临海话是吴语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较多古汉语发音、文言词语和句式。临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临海为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 'cityname' => '临海', ], [ 'title' => 'xinchang', 'content' => '

新昌县境东邻宁海、奉化,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自西至北与嵊州市接壤。东西相距52.3公里,南北间隔36.9公里。新昌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境内有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天姥山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大佛寺,系南朝古刹,以拥有江南第一大佛–石窟弥勒像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加大开发力度,相继建成了般若谷、射雕村、佛心广场、木化石林、露天弥勒、罗汉洞、白云湖、城隍庙等特色景观。穿岩十九峰的峰峦幽谷、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展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山水神韵。沃洲、天姥的湖光山色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栖止之地。
 

', 'cityname' => '新昌', ], [ 'title' => 'wenling', 'content' => '

温岭——中国大陆新世纪第一道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黄金海岸中部,三面环海,位于东经120°9′50″-121°32′0″,北纬28°12′45″-28°32′2″之间,陆域面积9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大小岛屿170个,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16万。温岭气候宜人,山青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个省级风景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长屿硐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之最,石塘渔港有“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称。
 

', 'cityname' => '温岭', ], [ 'title' => 'chayouqianqi', 'content' => '

察哈尔右翼前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简称察右前旗,察哈尔为蒙古语,译为“边”的意思,因地处边外而得蒙古族部落名旗名从部落名。察哈尔右翼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中南部。东接兴和县,南邻丰镇市,西邻卓资县,北连察哈尔右翼中旗,中间环绕乌兰察布市区。全旗总面积2440平方公里,辖5镇4乡、120个行政村,总人口25.4万,其中城镇人口5万人,农村人口20.4万人;有蒙、汉、回、满、壮等11个少数民族约8200人,占总人口的3.2%。旗人民政府驻土贵乌拉镇。2014年,察哈尔右翼前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亿元。2009年,察哈尔右翼前旗辖4个镇、3个乡,113个村委会、8个社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下辖乡镇有平地泉镇、玫瑰营镇、巴音塔拉镇、黄旗海镇、乌拉哈乌拉乡、黄茂营乡、三岔口乡。察哈尔右翼前旗地貌为盆地,属浅山丘陵区,东、西、南三面多山,丘陵起伏连绵,中为辽阔的冲积平原。主要山脉有伤青山、大脑包山、灰腾梁、琵琶梁等。丘陵山区占总面积的51%;平原滩川区占45%,察哈尔右翼前旗沙化面积15万亩,占总面积的3.6%。察哈尔右翼前旗分布最广的是栗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盐土和黑钙土面积较小。
 

', 'cityname' => '察右前旗', ], [ 'title' => 'liangcheng', 'content' => '

凉城县座落在东经112°28′─112°30′、北纬40°29′─40°32′之间,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东邻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交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10公里,北距集宁90公里,东距北京400公里。凉城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3个镇、1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麦胡图镇、永兴镇、厢黄地乡、三苏木乡、天成乡、后营乡、十九号乡、曹碾满族乡、厂汉营乡、六苏木乡、双古城乡、程家营乡、崞县夭乡。凉城历史悠久,至古及今,历经沧桑。根据目前发掘的古遗迹考证,远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永兴梁、安家营、王墓山发现的古遗迹,经专家学者考证属于新石器的中期阶段(仰韶文化阶段),毛庆沟、老虎山、元子沟文化遗址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晚期时代(龙山文化阶段)。考证这些遗址出土的文物,生活在这里的祖先,在思想文化及劳动技能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老虎山聚落址围墙的建筑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设围墙的遗址。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一定防御敌人和野兽侵扰的能力,说明这一地区当时的发达状况。
 

', 'cityname' => '凉城', ], [ 'title' => 'jiuyuan', 'content' => '

九原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地处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九原区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总面积734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20.1万人,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其中蒙古族主要聚居在西部阿嘎如泰苏木。是包头新都市中心区所在地。秦朝,区境属秦九原郡管辖,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遗址)。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和五原县、今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 'cityname' => '九原', ], [ 'title' => 'baiyunebo', 'content' => '

白云鄂博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县级市,由原来包头辖区内的白云鄂博矿区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合并组成。根据2014年包头城镇体系规划由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建设边境口岸型城市,设立县级市行政建制。设市后市名为白云鄂博市,驻地百灵庙镇。2014年6月3日,此项工作已进入筹备中。土地:白云鄂博市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广大,但绝大部分土壤质地粗糙,含沙量大,土层薄,物理性结构不良,再加地处内陆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少,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可利用率很低。白云鄂博市土地划分为3个1级类、10个2级类和33个3级类。
 

', 'cityname' => '白云鄂博', ], [ 'title' => 'xinghe', 'content' => '

兴和县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县,地处乌兰察布市东南部。位于北纬40°26″~41°27″,东经113°21′9″~114°7′47″,南北长约10千米,东西较窄,约67千米,总面积为3518平方公里。东以大青山、阿贵山为分水岭,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南以长城、大南山为界,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交界;西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毗连,素有“鸡鸣闻三省”的说法。2013年,兴和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3年,兴和县总人口31.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万人。人口密度89人每平方公里。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地区。
 

', 'cityname' => '兴和', ], [ 'title' => 'shiguai', 'content' => '

石拐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位于包头城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37′~40°45′;东经110°14′~110°28′,西南与九原区毗连,南与东河区相邻,西与青山区接壤。被评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石拐区总面积761平方公里,辖1个镇、6个街道、1个苏木,人口共3.6万人(2010年)。2016年,石拐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3.61亿元,比2015年增长7.5%。
 

', 'cityname' => '石拐', ], [ 'title' => 'baotou', 'content' => '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内蒙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包头地处沙漠边缘,响沙湾是人们亲身体验滑沙乐趣、感受大漠风情的绝佳去处。而位于包头市中心的赛汗塔拉草原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城中有草原,草原中有城市,特色独具,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景观:响沙湾,五当召,成吉思汗陵,昭君岛,百灵庙,美岱召
 

', 'cityname' => '包头', ], [ 'title' => 'wulanchabu', 'content' => '

乌兰察布(Ulanqab)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54,500平方公里。 [1] 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公里。乌兰察布系蒙古语,译为“红山口”。乌兰察布地理位置优越,内蒙古自治区所辖12个盟市中,乌兰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2016年09月,乌兰察布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 2017年06月,乌兰察布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 'cityname' => '乌兰察布', ], [ 'title' => 'yuquan', 'content' => '

玉泉区作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430多年的历史。东与赛罕区毗邻,西、南与土左旗接壤,北与回民区相邻。现辖1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0个行政村和 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辖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38.3万,其中蒙古族约3.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2年末辖大南街、长和廊、小召前街、兴隆巷、石羊桥东路、鄂尔多斯路、西菜园、昭君路8个街道,小黑河1个镇,共9个乡级政区;领导41个社区,54个行政村。玉泉区地处土默川平原,地貌类型较少,北部地质属于洪积与冲积的山前倾斜平原,南部为大黑河冲积平原。总体地势平坦,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北部地区约1050米,西南约102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035米。玉泉区位于东经111°67′,北纬40°75′。地处呼和浩特市的中部,市区的西南部。东与赛罕区相邻,南和西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北与回民区毗连。
 

', 'cityname' => '玉泉', ], [ 'title' => 'qingshan-2', 'content' => '

青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市辖区,因坐落于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南麓而得名,地处包头市区中部,西接昆都仑区,东临石拐区,南靠九原区。1956年建区,2013年总人口49.79万,面积280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2个镇。辖区内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25个民族构成。青山区被国家六部委评为2008年度部级“平安畅通县区”。青山区北依阴山山脉,南临黄河,位于包头市中部,是市四区之一。地处东经109°52″北纬40°40″。
 

', 'cityname' => '青山', ], [ 'title' => 'shangdou', 'content' => '

“商都”何意?此乃满文“水旋”的意思。这是由于从北部流来的不冻河(蒙语为粗大的河流),在这里拐了个弯儿,然后逶迤向东,注入察汗淖尔湖。因河水在拐弯处打旋儿,故得此名。据《县志》记载:此县地域两汉时属匈奴之漠南,历晋、隋、唐三代,或隶鲜卑,或附契丹,至元代为蒙古族游牧地。清初设八旗时,商都地为正黄旗所管辖。乾隆年间设商都牧场,清末放荒拓垦。公元一九一五年设商都垦务行局,兼设治局。一九一七年改称商都拓垦设治局。翌年,改设县治。从张家口到库伦的驿站在商都县境内有五台、六台、七台、八台。因县城设在七台,故至今商都县城仍有“七台”之称。
 

', 'cityname' => '商都', ], [ 'title' => 'huimin-2', 'content' => '

回民区前身为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成立于1950年12月19日,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城区。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北部,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共有回、蒙古、汉、满等23个民族,是一个回族聚居区。辖7个街道、1个镇。2012年回民区总人口40万,其中回族人口两万余人。回民区东距首都北京490公里,是西部省会城市距北京最近的城市;北距二连浩特内陆口岸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50公里,西南100多公里是煤炭和天然气基地鄂尔多斯。呼和浩特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陆上、空中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重要桥梁。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呈坡状结构。东北部北部为大青山低中山区,最高海拔2 071米。南部山前为冲积洪平原。境内有阴山山脉,山脉为东西走向。境内河流多属季节性沟河,这些河的水流少部分来自山泉,多为雨季沟谷的汇流水。境内大青山有大小山沟十三条,主要沟有乌素图、坝口子、毫赖沟三条,最后流入小黑河。除乌素图沟有少量清水灌溉外,坝口子、毫赖沟靠雨季山洪淤灌,改变农业生产条件。
 

', 'cityname' => '回民', ], [ 'title' => 'kundoulun', 'content' => '

昆都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简称昆区,成立于1956年,位于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位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昆都仑河畔,昆都仑区因河得名(昆都仑蒙语意为“横”),是包头市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市区西部西南接九原区,东临青山区。区域总面积30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76.79万,由蒙古、汉、回、满、达斡尔等有45个民族构成,少数民族人口43657人,其中蒙古族24600人。辖区设有2个镇、13个街道、24个行政村、72个社区。共有基层党组织660个,其中党委51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543个,现有党员16139人。昆都仑区内设有2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291个居委会。
 

', 'cityname' => '昆都仑', ], [ 'title' => 'huade', 'content' => '

化德县地处乌兰察布草原的东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盟、锡盟、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三角地带。北京—乌兰巴托、呼市—赤峰两条公路干线在这里相交。集通铁路横贯全境。首都北京、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北国口岸二连均在300公里的半。径线上全县辖12个乡,一个镇,人口16万,面积256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公尺,呈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年降水量260-350毫米。现有耕地120万亩,草场200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萤石、长石、石英石、硅藻土、水晶石、绿柱石、大理石、白云母、钨、金等20多种,其中硅藻土品位之高,储量之多,国内罕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化德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一个农工牧结合,国有、乡镇、私营企业齐头并进,轻重比例适中,能源交通和加工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的济格局已初步形成。构建了以羊、驼绒絮片服装、硅铁、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建设了一批骨干企业。其中服装、硅铁、牛、羊、兔肉、石英晶体等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在富裕辽阔的农村建设了各类农畜产品基地。化德县是一个农牧结合地区,有广阔的自然大草原,年产纯天然绿色牛、羊、马、兔肉3000多吨。特色农产品有大黄菜籽和马铃薯,其中大黄菜籽年产近1.2亿斤,马铃薯年产近6亿斤,且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深受京津地区青睐,远销山东、江苏、上海等地。
 

', 'cityname' => '化德', ], [ 'title' => 'donghe', 'content' => '

东河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辖区,属于包头市的老城区,因东河(古称博托河)流经区内而得名。东与土默特右旗接壤,南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隔黄河相望,西毗邻九原区,北邻石拐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470平方公里。2016年统计常住人口数54.83万,有蒙、汉、回、满、朝鲜等32个民族,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界别。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有49个行政村,60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17年底,东河区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河东镇、沙尔沁镇,南门外街道办事处、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回民街道办事处、西脑包街道办事处、财神庙街道办事处、南圪洞街道办事处、东站街道办事处、铁西街道办事处、河东街道办事处、天骄街道办事处、东兴街道办事处、杨圪塄街道办事处。
 

', 'cityname' => '东河', ], [ 'title' => 'xincheng-3', 'content' => '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东北部。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俗称“新城”而得名。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5平方公里,农区和山区645平方公里。北面和东面以大青山为分水岭,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市交界,南面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接壤,西面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毗邻。2013年全区总人口58万余人,有汉、蒙、满、回等30个少数民族,是满族聚居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北面和东面以大青山为界与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隔山相望,南与赛罕区接壤,西与回民区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35′——112°5′,北纬40°48′——41°7′。新城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5平方公里,农区和山区645平方公里。新城区东西长40.5公里,南北宽37.4公里。辖区地形主要由山地、山前冲积扇地和平原三部分构成,山区约占新城区面积的60%。大青山在区境内东西长约40.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最高海拔为2149.5米;城区系大青山南麓山洪冲积扇平原,平均海拔为1050米。土壤类型比较丰富,山区形成灰色森林土、灰褐土;丘陵多为栗褐土、灰色草甸土、草甸沼泽土、粗骨土;平原是洪淤栗褐土、砂石土等。灰色森林土、灰褐土腐植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 'cityname' => '新城', ], [ 'title' => 'zhuozi', 'content' => '

取境内卓子山谐音而得名。位于乌兰察布中部。东邻察哈尔右翼后旗、丰镇市,南连凉城县,西于呼和浩特市郊区、武川县毗邻、北同四子王、察哈尔:中、察哈尔右翼后3旗接壤。
 

', 'cityname' => '卓资', ], [ 'title' => 'xilamuren', 'content' => '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 'cityname' => '希拉穆仁', ], [ 'title' => 'wuchuan-3', 'content' => '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县城可可以力更镇,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崖”,简称可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33公里,西距固阳县城138公里,西北距百灵庙镇120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60公里,东距科布尔镇120公里。通过呼-白(呼和浩特-白云鄂博)、呼-锡(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集-固(集宁-固阳)等公路,使武川县与呼、包二市以及周边旗县乃至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地得以交通相连。
 

', 'cityname' => '武川', ], [ 'title' => 'jining-2', 'content' => '

乌兰察布市(原乌兰察布盟)首府,距内蒙古-山西交界50公里。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典型的北方迷你型城市。右图为集宁区中心广场。集宁夏商为冀洲,周为并州。秦并天下三十六郡属雁门、云中两郡地;汉属雁门、云中、定襄郡。后汉为幽州、代国郡。北魏为代郡;隋属定襄郡;唐为冀州、并州;唐置河东关内道、云州、云中郡、单州都护府;辽属西京道大同、天成、长青北境。宋属云中府。金属西京路大同府;元属中书省集宁路;明初属兴和路,后废,清初属蒙古察哈尔正红旗游牧地;后为山西大同府丰镇宁远两厅辖地,民国初期丰镇、兴和、凉城所辖地各一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开始设立“平地泉设治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改为集宁县,属察哈尔省;1929年1月归绥远省。1948年9月27日集宁解放,成立集宁市;1949年9月绥远和平解放,撤销集宁市建制改为集宁县,市区定为集宁县城关镇。1951年8月城关镇又改为平地泉镇,属集宁专署。1956年4月撤销平地泉镇,设立集宁市。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4年4月撤集宁市,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 'cityname' => '集宁', ], [ 'title' => 'damaoqi', 'content' => '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面积1741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14500。旗人民政府驻百灵庙镇。
 

', 'cityname' => '达茂旗', ], [ 'title' => 'saihan', 'content' => '

赛罕区(Saihan District)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的市辖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南,辖区总面积1025.2㎞²,也是呼和浩特市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2012年总人口63.56万,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个镇、101个行政村,8个街道、81个社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赛罕区辖5个街道、5个镇、2个乡:人民路街道、大学西路街道、乌兰察布路街道、大学东路街道、中专路街道、巧报镇、榆林镇、巴彦镇、黄合少镇、金河镇、太平庄乡、西把栅乡。赛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36′~40°57′、东经110°40′~112°10′,东与的卓资县、凉城县毗邻;南与和林县、土左旗接壤;西、北与呼和浩特市的玉泉区、新城区为邻;东西长43㎞,南北宽41㎞。赛罕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有山区、丘陵、平原。气候干燥,温差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穿越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
 

', 'cityname' => '赛罕', ], [ 'title' => 'wuda', 'content' => '

乌达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辖区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西部。东北隔黄河与海勃湾区相邻,东南隔河与海南区相望,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重要化工基地石嘴山市毗邻,居“宁蒙(宁夏、内蒙古)经济小区”的中心地带,全区面积219.716平方千米。截止2013年,辖有一镇七个办事处,人口13万。依贺兰山北段,东临黄河,形成西高东低的横切面。总观乌达地形自西向东可分为西部山地,中部丘陵地,东部倾斜冲积平原三类。主要山峰10座,即:五虎山、那格来粱山、方方山、红山、红崖山、黑山、乌兰德勒山,其格陶勒盖山、查干绍荣山、雅斯陶勒盖山。其中五虎山是乌海地区最高山峰,海拔1396.4米。为石灰岩构成,其它山峰海拔平均都在1810米和1321米之间。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日温差在10-2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年日照3000-3300小时。
 

', 'cityname' => '乌达', ], [ 'title' => 'guyang', 'content' => '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战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建稒阳城,西汉设稒阳县,东汉废。固阳县名由古稒阳而得。秦为九原郡地,西汉为五原郡管辖,北魏时属怀朔镇,隋为突厥汗国所辖。唐时,先后设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统辖此地。辽代归西京道云内州,金代属西京路云内州,元时为大同路云内州辖地,明朝时为蒙古茂明安部据之,清初为蒙古游牧地。乾隆以后,随着大青山以北地区放垦,此地大部分商民、垦民属萨拉齐厅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武川厅和五原厅建立,境内大部分商民、垦民属武川厅管理,西南部为五原厅东乡,东南部仍属萨拉齐厅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为适应垦务需要,置固阳设治局。1926年,改为固阳县,隶属绥远省。1937年11月初固阳被日伪军侵占后,归属伪蒙疆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旧制。1949年9月19日和平解放,于1950年3月成立固阳县人民政府,曾一度划归包头专员公署、绥中专员公署、萨县专员公署、集宁专员公署及乌兰察布盟、包头市管辖。1958年废县改区,归包头市。1963年复归乌兰察布盟,1971年改隶包头市,至今未变。
 

', 'cityname' => '固阳', ], [ 'title' => 'qingshuihe', 'content' => '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清置清水河厅,1912年改清水河县。农产有谷子、莜麦、黍、马铃薯等,畜产以山羊、绵羊为主。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年平均气温7.5℃,一月平均气温一11.5℃,极端最低气温一29℃,七月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气温37.1℃。年日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天数为198天,日均气温O℃以上的持续天数为232天,全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10mm,最高年份为1967年620.8mm,最低年份为1962年184mm。年蒸发量2577.2mm,为降水量的6.3倍,干旱年份可达14倍。
 

', 'cityname' => '清水河', ], [ 'title' => 'tuyouqi', 'content' => '

土默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黄河北岸。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之间,东与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毗邻,南隔黄河与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相望,西和包头市郊区相连,北与固阳县、武川县接壤。土地面积2379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4.1%,全旗1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3%,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0.8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29万人。辖18个乡、3个镇。旗人民政府驻萨拉齐镇。战国前为北方游牧民族活动地。战国时属赵国云中西界地区。西汉为咸阳、犊和两县。北魏为怀朔镇东南境。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油云县。唐朝置云中守提使。辽金时为云内州辖地。明嘉靖时为西土默特牧地。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萨拉齐协理通判。民国元年改设县知事。1949年成立萨拉齐县人民政府。1958年撤销县制划归土默特旗。1969年将土默特旗西部地区分出,设土默特右旗,隶属包头市管辖。北倚大青山,南傍黄河,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地下水资源达869.7亿立方米。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6℃-8℃,年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40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莜麦、糜黍、玉米、高粱、谷子、养麦、马铃薯,经济作物有葵花籽、甜菜、胡麻、烟草以及青山党参、正北黄芪、桔梗、枸杞等名贵药材。沿山盛产水果。1990年农业总产值24779.94万元。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以煤著称,储量约达1.68亿吨。还有铁、黄铜、银、铝等金属矿。解放后农业经济发展较快,1989年全旗粮食产量11.9万吨,是1947年的5倍,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工、交、财贸、文化科技都得到相应发展。境内有古迹美岱召。
 

', 'cityname' => '土右旗', ], [ 'title' => 'haibowan', 'content' => '

海勃湾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辖区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东北部。东倚卓子山(乌仁都喜乌拉)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邻;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至四眼井与海南区相连;北与鄂托克旗蒙西镇交界。有“黄河明珠、沙地绿洲、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水上新城”之美誉。海勃湾区总面积529平方千米,辖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31.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1万人。“海勃湾”一名是由蒙藏语“海若布刀亥”演变而来,意为“雄狮之湾”。神奇的名字来自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有一个名叫约勒道日玛的著名铁匠,曾在卓子山上为成吉思汗西征制作弓箭和甲胄,成吉思汗得胜后便把卓子山这片肥沃的土地赐给铁匠。铁匠有一子,名海若布,生的犹如雄狮一般英武、剽悍。久而久之,蒙古族牧民就以他的名字来称呼他的草地,于是,便有了“海若布刀亥”这个神奇的名字。
 

', 'cityname' => '海勃湾', ], [ 'title' => 'helin', 'content' => '

哈拉和林又称和林、和宁。是在草原深处克烈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的蒙古帝国首都,元朝岭北行省首府,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地缘位置极为重要,有所谓“天策桓桓控上游, 边庭都付晋藩筹. 河山表带连中夏, 风雪洪蒙戍北楼”,“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之称。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建都于此。故址即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其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西南365公里。哈拉和林所在地区也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森林繁密,盛夏时遍野开花。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政治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元亡后,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但在不断的内战中成为废墟,1948—1949年在和林废墟上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土墙、宫殿、市街、房屋等遗迹甚多。
 

', 'cityname' => '和林', ], [ 'title' => 'wuhai', 'content' => '

乌海由原巴盟的乌达市、伊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东临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左旗,北与巴盟磴口县毗邻,南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接壤。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成为自治区的第三个直辖市。乌海是华北地区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全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比同纬度的华北其他地方多500-700小时。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另外,乌海市还有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中少有的滩岛,临近地区也有许多旅游景点,著名的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西夏王陵、沙湖、成吉思汗陵等。景观:鄂尔多斯大草原、胡杨岛景观、乌兰布和大沙漠、桌子山岩、画桌子山地质奇观
 

', 'cityname' => '乌海', ], [ 'title' => 'tuoketuo', 'content' => '

托克托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地处呼、包、鄂“金三角”开发区腹地,是首府“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重点发展区。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32米,辖5镇、13个居委会、120个村委会,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25个民族,2012年,总人口20万人,有耕地60万亩。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2014年托克托县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7位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47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8年10月,托克托县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托克托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地理坐标在东经111°2′30″-111°32′ 21″、北纬40°5′55″-40°35′15″,托克托县平均海拔1132米,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
 

', 'cityname' => '托克托', ], [ 'title' => 'mandoula', 'content' => '

满都拉隶属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位于苏尼特左旗中部,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其中城镇所在地面积为288平方公里。满都拉镇,2005年底与原贝勒镇合并,成为全旗最大的集城镇、牧区工作为一体的中心镇。位于苏尼特左旗中部,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党委、政府办公楼院位于满都拉大街北面,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共辖8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白音哈拉图嘎查、奈日木德勒嘎查、萨如拉塔拉嘎查、乌兰格日勒嘎查、白音温都尔嘎查、白彦淖尔嘎查、白音杭盖嘎查、达罕锡力嘎查,达日罕社区居委会、恩格尔社区居委会、宝力格社区居委会、树盖图社区居委会)和一个以移民户为主的奶牛养殖小区(原昌图锡勒苏木所在地)。
 

', 'cityname' => '满都拉', ], [ 'title' => 'tuzuoqi', 'content' => '

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青山南麓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东临呼和浩特市城区,北倚大青山与武川县接壤,南连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西接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近年来,旗委、旗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了大青山景区生态游,召庙文化游,民族文化艺术游,民俗民情游,风景观光游,休闲度假娱乐游的服务体系。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湖光山色、碧波荡漾,享有“塞外西湖”美称的哈素海;有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古木参天、洞天福地的喇嘛洞召;有峰峦叠障、景色优美的避暑胜地金銮殿;有革命教育基地乌兰夫公园;还有集古代建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明清建筑博览园。
 

', 'cityname' => '土左旗', ], [ 'title' => 'baoting', 'content' =>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地处海南省南部内陆,北纬18°23′~18°53′,东经109°21′~109°48′,东接陵水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县。县境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3.42%。2017年3月,入围“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民国24年(1935年)3月,广东省政府决定设置保亭县,由崖县(现三亚市)的不打、六罗、首弓、三弓、抱龙峒、同甲峒、水翁峒,陵水县的保亭、六弓、七弓、乌牙峒、巅门团、百石团、五指山、七指山、水满峒、分界岭吊罗山,万宁县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的竹根峒、太平峒、茄曹峒、合水园,定安县的船埠、南引图、冬加团、母端山等地组成。
 

', 'cityname' => '保亭', ], [ 'title' => 'huhehaote', 'content' => '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总人口197.7万人,居住着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10多个民族,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主要景点有明代大召(伊克召)、席力图召(小召),清代五塔寺,清真大寺,博物馆,昭君墓等,呼市北边有大青山风景,可观赏乌海风光、桌子山雄姿、鄂尔多斯草原、这里地质奇特、植物珍奇,是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地方。这里居住的人们热情好客,您不仅可观赏到美丽的草原风光,还可品尝到真正的内蒙古风味。呼和浩特市内有许多喇嘛庙,明清两代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召城”(召在蒙古语里是“寺庙”的意思)。锡林郭勒路与中山路交会一带为呼市最繁华地带,锡林郭勒路以东的新城高楼林立,以西的旧城景点较多,极富观光价值。
 

', 'cityname' => '呼和浩特', ], [ 'title' => 'haitang', 'content' => '

海棠区是海南省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 [1] ,2015年1月撤销海棠湾镇设立海棠区。截至2015年5月,海棠区直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53168人。2017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2.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9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594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101元。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5公里,境内的海棠湾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州湾并称“三亚五大名湾”。2011年,原海棠湾镇有龙楼村、海丰村、升昌村、龙海村、营头村、龙江村、林新村、青田村、东溪村、藤桥村、椰林村、庄大村、凤塘村、江林村、洪李村、北山村、铁炉村、三灶村、湾坡村、永宁(社区)、藤海社区、林旺社区共建制村19个、社区3个,包括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138个、居民小组7个。
 

', 'cityname' => '海棠', ], [ 'title' => 'hainan-2', 'content' => '', 'cityname' => '海南', ], [ 'title' => 'wenchang', 'content' => '

文昌市位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111°03′,北纬19°20′至20°10′之间。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06.7公里,西部与琼山市、定安县毗邻,西南部与琼海市接壤。文昌市在西汉时建紫贝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文昌县,历经2000多年,1995年撤县建市。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氏三姐妹的故乡。文昌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元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尔后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公元一九九五年,撤县建市,改名文昌市。文昌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明朝就出了与丘浚,海瑞齐名,并称”一鼎三足”的良史刑宥。近、现代史上更是群星灿烂,涌现出共产党大将张云逸、国民党将领陈策等。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属热带季风岛屿型,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四季常春,夏天酷暑,冬有阵寒,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24°C。常年降雨量1799.4mm。景观:七曲山大庙、古蜀道、相如读书台,三堆墓,御马岗,演兵坝,五丁遗剑泉,孝子碑,上亭铺,演武铺.
 

', 'cityname' => '文昌', ], [ 'title' => 'ya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崖州', ], [ 'title' => 'qionghai', 'content' => '', 'cityname' => '琼海', ], [ 'title' => 'wuzhishan', 'content' => '', 'cityname' => '五指山', ], [ 'title' => 'tunchang', 'content' => '', 'cityname' => '屯昌', ], [ 'title' => 'le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乐东', ], [ 'title' => 'dingan', 'content' => '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内陆,毗邻省会海口市,距海口市区仅34公里,属海口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县面积1189平方公里,辖10个镇,3个国有农场,总人口31万。定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清代海南唯一探花郎岳崧的故乡,也是海南著名的琼剧之乡。境内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海南人民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定安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依托海口的区位优势,定安农业发展迅速。圣女果、火龙果、槟榔果是定安农业的品牌产品。定安的猪肉驰名岛内外。几年的努力,定安已成为海口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定安县属海南旅游发展规划中的琼北旅游区。定安历史悠久,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筑了定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迹有:谷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建州王廷金屯兵遗址等;革命遗址有:中共定安县第一支部旧址、内洞山革命根据地旧址、黄竹农民训练班旧址、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等。
 

', 'cityname' => '定安', ], [ 'title' => 'tianya', 'content' => '', 'cityname' => '天涯', ], [ 'title' => 'qiongzhong', 'content' => '', 'cityname' => '琼中', ], [ 'title' => 'jiyang-2', 'content' => '', 'cityname' => '吉阳', ], [ 'title' => 'baisha', 'content' => '

白沙县全称为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是目前全省人均拥有土地面积最多的县,它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总面积为2117.73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1个乡镇,421个自然村。除县办2个热作农场、2个畜牧场、3个地方国营林场外,还有省属9个国营农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人口16.45万,黎族人口约占60%。白沙县的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汉族,还有少量的苗、壮、回、满、瑶、傣族等,主要语言为黎语、海南语、苗话、普通话、儋州话。白沙县县政府所在地为牙叉镇,距三亚市172公里。白沙县是海南动物王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白沙县的旅游资源以热带山地自然景观为主,素有”宝岛绿洲”之美誉,特别是原始森林景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更有特色。
 

', 'cityname' => '白沙', ], [ 'title' => 'lingshui', 'content' => '', 'cityname' => '陵水', ], [ 'title' => 'changjiang-2', 'content' => '

中国芒果之乡——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的西北部,依山面海。昌江古称至来,后称昌化,为汉武帝开拓之疆域。县人民政府驻石碌镇,面积1569平方千米,人口23万,其中黎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距省会海口市196公里,距三亚220公里。县内公里四通八达,海榆西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贯穿全境,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昌江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3摄氏度,全年无冬,四季如春,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676毫米,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名特优水果、反季节瓜菜等热带高效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洋开发前景广阔,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鱼塘港。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渔场是天然渔场,也是华南四大渔场之一。
 

', 'cityname' => '昌江', ], [ 'title' => 'wanning', 'content' => '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东经110.39北纬18.8南距三亚市112公里,北离海口市139公里,处于东线高速公路中部。万宁市域总面积为444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在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一半,丘陵和平原各占四分之一。全市总人口55.45万人,其中汉族47.61万人,黎苗等18个少数民族7.84万人;行政辖区有12个镇、5个国营农场、1个华侨农场、1个国营林场。万宁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万城镇。万宁市属热带季风气候。万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钛、锆、独居石、金红石、石英石等,以钛矿最为丰富。万宁市山地广阔,土地肥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热带作物宜种区,高效农业开发区。万宁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既有奇山、异洞、怪石、海滩、岛屿、温泉、热带珍稀动植物、滨海风光等自然景观,又有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人文景观。
 

', 'cityname' => '万宁', ], [ 'title' => 'chengmai', 'content' => '

澄迈县是海南省北部的一个古县。澄迈县全县2002年末总人口为49.08万,境内有1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5%。总面积2067.6平方公里。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全县辖10个镇,县城设在金江镇。全县共有162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农垦国营农场和3个省办农林场。“澄迈”县名已沿用1390多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因西有“澄江”东有“迈山”而取澄江,迈山之首字,名澄迈县。据史载,澄迈县名自此始。全县海岸线长有89.8公里(含内湾线),内外港湾15处,海洋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属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一部分,水温温和,海水深度大,盐度适中,发展港口贸易,海洋捕捞业、养殖业等条件优越。
 

', 'cityname' => '澄迈', ], [ 'title' => 'dengkou', 'content' => '

位于巴彦淖尔盟西南部。东连杭锦后旗,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杭锦旗相望。面积4166.6平方公里。人口11.53万,蒙古族0.42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97万人。辖7个乡、3个苏木和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高勒镇。汉代曾置临戎、三封、窳浑3个县。后植被破坏,黄沙吞噬,成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清代为蒙古族阿拉善王爷的莱食地,俗称王爷地。1929年置县。1960年改设巴彦高勒市。1964年撤市复设蹬口县。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曾为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地貌明显分为三个部分,东北部为河套平原,地势乎坦,海拔1950米左右;西北部为狼山山地,最高海拔2046米;其余地区是沙漠半沙漠,是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边缘。黄河流经东南边缘,全县大部分地区能引黄自流灌溉。有大小湖泊18个,水面2.25万亩。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148.6毫米,无霜期130天。磴口县辖4个镇、2个乡、2个苏木:巴彦高勒镇、补隆淖尔镇、协城镇、隆盛合镇、渡口乡、公地乡、沙金套海苏木、哈腾套海苏木;乌兰布和农场、巴彦套海农场、哈腾套海农场、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 'cityname' => '磴口', ], [ 'title' => 'danzhou', 'content' => '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东邻临高、澄迈两县。儋州市古称儋耳郡,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建于汉代的两个郡之一。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境内有大小山岭160座,多在东南部。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是境内最高点。全市面积3235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10%。人口约73万,辖20镇5乡,1街道办,境内有10个国营农场和中外闻名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那大镇。这里的人民爱好古典诗词,吟诗作联成为社会时尚,素有“诗乡歌海”之称。这里有著名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简称“两院”,从事热带农业研究。儋州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榆西线横贯全市境内,每天有班车直达广州和省内各市县。是海南省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儋州市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气温23.1℃,年均降雨量1823毫米,气温和,受台风影响少而轻。景观:热作两院、东坡书院、儋耳城遗址、蓝洋温泉、松涛水库、云月湖、白马井古迹、龙门激浪、儋耳山、桃榔庵、魁星塔、观音洞、鹭鸶天堂、鹿母湾瀑布、英岛山溶洞、洋浦港、伏波庙,以及光村银滩度假村等。
 

', 'cityname' => '儋州', ], [ 'title' => 'lingao', 'content' => '

临高县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面积1317平方公里。人口349206人。有黎、壮、苗等6个少数民族,辖8乡、10镇。有2个国营农场,902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临镇,东经澄迈县至海口市97公里,南至三亚市384公里。临高,古名富罗、临机,早在秦时属象郡。临高县地属琼北台地,地势平缓,自南向北缓慢倾斜临高县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度,1月份平均气温16.9度,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度。年平均雨日为135.9天,降雨量为1417.8毫米。临高县旅游资源主要有:临高角风景区、高山岭、古银瀑布、毗耶灵石、澹庵泉迹、桐乡夏荫、南海秋涛等景点。主要矿藏资源有煤、铁、钨、泥炭、石灰石等。药材资源有石决明、海龙、海马、海星、了哥王、大青叶、米风荷、鸦胆子等。特色产品主要有:临高乳猪、新盈鱿鱼、油甘叶、节瓜、白蝶珍珠贝、海蜇皮等。
 

', 'cityname' => '临高', ], [ 'title' => 'wuyuan-2', 'content' => '

五原县总面积2492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五原有文字记载2400多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秦时五原属九原郡;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镇(五原县)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之一;1912年改五原县。1925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起义,响应北伐,为纪念此义举,曾一度改名为“义县”,傅作义“五原抗战”,阻击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扬华夏,声震四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是历史的痕迹。今天的五原已成为历史名县、资源大县,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百万只秸秆养羊示范县,油料产量名列全国百强。五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有可耕地170万亩、待开发土地100万亩。农田渠系成网,每年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自流灌溉。盛产小麦、葵花、甜菜、籽瓜、优质牧草,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 'cityname' => '五原', ], [ 'title' => 'xilinguole', 'content' => '

锡林郭勒盟(XilinGol League)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首都北京640㎞,距首府呼和浩特620㎞,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地处东经115°13′~117°06′,北纬43°02′~44°52′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总面积203000㎞² ,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 'cityname' => '锡林郭勒', ], [ 'title' => 'dongfang', 'content' => '

东方市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西濒北部湾,与越南相望,北和东与昌江县、南与乐东县接壤。面积2256.27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市府设在八所镇。东方市海岸线长84.4公里,有8港7湾,7个天然渔场,常见鱼类80多种,滩涂面积1125.3公顷,发展海水养殖、捕捞和制盐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东方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锌、铁、铜、钨、钛、石英砂、石灰岩、水晶、大理石。其中黄金储量大,品位高,是海南省主要黄金产地。东方市主要旅游景点:鱼麟洲·俄贤岭·大田坡鹿保护区·汉马伏波井·猕猴洞东方市电力资源十分充裕。境内的大广坝水电枢纽工程,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2亿度;风能发电站已有19台机组并网发电。东方市已建成投产的大项目有大广坝水电枢纽工程、海南天然化肥厂、双吉水泥厂、全省最大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等。
 

', 'cityname' => '东方', ], [ 'title' => 'linhe', 'content' => '

临河区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坐落在黄河“几”字弯上方,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依阴山,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地理坐标为107度6分——107度44分,北纬40度34分——41度17分。全区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其中区面积29.1平方公里。区辖11个镇、3个乡,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52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26万。临河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6.8℃,平均降水量140多毫米,日照强且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区土地面积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2万亩。全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引黄自流灌溉,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具有发展农牧、林果、养殖和旅游等事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自古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塞上江南”的美誉。临河区交通便利,连接大西北的铁路动脉(京兰铁路)跨越境内,110国道横穿市区。城乡拥有等级公路2400公里,区通乡公路430公里。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覆盖城乡。临河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发展的城市,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东风,临河区在新千年初提出建设“北方羊城”的宏伟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区、城区带动、养殖富民”的发展思路,区委、政府积极适应入世要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治理经济环境;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提升产业化,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了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区前50位。
 

', 'cityname' => '临河', ], [ 'title' => 'xilinhaote', 'content' => '

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所以这里现在还保留着不少历史遗迹,如元上都遗址、贝子庙等。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许多北方少数民族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如回纥、突厥等。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较大,全年只有100天的无霜期。冬季较长,白雪皑皑。夏季较短,绿草茵茵。这里自然风光绮丽多姿,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天然草原,夏季繁花似锦,冬季一片银白,在草原上体验这种明显的季节更替,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此外还有锡林九曲、沙海疏林等。从纷扰的城市喧嚣中脱身而出,到这里享用纯净明丽的白云蓝天,那喷香的奶茶和手扒肉一定可以让你流连忘返。锡林浩特景区:主要指锡林浩特市区及周边50公里范围以内的各个景点,游客可吃、住在锡林浩特市内各宾馆,无需离开住处,只需乘车1小时便可到达游览景区,这对于大批一般草原观光,或者只停留1-2天的游客来说最为理想。在这一景区内,除购物、餐饮、文娱一般参观外,其草原生态旅游景点主要有八处,被誉为“锡市八景”,宛如八粒璀璨夺目的珍珠共同汇成了锡林浩特这颗耀眼的明珠,这八景即:灰腾草原、锡林九曲、平台落日、沙海疏林、古刹贝子、民俗浩特、查干敖包、锡林余韵。
 

', 'cityname' => '锡林浩特', ], [ 'title' => 'sanya', 'content' => '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市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既是国家和海南省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滨海旅游城,也是海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住海边、玩海水、吃海鲜,充分展示了这座滨海旅游城的特色。宽阔洁白的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三亚成为日光浴、潜水、帆板和沙滩体育活动的最佳去处。三亚地处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区域。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较大,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年均气温23.8度。三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10大风景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资源密集的地区。这些旅游资源在我国首屈一指,与世界上同类旅游城市相比也略高一筹。景观:天涯海角、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海山奇观、古崖州城、黄道婆遗址、落笔洞、波浮双玳、翠映三湖、神州第一泉、南山寺、第十一届亚运会点火台、热带海洋动物园等。
 

', 'cityname' => '三亚', ], [ 'title' => 'kangbashen', 'content' => '

康巴什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是鄂尔多斯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距东胜区25公里、阿勒腾席热镇3公里。康巴什区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的阿勒腾席热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是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轿车制造业基地。 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南部的康巴什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是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轿车制造业基地。 2017年12月12日,康巴什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 'cityname' => '康巴什', ], [ 'title' => 'bayannaoer', 'content' => '

巴彦淖尔,内蒙古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巴彦淖尔市北部为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南部为河套平原。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3.7℃~7.6℃。境内矿产资源、风能资源、日照资源丰富,硫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国内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境内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境内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全市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农畜产品出口位居内蒙古第一,为全国最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
 

', 'cityname' => '巴彦淖尔', ], [ 'title' => 'meilan', 'content' => '

美兰区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接文昌市,南连琼山区,西接龙华区,北临琼州海峡。美兰区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口市的中心城区。截至2012年年底,美兰区下辖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和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路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常住人口62万人。总面积581平方公里。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1950年海南岛解放,6月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振东区辖永安镇、白沙乡、甸埠乡。1950年12月,分属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和第三区人民政府。1955年6月1日,撤销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将下辖8个街道,并为振东、博爱街道,隶属于海口市人民委员会。
 

', 'cityname' => '美兰', ], [ 'title' => 'dongsheng', 'content' => '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东部,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009年,常住人口达到4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镇化率93.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5.31万人,增长1.9%。其中,男性人口12.71万人,女性人口12.6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农业人口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92人,人口出生率为11.4‰,死亡人口592人,人口死亡率为2.3‰。有蒙、汉、满、回等21个民族。平均海拔1460米,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波状高原区,占总面积的57%;东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43%。
 

', 'cityname' => '东胜', ], [ 'title' => 'hangjinhouqi', 'content' => '

杭锦系由突厥语抗里演化而来,意为车子,因地处伊克昭盟杭锦旗以北,故名。位于巴彦淖尔盟中西部。东邻临河市,北连乌拉特后旗,西南与磴口县接壤。面积1767平方公里。人口27.82万,蒙古族0.2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27万人。经合并后辖8个镇。旗人民政府驻地陕坝镇,民国以来为临河县一部分。1942年分出设米仓县。1953年改置杭锦后旗。1958年并入陕坝镇和原狼山县一部分。地处黄河河套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从西南向东北稍有倾斜。海拔1040米左右。南临黄河,北有乌加河,境内渠道纵横,间有沙丘分布。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171.6毫米,无霜期157天。是自治区主要产粮、糖旗县之一,素有米粮川之称。全部引黄自流灌溉。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糜黍、玉米、高粱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胡麻、葵花籽、黑瓜籽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发达。1990年粮食产量211152吨。农业总产值43141.9万元。已建立起粮油加工、建材、农机修造、皮毛、地毯、酿酒、制糖、造纸、电池、火柴、制鞋、食品加工等行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在自治区占有重要地位。各式布鞋、仿古地毯为出口产品。河套白酒驰名全区。1989年工业总产值8363万元。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穿经旗境南部。杭锦后旗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东与巴彦淖尔市所在地临河区毗临,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全旗辖8个镇,头道桥镇、二道桥镇、三道桥镇、蛮会镇、团结镇、陕坝镇、双庙镇、沙海镇。总面积1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2万亩;旗内居住着蒙汉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37亿元。先后被评为平原绿化先进旗、国家科技示范旗、全国文化先进旗、国家秸杆养羊示范旗、国家和自治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产业化先进旗、西部地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cityname' => '杭锦后旗', ], [ 'title' => 'qiongshan', 'content' => '

琼山区,隶属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南省北部、海口市中南部,总面积953.9平方公里, [1] 辖4个街道、7个镇、2个乡级单位,区政府驻府城街道。截至2017年,琼山区常住人口51.17万人,户籍人口39.04万人。琼山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琼州府(琼州)驻地,即古时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琼山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好,交通便利,是海南省高院、司法厅等司法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的司法中心。琼山区著名人物有一代文宗丘濬、“海青天”海瑞、户部左给事中许子伟、冯白驹将军等。现存有闻名中外的琼台书院、五公祠、以及府城鼓楼、丘濬故居、海瑞故居、琼台福地、琼州府治旧址、琼州府城(琼山城墙)、珠崖岭城址、旧州城遗址等,全区共计有文物保护单位52处。2017年,琼山区生产总值实现141.68亿元。琼山,古名珠崖、曋都、玳瑁、舍城、颜城、崖州、琼州、琼山郡、琼台。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从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唐武德五年(622年)至宋开宝五年(972年)间,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唐贞观元年(627年),又改颜城为舍城,从舍城分出一部分设置琼山县。宋代按户口、资地条件等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县,海南岛仅琼山属中等,其余的县均属下等。琼山经唐以来重点开发,经济、文化一直居全岛领先地位,为历史上海南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地区。
 

', 'cityname' => '琼山', ], [ 'title' => 'wushenzhao', 'content' => '

乌审召曾为清朝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最大的寺院。统辖全旗各寺庙。《乌审召史略》记载,从西藏来了一位名叫囊索的喇嘛,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在此地兴建了一座小庙。乾隆初,本旗第五任札萨克喇什色楞对该庙进行扩建,建起一座正殿,并从西藏请来一位喇嘛任掌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本旗第六任札萨克沙格尔都札布奏请*七世,请他派遣在拉萨的喀尔喀部喇嘛——罗桑多尔济为本寺第一代活佛。因该活佛途经青海塔尔寺时,带回两尊檀木刻制的释迦牟尼像供于主殿内,故有“召”庙之称。后来本寺派人去北京弘仁寺取来108卷《甘珠尔》经,从此亦称“甘珠尔经庙”。当时寺内设有一座札仓(学部),即显教部、时轮部和教义部。共有殿堂24座,活佛住仓21间,主塔3座,附塔108座。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数百间,形成汉藏式建筑群,香火极盛时喇嘛达千余人。到1949年时,寺内仍有五、六百名喇嘛。乌审召的活佛共传五代。第五代活佛喇布坦多尔济生于1932年,主持该召法事。乌审召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破坏,只剩两座殿宇和一座白塔。1985年由政府拔款修复经堂一座。
 

', 'cityname' => '乌审召', ], [ 'title' => 'narenbaolige', 'content' => '

那仁宝力格苏木位于乌拉特后旗西南部,南临呼和温都尔镇、磴口县,北靠巴音温都尔苏木,东接巴音宝力格镇,西连巴音戈壁苏木,阴山山脉横贯苏木大部,西北部为丘陵沙漠地带。全苏木总面积为126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52人,其中牧业人口为1068人,辖四个嘎查。那仁宝力格苏木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纯牧业苏木。2003年全苏木牲畜总头数达到6、5万头(只),主要畜种有闻名海内外的二狼山白绒山羊,蒙古绵羊,戈壁红驼等,其中二狼山的白绒山羊总头数达6万只。
 

', 'cityname' => '那仁宝力格', ], [ 'title' => 'yijinhuoluo', 'content' => '

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北靠东胜区、与康巴什区隔乌兰木伦河相望,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杭锦旗接壤,南临乌审旗、隔长城与陕西省交界。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2011年户籍人口16.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78%。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设札萨克镇、纳林陶亥镇、红庆河镇、苏布尔嘎镇。共有138个嘎查(村)。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9%,干旱、风大、少雨、寒冷、温热、温差大,是温带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伊金霍洛旗年降雨量340-42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伊金霍洛旗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31.4℃,极端最高气温36.6℃,无霜期限130-140天;年日照时数2740-31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145千卡/平方厘米;常年风大沙多,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2163mm,是降雨量的七倍。
 

', 'cityname' => '伊金霍洛', ], [ 'title' => 'hailisu', 'content' => '

说起海力素,在巴彦淖尔市气象局里总能引发讨论的热潮。一个位于乌拉特后旗草原上的气象站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些气象人们牵肠挂肚,对于刚刚成为气象人的我来说,并不能充分的理解。对海力素的第一印象是气象局内一副风景照片:广袤的草原上,刚刚升起的朝阳,清晨昏黄的光线更衬托出那里的清冷与孤寂。对于习惯了城市喧嚣的我,这样的风景无疑是震撼的。但即使是震撼,也只是在照片前驻足了片刻便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海力素的名字不过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未与我的生活有过多的交集。直到前段时间接到陪同记者到国家级艰苦气象站海力素采访的通知时,这个神秘又有些遥远的地方才渐渐进入我的视野。汽车从市区驶出,一路上的颠簸有些令人头昏脑胀,司机王师傅却感慨着如今去海力素与先前相比的便捷,望着如刀切斧剁一般的山峰,处处急弯的狭窄山路,我不敢想象从前的路究竟有多难走。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海力素气象站。海力素气象站始建于1957年,地处偏远的乌拉特草原,因为气候恶化及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戈壁、枯草、大风,一副塞外苦寒之地的景象,是巴彦淖尔市气象站中环境最差、条件最苦的一个,属国家一类艰苦台站。几年前,市里实行“退牧还草”政策,草原上的大部分牧民都转移到了山前的城镇。海力素所在的巴音温都尔苏木,如今只剩下了气象站4名职工、边防站战士和几户牧民。
 

', 'cityname' => '海力素', ], [ 'title' => 'longhua-3', 'content' => '

龙华区,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地处海口市中心区,东接美兰区、琼山区,西面与秀英区相邻,北临琼州海峡,南依定安县。截至2014年10月,龙华区全区土地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辖5个镇、6个街道。2010年人口数据为 59.3018万人。2013年,龙华区实现生产总值403.58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9.9%。龙华区有海口骑楼小吃风情街、海口人民公园、海口骑楼老街、观澜湖、万绿园、海瑞墓、海口钟楼等人文景观。龙华区的取名缘于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海口老城区的龙昆村附近有一深潭,潭中有一神龙,能保百姓风调雨顺。以龙华命名该区,既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又含有该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呼风唤雨,造福百姓的意思。截至2014年10月,龙华区辖5个镇(城西镇、龙桥镇、新坡镇、遵谭镇、龙泉镇)、6个街道(中山街道、滨海街道、金贸街道、大同街道、海垦街道、金宇街道)。
 

', 'cityname' => '龙华', ], [ 'title' => 'wuhouqi', 'content' => '

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盟的阿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磴口县相连,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全长195.25公里(界桩号261—283)。总面积25276平方公里。乌拉特后旗辖3个镇、2个苏木:巴音宝力格镇、呼和温都尔镇、潮格温都尔镇、获格琦苏木、前达门苏木。2004年乌拉特后旗实施了旗府搬迁工程,乌后旗旗府所在地由赛乌素镇改为巴音宝力格镇乌后旗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全旗地形可分为山地,占15.1%,低山丘陵,占10.3%,砂砾石戈壁高原,占52.9%;沙丘戈壁沙地,占20.4%;山前冲积平原,占1.3%。境内较大的河沟有6条,雨大则山洪泄溢,天旱则干涸见底。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365米,是本旗的高寒地带。乌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度,平均降水量96—105.9毫米,年均无霜期130天,年均冻土深2.3米。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乌后旗地域广袤,草质优良,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放牧场所。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乌后旗人类先祖活动的踪迹,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从战国时起,这里就是匈奴牧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隶乌兰察布盟),自此乌拉特部始自呼伦贝尔移居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几经演变,1970年后始演为现境。目前,全旗人口5.3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并有回、满、达翰尔、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 'cityname' => '乌后旗', ], [ 'title' => 'xiuying', 'content' => '

秀英区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西北部,东接龙华区、西邻澄迈县,南与定安县接壤,北临琼州海峡,北依绵延20公里的海岸线、南靠全市最高点马鞍岭。截至2017年,秀英区总面积511.5平方公里,下辖海秀、长流、西秀、石山、永兴、东山6个镇和秀英、海秀2个街道,常驻人口38万人 。2017年,秀英区地区生产总值184.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7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1元。截至2017年,秀英区辖2个街道(秀英街道、海秀街道)、6个镇(长流镇、西秀镇、海秀镇、石山镇、永兴镇、东山镇),区政府驻秀华路2号。
 

', 'cityname' => '秀英', ], [ 'title' => 'wushenqi', 'content' => '

乌审为蒙古语乌拉西(捕捉禽兽的网套)一词源生而成,意为用网套的人,旗名从部落名。位于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东北和北面与伊金霍洛旗、杭锦旗接壤,西连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南和东南同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县毗邻。面积11645平方公里。人口9.11万,蒙古族2.6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60人。辖6个苏木、7个乡和1个镇。旗人民政府驻达布察克镇。汉为朔方郡之一部。唐属夏州。元归延安路。明为蒙古乌审等部牧地。清顺治年间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旗。1912年改称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纳林河、海流图河等。境内碱水湖泊较多,较大的有浩通音查干淖尔、毛敦查干淖尔、巴嘎淖尔、呼和套勒盖淖尔、苏日淖尔等,湖内盛产天然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8疆,年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13-156天。经济以牧为主,所产乌审马很著名。1990年未有牲畜60.3万头(只),其中羊54.3万只。1990年农业总产值11732.7万元。有制碱、皮毛、农机、制药、水泥制品等地方工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1576.1万元。境内有“河套文化”遗址和众多的古城古墓遗址。乌审旗辖7个镇、5个乡、1个苏木:达布察克镇、乌审召镇、图克镇、沙尔利格镇、陶利镇、乌兰陶勒盖镇、纳林河镇、河南乡、黄陶勒盖乡、呼吉尔特乡、乌兰沙巴尔台乡、浩勒报吉乡、嘎鲁图苏木。
 

', 'cityname' => '乌审旗', ], [ 'title' => 'wuzhongqi', 'content' => '

乌拉特中旗位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交界,毗邻黄河后套平原,南部巍巍阴山如屏,山前黄河故道横贯东西,沿河遍布良田沃土;山后草原广阔,水草丰茂。全旗总面积23000平方公里,分为牧区、黄河灌区和山旱区。海流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旗总人口14万人,是一个以汉族占多数,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年均气温4-6℃,年均日照3250小时,为全国长日照区,年均无霜期125天左右,年降水量200mm。乌拉特中旗辖5个镇、3个乡、8个苏木:海流图镇(旗政府所在地)、德岭山镇、石哈河镇、乌加河镇、温更镇、桑根达来苏木、巴音苏木、乌兰苏木、巴音杭盖苏木、川井苏木、呼鲁斯太苏木、巴音哈太苏木、新忽热苏木、石兰计乡、宏丰乡、乌梁素太乡;牧羊海牧场、同和太种畜场、巴盟乌北林场。地域辽阔的乌拉特中旗,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我国北方一块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水宝地。据地质报告统计,有矿种63种,其中大型矿藏13处,中型11处。已探明储量有煤91亿吨,主要分布在白彦花煤田、白音查干煤田、巴音霍都格煤田。以褐煤为主,发热在4000大卡以上,是内蒙古煤炭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建设大型发电厂和大型的煤化工企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2.97亿吨,目前有中国石化所属的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等四家企业在近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勘探、开采。现已形成年产5万吨开采规模,一座新型的能源城将在乌拉特草原上崛起,国家大型矿床甲胜盘铅锌硫铁矿,锌金属量206万吨,铅19.6万吨,硫铁4700万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和化工基地。铁矿总储量64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选矿;100万吨铁矿冶炼能力;正在进行铁矿深加工项目的招商。品种繁多的非金属矿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菱镁矿储量600万吨,正在建设10万吨的金属镁加工企业,石墨储量30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可建设石墨深加工企业;品种齐全的花岗岩,储量7.3亿立方米,远销国内外,质地坚硬,色泽温润的铬英玉,储量8.8万立方米,是石材中的佳品,被选为2008年奥运工程雕塑用石。久负盛名的希热矿泉日涌水量达200吨以上,属含锶偏酸、重碳酸钙型,为国内优质矿泉水;特种非金属矿产水晶,冰洲石、碧玺、玛瑙等珍贵宝玉石,以其极大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据估计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这不仅是乌拉特中旗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 'cityname' => '乌中旗', ], [ 'title' => 'abaga', 'content' => '

阿巴嘎旗有名胜有风景秀丽的乌利雅斯太河,修复一新的杨都庙大主殿、雄伟壮观的宝格都山、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等。古迹有金边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画。还有从巴音查干、额尔登高毕苏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龙化石等。2006年,阿巴嘎旗辖3个镇、3个苏木: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都发现了数量很多的古雕石人。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毛、挤牛奶、制奶豆腐、煮手扒肉、搭蒙古包、骑马、放牧、搓毛绳、穿蒙古袍、学几句蒙语等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蒙古族。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邻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邻苏尼特左旗,南与正蓝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公里。全旗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由蒙、汉、回、满等9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2.3万。全旗辖11个苏木,一个镇,煤矿、渔场、林场各一处,旗所在地巴彦查干镇是一个新兴的草原边城。阿巴嘎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畜牧业是主体经济,主要以牛、马、骆驼、绵羊、山羊五畜为主。盛产的牛羊肉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中东地区。地方优良品种“乌冉克”羊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工业以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民族特色手工业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426种,名贵药材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矿产资源种类多,已探明的有铁、钨、煤、莹石等,储量较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全旗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主要有美丽的乌里雅斯台,名扬区内外的佛教圣地彦都庙,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尔查干淖尔,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古迹有“金界壕”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等,特别是新发现的成吉思宝格都山,可堪称为世界奇观,极为神奇而壮观。
 

', 'cityname' => '阿巴嘎', ], [ 'title' => 'hangjinqi', 'content' => '

杭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并盛产多种野生绿色食品,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河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农牧业基地。全旗辖12个苏木乡镇,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其中蒙古族2.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杭锦旗辖8个镇、3个乡、1个苏木:锡尼镇、巴拉贡镇、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独贵特拉镇、巴音乌素镇、伊和乌素镇、四十里梁镇、杭锦淖尔乡、塔然高勒乡、阿门其日格乡、浩绕柴达木苏木。杭锦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cityname' => '杭锦旗', ], [ 'title' => 'dashetai', 'content' => '

甘泉铁路南起神华包神铁路万水泉南站,经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至中蒙边境中方口岸甘其毛都, 线路全长367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其中:包头市境内56公里,巴彦淖尔市境内311公里。建成后的甘泉铁路与神华集团公司既有的包神、神朔、朔黄铁路、黄骅港互联互通,形成了神华路港联网联运的新格局。2011年,列为神华集团公司“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甘泉铁路建设项目于4月1日开始铺轨,6月底金泉至甘其毛都口岸完成铺架,8月底金泉至甘其毛都口岸段开通临管运营,是铁路建设史上建设速度快、电气化程度高的一条专线铁路。2012年9月15日,甘泉铁路全线铺通。大佘太牧场位于乌拉特前旗东北方向的查尔斯太山脚下,距旗政府西山嘴镇62公里,距包头市100公里,场部与大佘太镇相毗邻。场部到前旗、中旗、包头、临河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牧场与前旗、中旗、五个乡镇接壤。前旗到小佘太、石哈河的公路横贯牧场。牧场占地面积33.6万亩,下设4个农牧业分场,总人口1240人。全场以牧业为主,大小牲畜3.8万(头)只,其中公有山羊1.36万只。有水浇地近万亩,林地1800亩,以山榆为主的林木覆盖率为0.5%。
 

', 'cityname' => '大佘太', ], [ 'title' => 'erlianhaote', 'content' => '

二连浩特市(简称二连)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间距离9公里。辖区面积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二连市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为932.2米。二连市地表无河流,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过。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3.4℃左右,年均降水量142.2毫米,无霜期90-120天,采暖期210天。二连浩特市辖3个街道、1个苏木:乌兰街道、锡林街道、东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苏木。
 

', 'cityname' => '二连浩特', ], [ 'title' => 'etuoke', 'content' => '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064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6.4℃左右,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2天左右。
 

', 'cityname' => '鄂托克', ], [ 'title' => 'wuqianqi', 'content' => '

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东部,东与钢城包头为临,南依黄河,西北是广阔无垠的河套平原。110国道、京包兰铁路贯通全境。直拨电话、电子信息通往世界各地。农牧及矿产资源丰富,是巴彦淖尔地区重要的农牧矿产生产基地。优势独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乌拉特前旗辖9个镇、7个乡、2个苏木:西山咀镇、呼和布拉格镇、巴音花镇、新安镇、大佘太镇、朝阳镇、西小召镇、公庙子镇、黑柳子镇、先锋乡、长胜乡、树林子乡、北圪堵乡、苏独仑乡、小佘太乡、明安乡、沙德格苏木、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巴彦淖尔市国营中滩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新安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西山咀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苏独仑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乌梁素海渔场。乌拉特前旗全境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5公里,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全旗由山牧、山旱、黄灌三大区域组成。属典型的温带大路性气候,降雨量集中在6、7、8三个月,年降水量240MM,无霜期116天–145天,年平均气温7576.4°C。全旗辖乡、镇木23个,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6个民族。总人口37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旗县,属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
 

', 'cityname' => '乌前旗', ], [ 'title' => 'yihewusu', 'content' => '

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位于鄂尔多斯西北部,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畜牧业是伊和乌素苏木的主导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杭锦白绒山羊养殖为主,肉牛、肉羊等养殖多措并举的畜牧业新格局。年生产优质山羊绒50万公斤、纯天然牛羊肉300万公斤、各类皮张30余万张。伊和乌素苏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方便。驰名中外的“西北沟甘草”就产于该苏木,年产量达20万公斤。盐海子化工区,已探明的芒硝储量为6750万吨,有盐湖面积12000亩,纯盐储量达507万吨,著名化工企业亿利集团就驻于该地。锡噔公路横穿全境,东与109国道相连,西与110国道相通。闻名遐迩穿沙公路贯穿化工园区,南通102国道,北接110国道。35KV、10KV电力遍布全境,移动、联通、电信等业务,服务完善。摩林河流域水草丰美、风光旖旎。有大小水库四处,年畜水量达一千万立方米,是农田灌溉、观光休闲的理想之地。摩林河草原芳草连天、浩瀚无垠。壮观的万亩马莲滩、疗效独特的温泉以及深厚的草原文化、纯朴的民族风情,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 'cityname' => '伊和乌素', ], [ 'title' => 'aohan', 'content' => '

赤峰市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东临通辽市奈曼旗,西接朝阳市建平县,南与北票市、朝阳县相连,北与赤峰市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敖汉是中国闻名的文物大县。在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4000佘处。其中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四种史前文化均在敖汉境内发现、命名。敖汉也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境内古鲁板蒿乡有东北地区最大水库红山水库,是西辽河流域最主要水利工程,红山水库所产水产品远销北京、沈阳、锦州、通辽等大中城市。北部的长胜、双井地区是赤峰市境内最主要的荞麦产区。南部地区所生产山地杂粮畅销国内外。2015年,敖汉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42.7︰32.3。敖汉旗境内发掘出 “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和”红山文化”四种古文化类型。其中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兴隆洼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就已在这里过着渔猎和游牧相结合的原始生活。
 

', 'cityname' => '敖汉', ], [ 'title' => 'henan-3', 'content' => '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俗称“河南蒙旗”,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海拔3600米,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委会,135个牧业合作社,四座藏传佛教寺院,截止2011年,总人口4万人,蒙古族占93.21%。
 

', 'cityname' => '河南', ], [ 'title' => 'ningcheng', 'content' => '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最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在内蒙古,宁城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革命老区,它的自然特点和基本县情有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化优势三个方面的长处。丰富的自然资源,幽雅的环境和珍奇的土特产品,是宁城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宁城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行政区域面积4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万亩,总人口为58.5万人,全县区辖18个乡,10个镇,342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县境两条主要河流老哈河与坤都伦河横贯东西,两河尚岸是粮食、甜菜、烟叶等主要产区。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4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资源为1.68亿立方米。热水镇区地下储有热水资源,水中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疾病有显著疗效。宁城县的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低,地区差异明显,接墒雨及透雨出现较晚,无霜期较短,没出现大范围灾害。
 

', 'cityname' => '宁城', ], [ 'title' => 'eqianqi', 'content' => '

鄂托克前旗,清时属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1980年8月析鄂托克旗南部地置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北靠鄂托克旗,南隔长城与陕西省搭界,西隔黄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望,东与乌审旗为邻。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境内主要由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梁地两大地貌构成,土地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全旗辖4个镇,68个嘎查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早在旧石器时期,鄂前旗就有人类活动。史料记载,鄂托克前旗地在夏朝,曾为北羌、熏、鬻、鬼方、猃狁、义渠、朐衍、匈奴、鲜卑、乌桓、羌等部族的游牧或驻牧地;自秦始,隶属北地郡、上郡、朔方郡、大夏幽州、灵武郡、灵州、宥州、研绥路、宁夏卫;明朝成化以后,蒙古族鄂尔多斯各部陆续进驻,鄂托克前旗为扣克特·锡巴固沁和乌拉特·唐古特部落的驻地;清初,将上属右翼诸部划为一旗,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改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为鄂旗南境。
 

', 'cityname' => '鄂前旗', ], [ 'title' => 'balihan', 'content' => '

八里罕镇地处内蒙古宁城县中西部,辖26个村:八里罕村、北梁村、高树营子村、河南村、杨树林村、东北梁村、天巨泉村、七家营子村、沙里营子村、塔其营子村、八家岱村、哈达沟村、汤后村、娘娘庙村、高家杖子村、宋营子村、二道沟村、牛营子村、小北沟村、大北沟村、平房村、榆树甸子村、宏庙村、南场子村、北场子村、王家村、东风村、汤前村、热水村。八里罕镇位于内蒙古宁城县中西部,总面积374平方公里,平双公路纵贯街区,交通便利,是内蒙古东南部地区通往京津唐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首都北京仅40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庄200公里,驰誉塞北的休闲旅游胜地萧太后温泉度假村就在附近。八里罕。直到近现代,这些每隔八里而建的庙宇大多依然保存完好。遗憾的是这些庙宇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永久性地损毁。
 

', 'cityname' => '八里罕', ], [ 'title' => 'zhungeer', 'content' => '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全旗总面积7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7.6万人,辖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乡镇:薛家湾镇、大路镇、柴达木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暖水镇、布尔陶亥苏木。旗府薛家湾镇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8公里.准格尔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煤炭探明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低瓦斯、易开采,发热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为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煤;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品位高,氧化钙含量达52.92%;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矿层稳定,品位呈现铝高硅低的特征;此外,高岭土、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的储量也相当大,特别是煤层气的储量十分可观,属国内罕见的煤化工资源。水源充沛。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工程1处。黄河水、水库水、地下水完全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坑口火电厂有2座,装机容量86万千瓦;水电站一座,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亿度;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均已配套,且供电半径小,电价低廉,高载能电价0.266元/度,属国内最低电价。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境内有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在建的呼准铁路以及拟建的淮河铁路,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109国道横贯东西,在建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全部行程不足3小时。国土资源面积十分广阔。全旗有宜林宜草面积800万亩,益于牛、羊的养殖;农畜产品属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盛产海红果等多种果品,年产量1000万公斤。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巨石林立、天水一色的黄河峡谷风情;有僧庙相连、堂殿恢弘的鄂尔多斯最大召庙建筑群宝堂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年古松“中国油松王”;有蒙汉民族水乳交融的民间艺术奇葩“漫瀚调”。
 

', 'cityname' => '准格尔', ], [ 'title' => 'kalaqin', 'content' => '

蒙古语,“喀喇沁”的意思是“看守者”。读音为kā lǎ qìn。蒙古部落,蒙古土默特永谢部的一支。现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和辽宁省朝阳等地,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清末年间喀喇沁和东土默特地区发生金丹道暴乱导致喀喇沁蒙古人集体移北,主要移往赤峰市巴林,阿鲁科尔沁,兴安盟一带。喀喇沁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篾,属乌梁海氏。乌梁海氏,是近代蒙古喀喇沁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中的一个古老悠久的氏族称号。乌梁海在古代历史典籍中,也被译写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等,音译字样虽不相同,其实内容相同,都是对乌梁海一词的译写。宁城县辖:天义镇、大城子镇、大明镇、二龙镇、八里罕镇、小城子镇、汐子镇、城关镇、头道营子镇、热水镇、忙农营子乡、五化乡、山头乡、西泉乡、铁匠营子乡、必斯营子乡、榆树林子乡、大双庙乡、甸子乡、石佛乡、黑里河乡、三座店乡、四道沟乡、存金沟乡、马架子乡、布日嘎苏台乡、八肯中乡、一肯中乡。
 

', 'cityname' => '喀喇沁', ], [ 'title' => 'dalate', 'content' => '

美丽富饶的达拉特位于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为81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9°100″—110°45″,北纬40°00″—40°30″。北与国家钢铁稀土基地—包头市隔河相望,东南西分别与准格尔旗、东胜市、杭锦旗接壤。地处蒙中经济区,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产业带与连通我国中西部的神骅铁路产业带的“T”字型结合部。旗人民政府树林召镇,是包头—西安210国道和包神铁路线上的重镇,是包头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全旗总人口约33.3万人,男性174121人,女性159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73749人。达拉特旗辖9个镇、10个乡、1个苏木: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大树湾镇、解放滩镇、高头窑镇、耳字壕镇、中和西镇、吉格斯太镇、王爱召镇、乌兰乡、昭君坟乡、树林召乡、榆林子乡、德胜泰乡、蓿亥图乡、青达门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展旦召苏木。地形地势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占总面积的24%,系丘陵土石山区,土壤属栗钙土类,矿藏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分布有7个乡镇、89个村、604个村民小组、67950口人;中部为库布其沙带,占总面积的49%,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分布有1个苏木、5个村(嘎查)、262个村民小组、6724口人;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分布有12个乡镇、138个村、673个村民小组、258461口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75%,干燥少雨,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年均气温6.1—7.1°C,无霜期135—150天,太阳能、风能资源充裕。年均降水量240—36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
 

', 'cityname' => '达拉特', ], [ 'title' => 'gangzi', 'content' => '

岗子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西北部,昭苏河上游,西与大六份毗邻,东与上官地镇接壤,南与孤山子乡、大庙镇相邻,北与翁牛特旗头段地相连,属自治区级贫困乡。 岗子乡总人口10298口人,其中汉族9598口人,蒙古族300口人,满族400口人。岗子乡总土地面积33.8万亩,其中耕地5.8万亩,水浇地1万亩,属高寒季风气候。岗子乡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四大家村、芥菜沟村、新窝铺村属漫甸,年有效积温2200℃,适宜种植短期作物如小麦、莜麦、荞麦等;红庙子村、岗子村属山区,年有效积温2400℃,适宜种植玉米、谷子等;牌鹿沟村、水泉沟村属山区,年有效积温2300℃,适宜种植杂粮杂豆。在畜牧业方面,岗子乡注重规模效益。在牌鹿沟村马架子组发展养猪小区,现已成规模,养猪户50多户,存栏生猪1000多口,年出栏猪2000多口。在岗子村、芥菜沟村发展养牛小区,现已初具规模,存栏肉牛50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截止到2003年年未,岗子乡牲畜存栏总数9590头,其中肉牛1415头,羊2010只,猪3818只,肉牛出栏1395头,猪3120头。 岗子乡有林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34.6%。2002年至2003年新增水利工程12处,其中打配机电井6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50亩。
 

', 'cityname' => '岗子', ], [ 'title' => 'eerduosi', 'content' => '

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西部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独具特色,地形起伏不平,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绚丽多彩。境内西部为波状高原区,属典型的荒漠草原,地域上习惯称作“鄂尔多斯”。中华母亲之河–黄河南、北、东三面环绕,中部为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南临古长城黄土高原与宁夏、陕西、山西三省区毗邻,东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草原钢城包头市隔河相望构成“金三角”地带。鄂尔多斯市,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40公里,总面积8.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9.5万,其中蒙古族15.8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建制的行政专区。鄂尔多斯市绿草如茵无际,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繁育基地。阿尔巴斯白山羊绒被誉为世界“纤维宝石”,享名中外,深受广大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著名的“梁外甘草”和麻黄草等药材生长在我盟,年产甘草4000吨,麻黄草1万吨,还有其它多种极具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的绿色野生植物。
 

', 'cityname' => '鄂尔多斯', ], [ 'title' => 'wengniute', 'content' => '

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总面积为11807平方公里,辖5镇,17乡,9个苏木和20个国营农牧林场,总人口45万,其中蒙古族5.8万人。翁牛特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金、铜、锌、石灰石、莹石、磷石、珍珠岩、褐煤、陶土等,其中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最多。同时,该旗生长有经济价值较高的蘑菇、山杏、沙棘等野生植物和各种药材。翁牛特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是干旱半干旱的多灾区。自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旗以来,该旗共使用扶贫资金3300多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开发。在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庭院经济开发,农牧土特产品开发,地膜玉米及中低产田改造等,均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翁牛特旗辖8个镇、11个乡、8个苏木:乌丹镇、乌敦套海镇、五分地镇、桥头镇、广德公镇、梧桐花镇、海拉苏镇、头分地镇、山嘴子乡、高家梁乡、亿合公乡、头段地乡、杨树沟门乡、毛山东乡、庄头营子乡、杜家地乡、解放营乡、玉田皋乡、大兴乡、朝格温都苏木、巴嘎塔拉苏木、阿什罕苏木、布力彦苏木、格日僧苏木、新苏莫苏木、白音套海苏木、高日罕苏木。
 

', 'cityname' => '翁牛特', ], [ 'title' => 'baoguotu', 'content' => '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北方人多去看江南的花红柳绿了,我们十几个摄影爱好者却北上沙漠,去领略那里的另一种风情。位于奈曼旗白音他拉木的宝国图沙漠,是距京津辽最近、东北最大的沙漠。我们的运气不错,这几天风轻日朗,在组织者的精心安排和辛苦带领下,开始了美好的沙摄之行。清晨,登上沙丘,在朝阳的映衬下,茫茫沙漠如红色的海洋,波涛汹涌与红霞交辉,恰好有一队骆驼走来,仿佛一排小舟从浪尖上划过,脚下的沙纹如微波荡漾,随风漂向骆驼、漂向红霞满天的远方。这时耳边响起清脆的快门声,如远方的驼铃,悠扬悦耳,醉人心扉。如果上一幕是宁静的靓丽,那“骆驼冲沙”一定是震撼的壮美。一组高大的骆驼从几十米高的陡坡上向下冲跑,骑骆驼的蒙古汉子挥着皮鞭,呼喊着疾驰而下,飞奔的驼蹄荡得沙尘四溅,如战场冲杀,似飞流直下,听惊涛拍岸,阅浪遏飞舟……。第二天又随影友们看了独具特色的怪柳林。第一次近距离的看沙漠,拍沙漠、怪柳,自感收获颇丰。我一路欣赏,一路拍摄,也一路沉思:世间的美丽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然大体有二:一是秀美,二是壮美,沙漠与怪柳肯定属于后者,大自然以不同的条件创造不同风格的美,秀美是因娇养而成,壮美是因摧残而生,娇惯养育靓丽,摧残培养坚强,古人云“穷养儿,富养女”,都是一种养育,只是看你如何领会和承受而已。
 

', 'cityname' => '宝国图', ], [ 'title' => 'keshenketeng', 'content' => '

克什克腾旗位于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大兴安岭山脉与阴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处。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170公里,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有7个镇,2个苏木,2个乡,2处开发区,163个嘎查村。辖区总人口24.76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藏、侗、朝鲜、达斡尔、鄂温克10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克什克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蒙元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早在6000多年前,夏商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1211年,成吉思汗攻破金边堡而入,1270年,元大帝国在达里诺尔湖畔建应昌府。“克什克腾”即“亲兵”、“卫队”之意,历史上系成吉思汗的护卫军,克什克腾部的始祖鄂齐博罗特是成吉思汗十六世孙,达延汗巴图蒙克第六子。元代有察哈尔克什克腾部落,又成为部落名。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将克什克腾部改设克什克腾旗。克什克腾享有塞北金三角美誉。有美丽辽阔的贡格尔草原,有莽莽苍苍的黄岗梁冰谷林海和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有碧波荡漾的百鸟乐园达里诺尔湖和世界上最窄的耗来河,有东方的神泉圣水热水塘和世界地质奇观阿斯哈图石林、青山冰臼群,有被生物学界誉为“生物基因库”的沙地云杉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母亲河西拉沐伦河。集草原、沙地、森林、湖泊、河流、火山、温泉、湿地、名胜古迹为一体而堪称为“浓缩的内蒙古”。
 

', 'cityname' => '克什克腾', ], [ 'title' => 'fuhe', 'content' => '

富河水库位于阳新县西南部,距阳新县城34公里,位于龙港革命旧址群与仙岛湖的中部。五百里青山,西向而来;三百里富河,东流而去;八万亩水库,烟波浩渺;两千里国道,婉蜒南下,势雄景美。富水水库为湖北省第二大水库,水面达8万余亩,总库容17.6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长941米,高65米,雄伟壮观。大坝北端建有富水发电厂,年均发电量1.4亿千瓦时;南端建有8扇9X12米钢质弧形闸门的泄洪闸。坝内碧波荡漾,峰峦叠翠,山影、帆影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坝外,田畴万顷,公路纵横,富水如一次银色飘带,熠熠生辉。这里不仅风光绮丽,空气清新,且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 'cityname' => '富河', ], [ 'title' => 'linxi-2', 'content' => '

林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东与巴林右旗毗邻,南与翁牛特旗隔河相望,西与克什克腾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林西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林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锅撑子山,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遗址。全县现辖6镇、14个乡,145个村(居)民委会,总人口24万。全县现有总耕地130万亩。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儿汰河。共有小型沼泽11个,水域面积0.4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林西县辖7个镇、9个乡:官地镇、新城子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林西镇、大井镇、统部镇、大营子乡、双井店乡、下场乡、板石房子乡、兴隆庄乡、老房身乡、十二吐乡、大川乡、隆平乡。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尤为以有色金属资源为最。其中,已探明储量的铜金属量1.9万吨,锡金属量2吨、铅金属量1.4万吨,锌金属量2.8万吨、银金属量824吨,此外还有大量的石材黄粘土、矿泉水以及其它未计算储量的矿体,有待于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有植物400多种。林西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南临西拉沐沦河,北依大兴安岭,周边环绕广阔的牧区,交通便利,303、305国道纵横穿过腹地,集通铁路横跨全境,县城距赤峰市206公里,距北京630公里,距二连浩特口岸880公里;县城内通讯方便,光缆通讯已开通使用,8000门程控电话顺利并网,20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进入C3本地网,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均已实现全国漫游;6万伏输变电线路横穿林西境内39.6公里,全县2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均已全部通车、通电、通邮。县城内现有国有商业150家,综合市场26处,市场辐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14个省市,上市产品大约有16大类400多个品种,购物交易十分便利,西拉沐沦河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年城乡集贸易成交额达13200万元以上。林西城区现有建筑面积8.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供水、供电、供暖、排污设施完备,饮食业、旅店业、照相业、理发业浴池业等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林西县地少人多,劳务价格便宜,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干部思想解放,素质较高,对外联系广泛,是块正在开发的宝地
 

', 'cityname' => '林西', ], [ 'title' => 'songshan', 'content' => '

赤峰市松山区位于赤峰市南部,居七老图、努鲁儿虎山地、赤峰黄土丘陵台地的复合截接部位,西辽河水系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42°01′~42°43′,东经117°47′~119°39′。区境四极各点为东境哈拉道口镇郎郡哈拉山东4.5公里老哈河左岸,西境大光顶子山,南境老府镇杨树湾子村南,北境哈拉道口镇桃池营子北石门沟,地理图像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最长152.5公里,南北最长77公里,总面积5618平方公里。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县毗邻,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搭界,南与喀喇沁旗、元宝山区、红山区相连,北与翁牛特旗接壤。最高程为介于松山区、克什克腾旗、河北省围场县之间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是赤峰市境内最高山峰。
 

', 'cityname' => '松山', ], [ 'title' => 'balinyouqi', 'content' => '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是科尔沁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人口16.74万,辖19个苏木乡镇,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旗。由于自然条件差,土地沙化严重,经济基础差,结构单一,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农牧民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时,全旗贫困户占总户数35%。巴林右旗辖4个镇、2个乡、10个苏木: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宝日勿苏镇、巴彦汉镇、朝阳乡、羊场乡、索博日嘎苏木、查干沐沦苏木、沙巴尔台苏木、岗根苏木、幸福之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查干诺尔苏木、益和诺尔苏木、胡日哈苏木、西拉沐沦苏木。经过数年全方位的扶贫开发工作,巴林右的贫穷状况有了根本好转。到1992年,全旗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2.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元,进入了率先解决温饱的行列。在扶贫开发中,他们突出抓了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兴办经济实体等几方面。如今,这里已成为赤峰北部能源及通讯枢纽。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及淳朴的民风给此地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景。
 

', 'cityname' => '巴林右旗', ], [ 'title' => 'yuanbaoshan', 'content' => '

元宝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和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元宝山区始建于1983年,总面积952.14平方公里,辖5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66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10年,总人口3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2万人,有汉、蒙古、回等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体。区政府所在地平庄城区距赤峰市区43公里、朝阳市区140公里、锦州港238公里、沈阳市、北京市均440公里。境内存有著名 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
 

', 'cityname' => '元宝山', ], [ 'title' => 'balinzuoqi', 'content' => '

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向西南延伸处,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119°48′,北纬43°-48°48′之间。东与阿鲁科尔沁旗为邻,西南两面与巴林右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交界。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林东镇位于旗境中部。全旗辖5个镇,3个苏木,15个乡,总人口35.56万人。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的发祥地,大约五千余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十世纪,契丹建立辽,在此建都–上京临湟府,一时成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旗,隶属昭乌达盟。民国时期属热河特别区,解放后复属昭乌达盟,曾为昭乌达盟所在地,1983年撤盟改市制,改属赤峰市。
 

', 'cityname' => '巴林左旗', ], [ 'title' => 'aluqi', 'content' => '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北纬43°21′43〞-45°24′20″,东经119°02′ 15″-121°0l′。东与扎鲁特旗为邻,南以西拉沐沦河、台河的老河身与翁牛特旗、开鲁县相望,西与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邻,北与西乌珠穆沁旗接壤。东西宽111.4千米,南北长322千米,总面积14277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旗总人口29.6万人。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36.6%,汉族占60.9%。 旗人民政府驻天山镇,邮编:025550。代码:150421。区号:0476。拼音:Aluke’erqin Qi。 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47%,荒坡地占27.5%,平原占34%,其它(河流、水域)占2%。地势西北高,南东低,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区,南部为科尔沁草原沙土波状平原。最高海拔1 541米,最低海拔266.8米,平均海拔45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平均气温5.5℃,无霜期95—140天,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阿鲁科尔沁旗辖:天山街道、天山镇、天山口镇、双胜镇、坤都镇、巴彦花镇、绍根镇、新民乡、先峰乡、罕苏木苏木、赛汉塔拉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等。
 

', 'cityname' => '阿鲁旗', ], [ 'title' => 'qinglongshan', 'content' => '

青龙山镇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最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南与辽宁省阜新市接壤,是奈曼旗与周边省市发生横向经济联系的窗口。青龙山镇距沈阳市252公里,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及京通铁路65公里,与周边大中小城市阜新、北票、朝阳、赤峰、锦州等最远距离不超过260公里。省道大阜线从境内南北纵向穿过,与各市均有国道或省级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青龙山镇总土地面积61.5万亩,其中耕地13.1万亩,林地22万亩。镇政府下辖2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屯,总户数6,969户,人口近28,000口人,其中镇区人口3000人。2003年青龙山镇财政总收入308.6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粮食总产量0.54亿斤。
 

', 'cityname' => '青龙山', ], [ 'title' => 'jinping-3', 'content' =>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端,是集边境、山区、多民族、贫困、原战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2镇12乡,92个村委会1010个村民小组。东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南与越南接壤。县城距省会昆明477公里,距红河州府蒙自135公里。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生态俊秀别样,民族文化古朴多彩。是世人神往的一块待开发的充满希望的热土和民族文化、生态考察的胜地。金平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园。全县367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等8种民族和1种至今尚未确定族称的“莽人”。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31.9万,少数民族占85.3%,构成了以苗、瑶、傣族为主体民族,8种民族1种人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家园。
 

', 'cityname' => '金平', ], [ 'title' => 'hongshan-2', 'content' => '

红山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纬42°13′,东经118°53′。全区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14千米。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面积50%以上)。因城区东北部有一赭红色的山峰,故史称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居住着汉、蒙、满、回、朝鲜等22个民族。红山区是由1983年11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时改原县级赤峰市建立起来的,与沈阳、北京等历史名城具有较深的渊源,自古就有“东接辽沈,南依京畿”、“旱码头”之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70.1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7:50.7:46.6。汉代为匈奴左地,唐代属饶乐都督府,近代属中京,元、明代为蒙古属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建城,清政府在此设乌兰哈达理事通判厅。后设通判厅(隶属承德府)。红山区辖11个街道、2个镇: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东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铁南街道、长青街道、哈达街道、西城街道、桥北街道、红庙子镇、文钟镇。
 

', 'cityname' => '红山', ], [ 'title' => 'kezuohouqi', 'content' => '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30′~123°42′,北纬42°40′~43°42′之间。东北部与吉林省双辽市接壤;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左中旗相连。总面积11476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4年)。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后旗辖12个镇、2个乡、10个苏木:甘旗卡镇、金宝屯镇、吉尔嘎朗镇、常胜镇、伊胡塔镇、查日苏镇、散都镇、阿古拉镇、努古斯台镇、朝鲁吐镇、海鲁吐镇、胜利镇、海斯改苏木、公河来苏木、浩坦苏木、巴雅斯古楞苏木、向阳乡、双胜乡、巴嘎塔拉苏木、额莫勒苏木、阿都沁苏木、茂道吐苏木、乌兰敖道苏木、巴彦毛都苏木。
 

', 'cityname' => '科左后旗', ], [ 'title' => 'luxi-3', 'content' => '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东经103°30′~104°03′,北纬24°15′~24°46′。泸西是元、明、清时期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过“商旅络绎,车马辐辏”的繁荣景象。境内煤炭、水电资源丰富,是本县的支柱产业。县内所产雪花梨、荞酒、松子酒享有盛名,产品行销省内外。被誉为“云南第一洞”的阿庐古洞堪称一绝,是国家级旅游景点之一。新修的阿庐大街,被誉为红河第一街。全县共有5个景区20多个景点,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形成了洞、湖、泉为一体的风景格局。
 

', 'cityname' => '泸西', ], [ 'title' => 'kezuozhongqi', 'content' => '

简称科左中旗。位于哲里木盟东北部。东接吉林省双辽县、长岭县,南邻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西连开鲁县,北与扎鲁特旗、吉林省通榆县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面积9811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蒙古族37.1万人。是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数最多的旗县。辖6个镇、29个苏木、乡,13个国有农牧林场。旗人民政府驻保康镇。元代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长弟哈布吐哈萨尔的领地。明为蒙古科尔沁部地。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封王建旗,为科尔沁六旗之一。地处松辽平原西北部,由平原、沙丘、坨垠组成。有新开河、西辽河、茂林河等。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250435毫米,无霜期140天。
 

', 'cityname' => '科左中旗', ], [ 'title' => 'chifeng', 'content' => '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位于自治区的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的接壤处。””赤峰””是因城区的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这里处于暖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1983年10月撤盟设市,现辖3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7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2县(林西县、宁城县)。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1.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4万人,全市共有30个民族,蒙古族人口近8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峰位于内蒙古中部,因市区东北有一座红色的山峰而得名。历史上,赤峰曾是辽国的发祥地,现在这里还可以见到辽上京、辽中京、辽祖陵等遗址。景观:达里诺尔湖,勃隆克沙漠旅游区,玉龙景区,辽太祖陵,辽上京遗址,阿斯哈图冰石林,第四纪冰川遗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红山公园
 

', 'cityname' => '赤峰', ], [ 'title' => 'pingbian', 'content' => '

屏边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南与国家一类口岸——河口相连,东与文山州相望,省内通往越南的必经之路——昆河公路和昆河铁路都穿境而过。素有:“寒冬腊月茶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的美誉。总面积1866.364平方公里,居住苗、汉、彝、瑶等17个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苗族自治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9%,属全国林业大县之一。屏边县旅游资源较丰富,有神奇迷人的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令人流连忘返的南方大围山熊乐园、白云灵宝山、滴水层瀑布、白河温泉、珍珠洞、火山口等数十处景区景点。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内容丰富、趣味无穷的苗族采花山、欢乐无比的彝族跳掌、三步弦、饭包传情等。
 

', 'cityname' => '屏边', ], [ 'title' => 'shebotu', 'content' => '

舍伯吐镇位于科左中旗西部,向南距通辽市中心55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国道111线、304线和县道保开线在镇内融会贯通,通霍铁路也横贯镇中心。全镇辖47个嘎查,3个居委会,共有12284户,51532人口,其中蒙古族占86%,农村户数9054户,35831人口。全镇总土地面积98万亩。全镇有耕地面积34.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6.3万亩,现有机电井4269眼,其中:机井3641眼,电井628眼。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兼种豆类、小麦和蔬菜。粮食总产量3.166亿斤。牲畜总头数31.83万头(只、口)。现有规模养牛小区,引进了270头高产奶牛,拥有现代化的挤奶站,日产鲜奶3吨以上,现已成为蒙牛集团在通辽地区最重要的奶源基地之一。现有林地面积28万亩。重点项目有:康林细木工板厂,年产量约2万立方米,创利税20余万元;天健肉业有限公司和小泉皮革制品加工厂;投资1000万元的舍伯吐惠民供热公司,供热能力可达11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赛罕屠宰厂,年可屠宰牛5000头、羊3万只。
 

', 'cityname' => '舍伯吐', ], [ 'title' => 'huolinguole', 'content' => '

霍林郭勒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80位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45位。“霍林郭勒”据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郭勒”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霍林郭勒市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距中蒙边界120公里,距通辽市330公里,锡林浩特280公里,距北京1116公里,距沈阳596公里,距长春616公里。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296.16亿元、增长8.1%。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户籍人口为81118人;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霍林郭勒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5°16′-45°46′、东经118°17′46″-119°46′12″之间。西部、西北部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毗邻通辽市扎鲁特旗,东部、东北部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连接。境域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霍林郭勒', ], [ 'title' => 'mengzi', 'content' => '

蒙自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国土面积2228平方公里,辖7镇4乡、86个村(居)委会、1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91个自然村、992个村民小组,共有汉、彝、苗、壮、回等19种民族,总人口39.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万人,暂住人口6.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31万人、农业人口26.45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58.5%、80%。辖区内有省级蒙自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红河工业园区。蒙自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无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234小时。

自然资源

蒙自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海拔最高处2567.8米、最低处146米,北回归线横贯县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无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时。蒙自坝是云南省六大坝子之一、红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坝子,坝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4%,高于全省坝区面积比重18个百分点。全县可耕地110.45万亩,人均3.34亩。境内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2.12亿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现状6万吨、中远期规划16万吨,坝区水利化程度达75%。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开发。 
 

', 'cityname' => '蒙自', ], [ 'title' => 'tongliao', 'content' => '

地理位置: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东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和北边分别与锡盟、兴安盟为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地形地貌: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面积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0%,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由浅山、丘陵、沟壑、沙沼构成,面积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气候特征: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风能丰富、风能有效时数(3-20米/秒)为5000至6000小时。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00至150瓦/平方米。
 

', 'cityname' => '通辽', ], [ 'title' => 'bayaertuhushuo', 'content' => '

巴雅尔吐胡硕位于扎鲁特旗境内。巴雅尔吐胡硕以驻地嘎查命名,1949年以前叫吉儒干格尔(意为六家子),解放以后改为巴雅尔吐胡硕。巴雅尔吐系蒙语,喜庆、欢乐之意,胡硕即前端,巴雅尔吐胡硕因地处山咀子地带,且牧民在这里举行过那达慕大会而得名。巴雅尔吐胡硕镇政府所在地为巴雅尔吐胡硕嘎查。巴雅尔吐胡硕镇位于扎鲁特旗西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土壤以粟钙土为主。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有效积温2400℃—2600℃,无霜期110天。距旗政府所在地35公里。1949年以前叫吉儒干格尔(意为六家子),解放后改为巴雅尔吐胡硕,编入第一区。1956年划入第八区,1958年建巴雅尔吐胡硕人民公社,1984年改革时改为巴雅尔吐胡硕镇。2006年5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巴雅尔吐胡硕镇与乌兰哈达苏木合并,成立现在的巴雅尔吐胡硕镇。
 

', 'cityname' => '巴雅尔吐胡硕', ], [ 'title' => 'gejiu', 'content' => '

个旧地处云贵高原的南端,位于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城市之一。个旧市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间镶嵌有一个0.7平方公里的金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一个真正的气候湿润、景色迷人、四季如春的地方。总面积1374.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5%,坝区面积占15%,人口37万。“个旧”是以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的,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并产铅、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工业城市,是中外闻名的“锡都”。个旧古属贲古(即临安府,今建水县),元时属蒙自县,称个旧里。民国2年(公元1913年)设县,1950年改县为市(县)。位于滇南,距昆明318公里,面积1374平方公里,人口36万,为云南新兴的工业城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称“个旧,中国云南省第二大城市,著名的锡都”。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锡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产锡基地。
 

', 'cityname' => '个旧', ], [ 'title' => 'fengzhen', 'content' => '

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东盟东南部。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人口31万。地势高峻,峰峦起伏,丘陵广布,川滩谷地错落。有饮马河、巴音图河等10条,主要河流。土特产有铜火锅、铜酒具、大黄。丰镇有着古远的文化历史.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设行政建制,乾隆十五年设丰镇厅,民国三年改厅建县.解放初期,一度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为市建制.“9.19”以后,省政府迁往归绥(呼市),又恢复为县建制.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 'cityname' => '丰镇', ], [ 'title' => 'keerqin', 'content' => '

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珠日河草原是科尔沁草原景观中的一个草原文化景点,是一个被誉为色彩斑斓的宝石之地。在这里清新的空气,辽阔的草原,浓郁的民风,马背的风情,这一切仿佛使人置身于仙境与梦幻之中。游客在这里,可以亲眼目睹丰富多彩,民风浓郁的马队迎宾,科尔沁迎宾,赛马表演,博克(摔跤)表演,祭敖包,牧户做客,射箭,射弩,骑马,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阿古拉湿地草原一个浑然天成的美丽景点,就是因为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誉为风水宝地。草原深处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长期保留着蒙古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阿古拉草原旅游区资源得天独厚,在东北区独树一帜。保存完好的万亩原始湿地,风光无限。协日勒万亩封山乔灌丛林,春花秋实,翰海滴翠,位于双合尔山下的白音查干淖尔湖,分“东湖”和“西湖”,稳定水面达4000多亩。四周草木丛生,万鸟云集,已成为北方独具特色的候鸟乐园。
 

', 'cityname' => '科尔沁', ], [ 'title' => 'kaiyuan-2', 'content' => '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连砚山、邱北、南接蒙自、个旧,西靠建水、北邻弥勒,是滇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1946.9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1.5%,坝区占8.5%,人口29万。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8%。

开远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离城区20公里的小龙潭,褐煤储量达12亿吨,是云南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矿,年开采量630万吨,现建有6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由于煤电充足,为数百个工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丰富的粮食、甘蔗等又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原料保障,现已有水泥、化肥、制糖、造纸、酿酒、食品等行业的工业初具规模。

开远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9℃。新兴的开远市到处是绿树成荫,四季鲜花盛开,是一个新兴的生态工商业城市。
 

', 'cityname' => '开远', ], [ 'title' => 'siziwangqi', 'content' => '

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总面积25513平方公里,总人口20.9万。境内居住着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四子王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系孙诺延泰,其有四子分牧而居,故称四子部落。四子王旗称谓由此而来。格根塔拉草原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128公里,呼和浩特—锡林浩特S101省道专线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格根塔拉”是蒙古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近年来已形成独具草原风情的旅游景区。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飞船主着陆场,仅距格根塔拉50公里。格根塔拉也是通往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的必经之地。广袤浩瀚的杜尔伯特(蒙语意为四子王)大草原,每当夏秋之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蓝天碧水、白云彩虹,炊烟缕缕、牧笛声声,人欢马叫、牛羊追逐,一幅令人陶醉的草原美景。
 

', 'cityname' => '四子王旗', ], [ 'title' => 'zhalute', 'content' => '

富饶而神奇的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扎鲁特旗总人口30.3万人,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全旗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扎鲁特旗辖8个镇、1个乡、11个苏木:鲁北镇、黄花山镇、嘎亥图镇、巨日合镇、巴雅尔吐胡硕镇、联合屯镇、香山镇、罕山镇、太平山乡、毛都苏木、巴彦塔拉苏木、乌额格其苏木、查布嘎图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道老杜苏木、前德门苏木、巴彦芒哈苏木、乌兰哈达苏木、格日朝鲁苏木、阿日昆都冷苏木;嘎达苏种畜场。全旗现有耕地160万亩,优质草牧场1773万亩,年人均产粮食1045公斤,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牲畜稳定在150万头(只)以上,属全国牧业大旗,年产白山羊绒154吨,绵羊毛960吨,各种皮张35万张。被自治区列为绒山羊、山杏中药材、粮食、畜副产品四大基地。扎鲁特旗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点84处。罕山神泉水含有丰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日涌量500吨以上。野生动物有马鹿、黄羊等150多种。野生植物有金针菜、木耳、蘑菇、蕨菜等200多种。各种中草药材有西洋参、麻黄草等170多种。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重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现已探明总储量为20多亿吨,年生产原煤100万吨。其中:塔拉营子煤矿开采的隐晶质石墨作增炭剂,用于炼钢生产每吨可代替生铁5—12吨,提高炉温10—28℃。1990年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扎鲁特旗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遗址,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皿石器,有明、清时期的庙宇亭台,有金代界壕又称“金长城”。还有乌兰哈达仙人洞、罕山神泉、嘎亥吐镇金门山等68处天然景区星罗棋布在一望无际、景色绚丽的草原上,具备了发展旅游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 'cityname' => '扎鲁特', ], [ 'title' => 'lvchun', 'content' => '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地区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地区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大兴镇,海拔1640米,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70公里。地理气候绿春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岭大致呈西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2637米,最低海拔(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320米,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和牛孔河、勐漫河、渣吗河等10余条。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从海拔低到高包罗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六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无霜期在340天以上。黄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20余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类动物有17种,内有珍稀动物黑长臂猿、野牛、虎、黑熊、穿山甲、蜂猴、马鹿等。已知树种有140余科96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桫椤,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木连等11种,药用植物近千种。自然资源全县土壤可分7个土类,9个亚类,20个土属,27个土种。7个土类的构成是: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热区土地资源广阔,面积达250.68万亩,其中,境内李仙江、小黑江流域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热区土地面积有100万亩,目前已开发橡胶11.1万亩。这一带是云南省水热条件最优越的热区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全县森林面积93457公顷,林业用地146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有国家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黄连山,保护区良好的光热和水气资源,对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列为国家一、二、三类重点保护动物长臂猿、老虎、金丝猴、马鹿、绿孔雀等20多种珍稀动物。全县已知树种140余科960余种,有珍稀植物桫椤、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绿春苏铁、长蕊木兰及近千种中草药。县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等。这些河流均为常年河,流向不一,洪枯变幅大,落差也大,径流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1%。水能蕴藏量达167.69万千瓦,水电开发潜力很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雄居县境中部,神奇秀丽,常年山雾弥漫,云蔚霞起,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大风丫口溶洞和神秘鸟会等迷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哈尼梯田景观,古朴、神奇的民风民俗都具有很大的旅游观光开发潜力。
 

', 'cityname' => '绿春', ], [ 'title' => 'chayouhouqi', 'content' => '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北部。大青山北麓。东与商都县、兴和县接壤,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县毗邻,西与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交界,北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相连。面积3910㎞²。2012年,全旗辖5个镇、2个苏木、1个乡,87个嘎查村委会。总人口21.83万,其中蒙古族1.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半农半牧旗。旗人民政府驻白音察干镇。2013年,察哈尔右翼后旗生产总值完成70.7亿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2年,察哈尔右翼后旗辖5个镇、2个苏木、1个乡: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贲红镇、大六号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勒乡。
 

', 'cityname' => '察右后旗', ], [ 'title' => 'naiman', 'content' => '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 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属中国东北地区。文化分区与东北地区类似,风俗习惯与东北类似。奈曼旗是红山文化核心区之一部分;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古契丹龙庭龙化州,有迄今发现辽代最为完整珍贵的陈国公主墓葬,3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此辽墓出土;蒙古族“乃蛮”部十六位王爷在这里封郡,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蒙古王府,美丽的诺恩吉雅在这里唱响世界。奈曼旗有距北京最近、中国东北唯一的浩瀚沙漠,中华民族的“祖母河”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在这里交汇是西辽河的起点,有现存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行政驻地大沁他拉镇是中国东北沙漠生态之城,拥有城中有沙漠、沙漠建新城的奇特景观,有与西部胡杨齐名的奈曼怪柳,是养生长寿神石中华麦饭石的原产地,是科尔沁版画的故乡。全旗辖14个苏木乡镇、1个国有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355个嘎查村、9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大沁他拉镇、八仙筒镇、青龙山镇、新镇、治安镇、东明镇、沙日浩来镇、义隆永镇、黄花塔拉苏木、白音他拉苏木、明仁苏木、固日班花苏木、土城子乡、苇莲苏乡、六号农场、大沁他拉街道办事处、八仙筒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奈曼', ], [ 'title' => 'yuanyang-2', 'content' => '

元阳县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脉南段,红河州西南部、红河南岸,地处东经102°27′—103°13′北纬22°49′—23°19′之间。东接金平县,南连绿春县,西邻红河县,北与建水县、个旧市、蒙自县隔红河相望,东西横跨74公里,南北纵距55公里,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全县辖2个镇13个乡,132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委会,968个村民小组,(统计局数据为978个)。县城所在地南沙镇,距省城昆明273公里,距州府蒙自92公里,距个旧47公里。全县耕地面积29.82万亩,其中水田16.6l万亩,早地13.2l万亩;承包面积31417.06亩:土地详查面积3311793.7亩。2002年全县总人口365321人,其中农业人口345646人,占总人口的94.6%。;非农业人口19675人,占总人口的5.39%。少数民族人口321328人,占总人口的87.96%;其中,哈尼族194472人,占总人口的53.23%;彝族85290人,占总人口的23.35%;傣族17950人,占总人口的4.9%;苗族12004人,占总人口的3.29%;瑶族8127人,占总人口的2.23%;壮族3369人,占总人口的0.92%。元阳县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属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由于长期受红河、藤条江水系的侵蚀、切割,地貌呈现出中部突起,南北两侧低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面山地多为羽状横向峡谷,南面坡形多为箕状,全县地形可概括为“两山两谷三面坡,一江一河万级田”。土地全力为山地,无一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相对高差2795.6米,年平均气温16.4℃,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元阳县峰峦叠障,云海浩翰,是云南热带水果和云雾茶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以哈尼族和万亩梯田为主体的六大文化景点,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秀美壮观的画卷,形成了元阳旅游业的优势和特色。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842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15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65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48方元,粮食总产量11846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08元,农民人均有粮318千克。
 

', 'cityname' => '元阳', ], [ 'title' => 'kulun', 'content' => '

库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一个旗,旗人民政府驻库伦镇。位于通辽市西南部。东邻科尔沁左翼后旗,南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西连奈曼旗,北临开鲁县。地处东经121°09′~122°21′,北纬42°21′~43°14′之间。铝、锌、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铁等储量丰富。盛产荞麦和杂粮杂豆,被誉为“中国荞麦之乡”。辖7苏木107个嘎查村,80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598个居民小组。全旗下辖:库伦镇、扣河子镇、白音花镇、六家子镇、额勒顺镇、茫汗苏木、先进苏木、水泉乡。库伦旗资源丰富,截至2012年,已探明的矿产有27种,其中铝、锌、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铁等储量丰富。有林地达146万亩,森林覆被率为34%,林木储积量280.3万平方米,草牧场398万亩。
 

', 'cityname' => '库伦', ], [ 'title' => 'chayouzhongqi', 'content' => '

察哈尔右翼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阴山北麓,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北纬41°6′~41°29′24″,东经111°55′45″~112°49′51″,总面积4190.2平方公里。察哈尔右翼中旗丘陵、平原各占42.3%,,山地占15.4%。共辖5个镇、4个乡、2个苏木、1个管委会,178个村委会,811个自然村,人口约23.26万人(2009年)。2013年底,察哈尔右翼中旗生产总值完成46.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5:40.3:31.2。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09年,察哈尔右翼中旗辖5个镇、4个乡、2个苏木、1个管委会、178个村委会、811个自然村:科布尔镇、铁沙盖镇、乌素图镇、黄羊城镇、广益隆镇、宏盘乡、大滩乡、巴音乡、土城子乡、库伦苏木、乌兰苏木、辉腾锡勒园区。
 

', 'cityname' => '察右中旗', ], [ 'title' => 'mile', 'content' => '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端;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南接开远,东邻文山,西接玉溪。县城弥阳镇距省会昆明143公里。地貌情况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林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海拔2315米,最低海拔870米。县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大坝子,即弥勒坝(土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竹朋坝(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虹溪坝(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另有10平方公里以下小坝14个,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县2002年年末总耕地面积53.1万亩。其中:水田16.62万亩,占31.2%,旱地36.59万亩,占68.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气候情况弥勒县地处亚热带,接近北回归线。主要农业区光热条件好,多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2176.4小时。由于境内地形多样,在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19.7℃的坝区,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年平均气温15-16℃的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5-14℃的东山等少数地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
 

', 'cityname' => '弥勒', ], [ 'title' => 'jianshui', 'content' => '

建水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古已有“粮蔗之乡”的称谓。建国后,在东山坝发现石斧,在城东燕子洞发现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出土砍砸器、刮削器、陶坠、陶弹丸等;在龙岔河发现战国--西汉时期的古墓葬,并出土铜斧、铜剑、铜锄、陶罐等;在青龙乡发现青铜器……。表明这一带有过发达的青铜器文化。碗窑村有元代以来的古窑址和陶瓷残片堆积层等,是建水人类社会进展和进步的物证。建水,历史悠久,曾称步头。也就是中国的最南边了,走到这这就再往南走就是别的国家了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约在公元810年前后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百里滇山,十里坝子,三里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这些寺寺塔塔有如章章节节歌歌曲曲,记述和颂扬着建水悠久光辉的历程。建水文物古迹百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之多,最古老的寺是元朝的指林寺,最宏大的庙宇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建水文庙,最壮观的楼是朝阳楼……
 

', 'cityname' => '建水', ], [ 'title' => 'kailu', 'content' => '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介于东经120º25´—121º52´、北纬43º9´ —44º10´ 之间,东与科尔沁区毗邻,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接壤,南与奈曼旗、科左后旗相连,北与扎鲁特旗、科左中旗交界。全县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县内地势平坦,2012年人口397591人。开鲁县政府坐落在开鲁镇,全县总区域面积221.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开鲁县辖区 开鲁镇、大榆树镇、黑龙坝镇、麦新镇、建华镇、小街基镇、东风镇、吉日嘎郎吐镇、东来镇、保安镇、北清河乡、义和塔拉苏木、清河牧场、辽河农场。开鲁县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介于东经120º25´—121º52´、北纬43º9´ —44º10´ 之间,东与科尔沁区毗邻,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接壤,南与奈曼旗、科左后旗相连,北与扎鲁特旗、科左中旗交界。全县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开鲁盆地第三系砂砾石与泥岩超覆于中生界沉积范围,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度达208米,又超覆于第三系沉积范围,直接与周围山区积岩相接。盆地西侧基底主要为花岗(r),东侧基地为玄武岩石(ß),下部基底砂砾层浅薄,甚至绝灭。
 

', 'cityname' => '开鲁', ], [ 'title' => 'hekou-2', 'content' => '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河口县面积1332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193公里,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米,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毫米,降雨长达163天。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南溪河两岸都是热带原始沟谷雨林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尤以江河、溶洞景观、瑶族风情著称,现辟建南溪河省级风景区。鳖和黄鱼是红河的特产,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一些越南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
 

', 'cityname' => '河口', ], [ 'title' => 'shiping', 'content' => '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国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6%,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0.93亩。全县辖9镇3乡,115个村委会,978个自然村,2002年底,全县总人287994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彝、傣、哈尼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2.9%。石屏境内交通便利,铁路直通省会昆明和国家级口岸河口到达越南,国道323线贯穿石屏境内,西至云南临沧、西双版纳,省道高红公路南至红河,北至玉溪通海,沟通石屏县境内南北。石屏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县内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8~C,年降水量在786-1116毫米之间。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较为丰富,由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开发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优势。石屏县重教兴文,作育人才。明请以来,石屏文风日盛,名冠南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素以“文献名邦”、“文学南滇第一州”名也。民国至今,承传历史优良学风,兴办教育,教育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才辈出,仍享誉滇省。石屏县山川河流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异龙湖、赤瑞湖象两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县城东西两端;精美绝伦的名胜古迹,醉迷游客的民族风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展现出诱人的人间仙境;各族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享誉中外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和别具特色的聂苏歌舞就是在这里起源和发展的。
 

', 'cityname' => '石屏', ], [ 'title' => 'yongping', 'content' => '

平地理位置优越。永平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靠昌宁,西接保山,北连云龙,下辖博南镇、龙门乡、杉阳镇、厂街乡、水泄乡、北斗乡、龙街镇4乡3镇72个行政村、1个社区、1230个村民小组、1543个自然村。其中,北斗、厂街、水泄三个乡都是彝族乡,彝族占总人口的54%以上。县政府驻地博南镇,东距昆明400公里,距大理市72公里,西距保山市74公里,地处昆明至畹町、大理至保山的中间地段,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自然概貌】地形地貌独特,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永平境内山高谷深,山川河流交错,较大山脉有博南山和云台山两大山系。最高点为青龙神山,海拔2933米;最低点鱼坝坪坦,海拔1130米;县城中心海拔1620米。县内主要河流银江河由西北向东南横穿县境,银江河之东顺濞河以西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以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夹两山”,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由于海拔高低差异大,“立体气候”特征十分突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全县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2053.7小时,有霜期1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92.1毫米。
 

', 'cityname' => '永平', ], [ 'title' => 'honghe', 'content' => '

红河位于云南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与文山州相接,西北与玉溪地区为邻,西南与思茅地区接壤,东北与曲靖相连,南部与越南毗邻。州府个旧市,距离省会昆明市约318公里。红河州因终年川流不息的红河此而得名,是云南省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云南省的最低海拔、最大文庙,最长古桥,最早的出境火车都分布在红河州境内。红河两岸资源极其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大锡产量居全国第一。个旧市被誉为我国的”锡都”。这里历来是省内重要的木材基地。野生动物中珍禽异兽不少。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烟为主,草果产量居全国首位。香蕉、菠萝、石榴为自治州的名产,历史上商业比较发达。所辖蒙自县从20年代初,一直是滇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2.6℃,年平均降水量810毫升-2280毫升,从北往南气温逐步升高,气候也越来越湿润,红河,发源于大理,切开滇东高原,往东南方一路而下,流经楚雄市、玉溪市、红河州,纵贯邻国越南北部,从河内注入北部湾。红河州地域辽阔,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南疆亚热带风光秀丽。主要景点有:燕子洞、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溪河漂流、中越大桥、两河交汇等。
 

', 'cityname' => '红河', ], [ 'title' => 'yangbi', 'content' => '

漾濞石门关位于苍山龙泉峰与玉局峰西麓,漾江东岸,为大理州著名游览风光这一。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宏曾登临此地,明代状元杨升庵也留下著名诗句:“为爱石门关,归途日已斜;隔江闻犬吠,灯火两三家。”
 

', 'cityname' => '漾濞', ], [ 'title' => 'nanjian', 'content' => '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风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千米,南北纵距55千米,总面积1738.60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南涧镇,距省会昆明356千米,至州府下关103千米。【行政区划】全县设4镇4乡、80个村(居)委会、1181个自然村、159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南涧镇,14个村(居)委会、179个自然村、249个村(居)小组;宝华镇,10个村委会、149个自然村、258个村民小组;公郎镇,14个村委会、180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小湾东镇,7个村委会、132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拥翠乡,7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乐秋乡,7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碧溪乡,8个村委会、11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无量乡,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2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全县国土面积1738.60平方千米。【自然概貌】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纵谷区,云岭余脉——无量山、哀牢山结合部。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和元江上游支流的分水地带。地势由中南部向东北、西南逐步降低。最高点为北部的太极顶山,海拔3061米,最低点为澜沧江畔的小湾子一带,海拔994米。地形为高中山地区,除县城为10平方千米的盆地外,大部分为河谷、山峦和坡地构成的山区或半山区。境内有澜沧江和元江两大水系,9条干流,59条支流。澜沧江、把边江、礼社江由西而行,将县境分割成北部的南涧河谷地、东南部的石洞寺深谷、西南部的公郎河谷及中部与西部大片山岭地区四部分。地貌构成主要有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剥蚀地貌;断块山地貌;岩溶地貌等。【气候特点】南涧北靠东亚大陆、南近热带海洋,处于我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气候随海陆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在此基础上,因受地形和高大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再分配,因而还呈现山“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区域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年日照时数2480.0小时,年降雨量597.0㎜。
 

', 'cityname' => '南涧', ], [ 'title' => 'yunlong-2', 'content' => '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横断山南端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是大理州、保山地区、怒江州3个地州的结合部。东与洱源县和漾濞县接壤,南与永平县、保山市相交,西与怒江州沪水县毗邻,北与剑川县、怒江州兰坪县交界。东西最大横距9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09公里,总面积4400·95平方公里,全部是山区。县城居县境中部狮尾河谷石门镇,东距大理州府大理市175公里,距省会昆明市574公里。
 

', 'cityname' => '云龙', ], [ 'title' => 'heqing', 'content' => '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端,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全县辖六镇三乡,112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县城云鹤镇,距州府所在地大理市136千米,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县城海拔2196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959.5毫米。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27.0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435人,占总人口的8.3%;少数民族人口181221人,占总人口的67.07%;人口自然增长率5.39‰。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独具风味;马厂当归久负盛名。“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作为省级旅游村的新华白族旅游村是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县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锰、铅、煤、锌、铝土、瓷土等。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亿元,增长12.1%。其中一产增加值46356万元,增长22.8%;三产增加值35950万元,增长7.7%。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361亿元,增长30.0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45万元,增长31.2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365亿元,增长3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6亿元,增长1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458亿元,增长19.33%。全社会客运量84万人,货运量220万吨,客运周转量9191万人千米;邮电业务总量1362万元。全县工业总产量11亿元,增长4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5545亿元,增长18.4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5.4493亿元,增长80.8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原煤18.39万吨,发电量3.28亿千瓦时,水泥0.2万吨,锰矿石9.33万吨,矿山成品金428.97千克,白糖1.3万吨,白酒1889千升,铁合金2.38万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2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0.54万吨,鲜茧1841吨,甘蔗11.1万吨,烤烟5万担,生猪出栏33.55万头,蔬菜28981吨,水果7231.8吨,禽蛋1670吨,肉类32458吨,奶类1358吨。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资金1.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632万元。接待海内外游客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00万元。
 

', 'cityname' => '鹤庆', ], [ 'title' => 'dali-2', 'content' =>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 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
 

', 'cityname' => '大理', ], [ 'title' => 'eryuan', 'content' => '

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在北纬25o41′-26o16′,东经99o32′-100o20′之间。东与鹤庆、宾川两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相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68千米,县境周长约340千米。214国道(三级公路)、大丽公路(二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北距剑川石宝山风景区65公里,丽江风景区138公里,香格里拉风景区225公里;南与苍山洱海连为一体。县城距州府大理市73公里,距省会昆明411公里。境内县、乡村公路40条,全长1091.6公里,已把各景区、景点连成一片。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米,最低海拔1550米。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由北向男纵贯全境,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俗称坝子)、河谷错落,湖泊库塘棋布,山溪河流如织。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除落漏河水系属金沙江流域外,均归属澜沧江流域。全县总面积2875平方千米,坝子面积335平方千米(含湖泊58.94平方千米),占11.6%;河谷面积76.7平方千米,占2.7%;山地面积2463.3平方千米,占85.7%。县城驻玉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19.2毫米,年日照2061.0——2439.4小时,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4.2℃。洱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为“鱼米之乡”、“乳牛之乡”、“梅果之乡”、“兰花之乡”、“松茸之乡”。风光旖旎,四季景色迷人,是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众多景点相间配置成趣,溶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为一炉,是个综合性的旅游景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9℃,是旅游休闲的极佳去处。
 

', 'cityname' => '洱源', ], [ 'title' => 'xishan-2', 'content' => '

西山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昆明城的西南部分。东与五华区、官渡区毗邻,与呈贡区隔水相望;南连晋宁县;西邻昆明市属安宁市、楚雄州禄丰县;北接富民县、五华区。西山区总面积881.32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660.49平方千米,占74.94%;坝区面积220.83平方千米,占25.06%。辖区有滇池湖岸线68千米。最高海拔2622米,最低海拔1731米。截止2017年,入驻企业2461家。西山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居住着彝、白、回、苗、纳西、壮、哈尼、傈僳、满、蒙古等25个少数民族。2017年,西山区常住人口78.4万。2017年全年,西山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67.09亿元。辖区内有金马碧鸡坊、西山风景名胜区,聂耳墓、南洋机工纪念馆、观滇池日出、观太华寺、碧鸡玉兰园、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台遗址、龙门断崖和小石林等风景名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府下设昆明、昆阳等11个州县。昆明县乡村设置25里,其中的黑林里、沙浪里、班庄里、利一里、普坪里、石鼻里、高峣里等是今区域(指2004年区划调整前的西山区,下同)。
 

', 'cityname' => '西山', ], [ 'title' => 'jianchuan', 'content' => '

剑川位于滇西北横断山中段、“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界兰坪、云龙,北靠丽江,地跨东经99°33′—100°33′北纬26°12′—26°47′,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2250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2.3℃,辖六镇三乡,2003年末总人口16.89万人,有白、汉、彝、回、纳西等16个世居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9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故乡。剑川钟灵毓秀,风光无限。有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与北京故宫一起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钟山石窟,有双A级风景名胜区—千狮山,有雄居滇西、神奇秀美,极具开发潜力,被列为“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八大片区之一的“滇山之祖”—老君山;有与北京的长城、陕西的大秦宝塔一起列为世界101个濒危建筑遗址之一的沙溪寺登街;有600多年历史、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剑川古城;有“高原明珠”剑湖。剑川资源丰富,潜力无限。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剑川劳动力充足,有7.6万个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5%,木、石雕能工巧匠众多;这里土地广阔,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四通八达,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覆盖全县,联通“五湖四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蕴藏量21.96万千瓦,连接川滇两省和四地州的滇西北电网在剑川交汇。剑川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区域,有铜、铁、煤、花岗石等矿藏资源,毗邻兰坪铅锌矿。烤烟、芸豆、松茸、地参、山嵛菜、药材等为可开发的特色生物资源;自然风光、古迹名胜、茶马古道文化遗址、丹霞地貌为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cityname' => '剑川', ], [ 'title' => 'guandu', 'content' => '

官渡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区,为昆明五城区之一,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东邻宜良县,南接呈贡区,东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南濒临滇池,西北与盘龙区相接,西与西山区相连,总面积552平方公里。全区海拔在1886.6—2731米之间,平坝地区海拔为1900—2000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标准高程1891千米,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2014年末,官渡区辖8个街道,82个社区。2015年,常住人口为88.2万人,官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3.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9万元,增长9.0%。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年间,改建堡,初时分为四十八个堡,后又并为四十二个堡。其中的官渡、永福、饵琮、阿角、前卫、西岳、普自、望城、螺蛳、矣苴、严家、雄川、大树、敷泽、小庄、坡罗、金马、小坝、板桥、长坡、莲花、永丰等堡,均在2004年区划前的官渡区辖地之内。
 

', 'cityname' => '官渡', ], [ 'title' => 'weishan-2', 'content' => '

云南古镇/魏山魏山:春秋战国时期属滇国,西汉元封二年设斜龙县隶属益州郡。唐朝初年,在大理的苍山洱海间,同时出现了六个不同的部落,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的实力逐渐强大,到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逻在魏山县建立大蒙国,以后的一百年间,在唐朝中央政权的支持下,其继承者逐步统一“六诏”。魏山就是显赫一时的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南诏国初期的都城。
 

', 'cityname' => '巍山', ], [ 'title' => 'panlong', 'content' => '

盘龙区是昆明市辖区之一,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盘龙区早在3万年前,盘龙大地便有古人类活动。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成为人类繁衍生息之地。1928年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府,昆明市制正式确立。盘龙区全区常住人口809881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毫米,月最大降雨量208.3毫米。2017年11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嵩明县阿子营街道调整至盘龙区管辖的批复》,同意将嵩明县阿子营街道调整至盘龙区管辖。调整后阿子营街道行政区域不变,街道办事处仍驻阿子营村彩云路72号。盘龙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北部,东、南面与官渡区相连,北接嵩明县和富民县,西临五华区。盘龙区东经102.7°,北纬25.05°。
 

', 'cityname' => '盘龙', ], [ 'title' => 'xiangyun', 'content' => '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25′~101°02′、北纬25°12′~25°52′之间,东与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和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和宾川县毗邻。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占13.67%。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53%,东西最大跨距62.5公里,南北最大跨距74.5公里。森林面积9231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5.7%;境内平坝海拔在1900-2000米之间;年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810.8毫米,年平均日照数2623.9小时。境内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立体交叉气候特征。【旅游景点】素有”云南禅宗第一寺、佛教文化第一山”的水目山,是滇西地区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为唐代普济庆光禅师接旨首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西南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一见结禅缘、一见保安康的佛门圣物舍利子。鼎盛时”衲子千余,从者如云”,又有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受戒,吴三桂问卜等历史记载。景区内古木参天,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国云南省旅游的一朵奇葩。祥云的旅游资源还有古驿道云南驿、中原文化保存完好的洱海古卫城、清华古洞新时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青海湖、佛释道三教合一的禾甸万寿寺、供奉灶君的玉皇阁和王德三、王复生故居王复达故居等景区景点。
 

', 'cityname' => '祥云', ], [ 'title' => 'taihuashan', 'content' => '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 'cityname' => '太华山', ], [ 'title' => 'midu', 'content' => '

弥渡县位于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35°32′之间。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东与祥云、南华县接壤,南与景东、南涧县毗邻,西靠巍山县,北连大理市。东距省会昆明320公里,北离州府下关61公里,南距漫湾电站144公里。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经济带的腹带,古称“六诏咽喉”,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花灯名曲《绣荷包》、《十大姐》,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均出自弥渡。1995年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全县辖5镇4乡,即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太花乡、寅街镇、苴力镇、密祉乡、德苴乡、牛街彝族乡,共有89个行政村,1056个自然村。全县2002年末总人口3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8万人。县域内居住有汉、彝、白、回、傈僳、佤、纳西、傣、哈尼、拉祜、壮、苗、蒙古、布郎、瑶、普米、布依等22个民族。县域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26公里,国土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357公顷,素有“九山一坝”之说。自然资源弥渡属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全县年平均气温13.1—19.2℃,年平均最高气温19.1—26℃,年极端最低气温-4.3—10.1℃。县境内河流多属元江水系,少数属川江水系,主河流为毗雄河,是红河、元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铂、镍、金、煤、石膏、白云石等10个矿种,其中铂钯矿、石膏矿属国家特大型矿床。弥渡土壤资源丰富,共有51个土种粮,食作物有水稻、包谷、小麦、蚕豆、大豆;蔬菜有蒜、葱、薯芋、甘兰、茄果、白菜、瓜豆、绿叶蔬菜、水生蔬菜等10类56种;水果主产梨、桃、李、杏、梅、柿、苹果、山楂等8类35种,干果有核桃、板栗;经济作物有烤烟、亚麻、油菜、大蒜、红花、茶叶、剑麻、魔芋、苦良姜等;林业资源主要有松、柏、樟树、八角茴香料、紫树科、含羞草科、蚶形花科、芸香科、杨柳科、桦木科等29科,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松、园柏、柏杨、樟树、合欢、云南柳等100余种。弥渡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客货运输如梭,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公路并行过境,国道320线和214线在境内交汇并贯穿弥渡盆坝,村村通公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运输网络。弥渡邮政通讯发达,全县拥有程控交换端局8个,网络覆盖全县城城乡,程控交换设备容量达1.56万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了有线电视网络,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形成了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
 

', 'cityname' => '弥渡', ], [ 'title' => 'anning-2', 'content' => '

安宁距昆明主城区28千米,1995年撤县设市,辖7镇、2街道办事处,人口31万。地处东经102。8’~102。37’,北纬24。31’~25。6’。南北长约66.5千米,东西宽约46.4千米,总面积1321平方千米。东面和东北面与西山区接壤,西面和西北面与禄丰县交界,南面和东南面与晋宁县相连,西南面与易门县毗邻。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7。C。安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320国道直通缅甸,昆安、安楚高速,成昆铁路等穿境而过,安晋高速、昆广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柏油路直达各行政村。
 

', 'cityname' => '安宁', ], [ 'title' => 'binchuan', 'content' => '

宾川是云南省商品粮、优质烟、香叶油、柑桔生产基地县。水稻qqqqqq桂朝二号qqqqqq获全国单产之冠。柑桔驰名全滇,赢得qqqqqq桔果之乡qqqqqq美誉。境内三个华侨农场,是引进外资、技术、人才的潜力所在。佛教圣地鸡足山,名播东南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宾川,具有悠久的历史。qqqqqq宾川qqqqqq之名,系由宾居–宾居川–宾川演变而来。qqqqqq宾居qqqqqq之名,最早见唐樊绰《蛮书》。明弘治七年(1494),割太和县、云南县、赵州地置宾川州,治所州城。清因之。民国2年(1913),改州为县。1949年12月23日,宾川和平解放。1950年1月1日,中共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迁牛井街。是年11月,宾川、祥云、弥渡三县合并为祥云县。1961年3月,撤大县,恢复宾川县建制。2002年,全县辖金牛、乔甸、宾居、州城、力角、大营、炼洞、平川、古底、钟英、拉乌11个乡镇及宾居、太和、彩凤3个国营华侨农场。乡镇下设84个村民委员会,646个村民小组,844个自然村。农场下设7个经济区,3个生产服务站。2000年末,全县有83382户,3244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7人。境内有汉、白、彝、回、傈僳、等24个民族,有印度、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归国华侨。
 

', 'cityname' => '宾川', ], [ 'title' => 'luquan-2', 'content' =>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郊区县。位于昆明市北部,东北接东川市,东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和武定县毗邻,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理、会东两县相望。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屏山镇,位于县境南端、掌鸠河西岸的秀屏山麓,海拔1679米,年平均气温15.6℃,距昆明市区90公里。禄劝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1990年末,境内居住着彝、苗、汉、傈僳、傣、壮、哈尼、回等24个民族共42207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9.3%。禄劝地处南北向切割的横断山脉中段及滇池断陷带上,地形较为复杂。绵亘耸立的群山与深邃的江河溪涧相间,地表被纵横交错的溪河切割,南部较完整,中部和北部较破碎。最为明显的是自南向北而流的普渡河与自北向南而流的掌鸠河,把县境切割为三大块,形成很多断裂带。东部和东北部的翠华、中屏、九龙、转龙、乌蒙、雪山、则黑、马鹿塘等地区,地壳运动剧烈,地震和滑坡频繁。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缓降。雄峙东北的乌蒙雪山主峰马鬃岭为最高点,海拔4247米;普渡河与金沙江汇合处的小河口为最低点,海拔746米,相对高差3501米。由于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呈垂直变化,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但全县仍然是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在崇山峻岭之间,依次分布着相对平缓的台地和冲积带,称“坝子”,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 'cityname' => '禄劝', ], [ 'title' => 'songming', 'content' => '

嵩明是云南省昆明市辖近郊县,踞牛栏江、盘龙江、南盘江”三江之源”,地处滇中腹地,为云南省北部的交通枢纽,是未来新昆明国际机场所在地,县城距昆明43公里,下辖嵩阳、杨林、小街、杨桥、四营、小新街、白邑、阿子营、大哨9个乡镇,106个村委会。全县人口33.96万人,主要民族为汉、回、苗、彝。全县国土总面积1357.29平方公里,为云南第七、昆明第二大平坝。
 

', 'cityname' => '嵩明', ], [ 'title' => 'neimenggu', 'content' => '', 'cityname' => '内蒙古', ], [ 'title' => 'fumin', 'content' => '

富民县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昆明23千米。东与嵩明、寻甸相邻,北与禄劝山水相连,西与禄丰、武定接壤,南靠西山区。面积993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永定镇永定街88号,邮编:650400。代码:530124。区号:0871。拼音:Fuminxian。地势南高北低,境内盆地山岭相间,河谷和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2.5%。最高海拔为2817米,最低海拔为1455米。气候为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45天,全年日照228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46.5毫米,蒸发量2032.5毫米。
 

', 'cityname' => '富民', ], [ 'title' => 'azuoqi', 'content' => '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隶属于阿拉善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相望,西与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北与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相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3.84公里。旗府驻巴彦浩特镇(又称巴音,亦是阿拉善盟驻地)。阿拉善左旗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100小时以上,仅次于青藏高原。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利用太阳能、水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阿拉善左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米,最高海拔3556米。全旗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214公里,面积8.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可利用草场4.6万平方公里,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发量2900—-3300毫米。日照时间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无霜期120-180天。
 

', 'cityname' => '阿左旗', ], [ 'title' => 'alashanmeng', 'content' => '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相连,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4.572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径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3旗、4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共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4个街道和52个社区 [2] 。常住人口为24.57万人,较2015年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96万人,乡村人口5.61万人 [3] ,有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等28个民族。
 

', 'cityname' => '阿拉善盟', ], [ 'title' => 'chenggong', 'content' => '

“中国花卉第一县”、“亚洲花都”——呈贡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东岸,东经102°45ˊ-103°00ˊ,北纬24°42ˊ一25°00’。距昆明市区仅12公里,是昆明市的近郊县。境内道路纵横交错:昆河、南昆铁路,昆洛、昆河两条国道,安石、昆玉两条高等级公路等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滇南、滇东南通往昆明的必经之地,有省府“东南大门之称”。全县辖四乡三镇3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委会,15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4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41公顷,总人口15.81万人。
 

', 'cityname' => '呈贡', ], [ 'title' => 'gaoliban', 'content' => '

高力板镇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南部,是一个既美丽而又富饶的草原城镇,也是蒙汉等多民族团结乐居,平静祥和而又朝气蓬勃的城镇。高力板”是蒙古语“高林拜兴”的谐音音译,“高力板”在蒙古语中没有任何意义,但汉语这一叫法已约定俗成,故沿用至今。“高林拜兴”蒙古语意为河岸边(霍林郭勒河)房子。高力板镇位于科右中旗南部,霍林郭勒河下游。东与吉林省通榆县交界,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毗邻,北与巴彦呼舒镇、新佳木苏木、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南与巴彦淖尔苏木和巴彦茫哈苏木相接,距旗所在地巴彦呼舒镇37公里处。全镇辖22个嘎查(69个自然屯)、3个居委会,2016年共有7377户28403人口。全镇总土地面积106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万亩、草牧场87万亩、林地12万亩。高力板镇是历史悠久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镇。说古老是因为高力板镇始建于1957年,原为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说年轻是因为于2001年,毗邻的原义和道卜苏木和巴仁太本苏木撤并到高力板镇,使高力板镇成为兴安盟内辖区面积最大的新镇。2008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高力板镇为革命老区。高力板镇是科右中旗南部能源和交通中心,镇内电力、交通、通讯发达。全镇有1所变电所、2所电管站;111国道南北贯通,巴彦呼舒镇至通榆县公路横穿11个嘎查,交通四通八达,区域优势明显,由巴彦呼舒镇通向吉林省、通辽市和南部苏木镇的必经之路;联通、移动和网通公司信号覆盖全镇,2所邮政支局;全镇有3处加油站;辖区内有自来水服务站、有线服务站、运营站、气象站、道班、交警、地税所、国税所、工商所、土地分局、信用社等部门。村屯通电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99%,95%的农牧户有手机、固定电话等通讯设备。高力板镇是科右中旗南部商业中心,市场繁华。镇区内有高力板制酒有限责任公司、科右中旗泓时粮油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民营企业。
 

', 'cityname' => '高力板', ], [ 'title' => 'luanjingtan', 'content' => '

孪井滩示范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南部,位于陕甘宁蒙经济板块中心区域,北距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116公里,东距宁夏银川市120公里、青铜峡市60公里,南距宁夏中宁市50公里、中卫市55公里,距中卫香山机场45公里,距银川河东机场150公里,距迎水桥铁路编组站60公里,境内有四条黑色油路通往银川、巴彦浩特、中卫、青铜峡等城市。示范区地大物博、资源富集。境内有3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资源,有储量丰富的盐、硝、石膏、硅石、铁矿石、锰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充足的光能、风能资源和丰富的地下水资,还有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和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现已探明优质烟煤炭储量8000万吨,无烟煤储量6亿吨,石膏储量2000万吨,硅石储量1000万吨,石灰石储量3.2亿吨。示范区境内的沙漠腹地分布多处盐湖,其中查汉池盐湖盐资源储备量约2000万吨,年产原盐20万吨。水资源:国家黄委会批准的孪井滩每年用水指标为5000万立方米,示范区生态经济园区已探明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第二水源的水文勘探已在600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境内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和边缘地带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便于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兰银输气管道第10号阀室至中卫支线从示范区生态经济园内穿过,并预留了用气接口。
 

', 'cityname' => '孪井滩', ], [ 'title' => 'keyouqianqi', 'content' => '

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区域范围为东经119°49′49″-122°49′15″,北纬46°22′25″-46°49′36″。东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兴安盟扎赉特旗毗邻;南接吉林科尔沁右翼前旗省白城市、洮南市、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北与兴安盟阿尔山市、扎赉特旗相连;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有蒙、汉、满、回、朝鲜等13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现在旗政府驻地为乌兰浩特市,正在筹建新址,准备搬迁。
 

', 'cityname' => '科右前旗', ], [ 'title' => 'shilin', 'content' => '

石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营石林,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 'cityname' => '石林', ], [ 'title' => 'wusitai', 'content' => '

位于旗境东部,与乌海市乌达区、宁夏石嘴山市相邻。辖2个社区、2个嘎查。镇政府驻乌素图。包兰铁路、三吉铁路,110国道、乌(达)巴(彦浩特)公路过境。辖2个社区、2个嘎查。镇政府驻乌素图。包兰铁路、三吉铁路,110国道、乌(达)巴(彦浩特)公路过境。乌素图”和“乌斯太”,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原属巴彦木仁苏木所辖,1961年划出3个大队成立乌素图公社,归原乌达市管理。1965年归阿拉善左旗,1983年改苏木。1996年?,面积1989平方千米,人口0.1万人,蒙古族占40%,辖哈夏图、巴音敖包、乌兰毛道3个嘎查。1999年7月28日,撤销乌素图苏木,设立乌素图镇。1999年末,面积1809平方千米,人口300户866人,其中非农户102户230人,辖3个嘎查,镇政府驻塔林敖包。2002年辖第一居委会和乌兰毛道、巴音敖包2个嘎查。2005年,乌素图镇辖1个社区和乌兰毛道、巴音敖包2个嘎查。鉴于乌斯太这个名称冠以开发区的名称时间较长,且在区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2006年4月,经过盟民政局审核同意,阿左旗乌素图镇名称汉语用字调整为乌斯太镇。
 

', 'cityname' => '乌斯太', ], [ 'title' => 'xinganmeng', 'content' => '

兴安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内蒙古的东北部,东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6千米。盟境南北长380千米,东西宽320千米,总面积59806平方千米。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截至2016年,兴安盟下辖2个县级市、1个县、3个旗,常住人口160.1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7.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9.39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4.0:39.7:3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648元。
 

', 'cityname' => '兴安盟', ], [ 'title' => 'yiliang-2', 'content' => '

宜良地处云南中部,距省会昆明54公里,距世界著名风景区石林24公里,海拔1300-2700米,年平均温度16.3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28度,冬季平均气温12度,全年无霜期30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全县国土面积18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868公倾。辖五镇七乡,总人口38万。昆明市城市布局规划为次级城市,作为昆明市的卫星城市。
 

', 'cityname' => '宜良', ], [ 'title' => 'yabulai', 'content' => '

雅布赖镇(地处阿拉善盟西南缘。雅布赖镇驻地贡呼都格位于阿拉善右旗东南部,距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109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3°33′,北纬39°08′—40°18′,东靠孟根布拉格苏木,南与甘肃省民勤县相连,西与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接壤。北隔巴丹吉林沙漠与阿腾敖包镇相望。于1999年9月,由原莎日台苏木、雅布赖苏木、雅布赖镇合并而成。集工业、牧业、农业及第三产业为一体的新型集镇。雅布赖镇,因雅布赖山而得名。雅布赖,由蒙语“雅巴赖”演变而来,意为“走”。全镇辖 5个嘎查、3个社区。人口4167人。 镇驻地贡呼都格位于阿拉善右旗东南部,距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109公里。
 

', 'cityname' => '雅布赖', ], [ 'title' => 'tuquan', 'content' => '

因城内有一四季流水的清澈泉眼而得名。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科尔沁草原。西南连科尔沁右翼中旗,北邻科尔沁右翼前旗,东接吉林省挑南市。面积4800平方公里。人口28.97万,蒙古族3.9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2.62万人。辖3个镇、11个乡。旗人民政府驻突泉镇。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设醴泉镇,归挑南府置理。1914年改为突泉县。1959年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年析出。1969年一1979年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1980年归属兴安盟。西北部多山,东南部多丘陵、草原。主要河流有蚊流河、那金河、大额木特河。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多雨,东南部干旱。年平均气温5.2度,年降水量388毫米,无霜期125天。土壤肥沃是兴安盟主要产粮区之一。以农为主,农林牧相结合。主农作物是玉米、谷子、水稻、小麦、马铃薯、葵花籽、大豆等。1990年粮食产量262883吨。有牲畜46.3万头(只),其中羊24.8万只。农业总产值26691.34万元。草原277万亩,林地覆盖率7.3%。也有部分野生动植物。境内有煤矿、铜矿,还有皮革、酿酒等工厂。1989年工业总产值3453万元。交通全靠公路。有至白城、洮南、乌兰洁特等市和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公路干线。突泉县辖6个镇、6个乡:突泉镇、六户镇、东杜尔基镇、永安镇、水泉镇、宝石镇、溪柳乡、太东乡、学田乡、九龙乡、太平乡、太和乡;国营农场。
 

', 'cityname' => '突泉', ], [ 'title' => 'jinning', 'content' => '

晋宁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的滇池南岸,是金沙江与红河的分水岭。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的四季如春,冬季稍有低温,夏季略有炎热之感。干湿季分明。冬春季以晴好天气为主,夏秋季雨水虽然稍多,但很少有江南梅雨的连绵无休,多为三两天的阵雨。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造成各类气象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是我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气象要素多年平均气温为14.8℃,平均最高气温21.6℃,平均最低气温9.7℃,极端最高气温31.6℃,极端最低气温-6.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仅有19.5℃,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也有7.8,平均无霜期达240天,年气温变化平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干季(11-4月)的平均值为12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3%,雨季(5-10月)的平均值7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6.7%。年最多降水量为1970年的1172.1毫米,最少降水量为1988年的544.8毫米,年均雨日≥0.1毫米的有125天左右;≥50毫米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值为2天;≥100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不到一天,也就是我县境内暴雨以上出现频率仅为0.5%。年均日照时数为2291.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6%。有雾日多年平均为3天左右,出现频率1%,最多年份为11天,最少年份则没有。降雪日年平均为1.6天,出现频率0.4%。我县常年盛行西南风(风向频率为30%),年内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季。一日内风速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4-15时,最小值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日均风速≤4.0米/秒,最大风速一般≤15米/秒,极少出现8级(17米/秒)以上大风。
 

', 'cityname' => '晋宁', ], [ 'title' => 'bayannuorigong', 'content' => '

巴彦诺日公苏木地处阿左旗西北部,北邻乌力吉苏木、西与阿右旗、甘肃省接壤,是阿拉善盟“三旗一县”跨省交通要道的金三角地区,也是阿左旗“十五”期间确定的重点建设地区和工业专业区。。全苏木土地总面积12215平方公里,辖10个嘎查,农牧业人口1081户3441人。苏木驻地设有中心派出所、中心卫生院、地税所、信用社、机务连、交警队、气象站、养路工区等机关单位阿拉善左旗辖苏木。位于旗境西北部,北邻乌力吉苏木,西与阿右旗、甘肃省接壤。面积12215平方千米,农牧业人口1081户3441人(约2005年)。辖10个嘎查。苏木政府驻沙日布日都,距旗政府165千米。境内沙漠覆盖面积近四分之一,植被处于荒漠、半荒漠交界地带。矿产有黄金、白云岩、花岗岩、铁、硅石、石膏等。旗县间油路的开通,为巴彦诺日公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几年来,苏木驻地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空前增长,工业、商贸、旅游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110KV、220KV变电站相继建成,为苏木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cityname' => '巴彦诺日公', ], [ 'title' => 'suolun', 'content' => '

索伦镇位于乌兰浩特市西北约120公里处,东与扎赉特旗接壤,南与乌兰毛都毗邻,西与满族屯乡相连,北与阿尔山市交界,地理位置东经121°30ˊ,北纬47°02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居洮儿河上游,属于山陵地貌。该镇历史悠久,曾是喜扎嘎尔旗政府所在地。“索伦”系满语,汉语意为“狩猎的围场”。17世纪末,清朝康熙皇帝北巡到此狩猎,见这里山川形胜,紫气缭绕,巍峨的群山环挽着一椭圆形盆地,三条小带般的河流缓缓东流,河谷林带中不时有飞禽走兽出没,认定这里是一方风水宝地,于是下令将此地辟为御用狩猎场,并派兵丁常年驻守于此,“索伦”一名遂从此流传下来。现索伦镇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辖11个嘎查、1个桥南居民委员会,其中有27个自然屯、35个艾里、三个居民小组。总户数6010户,总人口19500人。有蒙古、汉、满、朝、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回、高山等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40%。有中学一所,在校生1286人,小学一所在校生1444人。
 

', 'cityname' => '索伦', ], [ 'title' => 'xundian', 'content' =>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20度41分至103度33分,北纬25度20分至26度01分,东邻马龙县、沾益县,西连富民县、禄劝县,北接会泽县、东川区,南与嵩明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辖6镇11乡,173个村公所(办事处),1688个自然村。1998年底全县总人口481526人,其中农业人口454250人,非农业人口2727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45%。寻甸于1979年12月成为回族彝族自治县,是全省73个贫困县之一,现有省扶贫攻坚乡5个,到98年底还有3.9万人未脱贫。县境内地形中部和北部偏高,西部与东南偏低,有大小山峰90余座,最高海拔3294.8米,最低海拔1480米,县城仁德镇海拔1874米。山区、高寒山区占总面积的87.5%。在群山与河谷之间,有大小不等的坝子80多个,面积20余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坝子有5个,是水稻、玉米主产区。耕地面积58万亩,森林覆盖率27.27%,水利化程度36%。
 

', 'cityname' => '寻甸', ], [ 'title' => 'jilantai', 'content' => '

内蒙古吉兰泰盐场成立于1953年,是内蒙古三大盐场之一,是集制盐、盐化工、生物制药三大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盐化集团,改制后现为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吉兰泰盐场共有员工5000多人,总资产42亿元,年销售收入18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进入我国轻工企业200强。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是我国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是国内第一座大型湖盐生产基地。企业先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国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一名”、“中国50家最大工业企业”、“轻工200强企业”,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法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园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环保先进单位”等近百项殊荣。
 

', 'cityname' => '吉兰太', ], [ 'title' => 'zhalaite', 'content' => '

扎赉特为蒙古语,系蒙古族部落名称。位于兴安盟东部。东邻黑龙江省龙江县、泰来县,南接吉林省镇赉县,西靠科尔沁右翼前旗,北连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面积11837平方公里。人口37.83万,蒙古族15.0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99万人。辖4个镇、9个苏木和E个乡。旗人民政府驻音德尔镇。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民族游牧地。辽代属上京道长春州。金代属北京路临潢府泰州境。元代为成吉思汗三弟辽王铁木哥斡赤金的领地。清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改为扎资特旗。1947年10月成立人民政府,划归兴安盟。1969-1979年,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1980年复归兴安盟。地处嫩江右岸,大兴安岭东南山麓。由山地、丘陵和松辽平原组成。有原始森林255万亩,草原面积1000万亩。山泉、水泡遍布,河流密布。有绰尔河等74条河流。有图牧吉水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140天。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小麦、水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向日葵、黑白瓜籽、甜菜、麻类、黄烟等。1990年粮食产量317302吨。1990年未有牲畜50.9万头(只),其中羊21.6万只。农业总产值36162.11万元。山区盛产蘑菇、木耳、榛子等山珍,还有防风、黄茂、苍术等野生药材。有马鹿、野猪、狍、猞猁、飞龙等野生动物。有农机修造和皮革加工、粮油加工等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2146万元。交通全靠公路,绰尔河上有茂力格尔大桥。有辽金时代金界壕和3处清代喇嘛庙。
 

', 'cityname' => '扎赉特', ], [ 'title' => 'guaizihu', 'content' => '

拐子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但夜间较凉爽,冬季严寒,全年昼夜温差大,年较差也大,气候干燥,夏季降水略多,春季沙尘天气多,风大。拐子湖面积曾今达600多平方公里,靠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水进行补给,由于生态恶化,于20世纪90年代初干涸。拐子湖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方,距离额济纳旗100公里,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边界。
 

', 'cityname' => '拐子湖', ], [ 'title' => 'dongchuan', 'content' => '

东川是昆明的五区之一,距昆明主城区较远,在昆明市东北部,富有铜矿,金属采矿业发达,但由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如昆明的五华、盘龙、西山、官度四区发达。
 

', 'cityname' => '东川', ], [ 'title' => 'huerle', 'content' => '

胡尔勒镇位于扎赉特旗西北,镇所在地距旗所在地70公里,距乌兰浩特80公里。全镇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10个嘎查、29个自然屯。胡尔勒镇属浅山丘陵区,境内土质肥沃,水量充沛,交通方便,通讯迅捷。胡尔勒镇位于扎赉特旗西北,西接宝力根花苏木,北临阿拉达儿吐苏木,南连巴彦高勒镇,东隔绰尔河与巴达尔胡镇相望,镇所在地距旗所在地70公里,距乌兰浩特80公里。全镇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148000亩,林地223000亩,草牧场600000亩。辖10个嘎查、29个自然屯、总人口14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98%。胡尔勒镇属浅山丘陵区,著名的苔莱花草原位于这里。境内土质肥沃,水量充沛,交通方便,通讯迅捷。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开发的潜力和优势: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绿色畜产品加工业;二是土地开发,全镇有5万亩适宜农业的土地有待开发;三是种植、养殖业;四是石灰石开采项目;五是建材生产项目。
 

', 'cityname' => '胡尔勒', ], [ 'title' => 'wuhua-2', 'content' => '

五华区,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区,为昆明五城区之一,核心城区,因境内五华山得名,位于昆明市主城核心区西北部,辖区东起盘龙江,与盘龙区隔江相望;南与西山区毗邻;西与西山区团结街道接壤;西北与富民县、嵩明县两县交错相接,并在富民县境内有2块飞地(西翥街道迤六、瓦恭2个社区),辖区面积38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40.86平方千米。五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1670~2527米之间,平均海拔1887千米。区内有玉带河、沙朗河、西北沙河、迤六瓦恭河等主要河流。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7.6万人,户籍人口(不含高新区)583144人。五华区是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驻区中央和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辖区高校、科研机构众多。主要风景名胜及旅游景点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旧居、翠湖公园、昆明动物园多处生态公园和旅游点。2016年,五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4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7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五华', ], [ 'title' => 'ejina', 'content' => '

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位置东经97°10’~103°7’,北纬39°52’~42°47’。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全长507.147公里。相对中心城镇达来呼布镇和东风镇。达来呼布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98公里,距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640公里。2005年,额济纳旗辖3个苏木、2个镇、1个国营农场及13个嘎查、1个社区、4个居民委员会、8个生产连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总人口16874人。其中,男性8602人,女性8272人。非农牧业人口11286人。有蒙古、汉、回、满、藏、土家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88人,其中蒙古族4891人、回族190人、满族55人、藏族8人、土家族16人,其他民族28人。旗境东西最长488.59公里,南北最宽处324.22公里。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47人。2005年,耕地总面积0.29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57公顷。宜耕地0.166万公顷,草场面积697.0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253.6万公顷,林地面积38.6738万公顷,戈壁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额济纳', ], [ 'title' => 'keyouzhongqi', 'content' => '

简称科右中旗。位于兴安盟南部。东邻吉林省洮南市、通榆县,南、西接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西北连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面积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万,蒙古族18.4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42万人。辖3个镇、15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白音胡硕镇。唐代为地。辽代为黄龙府北境。明代划入科尔沁。清初为科尔沁六旗之一。19691979年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80年兴安盟恢复时,由哲里木盟划入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于山前丘陵洪积台地,地域辽阔,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经大部苏木。居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88毫米。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90年有牲畜51.3万头(只),其中羊19.3万只。牧业产值5692万元。农业总产值19717.51万元。境内有已开采的铝矿、铜矿、石英矿等。野生中药材100余种。山杏核和芦苇是特产。有国务院批准的面积为900平方公里的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有酿酒和生产乳品、油脂、水泥的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3696万元。通霍(通辽至霍林郭勒)铁路纵贯南北。有辽金时代金界壕、吐列毛杖金城、巴拉哈达洞壁题记等名胜古迹。
 

', 'cityname' => '科右中旗', ], [ 'title' => 'kunming', 'content' => '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千米,西抵中缅边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906千米。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景观:西依西山之畔,是游览观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围,东有二碑,千佛塔,阿庐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抚仙湖,星云湖,九龙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宁温泉,禄丰古生物化石遗址;北有武定狮子山,禄劝彝文摩岩石刻。可为景点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昆明', ], [ 'title' => 'ayouqi', 'content' => '

位于阿拉善盟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38.76公里,东连阿拉善左旗,西邻额济纳旗,南与甘肃省接壤。面积75226平方公里。人口2.2万。蒙古族0.7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02万人。辖11个苏木、2个镇。旗人民政府驻额肯呼都格镇。1961年4月建旗。1969-1979年曾划归甘肃省。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龙首山、合黎山、北大山、雅布赖山,北部和西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与丘陵、戈壁相问分布。有大小湖泊百余个,著名的雅布赖盐池位于旗境南部。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多风,水利资源贫乏。年平均气温8.3℃,年降水量115毫米,无霜期144天。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3.5万平方公里。1990年未有牲畜24,6万头(只),其中羊19.7万只。1990年农业总产值2115万元。土特产有发菜和肉苁蓉、甘草、麻黄、五灵芝等药材资源。矿产主要有煤、盐、碱、芒硝、镍、铁等。已建立起采矿、电力、化工、地毯、砖瓦、皮毛制品等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3791.2万元,交通以公路为主。2006年,阿拉善右旗辖3个镇、2个苏木:额肯呼都格镇、雅布赖镇、阿拉腾敖包镇和孟根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朝克苏木
 

', 'cityname' => '阿右旗', ], [ 'title' => 'aershan', 'content' => '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系蒙古语,其意思为“热的圣水”。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28’--121°23’,北纬46°39’--47°39’,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东邻呼伦贝尔市所辖扎兰屯市和兴安盟扎赉特旗,南至兴安盟科右前旗,西与蒙古国接壤,北和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自治旗毗连。东西长142公里,南北长118公里,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辖区内中蒙边境线长93.434公里。全市人口5.6万人,由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苗、壮、锡伯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阿尔山市前身是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个建制镇,1992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实行计划单列,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市辖伊尔施、白狼、五岔沟、明水河、天池五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三个街道。2006年撤掉了伊尔施镇和明水河镇。辖区内还有66056部队、阿尔山森工公司、五岔沟林业局、白狼林业局等县团级单位。阿尔山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和我国东北经济区西出口,处于蒙古、锡林郭勒、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草原交汇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路桥的连接点。S203省道、白(白城)--阿(阿尔山)铁路从境内通过。阿尔山市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高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全年主要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与西北干寒气流影响,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又处于大陆型高山气候区,地方小气候特征明显。全年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 'cityname' => '阿尔山', ], [ 'title' => 'wulanhaote', 'content' => '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人,城市人口21.7万人,辖7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爱国街道、和平街道、兴安街道、胜利街道、发发铁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永联街道、乌兰哈达镇、居力很镇。共有蒙古、汉、满、朝鲜、回等17个民族,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5.9%。乌兰浩特市原名王爷庙,因清朝第三代札萨克图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立家庙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王爷庙改称为乌兰浩特市。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迁。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隶属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乌兰浩特市建制。现为中共兴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乌兰浩特市地处地理坐标是:东经121°50′至122°20′,北纬45°55′至46°18′。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平均海拔263.6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时,无霜期134天。
 

', 'cityname' => '乌兰浩特', ], [ 'title' => 'xinzuoqi', 'content' => '

新巴尔虎左旗(又称东旗,新左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旗,位于东经117°33′~120°12′,北纬46°10′~49°47′,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市西南端。土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2011年)。2011年12月,新巴尔虎左旗辖2个镇、5个苏木。 2013年,新巴尔虎左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7562万元。1980年,撤消新左旗革命委员会,改称旗人民政府至今。各苏木(镇)相继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相继改称苏木(镇)人民政府。2011年12月,新巴尔虎左旗辖2个镇、5个苏木:阿木古郎镇、嵯岗镇、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吉布胡郎图苏木、新宝力格苏木、甘珠尔苏木、罕达盖苏木。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腹地,大兴安岭北麓,位于东经117°33′~120°12′,北纬47°10′~49°47′,土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新巴尔虎左旗毗邻两国一盟四旗市,西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隔乌尔逊河、呼伦湖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相邻,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相连。边境线总长305公里。
 

', 'cityname' => '新左旗', ], [ 'title' => 'zhalainuoer', 'content' => '

扎赉诺尔区(Dalai Nur District)简称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辖区,由满洲里市代管,西北靠满洲里市区,辖5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279.5㎞²,总人口90614人(2013年)。区人民政府驻第三街道新政街1号。 扎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草原广阔,山峦起伏。呼伦湖位于辖区南部,“扎赉诺尔”(蒙古语“达赉诺尔”之同音异译)是呼伦湖的习惯称谓,意为“海一样的湖”。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扎赉诺尔煤炭地质储量101亿吨,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矿城市,煤炭、电力、化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是扎区的支柱产业。2014年,扎赉诺尔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7亿元,比2013年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0元,比2013年增长7.5%。截至2014年,扎赉诺尔区辖5个街道、1个镇,26个社区,1121个居民小组。扎赉诺尔地区地质构造处于第三沉降带海拉尔多字型构造地区,由额尔古纳隆起带和呼伦贝尔沉积带组成。北部略微凸起,东有嵯岗大断层,西有扎赉诺尔大断层。扎赉诺尔断裂由于沉降带由一系列呈北东向的扭性断裂组成,区域内褶曲不发育,构造比较简单。沿扎赉诺尔断裂有大量燕山期的酸性中性火山岩喷发。浅层侵入岩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广泛出露。
 

', 'cityname' => '扎赉诺尔', ], [ 'title' => 'chenqi', 'content' => '

陈巴尔虎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全旗土地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5.8万,辖7个苏木镇、4个国营农牧场、5个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个化工有限公司、2个发电有限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中国绿色名旗”、“国家生态示范旗”、“全国牛奶生产强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有机牛羊肉产地”、“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中国宜居宜业典范旗”、“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古战场,从成吉思汗迎亲、练兵,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早在1732年,巴尔虎蒙古部族就来此驻牧戍边,至今已有281年的历史,1919年建旗,至今已走过99个春秋。境内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14个民族聚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里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蜿蜒流过。旗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301国道、201省道和滨洲铁路横贯全境,构成发达的交通网。旗所在地距黑山头口岸180公里,距海拉尔航空港40公里,距满洲里航空港145公里。
 

', 'cityname' => '陈旗', ], [ 'title' => 'tulihe', 'content' => '

图里河镇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牙克石市境北部,东经120°47′~122°17′,北纬50°14′~50°37′,在牙林铁路215公里处。东接鄂伦春自治旗,南与库都尔镇毗邻,西与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相连,北抵伊图里河镇。截止2004年7月全镇总人口33571人。图里河镇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锡伯、壮等15个民族。图里河镇属于山脊高地地貌区,整个地势由南、东、北三个方向向西部缓缓倾斜,地表平均坡度在5%以上,镇内最高海拔1140.5米,平均海拔732米。图里河镇气候严寒,极端最低气温-50.2度,年平均气温-4.0度,是全国最冷地区之一,年降水量440.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30小时,无霜期90天左右,因季风影响,是典型的低温高湿气流区。图里河发源于图里河镇东部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大兴安岭西侧。全长134.8公里,流域面积3617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图里河', ], [ 'title' => 'ewenkeqi', 'content' => '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全旗除北部偏东地区外,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零下2.4℃~零上2.2℃之间。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2016年全旗辖4镇1乡5个苏木;旗牧区的所有乡镇苏木共辖44个嘎查。鄂温克族自治旗辖5个苏木、1个民族乡、4个镇: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苏木、锡尼河西苏木、锡尼河东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伊敏苏木、辉苏木。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伟大中国的东北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一121°09’25″,北纬47°32’50″一49°17′37″。全境东西宽173.25千米,南北长187.75千米。鄂温克族自治旗总面积19111平方千米,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的7.39%。
 

', 'cityname' => '鄂温克旗', ], [ 'title' => 'genhe', 'content' => '

根河市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与鄂伦春旗、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以及黑龙江省漠河县、塔河县毗邻。南北长240.4公里,东西长198.8公里,全市总面积20012平方公里。自然地理特点是高纬度、高寒冷地区,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0’—52°30’,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气温最低的旗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167228人,比上年下降1.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5.05%和6.98%;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93%。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5:100.0。有17个民族,包括汉、蒙古、回、藏、苗、彝、壮、朝鲜、满、土、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民族。
 

', 'cityname' => '根河', ], [ 'title' => 'elunchunqi', 'content' => '

鄂伦春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东经121°55′—126°19′、北纬48°50′—51°25′。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河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壤,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北以伊勒呼里山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为界。旗土地总面积为59880平方公里。境内北部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由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组成。旗境内20公里以上河流138条,是嫩江上游主要产流区。旗年平均气温-2.7℃—0.8℃。旗下辖7镇5乡,据1989年统计,总人口29.5万人,由22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鄂伦春旗已探明的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煤、金、银、铝、莹石、石灰石、硅土、膨润土、油页岩、石墨等;珍贵动物有马鹿、驼鹿、紫貂、猞猁、熊、榛鸡等;野生药材有黄芪、黄芩、桔梗、赤芍、防风、龙胆草、柴胡等80余种。
 

', 'cityname' => '鄂伦春旗', ], [ 'title' => 'eerguna', 'content' => '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市境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地段)约50公里,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70%,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市区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区128公里。辖两个镇、三个乡、一个办事处,驻有六个国营农牧场,一个大型森工企业。全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4200万亩),其中林地占67%,牧草地17%,耕地6%。全市人口84782人,其中地方人口为38058人,林业人口为19012人,农垦人口为27712人。额尔古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2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古族、俄罗斯族、回族等。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额尔古纳是蒙古人发祥地,境内留有蒙古祖先穴居遗址,室韦部落传说、黑山头古城遗址、三河原、金界壕等。室韦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 'cityname' => '额尔古纳', ], [ 'title' => 'molidawa', 'content' =>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全境南北长203.2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北与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南与阿荣旗、黑龙江省甘南县为邻,东与黑龙江省讷河市、嫩江县隔江相望。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20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全旗有17个民族,主体民族是达斡尔族,有人口30,497人,占总人口的9%。莫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耕地689万亩,草场330万亩,林地342万亩,大小河流56条,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44.53亿立方米,约占全区的4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莫旗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风情独特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达斡尔民族博物馆、神韵独具的雷击石、历史悠久的金界壕、风景秀丽的莫力达瓦山。莫旗年产大豆15亿斤以上,以县为单位大豆产量居全国之首。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2001年全国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在莫旗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54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14亿度,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环保等综合效益,工程将于今年6月份竣工。水库蓄满水后会形成5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可调整库区温差8度左右,是极佳的旅游避暑胜地。加之我旗特有的民俗风情,环湖旅游极具开发潜能。2002年和2003年我旗连续被中国县域经济评价中心评为西部进步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在西部百强县中列第91位。补充部分:莫力达瓦,系达斡尔语,意“骑马才能翻越的山”。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县城尼尔基镇),境内莫力达瓦山,山高路险,故以山名之。那么,莫力达瓦旗,可称“马岭县”;或“墨骊县、墨骊”(音译、取头两字、兼“马”义、音为moli,意“黑马”)。治所-尼尔基镇。尼尔基,达斡尔语,意“繁荣”,汉族可称“繁荣镇”。
 

', 'cityname' => '莫力达瓦', ], [ 'title' => 'hulunbeier', 'content' => '

呼伦贝尔市(Hulunbuir),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33公里的边境线。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2001年10月10日撤盟设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地区人类发展指数为高。2015年地区人均GDP(与常住人口相比计算)首次突破1万美元。2012年7月9日入选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呼伦贝尔是一片黄金区域,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称。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版图的1/40,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之和。境内大兴安岭森林面积12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面积8万平方公里,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有1600多种植物、500多种动物,有3000余万亩耕地、1800多万头(匹、只)牲畜。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 'cityname' => '呼伦贝尔', ], [ 'title' => 'arongqi', 'content' => '

阿荣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东经122°2′—124°5′、北纬47°56′—49°19′。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2010年,阿荣旗辖7个镇、4个民族乡。县境内有:那吉屯农场、格尼河农场。阿伦河流经境内。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2010年,阿荣旗辖7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148个行政村、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六合镇、向阳峪镇、复兴镇、三岔河镇,新发朝鲜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阿荣旗位于东经122°02’30”–124°05’40″,北纬47°56’54″-49°19’35″。阿荣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临近大兴安岭、松嫩平原,是呼伦贝尔市岭东三旗市之一。西部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东以扎格敦山岭为界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自治旗相连,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接壤。阿荣旗南北长151.9km,东西宽149.6km,总面积13,64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阿荣旗', ], [ 'title' => 'zhalantun', 'content' => '

扎兰屯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面向东北三省,与黑龙江省毗邻,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扎兰屯市交通便捷,是国家南北通道的必经之处。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市区距黑龙江齐齐哈尔民航机场仅120公里,哈尔滨市和满洲里口岸均可当日到达。扎兰屯既是俄蒙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满洲里口岸辐射全国各地的潜在中心。全市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口43万。市辖16个乡镇、6个办事处,1个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扎兰屯的自然资源富集,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优势。拥有耕地260万亩,草场419.2万亩,森林46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近千余种。盛产玉米、大豆、白瓜籽、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有硅石、石墨、煤、重晶石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猎栖息之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金长城横贯南北。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险、石怪、水秀、林茂、兽奇、鸟异,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业门类齐全,工农业产业关联度高,与东部经济的互补性强,经济合作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俄罗斯木材、粮食、牲畜、农机等有型市场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大兴安岭东部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 'cityname' => '扎兰屯', ], [ 'title' => 'xiaoergou', 'content' => '

诺敏镇俗称小二沟,是鄂伦春自治旗最南端以农业为主的猎区镇。1951年10月至1958年底间,一直是鄂伦春自治旗政府驻地。从1947年至1986年,经历了诺敏努图克、诺敏公社、诺敏乡等不同发展阶段,最后改建为诺敏镇。 诺敏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东与自治旗的宜里镇和莫旗接壤;北与托扎敏乡、乌尔其汉相连;西与阿荣旗、牙克石市毗邻;南与莫旗为界。辖区面积7825平方公里,占全旗面积的10.9%。全镇有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7个事业单位,一个办事处。诺敏镇是国家大型二档森工企业毕拉河林业局局址驻地,武警驻毕拉河森林大队。
 

', 'cityname' => '小二沟', ], [ 'title' => 'yakeshi', 'content' => '

牙克石(满语)意为“要塞”。史称扎敦昂昂、雅克萨。百年前是索伦旗游牧、狩猎的地方,清朝雍正十年在此设立驿站。1901年中东铁路西线通车,设牙克石停车站。1950年设立喜桂图旗(喜桂图是蒙语,意为森林),1983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旗建市(县级)。牙克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端。南临扎兰屯市、北靠根河市,东接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西邻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海拔600米至1000米之间。面积27,590平方公里,人口403,984人,民族24个。牙克石市辖12镇,6个街道办事处。驻在单位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所属的6个林业局;海拉尔铁路分局所辖的88个站所;呼伦贝尔市辖3个林业局,3个国营农牧场。牙克石市辖6个街道、12个镇:胜利街道、红旗街道、新工街道、永兴街道、建设街道、暖泉街道、牧原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博克图镇、巴林镇、绰源镇、塔尔气镇、煤田镇、汇流河电厂、岩山、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新帐房镇、图里河镇、西尼气镇、伊图里河镇。境内有:莫拐农场、牙克石八号农场、免渡河农场。
 

', 'cityname' => '牙克石', ], [ 'title' => 'hailaer', 'content' => '

“海拉尔”是因城市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野韭菜”,因海拉尔河两岸过去长满野韭菜,故取名为“海拉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中部,东临大兴安岭。海拉尔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纬度极高,冬季气温很低,且草原上的草场也会泛黄,所以如果想游览草原风光的话,7、8、9月是最佳时间,但因草原上昼夜温差很大,即使在盛夏,也必须备足长袖衣物。冬季的海拉尔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是滑雪爱好者的首选之地。景观:呼伦湖、呼和诺尔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等。
 

', 'cityname' => '海拉尔', ], [ 'title' => 'manzhouli', 'content' => '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2002年喜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城市殊荣,2003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自治区七星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满洲里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魅力无穷,被誉为“北疆明珠”。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远无际;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巍峨耸立的国门,庄严肃穆;热情奔放的蒙古风情,雄浑厚重;承继远古文明的扎赉诺尔文化,源远流长;中西交融的城市风格,独具魅力。这一切编织成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的优美画面,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1992年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满洲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 'cityname' => '满洲里', ], [ 'title' => 'wulagai', 'content' => '

乌拉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东经118°44′—119°50′,北纬45°29′—46°38′,地处
 

', 'cityname' => '乌拉盖', ], [ 'title' => 'xinyouqi', 'content' => '

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是自治区 19 个边境旗(市)和 23 个牧业旗之一,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东经 115 ° 31 ′— 117 ° 43 ′,北纬 47 ° 36 ′— 49 ° 50 ′),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东北部与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国境线长 515.4 公里 ,其中:中蒙边界 467.4 公里 ,中俄边界 48 公里 。新巴尔虎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 11 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巴尔虎右旗辖2个苏木(贝尔苏木、克尔伦苏木)、 3个镇(阿拉坦额莫勒镇、阿日哈沙特镇、呼伦镇)、1个牧场(敖尔金牧场)。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是自治区 19 个边境旗(市)和 23 个牧业旗之一,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东经 115 ° 31 ′— 117 ° 43 ′,北纬 47 ° 36 ′— 49 ° 50 ′),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东北部与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国境线长 515.4 公里 ,其中:中蒙边界 467.4 公里 ,中俄边界 48 公里 。新巴尔虎右旗总面积 25194 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新右旗', ], [ 'title' => 'boketu', 'content' => '

博克图系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管辖,东邻阿荣旗,南与巴林便民服务中心接壤,西与绰河源镇毗邻,北与乌奴耳镇以大兴安岭主峰为界。行政区域面积104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8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2个行政村,总户数5245户,人口12460人,共有党员458名。镇区沿滨洲铁路两侧分布于群山环抱之中,房屋建筑多座落在山坡上下,当地人称“东西沟,上下坎”,且多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战略要塞。博克图镇是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局温河生态功能区管理处机关驻地。博克图系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管辖,东邻阿荣旗,南与巴林便民服务中心接壤,西与绰河源镇毗邻,北与乌奴耳镇以大兴安岭主峰为界,行政区域面积104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8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2个行政村,总户数5245户,人口12460人,共有党员458名。镇区沿滨洲铁路两侧分布于群山环抱之中,房屋建筑多座落在山坡上下,当地人称“东西沟,上下坎”,且多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战略要塞。
 

', 'cityname' => '博克图', ], [ 'title' => 'huaping', 'content' => '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中段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6°21’-26°58’,东经l00°59’-101°31’。华坪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气温与雨量随地势海拔高低而增减,立体分布较为突出。年平均气温为19.8℃,年平均降水量为87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全年无霜期为303.2天。全县平均海拔1160米,最高海拔3198米,最低海拔1015米,幅员面积2200平方千米,有耕地16.63万亩,森林面积144.87万亩,园地面积1.82万亩,荒地面积128.8万亩,水域面积3.62万亩。华坪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颇具开采价值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石墨矿、白云石、花岗石等。华坪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 'cityname' => '华坪', ], [ 'title' => 'duolun', 'content' => '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南端阴山北麓东端。东经115°30′-116°55′,北纬41°45′-42°39′。西与正蓝旗相接,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沽源县、丰宁县、围场县毗邻。总面积3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邮编:027300。◆◆民族有蒙、汉、回、满、藏、锡伯和达斡尔7个民族。◆◆行政区划多伦县辖2个镇、2个乡:多伦淖尔镇、大北沟镇、大河口乡、蔡木山乡。◆◆历史沿革县名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因曾有七水泊(现已干涸)而得名。2000年,多伦县辖1个镇、10个乡:城关镇、十五号乡、大北沟乡、西干沟乡、耗来沟乡、黑山嘴乡、三道沟乡、大仓乡、大河口乡、上都河乡、蔡木山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28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30461十五号乡9127大北沟乡9882西干沟乡7175耗来沟乡6409黑山咀乡7243三道沟乡4718大仓乡5882大河口乡8028上都河乡9099蔡木山乡1683一家河牧场虚拟乡31722005年,多伦县辖3个镇、5个乡:多伦淖尔镇、大北沟镇、黑山嘴镇、十五号乡、西干沟乡、大河口乡、上都河乡、蔡木山乡。多伦淖尔镇:辖兴盛、福盛、上都、善因寺、向阳5个社区居委会;中村、西村、北村、南村、富泉、东仓、水泉、小营盘、盆窑、新仓10个村委会。大北沟镇:辖兴华、兴隆2个社区居委会;西山根、黑山头、蒙古营、北石门、花塘沟、白石头沟、大北沟、学田地8个村委会。黑山咀镇:辖泡子沿社区居委会;黑山咀、胜利、新民、双井子、团结、榆树林、黄羊沟、三道沟8个村委会。十五号乡:辖十五号、十七号、九号、五号、南山根、白沙梁、白音坤兑、平甸沟、大石砬、小石砬10个村委会。西干沟乡:辖牛槽洼、大官场、小官场、河槽子、马群后沟、牛眼睛、大耗来沟、羊盘沟、牛心山、小河10个村委会。大河口乡:辖大孤山、公吉诺、大河口、二道洼、温塘河、前九号、滦河8个村委会。上都河乡:辖白城子、白音卜罗、老北沟、上都河、炮台、臻子山、光明7个村委会。蔡木山乡:辖铁公泡子、青龙背、一家河、黑风河4个村委会。2006年,多伦县将原有的8个乡镇调整为4个乡镇,即多伦淖尔镇、大北沟镇和大河口乡、蔡木山乡。
 

', 'cityname' => '多伦', ], [ 'title' => 'fugong', 'content' => '

“福贡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率段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中段。东连维西、兰坪两县,南临泸水县,北接贡山县,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142.218公里。全县总面积为2724.64平方公里,辖上帕镇、马吉乡、利沙底乡、鹿马登乡、架科底乡、子里甲乡、匹河怒族乡等六乡一镇,57个村委会,居住着傈僳、怒、白、汉、纳西、藏等20个民族。怒族是福贡县境内的世居民族,其他各民族人口均在十五世纪以后陆续迁入。傈僳族和怒族人民都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客人光临,常常以杵酒、烤乳猪盛情款待,主客合饮“同心酒”以示友好。傈僳族和怒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喜庆节目,婚嫁娶妻,他们就身穿民族盛装,手执琵琶、笛子、口弦、唱民族调、跳民间舞,欢聚一堂,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阔时节”,更是热闹非凡。
 

', 'cityname' => '福贡', ], [ 'title' => 'yongsheng', 'content' => '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隶属于丽江市,永胜县总面积5099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永北镇,永胜县辖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永北镇、仁和镇、期纳镇、程海镇、三川镇、羊坪彝族乡、六德傈僳族彝族乡、东山傈僳族彝族乡、东风傈僳族乡、涛源乡、片角乡、光华傈僳族彝族乡、松坪傈僳族彝族乡、大安彝族纳西族乡、顺州乡。永胜物产丰富,素有”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之誉。水稻、甘蔗、烤烟、花生为主要作物。永胜森林覆盖率为27%,活立木储量600万立方米,以云南松为主,阔叶林杂术次之。此外,有桑、苹果、龙眼、核挑等经济林果5万亩,可利用草场229.9万亩,发展林果、畜牧业的潜力很大。
 

', 'cityname' => '永胜', ], [ 'title' => 'nujiang', 'content' =>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滇西北边陲角落,是云南北上西藏和西进缅甸的重要通道,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三项桂冠于一身。怒江自然景观奇特壮丽,区域内自西向东相间并列着担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山脉。雪山连绵高耸,江河奔腾咆啸,形成世界上最壮观的高山大峡谷群。其中怒江大峡谷在境内长316公里,处处雄关险滩,造就出石月亮、石门关、怒江第一湾等世界级地理地质奇观。有诗人赞誉怒江大峡谷“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走进怒江,你就进入了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怒江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全国最大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十大中心区之一,集中了北半球多种气候类型,是欧亚大陆生态环境的缩影,同时也是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拥有高等植物200余科,1200余属,6000多种,各种野生动物占中国25%以上,是全国乃至全人类极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向往怒江就是向往神秘而雄奇的世界,就是向往快乐旅游的天堂;走进怒江就是走近自然,走进人类梦想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
 

', 'cityname' => '怒江', ], [ 'title' => 'zhenglanqi', 'content' => '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最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高峰期人口10.5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它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正蓝旗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1条,湖泊147个。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蕴藏丰富,全旗有各种植物708种,珍稀野生动物资源20余种。正蓝旗交通便捷,207国道、308省道、省际通道、桑蓝铁路、集通铁路、蓝丰铁路纵横交错。正蓝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曾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这里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察哈尔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蒙古语音标准基地和皇家奶食的供应地,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也是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正蓝旗是自治区50个重点发展工业旗县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旗县之一,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上都电厂即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空冷电厂。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璀璨的历史文化,为正蓝旗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机遇。
 

', 'cityname' => '正蓝旗', ], [ 'title' => 'lijiang', 'content' => '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
 

', 'cityname' => '丽江', ], [ 'title' => 'linxiang-2', 'content' => '

临翔区地处临沧市政府驻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紧靠澜沧江沿岸,位于东经99°49′-100°26′,北纬23°29′-24°16′之间,东与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与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相连,北与云县交界,东西横距55公里,南北纵距83公里。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曾名勐缅、缅宁、临沧,2004年10月18日正式更名临翔区。临翔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共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等23个少数民族分布。2011年,临翔区完成生产总值4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6.1%。2000年,临沧(现临翔区)辖2个镇、9个乡:凤翔镇、博尚镇、蚂蚁堆乡、章驮乡、南美拉祜族乡、忙畔乡、邦东乡、马台乡、那招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圈内乡。2005年,那招乡并入博尚镇,凤翔镇改为凤翔街道,忙畔乡改为忙畔街道。
 

', 'cityname' => '临翔', ], [ 'title' => 'zhengxiangbaiqi', 'content' => '

正镶白旗历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是游牧部落活动的地区,到汉为上各郡北境,唐为单于都护府辖地,辽为西京倒塌岭节度司南境,辽代为辽地西境,元为中书省上都路管辖,明为龙门地及开平。(上都)西北边地,清为直隶口北道辖地。正镶白旗辖2个镇、2个苏木:明安图镇、星耀镇、伊和淖尔苏木、乌兰查布苏木。现在的正镶白旗是由历史上的正白旗、镶白旗及明安旗、大仆寺右旗的一部分合并而成的;正镶白旗称谓是以清朝八旗的旗帜颜色得名。现在全旗12个苏木(乡),1个城关镇,5个国营牧场站、122个嘎查(村)。总人口71975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8.20%,汉族占总人口的70.74%,其他少数民族占1%。正镶白旗地处阴山山地东延部分,是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地形是南高北低。中部微隆起,由东南向西北倾。全旗总面积为6229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5857平方公里,农业耕地30万亩,森林面积13.63万亩。境内植被的种类繁多,类型较丰富,天然次生林就达十几种。正镶白旗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以草类植物根部为食的臼啮动物布氏田鼠、达乌尔黄鼠、草原鼬鼠和狍子,野兔等,肉食类动物以狼、狐狸、艾鼬等,个体大,具有一定的皮毛价值。全旗现有林地面积为14.3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占71.896,大部分以沙柳、小红柳、山杏等灌木为主,有部分乔木沙榆、山杨、白桦等。人工林面积占28%,以乔木杨、榆为主。经济野生植物以山杏、樱桃居多,人工种植有枸杞、太平果树。全旗森林覆盖率为1.5%,林木总面积为43000立方米。初步探明地下埋藏着四十多种矿物,储量多的石灰岩、自然芒销、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煤等10余种,总储量达3000多万吨。
 

', 'cityname' => '正镶白旗', ], [ 'title' => 'diqing', 'content' => '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总面积23870平方千米。迪庆藏族自治州管理1个县(德钦县)、1个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香格里拉市)。境内有藏、傈僳、纳西、汉、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千人以上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种。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
 

', 'cityname' => '迪庆', ], [ 'title' => 'zhenkang', 'content' => '

镇康县隶属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地处东经98°40′119″—99°22′42″,北纬23°47′14″—24°15′32″的低纬度地区,南北宽70.6公里,东西长71.9公里,全县总国土面积2544.23平方公里。镇康县县城于2005年5月31日由凤尾镇搬迁至南伞镇。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南伞”,傣语的意思就是“送公主的地方。界碑把小小麻栗坝分成两个国家,一半是中国南伞,一半是缅甸老街。穿越“北金三角”的神秘土地,伫立在南伞国门,你会想到:小小界碑不仅分隔了两个国家,还分隔了缅甸、泰国、老挝三国边境“金三角”北大门的门里和门外。镇康,是滇西南与东南亚接触的最前沿;镇康,是禁毒的最前沿;镇康,是滇西南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 'cityname' => '镇康', ], [ 'title' => 'xianghuangqi', 'content' => '

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全旗辖3个苏木、1个镇、60个嘎查、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其中牧业人口1.5万人,蒙古族占62.5%。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4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322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均蒸发量2250.00毫米,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6天。2006年,镶黄旗辖2个镇、1个苏木:新宝拉格镇、巴彦塔拉镇和翁贡乌拉苏木。
 

', 'cityname' => '镶黄旗', ], [ 'title' => 'yunxian', 'content' => '

云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东部,介于东经99°43′—100°33′和北纬23°56′—24°46′之间,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40.9万人口。境内居住22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半山区县,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48米。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暧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1℃,最高气温26.9℃,最低气温13.8℃。澜沧江在云县境内流长176.5千米。云县,是临沧市的交通要道和云南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云县澜沧江、高山、河谷、热坝形成了十分独特的立体气候和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大雪山、大丙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拿戈河、温竹河、拿鱼河凛冽清沏,河谷温泉星落棋布,22个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云县经济飞速发展,交通、通讯、城镇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旅游接待、服务提供了良好条件。云县,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澜沧江畔“忙怀型”新石器的发现,证明了数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还有西汉铜鼓、铜矛、元明陶器、茂兰长安桥、县城文笔塔、古老清真寺、雄伟的大武庙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展示着这片土地上灿烂文化。
 

', 'cityname' => '云县', ], [ 'title' => 'weixi', 'content' =>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国土面积4661平方公里。县城保和镇距省府昆明737公里,距州府香格里拉219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碧罗雪山的查布朵嘎4880米,最低海拔是维登的碧玉河1480米,海拔高差3400米。维西僳僳族自治县总面积4661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保和镇。维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特别是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维西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是滇西北动植物基因库之一,境内不仅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羚羊、云豹、金猫、雷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还生长着兰花、杜鹃、龙胆草等360种名花奇卉和红豆杉、秃杉、榧木、珙桐等多种珍稀树种。维西兰花更是一枝独秀,其树形优雅、花香幽久,奇花、名花倍出,深得爱兰者的赞誉。
 

', 'cityname' => '维西', ], [ 'title' => 'taipusi', 'content' => '

太仆寺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一个旗。“太仆寺”一名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就有掌管皇室御马和马政的“太仆”官、秦、汉时为九卿之一。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300-1800米,属中温亚干旱大陆性气候。东南、正南、正西与河北省毗邻,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距张家口149公里、北京350公里,是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之一。2012年,太仆寺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8亿元。截至2012年,太仆寺旗总面积为3415平方公里,辖5镇1乡1苏木;户籍人口为211401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 'cityname' => '太仆寺', ], [ 'title' => 'yongde', 'content' => '

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临怒江,地跨东经99°05′~99°51′,北纬23°45′~24°27′之间。东、北与云县、凤庆县及昌宁县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南汀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龙陵、施甸县交界。县城东距云南省会昆明市787公里,距地区行政公署驻地22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5.8公里,总面积为3208.06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5%以上。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总人口33万人。中国南药诃子主产地,云南芒果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县,省级茶叶、畜牧、商品粮、玉米制种基地,云南省天然旅游风景区。永德,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四季如春。
 

', 'cityname' => '永德', ], [ 'title' => 'deqin', 'content' => '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跨东经98度36分99度33分,北纬27度33分,29度15分之间。总面积7596平方公里,辖六乡二镇、41个村民委员会。县境内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傈僳族等,藏族占人口总数的80.31%。德钦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腹地。雪山突傲,大江蜿蜒,林海苍茫,峡谷深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显示出独特诱人的魅力。德钦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全县75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雪山、冰川、峡谷、草甸、湖泊和多样性生物构成绮丽的自然景观,以神秘奇异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别开生面的习俗礼仪,优美和谐的音乐舞蹈,独特的饮食风味等,绘成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藏民族风情画。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为旅游潜力最大的市场。
 

', 'cityname' => '德钦', ], [ 'title' => 'xiwuqi', 'content' => '

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与通辽市、赤峰市及本盟的8个旗县市相毗邻。土地面积23046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835—1957米之间;全旗辖19个苏木、2个国营牧场、2个国营林场、一个镇;旗所在地设在巴音乌拉镇。全旗7万多人口,是一个由蒙、汉、满、回、达斡尔、朝鲜和俄罗斯等7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团结的民族大家庭。2006年,西乌珠穆沁旗辖5个镇、1个苏木:巴拉嘎尔高勒镇、巴彦花镇、吉仁高勒镇、高日罕镇、浩勒图高勒镇和巴彦胡舒苏木。
 

', 'cityname' => '西乌旗', ], [ 'title' => 'xianggelila', 'content' => '

中甸(香格里拉)中甸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那里有澄碧的蓝天、漫山开放的杜鹃和神秘幽静的藏传佛教寺院,远处的雪山熠熠生辉。几年以前,迪庆州的有心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生活着的这片宁静的地域竟然与《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绘的“香格里拉”惊人地相似,莫非詹姆斯?希尔顿小说中的景物就是以迪庆为背景的?于是,香格里拉就成了迪庆的新称谓,吸引着国内外好奇的游客不辞劳顿接踵而至。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香格里拉”被重新唤醒,引导着人们追寻人间净土。2001年12月17日,国家民政部致函云南省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 'cityname' => '香格里拉', ], [ 'title' => 'fengqing', 'content' => '

凤庆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跨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3′之间,县城凤山镇居县境中部,东至云南省会昆明市580公里,南距临沧行署驻地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总面积3340.2平方公里。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区有少许丘陵盆地。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境内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最低点为孟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县城海拔1578.8米。凤庆县辖8个镇、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凤山镇、鲁史镇、小湾镇、营盘镇、三岔河镇、勐佑镇、雪山镇、洛党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大寺乡、腰街彝族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6943人。
 

', 'cityname' => '凤庆', ], [ 'title' => 'dongwuqi', 'content' => '

全旗共有种子植物878种,分属345个属79科。种数最多是菊科,其次是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等。草场总面积653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达5110万亩。芦苇面积为14万亩,蕴藏量为18万吨。名贵药材有黄芪、黄芩、甘草、防风、智因、远志、赤芍、秦艽等几十种,食用植物有百合、黄花等,年产量达20万公斤。天然次生林集中分布于宝格达山地区,面积25万亩,优势树种有白桦,其次有黑桦、山杨,还有较为丰富的山杏林资源。2006年,东乌珠穆沁旗辖5个镇、2个苏木:乌里雅斯太镇、道特淖尔镇、额吉淖尔镇、满都胡宝拉格镇、嘎达布其镇和萨麦苏木、呼热图淖尔苏木。东乌珠穆沁旗地表水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最大的内流河是乌拉盖河,发源于宝格达山西南麓,横穿乌拉盖开发区和本旗五个苏木,全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1077平方公里。还有舍野河、那林河等大小河流14条,大小湖泊106个,泉眼64个。地表水总量为12000万立方米,人均2270立方米。地下水源量为75987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4577立方米/年。在矿产资源品种上,该旗的资源是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初步探明的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有煤、石油、铜、钨、铝、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石等十几种,其中褐煤和长烟煤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固体碱2328万吨,晶体齿盐102万吨。广阔的天然草场上有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沙狙、狐狸、野兔、黄羊、旱獭、狼、大雁、大鸡、沙班鸡等十几种,其中旱獭、黄羊和狼为最多。在宝格达山林区还有野猪、驼鹿、雪兔、松鸡等飞禽走兽。畜牧业是东乌珠穆沁旗的基础产业。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实行“草畜双承包”生产责任后,牲畜头数居全国牧业旗县之首。全旗牲畜优良品种最为驰名的是乌珠穆沁肥尾羊和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乌珠穆沁马肉,也是在全国和省区有关部门鉴定中达到了出口肉类标准。畜群中还有从国内外引进的内蒙古细毛羊、北京黑白花牛、三河马等优良品种。
 

', 'cityname' => '东乌旗', ], [ 'title' => 'shuangjiang', 'content' => '

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292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勐勐镇。双江县辖2个镇、4个乡:勐勐镇、勐库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双江农场、勐库华侨农场历史沿革。1929年置双江县,因澜沧江纵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在东南角上汇流,故名双江。1985年改为自治县。2000年,双江县辖2个镇、5个乡:勐勐镇、勐库镇、邦丙乡、贺六乡、沙河乡、忙糯乡、大文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5982人。
 

', 'cityname' => '双江', ], [ 'title' => 'gongshan', 'content' =>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东经98°08′—98°56′,北纬27°29′—28°23′之间,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面积4506平方公里。2007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520万元。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主要景点有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怒江、独龙江等。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西汉时为越嵩郡边徼地。唐南诏时属剑川节度。宋大理时属谋统府管辖地。元属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明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属丽江军民府。清属丽江府维西厅;乾隆年间,北段受西藏察瓦龙土千总管辖,南段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直属维西厅。
 

', 'cityname' => '贡山', ], [ 'title' => 'zhurihe', 'content' => '

朱日和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南部,是西苏旗新兴工业重镇和唯一一个集工业、牧业、农业为一体的综合镇。朱日和工业园区坐落在该镇内,入驻工业园区的22家企业中有12家在该镇落户。镇交通发达,集二线铁路、208国道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2735平方公里,辖10个嘎查5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167户16678人。329户牧户居住上了砖瓦房,占牧户的31%。1188户农牧户(牧户80户)已通电,通电比例占农牧业总户数的45%。11个嘎查村通了公路或修了土公路。朱日和镇位于苏尼特右旗南部,是西苏旗新兴工业重镇和唯一一个集工业、牧业、农业为一体的综合镇。朱日和工业园区坐落在该镇内,入驻工业园区的22家企业中有12家在该镇落户。我镇交通发达,集二线铁路、208国道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2735平方公里,辖10个嘎查5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167户16678人。329户牧户居住上了砖瓦房,占牧户的31%。1188户农牧户(牧户80户)已通电,通电比例占农牧业总户数的45%。11个嘎查村通了公路或修了土公路。通讯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 'cityname' => '朱日和', ], [ 'title' => 'gengma', 'content' =>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穿越县境,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蒸酶茶之乡,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富集之地。全县辖有11个乡(镇)、1个华侨农场和孟定、勐撒两个国营农场。全县总人口25.28万人,有汉、傣、佤、拉祜、彝族、布郎、景颇、傈僳、德昂、回、白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耿马”傣语直译为“勐相耿坎”,意为跟随白马寻觅到的黄金宝石之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物产丰富,山河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境内文物古迹甚多,历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
 

', 'cityname' => '耿马', ], [ 'title' => 'lushui', 'content' => '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经9934?一99’09北纬25‘33?一26‘32?之间。县域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距95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泸水县辖六库镇、鲁掌镇、片马镇、老窝乡、上江乡、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共3镇6乡,71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民族总人口15.5万人,境内有傈僳、汉、白、彝、景颇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气候带。
 

', 'cityname' => '泸水', ], [ 'title' => 'suyouqi', 'content' => '

苏尼特右旗位于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是锡盟的西大门,东邻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南靠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商都县;西接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东北与本盟二连浩特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1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8′-114°16′,北纬41°55′-43°39′。全旗辖4个苏木3个镇,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0万,由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赛汉塔拉镇为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苏尼特右旗属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剥蚀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1400米,整个地形南高北低,中北部为坦荡的高平原和丘陵,南部多山、东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延伸部分。境内无长年河流,地表水贫乏,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埋藏较深。气候属干旱性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摄氏4.3℃,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零下38.8℃,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170-190毫米,蒸发量平均为2384毫米;全年盛行西北风,风力一般在3-5级,最大9-10级,平均风速5.5米/秒,是国内最佳的风能区;平均日照时数为3231.8小时。
 

', 'cityname' => '苏右旗', ], [ 'title' => 'suzuoqi', 'content' => '

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16公里,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交界,西与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相连,东与阿巴嘎旗毗邻。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边境旗。旗人民政府设在满都拉图镇。苏尼特左旗,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中国四大天然牧场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西北。苏尼特左旗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53342万元,同比增长8.7%,其中轻工业73098万元,增长25.8%,重工业280244万元,增长5.0%;国有企业5897万元,增长25.5%,股份制企业294269万元,增长2.9%。
 

', 'cityname' => '苏左旗', ], [ 'title' => 'lanping', 'content' =>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兰坪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内地县和边境县的结合部。幅员4325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4个村民委员会801个自然村,人口20万人。居住有白族、普米族、怒族、汉族、傈僳族、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兰坪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早已名扬中外。目前已探明和发现的矿藏有铅、锌、铜、银、盐、锶、汞、锑、硫、铁、石膏、云母、叶腊石、冰洲石、水晶石等十多种矿,150多个矿床点。兰坪的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也很丰富,兰坪有林地面积为1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4%,林间分布有云南松、华山松、云杉、冷杉、铁杉、桦木、栎木等广谱树种,有云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三尖杉、水青树、榧木、澜沧黄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等珍贵树种。
 

', 'cityname' => '兰坪', ], [ 'title' => 'cangyuan', 'content' => '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南部。跨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30′之间。北邻耿马县、东接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县城勐董镇北距临沧行署驻地临沧县城222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市876公里。县境南北宽47公里,东西长86公里。国境线长147.08公里。总面积2437.8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2%。地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之间。全县最高点为窝坎大山主峰,海拔2605米;最低点为南腊区芒卡坝146号界桩处,海拔460米。县城海拔为1270米。沧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临沧地区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属国家二类边境口岸,境内有享誉国内外的三千年古崖画,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保存完整的原始生态群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古朴的佤族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佤族歌舞,是中国佤族文化的主要荟萃之地,被誉为“崖画之乡”、“动植物王国”、“佤族歌舞之乡”。
 

', 'cityname' => '沧源', ], [ 'title' => 'lincang', 'content' => '

临沧位于云南西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其位于云南西部,地处东经98°40′-100°33′,北纬23°05′-25°02′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地处澜沧江、怒江中下游,东南与思茅相连,西北与保山、大理接壤,西南与缅甸交界。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沧源古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风雨而原貌依然,她讲述给世人的是人类从起源到发展的全部奥秘,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耿马石佛洞、文明礼仪之邦凤庆的“文庙”群、佤山沧源的广允缅寺、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显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流动着美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这块土地曾拥有的不朽古代文明。当你走近澜沧江这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你便会体味到“东方多瑙河”具有的独特魅力,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西南边陲的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你会感受到临沧各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你会为澜沧江的涛声所激动,你也会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陶醉……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区内海拔高低悬殊大(450-3504米),立体气候显著。景观:民族风情、古建筑群、历史遗址、原始村落、茶园风光及各种土特产品构成了临沧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遮天敝日的原始森林,婉蜒峰回的山川河流;雄浑叠翠的雪山峻峰、幽深奇险的峡谷溶洞;风光旖旎的溪流湖泊。目前,有以沧源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临沧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六个。
 

', 'cityname' => '临沧', ], [ 'title' => 'yiliang', 'content' => '

地理位置。彝良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位于东经103°51′一104°45′、北纬27°16′一27°57′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角奎镇,海拨800米,距昭通市71公里,距昆明443公里,距贵阳537公里,距重庆586公里,距成都603公里。彝良辖角奎、牛街、洛泽河3个镇和海子乡、荞山乡、龙安乡、两河乡、钟鸣乡、小草坝乡、龙海乡、柳溪苗族乡、洛旺苗族乡、龙街苗族彝族乡、奎香苗族彝族乡、树林彝族苗族乡12个乡,下设137个村(居)委会,2939个村(居)民小组。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34844户547259人境内居住着汉、苗、彝等1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551人,占总人口的14%。全县气候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总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河谷到高山区可细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4个气候类型。
 

', 'cityname' => '彝良', ], [ 'title' => 'zhaoyang', 'content' => '

昭阳区是昭通市辖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接鲁甸县,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彝良、大关、永善三县相连,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昭通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下辖3个街道,3个镇,10个乡;有129个村、49个社区。昭阳区交通便利,有内昆铁路、昆水公路、昭待高速公路和昭通机场,城区距省会昆明34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庆580公里、贵阳450公里,是滇、川、黔、渝结合部的重要枢纽城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70.4427亿元。昭阳区内物产丰富,有丰富的无烟煤、黄铁矿、铅锌、铜、铁等,其中褐煤储量达81.58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南方第一位。大山包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 'cityname' => '昭阳', ], [ 'title' => 'ludian', 'content' => '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度09’一103度40’、北纬26度59’一27度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接界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西南距省会昆明市447公里。总面积1,485,4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0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9%,坝区180平方公里,占1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0人。鲁甸县开发较早,为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当地回族聚居,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境内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既产高海拔粳稻,又有四时鲜果和早李蔬菜。“砚池山苹果”、“小寨黄梨”、“细木黄果”及“龙头山辣椒”是土特名产。是云南的烤烟、油桐、核桃主产县之一。鲁甸是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南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有著名的马厂、野石新石器和乐马银矿古遗址及新街坪地营、转山包清代古战场遗址,有清雍正年间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拖姑清真寺等。
 

', 'cityname' => '鲁甸', ], [ 'title' => 'shuifu', 'content' => '

水富,由云南省直辖,昭通市代管的县级市,市境位于云南最北端、金沙江、横江、长江三江交汇之处。1974年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成立,1981年水富县成立。2018年水富撤县设市。截至到2014年,水富幅员面积439.8平方公里,辖3镇1街道,人口10.4万人。水富是云南省唯一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天然气管道“五通”县级市,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温泉之都,浪漫水富”之美誉。水富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5.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919元,2013年度云南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列第12位,水富是昭通市11个区(县)中唯一一个非贫困县。水富市主要旅游景点为:西部大峡谷温泉、水富港、向家坝水电站、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等。1981年8月14日,国务院同意划出绥江县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两个大队,盐津县的两碗公社与水富区组建水富县。同年10月1日,水富县正式成立。201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水富县,设立县级水富市。以原水富县的行政区域为水富市行政区域,水富市人民政府驻云富街道人民东路3号。水富市由云南省直辖,昭通市代管。
 

', 'cityname' => '水富', ], [ 'title' => 'zhaotong', 'content' => '

昭通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历史上为云南通往中原的重要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也是云南通往四川和长江中下游的北大门。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市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后,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为我国著名的“陆上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在历史上为加强中原与云南的联系,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起过重要的作用。昭通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四季不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等特点。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1.3°C-21.1°C之间,全市各县年平均降雨量在660-1230毫米之间.景观:五尺道,摩岩,人悬棺,清官亭,“黄连河”自然风景区。
 

', 'cityname' => '昭通', ], [ 'title' => 'daguan-2', 'content' => '

大关县,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3度43’一104度07’、北纬27度36’一28度15’之间。大关县地处昭通腹心地带,历来为滇川交通要道。是李(永和)、蓝(朝鼎)农民运动揭竿起义地。境内山峦重叠,“五河”纵贯,水力、矿藏资源和土特产品丰富。鲜笋、翠华茶是当地特产,盛产优质烤烟,杜仲畅销全国,是云南省的生漆基地县之一。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3度43’一104度07’、北纬27度36’一28度15’之间。总面积172477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区占13.1%,矮二半山区37.3%,高二半山区33.9%,高寒山区15.7%。东西横距43.7公里,南北纵距73.2公里。东北与盐津县接壤,东南与彝良县毗邻,南面和昭阳区接界,西北与永善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翠华镇,距省会昆明市534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69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221公里。
 

', 'cityname' => '大关', ], [ 'title' => 'ninger', 'content' =>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 公里。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宁洱县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截止到2014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42.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5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9月29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县政府驻宁洱镇,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 公里。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8%。
 

', 'cityname' => '宁洱', ], [ 'title' => 'yanjin-2', 'content' => '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4度00’一104度2’、北纬27度49’一28度24’之间。县城盐井镇南距省会昆明市650公里,距昭通行署驻地昭通市145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75公里。总面积2,029.83平方公里。其中,高二半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占总面积的23.5%;半山区(海拔300一1,200米)占总面积的45.5%;矮山河谷区(海拔800米以下)占总面积的31%。盐津县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石门关有秦开“五尺遣”、“唐袁滋摩崖”、“僰人悬棺”、“古城堡”等遗迹。县城依山傍水,是川滇交通枢纽,有‘小山城”之称,境内林茂物丰,是省杉木基地县之一:盛产山货药材,兰花种类繁多,乌骨鸡药用价位高;石灰石、无烟煤、水力资源丰富,是一个待开发的山区县。
 

', 'cityname' => '盐津', ], [ 'title' => 'zhenyuan-3', 'content' =>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 [1] 镇沅县城恩乐镇距省会昆明447公里。镇沅县总面积4136.81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镇沅县辖4个镇、5个乡。2010年,镇沅县总人口为208606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969人,占总人口的53.67%。2013年,镇沅县实现经济总量34.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6.7:24.5:28.8。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镇沅县辖4个镇(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5个乡(田坝乡、古城乡、振太乡、九甲乡、和平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跨东经100°21’至101°31’、北纬23°24’至24°22’之间,东接新平,东南与墨江、普洱毗邻,西隔澜沧江与临沧相望,南连景谷,北与景东、双柏接壤。镇沅总面积4136.8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镇沅', ], [ 'title' => 'yongshan', 'content' => '

永善,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北面,处金沙江下游东南岸的五莲峰山系段上。介于北纬27°30ˋ—28°30ˋ,东经103°15ˋ—104°01ˋ之间,东与盐津、大关县毗邻,南连昭阳区,西隔金沙江与四川雷波、金阳两县相望,东西横距46.6千米,南北纵距121.2千米,总面积2789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40米,县城海拔820米,距昭通市驻地200千米,距省会昆明580千米。金沙江绕永善边缘11个乡镇168.2千米。永善向为彝疆,是典型的山区县,群山起伏,重峦叠嶂,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灾害频繁。
 

', 'cityname' => '永善', ], [ 'title' => 'ximeng', 'content' => '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西部。东、东北、东南环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89.33公里。总面积1391平方千米。辖2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总人口8万人。佤族是一个崇拜太阳、崇尚木鼓、崇拜牛头、崇尚红色的民族,人们说:西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盟佤山,地灵人杰,风光秀丽,民风纯朴。立体气候照就了佤山绚丽的自然风景。境内有迷人的亚热带原始雨林,也有高寒山区清冽的风光。一座神气的山峰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块古朴的净土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婀娜多姿的勐梭龙潭,神奇美丽的佤山天地,雄伟壮观的娜妥坝瀑布,变换万千的佤山云海,构成了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2℃,年均降水量2772.3毫米。农作物主要有稻、玉米、小麦、油菜。野生动物有虎、熊、鹿、懒猴、穿山甲、孔雀等。矿产有锡、银、金等。土特产有傈傈酒、云雾山茶。有公路通往澜沧。有勐梭天然龙潭、西盟山顶连天水库等名胜古迹。
 

', 'cityname' => '西盟', ], [ 'title' => 'suijiang', 'content' => '

绥江县是滇川两省三市州(昭通、宜宾、凉山)的交通咽喉。雄卧溪洛渡、向家坝两大巨型水电站之间,百里金河穿境而过,千山逶迤,万壑妩媚,746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汇成天然氧吧,哺育着16万勤劳智慧的人民。绥江县是古老而海纳百川的文化乐土。2000多年前,这里就留下了先民聚族而居的足迹;“湖广填川”,打下了滇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水乳交融的人文烙印,吹拉弹唱的茶艺文化,至今传承着百年风土人情;绥江奇石异军突起,催生了中国藏石界的一株奇葩。绥江县是富饶而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这里繁衍着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鱼类,生长着红豆杉,绥江含笑等10余种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高品位的煤炭、石灰石分别达到3.9亿吨和200亿吨。
 

', 'cityname' => '绥江', ], [ 'title' => 'menglian', 'content' =>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思茅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957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11万人。县政府驻娜允镇。目前下辖:娜允镇、孟连镇和勐马镇;景信乡、富岩乡、公信乡和腊垒乡。地理位置为东经99°39´,北纬22°23’。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8个村民小组,40个社区居民小组,全镇人口35600人,其中农业人口22500人,国土面积367.49平方公里。娜允镇以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浓郁的边地民族风情、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招来了众多媒体的聚焦,吸引了八方游客的云集,成为云南省最具魅力的旅游小镇之一。
 

', 'cityname' => '孟连', ], [ 'title' => 'qiaojia', 'content' => '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52′—103°26′,北纬26°32′—27°25′,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57公里,国土总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巧家是滇东北进入四川的重要通道之一,县城所在地是以巨型电站命名的白鹤滩镇,是金沙江畔的亚热带风光城市。连通昆明的巧蒙公路通车,县城距昆明市257公里,只需4个小时的行程,距西昌市165公里,只需3个小时的行程,交通便利。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位于药山顶峰。巧家一地几乎包罗了从海南岛至黑龙江的气候类型,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巧家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玉米、水稻亩产可达七八百公斤,双季水稻产区“吨粮田”非常罕见。
 

', 'cityname' => '巧家', ], [ 'title' => 'jiangcheng-2', 'content' => '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36’之间。全县总面积3544平方公里。县城勐烈镇海拔1119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翠云区145公里。江城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为云南唯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储量较大,为全国独有。热区开发潜力巨大,牛洛河万亩茶园闻名全省,橡胶品质优良,供不应求。云雾茶、茶王茶、南江奇兰、报春银毫、江易毛峰等15巳个品牌在国际国内获奖,白糖销往俄罗斯和蒙古。麻线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优良稻远近驰名。到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100243人,县内哈尼族、彝族、汉族、傣族、瑶族、拉祜族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万人,占总人口的79.8%。。“一眼望三国”的区位条件和内环三江的水文地理特点,为江城县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李仙江畔的亚热带雨林、狮子岩大山的奇峰异石、曲水乡的万亩胶园、牛洛河的万亩茶园、中老边境的7号界碑、整董镇的傣家竹楼,可使旅游者饱览边疆的壮丽山河与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 'cityname' => '江城', ], [ 'title' => 'weixin', 'content' => '

威信位于东经104.41至105.8、北纬27.42至28.7之间。交通便利,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泸州、宜宾、自贡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大地,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经济带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是滇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商贸枢纽。昭通地区辖县,2006年末总人口40万,面积1400平方公里,辖2镇8乡(扎西镇、旧城镇、长安乡、林凤乡、罗布乡、高田乡、双河乡、三桃乡、水田乡、庙沟乡),县府驻扎西镇。全县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70万亩,是昭通市4个灭荒县之一,森林覆盖率34.1%,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桫椤(又名树蕨),有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珙桐、建柏、三尖杉等珍贵树种。
 

', 'cityname' => '威信', ], [ 'title' => 'mojiang', 'content' => '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东部,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距离省会昆明273公里、思茅市176公里。1950年5月4日正式成立墨江县人民政府,1979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县辖2镇13乡、4个社区1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6万,境内有哈尼、汉、彝、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人口21.24万,占总人口的59%,被誉为”哈尼之乡”。墨江位于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主要河流有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简称”三江五河”,均属红河水系。县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称,上万只飞燕长年驻足于县城,与人和谐相处,为县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万燕之城”。
 

', 'cityname' => '墨江', ], [ 'title' => 'zhenxiong', 'content' => '

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4°18′至105°19′,北纬27°17′至27°50′。县城驻地乌峰镇,距省城昆明598公里,距贵阳326公里,距重庆505公里,距成都618公里,距昭通265公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历史上与滇西的腾冲共同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称。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煤炭和硫铁矿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煤炭远景储量74亿吨,占全省储量28.01%,工业储量45.17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7.1%。有植物资源600多种。有银杏、珙桐等世界珍稀树种及价值极高的濒危古木“红豆杉”。
 

', 'cityname' => '镇雄', ], [ 'title' => 'simao', 'content' => '

思茅区,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澜沧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之间,东连江城县,西接澜沧县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临宁洱县,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思茅区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之称。思茅区主要遗迹有石屏会馆、思茅文庙、思茅老海关、茶马古道等;历史人物有同盟会会员吕志伊、清官陈启周等。截至2017年,思茅区下辖3乡4镇,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为31.3万人,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0.02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500元。2018年9月26日,思茅区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截至2017年,思茅区下辖3乡4镇,60个村、10个社区、71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思茅镇。
 

', 'cityname' => '思茅', ], [ 'title' => 'lancang', 'content' => '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1991年底人口45.1万。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
 

', 'cityname' => '澜沧', ], [ 'title' => 'yaoan', 'content' => '

姚安古称姚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全年平均气温15.5℃,日照时间长,可与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媲美。地势有“群山环抱蛉河水、盆地碧绿万顷田”的景象。姚安是从西汉延续至今的历史文化古城,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府,也是极少数至今仍然保留着厚重古文化内涵的县城之一。它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拥有20项国家级、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拥有千余件馆藏文物的宝库;这里也是历代文人荟萃之地。唐代李善、张柬之,明代李贽、徐霞客等均有诗文留下;这里还是民族乐舞之乡,有花灯、梅葛、莲花落、坝子腔四大音乐体系。独特的民俗风情及传统节日,更有让人大快朵颐的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可以说,让岁月浸染千年的姚安,是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厚重的古城。境内景点众多。全境分布17个主要景点,33处古迹名胜,交通便捷。位于昆明—大理黄金旅游热线上,距楚大公路仅30分钟车程,昆明、攀枝花也仅3小时即可到达。县城驻地栋川镇,称为“荷城”。
 

', 'cityname' => '姚安', ], [ 'title' => 'tonghai', 'content' => '

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以汉族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数民族。1998年末,全县辖区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六镇三乡,69村(办),509个合作社,360个自然村,总人口258451人,居住汉、彝、回、蒙、傣等19个民族。全县由盆地、中山和河谷三大地貌构成,海拔1350-2441米,平均气温15.6度,雨量869.2毫米,四季如春,群山环抱,杞麓湖镶嵌其中,湖光山色相映,风景名胜众多。
 

', 'cityname' => '通海', ], [ 'title' => 'jingdong', 'content' => '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幅员面积4465.8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县城所在地锦屏镇海拔1171.3米,公路里程距省会昆明市477公里,距思茅市驻地279公里。全县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46.3%,其中彝族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39.5%。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全省粮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重点产区,是思茅市的“粮仓肉库”,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郝思嘉”牌核桃乳名闻遐迩,“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远销国内外。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漫湾、大朝山两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无量山、哀牢山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保护区内生息的黑冠长臂猿群为世界所仅有。
 

', 'cityname' => '景东', ], [ 'title' => 'yuanmou', 'content' => '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境内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国土面积2004年全县总人口206528人,农业人口185884人,占90%,非农业人口20644人,占10%。外来人口12000人,有汉、彝、傈僳、苗、回、傣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6%。元谋是人类发祥地,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以其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而为世人所共鸣,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迹十分丰富。云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观、日灿金沙、虎跳滩、西河筏舟的龙川江、红军长征渡、丝绸之路、滇川必经之地姜驿古驿道、姜驿恐龙化石、凉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龙寺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等一批自然景点、景观将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好去处。
 

', 'cityname' => '元谋', ], [ 'title' => 'jiangchuan', 'content' => '

江川位于云南中部偏东,地跨东经102°35′—102°55′,北纬24°12′—24°32′之间,县城大街镇距省会昆明100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州城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7公里,总面积850平方公里(折合127.5万亩),其中山区、半山区占71.67%,坝区占15.96%,湖面占12.37%。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2005年末,全县有76759户266277人汉族和彝族是本县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250423人,占总人口的94.05%;彝族人口14814人,占总人口的5.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13人。县境内有主要河流16条,河道总长184.8公里,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洪水流量315立方米/秒,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江川不愧为旅游胜地,自然景观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有“百里湖光小洞庭”的星云湖,有“天然图画胜西湖”的抚仙湖,有“巍然形胜冠南州”的孤山,有稀世珍宝“牛虎铜案”为代表的李家山青铜器文物.
 

', 'cityname' => '江川', ], [ 'title' => 'jinggu', 'content' => '

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钟山、凤山、景谷、边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60023户农户,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县内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高效性等特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热区、能源、矿藏等自然资源优势。景谷是多民族县,各个民族风俗各异,具有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乡土风情
 

', 'cityname' => '景谷', ], [ 'title' => 'dayao', 'content' => '

大姚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地处东经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纬25度33分—26度24分。。县城金碧镇居县境南部,东南坝子,西北倚山,城随地势起伏,状似荷叶。古有“荷叶城”之称。南距省城昆明市240多公里,离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省道南永线贯穿境内。总面积4146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4年)。大姚县辖3个镇、11个乡:金碧镇、石羊镇、六苴镇、湾碧傣族傈僳族乡、铁锁乡、桂花乡、三台乡、昙华乡、三岔河乡、新街乡、赵家店乡、七街乡、仓街乡、龙街乡。神奇而富饶的大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森林资源。
 

', 'cityname' => '大姚', ], [ 'title' => 'chengjiang', 'content' => '

澄江县,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黄磷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径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 'cityname' => '澄江', ], [ 'title' => 'puer', 'content' => '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市境面积3927.9平方公里,处于澜沧江下游的腹心地带。普洱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境内群山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因此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与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国的台湾省同处一个纬度。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在解放初期称"普洱专区",行政公署驻普洱,辖思茅专区及车里(景洪),佛海(勐海)、南峤(勐遮),镇越(勐腊)。1955年行政公署迁往思茅,改称思茅地区,车、佛、南、镇四县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仍由思茅地区代管,1973年州署分开正式成为两地州。景点:漫湾电站,茶马古道.
 

', 'cityname' => '普洱', ], [ 'title' => 'chuxiong', 'content' => '

楚雄州地处康滇地轴南段的偏西一方,跨东经100°43′-102°30′,北纬24°13′-26°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底蕴厚实,有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峨碌公园、灵秀湖、楚雄博物馆等旅游区(度假区)。明清时期曾是滇西佛教圣地,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紫溪山距市区15公里,另有城南万家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铜鼓。距今800年的大理国文物护法明公德运碑与明代文庙、雁塔、西灵宫、兴隆寺,苍岭发掘的中生代恐龙足印化石群,云龙古州南安民居构成蕴韵浑厚的人文景观。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2002年度年平均气温16.7℃。景观: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峨碌公园、灵秀湖、楚雄博物馆等旅游区(度假区)。
 

', 'cityname' => '楚雄', ], [ 'title' => 'yuxi', 'content' => '

玉溪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思茅地区,东南邻红河州,西北靠楚雄州。当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悲壮雄浑的音乐旋律感动、陶醉,知道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那不朽的名字,知道他生于“花灯之乡”并在其间汲取丰富的音乐营养时,我们自豪地说:“这就是玉溪!”当你品味着国家金奖、中国名牌“红塔山”香烟,为“云烟之乡”崛起亚洲第一大现代卷烟企业和以它为龙头组建起中国最大卷烟企业集团??红塔集团的奇迹所震惊时,我们高兴地说:“这就是玉溪!”全地区地貌错综复杂,有湖泊、平坝,高山、大川,海拔最高的是新平县的哀牢山主峰,海拔3137米;最低处是元江县,海拔仅327米。立体气候的特征十分明显,既有四季如春的山区平坝,也有被称为“天然温宝室”的谷地。全市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从准热到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6-23.8°C之间,全市无霜期244天-365天,年平均日照2115-2285.4小时。年平均相对温度68-79%。境内名胜古迹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4个高原湖泊。
 

', 'cityname' => '玉溪', ], [ 'title' => 'yongren', 'content' => '

永仁县的县情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经济县,民族风情园。永仁县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州彝族最多的山区县,地处滇中北部,滇川要塞,跨东经101°14′——101°49′,北纬25°51′——26°30′之间。县城永定镇居县境中部偏东,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南古夷道上。全县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6%,坝区占4%。2003年末辖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猛虎乡、维的乡、中和乡、万马傣族乡、永兴傣族乡、6乡2镇,下设65个村(居)民委员会,68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03960人,少数民族人口56871人,非农业人口12903人,农业人口91057人。总耕地面积13.1万亩。永仁有较多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0万亩,有林面积10.8万公顷,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9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850.2万立方米。
 

', 'cityname' => '永仁', ], [ 'title' => 'funing-3', 'content' => '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州的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国道323线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323国道和正在建设中的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15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1万;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这里曾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因盛产八角,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富宁县辖6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新华镇、归朝镇、剥隘镇、里达镇、田蓬镇、木央镇、板仑乡、谷拉乡、者桑乡、那能乡、洞波瑶族乡、阿用乡、花甲乡。
 

', 'cityname' => '富宁', ], [ 'title' => 'hongta', 'content' => '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 -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区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昆明市晋宁区接壤。距省会昆明市86公里,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和1993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截至2011年,红塔区设玉兴街道、玉带街道、凤凰街道、北城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李棋街道、春和街道、高仓街道9个街道和洛河乡、小石桥乡2个彝族乡;村(社区居)委会104个,其中:社区94个,村委会10个;村(居)民小组1 106个,其中:社区居民小组1 035个,村民小组71个;自然村436个。
 

', 'cityname' => '红塔', ], [ 'title' => 'shuangbai', 'content' => '

双柏县位于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3′—24°55′之间,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系分水岭南侧。距州府楚雄58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现辖4镇5乡,8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到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15525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9%,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2%。现有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1750亩。县境内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20.1毫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相对湿度7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政区资源特点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有酱油、茶叶、核桃、金雀花、红宝石榴、黑木耳、香菌、畜禽等。森林资源、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6.345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84%,实现连续1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是全国林业重点县。
 

', 'cityname' => '双柏', ], [ 'title' => 'guangnan', 'content' => '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1′至105°39′,北纬23°29′至24°28′之间。云贵高原向桂东延伸的斜坡地段,属滇东南岩溶高原的一部分,是一个山地高原的丘陵地区。从整体上看,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全县自然风光优美,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有历史文化名城—莲城、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世外桃源”—坝美村、“万山鼻祖”—九龙山等景点。
 

', 'cityname' => '广南', ], [ 'title' => 'yuanjiang-2', 'content' =>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因地处红河流域元江中上游而得名。县城坐落在元江两岸,国道213线(高速)、国道323线与红河经济干经交叉处,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现辖6乡4镇3农场(不含省属元江农场),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元江山川毓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明珠”美誉。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全县植被覆盖率62.9%,森林覆盖率41.5%,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元江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现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镍、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其中尤以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优势突出。元江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花开不断,是观光旅游、谋求投资发展的丰饶宝地。
 

', 'cityname' => '元江', ], [ 'title' => 'lufeng-2', 'content' => '

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39.7万。有汉、彝、苗等25个民族。元置禄丰县。处滇中高原中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温16.2℃,年均降水量929.1毫米。农业以稻、玉米、小麦为主。矿产有煤、铁、铝、铜等。特产禄丰蜡、剪刀、黑井盐、石榴、松茸等。成昆铁路过境。禄丰县地处低纬高原,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全县耕地总面积35.67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烤烟、油菜籽等,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优质烟叶及商品猪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县人文胜览,自然景观众多,是著名的恐龙之乡、化石之仓。恐龙化石、腊玛古猿化石及近年发掘的川街老长箐(恐)龙(蛇颈)龟共存化石奇景名播天下,被称为世界顶级资源。
 

', 'cityname' => '禄丰', ], [ 'title' => 'qiubei', 'content' => '

邱北是“中国辣椒之乡”,邱北辣椒中外驰名。邱北又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田园风光普者黑“世界上罕见”,“国内独一无二”,是国家AAA旅游风景区。六郎洞地下河建有中国第一座利用地下水发电的水电站。邱北还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及生猪、牛、羊商品粮基地县。物产丰富,各种土特产远销海内外。1999年还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邱北县地处云南东南部,县城设在锦屛镇,海拔1452米。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文山州府(文山县城)114公里。境内东西宽100公里,南北长70.5公里。全县总面积为4997平方公里。
 

', 'cityname' => '丘北', ], [ 'title' => 'eshan', 'content' => '

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份。峨山,位于东经101度52分–102度37分、北纬24度21分至24度32分之间,全县幅员面积197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95.8万亩,耕地面积165429亩,人均1.33亩。县辖五镇三乡,76个村(居)委员会,586个村(居)民小组。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彝、汉、哈尼、回、傣、白、蒙古等25个勤劳、勇敢、智慧、纯朴的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64%。全县总人口150333人,人口密度为76.23人/平方公里。峨山源远流长,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造就了一批文化名人。峨山是歌舞之乡,也是艺术的摇篮,文学艺术人才济济。无论小说、散文、戏曲,还是美术、摄影、歌舞等,每一个艺术的领域都有彝乡的骄傲。许多作品在省部级获奖。
 

', 'cityname' => '峨山', ], [ 'title' => 'wuding', 'content' => '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北部,邻接四川省。总面积3322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武定县辖3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狮山镇、高桥镇、猫街镇、插甸乡、田心乡、发窝乡、白路乡、万德乡、己衣乡、环州乡、东坡傣族乡。108国道横贯境内4个乡(镇),金沙江流经县境34公里、途经3个乡,公路网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利。东距昆明市78公里,南距楚雄市160公里,北距四川攀枝花市240公里,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建成后,里程将大大缩短。全县土地面积44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水田10.6万亩,旱地16.6万亩);林用地261.9万亩(有林用地150.3万亩);森林覆盖率25.4%。武定县有16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民族工艺品、文学、歌舞等艺术文化。
 

', 'cityname' => '武定', ], [ 'title' => 'yanshan-3', 'content' => '

砚山县地处云南省滇东南高原地带,隶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西北部,东与广南县相连,南与西畴县、文山县接壤,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蒙自县毗邻,北连丘北县,县城东行240余千米抵广西境内,南行35千米抵州府文山,140余千米抵中越边境,西行160余千米抵开远,北行350余千米达省会昆明。全境最大横距107千米,最大纵距70千米,总面积3826.57千米。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砚山县共辖平远、稼依、江那、阿猛4镇,阿舍、维摩、盘龙、干河4个彝族乡,八嘎、者腊、蚌峨3个乡及平远、稼依2个华侨农场,93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995个自然村,1289个村民小组。全境由汉、壮、彝、苗、回、瑶、傣、白、布依、蒙古、仡佬、傈僳、纳西等民族构成,年末全县总人口440698人,比上年增加3356人。其中:乡村人口403114人,少数民族人口283613人,占64.4%。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5人。
 

', 'cityname' => '砚山', ], [ 'title' => 'yimen', 'content' => '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º27ˊ—24º57ˊ、东经101º54ˊ—102º18ˊ之间,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两条南北走向、贯通全境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主要山间盆地——柏树、方屯两个坝子,面积为4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其余是广大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 'cityname' => '易门', ], [ 'title' => 'nanhua', 'content' => '

南华,古称镇南,乃”滇中之一重镇也”。地处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录属楚雄彝族自治州。东距云南省省会昆明197公里、州府楚雄37公里,西距历史文化名城大理175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25公里。国道320线(滇缅公路)、省道217线(南华至攀枝花市)、楚大高速公路(楚雄至大理)、广大铁路(广通至大理)经过县城和两镇一乡,是川、黔、滇通往滇西、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咽喉要塞,史誉为”九府通衢”,如今,便利的交通使”九府通衢”更加名副其实。南华县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30个村委员会,总人口226270余人,其中彝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38.12%。南华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内陆县,境内地形复杂,高山、河谷地带和冷凉、温凉、温暖、燥热气候皆有,农、林、牧、副、渔各业齐全,粮、烟、豆、茶、果、药等种植业兼有,是典型的农业县。南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或基本探明的有煤、铁、砷、铜、铅、锌、金、银、石灰石、石棉、汉白玉等20种。
 

', 'cityname' => '南华', ], [ 'title' => 'malipo', 'content' => '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八个民族,总人口27.7万人。县境内有天保国家级口岸。县城距州府80公里,距省会昆明450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经天保口岸出境,是云南省通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及东南亚地区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和重要通商口岸。麻栗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个主要民族,总人口2731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322人,占总人口的40.1%;农业人口251111人,占总人口的93%。矿世故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主要有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境内水资源丰富,流经境内的4大河流落差集中,坡降大,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01.8万千瓦,可供年发电89.14亿度。1980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老君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 'cityname' => '麻栗坡', ], [ 'title' => 'xinping', 'content' =>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北纬23°38’15″~24°26’05″,东经101°16’30″~102°16’50″之间,县城驻地桂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80公里,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90公里。全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4139.6平方公里,坝区面积83.4平方公里,境内最大纵距88.2公里,最大横距10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哀牢山主峰大磨岩峰3165.9米,最低海拔漠沙镇南蒿村422米。受海拔差影响,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境内共有一江三十二条河流,大多具有高山蓄水、山腰发电、山脚灌溉的水能蕴藏量127.22万千瓦,居全市首位。新平境内资源丰富,保留着原始森林29万多亩。有高等植物219科1402种,兽类75种,禽类135种。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铬、镍、钴、铅、黄铁、水银、铝、钯、铀,非金属矿有煤、石灰石、白云石、蛇纹石、石膏、石棉、水晶、滑石、叶腊石、大理石,其中铁、铜矿石蕴藏量分别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8%和25%。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270101人,世居民族有彝族、傣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苗族、白族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人。
 

', 'cityname' => '新平', ], [ 'title' => 'mouding', 'content' => '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纬25°09’~25°40’,东经101°19’~101°51’。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境内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县城所在地共和镇平均海拔1758米;全县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县城距州府楚雄市鹿城通车公路里程56千米,离省会昆明市通车公路里程221千米。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牟定县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牟定县辖4个镇、3个乡: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牟定县境内已发现矿产4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171种矿产的23.4%,占云南省已发现142种矿产的28.1%。旅游资源有省A级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名胜区化佛山,另有牟定文庙、县城南郊南腰山上雄伟的南山寺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动物资源有绿孔雀、锦鸡、滇叶猴、穿山甲、鹿射、松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资源。
 

', 'cityname' => '牟定', ], [ 'title' => 'maguan', 'content' => '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北纬22°42′—23°15′,东经103°52′—104°39′之间。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公里,最小纵距24.7公里。马关县总面积2676平方千米,辖4乡9镇,乡(镇)下设124个村民委员会2026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傣、瑶等11个民族,截至2002年底全县总人口82040户350372人.马关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位于县城东南部的都龙锡矿是一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二位。都龙锡锌多金属矿被列为云南省的第二锡锌工业基地。马关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2条,主要河流有盘龙河、那么果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江河、大南溪河,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5公里。
 

', 'cityname' => '马关', ], [ 'title' => 'huaning', 'content' => '

华宁地处云南省滇中湖盆地南缘,位于北纬23°59′至24°34′,东经102°49′至103°09′之间。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东西狭,南北长,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间杂交错,幅员面积1313平方公里。最高点磨豆山海拔2663.1米,最低点磨法冲江边海拔1110米。主要山脉分东西两支,呈南北走向,东支老象山脉,磅礴苍莽纵贯县境;西支磨豆山脉,连绵起伏犹如宁州坝子之屏障。华宁不仅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还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地。全县水资源总量4.68亿立方米,径流总量3.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可供开发量17万千瓦。现已探明的矿藏储量较多的有磷、褐煤、铅锌、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矿储量在13亿吨以上,褐煤储量8000多万吨,还有铜、铁、硅石、银、硫磺等。县内居住着汉、彝、苗、回、哈尼等21个民族19.82万人。全县设4镇1乡,下辖两个居民委员会,75个村民委员会,670个村民小组(合作社)。宁州镇为县城所在地。
 

', 'cityname' => '华宁', ], [ 'title' => 'huize', 'content' => '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东高原北部,金沙江东岸。会泽,历史悠久。从县境内收集到的新石器时期的石器,证明很早就有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从县城金钟乡水城、渔洞等汉代墓葬出土文物,表明早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越过金沙江天堑在这里开花结果。会泽,有汉、回、彝、壮、苗等20多个民族。同时又是彝族的故乡,彝族是会泽最早的土著民族。会泽,以盛产铜、铅,遐迩闻名,有一千多年的冶金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会泽当时所产生的生活用品;朱提堂琅铜洗,已畅销全国各地,其产量和质量均领先于全国。清朝以来,因铜币的需求大增,8省到东川采办京铜,成为会泽历史上的辉煌,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特色会泽会馆甚多,始祖崇拜各异,建筑风貌格局多样,会馆的庆典活动丰富,演出的戏种、喜爱的饮食也各不一般……。至今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上,从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红军长征曾经过会泽,会泽是革命活动开展活跃,扩红最多的地区之一。会泽,同时拥有省级会泽风景名胜区和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双重桂冠。会泽风景名胜区以以礼河风景区为主,含大海草山、水库、小箐等有同特色的自然景观。黑颈鹤,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可称动物中名符其实的国宝,每年有数百近千只到会泽自然保护区越冬,为世界黑颈鹤种郡栖息地之一。
 

', 'cityname' => '会泽', ], [ 'title' => 'xichou', 'content' => '

西畴县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牙化石出土地。铝土矿藏居云南首位。在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中,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西畴又是山珍野菜食品阳荷的主要产地,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阳荷特产之乡”。位置面积:西畴县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位于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6′~23°3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东南接麻栗坡县,西南隔盘龙河与马关县相望,西靠文山、砚山两县,东北与广南县隔达马河相望。县境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59公里。全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4%。县城西洒镇海拔1473.4米,距省会昆明487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文山87公里。历史沿革:西汉时为群舸郡都孟县地。南诏时隶属通海都督。元属临安路。明为八寨长官司牛羊土司地,隶临安府。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安平厅,今西畴为安平厅之东安里。民国二年、三年(1913、1914年),安平厅先后改为安平县、马关县。民国九年(1920年)由马关析置设县,取西洒、畴阳两区首字名称“西畴县”,沿用至今。
 

', 'cityname' => '西畴', ], [ 'title' => 'luoping', 'content' => '

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历史悠久,山奇水秀:境内深沟峡谷纵横,盆岭相间,碳酸盐岩广布,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这里有气势雄伟的瀑布群落、幽深险峻的峡谷、挺拨秀丽的峰丛、独特的地貌奇观、苍莽的林海、溢彩溜金的油菜花海、蜿蜒曲折的河流、玲珑剔透的滩跌、碧绿如玉的湖泊、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物古迹等构成了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旅游胜地。罗平县是云南省的旅游大县,在一个县区内,有着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风光、黄山云海、云南山海、罗平花海、路南石林、版纳森林、腾冲热泉、九乡溶洞景观类似的87个自然风景点,41个人文景点,这在中国旅游县中也是极少有的。罗平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有“鸡鸣三省”的美誉。交通便利,324国道与南昆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昆明240公里,距曲靖133公里。全县面积300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等各族人民,人口50万。罗平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岩溶地貌突出,盆岭相间,峰峦叠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赞叹。境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有幽深峻秀的鲁布革三峡,柔美清灵的多依河滩群。有遍地金黄的十里油菜花海,满目银白的十级九龙瀑布群,更有那古朴浓郁的布依风情使人流连忘返。无怪文人骚客发出这样的感叹:“滇东揽胜景,只有到罗平”。罗平是全国油菜生产基地县,也是蜜蜂春繁和蜂产品加工基地。每年二、三月份二十万亩油菜花在罗平坝子竟相怒放,一片金黄,凡驻足这个最大的天然花园的,无不感叹罗平是“金玉满堂之乡”。一年一度的云南罗平油菜花旅游节,将使你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赏到佳境如画的风光。多依河位于罗平县城东南40公里,全长12公里。河水清澈碧绿,时有竹筏出没其中;河道上分布着大小50余个钙化瀑布浅滩、十弯九跌。两岸竹林绿树相间,不时冒出一缕缕炊烟;古朴沉重的水车旁常常传来欢快的笑声。景区内的布依族风情更为浓郁醉人,尤其是农历三月三,布依青年男女盛妆云集河边:赛竹筏、送蛋包、泼水嬉戏、对歌求偶,仿佛一片世外桃源。你还能品尝到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食品:花米饭、酸笋鱼、棕粑、“马脚杆”,无不令人馋涎欲滴。
 

', 'cityname' => '罗平', ], [ 'title' => 'wenshan', 'content' =>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东临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富宁、麻粟坡、马关三县与越南接壤。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辖8县,州府在文山县。人称为“滇东南大门”。文山是因“东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全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较多,但也有海拔较低的谷地和较高的陡峻山岭。州内最高峰是文山县境内的薄竹山,海拔为2991米。山势巍峨,上耸千丈,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为全州盛景之一。文山县城位于滇东南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比春城昆明暖,夏比春城昆明凉。景观:盘龙公园.
 

', 'cityname' => '文山', ], [ 'title' => 'shizong', 'content' => '

师宗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曲靖市,地形酷似站立玉兔,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24°20′~25°00′之间。全县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0%左右。县城所在地丹凤镇,海拔1850米。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7人。共辖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个镇及竹基乡、龙庆彝族自治乡、五龙壮族自治乡、高良瑶族苗族自治乡,共4镇4乡5个社区104个村民委员会767个村民小组。全县煤炭地质储量6.29亿吨,可采储量1.97亿吨。境内石灰石富集,仅白马山矿点就达10亿吨以上。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8%。师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有岳阳楼长联的作者窦垿、咸丰皇帝的老师何桂珍等历史文化名人。师宗民俗风情浓厚,境内居住着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回族5种少数民族6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7.14%,素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之说。
 

', 'cityname' => '师宗', ], [ 'title' => 'tengchong', 'content' => '

腾冲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全县辖18个乡镇,2004年末总人口为61.6万人。腾冲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和边防重镇,“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就通过腾冲进入缅甸。历史上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首开世界翡翠加工先河,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被喻为“极边第一城”。现在,腾冲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猴桥,还有滇滩、自治、三岔河等16个口岸和通道。境内森林面积450多万亩,覆盖率63.4%,木材储量居云南省第二位。矿产资源丰富,品位较高,现已开发的主要有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和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旅游资源独特,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为国内罕见。还有北海湿地、和顺侨乡、云峰山、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高黎贡山等一大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 'cityname' => '腾冲', ], [ 'title' => 'changning-4', 'content' => '

昌宁,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处东经99°16′至100°12′、北纬20°14′至25°12′之间,全县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县辖6镇8乡,119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33.5万人。现有耕地29061公顷,林地245333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锡、铜、铅、金、银、锑、汞、锌、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硫磺、硅藻土等。其中:硅石总储量1000万吨以上,品位高、品质好;硅藻土总储量2000万吨;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矿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山货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种,其它植物1000多种,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之称,是全国茶叶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有鸡飞温泉、柯街橄榄河热泉、小桥温泉、龙潭寺、清灵寺、秧田洼旅游度假区、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20余处。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旅游、疗养、度假、投资的理想之地。
 

', 'cityname' => '昌宁', ], [ 'title' => 'malong', 'content' => '

马龙县地处云南省东部,居昆明市与曲靖市麒麟区之间,位于东经103°16′~103°45′、北纬25°08′~25°37′之间。东西跨距47.25公里,南北跨度44.5公里。全县总面积1614.14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倾斜呈阶梯形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3米,最低海拔1772米.全县辖五镇四乡(通泉镇、纳章镇、王家庄镇、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月望乡、大庄乡、张安屯乡)共3个社区、6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有3个民族村委会)及431个自然村、521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县总户数50271户,其中农村户数44000户,总人口194665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1340人,占11.0%;少数民族人口14937人,占7.7%(其中彝族7596人、苗族3915人、回族3187人)。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据实测资料记载,年平均日照1985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县城年均气温13.4℃,年无霜期241天。风向多西南风,年均风速4.3米/秒。
 

', 'cityname' => '马龙', ], [ 'title' => 'shidian', 'content' => '

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群岭逶迤起伏,四季如春。在20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全国特少民族——布朗族在内的33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盛产粮食、烤烟、甘蔗、茶叶、核桃、板栗、甜柿、蔬菜等,常年林木茂盛,四季花果飘香。域内水、电、矿资源丰富,有溪川河流69条,年径流量7.9亿立方米;有大小热泉28处;有铅、锌、铁、汞、金、石膏、大理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施甸民俗风情如诗如画,山川秀美壮丽,文物胜迹遍及东西南北,是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置业定居的理想之地。
 

', 'cityname' => '施甸', ], [ 'title' => 'fuyuan-2', 'content' => '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03°58′37″—104°49′48″,北纬25°02′38″—25°58′22″之间。自古就是内地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东大门。富源县以丰富的资源而得名,素有“八宝之乡”的美称。境内不仅土地、水能、动植物资源丰富,矿藏资源更为丰富。富源县建制历史悠久,历史的岁月留下了大批珍贵文物古迹,有建于明朝的“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划云贵”的雄奇界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胜境关;有由黔入滇较为完整的古驿道;还有大河旧石器时代洞穴文化遗址、文庙、魁星阁、亦佐古县城旧址、红军长征经过的“海丹铁索桥”、“富村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富源县辖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竹园镇、后所镇、大河镇、墨红镇、富村镇、古敢水族乡、雨汪乡、老厂乡。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658597人,国内生产总值21.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0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粮食总产238696吨。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 'cityname' => '富源', ], [ 'title' => 'longling', 'content' => '

龙陵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古称黑水笼,意为“林中之村”,是历史上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龙陵与缅甸一衣带水,国境线长19.71公里,是滇西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陵辖10个乡(镇),全县有27万人口,23个民族,4种世居少数民族,4万多华人、华侨分布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龙陵交通十分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距芒市机场30公里,距保山机场120公里,保龙高速公路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切闻雷”。独特的气候造就了龙陵的丰饶与美丽。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为54.59万千瓦,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的5倍。年均降雨量211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森林覆盖率达54.6%,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1种动物,1213种植物,储量丰富的煤、硅石、高岭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铅、锌、锡、铜、铁等16种金属矿藏使这里成为动植物的乐园和产业开发的理想之地。古往今来,龙陵为滇西通往缅甸、印度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二战时期,滇缅公路横贯县境,作为中、缅、印战区的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空军支援下强渡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的序幕,16万远征军历时半年多,作战百余次,发动了著名的松山攻坚战、县城争夺战、平达象达围歼战。现龙陵县境内还遗存松山抗战遗址、白塔日军司令部、日军军政班本部、董家沟尉安所等众多遗址。龙陵不仅抗战文化底蕴厚重,而且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境内有集治病疗养、科学研究、休闲度假为一体,被称为“神汤奇水”的邦腊掌热矿泉旅游度假区;有湖水青碧、山弯水秀的蚌渺湖;有曲径通幽、洞中有河的勐糯仙人洞;有长江第一湾气势的三江口热带风光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等许多让人留恋忘返的景观景点……
 

', 'cityname' => '龙陵', ], [ 'title' => 'luliang', 'content' => '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居南盘江上游,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北与马龙、麒麟接壤,东与罗平为邻,南与师宗、石林相连,西与宜良为界。全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总面积2096平方千米(一说2018.82平方千米)。。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陆良县辖8个镇、2个乡: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大莫古镇、芳华镇、小百户镇、活水乡、龙海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81764人.
 

', 'cityname' => '陆良', ], [ 'title' => 'longyang', 'content' => '

隆阳区是云南省保山市辖区,地处怒江山脉尾部、高黎贡山山脉之中,镶嵌于澜沧江、怒江之间。隆阳区总幅员面积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6%。截止到2014年,隆阳区辖2个街道、6个镇、6个乡、4个民族乡。截止到2010年末,隆阳区常住人口为93.56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8.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85%。2013年,隆阳区生产总值完成168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2:34.1:40.7,人均生产总值17666元。隆阳区素有“滇西粮仓”之称,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香料烟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生产基地”、“国家糖料基地”、“芒果生产基地”。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部落小国以“勐掌”为中心组建联盟国家,“勐掌”被其它小国称为“勐达光”(傣语的“达光”意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为“中央、中心”或“老大、大哥”,“勐达光”即“中央之国”或“大哥之国”),“勐掌”首领成为这个联盟国家的共主、各国百姓称其为“诏隆”(意为“大王”)、各国首领称其为“哀隆”(意为“大哥”);《华阳国志》、《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这个联盟国家记述为“哀牢国”(“哀牢”为“哀隆”的变音),后期的傣文典籍将这个联盟国家记述为“达光国”。
 

', 'cityname' => '隆阳', ], [ 'title' => 'zhanyi', 'content' => '

沾益,沾益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自古便有“入滇锁钥”、“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是一战略要地。沾益县总面积291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人(2004年),其中城镇户口接近10万。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龙华新路.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境内乌蒙磅礴,珠源长流;七彩峡谷,雄奇险峻;马缨花娇艳,花山湖清丽;牛栏江峡谷荡气回肠,海峰水桂林心旷神怡;天生福地,玉林围屏,南国小城,如坐春风。
 

', 'cityname' => '沾益', ], [ 'title' => 'baoshan-3', 'content' => '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位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末端,高黎贡山、怒山南延的山系,东西各有澜沧江、怒江天险相卫,地形多样,气候温和,地地肥沃,物产丰富。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如果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寻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你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保山气候温和,兼具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5℃,最冷口平均气温8.2℃。最热日平均气温2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水力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保山具有十分优越而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最独特的,就是利用地热资源开发的“中国生态SPA康乐园”。腾冲拥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腾冲地热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顺侨乡生态村”等顶级旅游品牌。景观:腾冲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保山', ], [ 'title' => 'qujing', 'content' => '

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除了优越的区位,这里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是著名的爨文化发祥地,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被誉为“南碑瑰宝”、“神品第一”。庄骄开滇、秦修“五尺道”、诸葛亮“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从蜀汉诸葛亮南征,直至唐初的五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曲靖还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曲靖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雨量1008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 'cityname' => '曲靖', ], [ 'title' => 'qilin', 'content' => '

麒麟区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是曲靖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东高原中部,南盘江上游,东经103°29′-104°14′,北纬25°07′-26°06′之间。距省会昆明137公里,辖国土面积1552.84平方公里。2017年,麒麟区有户籍人口74.9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3亿元,下辖13个街道、3个镇。地势呈东西高,南北低,山地、河谷、丘陵、相互交错。城区海拔1875米。境内贵昆铁路及320国道、326国道呈放射状分布。麒麟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名胜古迹有晋爨宝子碑、三十七部会盟碑、珠街八塔台古墓群、潇湘湖等。2013年10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三宝镇、珠街乡、沿江乡;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茨营乡,设立茨营镇。麒麟区在原寥廓街道、南宁街道、建宁街道、白石江街道的基础上,增设潇湘街道、益宁街道、太和街道、文华街道;将西城街道调整为西城街道、翠峰街道,由曲靖经开区托管;撤销珠街乡、沿江乡、三宝镇,设立珠街街道、沿江街道、三宝街道;撤销茨营乡,设立茨营镇;保留越州镇、东山镇。调整后,麒麟区辖13个街道、3个镇。
 

', 'cityname' => '麒麟', ], [ 'title' => 'kaili', 'content' => '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距省会贵阳190公里左右,位于清水江畔,少数民族村寨散落在四周,其中苗族人口占了半数以上。因此凯里也是我国不多见的以苗族为主的城市。凯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境内有瑶林仙境般的渔洞溶洞,有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香炉山,有如诗如画的清水江,还有数不清的苗族村寨。另外,黔东南州还有雷山、榕江、黎平和从江等几个少数民族风情颇为原始古朴的县。除了雷山县以苗族居多,其余三县都以侗族为主,以侗寨为其特色。花桥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看到它们,你便知道自己来到了侗寨。凯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观:境内有瑶林仙境般的渔洞溶洞,有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香炉山,有如诗如画的清水江,还有数不清的苗族村寨。另外,黔东南州里还有雷山、榕江、黎平和从江几个少数民族风情颇为原始古朴的县。
 

', 'cityname' => '凯里', ], [ 'title' => 'xuanwei', 'content' => '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全市工业主要有农机修造、煤炭、电力、采矿、化工、冶金、化肥、建材、食品加工、烤烟、粮油加工、酿酒、制药等。宣威是全省重要煤炭产地之一。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锰、钴、铅、锌、硫磺、石棉等。宣威交通便利。贵昆铁路纵贯市境,另有田煤、来宾煤矿、宣威电厂、云氮铁路支线4条,天杉干线公路与市内5条支线公路相连。可通邻市县及市内各乡、镇。市区至各乡、镇有班车相通。2005年,宣威市辖4个街道、14个镇、8个乡、24个社区(居委会)、331个村委会,25个社区.全市总户数322.2376万户,总人口141.1295万人。宣威历史悠久,文物胜迹颇多,有文化遗址10处、古建筑15座、墓葬碑刻18处、馆藏文物7种、风景名胜7个,既有市(县)级文物保护,也有省级文物保护。
 

', 'cityname' => '宣威', ], [ 'title' => 'qiannan', 'content' =>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州辖12县市,面积26197平方公里,有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州府所在地为都匀市。州内交通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明显。201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2.91亿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贵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并分属于牂牁、夜郎等方国。唐朝之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唐宋元明时期在州境内设立了多个羁縻府、州、县、峒、卫、所。
 

', 'cityname' => '黔南', ], [ 'title' => 'douyun', 'content' => '

都匀位于贵州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樟江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境内,距贵阳市314公里。有大小七孔桥、水春河风景区等。都匀位于贵州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它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融山、水、桥、园林、文物古迹为一体。都匀市内剑江蜿蜒,沿江两岸建有造型奇特、风格各异的桥梁近百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原桥城”;荔波樟江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所造就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游人;茂兰喀斯特森林原始古朴、植被茂密。黔南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深厚,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大山深处的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 'cityname' => '都匀', ], [ 'title' => 'huichuan', 'content' => '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于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遵义市汇川区政府下设12个区直部门。区内有公安、工商、国税、地税、国土、环保、质监等7个派驻机构,市商业银行总部、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等金融部门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
 

', 'cityname' => '汇川', ], [ 'title' => 'libo', 'content' => '

荔波地处贵州南部,位于贵州广西两省(区)交界处,东北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州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贵州省独山县相连,北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荔波行政区域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镁等。荔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光秀丽的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为著名,茂兰国家级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荔波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原始、古朴、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称,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及樟江沿河风光带。荔波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
 

', 'cityname' => '荔波', ], [ 'title' => 'xixiu', 'content' => '

西秀区隶属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相部腹地,贵阳市以西90公里,为安顺市政府所在地,是安顺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扼锁滇黔”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下辖7乡8镇和6个街道,总面积1704.5平方千米,总人口62.56万(2013年)。西秀区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有“旅游线上的明珠”、“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之称。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西秀区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截至2013年,西秀区辖7乡(其中5个民族乡)8镇6街道,418个村民委员会、42个居民委员会。辖:南街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东关街道、华西街道、宋旗镇、幺铺镇、宁谷镇、龙宫镇、双堡镇、大西桥镇、七眼桥镇、蔡官镇、轿子山镇、旧州镇、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岩腊苗族布依族乡、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杨武布依族苗族乡、东屯乡、黄腊布依族苗族乡、刘官乡。
 

', 'cityname' => '西秀', ], [ 'title' => 'yuqing', 'content' => '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有汉、苗等21个民族共28万人口,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县内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地区海拔600—1000米之间。余庆山青水秀,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暖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9%。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河流密布,贵州第一大江——乌江横贯县境中部,已开发的地方电力达到1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03年已全面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大型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位于境内,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预计200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该电站的建设将使余庆成为贵州省能源供应的中心区域,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县内矿产资源有煤、陶土、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等。已探明的陶土矿仅黄土坡矿储量达400万吨,可开发生产系列别具风格的绿陶制品。
 

', 'cityname' => '余庆', ], [ 'title' => 'sandou', 'content' => '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贵州省中南部,都柳江上游。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380平方千米。有水、布依、苗、汉、侗、瑶、彝、壮、回、仡佬10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5。2%,其中水族占总人口的62。7%。全国水族人口的52。8%居住在三都。
 

', 'cityname' => '三都', ], [ 'title' => 'guanling', 'content' =>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2.59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布依族、苗族。
 

', 'cityname' => '关岭', ], [ 'title' => 'wuchuan-2', 'content' => '

务川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7°30′至108°13′,北纬28°11′至29°05′之间,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62公里。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全县面积2776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14个行政村(居),总人口43.67万人,生活着17个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3%。
 

', 'cityname' => '务川', ], [ 'title' => 'pingtang', 'content' => '

平塘地域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建南平、勋两个羁縻政州,列入行政区。元朝至元年间置府、州、县和土司。明洪武年间撤府、州、县,统置土司,实行“土流并治”。清代增置营、汛、盘州判,逐步实行“改土归流”。民国初年置州判和弹压。民国3年(1914)置平舟、大塘两县。民国30年(1941年)两县合并,并在两县原名中各取一字合称——平塘。1949年11月24日平塘解放,1958年撤消平塘县,以槽渡河为界,河以北并入罗甸县,河以南并入独山县,1961年恢复平塘县建置。平塘气候条件-平塘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我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 'cityname' => '平塘', ], [ 'title' => 'ziyun', 'content' => '

全县总面积2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万公顷;辖7个乡,5个镇,22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007年末总人口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94万人,非农业人口3万人,人口出生率12.96‰,自然增长率6.56‰,计划生育率96.79%,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和布依族。主要矿藏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沙石、石英、亚晶石等,森林覆盖率达40%。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1155万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125万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899万元,同比增长1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131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财政总收入7173万元,同比增长26.9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74万元,同比增长33.25%。地方财政支出33727万元,同比增长19.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37万元,同比增长18.7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37万元,同比增长15.32%。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13元,比上年净增355元,增长13.35%。
 

', 'cityname' => '紫云', ], [ 'title' => 'zhengan', 'content' => '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中位地带,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县城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40公里,贵阳295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古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辖19乡镇,152个村(社区、居委会),59万人,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一个一产薄弱,二产贫弱,三产低弱,财政脆弱,城镇化水平极弱的新时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正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古黔北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发育的重要区域。是东汉儒学大师、教育家、贵州文化鼻祖尹珍先生的故里,尹珍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和发扬,积淀了正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全县有耕地46万亩,林地138万亩,水域4万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107万亩,待开发的草山草坡70万亩;全县水能资源储量2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2万千瓦,已经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规划的沙阡电站、毛家塘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正待引资开发;全县有中药材品种1500余种,占全省品种资源的50%以上,野生动物160多种,有云豹、金钱豹、毛冠鹿、大鲵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铝土矿、含钾页岩、萤石等16种,开发价值极大。全县绿色开发总面积已达45万亩,绿色产业产值实现5000多万元,以野木瓜、茶叶、蚕桑、方竹笋、油桐、猕猴桃、中药材及草食牲畜等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前景看好,部份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现有大小绿色企业38家,已开发出系列绿色产品,野木瓜、牛肉干、富硒茶、方竹笋等一大批绿色特色产品已走俏省内外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先后被授予“油桐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全国优质蚕茧出口基地县”、“全省重要的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全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等称号。正安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极具开发价值。有百里桐花,千倾茶园,万亩草场;有天楼云海,顶菁日出;有马溪河风光,杨柳溪风光,林溪河风光;有石笋凌霄,天池泛舟,南天一柱,古柏腾龙,风雨桥,公馆桥;有尹珍墓、务本堂、八圣宫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遵义历史名城红色旅游线与渝南金佛山、蜀南竹海、道真大沙河银杉保护区等著名景区连线构面的中枢地带,对构筑黔北渝南旅游产业经济带,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承接作用。
 

', 'cityname' => '正安', ], [ 'title' => 'luodian', 'content' => '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缘。总面积3009.6平方千米。总人口32.82万人(2003年末),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
 

', 'cityname' => '罗甸', ], [ 'title' => 'pingba', 'content' => '

平坝县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蜀汉时称东溪,元代称卢唐三寨。从设卫建县起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0年设平坝卫依山筑城。《黔记》载:“负崇岗,临沃壤,地当要冲,城压平原,山拥村墟,水环郊垌,四野田畴弥望”。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安平县,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安平县为平坝县,县城在安平城(公元1956年改称城关镇)。
 

', 'cityname' => '平坝', ], [ 'title' => 'daozhen', 'content' =>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西北、东北与重庆直辖市之南川市、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本省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居)。全县总人口337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县城所在地距遵义市红花岗区200公里,贵阳市350公里,重庆市230公里,经南川到涪陵200公里进入长江航运,北至重庆武隆县97公里,至武隆江口镇90公里,两处均可与乌江航运相通。道真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山区,最高海拔1939.9米,最低海拔317.9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有利于大农业的全面发展和立体农业的配置。道真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85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是省内茶叶、烤烟、油菜、药材、经济林木最适宜的种植区。境内的自然环境,适合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经普查野生植物有15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约占80%。有银杉、珙桐、水杉、篦子、三尖杉、鹅掌楸、香果树、水青树植物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松、杉、柏、樟、楠、杨、枫等主要用材树种,白冠长尾雉、白鹇、黑叶猴、狒猴、金钱豹、苏门铃、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cityname' => '道真', ], [ 'title' => 'longli', 'content' => '

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沿东北-西南纵向呈月牙形,南北长约73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海拔最高点1775米,最低点770米,县城海拔1080米。地处东经106°45′18″—107°15′1″,北纬26°10′19″—26°49′33″之间。东邻贵定县、福泉县,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自古以来,龙里就是贵阳的东大门,是东出三湘南下两广的要津。《贵州通志》:“龙里县负山阻溪,为八省咽喉。”县人民政府驻地龙山镇,县城面积6平方公里,是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正在建设中的面向省会贵阳市的生态园林卫星城,是贵州苗医药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批发、医疗、文化与科研的中心,是贵州省新兴的苗医药产业经济带的龙头。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降水丰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3天。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龙里气候的主要特征。
 

', 'cityname' => '龙里', ], [ 'title' => 'zhenning', 'content' =>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5′10″——106°0′50″,北纬25°25′19″——26°10′32″。县域东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南濒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全县总面积1709.42平方千米,南北最长83公里,东西最宽为34公里。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距省会贵阳市122公里,距安顺市27公里。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地域性温差较大,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全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6.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7℃,年无霜期长达297-345天,年日照时数为114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77毫米。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 'cityname' => '镇宁', ], [ 'title' => 'xishui-2', 'content' => '

以“黔北煤海”、“美酒飘香”扬名于世的习水,有着丰富的矿产、旅游、森林、水能、非耕地等资源,背靠名城遵义市、面向重庆直辖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广阔,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环境宽松,是投资者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习水地形复杂,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当海拔1871.9米的黄沙岩壁还冰柱倒挂时,海拔275米的赤水河畔已桃花盛开,是典型的立体自然地理。境内出露地层共9个系19个统31个组2个群,地层总厚9900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年均积温4600-6680摄氏度,无霜期248天,年均日照1183.7小时,年均降水量1420毫米。由于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系统特殊,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齐全。境内西北部有目前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5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白鹤、桫椤群落等珍贵动植物物种达1600多种,红层地貌上森林覆盖,由于它的奇特性、多样性和原始自然景观的神秘性,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
 

', 'cityname' => '习水', ], [ 'title' => 'huishui', 'content' => '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 'cityname' => '惠水', ], [ 'title' => 'puding', 'content' => '

普定县位于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黔中腹地,属贵州省安顺市,东与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安顺市开发区宋旗镇相接,南与安顺市开发区么铺镇、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相邻,西靠六枝特区龙场乡、毕节地区织金县白泥乡,北与织金县熊家场相毗。普定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普定县行政辖区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90.49平方公里。普定县的行政区划为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为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苗族、布依族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2007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有43万人。处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的普定县,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古迹、名胜、洞穴与红枫湖、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一批国家级风境名胜区连成一片。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蜿蜒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湖光山色如诗如画,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已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境内有一万六千多年历史的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莲花古洞、化处空山、玉真山寺、西堡古屯、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将随着普定旅游业的开发和兴起重放光彩。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降雨中心地区之一。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农副特产。朵贝茶(清代为奉献皇室的贡品)、鸡场茶、白旗韭黄闻名遐迩,优质大米、板田大蒜、特宝西红柿等各类无公害蔬菜倍受市场青睐。
 

', 'cityname' => '普定', ], [ 'title' => 'chishui', 'content' => '

赤水位于开平市南部,北距市区40公里,为丘陵地,多河涌。东与台山市白沙、三合镇相邻、南、西、北分别与东山、金鸡、蚬冈镇接壤。1935年,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谱写了中外军事史上最神奇最壮阔的篇章,贵州赤水因此名扬天下。人们对赤水的了解似乎也仅限于此,赤水自然风光的美丽神奇却鲜为人知。让我们一起去赤水,一起重走长征路,一起感受赤水河畔独特的风光和风情。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被誉为“千瀑之乡”、”竹子之乡”、“丹霞之冠”、“桫椤王国”。赤水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建立了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生态示范区。赤水属中亚热带湿润报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平均为1268.8毫米。赤水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示范区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被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桫椤王国”、“梦幻之景,森林小城”、“长征遗址”。景观:赤水风景名胜区拥有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九角洞、丙安(月台)、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八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
 

', 'cityname' => '赤水', ], [ 'title' => 'fuquan', 'content' => '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7°14′24″–107°45′35″和北纬26°32′28″–27°02′23″之间。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南北最长55.2千米,东西最宽52.1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全市辖9镇6乡2个办事处16个居委会60个村委会,2007年底,总人口31.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45万人,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境内地势西部和北部较高,东部次之,中部和南部较低,最高海拔1715.8米,最低海拔614米,平均海拔1020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土壤类型以石灰土最多,黄壤次之,水稻土和紫色土较少。在气候分区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华中湿润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温14°C左右,年积温4574–5609°C,无霜期245–278天。年均降水量1033–1220毫米,光、热、水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
 

', 'cityname' => '福泉', ], [ 'title' => 'anshun', 'content' => '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东经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纬25度21分至26度38分,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贵州省中西部城市安顺,建于明代,地处滇黔要道,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且“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自古为黔中商业重镇,1985年国务院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安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民族民俗风情点遍布各地,有安顺市娄家庄、平坝马场乡烂坝村、安顺蔡官等十余个,古补原始、热情奔放的表演使你领略到高原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由石瓦、石墙、石门窗构成的石头村落比比皆是,与高原风光融为一体,充满异域情调。安顺处于亚热带季风西段,高原季风气候湿润特征明显,安顺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4一16℃,夏季最高月平均气温26℃,冬季月平均气温4℃,四季适宜旅游,是避寒避暑胜地。景观:安顺市内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然大盆景”天星桥以及“十八飞瀑”瀑布群便位于安顺市西南;“地下漓江”龙宫和“世外桃源”漩塘位于安顺以南。
 

', 'cityname' => '安顺', ], [ 'title' => 'tongzi', 'content' => '

桐梓地处长江沿岸经济开发区与乌江干流沿岸能源原材料开发区的接合部,是川、渝通往云、贵、两广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素有“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美称,是一颗在黔北的璀璨的明珠。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东临绥阳县,正安县,南接遵义县、仁怀市、西连习水县和重庆市綦江、北抵重庆市南川市、万盛区,南距省会贵阳226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9公里,北至西南重镇重庆市246公里。县域总面积3189.8平方公里。辖8乡16镇,总人口64万人。境内矿产蕴藏丰富,已探明29种。主要矿藏有煤、石灰盐矿、硫铁矿、大理石、高岭土、钾矿等,均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中煤炭远景储量、31.89亿吨,可采储量25.5亿吨,是全国重点采煤县之一。硫铁矿远景储量12亿吨。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487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3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9.67万千瓦。境内生物资源繁多。主要用才林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柏木、杉木等50种;竹类有方竹、刺竹、水竹等10多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方竹基地;主要中药材有天麻、杜仲、黄柏、天冬等340种;主要特色农付产品有方竹笋、油桐、生漆、五倍子、蚕桑、苎麻等。桐梓县的旅游资源得天亲睐,自然景观雄奇险峻,历史文化悠远厚重,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神秘的柏箐自然保护区,壮观的羊磴小三峡,奇异的天门河风光、水银河风光、官仓合风光和填补人类净化史空白的“桐梓人”遗址,扑溯迷离的古夜郎风情、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少帅”张学良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幽禁处小西湖以及令人缅怀的“抗战大后方”“景观”,无不使人悠然神往。
 

', 'cityname' => '桐梓', ], [ 'title' => 'changshun', 'content' => '

长顺县总面积1554.6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4.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万人;少数民族13.85万人,占总人口的56.16%,主要以布依族、苗族为主。
 

', 'cityname' => '长顺', ], [ 'title' => 'fenggang', 'content' => '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2006年末总人口41.5万,地方生产总值13.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元。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龙纹石、硅石、白云石、水晶、大理石、高岭土、黄铁矿等。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 'cityname' => '凤冈', ], [ 'title' => 'bozhou-2', 'content' => '

播州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2016年11月,全区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辖5街道17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83.79万。2015年,播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41亿元。播州区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播州一直存在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961年。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境内,召开了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先后被命名“中国杜仲之乡”,中国辣椒之都”。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兰(州)海(口)、遵(义)赤(水)、杭(州)瑞(丽)高速公路, 210国道、326国道以及渝黔铁路和在建的渝黔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顺境而下直达长江。
 

', 'cityname' => '播州', ], [ 'title' => 'wengan', 'content' => '

瓮安地域开拓较早,文化历史悠久。夏朝归属梁州,唐代置瓮水长官司,元代置旧州、草塘等处长官司,明代置草塘、瓮水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瓮水、草塘安抚司合置瓮安县。1949年12月11日解放,先后隶属贵阳、贵定、安顺专区和黔南帅l。境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清代学者傅玉书著有戏剧作品《鸳鸯镜传奇》,开贵州戏剧创作之先河,编撰《桑梓述闻》,为全国第一部私家志书;史学家犹法贤完成贵州史《黔史》;清著名学者赵旭培称“黔人两大宗,皆瓮安人也”。有早期革命先驱、南京雨花台烈士冷少农,红军作家陈靖,后者著有长篇小说《金沙江畔》、《红军不怕远征难》、《往日情深》等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瓮安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省道206、302公路呈“十”字型贯穿县境,是连接川、渝、黔、湘、桂、鄂的交通枢纽,全县23个乡镇和80)%的村均有客车营运;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3万余门,乡镇均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建成后,将为瓮安开通乌江航道进入长江经济开发带提供有利条件。瓮安是革命老区县。红军长征曾三过瓮安,从1934年10月3曰红军长征进入瓮安,至中央红军离开县境,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红军在瓮安期间,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进行了著名的突破乌江战斗,建立了红军进人黔北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及武装——珠藏桐梓坡农会、桐梓坡游击队。
 

', 'cityname' => '瓮安', ], [ 'title' => 'honghuagang', 'content' => '

红花岗区原为县级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 'cityname' => '红花岗', ], [ 'title' => 'guiding', 'content' => '

贵定县位于贵州中部,国土面积1630.8平方公里,辖8镇12乡,总人口28.7万人。距省会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黔南州府都匀市、黔东南州府凯里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黔桂、湘黔、株六复线三条铁路和西南出海大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309省道穿越县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中重镇”和“贵阳门户”之称。贵定自然风光清纯秀美,文物古迹多。经省旅游资源开发专家们实地考察论证,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大县,蕴藏着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正在开发和亟待开发的重点旅游景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有“金海雪山”之称的省级首批民族自然保护村——音寨;阳宝山佛教文化遗址公园;贵州名胜牟珠洞旅游景区;云雾湖休闲观光度假景区;杨家寨白龙宫旅游景区;马场河天生穿心桥飞天龙水帘洞瀑旅游景区等。阳宝山明清时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佛教名山,现存遗址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贵定城隍庙,云雾寿福寺、万寿宫,旧治古城墙、黑神庙,巩固的石牌坊等古建筑和多处发现的古城堡、330块古碑刻及不少古钟鼎等文物,令人叹为观止。贵定民族文化独特古朴,是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内和国际交流的重点民族文化县之一。新铺苗族“长衫龙”原生态舞蹈2003年10月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唯一代表,参加北京第六届国际旅游文化节,被誉为“东方探戈”。云雾苗族芦笙长鼓舞独具特色、古朴原始,被专家们誉为苗岭文化活化石。此外,苗族坐花场、跳月、布依族六月六歌会、冬至云雾山民族歌会等民族节日风情浓郁、丰富多彩。贵定是传唱全国的著名歌曲《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原创地。2004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吕远先生到贵定考察时,又欣然写下《贵定好》和《云雾山上》两首歌曲,由李琼等名家演唱,已逐渐在社会上广为传唱。贵定名优特产众多。烤烟始种于清乾隆年间,是贵州省首种烤烟之县,曾为全国四大烤烟产区之一。贵定云雾茶在唐、宋、元、明、清时均为朝廷贡茶,属清朝八大名茶之一,是贵州唯一、全国罕见的有碑文记载的贡茶,1986年以来在国际上5次荣获金奖,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品尝后欣然题词为“佛茶”。贵定是全国最大薇菜交易市场,交易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沿山百合贡粉在明朝洪武十七年被列为朝廷贡品。还有盘江酥李、新巴紫皮大蒜、岩下核桃、猴场堡辣椒、旧治生姜等特产及盘江狗肉、洛北河角角鱼、贵定甜酒粑、贵定烧饼、贵定米粉、沿山锅烙豆腐等风味小吃也各具特色,享誉省内外。
 

', 'cityname' => '贵定', ], [ 'title' => 'meitan', 'content' => '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足跨东经107°15ˊ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0qqqqqq,在历史名城遵义东北面,距省会贵阳225公里。全县总面积1840km2,辖9镇6乡,140个村(居)委会,3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万人。湄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建县,因县城江水环绕,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环如眉,汇为深潭,故称湄潭。现属遵义市辖县,县城所在地湄江镇。湄潭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2.6%,誉为“璀灿的高原明珠”。当年浙大师生为此感慨: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长征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以及漫画艺术等。
 

', 'cityname' => '湄潭', ], [ 'title' => 'suiyang-2', 'content' => '

绥阳位于贵州黔北腹地大娄山脉中段,地处长江经济带和重庆经济辐射区,总面积2566平方公里,辖12镇3乡,总人口50.75万人,2003年,全县GDP1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6元,人均占有粮食695公斤。绥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海拔866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绥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28座中小型水库,65条河流,水能蕴藏量8万千瓦,森林覆盖率28.7%,荒山草坡300万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钾、铅锌、石膏矿、瓷土矿等几十种,同时还盛产天麻、杜仲、金银花等650余种中药材,有以“绿色宝石”著称且为地球同一纬度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宽阔水原始森林,有可饮可浴,四季不竭,水质清澈透明的天然温泉,有神秘深幽的中国第一洞的国家地质公园——双河溶洞,还有湖光山色的后水湖、堪称“中国一绝”的石房子和有贵州张家界之称的九道门等风景区。绥阳物产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境内有4个万亩大坝,10个五千亩大坝,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示范县”、“中国辣椒之乡”,现已建成8万亩优质烤烟、15万亩辣椒、8万亩蔬菜、6.25万亩药业(金银花4万亩、黄栀子2万亩、葛根0.25万亩)、10万亩优质玉米、10万亩优质稻、20万亩油菜、4万亩方竹等八大产业基地,绥阳“朝天椒”被列为全国七大名椒之一,远销国内外;绥阳银丝空心面以手工精制而成,为清乾隆年间贡品,1989年获全国首届博览会“银质奖”,还有高级烹调油、方竹笋、蕨苔、金银花、杜仲等一批土特产品、中药材深受消费者青睐。
 

', 'cityname' => '绥阳', ], [ 'title' => 'wudang', 'content' => '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东北部,属贵阳市新城区,总面积869平方公里。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42米,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区辖5镇6乡2个街道办事处,104个村、33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占全区人口的66.06%。有布依、苗、土家、侗、彝、仡佬、白族等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4.57万,占全区人口的18.27%。乌当区境内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硅、铝、重晶石等10余种;有百花湖、香纸沟、情人谷、来仙阁、新天温泉、相思河、普渡河峡谷、永乐桃园、阿栗、杨梅园等景观,美不胜收。独具特色的布依三月三、苗族四月八、阿栗杨梅园、永乐桃花节、朱昌稻花节和金华米花节等民间风情、民族节庆多姿多彩,其中下坝的苗族花棍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享誉国内外。乌当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新天街道办事处距贵阳龙洞堡机场8公里,滇黔国道、贵黄、贵毕、贵开、东北绕城环线等高等级公路贯境而过。乌当区是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中心城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座落其中。2004年3月,我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区第一要务,结合区情,坚持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和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两大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的格局,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全省第一轮经济强县考核中,乌当区名列第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天工业园在管理体制理顺后,已发展成为乌当区非常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目前,园区内被省科技厅授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企业已达98家。2004年,全区GDP完成52.64亿元,同比增长20.1%;财政总收入达到3.41亿元,同比增长24.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28.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20.47%,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亿元,同比增长46.7%。
 

', 'cityname' => '乌当', ], [ 'title' => 'renhuai', 'content' => '

仁怀市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中枢街道、茅台镇、坛厂镇、长岗镇、鲁班镇、五马镇、茅坝镇、九仓镇、喜头镇、大坝镇、三合镇、合马镇、二合镇、龙井乡、后山苗族布依族乡、学孔乡、高大坪乡、火石岗乡、沙滩乡
 

', 'cityname' => '仁怀', ], [ 'title' => 'huaxi', 'content' => '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的一个县级区,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9公顷。花溪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花溪区供电、供水、邮政、电信等设施完善。现有变电站6座,合计容量218500KVA;供水管网80公里,日供水量达到25000吨;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63%;行政村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85%。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处于长江、珠江分水岭和南明河上游,有大小河流55条、总长390公里。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7140万立方米,是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全区现有森林面积464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6%。
 

', 'cityname' => '花溪', ], [ 'title' => 'zunyi', 'content' => '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度的东斜坡北段,处于省会贵阳市和重庆市之间,西北部与四川接壤,以北背靠重庆市,以南面对贵阳。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遵义属巴蜀等邦国领地,秦汉时置郡,唐代改为播州,明朝隶属四川,清雍正年间划归贵州,改置遵义府。在遵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杨氏29代世袭统治播州724年的土司制,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有清末郑、莫、黎三贤为代表的“沙滩文化”,它是祖国传统文化瑰宝中灿烂的奇葩。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遵义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遵义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3-18℃,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景观: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这里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如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被誉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神州又一奇观”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真可谓处处有佳境,步步有名胜。
 

', 'cityname' => '遵义', ], [ 'title' => 'baiyun-2', 'content' => '

总面积270平方千米。2006年末人口1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6万人,农业人口6.53万人;男9.76万人,女8.83万人。邮编:550014。行政区划代码:520113。区号:0851。拼音:BaiyunQu。英文:BaiyunDistrict。白云区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潮流,尽心尽责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等事业,不惜余力推动工农商业稳步发展,现已成为贵阳市著名区级行政单位。
 

', 'cityname' => '白云', ], [ 'title' => 'guanshanhu', 'content' => '

观山湖区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地处贵阳市西北部,东临黔灵山脉,南接三桥马王庙片区,西靠清镇市,北与白云区相接。截至2017年7月,观山湖区辖区人口45万余人,管辖3个镇:百花湖镇、金华镇、朱昌镇,9个社区服务中心,49个行政村、59个社区。面积307平方公里。2013年,观山湖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0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9%。观山湖区主要旅游景点有百花湖风景名胜区、观山湖公园等。2000年初,贵阳市委、市政府为缓解老城区的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决定在老城区西北部的金华、阳关一带片区建设城市新区,金阳新区应运而生。2000年4月14日,贵阳市委成立了贵阳市金阳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原乌当区野鸭乡、金华镇、朱昌镇及白云区麦架乡的部分地区,划入新区规划范围。
 

', 'cityname' => '观山湖', ], [ 'title' => 'guiyang-2', 'content' => '

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是贵州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其中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年平均气温在15.3摄氏度左右。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因此才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贵阳地处山地丘陵之中,群山环抱,素来被称为“山国之都”。同时,它还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苗、布依、侗、回等多民族共居的城市,自古就有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优美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阳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怪石、凌峰、溶洞、幽林,多样的景色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奇特的地形地貌让人心叹神怡。红枫湖、百花湖等等风景名胜区更是欣赏这高原自然景观的绝佳地点。
 

', 'cityname' => '贵阳', ], [ 'title' => 'nanming', 'content' => '

南明区,贵阳市的城区之一。南明区是贵阳市的经济强区之一。该区经济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增长快,农业的发展较为缓慢。相比较而言,南明区的第三产业不及云岩区发达。但南明区政府近几年来,将第三产业作为该区的发展重点,花大力气引进了诸如沃尔玛、诺玛特等一大批商场、超市的入驻。
 

', 'cityname' => '南明', ], [ 'title' => 'yunnan', 'content' => '', 'cityname' => '云南', ], [ 'title' => 'yunyan', 'content' => '

云岩区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北半部,东、西、北三面与乌当区、高新区接壤,南面与南明区相邻,西北部与白云区交界。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总面积93.57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境内名胜有以誉为”黔南第一山”–黔灵山为主体的黔灵公园,园内有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弘福寺,是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山北坡有麒麟洞,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于此,是海内外游客争相观赏之处。
 

', 'cityname' => '云岩', ], [ 'title' => 'mengla', 'content' => '

勐腊县,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 [1] 勐腊县境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2010年,勐腊县总人口为28.17万人。勐腊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之一,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少数民族人中占全县总人口的70%。主要少数民族有傣、哈尼、瑶、彝。2013年,勐腊县辖7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共有4个社区、52个行政村。2011年,勐腊县完成全县生产总值47.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2:19:39。勐腊县旅游景点有磨憨边境贸易区、勐腊望天树、南腊河野趣漂流等景点。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公元1729年,清朝分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的6“版纳”地设普洱府,6“版纳”范围内的傣族土目名义上属普洱府,实际上仍听车里宣慰使调配;今勐腊县境属普洱府和车里宣慰司双向管理。
 

', 'cityname' => '勐腊', ], [ 'title' => 'qingzhen', 'content' => '

清镇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4镇6乡(其中3个民族乡),总人口5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2%。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清镇是省城贵阳的西大门,是通往云南、四川、广西和省内安顺、兴义、六盘水、毕节及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百里杜鹃等景区的必经之路,是贵州西线旅游第一站。市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市级风景名胜区东风湖,水资源、水面积和蕾水量冠全省之首;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三河交织,入汇乌江。波光潋滟的红枫湖,湖面开阔、湖湾秀丽,山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洞、洞中有水;山青水碧的百花湖,清丽自然、小巧玲珑、幽雅宁静,颇具桂林风韵;雄奇险峻的东风湖,两岸叠峰,湖水悠长,沟壑溶洞,岩穴飞泉,好似三峡再现,韵味无穷。
 

', 'cityname' => '清镇', ], [ 'title' => 'menghai', 'content' => '

位置面积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西最长横距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县城勐海镇距省会昆明776公里,距州府景洪40公里。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有霜期32天左右,雾多是勐海坝区的特点,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2003年,辖6个镇,6个乡。2003年,全县总人口为29.61万人,非农业人口4.68万人,农业人口24.93万人。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佤族、汉族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56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
 

', 'cityname' => '勐海', ], [ 'title' => 'xiuwen', 'content' => '

修文地处黔中,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城古名龙场,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谪居于此悟道讲学,创立阳明心学体系,世称“王学圣地”。县境西南面以猫跳河与清镇市为界,西北与黔西、金沙两县隔六广河相望,北面与息烽县接壤,东及东北与开阳县睦邻,东南与乌当区毗邻,南与白云区相连。地跨东经106°21′至106°53′,北纬26°45′至27°12′。东西长51.8公里,南北宽48.5公里,总面积1075.70平方公里。县城驻地龙场,位于县境南部,距省会贵阳38公里,距市行政中心金阳20公里。元至元二十年(1283)于今县境置长官司,明崇祯三年(1630)建敷勇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卫置修文县。民国3年(1914),析出县境北部置息烽县。解放后,先后隶属贵阳、贵定、安顺地区和贵阳市,1963年复隶安顺地区,1996年1月复改隶贵阳市。2006年,全县辖龙场、扎佐、久长、六广镇和谷堡、六屯、小箐、洒坪、六桶、大石布依族等10个乡(镇),217个行政村,12个社区,14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13万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居住有汉、苗、布依等2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2.6%。
 

', 'cityname' => '修文', ], [ 'title' => 'xishuangbanna', 'content' =>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 'cityname' => '西双版纳', ], [ 'title' => 'kaiyang', 'content' => '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距贵阳市城区中心86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海拔在506.5-1702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C之间,四季分明;辖6镇10乡,共11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数的86%。全县资源丰富,富集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其中,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铝、重晶石等30多种矿种。磷矿石保有储量4.33亿吨,高品位的富矿占全国储量的2/3,其中P2O5储量高于32%的优质富矿,占全国的78%,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齐名,素有“三阳开泰”之称。硒资源丰富,富硒土壤分布面广,其动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品含硒量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2.22%,居黔中之冠。旅游资源集山、水、林、泉、峡、洞,汇奇、险、雄、秀、幽、野及风土人情于一体,被誉为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 'cityname' => '开阳', ], [ 'title' => 'jinghong', 'content' => '

景洪市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地跨东经100°2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总面积7003.1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86个行政村,44万人,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流而过,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古称“勐泐”、“景陇”,旧称“彻里”、“车里”。从古至今一直是西双版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橡胶、砂仁、依兰香的总产量、亩产量居中国各县(市)前位,是云南省有名的商品粮、生猪、甲鱼生产基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7.56亿元。动植物、地热、矿产、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之称,建有亚洲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出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蝴蝶养殖场;风光风情旖旎浓郁,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每年的国内外旅客达200多万人次,首批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cityname' => '景洪', ], [ 'title' => 'xifeng-3', 'content' => '

息烽县是贵阳市的北大门,北隔乌江与遵义县、金沙县相望,南与修文县接壤,东与开阳县毗邻,境内贵遵高速公路、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全境,处于“贵阳1小时城市经济圈”和“成渝经济体”出海大通道上,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全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辖四镇六乡161村9个居委会,总人口25.8万,其中苗、布依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息烽县是贵阳市唯一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区)县,除拥有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峡两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外,还有“南来佛教第一山”西望山,“天下第一神汤”息烽温泉,“亚洲第一地下长廊”多缤洞,“天地大冲撞”团圆山陨石坑等著名景区景点。息烽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43.98%,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cityname' => '息烽', ], [ 'title' => 'mangshi', 'content' => '

芒市,傣语称“勐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 [1] 位于东经98°05′-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西长约71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东、东北接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川江相望,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68.3公里;是通往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芒市古为“勐焕”傣族土目领地,现居住着傣族、汉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多种民族,总人口394950人(2012年数据)。2011年,芒市获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9月29日,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芒市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有关指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贫困县。芒市辖1个街道(勐焕街道),5个镇(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镇),5个乡(轩岗乡、江东乡、西山乡、中山乡、五岔路乡),1个民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719个自然村,1008个村(居)民小组;兼辖遮放农场管理委员会(下设4个分场,31个生产队,2个直属单位)。
 

', 'cityname' => '芒市', ], [ 'title' => 'heping-3', 'content' => '

和平区,隶属辽宁省沈阳市,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从北至东分别与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河区六个区接壤相邻,地处北纬41°75’17″-41°83’90″,东经123°38’51″-123°50‘36“之间。总面积61.06平方千米。2013年,户籍总人口65万人,全区辖12个街道。2016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5.1%,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85.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0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2%。2018年9月,入选中国城区100强。
 

', 'cityname' => '和平', ], [ 'title' => 'lianghe', 'content' => '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州东北部。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742公里。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汉等民族。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占总人口的89.4%,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总人口的32.77%。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地中的峡谷地带的民族边疆县,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历史悠久。
 

', 'cityname' => '梁河', ], [ 'title' => 'anlong', 'content' => '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总面积2237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256毫米,素有“小昆明”之称,现有人口40万。
 

', 'cityname' => '安龙', ], [ 'title' => 'xinmin', 'content' => '

新民市是沈阳市所辖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东连沈阳市沈北新区、于洪区;南邻辽中县;西与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距省会沈阳市区60公里。面积33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万亩。全市设11个镇、14个乡和5个街道,338个行政村。有汉、满、回、朝鲜等18个民族。总户数为225,267户,总人口695,595人。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蒙古、回、朝鲜、苗、壮、彝等17个民族。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辽河以东地区种植水稻,其余地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
 

', 'cityname' => '新民', ], [ 'title' => 'ruili', 'content' => '

瑞丽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总面积1010平方公里。三面与缅甸接壤,瑞丽江蜿蜒于中缅两国之间,南北两岸互有领土。有169.8公里的国境线,界碑60多座,渡口28个,陆上自然通道无数,与缅甸木姐市、南坎县山水相连,田畴交错,村寨相依。两国边民同走一条路,共饮一进水,通婚互市,友好往来,胞波情谊,源远流长。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3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花开四季,果结终忻,到处是凤尾竹流以,大榕树垂髯,一派美丽的亚热带风光。瑞丽是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是东南亚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中国四大珠宝市场之一,是国内各大珠宝市场的主要商品提供地;瑞丽江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荟萃了众多高质量的旅游景观。
 

', 'cityname' => '瑞丽', ], [ 'title' => 'qianxinan', 'content' => '

黔西,是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单位。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产烤烟、油菜、水稻、中药材等作物,适于大牲畜及家禽养殖。是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加工的理想之地。黔西,素有“一枝花”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境内有罕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花区;有属旧石器时代并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美誉的沙井观音洞;有吸引王阳明亲临并写下《象祠记》的九龙山象祠;有湖面达80余平方千米的支嘎阿鲁湖;有风光秀丽的东风湖;有贵州境内三大淡水湖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有乌江源百里画廊精品旅游点……黔西,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拉开序幕的地方,能源优势明显。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0亿吨以上,水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近年来,境内建成了东风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和黔西火电厂等大中型电站,引进山东兖矿集团、河南永煤集团等20多个省市的企业来黔西投资创业,建设了青龙煤矿、黔金煤矿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 'cityname' => '黔西南', ], [ 'title' => 'faku', 'content' => '

法库县为沈阳市所辖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距沈阳市中心距离35公里。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行政区划为7个镇13个乡,309个行政村。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构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为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了优越条件。法库如今是辽宁省沈阳市(MukdenHoton,MügdenQota)属县名称,在沈阳直北。光绪三十二年(1906)分新民府及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地,设治于法库门,建立法库抚民厅,隶奉天行省;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县,称法库县,仍属奉天省。再北是康平县,建立在原科尔沁左翼(Qor?injegünγar)三旗(qo?iγun)地域,亦今沈阳市属县。清代有柳条边之设,如今的法库县领域即跨越柳条边里外:柳条边东北—西南横越本县中部(地图I)。其边外部分,清代多数时间分属科尔沁左翼的中、后、前旗。明朝在东北撤除元朝设立的民政(州县体制),而实行军政(卫所体制),使东北居民构成乃至整个社会遭到变更,原来聚落不存在,或变得零散,地名也无法保持通常的历史性演变。当建州女真兴起,族类更替,地名遂产生更大变动,法库即是新起满洲语地名。
 

', 'cityname' => '法库', ], [ 'title' => 'yingjiang-2', 'content' => '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国境线长214.6公里,自古以来有33条通道通往缅甸。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8.4%。县城小平原海拔826米,距州府芒市153公里,距省会昆明735公里,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缅甸八莫131公里。2004年,盈江县辖19个乡镇。2004年末,盈江县总人口26.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6万人,占总人口的84.5%,少数民族16.02万人,占59.74%。佛塔之国缅甸,气候温和,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雨、凉三季,自然景色秀丽迷人,大部分地区的景物都有天然质朴的特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到处佛塔、寺庙林立,历史上曾有佛塔400多万座,现仍存2000多座。
 

', 'cityname' => '盈江', ], [ 'title' => 'kangping', 'content' => '

康平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属沈阳市辖县。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2°31ˊ,至43°02′,东经122°45′,至123°37′,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距沈阳120公里。全县区域面积2175平方公里,3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6.7万人,有汉、满、回、蒙等19个民族。地方财政收入32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91元。地处辽河流域,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29.9℃,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8小时,10℃以上积温在3283.3℃,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地下水开发量仅为8000万立方米。地势特点为西高东洼,南丘北沙,地貌可概括为一水二草三林四分田。
 

', 'cityname' => '康平', ], [ 'title' => 'wangmo', 'content' => '

望谟县位于贵州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国地面积3005.5平方公里,人口28.3万人,有布依、苗、汉等15个民族。望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打易镇跑马坪,海拔1718.1米,最低点为昂武乡打乐河口,海拔275米,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沿河两岸有大小不等的坝地,东西部岩溶地貌发育较典型,以石灰岩峰丛山地为主,西南为非岩溶地貌,呈立体状展布。山地面积占76.8%,丘陵占20.4%,河谷盆地仅占2.8%。望谟县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9℃,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8℃,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均降水量1222.5毫米,无霜期33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中部和南部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其它地区一年两熟。望谟县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长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31条,地表水总量多年平均为12.3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较广且形式多样,共有泉水出露56处,常年涌水总量为1.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58万千瓦,可开发9万千瓦。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油桐籽、木姜子、板栗、柑桔、龙眼、荔枝、香蕉等,其中油桐林面积105万亩,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油桐之乡”;中草药材主要有独脚莲、穿心莲、黄草、黄柏、杜仲、首乌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贵州苏铁和兰类及榉木等;野生动物有岩羊、蟒蛇、穿山甲、水獭、野猪等。矿产资源有金、煤、莹石矿、磷铁、硫磺、石英、大理石和冰洲石等。
 

', 'cityname' => '望谟', ], [ 'title' => 'longchuan-2', 'content' => '

陇川县在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粲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之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斯如其名,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地理坐标:北纬24°08′—24°39′,东径97°39′—98°17′。全县辖8乡4镇1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县。陇川属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农业县,具有土地开发成本低、适宜发展绿色产业经济的最大优势和发展对外贸易经济的口岸区位优势。
 

', 'cityname' => '陇川', ], [ 'title' => 'zhenfeng', 'content' => '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511.9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4.4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
 

', 'cityname' => '贞丰', ], [ 'title' => 'liaozhong', 'content' => '

辽中县隶属于沈阳市,位于沈阳市西南部。东依灯塔市,南濒浑河与辽阳县相望,西邻台安县、黑山县,北接新民市,东北与于洪区毗连。地处东经122°28′至123°06′,北纬41°12′至42°47′之间。全县面积1645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辽中县地处辽河流域下游,属辽河、浑河冲积平原。起伏甚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海拔由22米降至6米左右。东部茨榆坨一带有少数沙丘,西南部地势低洼。辽中县县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濒雨。辽中海拨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时,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31℃;七月平均气温24.5℃,最高气温35℃。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168天。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65天。
 

', 'cityname' => '辽中', ], [ 'title' => 'dehong', 'content' =>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两县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70公里,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德宏州首府驻潞西市芒市镇,陆地距省会昆明785公里,空距427公里。德宏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宝地,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口岸、热区和旅游三大优势。这里有湛蓝碧透的瑞丽江、大盈江;白云翠竹掩映的村寨;堪称奇观的虎跳石落水洞;千姿百态的三仙洞;独木成林的榕树之王;金碧辉煌的寺院塔林。德宏,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境内有九条公路与缅甸北部城镇相通,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盈江、章凤、拉咱、弄岛四个省级口岸。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奇特的风土人情,使德宏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热土。德宏人愿把大自然创造的和祖先留下的东西,原原本本的奉献给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们。
 

', 'cityname' => '德宏', ], [ 'title' => 'xingren', 'content' => '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中心县,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46万,历史上的兴仁,由于商贸发达,被称为“商城”,今天的兴仁,以其丰富的煤炭、黄金资源而闻名于省内外,被誉为“金都”。兴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无烟煤已探明储量21亿吨,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有“兴仁煤海”之美誉;兴仁县是贵州省有名的产金县,黄金远景储量超过100吨;稀有金属铊的储量约为10万吨,是兴仁县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个富铊中型矿床;其它矿产资源还有铁、锑、汞、硫磺、石灰石、重晶石等。兴仁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是黔西南州的公路交通枢纽。兴仁县东靠324国道、西近320国道,省道214、215线和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南(宁)昆(明)铁路以及即将建成的盘(县)百(色)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全县通车里程达1091公里。兴仁县距省会贵阳288公里,距兴义火车站50公里,距南北盘江水运码头70余公里。兴仁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自然风光秀丽,有碧草万顷的放马坪草场、有波光粼粼的东湖公园、有闻名遐迩的三家寨道堂、有气势磅礴的马宝树瀑布群、有四季皆绿的三道沟万亩竹海、有气宇轩昂的真武山楼阁、有古木丛中的剑平池公园,还有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交乐汉墓群等景区充满情趣和魅力、富含历史底蕴。
 

', 'cityname' => '兴仁', ], [ 'title' => 'hunnan', 'content' => '

浑南区是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市辖区,始建于1964年,时名东陵区,2014年8月更为现名,因大部分辖区在浑河南岸而得名,位于沈阳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23°18’41″至123°48’19″之间,北纬41°36’10″41°57’54″之间,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辖15个街道,人口超过50万(2014年)。辽宁省第二大河流浑河蜿蜒境内,辖区南部低山丘陵,世界最大的古陨石群19亿年前光顾这里,辖区北部有棋盘山、植物园等。浑南区是联接沈阳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位于境内,沈大高速公路、沈抚高速公路、沈丹高速公路、沈铁高速公路、沈阳绕城高速公路、102国道、大二环路以及长大铁路、沈抚铁路、沈丹铁路贯穿境内。2016年,浑南区实现GDP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48元,位列沈阳市区县第三名。浑南区是沈阳市改革开放特别试验区,也是沈阳市改革开放的窗口。2016年5月,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 'cityname' => '浑南', ], [ 'title' => 'yulong', 'content' =>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丽江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截止到2014年,玉龙县辖16个乡(镇),97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2012年,玉龙县总人口为219348人,其中少数民族188484人。少数民族中,纳西族123187人,占玉龙县总人口的56.16%。2013年,玉龙县生产总值(GDP)完成42618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7:39.0:38.3。玉龙县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拉市海、宝山石头城、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有滇金丝猴、中华秋沙鸭、南方红豆杉、滇山茶等野生动植物资源。2018年9月29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2003年4月1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正式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2005年8月4日,云南省政府批准撤销仁和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石鼓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金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黎明傈僳族乡,乡政府驻原金庄乡政府驻地。
 

', 'cityname' => '玉龙', ], [ 'title' => 'qinglong-2', 'content' => '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族。
 

', 'cityname' => '晴隆', ], [ 'title' => 'shenyang', 'content' => '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因位于浑河(旧称”沈水”)北岸故称沈阳。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业中心,是辽宁省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属于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和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一年四季分明,1999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5.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4.9℃。各县区1999年平均气温在7.8-9.0℃之间,康平县最低,东陵区最高。全年平均8.6℃,比1998年低0.63℃。沈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名胜古迹有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博物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叶茂台辽墓、永安石桥等。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我国仅存的一座皇宫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的宫殿。福陵和昭陵是闻名遐迩的“关外三陵”中的两个,是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帝王陵寝,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陵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瑞文皇后的陵墓,而且是清入关前留下的三个陵寝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新乐遗址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处母系氏族公社聚居部落遗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叶茂台辽墓群位于法库县,是辽悉相萧义及其家族的墓群。永安桥位于于洪区,是沈阳市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清初石筑拱桥。
 

', 'cityname' => '沈阳', ], [ 'title' => 'gucheng-3', 'content' => '

古城区是云南省丽江市下辖的市辖区,辖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1255.4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于2002年12月设立。截止到2006年,古城区辖4个街道、4个乡、1个镇。2010年人口15.23万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10余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030人,占总人口的78.8% [1] 。古城区地方生产总值(GDP)2013年达831077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5.9:40.5:53.6。古城区是丽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 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以及被中外学者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旅游景点有束河古镇、黑龙潭、观音峡等旅游景点。先后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一百个小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旅行者之选》全球最佳目的地、2018年中国品牌城市等称号。
 

', 'cityname' => '古城', ], [ 'title' => 'xingyi', 'content' => '

兴义市,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东与本省安龙县连接,西与云南省曲靖市连接,南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相连,北与本省普安县、兴仁县、六盘水市盘县连接,南盘江横贯市境,历来就是三省交汇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有“三省通衢”之称,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贵州精神的发源地、贵州省重点建设的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务院批复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兴义属革命老区,被确立为桂黔滇区域合作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区域交通枢纽、新能源城市、商贸物流中心、旅游度假目的地、现代服务业开放试验区。兴义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文化底蕴深厚,清代乾隆年间创办了著名的笔山书院。兴义人杰地灵,涌现出张之洞、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 刘显世等大批人物。兴义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是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永久会址与举办地。
 

', 'cityname' => '兴义', ], [ 'title' => 'gui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贵州', ], [ 'title' => 'ninglang', 'content' => '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025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240米。境内最高点白岩子主峰海拔4513.3米,最低点金沙江畔子补河口海拔1350米。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气温12.7℃,年均无霜期190天。属低纬度高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拥有丰富多样的资源。总人口24万人(2004年)。宁蒗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孕育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多种动植物。宁蒗风景名胜众多,有以“情、山、水”融为一体的高原明珠泸沽湖和摩梭母系文化;有集高山湖泊群、万亩杜鹃林、万亩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观为一体的青龙海生态旅游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珠联壁合,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泸沽湖为中心,南连吉意溶洞、县城、青龙海,北接永宁坝、三江口的景点群体。
 

', 'cityname' => '宁蒗', ], [ 'title' => 'zhongshan-4', 'content' => '

钟山区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1988年3月建立的市辖县级行政区,距省会贵阳市254公里,坐落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境内常住人口为60.68万(2014年),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等31个民族。至2016年1月,辖3镇6街道。钟山区属于六盘水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1年,煤炭工业储量134亿吨。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较为特殊。2012年,钟山区生产总值完成256.76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完成21.6亿元,增长30.85%,初步测算小康实现程度达82.28%。清代雍正年间,境内改土归流大体结束,北为水城厅,东为郎岱厅,南为普安州。民国时期,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1967年,在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级矿区(后改特区)的基础上,组建六盘水市,后改为省直辖市。1970年,郎岱、盘县、水城三县于三个特区合并,仍称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1987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水城特区撤销,分设水城县和钟山区,钟山区的建制正式形成。
 

', 'cityname' => '钟山', ], [ 'title' => 'puan', 'content' => '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邻晴隆县,南接兴仁县和兴义市,西毗六盘水市盘州市,北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2015年,全县总面积1454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8个镇个2个乡,县城所在地盘水街道;有耕地面积25.4万亩;全县总人口33.19万,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2014年普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5亿元。普安县有河流4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有煤、黄金、铁、硅、铅、锌等28种矿藏。普安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改为普安府,随置普安卫,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南卫(卫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兴、新城二所隶安南卫(新兴所即今普安县城);二十五年(1392年),迁安南卫治尾洒堡(今晴隆县城)。
 

', 'cityname' => '普安', ], [ 'title' => 'dadong', 'content' => '

大东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位于沈阳市东部,东与棋盘山开发区为邻,东南、南、西南三面被沈河区环绕,西与皇姑区接壤,北与沈北新区相接。大东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69.64万人,下辖14街道。2015年,大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6.8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0.89%。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绕沈阳城环筑土城,设八个边门。由砖城门至边门间的通道形成“八关”,清八旗军分管八门八关地区形成“八界”。大东区包括当时正白旗界的地载(小北)关、正蓝旗界的福胜(大北)关、正红旗界的内治(小东)关,镶红旗界抚近(大东)关及四个边门以外的四部分地区。
 

', 'cityname' => '大东', ], [ 'title' => 'panzhou', 'content' => '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东邻普安县,南接兴义市,西接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县、北连水城县。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在城关镇,1999年迁址红果新县城。
 

', 'cityname' => '盘州', ], [ 'title' => 'shenhe', 'content' => '

沈河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地处北纬41°10′至42°16′之间。总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15街道,总人口61.11万人(2007年)。沈河区是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6年,沈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937元,同比增长7%。沈河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春季促短,降水少,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润;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达6个月,寒冷干燥。年日照时间为2517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 'cityname' => '沈河', ], [ 'title' => 'ceheng', 'content' => '

册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奔腾交汇。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相望,西倚安龙县,北与贞丰县接壤,总面积2598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汉、苗、壮、仡佬等20余个民族。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74.15%。县境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热冬吸,雨热同季。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01米,平均海拔830米,年均日照1514小时,年均气温19.2C。,年无霜期305天,具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立体气候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林,适应各类植物的生长。
 

', 'cityname' => '册亨', ], [ 'title' => 'liupanshui', 'content' => '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属贵州省省辖市,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9914平方千米,总人口274万,是一座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为支柱的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六盘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堪与北京周口店齐名,已引起国内外关注;盘县碧云洞已加入国际洞穴协会,并列入了国际洞穴探险基地;水城天生桥高达136米,为世界之冠;六枝特区西南部北盘江畔的古夜郎国遗址和羊可江峡谷,早为史学界青睐;盘县丹霞山、老厂“竹海”、妥乐千株古银杏、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六枝桃花洞、六枝滴水滩瀑布群等都享有盛名。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聚居着彝、苗、布依、回、仡佬等30多个少数民族,至今仍保存着灿烂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等,都深得国内外友人的赞誉。在长角苗聚居的六枝梭戛,已建成国际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贵昆、内昆、南昆、水柏铁路,东连贵阳、西连昆明、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集喀斯特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探险、科考、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旅游业将成为六盘水市的又一支柱产业。
 

', 'cityname' => '六盘水', ], [ 'title' => 'liuzhi', 'content' => '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1792.1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63.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彝、回、仡佬等族。
 

', 'cityname' => '六枝', ], [ 'title' => 'bijie', 'content' => '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东邻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交界,北面同四川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伟人的诗句,凸现毕节形。毕节,川滇黔锁钥,云贵高原屋脊,乌江、珠江发源地。殷周至元朝,属夜郎、罗施等国,明朝建制。曾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今为国务院批准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大部份地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20。C,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毕节,山的国度。山海苍莽,峡深流急,气势磅礴,风光壮丽。毕节,名洞之乡,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湖的长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流金溢彩,恢宏壮观;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飘芳竞艳,灿若织锦;“高原明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浪渌波金,珍禽云集;“岩溶百科全书”—-瑰丽奇伟九洞天,洞外有洞,天外有天;毕节,山水神奇,人文荟萃,风情浓郁。奢香博物馆,可乐遗址,大屯土司庄园,黔西观音洞遗址,四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贯六十万年,展示着古人类的遗踪、夜郎的神秘、水西的辉煌。勇开九驿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报国爱民的晚清重臣丁宝桢、李世杰,功勋卓著名震天下。苗、彝等民族村寨,原始古朴,五彩的服饰,拙朴的舞蹈,独特的音乐,厚醇的风情,令人陶醉。景观:来这里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如画的美景,更可领略浓浓的少数民族情。
 

', 'cityname' => '毕节', ], [ 'title' => 'shuicheng', 'content' => '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州市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全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97公里,总面积3605平方千公里,总人口86万人(2013年)。县人民政府驻双水街道。2012年,水城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51亿元,和2011年相比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3.31亿元、16.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5亿元。水城县煤炭以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是中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著名的风景区内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水城为“中国现代民族民间绘画画乡”。
 

', 'cityname' => '水城', ], [ 'title' => 'songtao', 'content' => '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的花垣、凤凰相连接,同重庆的酉阳、秀山接壤,区位适中,交通便利,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县辖28个乡镇,503个村,国土面积3400平方公里,人口65.3万,其中苗、侗、土家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5%,是铜仁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县。
 

', 'cityname' => '松桃', ], [ 'title' => 'qixingguan', 'content' => '

七星关区是贵州省毕节市辖区,毕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基地。地处乌蒙腹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西接云南,北毗四川。总面积3412.2平方千米。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多姿多彩。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气候宜人。山水园林宜居宜业宜游之城。投资人的梦想轴心。七星关区因贵州历史名关七星关而得名,建置沿革源远流长。七星关区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所在地。地势西高东低,自然景观神奇秀丽。年均气温12.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1.73%,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GB/T5750-2005标准,是“中国避暑名城”、“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贵州长寿之乡”。矿产资源藏量丰富,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独具特色。交通四通八达。飞雄机场通航,厦蓉、杭瑞、毕威、毕镇高速纵横交错,并与成贵快铁、隆黄铁路织网穿境。享有“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之誉”。历史遗迹丛丛。七星关是“三省红都”,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革命委员会”,“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遗址。古迹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时代的摩崖、苗族农民起义的古战场遗址等。
 

', 'cityname' => '七星关', ], [ 'title' => 'dejiang', 'content' => '

德江气候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润着广袤的高原土地。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德江地理优越。地处黔北和黔东接合部的县辖重镇煎茶,以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东沿303省道出湖广,北顺326国道达巴蜀。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乌江,自南而北,流经县域五个乡镇67公里,200吨级的船舶可以直驶长江。德江资源富饶,是一个开发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阳光地带”。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萤石、大理石、高岭土、土陶泥、石膏和特级石灰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煤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19180万吨,土陶泥540万立方米,萤石矿770万立方米。其中,德江仁发煤矿和沙溪煤厂是全区规模最大的产煤基地;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为开发建材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理石分布集中,品种繁多,品位上乘,极具开发价值。
 

', 'cityname' => '德江', ], [ 'title' => 'qianxi-2', 'content' => '

黔西县,隶属于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毕节市区115公里,东邻贵阳市修文县,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西邻大方县,西北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接壤,北和东北与大方县、金沙县接壤,是毕节市的东大门,是黔中经济圈旅游、物流、商贸经济流向西北方向的第一要塞。黔西县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4.2℃。黔西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达70多亿吨,水能资源径流年总量达77亿立方米。黔西县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一枝花”美誉。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花区和县域西郊的柳岸水乡旅游区。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黔西县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
 

', 'cityname' => '黔西', ], [ 'title' => 'yanhe', 'content' =>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 'cityname' => '沿河', ], [ 'title' => 'zhijin', 'content' => '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93.04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
 

', 'cityname' => '织金', ], [ 'title' => 'shiqian', 'content' => '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周边与江口、印江、思南、余庆、凤冈、镇远、施秉8县相邻。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38.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全县有耕地3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8%。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1995年被列为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 'cityname' => '石阡', ], [ 'title' => 'nayong', 'content' => '

纳雍县原属大定府(今大方县),民国卅年(1941年)成立纳雍县设治筹备处,因县南有一纳雍河,即以纳雍为县名(亦取纳民雍熙之意)。同年7月1日,成立纳雍县政府。纳雍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04°55′40″至105°38′04″,北纬26°30′16″至27°05′54″,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76米,最低海拔1050米,全县辖25个乡镇,479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2006年末总人口81.82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13%。全县有耕地52.27万亩(习惯亩),旱地占92%。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1179.9小时,年均降雨量1243.5毫米,无霜期268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玉米、水稻、洋芋、烤烟、甘桔等农作物生长。
 

', 'cityname' => '纳雍', ], [ 'title' => 'yinjiang', 'content' =>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东距铜仁机场170公里,西距贵阳390公里。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是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印江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有独具特色的苗族、土家族民族风情,是全国闻名的书法之乡。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有总人口41.88万人,其中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70.5%。印江有丰富的水资源,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极为丰富,达5.87万千瓦。有地下热水泉4处,露天泉井水163处,其中凯望矿泉水经国家检测属优质矿泉水。印江河清澈见底,一路缠缠绵绵穿城曲折而行,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将印江县城妆扮得分外妖娆。夜晚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印江属中亚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动物801,植物1800种),其中有黔金丝猴、珙桐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植物。经济林木有茶叶、五倍子、吴萸、杜仲、黄柏等,其中梵净山贡茶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为宫廷贡品。现有梵净山绿茶基地1.3万亩,开发了梵净山贡茶、苦丁茶、梵净翠峰、雪峰、梵净翠芽等品牌的国家级名茶。
 

', 'cityname' => '印江', ], [ 'title' => 'dafang', 'content' => '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2005年年末总人口97.79万人,少数民族占33.02%,农业人口93.1万人,占95.2%。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被喻为天然氧吧。大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明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世代相袭,使大方成为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积沉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贵州宣慰史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灯谜、诗词、楹联、木雕、农民画、漆器工艺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兴盛不衰。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贵州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为“广播电视先进县”。记载历史轨迹的“井文化”、“塔文化”和贵毕高速公路修建后的“桥文化”与大方传统的荆州龙灯、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坡、白族节等民族风情串起了人类文明的链珠,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 'cityname' => '大方', ], [ 'title' => 'bijiang', 'content' => '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经济强县”,同时也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40万。其中,城区建成面积3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更名为碧江区,原县级万山特区更名为万山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现为铜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 'cityname' => '碧江', ], [ 'title' => 'weining', 'content' =>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太阳神的无私惠顾,使动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处乌蒙之巅,山脊和空旷地带无静风时刻,春风浩荡,秋风送爽,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扑面兼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粟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 'cityname' => '威宁', ], [ 'title' => 'sinan', 'content' => '

思南县位于黔东南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吡邻,南与泉都石阡县接壤,西与历史名城遵义地界,北经乌江至涪陵达重庆。全县地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总人口64万,是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末年间置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历经500多年。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商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东首都”之称。悠悠乌江水,孕育了思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思南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古有明代广东布政史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革命先烈和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长廖锡龙将军等。思南教育成绩显著,每年均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上千名,县境内思南师范学校为全国农村重点师范学校,思南中学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正力争进入全国示范性高中行列。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烟基地、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农业县、贵州省著名的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和蚕桑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雄雌黄、重昌石、冰洲石、大理石等。雄雌黄品位高,是国家中医药局的定点生产地。思南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多,落差大,开发前景广阔。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思林水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
 

', 'cityname' => '思南', ], [ 'title' => 'jinsha', 'content' => '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人口58万,年财政收入3亿元。境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林茂粮丰、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优质无烟煤44亿吨,黔北电厂装机容量170万干瓦。
 

', 'cityname' => '金沙', ], [ 'title' => 'wanshan', 'content' => '

万山特区位于铜仁地区的东部,东南与湖南省芷江、新晃两个侗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毗邻,国土面积338平方公里,辖4个侗族乡和1个镇,17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6.6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主体民族为侗族。全区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不足0.6亩。万山,地貌奇特,气候宜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风光,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独具特色。全境地势东低西高,中部隆起。东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势开阔平缓。万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0C左右,无霜期为270天左右。气候立体特征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群体的繁衍。雾、雪、凉爽是万山独具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色,人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万山,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尤其是各种矿产资源十分富足。全区已探明矿种20多种,其中汞的开采已有630余年的历史。新探明的钾、锰、磷、重晶石等储量异常丰富,其中钾矿石储量25亿吨,磷矿储量7000万吨,锰矿储量500万吨以上,重晶石储量218.8万吨。
 

', 'cityname' => '万山', ], [ 'title' => 'hezhang', 'content' => '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总面积324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96米,有贵州屋脊之称的全省最高峰小韭菜坪就在赫章县境内。县城距省会贵阳300公里,距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行政村,共有人口66万,有汉、彝、苗、回、布依等18个民族。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是黔西北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一块宝地。县内蕴藏着3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的有13种。赫章有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上国家名贵药典的有500多种,被誉为”天麻之乡”。境内有一个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贵州屋脊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双龙飞瀑”、“小天桥”等旅游景点。赫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唐代隶属宝州,明代为乌撒所辖,清代属安宁府和威宁府,1941年设置赫章县。境内古迹较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崖石刻遗址32处,古彝文碑刻100条(处)。可乐遗址古墓群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cityname' => '赫章', ], [ 'title' => 'yuping', 'content' => '

黔东门户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与湖南省西部接壤,是祖国中南地区进入西南地区的咽喉。有“黔东门户”、“黔东明珠”“黔楚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517平方公里,辖4镇2乡。13.8万人民。玉屏是湘、黔、渝、鄂四省市五地州17县市的物质集散地,境内交通便利,湘黔铁路、株(州)六(盘水)铁路复线、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201省道高等级公路横穿县境。箫笛之乡玉屏是驰名中外的箫笛产地,玉屏箫笛始创于明万历年间,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曾多次进贡宫廷,深受垂青,是“贵州三宝”之一。1913年和1915年分别获得国际金奖和银奖。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对玉屏箫笛和箫笛厂给予关切。199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称号。
 

', 'cityname' => '玉屏', ], [ 'title' => 'jiangkou', 'content' => '

江口县始建于1913年,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成员、国家自然保护区、佛教名胜梵净山在其境内。全县总面积1800余平方公里,辖两镇七个民族乡71个村,8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7万,有汉、土家、苗、侗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江口县气候宜人。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梵净山迎风坡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369.6毫米,全年日照1257.3小时,是全国的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县,素以“渔米之乡、黔东粮仓”著称。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6.4%,被国家授予林业绿化百佳县,堪称地球上同纬度的“绿宝石”。江口县资源丰富。县内年平均自然降雨20亿立方米,年流量15.6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小水电能力18.41万千瓦/时。全县泉眼283处,可供开发利用的达253处,为国家水源标准一、二级,多处泉水被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级优势饮用天然矿泉水。茫茫林海中繁衍着1200多动植物,是全国著名的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的自然基因库。矿产资源遍布全县,重点矿源分布集中,有金、铜、硫铁、钼、矾、重晶石、玉带石等30多种,可供大规模开采。
 

', 'cityname' => '江口', ], [ 'title' => 'xishi', 'content' => '

西市区是由西市场而得名,曾叫过繁荣区。西市区营口城市发展的起源地,早先以龙王庙为集市,后建天后宫既妈祖庙(现称西大庙)。随着没沟营口岸的对外开埠,营口城市得名。营口成为了一个繁华的码头。1900年俄国强占营口,设立了民政厅统治营口。俄国修建了大石桥-营口的铁路,在市区东部码头处修建了牛家屯火车站,拉大了营口城市的建设规模。1904年日本打败俄国占领营口,废止了俄国修建的牛家屯火车站,将新火车站建在青堆子附近。日本在营口划出了交界地,归满铁管辖,并设立了营口军政署,对营口交界地进行殖民统治。然而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安分在交界地范围内,逐步在交界地外的地方大兴土木,开工厂、银行、医院等等。并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日本菜市场(今站前区菜市街)。营口市区东部逐步由日本占领,日本人成为营口市区东部的“主人”。而中国人大部分还生活在市区西部,同时也形成了繁华的菜市场,相对于市区东部日本人的菜市场,本地人称西市场。西市场的名气较大,名字一直保留至今,曾有西市场街道办事处。解放后,西市行政区域名称更替几次,行政区划拆并多次,西市场都作为主要名称存在。1957年营口市恢复区级行政管理体制,在此成立繁荣区。1958年1月,考虑西市场对西部居民日常生活贡献意义较大,恰巧又在市区西部,经营口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繁荣区更名为西市区。
 

', 'cityname' => '西市', ], [ 'title' => 'sansui', 'content' => '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东经108?32′–109?04′北纬26?47′–27?04′之间,东北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全县辖5镇4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八弓,距州府凯里87公里,距省府贵阳247公里。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9℃,全年无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mm。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3%,境内河流总长776公里,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邛水河,境内全长81.2公里。全县水能蕴藏量2.58万千瓦。
 

', 'cityname' => '三穗', ], [ 'title' => 'tongren-2', 'content' => '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历史悠久,春秋属荆楚,秦属中道,明代设府,沿袭至今。铜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佛教名山梵净山,通天一柱,伟岸挺拨,气贯寰宇,是铜仁的象征。这里有十多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有同纬度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野生植物3000多种,珙侗、钟萼木、莲香、鹅掌揪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野生动物400多种,黔金丝猴、华南虎、熊猴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性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常年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全年相对湿度86%。景观:景色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风情万种的铜仁锦江,清澈透亮的石阡温泉,曲径幽幽的九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 'cityname' => '铜仁', ], [ 'title' => 'zhanqian', 'content' => '

站前区是营口市的中心城区,中共营口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市直机关均坐落在辖区内。服务业发达,70多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站前设立分支机构,是辐射辽东湾区域内及大连北部、鞍山南部的金融中心。拥有市府路和东升路两大商业圈及各类专业市场、大卖场等。全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0户,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以30%以上速度递增,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和谐、有序、全面发展。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5亿元。总面积为79.3平方公里,人口为38.3万。
 

', 'cityname' => '站前', ], [ 'title' => 'danzhai', 'content' => '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5.4万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县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全县海拔一般在600~1200米之间,最低370米,最高1701米。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2.6~17.2℃。
 

', 'cityname' => '丹寨', ], [ 'title' => 'congjiang', 'content' => '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24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1.89万人。主要以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为主。Www
 

', 'cityname' => '从江', ], [ 'title' => 'gaizhou', 'content' => '

盖州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地处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中部,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东与岫岩县、庄河市相邻;南与大连市接壤;北临营口市和大石桥市;西濒辽东湾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具一市连三港(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之利。中长电气化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庄林路纵贯全境,从盖州驱车2小时,即可到达大连周水子和沈阳桃仙机场,区位十分优越。总面积2915.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6个办事处,总人口72万。有汉、满、回、朝鲜、蒙古、壮等民族。气候温和宜人,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降水量636.3㎜,无霜期189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寒暑适中,温和宜人。盖县原盖平县,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明代盖州卫而设。据史料记载,盖县境内,汉时设平郭县。金、元、明代设盖州。“盖平”之名,是取“盖州”、“平郭”两个历文地名的首字而得。1965年经国务院决定,改名为盖县。
 

', 'cityname' => '盖州', ], [ 'title' => 'majiang', 'content' => '

麻江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总面积1222.2平方千米。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2.02万人。
 

', 'cityname' => '麻江', ], [ 'title' => 'rongjiang', 'content' => '

榕江处在都柳江、榕江、车江的会合点上,江边多榕树故称榕江,古代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原汁原味,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榕江是珠江的源头.
 

', 'cityname' => '榕江', ], [ 'title' => 'dashiqiao', 'content' => '

大石桥市位于营口市的东北部,辽河下游左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2°07′~122°59′,北纬40°18′~40°56′之间。东与鞍山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毗邻,南与盖州市接壤,西临营口市老边区,西北与大洼区隔河相望。其镁矿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保有储量43.63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 [1] 。2012年,大石桥市镁制品出口创汇额占中国总额的42%,位居中国第一。2012年,大石桥市被列入全国百强县(市),位居第42位。
 

', 'cityname' => '大石桥', ], [ 'title' => 'qiandongnan', 'content' =>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州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2015年末常住人口348.54万人,户籍人口473.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 'cityname' => '黔东南', ], [ 'title' => 'jinping-2', 'content' => '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总面积1596.9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2.33万人。有侗、苗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2%。
 

', 'cityname' => '锦屏', ], [ 'title' => 'yingkou', 'content' => '

营口市西临渤海辽东湾,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但冰雹暴雨、干旱、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也时有发生。春季,多大风天气,气候干燥少雨;夏季,降水量集中,气温较高;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营口历史悠久,1984年大石桥市金牛山猿人遗址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经过鉴定,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28万年以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营口属燕国。秦统一中国后,各个朝代都在这里设置州县。元代营口就成为燕北与关内沿海城市物资通惠的商埠,1861年被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营口正式对外通航,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对外开放门户,是当时闻名遐迩的“东方贸易良港”和渔盐生产重镇,有“关外上海”之称。营口资源和物产丰富,初步探明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2种,菱镁石贮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素有“华夏镁都”之称,“中国镁都-大石桥”就座落在市区东部。滑石、硼矿贮量在国内位居前列,金矿贮量居辽宁省第二位。花岗石、大理石、长石等资源十分丰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大,有96公里海岸线,各类水产品80多种,以产海蜇和东方对虾著称,百里盐田年产海盐80万吨,近靠辽河油田,近海和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农副产品以水稻、水果、水产品著称,年产优质水稻42万吨。水果以辽南苹果、桃、葡萄、梨、山楂、李、杏而著名,年产40万吨。
 

', 'cityname' => '营口', ], [ 'title' => 'huangping', 'content' => '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总面积1667.8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5.0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仫佬族。
 

', 'cityname' => '黄平', ], [ 'title' => 'tianzhu-2', 'content' => '

天柱县位于黔东湘西结合部,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县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境内重晶石储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天柱县与湖南省怀化市的新晃、芷江、黔阳、会同、靖州等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0镇6乡315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总人口40.71万人,其中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近几年来,天柱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到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040万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0:13:27,粮食总产量12.29万吨,财政总收入4732万元。扶贫攻坚成效显著,1997年基本越过温饱线,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
 

', 'cityname' => '天柱', ], [ 'title' => 'taihe-3', 'content' => '

太和区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下辖区,北托松岭山脉,西南与葫芦岛市接壤,其余诸面均与凌海市毗邻。2013年,太和区下辖新民、女儿河、大薛、营盘4个乡;兴隆、太和、凌西、汤河子、薛家5个街道,人口15.1万,是一个城乡结合、快速发展的新城区。 [1] 2013年底,太和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为年计划的100.8%,增长18%。太和区有观音洞、二郎洞风景区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太和区地处锦州市城区周边,地理坐标北纬40°01′54″~41°13′11″,东经120°56′04″~121°15′09″。区境北界凌海市余积镇,南靠松山新区杏山街道办事处(南站新区松山办事处),东临凌海市双羊镇,西止于葫芦岛市金星网户诸屯东端。东西长约27.1千米,南北宽约20.54米(长、宽未包括兴隆街道),全区总面积289.50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太和', ], [ 'title' => 'zhenyuan-2', 'content' => '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4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是国家批准的黔东南州民族改革开放试验区所辖县市之一。镇远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106条,经勘察探明不同级别储量的矿床24个,矿点54个;森林覆盖率在30.2的基础上逐年递增。交通通讯方便,湘黔电气化铁路、公路与舞阳河穿城而过,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内涵于一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全县对外开放旅游的历史文物名胜有200余处;自然风光景观景点300余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点有3处。镇远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每年端午节都要在妩阳河上举行龙舟赛,镇远旅游资源以其山川奇隽秀、田野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风情别具风采,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欣赏价值。
 

', 'cityname' => '镇远', ], [ 'title' => 'linghe', 'content' => '

凌河区隶属辽宁省锦州市,位于锦州市区东部,是锦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西起中央大街和人民街,与古塔区相邻;东至紫荆山,与凌海市接壤;南到小凌河,与松山新区相邻;北与太和区接壤。2010年,凌河区总面积41平方千米,占主城区面积的58.41%,2010年,常住人口41万,流动人口6万;辖11个街道;2013年,凌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2007年,凌河区获“辽宁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1] 境内有锦州古玩城、辽沈战役纪念馆、三圣寺等旅游景点。凌河区位于锦州市城区东半部,西起中央大街和人民街,与古塔区相邻;东至紫荆山,与凌海市接壤;南到小凌河,与松山新区相邻;北与太和区接壤。总面积41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凌河', ], [ 'title' => 'liping', 'content' => '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面,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锦屏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3086个村民小组。截止2006年,全县人口总数为515314人,男270998人,女244316人。其中少数民族437635人,侗族人口342986人,占总人口的66.6%,苗族人口79556人,农业人口476048人,非农业人口39266。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
 

', 'cityname' => '黎平', ], [ 'title' => 'shibing', 'content' => '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总面积1543.8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5.56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
 

', 'cityname' => '施秉', ], [ 'title' => 'cengong', 'content' => '

岑巩地处贵州东大门,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湘黔铁路320国道和正在修建的上海至云南的GZ65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贵州经济东联战略的前沿阵地,华中、华南西进贵州的必经之路。全县辖11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4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岑巩,古名思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先发地之一,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岑巩是荆楚夜郎文化融合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先后出土侏罗纪古生物化石、铜鼓、铜锣、战国甬钟,征集有传世汉砖砚;思州傩艺技是“是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上刀山、下火海、口衔红铁、喊竹被誉为“东方神秘”,流传至今。思州石砚已有上千年历史,岩青质固,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以其“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雨露,惜墨惜笔”的特色,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历史上曾定为朝廷御砚。五溪蛮悬、洞、石棺保存完好,2000余处古寺庙遗址尚存;安葬着思州宣慰使刘贵、一代佳人陈园园、广西边防督办太子少保苏元春等数十位历史名人墓,中木召古庄园遗址相传为西汉夜郎国都,岑巩被誉为“思州文物群落”,古府雄基之地。岑巩,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主要有茶叶、优质水果、优质大米,是贵州优质大米基地县,思州绿茶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被列为朝廷贡茶,思州剑雪牌绿茶以其滋味醇厚,成色黄绿透亮,芽细嫩均匀而享誉全国,荣获国际名优食品贸易博览会金奖,远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2%。岑巩桐油产量高,质量好,被国家定为出口免检产品,是全国重点油桐基地县之一。草山草坡草质较好,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贵州省生猪生产基地县;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龙鳌河、龙江河、舞阳河河流贯穿县境,水能蕴藏量8.4万千瓦,有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22座,不仅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给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岑巩境内矿藏资源十分丰富,蕴藏有铀、汞、钒、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岑巩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文物古迹多如云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人间天上”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龙鳌河景区,有风光旖旎,民风浓郁的落箭塘土家族风情旅游村,有著名的平庄万佛长廊溶洞。还有龙田杨泗庙、徐家湾朱木林风光,大有中木召古庄园遗址,县城关的观音阁、禹王宫,注溪衙院田氏古建筑等众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cityname' => '岑巩', ], [ 'title' => 'leishan', 'content' => '

雷山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少数民族聚集地,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等,都属于我县管辖。我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苗文化地–西江,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国家公园等。雷山县现有四镇五乡,分别是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大塘乡,桃江乡,达地乡,望丰乡和方祥乡。
 

', 'cityname' => '雷山', ], [ 'title' => 'beizhen', 'content' => '

北镇市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位于辽宁西部东端,医巫闾山东麓,东距沈阳200公里,西南距锦州120公里。东经121°33’~122°12’,北纬41°19’~41°48’之间,素有“幽州重镇”之称,面积1782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518616人(2013年),有满族、汉族、回族等19种民族。2013年,北镇市实现生产总值148.4亿元。北镇市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和“粮食生产基地”。北镇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周礼》记载,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合称五座镇山。据《广宁县乡土志》记载, “ 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 ” 。北镇市位于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东麓。位于东经 121°33’~东经122°12’,北纬41°19’~北纬41°48’之间,东接黑山县,西邻义县,南与盘锦市毗邻,北与阜新市搭界,东南与台安县相望,西北与凌海市相通,南北长53.9公里,东西宽约53.1公里,面积1782平方公里(2008年)。
 

', 'cityname' => '北镇', ], [ 'title' => 'laobian', 'content' => '

老边区,是营口市辖区,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北与大石桥市毗邻,北接高坎镇,南与盖州市接壤,西邻站前区、西市区和沿海新区及辽东湾。截至2015年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老边区实际常住人口12.67万人,下辖3镇2街道,共有51个行政村,8个社区。2013年,老边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7500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47000万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3850元。
 

', 'cityname' => '老边', ], [ 'title' => 'jianhe', 'content' => '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东邻天柱、锦屏县,南连黎平、榕江县,西接雷山、台江县,北靠施秉、镇远、三穗县。距省城贵阳294公里,距州府凯里98公里。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308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3.87万人,其中以苗、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6%。县人民政府原驻柳川镇,2005年迁移至革东镇。
 

', 'cityname' => '剑河', ], [ 'title' => 'heishan', 'content' => '

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距沈阳市区135公里,距锦州市区109公里。东部依绕阳河与沈阳市辽中区、新民市为邻,南部与鞍山市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北镇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阜新蒙古自治县为邻。地处东经121°49′至122°36′,北纬41°29′至42°08′之间。全县面积2436平方公里,截至到2008年总人口约64万人。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回、朝鲜等16少数民族。主要的风景区有蛇盘山旅游区、龙湾水库旅游区、莲花湖影视基地等。黑山县获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畜牧业大县、东北设施农业生产大县、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第一县等殊荣。
 

', 'cityname' => '黑山', ], [ 'title' => 'bayuquan', 'content' => '

鲅鱼圈区是辽宁省营口市的一个辖区,位于营口市南58公里,为营口市新市区。中国沿海十大港口之一的营口港坐落于本区,是东北腹地最近、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自1984年建区以来,鲅鱼圈区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是营口市及辽东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21位。在2013年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32位。
 

', 'cityname' => '鲅鱼圈', ], [ 'title' => 'taijiang-2', 'content' => '

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部倾斜,为典型高原山地地貌,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人口14.4万,其中苗族占境内总人数的97%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县份,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史称“苗疆腹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区之一。
 

', 'cityname' => '台江', ], [ 'title' => 'yixian-3', 'content' => '

义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隶属锦州市,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部。南依渤海,东倚医巫闾山与北镇市接壤,北邻阜新市,西界北票市,南与锦州市区毗连,大凌河横贯境内,是一座融历史之厚重与沿海之文明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20°52’—121°44’,北纬41°17’——41°48’之间。总面积2476平方公里。境内东部医巫阎山山脉,南北绵延近百里,山间多为林丛草地,有“绿色宝库”之称;西部属松岭山脉余脉,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藏;中部为丘陵状平原,是主要农产区。自然资源中,有可耕地120万亩,宜种粮棉;有草原127万亩,可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水资源全县大小河流20多条,以大凌河、细河较大;地下矿藏较多,东部山区有硅石、钾长石、铁矿石、花岗岩、水晶等;西部山区有金、银、萤石、重晶石、膨润土、陶土、白云岩等;中部丘陵平原地下煤藏量近亿吨。大小河流有取之不尽的沙石等建筑材料。地下矿藏较多,东部山区有硅石、长石、铁矿、花岗石、水晶等;西部山区有金、银、脉石英、莹石、重晶石、膨润土、陶土等;中部丘陵平原地下煤藏量近亿吨。大小河流中伴有取之不尽的沙石等建筑材料。全县总耕地面积92万亩,盛产高粱、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蔬菜和烟叶。义县属国家“三北”造林重点县,有林面积80万亩,有果树700万株。义县是畜牧业大县,已列为国家细毛羊发展基地;黄牛、生猪饲养量也很多。形成蔬菜、畜牧、林果、种子四大支柱。全县有采掘、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皮毛、食品、医药、造纸。印刷等10多个门类,厂点1000多户,重点产品有原煤、机制纸板。白酒、啤酒、皮鞋、皮帽子、布、呢绒、服装、机引耙、汽车配件、机床配件、化肥、活性白土、水泥、红砖、纤维板板、医疗器械、成品药、莹石粉等几十种,工业形成精细化工、建材、机械、医药四大主导产业。
 

', 'cityname' => '义县', ], [ 'title' => 'guta', 'content' => '

古塔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区中部,小凌河东岸,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1°06′54.62″,东经121°07′21.68″,区内山脉连绵起伏,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部义县和北镇市交界处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依次为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古塔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2015年,古塔区地区生产总值167.7亿元。2015年,古塔区地区生产总值167.7亿元。2014年,古塔区辖9个街道1个乡,2013年,总人口为30万人。截至2014年,古塔区辖9个街道1个乡:天安街道、石油街道、北街街道、敬业街道、保安街道、南街街道、饶阳街道、站前街道、士英街道、钟屯乡;区政府驻人民街三段2号。
 

', 'cityname' => '古塔', ], [ 'title' => 'nanfen', 'content' => '

南芬区隶属辽宁省本溪市,位于本溪市市区南部25公里处,东南与本溪县接壤,西与辽阳市相邻,北与本溪
 

', 'cityname' => '南芬', ], [ 'title' => 'linghai', 'content' => '

凌海市,是辽宁省下辖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凌海市是辽宁省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的称呼。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9年,全市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和26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3.7万,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5个少数民族,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38.5平方公里)。2015年,凌海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90亿元。1954年并辽西、辽东两省为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同年省、市、县的行政名称改为人民委员会。锦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辽宁省人民委员会。1980年末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改锦县为凌海市。
 

', 'cityname' => '凌海', ], [ 'title' => 'mingshan-2', 'content' => '

明山区,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位于本溪市区东北部,区域面积408.1平方公里。全区辖1镇8街、25个行政村、50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0万(2014年)。明山区西南与平山区接壤,西北与溪湖区毗邻,南部与南芬区相接,东与本溪满族自治县相连。距省会沈阳62公里,距营口150公里,距大连320公里,距首都北京640公里,距天津610公里。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5.7亿元,较2012年增长11.3%。明山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7.8℃,年太阳辐射125.4千卡/厘米,全年日照射时数为2381.6小时。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793.7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七、八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冰封飘雪,四季分明。
 

', 'cityname' => '明山', ], [ 'title' => 'jinzhou-3', 'content' => '

锦州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锦州市1985年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居第40位。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辽西走廊”东端。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锦州处于中位置。锦州北部多低山丘陵,南部为滨海平原,海岸线长97.7公里。
 

', 'cityname' => '锦州', ], [ 'title' => 'xihu-2', 'content' => '

溪湖区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位于本溪市西北部、辽东半岛腹地,东临明山区,西毗辽阳市,南接平山区,北靠沈阳市、抚顺市,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1°19′37.38″,东经123°45′42.45″;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18万人(2016年)。2015年,溪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亿元。溪湖区有景点本溪湖。溪湖区是本溪市的发祥地,具有两千年历史文化,因其世界上最小湖本溪湖而驰名中外。本溪湖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间改称本溪湖。本溪市由本溪湖而得名。溪湖区是本溪市的前身。本溪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即属燕国的版图。秦并燕以后,设辽东郡。此后经两汉、魏、晋,均属辽东郡管辖。到南北朝后期,即公元六到七世纪,鸭绿江两岸的高句丽人大量移入,占领本溪、辽阳、抚顺等地。唐朝统一中国后,收复辽东,设安东都护府(即现丹东市),本溪湖属安东都护府管辖。
 

', 'cityname' => '溪湖', ], [ 'title' => 'zhenan-2', 'content' => '

振安区,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地理坐标东经124°08′-124°30’,北纬39°59′-40°23’。总面积659平方公里(2013年),耕地面积130平方公里。辖五个镇、四个街道,59个行政村、32个居民委员会。截至2011年底,振安区总人口为18.3万,其中农业人口11万,占60%。2013年,振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8亿元,比2012年增长12%。振安区地处辽东低山丘陵区,是长白山山脉余脉。境内丘陵、山地与谷地相间,植被发育,地势由西北至东南依次渐缓,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构架。全境最低海拔4.2米,最高海拔708.5米(五龙山主峰丁歧峰),平均海拔351.8米。山地与丘陵占全境的60%,河谷占40%。
 

', 'cityname' => '振安', ], [ 'title' => 'huanren', 'content' => '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边缘,西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交接,西和本溪满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宽甸满族自治县为邻,东北部和通化县、集安市交界。面积3547平方千米,人口29.86万人(2001年)。桓仁早期之名为“桓都”,为高句丽早期王城,也是唐朝时期渤海之“桓州”。境内主要有汉、满、朝鲜、回等民族。县治桓仁镇。桓仁是以历史上古国的州府之称而命名。唐朝渤海时代的桓州以及高句丽时代的桓都,均为今名桓仁之渊源。
 

', 'cityname' => '桓仁', ], [ 'title' => 'zhenxing', 'content' => '

振兴区,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既沿黄海,又沿鸭绿江,还沿朝鲜半岛,是全国罕见的三沿城市。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10年)。振兴区下辖9个街道,1个乡镇。2014年,振兴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9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2%。截止2013年,振兴区下辖9个街道和1个镇;有48个社区,15个村。分别是:头道桥街道,站前街道,临江街道,永昌街道,六道沟街道,帽盔山街道,纤维街道,花园街道,西城街道,汤池镇。
 

', 'cityname' => '振兴', ], [ 'title' => 'pingshan-4', 'content' => '

平山区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腹地,是本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平山区下辖九个街道,总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1%,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区面积的24.6%,人口36.1万人(2007年)。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25.4%。太和区有平顶山、望溪公园等著名的旅游景点。截至2013年,平山区辖9个街道,71个社区、14个村。分别为:东明街道、站前街道、崔东街道、工人街道、南地街道、平山街道、千金街道、北台街道、桥头街道。
 

', 'cityname' => '平山', ], [ 'title' => 'yuanbao', 'content' => '

元宝区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是丹东市的中心城区,东南濒临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西北沿盘道玲山麓与振安区毗连,西南与振兴区交界,东北沿爱河与振安区的九连城镇为邻。元宝区2011年末辖6个街道,1个镇,38个社区,7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新柳街8号;总面积91.6平方千米;总人口18.59万人,有汉、满等13个民族。2012年,元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4.7%。元宝区是丹东城市的发祥地,19世纪中叶,山东、河北等地难民冲破柳条边,在大沙河一带谋生。因沙河口和东尖头是木材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交易极为兴旺。丹东市内最早的居民区也就在这里形成。元宝区地处丹东市东北部,东南濒临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西北沿盘道玲山麓与振安区毗连,西南与振兴区交界,东北沿爱河与振安区的九连城镇为邻。元宝区中心为金地广场地段,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3°23′,北纬40°08′;元宝区人民政府距丹东市人民政府20千米。总面积91.6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元宝', ], [ 'title' => 'benxixian', 'content' => '

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东与桓仁、宽甸相临,西与本溪、辽阳接壤,南与丹东毗临,北接沈阳、抚顺。全县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全县辖14个乡镇总人口30万人,有汉、满、回、蒙、鲜等15个民族。本溪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重要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林产丰富,林地面积26.1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33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盛产中药材300多种,主要品种有人参、辽细莘、辽五味、黄芪、桔梗、刺五加等。其中,辽细莘、刺五加在国内外享誉盛名。野生山野菜是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一大特色产业,主要品种有蕨菜、大叶芹、刺嫩芽等三十余种,年产量1000吨,加工的保鲜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是国家闻名旅游胜地,自然风光旖旎,矿产资源丰富,满乡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和谐,素有“燕东胜境”和“枫叶之乡”之美誉。这里拥有包括号称世界第一暗河的“水溪水洞”在内的六处景点组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山、水、洞、泉、湖及名贵树种,奇花异草和珍奇鸟兽。本溪水洞、中外驰名,世界罕见;关门山峰叠嶂,溪流清澈,素有“东北小黄山”之美称;铁刹古松苍劲,传说神奇;汤沟、温泉等地热泉疗身治体,医治百病;大石湖深不可测,幽静秀美;观音阁水库高峡平湖,荡人心魄。
 

', 'cityname' => '本溪县', ], [ 'title' => 'donggang-3', 'content' => '

东港市,为辽宁省辖县级市,由丹东市代管。地理座标东经123°22′30″至124°22′30″,北纬39°45′至40°15′。境内江岸线(边境线)23.85公里,海岸线93.5公里,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丹东市西南部;南临黄海;北、西北接凤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西与庄河市毗邻;东北和丹东市振安区相连;东隔鸭绿江同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相望。拥有沿海、沿江、沿边地理优势,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县级市。2014年,全市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2014年,总人口60.81万人;辖3个街道、14个镇、1个民族乡;2014年,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348.9亿元。东港市地处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东港是中国最大的海蜇养殖基地和梭子蟹养殖基地、国家级的草莓产研中心和最大的优质生产基地。2013年11月,东港荣获“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市”称号。2013年12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出炉”,东港市第四次荣获中国百强县殊荣,位居第59位。
 

', 'cityname' => '东港', ], [ 'title' => 'benxi', 'content' => '

本溪是一座闻名遐尔的煤铁之城,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这里峰岭耸翠,重峦叠嶂,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本溪市依山建城,群山环绕,又有太子河穿城而过。登高俯瞰全市,楼群在高岗低丘间鳞次栉比,街道于山岭之中纵横交错。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构成独特的城市景观。位于辽宁省的中部地区,北靠沈阳、抚顺,南接丹东,西邻辽阳、鞍山,东傍吉林。本溪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年平均降水量为800-900毫米。总的来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本溪在我国夏、商时期分别属于青州、营州管辖,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唐代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清末始设本溪县,隶属奉天府。景观:洋湖沟、南天门、大石湖、老漫子、观音湖、桓龙湖、望天洞、地温异常带、太子河、水洞、温泉寺、铁刹山、关门山、汤沟、庙后山、平顶山、五女山、老秃顶等。
 

', 'cityname' => '本溪', ], [ 'title' => 'kuandian', 'content' => '

长白山麓,鸭绿江畔,镶嵌着一颗瑰丽的明珠---宽甸满族自治县。这是美妙神奇的一方山水,生机盎然的一片热土,一块潜力深厚的宝地。宽甸位于辽宁省东部,鸭绿江中下游右岸。东南与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丹东相连。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16.5公里:总人口43.4万。辖22个乡镇。宽甸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5℃,积温3000℃,平均降雨1100毫米,空气湿度70%,无霜期140天。宽甸地处边陲,山水风光以其独特、险峻、奇秀、幽艳而著称,现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旅游胜地。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沿中朝界河鸭绿江入海口而上,有明代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太平湾水库、河口断桥、水丰水库等景点,山光水色与异国风情融为一体,令人留连忘返。国家级青山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天桥沟森林公园、国家级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省级天华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黄椅山火山公园等景区,景观神奇,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浑然天成,已引起中外游客和投资商的极大兴趣。目前,各景区规划建设初具雏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cityname' => '宽甸', ], [ 'title' => 'shuncheng', 'content' => '

顺城区隶属于辽宁抚顺市,是抚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北部,北毗铁岭市铁岭县、西连沈阳市沈北新区、抚顺高湾特区,东与东洲区相连,南与新抚区、望花区隔河相望。总面积348平方千米,位于东经123°46′00″~124°003′40″,北纬41°52′24″~42°02′06″之间。2014年,顺城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截至2014年,抚顺市顺城区辖6个街道2个乡1个镇,常住人口50万。顺城区处于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春秋两季较短,多风,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3.9度,年平均降水量为826.8毫米,降雪日数历年平均24天,地面冻结深度1.2-1.4米。年平均降水量79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 'cityname' => '顺城', ], [ 'title' => 'fengcheng-2', 'content' => '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为辖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51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近58万人,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24个民族,满族人口占75.1﹪。全市辖3个经济管理区、17个镇和1个蒙古族镇,201个行政村。近年来,凤城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板栗生产基地、国家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市、国家对外开放县(市)。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凤凰山,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观,峨眉之秀美”。除凤凰山外,凤城市境内还有玉龙湖、浦石河原始森林、大梨树花果山、赛马溶洞群、爱河鸽子洞、东汤温泉和古遗址、古城堡等旅游资源。
 

', 'cityname' => '凤城', ], [ 'title' => 'wanghua', 'content' => '

望花区隶属辽宁省抚顺市,地理坐标东经123°39′2″~123°56′56″,北纬41°44′2″~41°51′50″。地处抚顺市西部,紧邻省会沈阳市。东与新抚区临界,南与抚顺县毗连,西与沈阳市东陵区接壤,西北与沈阳市沈北新区相交,北与铁岭市铁岭县交界,东北与顺城区相连。2014年,望花区总面积112平方千米,2014年,总人口306462人;辖9个街道、1个镇。2014年,望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2%。望花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境内有“雷锋纪念馆”,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已经成为集陵园、展馆区、游园区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点。望花区位于沈抚同城化的最前沿,是抚顺市重工业产业最为密集的城区。 境内有京吉铁路、京通铁路、沈抚铁路及沈吉、沈抚公路过境。
 

', 'cityname' => '望花', ], [ 'title' => 'dandong', 'content' => '

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市,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E124°22′N40°08′,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营口,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总面积14981.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丹东大陆海岸线长120公里,沿海有大鹿岛、小鹿岛等岛屿。市人民政府驻振兴区。以汉族,满族,回族居多
 

', 'cityname' => '丹东', ], [ 'title' => 'dongzhou', 'content' => '

东洲区是辽宁省抚顺市下辖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区东南,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仅50公里。下辖2乡2镇,区域总面积663.7平方公里,占抚顺市城区面积的一半。现有常住人口31.3万人。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锡伯等20个民族。2011年,东洲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7%,社会总产值年增长23%税金总额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11年,东洲区辖12个街道:新屯街道、万新街道、龙凤街道、平山街道、东洲街道、老虎台街道、刘山街道、抚东街道、南花园街道、张甸街道、章党街道、搭连街道。东洲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地势较高,平均海拔400-500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抚顺最高的山为号称辽宁“屋脊”的钢山。其顶峰”鹰嘴砬子”海拔高度为1346.7米。东洲的土地结构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是抚顺地貌的主要特征。两个乡:碾盘乡,兰山乡。两个镇:章党镇,哈达镇。
 

', 'cityname' => '东洲', ], [ 'title' => 'anshan', 'content' => '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钢都之称。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而得名。东部、北部靠辽阳县,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县毗邻,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公里,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公里,南距大连市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10′——123°41′,北纬40°27′——41°34′。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总面积为9252.425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624.294平方公里(铁东区21.451平方公里,铁西区28.784平方公里,立山区15.9平方公里,千山区558.159平方公里),海城市2732.083平方公里,台安县1393.9916平方公里,岫岩满族自治县4502.057平方公里。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联接东西。大庆至大连的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每年月至月,是最佳旅游季节。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无霜期日。
 

', 'cityname' => '鞍山', ], [ 'title' => 'xinfu-2', 'content' => '

新抚区,辽宁省抚顺市辖区,位于辽宁省东部,抚顺市的中部,丘陵地带。截止到2010年,新抚区辖1个省级开发区、1个乡、10个街道,共59个社区、13个行政村。至2012年,新抚区地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人口37.8万人。新抚区是抚顺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新抚区内的赫图阿拉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对抚顺煤矿进一步扩大开采,1936年强令千金寨居民搬迁至新抚顺,抚顺城市的中心开始转移。按照当时日伪的“部邑计划”,抚顺南站一带开辟为重点商业区:望花、新抚顺成为一般居民区和中等商业区:南北台、东公园和新屯、望花部分地区为日本人专用区.城市的基础设施畸形发展。
 

', 'cityname' => '新抚', ], [ 'title' => 'wafangdian', 'content' => '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处北纬39°20′~40°07′,东经121°13′~122°16′;东邻普兰店湾,西濒渤海,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市接壤。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104公里,是连接沈阳和大连的重要经济区。境内交通十分方便,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城八公路横穿东西,大连北三市东西大通道横贯北部三个乡镇。全境总面积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1.2公里,占大连市海岸线总长度的24.2%。瓦房店市依山傍海,自然景观秀丽。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千山余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低山、丘陵、平原、陆地和滩涂结合的多种地貌类型,自然构成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东部低山叠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海域滩涂开阔平缓。瓦房店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3℃,无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3.3千卡/平方厘米。
 

', 'cityname' => '瓦房店', ], [ 'title' => 'ganjingzi', 'content' => '

甘井子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连市西部和西北部,属市内四区之一。甘井子区东北与金州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邻。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甘井子地形西南部宽,东北部窄。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502平方公里,区境北部陆路地处大连市区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形成网络。设在区境内的中国民航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岸有专业码头多处,海运发达。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是连接主城区与新市区的纽带。地理坐标北纬38°47′~39°07′,东经121°16′~121°45′。面积502平方千米。地形西南部宽,东北部窄。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35千米。东北与金州新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连;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区境北部陆地处大连市区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形成网络。位于南关岭地区的大连北站位,处于哈大高速铁路干线终点,是东北地区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
 

', 'cityname' => '甘井子', ], [ 'title' => 'qingyuan-4', 'content' => '

清原满族自治县隶属辽宁省抚顺市,位于抚顺市北端,东与吉林省东丰县、梅河口市、柳河县毗邻,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抚顺县、铁岭县交界,北与西丰县、开原市相连。地处东经124°20′至125°29′,北纬41°48′至42°29′之间。全县下辖9个镇、5个乡:清原镇、红透山镇、草市镇、英额门镇、南口前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大孤家镇、夏家堡镇、土口子乡、北三家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枸乃甸乡。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乡村总人口约26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3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清原镇。
 

', 'cityname' => '清原', ], [ 'title' => 'dalian', 'content' => '

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0℃。在这里蓝天、碧海、青山、白石、连绵起伏的海岸,潮起潮落的潮汐,真是如诗如画,一派旖旎的海滨风光。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化城市,2001年6月5日联合国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大连有1906公里海岸线,“金沙滩,银沙滩,海天连成一片”;大连空气中负氧离子多,温度适宜,不冷不热,空气清新。大连是避暑胜地,是适合人居住和旅游的城市。正由于大连是自然的大空调,不仅适合人的生存,还造就了"狗妈妈喂养虎儿子":一只老虎生了两只小老虎,小虎靠狗妈妈喂养长大。在世界上要看"狗娘养的老虎",只有在大连。大连的吃海、玩海、钓海、看海、购海已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大连海产品丰富,鲍鱼产量占全国60%。大连海域海水干净,冷度适宜,含盐量30‰,正适合鱼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的生长,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吸引了大批游客。除此之外,大连还有西餐、日餐、韩国餐、泰国餐;有中国的京菜、川菜、鲁菜、粤菜、上海菜,可谓"美食天堂"。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礁石奇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杰作,龟裂石有六亿年历史,被称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面积:全市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人口:全市人口560多万。景观:金石滩、旅顺、冰峪沟、星海湾、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滨海路、女骑警、大型节庆活动、大连海鲜、大连紫檀阁、四维影院、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贝壳展览馆—-大连旅游的名牌等。
 

', 'cityname' => '大连', ], [ 'title' => 'xinbin', 'content' => '

新宾满族自治县,辽宁省抚顺市辖区,位于辽宁省东部,抚顺市抚顺市东南部,属于中低山区地带。截至到2014年,新宾满族自治县共辖15个乡镇,14个国营林场、180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新宾满族自治县总面积443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新宾满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国家级先进林业县和一二三工程示范县;是全国唯一的“林蛙之乡”;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食用菌、人参、药材生产重点县;全国山区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绒山羊生产基地县。
 

', 'cityname' => '新宾', ], [ 'title' => 'shahekou', 'content' => '

沙河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连市区西部,总面积48.32平方千米,山林面积6.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千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有大顶山、白云山、西尖山等7座山岭。马栏河流经城区西部,向南注入黄海,全长15公里,为季节性河流。截至2010年,沙河口区有户籍人口652775人,常住人口693140人。管辖9个街道办事处、9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地址位于中山路393号。区内有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 'cityname' => '沙河口', ], [ 'title' => 'yuhong', 'content' => '

于洪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沈阳市区西北部,东临铁西区与皇姑区,西与新民市接壤,南隔浑河与苏家屯区相望,北邻沈北新区。辖区总面积49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8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25720人(2010年)。2016年,于洪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24.3%。于洪区主要有永安桥、蒲河生态廊道、丁香湖公园等景点。
 

', 'cityname' => '于洪', ], [ 'title' => 'xigang', 'content' => '

西岗区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大连市政府驻地。西岗区南北临海,地域狭长,纵贯大连主城区。西岗区面积2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8万(2008年),下辖7个街道。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180亿元。西岗区北部毗邻的大连港、香炉礁立交桥是进出大连市区的交通枢纽;东部的站北广场是大连火车站、轻轨始发站和长途客运站的三站交汇之地,也是大连市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西岗区有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艺术展馆、奥林匹克广场等景点。西岗区东至民乐街、更新街、长青街,与中山区接壤,西到华北路、不老街、东北路,与沙河口区毗邻,南濒付家庄、金沙滩的黄海海域,北与甘井子区相连,面积为26.6平方公里。
 

', 'cityname' => '西岗', ], [ 'title' => 'fushun-2', 'content' => '

抚顺位于辽宁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与沈阳临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3度55分,北纬41度52分,抚顺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6℃,年均降水量为804.2毫米,无霜期145天,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浑河宛如一条彩带横贯市区,是一座美丽的带状城市。 抚顺辖3县4区和2个开发区,即: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和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0816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抚顺属长白山脉西南延续部分地区,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据普查,抚顺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锌、金、银、铂、硫、铁矿以及云母、油母页岩等金属、非金属和煤炭3大类、34个矿种;有药用动、植、矿物803种,其中属于国家规定的、资源蕴藏量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大宗药材就有104种;有野菜22科、40余种。
 

', 'cityname' => '抚顺', ], [ 'title' => 'shenbeixinqu', 'content' => '

沈北新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十大市辖区之一,地处沈阳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县毗邻,西接辽西走廊,与新民市、于洪区相连。区境介于东经123°16’至48’,北纬41°54’至42°11’之间,总面积819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沈北新区下辖14个街道,户籍人口42.3万人。实现生产总值3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2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3万元。
 

', 'cityname' => '沈北新区', ], [ 'title' => 'zhongshan-3', 'content' => '

中山区是辽宁省大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大连市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中山区位于大连市区东部,东、南、北三面临海,西与西岗区接壤。中山区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7.5公里,户籍人口360722人(2015年),辖9个街道。2015年,中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57245万元。中山区是大连市的中心城区,是大连商贸、金融、信息、旅游中心,区内聚集了国内国外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金融公司。中山地域最早见于史载是在东汉。《三国志·魏书》中《邴原传·卷十一》记载,东汉时中原著名学者邴原曾避乱辽东,“原欲归故里,止于三山”。即邴原在辽阳(襄平)居住十余年后,在返山东时,在“三山”又居留若干年。“三山”得名于大连湾口外的三山岛,当年的“三山”泛指三山岛对岸的大陆,其中包括今中山区域在内,这是中山区最早的称谓。
 

', 'cityname' => '中山', ], [ 'title' => 'qianshan-3', 'content' => '

千山区,隶属辽宁省鞍山市,地处鞍山市区南部,因境内的千山而得名,位于东经122°49′~123°14′,北纬40°55′~41°12′。截止2001年,面积370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3个镇,2010年,全区人口30.46万。1996年4月19日,鞍山市旧堡区更名为千山区。千山区位于辽东半岛北端,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2013年,千山区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5%;引进域外资金8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7.9%。
 

', 'cityname' => '千山', ], [ 'title' => 'sujiatun', 'content' => '

苏家屯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浑河南岸,距沈阳市中心10千米,下辖17个街道,行政区域总面积7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万(2010年)。苏家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苏家屯区境内有沈阳水洞、白清寨风景区、沈阳市马术运动中心等多个旅游景区。2011年,在辽宁省第三届县市区生活质量排行榜中,苏家屯区位列辽宁省郊区第五名。 [1] 2016年,苏家屯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9亿元。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序列。
 

', 'cityname' => '苏家屯', ], [ 'title' => 'zhuanghe', 'content' => '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为大连市所辖北三市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9′~123°31′,北纬39°25′~40°12′,东近丹东与东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与普兰店市为邻,北依群山与营口市的盖州、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相连,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全境总面积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07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线长285公里。庄河市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升高。属千山山脉南延部分,自北而南分高岭和步云山山脉两大干脉贯穿全区,全区山脉均属两大干脉之分支。北部群山逶迤,峰峦重叠,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步云山最高海拔1130.7米,为辽南群山之首。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峡谷、盆地、小平原间杂其间。南部沿海地势平坦宽阔,海拔在50米以下。三部分区域地势分明,特点突出。山岭,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缓,土层软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全市地貌特征可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庄河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1970~2000年30年间,下同)平均气温为9.1℃,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3℃。受山地和海洋影响,南北气温相差1~2℃。由于处于东亚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显变化,冬季受亚洲大陆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由于印度洋热低压和北太平洋热高压强大,盛行偏南风。历年平均日照为2415.6小时,日照充足,日照率56%左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57.4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56%,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增。历年无霜期平均为165天。
 

', 'cityname' => '庄河', ], [ 'title' => 'lishan', 'content' => '

立山区是辽宁省鞍山市市辖区之一,位于鞍山市城区北部,东接千山风景区,西临鞍钢厂区,北与辽阳县接壤,南与铁东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1°08′53.46″,东经123°01′25.68″;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13个街道,总人口53万人(2011年)。2014年,立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8亿元。立山区主要风景名胜有孟泰公园、玉佛寺、千山等。立山区位于鞍山市城区北部,东接千山区,西临鞍山,北与辽阳接壤,南与铁东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1°08′53.46″,东经123°01′25.68″;总面积9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立山', ], [ 'title' => 'tiexi-2', 'content' => '

铁西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坐拥一环二环繁华地段。新城位于三环四环地区。铁西区北临皇姑区、于洪区,西接辽中区,东与和平区、苏家屯区接界。总面积484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享受市级管理权限。铁西区是中国的工业区。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的称号。2008年,被列入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获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铁西区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2016年铁西区地区生产总值932亿元,比2015年下降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1元。
 

', 'cityname' => '铁西', ], [ 'title' => 'changhai', 'content' => '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北部隔海毗邻大连市、金州区、普兰店区和庄河市,西南与山东省庙岛群岛相对。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全县共由252个海岛组成,其中居民海岛18个,无居民海岛234个,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59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区域,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和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地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南与山东省庙岛相对,西部和北部海域毗邻大连市城区及普兰店区、庄河市,是大连地区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区域。长海县处于边防要地,是东北地区的屏障、京津的门户。地处东经122°17′至123°13′,北纬38°55′至39°35′之间。
 

', 'cityname' => '长海', ], [ 'title' => 'tiedong-2', 'content' => '

铁东区是鞍山市城市辖区之一,位于辽宁省中部,因地处于长大铁路以东而得名,是鞍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以“二一九”公园东山为界与立山区(鞍山高新区)接壤,西隔长大铁路与铁西区、鞍钢厂区相望,南以东环市铁路为界与千山区毗连,北以通山街为界与立山区为邻。2015年全区面积72.4平方公里,下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90个社区,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9.2万人(户籍人口52.4万人,流动人口6.8万人)。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马龙、李晓霞,世界羽毛球冠军于洋、杜婧均出自此区。
 

', 'cityname' => '铁东', ], [ 'title' => 'huanggu', 'content' => '

皇姑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皇姑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部,西南临铁西区,南临和平区,东南临大东区和沈河区,北临沈北新区。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3°42’, 北纬41°82’。总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94万(2014年),下辖12个街道。辖区内有清昭陵、东北大学旧址、北塔护国法轮寺、无垢净光舍利塔、新乐遗址等景点。2016年,皇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4.5亿元,同比增长2%。皇姑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部,东临沈河区,西邻于洪区,北与沈北新区接壤,南至和平区。东西最长约8.2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8公里,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3°42’,北纬41°82’。总面积66平方千米。
 

', 'cityname' => '皇姑', ], [ 'title' => 'lvshun', 'content' => '

旅顺口区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中国东北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属旅大市。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市区,距离32公里。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12.15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线长169.7公里。人口221356人(2015年末),2015年,旅顺口区生产总值完成288.5亿元。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港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截止2016年,旅顺口区辖12个街道:登峰街道、市场街道、得胜街道、光荣街道、水师营街道、龙王塘街道、铁山街道、双岛湾街道、三涧堡街道、长城街道、龙头街道、北海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共59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
 

', 'cityname' => '旅顺', ], [ 'title' => 'haicheng-2', 'content' => '

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之左岸,辽东半岛之北端。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地处东经122°18′~123°08′,北纬40°29′~41°11′之间。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海城的历史古老而久远。从小孤山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析木石棚墓葬发现,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向前已有较大发展。自秦汉以来,先后于本境置辽隧、海城等16个州(卫)县。海城全境面积为27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市区人口36万,全市辖5个管理区、2个开发区、22个镇,574个行政村。是辽宁省较大的县级市,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乡镇企业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渤海奥区”之誉。
 

', 'cityname' => '海城', ], [ 'title' => 'daxin', 'content' => '

大新位于广西西南部,正西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县内各乡镇均已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大新县东西横距90公里,南北纵距75公里,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折合2755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3211公顷(水田16580公顷,旱地16631公顷),有林面积23600公顷。2001年全县总人口35.4万人,境内聚居壮、汉、瑶、苗等15个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2%,其中农村人口31.0万。大新县物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有锰、铅、锌、水晶、朱砂、铜、铁、金等22种,锰矿贮藏量一亿吨以上,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国首位。大新县山川壮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小桂林”之称,主要旅游景点有德天瀑布、那岸水库、明仕田园、龙宫洞、黑水河漂流、沙屯多级瀑布和恩城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 'cityname' => '大新', ], [ 'title' => 'pulandian', 'content' => '

普兰店市面积2923.37平方公里,4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4个镇。21个社区居委会,179个村民委员会。人口82.67万。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接大连,北通沈阳,东西连渤、黄二海。陆、海、空交通异常发达,气候宜人。优越的区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普兰店市辖4个街道、14个镇、2个乡:丰荣街道、铁西街道、太平街道、南山街道、皮口镇、城子坦镇、大刘家镇、杨树房镇、双塔镇、安波镇、四平镇、沙包镇、瓦窝镇、元台镇、大谭镇、夹河庙镇、莲山镇、星台镇、墨盘乡、同益乡。普兰店市以发展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增强整体功能、实行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速推进城市建设,为发展经济、人们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 'cityname' => '普兰店', ], [ 'title' => 'pingxiang-3', 'content' => '

美丽的凭祥地处祖国边陲,西南两面与越南凉山省交界,边境线长97公里,市区距离越南凉山省首府32公里,距离越南首都176公里,与广西首府南宁距离231公里(2005年10月南友高速路开通后为160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市,市域面积650平方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5公里。居住着壮、汉、苗、京、侗、瑶、布依等17民族。凭祥市下辖凭祥、友谊、夏石、上石4个镇,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260个自然屯,全市人口十五万多人。2005年3月,凭祥市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就坐落在中越边境线凭祥段内,境内有古战场遗迹、金鸡山、白玉洞、平岗岭地下长城、亚热带森林等旅游景点。境内的浦寨、弄怀边境贸易管理区是广西乃至全国有名的边贸点,基础设施完善,是商贸、旅游购物的好去处。
 

', 'cityname' => '凭祥', ], [ 'title' => 'xiuyan', 'content' => '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是辽宁省鞍山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岫岩东邻凤城市,西接营口、盖州,南邻东港、庄河,北与海城、辽阳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0度至40度39分,东经122度52分至123度41分。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近海县,又是东三省开放的前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享誉海内外。岫岩地上物产得天独厚,盛产板栗、尖把酸梨、金瓜梨等名优特干鲜果。年均放养柞蚕1.5万把,被誉为“中国柞蚕第一县”。食用菌年接种量3000万盘,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滑菇第一县”。岫岩是国家黄牛生产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绒山羊生产基地县。岫岩交通通信四通八达,全县已形成了以岫岩镇为枢纽的辐射击队状交通网。县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米。地形以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低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以上,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大顶子山支脉、骆驼砬子支脉共6个支脉,各支脉的众多分支遍布全县,有名称的山岭500余座,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
 

', 'cityname' => '岫岩', ], [ 'title' => 'jinzhou-2', 'content' => '

大连市金州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4′~39°23′、东经121°26′~122°19′,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保税区为邻,北与普兰店市相接。全区面积107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1.23公里。金州属低山丘陵区,地形由北向南,以小黑山至大黑山一线山脉为中心轴部,另以大黑山至大李家城山头沿黄海近岸一线山脉为东部分支轴部,向两侧倾斜,构成中部高、两翼低的阶梯状地形。全区分为3个区域:中部低山丘陵区,东部丘陵漫岗区,沿海河流冲积小平原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为长白山系千山余脉的延伸,南部大黑山为区内群山之首,主峰海拔663.1米。东部丘陵漫岗区,呈南北走向垄状分布,海拔在20~50米之间,属前震旦系形成的地层。沿海河流冲积小平原区,沿河平原区按河流走向,展延至黄海和渤海海滨,地势平坦,海拔在15~30米左右,主要分布于沈大铁路以西地带及大黑山至太山山麓以南地带。3部分区域地势分明,特点突出。山岭,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缓,土层较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河流多为季节河。由于地势中部高两翼低,无客水入境,雨旱季节分明,降水集中,故河流流程短。全境独流入海的河流11条,总长204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全区最大河流为登沙河,总长26公里,流域面积229.2平方公里。登沙河发源于向应镇小黑山及普兰店市二龙山,流入黄海盐大澳。金州处在黄海和渤海之间,海岸曲折、港湾相连、滩涂广阔、岩礁密布,海岸线总长161.23公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岛礁8处,较大岛屿是渤海的蚂蚁岛,较大港湾金州湾位于金州城西部约2公里的渤海水域,北至大魏家荞麦山、葫芦套一带,南至友谊南山村西海,因距金州城较近而得名。港湾呈椭圆形,纵约28公里,横约15公里。水深自东向西递增至10米。岸边至湾内1000米,水深不足2米。金州名称,始于金代。战国时属燕辽东郡。汉置沓氏县,仍属辽东郡。清《读史方舆纪要》载:“沓氏城,在卫(金州)东南”。据史载及遗址考证,当在今大李家镇大岭城。
 

', 'cityname' => '金州', ], [ 'title' => 'taian-2', 'content' => '

位于北纬41°25′、东经122°21′,地处辽宁省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处在沈阳、鞍山、营口、辽阳、盘锦、锦州等辽东半岛城市的环抱之中,西接辽河油田,东临鞍山钢铁公司,靠近大连、鲅鱼圈、营口、锦州等港口。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电气化铁路横贯中部,纳入了全国交通主干线,从城区乘车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只需40分钟的路程,拉近了台安与海内外的时空距离。台安县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曾有过县的建制,名日险渎。其遗址在今新开河镇李家窑村孙城子屯。当时险渎县属幽州的辽东郡(治所襄平,在今辽阳市)。1913年设治,定名台安县。1945年10月,台安第一次解放,成立台安县民主政府,属辽西行署(驻地锦州)领导,同年12月,划为辽宁第一专员公署(驻地辽阳)领导;1946年2月,县民主政府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建立台安县政府,属辽宁省管辖;1948年月1月,台安第二次解放,同年2月,成立台安县政府,先后属辽南第五、第二专署(驻地营口)和辽宁省领导,至11月台安全境解放;1949年4月,台安县划归辽西省;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台安又归属辽宁省;1955年12月,划归辽阳专属;1959年1月,辽阳专署撤销,台安又划归沈阳专署;1964年3月,改属沈阳专区领导;1965年1月改归铁岭专署所辖;1968年7月,划归盘锦垦区;1976年1月1日,改由鞍山市管辖至今
 

', 'cityname' => '台安', ], [ 'title' => 'longzhou', 'content' => '

龙州县(LongzhouXian)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辖县,边防要地。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左江上游,平而河与水口河汇合处,与越南高平省毗邻。面积2317.8平方公里,人口25.32万。县府驻龙州镇。龙州建制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南大门历史悠久的古城。地形以龙州盆地著称,一般海拔约200米,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046米。地处南亚热带南沿,气候暖和湿润,常年无霜,植物繁茂,动物种类繁多,建有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有棕榈、橡胶、木菠萝、八角、櫶木等。櫶木为龙州特有珍贵木材。龙州为边防重镇,西有水口关,西南为平而关。龙州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江革命胜地。1930年2月1日,在中共广西前委、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爆发了震撼左右江的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重要的革命遗迹有红八军军部旧址。名胜古迹有小连城和棉江花山崖壁画等遗迹。龙州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各种资源极为丰富。
 

', 'cityname' => '龙州', ], [ 'title' => 'tiandeng', 'content' => '

天等县位于桂西南,地处左右江两个流域分水岭地带,介于北纬22°51ˊ~23°22ˊ,东经106°45ˊ~107°23ˊ之间,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Km,距南昆铁路平果路58Km,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约9Km。全县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Km,南北最大纵距63Km。1998年末,全县人口总数398747人,81829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5272人,3647户;农业人口373475人,78182户。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3.29人,居全自治区第30位。全县4个镇11个乡,123个村,1310个自然屯,1879个村民小组。
 

', 'cityname' => '天等', ], [ 'title' => 'longan-2', 'content' => '

隆安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26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7万。位于中国广西的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是大西南铁路、公路、水路的交通枢纽,全县总面积226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有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隆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耕地面积50万亩,林地130万亩,宜牧宜农草坡地42.5万亩,发展农林牧业前景广阔。境内主要储藏有金、银、褐煤、铝土等16种矿产资源,其中凤凰山银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著名土特产有板栗、荔枝等,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旅游景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南宁市十大景观之一的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屏山仙痕溶洞群,榜山文塔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昆铁路、南(宁)百(色)二级公路、南(宁)百(色)高速公路、右江航道等穿境而过,全县所有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交通和通信网络健全。
 

', 'cityname' => '隆安', ], [ 'title' => 'chongzuo', 'content' => '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辖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江州区,代管县级凭祥市。境内有宁明、龙州、大新、凭祥四个县(市)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7.9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5%。崇左市沿边近海连东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崇左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江州区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10公里,境内有湘桂铁路、南友高速公路经过,并与越南铁路、一号公路相接,形成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崇左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蔗糖业是崇左市的支柱产业,是广西乃至中国重要的甘蔗产区。崇左市是苦丁茶的原产地,被誉为“苦丁茶之乡”,是全国主要的龙眼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矿藏有锰、铁、膨润土、三水铝、稀土矿、铅锌矿等40多种,其中锰矿储量居全国之首。崇左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丽,主要景观有:亚洲第一大跨国大瀑布—大新德天瀑布、大新明仕田园风光、崇左弄官生态公园、天然盆景崇左石林、扶绥恐龙化石群、凭祥友谊关、崇左归龙斜塔、宁明花山崖壁画群、大小连城、红八军纪念馆等。
 

', 'cityname' => '崇左', ], [ 'title' => 'hengxian', 'content' => '

横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贵港市,南接灵山县、浦北县,西界邕宁县,北和宾阳县接壤。县城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距124公里,距沿海经济开发城市北海200公里。全县下辖17个镇5个乡,总面积3464.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673公顷,其中水田40700公顷,旱地22973公顷,有林面积15.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99%。全县总面积3464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横县建制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全县辖17个镇5个乡,总人口108万人,有汉、壮、瑶等15个民族。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宜于动植物生长。横县农业以水稻、甘蔗、茉莉花、茶叶、桑、荔枝、龙眼等作物为主。
 

', 'cityname' => '横县', ], [ 'title' => 'liangqing', 'content' => '

良庆区是广西南宁市辖区,位于南宁市正南部,东邻邕宁区,西连江南区,南毗上思县、钦州、灵山县,北与青秀区接壤。良庆区距市中心仅4公里,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钦州市相连,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冲,南北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贯穿辖区的四个镇和两个开发区,处于广西沿海开放带向内陆扩展之过度区,属南北钦防经济圈的中心区域。良庆区总面积为1379平方公里,辖良庆镇、那马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等五个镇和大沙田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2011年总人口24万人。良庆区历史悠久,秦以前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良庆区属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新统一岭南,良庆区地属郁林郡领方县所辖。三国时,属吴,后来又先后归西晋、东晋、宋、齐、梁、陈6个朝代管辖。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此为南宁良庆建制之始。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晋兴县名为宣化县。隋炀帝改州为郡,归郁林郡。
 

', 'cityname' => '良庆', ], [ 'title' => 'yongning-2', 'content' => '

邕宁县总面积4725平方公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纬22.7℃,东经108.35℃,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8℃,无霜期346天,适宜各种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县城蒲庙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5公里。县境东、北、西三面环抱南宁市。东西最大横距87.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8公里。邕宁县地处大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势,交通比较发达,已形成了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陆路距沿海的北海市和防城港市仅100多公里。南宁国际机场坐落在县境内的吴圩镇,航班可飞抵北京、上海、厦门、昆明、北海、桂林、深圳、香港、河内等地。2001年,全县设蒲庙、五塘、吴圩、苏圩、大塘、那楼、那马、良庆、刘圩、南阳、伶俐、昆仑、四塘、南晓、那陈、长塘、新江、延安18个镇和百济、镇龙、中和3个乡。全县有21个乡(镇),235个村(街)委会、3个居委会、4个社区。另设有大沙田(国家级)、沿海经济走廊(国家级)、仙葫(省级)三个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邕宁', ], [ 'title' => 'xixiangtang', 'content' => '

西乡塘区是广西南宁市辖区,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该区是南宁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西乡塘区地处南宁市西北部 ,东连兴宁区,西北接隆安县,南靠江南区,东北与武鸣县接壤,西南接扶绥县,西乡塘区处在大西南出海大通道上,有发达的交通路网,南宁市新建的快速环道、高速外环连接城区东南两端。凭借优越的地缘优势,西乡塘区已成为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一环。全区总面积面积1298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76.46万。西乡塘区在商贸物流方面,汽车、物流、房地产、家电、机电、餐饮业等领域异军突起,凸显出独特的群聚效应。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西乡塘区位列第81名。西乡塘区历史悠久国,秦以前属百越(西瓯、骆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西乡塘区属桂林郡。
 

', 'cityname' => '西乡塘', ], [ 'title' => 'xingning-2', 'content' => '

兴宁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六个城区之一,兴宁区南起民族大道与青秀区交界,西南临邕江与江南区相望,西接解放路、华强路及铁路沿线与西乡塘区毗邻,北至广西林科院、广西高峰林场与武鸣区相连,东北至昆仑关与宾阳县接壤。兴宁区位于南宁市中心,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南宁市最老的城区之一,也是城市的商贸中心区。兴宁区面积751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29.79万。
 

', 'cityname' => '兴宁', ], [ 'title' => 'jiangnan', 'content' => '

江南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宁市区西南部,邕江南岸,东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良庆区,南连钦州市,防城港市上思县,西接崇左市扶绥县,北与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隔邕江相望。江南区划调整后辖那洪、江西、吴圩、苏圩、延安5个镇,福建园、江南、沙井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44.91万。江南区古为邕州城郊,解放前为邕宁县管辖的农村,1950年为南宁市第二区,1953年春南宁市将郊区的三个区并为第一区时,其大部分划入新的第三区(即后来的兴宁区)。1955年归邕江上段、邕江下段两个街道办事处管辖。1957年合并为水上办事处。1958年在水上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南宁市上游公社,1959年改称水上公社。1968年成立水上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5月改为江南街道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建立城区建制,1980年5月召开江南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江南区人民政府。
 

', 'cityname' => '江南', ], [ 'title' => 'nanning', 'content' => '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介于北纬22°12′-24°32′,东经107°19′-109°38′之间,南宁是座美丽的城市,全市绿化覆盖率近40%,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这里世代聚居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南宁历史悠久。晋代始设晋兴郡。唐贞观六年设邕州。她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素有“绿色明珠”之誉。她又位于珠江上游,这段江河称邕江,故南宁又有“邕城”之称,这里冬泳较为时髦。南宁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度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摄氏度,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主要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南宁是一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绿都。兼有现代园林城市风貌,被中外游人称为“南国绿都”是不足为怪的。景观:绿都南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风貌融为一体,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区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清冽恒温的灵水、神秘的花山壁画、雄伟的德天瀑布、宁静的杨美古镇与壮族人娓娓动听的山歌构成了南宁古朴的山水人情画卷。
 

', 'cityname' => '南宁', ], [ 'title' => 'qingxiu', 'content' => '

青秀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和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对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名片”。于2005年3月,由“新城区”改名而成。总面积为872平方公里。青秀区辖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4个镇: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2011年,全区户籍总人口62.30万(农业人口18.61万、非农业人口43.69万),流动人口1.6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72‰。青秀辖区内街道宽阔,绿荫如盖,能体现中国绿城南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风景。城区内形成了以中山路、新民路、民族大道、东葛路延长线、琅东为中心的五大核心商业圈和七星路精品服饰一条街、东葛路通信器材专业街、星湖路电子科技街、教育路文体用品一条街、桃源路和长湖路饮食娱乐一条街、中山路美食街、双拥路特色餐饮一条街等八大商业街区。青秀区是中国唯一东盟博览会会址一一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9月,青秀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0位。
 

', 'cityname' => '青秀', ], [ 'title' => 'liaoning', 'content' => '', 'cityname' => '辽宁', ], [ 'title' => 'binyang', 'content' => '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广西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全县总人口99万人。宾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0%。全县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宾阳县秀山丽水,风光旖旎,景色醉人,有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 'cityname' => '宾阳', ], [ 'title' => 'nanpiao', 'content' => '

南票区地处辽西走廊,位于葫芦岛市西北部,同锦州、朝阳两市接壤,远眺秦皇岛市。通过渤海经济圈诸港可扩大对外贸易;北枕松岭,南瞰渤海,利用东北中蒙、中俄边界经济带可加强边贸经济往来。南票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南票得名于乾隆皇帝颁发的两张“龙票”(采矿许可证),一张划定的采矿范围在朝阳以北,就是现在(2012年)的北票,一张在朝阳以南,就是现在(2012年)的南票。南票1962年5月设镇级建制,隶属原锦西县。1983年1月1日,建立锦州市南票区,将原属锦西县管辖的南票镇和沙锅屯公社划归锦州市南票区管辖。
 

', 'cityname' => '南票', ], [ 'title' => 'wuming', 'content' => '

武鸣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意为“以武而鸣于天下”,地跨北纬 22° 59′ 58″~ 23° 33′ 16″、 东经 107° 49′ 26″~ 108° 37′ 22″之间,位于南宁市北部,西和西南与隆安县、平果县交界,北接马山县, 南邻南宁市区。2016年,武鸣区幅员面积3378平方公里,其中63.50%为丘陵;辖13个镇;总人口70.01万(2015年),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94.95亿元。武鸣区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壮语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被誉为“中国壮乡”, 每年在武鸣城区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境内主要有国家4A级景区的伊岭岩风景区、大明山风景旅游区、花花大世界等景区。武鸣区有都(安)南(宁)高速公路、210国道线和省道20321线过境,有南宁至武鸣城市大道一级公路,城区距南宁市区32公里。
 

', 'cityname' => '武鸣', ], [ 'title' => 'longgang-2', 'content' => '

龙港区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辖区,位于渤海北部海滨,辽东湾岸的一个半岛上,是构成葫芦岛市区的重要部分。总面积172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龙港区是一个以冶炼、造船为主的工业区,铁路、海运、空运构成了立体运输网络。通过海辰路、海滨路、锦葫路等于连山区连通,进而与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连通;铁路葫支线与沈山线葫芦岛站接轨;总长1440余公里的辽宁省滨海公路在龙港区内通过,龙港区东距锦州机场30公里;区内的葫芦岛港可停泊5万吨级以下货轮,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全区海岸线长54.5公里,盛产各种水产品。2002年3月4日撤销连湾镇、北港镇,分别设立北港街道办事处、连湾街道办事处、玉皇街道办事处。2002年,龙港区辖10个街道,18个村委会、49个居委会,面积138平方千米。
 

', 'cityname' => '龙港', ], [ 'title' => 'shanglin', 'content' => '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东北邻兴宾区,南接宾阳县,西南毗武鸣县,西北连马山县,北靠忻城县。县城大丰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28公里。上林县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县,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初隶南宁专区专员公署,1971年属南宁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3年6月属南宁市管辖。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总面积1890公里。全县总人口4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城镇人口5万人。全县聚居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其中80%以上为壮族。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特别是壮族多声部民歌,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 'cityname' => '上林', ], [ 'title' => 'lianshan-2', 'content' => '

连山区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锦西市(县级)基础上设立的城乡一体的综合行政区。辖16个农村乡镇,9个城市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开发区——辽宁省扶贫实验区,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651.4平方公里,总人口68.22万,其中城镇人口30万(2011年)。位于东经120°51′,北纬40°45′,东及东北分别与锦州经济开发区、凌海市、锦州市太和区接壤,北与南票区毗邻,南临兴城市,西及西北靠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连山,禹、夏时期属幽州地;商、周时期属孤竹国地;春秋时期属燕国地;战国和先秦时期属辽西郡;两汉、三国时期属狐苏县、徒河县和乌桓地;两晋、南北朝时期属徒河县和广兴县;隋、唐时期属柳城县和营州泸河;辽、金时期属安昌县;明代在连山设驿站,称连山驿。
 

', 'cityname' => '连山', ], [ 'title' => 'mashan-2', 'content' => '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东经107°41′-108°29′,北纬23°24′-24°02′。。县城距南宁市区120千米。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约8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50千米。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2363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5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白山镇。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湿润多雨,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木薯、甘蔗、板栗、龙眼、荔枝、香蕉等。隆安是广西三大板栗生产基地之一,面积12万亩,年产量近3000吨。
 

', 'cityname' => '马山', ], [ 'title' => 'xingcheng', 'content' => '

辽宁省兴城市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代管的县级市,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集山、泉、城、海于一体。山是首山,泉是温泉,城是明代古城,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全市面积2147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125100。市人民政府驻兴海路三段11号。兴城市交通发达。沈山线铁路和京哈线斜穿市境东南部,魏塔线铁路横贯境风北部,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 'cityname' => '兴城', ], [ 'title' => 'suizhong', 'content' => '

绥中县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绥中县交通便利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秦沈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绥中站和绥中北站每日都有发往全国大中城市的客运列车。距交界处不足25公里的山海关机场可以飞往全国各地。交通十分便利。
 

', 'cityname' => '绥中', ], [ 'title' => 'beipiao', 'content' => '

北票市隶属于中国辽宁省辽西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东北部,大凌河中游。东与阜新蒙古自治战县毗邻,南与锦州市义县、凌海市相邻,西、西南与朝阳市区、朝阳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区敖汉旗、奈曼旗交界。位于亚沿海地区,西、北与承德、赤峰两市,东、南与锦州、阜新两市构成两个经济三角区。地处东经120°15′至121°18′,北纬41°23′至42°17′之间。现辖5个镇,29个乡,5个农林场。东西83.25公里,南北长129.5公里,面积4582平方千米。光绪三十年(1904)属朝阳县。1946年设北票县,1985年改为北票市。金属矿有金、铁、铝、钼、镍等,非金属矿有萤石、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玄武岩、硅石、花岗石、钾长石、方解石等。药用植物有柴胡、酸枣、车前子、防风、桔梗等。野生动物有狐、豹猫、蝮蛇等。土特产主要有山枣系列产品、龙王牌绿豆粉丝、杏仁。名胜古迹和纪念地主要有惠宁寺、北票温泉疗养所、平顶山、尹湛纳希纪念馆、北票南山公园、万人坑。
 

', 'cityname' => '北票', ], [ 'title' => 'kaiyuan', 'content' => '

开原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北古城,隶属铁岭市,位于铁岭市的东南部,辽河中游东测。东与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相毗连,南与铁岭县交界,西与法库、昌图县接壤,北邻吉林省梨树县。东经123°43′-124°48′,北纬42°6′-42°53′。东西长89.4千米,南北宽86千米,总面积2824.78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2004年)。辖区面积2828平方公里,设21个乡镇街,总人口58万。开原东部属长白山余脉,林木茂密;西部为松辽平原腹地,沃野千里。地质特征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 'cityname' => '开原', ], [ 'title' => 'jianchang', 'content' => '

建昌县前身叫凌南县,解放后改凌南县为建昌县。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时县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辖,故取其二郡的首字为名。建昌位于辽宁西部葫芦岛市北,与河北省遥遥相望。全县67万人口,有劳动力24.4万人。总土地面积3181平方公里。耕地89万亩。下辖32个乡镇。建昌县辖7个镇、20个乡、1个民族乡:建昌镇、八家子镇、喇嘛洞镇、药王庙镇、汤神庙镇、玲珑塔镇、大屯镇、牤牛营子乡、素珠营子乡、石佛乡、王宝营子乡、老达杖子乡、要路沟乡、魏家岭乡、西碱厂乡、头道营子乡、新开岭乡、贺杖子乡、养马甸子乡、和尚房子乡、杨树湾子乡、黑山科乡、雷家店乡、小德营子乡、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巴什罕乡、娘娘庙乡、谷杖子乡。
 

', 'cityname' => '建昌', ], [ 'title' => 'kazuo', 'content' =>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位于北纬40°47′12″至41°33′53″,东经119°24′54″至120°23′24″之间,地处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东临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南接建昌县,北连建平县,距离秦皇岛130公里,是辽冀蒙三省交汇地带,辽西走廊北通道要冲,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喀左县下辖3个街道、10个镇、9个乡、1个农场,共190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总面积2237.86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42.45万人(2012年),2012年,喀左县生产总值实现116.3亿元。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著名景点有东山嘴祭祀遗址、鸽子洞、天成观、精严禅寺古塔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 'cityname' => '喀左', ], [ 'title' => 'tieling', 'content' => '

铁岭市居省辖市,位于辽宁省最北部。地处东经122°44′–125°07′,北纬41°59′–43°29′。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和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阜新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及通辽市为邻。本市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在500至800米左有,有少数山峰海拔在800米以上,其中有西丰县境内的水砬子山海拔870.2米,是全市最高山。中部辽河冲积平原,土层较厚、肥力高,一般海拔100至200米。北部因与松辽分水岭相连,间以浅丘,呈波状平原,海拔在100多米。西南辽河出口处为全市最低处,海拔50米。西南与医巫闾山相连,海拔为200米以下,为低丘区。西北因受内蒙古沙漠影响,为沙丘地带。气候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5C°至7.3C°,平均降水量650毫米,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铁岭有龙首山、帽峰山、柴河水库、清河水库四个较大风景区。其中,遐迩闻名的龙首山风景区,西窥城廓,东枕柴河,蜿蜒起伏十华里,纵贯银州南北,呈现一幅巨龙欲飞的自然影观。这里春季满山樱花、桃花、杏花和梨花,竞相开放,郁香醉人;盛夏绿草如茵,百鸟啼鸣;金秋松柏苍劲,红叶满山;隆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季秀美的自然景色与山中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使整个风景区到处充满诗情画意。
 

', 'cityname' => '铁岭', ], [ 'title' => 'huludao', 'content' => '

葫芦岛市是1990年1月新建立的省辖市(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67万。优越的地理位置。葫芦岛市中心地理方位为东经120°38`,北纬40°56`,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葫芦岛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无霜期175天,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年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年平均气温8.5-9.5℃。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和底下管道运输,构成了立体运输网络。北京至哈尔滨公路、铁路横贯境内,地方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驰名中外的葫芦岛港和绥中港,空运潜力大,西距山海关机场20公里,东距锦州机场50公里,境内兴城机场具有起降大型客机条件,可望建成军民合用机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大庆至秦皇岛,盘锦至葫芦岛两条运送原油管线,给葫芦岛这个老石化基地更注入了活力。通讯设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可直接与海内外传讯各种信息。旅游风光: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给葫芦岛市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驰名海内外的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第二北戴河”兴城和可与北京故宫、长城的考古价值相媲美的秦皇汉武东巡东征时的碣石宫遗址等游览区,都在葫芦岛境内,以此为依托的沿海一线30余处景区、景点,形成了葫芦岛“悠久的名胜古迹、迷人的走廊风采”的特色。
 

', 'cityname' => '葫芦岛', ], [ 'title' => 'lingyuan', 'content' => '

凌源市隶属辽宁省朝阳市,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北与建平县、内蒙古宁城县毗连,东北及东与喀左县接界,西及西北与河北省平泉县相邻,西南与河北省宽城县、平泉县接壤,南与建昌县、河北省青龙县相连,东南与建昌、喀左两县搭界。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50″~41°26′6″,东经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长93.3公里,东西宽66.1公里,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距沈阳435公里,距北京371公里。全市现有8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11个乡、239个行政村。全市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宗教信徒4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凌源县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凑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县县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 'cityname' => '凌源', ], [ 'title' => 'taizihe', 'content' => '

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 ,太子河地名来源于战国时燕国太子丹。浑河支流。其上游有二源:北太子河源出新宾县南,南太子河源出本溪县东,在北甸附近汇合后,西流本溪市、辽阳市,至海城县三岔河附近注入浑河。长413公里,流域面积13883平方公里,流量106立方米/秒,落差463米。太子河流域处于辽宁省中部地区,是辽宁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的70%,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大的双重压力,已形成省内最严重的缺水地区。对太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可为太子河流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cityname' => '太子河', ], [ 'title' => 'xinglongtai', 'content' => '

兴隆台区是辽宁省盘锦市的市辖区,成立于1986年11月,位于盘锦市中心城区。兴隆台区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全区农用地24864.7公顷,建设用地10486.0公顷,其他土地53243.2公顷。盛产大米、河蟹、芦苇。截止到2005年,兴隆台区有耕地6557公顷,年产粮食4.2万吨,有适于淡水养殖水面近300公顷。2010年,全区总户数177900户,人口491436人。它是中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湿地面积占全市地域面积的35%,被称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兴隆台区古属幽州,汉属辽东,晋属高句丽,唐属渤海。
 

', 'cityname' => '兴隆台', ], [ 'title' => 'shuangta', 'content' => '

双塔区隶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朝阳市境内,坐落在努鲁儿虎山脉东侧、松岭山脉西麓,是大凌河河谷中的长形盘地。是朝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城内筑有保存完好的北魏时期的北塔和唐代南塔而得其名。双塔区东联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西接京津冀都市圈,南邻渤海,北靠内蒙古腹地,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节点城区。地理坐标中心位置为东经120°27’,北纬41°35’。2015年,双塔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辖4个乡(镇)、11个街道,总人口40.45万人。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33061万元,比2014年下降8.9%。双塔区境内有4条高速公路、10条国省干道、6条铁路纵横交错。距锦州港90公里。双塔自古以来为塞外战略要地,自西汉以来历代均在此设置郡县,前燕、后燕、北燕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素有“三燕古都”之称。
 

', 'cityname' => '双塔', ], [ 'title' => 'hongwei', 'content' => '

宏伟区,辽宁省辽阳市下辖区,位于辽宁省中部,辽阳市东南郊,北距沈阳70公里,南距鞍山30公里,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是辽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1年,宏伟区辖区有4个街道2个镇。总面积149.8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人。2013年,宏伟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80元。2011年末,将辽阳县小屯镇的望宝台、旭嘉2个行政村(30平方千米)划归宏伟区管辖。截至2011年,宏伟区辖区有4个街道、2个镇,即长征街道、新村街道、工农街道、光华街道,曙光镇、兰家镇。
 

', 'cityname' => '宏伟', ], [ 'title' => 'shuangtaizi', 'content' => '

双台子区系辽宁省盘锦市北城区,地处松辽平原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位于东经121°2′—122°30′,北纬40°39′—40°37′之间,总面积62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街32号,邮编:124000,行政区划代码:211102,区号:0427,拼音:Shuangtaizi Qu。双台子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3℃,全年无霜期为178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32.3毫米左右。双台子区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井盐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芦苇产地。双台子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属幽州,汉属辽东,晋属高句丽,明代在此修筑两座烽火台,双台子也由此得名。 1985年随省辖盘锦市建立而建区。
 

', 'cityname' => '双台子', ], [ 'title' => 'chaoyang-3', 'content' => '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辖境居东经118°50′至121°17′和北纬40°25′至42°22′之间,东西跨度165公里,南北跨度约216公里,边界周长约980公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哲里木盟接壤;南与辽宁省锦西市及河北省秦皇岛市毗连;东与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交界。朝阳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为塞外战略要地。地处京、津、唐和东北城市群中间,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朝阳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从原始人类生息开发始,历代建置、移民、征战以至帝王东巡,相继开辟的无终、卢龙、平冈、傍海4条中原通往东北的古道,都路经或通达朝阳市境内。因此,朝阳市在古代已经成为中国东北与华北以至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地区。如今的朝阳市正处于西部京津城市群与东部辽沈城市群辐射的中间地带,市区东距省会沈阳341公里,西距首都北京518公里,铁路、公路可直达北京、沈阳。朝阳依然是北京、承德通往沈阳、丹东、大连以至东北各地的交通要道。全市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占辽宁省的七分之一,总人口336.5万。市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42.84万。
 

', 'cityname' => '朝阳', ], [ 'title' => 'wensheng', 'content' => '

文圣区,辽宁省辽阳市辖区,位于辽宁省中部辽阳市城区东部,大沈阳经济圈中部和沈辽鞍经济腹带,距沈阳桃仙机场42千米,营口港120千米,大连港315千米。截至2013年,文圣区总面积305平方千米,总人口13.68万人。截至2013年,文圣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2013年,文圣区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0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400元,外贸出口完成2506万美元。文圣区是“无传销县(市)、区”、“辽宁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并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区。截至2014年,文圣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即新城街道、庆阳街道、东京陵街道,罗大台镇、小屯镇。
 

', 'cityname' => '文圣', ], [ 'title' => 'panshan', 'content' => '

盘锦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1] 。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辽河入海口,东北邻鞍山市,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邻锦州市,南临渤海辽东湾,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总面积4071平方千米,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75%。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盘锦1984年6月建市,总人口140万,下辖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区、盘山县和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盘锦是辽宁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公路网密度最大的城市。市南部的盘锦港是东北和蒙东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盘锦市是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GDP常年位居辽宁省前列,人均GDP连续八年居辽宁省第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盘锦市缘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
 

', 'cityname' => '盘山', ], [ 'title' => 'baita', 'content' => '

白塔区,辽宁省辽阳市辖区,白塔区位于辽阳市中部,地处长大铁路以东,太子河以西。截至2013年,白塔区总面积50.95平方千米,人口40.21万,下辖11个街道,共计60个社区,6个村。2012年,白塔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6亿元。白塔区因境内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辽代白塔而得名。曹雪芹故居也在白塔区内。白塔区是“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普及教育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末,将铁西街道(不含新民社区及硝堡社区曙光路区域)划归太子河区;将太子河区的新华街道,文圣区的武圣、文圣、襄平、南门、东兴(不含河东创业队)5个街道划入白塔区。调整后,长大铁路以东、太子河以西,原白塔区、文圣区所属区域及太子河区的新华街道组建成新的白塔区,区域面积由24平方千米增至50.95平方千米。
 

', 'cityname' => '白塔', ], [ 'title' => 'qinghe-3', 'content' => '

清河区,辽宁省铁岭市市辖远郊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距铁岭市政府所在地40公里。清河区东、南、西被开原市环绕,北与西丰县相连。全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现辖两街道两镇一民族乡,41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10万。清河区素有“辽北明珠”的美誉,是国家级园林城市、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辽宁省发展乡村游先进单位、省级养老产业示范基地试点城市。
 

', 'cityname' => '清河', ], [ 'title' => 'dawa', 'content' => '

位于蒙山主峰东侧,大部分为平邑县大洼林场所属。地势深凹于龟蒙、云蒙、东蒙三大主峰之间,身处该地如壶中窥天,深奥莫测。这里秀峰如削,树木葱茏,涧溪纵横,洞府相连,环境优美。纵横家之祖鬼谷子曾在此传道授徒,留有众多遗迹和传说。
 

', 'cityname' => '大洼', ], [ 'title' => 'gongchangling', 'content' => '

弓长岭区隶属辽宁省辽阳市,于1984年5月建区。介于东经123°14′至123°32′和北纬41°02′至41°51′之间。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阳市东南部,素以“岭岭藏宝、水水含金”而著称。边境长110.06千米,北邻辽阳县小屯镇,东北与灯塔市鸡冠山乡相望,东部与辽阳县寒岭镇以红砂岭为界,东南与辽阳县甜水乡相邻,南和西南与辽阳县河栏镇接壤,西和西北与辽阳县兰家镇毗连。2014年,全区总面积334.397平方千米,辖1个乡、1个镇、3个街道,户籍人口90754人(2014年),2014年,弓长岭区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比2013年增长3%。境内交通优势明显,辽溪铁路、沈环公路纵贯城区,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区和沈大公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弓长岭区历史悠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晚期便有人类栖息、繁衍。先秦两汉、两晋时期,已形成县区规模。境内安平乡是西汉宜丰、两晋安平县的故地,古城遗址尚在;并存有八角古井、朝阳寺等文物古迹;汤河风景区、辽阳雷锋纪念馆、瓦子沟农家风情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弓长岭区境内温泉矿泉水保有储量280万立方米/年,饮用矿泉水保有储量329万立方米/年。2006年12月8日,中矿联命名弓长岭区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 'cityname' => '弓长岭', ], [ 'title' => 'panjin', 'content' => '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东北邻鞍山市辖区,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西北邻锦州市辖区,南临渤海辽东湾。地理坐标为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幅员面积4071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年平均气温9.2℃。盘锦于1984年建市,辖盘山县、大洼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两县两区,总人口128万,是辽宁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盘锦地处辽西、辽南交通要道,京沈、沈大、盘海营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沟海铁路贯穿全境。盘锦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63公里,到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87公里,乘动车组至北京仅需200分钟,距鲅鱼圈港122公里。盘锦资源丰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年产原油1200万吨,天然气9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石化工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重要的化肥与合成树脂生产基地;有全国集中连片最大面积的水稻田10.6万公顷,年产水稻1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稻米集散地;有“涨潮为海,落潮为陆”的二界沟蛤蜊岗,是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被誉为“渤海金滩”;有世界最大的苇田,年产芦苇50万吨;有118公里海岸线,20万公顷滩涂湿地,还有16万公顷淡水水面,年产鱼蟹等水产品25万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地下还有丰富的温泉、井盐等资源,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盘锦被誉为“湿地之都”,自然环境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春,细雨霏霏姹紫嫣红;夏,草长莺飞碧绿万顷;秋,稻浪千重金黄满地;冬,雪飘冰封银装素裹。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植被类型保护完好的最大芦苇沼泽地,同时也是我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栖息的珍稀鸟类多达263种,其中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43种。因此,盘锦又有“鹤乡”和“黑嘴鸥之乡”的美誉。世界闻名的壮美景观红海滩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 'cityname' => '盘锦', ], [ 'title' => 'yinzhou', 'content' => '

银州区,辽宁省铁岭市辖区,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中游东岸,距省会沈阳市60千米,处于辽东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至2011年,银州区辖7个街道、12个村、1个乡。银州区区域面积203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为39.1万人(2014年)。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0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5元。银州区的龙首山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银州', ], [ 'title' => 'dengta', 'content' => '

灯塔市是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隶属于辽阳市,周围被省会沈阳、化纤之城辽阳、钢都鞍山、煤铁山城本溪所环抱,北部毗邻沈阳市,相距42公里,南距鞍山45公里,东距本溪47公里。灯塔地处北纬41°14’20″—41°36’40″,东经122°52’30″—123°40’7″。地处辽东半岛北部、太子河的中游。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境。面积1332.6平方公里,人口50万(1997年)。灯塔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和淡水鱼养殖基地,有“北国鱼米之乡”的美誉。主产稻谷、玉米、高粱等,特产山楂。境内煤炭和铁储量较大。但由于过量开采煤炭,已有部分城镇发生地陷。
 

', 'cityname' => '灯塔', ], [ 'title' => 'diaobingshan', 'content' => '

调兵山市,原称铁法市,辽宁省铁岭市下辖县级市,位于辽宁省北部,铁岭和法库之间,丘陵地带。截至2013年,调兵山市下辖3个镇、2个街道,共计34个行政村、25个社区。截至2013年,调兵山市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

2013年,调兵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0亿元。

调兵山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辖区内的兀术城曾被辽宁省旅游局评为“四大辽金古建筑之一”。
 

', 'cityname' => '调兵山', ], [ 'title' => 'jianping', 'content' => '

建平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北部,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的宁城、喀喇沁旗及松山区、元宝山区隔老哈河相望。东北与敖汉旗毗邻。建平县东西长75千米,南北长125千米,略呈矩形。面积约49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万公顷,200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4.3万。辖9个镇,23个乡。有汉、蒙、满、回、锡伯、俄罗斯、鄂伦春、朝鲜、壮等民族。建平县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建平县名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旧属建昌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县)两县辖境,设该县时遂取建昌、平泉两县首字而得“建平”一名。虽然县城住址已于1954年7月由原建平迁移到叶柏寿,但仍袭用建平县名,至今己有七十八年的历史。
 

', 'cityname' => '建平', ], [ 'title' => 'liaoyangxian', 'content' => '

辽阳县是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县之一,隶属于辽宁省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总面积285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41村,52个居民委员会。辽阳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山区,共有7个乡镇,面积占全县的三分之二,西部为沿河平原,共11个乡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辽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572毫米,年平均温度摄氏8.4度,年平均无霜期154天,自然条件较好。辽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种。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始有辽阳县称谓。秦时,为襄平县。东晋时期,属辽东郡。金至明代,称谓多变。清康熙3年,属辽阳州。上个世纪的一百年,辽阳县几经变迁。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辽阳县恢复县制。县城首山系东北名山千山之首,太子河流经县境。燕太子丹的传说,唐王驻跸的美誉广为流传。一代才子王尔烈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流传千古的“木鱼石的传说”至今仍脍炙人口。
 

', 'cityname' => '辽阳县', ], [ 'title' => 'xifeng-2', 'content' => '

西丰县隶属于铁岭市,位于铁岭市的东端。东与吉林省东辽、东丰两县相连,南与清原县、西及西南与开原市相毗邻,北临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东经124°17′至125°06′,北纬42°22′至43°08′之间。现辖6个镇,14个乡。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20个民族。本县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5.1℃。一月平均气温-17℃,最低气温-41.0℃;七月平均气温23.2℃,最高气温35.2℃。年平均降水量738毫米,无霜期135天左右。
 

', 'cityname' => '西丰', ], [ 'title' => 'longcheng', 'content' => '

龙城区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20°14′~120°37′,北纬41°26′~41°42′之间,地处辽宁省西部,区境环绕双塔区,西北部和西南部与朝阳县接壤,东北与北票市毗邻。截至2013年,龙城区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6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全区社会总面积686.45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72.2%。龙城区主要的风景名胜有“三燕”宫城南门遗址、王八盖子遗址、永昌德盛寺等。朝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曾称“龙城”、“黄龙城”等。故建区时取“龙城”二字,称为“龙城区”,属朝阳市管辖。
 

', 'cityname' => '龙城', ], [ 'title' => 'liaoyang', 'content' => '

辽阳曾经为东北地区的中心治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融合成辽阳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比敦煌壁画还早300年的汉魏墓群中的精美壁画;有屹立千年的辽代白塔;有清太祖努而哈赤所建的都城东京城和东京陵;有清风寺、龙峰寺、广佑寺等名刹古寺,古韵犹存;辽河、参窝水库风景区,山清水秀;核伙沟自然风景区,峰峦叠翠;石洞沟森林公园,万木葱茏;冷热地公园,堪称世界奇观。辽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孕育了许多著名民族英雄、文人雅士、文体名宿。《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籍辽阳;誉满三江的辽东才子王尔烈、抗日英雄李兆麟,“马家军”教练马俊仁,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以及体坛名将王义夫、袁华、戴国宏、郑士玉、张宏伟等都是辽阳人的杰出代表;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也从这里走进军营。广佑寺、辽阳博物馆、龙峰山等旅游景点市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辽阳居辽东半岛北部腹地,西南边陲距渤海岸70公里,东南边界距黄海岸100公里,宏观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温暖少雨,多西南风,蒸发量大,日照时间较长,易春旱。夏季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湿度大,降水集中,时遇北方气流,多有强对流天气。秋季降温缓慢,多晴朗天气,凉爽湿润,具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之特点。冬季寒冷期较长,降水较少,严寒干燥,时遇寒潮北风雪。
 

', 'cityname' => '辽阳', ], [ 'title' => 'changtu', 'content' => '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区域面积4324方公里,耕地面积40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著名的畜禽生产加工基地。昌图县位于东经123°32′-124°26′北纬42°23′-43°29′之间,东与开原市接壤,南界法库县,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左翼后旗相连,北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县相毗邻。属于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丰富,年降水量655毫米,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旱作农业地区。昌图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清代有进士赵映长,民国时期有东北保安副司令吴俊升;建国后有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刘树勋,航天科学家、“神舟五号”总设计师王永志;文学艺术界有海内外知名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剧作家舒凡。昌图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年玉米产量150万吨,商品量100万吨;高油大豆、花生、马铃薯、胡萝卜年产量分另达至5万吨、10万吨、50万吨、6万吨。猪、牛、禽年商品量分别达到100万头、25万头和2000万只。工业企业年加工生产饲料20万吨,玉米淀粉40万吨,糠醛5000吨,肉鸡3万吨,肉猪4万吨,白酒6万吨,为进一步精深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有工业闲置企业60余户,场地100万平方米、厂房40万平方米,是良好的投资合作载体。有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石灰石储量7000万吨。有矿泉三处,偏硅酸、锶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优质标准。全县有工业劳动力5万人,农业劳动力20万人。昌图县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宜农宜林,矿产丰富。耕地面积400万亩,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7.5亿公斤,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被评为全国交售商品粮第一县。农业基础雄厚,以蔬菜、花生、马铃薯为主的经济作物达172万亩;以猪、牛、禽为主的畜产品全省第一;林业已成为重点产业之一,发展迅猛;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已具规模,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cityname' => '昌图', ], [ 'title' => 'longlin', 'content' => '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它东与田林县为邻,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以南盘江为界,与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市隔江相望,总面积35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179个行政村(街)26个村民小组,人口35.4万。隆林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库”的县份。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隆林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县有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是广西仅有的2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百色市12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重峦叠峰,沟壑纵横,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34.92%,土山面积占65.08%;是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是电站库区,“九五”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和平班水电站就在隆林境内建设,电站淹没涉及5个乡镇32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30101人,淹没面积达84201.82亩。
 

', 'cityname' => '隆林', ], [ 'title' => 'xihe-2', 'content' => '

细河区,辽宁省阜新市辖区,位于辽宁省西部,环绕阜新市周围,四邻均与阜新县接壤,东南距沈阳170公里,西南距锦州111公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望。截至2009年,细河区总面积126.4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4.66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5.7万人,农村人口4万人;非农业人口17.8万人,农业人口1.9万人。辖4个街道1个镇。2013年,细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亿元,年均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年均增长5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年均增长4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分别年均增长18.8%和23%。
 

', 'cityname' => '细河', ], [ 'title' => 'pingguo', 'content' => '

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该县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等民族。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为百色市东大门,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镇,为滇、黔、桂三省区的交通要冲,桂西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在广西宏观经济战略布局中,平果处于桂东南开放与桂西开发的结合部,是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平果铝”及西南、华南电力系统重要枢纽50万伏超高压变电站所在地。县城驻地处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和桂西中心城百色市之间,与两地距离约为120km,成为承接并发挥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山区经济辐射与吸引的“二传手”。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 'cityname' => '平果', ], [ 'title' => 'qinghemen', 'content' => '

清河门区坐落于辽宁省阜新市西南部,距市中心25.18公里,距锦州海港115公里。位于东经121度19分29秒—121度31分45秒,北纬41度21分28秒—41度48分48秒之间。辖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境内土地平坦肥沃,河流环绕,风光秀丽,蕴藏着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清河门地处中纬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日差较大、雨热同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锦阜疏港公路 、锦阜高速公路纵贯本区,高速公路在本区内设有出口。清河门区就近火车站—清河门站。清河门汽车站,火车站附近,有直达黑山、北镇、义县、锦州、北票等周边地区班车。
 

', 'cityname' => '清河门', ], [ 'title' => 'tiandong', 'content' => '

田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境域版图颇似一只巨大的芒果,恰与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巧合,物华天成。田东境域是东亚早期人类迁徒史上一个重要的驿站。田东县檀河高岭坡旧石器遗址是“广西百色旧石器”的主要发掘地,发掘出的旧石器经中美专家考证,确定为80万年前的旧石器,使存在于世界学术界长达50年之久的“莫维斯理论”不攻自破。研究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1年,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田东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在恩隆(今田东,下同)领导和指挥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及农民自卫军发动“恩隆暴动”,打响了百色起义的第一枪。同年12月,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建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恩隆县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广西最早成立的工农民主政府。1996年,“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田东', ], [ 'title' => 'taiping', 'content' => '

太平区,辽宁省阜新市辖区,位于阜新市市区东南部。西部与海州区接壤,东部与细河区、阜新县、新邱区接壤。截至2013年,太平区辖区面积94.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下辖5个街道和1个镇,共计55个社区、11个村。2013年太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累计完成425952万元,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78039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770020.9万元,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2746.5万元,税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28102.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9616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37283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累计完成36941万元,招商引资总额累计完成21亿元。
 

', 'cityname' => '太平', ], [ 'title' => 'jingxi', 'content' => '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8个镇16个乡,总人口57.1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壮族聚居的边境人口大县,沿边有152.5公里长的边境线,有龙邦、岳圩两个国家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靖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无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靖西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品有锰、硫铁、铝土、红锑、磷、重晶石等18个矿种。
 

', 'cityname' => '靖西', ], [ 'title' => 'xinqiu', 'content' => '

新邱区,辽宁省阜新市辖区,位于辽宁西部在阜新市中心东北端14公里处。新邱区是阜新市的东出口,东距沈阳桃仙机场170公里,西至锦州港150公里,南到大连400公里。2013年新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33元,同比同比2012年增长13%。截至2013年,新邱区辖4个街道、1个镇。土地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4.83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万人。
 

', 'cityname' => '新邱', ], [ 'title' => 'debao', 'content' => '

德保全县管辖城关、都安等12个乡(镇)185个村(社区)委会。全县有34万人。总面积为257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占70%,境内聚居着壮、汉、瑶等9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占98%。德保秦属象郡,晋属兴古郡,唐为废冻州,宋建镇安峒,元为镇安路,明为镇安土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天保附廓县,是清代广西18个府的治地之一。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德保县东部与田东县、天等县接壤,西部与靖西县相连,北面同田阳县、右江区毗邻。北回归线横穿本县足荣、那甲、巴头、敬德等乡镇。县人民政府设在城关镇,距离百色市政府129公里,是边境地区靖西、那坡县与百色右江河谷相连接的咽喉要道。
 

', 'cityname' => '德保', ], [ 'title' => 'haizhou-2', 'content' => '

阜新市是土地资源较富庶的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5532477.8亩。其中,市辖城区(海州、太平、新邱、清河门区)共224329.9亩,细河区(市郊区)510437亩,彰武县5461661.9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9336049.2亩。全市人均占有土地8.56亩,居辽宁省之首;人均耕地3.37亩,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铁岭市。?阜新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5°C-7.5°C之间,年平均降水在420-540毫米之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风多雨少。阜新全境呈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的交点上。 全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阜新煤的储量丰富,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现已探明含煤面积825平方公里。阜新石油、煤层气、天然气储藏量可观。阜新正在利用这些能源优势,寻求合作伙伴,继续开采煤炭资源,改造扩大电力工业,开发煤层气、天然气、石油资源。阜新境内有雄伟陡峭的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青龙山、海棠山;有蜿蜒曲折的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牛河、细河;有远近闻名的大青沟水库、巨龙湖水库、闹德海水库、佛寺水库;有横贯塞北的“三北”防护林;有驰名中外的章古台固沙造林。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水面,坦荡的草场,茂密的森林,丰腴的土地,使阜新犹如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西古老而美丽的大地上。
 

', 'cityname' => '海州', ], [ 'title' => 'tianyang', 'content' => '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解放后,1954年县治迁至今田州镇,属百色专区专员公署(今百色市)管辖。田阳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土地资源面积359万亩,水资源总量为12.4亿立方米。农业作物种类多,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豆类、麦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蔬菜、芝麻、木薯等。林业方面,县境内植物资源有900多种,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竹子、芒果、柑桔、龙眼、荔枝、橙、梨、扁桃、板栗等。土特名产主要有云耳、香蕈、菇类、田七、茶油、桐油、八角油、核桃等。田阳县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各乡镇多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
 

', 'cityname' => '田阳', ], [ 'title' => 'zhangwu', 'content' => '

彰武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北纬42.07′—42.51′、东经121.53′—122.58′之间,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市,西隔绕阳河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相邻,北依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境呈枫叶形,东西长87.5公里,南北宽79公里,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彰武县地处塞北,风景独特,有广阔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到景区观光游览,八大景观、四条旅游带正在进一步开发。有翰海筑绿屏、梦里听松涛、闻名世界的章古台万亩人工林;有千姿百态的摩崖像、圣经古刹颂经忙、被称作东藏佛教圣地的千佛山宗教旅游区;有山依水秀、水靠山青的高山台风景区;有粉沙砌坝、喜鹊不筑巢、青蛙不鸣叫、被誉为“天下奇沟”的大清沟;有雄伟险峻、号称塞北“小三峡”的闹德海水库;有半湖芦苇半湖莲、鱼跃花更艳的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有湖心品鱼宴、湖畔赏风车的巨龙湖和水清鱼鲜的兴隆山水库风景区;有沙如卧雪、孤烟落日、引人入胜的大漠风光;有延习至今的满族民风民俗……
 

', 'cityname' => '彰武', ], [ 'title' => 'napo', 'content' => '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边陲。全县总面积2231.0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聚居着壮、汉、苗、瑶、彝五个民族,总人口19.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那坡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广西实施边境建设大会战为重要契机,立足本县实际,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全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度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5年被中共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县城。
 

', 'cityname' => '那坡', ], [ 'title' => 'fuxin', 'content' => '

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全区呈现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445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辖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五个市辖区,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5年阜新市人口为177.8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421.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815元。阜新市初步探明有38种矿藏,矿产地228处。其中煤的储量较大,资源储量达10亿多吨。石灰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岩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萤石、硅砂、沸石的储量居辽宁之首,黄金储量尤其可观。
 

', 'cityname' => '阜新', ], [ 'title' => 'baise', 'content' => '

广西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连,东与南宁相连,南与越南交界,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1929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苏维埃人民政府,以“邓小平足迹之旅”为精品的百色地区旅游业正在悄然兴起,百色已开始成为我国继延安、井冈山之后的又一个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旅游胜地。百色是著名的革命胜地。世纪伟人邓小平曾经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近年,神秘独特的桂西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逐渐向世人展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百色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百色年平均气温19.0°C至22.1°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景点:乐业大石围景区,通灵大峡谷风景区,古龙山峡谷群景区,乐业布柳河景区,凌云茶山金字塔,百色起义纪念馆园,江美德保矮马风情园,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澄碧湖景区。
 

', 'cityname' => '百色', ], [ 'title' => 'lingyun', 'content' => '

凌云县城有四条河流纵横交错会聚于城中,四周群山苍茫高耸;公共设施大都由本县的石材加工的石条、石块、石柱、石凳等建造而成,享有“山上水乡石头城”的美誉。凌云,地处云贵高原延伸带。全县总面积2037.46平方公里,海拔在210至2062米之间。人口18万人,境内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哈尼、仫佬、水、满、高山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5.8%。县辖3镇7乡,其中5个是瑶族乡,199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凌云县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茶叶、八角是凌云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凌云旅游资源很有开发潜力。其资源类型复杂,具备乡土性、古特性、奇异性和美感性。
 

', 'cityname' => '凌云', ], [ 'title' => 'fumian', 'content' => '

福绵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心位于北纬22°35′2″ 东经110°02′42″,玉林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东北连玉州区,西北接兴业县, 南邻博白县,东南与陆川县接壤。2013年,辖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6个镇,总面积面积787平方千米,总人口42.4万。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81万美元。财政收入3.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31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1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57元。
 

', 'cityname' => '福绵', ], [ 'title' => 'leye', 'content' => '

乐业,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东南麓。县城距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160公里,距百色市168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00公里,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370公里,是重庆、贵州经龙邦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往东盟国家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全县现辖4镇6乡,乡镇撤并后辖4镇4乡,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30%,土山面积占70%,总人口15.7万,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占50%,汉族占48%,其他少数民族占2%。乐业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矿、白云石、煤炭、金属硅等20多个矿种。乐业县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经过中、美、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科考论证,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了28个天坑,其天坑数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绝无仅有。
 

', 'cityname' => '乐业', ], [ 'title' => 'xilin-2', 'content' => '

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是百色市所管辖的一个县份。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28%,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全县有2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八达镇古障镇八大河乡马蚌乡者夯乡普合苗族乡西平乡弄汪乡那佐苗族乡那劳乡足别瑶族苗族乡,共93个村,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西林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西林县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高峡平湖——万峰湖景区,它与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三位一体有机连结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
 

', 'cityname' => '西林', ], [ 'title' => 'yuzhou-2', 'content' => '

玉林市玉州区位于广西东南部,是玉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玉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玉州区是玉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玉州区东南接梧州、西北靠贵港,西连北海、钦州。距深圳566公里,距广州420公里,是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区内有黎湛铁路、洛湛铁路、玉铁铁路和324国道穿境而过,有高等级公路与周边县市贯通。全区总面积464.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55.7万人(2004年),其中城区常住人口40万。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4年至1947年,本地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郁林区、第六区、第三区、郁林专区、第九区(郁林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设立郁林行政区,1950年1月改为郁林区,1951年7月郁林区、梧州区合并,设立容县专区,1958年8月设立玉林专区,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
 

', 'cityname' => '玉州', ], [ 'title' => 'guiping', 'content' => '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介于北纬22°52′-23°48′与东经109°41′-110°22′之间。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为贵港市所辖,曾长期为州府驻地(称浔州)。桂平历史悠久,秦汉时隶属桂林郡,自南北朝的梁朝始沿桂平建制,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桂平市是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区之一,拥有西山、龙潭、金田起义地址三个国家级名胜古迹,以及大藤峡、东塔等一批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其中西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田起义旧址为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城区东北9公里处建有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公园。以桂平为中心,在其周边还有大平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桂平市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震憾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她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最早对外开放县之一,是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百强县,是中国著名的”荔枝之乡”,被誉为西江流域上的一颗明珠。桂平市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景观:西山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桂平市中山公园、北回归线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东塔、白石洞天、罗丛岩。
 

', 'cityname' => '桂平', ], [ 'title' => 'xingye', 'content' => '

兴业县区位优势突出,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与贵港市、钦州市及玉林市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接壤。自建县以来就狠抓公路交通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城乡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黎湛铁路和324线国道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该公路的建成将使兴业成为桂东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行政区划代码:450924。拼音:XingyeXian。兴业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处桂东南,面向广东、海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邻近北海、钦州沿海经济开放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8℃,无霜期345.5天,降雨量1592毫米。土地肥沃,物华天宝。历来盛产稻米,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已实现粮食亩产吨粮田县目标,荔枝、龙眼、柑橙、香蕉等水果,茶叶、春烟、蔬菜、甘蔗等作物,品种繁多、质优量大。境内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花岗岩、莹石矿等资源。
 

', 'cityname' => '兴业', ], [ 'title' => 'cenxi', 'content' => '

岑溪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处于东经110°3′-111°22′,北纬22°37′-23°13′,东邻广东罗定市,南靠广东信宜市,西连玉林市,北接梧州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的结合部,既是联接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腹地,又是大西南资源型经济与沿海外向型经济的连接点。岑溪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水量1450mm。岑溪市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0万。其中全市男性人口416667人,占全市人口53.2%;女性人口366836人,占全市人口46.8%。农业人口659871人,非农业人口123632人,每户平均人数3.8人。全市人口汉族居多,有壮、瑶、苗、黎、京、布依、侗、仫佬、回、傣、毛南、彝、水族等少数民族3357人,占全市总人口0.4%。
 

', 'cityname' => '岑溪', ], [ 'title' => 'guigang', 'content' => '

贵港市位于广西重要城市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的几何中心,处在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贵港市是一座新兴的内河港口城市,位于广西东南,西江流域的中游,浔郁平原的中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幅员面积3533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54万,市区人口28万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前后一千多年均为地方政权的中心,明代发后降州为县并一直沿用贵县名称。贵港地处低纬,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微寒,春秋季气温升降较快,日温差较大。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1.5℃。贵港市是旅游胜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一块翡翠,珠江流域上的一颗明珠,常年游客如云,流连忘返。以“树奇、石怪、泉甘、茶香、佛灵”闻名于世的桂平西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广西著名的佛教丛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田起义遗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策源地。景观: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白石洞天,九凌湖,大藤峡。
 

', 'cityname' => '贵港', ], [ 'title' => 'luchuan', 'content' => '

陆川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总人口85.5万人。是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根据地。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位于东经110°4′,北纬21°53′—22°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光热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7℃,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85.5万人。陆川县辖11个镇、3个乡。
 

', 'cityname' => '陆川', ], [ 'title' => 'mengshan', 'content' => '

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北接荔浦。山川秀丽,形势险要。《方舆纪要》说,永安州(今蒙山县)“屏蔽昭梧,控扼蛮夷,间浔漓江之中,为形胜要地”。县城地理座标是:东经110o31′,北纬24o12′,靠近北归线。县治蒙山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60公里(公路距离,下同),居桂林、梧州两市间。北与全国旅游重点桂林市仅距146公里,距阳朔82公里,距荔浦39公里,南与广西“水上门户”梧州市距186公里,西南170公里处是太平天国革命发祥地–金田村。国道321公路线贯穿县境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对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比较有利。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总面积的71.6%。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主果木等生长。
 

', 'cityname' => '蒙山', ], [ 'title' => 'pinggui', 'content' => '

平桂区,隶属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广西的东北部、贺州市的中部,隶属于贺州市,距贺州市城区中心仅6公里。东与贺州市八步区毗邻,西邻钟山县、昭平县,南接梧州市苍梧县,北连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辖区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2014年)。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2010年,平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5亿元,年均增长12%,三个产业比为由2007年的22:49:29调整为18:54:28。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1.2%提高到34.6%。2016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贺州市平桂区 [2] 。2016年12月2日,平桂区正式挂牌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平桂区,隶属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广西的东北部、贺州市的中部,隶属于贺州市,距贺州市城区中心仅6公里。东与贺州市八步区毗邻,西邻钟山县、昭平县,南接梧州市苍梧县,北连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辖区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2014年)。200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管辖共9个乡镇(街道),124个行政村、1246个自然村(屯、寨)、2468个村民小组,境内主要居住有汉族、瑶族、壮族等民族,总人口52万(2014年)。
 

', 'cityname' => '平桂', ], [ 'title' => 'rongxian-2', 'content'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辖县,著名侨乡。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地处广西东南部,玉林市最东部,北流江(容县称之为绣江)中游。全县辖15个乡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容县县治设于容州镇,西距自治区首府340公里。全县辖12个镇,3个乡,219个村(街),总人口78万。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容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全县耕地面积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
 

', 'cityname' => '容县', ], [ 'title' => 'babu', 'content' => '

八步区,贺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原来的贺县及原县级贺州市的改称。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国道207线、323线和正在建设的桂梧、广贺、永贺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及建成通车的洛湛铁路都交会于八步。八步区总面积3686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2009年),辖12个乡镇、1个瑶族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八步区是原来的贺县及原县级贺州市的改称。历史悠久,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临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辖区内有5个城镇曾经是历史上建制县的县治所在地,它们分别是原临贺县(今贺街镇)、封阳县(今铺门镇)、信都县(今信都镇)和建兴县、兴安县、桂岭县(今桂岭镇)和八步街道(原八步镇)。1997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和原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驻地设在原县级贺州市; 2002年6月,贺州地区撤地设市,前称梧州地区,2007年改为”贺州地区”,成立“贺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 改称贺州市,原县级贺州市改称为八步区。
 

', 'cityname' => '八步', ], [ 'title' => 'cangwu', 'content' => '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区,环抱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全县辖17个镇、24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66.5万人,有耕地3万公顷,林地34万公顷。苍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为虞舜巡游之地,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在当代,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故乡。苍梧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31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县森林蓄积量9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3%,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八大产脂县之一;蕴藏着金、铅、锌、铜、铁、钛、水晶石、重晶石、花岗岩、石灰石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30多种。
 

', 'cityname' => '苍梧', ], [ 'title' => 'beiliu', 'content' => '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原籍北流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多万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北流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1994年4月18日,北流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目前市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仅占0.92%。
 

', 'cityname' => '北流', ], [ 'title' => 'wanxiu', 'content' => '

万秀区位于中国南方,广西东部,是梧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万秀区座落在梧州市鸳鸯江东面,位于梧州市区东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连龙圩区、西邻蝶山区城区和长洲区城区、北接苍梧县,南临桂江、西江,与蝶山区隔江相望。西距南宁365公里;东距广州市260公里。万秀区是梧州市的商业的老城区和贸易主要集中区域,商业发达。万秀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辖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人口为15.28万。1951年11月,设立河道办事处。1953年5月,撤镇设立第一、第二区和水上区人民政府。1955年8月,撤销城区政府,改设城中、城北、和平、大河、抚河(桂江)、下关、红楼、石鼓、南堤9个办事处。1958年9月,撤销办事处,建立城南、城北和水上3个区公所。1960年4月,又分别改称为白云、万寿和鸳江3个人民公社。
 

', 'cityname' => '万秀', ], [ 'title' => 'bobai', 'content' => '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全县设置乡镇33个,其中镇28个,辖村委会(街道居委会4个)319个,村民小组8622个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名牌产品有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猪、三黄鸡、速生丰产林、剑麻等。全县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2001年全县总人口147.99万人。全县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水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146.6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1.31万人。
 

', 'cityname' => '博白', ], [ 'title' => 'zhongshan-2', 'content' => '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部偏北,东邻贺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乐、恭城,北靠富川与湖南省江华县,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条件方便,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县城距广州市356公里(均为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距通商口岸梧州市200公里,距桂林市176公里,国道323线、207线横贯境内,筹建中的洛湛铁路与桂梧高速公路通过县境。全县辖17个乡镇,总面积1862平方公里,总人口49.1万人。钟山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和林业大县,是广西商品粮基地、春烤烟基地、锡钨主产地和最大的大理石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基地,名优特产种类繁多。农产品主要有大米、春烤烟、大肉梅、沙田柚、红瓜子、香米、黄牛等;全县森林覆盖率52.4%,水能蕴藏量5.6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县内矿产已探明有大理石、花岗岩、锡、钨、煤等20多种,尤其是钟山锡锭和“钟山白”(广西白)大理石,更是以易于开采,质量上乘而斐声海内外。
 

', 'cityname' => '钟山', ], [ 'title' => 'tengxian', 'content' => '

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苍梧县,南毗容县、岑溪市,西靠平南县,北接昭平县、蒙山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全年夏长冬短,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具有发展亚热带名优特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县19个乡镇,总人口91.61万,总面积3945.62平方公里。藤县人杰地灵,是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是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故乡,也是西江流域广大群众敬仰的龙母的故乡,同时饮誉全国及东南亚、获“世界狮王”称号农民狮队就出自藤县美丽禤州岛上。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12黄金、重晶石12花岗岩、铅锌12硅等18种。
 

', 'cityname' => '藤县', ], [ 'title' => 'fuchuan', 'content' => '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全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街、居)委会,总面积157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其中县城人口3万。县政府所在地位于美丽的碧溪湖畔,清澈的富江河从县城中心流过。富川山水秀丽,风情浓郁。有闻名遐迩的富川八景旅游名胜;被誉为“小桂林”的秀水风光;凤溪民族风情晚会;山水之腴的川岩;古朴雄伟、布局严谨的古明城。她的风景各异,令人流连忘返,是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富川', ], [ 'title' => 'yulin-2', 'content' => '

玉林,位于广西东南部,东与梧州市、广东省相邻,南与北海市、广东省毗连,西与钦州市、南宁地区交界,北与贵港市接壤。“三日尽览侨乡秀,四季共享岭南色”,玉林秀丽的山水,奇异的古迹,繁荣的商贸,锦绣的田园,侨乡的风情,总会令你依依难舍。玉林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誉,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景观遍布各县(市)区,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多彩,目前已经形成玉东、玉西、玉南三大旅游区。玉林美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庄一阁一铜鼓,二桥二娇二洞天,三山三岩三温泉”。主要风景名胜区(点)有:世界最大的铜鼓出土地—-北流铜石岭风景区、“天南杰构”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亚洲第一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全国四大私人名庄之一陆川谢鲁山庄、中国道教第二十、二十二洞天—-容县都峤山和北流勾漏洞、唐代杨贵妃及晋代绿珠女出生地遗址、清代民居建筑群—-兴业庞村古民居、李宗仁屯兵遗址—-城隍鹿峰山(龙泉洞)、三大温泉—-陆川温泉、温罗温泉、容县黎村温泉,森林公园—-北流大容山和容县黄坡涧,玉林市佛子山旅游度假区和大型人造景观“云天民俗文化世界”。玉林市辖区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雨量和光热充沛,年平均气温21℃。景观:云天大厦(云天民俗文化世界)、佛子山旅游度假区、经略台真武阁、都峤山、杨贵妃故里、勾漏洞风景、区铜石岭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鬼门关。
 

', 'cityname' => '玉林', ], [ 'title' => 'wuzhou', 'content' => '

梧州市位于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东经111°51′14″-111°40′北纬22°58′12″-24°10′14″之间。梧州市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为百越之地,广信、苍梧是古称,传说因古时盛产刺梧桐树而得名。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为州治,将苍梧改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192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省辖市。古为百越之地,广信、苍梧是古称。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为州治,将苍梧改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192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省辖市。她座落在浔江和桂江(其上游称漓江)的交界汇合处,背倚海拔365米的白云山,青山怀抱,绿水潆绕,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21.1℃温度,最冷月(1月)平均11.9℃温度,最热月(7月)平均28.9℃气温,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平均日照为1915小时。景观:梧州八景为: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 'cityname' => '梧州', ], [ 'title' => 'tantang', 'content' => '

覃(qín)塘区(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一个市辖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8′48″~109°18′,北纬22°48′~23°25′12″,位于贵港市西北部,西靠全市的西南通道,北至古樟乡的元金村,南抵大岭乡的古平村,总面积约为1503平方公里。覃塘区199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县级区,时称覃塘管理区,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行政区,辖10个乡镇,是“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截至2013年底,覃塘区辖6镇4乡145个行政村(社区)。分别是:覃塘镇、东龙镇、三里镇、黄练镇、石卡镇、五里镇、山北乡、樟木乡、蒙公乡、大岭乡。
 

', 'cityname' => '覃塘', ], [ 'title' => 'zhaoping', 'content' => '

昭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桂江中游的昭平县犹如镶嵌在广西东部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全县总人口39.2万,总面积3273平方公里,辖8镇9乡。碧波荡漾的桂江上连漓江、下接珠江,山光水色,令人神往,成为桂(林)梧(州)水路通航主航道;陆路有白黄线与东西南北国道相接,正在兴建的桂(林)梧(州)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昭平水陆交通便捷,桂江、省道20141线,穿境而过,昭平县城至蒙山黄村、樟木至潮江、黄姚至皇竹多条公路建设,给昭平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昭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就是名人雅士云集之地。唐代著名大诗人李商隐、修文馆学士宋之问、宋代著名将领杨文广、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近代孙中山及著名文化名人千家驹、何香凝、梁漱溟、高士其、欧阳予倩等人均先后到这里畅游名川秀水,为这方水土增添了浑厚的文化底蕴。昭平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桂江、思勤江、临江、富群江等,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 'cityname' => '昭平', ], [ 'title' => 'yanshan-2', 'content' => '

雁山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区,1996年底桂林市区划调整成立,位于桂林市南部,属桂林市六城区之一,东与灵川县相连,西与临桂区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北与象山区、七星区接壤。雁山区内有桂阳公路、桂竹公路、桂磨公路并行,另有桂梧高速、灵三绕城高速公路、永雁二级公路穿过。2012年雁山区辖1个街道、2个镇和2个乡,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2012年末人口7.39万,人口自然增长率6.4‰。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8亿元。2012年雁山区生产总值20.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233元。夏商周时期,雁山区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 'cityname' => '雁山', ], [ 'title' => 'gangnan', 'content' => '

港南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辖区,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县级区,位于黄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河畔,贵港市东南部,郁江南岸,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桂平市交界。港南区内有黎湛铁路复线和国道324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黄金水道西江流经区内4个乡镇,常年可通行千吨级货轮,直达粤港澳地区,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物资出口的重要通道。至2010年底,港南区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辖6镇2乡1个街道,165个村委员会,人口63.56万。至2017年底,港南区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6个镇、2个乡:江南街道、桥圩镇、木格镇、木梓镇、湛江镇、东津镇、八塘街道、新塘乡、瓦塘乡。2016年3月15日,港南区瓦塘撤乡改镇。
 

', 'cityname' => '港南', ], [ 'title' => 'qixing', 'content' => '

七星区又称“高新七星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漓江东岸,区人民政府驻骖鸾路高新开发大厦。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七星区是1997年6月合并的新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畔,2010年七星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华侨旅游经济区,2012年末,七星区户籍常住人口19.65万人。2013年七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98亿元,同比增长12.4%;财政收入1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70.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9元。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地。唐至德二年(757)为临桂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属临桂县东江镇,民国28年(1940年)属桂林市东江镇,1950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东江、漓江2街道,1958年东江、漓江街道合并改东江公社,1966年分设东江、漓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并置七星区。
 

', 'cityname' => '七星', ], [ 'title' => 'hezhou', 'content' => '

贺州市地处广西东端,与广东、湖南两省相邻,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边缘与大西南之间,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3°39′0″至25°09′0″,东经111°05′0″至112°03′0″。贺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繁多,民风古朴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有国宝级文物–麒麟尊(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玉印浮山、客家围屋、黄姚古镇、古名城、回澜风雨桥、秀水壮元村等人文历史景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路花温泉、荷塘十里画廊、天下第一洞–碧水岩等众多自然山水风光.贺州市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还成为香港著名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及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等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地。贺州市瑶族风情万种,尤其是在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瑶族支系—-土瑶风情更是独特迷人。令人神往的瑶族风情有瑶家迎亲,拜堂,耍歌堂,上刀山,土瑶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每年农历11月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吸引了湘粤桂三省(区)毗邻10多个县(市)的瑶胞数万人参加,美国,泰国,越南,香港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瑶族同胞也纷纷云集贺州市共度盘王节。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641?2000毫米,无霜期328天。景观:文笔塔、黄姚古镇、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路花温泉、黄洞清湾瑶寨、浮山风景名胜区、临贺故城、粤东会馆.
 

', 'cityname' => '贺州', ], [ 'title' => 'gangbei', 'content' => '

港北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辖区,1996年随着地级贵港市成立而设立,属县级行政区。港北区位于广西浔郁平原中部,是广西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贵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港北区是广西重要的水泥生产和金银矿开采基地,奶水牛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广西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至2010年底,港北区辖8个乡、镇、街道,共117个行政村,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2010年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0多万。港北区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的故乡。港北区历史悠久,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布山县,属桂林郡,郡治在今港北区。秦末,更名郁州,汉至南北朝宋、齐时代属郁林郡。公元558年至589年属南定州。隋开南定州改尹州,故属尹州。大业二年称郁林县,与马度县同属广州。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改属贵州,五代十国时期属贵州。
 

', 'cityname' => '港北', ], [ 'title' => 'longwei', 'content' => '

龙圩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13年6月成立。位于梧州市城区西南部,距梧州主城区13公里。地理坐标中心位置为东经111°25’,北纬23°41’。东毗广东省肇庆市和万秀区,南连岑溪市,西接藤县,北与长洲区和万秀区接壤。2014年,龙圩区总面积982.9平方公里;龙圩区辖4个镇。2015年,龙圩区总人口30.7万人,2015年,龙圩区总人口30.7万人。境内有李济深故居、冠盖总庙、粤东会馆等名胜古迹。2015年上半年,龙圩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3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9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17.7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5%。龙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西南部,2013年3月成立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龙圩区前身为苍梧县的县城,距梧州主城区13千米。地理坐标中心位置为东经111°25’,北纬23°41’。龙圩区东毗广东省肇庆市和万秀区城区,南连岑溪市,西接藤县,北与长洲区和万秀区接壤。总面积982.9平方千米。
 

', 'cityname' => '龙圩', ], [ 'title' => 'xiangshan-2', 'content' => '

象山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市辖区,以象鼻山而得名的,是桂林市最大的城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北临叠彩区,东连七星区,西与临桂区相接,南与雁山区接壤。至2012年底,象山区辖象山、南门、平山3个街道和二塘乡,下设34个社区,8个建制村。至2012年底象山区行政区域面积88平方千米,户籍常住人口23.63万人。2013年象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86亿元,增长9.9%;财政收入10.11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39亿元,增长24%;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1.34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6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696元,增长14%。夏商周时期,象山区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 'cityname' => '象山', ], [ 'title' => 'pingnan-2', 'content' => '

平南县位于广西东南部,黄金水道西江上游,居北纬232’19”-242’19”,东经1103’54”-11039’42”,面积2988平方公里。平南古称龚州,置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结合部,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地理位置优越。全县现辖7乡18镇,人口130万多人。县城驻地平南镇,城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平南县自然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500多种。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石灰石、花岗石、红砂石、重晶石、金矿、高岭土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0亿吨;红砂石储量20多亿吨,花岗岩储量30多亿吨。境内有浔江、大同江、白沙江等十几条河流,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总容量7.53万千瓦。全县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大王宫、白马双英等10多个。平南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南近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5℃,年降雨量1630毫米,年平均日照1712小时,年无霜期为340天。
 

', 'cityname' => '平南', ], [ 'title' => 'changzhou-2', 'content' => '

长洲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西部,东与蝶山区城区接壤,南连龙圩区城区、西接苍梧县人和镇和藤县赤水乡相壤,北邻苍梧县倒水镇。梧州市人民政府驻地和在建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综合办公大楼均坐落于辖区内,该区将成为梧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洲区是梧州市最年轻的城区之一,位于梧州市城区西部,毗邻广东,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梧州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清朝初年,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
 

', 'cityname' => '长洲', ], [ 'title' => 'diecai', 'content' => '

叠彩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中部,东面和北面与灵川县相连,南与象山区、七星区相接,西与临桂区接壤。区人民政府驻中山北路147号。叠彩区是商贸、物流、仓储的重要聚集地以及主要种植蔬菜、水果饲养猪、鸡、鸭等,是桂林市重要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叠彩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3月,全区常住人口17.9万,下辖两个街道,一个乡,共21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2013年叠彩区GDP总量53.93亿元,同比增长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5亿元,财政收入3.6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6亿元。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属临桂县辖地,1913年属桂林县地。1940年属桂林市凤北镇、西南附廓乡,1950年设第三区和北郊区,1955年改三皇、北站2街道,1958年改三皇、北站2公社,1966年更名东风、胜利公社,1979年东风、胜利公社合并置叠彩区。
 

', 'cityname' => '叠彩', ], [ 'title' => 'ziyuan', 'content' => '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界于东径110°16.6′——110°55.2′、北纬25°46′—26°20.4′之间,在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城位于风景秀丽的资江上游河畔,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98公里,距离湘桂铁路百里村火车站58公里。三条省际公路经过县城,汽车可直达桂林市、龙胜县和湖南的武岗市、邵阳市、新宁县等地。资源县境内东西横距65。5公里,南北纵距63。4公里,总面积1961.14平方公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现辖资源县镇(中峰乡、梅溪乡、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六乡一镇。共74个村(街)委,总16.7万人,其中苗、瑶等少数民族人口约3.5万人,约占21%。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丹霞地貌被誉为“丹霞之魂”,具有较好的旅游、观光考研价值。
 

', 'cityname' => '资源', ], [ 'title' => 'yongfu', 'content' => '

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西南,全县辖9个乡(镇)(2006年桃城乡与永福镇合并为永福镇),97个行政村,总人口近26.8万(2006年统计)。永福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福寿之乡”之美称,全县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有36位,超过目前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有7名百岁老人的世界长寿之乡评定标准。永福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北距中外著名的风景历史名城桂林市45公里,南离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市108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332公里,湘桂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直贯县境南北,与桂林、柳州、南宁都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通,还可直达北海、防城港、钦州、湛江等港口城市。县人民政府驻永福镇,县城距两江国际机场仅22公里。县内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 'cityname' => '永福', ], [ 'title' => 'lipu', 'content' => '

荔浦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南面,东经110°06′-110°41′、北纬24°18′-24°46′,居北回归线北侧,在柳州、桂林、贺州、梧州四地市之间,地势自西和向东倾斜,周高中低,全县面积1758.62平方公里,山地约占62.5%,小平原及坡地、水面约占37.5%。到2001年止,全县有汉、壮、苗、瑶等15个民族,总人口36.72万人,其中:汉族占85.28%,瑶族占5.76%,壮族占8.9%,其余各民族占0.06%。下辖10镇3乡。荔浦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铅、锌、锰、铁、银、煤、重晶石、大理石等十余种,其中以锰及重晶石藏量较大,可供开采。荔浦县旅游前景广阔,已开发了“亚州第一洞”丰鱼岩、银子岩、鹅翎寺、小青山、文塔、蒲芦瀑布等旅游景点,2001年接待中外游客76.8万多人次。
 

', 'cityname' => '荔浦', ], [ 'title' => 'longsheng', 'content' => '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计划生育率达99.18%。县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大县之一,广州至成都的国道321线从龙胜境内通过,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
 

', 'cityname' => '龙胜', ], [ 'title' => 'pingle', 'content' => '

平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临钟山,南接昭平,西北毗邻阳朔,北连恭城,总面积1919.34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134个村委会,人口42多万。居住着汉、瑶、回等十二个民族,总耕地面积为33.98万亩。悠悠漓江、弯弯的荔江和清清的茶江,犹如三条美丽的罗裙带,流至昭州汇合后,又飘然随桂江而去。昭州即现在的平乐县城。平乐县区位优势明显,依山傍水,交通发达,地理优越,陆路畅通,国道323线纵贯全境,“黄金水道”漓江——桂江航道,上可达桂林,下可达梧州、广州,直至香港、澳门。平乐县历史悠久,始于三国设县,为历代州府之地。平乐县境内山清水秀,千年古迹与雄浑山光景色融为一体,自然景色得天独厚,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朝天岩、冷水石林、千年古榕群、仙家温泉、原始森林等,1990年冬竣工的桂江大桥长345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 'cityname' => '平乐', ], [ 'title' => 'xiufeng', 'content' => '

秀峰区是旅游城市桂林的市辖区,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西部,因辖区内矗立的“南天一柱”—独秀峰而得名,秀峰区是桂林市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的中心区,是桂林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区位优势突出。秀峰区东临漓江,南与象山区为邻,西与临县毗邻,北与叠彩区和灵川县接壤。秀峰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下辖秀峰、丽君、甲山三个街道办事处,共七个行政村、十七个社区,2004年总人口11万人。汉元鼎六年(前111)秀峰区为始安县治所。“桂林山水甲天下”公元790年桂林地方官王正功在鹿鸣宴上第一次提出并刻于独秀峰石壁上,秀峰区由此得名。唐武德五年(622)李靖筑子城于其处,明洪武五年(1372)曾于此筑靖江王府。以后历为郡、州、道、路、府、县治所.民国31年合八桂、白龙2镇建立八桂区。 1950年4月改称第一区。1955年10月撤销区,成立百梓、榕城、白龙、三皇、北站5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7月撤销办事处,成立百梓、榕城、白龙、三皇、北站5个人民公社。1960年3月合为榕城区(公社)和三皇区(公社)。
 

', 'cityname' => '秀峰', ], [ 'title' => 'gongcheng', 'content' => '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而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人,居住着瑶、汉、壮、苗等19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8万人。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恭城东、西、北部三而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地带。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18个,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纵贯县境,支流纵横密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437毫米。恭城资源丰富,物产盛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主要金属矿藏有钨、锡、钽、铌、铅、锌、锰、铁、铜等10余种,其中钽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铅锌矿藏量属广西第二位。城县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型绕越整个城区,更显瑶乡之神秘。恭城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
 

', 'cityname' => '恭城', ], [ 'title' => 'guilin', 'content' => '

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代的城池、石刻、墓址、遗迹比比皆是,而且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保留完好的近代名人故居,是桂林翔实而珍贵的历史写照。1982年桂林被列为国务院首批24个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七.五”期间全国七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体上来说,桂林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到桂林旅游,最佳季节是在每年4-10月份.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们祖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旖旎风光,“山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迷人景色,使得古今中外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叹服、为之动情。景观: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山水取胜。整个景区包括桂林市、阳朔县以及临佳、灵川、兴安、永福、龙胜等县的部分地区。
 

', 'cityname' => '桂林', ], [ 'title' => 'yangshuo', 'content' => '

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面。地处东经110°13′-110°40′,北纬24°38′-25°04′之间,东与恭城县、平乐县交界,南与荔浦相邻,西与永福县接壤,北与临桂县、灵川县毗连。公元590年至今阳朔设县已有141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阳朔就是颇负盛名的山水风景区,而作为人类家园的阳朔却有着比这更为久远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一代代地创造有着这一地域特征的文明。阳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那些与山水景物结合在一起的优美传说,以及有着浓郁地方文化特征的试新节、渔火节等节庆活动,寄托着阳朔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理想、愿望和追求。至今依然活跃民间的民风民俗,则是阳朔文明生活的遗存。她记载着当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程,从而使这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和传统民俗风貌的小城更加富有磁石般的迷人魅力,这里:曾诞生过晚唐著名的诗人曹邺、高擎中国近代改良旗帜的康有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宗师徐悲鸿、当代中国山水画巨匠李可染、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江泽民主席等许多中国伟人以及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到过这里,世界上许多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先贤也曾在这驻足。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县内岩溶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景点:葡萄游览区山区绿色旅游风景道世外桃源尼姑和尚岩石头城奇特水牛山
 

', 'cityname' => '阳朔', ], [ 'title' => 'xingbin', 'content' => '

兴宾区即原来宾县,后在来宾县的基础上成立兴宾区,是来宾市唯一的市辖区,是来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一个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东与象州、武宣县交界,西与上林县接壤,南连贵港市、宾阳县,北邻忻城、柳江区,西北与合山市毗邻。秦,今区地属桂林郡。汉初属南越国。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郡,今区境属郁林郡。三国时代,为吴国属地。这时在中溜县之北、潭中县之东置五溪县,区境在中溜、潭中、五溪、临浦县之间,为桂林郡辖。晋朝,为潭中县地的一部分。南北朝为中溜县地。宋齐梁属桂林郡,陈属象郡隋朝,县境为阳寿、桂林县地。清康熙以前,仍沿明制。顺治八年(1651),清兵至来宾县城,县归清。雍正三年(1725),改属宾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还属柳州府。
 

', 'cityname' => '兴宾', ], [ 'title' => 'guanyang', 'content' => '

灌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桂林东部,全县实施“工业兴县”发展经济。邮政编码541600。县人民政府驻灌阳镇胜利路33号。灌阳县地属长江水系,紧邻长江中游平原,历史悠久,建县时间较早。在西汉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已建县,称观音县,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现属桂林市十二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7.03万人,辖3镇7,1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517个自然村。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 'cityname' => '灌阳', ], [ 'title' => 'heshan-3', 'content' => '

合山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素有“光热城”的美称。合山市地处桂中腹地的红水河之滨,东、西、南和广西来宾市毗邻,北面与忻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市区有目前广西最大的煤矿企业——合山矿务局和广西合山行政地图
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合山电厂。合山市境东南西三面与兴宾区相连,北靠忻城县的思练镇、果遂乡,红水河流经西界。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岭南镇。邮编:546500。代码:451381。区号:0772。拼音:HeshanShi。
 

', 'cityname' => '合山', ], [ 'title' => 'quanzhou-2', 'content' => '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毗邻湖南省,距桂林市125公里。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土地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人口77.8万人,是桂林市土地面积最宽、人口最多的县。全州建制于公元前221年(秦朝)。如今县治驻全州镇,城区人口9万人,已形成完整的金融、商业、文化等经贸体系,商业活跃、市场繁荣,是湘桂走廊上的明珠。全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得天独厚。境内盛产大米、小麦、玉米,素有“桂北粮仓”的美称。全州农副产品品种多,产量大,名闻遐迩的“全州三辣”:生姜、大蒜、辣椒,产量居广西各县之首;柑桔、红瓜子、花生、茶叶、银杏等颇负盛名,为传统出口产品。特别是全州禾花鱼,史载为朝廷贡品,全县每年禾花鱼产量可达1000吨左右,稻田养鱼为广西之最。此外,还盛产桃李、马蹄、葡萄、优质枣、全州蜜梨等。
 

', 'cityname' => '全州', ], [ 'title' => 'wuxuan', 'content' => '

武宣,又称仙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东邻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北连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武宣县辖12个乡镇,142个村民委,6个居委会,2个区直单位。人口总数41.58万,有壮、苗、侗等少数民族26.83万人。武宣县地处北回归线上,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是一个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环境宜人的好地方。武宣县水陆交通条件便利。武宣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全县共有233万亩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县境内蕴藏铅、锌、石灰石、铁、锰、重晶石、滑石、白云石、方解石、页岩石、草化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百崖大峡谷、八仙天池、犀牛岩、五马拦江、武宣文庙等一批著名的风景旅游景点。
 

', 'cityname' => '武宣', ], [ 'title' => 'lingchuan-2', 'content' => '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全县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5719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相相连,自古为”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辖区内山清水秀、美丽富饶,人文古迹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灵川距桂林市14公里,漓江、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贯穿全县,甘棠江从东南和西北汇入漓江。县城内既有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又有阳朔山水的神奇色彩,融江、岩、山、泉、洞、峡、湖、瀑、林、洲为一体。自宋代以来就有文笔千秋,银江晚渡,百嶂霁云、西峰夕照、象山独蹲,金钟古刹,九龙穿岩,尧山晴雷等灵川老八景。现在又相继发现和开发出许多新的景点,如奇特的莲花洞,气势雄浑的古东森林瀑布群,古老的大圩古镇、万寿桥,金山岩和海洋明心寺,银杏林田园风光,岩山公象,神奇的龙岩、巍峨的金山禅院等。建国后又先后兴建和修复了多处革命文物景点,如八路军桂林八里街办事处灵川路莫联络站,桂北武装起义准备会议旧址、灵田起义旧址及纪念碑,九屋红军岩等。此外,还有深受海内外游客钟爱的桂北第一湖–青狮潭旅游度假区。
 

', 'cityname' => '灵川', ], [ 'title' => 'xiangzhou-3', 'content' => '

象州县地处广西中部,辖7镇4乡,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聚居着壮、汉、苗等12个民族,总人口35万,其中70%为壮族,29%为汉族,其余为其它少数民族,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象州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汉朝置桂林县,三国置武安县,为当时之桂林郡治,隋朝置象州,民国改象县,建制历史长达2100多年。象州县山川秀丽,名胜颇多。象州县交通发达,国道209线,省道20134线贯通县境,有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贯通柳州、桂林、梧州、南宁和广州等城市,距柳州市70公里、桂林市200余公里、南宁市270多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象州县县域自然条件优越,优质俗、甘蔗、桑蚕和水产畜牧业已成支柱产业,土特产品主要有优质米、古琶茶、木薯淀粉、清水米粉、红瓜子等,是广西著名的鱼米之乡。象州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重晶石、锰、铅等13种,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
 

', 'cityname' => '象州', ], [ 'title' => 'xingan-3', 'content' => '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地处北纬25°18′~26°55′、东经110°14′~110°56′之间,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县城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57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农村人口31.1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瑶、壮等少数民族1.3万人。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兴安镇。兴安县历史悠久,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县之一。远古属百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之域。秦在境内设零陵县,汉属始安县,唐初设临源县,后改名全义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名兴安县,取“兴旺安定”之意,沿用至今。兴安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的次中心,主要旅游景点有灵渠、水街、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
 

', 'cityname' => '兴安', ], [ 'title' => 'jinxiu', 'content' => '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东部的大瑶山,323国道过境。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森林面积31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7.34%。耕地面积1.44万公顷。行政区划辖3镇8乡80个村民委(含街委),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万。有瑶、壮、苗、侗等少数民族11.45万人,瑶族占总人口的34.8%。人口自然增长率4.34‰。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0.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主要旅游景点有莲花山、圣堂山、罗汉山、板显峡谷、花王山庄、原始森林度假村和银杉公园。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硅、花岗岩、彩色大理石、铜、金和铁。土特产品有灵香草、八角、绞股蓝、黄笋、甜茶、香菇、木耳等。
 

', 'cityname' => '金秀', ], [ 'title' => 'lingui', 'content' => '

临桂县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县城为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距桂林市区6公里。建县始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距今已两千余年,从三国到清末,临桂县城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有“桂都首邑”之称。临桂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就出自临桂,自唐代以来,临桂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清代名臣陈宏谋官至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宰相),其玄孙陈继昌三元及第,陈氏一门“五代”连科。近代出了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号称“小诸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等桂系首脑人物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显赫官至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在1996年7月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临桂体育健将唐灵生、肖建刚分别获得奥运会59公斤级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铜牌。全县人口45万人(农业人口39.5万人,非农业人口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1万人。辖八乡六镇,165个村(居)委会。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41公顷,水田28494公顷、旱地6947公顷),水域面积30.1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1.46万亩。
 

', 'cityname' => '临桂', ], [ 'title' => 'xincheng-2', 'content' => '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2003年属来宾市人民政府管辖。总面积为2541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0万。城关镇为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大约为三万人。忻城县属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具有发展林果、蔬菜生产的气候条件。耕地面积2.9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5万公顷,有林面积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6%。忻城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磷、硫磺、铝土页岩等,其中煤、锰储量较大,煤储量大约为3802万吨,锰储量约184万吨,境内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藏量丰富。电力资源充足,全县已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工作。忻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忻城县境内风光怡人,已被列入来宾市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县城内东南面的翠屏山,形似卧龙,山麓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占地38.9万平方米,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署,是元末明初土司制度文化的缩影,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忻城', ], [ 'title' => 'liucheng', 'content' => '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北部,属柳州市辖县。全县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40.6万人。珠江的重要支流融江穿流县域中部。县城驻地大埔镇,距柳州市区46公里,城区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4.3万人。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年日照总时数1300—1700小时,年平均气温20.2℃,年均降水量1344毫米,年无霜期334天。柳城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3.76万公顷,其中马尾松面积达1.97万公顷,发展松脂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镁、硅、煤、大理石、白云石、锰等。其中白云矿储量超亿吨,镁含量高达22.63%;硅石矿储量多,易采易选,硅含量高达98%。融江、龙江、柳江流经县境,水力资源丰富。柳城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南丹古城遗址、宋代窑址、楞寨山巨猿洞、金洞河原始森林、广西四大佛教名寺之一——开山寺、中国岩洞第一漂——龙寨水岩等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旅游佳地。
 

', 'cityname' => '柳城', ], [ 'title' => 'shache', 'content' => '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南与泽普、叶城相接,西靠英吉沙县和阿克淘县,东与麦盖提县相连,西北与岳普湖县、疏勒县为邻,西南与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地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行政区域南北长190公里,东西宽56公里。平均海拔1231.2米,山地占39.18%,平原占60.82%,耕地面积126万亩。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份蒸发量大。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3℃,年日照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无霜期192天,昼夜温差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的热量要求。有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
 

', 'cityname' => '莎车', ], [ 'title' => 'laibin', 'content' => '

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来宾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来宾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来宾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于200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来宾市位于北纬23°16′至26°29′、东经108°24′至110°28′之间,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宾市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象州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居广西第一,合山煤炭储量达6亿吨,号称“广西煤都”。
 

', 'cityname' => '来宾', ], [ 'title' => 'liuzhou', 'content' => '

柳州市位于北纬23°54’-24°50’、东径108°14’-109°45’,地处中国广西的中部,座落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的中游,东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150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264公里,距北部湾、邻国越南300多公里。柳州又称龙城,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之一,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柳州汉代置谭中县,隋代改名马平县,唐代开始称为柳州,后曾改为龙城郡,1946年设市,市区人口86万,杂居着汉、壮、侗、苗、瑶、仫佬等近30个民族。柳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雨量14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柳州地处亚热带,地形以岩溶地形为主,山青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古城,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之一。景观:潭景区柳侯公园立鱼峰风景区都乐岩风景区
 

', 'cityname' => '柳州', ], [ 'title' => 'maigaiti', 'content' => '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喀喇昆仑山北麓,叶尔羌河下游和提孜那甫河下游。东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东南与皮山,南与莎车、叶城县相邻,西与岳普湖县相交,北以叶尔羌河为界,与巴楚县接壤,东北与阿瓦提县相交。全县总面积11022.53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12年)。有维吾尔、汉、回、乌孜别克等民族。现辖1个镇、9个乡:麦盖提镇、巴扎结米乡、希依提敦乡、央塔克乡、吐曼塔勒乡、尕孜库勒乡、克孜勒阿瓦提乡、库木库萨尔乡、昂格特勒克乡、库尔玛乡。县境内有:五一林场、胡杨林场、园艺场、兵团四十五团、兵团四十六团、新疆兵团农三师前进水库管理处。县政府驻麦盖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410千米。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麦盖提一名,据传说是古代“多浪”部族首领米盖提带领游牧民在这里定居,遂以首领之名呼作地名,后转音为麦盖提。二是说很早以前在今巴楚一带居住着很多游牧部落,因沙漠的侵蚀,迫使集镇中心地带的人迁来这里,故称“麦尔盖孜”,意为从中心地带搬迁来的人,后逐渐演变为麦盖提。
 

', 'cityname' => '麦盖提', ], [ 'title' => 'jiangzhou', 'content' => '

江州区,崇左市辖下区,位于广西西南部,居左江中上游,水陆交通便利,水路经南宁可直航广州、港澳,是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江州区是崇左市唯一的城区,是崇左这座广西最年轻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江州区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7镇2乡和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0多个民族34万人口(2000年),其中壮族占80%。江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被评为广西村民自治模范县等称号。2005年,荣获崇左市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大会战三等奖、自治区县域经济进步奖等。江州区行政区划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7镇、2乡,98个村民委员会和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10个村民小组。
 

', 'cityname' => '江州', ], [ 'title' => 'liubei', 'content' => '

柳北区,是广西省柳州市下辖区,位于柳州市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隔柳江与郊区柳东乡和柳南区相望,南接城中区,北至郊区长塘乡、白露乡,西滨柳江,形成北宽南狭的长形带柄斧状布局。柳北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柳北区管辖8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为44.13万人。柳北区辖区呈扇形,依山环水,九曲柳江环东、南、西三面而过,北面有雀儿山公园、君武森林公园、江湾休闲观光区等风景区。2015年,柳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2014年增长6%;柳北区统计口径工业总产值640亿元,比2014年增长7%;农业总产值15.19亿元,比2014年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比2014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15亿元,比2014年增长19.9%;财政收入32亿元,比2014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比2014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8元,比2014年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4.19%;人口自然增长率5.98‰。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引进签约新项目72个,内资到位105亿元,外资到位9964.6万美元。
 

', 'cityname' => '柳北', ], [ 'title' => 'tashenkuergan', 'content' => '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西北、西南、南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东南和东部与叶城、莎车县相连,北与阿克陶县相连。总面积24088.82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12年)。有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汉、回等民族。全县辖2个镇、1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境内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
 

', 'cityname' => '塔什库尔干', ], [ 'title' => 'ningming', 'content' => '

宁明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212公里,北距广西首府南宁130公里,南距越南谅山市63公里,总面积3698平方公里。有壮、汉、瑶、苗、京等民族,总人口40万。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使宁明成为对接东盟的前沿,文化旅游开发和投资置业的热土。宁明,地处亚热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动植物、矿藏、水利以及生态资源优势。宁明是广西林业大县,盛产木材、八角、中药材等,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宁明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膨润土矿床。宁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花山风景名胜区,是广西三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陇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喀斯特热带季雨林保护区。
 

', 'cityname' => '宁明', ], [ 'title' => 'liunan', 'content' => '

柳南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下辖区,位于柳州市西南部。北临柳江,与柳北区和城中区隔江相望。柳江蜿蜒如带,沿柳南区北部从螃蟹岭南麓往东转折南至华丰湾,全长7.4公里。沿江有磨滩渡口、红庙码头、车渡码头和谷埠码头。东邻鱼峰区,东南依银仔山、老龙岩、牛仔山等峰林,其中境的鹅山西与郊区西鹅乡接壤,面积181.2平方公里,总人口34.94万人(2015年)。2015年,柳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0.20%,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六县四区第一位。柳南区辖太阳村镇和柳石、柳南、南站、河西、鹅山、银山、南环、潭西8个街道,62个社区,20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柳州市潭中西路10号。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 'cityname' => '柳南', ], [ 'title' => 'yingjisha', 'content' => '

英吉沙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英吉沙,原名“英吉沙尔”,建县时定名为“英吉沙”县,意为新城。英吉沙县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也是创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空王子阿地力的故乡。英吉沙县距喀什65公里,交通便利,距国际航空港75公里,火车站70公里,315国道纵贯县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 'cityname' => '英吉沙', ], [ 'title' => 'fusui', 'content' => '

扶绥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占全广西面积1.22%。县辖8镇3乡,共128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聚居有壮、汉、苗、瑶、侗等18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1.4万人,在总人口中,壮族占82.8%,汉族占16.9%,瑶族占0.2%,其他少数民族占0.1%,其中县城常住人口5万人,农业人口33.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万人,劳力资源丰富。扶绥是有名的“白头叶猴之乡”,县域内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头叶猴群共38群400多只;有名的“恐龙化石之乡”,最近在山圩镇挖掘出土了距今1.3亿年世界上最高大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有名的“甜乡”,入厂原料甘蔗为350万吨以上,在全国排第4位。近年来,扶绥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 'cityname' => '扶绥', ], [ 'title' => 'yufeng', 'content' => '

鱼峰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辖区,是柳州市的经济、旅游、文化和交通中心。鱼峰区位于柳州市东南部,北接柳北区,西连柳南区、城中区,南与柳江区接壤,东临鹿寨县。鱼峰区行政区域面积约518平方公里,辖天马、驾鹤、荣军、箭盘山、五里亭、白莲、麒麟、阳和8个街道2镇。2011年常住人口34万人,流动人口8万。早在明、清时期,鱼峰区已是柳州最大的农贸市场,1929年前,辖区内只有一些小工业,1929年2月,在鸡喇建成柳州机械厂,是广西当时最大型的机械工厂。 抗日战争开始后,北方大批工商业主迁来柳州,在鱼峰辖区办起一批机械修理、铸造、汽车修理等企业,逐渐形成柳州的工业区。
 

', 'cityname' => '鱼峰', ], [ 'title' => 'kashen', 'content' => '

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喀什地区的西南部与三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全地区东西宽约750千米,南北长535千米,总面积111794.03平方千米。喀什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为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0年,喀什经济开发区辟为中国第六个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内陆第一个经济特区。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成,含意有“玉石集中之地”、“各色砖房”、“初创”等不同的解释。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 (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诸国地。
 

', 'cityname' => '喀什', ], [ 'title' => 'sanjiang', 'content' => '

地处东经过、108°53′—109°52′,北纬25°22′—26°2′,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总面积为2454万平方公里,东连龙胜、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公路有209国道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321国道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县内公路交通网络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局,全县15个乡镇畅通无阻。另有枝柳铁路干线北往湖南湖北,南通柳州南宁,还有融江水运直达柳州市。
 

', 'cityname' => '三江', ], [ 'title' => 'awati', 'content' => '

阿瓦提县,意为繁荣之县,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阿克苏河、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的冲积平原上。东、北以阿克苏河为界与阿克苏市接壤,西与柯坪县毗邻,西南与巴楚县交界,南与墨玉、洛浦县毗连。大致处于东经79°45′~81°05′,北纬39°30′一40°50′范围内。东西宽约l00km,南北长约150km,总面积1.33万km2。阿瓦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东、北与阿克苏市接壤,西南与巴楚县交界,西与柯坪县毗邻。县城阿瓦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77千米。全县总面积13066.72平方千米,总人口211737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乌孜别克、壮、俄罗斯、东乡、撒拉等15个民族。
 

', 'cityname' => '阿瓦提', ], [ 'title' => 'jiashi', 'content' => '

新疆伽师县位于喀什噶尔冲击平原中下游,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属地震多发带。面积6316.2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县城距喀什市65公里。伽师县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代属于古疏勒国管辖,唐代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1902年(清朝光绪28年)设伽师县。伽师县隶属喀什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多为平原。北部为喀什喀尔套山区,东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和西部为喀什噶尔冲击平原,有排孜阿瓦提河、克孜勒河、台勒维切克河横贯全县。伽师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6摄氏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 'cityname' => '伽师', ], [ 'title' => 'rongshui', 'content' => '

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MiaozuZizhi-xian)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辖县,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位于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省毗邻。面积4644平方公里,人口44.22万,有汉及苗、侗、瑶、水、壮等少数民族。县府驻融水镇。融水苗族自治县辖4个镇: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17个乡。县境为云贵高原之一部,九万大山蜿蜒其间,山体庞大,地势高峻,海拔多在1000~1500米。中部元宝山海拔2081米。融水县以经营林业为主,多杉、松、竹、油茶、油桐等,森林覆盖率达39.1%,为广西木材主要产地,以优质高产杉木而著称全国。
 

', 'cityname' => '融水', ], [ 'title' => 'keping', 'content' => '

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柯尔塔格山南麓。东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相邻,南面和西南面以柯坪山为界,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接壤,西北和北面以柯尔塔格山为界,与乌什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相连。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4个民族。总面积8977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
 

', 'cityname' => '柯坪', ], [ 'title' => 'yuepuhu', 'content' => '

岳普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盖孜河最下游。东邻巴楚县,东南靠莎车县,西南接英吉沙县和疏勒县,北接伽师县。县城岳普湖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560千米。全县总面积3165.76平方千米,总人口135876人(2003年)。东北部和西南部为戈壁沙漠,西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有岳普湖河、铁热木河、达瓦昆湖等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气温春升、秋降快,春夏多风沙和浮尘天气。
 

', 'cityname' => '岳普湖', ], [ 'title' => 'rongan', 'content' => '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与柳州、桂林分别相距110公里和140公里。全县总面积290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2004年),辖6镇6乡153个村(街、社区),聚居汉、壮、苗、瑶、侗等19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长安镇。地貌分为中低山陡坡地、低山缓坡地、岩溶峰丛地、沉积平原地等类型。年平均气温19.0℃,春季为10-20℃,夏季在22℃以上,秋季为10-22℃,冬季在10℃以下。年平均雨量1942.5毫米,无霜期295天。融安县风光秀美,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中心区域和商品集散地。县城长安镇市场繁荣,商贸兴旺,通讯便捷,经济发达,近代与贺州的八步镇、河池宜州的怀远镇、玉林容县的容城镇一起并称广西四大名镇,有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称。
 

', 'cityname' => '融安', ], [ 'title' => 'kuche', 'content' => '

库车,维吾尔语意为悠久、长久。库车,古称龟兹。汉之西域都护府,唐之安西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均曾设于此。清光绪年间设库车直隶厅,后改设直隶州。民国2年(1913)改设库车县。现隶属阿克苏地区。中国历史上曾是丝绸王国,从内地生产的丝绸经西安——兰州——哈密、敦煌,在新疆境内分三条线路:北路为哈密——吉木萨尔——伊宁;;南路:敦煌——若羌——且末——和田,后分别进入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地区,最远到达罗马。而地处丝绸之路中道(中路:敦煌——吐鲁番——库车——喀什)要冲的库车,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荟萃之地,因此,这里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加之这一带有着天山南麓的独特景观和古龟兹的民俗遗风,盛行了2000年的佛教,为龟兹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敦煌以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窟壁画,以及浑然天成的龟兹乐舞,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培育出伟大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因而,凡是到过这里旅游的中外人士,都赞赏她是丝路中道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库车是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一。星罗棋布的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多达80多处,有洞窟500余个,壁画面积达2万平方米。始建于两晋时期的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和克孜尔千佛洞,为世人所瞩目。龟兹古遗址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余个,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其中克孜尔千佛洞巳申请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文化古遗产。库车石窟寺与墩煌齐名,是墩煌以西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窟群。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克孜尔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峡谷、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赛姆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怊怙厘佛寺、盐水沟,天山大小龙池、塔克拉马干沙漠、塔里木河沿岸原始森林风光、林基路烈士纪念馆、新疆第二大清真寺—库车大寺。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库车已成为研究中外古今历史文化发展的追寻点和旅游者向往的胜地。库车境内山峦叠嶂,奇山怪石,高山湖泊,飞瀑流泉,为国内外众多影视导演所倾慕,很多中外影片都在库车选择外景地。库车县距乌鲁木齐739公里,距阿克苏市250公里,距库尔勒市273公里,距伊宁市921公里,都有公路干线连接。库车县是阿克苏地区第一大县,现有8镇6乡5个农牧场50多个驻库单位。全县面积15379平方公里,人口40万,其中21个少数民族计35万余人,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和梨、杏、葡萄、石榴、无花果等果品。畜牧以羊为主。特产以三北羊羔皮、小白杏、薄壳核桃著称。
 

', 'cityname' => '库车', ], [ 'title' => 'bachu', 'content' => '

新疆巴楚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面积2.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县机关位于巴楚镇,县城距喀什市213公里。巴楚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西汉时期属于尉头国管辖,三国及北魏时期属于龟兹国管辖,隋代属于疏勒国管辖,唐代属于安西都护府尉头州,宋朝复归疏勒,元明属于别失八里管辖。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政府在平息大小和卓之乱后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1913年设立巴楚县。巴楚县隶属于喀什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叶尔羌河横贯全县。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集中在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巴楚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9摄氏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 'cityname' => '巴楚', ], [ 'title' => 'liujiang', 'content' => '

柳江县是举世闻名的“柳江人”遗址所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面积2504平方公里,辖八镇五乡,总人口50多万,少数民族占77.6%。柳江县,以不废万古的柳江河而题名,不仅因为有滨江而居的地置缘由,还在她像柳江那样源远流长,具有贯以千古的文明承传。以”柳江人”为肇始的史前文化、以柳宗元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以”刘三姐”为灵魂的民间文化,积淀了柳江这座名城丰富的人文蕴涵,凝聚成这方地域独特的文化品格。县城于1950年3月迁至拉堡镇,1983年柳江县划为柳州市辖县,是柳州市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唯一获得外贸出口权的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卫星城的规模。
 

', 'cityname' => '柳江', ], [ 'title' => 'shaya', 'content' => '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河中游、渭干河下游地带。北接库车、新和两县,南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和民丰、于田两县沙漠相连,西与阿克苏市毗邻,东南和尉犁县接壤。总面积31887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沙雅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32千米。由维吾尔、汉、回、蒙古等23个民族组成。
 

', 'cityname' => '沙雅', ], [ 'title' => 'luzhai', 'content' => '

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西距广西工业中心柳州市30余公里,东北距世界旅游名城桂林仅百公里,到广西首府南宁市258公里。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14′至24°50′、东经109°28′至110°12′之间。县域总面积3389平方公里,辖5镇5乡。鹿寨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鹿寨县地理形态多样,为丰饶的自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
 

', 'cityname' => '鹿寨', ], [ 'title' => 'zepu', 'content' => '

泽普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冲积扇的中上部。县城泽普镇距乌鲁木齐市1692千米。全县总面积999.66平方千米,总人口175723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泽普镇,距乌鲁木齐市1692千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西南部为叶尔羌河冲积扇,东北部为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流经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cityname' => '泽普', ], [ 'title' => 'chengzhong-2', 'content' => '

城中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心,柳江绕城而过,素有“玉带束龙腰”、“金钱吊玉壶”之美誉。
 

', 'cityname' => '城中', ], [ 'title' => 'yecheng', 'content' => '

叶城县为叶尔羌的简称,县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叶尔羌系突厥语,据《西域水道记》,释为“土地宽广”,一说意为“崖上的城市”,当地流传着“此地好客”的说法。维吾尔语称喀格勒克,《西域图志》作哈尔噶里克,《新疆识略》作哈尔哈里克。其它还有哈拉噶里克、哈哈里克等名称。《西域同文志》释:“回语。地多林木,群鸦巢焉,即所有以名其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距首府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距喀什市260公里。南依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北接开阔平原,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叶尔羌河畔上游,地形南高北低。叶城县国土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叶城县辖20个乡镇、5个农林牧场、1个管理区,总人口50余万人,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等13个民族分布,其中维吾尔族占93%、汉族占6%、其它少数民族占1%。叶城县与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0多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也是中国西部边陲的军事重镇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边境县。叶城县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 'cityname' => '叶城', ], [ 'title' => 'xinhe-2', 'content' => '

新和县,因渭干河流经全县,水源充足而得名托克苏县,维吾尔语,意为“丰水”、“水足”。为了避免托克逊县相混,1941年更名为新和县,汉语,取新疆永久和平之意。新和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2]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0°55′~82°43′、北纬40°45′~41°45′。东与库车县隔渭干河相望,西以玉尔滚山为界与阿克苏市、温宿县相交,北依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与拜城县毗邻,南与沙雅县英买力乡、二牧场接壤。 新和县辖3个镇、5个乡、1个片区管委会,总人口20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柯尔克孜、满、土家、乌兹别克、壮、锡伯、俄罗斯、东乡、撒拉、朝鲜等民族。新和县辖3个镇、5个乡:新和镇、尤鲁都斯巴格镇、依其艾日克镇、排先拜巴扎乡、塔什艾日克乡、渭干乡、玉奇喀特乡、塔木托格拉克乡。
 

', 'cityname' => '新和', ], [ 'title' => 'baicheng-2', 'content' => '

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却勒塔格山北缘的山间盆地、渭干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与昭苏、特克斯县相连,南隔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为界,东与库车县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县城拜城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60千米。总面积15917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拜城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60千米。四周群山环抱,为带状盆地。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坡降较大,地形复杂,北部为天山主干,南部为却勒塔格山,东部为库车达坂,西部有叠山洪沟。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苏河、克孜勒河等水系。拜城县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8℃,无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系数为2789.7小时,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
 

', 'cityname' => '拜城', ], [ 'title' => 'bayinguoleng', 'content' =>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经82°38′~93°45′,北纬35°38′~43°36′。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面积达47.15万平方千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蒙古语巴音是富饶,郭楞是河流或流域。巴音郭楞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还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另外,巴音郭楞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巴州主要旅游景点有金沙滩、环博斯腾湖旅游区等。巴州下辖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共八县一市,州府设在库尔勒市,全州有61乡,2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 [2] 总面积472472平方千米,总人口126.43万人(不包含未落户常住人口数)。
 

', 'cityname' => '巴音郭楞', ], [ 'title' => 'wensu', 'content' => '

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壤,东与拜城、新和两县交界,南与阿克苏市毗邻,西与乌什县隔河相望。行政建制为五乡五镇、五个农场、五个牧场和两个林场。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有库艾日克河、托什干河、台兰河、喀拉尤勒滚河、木扎提河等河流,有托木尔苏、琼台兰等主要冰川14条。属典型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2℃,年均降水63毫米。
 

', 'cityname' => '温宿', ], [ 'title' => 'heshuo', 'content' => '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国土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是巴州的东大门,素有南疆第一县之称。和硕县有悠久的历史,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危须国故地。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有古墓、古城、古烽燧和古建筑等多处遗址。和硕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葵、工业番茄、芳香植物、啤酒花、甜瓜为主;畜牧业以牛、羊、马为主,是巴州肉类重要产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大头羊、石鸡、猞猁、雪莲、党参、麻黄、甘草等;矿产资源丰富,主探明储量较大的有原盐、芒硝、花岗岩、磷矿石等,特别是花岗岩资源储量大、品种多,主要品种有“马兰红”和“和硕红”系列,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工业主要产品有右旋麻黄素、甘草制品、辣椒酱、西红柿酱、花岗岩板材等。和硕县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丽。金沙滩旅游度假区位于博斯腾湖东北岸,金色细沙连绵起伏,蔚蓝的湖水碧波荡漾,号称“新疆夏威夷”。金丝特旅游区三面群山环绕,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还有红蝶谷、银沙滩、明沙山、牛腭鸟岛、雪山神湖、八一水库、布茨湖滨草原等旅游景点。
 

', 'cityname' => '和硕', ], [ 'title' => 'wushen', 'content' => '

乌什的维吾尔语读音为“乌什吐鲁番”。意译为3个吐鲁番,如指其地富庶,意译恰当。但据《西域同文志》载:“回语乌什即乌赤,盖山石突出之谓,城居山上故名”,与宋元以来历史地名一致。现在维吾尔语读音后段的“吐鲁番”,可能同清代从吐鲁番移民有关。一说,乌什系突厥语,意为“物之顶端”,因境内乌赤山而得名。乌什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脉的南麓,托什干河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1″至80°01′09″,北纬40°43′08″至41°51′12″。乌什县东连温宿县和阿克苏市,西接阿合奇县,南与柯坪县交界,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截至2014年,乌什县总面积9082平方公里,总人口22.1万人,辖2个镇、7个乡。2013年,乌什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0.89亿元。乌什县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明珠”,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泉”、“塞外江南”之美称,有玛尔浆湖、柳树泉、钟鼓楼等旅游景点。
 

', 'cityname' => '乌什', ], [ 'title' => 'yanqi', 'content' => '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全县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辖四乡四镇三个国营农牧场,46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246个村民小组。另有兵团企业、农牧团场、南疆铁路和塔里木河南石油勘探公司等驻焉单位17个。县域总人口13万人,居住着回、汉、维、蒙等2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43.8%,回族22.8%,其他少数民族33.4%,是新疆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四乡四镇包括:焉耆镇、七个星镇、永宁镇、四十里城子镇、北大渠乡、五号渠乡、查汗采开乡、包尔海乡。境内还有有:王家庄牧场、苏海良种场、二十七团场。古为西域焉耆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焉耆府。民国二年(1913)始设焉耆县。1954年设立焉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县。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周围大部环山,开都河流贯东部,孔雀河流经南部,中部有小片沼泽。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蚕豆、油菜、啤酒花等。畜牧以马、羊、牛为主,“焉耆马”闻名全国。工业有水泥、电力、制糖等。南疆铁路横贯县境,为南北疆交通要冲。还有公路干线和支线通往各地。古迹有唐王城遗址、四十里堡旧城、锡克沁遗址、七格星明屋等。
 

', 'cityname' => '焉耆', ], [ 'title' => 'akesu', 'content' => '

阿克苏系维吾尔语,意为“清澈的水”。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 古为中国秦汉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农一师师部所在地。阿克苏市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全市耕地面积78万亩,森林面积70万亩,草场面积403万亩,全年可以放牧。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瓜果之乡。阿克苏市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轻纺工业聚集地。阿克苏市境南北最长213千米,东西最宽199千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天山南麓,阿克苏河冲积扇上。北靠温宿县,南邻阿瓦提县,西与乌什、柯坪两县相毗连,东与新和、沙雅两县接壤,东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的洛浦、策勒两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9°30′~41°27′,东经79°39′~82°01′。阿克苏市城区坐落在多浪河畔,位于北纬40°10′,东经80°16′。东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666千米,公路里程1010千米。地处乌鲁木齐与喀什之间,扼南、北疆交通要道,为南疆重镇。
 

', 'cityname' => '阿克苏', ], [ 'title' => 'hejing', 'content' => '

和静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82°28″—87°52″、北纬42°06″—43°33″之间,周边与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等17个县市毗邻。县城北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456公里,铁路里程512公里。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自治区、自治州驻县工矿企业40余个。全县现有总人口17.75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农业人口11.9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96‰。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5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0元。和静县地形呈东西长,南北宽,西北高,东南低,分为山间盆地、山地峡谷和山前平原三部分,总面积39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6768平方公里,占92.6%;平原2918平方公里,占7.4%)。境内多山、多河,水源丰沛。和静县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有效积温3908.5℃。全县土地总面积5952.9万亩,可利用草场3077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3.52万亩,尚有30万亩宜农、宜林荒地有待开发。草场理论载畜量245.8万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229万绵羊单位。境内有驰名全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草场总面积2872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的全国第二大草原,也是巴州和新疆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基地。
 

', 'cityname' => '和静', ], [ 'title' => 'alaer', 'content' => '

阿拉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北起天山南麓,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傍依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台兰河、多浪河水系,东北接新和县。东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接壤,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临近,有着较丰富的边境口岸和边贸资源。阿拉尔,是蒙古语“汇聚、交汇”之意。地理坐标为东经80°30′至81°58′,北纬40°22′至40°57′之间。2016年,阿拉尔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0月,阿拉尔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阿拉尔市辖4个街道、1个乡、4个镇:幸福路街道、金银川路街道、青松路街道、南口街道、托喀依乡、金银川镇、沙河镇、双城镇和永宁镇,共有17个社区、8个村委会。另下辖一团、二团、三团、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等农牧团场。
 

', 'cityname' => '阿拉尔', ], [ 'title' => 'qiemo', 'content' => '

且末县隶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东与若羌县交界,西与和田地区的民丰县毗邻,南屏阿尔金山与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尉犁县和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相望,总面积为14.02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第二大县。总面积中,山地面积6.23万平方公里,占44.42%;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38.37%;山前倾斜平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17.21%。国道315线和塔中沙漠公路横贯县境。县城距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经塔且沙漠公路667公里。全县辖1个镇、11个乡(3个牧业乡)、1个良种场、2个国营牧场、2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县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且末工程支队。现有总人口6万人,由维、汉、回、蒙、满、哈萨克等十三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76.95%,汉族占22.77%,其他民族占0.28%。现有耕地面积12.6万亩,人均耕地2.1亩。
 

', 'cityname' => '且末', ], [ 'title' => 'baluntai', 'content' => '

巴伦台镇:位于新疆巴州和静县北部山区,东连阿拉沟、克尔古提乡,西与巴音布鲁克镇、巩乃斯镇相连,南通和静县城,北邻呼图壁、玛纳斯、乌鲁木齐等县市,距离县城公路里程62公里,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5万亩,天然草场320万亩,耕地面积4000亩,是和静县主要牧业产区之一。216国道(过乌鲁木齐县险峻的后峡公路)与218国道交汇于北,南疆铁路贯穿全镇而有巴伦台站。巴仑台镇于1988年经自治区批准乡区合并建镇,为建制镇。镇内有单位20多个,5个驻镇部队,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10179人(农业人口810户2492人),境内居住着蒙、汉、维、回、哈等五个民族,其中蒙族占农村总人口的75%以上。
 

', 'cityname' => '巴仑台', ], [ 'title' => 'ruoqiang', 'content' => '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17毫米。1985年,全县设5乡1区2镇: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以及祁曼区、依吞布拉克镇和若羌镇。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米兰36团场。1985年末,若羌地区总人口为26852人,全县平均第平方公里0.13人,为全国面积最大而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县属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兵团农场以汉族为主,境内还有回、东乡、满、塔塔尔、哈萨克、藏、黎、苗、瑶共11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10130人,占37.72%;汉族16189人,占60.29%;回族449人,占1.67%;其他民族84人,共占0.3%。县城若羌镇,位于县境中部,城镇面积2.4平方公里,1985年有1272户,5263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 'cityname' => '若羌', ], [ 'title' => 'tazhong', 'content' => '

2015年7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且末县由县管辖区域划出部份区域设立塔中镇,隶属且末县管辖,镇政府驻现塔中油田作业区工作委员会办公楼。5月31日至6月2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帕尔哈提·贾拉勒率领的调研组,对且末县拟设塔中镇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了塔中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拟设建制镇的理由、拟设建制镇的可行性等。2015年7月2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且末县由县直辖区域划出部份区域设立塔中镇,隶属且末县管辖,镇政府驻现中油区工作委员会办公楼。根据自治区民政厅批复,塔中镇行政界线走向确定为:北起且末县与尉犁县行政区域界线坐标为北纬40°23′03″、东经85°00′00″,沿东经85°00′00″线向南至3105国道的喀拉希庞北纬38°11′30″、东经85°00′00″,沿315国道折向西南至布宾洛克坐标为北纬38°03′30″、东经84°45′00″,折向西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和田地区行政区域界线处,沿此届线折向东北至沙雅县、尉犁县、且末县三县交汇点,沿且末县与尉犁县行政区域界线折向东起至起始闭合点。
 

', 'cityname' => '塔中', ], [ 'title' => 'weili', 'content' => '

尉犁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位于东经84°02′50〞,北纬40°10′30″-41°39′47〞。县境西与沙雅县、库车县交界,北与轮台县、博湖县、和硕县和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吐鲁番市、鄯善县相接壤,东邻若羌县,南依塔里木盆地与且末县毗邻。东西最长处502.8千米,南北最宽处165千米。总面积59402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有维吾尔、汉、回等20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尉犁镇解放路,距库尔勒市52千米,距乌鲁木齐市530千米。尉犁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域分北部库鲁塔格山前冲积戈壁平原,中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冲积平原,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三部分。水资源有孔雀河、塔里木河两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光照充足。
 

', 'cityname' => '尉犁', ], [ 'title' => 'bohu', 'content' => '

博湖县,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开都河下游,博斯腾湖西岸,东北与和硕县交界,西北与焉耆县毗邻,西南与库尔勒市接壤,南与尉犁县相连。博湖1971年建县,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名。截止2008年,博湖县辖5乡2镇,共29个村(居)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16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2%;总人口61830人(2013年),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县城博湖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430千米。博湖县水草丰美,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坦肥沃,宜农宜牧,被誉为鱼肥、草茂、粮多的“塞外江南”;曾获全国“十佳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 'cityname' => '博湖', ], [ 'title' => 'luntai', 'content' => '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全县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辖7乡4镇3个农牧场,总人口11.3万人,有维、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7.61万人。全县非农业人口5万人。古轮台国(《史记》作仑头)地处西域中部,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汉代是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轮台国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历时72载,统领西域诸国。唐时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新中国建立以后,1960年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汉唐古城遗址、古代墓葬以及伊斯兰文化遗物。轮台是闻名中外的塔里木石油开发主战场和“西气东输”首站,塔里木油田已探明可控制的石油储量为3.5亿吨,其中轮台境内1亿吨;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其中轮台境内1000亿立方米。全县煤炭储量6.43亿吨,晶盐储量845万吨。全县森林面积220.8万亩,草场面积1507万亩。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0多种。塔里木河沿岸有世界上分布最集中的“第三纪活化石”——天然胡杨森林43.6万亩,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 'cityname' => '轮台', ], [ 'title' => 'tieganlike', 'content' => '

铁干里克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下辖镇,城东北城乡结合处,维吾尔语,意为刺草,因荆棘丛生而得名。位于若羌县城北面,平均海拔889米,面积2.32万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16个自然村,其中农业区行政面积650平万公里。全镇总人口6772人,其中农民5069人,由维、汉、回等民族组成。2015年8月撤乡建镇。位于若羌县城北面,北域东与罗布泊地区相连,南起阿尔金山北坡,西临若羌河与吾塔木乡接壤,北与尉犁县交界。1950年建立新政权时属一区, 1958年成立胜利管理区,1960年成立胜利公社,1978年更名为铁干里克乡公社,1984年改称铁干里克乡。2015年8月撤乡建镇。辖库尔干村、果勒吾斯塘村、亚喀吾斯塘村、托格拉克勒克村、铁干里克村、英苏牧业村、古力巴格社区6个村委会1个社区、16个自然村,其中农业区行政面积650平万公里。全乡总人口6772人,其中农民5069人,由维、汉、回等民族组成,维吾尔族占55.2%,汉族占43.7%,回族等其他民族占1.1%。全乡共有干部68人(包括上划站所),铁干里克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2人,其中正科级干部3名,副科级干部9名,少数民族5名,女干部3名。四老人员29名,大学生村官6名,全乡现有耕地面积9.6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9万亩,国有土地(地下水灌溉)8.6万亩主要种植红枣,辅以棉花、小麦、玉米、甜瓜等作物。
 

', 'cityname' => '铁干里克', ], [ 'title' => 'kuerle', 'content' => '

库尔勒市座落于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洲的首府,总面积482665平方公里,号称“华夏第一州”。数千年,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的交汇孕华育出古老的孔雀河古遗存和罗布泊古文化: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道贯穿库尔勒境内,昔日闪烁着中国东西方文明之光的“丝绸之路”。库尔勒历代留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240处。楼兰古城、米兰古堡、锡克沁千佛洞、唐王城、博格达险沁古城、铁门关、曲惠古城、卓尔库特古城、和静满汗王府、巴仑台黄庙、阿尔金山岩石壁画和兴地岩画等古迹和遗址,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和科学工作者。库尔勒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7.9℃,最热的七月平均温度为26℃;库尔勒最好是九、十月份,这时气候适宜。景观: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博格达沁故城、塔里木河、楼兰故城、阿尔金山、巩乃斯森林公园、博斯腾湖、铁门关、罗布泊。
 

', 'cityname' => '库尔勒', ], [ 'title' => 'gaochang', 'content' => '

高昌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位于新疆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的中心,是吐鲁番市行政中心。高昌区总面积13690平方千米,28.88万人(2014年),聚居着维吾尔、汉、回等27个民族。高昌区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是名闻遐迩的历史重镇,自两汉以来,长期是中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西域番国志》即明人陈诚《西域行程记》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曾炳煌所撰《吐鲁番厅乡土志》释:“吐鲁番”系“吐蕃”的谐音。
 

', 'cityname' => '高昌', ], [ 'title' => 'bayinbuluke', 'content' => '

巴音布鲁克区为旧区划名,2009年撤销。位于新疆巴州和静县西部,和静县在这里设立2乡2镇,即额勒再特乌鲁乡、巴音郭楞乡、巩乃斯镇、巴音布鲁克镇。2009年,撤销巴音乌鲁乡,改设巴音布鲁克镇,同时撤销巴音布鲁克区公所,与巴音布鲁克镇合并,区公所原管辖的乡、场由和静县政府直接管理。2011年,巩乃斯乡撤乡建镇。2001年人口普查时,原巴音布鲁克区4个乡镇的总人口为13528。其中蒙古族约有1万,是一个比较集中的蒙古族聚居区。有藏传佛教寺院数座。巴音布鲁克地区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世界遗产之一。
 

', 'cityname' => '巴音布鲁克', ], [ 'title' => 'shanshan', 'content' => '

鄯善县位于天山东部南簏的吐鲁番盆地东侧,北与木垒县、奇台县为邻,东经七克台镇连接哈密市七角井乡,西部吐峪沟苏贝希村与吐鲁番市胜金乡接壤,南部经南湖戈壁至觉罗塔格与若羌县、尉犁县为界。全县总面积39800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2.5%。鄯善县地处亚洲腹部。由于远离海洋,群山环绕,地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夏热(7月平均气温29.2~33℃,曾出现过48℃高温),冬冷(1月平均气温-10℃~11℃,最低气温出现过-28.7~-29.7℃),春旱干燥(年降水量为17.6~25.3毫米,但蒸发量极大,为2751~3216.6毫米),热量丰富(≥10℃积温为4522.6~5548.9℃),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900~3100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4.3~15.9℃,最大可达17~26.6℃),无霜期长(192~224天)。对于棉花、葡萄和甜西瓜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尤其是对提高葡萄、甜西瓜的品质更为突出。据含糖量的测定,葡萄23度以上,最高达31度;甜瓜12度以上,最高达18度,这就是鄯善的葡萄、甜瓜驰名中外的自然因素所在。
 

', 'cityname' => '鄯善', ], [ 'title' => 'tuokexun', 'content' => '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北纬41°21′14〞-43°18′11〞,东经87°14′05〞-89°11′08〞。东与吐鲁番市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县城托克逊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62千米。总面积16171.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7768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三面山地环绕,西、北面高而东部低,盆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地势高低悬殊。有阿拉沟、白杨河等6条河流。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夏季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大,多风,年均气温13.8℃,年均降水7毫米。
 

', 'cityname' => '托克逊', ], [ 'title' => 'changji', 'content' => '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下辖行政区之一。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邻哈密市,西接石河子市,南与吐鲁番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连,北与塔城、阿勒泰地区接壤,东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227.3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全州东西长541千米,南北宽285千米。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辖5县2市。州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4个团场以及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准东石油基地、玛纳斯电厂等一批中央、自治区所属企事业单位。昌吉州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棉花、畜产品、制种、蔬菜等支柱产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清朝乾隆时期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或《西域水道记》里说昌吉一名系准噶尔语(蒙古语的一种),是“场圃”的音译,它原是一条河的名称。纪晓岚巡查新疆,爱作研究,他的说法直截了当。因为都有吉,有的人猜测“昌吉”为“仰吉”之转音,仰吉系突厥语,涵义是“新”。《突厥语大词典》和《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里都记载有“仰吉八里”(意为新城)这一名称。 “昌吉”之名可能是由张堡、仰吉八里、昌都刺或昌八里等名逐渐演变而来。
 

', 'cityname' => '昌吉', ], [ 'title' => 'midong', 'content' => '

米东区隶属于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0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原米泉市和原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合并成立。全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千米,辖5镇2乡,6个街道,81个行政村,48个社区,区内常住人口333676人(2010年)。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6亿元,较2011年增长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亿元,较2011年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780元,较2011年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300元,较2011年增长16%。截至2017年,米东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公里,辖5镇2乡5个片区管委会和3个街道,共有81个村、75个社区。2007年10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原东山区芦草沟乡的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整建制划归水磨沟区管辖(水磨沟区面积增加186平方千米)。
 

', 'cityname' => '米东', ], [ 'title' => 'tulufan', 'content' => '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纬41°12′-43°40′、东经87°16′-91°55′。东临哈密市,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等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等县相接。全市南北宽约240千米,东西长约300千米,总面积70049平方千米。总人口63万人(2012年)。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汉族约占总人口的23%;回族约占总人口的7%。辖1个市辖区(高昌区)、2个县(鄯善县、托克逊县)。地处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中部。地貌为北高南低、西宽东窄,平均海拔高度32.8米。火焰山呈东西走向卧于盆地中部,把盆地分成了南北两半。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这也是继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后新疆设立的第三个地级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 'cityname' => '吐鲁番', ], [ 'title' => 'mosuowan', 'content' => '

莫索湾市,是新疆的一个城市,隶属于新疆维吾尔族石河子市。在新疆屯垦戍边的60年中,新疆兵团出现了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师”和“团”,而师市合一的市就是在师部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兵团在新疆设有7个“师市合一”的区直辖县级市和5个“团(场)镇合一”的建制镇,由兵团实行统一分级管理。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根据规划,新疆兵团近期和远期拟建市约16个,多以团(农场)为主进行构建。未来,师市合一将优先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其目标是在2020年前在南疆形成4个左右的师市合一城市。为了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的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开始启动了行政区划调整筹划工作,未来将按照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和新疆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布局,对新疆行政区划和城镇进行优化布局,对有碍新疆发展的区划将进行适当的调整,近中期新疆新建市、撤县建市、撤地设市等方面的工作即将启动。
 

', 'cityname' => '莫索湾', ], [ 'title' => 'toutunhe', 'content' => '

头屯河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是乌鲁木齐市城市副中心。头屯河区于1961年4月建区,因西邻头屯河而得名。2011年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东面与北面邻新市区,西以头屯河与昌吉为界,南靠天山北麓。全区总面积275.59平方千米,总人口528815人(2011年)。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锡伯族、俄罗斯族、蒙古族、朝鲜族等26个民族。头屯河区有旅游景点小绿谷水景公园、大绿谷生态公园等,万达广场与乌鲁木齐高铁站都坐落于头屯河区。头屯河区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行政区、兵地合作区于一体,是疆内承载要素最多的开发区,综合发展环境位居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现辖11个街道(片区),84个社区(村),总人口32万人。同时也是首府“六大基地”、“七大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冶金、风电、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高铁片区、白鸟湖新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30平方公里,政府投资260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投资1200多亿元,建成200公里路网及配套,签约万达、宝能等123个高端服务业项目,累计建成楼宇体量达870万平方米。
 

', 'cityname' => '头屯河', ], [ 'title' => 'paotai', 'content' => '

炮台镇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总面积704.74平方公里,有可耕地面积75万亩,年播面积36.65万亩。常住人口41097人,12733户,流动和暂住人口14610 人。八师一二一团(由炮台镇(原121团)和东野镇(原122团)合并组成)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西南底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沙湾县境内,玛纳斯河中游下野地垦区。团部驻地炮台镇,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13公里,东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玛依市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而过,与通连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素有“炮台明珠”之美誉。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和林业产权转让,积极转变工交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业技改力度,在切实抓好农业、工交建服务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落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各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经全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农业生产在战胜了春季低温、夏季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籽棉总产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达到1亿零800万公斤,成为兵团棉花总产第一大团。预计全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398元,实现经营利润4025万元,职均收入28500元,一线职工职均收入29000元,全团人均收入8308元。
 

', 'cityname' => '炮台', ], [ 'title' => 'caijiahu', 'content' => '

蔡家湖镇,隶属于新疆五家渠市,镇政府设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〇三团团部。蔡家湖镇是继农八师石河子市北泉镇、五家渠市梧桐镇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第三个建制镇,也是师市设立的第二个建制镇。蔡家湖镇自公安干渠一〇一团与一〇三团交汇点向北沿公安干渠、邓家大沟至东经87°22′35″、北纬44°33′12″沿干沟到一〇三团12连与13连北侧、青草岭、黄家梁子至五家渠、昌吉、米东三市区交汇点沿老龙河向南至猛进干渠九支排向西至起始点闭合。区域总面积330.53平方公里。享有“中国甜瓜之乡”美誉的一〇三团,地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70公里,五家渠市北郊30公里。土地总面积达64.5万亩,年均种植面积12万亩,主要生产甜瓜、棉花、小麦、酱用番茄等,是师市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人口1.8万人。团属辖区现有沙漠面积56万亩,荒漠植林37万亩,多种野生动物、飞禽达20余种,原始野生梧桐、梭梭、红柳广布沙丘,腹地湖泊零星点缀,水草丰茂。沙漠景观绮丽壮观,适宜旅游探险。建有黄家梁子水库,蓄水1000万m3。
 

', 'cityname' => '蔡家湖', ], [ 'title' => 'tianchi', 'content' => '

长白山天池(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还要蓝;冬冻冰面雪一样的白,被16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龙门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
 

', 'cityname' => '天池', ], [ 'title' => 'shihezi', 'content' => '

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即东径84’58″-86’24″,北纬43’26″-45’20″。石河子,是以石头而得名的。历史上,石河于是玛纳斯县一个荒僻小区,后划归沙湾管辖。这里芦苇丛生,野兽出没,只是一条光赤赤的卵石沟,宛如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故而留下了这个憨厚、淳朴的名字。“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就艾青笔下的戈壁明珠–石河子。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这是一块美丽富饶,色彩斑斓,风光旖旎迷人的土地。石河子市环境优美,是有名的花园城市。石河子属大陆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1℃,最佳旅游时间:春、秋两季。景观: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王震将军铜像、艾青诗歌馆、大漠水库北湖公园、沙漠公园。
 

', 'cityname' => '石河子', ], [ 'title' => 'shuimogou', 'content' => '

水磨沟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东北部,是乌鲁木齐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坐落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山脉博格达峰西端北麓,现行区划南以红山路为界与天山区为邻,东南与大阪城区相连,西以河滩快速路为界与沙依巴克区、新市区相邻,北和东与米东区相连。2011年,全区总面积277.5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41万人,区辖8个街,69个社区、6个村。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5%。水磨沟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东北部,坐落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山脉博格达峰西端北麓,现行区划南以红山路为界与天山区为邻,东南与大阪城区相连,西以河滩快速路为界与沙依巴克区、新市区相邻,北和东与米东区相连。水磨沟区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冬季时间长,春秋多大风。
 

', 'cityname' => '水磨沟', ], [ 'title' => 'mulei', 'content' =>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与哈密地区巴里坤县接壤,南隔天山与鄯善县相望,西与奇台县毗邻,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2171平方公里。全县辖8乡、3镇、2场、59个行政村,总人口8.8万人,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回、乌孜别克等14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29%。木垒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全县牧区用地2412.7万亩,占总面积的72.5%,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农区用地112.4万亩,占总面积的3.4%,播种面积45万亩,产小麦、玉米、豌豆等,是自治区最大的豌豆生产基地。林业用地146.6万亩,占总面积的4.4%;原始的胡杨群落,古老的森林硅化木群,神秘的鸣沙山,都巧妙地荟萃于木垒。境内生长着丰富的药用植物。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雪莲、紫花贝母、苁蓉、紫草、柴胡、红花、马鹿茸、黄羊角、王不留行、大力子、甘草等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有野驴、野马、鹅喉羚、雪豹、狗熊、野猪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金、铜、石英、辉绿岩、云母、煤、氟石、石墨等3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盐、水泥、羊毛衫、粉丝、粮油、白酒、建材等。
 

', 'cityname' => '木垒', ], [ 'title' => 'dushanzi', 'content' => '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南屏天山,北隔312国道与奎屯市毗邻,西邻乌苏市,东与沙湾县接壤。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50千米,距克拉玛依中心市区150千米。独山子地名来源于区境内的独山,独山呈东西走向“一”字形,因不与其它山体相连,独立于戈壁中而得名。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称独山子为“玛依塔克”和“玛依套”,意思是“油山”。2015年,独山子区总面积44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5.7万余人,由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满等31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25.8%。2010年,独山子区总人口69361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5年,独山子区总人口9万余。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31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8%。
 

', 'cityname' => '独山子', ], [ 'title' => 'xinshi', 'content' => '

新市区,与国家级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区政合一”体制,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东西长14千米,南北宽9千米。新市区总面积为143平方千米,总人口379220人(2000年)。新市区下辖1镇4乡、13个街道,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38个民族。辖区内有中央、自治区、驻乌部队、武警部队、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500余个,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20余家,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33所。新市区是通往北疆的交通枢纽和沟通中、西亚的重要国际通道。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1年初,按照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由原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与原乌鲁木齐新市区(简称“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并将原乌鲁木齐县两乡一镇增划并入。新区继续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科技厅归口管理,重大科技业务隶属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管理体制。作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副地级建制,代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内经济社会事务,行使市一级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对所辖开发建设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区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均为自治区直属分局,行使省级职能部门管理权限。
 

', 'cityname' => '新市', ], [ 'title' => 'manasi', 'content' => '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玛纳斯镇距石河子市15千米。全县总面积9154.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12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族等19个民族。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南部山区与丘陵地、中部平原区、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酷热,昼夜温差大。
 

', 'cityname' => '玛纳斯', ], [ 'title' => 'baijiantan', 'content' => '

 白碱滩区人民政府住所地:克拉玛依市门户路,邮政编码:834008,代码:650204,电话区号:0990,拼音:BaijiantanQu。  白碱滩区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北30千米处,北与托里县接壤,南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连接,西南是克拉玛依区,东北是乌尔禾区。东经84°57’-85°15’,北纬45°34’-45°43’。总面积1272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  地形轮廓呈条形。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干燥、多风、温差大,大风、寒潮较多。年平均气温为8.4℃,历年极端高温达48.6℃,极端低温-44.5℃。年平均降水量为169毫米,蒸发量2558毫米。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72天。无霜期225天。
 

', 'cityname' => '白碱滩', ], [ 'title' => 'dabancheng', 'content' => '

达坂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其行政中心达坂城镇距市区80余公里。区境西临乌鲁木齐县,东南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交界,北接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和昌吉洲阜康市、吉木萨尔县,总面积5881.8平方公里。兰新铁路、312国道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穿越区境,从古至今就是联系南北疆的咽喉之地。达坂城地区处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全年平均气温7度,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日照达3000—3200小时,无霜期135-150天。辖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显著地貌特征,一是冰川地貌明显;二是有大面积湿地分布;三是沿阿克苏河谷、高崖子河谷上有著名的亚中地貌。地形复杂多样,冰峰、峡谷、丘陵、洪积扇俱全。
 

', 'cityname' => '达坂城', ], [ 'title' => 'qitai', 'content' => '

奇台县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地处东经89°13′—91°22′,北纬43°25′—45°29′。东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邻,南与吐鲁番县交界,西连吉木萨尔县,北接富蕴县、清河县,东北部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县境东西横距40—150公里,南北纵距250公里,面积20065平方公里。南依天山,北部是北塔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状。有高山、丘陵、平原、沙漠多种地貌。最高点为南部无外名山山峰,海拔4014米。最低点为北部盆地中心丘河,海拔506米;北部是荒漠,将军戈壁横卧其间;中部是天山冲积层平原。奇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5℃。七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18.9℃,极端最低气温-37.3℃。年平均相对湿度60%。风向平时盛行南风,灾害性天气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2级,年平均风速2.9米/秒。无霜期年平均153天(从4月下旬到10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269。4毫米。
 

', 'cityname' => '奇台', ], [ 'title' => 'wuerhe', 'content' => '

乌尔禾,又被称为魔鬼城、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距克拉玛依市东北90千米,乌尔禾乡东约5千米,东经85°19′,北纬46°6′(217国道310千米以东),地面海拔高程300–500米,平均海拔380米。乌尔禾呈北西一南东走向,长约5千米,宽约3千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由一系列近北西一南东走向的孤立台地组成。台地高10—50米,由广泛出露的白垩系下统吐谷鲁群构成,主要岩性为浅水湖泊相灰绿色细砂岩与棕色、褐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吐谷鲁群略呈水平状,向东南方向微倾,倾角约5度。属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风力和流水作用的影响形成的。
 

', 'cityname' => '乌尔禾', ], [ 'title' => 'shayibake', 'content' => '

沙依巴克区是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之一,是乌鲁木齐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陆路交通枢纽。位于市区河滩路以西,地处乌鲁木齐市的中部。东隔河滩公路与天山区、水磨沟区毗连,西临一O四团与头屯河区相望,南起乌拉泊、大西沟与乌鲁木齐县接壤,北至新医路与新市区为邻。沙依巴克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14个社区居委会,1个村。总面积378平方公里,人口52.8万人(2010年)。2009年,沙依巴克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7亿元,同比增长7%。“沙依巴克”为维吾尔语,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据《新疆图志》等书记载,清光绪十二年迪化州改为府增设迪化县。2016年1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6]3号)批复同意将现沙依巴克区管辖面积约44.9平方公里(包括原自治区畜牧厅所辖乌鲁木齐地方国营种牛场在沙依巴克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约38.4平方公里和沙依巴克区约6.5平方公里)划归天山区管辖。
 

', 'cityname' => '沙依巴克', ], [ 'title' => 'kelamayi', 'content' => '

克拉玛依市地处东径80°44′-86°1′,北纬44°7′-46°8′之间。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东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邻,东南与沙湾县相接,西部与托里县和乌苏县毗连。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中”黑色的油”的意思,因黑油山而得名,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加依尔山东麓有一座亮丽、宏伟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这就是有“戈壁美人”“黑色宝石”之誉的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群楼林立,道路宽敞;流水潺潺,绿树成茵,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起来的第一座石油工业城市。拉玛依面积9500多平方公里。克拉玛依油田正式开发始于1955年。同年第一口油井完钻,埋藏于戈壁荒滩深处的黑色琼浆喷射向蓝天。克拉玛依第一口油井的竖立,拉开了油田开发的序幕。由此,新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大会战在黑油山下的原始戈壁滩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朱德曾称赞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克拉玛依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1℃,无霜期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08.9毫米。最佳旅游时间:春、秋两季。景观:克拉玛依水节、黑油山、魔鬼城、克拉玛依河、九龙潭、西月潭、大农业开发区、兴农湖开发区、独山子泥火山自然风景、白杨河大峡谷自然风景等。
 

', 'cityname' => '克拉玛依', ], [ 'title' => 'jimusaer', 'content' => '

吉木萨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8°30′-89°30′,北纬43°30′-45°30′。东邻奇台县,西与阜康市接壤,北越卡拉麦里岭和富蕴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为界。县城吉木萨尔镇。全县总面积8169.86平方千米,总人口132577人(2003年)。有汉族、回、哈、维吾尔、蒙等13个民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貌可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沙漠三种类型。主要河流有二工河、西大龙口河、渭户沟河、白杨河等。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春秋季节不明显,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 'cityname' => '吉木萨尔', ], [ 'title' => 'xiaoquzi', 'content' => '

小渠子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约50多公里处的干沟乡,南山菊花台和谢家沟之间,是著名的风景区,也是空灵小道的起点,平均海拨2200米左右,与南山西白杨沟相邻。从地理上看,甘沟乡的金泉沟、菊花台沟、直沟,小渠子乡的小渠子沟、谢家沟(种羊场),都是由菊花台-小渠子山系发育出的冲沟,近乎平行排列,相距4-5公里。这是一片长约6公里、宽约500米的中山带森林草甸,每年的4月至10月间,这块草甸上开满了野菊花,芳香袭人。
 

', 'cityname' => '小渠子', ], [ 'title' => 'xibaiyanggou', 'content' => '

乌鲁木齐南山牧场最著名的是西白杨沟。西白杨沟距乌鲁木齐市区75公里,地处中山与低山区过渡带,海拔2100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西白杨沟沟谷里,雪峰点点,群山峻峭,云杉挺拔,绿草如茵。浓荫掩映下的一幢幢白色毡房,精致的小别墅,雅静的疗养院、宾馆和小吃部等建筑,使这深山峡谷更添生气。在西白杨沟的尽头,景色更为美妙。绿树遮蔽处,断崖壁立,一条高达40余米、宽约两米的瀑布如白练悬空,一泻而下,似银龙飞舞,轰鸣如鼓。飞瀑跌落处,浪花四溅,水珠轻扬,洒落在两侧长满苔藓的岩石和墨绿色的树林中,犹如蒙蒙细雨,凉爽宜人。游人来此,可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作客,喝上醇香的奶茶、马奶,品尝烤羊肉、手抓羊肉、奶酪等美味佳肴;欣赏传统民俗活动“赛马”、“刁羊”、“姑娘追”等精彩的节目。也可三五成群,载歌载舞,尽兴娱乐;或结伴登高,穿行于林荫深处,观赏如画的景色。喜爱马术的年轻人,只要花上少许钱,租来当地哈萨克牧民的骏马,便可扬鞭驰骋于宽阔的草坪上。
 

', 'cityname' => '西白杨沟', ], [ 'title' => 'fukang', 'content' => '

新疆阜康市位于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部,与乌鲁木齐米东区毗邻,总面积11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人,有26个民族,全市辖4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106个行政村,24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12个社区。阜康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明朝时建特纳格尔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县,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赐名阜康。1992年11月撤县设市。阜康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境内除了有博格达峰、天池、沙漠等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还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石、陶土、芒硝等上百种矿产资源,石油预测储量为15亿吨,煤炭远景储量达84亿吨,石灰石预测储量为9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500亿立方米。
 

', 'cityname' => '阜康', ], [ 'title' => 'tianshan', 'content' => '

天山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是乌鲁木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驻有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党、政、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首脑机关。辖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里,区内居住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44个民族,常住人口471432人(2010年),下辖7个片区管委会、11个街道、178个社区、1个村和1个牧场。天山区是清代迪化城与新满城以及城厢的旧址,也即是解放初期的乌鲁木齐市一、二、三、四、五区的辖区。1957年,一、四、五区合并成立天山区,二、三区合并成立多斯鲁克(维语,意为友谊)区,并分别成立区人民委员会。2016年1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6〕3号)批复同意将现沙依巴克区管辖面积约44.9平方公里(包括原自治区畜牧厅所辖乌鲁木齐地方国营种牛场在沙依巴克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约38.4平方公里和沙依巴克区约6.5平方公里)划归天山区管辖。截至2013年,天山区辖14个街道,130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
 

', 'cityname' => '天山', ], [ 'title' => 'hutubi', 'content' => '

呼图壁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6公里,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县内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24个民族,总人口22万,其中县属人口14万,城镇人口6万。
 

', 'cityname' => '呼图壁', ], [ 'title' => 'wulumuqixian', 'content' => '

乌鲁木齐市位于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城市,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夏季这里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一番北国塞外风光受清凉甘甜的天山雪水润泽的各族人民,创造过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历史悠久的乌鲁木齐,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曾置戊已校尉在这一带屯田。盛唐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北道的繁荣和发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乌鲁木齐东北设北庭大都护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明故城筑垒驻兵,并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公元1763年改名为“迪化”。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 'cityname' => '乌鲁木齐县', ], [ 'title' => 'wulumuqi', 'content' => '

乌鲁木齐市位于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城市,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夏季这里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一番北国塞外风光受清凉甘甜的天山雪水润泽的各族人民,创造过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历史悠久的乌鲁木齐,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曾置戊已校尉在这一带屯田。盛唐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北道的繁荣和发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乌鲁木齐东北设北庭大都护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明故城筑垒驻兵,并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公元1763年改名为“迪化”。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 'cityname' => '乌鲁木齐', ], [ 'title' => 'hepu', 'content' => '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经108°51′-109°46′,北纬21°27′-21°55′。全县陆地面积3062.8平方公里。县城廉州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面积3062平方千米,人口103万,汉族为主,有壮、瑶等少数民族。合浦县属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21小时,年均气温22.4℃,年总积温8181℃。无霜期358天。年均降雨量1663毫米,相对温度75-86%。海岸线总长477千米,滩涂4.3万公顷,海产鱼类160多种,虾类40多种,贝类10多种,藻类3种。合浦县是著名的还珠故郡,历史悠久。1992年11月,李鹏总理亲笔为合浦题词:“南珠之乡”。
 

', 'cityname' => '合浦', ], [ 'title' => 'guangxi', 'content' => '', 'cityname' => '广西', ], [ 'title' => 'fangcheng-2', 'content' => '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南部边陲,南临北部湾,北连南宁市,东接钦州,西邻越南,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防城区地处防城港市中心位置,北通南宁,南至防城港,东接钦州,西南达中越边关东兴,与越南山水相连,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城区离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商的华南第三大港、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仅20公里。在碧波万顷的北部湾畔,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崛起一座港口城市,这就是有着“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之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2℃,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冻期。景点: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山半岛等。
 

', 'cityname' => '防城', ], [ 'title' => 'beihai', 'content' => '

北海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市区南北西三面环海,有涠洲(24.74平方公里)、斜阳(1.8平方公里)二个海岛,涠洲距市区大约20.2海里。北海市与海南省隔海相望,邻近东南亚诸国,背靠大西南云贵川诸省,处于大西南、海南及东南亚的中枢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57平方公里。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149.24万人。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温度37.1℃,极端最低温度2℃。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小时。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10级以上每10年6次。北海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历史上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5000个,比内陆城市高出50–100倍;以著名的银滩为代表的海滨带,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阳光、沙滩”的全部要素。
 

', 'cityname' => '北海', ], [ 'title' => 'gangkou', 'content' => '

港口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中心区域,是防城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防城港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全区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317公里,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西与越南隔海相望,是中国内地进出东盟各国最重要的中转基地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港口区辖企沙、光坡、公车三个镇和白沙万、渔洲坪两个街道办事处。南朝宋、齐为宋寿郡宋寿县地,属交州。梁、陈为安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 ,罢安京郡为安京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钦州为宁越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都督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钦州为宁越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京县改为保京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宁越郡复改为钦州。
 

', 'cityname' => '港口', ], [ 'title' => 'jinchengjiang', 'content' => '

金城江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门户和商品流通集散地,介于东经107°33′-108°13′,北纬24°22′-24°55′之间,区境东界宜州区,西邻东兰县,南接都安瑶族自治县,北连南丹县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金城江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2015年,总人口34.13万,常住人口34.3万,其中城镇人口23.09万;有壮、汉、苗、瑶等27个民族。系云贵高原余脉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跨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年平均气温20.4°C,年降水量为1470毫米。2016年,河池市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江区百旺路17号迁至宜州区中山大道6号。金城江区历史悠久,秦代时今金城江区境为桂林郡地,汉代时为郁林郡属地,三国时为吴国郁林郡属地。晋代先为郁林郡地,后归桂林郡。隋朝时期,金城江区部分为始安郡属地,部分为郁林郡地,唐时隶属粤州(后更名宜州)皆为蛮地。
 

', 'cityname' => '金城江', ], [ 'title' => 'dongxing-2', 'content' => '

广西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东兴是国家一类口岸,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4.07平方公里的边境经济合作区,1996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东兴市,辖东兴、江平、马路三个镇。陆地边境线长27.5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总面积540.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冻,平均气温22.4°C,年平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气候优势。目前,东兴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红薯、花生、木薯和蔬菜等作物,经济林木主要有肉桂、八角、橡胶、茶叶,盛产龙眼、荔枝、柑橙、菠萝、菠萝蜜、黄皮果等热带水果。水产养殖主要有对虾、青蟹、文蛤、珍珠等珍稀品种。
 

', 'cityname' => '东兴', ], [ 'title' => 'dahua', 'content'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素有“电都”美誉的大化镇,坐落在红水河畔,总面积37平方公里,辖大化、红电、荣华3个社区委员会和古感、坡了、流水、仁良、双排、龙马等1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8409人,是集建材、冶炼、建筑、加工、旅游、食品、商业、饮食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新兴城镇。大化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既是大化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又是广西水力发电总厂、广西水电工程局大化分局驻地。距首府南宁市110多公里,全程高速公路连接。街道、住宅、绿化、环保等公共设施均按地级市规划建设,曾获全区第二届“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奖”、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奖”殊荣和全区“文明镇”光荣称号,是全区重点镇之一。境内资源丰富,水面养殖得天独厚,旅游景点众多,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钛铁矿、石英矿、锰矿等。
 

', 'cityname' => '大化', ], [ 'title' => 'shangsi', 'content' => '

上思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坐落在风景绮丽的十万大山北麓。上思县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仅100公里,南宁国际机场75公里,距广四最大的海港防城港116公里,距我国边境重镇东兴市130公里,为防城港市唯一市辖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人。壮族占86.8%,汉族占9.2%,瑶族占3.9%,其他少数民族占0.1%。上思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6.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114.39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217.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为各种动植物最适生长区之一。上思土地广阔而肥沃。境内土地面积4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林地面积267.6万亩;宜牧面积51万亩;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地大部分可作林地、农地开发。十层深厚,植被茂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大有潜力。
 

', 'cityname' => '上思', ], [ 'title' => 'douan', 'content' => '

都安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都阳山脉东段,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境内岩溶地貌约有3863.3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4.34%。都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干淹人”、”九楞山人”等古人类在都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缘。全县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1700多毫米。境内山地以石灰岩为主,丘陵坡地以红壤为主。县城奇峰异洞,岩溶景观,全国遐尔闻名。主要旅游景点:八仙公园、匹夫关、绿岑仙谷、翠屏叠嶂、龙颈银涛、八仙古洞、响泉夜月和古松洲。
 

', 'cityname' => '都安', ], [ 'title' => 'fangchenggang', 'content' => '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南部边陲,南临北部湾,北连南宁市,东接钦州,西邻越南,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防城区地处防城港市中心位置,北通南宁,南至防城港,东接钦州,西南达中越边关东兴,与越南山水相连,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城区离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商的华南第三大港、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仅20公里。在碧波万顷的北部湾畔,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崛起一座港口城市,这就是有着“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之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2℃,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冻期。景点: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山半岛等。
 

', 'cityname' => '防城港', ], [ 'title' => 'nandan', 'content' => '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全县总面积3916平方公里,辖7镇6乡,居有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23个民族,总人口27.6万。南丹的地理位置优越,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历史上的“兵家喉地”。南丹历史悠久,宋置南丹州,明复南丹州,清称南丹土州,民国7年改州置县至今。南丹的气候独特,冬无严寒流、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9℃,山清水秀,洞奇多姿,民俗古朴,是旅游避暑的好胜地。南丹的自然资源丰富。县内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总储量1100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多吨,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矿物学家的天堂”;南丹各民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瑶族的服饰简洁明快,古风依然。苗族的衣着朴实而华丽,集厚(百褶)重(九斤)长(三丈)于一身,她们的发式高雅,最显个性。壮锦最能反映壮族妇女的智慧和才华,壮族的山歌含蓄而迷人,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 'cityname' => '南丹', ], [ 'title' => 'tieshangang', 'content' => '

铁山港是广西的天然深水大港,位于北海市东部,东邻广东省湛江市,地处北部湾中心,东经109°32’58.0238”, 北纬21°28’40.8809”。铁山港距北海市区40多公里,距北海机场25公里,距南宁市250公里,距玉林120公里,距湛江市约150公里。铁山港对外交通十分便捷,有完善的对外公路交通网络,主要有南宁–北海高速、合浦–山口高速、玉林–铁山港高速-、北海–铁山港一级公路、营盘经铁山港至闸口二级公路,形成铁山港区三横三纵便捷畅通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玉林至铁山港铁路2015年4月20日开通运营。铁山港,古称榕根港、大廉港,是广西合浦县内面积最大、水体最深的内陆港湾,为广西第二大港湾,因港湾北部有铁山村而得名。港口位于县城东南约48公里,西为营盘镇坡尾底,东是沙田镇对达头。港口宽约9公里,港内宽3—10公里,曲折分叉深入内陆,主轴长度约30公里,面积近120平方公里。 轮廓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带控制,南部主要部分走向为北西,北部为北东向。 港汊众多,最大的是港口东北方的丹兜海,口宽4.2公里,长约10公里,呈喇叭状。面积约25平方公里,水深0.1—1.5米。
 

', 'cityname' => '铁山港', ], [ 'title' => 'fengshan', 'content' => '

凤山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是个内陆县份。该县辖10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到2003年底,总人口18.97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该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多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0.1℃,全年降雨量1564.0毫米,无霜期362天。境内林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木、油桐、油茶、八角和板栗等,是广西主要的八角产区和林业生产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有金矿、黄铁矿、硫磺矿、硫铁矿、褐铁矿、铜矿、锑矿等和丰富的大理石。全县水资源丰富,有水库三座,盘阳河和拉英河从境内流出。凤山县境内具有规模宏大,品位高、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41%,县内西北、东南部峰丛林立,千姿百态,构成了奇妙、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凤山民族发展历史悠久,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宝贵的旅游财富,凤山文物古迹繁多,石刻、古井、古墓、古战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
 

', 'cityname' => '凤山', ], [ 'title' => 'yinhai', 'content' => '

银海区是广西北海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银海区内有北海福成机场和北海国际客运港,紧挨着北海火车站。
 

', 'cityname' => '银海', ], [ 'title' => 'yizhou-2', 'content' => '

宜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龙江中游。东与柳城、柳江两县接壤,南与忻城、都安相连,西与河池、环江,北与罗城等市县为邻。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中山、低山面积占27.47%,丘陵面积占58.80%,台地面积占3.53%,平原面积占10.20%。全市辖7镇14乡(其中2个瑶族乡),下设204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589个自然屯。市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公里(公路266公里)西北至地区行署驻地河池市72公里(公路76公里),东至柳州市89公里(公路125公里)。市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公里,有火车站11个。1999年,全市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目标。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由于县属政治军事重镇,历代不少显要名流或因任职、迁谪,或因考察、羁旅而流寓县内,他们在宜期间留下众多诗文碑刻,加厚了宜州多彩的文化底蕴,形成桂西北独有的人文景观。
 

', 'cityname' => '宜州', ], [ 'title' => 'haicheng', 'content' => '

海城市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辽东半岛腹地,沈阳经济区之中,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全境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2013年),辖腾鳌新城、海西新城、牛庄新市镇、析木新市镇等“两城、两市镇”,人口109.7万人(2011年)。2011年,海城市地区生产总值 700亿元,海城市是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海城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海城是2017、2018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十名。 [7-8] 2017年11月,海城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基地”。截至2008年,海城市辖4个街道:海州街道、兴海街道、响堂街道、东四街道,21个镇:孤山镇、岔沟镇、接文镇、析木镇、马风镇、牌楼镇、英落镇、八里镇、毛祁镇、王石镇、南台镇、西柳镇、感王镇、中小镇、牛庄镇、腾鳌镇、耿庄镇、西四镇、高坨镇、望台镇、温香镇。
 

', 'cityname' => '海城', ], [ 'title' => 'luocheng', 'content' =>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岔罗铁路和省道20251线过境。辖8个镇和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万公顷,有林面积12.37万公顷。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人,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人口自然增长率3.41‰。重要矿产有煤、铁、锡、铜、锑、铅、锌、水晶和重晶石。土特产有茶叶、香菇、木耳、沙田柚、甜竹、蒜苔等。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加上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
 

', 'cityname' => '罗城', ], [ 'title' => 'weizhoudao', 'content' => '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涠洲岛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岛内景区包括鳄鱼山景区、滴水丹屏景区、石螺口景区、天主教堂景区和五彩滩景区等。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经纬度范围为20°54’-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涠洲岛', ], [ 'title' => 'huanjiang', 'content' =>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距南宁市334千米。面积4553平方千米。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人口33万,有毛南、壮、瑶等少数民族31.3万人,毛南族占总人口的16.2%。有毛南、壮、汉、苗、瑶等民族。清置安化厅。民国改宜北县。1951年称环江县。1986年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黔中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总地势为北高南低,四周山岭绵延,中部偏南为丘陵,略呈高海拔为1693米,最低海拔为149米。环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区,森林植被丰富,物种繁多,全县林区有维管束植物915种,乔木树种有54个科,162属,536种。环江山清水秀,洞多景奇,有如诗如画的长美风光;有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有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有世间罕见建筑精美的毛南族古墓群;有粗犷豪放的毛南木面舞;有欢乐轻快的苗族姐妹舞。
 

', 'cityname' => '环江', ], [ 'title' => 'bama', 'content' => '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4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巴马物产资源丰富。有珍珠黄玉米、油茶、火麻、油鱼、黑山羊、麻鸡、银鱼、香猪等名优特产;有钛、硅、锰、锑、铁、金、辉绿岩、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巴马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主要旅游景点有赐福湖风光、龙洪田园风光、弄友原始森林、盘阳河风光、百鸟岩、百魔洞、好龙天坑群、大洛水晶宫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长寿探秘、民族风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游资源。巴马寿乡探秘游已列入广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巴马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之一,也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和“中国香猪之乡”。
 

', 'cityname' => '巴马', ], [ 'title' => 'xinjiang-2', 'content' => '', 'cityname' => '新疆', ], [ 'title' => 'tianlin', 'content' => '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国道324线、南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百色至隆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大西南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出海大通道和商品集散地。田林县行政区域面积5577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县份。全县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3万人。田林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壮语、汉语、瑶语、苗语、布依语五种。壮语有北、南两种方言。田林县是广西林业大县之一,这里山清水秀,土地富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34.37万亩,森林覆盖率73.26%,享有”森林公园”美誉。主要矿产有金、银、锑、铝、石油、煤等。境内水资源丰富,南盘江、驮娘江、西洋江三大水系贯穿全境,可开发电力60万千瓦。县境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动物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众多,主要地方特产有八渡笋、油桐、八角、灵芝、云木耳、香菇、油茶等,田林是著名的”八渡笋之乡”,
 

', 'cityname' => '田林', ], [ 'title' => 'donglan', 'content' => '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镇130公里。323国道线过境。辖5个镇和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兰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12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45公顷。有林面积14.35万公顷。总人口27.4万,其中壮族占85%。其中农村人口25.6万。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25.24万人。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一是广西的“将军之乡”;二是“铜鼓之乡”;三是“板栗之乡”;四是“三乌鸡之乡”。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全县有大小河溪250条,年均径流量总量为17.28亿立方米(不包括红水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不包含红水河),可供于发电用1.18万千瓦。
 

', 'cityname' => '东兰', ], [ 'title' => 'kekedala', 'content' => '

可克达拉,地处伊犁河谷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东临伊犁州伊宁市,西接霍尔果斯市,南拥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北脉科古尔琴山。可克达拉市总面积为979.71平方千米。2014年,可克达拉市总人口7.5万。2013年,可克达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7亿元。清朝中期,哈萨克族一部分东归迁至这里,因见其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便称为“可克达拉”。“可克达拉”为阿尔泰语系语言“绿色的原野”之意。2015年04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克达拉市政府挂牌成立。可克达拉市实行兵团城市“师市合一”模式,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管理。这是新疆兵团的第八座城市。全市总面积979.71平方千米,市域规划面积199.09平方千米,建设规模21平方千米。辖两个镇(界梁子镇和佛尕善镇),由兵团四师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全部区域和六十六团、六十七团部分区域组成。
 

', 'cityname' => '可克达拉', ], [ 'title' => 'tiane', 'content' => '

天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4′-107°20’,北纬24°36′-25°28’,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南各省区出海的水、陆交通要冲之一。全县面积3192平方公里。天峨县成立于1935年。现辖六排、向阳2镇和岜暮、八腊、老鹏、纳直、更新、燕来、下老、坡结、三堡等9个乡。居住着壮、汉、瑶、侗、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总人口14万。其中壮族7.83万人,占55.93%。天峨有水力、土地、森林、旅游、奇石、水产等6大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巨大。天峨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天峨人民根据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林、牧为主的种养业,不仅解决了温饱,还相继成为广西杉木材、油桐籽、板栗、土特产、菜牛、山羊等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大兴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实现了显著改善。现在,时代选择天峨,造就天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投资几百亿元人民币开发天峨的水能、旅游资源。其中,位于境内的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被列为中国西部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并已进入建设高潮。因此,天峨既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的一个投资开发热点,又是21世纪的水电明珠和旅游城市。
 

', 'cityname' => '天峨', ], [ 'title' => 'wanli', 'content' => '

湾里区位于南昌西郊,距市中央18千米。东南邻新建县,西毗安义县,北接永修县。全区总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9万(201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37274人。全区辖站前街道、幸福街道2个街道和招贤镇、梅岭镇、罗亭镇、太平镇4个镇。共有11个社区(居委会)、37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招贤镇。主要河流有锦江、赣江尾闾和修水支流潦河。属亚热带季风潮湿天气,雨量充沛,日照丰硕,年降水量1700毫米,年均匀气温14.5℃-17.6℃。古“豫章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天宁古寺,洗药湖避暑山庄等。
 

', 'cityname' => '湾里', ], [ 'title' => 'shuanghe', 'content' => '

双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位于天山北脉博罗科努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82°21’30″,北纬44°50’34″。 市名源于唐代在西域的博乐一带建立的双河都督府,取自于精河和博尔塔拉河双河之意。2014全年,双河实现生产总值67.12亿元,比2013年增长22.2%。人均生产总值56864元,比2013年增加12841元,增长29.2%。 双河市市域辖81团、84团、85团、86团、89团和90团6个边境团场,面积742.18平方千米。五师双河市市域辖81团、84团、85团、86团、89团和90团6个边境团场。双河市政府驻89团红星二路9号。双河市位于天山北脉博罗科努山北麓,边境线长116.2千米。双河市距博乐市30千米,距博乐阿拉山口机场11公里,距博乐站25千米,距阿拉山口口岸51千米。面积742.18平方千米,市中心位于东经82°21’30″,北纬44°50’34″。
 

', 'cityname' => '双河', ], [ 'title' => 'hechi', 'content' => '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她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北邻贵州省,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全地区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8万人,共辖11个县市174个乡镇1620个村(居)委会。全市辖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罗城、环江、都安、大化、巴马等一区九县,其中有5个自治县、13个民族乡,并代管宜州市。全市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历史悠久,先秦属百越之地。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因此,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河池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妩媚秀丽的高山平湖风姿、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都给河池的旅游增添了无限异彩。
 

', 'cityname' => '河池', ], [ 'title' => 'qingyunpu', 'content' => '

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区的南部,东经115°51′15″-115°56′3″、北纬28°36′22″-28°39′32″。面积43.17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总人口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万人。 全区辖洪都街道、京山街道、三家店街道、岱山街道、徐家坊街道等5个街道和青云谱镇。共有48个社区、12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广州路268号。均匀海拔高度23米,最高点为岱山,海拔高度54.16米。主要河流有抚河、漕溪、万溪、黄溪和梅溪。主要湖泊为象湖。属亚热带季风潮湿天气。青云谱区得名由来已久。宋朝学者乐史在其编著的《太平环宇记》中早有“青云浦在(南昌)城南十五里”的记载。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画家)在此隐居,改青云浦为青云圃,清嘉庆20年(1815),礼部尚书戴均元又将“圃”改为“谱”,即今名。史载其“为南昌灌城乡”,纪汉开国名将灌婴筑城事,可知它原是南昌的发祥地。溯其渊源,此地先后隶属豫章郡(汉)、 宜善县(新莽)、洪州(唐至北宋)、隆兴府(南宋、元初)、龙兴路(元)、南昌府(明、清)。
 

', 'cityname' => '青云谱', ], [ 'title' => 'beitun', 'content' => '

北屯,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部,西与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与蒙古国接壤。216国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汇,距乌鲁木齐市580公里,距阿勒泰机场60公里,交通运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线,国省道为辅助的运输框架,奎阿高速公路已开始修建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奎北铁路,北屯市站已于2011年6月份正式建成开通客货运。国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喀纳斯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和吉木乃等五个边境口岸。北屯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师部,始建于1958年,由原兵团政委张仲瀚亲自选点布局并命名,寓意为兵团屯垦最北之地。2011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11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模式,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北屯位于额尔齐斯河南岸,得仁山脚下,是新中国又一颗军垦之星。这里曾是一片苇湖荒滩,没有称谓,无人定居。
 

', 'cityname' => '北屯', ], [ 'title' => 'xihu', 'content' => '

西湖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09.4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0万(其中户籍人口60.81万人),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也是著名的旅游区。辖区内有西湖、西溪湿地两个国家5A级景区,还有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泠印社、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等知名景区景点;是著名的文教区,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和小和山高教园区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006年底,西湖区辖7个街道、5个镇、2个乡,123个社区、64个行政村。其中,西湖街道(下属9个村、6个社区)委托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
 

', 'cityname' => '西湖', ], [ 'title' => 'qinbei', 'content' => '

钦北区属钦州市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沿岸,钦州市北部,东连灵山县,南接钦州市钦南区,西接上思县,北邻南宁市邕宁区。钦北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钦州市的北大门,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冲,钦北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2012年钦北区GDP接近100亿元达98.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3%。2013年钦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13.4%,财政收入6.41亿元,较2012年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5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排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7649元,增长12.8%。钦北区享有“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的美誉。
 

', 'cityname' => '钦北', ], [ 'title' => 'kunyu', 'content' => '

昆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于2016年2月26日挂牌成立。行政区划包括第十四师47团(驻墨玉县)、皮山农场(驻皮山县)、一牧场(驻策勒县)、224团(驻皮山县和墨玉县之间),面积为687.13平方公里。2016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增加225团(驻于田县)。市名源于中国最早的文化典籍《山海经》——昆冈出美玉。昆仑山自古出产美玉,而又以和田玉为最佳,将昆仑山与和田玉相结合,即昆仑山的美玉。师市现辖5个农牧团场(35个连队),其中47团(驻墨玉县)、皮山农场(驻皮山县)、一牧场(驻策勒县)、224团(驻皮山县和墨玉县之间)、225团(驻于田县),31个独立核算的工交建商企业。昆玉市地处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其中47团(驻墨玉县)、皮山农场(驻皮山县)、一牧场(驻策勒县)、224团(驻皮山县和墨玉县之间)。市中心城区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团部玉龙镇,东距和田市70多公里、西距喀什市380公里,行政区面积为687.13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处于北纬37°12′39.87″东经79°17′28.73″。
 

', 'cityname' => '昆玉', ], [ 'title' => 'donghu', 'content' => '

东湖区,隶属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 东以北京西路与洪都大道的交会点、洪都北大道、青山湖西岸线、青山北路、青山湖闸与富大有堤交会点为界;南以北京西路、八一广场南端、八一大道、中山路、中山桥、中山西路为界;西、北均以赣江南航道中心线为界。2016年,东湖区9个街道110个社区,17个家委会,21个行政村,辖区面积56.95平方公里,2016年,东湖区有常住人口47.37万人。东湖区地处南昌市东北部,位于东经115°1′-35′,北纬28°40′-44′之间。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17.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7亿元,同比下降4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44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0.57亿元,同比增长8.6%。三次产业比重为:0.16:8.73:91.11。人均生产总值79495元。
 

', 'cityname' => '东湖', ], [ 'title' => 'qinnan', 'content' => '

钦南区属广西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北距首府南宁100公里,濒临北部湾,东连北海市,西接防城港市,南拥钦州港,是钦州市的辖区。是一个集临海工业园区、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广西沿海交通枢纽、大西南最近接海点等众多功能与优势于一身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中心区。至2013年底,钦南区总面积2255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12个镇、1个华侨农场和4个街道。2013年钦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4亿元,同比增长14%,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财政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4.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税收比重排名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1亿元,同比增长41.3%,总量和增幅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444元,同比增长9.9%,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544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排名第一。
 

', 'cityname' => '钦南', ], [ 'title' => 'tiemenguan', 'content' => '

铁门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坡交汇的交通要冲,古丝绸之路中段的必经之地。铁门关市由“一区二镇”组成,面积590.27平方公里,距离巴州州府库尔勒市约50公里。市名源于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市人民政府驻铁门关市兴疆路1号,于2012年12月29日挂牌成立。秦汉时期,天山南路有36国,市辖境位居渠犁国境,古渠犁国在且末西北,精绝(今民丰县)之北,尉犁(今塔什店至博斯腾湖以南一带)西南,山国(今尉犁县铁干里克东北)以西,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东南,其范围相当于今库尔勒市境及尉犁县西北、轮台县东南一部分。
 

', 'cityname' => '铁门关', ], [ 'title' => 'jinxian', 'content' => '

进贤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属丘陵滨湖地区,与省会城市南昌相距60公里。进贤山青水秀,美丽富饶。县境内水面辽阔,流经县域边界的河流有抚河和信河,境内有进贤河、高桥河、池溪港、钟陵港、白圩港和桐车港。湖泊有军山湖、内青岚湖、外青岚湖、陈家湖、金溪湖、杨坊湖及韩家湖。主要山岭有流岭、金山岭、麻山岭、铜岭、罗岭、窑背岭、浮游岭、伏山岭、香炉观和凰岭山。进贤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农业自然资源丰厚,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 'cityname' => '进贤', ], [ 'title' => 'lingshan', 'content' => '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全县下辖19个镇,总面积3558.6平方公里。据2001年底统计全县总户数279180户,总人口133.7万人,其中男70.7万人,女63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此外,还有壮、瑶、苗、侗、回、京、彝、水、满、藏、黎、毛南、仫佬、仡佬、布依、布朗、高山等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2%。灵山历史悠久。1960年在县城东面马鞍山出土的“灵山人”化石,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开始设县,叫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改称灵山县,这是史书可查的灵山县县名的最早由来。灵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极有利于荔枝、香蕉、龙眼、茶叶等亚热带作物的生长,灵山物产丰富,素有“白米之乡”“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 'cityname' => '灵山', ], [ 'title' => 'wujiaqu', 'content' => '

五家渠,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与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相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腹心地带,也是从乌鲁木齐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近的绿色通道。清末民初有杨、冯、杜等5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条水渠,人称“五家渠”。“五家渠”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2001年。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五家渠市,市名沿用镇名 。2004年1月19日,正式挂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面积742平方千米。五家渠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圈园林化生态城市,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六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魏赐车师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天山以北皆为车师后部管辖。
 

', 'cityname' => '五家渠', ], [ 'title' => 'anyi', 'content' => '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属省会南昌市郊县,东邻湾里区,南接高安市,西南与奉新县相连,西北与靖安县接壤,东北与永修县毗邻。105国道纵贯县域、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安义县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县城距南昌市区仅30分钟车程,距昌北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江西最大外运港口九江和国际名山庐山60分钟车程,全面融入了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和临空经济圈。安义县全境666平方公里,地形概貌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辖龙津、鼎湖、万埠、石鼻、东阳、长埠、黄洲7镇、乔乐、新民、长均3乡和万埠垦殖场,共109个行政村,1093个自然村,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
 

', 'cityname' => '安义', ], [ 'title' => 'pubei', 'content' => '

浦北县位于广西的南部,在开放城市钦州市东部,属其管辖,全县面积2517平方公里,辖16个镇,总人口80多万。整个县境紧挨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前景良好。浦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冬短夏长,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森林总积蓄量达20亿立方米,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11多万亩天然次生红椎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林区,有20多万亩竹林和丰富的芒编资源。县内有南流江水系和西江水系,能开发利用的淡水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地下矿藏40多种,现开发利用的有铅、锌、银矿、石灰石、花岗岩等10多种。全县已建成九大农业商品基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多万亩,每年以70多万吨的产量远销国内外。浦北有”中国蕉乡”之美誉。浦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浦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县内”三纵五横”的公路网络已形成,通向县外的主要通道全部是二级公路。能源、通信设施完善。
 

', 'cityname' => '浦北', ], [ 'title' => 'tumushuke', 'content' => '

图木舒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现行政区划面积2003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3%。地处喀什、阿克苏、克州、和田四地州中心地带,周边与中亚五国接壤,有五个可利用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中国对中亚、西亚、南亚各国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正在建设中喀什西延的国际大通道“中、吉、乌铁路”新亚欧大陆桥沿途的重要城市。图木舒克气候宜人,是棉花、粮食、水果生产基地。城市西南库容7亿立方米的小海子水库,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市域大漠、山脉、原始胡杨林浓缩了西域自然风光,这里也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一年一度的西域美食旅游文化节已经成为彰显图木舒克市独特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品牌。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 'cityname' => '图木舒克', ], [ 'title' => 'nanchangxian', 'content' => '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属鄱阳湖平原地区。位处东经115°49′~116°19′、北纬28°16′~28°58′之间。由东至西宽36公里,从南至北77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隆起与下降,变化微小。除几条近南向北分布的带状、垄岗状局部低丘外,均较平坦。全境耕地面积101万亩,占总面积44.96%,水面占29.71%,草洲、洼地占6.51%,村庄、道路、圩堤占16.69%,山地占2.13%。境内水系发达,赣江、抚河、清丰山河穿过境内,平均入境流量约870亿立方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下辖7个乡,9个镇和2个省级开发区,39个居委会和256个村委会。截止2009年年底,全县总人口95.2万人。
 

', 'cityname' => '南昌县', ], [ 'title' => 'qinzhou-2', 'content' => '

钦州市位于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南临北部湾和南中国海,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钦州市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依山临海。钦州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著名旅游胜地。她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旅客。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钦州市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依山临海。钦州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著名旅游胜地。她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旅客。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钦州属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年日照时为18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1-23℃绝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50天以上,年降水量为1600毫米,雨量充沛,极适合农作物生长。景观:七泾环珠、麻蓝仙岛、六峰缀秀、王岗山、三宣堂?治冯子材故居、椎林叠翠、越州天湖、白浪滩.
 

', 'cityname' => '钦州', ], [ 'title' => 'alashankou', 'content' => '

阿拉山口口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是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连云港,西出新疆的阿拉山口,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在中国境内由陇海、兰新两大铁路子线构成,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六省,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等七个国家。全长10880公里,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省距1100公里.
 

', 'cityname' => '阿拉山口', ], [ 'title' => 'xinjian', 'content' => '

新建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西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南面,东经115.31’至116.25’,北纬28.20’至29.10’,县境狭长,东南到西北约22千米,西南至东北约长112千米。全县区域面积2337.84平方公里(约为全国的4100分之一,略高于全国县面积的平均数),辖乡镇19个,309个行政村,总人口6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万人。全县辖10个镇、9个乡:长堎镇、望城镇、生米镇、西山镇、石岗镇、松湖镇、樵舍镇、乐化镇、溪霞镇、象山镇、石埠乡、流湖乡、厚田乡、联圩乡、金桥乡、铁河乡、大塘坪乡、昌邑乡、南矶乡,共有34个居委会、29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长堎镇。
 

', 'cityname' => '新建', ], [ 'title' => 'youjiang', 'content' => '

右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中游河段的名称。起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区澄碧河口,终于南宁市西郊宋村与左江汇合口的郁江干流河段。因与左江形成一左一右而得名;又因左右江流域是壮族最集中的聚居区,史籍常以“左右江”或“左右江溪峒”、“左右江羁縻州”代表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右江,珠江水系西江干流黔江段支流郁江上游河段的名称。具体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区澄碧河口至南宁市西郊宋村与左江汇合口的郁江干流河段。郁江水系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底好乡听弄村,流入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与澄碧河汇合称右江。右江流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等县,在南宁宋村与左江汇合始称郁江。上游为“剥隘河”段,下游为郁江段。历史上也称右江和左江为郁江两源,据“百色厅志”载“右江自百色田州流下径县前历果化隆安至南宁是为左江右派故曰右江。”。现代水文认为右江为郁江正源,为郁江干流,而左江为郁江支流。从方位上,左江在西,右江在东。右江段,全长707公里。流域面积3861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72亿立方米。
 

', 'cityname' => '右江', ], [ 'title' => 'boertala', 'content' =>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界长达380千米,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之称。全州总面积24896平方千米,辖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和温泉县以及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及其所属11个团场分布于境内。总人口48万(含兵团第五师)。聚居着35个民族,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五个民族,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和第五师师部所在地。通过阿拉山口走向中亚,因此成立微型市。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2012]205号)正式批准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市政府驻阿拉套街道天山西街8号。阿拉山口市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12月28日,阿拉山口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
 

', 'cityname' => '博尔塔拉', ], [ 'title' => 'nanchang', 'content' => '

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南昌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定名南昌,取“南方昌盛”之意。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前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八一”南昌起义举世闻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此,故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称。南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非常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天又比较寒冷,因此春秋季节去南昌旅游是比较适宜的。景观:腾王阁、南昌八一公园、西山万寿宫、象山森林公园等。
 

', 'cityname' => '南昌', ], [ 'title' => 'jinghe', 'content' => '

精河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东邻乌苏市,西邻博乐市,南邻尼勒克县、伊宁县,北邻托里县。全县总面积11189.15平方千米,总人口128833人(2003年)。精河县气候属典型的北温带干旱荒漠型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冬夏冷热悬殊,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蒸发量大,春季多风沙、浮尘天气。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平原和山区的气候有显著的差异。
 

', 'cityname' => '精河', ], [ 'title' => 'fuhai', 'content' => '

福海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地区中部,东邻富蕴县,西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吉木乃县,南跨准噶尔盆地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靠阿勒泰市,最北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55.67公里。县境南北长350公里,东西宽25~150公里,总面积3.65万平方公里。县城南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637公里,距克拉玛拉市300公里,北距行署驻地阿勒泰市100公里。
 

', 'cityname' => '福海', ], [ 'title' => 'wenquan', 'content' => '

温泉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带,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缘。东邻博乐市,南隔别珍套山与霍城县相傍,西部和北部分别以空郭罗鄂博山和阿拉套山西段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县城博格达尔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25千米。县境西北部同哈萨克斯坦接壤,国境线276公里。全县总面积5904.85平方千米,总人口73071人(2003年)。温泉县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为一条狭窄的谷地长廊。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3.7℃,年均降水202毫米。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春秋季节特点不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季不炎热,春季升温缓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干燥少雨,温差悬殊。由于东部为准葛尔盆地的因素,冬季逆温层较厚,分布规律为由西向东逐渐薄。身处山区谷地的原因,温泉县气候冬暖夏凉,8至10月秋高气爽。
 

', 'cityname' => '温泉', ], [ 'title' => 'buerjin', 'content' => '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0369.45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分三部分:北部的高、中山区,中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南部的半荒漠低山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两大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风。
 

', 'cityname' => '布尔津', ], [ 'title' => 'bole', 'content' => '

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艾比湖西,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临精河县、托里县,西濒温泉县,南滨尼勒克县、霍城县,北以阿拉套山分水岭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50千米。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24千米。全市总面积7801.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7703人(2003年)。博乐地处阿拉套山和岗吉格山间谷地,博尔塔拉河畔,地势西部高、东部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谷地平原呈阶梯状分布。水资源主要有博尔塔拉河、保尔得河、赛里木湖。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181毫米。
 

', 'cityname' => '博乐', ], [ 'title' => 'jimunai', 'content' => '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相连,北接哈巴河、布尔津两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吉木乃县地处北疆北部,纬度偏北,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年较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较多。因吉木乃县地形复杂,特别是地形差异大,因此将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四个气候区:南部山区气候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中部倾斜平原气候区,海拔600-1000米地区;北沙窝气候区,海拔450-600米。
 

', 'cityname' => '吉木乃', ], [ 'title' => 'kezhou', 'content' => '

孜勒苏是中国新疆西部的一个自治州,简称克州,全区面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县级市与三个县,是中国惟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州府驻阿图什市。克州位于祖国的最西部,地处天山南脉、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山,90%以上为山区,被称之为“万山之州”。克州与6个中亚、南亚国家相邻,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约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254个通外山口及2个国家一类口岸;东同阿克苏相邻,南同历史名城喀什相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水”。境内有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故在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克孜勒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根据境内性质未定的原始文化遗迹和出土的人头骨化石推断,大约早在17万年以前,境内即有原始人类活动。到了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境内的先民已经能够打磨细石器,用于狩猎和从事简单的农耕生产。大约在3000年前,中国中原社会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境内仍然处于母系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同时境内平原地区出现定居农耕文化,山区为狩猎和放牧的游牧文化。
 

', 'cityname' => '克州', ], [ 'title' => 'habahe', 'content' => '

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东邻布尔津县,南连吉木乃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东乡族、撒拉族、塔塔尔族等24个民族。总面积8186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阿克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73千米。
 

', 'cityname' => '哈巴河', ], [ 'title' => 'aheqi', 'content' => '

阿合奇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天山南脉腹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部。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国境线长286.7公里。总面积16797平方公里(包括乌宗图什河源地区2843平方公里以及与邻县争议地区3085.5平方公里)。阿合奇县地处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距阿克苏180公里,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西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交界,边境线长286.7公里,有别迭里、契恰尔两大山口可通中亚各国,是下化柯尔克孜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倾斜。天山南脉横贯全境,北部为阔克夏勒岭,南部为喀拉铁克山,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貌。主要河流是托什干河及上游支流。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短而不炎热,秋季凉爽,冬季酷寒积雪少,且不稳定。年均气温6.2℃,年均降水185毫米。
 

', 'cityname' => '阿合奇', ], [ 'title' => 'aletai', 'content' => '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西南部接乌伦古特沙漠,东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塔城地区相邻。全区总面积117078平方千米。总人口66万人(2012年)。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6%,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一半。现辖1个县级市、6个县: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地区行政公署驻阿勒泰市将军山路。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阿尔泰山,西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是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冲积平原。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 'cityname' => '阿勒泰', ], [ 'title' => 'aketao', 'content' => '

阿克陶县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国境线长380多公里,其中未定国界170多公里,有大片待议地区。县境东西长283.2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24176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截然分为平原农区与山间牧区两部分。有木吉河、依格孜牙河、康西瓦河、喀拉塔什河等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干旱少雨雪,春季回暖快,多风和浮尘,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1.3℃,年均降水60毫米。
 

', 'cityname' => '阿克陶', ], [ 'title' => 'yutian-2', 'content' => '

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县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总人口21万人,其中维吾尔族20万人,占总人口的98.3%,汉族人口3562人,占1.68%,其他还有回、哈、柯、满等民族。农业人口18.4万余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 'cityname' => '于田', ], [ 'title' => 'wuqia', 'content' => '

乌恰县位干天山南麓与昆仑山的结合部。东与阿图什市、疏附县毗邻,南与阿克陶县接壤,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边境线长410公里)。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60公里,总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县城距乌鲁木齐市1527公里。乌恰县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29.9℃。年平均日照时数2797.2小时,≥10℃的积温2529.3℃,无霜期138天。年平均降水量16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564.9毫米。
 

', 'cityname' => '乌恰', ], [ 'title' => 'minfeng', 'content' => '

民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总面积56760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尼雅镇,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1230千米。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1.1℃,年均降水30毫米。
 

', 'cityname' => '民丰', ], [ 'title' => 'atushen', 'content' => '

素有”无花果之乡”美称的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东连柯坪县,东北与阿合奇县相接,东南接巴楚,南与伽师和疏附县相连,西邻乌恰县,西北与吉尔吉斯共和国为界,边境线长120多公里。总面积1.61万平方公里。处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连接部位,北部山区为西南天山的西坡,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部平原为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1200-1300米,高差仅百米左右。
 

', 'cityname' => '阿图什', ], [ 'title' => 'luopu', 'content' => '

洛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处东经79°59′-81°83′,北纬36°30′-39°29′东邻策勒县,南靠昆仑山,西以玉龙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县、市隔河相望,北伸延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为邻,南北长约337.5公里,东西宽约24.9公里至67.5公里,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洛浦县地形南高北低,整体成条形,分四个地貌单元:一是南部中山带,海拔3300米以上;二是山腰起伏带,海拔约1500-3300米;三是山前冲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海拔约1200-1500米;四是北部沙漠区,海拔约1300米以下。境内山丘属昆仑支脉,南部最高山为铁克勒克山,海拔5466米。
 

', 'cityname' => '洛浦', ], [ 'title' => 'qinghe-2', 'content' => '

青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西面与富蕴县相邻,南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接壤,东面和东北面同蒙古国交界,国界线长达255.8公里。总面积15790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青河镇,距乌鲁木齐市530千米,距阿勒泰市320千米。县城海拔高度1218米,境内最高点海拔3659米,最低处900米。极端最低气温为-53℃,最高达36.5℃;年平均气温0℃,年均降水量161毫米,蒸发量达1495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03天。
 

', 'cityname' => '青河', ], [ 'title' => 'moyu', 'content' => '

墨玉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拉喀什河西岸。东以喀拉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县、洛浦县相望,西临戈壁与皮山县接壤,南抵喀喇昆仑山北麓,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瓦提县相邻。南窄北宽,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三个地貌单位:南部为山腰起伏山区;中部为洪水冲积扇平原;西北部是冲积沙漠平原。属暖温带干燥荒漠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夏季炎热、干燥少雨,秋季降温快。降水量稀少,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1.6℃,年均降水41毫米。
 

', 'cityname' => '墨玉', ], [ 'title' => 'fuyun', 'content' => '

富蕴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中段南麓,面积3.37万平方公里。东界青河县,西邻福海县,南面以古尔班参赛古特沙漠南缘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县毗邻,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县府所在地库额尔齐斯镇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08公里,与216国道连通。富蕴县地势自东向西渐次倾斜,由北向南呈明显的阶梯下降。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区、丘陵、盆地、戈壁、河谷、沙漠等六大类。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寒冷,气温差异大。
 

', 'cityname' => '富蕴', ], [ 'title' => 'emin', 'content' => '

额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额盆地东部,东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县,西接裕民、塔城两县市,南连托里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132公里。额敏县三面环山,塔尔巴哈台山横卧县境北部,吾尔喀夏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雄踞县境东南部,形成西部开口,中部低平的盆地海拔455米至2852米,县境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全县总面积9531.9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向西开口,北有塔尔巴哈台山,东南有齐吾尔喀叶尔山,中部有额敏河冲积平原。属额敏河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冷暖波动大,夏季热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271毫米。
 

', 'cityname' => '额敏', ], [ 'title' => 'cele', 'content' => '

策勒县位于新疆最南端,南接昆仑山,北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与于田相邻,西与洛浦相连.策勒县日照长,年平均风速1.9米/秒,春季气温回升快,春季平原区各月气温在9-21℃之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极端最低气温-23.9℃,无霜期209天。
 

', 'cityname' => '策勒', ], [ 'title' => 'pishan', 'content' => '

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东与和田县、墨玉县毗邻,西同叶城县相连,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北与麦盖提县、巴楚县接壤。总面积4.14万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位于315国道线旁,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11.6公里。
 

', 'cityname' => '皮山', ], [ 'title' => 'yumin', 'content' => '

裕民县(原名察汗托海,蒙语白杨树多之意)地处祖国西北部,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塔额盆地南缘,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170余公里,距巴克图口岸90公里,距阿拉山口口岸180公里,处在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金三角地带。依巴尔鲁克山北眺,以哈拉布拉河为中心的五条主要河流横贯南北。五河两岸,沃野千里,牛羊成群,46万亩耕地和707万亩草场,哺育了汉、哈、回等19个民族,以勤劳、智慧、纯朴、好客著称的5.3万各族人民,世代生息耕耘在6220平方公里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 'cityname' => '裕民', ], [ 'title' => 'gongliu', 'content' => '

巩留地处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北麓,位居伊犁河谷中部,四周分别与新源、尼勒克、伊宁、察布查尔、特克斯及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相邻。全县总面积4528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巩留旧属乌孙古国领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上曾是伊犁河谷东五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 'cityname' => '巩留', ], [ 'title' => 'hetian', 'content' => '

和田地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中心位置位于东经79.92°,北纬37.12°,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和田地区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是中国光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盛产和田玉闻名,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和瓜果之乡。和田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22个民族;境内有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阿萨古城堡以及约特干遗址等旅游景点。截至2015年,和田地区辖1个县级市、7个县。2016年末,全地区户籍总人口为244.98万人,城镇人口54.53万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00元。
 

', 'cityname' => '和田', ], [ 'title' => 'tacheng', 'content' => '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部,属于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辖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乌苏市、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五县二市,有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546公里。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腹地有石油重镇克拉玛依、独山子石化基地和奎屯市。有39个乡、2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04546.958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12%。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新疆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巴尔鲁克旅游风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自古以来,塔城地区辖境就是祖国版图重要的一部分。秦代,塔城地区辖境为呼揭塞人游牧之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隶属西域都护府。隋代,为西突厥铁勒等部游牧地。唐朝统一西域后,先后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下设的昆陵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公元656年,唐高宗以开国大将“三板斧”闻名的程咬金为葱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反叛做乱的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攻克咽面州(今塔城市附近),大败西突厥两部,后叛乱平息。唐天宝年间,塔城地区境域设有曹禄州(今塔城市西)、火拨州(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并有清海军城、叶河守捉(今沙湾县内),黑水守捉、东林守捉(今乌苏市内)等军事建置。
 

', 'cityname' => '塔城', ], [ 'title' => 'yiningxian', 'content' => '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县城在伊宁市西北18公里处,伊宁市至东五县的两条国道,从本县穿过。县境东西最长116公里,南北最宽95公里,总面积为6523平方公里。伊宁县城吉里于孜西距伊犁州首府伊宁市18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国道218线和省道220线横穿辖区全境,县乡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县辖18个乡、2个镇、5个地方国营农牧场。全县总人口36.36万,人口较多的民族是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和东乡族。县境内驻有自治州、伊犁地区、兵团农四师直属单位8个。
 

', 'cityname' => '伊宁县', ], [ 'title' => 'yiwu', 'content' => '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县境东西长215公里,南北宽175公里,国境线长274公里,总面积19519平方公里。县域地处高寒,群山环抱,最高海拔4888米、最低海拔260米,县城海拔1700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东西部气温差异大,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11.5—200毫米,年蒸发量2000—4378毫米;年无霜期最长175天,最短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3326小时。
 

', 'cityname' => '伊吾', ], [ 'title' => 'yili', 'content' =>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伊犁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级行政区,又辖县级行政区的自治州,也是全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州西邻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中国陆路最大的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位于州境西部。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七、八、九、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希金矿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单位。伊犁被誉为“塞外江南”、“中亚湿岛”,“花城”,伊宁市是伊犁州的首府。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因雨量较充沛被称为中亚湿岛或塞外江南。2016年末总人口466.20万人。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
 

', 'cityname' => '伊犁', ], [ 'title' => 'nileke', 'content' => '

尼勒克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上游,中天山西段喀什河河谷地带。西与伊宁县接壤,西南与巩留县隔河相望,东南与新源县毗邻,东与和静县为界,北与精河县为界。县城尼勒克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59千米。全县总面积10129.95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3年)。全县由东向西延伸,呈长条形,似柳叶状,地势四周高山环绕,峡谷遍布,东北高,西南低,中间夹河谷阶地,由四山夹两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有高、中山地和低山、湖四大地貌。有喀什河、巩乃斯河等河流。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特征明显,日照长,年均气温5.7摄氏度,年均降水353毫米。
 

', 'cityname' => '尼勒克', ], [ 'title' => 'balikun', 'content' =>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东段北麓。东与伊吾县毗邻,西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相连,南与哈密市相接,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305公里)。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总面积3.84万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部、南部为天山山脉,中部为北天山及丘陵山区,由西向东倾斜形成起伏不平的波浪式谷地,东部、北部为平原地区。水资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和山间泉水。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变化剧烈,南北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年均气温3.6℃,年均降水89毫米。
 

', 'cityname' => '巴里坤', ], [ 'title' => 'chabuchaer', 'content' =>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东以塔尔德沟为界与巩留县为邻,西以中俄《伊犁界约》线为国界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接,南以乌孙山分水岭为界与特克斯、昭苏两县毗连,北隔伊犁河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相望。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4430.24平方公里/4482平方千米(简册)。地势自南向北形成多级阶梯,东窄西宽,南高北低,自东向西渐趋开阔,自南向北逐渐平坦,形状象一面打开的旗帜。地形分为南部山区、山麓、丘陵、中部倾斜平原、北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五个地貌类型。有伊犁河、察布查尔河等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温和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长,冬季寒冷,夏秋短,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年均气温7.9摄氏度,年均降水206毫米。
 

', 'cityname' => '察布查尔', ], [ 'title' => 'kuitun', 'content' => '

奎屯,成立于197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级市。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接壤,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毗邻,北与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相接,南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相连。行政区面积1109.89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和一个农业乡。市名是和硕特蒙古语“寒冷”的意思。奎屯市是中国西北部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2016年末市区总户数6万户,总人口15.87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奎屯市经济是新疆主要农牧区和粮油棉基地。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奎屯贯通。奎屯市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奎屯河畔,北纬44°19′-44°49′,东经84°47′-85°18′,东与沙湾县相接,西与乌苏市为邻,南与独山子区毗连,北与克拉玛依市接壤。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53公里,西距边界口岸阿拉山口243公里,距博乐市约270公里,至伊宁市约450公里,北到克拉玛依市约150公里,到阿勒泰市约530公里,西北到塔城市约380公里,越天山到南疆重镇库车县540公里。
 

', 'cityname' => '奎屯', ], [ 'title' => 'yizhou', 'content' => '

伊州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下辖区,市政府驻地。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汉代时称伊吾卢。明置哈密卫。清置哈密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置哈密县。1961年设立哈密市。1983年哈密县并入哈密市。2016年改为伊州区。2010年,伊州区生产总值完成134.56亿元,增长17.5%。2013年,伊州区下辖5个街道,6个镇,10个乡,2个民族乡,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2013年全区(原哈密市)人口46万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 'cityname' => '伊州', ], [ 'title' => 'yining', 'content' => '

新疆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人口37万县境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完备,县城距伊宁市18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国道218线和伊—巴公路横穿全境。伊宁县历史悠久,旅游业前眩广阔,有汉代乌孙墓群,唐代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弓月城,明代高精尖力巴里汗国还檀歪思沔麻扎等,后两处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的第三至第四纪残遗古老树种,被专家誉为“阔叶林活化石”的小叶白腊。
 

', 'cityname' => '伊宁', ], [ 'title' => 'huoerguosi', 'content' => '

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对哈萨克斯坦国和第三国开放,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最长、综合运量最大、自然环境最好、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陆路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距离乌鲁木齐市670公里,伊宁市90公里,距离哈萨克斯坦雅尔肯特市35公里,阿拉木图市378公里。具有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
 

', 'cityname' => '霍尔果斯', ], [ 'title' => 'hami', 'content' => '

哈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 'cityname' => '哈密', ], [ 'title' => 'shule', 'content' => '

疏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西北部,东与伽师、岳普湖县相邻;南与英吉沙县接壤,西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相连;西北和疏附县毗邻,北隔克孜勒河与喀什市、疏附县相望。疏勒县总面积为2262.75平方公里。疏勒县辖3个镇、12个乡,疏勒镇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疏勒镇。2008年,疏勒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亿元。疏勒县有张骞公园、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科技文化中心、努尔兰风情园、百果生态园景区、牙甫泉沙漠胡杨林等旅游景点。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县名得自古国名。疏勒地名的含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认为疏勒是突厥语“有水”之意,因此地域水草丰茂,故得此名;二是认为是属印欧语系中古东伊兰语族的粟特语,疏勒即粟特族名soghd的译音,系古代伊朗语“圣地”之意;三是认为疏勒是古匈奴语“黄色”之意,因喀什周围土壤呈黄色而得名。维吾尔语称疏勒为“英纳协海尔”,意为“新城”。
 

', 'cityname' => '疏勒', ], [ 'title' => 'huocheng', 'content' => '

霍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西北部。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相接,西邻哈萨克斯坦,东与伊宁市、伊宁县相邻,北与博乐市、温泉县相连。县城水定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55千米。全县总面积5466.25平方千米,总人口357657人(2003年)。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29个民族。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和东北分别是别珍套山和科古琴山,中部是黄土丘陵,南部是伊犁河冲积平原,西南部为沙漠区。有伊犁河、霍尔果斯河等水系。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9.1摄氏度,年均降水219毫米。
 

', 'cityname' => '霍城', ], [ 'title' => 'shawan-2', 'content' => '

沙湾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石河子市西侧,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与石河子市、玛纳斯县相邻,南与和静县、尼勒克县相接,西与乌苏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相连,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交。县城三道河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85千米。全县总面积12460.24平方千米,总人口201845人(2003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冲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水资源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和安集海水库等。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9℃,年均降水185毫米。
 

', 'cityname' => '沙湾', ], [ 'title' => 'shufu', 'content' => '

疏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处新疆向西南开放的枢纽地段,东邻伽师县,西接乌恰县,南与疏勒县、阿克陶县毗邻,北隔喀拉塔格山、库玛塔格山和阿图什市相望,中夹喀什市,是我国西北边陲的重镇。疏附县县城托克扎克镇距喀什市15千米,距乌鲁木齐市1482千米。全县总面积3482.94平方千米,总人口365783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蒙古、回、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13个民族。邮编:844100代码:653121区号:0998拼音:ShufuXian
 

', 'cityname' => '疏附', ], [ 'title' => 'tekesi', 'content' => '

特克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山脉北麓的褶皱带,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东段。东和东北接巩留县、和静县,南与拜城县相连,西和西北与昭苏县、察布查尔县交界。县城特克斯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52千米。全县总面积8079.67平方千米,总人口155113人(2003年)。有哈、汉、维、田、柯、蒙、锡等22个民族。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南部是南路天山,北部是中路天山,中间是特克斯河谷平地,自西向东倾斜。特克斯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属温凉半干旱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5.3摄氏度,年均降水383毫米。
 

', 'cityname' => '特克斯', ], [ 'title' => 'wusu', 'content' => '

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在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在亚欧大陆桥的西线旁,在312国道和独–库公路的枢纽处,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雄踞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地处阿拉山口、巴克图、霍尔果斯三大国门通道之咽喉,更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西部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重地—-这就是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
 

', 'cityname' => '乌苏', ], [ 'title' => 'wanan', 'content' => '

万安位于罗霄山脉东麓,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缘。境内地貌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显著,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山体高突如屏,由南向北依次逐渐为山地、丘陵、平原,具有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特征。万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9%,山清水秀,胜景颇多,历代名人争相游历。唐代诗人张九龄曾在县城蛤蟆渡泊过船,宋代爱国名臣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文天祥的《过万安县》等诗词脍炙人口。万安八景,即芙蓉叠、云洲回澜、仙坛霁雪、金滩晴波、龙溪夜月、凤冈朝阳、黄岩遗迹、粤台锭眺,使人留恋忘返。百加的九贤寺,相传文天祥、解缙等曾在此讲学。良口的万良阁,建筑精巧。崇文塔、文明塔居县城两侧,遥遥相对。蕉源山葱茏奇秀,山下是碧波荡漾的蕉源水库。县城古城墙始建于宋代,保存较好。登上县城观澜门,脚下是海内外闻名的惶恐滩,举目南望是江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万安水电站。万安电站库区是千里赣江上风景最优美的一段。万安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
 

', 'cityname' => '万安', ], [ 'title' => 'tuoli', 'content' => '

托里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山区,东至塔城市,西连裕民县,南与乌苏县相望,西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北与额敏县交界,总面积2009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4.3℃,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一36.6℃。地势中间高,边缘低。有达尔布特河、乌尔雪勒特河、恰勒盖河、苏吾尔河等河流。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多风雪,年均气温4.3℃,年均降水253毫米。
 

', 'cityname' => '托里', ], [ 'title' => 'jinggangshan', 'content' => '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30多种,稀有动物20多种,有“动植物基因库”之誉。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响誉海内外。井冈山共有30多处保存良好的革命遗址,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遗址有10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井冈山烈士陵园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详细记录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荣历史。
 

', 'cityname' => '井冈山', ], [ 'title' => 'zhaosu', 'content' => '

昭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西段。东界特克斯县,南邻温宿、拜城两县,北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边界线长200多千米),西南邻近吉尔吉斯斯坦。县城昭苏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79千米。全县总面积10464.9平方千米,总人口155997人(2003年)。有哈、汉、蒙、维、回等21个民族。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特克斯河横贯全境。属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气候多变,年均气温2.9摄氏度,年均降水512毫米。
 

', 'cityname' => '昭苏', ], [ 'title' => 'yongxin', 'content' => '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罗霄山脉中段,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从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置永新县。为全国第四大将军县。探明的矿产近20种,其中铁矿、石灰石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如金、石膏、锰、煤、铅、锌、铜、钼、锑、铀、石英、花岗石、稀土、瓷土等矿产分布在全县各地。河流纵横交错,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主产水稻、蚕桑、烟草、油茶、杉、竹等,工业主要有电力、电子、化工、服装、皮革、建材、茧丝绸、食品、矿产和木竹加工等。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永新县是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所在地。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湾改编”旧址群、中共湘赣省委旧址和红军湘赣军区总指挥部旧址、七溪岭战斗指挥、龙源口桥、毛泽东旧居、宋塔、红枫湖、梅田洞、碧波崖等革命旧址、古迹胜景。
 

', 'cityname' => '永新', ], [ 'title' => 'hebukesaier', 'content' =>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与阿勒泰地区、昌吉州、克拉玛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相接,隶属塔城地区,217国道穿越县境,具备良好的地缘、资源优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和布克赛尔', ], [ 'title' => 'xinyuan', 'content' => '

新源亦称巩乃斯,新源县地处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的新疆伊犁河谷东端的巩乃斯草原腹地,东以介尔迪开宗向西南为走向的南天山分水岭与南疆巴州和静县为邻,南以吉尔格郎河与巩留县搭界,北至阿吾拉勒山分水岭与尼勒克县接壤,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西部敞开,东高西低,其海拨高程为780-4380米,地理坐标为东径82°28′-84°56′,北纬43°03′-43°40′。新源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新疆西部联系南北疆的中冲。全县东西长约196公里,中间宽约65公里,总面积9336平方公里。全县有11个乡镇,总人口30.33万人,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10多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133920人,汉族118804人,维吾尔族28329人。
 

', 'cityname' => '新源', ], [ 'title' => 'yongfeng', 'content' => '

位于省境中部,为吉安地区辖县,北宋至和元年(1054)设县。省商品粮、油菜重点产区及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地处吉泰盆地东沿,北部多丘陵,南部多山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主要矿藏有煤、萤石、石灰石、白云岩、菊花石、矿泉水、金、银等。医药、化工、食品、非金属超微细矿粉材料为县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农业主产稻谷、红薯、蔬菜,盛产菜油。副食品以生猪、禽、蛋、淡水鱼为多。文物胜迹较多,其中欧阳修撰写的《泷冈阡表》碑、报恩寺塔、君埠老街万寿官、黄竹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欧阳修、刘鹗、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郭林祥为永丰人。
 

', 'cityname' => '永丰', ], [ 'title' => 'fengxin', 'content' => '

奉新县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故乡,是佛教“天下清规”的发祥地,地处赣西北部,森林覆盖率达70%。交通便捷,通讯方便。资源丰富,优质米、毛竹、猕猴桃、水电为奉新四大优势,素有“贡米产地”、“中华猕猴桃之乡”、“江南竹县”的美称。优质米声誉鹊起,成为江西农产品中的绿色食品和出口大米免检产品;毛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全国第五;猕猴桃风味独特,面积江南最大;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电力充足价廉。奉新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毛竹林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近年来,奉新形成了食品、酿酒、竹木加工、化工、电力、磨具磨料、造纸七大产业。素有“仙源灵境”之誉,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境内群峦叠翠,古迹迷人,旅游景点甚多,历史上有不少政客商贾、学者高僧前来浏览、隐居,留下了许多胜迹和动人传说。
 

', 'cityname' => '奉新', ], [ 'title' => 'xiajiang', 'content' => '

素有“文礼之邦,人杰地灵”之称的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之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和105国道南北穿境而过,县级公路四通八达,赣江水运上至赣州,下至九江至长江各口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这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国优质大米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森林植被茂密,水能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20余钟,尤以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石资源丰富。农业形成了粮、烟、林、果、畜、鱼、菜七大农业商品基地。峡江山水秀丽,名胜众多,独具风姿。高峰秀峦,峰回路转,历史上誉为“江南三大名山”之一的玉笥山,现已辟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 'cityname' => '峡江', ], [ 'title' => 'jingan-2', 'content' => '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交通便利,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山地为主,有南北二条潦河流经全境。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3.6%。农林特产丰富,林果业以椪柑为最。水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景点93个。矿产资源有钨、钴、铜、瓷土、饰面花岗岩等。名胜古迹有马祖塔亭、宋窑遗址、刘慎虚墓和茶坪花桥等。景色宜人,风光旖旎,水源清洁,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15万个/cm3,被誉为”天然氧吧”。是全国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旅游景区、中国娃娃鱼之乡、中国椪柑之乡、全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民风淳朴,是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 'cityname' => '靖安', ], [ 'title' => 'xingan-2', 'content' => '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赣江水道、105国道纵贯县境南北。境内气候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于秦始皇26年建县,是江西十八古县之一,境内物产丰饶,享有“桔乡、粮仓、林海、盐田、药邑、青铜王国”之美誉。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江西柑桔主产区,10万亩三湖红桔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史,宋代以后更为历代朝庭贡品;全县森林覆盖率60%;是重要中药材“商洲枳壳”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境内矿藏丰富,其中岩盐探明储量2.37亿吨,远景储量23亿吨。新干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优势资源突出。境内人文荟萃,有彻底改写南方历史的“中国青铜第一”商代大墓,有“小庐山”之誉的赣中最高峰玉华山,有“千里赣江第一洲”莒洲岛,有古树飞瀑的古村上寨,有毛泽东旧居、窑里水库度假区、东晋名刹东山寺、黎山石头城、战国粮仓遗址、岳飞点将台、张恨水故居、万亩红桔园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
 

', 'cityname' => '新干', ], [ 'title' => 'shanggao', 'content' => '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历史悠久,是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邑。交通便利,扼湘赣通衢要冲,是自古以来的商旅要栈。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钴的储量占江西省的70%,石灰石储量居江西省首位,硅灰石储量占全国的1/4。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基地县、全国“三辣”之乡。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生猪、苎麻、“三辣”(辣椒、大蒜、生姜)等。历史厚重,是古迹众多的名胜之地。狮子垴遗址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上高就有人类居住;唐代瓷器遗址文物,说明当时上高陶瓷生产具备先进水平;蒙山银矿遗址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矿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价值。九峰崇福寺,曾是唐代的佛教圣地之一。葫芦石因刘伯温在此求教于曾义生,辅佐朱元璋得天下,而成为明朝的一方“圣地”。敖峰叠翠、末岭晴云、镜山夜月、山湖夕照、蒙顶积雪、斜口秋风、锦水归航、鸬河罢钩,被誉为“上高八景”。九峰林园,历来为避暑游览之佳境。锦河南岸的大观塔,建于清乾隆52年。
 

', 'cityname' => '上高', ], [ 'title' => 'jishui', 'content' => '

吉水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自隋朝建县以来已1300余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称“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皆生于斯、长于斯。宋明两朝,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盛况。森林覆盖率达44.3%,主要产品有杉木、松木、毛竹等。矿产丰富,地下矿藏近20种,其中煤炭、石灰石、陶土、矿泉水等储量大、品位高;水系发达,赣江、恩江、泷江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数百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水能蕴藏量20.7万千瓦。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扑朔迷离、乱云飞渡的大东山;峰头如笔、神乎其神的文峰山;怪石林立、古柏参天的石莲洞;繁花似锦、四面环水的桃花岛;景色优美、秋水明霞的鉴湖公园;毛泽东祖籍地游览苑及三国东吴古墓、杨万里墓、解缙墓、元寂祥师塔碑。
 

', 'cityname' => '吉水', ], [ 'title' => 'wanzai', 'content' => '

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的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3.1%,盛产粮食、木竹、茶油、茶叶颇为有名;生猪饲养堪称发达。花爆、表芯纸、夏布三大特产和百合、三黄鸡、辣椒三大名产驰名中外;地下矿产资源甚多,已探明的有煤炭、石灰石、瓷土、花岗岩、石英砂、金矿、铜矿、铁矿、钨矿、方铝矿等;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36座,大小河流被称为“三江两河十八水”,可养水面1200多公顷。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腐蚀,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多溶洞,知名的达20多个,最著名的是马步乡境内的竹山洞,全长近4000米,为“江西十大特色美景”之一。此外还有近年开发的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城隍庙(又名万佛寺)、九龙旅游休闲度假村、茭湖有机农业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仙源)旧址群、湘鄂赣革命纪念馆等等。
 

', 'cityname' => '万载', ], [ 'title' => 'jianxian', 'content' => '

吉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地势大体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西南及北则向东倾斜,从三角边境依次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磁铁矿、烟煤、锰、钴、钨、铜、砂金、水晶、油页岩、石膏、石英砂、焦宝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地处中纬,受暖湿气流的交替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吉安县山地特产吉安樟脑,吉安樟木箱,大汾折扇,泰和乌骨鸡,新干商洲枳壳。遂川金桔,峡江鱼时鱼,遂川生姜。龙虎山正一观位于仙水岩游览区的东南方,该游览区有炼丹池、正一观、观音壁、薛家寨等众多景点。东汉初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曾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见”,后改云锦山为龙虎山。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
 

', 'cityname' => '吉安县', ], [ 'title' => 'yifeng', 'content' => '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辖16个乡镇(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720.6毫米。县城所在地新昌镇距省会南昌120公里,距市府宜春90公里,离最近铁路道口13公里。全县林地面积202万亩,森林覆盖率64.6%,活立木蓄积量604。77万立方米,竹林面积84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县耕地面积30.74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7亩,其中水田29.82万亩,旱地0.92万亩,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县和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省油茶、红薯、蚕桑、蜜蜂、山羊基地县。全县有40多种可食野果,尤其以被誉为“仙果”的野生猕猴桃闻名全国。
宜丰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7.27万千瓦,已开发2.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县和农电体制改革县之一,县内共有水库1899座,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炭、瓷土、膨润土、金、银等76种,其中煤炭储量2500万吨,瓷土储量6000万吨,石灰石储量220万吨,黄金储量14.15吨,其中瓷土稀有成份氧化锂含量高达1.85%,品位居江西省第一,全国第三。名胜古迹达20多处,主要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官山,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洞山、临济宗发祥地黄檗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故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故里以及天宝明清古建筑群。
 

', 'cityname' => '宜丰', ], [ 'title' => 'jian-2', 'content' => '

吉安地处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罗霄山脉中段。位于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东毗崇仁、乐安和宁都、兴国,南邻赣县、上犹,西接湖南桂东、炎陵、茶陵,北连鄱湖平原而与丰城、樟树和新余、萍乡接壤。吉安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又称“江南望郡”,距南昌二百公里,地处吉泰盆地中心,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由南而北,由东、西边缘向腹地逐渐倾斜。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历为商贾云集之地,有“金庐陵”之美称。吉安资源丰富,名胜荟萃,人文鼎盛,是举出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也是曾庆红同志的家乡。吉安自古文化昌盛,英才辈出。自唐宋至明清,涌现出科举进士2300多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都出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吉安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市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春阴冷,夏热秋燥,初夏多雨,伏秋干旱,云系多,光照少,无霜期长等特点。景观:白鹭州、青原山、吉州古窑址、文天祥纪念馆、玉笥山、白水仙景区以及革命摇蓝井冈山等。
 

', 'cityname' => '吉安', ], [ 'title' => 'tonggu', 'content' => '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森林覆盖率64。6%,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县和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省油茶、红薯、蚕桑、蜜蜂、山羊基地县。全县有40多种可食野果,尤其以被誉为“仙果”的野生猕猴桃闻名全国。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炭、瓷土、膨润土、金、银等76种。名胜古迹达20多处,主要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官山,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洞山、临济宗发祥地黄檗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故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故里以及天宝明清古建筑群。交通方便,构筑起了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道为支脉、村道为补充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 'cityname' => '铜鼓', ], [ 'title' => 'yuanzhou-2', 'content' => '

宜春市袁州区地处江西西部,东邻钢城新余,南接古城吉安,西毗煤都萍乡,西北连湖南腹地,素有“赣西重镇”之称。全区面积25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辖17个镇、3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为宜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宜春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袁州交通便捷,浙赣电气化铁路、沪瑞高速公路、320国道横贯全区。到南昌昌北国际机场200公里、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50公里。明月山机场于2013年6月竣工通航,杭南长高速铁路将于2014年9月建成投运。袁州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袁州区举办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2009央视中秋晚会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节,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的美誉,被授予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袁州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3个乡:灵泉街道、秀江街道、湛郎街道、珠泉街道、化成街道、官园街道、下浦街道、凤凰街道、金园街道、新康府街道、彬江镇、西村镇、金瑞镇、温汤镇、三阳镇、慈化镇、天台镇、洪塘镇、芦村镇、水江镇、渥江镇、新坊镇、南庙镇、竹亭镇、辽市镇、寨下镇、湖田镇、新田镇、洪江镇、楠木乡、柏木乡、飞剑潭乡。共有73个社区居委会、292个村委会。
 

', 'cityname' => '袁州', ], [ 'title' => 'yichun-2', 'content' => '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度54分-116度27分,北纬27度33分-29度06分之间,东与南昌市、抚州市接壤;南与吉安市、新余市为邻;西与湖南省和本省萍乡市毗连;北与九江市交界。宜春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所言其人其事均出自宜春。宜春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汉代高士徐孺子,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唐代诗人刘慎虚、郑谷,宋代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刘恕,明代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清官况钟,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朱轼,现代戏剧家熊佛西、物理学泰斗吴有训等都诞生于宜春这块土地。宜春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中有曹洞、临济、沩仰三宗发祥于宜春。宜春还是革命老区。1927年,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转战宜春辖区内的樟树、高安、奉新、宜丰、上高、万载、宜春等县,并召开了著名的“袁州会议”,纠正了左倾盲动路线。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辟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宜春市具有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全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
 

', 'cityname' => '宜春', ], [ 'title' => 'fengcheng', 'content' => '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区位优越明显,交通便捷。素称煤海粮仓“金丰城”。已探明的可采煤炭储量5亿吨,年产原煤400万吨,是江西的能源基地。丰城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为江南之最。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商品鱼基地、国家水禽饲养基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
 

', 'cityname' => '丰城', ], [ 'title' => 'linchuan', 'content' => '

临川区,江西省抚州市市辖区,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临川区东与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与进贤接壤。东西宽48.2公里,南北长69.8公里,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是抚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辖9乡17镇、2垦殖场、5街办和1个工业开发区,人口130万(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会南昌80公里、昌北机场128公里。316国道、320国道、福银高速和抚吉高速、东昌高速昌厦公路穿境而过;鹰厦、浙赣以及向莆铁路纵贯南北,抚乐铁路直达乐安江边村。境内公路网络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临川已纳入环鄱阳湖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01年11月8日,撤销河东乡、河西乡,划归上顿渡镇;撤销邓坊乡,划归腾桥镇;撤销莲源乡,划归荣山镇;撤销三桥乡,划归高坪镇;撤销华溪镇,划归罗湖镇,镇政府驻华溪街;撤销温泉乡、红桥镇,合并组建温泉镇,镇政府驻红桥;撤销城西乡,改设城西街道办事处;撤销钟岭乡,改设钟岭街道办事处;撤销洋洲镇、桥东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文昌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
 

', 'cityname' => '临川', ], [ 'title' => 'zhangshu', 'content' => '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自古为”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要津。境内浙赣铁路纵贯东西,京九铁路衔接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千里黄金水道赣江中分樟树,樟树港为江西省三大港口之一。跨赣江中游两岸区域经济特色明显,药业、酒业、盐化工业成为支撑樟树地方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樟树医药享有盛名,历代医坛圣手辈出。
 

', 'cityname' => '樟树', ], [ 'title' => 'dongxiang-2', 'content' => '

东乡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这里王安石、明朝开科状元吴伯宗、晚明爱国文人艾南英、清代著名诗人吴嵩梁、当代画家吴兴华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等英才。这里是当代著名红军书法家舒同的故乡,他的“舒体字”独成一体,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他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江泽民同志曾为其题词“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东乡还是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东乡物产丰富,地处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向西南缓慢倾斜,多为缓坡丘陵,适宜开发。森林覆盖率达41.1%。地下资源丰富,含有大量的金、铜、铅、锌、锡、瓷土等矿藏资源,具有开采价值。东乡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动植物资源丰富、珍贵,有香果树、栓皮乐、银香、罗汉松、倒杉、野生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金毛豹、苏门羚等。地下蕴藏着金银、铜、铅、锰、铀、锌、钼、钨、煤、瓷土、重晶石等多种矿产。
 

', 'cityname' => '东乡', ], [ 'title' => 'gaoan', 'content' => '

高安素有”赣中明珠”之称,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山川隽秀,土地富饶,资源丰富,文化灿烂。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属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条件优越,可开发资源非常丰富,煤炭、石英石、花岗石、瓷土、碳酸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其中石英石蕴量达1亿多吨,大部分可露天开采,生产的石英砂产品质地纯正、品位高森林覆盖率达39.5%,有被誉为清代三朝”帝师元老”朱轼陵园,有岳飞点将台,有北宋大文豪苏辙登临赋诗”苍然暮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的大观楼,有被誉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块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的凤凰湖等,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前景。高安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
 

', 'cityname' => '高安', ], [ 'title' => 'yushan-2', 'content' => '

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界浙江省开化、常山、江山三县(市),南接广丰县,西南邻上饶市(县),北毗德兴市。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62公里,面积1728平方公里。玉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上是赣浙闽三省的交通要冲,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森林覆盖率64.8%。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32种,矿产地60多处,主要非金属矿产品种有石灰石、石煤、罗纹砚石、青石、大理石、花岗岩、叶腊石、黑滑石、膨润土等。玉山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利资源比较丰富。享有“冰为溪水玉为山”的美誉,被称之为”天下之绝景,世界之瑰宝”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就坐落在境内,还有”天地遗玉”而成的怀玉山,与三清山一脉相承的三清湖等等。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武安山唐相国阎立本墓葬、马硅化木等。史记有宋朱熹讲学之所、与江南四大书院齐名的“怀玉书院”。怀玉山也是方志敏烈士被捕蒙难之地,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 'cityname' => '玉山', ], [ 'title' => 'lichuan-2', 'content' => '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是江西入闽的东大门之一。建县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黎川是老区全红县,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黎川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2%。矿产资源以瓷土、花岗石最为丰富,且品质优良,瓷土储量1200万吨,花岗石储量300多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6万千瓦。黎川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速生丰产林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优质水产基地县”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风景秀丽,素有“钟灵毓秀,黎明山川”之誉。境内岩泉自然保护区、龙头寨水库、洲湖百年“船宅”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
 

', 'cityname' => '黎川', ], [ 'title' => 'poyang', 'content' => '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之东,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鄱阳是江西省重点商品粮、棉、鱼和畜禽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萤石、花岗石及金、银、钨、铅、锌等矿藏丰富,尤其是珍珠黑花岗石可与蒙古黑花岗石媲美,储量可观。
 

', 'cityname' => '鄱阳', ], [ 'title' => 'nanfeng', 'content' => '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南部,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南丰蜜桔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还是江西党团组织创始人赵醒侬的家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经济作物除蜜桔为大宗外,有油菜、芝麻、茶叶、甘蔗、白莲、烟叶等。森林覆盖率36.8%,总蓄积量为371.5万立方米。已探明的矿藏达20余种,其中瓷土储藏量在1亿吨以上,储藏量约5千万吨的还有粘土、石灰石、花岗岩等10余种,均有开采值。有中草药材130余种,野生动物有獐、狸、獭、翡翠鸟等200余种,鱼类有60余种。南丰土特产俗称有“三奇”:蜜桔、泥炉、豆腐皮。南丰蜜桔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它皮薄核少,汁多无渣,色泽金黄,甜酸适度,芳香味美,历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故称“贡桔”。目前,全县桔园面积已达16万亩,历史最高产量达5000万公斤,为江西各县之冠。南丰泥炉以其美观大方、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颇负盛名,多次评为省优产品。南丰生产豆腐皮的历史悠久,以制作精巧、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道甜美著称。
 

', 'cityname' => '南丰', ], [ 'title' => 'qianshan-2', 'content' => '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商、周时期,铅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置县。因永平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境内江河溪涧,密如织网。早在明朝中叶,铅山已发展成为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河口以纸张、茶叶之大宗集散,带来了百业之繁盛,而成为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各路商贾,远至山陕之晋帮,近至皖南之徽帮,纷纷涌至此间开号设庄,进行商业之竞逐。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驻扎铅山,带来了一大批学校、银行、工厂、外埠商店的相继迁入,铅山成为战时南方重镇,工商业再度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 'cityname' => '铅山', ], [ 'title' => 'shangrao', 'content' => '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上饶地理位置在北纬27°34′-29°34′,东经116°13′-118°29′之间。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晋时,鄱阳郡改为信安,南朝改吴州,隋朝改饶州;明朝分设饶州府、广信府。新中国成立后,设上饶专区,后改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饶是一方热土。境内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中国最早的陶器。证明了一万多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定居、劳作和繁衍。吊桶环耕作遗址发掘的稻种,确认了这里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上饶境内,仅新石器时期与商周文化遗址就达48处。现发掘保存文物19000余件.全境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2?C,年降雨量为1600-1800毫米,年无霜期为251天-274天。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分温热、温和、温凉三小气候区,具有春秋短、冬夏长的季候特点。景点有:国家级景区三清山、龟峰,南岩佛窟、葛仙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鹅湖书院、婺源田园风光、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闽浙赣革命旧址、上饶集中营等等。
 

', 'cityname' => '上饶', ], [ 'title' => 'nancheng', 'content' => '

南城县位于赣东中部,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迄今2208年,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明太祖朱元璋六世益端王朱佑槟曾就藩于南城,历史上称建昌府。文物名胜,流光溢彩的南城,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和风景名胜,著名的明代益王的墓葬群遗址,江西省现存最长的明代石拱桥万年桥,最完整的长达1500米的宋代古城墙等,素有“秀出东南、洞天福地”之美称的麻姑山,神话传说“麻姑献寿”、“沧海桑田”就缘出于此。还有风光秀丽的洪门水库、从姑山、毕姑山等与古老的万年桥、聚星塔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被国家旅游局辟为全国31条旅游热线之一。
 

', 'cityname' => '南城', ], [ 'title' => 'hengfeng', 'content' => '

横峰于明嘉靖39年(公元1560年)建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横峰是著名的老区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目前,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旧址保存完好,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横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交通优势。地下矿藏种类繁多,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钽、铌、钨、锡、铅、锌等20多种。稀有金属钽铌储量位居“亚洲第一”。原煤储量约4000万吨。油茶林面积达24万亩,有“绿色油库”之称,是江西省重点商品油基地之一。二是交通十分便利。交通十分便利。因盛产药食两用珍品——葛,被誉为“中国葛乡”。
 

', 'cityname' => '横峰', ], [ 'title' => 'chaisang', 'content' => '

柴桑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柴桑县、汝南县,因境内柴桑山而得名,也称为浔阳古城,历史上为江西省十八古县之一。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广济、黄梅和安徽宿松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柴桑区,总面积911平方千米,现下辖7个镇、5个乡,区政府驻沙河街镇,总人口33.42万(2016年)。柴桑区是江西的北大门,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铁路沙北编组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都九高速、105国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千米。境内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九江市柴桑区设7个镇、5个乡,即沙河街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狮子镇、新合镇、马回岭镇,城门乡、新塘乡、涌泉乡、岷山乡,永安乡(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乡(镇、区)下辖村民委员会111个(其中属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1850个(不含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沙河街镇。
 

', 'cityname' => '柴桑', ], [ 'title' => 'yihuang', 'content' => '

宜黄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东倚武夷山脉,西倚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名人有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候叔献、明代兵部尚书谭伦、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等。宜黄素有“赣东明珠”的美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特产丰富,潜力巨大,粮食、木竹、电力、矿产是宜黄的四大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地下蕴藏丰富的钨、铁、铜、水晶、黄金、煤、瓷土、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诱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明代兵部尚书谭伦墓,佛教曹山寺,马祖祥师创建的石巩寺、棠阴镇的明代沟古街、迎恩塔、军峰山及观音山水库等。
 

', 'cityname' => '宜黄', ], [ 'title' => 'zixi', 'content' => '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部,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始置县治。地处武夷山脉西麓,地形复杂,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资溪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1%,拥有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清凉山森林公园、大觉山风景区。嵩市镇法水温泉,一冷一热两宗泉眼同出于一巨石下,相隔仅一尺,温泉热身烫手,冷泉冰凉彻骨,令人称奇。资溪历史名人有北宋思想家李觏(1009~1059)、北宋进士李山甫、南宋进士饶廷直、南宋进士李氵制、明末进士石文器、清朝进士傅彤等。古建筑有始建于明天启四年的高云古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的接龙古桥、北宋思想家李觏后裔所建的李氏家庙等。古雕刻有清朝道光四年的石狮、清朝道光十五年的祈雨石碑、清朝嘉庆二十一年所凿石匾和为旌表清太学生曾步周之妻贞节牌坊等。主要风景名胜有大觉山风景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清凉山森林公园和清凉山庄、狮子山风景区和狮子山度假村、方家山瀑布群景区、法水温泉和乌石镇新月畲族文化民俗村等。名优特产有香菇、闽笋、石衣、罗非鱼、鳗鱼、白茶等。
 

', 'cityname' => '资溪', ], [ 'title' => 'yiyang-3', 'content' => '

弋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与横峰、铅山接壤,南与贵溪毗邻,西连贵溪、万年,北与乐平、德兴交界。县境东西宽27千米,南北长76千米,总面积1593平方千米。总人口3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县政府驻弋江镇。
 

', 'cityname' => '弋阳', ], [ 'title' => 'lianxi', 'content' => '

濂溪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靠九江市中心,东临鄱阳湖,北襟长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业走廊,南依庐山。总面积369.8平方千米,水岸线长达66千米。濂溪区素有“京九重镇、鄱湖明珠”之称,北有九江长江码头,西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武九、九合等铁路;昌九高速、景九高速、105国道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截至2016年,濂溪区下辖5镇2乡2街道,常住总人口25.2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00亿元。濂溪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著名的景点有原始风韵的碧龙潭、净土宗祖庭东林寺及西林寺、铁佛寺、石门涧、第四纪冰川遗址、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等。东晋高僧慧远在此结莲社,开创佛教净土莲宗。宋明理学开山祖周敦颐卒葬于此。濂溪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靠九江市中心,东临鄱阳湖,北襟长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业走廊,南依庐山,北有九江长江码头,西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武九、九合等铁路;昌九高速、景九高速、105国道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369.8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濂溪', ], [ 'title' => 'jinxi', 'content' => '

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金溪区位优越,地处江西中部,抚河中游,东与贵溪、资溪交界,南接南城,西邻临川,北连东乡、余江。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金溪县交通十分便利。金溪山灵水秀曾被王安石赞为锦绣谷。疏山古刹名扬遐迩,云林诸峰景致迷人,白马湖畔风景秀丽,陆象山墓古朴庄重,仰山书院名垂青史,江南名镇浒湾镇曾以木刻印书业的发达而籍著中华,至今还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名谚。金溪英才辈出,有著名的宋代理学家和教育家陆象山,元代历史学家危素,明代医学家龚延贤,清代学者蔡上翔,近代红十军军长周建屏,当代科学家郑泉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 'cityname' => '金溪', ], [ 'title' => 'shangraoxian', 'content' => '

弋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地域呈条形,南北高,中部低,总面积1592.5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弋阳县历史悠久,素有“县古人烟密”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次繁衍生态,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置县,至今已有1790年历史..文化灿烂,被称为中国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2名高腔),就于元末明初起源于弋阳县.后来闻名于天下的京剧就是从弋阳腔发展起来的.那奇岚如画的风景胜地,碧波荡漾的信江之滨,古朴清幽的叠山书院,饱经苍桑的搭讪丘陵,蕴育了历代无数人才:唐代有尚仆射陈绰,鸾台侍郎,兵部尚书陈卿;宋代有力主抗金宰相陈康伯,天文学家,礼部尚书周执羔,爱国志士,诗人谢叠山;明代有史捕尚书陈修,理学家,礼部尚书汪俊,大理寺少卿李奎等,历代文武进士共百余人。它又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的土地,印下了革命前辈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家的闪耀足迹。
 

', 'cityname' => '上饶县', ], [ 'title' => 'gongqingcheng', 'content' => '

共青城市,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南麓,鄱阳湖西岸。南接南昌,北依九江,与南昌、九江相距各60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19′,东经115.58′;总面积310平方千米。共青城市为第四纪红壤丘陵地带,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地质以粉砂岩、砂砾岩为主,地震裂度为7度。2017年,共青城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全年实施项目1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截至2017年底,共青城市辖1街道2镇3乡,区人民政府驻茶山街道共青大道55号。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南麓,鄱阳湖西岸。南接南昌,北依九江,与南昌、九江相距各60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19′,东经115.58′;总面积310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共青城', ], [ 'title' => 'chongren', 'content' => '

崇仁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扼据赣抚平原,交通发达。境内还有大小河流140余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4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3万亩,活毛竹蓄积量3968万根,森林覆盖率64%以上,矿藏资源品种繁多,现已采掘或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铀、钨、锡、铜、铁、煤、瓷土、石英砂、石灰石等多种矿产。崇仁名胜古迹颇多,加之大自然和神奇造化之功,赋予了这块土地一种浩然之气、一种旷古和时代感,有“花在雾中笑,林在云中立”的罗山,素有“道教圣地”之称的相山,以千姿百态的风采,吸引着广大客商投资开发,吸引着四海宾朋的光顾。
 

', 'cityname' => '崇仁', ], [ 'title' => 'dexing', 'content' => '

德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以“铜文化”、“多元文化”著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森林覆盖率高达75.1%,是全国最早“百强”林业县(市)和全国科技兴林试点县(市)之一。国家4A级旅游胜地“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位于市域东部,“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梧风洞就在境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著名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属江西27个“全红县”之一。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红军第七军团在德兴重溪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在长期残酷斗争的岁月里,全市牺牲的烈士达2万4千余人。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涌现出了湿法炼铜“鼻祖”张潜、南宋治荒名吏董谓、大文豪汪藻等许多的名人志士。德兴素有“铜都”、“银城”、“金山”之称,境内的德兴铜矿是世界五大斑岩铜矿之一、亚洲第一大斑岩矿山。全市现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年产铜居全国之首,年产黄金居江南之首。
 

', 'cityname' => '德兴', ], [ 'title' => 'xiushui', 'content' => '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隶属九江市,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是湘、鄂、赣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境内现有陆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近现代陈宝箴一门四杰(长子陈三立、三立长子三子陈衡恪、陈寅恪)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 'cityname' => '修水', ], [ 'title' => 'lean', 'content' => '

乐安县位于江西中部,历史悠久,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设立县制,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处于华南气候区与华中气候区过渡地带,亚热带湿润季风影响明显,气候特点四季变化分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遍布境内,名胜古迹驰名中外。千古一村–流坑在全省独一无二,是古代文明的缩影,有着重要的文物、学术和观光价值。金竹瀑布群风景秀丽,兼有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又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是旅游避暑胜地。牛田水南村的十里香樟林浓荫遮覆十余里,更是全国罕见。还有江西十大名山之一的大华山,景观雄奇、神秘,伫立此山,犹如身入云天,脱尘拔俗,别有一种神妙风韵。
 

', 'cityname' => '乐安', ], [ 'title' => 'xunyang-2', 'content' => '

浔阳,即浔城、浔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后长江改道,县治变为江南,原九江郡分为江南江北两地,南面即今江西境内的九江市所属地区,北面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黄梅县小池至孔垅一带,使浔阳之名仍得以延续。而今,浔阳作为九江的古称,在九江人民心中依旧拥有着极其强烈的历史文化归属感。九江,这座美丽厚重的千年古城正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散发着勃勃生机。九江,简称 “浔”,别名浔城,古称浔阳、柴桑、江州,为江西省地级市,建城始于公元前221年,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北畔,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地处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三大经济带交叉点,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 'cityname' => '浔阳', ], [ 'title' => 'wannian', 'content' => '

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设县。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定居劳作,繁衍生息。境内大源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山川秀美,生态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森林覆盖率达56%以上。万年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35种,银金矿品位为江西之最,石灰石、白云石品位冠华东之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仙人洞、神农宫、莲花洞、黄巢山以及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万年贡米”被明太祖钦定为“代代耕食,岁岁纳贡”。
 

', 'cityname' => '万年', ], [ 'title' => 'guangchang', 'content' => '

广昌建县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又因盛产白莲而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处江西东南部,武夷山西麓,南起北纬26°34’;北自北纬26°59’,东迄东径116°34’,西抵东径116°6’,是抚河的发源地,居赣、闽、粤之交通要冲,交通条件便捷。境内峰峦叠翠,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公顷,有林面积10.17万倾,森林覆盖率为65.8%。地下矿藏种类多样,有瓷土、稀土、钨、铜、萤石、硅藻土、云母、膨润土等矿产,其中硅藻土储量2700万吨,是全国四大矿点之一。高岭土蕴藏量达480万吨,其质量可与景德镇南港、三宝莲媲美。自然旅游资源有:百里莲花带、青龙湖、摩崖石刻、抚(河)源飞瀑、丹霞地貌;人文旅游资源有:明代古寺龙凤岩、千年古刹定心寺、明清古建筑群、明代雯峰书院、宋代雁塔、恐龙化石遗址、太平军战斗旧址、义军抗清营寨、毛泽东同志故居、高虎脑战斗遗址。上世纪出土的鸟臀类恐龙化石填补了我国古生物发展史上的空白,被列入“中华之最”;有“天书”之称的摩崖石刻粗犷恢弘,神秘莫测;明清古建筑群古朴典雅,巧夺天工;广昌甘竹“孟戏”流传五百余年经久不衰,被称为“明代戏曲声腔的活化石”;毛泽东同志五进广昌,留下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通芯白莲、烟叶、茶树菇、泽泻四大传统特产,远销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cityname' => '广昌', ], [ 'title' => 'douchang', 'content' => '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南濒鄱阳湖,占鄱阳湖总面积三分之一。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水域宽阔。水陆交通方便。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山清水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赣北茶乡。特产全国三大名蒜之一的紫皮大蒜。境西北滨湖沙山产蔓荆子,为散风热、清头痛之良药,质优名冠全国,《本草纲目》以“都荆子”作记载。地下矿藏得天独厚,已探明储有极其丰富的硅砂、陶土、花岗岩、钼、钨、锗等矿产。
 

', 'cityname' => '都昌', ], [ 'title' => 'yugan', 'content' => '

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全县面积2330.77平方公里总人口84.9万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全县辖6个镇、14个乡余干县为上饶市西部农业大县,东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波阳、濒临鄱阳湖,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县城余干镇位于全县的中心,处于信江下游的滨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县城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为20.5%,上余干为低丘山区,林木种类属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中余干地形起伏不平,属经济林地;自然景观有李梅岭的幽村古刹,五雷万春山色,鄱阳湖的湖光帆影。文物古迹有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等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余干', ], [ 'title' => 'fuzhou-2', 'content' => '

抚州地处江西省东部,位于东经115°35′至117°18′、北纬26°29′至28°30′之间。东邻福建、靠近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南邻石城、宁都,西连永丰、新干和丰城,北接进贤、余江和余干。历史上人文荟萃,誉称“才子之乡”。唐宗八大家有其二,宋江西诗派精英二十五有其四人,古代江西十大名医而有其七;当代多人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名相王安石,明代卓越戏剧家、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级大师汤显祖,均为临川骄子。抚州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7.9℃,平均日照时数l700小时,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年无霜期约248天,四季变化分明。由于气候温湿,光照充足且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具备十分有利的条件。全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南城有“洞天福地”麻姑山,乐安有“江南绝顶三雄”大华山,宜黄有我国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之一的本寂墓所在地曹山寺,金溪有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疏山寺”,临川有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南丰有曾巩纪念馆。另外,近年发现的乐安流坑古文化村,为汉儒董仲舒后代聚居地,不仅大量保存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而且留有董氏家族原始族谱和众多匾刻、铭文,既有引人入胜的观赏价值,又有发人深思的史料价值;专家称之为“千古一村”。景观:白马寺翠云山抚州温泉军峰山龙凤岩千年古村流坑石巩寺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仙洞仰山书院紫霄观漂流风景区宝方寺等。
 

', 'cityname' => '抚州', ], [ 'title' => 'pengze', 'content' => '

九江市辖县。国家优质棉和南方速生林基地,商品鱼、油菜生产基地。位于省境最北部,北濒长江,与安徽宿松、望江、东至县隔江相望。辖10镇9乡,面积1542平方公里,人口32.7万。县府驻龙城镇,距省会南昌205公里。春秋为吴地,战国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彭泽县。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年均温14℃~17℃,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工业以建材、棉纺、化工、食品业为主。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铀、瓷土、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等。农业以种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尤以棉花盛产,素称“赣北棉乡”。1994年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100个棉花产量最高县市的第26位。曾被评为全国油脂生产先进县,受国务院嘉奖。水产捕养并重,螃蟹久负盛名。“彭泽大鲫鱼”是国家水产发展重点项目。1989年曾被国家评为粮棉油猪生产百强县之一。现有普通中学37所,职业中学3所,省重点中学1所。桃红山南方亚种梅花鹿已设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龙宫洞风景区和屹立江中的澎浪矶(彭郎矶)。田园诗人鼻祖东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闻名中外,史称“陶彭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共彭、湖、都、鄱、东、建、望7县委旧址在境内。
 

', 'cityname' => '彭泽', ], [ 'title' => 'xinzhou-3', 'content' => '

信州区,为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市辖区,为上饶市主城区,是中共上饶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商业、科教、文化、交通中心。信州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约288天,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954.8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7小时。信州区辖5街道办(东市、西市、北门、水南、茅家岭)2镇(沙溪、灵溪)2乡(秦峰、朝阳),68个村(居)委会、54个社区居委会。土地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41.6万,其中城区人口28.1万,农村人口13.5万。辖5个街道、3个镇、1个乡:水南街道、东市街道、西市街道、北门街道、茅家岭街道、灵溪镇、沙溪镇、秦峰乡、朝阳镇,共有72个居委会、46个行政村。
 

', 'cityname' => '信州', ], [ 'title' => 'guangfeng', 'content' => '

广丰区隶属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接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市上饶县、信州区,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区境南北长62.5千米,东西宽45千米。广丰始建于唐,原称永丰,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广丰。广丰区辖23个乡镇街道。广丰地处北纬28°3’30″—28°37’23’’,东经118°1′18″—118°29′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无霜期266天,多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1661.6毫米。截至2013年末,广丰区人口有923766人,总面积1377.79平方千米。2012年广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为2060030万元。广丰拥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
 

', 'cityname' => '广丰', ], [ 'title' => 'wuyuan', 'content' => '

历史悠久的古县,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乡村,朱熹故里和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部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部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婺源物产丰富,有闻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 'cityname' => '婺源', ], [ 'title' => 'hukou', 'content' => '

湖口县位于江西北部,因地处鄱阳湖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门”,长江中下游天然的深水良港,水陆交通便利。襟江带湖,风光迷人,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上的旅游热点。位于县城的石钟山以天然形成与园林艺术之美,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到此览胜咏留,留下许多赞美诗文,其中以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最为著名。鄱湖仙岛鞋山,是湖口又一胜景。地下宫殿龙宫洞座落在湖口近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战役有“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湖十八年”,“太平军与湘军之战”,“李烈钧讨袁起义(二次革命)”等;濒危剧种青阳腔戏曲艺术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被文化部、省政府分别授予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戏曲之乡”称号。湖口资源丰富,粮棉油兼作,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 'cityname' => '湖口', ], [ 'title' => 'yongxiu', 'content' => '

永修,古艾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县,为建置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称建昌县。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遂取意“泮临修水,永蒙其利”,改称永修。永修地处江西省北部,隶属九江市,南临南昌、北接共青、东濒鄱阳湖、西倚云居山,自古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美誉。现辖15个乡(镇),2个垦殖场和2个企业集团,辖区面积203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永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古有“洪都门户”之称,是九江的南大门,南昌的后花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引北的区位优势。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及正在兴建的昌九城际铁路穿境而过。105、316国道纵横全境,修河、潦河两大水系贯穿东西,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距株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均只需8小时路程。
 

', 'cityname' => '永修', ], [ 'title' => 'shaoguan', 'content' => '

韶关市位于中国粤北山区,是粤湘赣三省的交界地带,北接湖南,东邻江西,西靠清远,南临广州。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韶关境内山峦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三列弧形山系及其间两列河谷盆地明显,岩溶地形广布,红岩地貌典型。仁化丹霞山,坪石金鸡岭红岩峰林,是著名的“丹霞地貌”。境内河流绝大部分属珠江水系的北江流域,北江自北向南贯穿韶关。景观:丹霞山、乳源大峡谷、南华寺等。
 

', 'cityname' => '韶关', ], [ 'title' => 'dean', 'content' => '

德安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23′-115°33′、北纬29°10′-9°35′。东接星子县,南邻永修县,西接武宁县,北邻瑞昌市、九江县。全县东西长42.6平方千米,南北宽40.8平方千米。总面积863平方千米[注1]。总人口158173人(2006年末),其中非农人口51605人。全县辖1个街道、5个镇、10个乡:茶山街道、蒲亭镇、聂桥镇、车桥镇、丰林镇、甘露镇、宝塔乡、河东乡、高塘乡、林泉乡、吴山乡、磨溪乡、爱民乡、邹桥乡、塘山乡、金湖乡,以及彭山林场、园艺场。共有14个居委会、93个行政村。其中,茶山街道、甘露镇、金湖乡由共青城(共青城开放开发区)治理。县政府驻蒲亭镇宝塔大道。
 

', 'cityname' => '德安', ], [ 'title' => 'nansha', 'content' => '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62.5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南沙区位列第27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南沙区现下辖3个街道:南沙街道、龙穴街道、珠江街道;6个镇: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区政府驻南沙街道。2013年年末,南沙区常住人口62.51万人,户籍人口37.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占50.08%,女性占49.92%。2013年,南沙区户籍出生人口4247人,出生率11.53‰;死亡人口2325人,死亡率6.31‰;自然增长人数19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
 

', 'cityname' => '南沙', ], [ 'title' => 'wuning', 'content' => '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距南昌130公里,武汉260公里,长沙310公里。全县总面积3506.60平方公里,辖8镇11乡,1个街道办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37.6万。武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武宁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为艾侯领地,故有古艾之称,正式建县于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历代诗人名士如柳浑、苏轼、黄庭坚、周濂溪、盛文郁等曾在这里为官、游览、隐居,留下许多脍灸人口的诗篇、佳话,形成一处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
 

', 'cityname' => '武宁', ], [ 'title' => 'huangpu-2', 'content' => '

黄埔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介于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总面积面积484.17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黄埔区下辖14个街道、1个镇,户籍总人口20.929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98亿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5.1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27.9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7.69亿元。三产比重为0.15:57.71:42.14。黄埔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黄埔区位列第6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截至2014年,黄埔区下辖14个街道:萝岗街道、夏港街道、联和街道、东区街道、永和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穗东街道、长洲街道,1个镇:九龙镇。黄埔区政府驻萝岗街道香雪三路1号。
 

', 'cityname' => '黄埔', ], [ 'title' => 'lushan-3', 'content' => '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地区,北靠长江,东濒鄱阳湖,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在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牲征。年平均气温11.6度,极端最高32.0度,最低-16.8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2068.1毫米。日照较丰,年日照时数为1715.3小时。风大雾多,大风日数100天,年平均雾日达200天,年积雪日数30天。“一山分江湖”的庐山,从深邃悠久的远古走来。历史老人似乎对它特别关照,不断地赋予它特有的深刻,斑斓的浪漫,无尽的高雅。大江(长江)、大湖(鄱阳湖)、大山浑然交汇;雄奇、险峻、秀丽、刚柔相济。它那摇曳多姿的情韵,定格为流润千古的一道道文化风景线。庐山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以人文景观为内涵,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旅游名山、政治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六山”为一体。它那伟岸的山体、飞流湍泻的瀑泉、扑朔迷离的云雾、钟灵毓秀的山城,以及宗教理趣的光华、千年书院的风采、冰川遗迹的神韵、西式别墅的音符……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古今融合、精神凝聚、文化升华。它兼有大江的气魄、大湖的胸襟、雄山的刚毅、秀山的温柔和灵山的潇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景观”。
 

', 'cityname' => '庐山', ], [ 'title' => 'baiyun', 'content' => '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白云区名称来源于境内的白云山。三元古庙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为广州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2016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户籍总人口94.36万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64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02亿元。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白云区位列第18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截至2016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鹤龙街道、石井街道、金沙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云城街道,嘉禾街道,4个镇: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245个居民社区,118个行政村。白云区政府驻景泰街道广园中路238号。
 

', 'cityname' => '白云', ], [ 'title' => 'ruichang', 'content' => '

瑞昌市为江西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舆座标东经115°6′31〞-115°43′45〞,北纬29°23′6〞-29°51′11〞。北隔长江与湖北武穴市相望;东与九江县相邻;西界卜峰尖,和湖北阳新县交壤;南止屏峰山脊,与德安、武宁两县毗连。东西宽63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427.13平方千米。总人口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万人。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8个乡: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码头镇、白杨镇、南义镇、横港镇、范镇、肇陈镇、高丰镇、夏畈镇、乐园乡、洪一乡、花园乡、洪下乡、武蛟乡、横立山乡、黄金乡、南阳乡;以及赛湖农场、青山林场、大德山林场。共有33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建设路。
 

', 'cityname' => '瑞昌', ], [ 'title' => 'tianhe', 'content' => '

天河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老城区)东部,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和黄埔区相接,总面积96.3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9万(六普)。天河区是广州市的新城中心,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辖内各种交通资源高度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承担广九线的广州东站也坐落在此。广州市标志性建筑广州东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中信广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均在区内。石牌到五山一带,集中着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全国六运会、九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主赛场及开、闭幕式举办点都在此。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1-2]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天河区位列第2名。天河区辖21个街道(五山、员村、车陂、沙河、石牌、兴华、沙东、林和、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天河南、元岗、黄村、龙洞、长兴、凤凰、 前进、珠吉、新塘),共有22个街道办事处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均为天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 'cityname' => '天河', ], [ 'title' => 'jiujiang-2', 'content' => '

九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东滨鄱阳湖,地跨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东滨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古称浔阳,柴桑。秦设九江郡,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它“襟江带湖”,雄据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称“江西门户”。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亦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九江旅游景区景点分为六区、二点、一线,共计三百余处,其品位之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绸,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区: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二点: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彭泽县的龙宫洞;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游。景观:浔阳楼、九江长江大桥、狮子洞、龙宫洞等。
 

', 'cityname' => '九江', ], [ 'title' => 'haizhu', 'content' => '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2015年,海珠区生产总值达到142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4年增长8.5%,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8.4%)0.1%,增速居全区第三。2015年海珠区辖18个行政街道和257个社区,常住总人口为161.37万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海珠区位列第21名。海珠是现区名,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 'cityname' => '海珠', ], [ 'title' => 'qingshanhu', 'content' => '

青山湖区是江西省南昌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城东,赣江下游,青山湖畔。全区呈城乡合一的格局,属赣抚河流冲积平积平原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18—30米之间。青山湖区辖青山路街道、上海路街道、南钢街道3个街道;辖京东镇、湖坊镇、塘山镇、罗家镇、蛟桥镇5个镇,共有81个居委会、82个行政村。其中,蛟桥镇委托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治理。户籍总人口49.3万(201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54682人。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青山湖区的行政区划。南昌市青山湖区作为县级行政区,始于1961年11月正式成立的南昌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当时下辖青云谱、城南、湖坊、罗家、货场、顺化门、桃溪、扬子洲、昌北、瀛上、桃花等十二个人民公社,142个生产大队,1090个生产队,青山湖区人口92530人,地域面积为185平方公里。它的雏型始于1953年8月成立的南昌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行政区撤销,分别划归南、新两县或城区管辖。
 

', 'cityname' => '青山湖', ], [ 'title' => 'yuexiu', 'content' => '

越秀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总户籍人口115.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均在该区。越秀区作为广州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中山五路一带是广州最繁华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有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有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商务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越秀区位列第9名。
 

', 'cityname' => '越秀', ], [ 'title' => 'wengyuan', 'content' => '

翁源,南朝梁时置县,是广东历史上16个最早建制县之一的千年古县,盖因山水奇秀,物产丰饶,故古有“仙邑”之称。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南部,因其处于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南临广州,北靠江西、湖南,是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粤北南大门”。山川秀美,人文集萃。“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其钟灵毓秀之气象。东华山自然风景区,张光营自然保护区,铁龙水龙宫和翁城仙狮洞,晚唐诗人邵谒读书地三华书堂石,还有客家人居住遗址湖心坝客家群楼、江尾思茅岭八卦围,以及三华李生态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诗载入《全唐诗》的晚唐诗人邵谒,受明神宗皇帝赠联“破虏平蛮,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嘉奖的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嶙,有20世纪四十位杰出旅美华人之一、中华世纪英才、美国油画大师涂志伟等等。
 

', 'cityname' => '翁源', ], [ 'title' => 'liwan', 'content' => '

荔湾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2000年,荔湾区辖12个街道。总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金花街道49803、岭南街道34699、南源街道55749、彩虹街道44911、多宝街道37035、龙津街道39517、西村街道39129、站前街道33771、沙面街道4456、逢源街道54029、昌华街道33327、华林街道48404。2005年4月28日,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荔湾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荔湾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3年)。
 

', 'cityname' => '荔湾', ], [ 'title' => 'shixing', 'content' => '

始兴是粤北第一古郡,现有人口25万,面积2174平方公里。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连接国道106线的国道323线、省道S244线贯穿全境。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始兴到广州车程仅为3小时左右。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6.1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08亿元。始兴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明朝户部尚书谭大初和抗日名将张发奎的故乡。始兴自古为岭南交通要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商贾云集,著称为“古之神地”。始兴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状,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主要河流有浈江、墨江、澄江。始兴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一月平均气温9.4℃,七月平均气温28.4℃。一般无霜期296天,年降雨量1825毫米,多集中于4-6月。境内四面环山,县城一带为粤北最大的小平原。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始兴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到深圳行程为5个小时,连接国道105线的国道323线,省道南始1912线,马仁1949线贯穿全境。始兴直达世界各地的数字程控电话、移动网络、电子信函、特快专递等现代化通讯一应俱全。始兴县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全国闻名林业县,是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示范点和国家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全县有林面积25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8%,森林覆盖率达76.6%,活立木蓄积量1221.7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5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6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年产毛竹180万条。始兴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钨、锡、锌、铜、铁、石英、钾长石、花岗石、绿柱石、瓷土、稀土、高岭土、煤炭等,以钨矿储量最多。全县水电蕴藏量13.68万KW,可开发电量12.6万KW,已建成水电站188座,装机11万KW,县内电力自给有余。全县土地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全省之最。始兴土地肥沃,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粤北粮仓”之称。始兴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主要名胜古迹有被誉为:“物种宝库、岭南明珠”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被称为:“岭南第一大园”的满堂客家大园,有刘张楼台、花山平湖、汉代古城堡遗址、丹凤朝阳、亚历河漂流,以及晚白垩纪恐龙化石和世界上最多、最完整的一窝圆形恐龙蛋化石。有港商投资经营的、具有四星级标准的园林式宾馆――怡东酒店,可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始兴土特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香菇、木耳、笋干、马蹄、西瓜、薄皮香梨、柑桔等。始兴县是广东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是正宗“北菇”的产地,又是粤北有名的水果之乡。
 

', 'cityname' => '始兴', ], [ 'title' => 'huadou', 'content' => '

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都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市,被外界誉为“花之都”。花都是一个生机勃勃,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融山、水、田园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娱乐休闲及生活配套设施。花都生态环境优美,风光宜人,有山清水秀的王子山森林公园和省级旅游度假胜地——芙蓉度假区,又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园玄道观,还有颇具历史价值的洪秀全故居和资政大夫祠等众多旅游景点。区内还有南航碧花园、金碧御水山庄、雅居乐、雅宝新城等许多高尚的园林建筑楼盘,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近几年来,花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花都区生产总值实现251.67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同比增长10.68%,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同比增长12.3%,完成年度计划的102.95%。
 

', 'cityname' => '花都', ], [ 'title' => 'ruyuan', 'content' => '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31千米处,东邻武江区,西连阳山县,南毗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全县总面积2227平方千米,总人口20.5万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16.5万;瑶族人口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2%。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溶蚀高原地貌显著,多峡谷,境内森林、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基本概况乳源位于南岭山脉南麓,贯穿弧形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西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著,是韶关市主要石灰岩地区之一。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县境1000米以上山峰102座,主要山体有北部呈东西走向的头寨山、南部东西横亘大东山、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与湖南省宜章县和广东省阳山县交界的石坑崆主峰1902米,是广东省境内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由乐昌流入县境东北角,经桂头镇流向韶关的武江河;发源于县境西北与阳山交界的丫叉顶,由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穿过县城,汇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称南水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桥、必背、桂头流入武江的杨溪河;发源于天井山北麓的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布汇入英德市的大潭河。全县总人口20.37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3万人,占11.3%;大桥、洛阳、大布3个石灰岩山区镇人口5.95万人;瑶族聚居地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人口2.82万人;乳城、一六、桂头3个平原镇人口11.2万人。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间气候悬殊,东南部平原和丘陵区全年平均气温19℃—20℃,西部山区全年气温16℃—17℃,北部高山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15℃。降雨量东南部及西部山区偏多,全年平均有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降雨量平均1400—1500毫米。无霜期308天,四季明显,昼夜温差大。
 

', 'cityname' => '乳源', ], [ 'title' => 'zengcheng', 'content' => '

增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又称穗东,地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内,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3年撤县设市,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守荔城街,全市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8万,外来人口50多万。
 

', 'cityname' => '增城', ], [ 'title' => 'leping', 'content' => '

乐平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文献通考》以及毛泽东同志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诞生于此,源发了周恩来同志评价为“美、秀、娇、甜”的赣剧饶河戏,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这里有蓝浸绿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翠平湖”、鬼斧神工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洪岩仙境”、稀世奇幻绝景“泪滩双月”、巧夺天工的“文山石林”、避暑胜地“历居寺”以及饶派风格古民居建筑群等一批特色自然人文景观。乐平资源丰赡,物产富饶,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和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膨润土储藏地、江西省唯一的海泡石产地,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全国优良猪种繁育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美称。
 

', 'cityname' => '乐平', ], [ 'title' => 'conghua', 'content' => '

从化市属广州市县级市,全市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境内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公里,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公里。2008年全市总人口为556790人。市政府驻街口街道。从化全境属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市内最高点为良口的天堂顶,海拔1210米,是从化市东部与龙门县的分界山。最低点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区街口街中心区(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内川流纵横,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莲麻河,年均水量22.7亿立方米。
 

', 'cityname' => '从化', ], [ 'title' => 'xinyu', 'content' => '

新余地处江西中部偏西、鄱阳湖平原边缘。境内九岭山、武功山、峰顶山交汇,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地势由南、西、北向中、东部倾斜,并在东部扇形敞开,略呈鞍状,水网密集。矿产资源丰富,果类植物和药材种类较多,水力资源蕴藏较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期短,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优质棉区之一。盘亘于市界北部与上高交汇处的蒙山,蜿蜒起伏,岭高林密,气势雄伟,景色宜人,相传历史上梁寅、岳飞、黎立武、建文帝等人曾在这里或讲学、赋诗,或征剿、避难。有“小西湖”之美称的“仙女湖”风景区,以群山环抱的江口库区为主体,山色、湖光、岛景相映成趣,令人心醉。狮子口水库、洪阳洞、龙施泉、孔子庙、魁星阁、瀛州书院和抱石公园、北湖公园也是参观者出没之所。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以公路为辅。
 

', 'cityname' => '新余', ], [ 'title' => 'jingdezhen', 'content' => '

瓷都景德镇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西省东北部。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美丽而又富庶。历史悠久,千年窑火不断。“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景德镇在明代时就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宋景德年间,真宗命这里烧造“御器”,所产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四字,这里遂改称景德镇。明清时期,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官窑。现在市区存有湖田、南市街、黄泥头等大型古瓷窑遗址。所产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独特风格,举世无双,且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郭沫若曾赞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不仅制陶瓷名闻中外,而且风景优美。群山环抱,昌江、南河流经市区如带。佛印莲花塘香荷并蒂,西园五凤阁丹桂飘香,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景德镇', ], [ 'title' => 'fanyu', 'content' => '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西北岸。属广州市。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91.1万(1999)。番禺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南海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1949年后复设番禺县。1992年撤县设市。市北部为海拔50米以下低丘,南部为珠江冲积平原,地势由北、西北向南倾斜。主要河流有珠江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年均温21.6℃。交通以公路和水运为主,番广、番顺、番石等干线公路纵横全境。珠江航运便利,通广州、港、澳等地。农业产水稻、甘蔗、花生、番薯等,为全国主要产糖市。工业有机械、制糖、化工、造纸、食品等部门。特产大石腐乳、谢村黄姜、四季仔薯干、虾子、糯米粉等。名胜古迹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园及莲花山、林则徐抗英炮台遗址等。番禺名人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等。
 

', 'cityname' => '番禺', ], [ 'title' => 'xiangdong', 'content' => '

湘东是萍乡的一个市辖区,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全区面积858.76平方公里,辖8镇2乡1街,132个行政村(居委会)。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39.96万。湘东是赣西工业重镇,交通便利,沪昆铁路、沪昆高速、320国道、319国道贯穿全境,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境内有萍钢、萍电等大中型企业和众多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目前已形成陶瓷、冶金、化工、水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化工陶瓷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湘东已获“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的称号。
 

', 'cityname' => '湘东', ], [ 'title' => 'guangzhou', 'content' => '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广州既是中国也是世界名城,又是一座古城,因历史上有五羊仙子降临献稻穗的故事,广州又称为“羊城”和“穗城”,简称“穗”;广州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锦,除夕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又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度,年降雨量平均为1623.6-1899.8mm,北部多于南部。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选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1999年1月,广州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景观:白云山、莲花山、南海神庙、佛山祖庙、广州动物园等。
 

', 'cityname' => '广州', ], [ 'title' => 'zhanggong', 'content' => '

章贡区,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市辖区,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中国重要的钴钨冶炼基地。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介于东经114°46′40”-115°3′40”,北纬25°40′16”-25°58′56”之间。章贡区总面积591平方千米,现有9个镇街,139个社区(村),73万人口。章贡区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汇合流为赣江。赣州老城区处于低山、丘陵与章江、贡江、赣江的环绕之中,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章贡区境内山脉被章、贡、赣三江截为东、东南、西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润土地。章贡区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自古以来,赣州古城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章贡区境内有名胜古迹游览地400余处,有“宋城博物馆”之誉,境内有八境台、郁孤台、赣州古城墙(是独一现存的宋代砖城墙)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石窟等名胜古迹。1994年,章贡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cityname' => '章贡', ], [ 'title' => 'luxi-2', 'content' => '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的煤都--萍乡市东部,是萍乡的东大门,地处袁水河上游流域,面积968平方公里,人口27.6万,其中非农人口4.3万,辖5镇5乡,境内丘垄相间,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交通便利,上海至昆明的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沪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有挂线与县城相接,县城距南昌250公里、长沙黄花机场140公里,有宣风、芦溪2个火车站,10个乡镇均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 'cityname' => '芦溪', ], [ 'title' => 'jiangxi', 'content' => '', 'cityname' => '江西', ], [ 'title' => 'ganxian', 'content' => '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地处东经114°42′至115°22′,北纬25°26′至26°17′之间,是“千里赣江第一县”,也是誉满大江南北的“中国板鸭之乡”。全县辖9镇10乡;国土面积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赣县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坐落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为全县之巅。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为境内最低点。
 

', 'cityname' => '赣县', ], [ 'title' => 'anyuan-2', 'content' => '

安源,位于江西省西部,原为萍乡市城关区,成立于1971年3月,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安源区。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湖南省,历史上有“吴楚咽喉、赣湘通衢”之称,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贯穿其中,319、320国道纵横境内。安源是萍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有蒙、回、藏等17个少数民族,辖6街、4镇、1个管委会。
 

', 'cityname' => '安源', ], [ 'title' => 'xingguo', 'content' => '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东距赣州市82公里,北邻吉安,面积3215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304个行政村,总人口77万人,享有全国“油茶之乡”、“灰鹅之乡”、“红鲤鱼之乡”的美称,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
 

', 'cityname' => '兴国', ], [ 'title' => 'yuehu', 'content' => '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岛屿及周边土地上,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层,构成了众多璀璨的传统文化。
 

', 'cityname' => '月湖', ], [ 'title' => 'shangli', 'content' => '

上栗位于江西西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腹地,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自古商贾云集,边贸活跃,素有“小南京”之称。全县人口48万,总面积721.11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垦殖场,155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人口密度666人/平方公里,劳动力资源丰富。县城面积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万。境内交通便捷、通讯发达,319国道纵贯南北,长(沙)南(昌)公路和沪瑞高速分别横贯东西。320国道和湘赣铁路擦境而过,正在建设的萍栗高速公路贯穿全县,萍栗高速建成后,往长沙黄花机场仅需半小时。全县公路村村通达1310.2公里以上。全县电话总容量达90000门以上,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
 

', 'cityname' => '上栗', ], [ 'title' => 'xunwu', 'content' => '

寻乌地处江西东南端,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9万亩,山地276万亩。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寻乌为东江发源地。全县属东江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60条,其中大于100平公里的有5条,即寻乌水(河)、剑溪河、马蹄河、龙图河、水金河。寻乌水的发源地桠髻钵山即为东江的发源地。
 

', 'cityname' => '寻乌', ], [ 'title' => 'lianhua', 'content' => '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北麓,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地处东径113°46′—114°09′、北纬26°57′—27°27′,国土面积106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万亩,山地面积112万亩,森林面积7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全县辖8个乡、5个镇、1个垦殖场,2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4.9万。民族成份主要是汉族,另有苗、壮、回、满、侗、黎、羌等7个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琴亭镇。莲花县是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市)之一,系湘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彭德怀、陈毅、方志敏、胡耀邦、王震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县内地貌由山地、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组成,地势北、东、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县内河网密布,水能蕴藏量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环境幽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地下资源丰富,为全国100个地方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江西省林业重点县和油茶生产基地、鹅鸭生产基地县。矿产资源有20余种,尤以无烟煤、铁矿石、石灰石、粘土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英才辈出,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壶山风景区、高洲水云山风景区、荷塘白竹瀑布群、河江水库、楼梯蹬水库等。县内各地的石灰岩溶洞幽深壮观,气象万千,如徐霞客称赞过的石城洞、唐朝名相姚崇为布衣时寓居的元阳洞、明末文学家贺子翼赞赏过的蕊珠洞,有留着革命烈士张子铭笔迹的张天洞等,还有勤王台、复礼书院、琴亭桥、吴楚雄、仰山文塔、路口古民群等。
 

', 'cityname' => '莲花', ], [ 'title' => 'guixi', 'content' => '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连江浙、南控瓯闽”,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县,至今已1240年。现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市”,被誉为“铜都银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王稼祥、方志敏等都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战斗的足迹。区位优越,陆路交通便利,水运通畅。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点产材基地、长江防护林基地、国家储备粮基地。矿藏资源丰富,品位极高。已探明储量的有金、银、铅、锌、铀、瓷土、石膏、硅石、花岗岩等30余种,其中冷水银矿储量为全国之最。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上山修竹山庄、白鹤湖、鬼谷洞、香炉峰、三阳硐府等自然景观;还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赣东北红色根据地遗址、畲族风情、四大古镇、明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 'cityname' => '贵溪', ], [ 'title' => 'dingnan', 'content' => '

定南,江西南大门,东江水之源。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赣粤两省六县交汇要冲,是江西融入粤港澳的桥头堡、对接长珠闽的排头兵。全县辖历市、天九、龙塘、鹅公、岿美山、岭北和老城七个镇,119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318.72平方公里,总人口20.0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97万人。2009年,全县实现GDP27.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8亿元。定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赣粤高速、京九铁路、定广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经此入粤,到广州、深圳和香港分别为298公里、290公里和315公里;距赣州黄金机场、吉安井冈山机场分别为140公里、240公里。定南山川秀丽、风光如画,千年历史沉淀了深厚的客家风情。县内有3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巽塔、文阁亭等古建筑都留下了古代文人骚客的题刻,京九铁路接轨点纪念塔屹立于老城镇亚洲最大的S型铁路弯所在地。九曲明骏度假山荘风光独特,山水秀美,客家风情浓郁。鲜活的九曲河鱼,依山而建的竹楼亭台、保护完好的天然植被及完善的配套游乐场,让您在“天然氧吧”中休闲娱乐。
 

', 'cityname' => '定南', ], [ 'title' => 'pingxiang-2', 'content' => '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7°20′-28°01′,东经113°35′-114°17′。东、北与宜春市相邻,南、东南与吉安市相接,西与湖南省相连。萍乡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主峰1918.24米,是江西的最高峰,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数万亩和众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国家一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杨岐山禅宗佛教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杨岐山现存唐寺、唐塔、唐碑(韩愈撰)、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地表层有大量的钟乳溶洞,其中义龙洞已开辟为旅游景点景观:萍乡市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其中市内有安源纪念馆、孔庙,横龙寺,鹅湖公园等;市郊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杨歧山;风光绚丽的武功山、明月湖等名胜古迹和风景区。
 

', 'cityname' => '萍乡', ], [ 'title' => 'yujiang', 'content' => '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贵溪接壤,南和金溪相通,西界东乡,北邻万年、余干。地处东经116°41′~117°09′,北纬28°04′~28°37′之间。南北长达75公里,东西宽28.65公里,最狭蜂腰地段仅17.5公里。余江县地貌特征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丘陵面积108.5万亩,平原面积30.3万亩,山林面积58.68万亩,耕地48万亩(水田面积41.7万亩)。森林植被分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支林等,森林覆盖率为41.9%。信江在我县境内主要支流有白塔河、骨头港、黄庄河、划船港,流程115.3公里,流域面积826.59平方公里。
 

', 'cityname' => '余江', ], [ 'title' => 'longnan-2', 'content' => '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定南,南接广东和平、连平,西邻全南,北毗信丰,是江西的“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场)、2个管委会,总人口31万,城区建成面积11.9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4.29万人。龙南承南启北,是内陆通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咽喉”要地,北距赣州140公里、南昌560公里,南到广州290公里、深圳340公里、香港350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向内陆辐射的最前沿地区,成为赣粤产业对接“第一城”。105国道纵贯南北、京九铁路横跨东西、赣粤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龙南成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陆路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快捷的通道。
 

', 'cityname' => '龙南', ], [ 'title' => 'zhushan-2', 'content' => '

珠山区,是中共江西省景德镇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景德镇市中心城区。珠山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北与浮梁县毗邻,西南同昌江区接壤,昌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全区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7万人(2012年)。珠山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80个社区居委会。地处昌江中游,地势较为低平。年均温17.8℃。年降水量1805毫米,天气四季分明。皖赣铁路与308省道直通境区。设有景德镇火车站和汽车东、西站。航运客货轮通鄱阳湖直达长江。景德镇机场距市区6千米。珠山路与中山路成十字相交,是最繁华的闹市。珠山区的明代品陶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委办事处旧址在也境内。
 

', 'cityname' => '珠山', ], [ 'title' => 'yingtan', 'content' => '

鹰潭地处江西东北部,位于东经116°41′至117°30′、北纬27°35′至28°40′之间。东、北部分别与弋阳、铅山和万年、余干接壤,南、西部分别与金溪、资溪和东乡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光泽相连。鹰潭是江西省辖市,地处江西东北部,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新兴的铜业、能源和化工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了冶炼、电力、化工、机械、建材、医药、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大的工艺木雕生产企业,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设备最先进的铜冶炼企业,全国储量最大的银矿,江西省第二大的火力发电厂,相继崛起,磷铵复合化肥厂的产量和技术也已跻身全国同行“四强”之列。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景观:鹰潭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生态保护良好,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距市区16公里的龙虎山是我国道教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上清宫为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道宫之一。龙虎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道教祖庭、丹霞地貌、悬棺之谜三大特色举世闻名,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鹰潭', ], [ 'title' => 'quannan', 'content' => '

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与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4县(市)交界,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1903年建县,原名“虔南县”,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全县国土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辖9个乡(镇)、86个行政村和长城企业集团、天龙公司、茅山林场,总人口19万。境内有全省唯一的瑶族行政村陂头镇瑶山村。全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县城处于105国道与106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距赣州180公里,至韶关火车站142公里,至龙南火车站45公里,至广州260公里、至东莞320公里、至深圳380公里,是江西省融入“9+2”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2009年10月开工建设的大广国家高速公路途经县内,通车后全南将融入珠三角二小时交通圈。
 

', 'cityname' => '全南', ], [ 'title' => 'changjiang', 'content' => '

作为水系名称的昌江,指的是是鄱阳湖水系的一条河流,因流经安徽省昌门(今祁门)而名昌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东北部大洪岭,西南流经祁门县城关镇(古阊门、昌门),先后流经浮梁县、景德镇市和鄱阳县,在鄱阳县姚公渡汇合乐安河,成为鄱江。全长267公里(江西省境内182公里),流域面积7036平方公里(江西省境内4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8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杨村河(小北河)、东河、南河、西河、滨田河、游城水等。在安徽与江西交界处,水类为II类水(2009-10-09数据)。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91万千瓦。水运以景德镇市以下河段为主,经1984年航道渠化整治增设2处船闸后,300吨级客货轮驳及船队经鄱阳湖可直通长江。鱼山、凰岗2处河床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30千瓦。
 

', 'cityname' => '昌江', ], [ 'title' => 'yushui', 'content' => '

渝水区 ,江西省新余市市辖区,中共新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教、交通中心。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东界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北邻上高、高安,距省会南昌160公里。辖10镇6乡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775平方千米,总人口80.1万人(2008年)。其中非农业人口30.3万人。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城南办、通州办、南安乡、水北、新溪乡、界水乡、下村镇、鹄山乡、罗坊镇、人和乡、仙来办、袁河办、珠珊镇、姚圩镇、良山镇、城北办、观巢镇(由孔目江生态经济区托管)、欧里镇(由孔目江生态经济区托管)。
 

', 'cityname' => '渝水', ], [ 'title' => 'fenyi', 'content' => '

分宜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素有“赣西明珠”之称,面积1389平方公里,人口31万,下辖6镇4乡1场、12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分宜交通便利,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县内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因特网覆盖全县。分宜于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自宜春分出建县。分宜名人辈出,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明太常侍卿黄子澄和摄政21年的内阁大学士严嵩等均出自分宜;宋应星任分宜教谕时写下了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分宜属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黄公略、肖克等均在分宜进行过革命活动。分宜又是鱼米之乡,主要特产有夏布、茶油、杨梅等,有“中国夏布之乡”美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钨、金等。全县2009年财政总收入12.5亿元,列全省第九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有五个乡镇财政收入过亿元。2009年荣获了全省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先进县、全省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工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
 

', 'cityname' => '分宜', ], [ 'title' => 'anyuan', 'content' => '

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始建县于南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处于闽、粤、赣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3.4%。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3.4%。境内三百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矿产资源丰富,如铅锌矿、稀土矿、硫铁矿、钼矿、电气石矿、高岭土等,还有优质的地热资源,水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园艺产品(脐橙)出口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橘产业优势区。
 

', 'cityname' => '安远', ], [ 'title' => 'fuliang', 'content' => '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邻婺源县、安徽省休宁县,西毗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央仅6千米。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67平方千米。总人口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9万人。浮梁全县辖9个镇、8个乡: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镇、王港乡、臧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共有4个居委会、15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浮梁镇向阳大道,距景德镇市中央6千米。
 

', 'cityname' => '浮梁', ], [ 'title' => 'nanhai', 'content' => '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毗邻香港、澳门。辖区面积1073.8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区政府驻桂城街道。户籍人口113.04万人,流动人口110.79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40多万人。南海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是“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区域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区”。2006年,更跃上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五强之列。
 

', 'cityname' => '南海', ], [ 'title' => 'huichang', 'content' => '

会昌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武夷山余脉西,南岭余脉北端,是江西通往沿海发达地区的东南门户,素有”东南闽粤作咽喉”之称。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古迹芸萃。会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水系发达。矿产、森林、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达30余种,主要是盐、锡、稀土、钽铌、石灰石、萤石,锡金属储量位居全国第三,高岭土、无烟煤、石膏石、陶土、花岗石、钨、铜、锌、钽铌、锑等矿,储量也十分丰富。境内”水石之奇,峰峦之秀,宝甲它邑”。汉仙岩、盘古山、肖帝岩、紫云山、狮子岩、会昌山,山川秀丽,风光优美。距县城65公里之外的汉仙岩,又称”江南小蓬莱”,被誉为”虔南第一山”,相传八仙之一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神话故事引人入胜。岩内奇峰怪石,三十六景,景中藏景,危岩幽静,自然而成,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 'cityname' => '会昌', ], [ 'title' => 'sanshui', 'content' => '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故名三水。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西南与高要市、高明区隔江相望。区政府驻地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35公里,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24公里。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区位优势突出,区内铁路、公路、水运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在建中的珠二环建成后,三水到广州新白云机场仅25分钟车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三水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 'cityname' => '三水', ], [ 'title' => 'ganzhou-2', 'content' => '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已探明钨储量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为74.2%。自然景观有三百山、九连山、梅关古驿道。东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 'cityname' => '赣州', ], [ 'title' => 'yudou', 'content' => '

于都地处赣州市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境内地貌复杂,总体上是南岭山系武夷山的余脉,属丘陵低山区,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些,逐渐向中、西部倾斜。河流纵横,水力蕴藏量非常丰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矿藏资源丰富,其中钨矿、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引人入胜,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等。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绿茶、禾丰珍珠粉、高山青草奶等;工艺品有唐三彩工艺品等;境内有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小吃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眉公酥是于都的传统名点,烧买、花丸、芋包、糯米果、春卷黄元米果、索粉、炒花生、盐花生、云片、瓦角酥、柿饼、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 'cityname' => '于都', ], [ 'title' => 'xiaping', 'content' => '

厦坪镇位于井冈山市东北部,属吉安市。东靠拿山乡,南邻遂川县新江乡,西接石市口垦殖场,北面与永新县曲白乡接壤。面积54.5k㎡,人口8740人。全镇辖菖蒲村、复兴村、沉塘村、厦坪村、口前山村5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厦坪村厦坪组。321省道、泰井高速公路过境,并设有厦坪互通。拿山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内。冬酒是井冈山厦坪的传统佳酿。因是在寒冬腊月酿制成酒,有的要封闭经三伏后成陈品,故称冬酒。此酒耐贮藏,经久不坏,贮藏期越长,色、香、味越佳。酒色金黄,绵软醇厚,饮之,和血养气,暖胃辟寒。
 

', 'cityname' => '厦坪', ], [ 'title' => 'ruijin', 'content' => '

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特产丰富,素有“江南人参”之称的淮山及荸荠、香菇、木耳闻名遐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瑞金战斗和生活过。瑞金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五代唐建县,历时千余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客家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城址、村址和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等。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境内群山环抱,峰峦相望,河流纵横,构成了众多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以“奇山、邃谷、怪石、幽泉”为最,景色清幽,气候凉爽,所谓“泉飞晴亦雨,云覆暑犹寒。”风景区内有“试剑石、蜡烛峰、撒珠泉、千丈崖”等十二处佳景,景区内的陈石水库,犹如玉带飘动,湖光潋滟,倒映山川。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纪游诗文,是集历史文化、宗教、观光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另外还有绵江浸月、笔架凌霄及双狮岩等多处胜地。
 

', 'cityname' => '瑞金', ], [ 'title' => 'qingyuan-3', 'content' => '

青原区,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东经114°56′~115°30′,北纬26°38′~27°10′。版图呈长条形,周边与吉安市吉州、吉水、永丰、兴国、泰和五县(区)接壤。青原区总面积914平方公里(2012年),境内地势大体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从东南边境依次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吉泰平原)。该区域属中亚热带,受寒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2012年,常住人口总数为22万人。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2013年,青原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11亿元,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增长16.4%。2016年11月,青原区成功入选农业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青原区旅游资源有:青原山、渼陂古村、净居寺等。
 

', 'cityname' => '青原', ], [ 'title' => 'shicheng', 'content' => '

石城位于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赣江源头,武夷山下,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内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历史上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是著名的通心白莲和优质烤烟基地县。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既有宋宝福院塔、五龙岩摩岩石刻、杨坊村坊式亭、岩岭永宁桥、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西华山、如日山、东华山、通天寨等风景奇丽的自然景色,尤其是当天高气爽之时,站在东华山顶,犹如身处仙境,更能望见“两省三县”;通天寨更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自然风景名胜区6个,温泉4处。
 

', 'cityname' => '石城', ], [ 'title' => 'jizhou-3', 'content' => '

吉州区,是江西省吉安市市辖区,是中共吉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平原,古称庐陵,有1660多年的建城史,为历代州、路、府治所,素有“江南望郡”、 “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2000年8月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6个街道,89个行政村、3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2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90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8.8亿元,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8848元,增长12.4%。
 

', 'cityname' => '吉州', ], [ 'title' => 'ningdou', 'content' => '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建县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早期的客家摇篮,。是著名的红色故土,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著名的“宁都起义”和“宁都会议”即发生在这里。宁都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诗国”之称始于宋代。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1%,是国家首批100个生态示范县之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宁都还有迷人的旅游资源,最著名的自然风光数翠微峰风景区,该景区集儒、佛、道和革命历史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人文景观中,有唐东平候孙中山先祖墓、建于西晋的青莲古刹、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口塔等,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文物。
 

', 'cityname' => '宁都', ], [ 'title' => 'anfu', 'content' => '

安福为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其名始自唐武德七年(624)。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钨、铁、猛、砂金、石英、花冈岩、稀土、铅、锌、银、瓷土、石灰石等。秀丽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建县历史,传奇的革命经历,丰富的人文景观,蕴育了安福诱人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境内有雄、奇、险、秀的武功山,徐霞客曾游览武功山并留下长篇游记,南宋丞相文天祥也亲为武功山葛仙坛书匾,山腰的三天门有乾隆皇帝御封的”银杏王”,观音岩有千人灶、万人锅。还有中溪八景、五马回朝、黄公洞、真济泉、聚仙岩、陶渊明读书台、石门山、、尼山、龙潭、长砻洞、石钵泉、小石屋、棋盘石、七星井等、景观。得天独厚的山川灵气造就了一代代风流人物,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保存至今的著名建筑有东山文塔、孔庙、凤林桥、莲航庵、洞渊阁等。
 

', 'cityname' => '安福', ], [ 'title' => 'xinfeng-2', 'content' => '

地处赣州南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置县。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岭山脉的大庾岭、九连山余脉分别从县境西南绵延,四周群山环绕,中部地势低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降雨较多。矿藏资源丰富,有煤炭、稀土、石灰石、麦饭石、钨、花岗岩、陶土等45种。农副土特产品众多,脐橙、烤烟、草菇、红瓜子、麦饭石酒、草菇、萝卜等名优特产久负盛誉。矗立于县城中心的大圣寺塔九层六面,高66.45米,巍然壮观,为“江南第一塔”;座落于正平乡庙背村的仙济岩为明成化年间建筑物,岩内辟石屋、筑佛堂,古木葱笼,风景宜人;飞架于虎山河,建于1740年的玉带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另有神韵绵绵的金盆山自然保护区、潋滟空蒙的龙井湖及安西温泉、毛泽东旧居、赣南特委旧址上乐塔等名胜古迹。
 

', 'cityname' => '信丰', ], [ 'title' => 'taihe-2', 'content' => '

泰和县位于江西中部,吉泰盆地腹地,已形成陆、水、空多元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牛基地县。自然资源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农田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形成食品、建材、制药、酿造、饲料、轻纺、玩具、化工等支柱产业,旅游资源丰富。有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武山生态农业园、千烟洲观光农业区、快阁、白口城遗址、高紫名山法藏寺等名胜古迹。基础设施完备,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城。
 

', 'cityname' => '泰和', ], [ 'title' => 'dayu', 'content' => '

大余县古称南安,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要冲。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大余人文荟萃,是“先行教化”的“儒雅之邦”。张九龄、周敦颐、苏东坡、朱熹、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王阳明等许多历代名人,都曾在此活动并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不朽诗篇。“大江东去几千里,庚岭南来第一州”,就是苏东坡赞誉大余的神来之笔。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在此构思写了了闻名于世的巨作《牡丹亭》。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授程颢、程颐理学,南宋理宗亲赐书匾“道源书院”,从师讲学之风不衰,名人辈出。清乾隆、嘉庆年间戴衢亨父子叔侄“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西江四戴”名重一时。大余是革命老根据之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多次到大余从事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等在梅岭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陈毅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大余是驰名中外的“世界钨都”,储藏有30多种矿产,水利电力资源丰富。
 

', 'cityname' => '大余', ], [ 'title' => 'suichuan', 'content' => '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与井冈山毗邻。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全红县之一。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亲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遂川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森林覆盖率达75.8%,木竹等自然资源丰富。水电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开发和探明的钨矿、瓷土、花岗岩、石灰石、沙金、岩金等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有地热温泉5处,其中汤湖温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地表水温高达84摄氏度。还有名贵中药材川芎、白芍、杜仲等50多种。境内群山叠翠,林木葱郁,瀑布飞流,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众多,其中泉江—白水仙风景区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遂川', ], [ 'title' => 'nankang', 'content' => '

南康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地势南、西、北高,逐渐向中、东部倾斜,河道纵横交错,沿章江、上犹江一带有较广阔的河谷平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有钨、锡、稀土、铁、钴、金等矿产资源,尤以钨、金、稀土储量较丰富。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置县,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区之一。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和南粤的要衢,经贸繁荣,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明代“大隐居士”田辟、清代方志学家谢启昆、工人运动先驱陈赞贤,抗日名将赖传湘以及首次将《资本论》译成中文版的著名经济学家郭大力皆为南康人。省级南山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其中“生佛寺”初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陈赞贤烈士墓。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太窝天主教堂(清同治间建)、文峰龙湫石刻(明嘉清间刻)、安舒桥(明成化间建)等。
 

', 'cityname' => '南康', ], [ 'title' => 'wuchuan', 'content' => '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面积858.5平方公里,濒临南海,风景秀丽,是镶嵌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这858.5平方公里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哺育着95万多勤劳勇敢的人民。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于吴川境内始置平定县,隶高凉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距今1400多年。吴川人才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宋代进士鞠杲、林廷,粤西唯一的清代状元林召棠,清朝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进士李文泰,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吴川,文物古迹颇多。有“延华弄月”、“一览赁高”、“极浦渔归”、“渔翁撒网”、“东海朝阳”、“通驷垂虹”、“丽山樵唱”、“限门飞雪”等八景,这“八景”连同吴川的名字,闻名遐迩。吴川有梧山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南朝平定令遗址,唐潘水县遗址,明吴川县遗址,明限门寨东炮台遗址,芷寮港遗址等;有元吴阳学宫、晋茂山书院、晋香山古庙、宋梅录祖庙、宋极浦亭、明天后宫、明双峰塔古建筑,这些人文景点源远流长,是访古探幽的胜地。有状元林召棠故居、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陈兰彬故居等。吴川的海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48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海水清澈透明,沙滩洁白晶莹,礁石新奇别致,还有被定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考察点”的蔚为壮观的防风林带,确是海水浴和度假的理想地方。特别是吉兆海滨,经专家考察认为,自然风光可与北戴河相媲美,具有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基地的条件。目前,吉兆和吴阳金海岸海滨旅游区分别被批准为省级和湛江市旅游度假区。吴川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泥塑、飘色、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吸引着无数游人观赏。吴川,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吴川位于湛江、茂名两市中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飞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筹建中的茂(名)海(安)铁路和广湛高速公路分别从我市经过,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有内河港梅录港,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与市区相连的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
 

', 'cityname' => '吴川', ], [ 'title' => 'shangyou', 'content' => '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以水丰、电足著称,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境内有湖泊、水库、山塘1600多座,库容10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2%,有林地面积149.96万亩,毛竹林14.06万亩。县内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花岗岩、铅、锌、白银等矿产资源。高岭土储量218.2万吨;花岗岩储量252万立方米,铅锌、白银矿石储量27.74万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上犹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
 

', 'cityname' => '上犹', ], [ 'title' => 'zhanjiang', 'content' => '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处在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湛江在历史上以古老的海滨商镇而著称,徐闻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残存的古代文化遗迹昭明:自古以来湛江便和华夏文明血脉一道跳动。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象郡,统辖湛江。此后,湛江分别直属于合浦郡,统辖包括今天的徐闻、海康、遂溪、吴川、廉江等地。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雷州、统管雷州半岛数县,沿袭到清未。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温差不大。气温年平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湛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热带风光、海岛、海滩、文物古迹、水库、水上和温泉等类型的资源。全市适宜开辟海滨浴场和观景渡假区的岸段总长约150多公里、气候官人,不少岸带有洁白细柔的地滩、蔚蓝清澈的海水,是海滨浴场的良好场所。景观:雷祖古庙、三元古塔、天宁禅侍.
 

', 'cityname' => '湛江', ], [ 'title' => 'chongyi', 'content' => '

崇义县地处江西西南边陲,西临湖南,南接广东。建县于1517年,王阳明取“崇尚礼义”之意命名。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分类经营试点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中国南酸枣之乡、中国魅力名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6%,水能蕴藏量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7种,其中钨保有储量为全国各县第一。原始森林保存完好,万山林密、气候宜人、层峦叠翠、竹海齐云、空气清新,全国唯一位于城区的阳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唯一花岗岩结构的聂都溶洞群、中国第三大梯田群上堡梯田层层叠叠。拥有濒临失传的“三节龙”民间灯彩、充满神秘的道教舞蹈、古朴悠扬的树叶音乐、纯真婉美的民间曲谱、迂回荡肠的民间小调、原始奇特的牛葬习俗,有明代王阳明“茶寮碑”石刻、明代“八大山人”朱耷墨宝真迹等十余处人文景观,有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名将王尔琢烈士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著名的“上堡整训”旧址等革命胜迹,有新建的中国唯一的作家村。地处县域中部的县城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环境优美,是江西省省级园林城市。
 

', 'cityname' => '崇义', ], [ 'title' => 'dinghu', 'content' => '

鼎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下游,是肇庆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范围主体之一。陆域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2°30′~112°57′,北纬23°05′~23°15′之间;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北接四会市,南靠高要区,西与肇庆市端州区接壤。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北岭山脉的鼎湖山群,中部为平原地带,南有烂柯山向东延伸,同鼎湖山隔江峙立,西江横贯中部,最高峰为鸡笼山,海拔1000.3米。全区总面积596平方公里。鼎湖区东自永安镇的长冲村,西止凤凰镇的上水田村,南起沙浦镇的苏二村,北至凤凰镇的良田村。西江航道、321国道和广茂铁路三条重要交通要道成“川”字型横贯全境,扼西江水陆之咽喉,加上在建的南广、贵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轻轨、江肇高速和规划的广佛肇高速,鼎湖将会发展成为粤中西部的一个交通枢纽。陆路东距广州80公里,水路东南距香港140海里。
 

', 'cityname' => '鼎湖', ], [ 'title' => 'yantian', 'content' => '

盐田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接龙岗区。盐田区有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盐田港,还有沙头角、盐田港两个保税区,有定位于保税自由贸易区的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和一街两制的中英街。盐田区依托港口、旅游、工贸、文化四大发展支柱,正不断发展成为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自2007年起,盐田的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超过千万人次,并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和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盐田区夏、商、周三代为百越地。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盐田区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撤南海郡,设置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县。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州、潮州一带。当时宝安县辖地涉及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官郡的郡治所在地设在宝安县内的南头。盐田区域部分属宝安县,三洲田与坪山、横岗、龙岗等地为惠阳县属地。
 

', 'cityname' => '盐田', ], [ 'title' => 'gaoyao', 'content' => '

高要区是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地处肇庆市南部,东邻佛山市三水区,西连云浮市云城区及肇庆市德庆县,南接佛山市高明区及云浮市新兴县,北与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广宁县、四会市相连,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属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区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辖16个镇和1个街道,有26个社区、324个行政村。高要历史悠久,金利镇茅岗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靠近江河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建筑遗址,距今4000多年。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要县,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设高要郡,高要县城一直是郡、州、府、路、专区治所,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南明永历王朝、中华民国军务院驻地。2013年,高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08亿元。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 'cityname' => '高要', ], [ 'title' => 'longgang', 'content' => '

龙岗区(含大鹏新区),是深圳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南连罗湖区、盐田区,西接龙华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区,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大鹏半岛的七娘山,海拔867米。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3℃,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龙岗区原属宝安县,1993年设区。2005年完成城市化改制。2012年,辖8个街道,共106个社区,龙岗和龙华区、盐田区一样,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客家文化浓郁。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龙岗区位列第4名。龙岗区域1979年3月前属宝安县管辖。1979年3月撤消宝安县建制,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建立深圳市,龙岗区域隶属深圳市管辖;1980年8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龙岗区域隶属深圳市宝安县管辖。
 

', 'cityname' => '龙岗', ], [ 'title' => 'fengkai', 'content' => '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更是一块诱人开发的宝地。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县城江口镇座落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321国道穿城而过,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西江、贺江横贯其中,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各类通讯设施齐全。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但做过汉朝300年的岭南首府,而且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了2万多年。封开县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199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封开县龙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朝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标迈进。龙山溶洞、斑石、千层峰、十里画廊、贺江风光、金装淘金等景点驰名中外。县内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各具特点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历史悠久、品类齐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古建筑、古窑址遍布全县。此外,在封开县历史上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师——汉代开岭南经学之先的陈钦、陈元父子,扬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以及万人武装的缔造者刘谦,南汉开国之君刘隐,天才军事家苏章和嘉庆皇帝的老师钱鸿施等历史名人。
 

', 'cityname' => '封开', ], [ 'title' => 'baoan', 'content' => '

宝安区,深圳市下辖区,地处广东省深圳市西部,西临珠江口,东接龙岗区,南连南山区、福田区,西临伶仃洋,北靠东莞市。总面积392.14平方公里,下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等6个街道(含光明、龙华新区)。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始设宝安县。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广府文化、南粤文化、客家文化、工业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区内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现有曾氏大宗祠和铁仔山古墓群遗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古建群、绮云书室、文昌阁、凤凰塔、永兴桥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王大中丞祠、浪心古村、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表会旧址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9处;新桥粮仓、沙井蚝厂等多处工业遗产。吃“盆菜”、福永舞麒麟舞狮、松岗赛龙舟、石岩重阳登山及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5月,国务院已同意设立深圳市光明区,将深圳市宝安区的光明街道、公明街道、新湖街道、凤凰街道、玉塘街道、马田街道划归光明区管辖。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宝安区位列第8名。
 

', 'cityname' => '宝安', ], [ 'title' => 'huaiji', 'content' => '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肇庆市的北部,地处北江支流绥江的上游,与广宁、封开、贺州、阳山等县市毗邻,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辖20个镇1个民族乡,两个国营林场,全县有322个村委会(居委会)。该县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累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小时,年降雨量1785.4毫米,累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310天。该县千山耸翠、万岭泛绿,林木种类繁多,2001年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万立方米。坳仔、大坑山等镇出产的茶秆竹(俗名厘竹)驰名海外,解放以来一直占全国该项产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广阔的山地上,有500亩以上连片天然草场18幅,31310亩;森林中有众多的珍贵禽兽,有丰富的四时均可采集的中草药材资源,其中草本类280多种。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22万多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高温矿泉多处。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达42%~68%的磁铁矿和石灰石最有名。同时,还有山水林泉、竹海清江、烟树平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区的人文景观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怀集县具有丰富的林业、水力、矿产和旅游资源。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1020万立方米,怀集厘竹有“钢竹”之称,被誉为“竹中之王”,年出口量6万吨(120万担),出口量居全国同类首位。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22万千瓦。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有14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锡、钨、花岗岩等达30多种;全县山地面积443万亩,耕地面积41多万亩,有连片的耕地18万亩,是发展“三高”农业的好地方。怀城境内山青水秀、古树名木、奇山异洞、清溪温泉、名胜古迹随处可见,省级风景名胜区——桥头燕岩每年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参观游览,是有待开发的宝地。
 

', 'cityname' => '怀集', ], [ 'title' => 'shunde', 'content' => '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为佛山市中心,东连番禺,北接南海,西邻新会,南界中山市。距广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69海里)、澳门80公里。地处东经113度1分、北纬22度40分至23度20分之间,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2005年户籍人口115万,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超过40万。顺德大部分属于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西北略高,海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顺德四周岭环列,最高山为西部龙江镇的锦屏山,其次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即睡半岗)。顺德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6条、段,总长756公里。主要河流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河面宽度一般为200至300米,水深5至10米。主要水道有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多数河流河床较深,利于通航、灌溉、养殖及发电。顺德水系受洪水和潮汐影响很大,每年4至9月为洪水期,其余时间属枯水期间最高水位可达6.32米,大多数时间的水位在0至1米幅度内波动。顺德境内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富含各种有机物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类型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 'cityname' => '顺德', ], [ 'title' => 'deqing', 'content' => '

德庆位于粤西中部西江中游北岸,东连肇庆,南与云浮的云安、郁南隔江相望,北邻怀集、广宁、西接封开,是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水路通港澳的文汇地带。德庆古称康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正式建置;宋绍兴元年(1131年),赵构由康王称帝,升康州为德庆府。出土文物证明,远在八千至一万年左右,德庆三洲岩就有古人类在生活。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德庆先民的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制陶业、纺织业已相当发达。战国时代不但有比较精湛的青铜冶炼技术,还出现了铜的焊补工艺,落雁山和旺寮山等地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既有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又有较明显的南方文化的特点。德庆县地处粤西北,属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很短,年平均气温22.3℃,年平均降雨量151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48小时。德庆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民风淳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名士荟萃之地。有“古坛圣迹”美誉的龙母祖庙早已名闻遐迩,母仪龙德的故事久传不衰,每年来寻根认同和朝圣观光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四柱不顶”的学宫大成殿,“只新不旧”的三无塔、古色古香的龙山宫,“西江奇观”锦石山、“蓬莱仙岛”三洲岩,雄奇瑰丽的双龙飞瀑,等等,都以其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八方游客所称道,使其流连忘返。以龙母祖庙为龙头的“龙之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 'cityname' => '德庆', ], [ 'title' => 'nanshan-2', 'content' => '

南山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介于北纬22°24′-22°39′,东经113°53′-114°1′之间,行政区域东起车公庙与福田区相邻,西至南头安乐村、赤尾村与宝安区毗连,北背羊台山与宝安区接壤,南临蛇口港、大铲岛和内伶仃岛与香港元朗相望,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南山区地处亚热带,滨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地势北高南低,平地、台地、山丘相间,由北向南逐级下降,主要山峰有羊台山、塘朗山、大南山等。截至2016年,南山区下辖8个街道。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129.12万人。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4.5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06091元。
 

', 'cityname' => '南山', ], [ 'title' => 'foshan', 'content' => '

佛山,前身为管辖珠江三角洲的粤中行署、佛山专区,现广东省省辖市,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是“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市区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76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0万人,增长2.60%。2017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8.5%,跻身高收入城市行列。佛山享有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之都、最具浪漫城市等美誉。2016年4月25日,《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排名榜单,这份榜单里佛山被定义为二线城市。2017年,佛山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1位。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佛山名列其中。
 

', 'cityname' => '佛山', ], [ 'title' => 'duanzhou', 'content' => '

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处于东经112°23′至34′,北纬23°2′至11′之间。端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其中星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端州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以东西走向为主体, 中部为冲积平原,大小湖塘低洼呈半球分布,石山岩溶出露在星湖北部,构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南部是堤外江岸的河漫滩,呈狭长的带状分布。端州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613.72毫米,年日照量1815.72小时,阳光充裕,雨量充沛。
 

', 'cityname' => '端州', ], [ 'title' => 'futian', 'content' => '

福田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深圳中部,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海园一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隔河相望,北至白尾石、大脑壳、黄竹园等山脊与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毗邻。福田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主要由中心城区和深南大道两侧带状经济开发区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滩组成,地形北高南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截至2016年,福田区下辖10个街道。2016年,福田区常住统计人口150.17万人,2016年,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21万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福田区位列第3名。
 

', 'cityname' => '福田', ], [ 'title' => 'xiangzhou-2', 'content' => '

香洲区是广东省珠海市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陆地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83.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0.56万人。香洲区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东水连香港,南接壤澳门,背倚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北纬21°48’至22°27’,东经113°3’至114°18’之间,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4℃,全年1、2月份气温最低,进入4月,温度渐升,5-9月天气较热亦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700-2300毫米。东风为常向风,夏以西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冬以东北风为主,夏秋季有台风侵袭。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79%。景点有梅溪牌坊、共乐园、圆明新园、梦幻水城等。香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1998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国家改善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
 

', 'cityname' => '香洲', ], [ 'title' => 'sihui', 'content' => '

四会市位于广东中部、肇庆的东北面,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与清新、三水、广宁和鼎湖区接壤,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总人口38.9万人。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新江、石狗、黄田、邓村、江谷、江林、龙湾、下茆和城中、东城、贞山等17个镇(街道办事处)。四会始置于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野狸岗古人类遗址、大岗头寨堡和”三台四塔”,以及扶卢山六祖庵等遗址;战国、汉、晋、南朝、宋朝等朝代的墓葬;唐代的贞仙祠(今在原址重建)、宋代的宝林寺、莲花寺,以及白雾台(原址重建)等古建筑。威整石头河、白带瀑布、罗隐船、罗隐床、贞崖、仙女化身潭,以及无笃石螺和煎鲫鱼等古老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流传久远。建国后,在1952年和1958年间,四会曾与广宁县合并过,合并后称广四县。1954年和1961年两次分设,四会县分别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和肇庆地区专员公署。1993年11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四会撤县设市。
 

', 'cityname' => '四会', ], [ 'title' => 'jinwan', 'content' => '

 “金湾,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于200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珠海西部,是珠海市三大行政区之一。下辖三灶、平沙、红旗、南水四镇。区内还有珠海市的两大经济功能区——国家高新区三灶科技工业园和临港工业区,以及市设工业园区——联港工业区。

', 'cityname' => '金湾', ], [ 'title' => 'luohu', 'content' => '

罗湖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深圳市东部 [1] ,东起莲塘,与盐田区相邻;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相连;南临罗湖桥与香港毗邻;北到原特区管理线,与龙岗区横岗、南湾、布吉、坂田及龙华新区民治等地交界,位于东经114°04′-114°21′,北纬22°31′-22°40′之间,总面积78.75平方公里。罗湖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多为丘陵山地和冲积小平原,深圳最高峰梧桐山即坐落在辖区东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辖区年平均气温22℃。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是深圳中央商务区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荣誉称号。截至2015年,罗湖区辖10个街道。2016年末,罗湖区常住人口100.40万人,2016年,本区生产总值(GDP)1974.07亿元,人均GDP为199442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罗湖区位列第12名。
 

', 'cityname' => '罗湖', ], [ 'title' => 'guangning', 'content' => '

广宁位于东经112°03′-112°43′、北纬23°22′-23°59′,地处广东省西北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东面及南面紧接清远市、四会市,南面与西南面连接高要市、德庆县、西北面毗邻怀集县,北面紧靠阳山县。总面积2459.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009平方公里(合301.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1%。广宁县属肇庆市管辖。县政府所在地南街镇,距广州市130公里,至肇庆市98公里。省道1960线(四连线)斜贯境内,交通便利。
 

', 'cityname' => '广宁', ], [ 'title' => 'doumen', 'content' => '

斗门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角,即磨刀门到崖门之间。即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之间。从赤鼻岛至白蕉七围交界线,东西之间最宽33.4公里。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斗门雨量充沛,变率很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998.8毫米,最大年3339毫米(1973年),最少年为1171毫米(1963年)。年降雨量基本是自北向南递增,六乡镇以南地区,是全区降雨量较丰富的地区,中部黄杨山四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为多雨中心,中心内以平沙农场最大,年降雨量为2250毫米以上。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雨日150天左右,约占全年日数40%。北部上横、莲溪两镇为少雨区,也有1900毫米左右。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降雨量比较,斗门区80%以上年份的降雨量超过作物需水量650毫米左右,30%的年份并可超过需水量1000毫米左右,只有个别年份明显亏缺。
 

', 'cityname' => '斗门', ], [ 'title' => 'shenzhen', 'content' => '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
 

', 'cityname' => '深圳', ], [ 'title' => 'zhaoqing', 'content' => '

肇庆市管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个县级市,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个县和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8万人。其中,肇庆市区常住人口38万人。肇庆市座落在广东省的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肇庆位于北纬22度45分—24度24分,东经111度20分—112度52分之间;肇庆面向穗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粤西与珠江三角洲的交汇处,是粤港澳通往广西、云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区距广州90多公里,距深圳200多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0海里,火车和快船四小时可直达香港。肇庆市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10℃,因而冬不见雪,夏不见酷.肇庆物产资源丰富,到目前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主要有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黄金产占全省的八成以上,河台金矿年产黄金过万两,素有“北有烟台、南有河台”之称。肇庆市盛产稻谷、优质水果、食用菌等出口创汇的“三高”农业产品;有松香、桂皮、桂油、樟脑等松脂深加工产品;有丰富竹、木深加工系列产品。还有美食果蒸、莲藕、剑花、肇实、紫背天葵等土特优产品和传统实用工艺品、全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
 

', 'cityname' => '肇庆', ], [ 'title' => 'zhuhai', 'content' => '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市面积有1,688平方千米,人口141.57万人(2005年统计),是广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人口分布为:香洲区81万人,斗门区36万人,金湾区24万人,人口密度为:全市人口密度为839人/平方公里,其中香洲区1401人/平方公里,斗门区595人/平方公里,金湾区477人/平方公里;当中约有80万为永久居民。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计有146个,其中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珠海渔女”是珠海的标志;珠海的市花、市树、市鸟分别为:勒杜鹃,Bauhiniablakeana,海鸥
 

', 'cityname' => '珠海', ], [ 'title' => 'chaonan', 'content' => '

潮南(Chaonan),广东省汕头市辖区。2003年置区,历代属潮州。因地理位置位于原潮阳市(县级)南部而得名,“潮南”一词为“潮阳南部”的简称。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与潮阳区接壤。潮南区全区总面积596.42平方公里,占汕头市总面积的30%,总人口129万人 [1] (2010年),占汕头市总人口的24%,辖10个镇和1个街道,232个村(居)。潮南区域内海岸线长14.7公里,海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8.23万亩,耕地面积20.82万亩。城区距离汕头中心城区34公里、普宁市区30公里、田心高速出入口22公里、厦深铁路潮阳站23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常年降雨量1700毫米,有秋风水库等7座中型水库,年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潮南区境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大南山革命遗址,以及鹅地温泉、翠峰岩、仙湖风景区、沙滩海色等旅游资源。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cityname' => '潮南', ], [ 'title' => 'chancheng', 'content' => '

珠江三角洲西北端;邻近广州市、深圳市等珠江三角州多个著名城市,是广东第三城佛山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教文卫的“中心”。禅城区的祖庙街道原名佛山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大聚,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禅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驻地,第三产业在佛山高度发达。佛山禅城,明清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禅城区是粤剧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
 

', 'cityname' => '禅城', ], [ 'title' => 'pingshan-3', 'content' => '

坪山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靠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城,南连大鹏半岛,西邻盐田港,北面是龙岗区中心城。总面积168平方千米。坪山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地形主要为浅丘陵和盆地,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的坪山河贯穿全境。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文化遗产众多,马峦山瀑布是深圳市最大的天然瀑布群,本土文化麒麟舞、腰鼓舞分别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坪山原属龙岗区管辖,2016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组建坪山区。2017年1月7日,坪山区举行揭牌仪式。截至2016年,坪山区下辖6个街道,常住总人口40.7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05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6.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25万元,。按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99万美元。截至2016年,坪山区辖6个街道:坪山街道、马峦街道、碧岭街道、石井街道、坑梓街道、龙田街道。坪山区政府驻深汕路333号。坪山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北部,东靠惠州大亚湾石化城,南连大鹏半岛,西邻盐田港,北面是龙岗中心城,总面积166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坪山', ], [ 'title' => 'haojiang', 'content' => '

濠江区,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汕头市南部。西与潮阳区接壤,北隔礐石海与龙湖区、金平区相望,东南濒临南海,濠江蜿蜒贯穿全境,海岸线总长达92.8公里,沿岸深水港湾和浅水海滩20多处。濠江区人文历史悠久,唐宋时代便有文字记述,明清时代已成为粤东沿海对外经贸要地,是潮汕文明古镇和著名侨乡。濠江区于2003年1月建立,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并组成,总面积134.88平方公里。辖达濠、礐石、马滘、广澳、河浦、玉新、滨海7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达濠街道府前路。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濠江区人口为267597人。濠江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部,总面积134.88平方公里。西与潮阳区接壤,北隔礐石海与龙湖区、金平区相望,东南濒临南海。濠江地处低纬度,属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3℃,年平均日照率为49%,年平均湿度为82%,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21.1℃,年平均海水表层盐度3.15%。
 

', 'cityname' => '濠江', ], [ 'title' => 'gaoming', 'content' => '

高明区是广东省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户籍人口29万(六普),区域形状狭长,东西最长处达55公里,南北相距42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北最宽处42公里,大部分地区属冲积平原区,东北隔西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南与鹤山市相邻,西南与云浮市新兴县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地肥沃,物产丰盈,西部更合镇保留了原始森林,东部荷城街道濒临西江,有着发达的湖泊和河涌水系,是“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高明有“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鱼米之乡、山林水都 的美誉。高明有旅居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1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知名侨乡。2018年10月,高明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高明区历史始于汉。元鼎六年(前111),朝廷置兵高明寨(今明城青玉岗),因此地势高阜爽垲,兵寨处于山南水北的高而明亮之地(明,古义引申为“阳”,山南水北之地为阳),故称“高明寨”。秦属南海郡,汉至西晋为为苍梧郡高要县地。佛山市高明区位于东经112°22′34″~112°55′06″,北纬22°38′46″~23°01′05″之间,区域形状狭长,东西最长处达55公里,南北相距42公里。地处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东南和南面与鹤山市交界,西南与新兴县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东北隔西江与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相望。高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荷城,东距佛山市47公里,西上肇庆市64公里,南下江门市65公里,离广州市68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门74海里。
 

', 'cityname' => '高明', ], [ 'title' => 'longhua-2', 'content' => '

龙华区,广东省深圳市下辖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一市”,北邻东莞市和光明新区,东连龙岗,南接福田、罗湖、南山,西靠宝安。2条高铁、2条地铁、1条深圳有轨电车和“二横三纵”高快速路网穿越辖区。2017年1月7日,龙华区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区。辖区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下辖观湖、民治、龙华、大浪、福城、观澜6个街道。龙华区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交汇。拥有白石龙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旧址、观澜原创版画和永丰源“国瓷”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首个专业版画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船坑麒麟舞等一大批传统文化项目。截至2017年底,龙华区常住人口160.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28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2130亿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龙华区位列第15名。
 

', 'cityname' => '龙华', ], [ 'title' => 'jinping', 'content' => '

金平区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涵盖整个汕头老城区。西和揭东区毗邻,北与揭东区、潮安区接壤,东连龙湖区,南与濠江区隔海相望。辖17个街道,下辖160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08.71平方公里。区政府驻金砂中路50号。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1′54″,北纬23°22′07″。金平区是汕头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汕头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和重要的工业、科技基地。更是汕头经济特区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门户。区名以原来金园区、升平区各取一字命名。金平区包括解放初期整个汕头市区域(不含礐石)和原澄海县的鮀浦区、下蓬区的部分区域。 [1] 2013年金平区下辖17个街道,常住人口82.33万,国内生产总值319.85亿元。
 

', 'cityname' => '金平', ], [ 'title' => 'longhu', 'content' => '

龙湖区,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因境内龙湖沟而得名。龙湖区地处汕头市的中心城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著名的侨乡。区域面积103.13平方公里,辖金霞、珠池、新津、龙祥、鸥汀5个街道和外砂、新溪2个镇。2012年,龙湖区户籍总户数110630户,总人口409999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0.12亿元。 龙湖区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首批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 'cityname' => '龙湖', ], [ 'title' => 'dapu', 'content' => '

大埔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大埔县历史悠久,泰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始属梅州市。大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特产品极为丰盛,有陶瓷、茶叶、蜜柚、豆腐干、牛肉干、木雕、根雕等,高陂镇号称粤东的“瓷都”、“白玉城”,其陶瓷品种多、产量丰、工艺精美,畅销国内外。西岩山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多次获国家农业部金奖、银奖。原始秀丽的山川田野,神秘古朴的客家民居,淳厚浓郁的客家风情,这就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五洲四海的游客招手。大埔,象遨游在太空,国际编号为“3611”的小行星“大埔星”一样,正发出越来越熣灿、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 'cityname' => '大埔', ], [ 'title' => 'nanao', 'content' => '

南澳县位于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它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2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30.91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总人口72449万人,素有“粤东海上明珠”的美誉。南澳历来是海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575年(明历三年),诏设“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付总兵”,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升设南澳总兵,管辖闽南、台湾、粤东海域军事。清以前行政区域分属福建省沼安县和广东省饶平县,1915年全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50年南澳解放,成立南澳县人民政府,属潮汕专区,1983年汕头地市合并以后,直属汕头市管辖。南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南澳主岛,常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霜冻,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日照2325.3小时,年均降雨量1348.4毫米。
 

', 'cityname' => '南澳', ], [ 'title' => 'jiaoling', 'content' => '

【位置】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县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上杭两县毗邻。205国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扼闽粤公路交通之咽喉。县境四面坏山,由北向南倾斜。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文福、广福、蓝坊、南礤8个镇,共97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境内有省、市属单位广东蕉岭监狱、广东粤电长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蕉华管理区。【人口】蕉岭是汉族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万亩,耕地11.5万亩,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积18.7万亩。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22.5172万人,是广东的重点台乡之一,约有“三胞”56万人,其中祖籍在蕉岭的台胞46万人。【地貌】蕉岭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石累主要有砂页岩、侵入岩、石灰岩、变质岩等。这些岩类构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县境四面环山,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为6:3:1。境内山系排列由序,山脉走向有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类。共有五列山脉,这些山脉是本县众多溪河的分水岭,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这些山脉中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笔(1170米,全县最高峰)、铁山嶂(1164米)、皇佑笔(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水系】境内河流属韩江水系,主要河流韩江二级支流石窟河在县境内长61.4公里,集水面积728.2平方公里,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树河、石扇河、广福河、溪峰河)是蕉岭县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区,耕地约10万亩,居住人口17余万人。其它河流还有高思河、南礤河、北礤河亦分别冲积成山间小盆谷。【气候】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长,雨量充沛,由于南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气影响减弱,所以冬季并不十分寒冷。【资源】蕉岭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铝、钨、铜、铅、锌、锡、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砂、稀土等,尤以石灰石居多,储量约有10亿吨,煤储量约450万吨,锰储量约240万吨,花岗岩储量约2700万吨。水力资源10万千瓦以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有288种,分隶95个科。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古有金城雄狮、玉闸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岚、仙桥飞渡、长潭夜月、文峰插汉等八景,今有长潭揽胜、龙潭飞瀑、源碧水、土楼古韵、镇山荟萃、逢甲故居、皇佑奇观、世纪花园等“新八景”。
 

', 'cityname' => '蕉岭', ], [ 'title' => 'chenghai', 'content' => '

澄海置县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为汕头市市辖县。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澄海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的韩江下游三角洲,东南临南海,西南紧邻汕头特区,西北接潮州市,东北接饶平,南与南澳隔海相望,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澄海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宜人,酷热期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澄海,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区境位于粤东韩江下游出海口,水网密布,海河堤线长,历史上春旱、夏涝、秋潮、冬涸,自然灾害较多。全市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69.79万(2000年末户籍人口),人稠地狭,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建制县(改区前)之冠。旅居海外华侨众多,是个著名侨乡。
 

', 'cityname' => '澄海', ], [ 'title' => 'xingning', 'content' => '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广梅汕铁路线上,毗邻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 'cityname' => '兴宁', ], [ 'title' => 'meizhou', 'content' => '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4县,西北接江西省寻乌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县、东源县、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郊区、饶平县相连。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全市总面积15836平方公里。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平远、蕉岭和梅县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南缘,五华、丰顺、兴宁、大埔和平远、蕉岭、梅县南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这种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形成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的气候。梅州有较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松口元魁塔、泮坑瀑布、蕉岭长潭一线天、兴宁合水水库、神光山、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平远南台山、五指石、五华益塘水库、丰顺温泉及千佛塔等景点,均以其雄、奇、幽、秀之特色吸引许多游客。历史名流文天祥、祝枝山、韩愈等在这些名胜留下足迹。
 

', 'cityname' => '梅州', ], [ 'title' => 'chaoyang-2', 'content' => '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北而称潮阳。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41.34万人。潮阳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年平均温度21.5℃,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300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潮阳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境内丘陵、平原相间,河渠纵横交错。全区有耕地20多万亩,山地30多万亩;有矿泉水、花岗岩、石矿场等资源矿种;海岸线长,滩涂池塘多,海淡水养殖面积218公顷,年产量达2.2万吨,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3.6万亩;农产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劳力资源充裕,全区拥有劳动力69万人,其中产业工人20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民资民力、侨资侨力丰富。
 

', 'cityname' => '潮阳', ], [ 'title' => 'shantou', 'content' => '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汕头自然条件优越。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1.3°C,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降雨量1672.25mm,湿度82%,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 'cityname' => '汕头', ], [ 'title' => 'huicheng', 'content' => '

惠城区,是惠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城区总面1170.6平方公里。2015年,惠城区辖8个街道和4个镇,全区常住人口1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6.99万人)。2015年惠城区(属地,含市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6亿元,比2014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9亿元,比2014年增长3.8%,对生产总值率为1.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1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4.60亿元,比2014年增长12.3%,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7.1%,生产总值增长4.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7.47亿元,比2014年增长7.4%,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1.7%,生产总值增长4.66%。三次产业比重为3.2:30.7:66.1。惠城区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男装名城”、“中国照明电器品牌基地”、“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全国投资环境十佳区”、“世博中国年·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区”、“中国可持续发展品牌区和中国最佳生态(人文)宜居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强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以及“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六连冠、“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称号。
 

', 'cityname' => '惠城', ], [ 'title' => 'longmen', 'content' => '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龙门县历史悠久,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设县,清属广州,民国期间曾属粤海道,解放初期属于粤中行署及佛山地区,1959年并入增城县,1961年恢复龙门县建制,属于惠阳地区,1975年划属广州市,1988年归属惠州至今。现行政区分为16个乡镇,1个建制镇林场,1个市辖林场,158个管理区。1997年县总人口303977人,县城设在龙城镇。
龙门县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近30万亩耕地,有30万亩25坡度以下的山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县有“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70个;龙眼、荔枝、芒果等优质水果基地面积2.1万亩;鳗鱼、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0.29万亩。龙门县山清水秀,景观迷人,旅游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龙岩、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近几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致力于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各部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使龙门县“软”、“硬”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是区位不断优化,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区的幅射力大大增强。县城到广州市仅160公里,至惠州97公里,至深圳160公里,四通八达交通网正在形成。龙门县电力充足,是全国首批五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龙门县已开通程控电话1.6万门,并与惠州市联网。同时,开通了移动电话和各个BB机台,无论在县城,还是在各乡镇都可方便快捷地与国内国外通话。

龙门由来
龙门县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据史载:“其地为增之上龙门,故以龙门名县立”。把这块峻峭的地域取名“龙门”,符其险要奇秀之实,且此地还有一个类似“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古时的龙门县,不但地处偏远,而且道路崎岖难行,据说有一位士子赴考落榜,无意之中在这里逗留了一晚,梦见自己变成鲤鱼,跳跃过龙门。第二年便高中状元,于是这位新科状元又回到龙门逗留了一天才上京赴任。说也奇怪,从此之后他事事如意,在官场上更是得意非凡。就这样,人们都认为龙门是个“转运”的福地,龙门也因此名传四方。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为祈福而来龙门,当然更多的人是被这里如画美景吸引。
 

', 'cityname' => '龙门', ], [ 'title' => 'meixian-2', 'content' => '

梅县区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辖区,中央苏区县 [1]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环接梅江区,东邻大埔县,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县,北接蕉岭县。始建于秦朝,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梅州改称梅县。2013年10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梅县撤县设区,与梅江区同属梅州市辖区并称梅城。2015年底,梅县区下辖新城办事、扶大高新区管理委员2个镇级建制单位和17个镇,355个村、33个居委会,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总人口611638人。2016年,梅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7.1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6.64亿元,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5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8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4.9:36.2:38.9。梅州市梅县区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 和“足球之乡”之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市)”、“中国旅游强县(区/市)”、“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5年底,梅县区设新城街道办事处、扶大高新区管理委员会2个镇级建制单位和程江、南口、畲江、水车、梅南、梅西、石坑、大坪、城东、石扇、白渡、丙村、雁洋、松口、隆文、桃尧、松源17个镇,下辖355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政府驻地新城街道宪梓南路13号。
 

', 'cityname' => '梅县', ], [ 'title' => 'wuhua', 'content' => '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它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丰顺﹑揭西﹑陆丰﹑交界,西南与河源﹑紫金接壤,西北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现辖水寨、河东、转水、华城、岐岭、潭下、长布、郭田、周江、横陂、双华、安流、棉洋、梅林、华阳、龙村16个镇,41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邮政编码:514400,电话区号:0753,行政代码:441424地貌该县四周山岭为障,境内地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相间,河谷盆地交错。其中山地占49.1%,丘陵占41.3%,河谷占5.4%,盆地占4.2%。该县地势西南高,东北底。西北部南岭山脉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北有玳瑁山,西北有七目嶂﹑石马髻﹑笔架山﹑七星嶂。这些高山峻岭,气势雄伟,蜿蜒起伏,组成了西北天然屏障,交汇成紫五龙河边界。这支山脉,尤以七目嶂为第一高峰,海拔1318米;又以石马髻驰名,山崖石壁,形神如马,山溪流水,清澈可鉴;银流飞瀑,仿如飘带。笔架山峰,蘸云抹雾,仿佛专供文人墨客挥毫遣兴。石马支脉,东跨饭篓髻,南越洋塘山,平覆于黄龙﹑员谨﹑横陂﹑夏阜﹑锡坑。东南部莲花山脉由南向东延伸,三天嶂﹑圣峰嶂﹑李望嶂﹑三县凸﹑鸿图嶂,高山相照,巍峨挺拔,延绵八十公里,共有千米以上山峰12座,形成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屏障,交汇成揭﹑陆﹑华﹑丰边境。这支山脉,既有宋丞相文天祥的足迹,又有天柱山的环山古迹名胜。天堂山上的白云庵,誉为“广东名山第七庵”,八乡山上的鸿图嶂,筑起了粤东电视转播台。五华两支山脉的走向,重迭的山峦,纵横的河流小溪,构成了全境地形复杂多样的格局。琴江﹑五华河沿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南起梅林北部,北至水寨河口,西起蓝关,东止大坝,由于大自然变迁,侵蚀冲积,形成了河谷平原。这些平原中,以水寨平原为大,东起白凤岭,西至乌石浦龟形岭,南达旱塘凹石子蒗,北止楼子角﹑高车洞,最宽处达七公里,海拔均在50—100米之间。西部山地上,在九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下,又形成了华城盆地﹑歧岭盆地﹑双头盆地﹑潭下盆地﹑长布盆地﹑大田盆地和华城盆地。本境东南,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山地丘陵区,海拔一般在400~800米之间。北部形成平原丘陵区,地势和缓,山丘零星破碎,海拔一般为200~400米。
 

', 'cityname' => '五华', ], [ 'title' => 'huidong-2', 'content' => '

惠东县地处广东省沿海的大亚湾、红海湾畔,位于北纬22○30ˊ至23○23ˊ、东经114○33ˊ至115○26ˊ之间,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海岸线171.8公里,总人口73万人,另有惠东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8万人。是中国象棋大师著名特级大师吕钦的家乡、是“广东省的象棋之乡”、是全国体育先进县,惠东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惠东,又是“广东女鞋名城”、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粤东商贸物流重镇。惠东县属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县城平山镇距深圳市95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广州市180公里。深汕高速公路及广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国家级渔港港口港,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距县城15公里的惠州机场,可直航北京、杭州、无锡、徐州等大中城市。惠东县气候宜人,特产丰饶,风景优美。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C,平均年降雨量1805毫米。全长176公里的西枝江河贯穿全境,以两岸良田广袤的西枝江为轴心,全县可分沿海、沿江、丘陵山区三类地区,盛产海洋鱼类、贝类、水稻、甘蔗、花生、大豆和荔枝、芒果、龙眼、香蕉、柑桔等。其中白花三黄鸡、梁化梅菜、港口大园萝卜、铁冲牡砺、高潭明姜和蜂蜜等等都是著名的出口土特产品。
 

', 'cityname' => '惠东', ], [ 'title' => 'pingyuan-2', 'content' => '

平远县简介:平远建县于公元1562年,位于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现有人口25万。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县城设在大柘镇,城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有5万人口。1994年,11个乡改镇建制,全县设16个镇。2003年9月,撤销超竹镇、黄畲镇和茅坪镇的镇级行政区划建制。原超竹镇并入大柘镇,原黄畲镇并入仁居镇,原茅坪镇并入东石镇。2004年11月,撤销坝头镇的镇级行政区划将其并入大柘镇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设12个镇:即差干、仁居、八尺、河头、中行、上举、泗水、东石、大柘、石正、长田、热柘镇。自然资源:平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163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73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地带性的自然土壤为红壤,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县内矿藏有磁铁矿、金矿、稀土、石灰石、煤炭、锰、钨、钴、铜、花岗岩、珍珠岩、辉绿岩、沸石等数十种。其中稀土具有储量大、配分全、价值高、易开采的特点;铁矿以品位高、低硫磷而著称;珍珠岩是华南地区的优质矿藏。水力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县之一。
 

', 'cityname' => '平远', ], [ 'title' => 'huiyang', 'content' => '

惠阳区,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惠阳资源丰富,有充沛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新城。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6.29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84亿元,增长18%;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多个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形成了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金融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活力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4年实际管辖3个街道办: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6个镇: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102个行政村,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1994年,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有拾围、新桥、桥背、土湖、洋纳、古屋、石桥、淡环、东华等9个管理区和万顺、东风、张屋、前进、桥东、河背、松岭、上塘、上圩、南四、坝尾、排坊、草洋、司前、红星等15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83409人。
 

', 'cityname' => '惠阳', ], [ 'title' => 'fengshun', 'content' => '

丰顺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当时,两广总督鄂尔达巡视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通判府(在今丰良镇)后,上表具奏户部,应请丰政一都,并割嘉应、大埔、揭阳各邻近田粮户口,于通判府城地方开设县治。乾隆三年,准析海阳丰政都一、二、三图,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和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的径心、环清、建桥三堡等田粮户设置新县。钦定县名丰顺。县署驻丰政都汤田(今丰良镇)。“丰顺”之名,由来已久,据县志载:明崇祯初(1628年)已有丰顺营设置;又据丰良东关坳石刻:清顺治九年(1652年),里人吴六奇立的“金汤巩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丰顺吴府4字。建县后,始属广东省巡抚、两广总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备道。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政府潮循道。民国廿五年(1936年)属广东省政府第五行政区督察专署。解放后属兴梅专区专员公署,县治由丰良迁汤坑。1953年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属汕头专署。1958年撤销丰顺县,将全县8个公社中汤坑、八乡、丰良、潘田划入揭阳县,大龙华、隍、黄金、潭江划入大埔县。1961年恢复原建制的丰顺县,县城仍驻汤坑镇,属汕头专区。1956年属梅县地区,今属梅州市。地理概况丰顺县地处东经115°30’-116°41’,北纬23°36′-24°13’。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端,东毗潮州,南邻揭阳,西连五华、兴宁,北接梅县、大埔。是梅州市和赣南、闽西地区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经之地。全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气候条件丰顺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县城年平均气温21.4°C,年日照时数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2天。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776.1毫米。
 

', 'cityname' => '丰顺', ], [ 'title' => 'boluo', 'content' => '

博罗,自秦始皇33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博罗古城在以前还形成三街六十四巷。博罗,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辖区面积29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5万人;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毗邻港澳,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广州、香港、深圳、惠州、东莞、河源等6座大中城市和惠州机场、深圳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以及大亚湾港口;是珠三角和穗港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博罗山川秀美,人文苍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中国岭南风光和文化。境内的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之美称。博罗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三高”农业条件优越,是广东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都非常丰富,具备发展大工业的条件。
 

', 'cityname' => '博罗', ], [ 'title' => 'meijiang', 'content' => '

梅江区,广东省梅州市市辖区,中央苏区县,设立于1988年3月,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纬24度,东经116度附近,东边、北边和西边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环接,南边与广东省丰顺县相邻。梅江区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梅州市的“首善之区”。梅州市区由梅江区、梅县区两个市辖区所组成,统称梅城。南朝齐析海阳县置程乡县至宋初设梅州500多年间,州、县皆无城。945年(南汉乾和三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一县。971年(北宋开宝四年)改称梅州。宋皇祐四年(1052)始在今梅城江北筑土城,周围长450.3丈(约1499米)。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洪武十八年(1385)拆西城垣,扩辟县城,周围长985丈(约3250米)。截至2012年12月,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街道、江南街道、西郊街道)、4个镇(长沙镇、三角镇、城北镇、西阳镇),共81个村民委员会和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 'cityname' => '梅江', ], [ 'title' => 'gaozhou', 'content' => '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靠近南海,是广东省省辖县级市。海陆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史称潘州。地理座标东经110°36′46″—110°22′45″,北纬21°42′34″—22°18′49″。东西最大距离7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5公里。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0万亩,现有人口150万,市府驻中山街道。辖23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437个村委会,40个居民委员会,5770个村民小组,市人民政府驻潘州街道,邮编:525200。代码:440981。区号:0668。拼音:GaozhouShi。
 

', 'cityname' => '高州', ], [ 'title' => 'huizhou-2', 'content' => '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州市、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市花是红花紫荆,市鸟:画眉,勒杜鹃。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 'cityname' => '惠州', ], [ 'title' => 'wujiang-2', 'content' => '

武江区,韶关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西部,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俗称“河西”。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曲江区接壤,西、北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境内可通航为Ⅶ级航道,河段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可直达珠江三角洲及连接西江水道。区域交通便捷,南通广州,西连瑶山,北上京湘,东至梅汕。随着韶关市行政中心西移以及芙蓉新城的启动建设,武江区已成为韶关市发展的新城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武江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街道惠民南路。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63万人,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江区常住总人口294708人,其中:新华街道119737人,惠民街道86514人,西联镇30451人,西河镇12766人,龙归镇29883人,江湾镇4678人,重阳镇10679人。2011年末,武江区面积68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6.19万人。常住人口29.8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12万人。人口密度437人/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武江', ], [ 'title' => 'maoming', 'content' => '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11°41′,北纬21°22′-22°42′。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茂名市历史悠久,古迹很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高州市宝光塔,高州市长坡电白旧城遗址、信宜市镇隆文明门、电白庄山、化州石龙郡旧址、高州市南学舍(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高州益寿庵(香港学生赈济会青年回乡服务团团部旧址)等。还有信宜凌十八故居、电白冼夫人墓等。名胜有信宜市虎跳、西江温泉、半月奇观、大田顶、高州市观山寺群、南宫庵群、高州水库、电白县热水温泉、放鸡岛、龙头山海湾乐园、虎头山,化州县琉璃井等。茂名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30-1770毫米.。景观:虎头山、观山寺群、高州三塔、化州孔庙、西江温泉等。
 

', 'cityname' => '茂名', ], [ 'title' => 'yangdong', 'content' => '

阳东区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东、西、北分别与阳春市、江城区、恩平市接壤,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陆地面积1830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1°42′-112°21′,北纬21°42′-22°15′之间。2013年,阳东区下辖11个镇(含6个农林场),共171个村、1688个村(居民)小组、1488条自然村。2014年末,常住人口49.88万人,户籍人口50.27万人。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8.08亿元,同比2013年同期增长11.5%。阳东区古为高凉县属地,历史悠久。据1959年和1983年等多次文物考察表明,在4000多年前便有人类在阳东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冬平定南越,置9郡。当时阳东属合浦郡高凉县所辖,县治在今阳东区大八镇古城村。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吴析高凉县置高凉郡,领安宁、高凉、酉平3县。
 

', 'cityname' => '阳东', ], [ 'title' => 'zhenjiang-2', 'content' => '

浈江区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地处韶关市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与仁化县、曲江区相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武江区毗邻,南与曲江区相连,北与乐昌市、仁化县接壤,是韶关市辖三区之一,为韶关市的市政府所在地。浈江区土地面积572.47平方公里,2014年,浈江区下辖5个镇、3个街道、2个办事处,总人口346656人。201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98.2亿元,同比增长6.3%。春秋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粤北为百越属地的一部分。是粤北的小部分,位于南岭山间的曲江盆地之内。在战国时期,区境属楚国;秦朝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赵佗立南越国后,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区境内的莲花山俗称曲红山下(今韶关东站一带)设置曲江县治后,区境随曲江县属桂阳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在桂阳郡南部分设始兴郡,郡治设在莲花山下的曲江县治内,区境随曲江县改属荆州始兴郡。
 

', 'cityname' => '浈江', ], [ 'title' => 'qujiang', 'content' => '

曲江区,韶关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南部,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曲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曲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钟灵毓秀的曲江,曾孕育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功臣张九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北宋名臣余靖,以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清代文学家廖燕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曲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连绵区,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韶关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而曲江则是枢纽城市的枢纽点。曲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曲江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中国温泉之乡”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
 

', 'cityname' => '曲江', ], [ 'title' => 'yangchun', 'content' => '

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距广州、珠海200公里。全市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市),总人口117万,辖15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在春城街道。阳春市至今已有1774年历史,是广东古来文明之地。战国(前3世纪)为百越池;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阳春地属南海郡;三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设置莫阳县,为阳春地建县之始;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销莫阳县,改设阳春郡并置阳春县,这是以“阳春”名建县之始;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分别隶属广东省粤中地区专员公署(署治江门)、广东省粤西行政区(署治湛江)、江门市;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由阳江市代管。阳春是珠三角地区与粤西地区的交通中枢,贯穿境内105公里的三茂铁路通达广州、汕头、深圳、广西、云南、重庆;距离阳江港60公里;罗(定)阳(春)铁路、阳(春)阳(江)铁路、省道S113线、369线一级公路、在建的云阳高速公路与相邻的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325国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阳春到广州、珠海2个小时,到深圳、香港3个小时,阳春已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目前,贯穿阳春境内的云(浮)阳(江)高速阳江至阳春段已建成通车、阳春至罗定段正在建设,汕(头)湛(江)高速正在筹建之中。
 

', 'cityname' => '阳春', ], [ 'title' => 'rongcheng-3', 'content' => '

榕城区,1991年12月成立,是广东省揭阳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和潮州市潮安区接壤,西与揭东区、普宁市相连,南邻普宁市、汕头市潮阳区,北临榕江,和揭东区隔江相望。榕城区是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辟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尔后一直为揭阳县治驻地。榕城地处粤东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榕江南北二河由城区至双溪嘴汇流后,经妈屿流入南海。城区自西向东延伸,接壤渔湖塘埔、京岗等村界,自黄岐山顶向南俯视,城区被南北两河勾勒成葫芦状,江河如葫芦之系缥带,素有“浮水葫芦”“水上莲花”之称。 [1] 2013年榕城区户籍人口94万人。2013年,榕城区下辖10个街道(新兴街道、榕华街道、中山街道、西马街道、东兴街道、榕东街道、仙桥街道、梅云街道、东升街道、东阳街道);4个镇(渔湖镇、炮台镇、地都镇、登岗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榕城区总人口633570人,其中(5个街道、4个镇):新兴街道50545人、榕华街道54654人、中山街道23086人、西马街道39375人、榕东街道33304人、仙桥镇103543人、梅云镇59440人、渔湖镇29884人、磐东镇65806人、溪南虚拟街道24275人、凤美虚拟街道22172人、京岗虚拟街道25779人、东兴虚拟街道44505人、东升虚拟街道32017人、东阳虚拟街道25185人。
 

', 'cityname' => '榕城', ], [ 'title' => 'yangjiang', 'content' => '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南临南海,北接云浮,东临江门,西通茂名。位于北纬21°28’45”-22°41’02”,东经111°16’35”-112°21’51”。阳江市于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2345毫米左右,雨水分布不均匀,夏秋季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约350天,偶有低温霜冻。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01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市区的东岳公园、森林公园、北山公园、鸳鸯湖公园、北湖公园、北山石塔、石觉寺,海陵岛的大角湾、马尾岛、十里银滩、金沙滩、仿宋城。
 

', 'cityname' => '阳江', ], [ 'title' => 'jiedong', 'content' => '

揭东区,广东省揭阳市市辖区。历代属潮州府揭阳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东部境地,而得名揭东。揭东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东部,地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四市的中心地带,东接潮州市潮安区,南连揭阳市榕城区,北与丰顺县接壤,西与揭西县为邻。揭东区总面积684平方公里,截止至2014年初辖11个镇,2个街道和揭东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00万。揭东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年均气温21.5度,年均降雨量1722.6毫米。揭东区工业发达,有中德金属生态城、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东经济开发区、揭东经济开发区新区等重点工业开发区。揭东区主要旅游景点有桑浦山、万竹园、九军将军府等。1991年,汕头市区扩大为经济特区,同时设立地级揭阳市和潮州市,原揭阳县其中15个镇,设立揭东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东部境地,故名揭东,县城设在曲溪镇。揭东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四市的中心地带,东接潮州市潮安区,西连揭阳市榕城区,北与丰顺县接壤,西与揭西县为邻。
 

', 'cityname' => '揭东', ], [ 'title' => 'xinfeng', 'content' => '

新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新丰县志记载: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就设置新丰县,取“物产丰富”之意。全县辖6镇1街,142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总面积20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2平方公里,县城设在丰城街道办事处。新丰县地处粤中偏北,韶关市南端,东江、北江和流溪河三河水系分流之处,新丰江上游。南连从化、龙门,北接翁源,东邻连平,西靠佛冈;县境范围东西界于东经113°42′至114°36′,东西相距98.4公里,南北界于北纬23°53′至24°17′,南北相距45公里,全县总面积2015平方公里。105国道纵贯县境,有新龙公路、省道S347、S244线连接106国道、惠深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距广州150公里、深圳180公里、韶关160公里,交通便利。新丰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3℃,无霜期为286-307天,年均降雨量1923毫米,年均日照1575小时;中部偏北属高寒山区,年均气温比县城低7-8℃,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和高山花卉。
 

', 'cityname' => '新丰', ], [ 'title' => 'zhongshan', 'content' => '

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连广州,东邻香港、深圳,南接澳门、珠海。中山市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现中山市)翠亨村诞生。中山市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60多万人,旅居世界五大洲的64个国家和地区。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及一大批工业园区,是外商投资和发展经贸合作的理想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山市属滨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季风气候比较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8°C,年均降雨量1747.4毫米。中山市风光幽美,钟灵毓秀,她以优雅的城市风貌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和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荣誉。建成了一山(五桂山)、六点(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中山温泉、长江乐园、石岐、小榄、中山港)的旅游网络;中山文化旅游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的建筑风格,又增添了现代化色彩;中山海上庄园纳映日红荷连天碧色,园外,水交织帆影绰绰,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呈现眼前,被命名为广东省生态旅游农业基地。景观:中山故居、五桂雄峰、长江叠翠、孙中山纪念堂、广丰村旅游区等。
 

', 'cityname' => '中山', ], [ 'title' => 'huilai', 'content' => '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是揭阳市惟一沿海县。辖惠来县辖14个镇,县政府驻惠城镇。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迄今479年。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惠来全境居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花岗岩总储量1500万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稀有金属锆英石储量1.2万吨。水力、风力资源丰富。有水库,山塘200多座,总库容量近4亿立方米,蕴藏发电能力达5.29万千瓦,有水力发电站48座,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全县可建风电场面积30平方公里,被定为“国家乘风计划”的海湾石风电场首期工程2000年投产以来取得较好效益。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荔枝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产量近4万吨;龙虾、鲍鱼、石斑鱼、海胆等名珍海鲜产量也较高。
 

', 'cityname' => '惠来', ], [ 'title' => 'nanxiong', 'content' => '

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历史悠久,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不变,1996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20个镇31个居委会221个村委会,人口46万。南雄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岭南第一关”——梅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也诞生于此;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正实施开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苍石寨自然风光旅游区,景色怡人。
 

', 'cityname' => '南雄', ], [ 'title' => 'dongguan', 'content' => '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水质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众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景观: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
 

', 'cityname' => '东莞', ], [ 'title' => 'puning', 'content' => '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毗汕头市潮南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陆丰市、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榕城区。在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通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普惠高速公路、揭普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S236线、揭(阳)神(泉)线、长(布)池(尾)线在市区交汇。市区距广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头市金平区60公里、揭阳榕城区40公里。地理条件地貌:普宁市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为宽广平原,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有台地分布。全市诸山为莲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气候:全市除北部少数农村外,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3°C,年平均降水量2124毫米。政区沿革
普宁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初始县衙暂寄于潮阳贵屿民宅;万历十四年(1586年)县治迁于洪阳;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定县城于流沙;1993年4月6日,撤县设市,由省直辖、揭阳市代管。
行政区划
全市设1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3个国营农场;有518个村委会、4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其中耕地45.92万亩,占18.9%;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
市专门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流沙市区作了20年发展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区和控制区分别扩展到22.5平方公里和56平方公里,确立了粤东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
人口状况
全市总人口22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9万人,非农人口65.9万人;总劳力74.2万人,其中非农劳力44.1万人,占59%;市区常住人口43.9万人。 
 

', 'cityname' => '普宁', ], [ 'title' => 'renhua', 'content' => '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等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2万,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仁化镇。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3万多公顷,毛竹蓄积量3100万多株,年产毛竹400多万条。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约14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中央企业核工业部七四五矿,煤炭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尔。此外还有大批人文景观如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唐宋古塔等。仁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内,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1949线贯通全县,县城至各镇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镇至各中心村公路80%实现了硬底化。水路锦江河直达北江汇入珠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小灵通无线电话。电力充裕。年发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县城日供水量达2万吨。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城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
 

', 'cityname' => '仁化', ], [ 'title' => 'xiangqiao', 'content' => '

湘桥区是广东省潮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因域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湘桥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湘桥区辖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33.02亿元。湘桥区旅游景点有湘子桥,凤凰塔、别峰古寺、松林古寺等。湘桥区在资源方面有几个小型泥炭土矿床,单个矿床储量在12万吨到30多万吨之间。湘桥区是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湘桥区域史称府城,曾为历朝郡、州、路、府之治所,素有“岭东首邑”、“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雅称。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63582人,其中:湘桥街道15723人、西湖街道16961人、金山街道16055人、太平街道17065人、南春街道32177人、西新街道34690人、桥东街道35557人、城西街道91679人、凤新街道57744人、意溪镇45931人。
 

', 'cityname' => '湘桥', ], [ 'title' => 'lechang', 'content' => '

乐昌位于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全市常住人口51万,面积2391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乐昌历史悠久,公元508年始设县制,距今已一千四百八十六年。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昌县,设立乐昌市,乐昌开创了历史新的纪元。乐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早在秦汉时代,乐昌已是中原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贸易的繁华市场。今日乐昌,内外贸易日益发展,兴办了一批外向型企业,产品跻身于国际市场,行销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业务与日俱增。乐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可观。乐昌是广东省重点林区之一,有林面积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00万立方米。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全市土地总面358.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万亩,以山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丰富。乐昌有可作为发展畜牧业利用的草地、草坡、草山及可供牧用的林间草地96万亩,发展草食动物的潜力很大。全市农村总劳动力14.7万人,且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4.8万千瓦,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乐昌交通便利,京广铁路衡广复线贯穿境内南北,有地方铁路9条共185公里。韶关机场距乐昌18公里,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和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途径境内。电讯快捷,500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拔世界各地,无线寻呼机(BP机)和移动电话使用方便。
 

', 'cityname' => '乐昌', ], [ 'title' => 'jiexi', 'content' => '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东连揭东县,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位于东经—,北纬—。县城河婆镇距省会广州402公里,距揭阳市区64公里。2003年底,揭西县共辖16个镇1个乡,即河婆镇、棉湖镇、上砂镇、五云镇、良田乡、坪上镇、龙潭镇、南山镇、灰寨镇、京溪园镇、五经富镇、大溪镇、钱坑镇、金和镇、凤江镇、塔头镇、东园镇。户籍总人口90256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7人。全县有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60.8万人。县内以汉族为主,壮、回、苗、满、瑶、畲、黎等少数民族居住在汉族聚居点。县内居民,基本分为潮、客两个民系。方言有客家话、潮汕话和半山客话三种,在学校和工作单位以普通话为主。揭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境内。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宜耕。据1967—2003年的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21.5℃,最冷的1月份平均为13.4℃,极端最低气温-2.4℃(1967年1月17日);最热的7月份平均为28.2℃,极端最高气温39.2℃(2003年7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2097.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历年平均日照1797.7小时。大自然为揭西大地的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揭西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北群山绵延60多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以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为最高峰。山势陡峭,层峦叠嶂,谷峡壑深,林木参天,是造湖蓄水与发展旅游业的胜地。中部丘陵起伏,多为矮山,宜林宜果。东南部平原坦展,海拔一般在20米以下,最低为海拔3米;河流交错,土地肥沃,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于发展“三高”农业。揭西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榕江南河穿过县境11个乡镇。全县河流总长298.8公里,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19公里。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8.1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3.9万千瓦。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约3.2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河婆镇、五经富镇温泉可开发利用,热水中心孔口最高温度88℃。热水中含有氟、氛、硫化物等40多种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矿物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和开发的金属矿物有金、银、钨、铜、铋、钼、锌;稀有金属矿物有铌、钽、钴、铍及稀土;其他矿物有瓷土、钾长石、黄铁矿、水晶石、硅石等。其中瓷土储量约5亿吨,稀土储量约20万吨。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较有价值的有土白芨、天南星、金钱凤等500余种。较为名贵的木材资源有柚木、黄梁木、南洋杉、桃花心木、格木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龟、鳖、蛇、果子狸、穿山甲、乌耳鳗、鹧鸪、水貂等。 
 

', 'cityname' => '揭西', ], [ 'title' => 'chaoan', 'content' => '

潮安(Teoann),潮州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韩江贯穿全区南北96千米,南连汕头经济特区,城区距汕头港、汕头机场各10多千米,处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金三角”地带。潮安区辖16个镇和1个国营林场,其中耕地面积31.3万亩,山地、丘陵面积110万亩,设置461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65.92平方公里;下设392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总人口100.4万人。潮安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潮安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0万人。 潮安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与原潮州市(潮州市区)几经分合,几度改称。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潮安县恢复建制,中心城区设于庵埠镇。2013年8月,潮安撤县设区,管辖范围为原潮安县除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的其他区域。潮安区属亚热带地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常青,全年日平均气温21.4℃。恢复建制以来,万峰林场及梅林湖海蚀地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截至2014年4月20日,潮安区辖16个镇和1个林场:庵埠镇、文祠镇、凤凰镇、江东镇、东凤镇、龙湖镇、彩塘镇、金石镇、浮洋镇、沙溪镇、凤塘镇、古巷镇、登塘镇、赤凤镇、归湖镇、枫溪镇、万峰林场。
 

', 'cityname' => '潮安', ], [ 'title' => 'jieyang', 'content' => '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5°36′至116°37′39",北纬22°53′至23°46′27"。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揭阳是粤东右邑,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市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史、岭、江、海各扬其胜,拥有闻名遗迹的山海胜景,情韵独持的园田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四季名花佳果飘香,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轶事广传,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水果之乡”、“著名侨乡”之美誉。市区榕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惯来被誉为“水上莲花”。普宁市则是著名的“中国青榄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潮柑之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21.4°C揭阳倚山濒海,山川毓秀,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阳学宫、双峰寺、黄歧山风景区、桂竹园风景区;惠来金海湾植物园、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楼、百花峰、铭湖岩;揭西大洋高山旅游度假区、霖田祖庙、广德庵;普宁培丰宝塔、马嘶岩等。景观:黄歧山、百花山、城隍庙、揭阳学宫、文昌阁塔等。
 

', 'cityname' => '揭阳', ], [ 'title' => 'xinyi-2', 'content' => '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北纬22°11′16″~22°42′26″、东经110°40′36″~111°40′39″。东西长102.719公里,南北宽57.656公里。全市总面积3101.7平方公里,西距广西容县县城120公里,南距茂名市100公里,东距省会377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690公里。信宜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等几个气候带。气候特征夏热冬凉,四季可分,同时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夏季易劳,无霜期长,春有冻害,偶有台风影响,云雾常常罩山,小气候非常复杂,山区、丘陵的天气差异较大,山区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常凝霜结冰。海拔100米以下的偏南地区,春夏季总天数为283天,海拔450米以上的高丘山岭区,冬季天数达95天以上。南部地区可种植橡胶,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作物,东北部山区较寒冷,农作物生长相差10—15天。适宜山楂、三华李、田七、柿子等植物生长。
 

', 'cityname' => '信宜', ], [ 'title' => 'raoping', 'content' => '

饶平县,得名于“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位于广东省最东端,与福建省接壤。地处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饶平县县城为黄冈镇,位于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县境内有国道324线。饶平气候饶平县气候属于海洋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充沛,为1475.9毫米,年平均气温21.4°C,农作物一年三熟。饶平地理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是广东山区县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势北高南低,有岛屿13个,其中海山岛最大,面积46.9平方公里;有海拔超1000米的山峰7座,其中西岩山最高,海拔1256米。黄冈河是饶平县内最大的河流,全长87.2公里,途经12个乡镇,注入南海。饶平县有柘林、高沙、大埕三个较大海湾,其中柘林湾最大,面积68平方公里。饶平海岸线长136公里,最大的港口是三百门海港。饶平自然资源饶平县有较为丰富的海产河山地资源。其中浅海滩共57万馀亩,盛产各类海鱼、对虾、牡蛎等。山地野生动物则有眼镜蛇、金环蛇、腹蛇、穿山甲、石蛤等各种珍禽。饶平县盛产陶土。矿产资源有花冈岩、钾长石、高岭土、耐火土、铜、铁、钨、锡筹。
 

', 'cityname' => '饶平', ], [ 'title' => 'dianbai', 'content' => '

电白县辖16个镇,县城所在地是水东镇,全县共有327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93个(内含8个渔委会)、居委会34个。电白县人口较稠密,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23.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99.6%,壮族等38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0.4%。电白县流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粤语方言、俚(黎)方言、客家方言等三大系列。其中还有大约30万人在使用涯话,主要分布在沙琅、望夫、黄岭、罗坑、那霍,基本说涯话,观珠大部分,大衙、马踏、林头、羊角等乡镇的小部分。委会293个(内含8个渔委会)、居委会34个,县城所在地是水东镇。电白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环绕,港湾迂回全县陆地面积1840平方公里。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电白县地势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积各占1/3。
 

', 'cityname' => '电白', ], [ 'title' => 'jiangcheng', 'content' => '

江城区位于阳江市南部,是阳江市市辖区之一,市委、市政府驻地,阳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西接壤阳西县,东接壤阳东区,北接壤阳春市,南面临南海,处滨海低山丘陵地带,依山沿江临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5℃,年均降水量2300毫米,全年基本无霜。森林面积1.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9.2%。江城古为高凉县属地,自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吴孙权置高凉郡以来(除南朝刘宋58年以外),均为郡、州、县治。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阳江县,将旧土城进行改造,改建后的新砖木城因面临漠阳江,故名阳江城,简称江城。1988年2月阳江撤县建市,设置江城区。江城区辖埠场、双捷2个镇和岗列、白沙、中洲、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南恩8个街道,总面积666平方公里。其中,闸坡镇委托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区政府驻南恩街道漠江路区府大院。2016年,江城区实现生产总值309亿元。
 

', 'cityname' => '江城', ], [ 'title' => 'chaozhou', 'content' => '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处于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我省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市,并濒临南海。潮州市于1985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198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沿海经济开放的县市之一;1989年列为广东省直辖市。潮州文物古迹众多。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南宋、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的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府第许驸马府,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的开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业繁荣景象的笔架山宋窑遗址。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宋代、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全长2.6公里的古城墙,有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广济城楼等。此外还有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贵历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等景点,如珠散落于韩江两岸,与2.6公里古城墙、滨江长廊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构成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壮丽景象。景观:潮州市现有文物点700多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海蚀、古建筑、古祠、古寺、古井、古桥、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
 

', 'cityname' => '潮州', ], [ 'title' => 'yangxi', 'content' => '

阳西县建县于1988年,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东临江城区、北接阳春市、西连电白区、南濒南海。全县总面积145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6.6千米。325国道、广湛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与沿海高速公路、阳阳铁路、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连成海、陆交通网络。阳西依山傍海,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带。阳西县是“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塑料吹膜级色母粒生产基地”、“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广东省山歌之乡。2014年,阳西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64.17亿元。汉设安宁县,民国复置阳江县。1988年,撤销阳江县,分别设立阳西县(驻织篢镇)、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因在漠阳江以西而得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阳西县(辖9个镇)总人口380272人,其中:织篢镇77786人、程村镇50854人、塘口镇25993人、上洋镇50945人、溪头镇63031人、蒲牌镇18696人、儒洞镇53846人、新圩镇22647人、沙扒镇16474人。2002年,阳西县辖织篢、程村、溪头、上洋、沙扒、儒洞、新圩、塘口、蒲牌9个镇,131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
 

', 'cityname' => '阳西', ], [ 'title' => 'huazhou-2', 'content' => '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0°21′–110°45′,北纬21°29′–22°13′、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北与广西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南北距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淡水鱼塘面积10万亩。人口137万人。辖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试验区,17个镇和13个国有农林场。1994年撤县设市。化州古称石龙,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改称化州,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盛产橘红,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又称橘州。化州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全市耕地面积66.5万亩,宜林山地18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20多种。化州市按照“以工业立市为突破口,突出发展工业,巩固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努力增加财税收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工业立市、产业互动、城镇带动、外向拉动、环境竟争”五大发展战略,走“办园区、扶民营、广招商、扩城镇、兴科技、创环境”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全力建设以交通和市政为重点的“八个三”工程项目;实施“一扩三改”工程,展开新一轮城区建设和改造,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经济建设一票否决制”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镇级财政超收分成办法、工业立市“十佳公务员”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大力整顿机关作风,制定《公州市工业园区优惠办法》、《化州市鼓励民营工业发展若干规定》等优惠措施,率先实行“三零一先”工业园区优惠办法,招商引资,新上了一大批工商企业,全市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经济建设浪潮,呈现了财税大幅增收、劳动岗位明显增加、市民收入全面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加工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不少新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丝绸、羽绒制品、橘红制品、农药等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和港澳。果、菜、蔗、渔、畜、药、林等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巩固优化,培养了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 'cityname' => '化州', ], [ 'title' => 'yunan-2', 'content' => '

云安区,2014年9月撤县设区,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中部,西江中游南岸,介于东经111°43′26″~112°10′17″,北纬22°34′26″~23°08′01″之间。东与云浮市云城区相连,南与新兴县、阳春市毗邻,西与罗定市、郁南县接壤,北临西江与德庆县隔江相望。2014年9月,云安区下辖7个镇,总面积1172.4平方公里,总人口33.15万人。云安区是广东省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广东省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1996年1月,云安县下辖六都镇、高村镇、白石镇、镇安镇、富林镇、托洞镇、茶洞镇、南盛镇、石镇等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2000年2月,“石达”石镇更名为前锋镇。2003年8月13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将原茶洞镇与托洞镇合并,设立石城镇。
 

', 'cityname' => '云安', ], [ 'title' => 'yuncheng-3', 'content' => '

云城区隶属云浮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邻肇庆市、西与云安区接壤、南与新兴县交界、北临西江。管辖4个街道和4个镇。 [1] 到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29.6万人,有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华侨5.5万多人。云城区地理环境优越、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硫都”和“云石之乡”的美誉,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其中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之首,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的储量也很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城区内的蟠龙洞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三大“宝石花洞”之一。云城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324国道、三茂铁路云腰支线纵横交错,全区91.8%的村委会实现了公路硬底化。全区已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云城区,素有“云石之乡”的美称,有悠久的石材加工生产历史,云城区已成为世界石材的生产加工和贸易集散地,中国石材基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材业已成为全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点石成金”,产生了“一石惊天”的效应。全区已发展上规模的石材企业3000多家,尤其在区内324国道两旁形成了连绵“百里石材走廊”。
 

', 'cityname' => '云城', ], [ 'title' => 'lianshan', 'content' =>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清远市,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经多年植树造林,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86.2%,居广东首位。盛产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笋等土特产品,其中大肉姜久负盛名,被誉为“广东生姜之乡”。下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共7个镇和三个农林场,4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014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囗9.3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33万人人 ,其中壮族5.51万人,瑶族1.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8.5%。县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个平缓的山坡上,北高南低,县城人口2万多人,城区面积不大。当地语言主要是有壮语、瑶语、连山话、地方口音的广州话,普通话也通行。连山地质古老,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复杂。四周崇山峻岭环抱,整个地势从北向南、自东向西倾斜,山谷台地纵横交错,冈峦起伏连绵成系。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最低点是南部加田河与怀集交界的水下桥河床,海拔117米,地质岩性以花岗岩为主体,其次有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就其分布而言,南部的小三江、加田、上帅等乡镇以花岗岩为主;北部地区亦以花岗岩分布最广。县内地带性土壤绝大部分是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占山地面积6%;红壤遍布全县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占山地面积64.4%。
 

', 'cityname' => '连山', ], [ 'title' => 'yunan', 'content' => '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年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木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县城都城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江滨城镇,城区居民7.5万人,是郁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架构基本形成。近几年,郁南县新建扩建了宽40米的县城出入口道路、一环路、二环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成了锦秀湖公园及广场、江滨公园、新涌口文化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在城郊规划建设大王山万亩森林公园、千亩工业园区以及九塘湖旅游渡假区;通过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供水洁净、空气清新、堤上观光、环境优美”的江滨新城的品位构想,把县城城区修编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为聚人聚财的地方。
 

', 'cityname' => '郁南', ], [ 'title' => 'lianzhou', 'content' => '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连江上游。东北与湖南省宜章县相接,东南与阳山县交界,西南和连南县为邻,西北与湖南蓝山县、江化县接壤,北面同湖南省临武县相连。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地处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北面与湖南永州、郴州两市相连;西面与连南、连山两个民族自治县及广西贺州市相接;东西与韶关接壤。
 

', 'cityname' => '连州', ], [ 'title' => 'xinxing-2', 'content' => '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东与佛山市高明区、鹤山市交界,东南与开平市接壤,南邻恩平市,西南连阳春市,西北为云安县、云城区,东北接高要市。省道S276、S113公路干线纵横县境,三(水)茂(名)铁路贯通南北。新兴县粤语方言区。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56公里,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距广州市150公里,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县城驻新城镇。全县总人口45。11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新兴县在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单牒两县,属新宁郡。此后,自南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约590年间,先后曾称新城县、新洲县、新春县。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1994年划归云浮市。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新兴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是西江流域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全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著名的养鸡之乡””广东省旅游特色县”。【气候】新兴县属前震旦纪华夏古陆区域范围,从震旦纪到奥陶纪都是受侵蚀的陆地。到了志留纪受到珠江海浸,继续到石炭纪地层。至中石炭纪,海水退出,又为陆地,一直保持到今。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累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1663.7毫米,年均日照1695.4小时,年均无霜期359天。年均地温24.4℃,湿度23.3毫巴。
 

', 'cityname' => '新兴', ], [ 'title' => 'liannan', 'content' => '

连南瑶族自治县,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瑶族聚居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北纬24°17′16″–24°56′2″,东经112°2′2″–112°29′1″之间。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接怀集县,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连南县境东西最宽45公里,南北长71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其中瑶区面积1153.929平方公里,占88%;汉区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2%),折合195889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7.9187万亩,占78.02%;农业用地10.2493万亩,占5.4%;牧地17.9424万亩,占9.46%;塘库水面1.5166万亩,占0.8%;城镇、村庄、道路、厂矿用地4.0480万亩,占2.14%;裸露石头山7.9250万亩,占4.18%。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座,最高峰为金坑镇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连南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气候温和怡人,总降水量1660.5毫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与平地之间温差达4–5°C。连南县的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过渡快,春季阴冷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风清,冬季寒冷干燥。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
 

', 'cityname' => '连南', ], [ 'title' => 'luoding', 'content' => '

罗定位于广东省的西部,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又是广东各祖国大西南辐射的窗口。是云浮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罗定市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罗定人民同心同德,全力发展经济,特别是1993年撤县建市以后,进一步激发了罗定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信心,加快了罗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等15种。农林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豆豉、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玉桂之乡”,年产桂皮5813吨、桂油450吨,年产值达1.7亿元。旅游资源有被称为“岭南第一石刻”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明朝三元宝塔、蔡廷锴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龙洞、龙龛岩、金银湖、扶合龙湾等风景名胜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地理位置优越。罗定连接粤西北桂东南,是广东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
 

', 'cityname' => '罗定', ], [ 'title' => 'qingyuan-2', 'content' => '

清远地处东经111度55分至113度55分,北纬23度31分至25度12分之间,位于北回归线北侧附近,距南海约2OO公里。清远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有着显著的大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是广东省三大旅游干线和六大旅游热线之一。已开发的旅游景点3O余处,属自然景观的有奇峰峻岭、峡谷险滩、秀水名泉、湖光山色、溶洞奇观、原始森林;属人文景观的有古塔古寺、关隘城防、名士遗迹。瑶壮风情。据专家综合评价;属一类的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宝晶宫风景区、连南瑶族风情区、英西峰林风景区已具备国家级风景区的良好素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7℃,最低气温为1月份,最高气温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无霜期平均为314.4天。景观: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清新温矿泉、大旭山瀑布群.
 

', 'cityname' => '清远', ], [ 'title' => 'yunfu', 'content' => '

云浮市有“石材之乡”的称誉,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居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省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1.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670.5mm,年均日照时数为1418小时。系著名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名城。全市总面积7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0多万,农业人中180多万,社会劳动力130多万。管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和云安县,代管罗定市。近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均走在全省前列。辉煌的历史,造就了云浮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郁南县的南江口,为南江与西江交汇处,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罗定唐代“龙龛道场铭”摩崖石刻,人称“岭南第一唐刻”。地域的灵秀,哺育了云浮历代的俊贤英才。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的一代禅宗六祖惠能、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发、抗日爱国名将蔡廷锴等杰出人物皆诞生于此。云浮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找到矿产52种,素有“硫都”和“石都”之称。云浮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郁南钛铁矿产量为全省之冠,硅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石英、高岭土等储量大、品质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云浮又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稻米、林材、松脂、桂皮、桂油、水果、木薯、竹笋、南药和三鸟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云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新兴国恩寺,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这里是禅宗六祖慧能开山创建和圆寂之所,为云浮国著名的佛教祖庭之一。寺门上方有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寺内木鱼声声,香烟袅袅;寺外千年古荔飘香,百里烟雨葱笼。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新兴的龙山温泉是省内独一无二的硫氢矿物泉,水质清澈,温度宜人,具有医疗保健的神奇功能。云城的蟠龙洞风景区风光秀丽,洞内的宝石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堪称中国一绝。郁南连滩的光仪大屋保留了典型的岭南古民居建筑风格,可谓古色古香。由龙山温泉、龙山国恩寺、蟠龙洞、蟠龙天湖、龙湾天河瀑布和龙龛岩等构成的“龙之旅”正成为旅游热线,每年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200多万人次。
 

', 'cityname' => '云浮', ], [ 'title' => 'yuancheng', 'content' => '

源城区为河源市辖区,是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的最南端。以老城区为中心,东与紫金县临江镇接壤,南至埔前镇,与博罗县石坝镇相邻,西与东源县新港镇交界,北与东源县仙塘镇相连。源城区处于东经114°31′34″至114°45′4″,北纬23°31′21″至23°51′之间。源城区是河源市辖区,是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的最南端。以老城区为中心,东与紫金县临江镇接壤,南至埔前镇,与博罗县石坝镇相邻,西与东源县新港镇交界,北与东源县仙塘镇相连。源城区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4°31′34″至114°45′4″,北纬23°31′21″至23°51′之间。源城区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贫困山区的结合部,总面积361.5平方公里。源城区位于东江、新丰江交汇处,河源盆地内。区内北部为东江和新丰江冲积而成的东埔小平原,中部为丘陵,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埔前小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为东低西高,最高在西端的桂山,海拔最高1056米,最低在东江双头村,海拔在46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度差为1010米。
 

', 'cityname' => '源城', ], [ 'title' => 'qingcheng-2', 'content' => '

清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与清新区为邻,南接广州花都区,东与佛冈县、从化市相连,西面与佛山市三水区接壤,城区总面积927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下辖3个镇、4个街道和1个林场,境内属亚热带季侯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2215毫米,气候宜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1年,清城区辖凤城街道、东城街道、洲心街道、横荷街道
 

', 'cityname' => '清城', ], [ 'title' => 'dongyuan', 'content' => '

东源县,隶属广东省河源市,前身为河源县、河源市郊区,1993年11月更名为东源县,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东源县地处广东省中部,东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22‘~24°15´,东经114°19´~115°22´之间。东邻龙川县、梅州市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南靠河源市区和紫金县,西连惠州市龙门县、韶关市新丰县,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66.6公里,面积4070平方公里。惠河、粤赣、梅河和昆汕高速公路与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梅龙高速、粤赣高速纵贯全境。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02年,东源县辖22个镇(仙塘、灯塔、骆湖、船塘、顺天、上莞、曾田、柳城、义含、蓝口、黄田、叶潭、黄村、康禾、锡场、新港、双江、涧头、黄沙、三河、半江、新回龙)、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东源县辖20个镇(仙塘镇、灯塔镇、骆湖镇、船塘镇、顺天镇、上莞镇、曾田镇、柳城镇、义合镇、蓝口镇、黄田镇、叶潭镇、黄村镇、康禾镇、锡场镇、新港镇、双江镇、涧头镇、半江镇、新回龙镇)、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东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年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335~345天。年积温约77700℃。年均降水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4~6月。
 

', 'cityname' => '东源', ], [ 'title' => 'qingxin', 'content' => '

清新区,清远市市辖区,位于粤北地区南部。清新区原为清新县,2012年12月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北江中下游,隶属广东省清远市,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距广州68公里,与香港、澳门距离不足200公里。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清新区境内南北长85多公里,东西宽55多公里,总面积2353.41平方公里。管辖太和、山塘、太平、三坑、禾云、龙颈、浸潭、石潭8个镇和笔架林场,共179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3704个村民小组。
 

', 'cityname' => '清新', ], [ 'title' => 'longchuan', 'content' => '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丰富的资源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的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的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活立木积蓄量达2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3%。水资源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21万千瓦。龙川名胜古迹众多,县城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附近还有涧洞三叠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境内北部有风光秀丽的枫树坝水库、梅子山矿泉山庄度假村;境内中部霍山(3A景区)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
 

', 'cityname' => '龙川', ], [ 'title' => 'yingde', 'content' => '

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其境内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历史上曾设立过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建市,现辖24个镇(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103万,国土面积567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英德市地处广东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的结合部,地理条件优越,南距广州138公里;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东联106国道,西联107国道,银英公路、英坑一级公路南通广州,北达韶关,已通车的英佛一级公路距广州新机场仅89公里,车程仅1小时。境内北江、连江航运发达,上游有白石窑水利枢纽、下游有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已是一条黄金水道,500吨级船舶可由香港、澳门、广州直抵英德。早在宋代,全国四大著名观赏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定购,用以制作山水盆景或作园林装饰。“英石”曾远涉重洋,作为广东省珍贵的礼物赠与美国和日本。“英石”盆景更是远销世界各地。英德是中国红茶的故乡,“英德红茶”以其外形匀、齐、净,汤色鲜亮,香气浓郁,味道甜润等显著特点,享誉中外,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物古迹。历代的文人墨客,游历古代英州,留下了千古不灭,著称于世的摩崖石刻;历代留下的文物古迹,云岭狮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遗址更彰显英德历史的深邃和古代的文明;英德的山青水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闻名海内外的特大溶洞--宝晶宫、南天第一峰林风光--英西峰林走廊、秀丽的长湖、神秘的琵琶山地下河和石门台原始森林风景保护区,众多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 'cityname' => '英德', ], [ 'title' => 'heping-2', 'content' => '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2311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阳明镇,邮编:517200。代码:441624。区号:0762。拼音:HepingXian。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与江西省赣南地区接壤,是京九铁路南下”入粤第一县”。全县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人口48万。建县近500年,县城设在阳明镇。行政区划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资源和平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9类30多种,储量千万吨以上的有稀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曜岩等六、七种。温泉分布7镇40多处,含有硫磺、碳酸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7.5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2.5万千瓦,开发潜力仍然较大。全县森林面积253.5万亩,其中毛竹面积3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90多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植物种类达900多种,有珍稀植物桫椤及一些珍贵的中草药材,是国家级山乌桕采种基地。繁茂的林区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野生动物达200多种。县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客家风情浓郁,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00一年以来,和平县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正在开发热水漂流、翠山竹海、京九第一高桥、猕猴桃园等景点景区。
 

', 'cityname' => '和平', ], [ 'title' => 'fogang', 'content' => '

佛冈县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市,位于广东中部,珠江三角洲边缘,与广州从化、韶关新丰、清远英德和清远市清城区毗邻。

【人口与面积】

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县城(石角镇)人口14万(含外来人口),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县共有六个镇,分别是石角镇(县城)、汤塘镇、迳头镇、水头镇、高岗镇、龙山镇。

【自然特征】


全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低山、丘陵、谷地、平原交错,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又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0.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210毫米,无霜期229天。土地肥沃,一年四季可种作物,以种水稻、甘薯、花生为主。山地多,土层深厚,宜林、宜果。

【资源特产】
佛冈的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墨、铅、锌、锡、金、石英石、钾长石、花岗岩、瓷土、稀有金属、以及优质矿泉水。野生动物资源有黄猄、山猪、果狸、穿山甲、雉鸡、白鹇、龟类、蛇类等。植物资源有松、杉、樟、桐、黄檀,还有沙椤、观光木、白桂木、吊皮锥等珍贵植物,以及砂仁、巴戟、栀子、金银花、蔓京子、土伏苓、杜鹃花、黄姜等药材资源。
佛冈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荔枝、石硖龙眼、青梅、柿子、蜜桔、芦笋、草菇、潖江鸡、乌鬃鹅等名优特产。近年又引种了台湾无核番石榴、台湾早生甜桃、日本次郎甜柿、台湾50青枣、日本茂木枇杷等优质水果,并获得成功。这些名优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 'cityname' => '佛冈', ], [ 'title' => 'lianping', 'content' => '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北部,与江西省全南、龙南县相邻,是105国道入粤第一县。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连平州,辖和平、河源两县,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为县,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成立河源市,连平改属河源市管辖。辖13个镇,159个村委会,16个居民委员会,县政府驻元善镇。全县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连平资源丰富,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已探明的矿床23个,矿点52个,主要矿产有铁、铅、钨、锡、锌、铜、金、钛、煤等30多种。储藏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广东大顶铁矿,居华南地区首位的有锯板坑钨矿。连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宜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黄腹角雉、黑鹿、云豹等8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鹇、原鸡、穿山甲、水鹿等18种;珍稀植物有银杏、水杉、三尖杉、粉背兰、赤樟、古榕及其他野生植物共380多种;有林面积1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8%,是国家定点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广东省重点用材林基地县和广东省首批绿化达标县之一。电力资源充沛,蕴藏量15.35万千瓦,可开发量11.2万千瓦。土特产有火蒜、香菇、木耳、蜂蜜、茶叶、毛竹、水蜜桃等。连平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cityname' => '连平', ], [ 'title' => 'yangshan', 'content' => '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西汉时期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803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时,曾以“吾州之山水名天下”赞美阳山。现全县辖16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阳山县山川秀美,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76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县城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著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38座,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形成“盛夏无酷暑,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全县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13万多亩,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 'cityname' => '阳山', ], [ 'title' => 'zijin', 'content' => '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北与东源县交界。地理坐标东经114°40′一115°30′,北纬23°10′一23°45′。全县境域东起南岭镇东溪村山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东西长88.6公里;南起上义镇卷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南北宽64公里。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详查面积3621.24平方公里)。全县八成以上为山岭、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紫金地域,远古属百越地,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3年(1914年)改名紫金县。紫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气候温和,年均无霜期300天、降水量1760毫米,适宜水稻、花生、大豆、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生长,一年四季可种作。群山连绵,盛产木材、竹子、松脂、茶叶、水果、香菇、木耳等土特产,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之一;矿资源丰富,有铁、锡、铅锌、瓷土、萤石、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石、珍珠岩等;河溪众多,水能巨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余千瓦,可开发6万余千瓦,是全国能源开发重点县之一;矿泉水、地热资源也甚为丰富,有着经济开发的巨大潜力。紫金县交通发达,经过全县多年来的努力,紫金县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通邮、通电话。近几年来,又对所辖范围内省道、县道进行上等级改造,基本实现省道标准化、县道油路化。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紫金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工业发展较快。至2001年,我县江东110千伏输变电站、好义小古、蓝塘双兴等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投入3065万元的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租顷利通过验收,第二期农网改造完成,用电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邮电行业继续快速发展。紫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形成了荔枝龙眼、春甜桔、李梅、三黄鸡、瘦肉型猪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甜竹、单丛茶、蔬菜和甲鱼等基地亦初具规模,“一县数品”、“一镇一品”布局初步形成资源型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初步形成制糖造纸、矿冶、水泥、陶瓷、食品加工、制药等“六大工业产品系列”。其中,“三资”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9%,成为全县经济的生力军。交通运输、建筑、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商贸流通活跃。
 

', 'cityname' => '紫金', ], [ 'title' => 'nima', 'content' => '

尼玛县位于西藏北部、那曲地区西北部。面积15万平方公里。[1]总人口近4万(2003年)。辖1个镇、13个乡,83个行尼玛县政村。尼玛藏语意为“太阳”。原属纳仓部落。
根据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国函字212号】批复成立尼玛县:设立尼玛县。辖申扎县的查桑、文布、邦多、甲谷、卓瓦、尼玛6个区,班戈县的荣玛区和该县新划的嘎琼区。县人民政府驻尼玛,由那曲地区管辖。邮编:853200。代码:542430。区号:0896。拼音:NimaXian。尼玛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北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南有冈底斯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丘陵平地为主,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北部为幅员辽阔的“无人区”。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矿藏资源有金、硼砂、碱、盐、水晶石、铜、铁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黄羊、盘羊、熊、黑颈鹤等。尼玛县经济以牧业为主。仅南部零星种植青稞、油菜、无根,其余地区均为纯牧业区。主要饲养牦牛、山羊、绵羊等。
 

', 'cityname' => '尼玛', ], [ 'title' => 'heyuan', 'content' => '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南接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北临江西省的文化古城赣州。河源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北回归线在境内南部通过,全市为南亚热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是广东幅员较大的一个市。河源属于客家语系地区,有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河源自然资源丰富,是广东的重要矿藏区、林产区、水源区,素有“粤东宝地”之誉。河源历史悠久。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河源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风光绚丽,是南越王赵佗统一岭南的发祥地。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赵佗故地佗城、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有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四季皆绿的华南最大水库万绿湖、华南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素有“丹霞第二”之称的龙川霍山更是境内著名的风景名胜;还有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骨骼化石。景观:万绿湖、龟峰塔、鳄湖、河源博物馆、新丰江大坝、亚洲第一高喷泉、桂山等。
 

', 'cityname' => '河源', ], [ 'title' => 'xiashan', 'content' => '

霞山区,隶属于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市中心城区。面积116.9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西南雷州半岛,濒临南海。东隔麻斜海与坡头区相望,北与赤坎区接壤,西与麻章区毗邻,南拥湛江港与东海岛相连。霞山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基本无霜期。霞山区地层属于新生界第四系的下更新统。主要岩性为一套杂色粘土,粉土质砂、粉质粘土、粘土、砾石和砂互层,其厚度为13.58-254.14米不等。地层产状近乎水平,交错层理发育,与下伏上第三系下洋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霞山区地表层的第四系松散至半固结积层产状近于水平,其下的基底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基底构造格架主要由北东向及北西向基底断裂组成,次为东西向及南北向基底断裂,均为隐伏基底断裂,控制基底形成局部断陷和断隆。霞山区域由于物理、化学、人力、物力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地面沉降、滑坡、崩塌、地裂缝、膨胀土地变形、软土地基变形、环境水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砂化、水库山塘和港口淤积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 'cityname' => '霞山', ], [ 'title' => 'naqu', 'content' => '

那曲县位于东经91°12’-93°02’,北纬30°31’-31°55’,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景观:格拉丹东长江源羌塘那曲赛马场纳木错格拉丹东雪山文部象雄王国遗址.
 

', 'cityname' => '那曲', ], [ 'title' => 'potou', 'content' => '

坡头区,广东省湛江市辖下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湛江海湾东岸,地处东经109°20′0″-110°38′18″、北纬21°5′29″-21°26′57″之间;东接吴川市,南临南海,西靠湛江港湾,与赤坎区、霞山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海相望,北连廉江市。中国海洋石油西部公司总部设在城区内。坡头区以驻地坡头镇命名,坡头因地处一山坡高处而得名。总面积4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38万人(2010年)。区人民政府驻南调街道。坡头区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00公里,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沙滩和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1984年,麻斜、麻新2个乡从郊区的海头区划出归坡头区。1985年5月,设麻斜街道办事处。1985年10月南调街道办事处从坡头区(区公所)分出建立。2012年,坡头区下辖2个街道、5个镇:南调街道、麻斜街道、坡头镇、龙头镇、乾塘镇、南三镇、官渡镇;共8个社区;51个居民小组;58个村;791村民小组;782条自然村。
 

', 'cityname' => '坡头', ], [ 'title' => 'jianghai', 'content' => '

江海区,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地处江门市东南部,是江门中心城区之一,北接蓬江区,南面和西面与新会区相连,东与“世界灯饰之都”中山古镇隔江相望。辖区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1] 。中江、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2014年,辖外海、礼乐、江南等3个街道,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流动人口约10万。2013年6月17日,江门国家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按照“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交叉任职”模式,设立13个副处级党政机构,形成了大经济、大建设、大规划、大卫生、大监管等大部门格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04年8月2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行政街道,设立街道办事处,并开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区下辖外海街道、礼乐街道、江南街道、滘头街道、滘北街道等5个街道,共34条行政村,29个社区。
 

', 'cityname' => '江海', ], [ 'title' => 'karuo', 'content' => '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景观:孜珠寺,噶玛寺,盐井
 

', 'cityname' => '卡若', ], [ 'title' => 'heshan-2', 'content' => '

鹤山,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南海区、顺德区隔江相望,北与高明区相临;南与蓬江区、新会区相近;西与开平市、新兴县接壤,325国道、江鹤、佛开高速公路与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鹤山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22个社区委员会,137个村民委员会,1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鹤山市获得“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获“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等称号。2010年底,鹤山市辖沙坪街道和雅瑶、龙口、古劳、桃源、共和、址山、鹤城、云乡、宅梧、双合等10个镇。全市有居委会26个,村委会112个,三峡库区移民村10个。鹤山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跨东经112º28’- 113º2’,北纬22º28’- 22º051’。处西江下游右岸,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108.3平方公里,东西最宽约58.7公里,南北相距约42.3公里。北邻高明,西北接新兴县,东南毗连新会县,西南接开平,东北与南海县隔西江相望。
 

', 'cityname' => '鹤山', ], [ 'title' => 'suixi-2', 'content' => '

遂溪县位于中国南大陆的雷州半岛北部,东距港城湛江市区16千米,南面与海南岛、西面与广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南与雷州市、北与古城廉江市区接壤。这便是闻名的“全国第一甜县”。遂溪县海岸线长,港湾多,海产丰富,地华物美,四季常绿,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农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杰地灵。在历史的进程中,遂溪县的遂城一直是粤西经济贸易的繁华集市,是祖国南大门的主要商埠之一,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中心。自从唐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始置县以来,在历代的政府和劳动人民的心目中,它都有着不寻常的位置。遂溪县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光纤线路、交换数字程控化,移动电话、无线寻呼通讯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遂溪县内交通四通八达,黎湛、广湛、粤海铁路和广海、渝湛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境内有5个火车上落站,国道207、325线交汇于县城。广湛高速公路绕城而过,县城距湛江港和湛江民航机场20多公里。电力供应充足,年供电量达2.2亿千瓦时。遂溪县的海岸线东面从黄略至建新海岸,南面从江洪至北潭港、界炮,合计全长145.7千米,有潮间带的浅海滩涂面积共有103.64平方千米,折合15.5万亩。这些海岸滩涂,过去是不毛之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遂溪人民用心血和汗水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创办了许多对虾养殖场、珍珠孵化和养殖场、鱼蟹圈养场、蚝和螺贝养殖场……,千古蛮荒的海岸滩涂变成了财源滚滚的宝地。
 

', 'cityname' => '遂溪', ], [ 'title' => 'gongjue', 'content' => '

贡觉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部。总面积6323.11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住所地:莫洛镇,邮政编码:854200,电话区号:0895。贡觉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唐古拉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西岸,位于东经97°51'43″至98°58'53″,北纬30°11'58″至30°15'55″之间,全县幅员面积6268.31平方公里。东与四川境内白玉、巴塘县隔江相望,南连芒康和川藏南线(国道318线)198公里,西邻察雅、昌都,北接江达和川藏公路(国道317线)79公里,西经昌都(254公里)至拉萨1374公里,东越金沙江、康定至成都1196公里。全县现辖一个办事处(副处级),一镇十一乡,贡觉片一镇五乡即:莫洛镇、相皮乡、哈加乡、阿旺乡、拉妥乡、则巴乡;三岩片六乡即:雄松乡、敏都乡、克日乡、罗麦乡、木协乡、沙东乡。三岩办事处设在敏都乡。贡觉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民主改革前,贡觉分为贡觉宗和三岩宗,属昌都28宗之列。1959年10月1日贡觉县人民政府成立,1966年底县驻地由莫洛村迁至喀沙。
 

', 'cityname' => '贡觉', ], [ 'title' => 'pengjiang', 'content' => '

上川岛地处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屹立于南海之中,其东邻港、澳地区及珠海经济特区,距香港、澳门分别为87海里和58海里,距大陆山咀码头为9.8海里。上川岛岛屿面积为157平方公里,拥有十二处总长达三十多公里的优质海滨沙滩,其中以东海岸的金沙滩、飞沙滩、银沙滩为度假旅游的上乘之处。
 

', 'cityname' => '蓬江', ], [ 'title' => 'chikan', 'content' => '

硇洲岛,古称硭,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它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硇洲岛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它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岛中名胜古迹众多,有南国著各的旅游度假胜地—那晏海石滩,有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场,有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硇洲灯塔。古迹有: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马村以及窦振彪墓和“宫保坊”等硇州岛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它是南海大陆架的一个肥沃渔场,盛产名闻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其南国风光饮誉中外。繁荣的渔港是硇洲岛的—大景观。每天早晚到来参观、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照攘攘。成百成千的渔船云集在码头附近的海面上。夜晚千灯竞辉,渔歌阵阵。仿佛是一座由船只连成的“海中之城”。早晨,一筐筐鲜鱼蟹虾从渔船仓里接连不断地运到岸上来,劳动的喧嚣声、叫卖声与汽笛声连成一片,一片繁忙和丰收景象。
 

', 'cityname' => '赤坎', ], [ 'title' => 'chaya', 'content' => '

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中南部。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东接贡觉县,南芒康、左贡县,西隔怒江与八宿县相望,北与昌都县毗邻。县域东西最大距离18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6千米。总面积8250.61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烟多镇,邮编:854300。行政区划代码:542126。区号:0895。拼音:ChayaXian。
 

', 'cityname' => '察雅', ], [ 'title' => 'taishan-2', 'content' => '

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幅员辽阔,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现辖两个试验区,20个镇和一个华侨农场,共分503个村(居)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人口101万余,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素有“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之美誉。台山人出国,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20多年历史。市境南临南海,海(岛)岸线长587公里,境内有大小岛屿95个,以川山群岛中的上川岛、下川岛最大,上川岛157平方公里,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岛屿,下川岛98平方公里。全市境内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滩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台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C,年平均日照2006小时,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 'cityname' => '台山', ], [ 'title' => 'lianjiang-2', 'content' => '

廉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接壤,濒临北部湾,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建县始于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称石城县,唐天宝元年,改称廉江县,其后曾设罗州府,1915年复称廉江县。1993年撤县设市,下辖18个镇,三个街道办(罗州、城北、城南),总人口150多万,是湛江市辖人口最多、面积较大的县级市。地理廉江山水秀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铝、锌、锡、锑和花岗岩、石灰岩、玄武石等20多种,其中银矿和花岗岩蕴藏量名列广东前茅。全市宜林宜果牧丘山地153万亩,山塘水库2800多个,九洲江贯穿市境西南80多公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域面积16万亩。全国闻名的鹤地水库,山清水秀,储水量达12亿立方米,水面积122平方公里,有“人造海”之誉。董必武、邓小平、陈毅、郭沫若等国家领导曾莅临考察并予题词。由鹤地水库引流出去的雷州青年运河灌溉了遂溪、雷州、吴川和湛江市区。
 

', 'cityname' => '廉江', ], [ 'title' => 'jiangda', 'content' => '

江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北部。总面积13164.09平方千米。总人口7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江孜镇,距昌都228公里,距拉萨1170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邮政编码:854100。行政区划代码:542122。电话区号:0895。拼音:JiangdaXian。
 

', 'cityname' => '江达', ], [ 'title' => 'enping', 'content' => '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粤中粤西交汇地。东北面与开平市相邻,东南面与台山市相邻,西南面和西面与阳东县、阳春县相邻,西北面与新兴县相邻,南面濒临浩瀚的南海,海岸线长21公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恩平中心城区距广州市150公里(90分钟车程),距香港165海里,距澳门110海里。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国土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海外华侨42万多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全市设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个场站,共有151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恩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冬短夏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恩平市境内有金、钨、铜、铁、石灰石、陶瓷泥等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储量极其丰富。
 

', 'cityname' => '恩平', ], [ 'title' => 'xuwen', 'content' => '

徐闻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境内的灯楼角与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和台湾岛的鹅銮鼻并称中国陆地的“南三端”。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是知名度极高的景点。在台湾,鹅銮鼻也具有与“天涯海角”相似的地位。与上述两地相比,地处徐闻的大陆最南端则更显大气,景点内容更加丰富,是南三端中的“大端”。徐闻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个富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胜地。徐闻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徐闻建立县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至北宋初年曾一度废止,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复置。它的名字来历跟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据记载,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制至南齐武帝永明年间的约600年多年里,郡县之治设在境内西南的讨网村,“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乎”,于是就有了徐闻地名。徐闻地处热带,东面向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通过琼州海峡与南海岛相望,其地理位置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十分类似。日前拥有面积18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8万。徐闻海岸线曲折,海湾和岛屿众多,但构造地貌结构较为简单,以火山熔岩台地及火山匠陵为主。境内发育四级玄武岩台地。一、二级台地面较为平缓,基本无切割:三、四级台地面稍有起伏,切割深度达10米以上。火山丘陵海拔一般在100-150米之间。在狭窄的滨海平原上,可见到一些固定、半固定的风成沙丘,甚至还有少量的活动沙斤。这与当地充足的沙源、季节性的干旱气候、强烈的风力活动有关。事实上,在高温环境—卜的强烈蒸发过程,使得降水量充足的地区也有可能形成干旱荒漠景观。
 

', 'cityname' => '徐闻', ], [ 'title' => 'xinhui', 'content' => '

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新会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73.9万,辖会城、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0个镇和会城、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4个派出机构。新会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港澳、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累计捐资赠物总值13亿港元。新会的名胜,包括有玉台寺、紫云观、小鸟天堂、玉湖渡假村、梁启超故居、及用梁启超命名的著名学府、梁启超纪念中学。
 

', 'cityname' => '新会', ], [ 'title' => 'basu', 'content' => '

八宿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地处怒江上游,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米。东邻左贡县、察雅县,南与察隅县接壤,西靠洛隆县、林芝市波密县,北连昌都市卡若区、类乌齐县。全县幅员面积12564.28平方公里(2014年),县境南北长210公里,东西宽80公里,辖4镇10乡,共有人口39021人(2010年),其中有男19790人,女19231人,家庭总户数6999户。八宿县西南部有横断山脉,东北部有怒江。气候类型为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县政府在地白马镇距昌都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区266公里,距拉萨861公里。2014年上半年八宿县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2520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36.29%。1997年,八宿县面积12677平方公里,辖1个镇(白马镇),14个乡(卡瓦白庆乡、益庆乡、吉中乡、然乌乡、吉达乡、略觉乡、普龙乡、帮达乡、同卡乡、拉根乡、郭庆乡、瓦乡、夏里乡、拥巴乡),125个村委会。县政府驻白玛镇。
 

', 'cityname' => '八宿', ], [ 'title' => 'leizhou', 'content' => '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地跨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度。全市总人口141万,辖20个镇,镜内有11个国营农林盐场,雷州城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全市耕地面积15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 'cityname' => '雷州', ], [ 'title' => 'kaiping-2', 'content' => '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邻港澳,北距广州市110公里.地跨东经112°13’~112°48’,北纬21°56’~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各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潭江、苍江相会,穿流而过,水深河宽,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货物散集地。
 

', 'cityname' => '开平', ], [ 'title' => 'leiwuqi', 'content' => '

八宿县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中南部,东邻左贡、察雅县,南与察隅县接壤,西靠洛隆、波密县,北连昌都、类乌齐县。西南部有横断山脉,东北部有怒江。八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干季、雨季分明,干旱、霜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和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依次出现峡谷暖温带、高原温带、高原寒温带三种不同垂直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0.4℃。1月份平均气温0℃,7月份平均气温19.2℃。无霜期162天。日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244天,0℃以上持续时间321天。平均年降水量仅为233毫米。
 

', 'cityname' => '类乌齐', ], [ 'title' => 'anduo', 'content' => '

安多县地处西藏北部,著名的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东与青海省治多县、扎多县、西藏聂荣县为邻,南与那曲县接壤,西与班戈县、双湖特别行政区搭界,北靠青海省格尔木市。地形属高原山川类型。全县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位于109国道3420至3430公里处,距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镇135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64公里,离格尔木市703公里。
 

', 'cityname' => '安多', ], [ 'title' => 'jiangmen', 'content' => '

江门市位于东经111°59′-113°15′,北纬21°27′022°51′,地处广东省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中山市、珠海市;西连阳江市;北接新兴市、佛山市;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是珠江口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土地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其中江门市区1818平方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96个,海岸线总长328.7公里,含岛岸线356.7公里。江门市属河流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总体低平,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原开旷,低山丘陵,错落其间,形成江门地貌的多样性。西部及西北部多为中低山丘陵,东部、中部和南部为河谷、三角洲平原,南部沿海滩涂宽阔。境内的天露山海拔1250米,为境内最高峰。江门市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少霜无雪,温和多雨,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1838.6小时,平均温度22℃,降水量2150毫米,夏秋季常有台风、暴雨。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县级市辖区,代管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现有总人口38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2万人。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同胞共有368万人,约占全国海外侨胞的十分之一,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10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支持家乡建设,形成了江门市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独特优势。
 

', 'cityname' => '江门', ], [ 'title' => 'mangkang', 'content' => '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与云贵高原接壤,属三江流域峡谷区。平均海拔4317米。宁静山脉是境内主要山脉,呈南北走向。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0℃,年均降水量350~45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无霜期95天。自然灾害有洪水、干旱、霜冻、冻土、泥石流等。
 

', 'cityname' => '芒康', ], [ 'title' => 'bange', 'content' => '

班戈县属南美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西高南低。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天夏,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年日照时数为2944.3小时。年霜期为347.6天,没有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08.3毫米。自然灾害有雪、风、霜等。每到春季,大风连续不断。秋季到春季,常出现雪灾。年平均冰雹日数在30天以上。
 

', 'cityname' => '班戈', ], [ 'title' => 'zuogong', 'content' => '

左贡县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左贡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3℃,气温年差19.2度,气温日差年平均14.5℃,年无霜期87天,年降水量是408.2mm,年日照时数2,18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588千焦/cm,日平均温度大于10度,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集中。
 

', 'cityname' => '左贡', ], [ 'title' => 'mazhang', 'content' => '

麻章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上,前身为湛江市郊区,广东省湛江市辖下的一个市辖区,濒临南海。全区户籍人口27.37万(2010年),辖麻章、湖光、太平3个镇。麻章区交通便利,是湛江市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也是粤西沟通海南和西南各省市的交通咽喉。黎湛铁路、粤海铁路以及在建的洛湛铁路等铁路干线横穿全境,有湛江火车西站、湛江货运站。广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湛徐高速公路在麻章工业区内交汇出口,国道325线横穿麻章城区。麻章区有广东海洋大学等15所高、中等院校以及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8家国家、省、市级科研单位。当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雷州文化”特色,是最具代表性的“雷州文化”地区之一。早在隋朝初期,该区就已成为雷州半岛的一个交通、商贸重要中心,自唐天宝年间始有“商旅攘熙,舟车辐辏”的美誉。
 

', 'cityname' => '麻章', ], [ 'title' => 'jiali', 'content' => '

嘉黎县位于西藏东部,地处那曲地区东南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嘉全县平均海拔4400米左右。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的影响,西北寒冷,东南温和,冬寒夏凉,降水充足,年、日温差较大,冬季降雪频繁,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2405.2小时,一年分为旱季、雨季、风季、雪季四季。常年平均气温-0、9度,一月份平均气温-11、9度,七月份平均气温8度,年降水量695.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 'cityname' => '嘉黎', ], [ 'title' => 'bomi', 'content' => '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米。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温8.5℃,1月均温-0.2℃,7月均温16.5℃,年降水量900毫米。波密县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风影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龙藏布河,因此,海拔27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带,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4200米以上属高原冷湿寒湿带,年日照时间1563小时,年均温度8.5度,年无霜期176天,>10度积湿为2269度,年均降水量977毫米。
 

', 'cityname' => '波密', ], [ 'title' => 'luolong-2', 'content' => '

洛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西南部。洛隆县年平均气温5.1℃,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14.5℃。年日照数在2500小时以上,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39.7毫米,降雨期集中在6至8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55%。太阳辐射年总量为670.6焦耳/厘米2。
 

', 'cityname' => '洛隆', ], [ 'title' => 'linzhi', 'content' => '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节,有丰富多彩的南伊沟等。还有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的墨脱县和察隅县底部。2012年,林芝实现生产总值72.39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2%。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0.3万人(2014年)。
 

', 'cityname' => '林芝', ], [ 'title' => 'bianba', 'content' => '

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期只有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 'cityname' => '边坝', ], [ 'title' => 'qusong', 'content' => '

曲松县原名拉加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后裔拉加“里法王”(亦称山南王)独立的自管区,1956年拉加里宗改名为拉加里县。196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拉加里县又更名为曲松县。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该三条河藏语译音为“曲松”,曲松县因此而得名。
中文名称:曲松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藏
下辖地区:厦江乡、邛多江乡、色吾乡
政府驻地:曲松镇
电话区号:0893
邮政区码:856300
地理位置: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
面积:1967平方公里
人口:16308人
 
 

', 'cityname' => '曲松', ], [ 'title' => 'dingqing', 'content' => '

丁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地区西部、他念他翁山麓。面积11562平方公里。该县属藏东峡谷。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海拔6328米,最低海拔3500多米,相对高差2000多米。属藏东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气候寒冷、干燥,夏半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457小时,年降水量639毫米。丁青气候属高原寒带气候,年温差小,日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间为2457.3小时,年平均气温为3.4℃,资料记载最高气温为27℃,最低气温为-25℃,最大冻土层达111㎝,年均降水量为641㎜,没有明显无霜期。
 

', 'cityname' => '丁青', ], [ 'title' => 'qiongjie', 'content' => '

琼结县(藏文:འཕྱོངས་རྒྱས་རྫོང,藏语拼音:Qonggyai,威利:’phyongs rgyas rdzong)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山南市中部。地理坐标东经91°.61′-91°.72′、北纬29°.01′-30°.36′。总面积约1030平方千米,人口约1.74万人。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全县地形三面环山。物古迹众多。最为著名的有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群,赤松德赞记功碑和基碑,藏王墓石狮,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0.72万亩。总人口18807人(2010年)。辖8个乡,35个村民委员会。琼结县2015年1至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407万元,工业增加值120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407万元。1至8月份,琼结县财政总收入为1100.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03万元,同比增长48.68%。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琼结县退出贫困县(区)。
 

', 'cityname' => '琼结', ], [ 'title' => 'changdou', 'content' => '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景观:孜珠寺,噶玛寺,盐井
 

', 'cityname' => '昌都', ], [ 'title' => 'cuomei', 'content' => '

措美县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下辖县,位于山南市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地处东经90°56′~92°00′、北纬28°11′~28°57′之间。县境东邻隆子县,西与浪卡子县接壤,南与洛扎县、错那县交界,北靠琼结县、乃东县。全县辖2个乡2个镇,距拉萨市300公里,距山南市市区130公里。总面积4549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截至2014年底)。县人民政府驻措美镇当许。措美县古堆乡是藏獒的原生地,古堆乡有“藏獒之乡”之称。措美县“扎扎服饰”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帕竹地方政权在措美设立了佳孜哲古宗(即后来的哲古宗,现在的措美),另外还有达玛组(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噶厦政府统治时期仍保留了哲古宗行政区划,统归洛喀(山南)基巧管辖。哲古宗的辖区有:哲古、当许、雪拉;达玛宗的辖区有:波噶、乃西、具巴、路美、当巴、下藏。
 

', 'cityname' => '措美', ], [ 'title' => 'bayi', 'content' => '

巴宜区,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处中国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雅鲁藏布与尼洋河在此相汇,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区域,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巴宜区国土面积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草场面积56.5万亩,森林面积502万亩。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107个行政村,总人口6.7万(2013年)。区政府驻地双拥路街道。巴宜区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2200-4700米,位于巴宜与米林交界的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境内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都有生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2014年,巴宜区(原林芝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5.55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28亿元。2017年10月,巴宜区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 'cityname' => '巴宜', ], [ 'title' => 'luozha', 'content' => '

洛扎县隶属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南麓,全县中部就是一条大峡谷——洛扎沟,为西藏自治区的区边境县之一。边防线长200公里。东南与措美县和错那县为邻,西北与浪卡子县相连,南与不丹王国接壤。2014年,全县国土总面积5570.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水利、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全县总人口2万(2014年)。辖2个镇和5个乡。 [1] 2012年,全县GDP达到27018万元,是2010年的1.7倍。洛扎(藏语“南方大悬崖”)因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西藏江南式的风景主要在本县东南部的拉康镇和拉郊乡。境内人文景观主要有色卡古托寺、拉龙寺、卡久寺、卓瓦龙寺、朗木朗拉康(洛扎库丁寺)、洛扎摩崖石刻、吐蕃时期古墓群等。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洛扎县退出贫困县(区)。
 

', 'cityname' => '洛扎', ], [ 'title' => 'motuo', 'content' => '

墨脱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辖8个乡(含1个民族乡),59个村民委员会。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该县南部2.4万平方千米地区被印度占领,划入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 'cityname' => '墨脱', ], [ 'title' => 'sangri', 'content' => '

桑日县隶属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山南市北部,总面积2633.62平方千米,辖1个镇、3个乡,常住人口15746人(2013年)。桑日,藏语“铜山”之意。县境地处冈底斯山南麓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段,属藏南谷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昼夜温差大,气候较干旱。铜矿、石灰石、大理石、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丹萨梯寺、沃卡温泉、达古峡谷、马鹿自然保护区等。桑日县是湖南省岳阳市的对口支援县。农牧业是桑日县经济基础,境内主要种植青稞、冬小麦、油菜等作物,饲养牛、羊、马等牲畜。建材、光伏发电、水力发电为桑日县支柱产业。2013年,桑日县实现生产总值7.82亿元,财政收入6546万元。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桑日县退出贫困县(区)。
 

', 'cityname' => '桑日', ], [ 'title' => 'langxian', 'content' => '

朗县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喜玛拉雅山脉北麓。耕地面积1.8万亩,草场面积135万亩,林地面积85万亩。辖6个乡,85个村民委员会。
朗县植物资源主要为总面积达85万亩的森林。仅高等植物就有1000多种,可谓巨大的植物王国,是我国少有的天然植物博物馆。朗县经济迄今基本上还是一种自然半自然的农业经济,就其内部结构来说,可谓农、牧、林、副四业一体,其中牧业的比重相对偏重。
 

', 'cityname' => '朗县', ], [ 'title' => 'gongbujiangda', 'content' => '

工布江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东邻波密、林芝县,南接米林、加查、桑日县,西连墨竹工卡县,北至嘉黎县。全县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71公里,总面积128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面积65.57万公顷,草场面积17.2万亩。全县辖6乡,3镇,88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4%,有藏、汉、回、门巴、珞巴、隥人等多种民族,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4%。行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以后,工布江达县正式列入林芝地区。县城驻地果林卡,人口4300余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距自治区所在地拉萨市276公里,距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130公里。自然环境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山峰林立,尼洋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最高海拔6691米,最低海拔3180米,平均海拔3600米,相对高差1700—2000米。由于我县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在印度洋暖湿气流作用下,形成了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温润宜人,雨量充沛,人称“西藏江南”。全县野生动植物、森林、水利、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 'cityname' => '工布江达', ], [ 'title' => 'naidong', 'content' => '

乃东县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总面积2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草场面积18.2万亩,林地面积38万亩。总人口4.8万。辖1个镇,10个乡,3个居委会,49个村民委员会。乃东藏语意为“象鼻山尖前”。约在公元前2世纪,第一代藏王来到雅著河谷、当时被称为“博域”的地方,人们在河上游的扎西次日山上,建造了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此后乃东、琼结一带成为古代西藏的政治中心。1353年设立乃东宗。1751年噶厦政府建立,乃东遂隶属噶厦政府。1911年在乃东设立洛喀(山南)基巧。1959年正式建立乃东县人民政府。为山南地区所辖至今。县特现驻乃东。该县地貌以高山和谷地为主。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最低海拔3522米。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ll座,最高海拔为6647米的雅拉香波山,是天然的雪山冰川,也是雅袭河的源头。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6至9月为雨季,多夜雨,光照充足,蒸发强烈,冬春干燥,多大风,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为2936.6小时,年无霜期143天,长降水量为410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和大风。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铁矿、金、银、铜、白云母、水晶等矿种。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有自唇鹿、豹、膀、马鹿、黑熊、豺、岩羊等。有药用价值高的蛤蛤、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材。鱼类资源丰富、品种达四五十种。乃东历来为西藏重要的农业县之一,为西藏自治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小麦、春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等,牧业畜禽主要有耗牛、黄牛、偏牛、绵羊、山羊、马、驴、猪和鸡、鸭、鹅等。全县林木覆盖率l1.45%。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道德、卡垫、藏被等。全县公路四通八达,l1个乡镇、52个村均已通车。名土特产品有地毯、留撞、竹器、藏式糕,点。还出产屏香、贝母、虫草等。泽当镇,海拔3560米,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公路由此辐射山南地区各县,成为藏南交通枢纽。商业、饮食业、金融、交通、邮电、广播电视、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经过30多年建设,泽当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9年被评为西藏唯一的全国文明集镇。境内古代建筑和遗址众多,仅古代墓群就有20处。雍布拉康,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相传为第一代藏王建造。昌珠寺: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时修建。赞塘寺:亦系唐时所建。曲丁加泽排塔:建于明朝,是县境内的3座名塔之一。猴子洞:传说猴子变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较著名的名胜古迹还有唐代寺庙吉公报咳,为吐蔷时期藏王赤德祖赞宫殿建址。集文化古迹和风光景色于一体的雅袭河两岸,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乃东', ], [ 'title' => 'chayu', 'content' => '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边,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东邻云南省,北邻昌都左贡县,西面与墨脱县接壤,南与印度、缅甸交界。察隅县面积3.1万平方千米。该县地势险峻,山峦重叠,峡谷深邃。全县地势总的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珠。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40米的梅里雪山。全县平均海拔2300米。
 

', 'cityname' => '察隅', ], [ 'title' => 'zedang', 'content' => '

泽当镇,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距拉萨191千米,距贡嘎机场87千米。是山南市和乃东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泽当镇在地理上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东侧,属山南市乃东区,为山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拔3560米。泽当镇年均温度8℃—9℃,最热月均温15.7℃。年降水302毫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泽当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南市乃东区辖镇,市政府、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区境中部,地处雅鲁藏布江和雅砻河交汇处。常住人口30370人(2010年六普)。辖6个居委会。镇政府驻泽当居委会。泽当镇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3551米。泽当是西藏惟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雅砻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周围被高山环绕,东面有贡布日神山。西面是西扎山,南面是岗底斯山脉。山南就是因为地处岗底斯山脉以南而得名。
 

', 'cityname' => '泽当', ], [ 'title' => 'milin', 'content' => '

米林县地处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西部与朗县、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相毗邻,南部与印度接攘,边境线长180公里。全县东西狭长,西高东低,多宽谷,相对高度相差较小,全县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米林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为170天。印度洋与孟加拉湾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通道,形成亚热带、温带、寒带并存的特殊气候。
 

', 'cityname' => '米林', ], [ 'title' => 'longzi', 'content' => '

隆子县位于西藏南部、山南地区中偏北、喜马拉雅山东段北麓。面积10566平方公里。属南喜马拉貉地貌。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约2000米,平均海拔3900米。境内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983小时,年无霜期125天,年降水量279.41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雪、雹、风、霜、地震等。
 

', 'cityname' => '隆子', ], [ 'title' => 'cuona', 'content' => '

错那县位于西藏南端,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34979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降水多、气候湿润,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588小时,年无霜期49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雪、雹、霜、虫、旱等。
 

', 'cityname' => '错那', ], [ 'title' => 'jiangzi', 'content' => '

江孜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面积3771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该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
 

', 'cityname' => '江孜', ], [ 'title' => 'langkazi', 'content' => '

浪卡子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8022平方公里。浪卡子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夏秋温凉多雨水,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2929.7小时,年降水量为376毫米,年无霜期6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旱、虫、雹、洪水、雪、霜等灾害。
 

', 'cityname' => '浪卡子', ], [ 'title' => 'gangba', 'content' => '

岗巴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紧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绵绵雪山环绕。与萨迦、亚东、白朗、定结诸县相邻,南与锡金雪山接壤。东距日喀则市307公里,距拉萨市580公里。总面积3935.8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岗巴镇岗巴雪村,邮编:8577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8。区号:0892。拼音:GangbaXian。

 

', 'cityname' => '岗巴', ], [ 'title' => 'dingri', 'content' => '

定日县位于祖国西南边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东邻定结、萨迦两县;西接聂拉木县;北连昂仁县;东北靠拉孜县;南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县域海拔平均高度为5000米,县域总面积1.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6349人。定日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393.3小时,日照百分率77%,太阳总辐射202.9千卡/cm2年。高原紫外线强烈,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0.7℃,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7.4℃;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24.8℃,极端最冷气温-27.7℃,年降水量为319mm,年最高降水量为474.3mm,最少降水量为104.9mm,降水量95%分布在6~10月份,年平均蒸发量2527.3mm,年平均风速为58.4m/s,全年相对无霜期为113天,绝对无霜期为0天。
 

', 'cityname' => '定日', ], [ 'title' => 'sangzhuzi', 'content' => '

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接壤。日喀则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日喀则一带、日照充足,地处河谷地带、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今日的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从日喀则继续南行,就可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往则直达那曲,东行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习……让旅游者从中解读西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日喀则气候温凉寒冷,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在西藏十个气候分区中属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划分各冬半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和夏半年(五月至十月),昼夜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达-25℃,夏季最高温度+23℃,年平均气温为6.3℃。景观:羊卓雍湖,扎什伦布寺.
 

', 'cityname' => '桑珠孜', ], [ 'title' => 'jiacha', 'content' => '

加查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多河流峡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200米。聂拉降巴雪山海拔6700米,为境内最高点。加查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一个多水系、多湖泊分布的县,主要湖泊有拉姆拉错、雍错、江斯拉错等大小湖泊160个,面积较小,多系滑坡、泥石流、洪积及山崩等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日温差大,雨季集中,冬春季干燥多风。年均气温8.9℃,年日照2750小时,年均降水492.7毫米,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3%,无霜期149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水、冰雹、霜冻、干旱、病虫害等,其中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冰雹年均3次,集中在7~8月。
 

', 'cityname' => '加查', ], [ 'title' => 'nielamu', 'content' => '

聂拉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与拉轨岗日山脉之间,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定日、昂仁、萨嘎、吉隆四县交接,南与尼泊尔王国毗邻。全县土地总面积8684.39平方公里,属农、牧、林综合性的半农半牧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温偏低,冬季寒冷。南北高差悬殊,气候差异大,南部温暖湿润,北部干冷。降水较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日照充足,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2638.9小时。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617.9毫米。
 

', 'cityname' => '聂拉木', ], [ 'title' => 'xietongmen', 'content' => '

谢通门县位于日喀则地区西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东邻南木林县和日喀则市,北接那曲地区申扎县,西邻昂仁县,南与萨迦县和拉孜县接壤。位于东经874′——891ˊ,北纬2918’——3026’,县城距日喀则地区行署驻地83公里。谢通门藏语意为“一见则喜”。相传莲花大师到此地后满意地笑了,因此而得名。

 

', 'cityname' => '谢通门', ], [ 'title' => 'zhanang', 'content' => '

琼结县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 'cityname' => '扎囊', ], [ 'title' => 'nanmulin', 'content' => '

南木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东与拉萨市尼木县交界,西与谢通门县相邻,北与那曲地区申扎、班嘎两县接壤,南与日喀则市隔江相望,与日喀则地区相距76公里,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南木林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强,旱雨季分明,降水较集中,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2928小时,年降水量350-400毫米。
 

', 'cityname' => '南木林', ], [ 'title' => 'sajia', 'content' => '

萨迦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部,东邻日喀则、白朗县,南接定结、岗巴县,西靠定日、拉孜县,北与谢通门县隔江相望。距日喀则150公里,县驻地位于东经88°03′,北纬28°54′,总面积8126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4400米,县驻地海拔4316米。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萨迦镇,邮政编码:857800,电话区号:0892。
 

', 'cityname' => '萨迦', ], [ 'title' => 'gongga', 'content' => '

贡嘎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和江南高山宽谷区。境内高山纵横起伏,边绵不断。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750米。属高原带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射间长,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春寒冷多风,雨季降水集中,形成长冬无夏,春秋相边的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为356.6毫米集中在6-9月份。年日照时数为3194小时。年无霜期142天。常见的自然灾害等。风灾最为频繁,年均大风日40天,集中在2-4月。
 

', 'cityname' => '贡嘎', ], [ 'title' => 'lazi', 'content' => '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拉孜县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五年气候可分为冬半年、夏半年、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日变化天、年变化小,春秋季气温升降缓慢,雨热同季,燥旱同季,冬春干燥且多大风,年平均气温为7.0。因高原奇异多变,气候、降雨量极不稳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达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数平均为70天,日最大降水量为36.5毫米,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极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多集中在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最大风速曾达20米/秒,由于年日照时数高,风多风大,降水偏少,气候极为干燥,相对温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气温度仅为百分之十四。
 

', 'cityname' => '拉孜', ], [ 'title' => 'dingjie', 'content' => '

定结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5816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江嘎镇,邮编:8579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2。区号:0892。拼音:DingjieXian。面积5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草场面积2.3万亩,林地面积约44万亩。总人口1.6万人。辖11个乡(县辖乡9个、区辖乡2个),81个村民委员会。
 

', 'cityname' => '定结', ], [ 'title' => 'shannan', 'content' => '

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处西藏南部边陲。全地区共有12个县,24个镇,56个乡,596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为7.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8万人,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6%。全地区年平均气温7.4–8.9摄氏度,夏季短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干旱,风大且频,结冻时间长,早晚温差大,无霜期短,有“藏南谷地”之称,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北与拉萨毗邻,西连日喀则地区,东连林芝地区,南与印度、不丹接壤,边境线长达630公里。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西藏历史上的众多杰出人物都诞生在这里,她以博大的胸怀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雅砻文化和西藏历史上的众多第一。山南地区有着众多的文物古籍和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又有神秘的神山圣湖;既有风景如画的原始森林,又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辽阔草原;既有雄险的雅江大瀑布,又有久负盛名的文物古籍。这些风景区是藏文化的摇篮和藏民族的发祥地,是以藏民族历史、佛教文化遗存为主体,壮丽自然的高原风光为背景、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为特征的我国目前海拔最高、人文景观最集中、最突出的大型高原风景名胜区,极具旅游观光、文化科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人类宝贵遗产。
 

', 'cityname' => '山南', ], [ 'title' => 'rikaze', 'content' => '

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接壤。日喀则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日喀则一带、日照充足,地处河谷地带、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今日的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从日喀则继续南行,就可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往则直达那曲,东行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习……让旅游者从中解读西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日喀则气候温凉寒冷,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在西藏十个气候分区中属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划分各冬半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和夏半年(五月至十月),昼夜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达-25℃,夏季最高温度+23℃,年平均气温为6.3℃。景观:羊卓雍湖,扎什伦布寺.
 

', 'cityname' => '日喀则', ], [ 'title' => 'angren', 'content' => '

昂仁县域介于东经87.14o-87.75o,北纬29.17o-31o之间,位于日喀则西偏北3o左右、雅鲁藏布江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上游、岗底斯山脉中脊线上。东邻谢通门和拉孜两县,西接措勤和萨嘎两县,南靠聂拉木和定日两县,北依申扎县。拉(孜)普(兰)公路(219国道)横贯境域南部。县域平均海拔4513米,总面积3.962万平方公里,占日喀则地区总面积的21.78%。
 

', 'cityname' => '昂仁', ], [ 'title' => 'renbu', 'content' => '

仁布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2122.82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德吉林镇强钦村,邮编:857200。代码:542330。区号:0892。拼音:RenbuXian。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德吉林镇(驻德吉林村)、帕当乡、康雄乡、普松乡、然巴乡、查巴乡、切娃乡、母乡、仁布乡。共有79个村委会。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仁布,藏语意为“聚宝、多宝”。仁布,公元1354年前属羊卓万户管辖。帕竹政权建立后,于公元1356年建立仁布宗。地扼前后藏的咽喉要道。1642年5世达赖建立噶厦政府,仁布宗隶属噶厦政府管辖。1960年8月成立仁布县人民政府,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5月划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出处)?年,仁布县辖10个乡,79个村委会:德吉林乡、查巴乡、茶乡、姆乡、帕当乡、普松乡、切瓦乡、然巴乡、仁布乡、康雄乡。2000年,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德吉林镇;康雄乡、切娃乡、母乡、仁布乡、然巴乡、帕当乡、普松乡、查巴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8255人,其中:德吉林镇4784人、切娃乡3268人、母乡3268人、仁布乡2609人、查巴乡4012人、然巴乡1887人、帕当乡3172人、普松乡1817人、康雄乡3438人。
 

', 'cityname' => '仁布', ], [ 'title' => 'chengguan-2', 'content' => '

城关区是拉萨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海拔3650米,面积 55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民族,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于7、8、9月份,多夜雨。年长达3000小时以上。夏无酷署、冬无严冬。拉萨市城关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区域东西跨距28公里,南北跨距31公里,面积为5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辖区东与达孜县、西与堆龙德庆县相邻,南与山南地区贡嘎县、扎囊县接壤,北靠林周县。是目前西藏拉萨市区唯一的县级行政区。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拉萨市城关区成立于1961年4月23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已发展至区属4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现有藏、汉、回等37个民族。全区总面积525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城关', ], [ 'title' => 'jilong', 'content' => '

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总面积9009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1万人。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全县辖2个镇、3个乡:宗嘎镇、吉隆镇、折巴乡、贡当乡、差那乡。共有3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宗嘎镇。

 

', 'cityname' => '吉隆', ], [ 'title' => 'kangma', 'content' => '

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5400平方千米/6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邮编:8575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1。区号:0892。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巴县成立,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康马县归日喀则地区管辖。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则市140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外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78公里,境内与亚东,白朗、江孜、浪卡子四县相邻。全县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县域内山大沟深,高山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绝对最高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25.1℃。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矿产有金、银、铜、铁等。耕地面积4.7万亩,可利用草场488万亩,绿色植被覆盖率7%。全县辖8乡1镇、48个村民委员会、160多个自然村、人口352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4%,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信教。
 

', 'cityname' => '康马', ], [ 'title' => 'mozhugongka', 'content' => '

墨竹工卡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东邻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南接山南地区桑日县、乃东县、扎囊县,西毗达孜县、林周县,北连嘉黎县。1959年9月墨竹工卡宗和直孔宗合并,正式成立墨竹工卡县,县政府驻工卡镇。墨竹工卡县辖1个镇,15个乡,149个村民委员会。县境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川相同,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地势呈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墨竹工卡县有松赞干布出生地甲玛景区、距今850多年历史的白教代表直孔梯寺等人文景观,有德仲温泉、日多温泉、思金神湖等享誉区内外的自然景观。诗人王心鉴过墨竹工卡时,见发展口号为“幸福墨竹”,有所感,作《幸福墨竹》一诗曰:优游青藏浴天风,雪径云路多梵僧。自有亮节萦怀抱,墨竹原在最高峰!
 

', 'cityname' => '墨竹工卡', ], [ 'title' => 'saga', 'content' => '

萨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的西北部,属边境县之一,全县边境线长105公里,为日喀则地区西部三县(仲巴、萨嘎、吉隆)之中心,东与昂仁县、聂拉木县接壤,南与吉隆县、尼泊尔王国为邻,西与仲巴县,北与阿里地区的措勤县相接。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的西南边缘,雅鲁藏布江上游。境内“219”国道横贯全县东西,也是拉萨通往阿里普兰的交通要道。全县总面积为2.55万平方公里,下辖七乡一镇,38个行政村。现在总人口为12600人。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气候高寒严酷,典型的高原性气候。

 

', 'cityname' => '萨嘎', ], [ 'title' => 'dazi', 'content' => '

辖5乡1镇,21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到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58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达孜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獐子、野羊、雪鸡、达孜县风光
虫草、贝母等。风能、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铬、铜、金等。近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发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达孜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区、市的关心和江苏省镇江市的大力援助下,达孜县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03年达孜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7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84%;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1721.53万元,比上年增长6.38%;县财政收入为261.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04元,比上年增长12.25%;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为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2003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235.54公里,所属6个乡(镇)全部通车,交通便利。全县共有电话1279部,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同时,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邮政业务。
 

', 'cityname' => '达孜', ], [ 'title' => 'yadong', 'content' => '

亚东县,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下辖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段在北麓、北段在南麓),中部是帕里镇里的卓木拉日雪山,地势是北低—中高—南低,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有亚东口岸。全县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24万亩,平均海拔3400米,需预防内源氧缺乏症。亚东县人民政府于1960年6月正式成立,全县辖堆纳乡、吉汝乡、帕里镇、康布乡、上亚东乡、下亚东乡、下司马镇(为县城驻地)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县城下司马镇距日喀则市区309公里,距拉萨市区580公里。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亚东县属于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亚东沟自然风光(西藏江南)、及“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温泉,东嘎寺、嘎居寺、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2017年10月,亚东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 'cityname' => '亚东', ], [ 'title' => 'zhongba', 'content' => '

仲巴县位于东经82°-84.76°、北纬29.15°-31.8°,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日喀则地区的最西端,喜玛拉山以北,马泉河两岸,西衔阿里普兰县,北靠阿里地区革吉、改则县,东邻阿里地区措勤县和日喀则地区萨噶县,南与尼泊尔王国接壤。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仲巴县境内的杰玛央宗冰川,现正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仲巴县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马,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仲巴县辖1个镇、12个乡,历史悠久,风俗独特。

 

', 'cityname' => '仲巴', ], [ 'title' => 'bailang', 'content' => '

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年楚河中游。总面积2489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洛江镇,邮编:8573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9。区号:0892。
基本概况白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日江公路中段,是自治区商品粮油基地县和“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也是“一江两河”流域重点工程县。县城北距日喀则市49公里,南距江孜45公里,日江公路横穿县城,交通便利。全县总面积为2759平方公里,现辖11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平均海拔4200米,县城驻地海拔3890米,现有耕地面积1803万亩,草场面积378万亩。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1798人。
 

', 'cityname' => '白朗', ], [ 'title' => 'pali', 'content' => '

帕里镇(Pagri Zhen) :在西藏亚东县的中部,是亚东县南北地形的分界带。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称,也是藏南部尤其繁荣的古城,在很多著名的诗词文章和歌曲中常常提起这座美丽的圣城。位 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正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群山之中的亚东县境内,绰莫拉利峰(海拔7314米)被当地信徒称为圣母神山,西南麓的帕里盆地,人口5000余人。海拔约4300米,面积3300公顷。被群山环绕,这里的房屋大都是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整齐划一,比起更多地方显得格外庄重而华丽。拉萨—亚东公路(拉萨市通往不丹的公路的大段)经此。截止到2004年末全镇共有2121口人、539户;驻军部队及10个机关单位、1所小学;总计624户、2306口人、1465头(只、匹)牲畜,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518元。2011年底,全镇总人口2566人。帕里镇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脊的一片开阔、灰黄的大坝子上,一排排土石结构的民居纵横排列在一起。某种意义来讲,帕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北分界点上。从帕里至亚东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的46公里路程几乎全是下坡路。河谷深切,河水南流。
 

', 'cityname' => '帕里', ], [ 'title' => 'qushui', 'content' => '

曲水:地处西藏中南部的拉萨河下游。面积126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9万。曲水藏语意为“流水沟”。隶属于拉萨市,县府驻曲水镇。该县属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势较平坦。曲水县是半农半牧县,为西藏商品粮基地之一。曲水镇内服务设施齐全,每日有往返拉萨的班车。境内著名景点有雄色寺(全区最大的红教尼姑寺)、热堆寺和草玛拉康(阿底峡灵塔即建于此)。
 

', 'cityname' => '曲水', ], [ 'title' => 'maonan', 'content' => '

茂南区是广东省茂名市辖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粤西地区,因地处原茂名县(今主体分属高州市、茂南区)之南部而得名。地处于东经110°44′—110°58′和北纬21°32′- 21°49′之间,东毗电白,南邻吴川,西接化州,北连高州。该区共管辖8个街道、9个镇(2017年9月羊角镇划入,另增设城南街道),共辖133个村委会和85个居委会(不含羊角镇),区域总面积达526平方公里(不含羊角镇)。截至2011年底,茂南区有33个民族成分,8千多少数民族人口。茂南区位于茂名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茂名市党政机关所在地,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8个工业卫星镇和1个开发试验区,茂名市1985年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后,其原管辖地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茂南区,作为茂名市市辖区。2017年9月,又新增原电白区的羊角镇。茂南区管辖8个街道、9个镇,分别是:城南街道、红旗街道、河西街道、河东街道、露天矿街道、新华街道、官渡街道、站前街道、金塘镇、公馆镇、新坡镇、镇盛镇、鳌头镇、袂花镇、高山镇、山阁镇、羊角镇;共辖133个村委会和85个居委会(不含羊角镇)。并设有1个开发试验区: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
 

', 'cityname' => '茂南', ], [ 'title' => 'duilongdeqing', 'content' => '

堆龙德庆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拉游河南拐弯处及其支流堆龙河南岸。面积26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现辖11个乡,1个镇,89个村民委员会。堆龙藏语意为“上谷”,德庆藏语意为“极乐”。解放前,西藏地区政府在此设有3个宗政权,均隶属于西藏噶厦政府。1959年9月,德庆宗改名德庆宗办事外,隶属于拉萨分工委领导。1959年9月成立堆龙德庆县人民政府和西郊区人民政府,隶属拉萨市人民政府。1960年2月两县合并为龙德庆县,县驻地迁至西郊区驻地东嘎镇。邮政编码:851400,电话区号:0891。该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游河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5500米,最低海拔3640米,相对高差约1860米。沿堆龙河丘陵起伏,群山连绵不断。念青唐古拉山的两条支脉,逶迤县境南北。西北部为堆龙河谷区,有明显的高原河谷垂直气候特征。东南部属拉萨河谷区,地势平坦开阔。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候区。雨季降水集中,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堆龙德庆县
,日照时候长,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440毫米。境内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雹灾、霜冻、雪灾、虫灾、洪水等。县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粘土、铅、锌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獐子、鹿、水獭、棕熊、豹子、黑颈鹤、藏马鸡、虫草、贝母、雪莲花等。堆龙德庆县是以农业主为、农牧并举的县。1983年被指定为西藏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春小麦、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等。畜牧业为本县第二支柱产业,饲养奶牛、绵羊、山羊、家禽等。植被有自然灌木林及农田防护林。工业以传统家庭手工作坊为。集体工业有农具厂和县粮油加工厂。目前主要有青藏公路、拉贡公路等交通干线横贯县境。另有县道12条,乡道35条,总长度为270公里。
 

', 'cityname' => '堆龙德庆', ], [ 'title' => 'jinhu', 'content' => '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宝应湖、高邮湖以西地区,1959年10月建县,因境内汜光湖有“金湖”之称,遂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全县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辖11个镇,人口37万。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拥有水面420平方公里,滩涂44平方公里。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鱼米之乡”、“淮上明珠”之美誉。
 

', 'cityname' => '金湖', ], [ 'title' => 'linzhou-2', 'content' => '

墨竹工卡县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面积5512平方公里。该县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川相同,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地势呈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约9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813.1小时。年降水量515.7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由于地理原因,境内自然灾害多而频繁。春秋之季多早、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袭击,干旱与洪涝极易成灾。漫长的冬季干燥与风沙相伴。冬春之交,动机受雪灾威胁。
 

', 'cityname' => '林周', ], [ 'title' => 'huaian-2', 'content' => '

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2001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淮安市撤市建区为楚州区,属辖现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总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118.2万。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 'cityname' => '淮安', ], [ 'title' => 'nimu', 'content' => '

尼木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穷母岗峰,海拔7048米,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为3700米。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最高穷母岗峰,海拔为7048米,最低点为玛曲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3700米。尼木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947.2小时。年无霜期100天左右。年降水量324.2毫米。
 

', 'cityname' => '尼木', ], [ 'title' => 'quanshan', 'content' => '

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泉山区要率先建成江北现代服务业强区,向江苏省一流城区进军。2015年,泉山区成为既徐州鼓楼区后徐州第二个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将为泉山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 'cityname' => '泉山', ], [ 'title' => 'dangxiong', 'content' => '

当雄县地处西藏中部,纳木错畔。面积10036平方公里。该县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地带。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县。海拔最高7200米,平均海拔4200米。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寒夏凉,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881小时。年降水量481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可达74天。最多可达128天。
 

', 'cityname' => '当雄', ], [ 'title' => 'jiawang', 'content' => '

贾汪区,别称泉城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东北部,东与邳州市接壤,南部、西北部与铜山区毗连,北与山东省枣庄市相邻。始建于1952年的贾汪矿区,经过几次易名调整,于1965年定名为贾汪区。贾汪区历史悠久,远在商周之前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明朝万历年间,水盛草丰,东北有泉汇而成汪,贾汪称泉城。临汪而居,因贾姓人多,故称“贾家汪”。清光绪八年胡恩燮在贾家汪掘井建矿,由此揭开贾汪百年煤田开采历史,光绪二十四年贾汪煤矿公司成立,“贾家汪”自此渐称“贾汪”,素有“百年煤城”之称。贾汪区拥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大吴镇和青山泉镇。区内有潘安湖风景区、大洞山风景区、督公湖风景区、茱萸寺等旅游景点,被誉为“徐州后花园”。贾汪区是徐州的物流、商贸、生态、旅游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贾汪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2017年,贾汪区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85位。
 

', 'cityname' => '贾汪', ], [ 'title' => 'lasa', 'content' => '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东经91?07′,北纬29?39′,海拔3658米。拉萨藏语意为“圣地”。全市人口40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拉萨的历史悠久,秦时属古汉、唐为吐蕃之地。唐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同时建都拉萨。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在此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千余年来,这里成为了西藏政教活动的中心。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之称。景观: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已驰名中外。其它景点还有藏王陵,楚布寺,达扎路恭纪功碑,甘丹颇章,拉萨清真寺,龙王潭,罗布林卡,曲贡遗址,西藏革命展览馆,小昭寺,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
 

', 'cityname' => '拉萨', ], [ 'title' => 'yunlong', 'content' => '

云龙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南部 ,因风景秀丽的云龙山而得名。云龙区是徐州的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西揽老城区,东跨新城区,辖区内既有以淮海路和中山路地区为代表的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又有建设中的以徐州新城区为代表的行政、商务中心。云龙区有云龙山、大龙湖、青龙湖、戏马台、李可染艺术馆、徐州民俗博物馆、徐州市博物馆、徐州汉文化景区等景点。云龙区是徐州的政治、文化、商务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截止2016年,云龙区辖8个街道:彭城街道、子房街道、黄山街道、骆驼山街道、大郭庄街道、翠屏山街道、大龙湖街道、潘塘街道,54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骆驼山街道。
 

', 'cityname' => '云龙', ], [ 'title' => 'guang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广东', ], [ 'title' => 'xinyi', 'content' => '

新沂市总面积1571平方千米。总人口99万人(2008年初)。市人民政府驻新安镇,邮编:221400。代码:320381。区号:0516。拼音:XinyiShi。新沂市辖16个镇:新安镇、瓦窑镇、港头镇、唐店镇、合沟镇、草桥镇、窑湾镇、棋盘镇、马陵山镇(原王庄镇)、新店镇、邵店镇、北沟镇、时集镇、高流镇、阿湖镇、双塘镇。
 

', 'cityname' => '新沂', ], [ 'title' => 'luhe', 'content' => '

遮浪半岛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海滨自然景光迷人,山,海,湖,角风光琦旎,区内有唐公墓,郑祖嬉纪念庙古迹。遮浪半岛突入海面,有如屏障似地挡住了东西两面风浪,在半岛两侧不管风向何方,景象迥然不同,当一边波涛滚滚,巨浪排空,万马奔腾,另一边则风平浪静,一碧万顷,波光粼粼,遮浪因而的名。半岛南面有灯塔岛,建有国际航标灯塔;半岛两侧海滩各连绵约2公里,沙白水清,是海水浴理想处。
 

', 'cityname' => '陆河', ], [ 'title' => 'suining-3', 'content' => '

睢宁处于徐州市东南部,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特大城市圈之一——徐州特大城市圈“一城两翼”的重要一翼。面积1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全县辖16个镇。是徐州市的重要卫生城,具有优越的位置区域条件。西靠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徐州市,东临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境内高标准的徐宁(机场)路、104国道、省市县一级公路纵横交错,徐(宿)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霍连高速公路与睢宁擦肩而过。内河航道紧连京杭大运河,徐沙河、徐洪河直通洪泽湖。国家民航一级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坐落睢宁境内,架起了睢宁通往外界的空中桥梁,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捷。

光纤通讯、移动通讯发达,已开通250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现正扩大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化网络建设,向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通信网络迈进。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徐州火力、热力电厂电力供应充裕。坐落境内的华东电网220ky变电站和县内4个110kv、8个35kv变电站,构成了强大的电力供应网。
 

', 'cityname' => '睢宁', ], [ 'title' => 'lufeng', 'content' => '

陆丰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位于东经115°25′-116°13′,北纬22°45′-23°09′。北与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陆地总面积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陆地面积的31.89%。海岸线长116.5km,海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沿海有乌坎、甲子、碣石、湖东、金厢5个港口,17个岛屿,230个海礁。1995年1月陆丰撤县设市,实行市辖镇(场、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驻东海镇。现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铜锣湖农场、大安农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155.4万人。
 

', 'cityname' => '陆丰', ], [ 'title' => 'pizhou', 'content' => '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沂河下游。东接新沂市,西连徐州市贾汪区、铜山区,南临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北与山东省枣庄市、郯城县、苍山县接壤。总面积2088平方千米。总人口170万人(2009年底)。全市辖24个镇:运河镇、邳城镇、官湖镇、四户镇、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港上镇、邹庄镇、占城镇、新河镇、八路镇、炮车镇、铁富镇、岔河镇、戴圩镇、陈楼镇、邢楼镇、戴庄镇、车辐山镇、燕子埠镇、赵墩镇、议堂镇;以及邳城农场、张楼农场。共有38个居委会、451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运河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众多,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3.8℃,年降水量916毫米。矿产主要有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辉绿岩、石英石、大理石、高黏土、黄砂。国家商品粮和银杏、肉兔生产基地。陇海铁路、连徐高速、310国道、323省道横穿东西,邳苍、邳睢、枣泗公路纵贯南北。京杭运河过境54千米,邳州港为全国大型内河港口之一。特产有“西楚贡菜”之称的苔干。大墩子古文化遗址、寨山摩崖石刻、淮海战役碾庄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陵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邳州', ], [ 'title' => 'haifeng', 'content' => '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水路至香港81海里,水陆交通便捷,是粤东地区陆上交通要津。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清雍下九年(1731年)划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丰划出沿海7镇为市城区。1988年全县辖19个乡镇和3个农林场,总人口69.23万人,其中,男36.31万人,女32.92万人。非农业人口17.25万人。汉族占总人口99.82%。海丰又是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7万人。(最新数据:全县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现辖16个乡镇和3个农林场,人口74.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20多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0多万人。)全县总面积1750km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莲花山脉横贯县境北部。西北山峦叠嶂,中部为宽阔平原,土质肥沃,河涌交错,有赤石、大液、丽江、黄江4大江河,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3大海湾,海岸线116k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0C,无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mm。
 

', 'cityname' => '海丰', ], [ 'title' => 'peixian', 'content' => '

沛县辖15个镇: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沛县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是淮海经济区1.2亿人口的中心城市。境内交通通讯便利,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徐沛铁路纵横南北,与陇海铁路和京广、京九、京沪铁路接轨。公路四通八达,境内通车里程1300公里,自然形成连接鲁南、皖北、豫西和苏北的交通枢纽。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90公里,可直达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广州、厦门、深圳等国内大中成市。程控制电话装机容量20万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宽带高速互联网等到现代通信网络已形成。沛县已形成煤炭、电力、化工、机械、食品、纺织六大工业体系。近年来,国内外大企业纷纷来沛县投资办企业,现已有新加坡、香港、台湾、广东、珠海、浙江等30余家投资商在我县建立了生产经营企业。商业市场体系建成已具规模,刘邦大酒店、燕山饭店、歌风宾馆等星级饭店、旅馆日臻完善。福太隆、维多利亚、人民市场、金贸广场、香港城、电子城、装饰城、食品城为主体的沛城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昭阳两湖,北与山东接壤,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
 

', 'cityname' => '沛县', ], [ 'title' => 'shanwei', 'content' => '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间。汕尾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海丰沿海一带聚居生息。公元前221年,海陆丰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丰县,陆丰属东海郡海丰县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从海丰县析出陆丰县。清初以来,汕尾开埠,沟通海外,逐渐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海陆丰是彭湃烈士的故乡。本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度。
 

', 'cityname' => '汕尾', ], [ 'title' => 'binhai', 'content' => '

滨海,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日本隔海相望,南距盐城8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
 

', 'cityname' => '滨海', ], [ 'title' => 'tongzhou', 'content' =>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于2009年撤市为区,其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苏州隔江相望,和上海灯火相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区面积1166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2008年末户籍人口1242680人,GDP391亿元。区政府设在金沙镇,城区南侧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部长江畔建有通州港区。各镇分别建立了工业集中区或农业开发园区,均拥有良好的投资条件和生活服务设施。
 

', 'cityname' => '通州', ], [ 'title' => 'fengxian-3', 'content' => '

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古称凤城,相传远古时期曾经有凤凰落于此地而名。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1449.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9.2公里,东西宽约46.6公里,下辖14个镇1林场,人口110万。丰县辖14个镇:凤城镇、首羡镇、顺河镇、常店镇、欢口镇、师寨镇、华山镇、梁寨镇、范楼镇、孙楼镇、宋楼镇、大沙河镇、王沟镇、赵庄镇。丰县属黄泛冲击平原,地势高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34.5—48.2米之间,西南略高于东北,境内河流原为自然河流,东西走向,建国后进行了全面治理,以大沙河为界,东有郑集南北支流,流向自西向东;西有复新河水系,流向自南向北,废黄河经过治理,引入长江水,形成了大沙河带状水库。丰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水量约630.4毫米,无霜期达200天左右。
 

', 'cityname' => '丰县', ], [ 'title' => 'xiangshui', 'content' => '

江苏省响水县位于东经119°29′51″-120°05′21″,北纬33°56′51″-34°32′43″。在盐城、淮阴、连云港三市交汇处。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等国隔海相望。年平均气温13.6℃,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895.3毫升,年平均日照2399.7小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县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境东郊驻有省属黄海农场和灌东盐场。在黄海上有一座小岛叫开山岛约2亩地大小,出海补鱼的人都以这个为出海口。上面曾是军事驻地修有碉堡,现已是无人之岛。199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7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9.23亿元,财政收入8114万元。
 

', 'cityname' => '响水', ], [ 'title' => 'tongshan-2', 'content' => '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微山湖。总面积2,035.02平方千米。总人口1,204,721人(2007年末)。铜山区辖8个街道:利国街道、三河尖街道、垞城街道、义安街道、张集街道、电厂街道、张双楼街道、拾屯街道,20个镇:铜山镇、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徐庄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国营沿湖农场。区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 'cityname' => '铜山', ], [ 'title' => 'haimen', 'content' => '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全市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海门市辖21个镇、1个乡:海门镇、三星镇、天补镇、三和镇、德胜镇、三厂镇、常乐镇、麒麟镇、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四甲镇、货隆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刘浩镇、东灶港镇、临江镇、王浩镇、树勋镇、海永乡。
 

', 'cityname' => '海门', ], [ 'title' => 'yancheng-2', 'content' => '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濒临黄海,与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接壤,境内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黄淮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其地势大致以废黄河为中轴,向东北、东南逐步低落。里下河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西,本平原区四周高、中间低。滨海平原区位于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东,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盐城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大致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沐泗水系。前者流域面积137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1.4%。主要河流有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通榆运河、串场河、灌河等。盐城历史久远。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时期建盐渎县,这是盐城置县的开端;东晋改名为盐城,康熙年间划归江苏省。盐城历史上盐、渔、农业较为发达,尤以产淮盐著名。先秦到清代中叶,淮盐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之一。盐城的手工业也颇为发达,明清时期的建湖周氏冶铁、李氏花炮,东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滨海的泥彩塑,大丰的西团发绣和东台安丰的木芙蓉织品等,在江淮之间是负有盛名的。盐城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冷暖有常、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3.9-14.5℃。年降雨量980-11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241-2390小时,无霜期209-218天。
 

', 'cityname' => '盐城', ], [ 'title' => 'xuzhou', 'content' => '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现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徐州号称“百里煤海”,煤炭探明储量36亿吨、预测储量69亿吨,还有铁矿石、石灰石、石英岩(预测储量8.3亿吨)、石膏(探明储量3.2亿吨、预测储量44.4亿吨)、岩盐(探明储量5.53亿吨、预测储量21亿吨)、钾长石、大理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景观: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每年10月初,徐州还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

 

', 'cityname' => '徐州', ], [ 'title' => 'qidong-2', 'content' => '

启东市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也是江苏日出最早的地方。全市陆地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这里平原绿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被誉为“江海明珠”。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启东市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小康县、全国科技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启东滨江临海,具有鲜明的江海特色,具体可概括为“四张名片”。
 

', 'cityname' => '启东', ], [ 'title' => 'guangling-2', 'content' => '

广陵区,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主城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行政区域面积341.96平方公里,人口49.82万人(2013年末)。截止2014年,广陵区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共计54个社区和83个村。广陵,古城扬州的先名,历史上的扬州。广陵区,是扬州的中心城区。位于广陵区域的扬州古城占地5.09平方公里,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体现扬州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2016年广陵区入选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全国百强区)第62位、中国市辖区投资潜力百强第79位、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46位、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第88位。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春秋时期,今扬州市西北部一带为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沟通江淮水系,为扬州开发之始。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 'cityname' => '广陵', ], [ 'title' => 'tinghu', 'content' => '

亭湖区是盐城市的中心城区,地处盐城市中心,位于江苏省东部、黄海之滨。亭湖区原名为盐城市“城区”,于2003年更名为“亭湖区”。亭湖区是盐城的城市起源地,其经济、文化、教育和城市化水平均居盐城市各县市区首位。亭湖区东至黄海海岸;南与盐城市大丰区接壤;西与盐都区隔街相望;北与建湖、射阳2县相连,总面积953.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亭湖区下辖先锋街道,毓龙街道,文峰街道,大洋街道,五星街道,黄海街道,新城街道,新洋街道,伍佑街道和南洋镇、新兴镇、步凤镇、便仓镇、盐东镇、黄尖镇,其中新城街道南部,步凤镇由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代管,黄海街道,伍佑街道由盐城市城南新区管委会代管。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cityname' => '亭湖', ], [ 'title' => 'gangzha', 'content' => '

港闸区:南通市的市辖区、飞速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南部与崇川区隔通吕运河相望,东部、北部与通州区接壤,西部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南通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城市组团。港闸区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27.9万人(2013年末),拥有10公里长江岸线。下辖下辖唐闸镇街道、秦灶街道、幸福街道,陈桥街道,港闸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天生港镇街道)5个街道、60个村(社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截至2014年5月,港闸区下辖唐闸镇街道、秦灶街道、幸福街道,陈桥街道,港闸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天生港镇街道)5个街道、60个村(社区)。
 

', 'cityname' => '港闸', ], [ 'title' => 'hanjiang-2', 'content' => '

邗江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腹部,长江与淮河交汇处,西连南京,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重要组成部分。邗江因春秋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而得名,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2001年撤县设区,隶属扬州市,现辖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5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
 

', 'cityname' => '邗江', ], [ 'title' => 'yandou', 'content' => '

盐都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地处北纬33°20’,东经129°9’。盐都行政中心是盐都的经济开发区,与江苏省辖市盐城市县同城,位于盐城市区南部,距盐城市中心4公里,将是盐城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年均降雨量900—1066毫米,年均气温15.4°C,年均最高气温19.9°C,年均最低气温11.8°C,无霜期218天。盐都交通方便,区政府所在地西面4公里有宁靖盐高速、90公里有京沪高速;南面4公里有盐淮高速;东面2公里有204国道、6公里有新长铁路、10公里有沿海高速大通道、13公里有盐城机场、50公里有大丰港、70公里有射阳港;东侧还有国家三级航道通榆河。行驶高速到达南京仅需2.5小时、上海3.5小时、北京10小时。铁路南接京沪线和宣杭线,北接陇海线。航空线已通北京、广州,每周三班。今日的盐都,是一个初具特色后势强劲的新兴工业发展高地。通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推进,奠定并提升了工业主体地位,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的支柱产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老树开新花,焕发出无限的生机;随着盐都新区和各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批又一批的大型、特大型高科技项目被陆续引进和建成投产,韩国世钟汽配城、华业医药、丽凯毛绒、龙熙钢结构、唐笑服饰、绿叶化工、桑力太阳能、上禾金属、海特布业等骨干项目投产后迅速形成先进生产力,支撑县域经济一路攀升。今年落户盐都、投资2.6亿元的盐城热电项目是苏北首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日能处理垃圾800吨,年发电量2亿度,年供热能力20万吨。总投资10亿元的宏大工业园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麂皮绒、毛精纺、高档复合面料生产基地。总投资40亿元的悦达纺织城项目也已开始投建一期工程。以环境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盐城市盐都区以工兴县的战略一定会结出越来越多的硕果。
 

', 'cityname' => '盐都', ], [ 'title' => 'chongchuan', 'content' => '

崇川区,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市市委、市政府驻地。总面积215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崇川区下辖10个街道,常住总人口71.1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2.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1:24.9:75.0。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96018元。崇川区拥有一山一水两个风景名胜区。一山即国家4A级风景区狼山,一水即国家5A级风景区濠河。崇川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 'cityname' => '崇川', ], [ 'title' => 'jiangdou', 'content' => '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泰兴市、姜堰市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 'cityname' => '江都', ], [ 'title' => 'dafeng', 'content' => '

大丰市地处江苏东部,黄海之滨,总人口73万,面积3059平方公里,辖12个镇、两个省级开发区,境内有省属农场和沪属农场各3个。大丰市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县(市)称号。
 

', 'cityname' => '大丰', ], [ 'title' => 'rudong', 'content' => '

美丽富饶的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36′,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南部与通州市为邻。如东县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8.46万人。如东县辖15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兵房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县治为掘港镇。
 

', 'cityname' => '如东', ], [ 'title' => 'gaoyou', 'content' => '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隶属于地级扬州市。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人口2004年底,总人口82.71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邮编:225600。代码:321084。区号:0514。拼音:GaoyouShi。
 

', 'cityname' => '高邮', ], [ 'title' => 'dongtai', 'content' => '

东台位于苏中沿海,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境内一马平川,气候温和湿润。1987年撤县建市,辖23个镇、1个市级经济开发区,市域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5公里,沿海滩涂155万亩。全市总人口118万。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值120亿元,财政收入6.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城镇职工人均工资8020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全款余额73亿元。在2002年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帮再度进入百强,居73位,比上年前移8位。东台西汉入志,南唐得名,清乾隆33年正式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宰相,曾在这里担任过盐官。范仲淹率领民众,修筑了“华夏第一堤”──范公堤。明代哲学家王艮,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文学家吴嘉纪,近代新闻学戈公振都为东台增光添彩。东台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先后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农林牧渔总产值居全国前列。正常年景可产粮食70万吨,棉花2万吨,油料6万吨,出栏生猪及乳猪150万头,山羊200万只,菜兔200万只,家禽7000万只,年产鳗鱼、泥螺、文蛤、竹蛏等海产品逾万吨。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拥有大棚面积13万亩,年产各种蔬菜瓜果90多万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0多个,销售窗口800多个,从事运输人员达5万多人。东台工业已进入工业化水平中期阶段。全市拥有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医药等行业,产品有2000多种。现有各类工业企业9316个,工业定报事业共301家,销售超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46.5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16.6亿元,占36%,小型企业29.9亿元,占64%。东台外向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已建成三资企业200多家,出口商品15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客商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方合作非常融洽,发展环境十分宽松。东台水陆空交通便利。204国道、盐连一级公路贯穿南北,连盐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境,高兴东一级公路连接盐宁、京沪两条高速通道,境内公路形成五纵三横的骨架;省属干线航道串场河、泰东河经纬交错。穿越市境的通榆运河拓浚工程、新长(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东台段已经竣工。东台城市建设初展雄姿。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拥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近2亿元的热电厂已并网发电。市区各类大中型商贸中心和文化娱乐设施齐全。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 'cityname' => '东台', ], [ 'title' => 'rugao', 'content' => '

如皋,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东濒黄海,南临长江,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人,现辖23镇532行政村(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跻身于中国明星县(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百强县(市)、乡镇工业明星县(市)、邮电百强县(市)、的行列。
 

', 'cityname' => '如皋', ], [ 'title' => 'yizheng', 'content' => '

仪征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地貌多样,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部、中部为缓岗丘陵区。仪征市处于江淮之间,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全市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长江水系流域面积近700平方公里,淮河水系流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全市环境状况良好,农村主要河流水质达地面水Ⅱ类标准,农村空气环境质量达优级。沿江圩区河流纵横,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宜粮宜蔬宜渔;丘陵地区野生物种丰富,自然植被较好,生态环境优越,宜林宜牧宜副。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侯温暖,为发展农副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环境。沿江大片圩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历来是鱼米之乡;丘陵山区宜林宜牧宜副,发展多种经营前景诱人。仪征矿产资源主要为玄武岩石料、型砂、砺石(球石、花彩石、雨花石)、泥碳、天然地下矿泉水、石油和地热。其中,雨花石产销量占全国前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农业主产大米、小麦、油菜籽,特产菜鹅、果品、席草、水产养殖,“馋神风鹅”热销国内外。
 

', 'cityname' => '仪征', ], [ 'title' => 'jianhu', 'content' => '

建湖其名由县境内建阳、湖垛(今城关)两镇的首字合称而成,地处黄海之滨,背倚苏北平原,素有“水乡明珠”之称,这里是一方神奇的热土,是一片迷人的水乡!苍海桑田,建湖人杰地灵。“九龙墩”的汉代墓葬群落,叠立千年的唐代朦胧宝塔……无不烙下建湖五千年历史的悠久印记,“当为国死”而抱帝蹈海的民族英雄南宋臣相陆秀夫,笑震联大的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哪个不是流芳百世的建湖骄子;还有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独树一帜,驰名中外;万倾荡绿千亩水清的自然风景区——九龙口,经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专题介绍后,更是声名远播。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今日建湖,七乡十一镇,你追我赶比翼飞,80万人民安居乐业春满堂,1150平方公里大地生机勃勃处处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江苏省水产先进县,江苏省教育先进县,这一块块奖牌,不仅凝聚着建湖人的智慧和汗水,而且凝聚着建湖人勇创一流的品格和精神!
 

', 'cityname' => '建湖', ], [ 'title' => 'haian', 'content' => '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海安', ], [ 'title' => 'baoying', 'content' => '

宝应县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宝应属黄淮冲击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沿运河两岸高亢,东西边缘低洼;运东南北两侧略高,中间偏低。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
 

', 'cityname' => '宝应', ], [ 'title' => 'sheyang', 'content' => '

行政区域面积2776平方公里,人口95.9万人,辖17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合德镇,邮编:224300。代码:320924。区号:0515。拼音:SheyangXian。射阳县辖17个镇4个农场2个开发区1个盐场:合德镇、临海镇、千秋镇、通洋镇、四明镇、阜余镇、海河镇、陈洋镇、海通镇、兴桥镇、新坍镇、长荡镇、盘湾镇、特庸镇、洋马镇、黄沙港镇、耦耕镇;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国营淮海农场、国营临海农场、国营新洋农场、国营射阳盐场、射阳县农业经济开发区。建国后行政区划变更:2007年8月2日,划盐东镇给盐城市亭湖区管辖;2008年4月3日,划黄尖镇给盐城市庭湖区管辖。射阳县位于苏北沿海中部,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海岸线总长103公里,滩涂面积109.7万亩,每年还以近万亩的速度向海洋延伸。
 

', 'cityname' => '射阳', ], [ 'title' => 'nantong', 'content' => '

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面向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南通是长江流域进出物资的转运枢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市区的五山(即:狼山、剑山、军山、黄泥山,马鞍山)为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江南古陆下沉后残留于地面的高顶。南通全市地势平坦,沿江、近海与中北部地区至里下河区略有起伏。境内沟河纵横交错,使江、海、河连成一片。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土地肥沃,沟河纵横,雨水充沛,是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江海平原,全市拥有耕地707万亩,耕地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里以粮棉为主,盛产棉花和特种经济作物,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景观:南通博物苑、水绘园、定慧禅寺、支云塔、光孝塔等旅游点临山面水,各具特色。城南的狼山,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是南通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南通作为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长江流域进出物资的转运枢纽港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素有“扬子第一窗口”之称。每天,世界各国的万吨级轮船在这里川流不息,随处可见,这也算是南通的另一特色景观吧。
 

', 'cityname' => '南通', ], [ 'title' => 'funing-2', 'content' => '

阜宁位于苏北平原中北部,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辖20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县域分属里下河、沿海、淮北三个农业区。阜宁历史悠久,古称黄浦,宋时称庙湾,清雍正九年(1731)建县,素有“江淮乐地”之称。阜宁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过抗日斗争,当时有“北有延安,南有盐阜”之说。
 

', 'cityname' => '阜宁', ], [ 'title' => 'yangzhou', 'content' => '

苏中门户,园林城市。历史上“富甲天下”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54.2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地:维扬区。
 

', 'cityname' => '扬州', ], [ 'title' => 'gusu', 'content' => '

姑苏区,江苏省苏州市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中心,2012年撤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3区而置姑苏区,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姑苏区东接苏州市工业园区,南连苏州市吴中区,西邻苏州市高新区,北靠苏州市相城区,是苏州重要的经济、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之一。2012年9月,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由苏州原平江、沧浪、金阊区合并而成,总面积85. 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姑苏区位于东经120°37′,北纬31°19′。
 

', 'cityname' => '姑苏', ], [ 'title' => 'xiangcheng-6', 'content' => '

相城区,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区,位于苏州市中心。相城区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部,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截至2018年7月,相城区下辖4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铁新城和1个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元和街道、北桥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渭塘镇、阳澄湖镇、黄埭镇、望亭镇。相城区拥有京沪、苏嘉杭等3条高速公路、14个道口,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总面积近49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其中常住人口73.5万余人、户籍人口42.5万人。相城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筑城于斯”而得名。2001年2月,苏州行政区划调整,原县级吴县市撤销,设立相城区、吴中区。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 'cityname' => '相城', ], [ 'title' => 'jingkou', 'content' => '

京口区,镇江市辖区,镇江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12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8.8万,下辖6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1个港口产业园区,1个场圃。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镇江市设立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城区更名京口区,后又经过2次区划调整,形成当前的行政区划。京口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东,“十字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境内交汇,是连接苏南、苏北物资流通和经济协作的枢纽地带。辖区内焦山、北固山沿长江分布,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闻名于世,有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2018年,京口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99位。
 

', 'cityname' => '京口', ], [ 'title' => 'taicang', 'content' => '

港口城市太仓,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上海浦东“后花园”之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连昆山、苏州,北接常熟,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太仓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市域面积815平方公里,辖人口45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境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3℃,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2.8℃和27.7℃,极端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11.56℃和37,9℃。年平均降水量为1055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29.6毫米,年最小降水619毫米。年平均霜期135天。太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古迹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个。从明代首辅王锡爵、大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到近代大物理学家吴健雄、一代国画巨匠朱屺瞻,古往今来,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太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基础丰厚坚实,境内37公里长江岸线正在加速开发建设之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一类口岸太仓港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成部分;中远国际城已落户开发区中;陆渡台资小区、归庄糖果食品城、奇力电机城、马北娱乐区、浏河旅游区等一批特色小区均已初具规模,振翅欲飞。长江之畔,古老而年轻的太仓,正一日千里,汇入世界洪流。
 

', 'cityname' => '太仓', ], [ 'title' => 'dantu', 'content' => '

丹徒区位于镇江市中部,面积601.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7.4万。地处宁镇山脉东段,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岗地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著名山岭有十里长山(海拔349.7米)、五洲山(海拔306.2米)等,丘陵岗地高程多在20~50米之间,西北部沿江平原海拔5米以下。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通济河、幸福河等,拥有长江大陆岸线18千米和江心洲、世业洲两大江中沙洲。有凌塘、上会、西麓等中小型水库和上湖、下湖等自然湖泊。
 

', 'cityname' => '丹徒', ], [ 'title' => 'wujiang', 'content' => '

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和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北纬30°46′~31°14′、东经120°21′~120°54′。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北接苏州吴中区和昆山市,东临上海市青浦区,正当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水道纵横、湖荡密布。本市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素有古运河畔“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全市面积1176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其中水域面积267.1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88438人,辖9个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18国道、太浦河、2007年底有望建成通车的沪苏浙高速公路(吴江段)横穿东西。2006年完成市级以上公路建设投资22.1亿元,新建改建市镇以上公路53公里,230省道和苏同黎公路吴江段建成通车,市镇以上公路密度已达每百平方公里180公里。基本建成所有镇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30分钟内到达市区、过境车辆40分钟内离境的道路交通格局。境内公路收费站点全部迁移至省际边界。吴江离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距京沪铁路苏州站22公里,与上海洋山港和苏州太仓港的距离分别为190公里和105公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把吴江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联成一体,人员和货物运输十分方便。
 

', 'cityname' => '吴江', ], [ 'title' => 'jurong', 'content' => '

句容地处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东连镇江、西靠南京,距上海200公里。全市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总人口60万。辖17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20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15个国有农林场圃。
 

', 'cityname' => '句容', ], [ 'title' => 'huqiu', 'content' => '

虎丘区隶属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姑苏区友新街道、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姑苏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木渎镇、藏书镇、光福镇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东桥镇、望亭镇毗邻;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7′52.47″,东经120°34′3.60″;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辖4街道、3个镇;总人口35.85万人(2014年)。2014年,虎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28亿元。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虎丘区辖区内,与虎丘区政府机构合署办公。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虎丘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姑苏区友新街道、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姑苏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木渎镇、藏书镇、光福镇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东桥镇、望亭镇毗邻;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7′52.47″,东经120°34′3.60″;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
 

', 'cityname' => '虎丘', ], [ 'title' => 'yangzhong', 'content' => '

扬中是江苏省镇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扬中市面积332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27.24万人。市人民政府驻三茅镇,邮编:212200。代码:321182。区号:0511。拼音:YangzhongShi。扬中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东北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北渡可联京沪高速公路。
 

', 'cityname' => '扬中', ], [ 'title' => 'wuzhong-2', 'content' => '

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接壤,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全境东西长92.95公里,南北宽48.1公里。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约1459平方公里。吴中区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吴中经济开发区、1个穹窿山风景管理区、7个镇和8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万人。
 

', 'cityname' => '吴中', ], [ 'title' => 'danyang', 'content' => '

丹阳市属太湖流域,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
 

', 'cityname' => '丹阳', ], [ 'title' => 'kunshan', 'content' => '

昆山作为上海和苏州之间的“中心花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诞生过著名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散文家归有光、画家龚贤。更是被誉为“百花园中一株幽兰――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447毫米,全年无霜期239天。每年4-5月琼花盛开,以及7-8月并蒂莲绽放,都是游览昆山的最佳时节。美食文化渊源流长的昆山,阳澄湖大闸蟹、奥灶面、周市燠鸭、正仪青团子、周庄万三系列食品深受众多游客的青睐。旅游交通便利的昆山,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娄江水道穿城而过,且临近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星级涉外饭店、旅游汽车出租公司、旅游购物商场等一应俱全,已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省级旅游渡假区。景点:周庄镇锦溪良渚文化遗址亭林公园丹桂苑古镇千灯正仪古镇集善桥玉峰山刘过墓归有光墓阳澄湖旅游度假中心
 

', 'cityname' => '昆山', ], [ 'title' => 'zhenjiang', 'content' => '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镇江市,西接南京,东邻常州,北与扬州隔江相望。镇江的风景名胜无处不体现着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的交流与融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尤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形成了优良的风景名胜体系,现有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焦山十六景”,如华严月色、汲江观日、镜江夕照等自古闻名。南山重峦叠翠、清幽断俗,“鹤林烟雨”、“招隐红叶”更具特色。宝华山具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秀。先人三千多年前智慧的结晶,造就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这些是山水文化游的基础,也是我市旅游资源的精粹。景观: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古人以”天下第一江山”来形容镇江山水名胜之气势。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沿江夹峙的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以及南郊风景区。除”京口三山”外,城内还有一处尚可一去:西津古渡街(镇江市内西部云台山麓,是一条有千年历史的古街道)和镇江博物馆。金山以峙立著称,焦山以雄奇见长,北固山以险峭称奇,南郊则以幽静取胜。北固山景区内,甘露寺有石刻”天下第一山”,山巅的多景楼被誉为”天下第一楼”,后山最高的凌云亭有石刻”江山第一亭”;金山寺的冷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称。镇江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协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日照2113小时,无霜期238天,降水量106毫米。
 

', 'cityname' => '镇江', ], [ 'title' => 'zhangjiagang', 'content' => '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 'cityname' => '张家港', ], [ 'title' => 'xinwu', 'content' => '

新吴区,地处长三角中部,位于无锡市东南部,东接苏州,南濒太湖,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44万 ,下辖旺庄、硕放、江溪、梅村、鸿山、新安6个街道。2017年,新吴区户籍总户数127436户,总人口36.44万人。2017年,新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8亿元左右。新吴区原为无锡新区,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泰伯陵、泰伯庙、伯渎河、鸿山遗址博物馆等组成的泰伯及吴文化景点为代表。新吴区(无锡新区)是江苏唯一首批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2016年12月,新吴区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新吴区位列第23名。
 

', 'cityname' => '新吴', ], [ 'title' => 'changshu', 'content' => '

常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人口104万。辖26个镇、3个农(林、牧、渔)场。常熟地处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气候湿和,雨量充沛。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十大财神县”之一。常熟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远有孔子唯一南方弟子、兴东吴文教的先驱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史称“状元宰相”的翁同和。景观:常熟简称“虞”,得名于十里虞山,虞山半麓入城,倒映在尚湖之中,相映增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情。还有家喻户晓的“沙家浜”,使常熟成为江苏省的重点旅游城市。
 

', 'cityname' => '常熟', ], [ 'title' => 'liangxi', 'content' => '

梁溪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无锡的市中心,2015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设立无锡市梁溪区。梁溪区是无锡市的中心城区,面积约71.5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街道、154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95万。梁溪因无锡城西梁溪而得名,属于吴文化,东与锡山区接壤,南与滨湖区毗邻,西、北与惠山区相连,是无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梁溪区汇集了全市最大的商贸中心、最大的客运中心、最大的地铁枢纽以及沟通机场、高铁车站的快捷通道,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009.94亿元,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1.8%的GDP总量。2016年11月,无锡市梁溪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梁溪', ], [ 'title' => 'suzhou-3', 'content' => '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5万。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17度,1月最低气温-9.4度,7、8月份最高气温达38.6度;全年平均降水量偏高,近1076.2毫米,无霜期在230天左右。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4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吴县穹窿山主峰高351.7米,为全市最高点。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散布其间,太湖水面90%左右在苏州市境内,全市水面占总面积的42.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古城内现有河道35公里、桥梁168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寺的钟声。景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怡园枫桥,寒山寺
 

', 'cityname' => '苏州', ], [ 'title' => 'binhu', 'content' => '

滨湖区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接北塘、惠山两区,东连南长区、新区,西临常州武进区。滨湖区于2001年初由原无锡市郊区整体、马山区整体和锡山市部分乡镇合并而成,面积592.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62.5平方公里,沿太湖湖岸线82公里。截至2016年,滨湖区下辖胡埭1个镇,马山、蠡园、华庄、雪浪、太湖、河埒、荣巷、蠡湖8个街道。2016年11月,无锡市滨湖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2007年,滨湖区辖2镇8街道――撤销华庄镇、滨湖镇、太湖镇,在上述3镇的区域内分别设立华庄街道办事处、滨湖街道办事处、太湖街道办事处和雪浪街道办事处。
 

', 'cityname' => '滨湖', ], [ 'title' => 'pukou', 'content' => '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是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基地,辐射苏北、皖东等地区的城市副中心,总面积913平方公里;2016年末,浦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34亿元。 [1] 2017年末,常住人口76.99万人 [2] 。与六合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浦口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代”,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多样而又独特的地方文化。明太祖定都南京后,认为浦口“扼抗南北,钳制江淮”,遂筑浦口城。1914年,由天津至南京浦口的津浦铁路正式通车,浦口火车站成为当时全国铁路交通枢纽,1933年3月,浦口建区时为南京市第八区。浦口区地势错落有致,自然景色静谧秀丽,旅游产业发达,老山南北,长江环绕其前,滁河逶迤其后,江滁平原坦荡低平,“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对浦口旅游特色的生动概括。2018年9月,浦口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8位。
 

', 'cityname' => '浦口', ], [ 'title' => 'runzhou', 'content' => '

润州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所在地 [1] 。润州区位于长江、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润扬长江大桥的南“桥头堡”,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铁镇江站及沪宁高速、扬溧高速镇江出入口均在区内。润州是“山水镇江”、“生态镇江”、“人文镇江”的缩影,境内有4A级风景名胜区——金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文化遗产保护优质奖的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等。润州区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平安区”称号。润州区面积为132.68平方千米,下辖7个街道、3个场圃、1个省级高新区,实际管辖87.83平方公里(其中划入丹徒新区8.68平方公里、南山管委会15平方公里、“三山”管委会2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万。
 

', 'cityname' => '润州', ], [ 'title' => 'huishan', 'content' => '

惠山区,是江苏省无锡市下辖区。位于“长三角”腹地,南临太湖,北靠长江,东接苏州,西邻南京、常州
 

', 'cityname' => '惠山', ], [ 'title' => 'liuhe-2', 'content' => '

地名,指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 'cityname' => '六合', ], [ 'title' => 'gaer', 'content' => '

噶尔县是西藏阿里地区行署的所在地,海拔4350米,因位于狮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狮泉河镇”,藏意为“兵营、帐篷”,因清政府派蒙古族将领甘登次旺率军攻退了敌军,当时清军曾在此扎营,由此而得名。
中文名称:噶尔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藏
下辖地区:狮泉河镇,左左乡,昆莎乡
邮政区码:859400
面积:17197平方公里
人口:0.98万
建立时间:吐蕃王朝时期

 

', 'cityname' => '噶尔', ], [ 'title' => 'xishan', 'content' => '

锡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是惠山东峰脉断处凸起的小峰,高74.8米,周长1.5公里。相传周秦时代盛产锡矿,所以叫锡山。汉朝初年锡竭,因此此地称作无锡。有古谚说“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腰有晴云亭、观涧亭、石浪庵、百花坞等;山底建有龙光洞。山虽不大也不高,但景点云集,令人赏心悦目。1958年开凿了映山湖之后,锡山就与惠山连成了一片,辟为锡惠公园。
 

', 'cityname' => '锡山', ], [ 'title' => 'jiangning', 'content' => '

历史文化:江宁为六朝古都之地,从五代杨吴时代起,江宁、上元两区同城而冶,一直到清末。南唐、明代初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在今南京城建都,实际上是在江宁、上元的地域中。今天的江宁区可以说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江宁又处在秦淮河、长江交汇处。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在这块山川秀丽而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 'cityname' => '江宁', ], [ 'title' => 'zhada', 'content' => '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邮编:859600。代码:542522。区号:0897。拼音:ZhadaXian。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人口1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托林镇。札达县地处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该区边境县之一。面积24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总人口5200余人。辖6个区,15个乡,60个村民委员会。
 

', 'cityname' => '札达', ], [ 'title' => 'yixing', 'content' => '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宜兴向有“陶都”之称,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在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景观: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宜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季都有独到之处。
 

', 'cityname' => '宜兴', ], [ 'title' => 'gaochun', 'content' => '

高淳县地处长江以南、南京市郊,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芜湖、宣州、马鞍山。面积801.8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2.09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淳溪镇镇兴路228号,邮编:211300。代码:320125。区号:025。拼音:GaochunXian。
 

', 'cityname' => '高淳', ], [ 'title' => 'pulan', 'content' => '

普兰县地处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80°27〃~~82°30〃北纬30°00〃~~31°13〃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面积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普兰县城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地形狭窄,来自孟加拉的湿润空气,在这里形成宜人的高原小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颇丰,是阿里地区中“雪山环绕的地方。因为有神山,圣湖而广受旅行者青睐。普兰县城南距中尼边境约10千米,北距狮泉河镇398千米,且乡乡公路相连。加之与尼泊尔、印度相邻,境外朝圣者和商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亚东、樟木和普兰)入境,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也到这里来参拜神山圣湖。普兰有中国海关和边检,每天不少尼泊尔和印度人通过,其中也包括少量外国游客以团体方式进藏。但这里并不是中国正式出入境口岸,想要从这里到尼泊尔的人,必须在申领尼泊尔签证时注明,否则即使有尼泊尔签证,也不让出境。
普兰对面是尼泊尔山区,叫khojamath。当地人说,即使能出境,到尼泊尔后仍要徒步两天,走一条穿行在喜马拉雅山里的小路,才能到达有公路的城镇。普兰属半农半牧县,粮食产量占阿里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春小麦、油菜、豌豆、马铃薯、萝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等。、工业主要以生产农具及生活用品为主。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牛羊皮、羊毛,玛旁雍裸裂腹尻鱼、长体裸鲤鱼。普吉在孔雀河东南岸。和平解放40年来建设迅速,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心。道路整洁宽敞,绿树成荫,幽雅清静。
普兰县为西藏佛教圣地之一。境内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等风景名胜区。“神山”似带着银冠的“金字塔”,“圣湖”为神话传说中的“西天瑶池”。由于“神山”、“圣湖”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使普兰成国内外旅游和朝圣者的圣地。
 

', 'cityname' => '普兰', ], [ 'title' => 'jiangyin', 'content' => '

江阴古称暨阳,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此后江阴先后为郡、为国、为军、为路、为州,建置几经变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复江阴县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 'cityname' => '江阴', ], [ 'title' => 'lishui', 'content' => '

溧水县隶属江苏省南京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建县于隋开皇11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40.39万人,下辖8个镇、8个农林场圃。溧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年平均日照2146小时,年平均降水1037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溧水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全县46万亩耕地,26万亩水面,盛产粮、棉、油、鱼、蟹、鳖;36万亩山地,遍布林、桑、茶、果、麻和中药材。溧水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掘的有金、银、铜、锶、锗和石灰石、玄武岩等18种。境内人文景观、古迹景点较多,古有中山八景(琛岭神灯、石臼渔歌、芝山石燕、观峰耸翠、金井涌泉、龙潭烟雨、洞壁琴音、东庐叠献),新开发的有天生桥、胭脂河、无想寺、芝山溶洞、万亩竹海、森林公园等。溧水投资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南京50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18公里,距南京新生圩港60公里,是南京的南大门。在溧水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几乎等距离分布着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马鞍山、芜湖等一批新兴的中等城市群。随着宁高高速公路和禄口国际机场的投入营运,宁杭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溧水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交通枢纽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形成了农用车、活塞环、医药、造纸、荧光灯、碳酸锶、镁合金、对甲酚、青梅、黑莓、蜂蜜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及特色产品。多个企业拥有进出口贸易自营权,有160多种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溧水,这颗镶嵌在秦淮河源头的明珠,将以她独有的风姿步入人类发展的新纪元。发展中的溧水将加快发展,开放中的溧水将更加开放,勤劳智慧的溧水人民将进一步创造优惠的条件,提供优良的服务,营造优美的环境,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共同发展。
 

', 'cityname' => '溧水', ], [ 'title' => 'shiquanhe', 'content' => '

狮泉河: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印度河上源,西藏自治区西部主要大河之一。发源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北面的冰川湖,自南向北流至邦巴附近转向西流,经革吉在扎西岗附近与噶尔藏布相汇合转向西北,流入克什米尔地区。狮泉河: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在中国境内长405公里,流域面积2.745万平方公里。由源头到革吉为上游段,长约152公里,落差646米;流经森格卡巴,右岸有终年不断流的泉河补给,因泉水所在山体形同狮子,故名狮泉河。革吉到扎西岗为中游段,长约173公里,中游段为宽谷;扎西岗以下为下游段,长约87公里,下游段有长约10公里的激流滩。狮泉河有7条主要支流,以噶尔藏布最大,长约155公里。狮泉河流域处于半荒漠和荒漠地带,气候干旱少雨。以牧业为主。位于狮泉河与噶尔藏布交汇处的狮泉河镇,为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狮泉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去,在我国的扎西岗边防站附近与另一条发源于我国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重要支流汇合后水量大增。它进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后就是 南亚最长的河流——印度河。印度河全长318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约500公里,它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后进入印度洋。在西游记上,狮泉河被称为通天河。
 

', 'cityname' => '狮泉河', ], [ 'title' => 'wuxi-2', 'content' => '

市府驻地崇安区面积(总面积)江苏省第11位、4787.61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457万人市区人口228万人市长毛小平市委书记杨卫泽市花杜鹃花梅花市树香樟树电话区号0510邮政编码214000-214400机动车牌照苏B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cityname' => '无锡', ], [ 'title' => 'gaize', 'content' => '

改则县地处南羌塘高湖盆区,均为高山河谷地带,无平原。山势平媛,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主要有山脉有昆仑山、隆格尔山、夏康坚、达日龙、波杂、查多岗日等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4416米,属高原亚寒干旱季风气候区,寒冷、干旱、多大风、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以隆仁为界,南北朝气候差异较大。年日照时数3160小时,年降水量189.60毫米,年降雪日60天左右。
 

', 'cityname' => '改则', ], [ 'title' => 'nanjing-2', 'content' => '

南京简称“宁”,别名“金陵”,也曾称建业、建康、石头城等,现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下游西部的中心城市。它位于江苏省西部,东依宁镇山脉,地势险固,风景秀丽。诸葛亮曾对南京一带的山川形势评价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南京是历经苍桑的十代都会。三国鼎立,她目睹群雄角逐争战;六代兴替,她阅尽王朝的曲终幕落;明初,她以举世无双的巍巍城垣显示了泱泱大国之风;晚清,她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辱;太平天国,历史在这里风雷激荡;辛亥革命,潮流在这里奔突迂回;抗日战争,日军在这里留下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一页。景观:南京秦淮河,中山陵,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景区,明孝陵,栖霞山,南京长江大桥。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古迹比较集中,有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多处,有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南京帝王的陵墓、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等)。名胜游览地也很多,主要有中山陵、玄武湖、灵谷寺、秦淮河和栖霞山等。革命纪念地有梅园新村、雨花台等。钟山风景区为国家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东北郊,以钟山和玄武湖为中心,是来南京旅游的旅游者的必游之地。这一带主要景观包括中山陵、明孝陵、孙权墓和灵谷寺等。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 'cityname' => '南京', ], [ 'title' => 'yuhuatai', 'content' => '

雨花台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南部,是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已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现代通信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区,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等称号。雨花台区是南京主城东进南延的重要发展区域,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重要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中心,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中心、软件企业总部基地和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基地,中国软件产业建设示范区、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国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基地。雨花台区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水、山、圩、洲齐全,境内有将军山、牛首山、韩府山等山麓,有秦淮新河、大石湖、石闸湖等河流湖泊,有雨花台风景区、将军山风景区、浡泥国王墓等著名景区,城市化率达93%,森林覆盖率26%,绿化覆盖率48.3%,是南京的“绿色生态走廊”。
 

', 'cityname' => '雨花台', ], [ 'title' => 'ali', 'content' => '

阿里地处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称谓,这里地形独特。该地区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众多美丽绝伦的的雪山,且险峻多姿,气势磅礴;有着数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尽头的宽阔草原,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的植物让您博览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种角色去审视,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肃穆和敬畏。还有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风景区、鸟岛、科加寺、独特的地貌扎达土林、东嘎皮映洞窟壁画、“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历史的“普兰国际市场”等,都宛如一颗颗璀灿的明珠,让您顾盼流连。这里有四条著名的河,即狮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这片大约3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高原上生存着六万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从事牧业和半农牧业。阿里地区共有七县一镇,狮泉河是阿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海拨高达4200米,距拉萨1587公里,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空旷的大地上,几十里不见人烟。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尽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异常艰险,补给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风貌势不可挡地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们去征服它、体验它、欣赏它。如今阿里越来越成为到西藏旅游,或者说时尚旅游中最热门、最时尚的一程。
 

', 'cityname' => '阿里', ], [ 'title' => 'xicang', 'content' => '', 'cityname' => '西藏', ], [ 'title' => 'xixia-4', 'content' => '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航运中心,华东地区现代工业、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是以医药电子、机械制造、港口运输、建材工业、风景名胜、生态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栖霞区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因境内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栖霞山,故名栖霞区。栖霞区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氏族聚落,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沿江风光带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中的神兽”辟邪”即取形于此,成为南京的象征。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栖霞', ], [ 'title' => 'seni', 'content' => '

色尼区,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是那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通讯中心。色尼区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县、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县、嘉黎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色尼区地处西藏中偏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均属藏北高原,平均海拨4500多米,最高海拔6500米。东西最大距离2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5千米,总面积16195平方千米。2016年,色尼区总人口共144116人。2016年,色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7亿元。2011年8月,那曲县(色尼区)被授予为中国特产(牦牛)之乡。色尼区,原名那曲,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黑河、黑水”。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河。
 

', 'cityname' => '色尼', ], [ 'title' => 'gulou-3', 'content' => '

鼓楼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航运物流服务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的国际商务、金融、经济中心,华东地区高端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区,是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机关及江苏省军区政治部所在地,江苏省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鼓楼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六千年前就有许多原始村落存在,建区始于民国22年(1933年)3月,始称南京市第六区。鼓楼区濒临长江、山峦环绕、湖川相依,山、水、城、林、江浑然一体,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坐拥南京主城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截至2014年初,鼓楼区拥有南京90%以上省级机关,20多所高校、120多家科研机构、9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0万多名科技人员、57个博士后流动站、5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名两院院士均集聚于此,区域内拥有10万多名专业科技人员,是中国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城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鼓楼区位列第26名。
 

', 'cityname' => '鼓楼', ], [ 'title' => 'cuoqin', 'content' => '

措勤县,西藏中西部城市,据自治区首府拉萨1079公里。理坐标分别为北纬30°51′—31°00′、东经85°09′—85°19′和30°55′—31°00′,东经85°53′—86°07′,海拔高程4615—4630m,属高原丘陵型和高原宽滩型地貌,日照充足,冬春寒冷。境内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措勤藏语意为“大湖”,因距县驻地东部10多公里处的“扎日南木措”大咸水湖而得名。常住居民均系藏族,信仰藏传教中的白教,有少部分人信仰苯教,为纯牧业县。措勤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西部、阿里地区东南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总面积22980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门东村,邮编:859300。行政区划代码:542527。区号:0897。拼音:CuoqinXian。
 

', 'cityname' => '措勤', ], [ 'title' => 'shenzha', 'content' => '

申扎县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丘顶与山地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之间,坡度较大,有些地表多为风化的冻裂碎石堆和岩屑坡。在盆地低洼处,常漏水成湖且大小不等,河流纵横交错。南部和北部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中部偏低,海拔均在4700米左右。境内格仁错(湖)面积约700多平方公里。色林错(湖)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藏北高原第二大咸水湖,也是申扎县与班戈县的界湖。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达104.3天。霜期持续天数为279.1天。年日照时数为2915.5小时。年降水量298.6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风、雪、旱灾及地震等。
 

', 'cityname' => '申扎', ], [ 'title' => 'jianye', 'content' => '

建邺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华东地区商务商贸中心,长三角会展中心、文体中心和创新创意中心,长三角北翼金融中心。建区始于民国22年(1933年),源于民国时期的南京市第五区(城西区),以西晋时期南京的故称“建邺”为名。建邺区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东、南紧邻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北止汉中门大街,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2°0′19.45″,东经118°43′34.42″;总面积80.87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45.45万人(2015年)。2015年,建邺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54亿元。建邺区境内地势低平,河流众多,纵横交错,秦淮河、上新河、莫愁湖、南湖和众多的塘、洼均为江河故道遗存,有河西中央公园、河西滨江公园、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心洲等景点。
 

', 'cityname' => '建邺', ], [ 'title' => 'geji', 'content' => '

革吉县,属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辖区。地处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225平方千米(2010年),其中草场面积4万余平方千米(2010年),耕地面积300余亩(2010年)。总人口15438人(2010年)。革吉基本上是一个纯牧业县。县境在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那布是全县政治、文化的中心。2004年上半年,群众实现创收534.4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2.5倍。辖4个区,15个乡,52个村民委员会。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阿里建立的。古格是现代的扎达、扎不让合并后的统称,而古格的腹地和遗址,则在扎不让村,一个只有二三十户居民的小村落。2000年,革吉县辖4个乡级行政区(邦巴区、雄巴区、亚热区、盐湖区),15乡,52个村。县政府现驻革吉镇那坡,距狮泉河镇112千米。
 

', 'cityname' => '革吉', ], [ 'title' => 'shuanghu', 'content' => '

双湖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位于其西北部,东邻安多县,南与班戈县与申扎县接壤,西与尼玛县毗邻,北跨可可西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面积11.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470人(2014年)。双湖县下辖1镇6乡,府驻多玛乡。境内有昆仑山等景点。2013年,原双湖特别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45.0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9%。2012年11月,双湖县下辖1镇6乡: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33个行政村。政府驻地多玛乡。
 

', 'cityname' => '双湖', ], [ 'title' => 'qinhuai', 'content' => '

秦淮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的商贸、信息、文化、旅游中心,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之一。秦淮区因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三区(门东区)和第四区(门西区)。秦淮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华,有“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美称,秦淮民俗民间文化是古老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秦淮区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有内秦淮河、青溪、玉带河、响水河、运粮河及小运河等。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江南贡院、白鹭洲、中华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老门西、愚园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沿河楼阁景观。
 

', 'cityname' => '秦淮', ], [ 'title' => 'biru', 'content' => '

比如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上游。县政府中心位置为东经93°68’72.84”,北纬31°48’57.64” 。总面积11429平方千米,人口6万。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高山峡谷,四周冰山雪峰环绕,平均海拔4000米,属高原亚寒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比如县2014年度生产总值为65549.43万元,增速为9.28%。全县辖2个镇、8个乡,属于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比如,传说这里原是一个“母牦牛部落”定居的地方。因为在藏语中,“比如”是“母牦牛角”的意思。用动物作为一个部落的图腾,部落的名称,这是远古时代人类才采用的办法。前4世纪西藏古代12小邦之一的苏毗部落兴起,比如此时隶属于该部落。
 

', 'cityname' => '比如', ], [ 'title' => 'ritu', 'content' => '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府和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日土镇。?日土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754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000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总人口6300余人。辖4个区,12个乡,30个村民委员会。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已知的矿产资源有砂金、铅、铬铁矿、硼砂、食盐等。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局限性很大。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裂腹鱼、斜齿裸鲤鱼等。
 

', 'cityname' => '日土', ], [ 'title' => 'xuanwu', 'content' => '

玄武区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军队机关所在地。 玄武区因玄武湖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城北东区,因总统府所在地,也称为第一区,是中华民国政治中心所在。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宫阙的所在地,明朝紫禁城、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华民国总统府也在玄武区内。境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有雄伟洁白的中山陵、松涛万顷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历经风霜的明城墙,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cityname' => '玄武', ], [ 'title' => 'baqing', 'content' => '

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辖2个区,12个乡,161个村民委员会。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吐蕃王朝时期称该地为松比东布琼,受象雄郭比诸侯及松比管辖。元代属元朝皇帝任命的霍尔王领有。明代归属四川。清朝为三十九族部落之一,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清中央政府井派有官员驻扎。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膏宗。西藏和平解放后,1954年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益塔塘。
该县地处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山、吾尔膏拉山。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
 

', 'cityname' => '巴青', ], [ 'title' => 'nierong', 'content' => '

比如县地处那曲地区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属怒江上游流域。面积11456平方公里。比如县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高山峡谷,四周冰山雪峰环绕,平均海拔4000米。整个地势也是从西北往东南倾斜,海拔高度渐次降低,境内的达木业拉山(山口海拔高度为5013米,县上干部群众一般在习惯上称其为面堂山)和索县境内的朗俄拉山(海拔高度4744米)是那曲地区东西部分界线的标志。
 

', 'cityname' => '聂荣', ], [ 'title' => 'yantan', 'content' => '

沿滩区隶属自贡市,因区政府驻沿滩镇得名,建区于1953年,位于自贡市的南大门,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的故乡,是千年盐都——自贡市的四个市辖区之一,距自贡市12千米。北与大安区接壤,幅员面积467.99k㎡。区境轮廓呈饱满的三角状,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属缓坡低丘、缓坡中丘地貌类型,无成型山脉,宜耕面积大。2011年末,沿滩区耕地面积25.87万亩,其中水田16.31万亩,旱地9.57万亩,人均耕地0.77亩,是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16元。沿滩区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基本为零起步,至1978年的750万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88.93亿元,比2010年增长49.98%。
 

', 'cityname' => '沿滩', ], [ 'title' => 'suoxian', 'content' => '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县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平均海拔3572米。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雪灾、冰雹、霜灾等。
 

', 'cityname' => '索县', ], [ 'title' => 'daan-2', 'content' => '

自贡市大安区位于市域东北部,1953年建立自贡市大坟堡区;195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称大安区至今。全区辖9镇3乡4街道,幅员面积400平方公里,总人口45.98万,素有“恐龙之乡”、“江姐故里”的称号,是自贡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业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区,全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区。大安区位于自贡市东北部,属自贡市中心区之一,幅员面积398.81平方公里。它东南与富顺接壤,东北与内江毗邻,西北与威远连接,西南与贡井、沿滩相连,环抱自流井区。
 

', 'cityname' => '大安', ], [ 'title' => 'jiangyou', 'content' => '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龙门山脉东南。距离绵阳市40公里,成都160公里。市幅员面积271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万亩。总人口87.7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4.33万人。处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总数1367小时,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年均气温16.2摄氏度。江油以平坝和丘陵的地貌为主,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这里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cityname' => '江油', ], [ 'title' => 'rongxian', 'content' => '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市管辖,距市区38km,毗邻内江、宜宾、乐山市,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带,面积1598平方公里,人口70万。荣县历史悠久,古为黄帝之子青阳玄嚣的封国,晋末置县,宋代称荣德县,明代称荣县至今。荣县更是人杰地灵,早在南宋时,爱国诗人陆游曾摄政荣州,盛赞荣县“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等人领导的“荣县独立”运动震惊全国,并建立了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政权,“首义实先天下”。荣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覆盖率24%,土壤肥沃,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组合协调,生物种类繁多,农副产品丰富,盛产粮食、生猪、水禽、柑桔、茶叶、蚕茧、花生、油菜、木本油料、药材、木材等,有可开发量为2.1万千瓦的水能,53亿吨岩盐,300亿立方米天然气,0.4亿吨天然卤水、气田水,5亿吨优质石灰石,4亿吨高岭石粘土,10万吨优质钙基膨润土,0.5亿吨石英砂等工业资源。工农业资源及配套的组合优势,具有发展综合商品农业和建设工业大中型骨干项目的优势条件,开发前景广阔。荣县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人文景观32处,自然景观20处,其中省级5处,市级2处,城东0.5公里有全国第二大佛——荣县大佛,城北1.5公里有储量5800万立方米的双溪水库(双溪湖风景区),城西南40公里有杪椤自然保护区,城东18公里有吴玉章先生的故居。目前,我县拥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旅游定点单位、国内旅行社;旅游产品有获全国金奖的“龙都香茗”特种茉莉花茶,旭水大曲等,名优果品,天府花生,光明粉丝等质优价廉,畅销各地。
 

', 'cityname' => '荣县', ], [ 'title' => 'fushun', 'content' => '

富顺县自公元567年建县至今,已经走过了1438年的漫长历程,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富顺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在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市之间,辖26个镇乡,总人口102万人,幅员面积1333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5.75亿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9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工业以化工、食品为重点,建材、能源为两翼,国内最大的硅、氟橡胶科研、生产基地,省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变压器生产企业均在富顺。2005年辖区内工业总产值完成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7%;56户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3%。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农产品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川农业大县。以笋竹、甜橙、黑山羊、再生稻等十大产业示范带为依托,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被批准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水果、瘦肉型生猪、黑山羊板皮基地县,笋竹发展势头强劲,再生稻在四川独树一帜。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劳务收入10亿元左右。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41.67万吨,增长3.07%。农业增加值增长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95元,达3128元,增长10.41%。
 

', 'cityname' => '富顺', ], [ 'title' => 'pingwu', 'content' => '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处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全县辖9镇16乡(其中6个藏族乡)、249个行政村、1489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其中农业人口164127人、非农业人口21946人,羌、藏、回等少数民族人口40022人,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水田1.85万亩,旱地39.2万亩)。平武县辖9个镇、7个乡、13个民族乡: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响岩镇、平通镇、豆叩镇、大印镇、大桥镇、水晶镇、高村乡、水田羌族乡、坝子乡、水观乡、平南羌族乡、徐塘羌族乡、锁江羌族乡、土城藏族乡、旧堡羌族乡、阔达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白马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共有249个行政村
 

', 'cityname' => '平武', ], [ 'title' => 'beichuan', 'content' => '

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埋座标:北纬3114~3214,东经10344~10442。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曲山镇,距绵阳市中区72公里,距省会成都186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曲山镇,辖3个镇(曲山、擂鼓、通口)、16个乡(桂溪、香泉、贯岭、禹里、坝底、小坝、片口、白什、开坪、都坝、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陈家坝)、1个民族乡(桃龙藏族)。全县278个村,1381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和49个居民小组。拼音:BeichuanQiangzuZizhixian,区号:0816,邮编:622750人口全县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农业人口18500人,占总人口的11.5%。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9%
 

', 'cityname' => '北川', ], [ 'title' => 'zigong', 'content' => '

自贡市位于中国四川盆地南站,地理坐标东经104°02′57″-105°16′11″、北纬28°55’37″-29°38′25″,海拨240-900米。自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遗存,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自贡独特的旅游资源。自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宜人,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遐迩。1986年以来,自贡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自流井—-恐龙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上井盐的运销方式和中浅丘陵地形条件,以自流井、贡井为主体的城市布局与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溪交错穿插,形成了融山、水、城为一体的“半城青山半城楼”的山林城市风貌。气候属亚热带波澜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0-18.0,极端最高气温40,常年日照1150-1200小时。无霜期320-35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1000-1100毫米。景观:恐龙、盐史、彩灯被誉为“三绝”,使自贡在海内外成为享有“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美誉的旅游城市。著名的景观还有:荣县大佛、富顺文庙、桫椤谷、双溪风景区、尖山农团风景区等。川椒、川茶、龙灯狮舞也享誉中外。
 

', 'cityname' => '自贡', ], [ 'title' => 'zitong', 'content' => '

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国道108线斜穿境内,宝成双轨铁路、成广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331公顷,耕地占幅员面积30%,森林面积421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5.3%。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降水902.4毫米。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有文昌帝君发祥地七曲山大庙,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司马长卿石室、卧龙唐代石刻等众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是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距县城以西13公里的卧龙山,相传为三国时诸葛武侯屯兵之处。山上的千佛岩为唐代摩崖造像,雕刻玲珑、规模宏大,为古代石刻艺术之明珠。迄今保存完好者有3窟40余龛,1000多尊佛像,大者高约2米,小者不足3公分。北壁一龛高约2米,释迦牟尼端坐正中莲台,神态自然,肃穆中微带笑意;两侧侍立的文珠菩贤,造型生动,顾盼含情;金刚力十怒目怒睁,肘肌隆起,威猛非常。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来此,摄下了珍贵的唐摩崖造像珍宝,以让世人共赏。梓潼是革命老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遗址、纪念地众多,今天梓潼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 'cityname' => '梓潼', ], [ 'title' => 'xiqu', 'content' => '

西区,隶属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攀枝花市西部,介于东经101°26′43″~101°40′08″和北纬26°22′45″~26°40′43″之间。境域东起凉风坳,和东区银江镇相接;南及金沙江,与仁和区太平乡隔江相望;西至鸡冠石山,同云南省华坪县相依;北临老公山,与仁和区同德、布德镇相邻。西区下辖6个街道、1镇,面积123.955平方千米,人口148888人(2012年)。2012年,攀枝花市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696亿元,较之2011年同比增长11.3%。西区建区前,河门口、格里坪、宝鼎3个工矿区隶属于渡口市城区,平江、五七2个公社分别隶属玉泉区和大河区。1972年11月3日,中共渡口市委、市革委决定将金江、玉泉、大河、大田四个农业区合并为郊区,“将金沙江两岸集中的工矿区,划为东、西两个行政区”,而“西区以煤炭、电力为主”。3月1日,筹备处正式办公,标志西区的成立。5月,筹备处改称渡口市西区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11月14日,中共渡口市委员会批准建立西区革命委员会,同时批准设置西区党委、革委11个办事机构。
 

', 'cityname' => '西区', ], [ 'title' => 'yanting', 'content' => '

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1647.6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总人口60.26万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数民族。盐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0万只畜禽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出栏畜禽2000万只的目标。盐亭封山造林成绩显著,森林覆盖率在23%以上,荣获“全国长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庭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盐亭县城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唐巴公路横贯境内,为物资交流创造了条件。县内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公园、有纪念劝民种桑养蚕的县令董叔封的坟墓。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1647.6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总人口60.26万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数民族。盐亭县城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唐巴公路横贯境内,为物资交流创造了条件。县内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公园、有纪念劝民种桑养蚕的县令董叔封的坟墓。
 

', 'cityname' => '盐亭', ], [ 'title' => 'dongqu', 'content' => '

东区,四川省攀枝花市辖区,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 [1] 位于攀枝花市金沙江东段两岸山坡台地,介于北纬26°32′~26°39′,东经101°39′~101°49′之间,平均海拔1200米。行政区域东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下行850米处;西至云盘山顶、凉风坳分别与仁和区、西区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与仁和区、盐边县分界。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3个区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即从3月1日起,原属仁和区的银江乡大部分(新庄村划归西区)和前进乡的炳草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树、老熊箐3个村民小组(后合并改为华山村)划归东区;原东区管辖的大河中路、金江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属仁和区。1973年渡口市将大河区的前进公社和金江区的银江公社以及城市占地合置渡口市东区。1975年7月又将上述两个公社(除城市部分)划归渡口市郊区(1981年8月更名为仁和区)。
 

', 'cityname' => '东区', ], [ 'title' => 'santai', 'content' => '

三台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由绵阳市管辖。总面积2661平方千米。总人口146万人(2004年)。
 

', 'cityname' => '三台', ], [ 'title' => 'yanbian-2', 'content' => '

盐边县属攀枝花市辖县,幅员面积332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地形。盐边县城是一座新建的移民城,矗立在雅龙江畔,紧靠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距金江火车站和攀枝花飞机场仅30公里,距攀枝花市中心32公里,交通非常便捷,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全县31个乡(镇)均实现通车,通车里程达1200公里;程控电话已开通14个乡(镇),2000年移动电话和寻呼信号混合覆盖率将达100%;输变电网络完善,小水电比较发达,电力充沛,年设计发电量达1.95亿千瓦/时。盐边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难得的人文景观,缤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乡土饮食,构成了盐边特色旅游。峡谷幽洞鳞次栉比,山泉奇石神奇各异,民族风情缤纷多彩,野生绿色食品种类繁多,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加之高山深谷海拔悬殊,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是冬避严寒,夏避酷暑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盐边', ], [ 'title' => 'mianyang', 'content' => '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3度45分-105度43分,北纬30度42分-33度03分。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绵阳古称涪城、绵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称。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途经这里,是川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州郡治所,兵家必争之地。有”蜀道咽喉”、”剑门锁钥”之称。古往今来,这里曾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丝绸之母螺祖、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众多杰出人物。绵阳气候宜人,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气温14.7摄氏度-17.3摄氏度,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泗洱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片口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凤凰山森林公园、观雾山森林公园、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富乐山、窦团山、玉女泉、子云亭、蒋琬墓祠、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李白纪念馆、太白祠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西部硅谷”的科学城。白马藏族风情富于浓厚的民族气息。境内有不少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线猴、岩羊、藏羊、毛冠鹿、小灵猫、红腹鸡、猕猴等.景观:大禹故里景区,云台观风景区,佛爷洞,李白故里景区,白龙宫,海灯武馆,富乐山.
 

', 'cityname' => '绵阳', ], [ 'title' => 'miyi', 'content' => '

米易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是攀枝市的北大门,幅员面积2152.695平方千米,境内东西最大跨距52.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3.2千米,成昆电器化铁路、214省道及在建的西攀高速纵贯南北,县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全县辖12个乡(镇),县政府所在地攀莲镇南距攀枝花市78公里、北距西昌市157公里。在这片资源独特、富饶美丽、欣旺发达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傈僳、回、白等25个民族的21万米易人民。米易县1952年建县,50多年来,米易已从一个不毛之地发展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小康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177万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5.8:43.8:30.4,地方财政收入85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3元。民族风情浓郁。米易县历史悠久,古为邛都部落,古老的文明历史,迷人的边地风情孕育了丰富奇特的人文资源。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望月楼和何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绚丽多彩、原始古朴的傈僳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基础设施完善。米易县城坐落在安宁河畔,近年来市政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北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交通十分便利:成昆铁路和214省道沿安宁河纵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南距攀枝花市80公里,北距西昌市150公里。纵贯米易的西攀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米易占据三个出口。通讯便捷:拥有2.1万多门国际、国内直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全球通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已开通使用。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攀高速公路的建成,白马钒钛磁铁矿开发建设的兴起,米易基础设施将更为配套完善,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县域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米易将成为攀西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和商品集散地。米易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区全年无冬,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夏季偏低、冬季偏高,年均气温19.7摄氏度、年均日照数2379.3小时、年降雨量1094.2毫米、无霜期307.5天。米易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以早春枇杷、反季节蔬菜、甘蔗、稻米为主的特色农业享誉省内外;米易以钒钛磁铁矿、花岗石为主的矿产资源极负盛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达40余种,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的优势;米易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45.68万千瓦,可开发量12.75万千瓦;米易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以滨水景观长廊、国家激回旋竞训基地和城北新区开发为代表的建设项目,章旺火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现代化园林或城市风貌,一个以“阳光、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旅游新区已在米易初露端倪。
 

', 'cityname' => '米易', ], [ 'title' => 'pengzhou', 'content' => '

有“天府金盆宝地”之誉的彭州市位于成都市北部,距成都19公里,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是成都市19个区(市)县之一。区内“上山一水三分坝”,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和气候,决定了彭州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
 

', 'cityname' => '彭州', ], [ 'title' => 'longquanyi', 'content' => '

龙泉驿区总面积558平方千米。总人口51万人(2003年)。古为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东阳县,后改灵池县,宋改灵泉县,元设驿站而得名,至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撤县,历673年。此后改隶简州,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置巡检司,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 'cityname' => '龙泉驿', ], [ 'title' => 'renhe', 'content' => '

仁和区是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9万人。仁和区辖1个街道:大河中路,8个镇:仁和、同德、大田、平地、福田、金江、前进、布德,4个乡:总发、太平、务本、中坝,2个民族乡: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
 

', 'cityname' => '仁和', ], [ 'title' => 'doujiangyan', 'content' => '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 'cityname' => '都江堰', ], [ 'title' => 'chengdou', 'content' => '

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融汇各地声腔,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广为流传的名戏有《白蛇传?金山寺》、《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川剧绝技丰富,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刀等,令人叹为观止。“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无一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三教九流都在此聚会。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作交友聚会的好去处,“茶友”们坐在一起摆摆“龙门阵”,听听社会新闻。茶馆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武侯祠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位于成都市区,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庙宇,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草堂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位于成都市区,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移居成都,历时3年9个月,在此作诗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诗圣”杜甫的珍贵资料。杜甫草堂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成都', ], [ 'title' => 'panzhihua', 'content' => '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后正式建市时定名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该市在同纬度地区中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攀枝花区内山水峡谷、湖泊海子、瀑布跌水、土林温泉、阳光沙滩、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种类繁多,历史遗迹、革命遗址、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攀枝花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著称。年平均气温20°C,年平均日照2754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区内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已建立了泸山风景区、邛海-螺髻山风景区、西溪仙一洞、泸沽湖风景区、红格温泉、黑山风景区、龙洞石林、金沙江风景区等旅游区。海子湖泊风光是区内尤为突出的旅游资源,现建立了以湖泊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邛海、泸沽湖、马湖等3个著名省级风景区。在美姑大风顶、攀枝花、西昌螺髻山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野牛和苏铁等动植物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凉山彝族火把节、红军长征纪念地—-彝海、西昌卫星中心、攀枝花钢铁基地等人文景观村中外旅游者都有生较大的吸引力。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亦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景观:桥梁博物馆、地质景观、苏铁园、大裂谷、龙潭溶洞、龙吟峡、龙肘山顶风光
 

', 'cityname' => '攀枝花', ], [ 'title' => 'xinjin', 'content' => '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全县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总人口30.18万,其中城镇人口12万。新津历史悠久,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50年历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货如轮转,多出富商”,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四川省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的必经之地。
 

', 'cityname' => '新津', ], [ 'title' => 'jiangsu', 'content' => '', 'cityname' => '江苏', ], [ 'title' => 'jianyang-2', 'content' => '

简阳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 [1]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距成都市区48公里,距重庆市区约220公里。 [2] 北倚龙泉驿区、金堂县,西连双流区、眉山市仁寿县,东南邻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自古被誉为“蜀都东大门”。简阳市面积2213.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54个乡镇(其中12个乡镇由成都高新区托管),共853个村(社区),总人口148.6万,是四川省第三人口大县(市)、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市、四川省工业强县示范市、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 简阳素有“天府雄州”之美誉,是四川天府新区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核心区。2017年12月14日,简阳市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示范城市。
 

', 'cityname' => '简阳', ], [ 'title' => 'sucheng', 'content' => '

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是宿迁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座下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 地处淮海经济区中部,属东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穿越城区,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5国道、249省道、305省道纵横交错,合青高铁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徐宿淮盐城际高铁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千里运河第一港”运河宿迁港二类水路口岸即将获批,建成后将成为苏北地区最大对外口岸。 截至2018年,宿城区辖10个乡镇、6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自周朝建钟吾国、秦时置下相县,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民族英雄魏胜、明代抗倭名将刘江、晚清爱国将领杨泗洪、新中国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英雄辈出。自古崇文重教,仅明清进士就多达26人,宿城籍“两院”院士5人。淮红戏、苏北琴书、苏北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丰富,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项王故里、东关口、道生碱店、耶稣堂、真如禅寺、极乐律院、宿北大战纪念馆等历史遗迹众多,曾被乾隆皇帝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激光装备和绿色建材两个先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被评为江苏省科技产业园。拥有“淘宝镇”5个、“淘宝村”31个,荣获江苏省“电子商务十强县(区)”称号,耿车镇为“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
 

', 'cityname' => '宿城', ], [ 'title' => 'pujiang', 'content' => '
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北纬30°05′至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5公里。县城鹤山镇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35公里。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22万亩;辖8镇4乡、109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6.1万人。
 蒲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种性广。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日照1122小时,降雨1280毫米,相对湿度84%,常年无霜期302天。境内地势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浅丘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为24﹕54﹕22。
 蒲江森林资源丰富,植被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松栎林区的盆地西部马尾松林、常绿樟、栎林小区。树种100多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林、香樟、桢楠、银杏、黄柏、杜仲等,森林活立木总蓄量169.29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31%,其中景区80.9%以上,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野生动物有200余种,其中有短尾松、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0余种,有中白鹭、八声杜鹃等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180余种。
 蒲江河流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蒲江河、临溪河,水资源总量8.03亿立方米,年可开发利用量5.48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2.36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其中景区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有全国一流的高硅低纳矿泉水。
 空气清新,大气质量好,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

', 'cityname' => '蒲江', ], [ 'title' => 'chenghua', 'content' => '

成华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成立于1991年1月1日。以成都、华阳两地名的第一个字而定名。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全区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2017年辖区户籍人口76.05万人,辖14个街道。全国第四、西部第一高塔—四川电视塔、国家AAAA级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动物园—成都动物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和“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都市休闲度假的新亮点—北郊风景区分布其间,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电子十一院等科研机构40余所。万科、华润、世茂、首创、龙湖、保利、招商地产、九龙仓、花样年等50多家知名企业抢滩成华,家乐福、SM城市广场、北京华联东环广场、高地中心、财富又一城、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等现代商贸、商务、金融业态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成华区交通便利,沪蓉高速、厦蓉高速、京昆高速、成都绕城高速、成渝铁路、成昆铁路、遂成铁路、达成铁路、成贵高铁、成渝高铁、西成高铁纵贯成华区,成都地铁1号线、成都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3号线、成都地铁4号线、成都地铁6号线、成都地铁7号线、成都东站布局成华区。成华区先后荣获“中国商业地产最具投资潜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等称号。
 

', 'cityname' => '成华', ], [ 'title' => 'suyu', 'content' => '

宿迁市宿豫区地处江苏省北部,是宿迁市主要城区;地理坐标东经117°56’15″-118°37’30″,北纬33°42’30″-34°12’30″,东接沭阳,南靠泗阳、泗洪,西邻睢宁,北隔沂河与新沂、邳州接壤。辖18个乡镇(场)和2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开发区,总面积1256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宿豫', ], [ 'title' => 'wuhou', 'content' => '

武侯区于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处成都市西南部,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接壤。武侯区历史文脉悠久、文教资源丰富。境内有武侯祠、望江楼、等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底蕴厚重、引人入胜;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数十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社会事业领先发展,公共服务高位均衡,是“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 'cityname' => '武侯', ], [ 'title' => 'dayi', 'content' => '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跨东经102°59′至103°45′,北纬30°25′至30°49′。东北与崇州市为界,东南与新津县邛崃市毗邻西北与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32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大邑', ], [ 'title' => 'sihong', 'content' => '

泗洪县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中游,洪泽湖西岸。县域总面积2729.6平方公里,居全省县级最大之一(数第二),辖26个乡镇场。县人民政府驻青阳镇。泗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人类祖先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五万年前下草湾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时为徐国中心,南北文化交汇处,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璀璨夺目的古徐国文化之主体。后为泗州本州。境内分布着吕布猿门射戟台、鲁肃故里子敬泉、隋朝开凿的通济渠等古迹名胜。抗战时期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淮北苏皖边区党委、行政公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泗洪物产丰饶,生态优越。现有耕地206万亩,水面166万亩,辖烟波浩淼、日出斗金的洪泽湖48%的水面,湖岸线165公里,可开发滩涂50万亩。拥有省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是中国螃蟹之乡、全国水产百强县、生态示范县、商品粮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双沟、分金亭、双洋三大名酒享有盛誉,金水牌洪泽湖大闸蟹、蟹园牌无公害大米等特色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地下蕴藏有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矿、天然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洪泽湖百里生态旅游风光带景色怡人,美不胜收。泗洪区位良好,交通便捷。位于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圈交汇处,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至南京不到2小时,到徐州观音机场仅需1小时。境内河道纵横,水路畅通,经洪泽湖可通江达海。县工业园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有46家企业进入园区,32家企业建成投产。
 

', 'cityname' => '泗洪', ], [ 'title' => 'jinniu', 'content' => '

金牛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交子的故里,商贸高地,现代金牛。金牛区位于上风上水的西北面,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76.1万,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也是成都市市区中人口最多、商贸最繁荣、经济最活跃的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连续19年位居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伴随着改革开放,这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荷花池综合市场、中国西部灯具第一城、西部最大的五金机电交易基地。目前,金牛区已建设成为成都市的经济大区,拥有现代商贸业、电子信息服务业、轨道交通产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现代医药产业、都市旅游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形成西部科技商务中心、北部工业总部基地、北部商贸城、中央欢乐区、金牛城市中心、城北城市商业中心、凤凰新城等七大功能板块。金,代表富裕、昌盛。“秦开蜀道置金牛”,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的故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商贾繁荣、车流如织。在得益于悠久古蜀文明熏染和富饶川西平原福荫的同时,无数金牛建设者们以勤劳和智慧经营这一方热土,推动金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古老的金牛焕发出新的生机,被誉为“天府明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金牛', ], [ 'title' => 'pidou', 'content' => '

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0万人。郫县古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迄今已有2300余年。郫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宋代著名诗人张俞、清代名将罗应旒以及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等古今名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周永康、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郫县。
 

', 'cityname' => '郫都', ], [ 'title' => 'siyang', 'content' => '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与宿城、宿豫区毗邻,西南与泗洪县接壤。县境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62%。陆地面积中有可耕地70603公顷。泗阳县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全县境内大小河道有30多条,总长近700公里。泗阳县内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左右。土壤质量较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宿迁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后,泗阳县设12个镇、6个乡、2个场、258个村(居)委会。2005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泗阳县城区行政区划,撤销城厢镇、来安乡,将其划归众兴镇,全县设11个镇、5个乡、2个场、260个村(居)委会。
 

', 'cityname' => '泗阳', ], [ 'title' => 'qingyang-3', 'content' => '

青羊区原名西城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域,属成都市中心城区,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辖区西南北三面分别与温江区、双流区、武侯区、金牛区接壤,东西面与锦江区、成华区毗邻。面积67.78平方公里,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9亿元。青羊区政治地位高,是西部地区和四川省党政军机关的集中地,中共四川省委机关、西部战区机关和四川省政协机关的驻地均位于辖区内。青羊区历史底蕴深,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青羊宫、文殊院等成都最为精华的历史遗迹。古代成都城池范围近五分之三属于今青羊区辖区。唐朝、明朝等朝代的摩诃池、蜀王府(又称“皇城”),其核心位置在今青羊区的四川省科技馆、成都体育中心一带。清朝八旗驻扎的“满城”(又称“少城”),范围约为西至同仁路、东至东城根街、北至小北街、南至将军街。青羊区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政治、文化和科教中心,以优越的区位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而蜚声国际,正在逐步成为驰名海内外的文化旅游圣地和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青羊', ], [ 'title' => 'shuangliu', 'content' => '

双流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年平均温度16.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21毫米,平原、丘陵、山地比例为1:1:1。县境河流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江安河等河流总长186公里。双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双流县距成都市区10公里,户籍人口93万,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辖21个镇,4个街道。双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开发最早的古县邑之一,始建于公元前316年,古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因境内有锦江、江安河交汇而过,至隋朝时改称“双流”。
 

', 'cityname' => '双流', ], [ 'title' => 'shuyang', 'content' => '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 'cityname' => '沭阳', ], [ 'title' => 'jinjiang-2', 'content' => '

锦江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成立于1991年1月1日。锦江区命名源于“濯锦之江”(锦江)的历史渊源,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区域范围包括原东城区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区的琉璃场、三圣两乡。锦江区属地为古华阳县及其近郊,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自唐代始古华阳县便以“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是近代中国西部“洋务”和“兴商”的发祥地。区域内有蜀中“首街”东大街、赞为“百年金街”的春熙路、源自宋代的染坊街小商品集散地、始建于民国的全国四大劝业场之一商业场。建区时,锦江区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商贸繁华区”,从而确立了锦江区的发展定位。 2014年年初,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开业,2015年,成都远洋太古里正式对外亮相,这个由太古地产与远洋地产携手打造的成都首个街区式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独具一格,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为都市人们营造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 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兴起,与春熙路-盐市口商圈连成一片,让整个商业片区的核心呈现了东移趋势。两大商圈组成的春熙路中央商业集聚区,目前无疑成为成都市规模最大、零售业态最齐全、高端品牌最丰富、商业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商业名片区。锦江区入驻有Louis Vuitton、Prada、Hermès等国际知名品牌400多个,商品销售辐射整个大西南区域,商圈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 'cityname' => '锦江', ], [ 'title' => 'jintang', 'content' => '

金堂县,这是一座年轻的县城,这里有着浪漫的河流和激情的土地,这里永远有着动感,这里的人民奋力打造成都游乐中心。这就是天府“花园水城”金堂,让我们──走进金堂享受“花园水城”的激情。金堂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与重庆白沙镇、江油中坝镇、渠县三汇镇并称为全川四大经济重镇。全县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人。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36公里,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心。如今,站在县城中心广场,你会以为来到了一个大都市。城区公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沿河两岸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喷泉、大型豪华灯具错落有致,北河、中河、毗河似三条玉带穿城而过,汇聚沱江,城内江中绿波回环,岛屿飞桥相映成趣,俨然一幅“城在水中生,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长,林在城中见”的奇妙景观。这里,不仅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历史人物,东方黑格尔贺麟、反清义士彭家珍、著名诗人流沙河等,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著名的金堂八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开发价值。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云顶山慈云寺、炮台山莲花寺、淮口白塔寺,三足鼎立、各领风骚;栖贤三学寺、苏家湾天主教堂,相得益彰;亚洲一流,中国之最的成都野生世界为金堂旅游再添新景,“浩淼三汇合,千家古渡头,轻舟天上生,远市水中浮”。金堂县城被游人誉为“东方威尼斯”。著名诗人流沙河游览花园水城后撰文赞叹:绿波回环三面,半岛临深潭,水上飘来打鱼船,白鸥点点;岁晚花发,遍照十里山川,家住这里,也就成了神仙。四川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视察金堂留下了“既有古战场遗址的云顶石城,又有亚洲一流的成都野生世界(现已倒闭);既有名寺古刹,又有风景如画的果乡风光,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金堂的旅游资源真丰富”的感叹。
 

', 'cityname' => '金堂', ], [ 'title' => 'qingbaijiang', 'content' => '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辖区,位于成都北部,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城区北部,距中心城区25公里,面积378.94平方公里,人口约40余万。东邻金堂县、南连龙泉驿区、西接新都区、北与广汉市接壤。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距成都市区2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33″~30°55’0″,东经104°9’37″~104°29’31″。青白江区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四川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是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是成都市4个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之一,全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市场商圈。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1956年,成都铁路局在弥牟镇北的火星村设立车站,因地处清白江畔,故命名“青白江站”。1958年,弥牟乡建立人民公社,也命名为“青白江人民公社”。
 

', 'cityname' => '青白江', ], [ 'title' => 'suqian', 'content' => '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下辖三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总人口530万、面积8555平方公里,分别列江苏省第7位和第4位。
 

', 'cityname' => '宿迁', ], [ 'title' => 'wenjiang', 'content' => '

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67万。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解放后长期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2002年4月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温江,人杰物华。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温江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柜、民间传说……温江人民,聪慧勇敢,锐意进取,树起一座座历史丰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向世人展示着“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02年4月撤县建区;2005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今日温江32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213”发展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构建和谐温江而努力奋斗。
 

', 'cityname' => '温江', ], [ 'title' => 'chongzhou', 'content' => '

崇州市(原崇庆县)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东距成都25公里,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全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的52%,山区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总人口64.15万人。市辖25个乡镇。崇州市历史悠久,古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22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1994年撤县设市。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阳镇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
 

', 'cityname' => '崇州', ], [ 'title' => 'xindou', 'content' => '

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开明氏政权在新都军屯营建都邑,为区别于杜宇氏在郫县的旧都,遂名“新都”,距今约2800年历史。公元前376年,新都建县。2002年1月1日,新都县撤县设区,属成都市管辖。新都为古蜀国名城。古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之后,在蜀王杜宇时期开始“教民务农”,率蜀族人民由山区向平原转移。当时因岷江之水尚未治理,土质肥沃的广大平原遭洪灾之害。杜宇遂委派由荆楚迁来的部族首领鳖灵为相,命其治水。鳖灵决玉垒,开金堂峡,以除水害,民得安处,后鳖灵取代杜宇政权,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开明王朝建立之后,江水得到进一步治理,蜀族人民生产活动的中心,遂由平原边区的丘陵转向平原纵深地带。由于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地域扩大,长期处于山区边沿的杜宇氏城邑,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须另建活动中心。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军屯镇附近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郫邑,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为蜀王开明王朝的第一个城名。据《华阳国志》云:“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由此可见,开明的都城在徙治成都之前,已在新都建都。新都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 'cityname' => '新都', ], [ 'title' => 'qionglai', 'content' => '

崃,古称临邛,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辖24个镇乡,人口64万,其中,城镇人口26万。距成都国际航空港50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和成新邛高等级公路横贯其境,规划中的邛名高速公路即将启动,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余年,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为这片土地凭添了浪漫动人的色彩“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历史上的邛崃,工商兴盛。而今,“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成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市”、“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和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饮料”命名的生产基地和成都市规划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工业基地等众多沉甸甸的殊荣,则是“临邛自古称繁庶”的现实写照。
 

', 'cityname' => '邛崃', ], [ 'title' => 'gaogang', 'content' => '

高港区,是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区。位于泰州市市区南半部,濒临长江,北连泰州市海陵区,东接姜堰区、泰兴市,西临扬州市江都区,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城区中心坐标为北纬32°19′06″、东经119°52′33″。
 

', 'cityname' => '高港', ], [ 'title' => 'hailing', 'content' => '

海陵区,是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西邻扬州市江都区,北部和东部与泰州市姜堰区接壤,南连泰州市高港区,为泰州市主城区,市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2°34′,东经119°48′~119°59′。海陵区汉初置县,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社会事业发达,基础设施配套。海陵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46平方公里,人口47.76万人(2012年末)。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新能源产业园、1个省级物流园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海陵区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城市、全国绿化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全国最安全城市等,获江苏省人居环境政府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 'cityname' => '海陵', ], [ 'title' => 'jintan', 'content' => '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径119°17′45″~119°44′59″,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三角地带之中枢。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捷,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界茅山,与句容市接壤;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全市总面积975.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4.22平方公里。金坛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山丘、水面、平原齐全,条件优越,为农、林、牧、副、渔和工业、交通、旅游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市总面积9.755万公顷,陆地面积7.813万公顷,占总面积80.1%,其中耕地面积4.625万公顷(1996年普查数);水域面积1.94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9%。还有药用植物782种,其中茅山苍术为本地特产,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珍贵动物有金丝雀、银鱼、穿山甲、刺猬、野山羊等。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石灰岩、油页岩、玄武岩、粘土、煤、泥炭、矿泉水、建筑石料等10余种,部分已开采利用。被誉为“苏南第一矿”的金坛岩盐矿位于境内西北部直溪、茅麓、薛埠3个镇范围内的丘陵地区,盐矿总面积为60.5平方公里,矿储量为163亿吨,矿体品位高,平均氯化钠含量达85%,埋藏深度在808.6-1236.84米之间,比较适中,盐层累计厚度为143.66-237.32米,最大单层厚度为52.91米。
 

', 'cityname' => '金坛', ], [ 'title' => 'jingjiang', 'content' => '

靖江位于江苏省苏北平原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江,南与张家港市、江阴市、武进市隔江相望,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市毗连。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1°56′-32°08,东经120°01′-120°33′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664.76平方公里。全市辖12个镇,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共有342个行政村,372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66.6万。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季风环流势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性和过渡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冷寒少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
 

', 'cityname' => '靖江', ], [ 'title' => 'liyang', 'content' => '

溧阳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上海经济区。土地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北纬31°1′-31°4’,东经119°08′-119°36’。距上海、杭州200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百余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距常州机场60多公里。104国道穿境而过,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纵横全境,新长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芜太运河直达长江码头。溧阳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夏冬季历时长,春秋季短。历年平均温度15.5C°,极端最高气温38.6C°,出现在1988年7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5.3C°,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60.9mm,平均日照时数为1932.9小时。溧阳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如一颗宝石镶嵌在江南大地,秀美、野趣、“三绝”,形成天目湖的三大特色。湖区群山环抱,冈峦叠翠。湖岸线逶迤曲折,伸向茫茫大海中。一壶碧水,清冽纯洁。泛舟湖上,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披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湖光山色的秀美,飞禽走兽的野趣,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国内名流盛赞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淼之势,西湖淡妆浓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连之局于一体,真是美不胜收。待到尽情感受了水甜、茶香、鱼头鲜后,无不称赞享受了人间的“三绝”。
 

', 'cityname' => '溧阳', ], [ 'title' => 'jiangyan', 'content' => '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全市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643万公顷。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 'cityname' => '姜堰', ], [ 'title' => 'changzhou', 'content' => '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以及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354.7万人。
 

', 'cityname' => '常州', ], [ 'title' => 'taixing', 'content' => '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北纬31°58′~32°23′,东经119°54′~120°21′。东接如皋市,南界靖江市,西濒长江,与扬中、武进两市隔江相望。北邻姜堰市,东北与海安县接壤,西北与泰州市高港区毗连。东西最大直线距离为47.0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为43.5千米。全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总面积1252.6平方千米,水域230.3平方千米(含江域面积42.88平方千米),占18.4%,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泰兴置县始于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县名由来是随泰州兴起之意,属泰州管辖。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改属扬州。南宋绍兴初,再属泰州;五年,仍改属扬州;十年又属泰州;十二年又改属扬州。元升泰兴为上等县,属扬州路总管府。明属扬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通州。民国3年(1914)属苏常道,16年直属江苏省,22年属泰州行政督察区,23年改属扬州行政督察区。1949年全县解放,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属扬州行政公署,1983年属扬州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泰兴市(县级),由江苏省直辖、扬州市代管。1996年8月由新设的地级泰州市代管。1997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口岸、刁铺、田河、许庄、永安洲5个乡镇划归泰州市高港区。始建县时,县治设于济川镇。后因塌江,于北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县治由济川镇移至口岸以西的柴墟,并于四周累土为城。南宋绍兴初年,县治迁延龄村(今泰兴镇)。是亦为今市治。2004年底,泰兴市辖泰兴、黄桥、蒋华、滨江、广陵、马甸、七圩、宣堡、古溪、曲霞、河失、姚王、新街、珊瑚、横垛、张桥、溪桥、胡庄、分界、元竹、刘陈等21个镇和根思乡,共有59个居委会,343个村委会。
 

', 'cityname' => '泰兴', ], [ 'title' => 'lianyun', 'content' => '

连云区是连云港市“三个主城区之一”,位于连云港对外开放的最东段,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是连云港港口所在地国家主枢纽港,连云区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连云区总面积766.4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连云区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美丽海滨的城区,有国家4A级景区海上云台山、国家级云台山森林公园、级连岛海滨浴场旅游度假区、全省最大的海岛、连岛、以及海州湾中的“鸟岛”前三岛。森林覆盖面积达80%,海岛自然风光秀丽迷人。2016年11月,连云港市连云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cityname' => '连云', ], [ 'title' => 'xinghua', 'content' => '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地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经济发展区中心,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圈,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地理痤标为北纬32°40′至33°13′,东经119°43′至120°16′。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泰州,西与高邮、宝应毗邻,北与盐城隔界河相望。全市总面积2393.35平方千米,境内东西、南北跨度各约55千米,位居泰州市第一,江苏省第四。现有耕地180万亩,人口156万人,行政区划调整后辖28个镇、6个乡、一个省级开发区。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明朗。兴化历史悠久,据本市林湖乡南荡古文化遗址的发现,经考证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生产劳动、繁衍生息,公元920年设县至今,素有“汉唐古都、淮海名郡”,之美称。兴化(物华天宝)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杰:大文学家施耐庵;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有中国“黑格尔”之称的著名文艺理论家、清代光绪皇帝的老师刘熙载……先贤名俊,如星辰璀灿。全市有文物古迹120多处,列为江苏省和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东岳庙大殿、李家船厅、(上池斋药店)等明清建筑,飞檐斗拱、结构精巧;信位于市中心的四牌楼有文物精华之称,上悬表彰兴化历史名人47块81人次,除7块旧匾外,其余40块均按《县志》所载内容,请全国知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沙孟海等40人重新题写,书体各异流派纷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国内也分罕见。新辟景区乌金荡公园、拱极台、海池河、沧浪河风光带,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和全省最大的水上名刹上方寺又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们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 'cityname' => '兴化', ], [ 'title' => 'haizhou', 'content' => '

海州区是连云港市“三个主城区之一”中心城区,位于连云港市区南部,东部与连云港市连云区、东辛农场毗邻,南部与灌云县交界,西部与东海县相连,北部以新沭河为界与连云港市赣榆区相望,海州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2014年年底,全区行政区域面积697.09平方千米。总人口110.1万人,辖13个街道、4个镇、86个行政村、104个社区。海州区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位于境内。 海州有印迹可考的历史1万年,建城2000多年,先秦时期置县,公元前212年建郡,1500年前设州,拥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汉代圆雕石像、“五大宫调”、九庵十八庙等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国家和省市级文保单位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205项。海州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州、兖州,海州属兖州。
 

', 'cityname' => '海州', ], [ 'title' => 'taizhou', 'content' => '

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全市总人口497万,其中市区人口60万。区划:辖海陵、高港两个区和兴化、靖江、泰兴、姜堰四个县级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境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3℃,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2.8℃和27.7℃,极端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11.56℃和37,9℃。年平均降水量为1055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29.6毫米,年最小降水619毫米。年平均霜期135天。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泰州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清代艺术家郑板桥、评话宗师柳敬亭以及现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是泰州历史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千年古刹光孝寺、日涉园、安定书院、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梅兰芳公园、李家花园船厅等人文景观是泰州历史文化的瑰宝。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全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强中居第五位的春兰集团,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更是泰州人的自豪。观光旅游:光孝律寺梅兰芳公园溱潼会船郑板桥故居、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
 

', 'cityname' => '泰州', ], [ 'title' => 'guannan', 'content' => '

灌南是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市交界,东与盐城的响水相连,南与淮安的涟水接壤,西与宿迁的沭阳毗邻,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89万亩,辖18个乡镇,245个村(居),72.7万人。老区的灌南——公元前90年建海西县,为境内建县之始,故有“海西故国”之称。灌南是革命老区,1928年就在新安镇建立了党支部,长期的革命斗争孕育了芮杏文、惠浴宇、周惠、孙存楼、孙海光、汤曙红、吴书等一大批革命老前辈。195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灌云县与涟水县部分乡镇成立灌南县,隶属淮阴地区。1996年9月,由原淮阴市划归连云港市。绿色的灌南——境内肥水沃土、林木茂盛,农业资源特色明显,是全国有名的优质棉基地县,优质粳稻生产县,江苏省首批生态农林业试验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素有“桐杨木之乡、淮山药之乡、浅水藕之乡、蘑菇之乡、苗猪之乡”等美称。在工业上,初步形成了酿酒、木材、机械、棉纺等主导产业,汤沟酒、压铸机、天意消防器材等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平安的灌南——灌南人勤劳勇敢、淳朴善良,长期以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在2003年全省创建平安地区活动中,代表连云港市接受省检查验收,并首批获得“社会治安安全县”的金字招牌。奋进的灌南——县委县政府2003年提出了一年起好步、二年翻一番、三年跨台阶的“三步走”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干群,积极践行“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灌南精神,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发展,积极在解放思想、载体建设、机制创新、优化环境、重用能人等五个方面谋求突破,广大干群精神振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越位争先。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9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增长6.7%;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32.7%;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25.7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9亿元,增长17.33%。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利用外资的增幅在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幅在苏北26个市县中名列前茅。
 

', 'cityname' => '灌南', ], [ 'title' => 'xinbei', 'content' => '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最早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位于常州市北部,北纬31°48’~32°03’,东经119°46’~120°01’。北濒长江,南至沪宁铁路,与武进区、钟楼区接壤,东与江阴市和天宁区交界,西接丹阳市和扬中市。面积439.16平方千米。2013年末,新北区户籍人口47.7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河海街道河海中路。2016年11月,常州市新北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国务院2002年4月3日批准: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常州市郊区更名为新北区。新北区辖原常州市郊区的河海街道、三井乡和龙虎塘、新桥、百丈、圩塘 4 个镇以及原县级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 7 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河海中路。
 

', 'cityname' => '新北', ], [ 'title' => 'guanyun', 'content' => '

灌云县辖8个镇、12个乡:伊山镇、板浦镇、杨集镇、燕尾港镇、同兴镇、四队镇、圩丰镇、龙苴镇、伊芦乡、鲁河乡、图河乡、沂北乡、下车乡、白蚬乡、东王集乡、侍庄乡、小伊乡、穆圩乡、陡沟乡、南岗乡;东辛农场、五图河农场、灌西盐场。【沿革】?年辖7个镇、19个乡:伊山镇杨集镇同兴镇四队镇板浦镇龙苴镇燕尾镇宁海乡鲁河乡穆圩乡东王集乡白蚬乡东辛乡陡沟乡伊芦乡小伊乡图河乡下车乡向阳乡侍庄乡界圩乡南岗乡伊山乡沂北乡圩丰乡2003年辖8个镇、13个乡。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5]37号)和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将灌云县宁海乡划归新浦区管辖的通知》(连政发[2005]111号),将灌云县宁海乡整建制划归新浦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灌云县行政区域面积1834.56平方千米,人口104.55万,辖8个镇、12个乡。
 

', 'cityname' => '灌云', ], [ 'title' => 'zhonglou', 'content' => '

钟楼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因历史上境内的古钟楼而得名,位于常州市区西部,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新北区接壤。是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中心所在地。钟楼区域面积7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下辖省级钟楼经济开发区和新闸、五星、永红、西林、北港、南大街、荷花池等7个街道办事处。钟楼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047.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2011年,钟楼区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26.51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占常州六十分之一的区域面积,创造了近十分之一的经济产出,地均集约度为4.52亿元/平方公里。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9.94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2亿元,同比增长17.8%。
 

', 'cityname' => '钟楼', ], [ 'title' => 'ganyu', 'content' => '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临黄海海州湾,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北接山东半岛,西北紧邻全国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临沂,南靠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全县辖18个镇,总面积1402.5平方公里,耕地6.87万公顷,人口105万。
 

', 'cityname' => '赣榆', ], [ 'title' => 'tianning', 'content' => '

天宁区,江苏省常州市辖区,是常州市的主城区,因有1300多年历史的“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区内沪宁高铁、新京杭运河、沪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常州火车站、常州汽车站坐落辖区。全区行政管辖面积154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1个中心镇(郑陆镇)和6个街道(雕庄、青龙、茶山、红梅、天宁、兰陵),134个村、社区,常住人口约69万。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750亿元,增长8%,区域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86位。天宁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典型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先进区”、“省双拥模范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多项荣誉称号。
 

', 'cityname' => '天宁', ], [ 'title' => 'donghai', 'content' => '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4°11′-34°44′,东经118°23′-119°10′,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25天,年平均日照2394小时,年平均降水913毫米。全县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193.82万亩,地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4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连绵,东部地势平坦、湖荡连海。东海县地处淮沭下游,境内河流均属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拥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蔷薇河、鲁兰河、石安河、龙梁河等16条干支河流。东海县为“百库之县”,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为8.9亿立方米,其中石梁河水库和安峰山水库分别为全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库。全县1个旅游度假区,13个建制镇、8个乡,共有36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0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9.6万人,是江苏省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 'cityname' => '东海', ], [ 'title' => 'wujin', 'content' => '

武进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濒太湖,衔湖(西太湖),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城区、新北区,总面积1246.6平方千米。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平原占总面积的99%,其中水域占总面积的27.4%,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区有耕地4.07万公顷。
 

', 'cityname' => '武进', ], [ 'title' => 'lianyungang', 'content' => '

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陇海铁路终点,东临黄海,北接山东,南连长江和淮河,背靠“东海第一胜境”——云台山。面积: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81平方公里。人口:全市总人口480万。区划:辖东海、赣榆、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新浦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cityname' => '连云港', ], [ 'title' => 'huaianqu', 'content' => '

淮安区,是江苏省淮安市市辖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与扬州、盐城两市交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区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淮安区辖辖3个街道、23个乡镇、1个农场,有306个村民委员会、3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94853人。淮安区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从东晋到明清,淮安区一直作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明清两代是漕运总督部院所在地,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区集名人、名胜、名著、名菜于一身,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全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2016年11月,淮安市淮安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淮安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无霜期220天,全年太阳辐射量115.45千卡/平方厘米。
 

', 'cityname' => '淮安区', ], [ 'title' => 'naxi', 'content' => '

泸州市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14″—28°26′53″,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全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千米。辖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12个镇及安富、永宁2个街道办事处,176个村民委员会,1843个村民小组,20个社区,3个居委会。
 

', 'cityname' => '纳溪', ], [ 'title' => 'yunlian', 'content' => '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两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4°17′—104°40′、北纬27°50′—28°14′之间。北界四川高县,东接珙县,南靠云南威信、彝良,西邻云南盐津。东西长48.5公里,南北宽43.4公里,幅员面积1256.13平方公里,略成圆形。
 

', 'cityname' => '筠连', ], [ 'title' => 'qingjiangpu', 'content' => '

清江浦区,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区,东南接淮安区,西、北靠淮阴区,南连洪泽区,是淮安市政治、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清江浦区人民政府驻城南街道淮海南路268号清江浦区总面积309.28平方公里,2016年,清江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8.8%。 [3] 2016年末辖12个街道、4个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70万人。截至2016年末,清江浦区行政区域辖12个街道、3个镇、1个乡,水渡口街道、柳树湾街道、淮海街道、长东街道、长西街道、府前街道、清河街道、闸口街道、浦楼街道、清江街道、清浦街道、城南街道、和平镇、武墩镇、黄码乡、盐河镇。 [4] [8] 清江浦区人民政府驻城南街道淮海南路268号
 

', 'cityname' => '清江浦', ], [ 'title' => 'gulin', 'content' => '

古蔺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全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总人口72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古蔺地处大娄山西段北侧,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拨高低相对悬殊,最高西北面新街坪海拨1843米,最低东北面太平渡两河口海拨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按其特点分为低山河谷地貌区,低山窄谷地貌区,中山槽谷地貌区和中山峡谷地貌区。地层发育丰富.古蔺气候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13.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扬。
 

', 'cityname' => '古蔺', ], [ 'title' => 'gongxian', 'content' => '

珙县位于宜宾市南部,东与长宁,兴文县毗邻,南与云南威信县接壤,西与筠连、高县边界,北靠高县,秦及汉初即为“西南夷服地”,元末设珙州,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名珙县,沿袭至今。幅员面积1150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珙县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在海拔600——10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全县山脉属南岭系。以云南大雪山分二干脉从南到北向县内倾斜伸展,境内以低山为主,间有丘陵槽坝。2001年全年出现3次寒潮。5次暴雨、3次大风、4次局部冰雹天气。年平均匀气温18.2℃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5℃,比上年偏高0.6℃;年总降雨量1187.4毫米;比历年1193。9毫米偏少6.5毫米,比上年偏多126.9毫米;年总日照时数945.5时。是年5月气温正常日照偏多,降水略偏少,有利于小春收割和大春作物生长;冬季无霜冻,光、热、水匹配较好,有利小春作物生长管理。县境内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河77条,全长638公里,年产水量13.4亿立方米,已探明地下水储量2.63亿立方米;县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硫、铁、石灰石、石英砂、冰洲石、磷、铜、钴等。煤炭资源在四川省占有重要地位,无烟煤储量12.5亿吨,是珙县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重点项目双马集团年产144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有县内落户,建成投产后将为珙县建设川南建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全县森林面积7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2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3%.名胜风景有“僰人悬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官帽山林海、芙蓉山风景区等,游客逐年增多。
 

', 'cityname' => '珙县', ], [ 'title' => 'huaiyinqu', 'content' => '

淮阴区,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腹地,东与淮安市、涟水县相依,南濒洪泽湖,西与宿迁市泗阳县相邻,北隔六塘河与宿迁市沭阳县相望,中间半环抱清江浦区。介于北纬33°22′—33°56′,东经118°56′—119°09′之间,南北长62.5千米,东西宽38.5千米,总面积为1264.10平方千米。淮阴区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为阴)而得名。截至2016年,下辖14镇、7乡,总人口93.3603万人。2016年,淮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72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2.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85:41.86:42.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754元。淮阴区地表水资源总量年平均值约为6.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基本稳定在1000毫米左右)。正常年和中等干旱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水资源的特点是:地表径流比较丰富,约占地表水总量的24.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 'cityname' => '淮阴区', ], [ 'title' => 'xuyong', 'content' => '

叙永县是四川泸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接壤云贵,鸡鸣三省,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3′-105°40′,北纬27°42′-28°31′。古时叙永亦称“永宁”,历为川滇黔三省商贸集散地。东面与四川古蔺县、南面与贵州毕节县、西面与四川兴文县、北面与四川纳溪区等地毗邻。东北面与四川合江县、贵州赤水市,西南面与云南镇雄县、威信县等地接连。东西宽54.3千米,南北长94.9千米,总面积2977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68.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7万人。2007年末常住人口61.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66.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8029万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8861万人,其中苗族3.2727万人、彝族0.5749万人、回族0.0299万人,是泸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叙永镇南大街,邮编:646400。行政区划代码:510524。区号:0830。拼音:XuyongXian。县境为中山、低山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罗汉林为最高,海拔1902米,境北江门峡谷为最低海拔247米。主要河流有赤水河、永宁河等。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17.9℃,日照达1170.3小时,降雨量1172.6毫米,霜日仅2.5天。
 

', 'cityname' => '叙永', ], [ 'title' => 'gaoxian', 'content' => '

高县,位于四川南部,座落在万里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河畔,幅员面积1323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高县是川、滇、黔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北接戎州,南控滇黔,通讯畅达,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富集配套,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全省蚕桑和畜牧基地县,全省绿化达标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随着国家实施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高县确立了风正心齐,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实干争先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业兴县,产业富民,活商聚财,科教支撑,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三年内实现在全市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高县水资源得天独厚,煤、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泥等矿产资源富集配套,蚕、茶、竹、畜等再生资源特色明显,城镇、商贸、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以绿色种养业、生态三产业和以能源、化工、建材、食品、轻纺为主的蓄能工业已具基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初露端倪。以能源为依托,以生态为取向,打造蓄能生态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体现了高县充满绿色的资源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掀起产业升级新浪潮的战略选择。在新世纪,高县正日新月异地崛起,改革开放的高县,正展现自己卓越的丰姿。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勤劳勇敢的50万高县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这片热土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热情的高县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光临,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共同发展。
 

', 'cityname' => '高县', ], [ 'title' => 'lianshui', 'content' => '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辖31个乡镇、场、圃。2001年末全县人口达1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有21.58万境内有汉、回、藏、满、壮、朝鲜、侗共7个民族。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万亩,水面38.5万亩。交通非常便捷。苏307、苏308、淮高路等6条省道从境内经过,宁连(南京一连云港)高速公路纵贯全县47公里,并与同三(黑龙江同江一海南省三亚)、京沪(北京一上海)高速公路在县境内汇台。距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仅100余公里,距省会南京两个半小时即可抵达。新长铁路(江苏新沂一浙江长兴)北接陇海路,南接津浦线,货场距涟水县城20公里,苏北干线航道盐河贯穿全境49公里,500吨的船舶可四季通航。境内有6条区域性可通航河流,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拟建中的淮安飞机场在县境内保滩镇,离县城区8公里。
 

', 'cityname' => '涟水', ], [ 'title' => 'hejiang', 'content' => '

合江县位于四川南部边缘,地处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系四川省在长江进出川的第一港口县。全县幅员面积2421.9平方公里,人口84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世行贷款的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的荔枝项目县,全国产肉百强县,产粮大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及四川省山羊板皮生产县和对外开放试点县。合江县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竹资源和名优水果在四川省已初具规模,年产楠竹70万根、杂竹40万吨以上,全国晚熟的合江荔枝和合江青果产量占全川的90%以上。方园380平方公里的佛宝风景区资源丰富独特,是世界同纬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丹霞地貌特征为全国最好,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完美的生态环境和原始性被四川省决定打造为世界级或国家级旅游精品。合江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和竹木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罐头、冷冻分割肉、清水笋、肠衣、猪鬃、白厂丝、竹筷、机制纸走俏全国,跻身国际市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的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就座落在合江县榕山镇。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建设初具规模。县城面积已近5平方公里,有日可供生活用水6万吨的自来水厂,程控、移动电话和无线电寻呼通讯已形成网络,市政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合江交通运输方便,陆路、水路与泸州、成都、重庆相连,构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 'cityname' => '合江', ], [ 'title' => 'changning-3', 'content' => '

长宁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位于东经104.44‘-105.03‘,北纬28.15‘-28.47‘之间,东临江安,南界兴文、西与高县珙县交邻,并紧靠宜珙铁路,北与南溪县宜宾市相连。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3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纵贯全县。县城长宁镇,距宜宾市政府所在地57千米。
 

', 'cityname' => '长宁', ], [ 'title' => 'hongze', 'content' => '

湖名。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始名洪泽湖。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 'cityname' => '洪泽', ], [ 'title' => 'luxian', 'content' => '

泸县,史称江阳,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1913年改名为泸县,1949年设川南行署,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1960年隶属宜宾专区,1983年隶属泸州市,1996年区划调整后定福集镇为新县城。“川南鱼米之乡”泸县,面积1532平方公里,系泸州旅游北大门;与恐龙之乡、重庆动物园、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一衣带水。泸县,吸龙之灵气,吐龙之英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堪与赵州桥和卢沟桥媲美;有“东方活龙”之称的中国泸州雨坛彩龙数度进京献艺,获多项大奖,饮誉海内外;有“川南第一大道”之誉的新县城–龙城,以其碧水、蓝天、花园城的典雅、靓丽、浪漫、抒情和中西合璧,倾倒中外游客;有“川南第一湖”美称的玉龙湖,劲舞旅游大县之彩练。泸县,步蟾之神韵,育蟾之精灵;有“川南明珠”芳名的玉蟾山,以其天造地设的生态自然和鬼斧神工的人文内涵,抚一城,望一塔,环三水,连诸桥;醉倒华夏政坛军界代代宿帅,神州墨客骚人批批鸿儒……泸县,交通四通八达,经高速公路直上成渝、隆纳线;旅游区宾馆、饭店、旅游产品一应俱全,旅行社,旅游车,接待体系完善。龙神蟾韵,山水桥城;大县、新城、热土–泸县拥抱你!
 

', 'cityname' => '泸县', ], [ 'title' => 'jiangan-2', 'content' => '

江安县位于宜宾市东部,地跨北纬28°22′20″—28°56′45″,东经104°57′40″-105°14′33″。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乐界泸州市汉阳区、纳溪区;南邻兴文县;西接南溪县、长宁县;北连自贡市富顺县。全县幅员面积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江安盛产水稻、小麦、红薯、高粱、油菜、豆类等农作物,是全国最大的夏橙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蚕桑生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江安林产丰富,是省级竹类资源开发县,全县林地39.2万亩,覆盖率29.8%。境内天然气、煤、硫、铁、铜、石灰、方解石等十几种矿产储量丰富。有竹簧工艺品、夏橙、脐橙、李子、茶叶、竹荪和磕粉等知名土特产品,罗伯逊脐橙获省优、部优,并于94年、99年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夏橙86年获省优,99年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江安大白李、大红荔枝、锦橙均是省优产品。有故宫博物院唯一监制酿造的“做宫贡酒”,2002年获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酿酒协会“特别优秀”称号,有获得四川省名酒称号的“华夏春”星级系列酒。江安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故址,有省级森林公园青峰寺等旅游景点。1986年,江安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外国人开放县,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安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江安县正以构建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长江上中游绿色生态屏障、省旅游环境线的重要支撑点、宜泸两地的物资集散地为目标,以开明促开放,开放促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农副产品的产业化、规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基础建设,三横一竖的交通骨干网正在形成,江安长江公路大桥已将破土动工,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发展软硬件环境逐渐改善。
 

', 'cityname' => '江安', ], [ 'title' => 'xuyi', 'content' => '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台,音怡),后为“盱眙”。境内有都梁山,山上盛产都梁午草(即泽兰),隋大业初,炀帝在盱眙置离宫——都梁宫后,盱眙别称“都梁”。历史上,盱眙曾建过都,升过郡、军,还有州、郡在盱眙设治。民国时,安徽省第六、四、九行政督察区先后设治于盱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淮南路东行政公署也曾设在境内。1955年,盱眙县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先后隶属淮阴专区、六合专区,后又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盱眙县隶属淮阴市。2001年1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后,盱眙隶属淮安市。盱眙县辖14个镇、5个乡:盱城镇、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桂五镇、管镇镇、河桥镇、鲍集镇、黄花塘镇、明祖陵镇、铁佛镇、淮河镇、仇集镇、观音寺镇、维桥乡、穆店乡、王店乡、古桑乡、兴隆乡;三河农场。
 

', 'cityname' => '盱眙', ], [ 'title' => 'jiangyang', 'content' => '

泸州市江阳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东连合江县,南接纳溪区,西邻宜宾市江安县、自贡市富顺县,北以沱江为界与泸县、龙马潭区相邻。是中外闻名的“泸州老窖特曲”发源地,素有“川南重镇”、“酒城”等美誉,自古为云、贵、川、渝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阳区还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2018年,江阳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街道。江阳区人民政府驻地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号。2016年11月21日,泸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江阳区张坝景区更名为张坝街道的批复》(泸市府函〔2016〕356号):同意张坝景区更名为张坝街道,以原张坝景区的行政区域为张坝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江阳区桂圆东路1号。
 

', 'cityname' => '江阳', ], [ 'title' => 'nanxi', 'content' => '

南溪县位于四川省南部,隶属宜宾市管辖,东邻江安县,南靠长宁县,西接宜宾市翠屏区,北连富顺县。万里长江自宜宾汇合后首经南溪滚滚东流,故南溪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全县南北长40.2公里,东西宽35.4公里,幅员面积704.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平坝,海拔高度254-592.3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性气候区,年均降雨量达1072.71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48天。全县辖9镇7乡,214个村,16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110635户,总人口409684人;其中城镇人口67983人,占总人口的16.7%;少数民族人口522人,占总人口的0.13%;城镇劳动者登记失业率3.9%。县人民政府驻南溪镇,位于宜宾、泸州、自贡三市品字形区域中心地带,是一座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6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95人。
 

', 'cityname' => '南溪', ], [ 'title' => 'dongxing', 'content' => '

东兴区前身是内江县,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1995年调整区划,与内江市市中区隔江而置。东兴区属长江流域,区内干流总长69.5Km,流域面积1932Km2。全区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876处。其中:中型水库两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48座,山平塘4965口,石河堰478节,江河固定提灌站176处,机电井190眼。区内旅游资源有东汉以来的文物景点900余处,其中列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的景点332处,藏珍品500余件。著名的人文景观有南宋建成的佛教圣地西林寺。寺内环境优雅清新,柳绿桃红,众鸟争鸣。山前边有一亭“太白楼”,传说是古人为纪念李白在此作诗送友人而建。古寺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有世界著名的画家张大千纪念馆,馆内有镌刻张大千先生及胞兄张善子先生书画作品的艺术墙,自1992年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有唐代石刻摩岩神像的般若寺;有碑林完整的城山寺;自然景观有风景如画、松涛阵阵的省级公园长江森林公园,公园占地300公顷,其中林地132.5公顷,水域30.7公顷,拥有游览观光、度假、娱乐、野营、田园、园务管理和陵园六大功能区,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有内江“小三峡”之称的清流河。
 

', 'cityname' => '东兴', ], [ 'title' => 'luzhou', 'content' => '

泸州市,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泸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泸顺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忠山、滴乳岩、报恩塔、龙透关、泸州大曲老窖池、玉蟾山、龙脑桥、朱德况场旧姑、笔架山、佛宝风景名胜区、合江县烈士陵园、法王寺、春秋祠、丹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红军四渡赤水遗址、红龙湖森林公园、八节洞风景区、黄荆老林、石笋、红军怀念部驻地旧址、”护国岩”题刻、方山等。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有宋代建造的江山平远堂,清代建造的奎星阁;有宋代诗人黄庭坚书“滴浮崖”和百子图石刻,有宋代建的报恩塔,市博物馆,朱德在泸业绩陈列馆和纪念刘伯承指挥的泸州起义纪念碑,以及泸州老窖洒厂400年老窖池等景点。
 

', 'cityname' => '泸州', ], [ 'title' => 'yibinxian', 'content' => '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结合部,东接翠屏区、自贡市富顺县,西邻屏山、沐川和犍为县,南倚高县和云南省水富县,北连自贡市荣县。县城柏溪镇距宜宾市三江口城区13千米,全县幅员面积2945.83平方千米,辖26个乡镇、535个村委会、5437个村民小组、41个社区居委会。县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2004年年均气温18.4℃,较历年平均气温176℃偏高0.8℃,年降水量765.1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1129.3毫米偏少30%,年日照时数1050.2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1128.2小时偏少7%。县境交通便捷,内昆铁路,内水高速公路和川云中路为主干线的铁路、公路,把宜宾县与川、滇二省边界地区联成网络,水路南连金沙江,西通岷江,东接万里长江,县城柏溪距宜宾机场20千米,形成现代化的“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县境资源丰富,有浓厚亚热带自然风景特色的“百里翠湖”越溪河省级自然风景区,有誉为“西南半壁”、“环列如城”的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古战场遗址,有石城山包家岩、狮子岩是世界著名的丹霞地貌;也是革命先驱刘华、卢德铭、赵一曼,还有誉为“当代孔子”、“东方黑格尔”唐君毅先生的故乡;是国家确定的粮棉大县和商品粮、商品牛、瘦肉型猪、长江中上游水果开发县,素有“全国天然油樟植物园”的称誉;矿产已探明煤炭总储量4348万吨,铁总储量127万吨,油页岩总储量40余万吨,天然气总储量300亿立方米。县境水资源在四川独具优势,径流量达22.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总储量1040万千瓦,可供开发625万千瓦。宜宾县是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的重要后勤依托基地。2004年,全县人口97.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8.02万人。人口出生率9.32‰,同比下降0.18‰,人口自然增长率3.38‰,同比下降0.22‰。社会从业人员58.50万人,比上年增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2.22万人,第二产业6.62万人,第三产业19.66万人,有在岗职工2.73万人,比上年减865人。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3.55亿元,比上年增13.5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16.96亿元、18.52亿元、18.07亿元,分别增长8.2%、17.9%和13.7%。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1.67:34.58:33.75,人均GDP5950元,同比增33.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亿元,增15.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亿元,增长19.04%,年末全县金融各项存款余额达33.61亿元,比年初增长14.75%。各项贷款余额达19.38亿元,比年初略下降4.9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亿元,比上年增22.81%。
 

', 'cityname' => '宜宾县', ], [ 'title' => 'neijiang', 'content' => '

内江市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座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通自贡、宜宾、泸州,北到遂宁、南充,是川东重镇、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内江历史悠久。内江是开发较早的巴蜀腹心城市,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隋文帝时改称内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0年设内江专区,1985年改建省辖内江市。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内江行政区划进行再次调整至今。由于历史上盛产蔗糖,制糖业发达,素有”甜城”之称。内江文化底蕴深厚。内江素有”大千故里”、”文化之乡”的美誉,是川中文化发达地区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教育家董均、宋代理学家陈抟、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四大将军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等都是内江彪炳史册的杰出代表。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气温15℃–28℃。景观:圣水寺,安岳摩崖石刻,张大千纪念馆,隆昌古湖风景区,大自然景园,重龙白云山景区,三湖白牛寨景区。
 

', 'cityname' => '内江', ], [ 'title' => 'enyang', 'content' => '

恩阳区隶属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靠巴中市巴州区,西连南充市阆中市,北接巴中市南江县,南邻南充市仪陇县,古为巴蜀重镇。辖区有27个乡(镇、街道)、396个行政村、41个社区,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2014年,户籍人口57.94万。恩阳区政府驻地登科街道。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恩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属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的一部分(前4400-前3300年)。从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在今嘉陵江东河流域、渠江流域一带建立起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分别称为“平周部落”、“奉部落”。
 

', 'cityname' => '恩阳', ], [ 'title' => 'cuiping', 'content' => '

翠屏区隶属宜宾市,是1997年1月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的市辖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长江,长江黄金水道由此开始,故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 'cityname' => '翠屏', ], [ 'title' => 'bazhou-2', 'content' => '

巴州区,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之间,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邻南充市仪陇县,西连恩阳区,北界南江县。巴州区幅员面积140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5个镇、8个乡,2017年,户籍人口75.2万;2016年,巴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7.63亿元,增长8.1%;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巴州区素为川北重镇,交通要冲。自东汉以来为历代州、郡、县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陕省、党、政、军机关曾先后迁驻巴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川北地下党以巴城为中心,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93年7月,巴中地区建立,行署机关驻巴城,巴城成为通(江)、南(江)、巴(州)、平(昌)、恩(阳)三县两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巴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 'cityname' => '巴州', ], [ 'title' => 'pingshan-2', 'content' => '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宜宾市西部。地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攀西——六盘水资源、原材料富集区,位于待建的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向家坝水电站的主库区和溪洛渡水电站的结合部,属长江上游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咽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界宜宾县,西邻雷波、马边两县,北连沐川县,南与云南省绥江、水富两县隔江相望。县城距宜宾市区81公里,距乐山市175公里,金沙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县93.5公里。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东经102°36′,北纬28°28′行政区划:辖20个乡镇248个村1647个组。地形地貌:行政区划面积14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其中:淡水域3.43%,平原2.53%,丘陵3.9%,山地90.14%。气象:年平均气温14.9℃(海拔850米处),1月份平均气温4.2℃,8月份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人口和就业总人口25.6万人,男女结构50:58.9,自然增长率4.89‰,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0.2612万人,占总人口的1.01%;高等教育0.1245人,占总人口的0.48%。屏山文物资源丰富,全县已查明的上点文物57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馆藏300余件,尤以明清古建筑、摩崖造像、古城、古镇、古街、古民居最为珍贵。保存完好的有明代建筑万寿寺、禹帝宫、万寿观、清凉寺、楞严寺。另有龙华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明清古街、马湖古城、岩门龙氏山庄、八仙山大佛(世界第一立佛)及各类石雕、石刻艺术。
 

', 'cityname' => '屏山', ], [ 'title' => 'yibin', 'content' => '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地跨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之间。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负山濒江,雄据地势,东跨泸水,西控嘉阳,北带三荣,南通六诏,舟车络绎,夷獠出没之区,自古称为要害”,是祖国大西南边陲重镇,天府之国的南大门。宜宾自古交通四通八达。宜宾列入国家文物图集的文物点就有2704个。其中古遗址38处,墓葬1411处,古建筑334处,石刻及石窟寺216处,近现代纪念性建筑、重要史迹和其他文物702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5处,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珙县。宜宾市气候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南”气候类型,并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四季热量丰足,无霜期为347天。年平均气温17.9℃,全年总降雨量为1169.6毫米。景观:宜宾景色怡人。市内有黄庭坚遗墨处—-流杯池、可与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媲美的真武山庙宇群、合江门等等,郊县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屏山老君山、夕佳山民族故居、西部大峡谷温泉等游览及游玩胜地。
 

', 'cityname' => '宜宾', ], [ 'title' => 'pingchang', 'content' => '

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县)渠(县),西邻仪(陇)营(山),北连通(江)巴(州)。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12个居委会,486个行政村,3960个村民小组,2002年总人口93万,耕地面积57.5万亩。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司法部、省发改委和省路桥集团定点帮扶县。平昌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建立了江口县苏维埃政府,有3万名平昌儿女参加了红军,5000多人血染沙场。孕育了我党我军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烈士,诞生了胥光义、赵兰田等7名共和国将军。平昌资源富饶物产丰富。境内河道总长747公里,水力蕴藏量13.51万千瓦,可开发量6.3万千瓦,是全国“长治”工程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常见植物50余科、160余种,森林覆盖率34.7%;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油菜籽,并盛产蚕茧、茶叶、花生、甘蔗、烟叶、水果、黄(绿)豆及天麻、板栗、核桃、猕猴桃等土特产品。江口醇、小角楼系列白酒,川平牌菜籽油,皇山香茗茶等15个优质产品享誉全国。
 

', 'cityname' => '平昌', ], [ 'title' => 'longmatan', 'content' => '

龙马潭区隶属四川省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西、北与泸县相交,南邻江阳区,东连泸县和江阳区。龙马潭区是泸州的商贸、物流、经济、客运中心,是泸州经济商贸发达区,泸州主城三区之一,同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位于龙马潭区境内。龙马潭区幅员面积332.64平方千米,管辖7个街道、5个镇。2013年,龙马潭区户籍总人口35.7万人,常住人口50余万。实现GDP16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3.1%。区名从“龙马潭”得名。[清]常明、杨芳灿等纂修《四川通志》卷百六十八:唐朝王昌于梓州遇落魄仙,落魄仙姓张。后王昌入泸州,落魄仙呼昌为“易元子”,授以道术,取马送昌归至家,马化龙入潭。昌后遂仙去。截至2018年,龙马潭区管辖8个街道、4个镇。
 

', 'cityname' => '龙马潭', ], [ 'title' => 'xingwen', 'content' => '

地理位置及面积兴文县地处泸州、宜宾两市与滇北结合部,属四川南部山区,位于东经104゜52′28″—105゜21′23″,北纬28゜04′28″—28゜27′18″之间,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43公里。东南与叙永县相邻,南与云南省威信县相连,西邻珙县,西北接长宁县,北与江安、纳溪两县、区共界,距宜宾市区114公里。幅员面积为1373.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01公顷。县境中南部仙峰山隆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翼。北部北低南高,海拔275.6米至1795.1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降至501米;分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全县森林覆盖率38.12%,森林蓄积量126万立方米。兴文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历年年平均降水量1234.7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7.4℃,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0.3小时。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拥有兴文石海、僰王山、太安石林、仙峰森林公园、大坝鲵源风光、九丝僰人王城、周家溶洞群、新坝石林等八大景区。兴文石海景区面积58平方公里,中心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石海、溶洞、漏斗三绝共生,石海中央的特大喀斯特漏斗,长652米,宽490米,深208米,号称“世界之最”。
 

', 'cityname' => '兴文', ], [ 'title' => 'nanjiang', 'content' => '

南江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通江,南接巴州,西界旺苍,北靠陕西省南郑县。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有耕地42.3万亩;总人口65万人,总户数20.2万户。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2408个村民小组,86个居民委员会。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370米(凤仪乡桑树坝村),最高海拔2507米(光雾山),平均海拔1100米。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31公里。境内地形复杂,溪沟纵横,山水相依,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常年降雨量1181毫米,最大降雨量为2121毫米,日照时数1503小时,年均气温16.7℃,无霜期301天。南江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素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境内拥有煤、铁、花岗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非金属矿及稀有金属等门类齐全,已探明磁铁矿储量8500万吨,铜矿储量0.8万吨,铜锌矿储量9万吨,霞石铝矿储量1500万吨,石墨矿770万吨,煤炭储量4000万吨,大理石、花岗石储量约3亿立方米,白云石、钾长石、石膏矿、磷矿、金矿储量也十分丰富。有幅员830平方公里的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神门洞、皇柏林、小巫峡、断渠公园等10多个景点独具特色。全县有森林249.7万亩,其中原始森林50多万亩,草地1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10万方,森林覆盖率62.2%,绿化覆盖率98.5%。境内有野生动物195种,其中有金猫、云豹、金钱豹、黑熊、红腹角雉、穿山甲、大鲵等国宝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省级保护动物17种。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稀世独有的巴山水青杠,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其它还有红豆杉、鹅掌楸、娑罗树、连香树、银杏等珍稀植物20种。大坝林区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种植资源基因库”享誉中外,2002年被列为中德合作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
 

', 'cityname' => '南江', ], [ 'title' => 'anju', 'content' => '

安居区,四川省遂宁市下辖区。位于四川盆地腹心、涪江中游,遂宁市西南,距遂宁市城区23公里。东接遂宁市船山区、北靠遂宁市大英县、西邻资阳市乐至县、南联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潼南区,处于成渝经济区的交界和成渝经济圈的腹心地带。区人民政府驻凤凰街道。截止2014年,安居区辖21个乡镇, 497个行政村,总人口80.15万人,城区常住人口4万人,辖区面积1258.2平方千米。安居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尤以佛教突出。主要旅游景点有:卧佛院—禅月湖(跑马滩)、毗卢寺—莲花湖(麻子滩)、地心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遂宁市西南方,距遂宁城区23公里,辖区面积1258.2平方公里;东接遂宁市船山区、北靠遂宁市大英县、西邻资阳市乐至县、南联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潼南县,东经105°4′0″—105°43′45″,北纬30°10′30″—30°34′10″,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8公里,处于成渝经济区的交界和成渝经济圈的腹心地带。
 

', 'cityname' => '安居', ], [ 'title' => 'tongjiang-2', 'content' => '

通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南连平昌,西与巴中、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辖49个乡(镇),524个村,3332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总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63万;全县幅员面积4116.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7.6%。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称。通江历史悠久,置县源远流长。县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衔生息。至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入北魏,首置符阳县。西魏大统(535-551)中置诺水县。唐武德八年置壁州。天宝元年(742)更诺水县为通江县,迄今已历时1200多年。通江地形“万山环列,诺宕潆回”。诺水,宕水,一西一东由北至南纵横县境,将山脉切割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列,形成三山夹两谷之势。全县雨量、光照、气温均适合多种动植物生息繁殖。因而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农耕地87.56万亩,林业用地331.1万亩,草山草坡309.46万亩,水利工程6169处,水利资源可开发量20.22万千瓦(福建亿力能源投资开发公司与通江县人民政府签定了整体开发通江水能资源的协议,该公司计划用6年时间投资11.5亿元,对通江河流域的水能电力资源进行梯级、滚动开发,共规划建设1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万千瓦。装机1.5万千瓦的高坑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近期还将开工建设洪口电站、广纳电站);种植农作物品种173个,有乔灌木308种,植物药材1386种,饲草384种,野生毛皮,羽毛动物67种,鱼类47种。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一定储量的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矿、白云岩矿、铝土矿、石英矿、钾矿、石膏矿、大理石、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商业储量达2400亿立方米。目前,西南石油局正在陈河乡、沙坪乡进行风险钻探,河坝1#井已顺利完钻,并探明了量大质优的天然气。
 

', 'cityname' => '通江', ], [ 'title' => 'chuanshan', 'content' => '

船山,主要指遂宁市船山区,为2003年新设立的四川省县级行政区。船山区因遂宁市船山和船山先生张问陶而得名。船山区围绕“六大兴市计划”,依托“观音老家”旅游品牌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2015年截止10月底,全区旅游收入突破41亿元,旅游游客接待量突破524万人次。大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景区上档升级,全力推动船山 “一核五区”建设。遂宁市船山区是2003年新设立的县级行政区,辖5乡、7镇、13个街道办事处,因系清代大诗人张船山之故里而得名,幅员面积618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万人。2004年,船山区GDP达5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7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在近五年首次实现两位数递增。
 

', 'cityname' => '船山', ], [ 'title' => 'bazhong', 'content' => '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汉中接壤。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巴人部族素以英勇善战,能歌善舞而著称。汉高祖刘邦在南江大坝建牟阳城筑巴峪关,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截贤岭,张飞夜袭巴州智擒严颜。境内始建于梁魏、盛镌于唐代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崖造像多达5210余龛、7200余尊,以布局精巧、艺风平实而著称,再现了唐代辉煌的宗教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还孕育出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晏阳初等名人;西晋成王李雄、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唐太子李贤、诗人李白、杜甫等名人学士先后游历巴中,留下不朽名篇佳话。巴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低208.3米,最高2507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260–280天。年均气温最高17摄氏度。景观:诺水河风景区、光雾山风景区、南阳风景区、阴灵山、南龛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总政治部旧址、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等。
 

', 'cityname' => '巴中', ], [ 'title' => 'shehong', 'content' => '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面积1497平方公里,人口104万,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出产地。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9亿元,县域财政收入实现4.275亿元,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射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今射洪设郡,距今已2100余年。公元554年,西魏恭帝在此置县,因梓江箭一般直射涪江而名“射江”,北周更名射洪,沿用至今。唐代中期,射洪人精湛的酿酒技艺,赢得了诗圣杜甫“射洪春酒寒仍绿”的赞美,射洪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等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3口,实现天然气自给有余。
 

', 'cityname' => '射洪', ], [ 'title' => 'qianfeng', 'content' => '

前锋区隶属四川省广安市,2013年8月8日成立,位于四川省广安市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地处长江二级支流渠江东岸,西与北靠广安区,南连华蓥市、邻水县,东与达州市大竹县相邻。介于北纬30°26′15.02″-30°39′8.05″,东经106°38′36.14″-106°59′14.30″之间。前锋区幅员面积504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8个镇2个乡,2015年,常住人口25.60万(户籍人口为36.8万)。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4年增长11.2%。前锋区历史悠久、古风犹存、文化厚重、地灵人杰、资源富集,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巴濮文化、宕渠文化源远流长;大良城、虎啸城、钟鼓楼等历史文化古迹。
 

', 'cityname' => '前锋', ], [ 'title' => 'pengxi', 'content' => '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遂宁、射洪、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合川等八县市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km2,全县辖15个乡、16个镇。
蓬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晋永和11年(公元355年)就建巴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蓬溪县。勤劳智慧的蓬溪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宝梵寺壁画,鹫峰寺及白塔、四川抗金要塞蓬溪砦(寨)等荣载史册。1929年旷继勋率部于蓬溪大石镇牛角沟起义,次日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荣载《中共党史》、《解放军将领传》。蓬溪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2000年蓬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川中大乐”名扬全国,2004年,省作家协会在蓬溪建创作基地,并积极争取宝梵寺壁画和白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厚文化底蕴的进一步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 'cityname' => '蓬溪', ], [ 'title' => 'huaying', 'content' => '

华蓥山从唐代起就是川东北佛教圣地有“小峨眉”之称。唐肃宗至德年间修建的宝鼎、南宋枢密院事安丙故宅华蓥山等遗迹,有30余处可考。风景有银山积雪、宝鼎晨曦、天池湖光等,李白、杜甫、陆游等历代诗人,都曾在此写下诗篇。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世纪伟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由北向南纵跨四川、重庆15个县、市,延绵300余公里。华蓥山最是、高峰高登山,海拔1740.1M,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宝鼎,为华蓥山主峰,海拔1590.8M,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
 

', 'cityname' => '华蓥', ], [ 'title' => 'suining-2', 'content' => '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城区平坦,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观音故里”、“中国水都”之称。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384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市人民政府驻东盛路39号,区号0825,邮政编码629000,车牌编号:川J。
 

', 'cityname' => '遂宁', ], [ 'title' => 'linshui', 'content' => '

邻水县隶属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市,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总人口103万,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中国脐橙之乡,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地缘优势独特。邻水地处川东门户,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和垫江县接壤,是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与重庆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民俗相近,两地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合作密切,常年在渝经商务工人员达10万人以上。

枢纽地位凸显。达渝、沪蓉高速公路交汇于邻水县城,210国道和304省道贯穿全境。县城距重庆市渝中区93公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75公里、重庆寸滩保税港区80公里。规划中的渝广铁路客运专线、广安-渝北(洛碛)铁路货运专线、重庆-西安城际铁路均经邻水并设立站点,将逐步形成完善和便捷的铁路、公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自然资源富集。境内已探明煤、石灰石、白云石等矿藏28种。其中,原煤储量达6亿吨,目前年产400万吨,是全国百强产煤大县,是重庆重要的资源供应地。盛产优质稻米、脐橙、西瓜、生猪、水禽等特色农畜产品,是重庆”近郊农业”的拓展区域。邻水山川秀美,”天成天河,天赐天佛”的华蓥山洞中天河景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由新加坡元立集团斥资10亿元的大洪河生态旅游开发区项目正加紧规划,即将开工建设;因明代建文皇帝驾临而得名的御临河”小三峡”等旅游项目极具开发潜力。

发展环境良好。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等功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政务环境优越,办事程序简便,对新办企业的证照办理一律实行”一站式”办公,实行专人跟踪服务,限时办结。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成5.1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54户,投产46户。煤炭、建材、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轻纺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列广安市第一。

 

', 'cityname' => '邻水', ], [ 'title' => 'dachuan', 'content' => '

达川即今达州市通川区。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的南边。1990年人口24.18万,汉族为主。历史上名称屡有变更,至宋改为达州,后又几经变动,1976年设达县市,1993年改达川市。丘陵为主,仅州河两岸有小面积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无酷热奇冷。年均气温17.3℃,年均降水量1185毫米。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天然气、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铁、天然气储量丰富。国民经济以工业为主,发展重点为轻纺、食品、农机和钢铁。名产有灯影牛肉、竹藤沙发等。名胜古迹有龙爪塔嘎云亭等。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达州市新设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
 

', 'cityname' => '达川', ], [ 'title' => 'wusheng', 'content' => '

武胜,四川东部的一块沃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远溯秦汉,即属巴郡垫江县,南朝齐始置汉初县,元立定远县,民国三年更名武胜。辖31个乡镇,515个村5113个社,幅员面积960平方公里。武胜,川东门户,条件优越。武胜县地处川渝两省结合部,与南充、遂宁、合川三市交界,东邻广安35公里,西接遂宁70公里,北上南充86公里,南下重庆110公里,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千里嘉陵江纵贯全境,蜿蜒武胜117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船队可由重庆朝天门经县境直达南充。国道212线、省道304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212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将贯通县境,广安、华蓥、庆华、南充、合川火车站紧邻周边。18万千瓦的东西关电厂4台机组全部发电,装机10.8万千瓦的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正在建设;天然气日供气能力25万方,天然气化工方兴未艾。程控电话、光缆传输、移动通讯、无线寻呼通达乡村,并网全国,直拨世界。时空优势明显,前后得利,左右逢源。
 

', 'cityname' => '武胜', ], [ 'title' => 'tongchuan-2', 'content' => '

达县,原指现在的达州市、巴中市和广安市邻水县所辖范围即原达县地区(于1992年撤销),现指达州市下属的一县,其县政府所在地即为现在的达州市中心城区的南外镇,因此达县也是川东交通枢纽和川陕鄂渝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幅员面积2694平方公里,辖64个乡(镇),总人口124万。
 

', 'cityname' => '通川', ], [ 'title' => 'yuechi', 'content' => '

岳池县隶属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位于华蓥山西麓,毗邻重庆。全县辖22个镇、21个乡、1个翠湖景区管委会,有861个村民委员会、40个居委会、6271个村民小组、15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16万,幅员面积14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3万公顷。县府所在地为九龙镇,因盛产水稻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岳池古属巴地,先民板凳蛮合着巴渝舞的鼓点充当武王伐纣先锋,湖广填四川移民吼着高亢的川江号子来岳定居。先民们很好地吸收了湘粤文化和巴渝文化的精华,经过几千年的耕耘繁衍,形成独特的岳池农家文化。
 

', 'cityname' => '岳池', ], [ 'title' => 'wanyuan', 'content' => '

万源历史悠久,夏商为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地,秦属巴郡宕渠县。由汉到明,属达州通川郡东乡县。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之太平里设置太平县,清道光时大略成现今之地域。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省太平县重名,即借“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之意,改名为万源县。1933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县内建立万源、红胜、城口三个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红军撤离,国民党政府恢复原县建置。1949年12月29日万源解放,隶属川北行署达州专区,1952年归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93年7月由原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39/—32。20/,东经107。28/——108。31/之间,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7个县市的交汇处,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连接川陕渝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辖12镇41乡,373个村,2480个社,总人口558307人,其中农业人口471968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5.2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3.0%。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4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54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39亿元,粮食总产量28.24万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8元。万源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达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3%。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4.7度,极端最高气温39.7度,极端最低气温-9.4度,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万源,古有“秦川锁钥”之称,今有巴山旅游胜地之誉。现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纵贯南北,210国道公路穿境而过,北上京城,南下重庆,东到武汉,西至成都,均指日可达。境内省、市、乡道公路纵横交错,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达450公里,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市内通讯便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完善。
 

', 'cityname' => '万源', ], [ 'title' => 'guangan', 'content' => '

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是四川省毗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
广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托。几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历史遗迹,喀斯特自然地貌造就的奇山异水,多姿多彩,神奇迷人。全市共有人文、自然景观和产业旅游资源3大类、21亚类、40个品种、100多处景点。邓小平故居及相关遗迹,伟人故里风物民情,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品质特色,在中外游客中极具吸引力,每年前来瞻仰观光的游客多达数十万;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安丙族属墓群,雕刻精美绝伦,出土文物众多,文化艺术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史、旅游价值;解放前夕,川东地下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华蓥山武装起义”,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许云峰”的原型都是广安人,他们的神奇故事家喻户晓,英烈们的战斗遗迹比比皆是,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寻踪凭吊;华蓥山宝鼎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为全国八大佛教胜地之一,素有“东朝宝鼎,西朝峨眉”之说;被郭沫若誉为“天下第一雄山”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华蓥山怪石嶙峋、山势奇特,石林、湖泊、溶洞、瀑布、温泉、峡谷、竹海、森林等异彩纷呈的景区(点)星罗棋布,集雄、奇、险、雅、幽、绝于一身,融名山、名湖、名石、名寺、名史于一炉,聚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此外,宝箴塞、褒先寺、肖溪古镇等遗址文化积淀丰厚,寓意深远,嘉陵江、金城山、御临河小山峡等景色宜人,亦是游客探古访幽、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 'cityname' => '广安', ], [ 'title' => 'quxian', 'content' => '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达州市的南大门,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其中渠江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全县136万人口。这片灵山秀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人在现在的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六处七尊汉阙为国家级文物,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南宋礼义城的雄姿、清代文庙的建筑风格,龙潭景区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旅游观光,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鹃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术学者黎锌、清代守护台湾的副将王万邦、著述颇丰的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不凡的历史人物。渠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取道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汇入嘉陵江;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在三汇分道而行,连通全国铁路大动脉;国、省、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完善的水陆路已构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87000门,移动用户10万多户,电信光纤环路传输网已启遍及全县各地,信息传递迅速通畅。渠县矿产资源丰富居川东之首。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膨润土为上乘建筑材料,其中石灰石碳酸钙含量为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岩盐、钾盐、石膏、菱青石、煤及水利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华蓥山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改工程完成后,将成为四川七大电源之一和川东地区最大的电煤基地。渠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之一。拥有生物资源90余科,是国家商品粮、瘦肉性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和竹产业基地县。尤以黄花品质最优,居全国同类农产品榜首。渠县将以独特的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厚条件和热忱优质的服务,笑迎四方宾朋,共谋渠县的发展,共创渠县的辉煌。
 

', 'cityname' => '渠县', ], [ 'title' => 'daying', 'content' => '

大英县为四川省遂宁市属县,为著名的唐宋遂州长江县所在地。地处川中腹地涪江以西,郪江中下游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温同步,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境内地势分为平坝、浅丘和深丘。大英县爰自郪国(境内有古郪国遗存),盛于长江(即长江县),拥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现有国家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制盐技术。著名历史景点有:唐长江县遗址、唐大埂子摩崖造像、明席书墓、清象山书院等。还因境内独特的碱盐地质,催生了以中国死海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公元前209年刘邦曾被楚封为汉中王,之所以胜楚,多借助张良、萧何、韩信和川蜀人才。既立汉、功不忘川蜀,遂将境内地名冠以“汉”字褒奖之。县境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和郪县(治所今三台县郪江镇)辖地。大英县境属郪县辖地。
 

', 'cityname' => '大英', ], [ 'title' => 'dazhu', 'content' => '

享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美誉的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唐久视元年置县,县城竹阳镇。全县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耕地93.14万亩,辖50个乡镇、384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50亿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达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0元。区位优越。国道318线、210线纵横交错,达渝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县城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县火车站60公里、达县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0公里,东至梁平机场90公里、万州港176公里,形成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特色突出。苎麻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4.5万吨,居全国之首。竹面积40万亩,其中成片白夹竹达20万亩,居全省首位,活立竹蓄量达84万吨。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原煤总储量为1.63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石灰石储量丰富。旅游资源瑰丽多彩。境内有水天一色的百岛湖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世界少有、中国稀有”的中欧结合式建筑群清河古镇,有曲径通幽、险象环生的“三国故道”,有品位富集的川东第一流地热温泉等景观。
 

', 'cityname' => '大竹', ], [ 'title' => 'ganzi', 'content' => '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部,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地区级民族自治州。自治州辖十八县,总人口88万,其中藏族占77.8%,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州府康定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情歌的故乡。境内高原辽阔,山脉绵延,河谷幽深,由于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金沙江、雅袭江、大渡河、纵贯境内。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各地温泉颇多。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名贵中药材有天麻、虫草、贝母、当归、黄芪等。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钼、锂、大理石、花岗岩等。
 

', 'cityname' => '甘孜', ], [ 'title' => 'kaijiang', 'content' => '

开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达州市的一个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032.55平方公里,辖10镇1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53.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59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开江历史悠久,南北朝两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开江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有20多种,其中天然气、煤、石灰石穿了严情量大,尤其是正在开发的享誉世界的沙罐坪汽油、温杜黄汽油遍布县境内,和总储量在2600亿立方米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宝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保健医疗功用的双飞温泉,有波光艳的宝石湖水库。县境内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多种农作物,素有“川东小平原”之誉。开江素有文化县的美誉。古有新宁八景,今有两湖(宝石湖、明月湖),两山(金山寺、峨城山)、两塔(宝泉塔、文笔塔)、两坊(任市阳牌坊、胡氏节孝坊)、一泉(飞云温泉)、一溶洞(白岩洞)。县内自然、人文景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 'cityname' => '开江', ], [ 'title' => 'yucheng-3', 'content' => '

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处东经102°51′~103°12′,北纬29°40′~30°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36.09万人。古为青衣羌国,秦、汉属严道县,西魏置始阳县,隋复严道县。清雍正七年置雅安县,县西有雅安川,故名。一说县西有雅安山,县以山名。1951年建雅安市,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西康撤省后属四川省,1958年撤市改县,1983年复市。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雅安地区和县级雅安市,设立地级雅安市。雅安市设立雨城区,以原县级雅安市的行政区域为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雨城区辖4个街道: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2个镇:草坝、中里、姚桥、合江、晏场、上里、大兴、沙坪、严桥、对岩、多营、碧峰峡,12个乡:观化、八步、陇西、孔坪、李坝、香花、和龙、周河、南郊、北郊、凤鸣、望鱼。
 

', 'cityname' => '雨城', ], [ 'title' => 'yingshan-2', 'content' => '

营山之名,颇为形象──于九天之上俯视,只见丘陵环绕,如军队安营扎寨,故名营山。千年老县曾深深叹息所处“三无”地界:无江、无大河、无国道。辖11个区、62个乡镇,655个村,5,894个社。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相依,东北与平昌县相连。面积:全县幅员面积1,632.9平方千米。人口:全县总人口88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非农业人口8万,1999年全县净增人数-3,840人,其中出生率7.43‰、死亡率7.58‰。地貌: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倾斜,从北到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浅丘带坝地。气候:全年温度适宜,雨水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间1,468.7小时,年平均气温17.3oC。人物:军阀邓锡侯、张雪岩、老红军王定国。
 

', 'cityname' => '营山', ], [ 'title' => 'xuanhan', 'content' => '

宣汉县,始建于东汉和帝8年(公元9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5个乡镇、497个村、50个社区,人口117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宣汉,巴人祖源,文化璀璨。东汉和帝8年置县,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汉朝大将樊哙囤兵樊哙店,三国名将张飞智取瓦口隘,巴山秀才袁廷蛟为民请命,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血染白秀山等历史故事流传千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遗址”,世人赞誉为“巴国三星堆”,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宣汉,风光秀丽,旅游胜地。天然成韵的自然风光同千年人类文明交相辉映。境内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48%。国家AA级旅游区百里峡雄奇峻秀,婀娜多姿,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峡中漂流被誉为“川东第一漂”;省级风景名胜区、川东最大人工湖江口湖,仙鹤闲飞,水天一色,旖旎浩瀚,蓄水量达3.2亿立方米,回水100余公里;七里水晶宫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峨城竹海清秀挺拔,一碧万顷;马渡石林平地突兀,千姿百态;明月九条沟溪流湍急,瀑布飞溅;香炉山、四望山、文山、峨城山雄奇险秀,前河、中河、后河清柔相依,令人心旷神怡。宣汉,物华天宝,资源宝库。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富钾卤水储量达1.3亿立方米;煤炭储量1.6亿吨,境内有大理石、石灰石、硅、铁等20余种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有动植物资源3000多种。宣汉黄牛系国家地方优质牛种,被载入世界和中国牛种志;桃花米自唐朝武则天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家“贡米”,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宣汉还是全国产粮大县和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桐基地,全省的肉牛、奶牛、饲养大县。“川驰”牌牛肉、“西塔”牌乳品、“川宣”牌菜油、“九顶雪眉”绿色食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
 

', 'cityname' => '宣汉', ], [ 'title' => 'baoxing', 'content' => '

县情概况宝兴县位于四川西部,雅安市北部,夹金山下,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辖3镇8乡54个行政村,5.4万余人。1930年建县,因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取《礼记.中庸》“宝藏兴焉”之意而命名。这片神奇的热土掩玉埋金。“宝兴白”大理石以其储量丰富,易于开采,“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出材率高”而亨誉中外。宝兴以出产白色大理石著称,已形成荒料开采,板材加工、工艺雕塑和轻重钙生产综合配套的系列开发格局,是地方工业的支柱之一。这里连绵的山川流金淌银。境内大小溪流纵横,相对落差大,水力资源得天独厚,已实现初级电气化,宝兴河的梯级开发前景广阔,宝兴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地,品种达1000多个,主要有川贝、虫草、云木香、大黄、羌活、银花和牛膝、当归、白术及以黄柏、杜仲、厚朴等。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次发现大熊猫就在此地,现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可在半野生状态下观赏到大熊猫的真实活动。这方美丽的山水天造地设。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西部狩猎场,藏乡风情度假区等已列入四川西部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景点,这些景点的风光独特实属罕见。
 

', 'cityname' => '宝兴', ], [ 'title' => 'nanbu', 'content' => '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2235平方公里,人口125万(2005年),邮编637300,固话区号0817。辖84个乡镇(办事处),是南充市最大的县。置县1500余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西汉严君平、蜀汉张飞、唐代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书法大家颜真卿等在南部皆留有足迹;北宋宰相陈氏兄弟三状元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传为佳话;还先后出过骁将张巍、成都王谯纵、工部尚书李先复、宰相陈省华、大学士蒲宗孟等历史名人。这里曾是川陕革命老区,留有一代元勋徐向前、李先念的奋战足迹.震惊西南的升钟起义爆发于此。南部擅区位之便,得江河之利,国道212线、省道南渠路、唐巴路纵横全境,规划中的兰渝铁路途经县城,嘉陵江及其一级支流西河县内流程278公里,县城距建设中的机场11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是川中、川北地区北上广元,南下重庆,东达巴中,西进成都的要道枢纽。南部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盐卤、砂金、石英砂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水能蕴藏量28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11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境内植被众多,各类林木364种,森林覆盖率达38%。
 

', 'cityname' => '南部', ], [ 'title' => 'dazhou', 'content' => '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之间。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川渝鄂陕四省。达州人民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即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无私奉献,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赤色土地上留下的动人事迹,至今碑于众口。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使具有光荣历史的达川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全年平均气温14.7°C-17.6C°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旅游资源。主要有:古文物之珍品──渠县汉阙,现存数占全国四分之一,有集佛、道、基督三大宗教神灵供奉一处的达县真佛山庙宇;有不是三峡而胜似三峡的宣汉樊哙百里峡风光;还有雄浑古朴、幽静清雅的省级达县铁山森林公园和省级大竹铜罗山竹海公园;万源市八台山云海有“川东峨眉”之称,达州市凤凰山公园秀丽精巧。景观:九龙湖,南江升钟,真佛山,铁山森林公园.
 

', 'cityname' => '达州', ], [ 'title' => 'nanchong', 'content' => '

南充是已有建城22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积12494平方公里,人口730万,地理坐标北纬30°35′~31°51′、东经105°27′~106°58′之间,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2003年,全市辖有180个镇、302个乡。市区建成区面积2006年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万人。东邻达州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代管阆中市。地形以浅丘为主。年平均气温约17.5℃,春季花明,夏日风清,秋熟香溢,冬至温润。区号0817,邮政编码637000,车牌编号:川R。
 

', 'cityname' => '南充', ], [ 'title' => 'lushan-2', 'content' => '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雅安,盆地周山区县。北与汶川,东北与崇州、大邑县,东南与邛崃,南与雨城区,西南与天全县,西北与宝兴县相连。距成都180公里。幅员面积1364平方公里,辖6镇9乡。人口12万。芦山历史悠久,自秦时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尤以汉代文物著名,有“汉魂”和“汉代文物之乡”之称,被四川省名命为“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曾两次经过芦山,并在芦山设立了红军总司令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苏维埃,被国家列为革命根据地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灵鹫山、大雪峰原始森林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地级风景名胜区,正申报省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四大峡谷风光绮丽,特别是省属铜头电站,在铜头峡上筑起“高峡平湖”景色尤为壮丽,原始森林广袤深邃,是目前距成都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人文景观独特。有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石刻馆,樊敏碑、平襄楼、王晖石棺及陈列馆艺术珍品,展示了芦山古朴民风和传统文化。
 

', 'cityname' => '芦山', ], [ 'title' => 'anzhou', 'content' => '

安州区是四川省绵阳市市辖区,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罗江区,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按照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初步规划,集中发展区涉及安州区界牌镇、兴仁乡局部和花荄镇局部,将极大拓展绵阳科技城发展空间。2016年,安州区幅员面积1189平方千米,辖15镇、3乡;2014年,户籍人口为44.75万(常住人口38.7万)。2015年,安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74亿元,比2014年增长8.9%。安州始建于1600余年前的东晋永和三年,是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和现代著名作家沙汀的故里。境内主要有千佛山、罗浮山、白水湖、姊妹桥和文星阁等景点。
 

', 'cityname' => '安州', ], [ 'title' => 'jialing', 'content' => '

嘉陵区,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嘉陵江西岸,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并与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嘉陵区管辖6个街道、22个镇、18个乡,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70.48万人。截至2015年,嘉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9亿元。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嘉陵区退出贫困县序列。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地级南充市。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南充市设立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嘉陵区辖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羊、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个镇和三会、太和、礼乐、大兴、一立、龙岭、木老、世阳、盐溪、火花、文峰11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乡。
 

', 'cityname' => '嘉陵', ], [ 'title' => 'tianquan', 'content' => '

县情概况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周山区西缘,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之滨,行政区划属四川省雅安市,县辖23个乡(镇),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人。县境四邻与雨城区、荥经县、泸定县、康定县、宝兴县、芦山县接壤,县城设城厢镇,距成都市(公路里程)180公里。境内水力、矿产、森林、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邮电通讯设施完备,电力充足,气候湿润,堪称川藏线上的明珠。水能总储量71万千瓦;森林面积270万亩,其间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大鲵等数十种国家珍惜保护动物。天全是闻名遐迩的茶叶、药材和“森林蔬菜”生产基地,金尖金玉边茶、素茶、天麻、虫草、牛膝、竹笋、蕨菜、刺龙牙、猕猴桃、香菇、银耳、香谷米等特产风味独特,饮誉四海。天全又是旅游者的神往之地。二郎山雄奇险峻,林莽蔽日,群峰层叠;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频频出没的珍禽异兽;白沙河、黄沙河“森林公园”迷人的山水林海,加之“森林蔬菜”的美味,青衣江中的雅鱼,领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天全素享石材王国的美誉。以红、绿、浅三色为主的二郎山系列花岗石储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品种30余个,而且品质好,易开采。目前批量开发的十余个品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天全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正以更加崭新的容貌,热忱的情怀,打开山门,诚招八方来客,笑迎天下佳宾。天全是离雅安最近的山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东接成都,西连康定,国道318线纵贯全境,是通往西藏的咽喉要地,也是茶马古道向西延伸必经的第一个县,今天,在天全至二郎山隧道之间的甘溪坡、碉门、水獭坪、新沟一带,被川藏公路所截断的古道仍一段段残留在山间,古道上的一个个驿站(村寨)仍保留着古朴的面貌,村寨里仍可以寻访到年迈的背夫.
 

', 'cityname' => '天全', ], [ 'title' => 'youxian-2', 'content' => '

游仙区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巴蜀腹地、涪江以东;是成绵乐发展带、绵雅资遂发展环线、成渝西“黄金三角”重要节点;介于东经104°42′15″至105°8′58″,北纬31°21′13″至31°33′40″之间,东与梓潼县、西与涪城区、南与三台县、北与江油市相邻。游仙区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2016年,辖3个街道、18个镇、3个乡;户籍人口56.19万(2015年)。2015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8.25亿元,比2014年增长8.9%。游仙区地处中浅丘地形,海拔最高728米,最低429米;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C,无霜期为275天。游仙区是三国故地,古绵州治所,因东汉高士李意期仙游此地而得名;于1993年1月设区,是中国科技城核心区和绵阳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在中国西部授牌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区,还是“四川黄金旅游九环线”和“川陕三国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有越王楼、富乐寺、汉平阳府君阙、碧水寺、李杜祠等人文景点。
 

', 'cityname' => '游仙', ], [ 'title' => 'gaoping-2', 'content' => '

高坪区,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南部,城区东部,汉置安汉县,隋设南充县,1993年由南充县改为市辖区,2013年全区面积806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7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高坪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属低山丘陵区,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嘉陵江、螺溪河、万家河、蜿蜒河、罗家河及大小溪沟呈扇状分布,农业方面,柑桔、竹木、蔬菜产业和“三大”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良好,是四川省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柑桔基地县(区),6个乡镇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丝纺服装、新型材料、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高坪自古即以果州著称,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高坪的东观镇为高坪第一强镇 经济发达 民风朴素 治安良好。特别适合旅游和投资。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高坪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 'cityname' => '高坪', ], [ 'title' => 'shimian', 'content' => '

石棉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雅安市最南端,东连汉源县、甘洛县,南接越西县、冕宁县,西依九龙县、康定县、北与泸定县毗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距雅安市城区210公里。境内山高谷深,山地为主,河流纵横,岭谷相间。有贡嘎山、大雪山、令牌山、黄草山、鸡冠山、坛子山等主要山脉,最高海拔5793米,最低海拔780米;县域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冬春无严寒,夏秋多雨无酷热的特点,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石棉县是建国后的新建县(1952年建立)。地处东经101°55wwwwww—102°31wwwwww,北纬28°51wwwwww—29°31wwwwww。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1镇16个乡(其中10个民族乡),总人口11.6万人,有汉、彝、藏等14个民族,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国道108线过境,是川藏南线、川滇西线的交通要道,连接凉山州和甘孜州的必经之地。全县地处横断山脉,多呈南北纵列。地势西南部高,东部低,四周有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坡陡岭峻,岭谷相间。最高点为西部与九龙县、康定县交界的高峰(神山梁子)海拔5793米,最低点为丰乐乡大渡河谷最东端,海拔790米。
 

', 'cityname' => '石棉', ], [ 'title' => 'fucheng-2', 'content' => '

涪城古称“涪县”具有2100年建制历史。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位于中国四川北部。涪城是全国文明卫生绿化先进城市、中国西部科学电子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一绵阳市政府所在地,是绵阳市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川西北交通柩纽。幅员面积5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万人。涪城县,古南齐置始平僚郡,无属县,萧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并分涪县地县置始平县为郡治,西魏改郡为涪城,治地在今绵阳市三台县花园镇涪城村。周改安城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安城县,十六年,改涪城县属金山郡,唐初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涪城县,直至元朝初年并入郪县。宋《太平寰宇记》涪城县条载:“涪城水在县北,从绵州巴西郡界流入县界,却入郴县。”可见郡县因城临涪水以得名。
 

', 'cityname' => '涪城', ], [ 'title' => 'shunqing', 'content' => '

顺庆区,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宋置顺庆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2014年,顺庆区幅员面积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区建成面积达55平方公里,顺庆区辖18个乡镇,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64万,常住人口85.5万。顺庆区地处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中国内陆河流——嘉陵江穿境而过。顺庆是川东北商贸中心,是川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潆华工业园区和潆溪工业园区两个,面积达15平方公里。有搬(罾)大(林)线现代农业园、搬罾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形成了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现代特色农业。顺庆区是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南充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省规划建设的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 'cityname' => '顺庆', ], [ 'title' => 'hanyuan', 'content' => '

县情概况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全县辖8个镇,32个乡,255个村,现有人口33万,共有汉、彝、藏、回等1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气候独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后劲充足,是成都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汉源县辖8个镇、27个乡、5个民族乡。汉源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为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地处东经102°16′至103°00′,北纬29°05′至29°43′。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工农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州的泸定县和本市的石棉县,北接本市荥经县。距刘伯承、小叶丹彝海结盟地80公里,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80公里,距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天险泸定桥150公里,至世界低海拔冰川海螺沟旅游胜地120公里。汉源,历为通往康藏、宁属之咽喉。汉源建制于公元前97年,至今有二千多年的建制历史。县城所在地富林镇,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qqqqqq古牦牛道qqqqqq记叙着qqqqqq南方丝绸之路qqqqqq的悠悠岁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万里长征,曾在这里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qqqqqq富林文化qqqqqq、qqqqqq清溪文庙qqqqqq、qqqqqq九襄石牌坊qqqqqq古朴深遂;qqqqqq汉源春色qqqqqq、qqqqqq大渡晴波qqqqqq、qqqqqq鸡冠朝阳qqqqqq绚丽多姿,景色迷人,文化底蕴丰厚。成昆铁路过境17公里,在县境内长河坝、乌斯河处建有长河坝站和汉源站两个火车站;国道108线、即将开工的雅泸高速公路、省道乐西公路横穿汉源境内,县内各乡(镇)公路畅通,其中有23个乡镇通乡公路已硬化,交通便捷。
 

', 'cityname' => '汉源', ], [ 'title' => 'jiulong-2', 'content' => '

地理位置九龙县位于四川甘孜州东南角。北纬2819~2920,东经10107~10210,东北与雅安地区石棉县接壤,东南邻凉山州冕宁县、西南连凉山州木里县,北靠康定县。南北最长112公里,东西最宽102公里,面积6770平方公里。古为羌地,为西南夷之一部。唐、宋属吐蕃。元、明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呷尔、湾坝二土千户、八土百户。民国元年(1912年),从康定划出置九龙设治局。民国15年(1926),正式建九龙县。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辖4区、17乡、1镇。县府驻呷尔镇,距州府康定252公里,距省府成都620公里。藏语称“吉日宗”,并有奇卜龙、结署绒之称。含义为“八角”。据载,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西藏喇嘛来康区传教,在今汤古乡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称“吉日宗”。“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菩萨龙、三安龙、麦地龙、墨地龙、三盖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
 

', 'cityname' => '九龙', ], [ 'title' => 'langzhong', 'content' => '

阆(làng)中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城区人口约20万。辖49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 'cityname' => '阆中', ], [ 'title' => 'xingjing', 'content' => '

荥经县总面积1781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严道镇。荥经县辖2个镇、17个乡、2个民族乡:严道镇、花滩镇、六合乡、烈太乡、安靖乡、民建彝族乡、烈士乡、荥河乡、新建乡、泗坪乡、新庙乡、三合乡、大田坝乡、天凤乡、宝峰彝族乡、新添乡、附城乡、五宪乡、烟竹乡、青龙乡、龙苍沟乡。荥经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地区中部,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幅员面积178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有人口13.5万人。县城距离省会成都175公里,前临成都经济辐射圈,背靠”三州”两个扇面,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了很强的区位优势。气候荥经县全境在北纬30度以南,属于接近中纬度的低纬度地区。气温上属亚热带;在大气环流受季风的控制,因而属季风气候;在地形上高低相差悬殊,垂直变化大,因而具有山地气候特。根据以上特点,荥经县气候类型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候。但从局部地方来看,荥经气候又具有其特点:1、气温偏低与海拔相近的地方相比,由于荥经县位于大相岭东北坡,瓦屋山西坡,因而处于背阴面。泗坪海拔l040米,汉源县九襄镇海拔1055米,但九襄年均温为16.3℃,而泗坪只13.6℃。2、降水量全地区第一石滓乡的金山是全省四大暴雨区之一,年均降水量达2603.l毫米,不仅列全地区第一,而且在全省和长江流域也居首位。3、夜雨率列全地区之首夜雨多是山区谷地降水的特征。地区各县市夜雨率均在70%上下,而荥经达78%,列全地区第一。4、境内气候差异大海拔不同,气温不同。凰仪海拔1120米,年均温只12.4℃;严道镇海拔763米,年均温为15.5℃。山地的背风面与向风面不同,降水量不同。夏季风多从荥经东北角沿荥经河谷或雅安向斜越麂子岗人境,位于背风面的严道镇年降水量只1232.9毫米;位于瓦屋山向风面的石滓乡金山年降水量达2603毫米;大相岭向风面的凰仪乡麓池年降水量达2409毫米。
 

', 'cityname' => '荥经', ], [ 'title' => 'danba', 'content' => '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景色独特。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0-5521米,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拔1800米。全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56829人,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解放后五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建设,丹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交通、通讯、能源、水利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全县15个乡(镇)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全县通车里程339公里,特别是在朱总理2001年来甘孜州视察后,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八(美)丹(巴)公路、小(金)丹(巴)公路、丹(巴)刷(金寺)路、瓦(斯沟)丹(巴)路四条出境公路的通县油路工程的顺利完成,彻底解决该县交通瓶颈的制约。光纤通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因特网业务和ADSL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信息通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在建的招商引资项目1.5万千瓦的陡水岩电站工程,2003年4月第一期工程峻工投产,使乡通电率达80%,村通电率达74%。大大改善该县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 'cityname' => '丹巴', ], [ 'title' => 'xichong', 'content' => '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苍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6区,47乡镇,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28万人,农业人口占90%。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在县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地饶物丰,多有胜迹,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辣椒、柑桔、蚕茧、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地下储藏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盐卤砖用粘土、含铺页岩、建材砂岩。境内有凤凰山、化凤亭、将军碑、青龙湖、油井塔、百福松、凤凰烟雨丞相牌坊、宝马渡等众多景观。崇教尚学,代涌英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百世流芳“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的治家训条世代相传。素有“文化县”之美誉。多著书立说之先贤,慷慨悲歌之志士。汉代有“诳楚存汉”的大将军纪信,三国有“全国之功”的政治家谯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师圭峰何炯,宋代有书写和绘制《妙法莲花经》的何子芝夫妇,元代有尚书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国副主席张澜、民主革命家鲜英、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保路运动”先锋罗伦以及为民族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群。天酬人勤,经济起飞。实施“产业化、民营型、卫星城”发展战略,建成了粮食、棉花、油菜、蚕茧、生猪、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产等商品基地。年产棉花0.36万吨,蚕茧0.3万吨、辣椒26万吨、油料1.78万吨,水果3万吨,出栏肉猪50万头,小家禽280万只。国优脐橙“青三九”畅销全国,优质辣椒“二荆条”辣遍亚非拉。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纯收入1457万元。机械、食品、化工、丝绸、建材等行业初具规模。川北风机畅销全国,川沱酒荣获四川名牌,“梅喜”牌烟花荣获部优,丝绸产品出口东南亚。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经济在腾飞之中。路畅村通,环境优越。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47公里,实现乡道油路化。邮电数网工程投入使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覆盖所有乡镇。水、电、气供应充足,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建设拉开帷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达标。医院创二甲,卫生防疫全国先进。县政府确定了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策略,制定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16条优惠政策,一个开明开放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 'cityname' => '西充', ], [ 'title' => 'mingshan', 'content' => '

名山名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东经103°2’至103°23’和北纬29°58’至30°16’之间,东与蒲江,南与丹陵、洪雅,西与雨城,北与邛崃接壤,幅员面积614.27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村、1244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万人,农业人口23.36万人。航测耕地39.5万亩。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蒙阳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聚居人口3.5万人。名山古为梁州之域,秦属严道,汉归青衣。南北朝西魏废帝2年(553年)置蒙山县,隋开皇13年(593年),因其境内的蒙顶山久负盛名而改称名山县,至今已有1451年历史。唐贞观8年(634年)析置百丈县,明洪武13年(1380年)百丈县并入名山领制,辖区从此固定。建国后,名山曾先后隶属眉山专区、温江专区,1955年划归雅安至今。名山属盆周丘陵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蒙顶山、莲花山、总岗山三山环列,地形地貌以台状丘陵和浅丘平坝为主,最高点1456米(蒙顶山上清峰),最低点548米(红岩乡青龙村骆河扁)。其中海拔650米以下的浅丘平坝占总面积的22.1%,丘陵台地占61.2%,海拔800米以上的低山占16.7%。名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
 

', 'cityname' => '名山', ], [ 'title' => 'yilong', 'content' => '

仪陇县位于南充市东北部,是朱德元帅的故乡。面积1691.9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辖60个乡镇。仪陇属农业经济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红苕。特产酱瓜、黄酒远销省内外。仪陇不仅是国家的重要粮棉油猪蚕商品基地县,而且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输出县,年输出劳动力20余万人。仪陇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1886年12月1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就诞生在仪陇县马鞍场琳琅山下的一户普通佃农家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也是在这块英雄的红土地上出生的。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和感召下,仪陇人民为了生存、自由和解放,前仆后继,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张思德为代表的7000多名仪陇儿女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其中5000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改革开放以来仪陇的工业发展迅速,兴办了丝绸、纺织、食品、印刷、机械等工业,有各类工业企业45家,先后有51个产品环境获奖。仪陇民风淳厚,文化兴盛繁荣,是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主体的“山乡文化”日益繁荣,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与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增添新的光彩。
 

', 'cityname' => '仪陇', ], [ 'title' => 'luding', 'content' => '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东与石棉县相连,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9°54′-30°10′。南北长69.2公里,东西宽49.9公里,全县总面积2165.35平方公里(未含争议区域面积198.48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8乡,57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藏、彝、回、羌、蒙、苗、纳西族等14种民族,共计77099人(2001年末)。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东距省会成都285公里,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公里,南距石棉县112公里,北距丹巴县125公里。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地区。县境内最高海拔(贡嘎山)7556米。泸定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季均温度7.5℃;夏季温凉湿润,季均温度22.7℃;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见。泸定县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特别是康熙皇帝亲赐qqqqqq泸定桥qqqqqq因经军在此取得辉煌胜利而蜚声中外,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之一。城区文物馆内展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前后情况和红军遗留在泸定的实物,被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河西沙坝建成有高31.25米的qqqqqq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qqqqqq系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础,全城共有四痤桥梁横跨大渡河(其中两痤为吊桥)。河西沙坝留学生有法国籍教士所修天主教堂,红军飞夺泸定桥是曾将此作为战前会址。旧城区内有朱德同志长征经泸定时的居住旧址及十八军1951年进藏时修建的船头钢缆吊桥,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泸定', ], [ 'title' => 'yaan', 'content' => '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雅安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缘,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51′10〃-30°56′40〃,东经101°56′26〃-103°23′28〃之间,古称雅州。雅安是世界知名的大熊猫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大熊猫的存量和密度居世界之冠,新中国成立后,雅安地区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20只,其中16只作为国礼,馈赠前苏联、美、英、法、日本、朝鲜、新西兰等国家。国家还在宝兴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白唇鹿等两百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古属“梁州”、“青衣羌国”,为历代郡、道、州、府治所,是古代南方丝绸之地。境内自然、人文、民俗资源叠加,突出了大熊猫、茶文化、红军文化的自然文化优势,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7个,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雅安是一片灵秀文明的土地,这里山川秀丽,景韵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水、桥、城交相辉映。全市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6各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2个地级风景名胜区。景观:二郎山风景名胜区、白马泉风景区、贡嘎山风景区、-田湾河花果山旅游度假区
 

', 'cityname' => '雅安', ], [ 'title' => 'pengan', 'content' => '

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1332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为这方山水积淀下深厚的底蕴,自然给这片热土赋予了独特的魅力。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557的设蓬州,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诗人元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在蓬安留下了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恰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历代英豪。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追求和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五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留连忘返。
 

', 'cityname' => '蓬安', ], [ 'title' => 'kangding', 'content' => '

康定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北纬29°39wwwwww~30°45ˊ,东经101°33ˊ~102°38ˊ。东与宝兴、天全、泸定、石棉县交界,南接九龙、木里县,西邻雅江县,北靠小金、丹巴、道孚县。东西最宽140公里,南北最长180公里,面积11422.75平方公里。康定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历史名城。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唐属吐蕃;元置宣抚司;明置宣慰司,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改设康定府;一九三九年建西康省,设省会于康定;一九五○年三月康定解放,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至今。一曲《康定情歌》使康定名扬海内外。1990年底有人口96687人,其中城镇人口34301人,农村人口62386人;藏族54149人,汉族40052人,回族883人,彝族301人,余为蒙古、苗、壮、布依、满、瑶、白、土家、纳西等民族。康定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1145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1000亿元以上。野生动物3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云豹、白唇鹿、小熊猫等40余种,在有川西云杉、冷杉等珍稀植物生长的茂密森林里,盛产着虫草、鹿茸、贝母、天麻、麝香等名贵中药材,康定境内河流纵横,水量充沛,以大渡河为中心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33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7万千瓦,同时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有“温泉城”之称。
 

', 'cityname' => '康定', ], [ 'title' => 'butuo', 'content' => '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大凉山区(东经102°43′——103°04′,北纬27°16′——27°56′),距州府西昌114公里。与昭觉、普格、宁南、金阳等县接壤,与云南省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于1955年3月建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全县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有耕地31.65万亩,林地84万亩,草地118万亩。全县分5个片区,辖3个镇27乡,189个行政村。全县约有14万人口,彝族占总人口数的94%,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12.9万人,占93%。县人民政府驻特木里镇,邮编:615350。代码:513429。区号:0834。拼音:ButuoXian。
 

', 'cityname' => '布拖', ], [ 'title' => 'meigu', 'content' => '

自然地理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县域介于东经102°53′~103°21′,北纬28°02′~28°54′之间。东邻雷波县,西接越西县,南连昭觉县,北毗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与甘洛县连界,东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壤。县境南北长94.8公里,东西宽46.4公里。县域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常耕地面积24.3万亩,农村人平占有耕地1.69亩。全县辖8个区,1个镇,44个乡,291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有34276户,151024人,其中彝族146649人,占总人口的97.1%;汉族4346人,占2.88%;回、蒙、苗、畲、藏等民族(均为城镇人口)29人,占0.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5.29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巴普镇,位于东经103°07′,北纬28°19′,海拔2082米,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西昌市170公里。
 

', 'cityname' => '美姑', ], [ 'title' => 'leibo', 'content' => '

雷波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是凉山州的东大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52’之间。按现行政区划,东南隔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北与宜宾、乐山地区相邻,西接美姑县,西南紧连昭觉县、金阳县。全县有49个乡镇、278个村、1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万人,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45%,农业人口占91%。全县幅员面积2932.46平方公里。汉语拼音:LeiboXian,行政代码:513437,邮政编码:616550,县人民政府驻锦城镇。自然地理地形地质境内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达2443.28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83.8%,其中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中山占75.3%,3500米以上的高山占0.7%,河谷低台占10.6%,高台地占2.3%,湖积平原占0.3%。地势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最高海拔4076.5米(狮子山主峰),最低海拔325米(金沙江畔大岩洞谷底),也是全州的最低点。雷波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处于川滇古隆起与我国新化夏系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交接带之间,除石灰系、第三系外,上元古界的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分布较广泛,以河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厚度约6000米,中生界只露出三又叠系侏罗系地层,出露的岩层为碎屑岩类、碳酸盐类和玄武岩类。分布于东部和西部,发育较好,面积占三分之一,厚度约4000米,第四系松散的冲积物与残破积物零星公布于平坝及河谷地带,最厚处100米左右。上古生界只露出二叠系地层。雷波主要是南北向构造带,溪沟纵贯全境,由近南北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褶皱组成。其次是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气候特点气候属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70天,降水量850.6毫米,日照1225小时。
 

', 'cityname' => '雷波', ], [ 'title' => 'puge', 'content' => '

普格县简介地理位置普格县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州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交界地带,大凉山南部。东临布拖、南连宁南、西与德昌毗邻,北和西昌、昭觉接壤。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螺髻山由北向南耸峙于县境西部,海拔4349米,为全县最高峰。面积人口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耕地18.4259万亩。有彝、汉、回、布依、苗等16种民族,总人口14.4万,彝族人口10.9万,占总人口的75.7%,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行政区划普格县于1952年设置,现辖3个镇、31个乡,151个行政村,722个村民小组。县城座落在西南名山-螺髻山下的普基镇,地处省道西(昌)巧(家)公路上,北距航天城西昌仅76公里。自然气候境内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8℃,年均日照2120.5小时,年降雨量1494毫米,无霜期达306天,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是粮、油、茧、烟、畜牧、林果、药材、蓖麻等生产基地。经济商贸普格县在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已形成烤烟、蚕桑、畜牧、林果四大经济支柱;正在培育甘蔗、中药材等新项目;工业已形成食品、水泥、电力、砖瓦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豪吉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发展迅猛,豪吉鸡精畅销全国。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在崛起。2003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9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旅游资源普格县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自然风景奇特,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螺髻山,国内外罕见的古冰川遗址、角峰刃脊、高原湖泊、杜鹃花海、温泉瀑布,被称之为“螺髻五绝”。境内还有广阔的原始森林;被誉为西南第一泉的普格温泉;具有塞外草原牧歌情调的,集牧场、高山湖泊、彝族文化为一体的高原风光;还有玛瑙洞等众多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古石刻、岩画、碑文等文物古迹。众多的自然美景,尽可让人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美妙与神奇。通信普格县内电视覆盖率达82.9%;电讯实现长途传输光缆化、电话程控化;移动通讯已覆盖全县;开通了可视电话系统,信息网络方便快速。
 

', 'cityname' => '普格', ], [ 'title' => 'ganluo', 'content' => '

基本概况甘洛县隶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位于四川西南部,攀西地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峨边县、金口河区接壤;南与美姑、越西两县相连;西与石棉县交界,北临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县内最高海拔4288米,最低海拔575米,县城海拔1070米。县城年均气温16.32℃,年均降雨量830毫米。县人民政府设在新市坝镇,建成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6385人。全县辖7镇21个乡,225个村,837个村民小组。全县幅员面积215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万亩。全县总人口176014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29人,非农业人口16385人。县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苗等14种少数民族共计1183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1%,组成了民族大家庭,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5.3%以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自然地理甘洛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度27分38秒-103度01分45秒、北纬28度38分24秒-29度18分32秒之间,东以马鞍山为界,与峨边县、金口河区交界;南与美姑县、越西县接壤;西与石棉县毗邻;北临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甘洛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境内最高海拔4288米,最低570米,相对高差3738米。气候条件优越。甘洛属中亚热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立体农业特点突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县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均系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流域面积1180.35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95万千瓦,可供开发43万千瓦,河川径流量16.93亿立方米。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有农耕地19万亩,林业用地19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90万亩),牧业用地65万亩。境内还生长着具有很大药用价值的天麻、党参、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和大熊猫、小熊猫、野牛、岩羊、獐子、雉鸡等珍稀动物。矿产资源富集。矿种多、分布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铅、锌、铜、铝、铁、磷镁矿、荧石、磷块岩、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石、水晶石等15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十分丰富。
 

', 'cityname' => '甘洛', ], [ 'title' => 'ningnan', 'content' => '

概况宁南县概况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凉山彝族州东南部,金沙江北岸。地处云贵高原西北缘与川西南交界处。北距州府西昌市131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相望。地形地貌县境东北为川西南横断山区的大凉山余脉,西南为鲁南山东坡,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金沙江由南向北绕东流过,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3,919米,最低580米,县城海拔1,124米。面积人口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有耕地18.8494万亩。全县总人口17.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3%,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2.3%,属彝族、汉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行政区划宁南最早于1930年置县,现辖1个镇,2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披砂镇。宁南县物产资源宁南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优质经济作物。宁南所产甘蔗平均含糖12.5%以上,桑蚕茧平均茧丝长1,000m,烟叶可与云南烟叶媲美。境内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1400余种,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国家保护植物,如“活化石”苏铁、长苞冷杉、德昌杉、黄杉、红椿等。地下旷藏分布广,储量丰富,其中拉落铁矿蕴藏量在1.4亿吨以上,属大型矿床。水能资源丰富。宁南县旅游资源宁南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绿色明珠”之称。有郁郁葱葱的桑林田园风光;有碧草青青,野花遍地的草场;有莽莽苍苍的防风林;还有老观音森林公园、金沙江畔白石滩、高山之巅的人工湖等。人文景观有华弹古镇,红军渡口米粮坝,以及布依族浓郁的民族风情等。气候自然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故而形成了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垂直递减规律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9.3oC,全年无霜期320天,年降雨量948mm,年日照时数2,257小时,光热资源丰富。
 

', 'cityname' => '宁南', ], [ 'title' => 'yuexi-2', 'content' => '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连甘洛、石棉。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288个村、908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3.45万人,县境内多山,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荞麦。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生漆。野生药材有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162科903种。珍贵树种有连香树、润南、香樟、楠木等。珍贵动物有大小熊猫、虎、豹、猕猴、獐子、黑熊等。矿产主要有煤、铁、铅、锌、硫铁矿、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泥炭土等。已探明储量煤炭为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赤铁矿1.2亿吨,磷矿1500万吨,石灰石3亿吨,大理石1000万立方米,花岗石300万立方米,泥炭1亿吨。此外,褐铁矿、铅锌矿、水晶石、硅石、玄武石、高岭土、石英等储量也很丰富。全县水力蕴藏量大,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4.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7.93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2.4万千瓦。优越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充沛的光、热、水等资源,使越西成为发展农业的适宜区,并为越西发展工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越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中冕公路开通后,越西至州府西昌的距离缩短到135公里,境内成昆铁路通车里程达79公里,省道乌金路自北向南纵贯越西,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通信手段先进,现已开通光纤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互联网等。进一步缩短了越西与外部的时空距离。改革开放以来,越西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县境内建成了一批项目,并逐步产生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引进实业家罗晓波投资1500万元,盘活了电锌存量资产;成昆铁路输变电线路越西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与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装机2×6300千瓦的铁马二级电站投产发电;引进成都矩星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越西管道燃气站已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引资新建了越西县灵峰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山东碳化硅厂创办了电冶结合高耗能企业,与四川大学合作创办了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越西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和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这里的人民热忱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建设这方热土。
 

', 'cityname' => '越西', ], [ 'title' => 'huidong', 'content' => '

会东县,因地处会理的东面,故名会东。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近临金沙江的会东,地上、地下资源极其丰富。地上,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日照2323小时,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1058毫米。盛产水稻、玉米、烤烟、蚕桑等多种粮经作物,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县和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地下,矿藏富集,己探明的金、银、铜、铁、铅、锌、石英石等金属、非金属矿达30多种,其中,铁矿石远景储量超过1.8亿吨,铅锌储量400多万吨,品位居全国第二;加之会东城镇建设颇有特色,被中外专家赞誉为”攀西宝地上的一颗明珠”。
 

', 'cityname' => '会东', ], [ 'title' => 'mianning', 'content' => '

冕宁县概况冕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全县有汉、彝、藏、回等20多种民族,境内民族风情浓郁,其节庆、婚丧习俗因民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县、喜德,南接西昌市、盐源县,西连九龙、木里县,北毗石棉县。北距省会成都470公里,南距州府西昌市80公里。地形地貌冕宁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边缘,诸峰耸立,层峦叠嶂。安宁河、雅砻江纵贯全境,南垭河源于北境。西部雅砻江峡谷区峰高谷深,东部安宁河沿岸平坦宽阔。面积人口幅员面积442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63万亩。农耕地30多万亩。居住着汉、彝、藏、会等20多种民族,共有32万人口。行政区划冕宁县辖7区,1镇,46乡,267个村。自然气候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形特征,形成季差较小,日差较大,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冕宁县物产资源冕宁县水资源丰富,水能富集,可开发量329.6万千瓦。林业用地400多万亩,优质建材云杉居多,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十余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牛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3种。天然药材羌活、大黄、虫草、贝母、天麻产量较多。鸡棕、松茸等野生食用菌较丰富。已知的矿藏有稀土、金、铁、钛、水晶、滑石、石灰石等十大类三十多个品种。其中稀土储量200多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冕宁县旅游资源冕宁旅游景区分布自成环线,境内有清秀苍翠、象征民族团结光辉典范的高原明珠彝海;林壑幽深、古木葱笼的灵山寺及高原五彩池连三海;危峭林立、千姿百态的林里玉林和石龙土林,西南形胜、山水奇观的沪沽峡;还有壮美似三峡的雅砻江河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冶勒等自然景观。还有代表我国举世闻名的卫星发射基地;红军长征纪念馆;宗教圣地灵山寺;高原出平湖的大型水利工程大桥水库等人文景观。冕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全县有汉、彝、藏、回等20多种民族,少数民族以彝族人口居多。境内具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 'cityname' => '冕宁', ], [ 'title' => 'huili', 'content' => '

会理县位于凉山州南部,四川省最南端的金沙江左岸,北距州府西昌市184km,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一江之隔,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面积】东西宽约55km,南北长150km,幅员4,522km2。总人口43.3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四周为群山环抱。会理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龙肘山万亩杜鹃、国家皮划艇高原训练基地红旗水库、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
 

', 'cityname' => '会理', ], [ 'title' => 'xide', 'content' => '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南距州府西昌市78公里,北距成都市483公里。地形地貌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5%。最高海拔4500.4米,最低海拔1580米。面积人口幅员面积2207.44平方公里,有常年耕地22.04万亩,森林覆盖率25.8%,天然草场100余万亩。全县总人口15.76万人,其中彝族占84.6%,属典型的彝族聚居县。行政区划喜德县于1953年建制,全县辖7个镇、17个乡,170个村、1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光明镇。县城座落在海拔1843米的扇形洪积坡上,故有“扇城”之称。自然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历史文化喜德县,彝语称“夕夺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这里还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喜德县历史悠久,现代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存;在西汉时期,又是我国西南古代的主要民族之一——“古邛人”居住的地方。喜德地处凉山中部的安宁河流域,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交通要道——冕山古驿道必经之地。境内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古代巨石构筑的大石墓。旅游资源喜德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色优美,有雄秀神奇的小相岭;悠远深长的灵关古道;神秘莫测的则莫溶洞群、汉代大石墓、则莫大峡谷、瓦尔瀑布和公母鱼洞河。景区群山叠翠,沟谷纵横,森林茂密,草甸成片,有冰川湖泊群、万亩杜鹃花海,还有形似逼真的双龟山、奇山怪石的盆景沟。
 

', 'cityname' => '喜德', ], [ 'title' => 'dechang', 'content' => '

德昌,隶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攀西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被列为四川省都市群发展规划中攀西地区唯一的小城市。全县幅员2288平方公里,大部门地区属富庶的安宁河谷平原,辖3镇20个乡,县内有汉、彝、傈僳等17个民族,总人口18余万。县城所在地德州镇,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3.2万。德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数为2147小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三高”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理想之地。德昌香米、昌米、建昌板鸭德昌水牛、德昌杉等地方名优特产誉满川内外。已形成烤烟、蚕桑、蔗糖、畜牧业、早市蔬菜等支柱产业和生产基地。德昌地处长江上游林区,森林覆盖率为44%境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水能资源丰沛,理论蕴藏量73万千瓦,已开发4万千瓦,规划设计的三棵树电站装机5万千瓦。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知矿点和矿化点200多个,经地质部门勘察过的有22个,其中大型矿1个、中型矿5个、小型矿8个,尤以高品位硅石、稀土、瓷土、硅藻土、石灰岩储量最丰。德昌以“攀西燕子城”(又名,凤凰城)蜚声海内外,其旅游资源极富特色。著名的螺髻山主峰位于县内银鹿乡,距108国道约12公里处,景区内有第四纪冰川遗迹,120多种杜鹃花及众多高山湖泊;保存完好的溶洞群、字库塔、清代进士第、二滩库区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如明珠般散布县境内。这里民风古朴,尤以吸引众多学者考究的傈僳族传统习俗留最为完整。
 

', 'cityname' => '德昌', ], [ 'title' => 'zhaojue', 'content' => '

昭觉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北纬27°45′——28°21′,东经102°22′——103°19′之间。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西距州府西昌100公里。东邻美姑、雷波县,南连金阳、布拖、普格县,西接西昌市、喜德县,北靠越西县。地形地貌境内地形西高东低,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山间盆地、阶地、河漫滩地、洪积扇等地形。以山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左右,最高海拔3873米,最低海拔520米,平均海拔2170米。面积人口县境东西长95.28公里,南北宽66.15公里,面积2699平方公里,全县有耕地60万亩(常耕地34万亩),林地100万亩,草山草坡209万亩。总人口有213484人。行政区划全县辖7区,1镇,46乡,267个村,835个村民小组。其中彝族占97.3%,其余少量的为汉、回、藏、蒙古等族,是彝族聚居的主要代表县之一。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自然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0.9℃,降雨量1021毫米,日照1865小时。昭觉县物产资源昭觉水草丰茂,宜农宜牧;矿场资源丰富,主要有铜、铁、石灰石等,已发现和探明的铜矿点达42处,被人们誉为未来的铜都。
 

', 'cityname' => '昭觉', ], [ 'title' => 'yanyuan', 'content' => '

历史沿革盐源县已有2140年的建县历史,县名几经变易。汉称“定笮县”,唐称“昆明县”(中唐易名为“香城郡”),宋称“贺头甸”,元称“柏兴府”(后又易名为“润盐州”),明称“盐井卫”,清雍正七年定名为“盐源县”,沿袭至今。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标:东经100°42′09″——102°03′44″,北纬27°06′31″——28°16′31″。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幅员面积8398.6平方公里。县城设在盐井镇。盐源县世居彝、汉、蒙古、藏、回、纳西、傈僳、普米等21个民族,总人口32.5万人。盐源县城东距西昌市153公里,北距木里县城103公里,西距泸沽湖118公里。盐源有五条公路通道,一条水运通道。五条公路通道是:$307线(西昌市——盐源县——泸沽湖);两盐路(盐源县——盐边县);盐宁路(盐源县——云南宁蒗县);盐树路(盐源县——二滩库区);盐木路(盐源县——木里县)。一条水运通道是二滩库区雅砻江水运航道(至攀枝花市)。县内已形成通乡公路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50公里。盐源县东西长133km,南北宽129km。海拔一般在2300米至2800米,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地形地貌以山高、坡陡、谷深、盆地居中为总特征。盆地(坝子)面积1080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高达32%。
 

', 'cityname' => '盐源', ], [ 'title' => 'muli', 'content' => '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的国定重点贫困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资源最富集、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攀西地区的组成部分,是祖国西南的“聚宝盆”。北与甘孜州理塘、雅江接壤,南与盐源相连,东北与康定、九龙隔江相望,西与稻城相依,西南与云南省中甸、丽江、宁蒗相邻。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0度3分20秒—101度41分,北纬27度43分30秒—20度10分20秒之间,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辖28个乡,1个镇,112个行政村,9个国营牧场。境内人口12.5万人口,居住有17个民族,其中9个为世居民族。县境内的大多数藏族、蒙古族、纳西族和部分汉族信奉藏传佛教,宗教特色十分突出。
 

', 'cityname' => '木里', ], [ 'title' => 'jinyang', 'content' => '

金阳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距中国航天城西昌215公里,与昭觉、布拖、雷波三县毗邻,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幅员1588平方公里,辖5个工委、34个乡(镇),总人口13万,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县城驻地天地坝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阳山青水秀,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曾哺育过龙云等知人士。全县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土豆、燕麦、水稻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花椒、油桐、女贞、生漆、芒果等。金阳盛产白魔芋芋角、青花椒、蜡虫。矿产资源有铅、锌、铁、铝、磷、石膏、石灰石、水晶石、方解石、卤泉、辰沙、煤等,目前探明铅、锌矿石蕴藏量650万余吨,金属储量30.4万吨。全县水能资源丰盛。金沙江、金阳河、对坪河、芦稿河、西溪河纵贯全境,众多小支流与金沙江水系相连,年降雨量达800——1000毫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223242千瓦,仅西溪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就达1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5万千瓦,巨大的水能资源至今仍亟待开发。全县气候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呈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特点。全县拥有适生丰产农作物430种。闻名遐迩的金阳青山(花)椒皮肉厚、颗粒大、碧绿色、麻味纯正、浓郁持久、易贮易运,是涪陵榨菜和川菜等众多品牌不可缺少的佐品调料。全县青(花)椒适生开发面积达30万亩,尚待开发21万亩,年产量达1000余吨,产值达3000万元,被誉为四川青(花)椒第一县。金阳白魔芋是魔芋中的珍品,尤其在金阳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中,更具色白、沙细、肉包边、葡甘露聚糖高的特点。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化工、印染、纺织、医药、建材、食品包装等。近期已开发出魔芋香皂、洗液等化妆美容产品。全县适生白魔芋耕地达8万余亩,尚待开发6万余亩,可产优质白魔芋4000万斤。
 

', 'cityname' => '金阳', ], [ 'title' => 'liangshan-2', 'content' => '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0.61%,辖1市16县,州府驻地西昌市,海拔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夜月格外明亮,素有“月城”之雅称,又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在凉山,虽然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但无论在什么气候区内,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且四季如春的旅游气候及旅游城市也不鲜见。西昌市中心海拔1518米。由于海拔高,天高气爽,空气水份含量少,又无污染,空气清新,透明度大,晴日夜空,月光皎洁明亮,故而又有“月城”的美称。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其中彝族165.9万人,此外还有藏、回、苗、蒙古、傣、傈僳等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凉山是一个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最具特色的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二是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三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四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凉山是四川省十大风景片区之一,全州有10个风景名胜区,63个风景点。其中邛海和泸山被誉为“川南胜景”,邛海位于西昌城南7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1平方公里,即是渔业生产基地,又是旅游、滑水训练场所;濒临邛海的泸山,其状如蛙,《水经注》称之曰:“蛙山,山上古树参天,庙宇相连,山下湖水湛蓝,渔舟点点,山上山下,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胜地”;位于西昌城南30公里处的螺髻山,古时即与峨眉山齐名,山上的古冰川遗迹,清晰完整,峥嵘壮观,明代旅游家曾有“螺髻山开,峨眉山闭”之赞叹;此外,还有盐源的泸沽湖,雷波的马湖,普格的温泉瀑布,西昌黄联的土林和西溪仙人洞,美姑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
 

', 'cityname' => '凉山', ], [ 'title' => 'xichang', 'content' => '

“月城”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西昌以目前全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闻名于世,近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阳光和独特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商业投资,发展势头迅猛。
 

', 'cityname' => '西昌', ], [ 'title' => 'mabian', 'content' => '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马边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马边河纵贯全境,乡镇、村寨沿河座落,犹如串珠摆布,整个马边河流域是一个以山高、坡陡、谷深、切割大为特征的山区县。其中最高处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海拔4040米,最低处海拔448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7.73万人,彝族占37%。马边彝族自治县有彝族人口5万多,还有苗族及少数散居的回、壮族。马边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石刻悬托佛,有古南丝绸之路、口弦、酒礼歇、毕摩药蒸等丰富多彩的彝族民俗文化;有号称“陆上桂林”的生态休闲地、川牛鼻及黄连山森林公园,特别是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宝大熊猫和一大批珍稀动植物,还有极具观赏价值的万亩珙桐林,大片杜鹃林以及高山草甸,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基因库。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
 

', 'cityname' => '马边', ], [ 'title' => 'dongpo', 'content' => '

东坡区古称眉州,又称齐通,是眉山市市辖区,位于眉山市的中部。2013年总人口86万人,面积1331平方公里,辖15个镇、8个乡、3个街道。东坡区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中国泡菜之乡,是著名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唐宋八大家,东坡区占据了三个。东坡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北距成都67公里、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南到乐山、峨眉山60公里。是眉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东坡区历史悠久,其建置有记载以来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多为州、郡所治。新中国成立后,曾设眉山专区,撤消后改眉山县,先后隶属于乐山、眉山两地级市。2000年12月20日,改建为东坡区,至今,隶属于眉山市。16个镇:象耳镇、太和镇、悦兴镇、尚义镇、多悦镇、秦家镇、万胜镇、崇仁镇、思濛镇、修文镇、松江镇、永寿镇、崇礼镇、富牛镇、白马镇、三苏镇;7个乡:广济乡、盘鳌乡、土地乡、复盛乡、复兴乡、金花乡、柳圣乡。
 

', 'cityname' => '东坡', ], [ 'title' => 'danleng', 'content' => '

丹棱县简介丹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总岗山脉南麓,在东经103度—103度35分与北纬29度52分—30度08分之间。东与东坡区毗邻、南与夹江接壤,西南同洪雅相连,西北与雅安名山为邻,北同蒲江联接,隶属眉山市。全县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万公顷(25.4万亩)。县辖5镇7乡,133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9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万。丹棱镇为县府所在地,城区面积2.5平方千米,县城人口为2.5万。丹棱属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其显著特征是:四季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6.6。C,无霜期315到,日照1140小时,降水量1233毫米。多东南风,最大风力8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活立木蓄积量36.91万立方米,以马尾松居多,其次为杉、柏等乔木。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等大小溪河共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流量4430万m3。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达80余种;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常用中草药有70余种,其中以黄连、黄柏、杜仲有一定规模。
 

', 'cityname' => '丹棱', ], [ 'title' => 'qingshen', 'content' => '

青神县,座落在中国的大西南,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处于成都平原西部的浅丘区,岷江、思蒙河穿邑而过。北连眉山县,南接乐山市市中区,东与仁寿、井研县接壤,西同夹江县相邻。地形地貌位于四川盆地地南部,龙泉山脉尾端,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岷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流程48公里。面积人口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万。辖7个镇、12个乡。县政府驻地城厢镇。青神旅游资源丰富,早在1000多年前,青神便是蜀中著名游览胜地。开辟于东晋,建于盛唐的古中岩,为著名佛教胜地,号称蜀中名寺。开山祖师诺巨罗于青神留下许多珍贵遗迹。苏东坡青少年时代求学于此,继而与恩师王方爱女王弗结为伉俪,留下苏王二人爱情的佳话。历代文人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流连于此,留下大量的人文古迹。由中岩下行10公青神旅游资源丰富,早在1000多年前,青神便是蜀中著名游览胜地。开辟于东晋,建里,有两岸峰峦叠翠,风光旖旎的平羌三峡。当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曾就此吟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君不见下渝州”的千古绝唱,赋予了平羌风光无限诗意。水上迷宫青峡湖,有人色山峰绿入云的别致与优美。唐代修筑的鸿化堰,堪称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还有德云寺风景区、瑞峰大营坳东汉岩墓极具文博考古旅游观光价值。中国竹艺城,集竹编艺术品展销、娱乐和观光为一体,游客人数与日俱增。
 

', 'cityname' => '青神', ], [ 'title' => 'ebian', 'content' => '

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大渡河畔、成昆线旁,为四川乐山市市辖县,因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之边而得名,仅距峨眉山60公里、乐山大佛80公里。地形地貌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乐山市西南部。县境内平均海拔1200多米,相对高差3819米,海拔3000米~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89痤。面积人口幅员面积2395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2万人。民族宗教在峨彝族边自治县内,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8%,还有回、满、藏、壮、苗、白、维吾尔、土家、布衣等民族人口散居地。物产资源境内有丰富的林,水,矿等资源,森林面积202.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42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3.6%。境内溪河42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开发量50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共兴建中小水电站40余座,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培育了大渡河电力股份有限工司、大堡水电有限公司等电力骨干企业。凭借丰富的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磷矿,铜矿,铅矿,耐火粘土等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和充分的电能,先后建立了磷化厂,铁合金厂,电石厂等十多个高耗能企业。旅游资源峨边旅游资源独特,有中国的百慕大――峨边黑竹沟,为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以高山深谷为骨架,以大规模原始生态群和动植物资源为外貌,兼有奇峰异石、溶洞、泉瀑、草甸、高山海子、原始森林等。经专家评估,具有世界级景点6个,国家级景点20点,是品位极高、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峨边', ], [ 'title' => 'hongya', 'content' => '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眉山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东接夹江县、峨眉山市,南靠汉源县、金口河区,西临雅安雨城区、荥经县,北接名山区、丹棱县,距成都147公里、乐山55公里、眉山50公里、雅安62公里。全县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总人口35.08万(2016年)。县人民政府驻洪川镇。洪雅县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四川“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四川省首批“生态县”。已形成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生态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2005年,洪雅县辖洪川、止戈、三宝、余坪、槽渔滩、中保、东岳、花溪、柳江、高庙、瓦屋山11个镇和中山、将军、汉王、桃源4个乡。2018年1月4日,眉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关于同意洪雅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洪雅县撤销桃源乡,设立七里坪镇,并将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和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七里坪镇管辖,七里坪镇辖原桃源乡和原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七里坪镇政府驻七里村峨邛路215号。
 

', 'cityname' => '洪雅', ], [ 'title' => 'ziyang-3', 'content' => '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北及东北与成都、德阳、遂宁相邻,东及东南与重庆直辖市相接,南连内江,西接眉山。面积7962平方千米,人口488.1万。设雁江区和简阳县级市及安岳、乐至2县。市政府驻雁江区。

全市地形以丘陵为主。西北边缘为龙泉山中段,海拔550—900米,相对高差200—400米。狮子岩海拔992米,为本市最高峰。其余地带为川中丘陵地区,丘陵间布有平坝,一般海拔380—500米,有的地方海拔350米左右。大部分为浅丘区,相对高差40~80米。丘顶一般为浑圆,丘间谷地宽坦。大致以乐至的石湍到安岳的朝阳、兴隆、两板一线为界,此线以西水系归沱江,以东水系汇涪江。西部沱江流域(包括三岔、石盘水库灌区)农灌方便,宜农利耕。中部和东部河流短小,流量极不稳定,分段建库,农业灌溉才有保证。主要河流沱江自金堂流人本市,经简阳市和雁江区出境。支流绛溪河从仁寿人本市,自西向东,于简阳城北注入沱江。另一条支流环溪河自北而南,由金堂入境,经简阳东部南下,在雁江区两河口注入沱江。安岳境内大、小清流河,大、小蒙溪河也为沱江水系,但大、小岳阳溪汇成的姚市河,及接纳龙台的石羊河,均出境潼南,成为涪江水系。
本市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域,具有冬暖夏热,降水适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简阳、雁江分别为17.2℃和17.4℃,乐至与安岳分别为16.9℃和17.8℃。一月平均气温在6.3℃~6.9℃之间,七月均温为26.6℃~27.6℃,其特点为安岳高于乐至,而雁江区和简阳总是居其中间水平。乐至年降水量为976.4毫米,安岳为987毫米,而雁江区和简阳又分别为975.9毫米和907.3毫米,比上述两县略少。
 

', 'cityname' => '资阳', ], [ 'title' => 'pengshan', 'content' => '

彭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处岷江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03.40度至103.59度,北纬30度7分至30度21分。海拔高度410—711.6米。县境东临仁寿县,南接东坡区,西与蒲江、邛崃两县交界,北与新津、双流两县相连。地形地貌中部为平原,东西部为浅丘,海拔高度在450米到645米之间。面积人口彭山境内东西长28.7公里,南北宽25.9公里,幅员面积467平方公里。人口32.4万,2000年末,辖9镇9乡,有185个村,1418个村民小组,19个居民委员会,208个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地凤鸣镇,海拔430米。民族宗教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彭山主要为汉族,另外还有蒙、回、藏、苗、彝、壮、满、侗、白族等少数民族。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宗教与旅游开发在县上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经济商贸彭山县是四川的商品粮油基地,2002年粮食产量15.08万吨,水果产量4.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1.46万公项,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盛产稻麦、油菜、花生。彭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已有茶场88个,年产武阳茶叶5万公斤。彭山酿酒业发达,1984年在蔡家山出土的刻有酒师酿酒图案的汉砖,国家定位一级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彭山人文自然景观丰富而独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彭祖山,山势奇特,环境青幽,乃世间罕见之天然太极地;有高僧辈出的象耳寺,古木参天、湖光映照;有李白读书台和范镇读书台遗迹,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留诗作;有摩崖大小石刻,历史悠久、形象生动;有江口古镇和蜚声中外的“武阳茶肆”;有集中大量崖墓出土文物的“汉崖墓博物馆”;有空谷流莺、白鹭飞翔、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仙女湖;有中国道教开山祖师王乔、张道陵潜心修炼的北平观;有川西坝子第一洞之誉的“香山仙洞”,洞内钟乳石晶莹剔透,奇景美不胜收……为宏扬彭祖长寿养生文化,彭山正在开发建设融观光、旅游、教育、科研、娱乐、艺术、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大型旅游项目——中国长寿城,将集中展示彭祖长寿养生四大秘诀——行气导引术、膳食滋补术、房室养生术、医学炼丹术。
 

', 'cityname' => '彭山', ], [ 'title' => 'muchuan', 'content' => '

沐川县地处四川西南边陲,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25.6万,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62.8%,被誉为“绿色明珠”,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转变”,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沐川发展新跨越,2002年以来,沐川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以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构建学习型县域活动。沐川县在构建学习型县域活动中,把构建学习型县域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与培育区域特色文化相结合,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相结合。全县成立了构建学习型县域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精心编制了构建学习型县域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政党、政府、机关、企业、村镇、学校、社区、家庭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完善机制、健全载体、整合资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中发展,发展中学习”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机关学习日”、“教师读书节”、“市民学习周”、“农民学习月”等学习活动蓬勃开展,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学校到家庭,掀起了构建学习型县域热潮。2003年全县学习型组织的覆盖面已达到40%,学习组织达到340个。学习型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初具雏形,提炼出“豪迈坚韧,务实勤勉”的沐川精神。“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全县形成了“一纸一电”两大支柱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县GDP实现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征收10463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7元。永丰公司10万吨制浆、舟坝电站建设、国道213线改造三大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6亿元。(
 

', 'cityname' => '沐川', ], [ 'title' => 'shizhong-3', 'content' => '

市中区是山东省会济南所辖市中心所属的区,是泉城济南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带,位于济南市中南部。四周都是属于济南市的区,东与历下区相邻,南与历城区相邻,西与槐荫区相邻,北与天桥区相邻。2013年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居委会、7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8.5万人。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2011年11月,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8年,市中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7位。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济南特别市设11个行政区,今市中区辖区为第四、五、六、九区(四区驻地上新街2号,五区驻地经四纬一路东,六区驻地经四纬三路,九区驻地经七纬二路东乐山街彭城里)。
 

', 'cityname' => '市中', ], [ 'title' => 'renshou', 'content' => '

仁寿建县于隋开皇十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隶属四川省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距成都90公里,距眉山38公里,幅员面积2606.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3万公顷,辖13个区工委,1个开发区,110个乡镇,1109个行政村,总人口156万余人。千百年来,在这片名山秀水点缀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文人志士,形成了独特而浓郁的文化,教育兴旺发达。仁寿是全国有名的丘陵农业大县,有着“枇杷之乡”的美称。也是国家所列的商品粮食、优质棉、瘦肉型猪、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国十二大粮仓县之一。经过几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仁寿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凭借特色农业的优势,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的战略,初步形成了纺织、食品、建材、轻化工、能源五大主导产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企业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增强。仁寿拥有黑龙滩水库景区、牛角寨大佛、奎星阁、南宋虞丞相墓、拈花大佛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了以生态农业观光、采风、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近几年来,我县坚持并加大了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县情,正视困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初见实效,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成效明显,政治和社会保持稳定。
 

', 'cityname' => '仁寿', ], [ 'title' => 'jiajiang', 'content' => '

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748.47平方公里,辖11镇11乡、241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以陶瓷墙地砖生产为西部诸省之冠,被誉为”西部瓷都”。夹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13年(公元593年)置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夹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西傍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北接眉山三苏故里,距省会成都仅126公里。扼成昆铁路之咽喉,据成乐高速公路之要塞,得青衣江水道之便利,是乐山市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乐山市委、市政府将夹江县、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市确定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金三角”地区。夹江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长远,敞开大门,广交朋友,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开明促开放,开放促发展的意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加速城市街道、商场、宾馆建设,完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引来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投资创业,大展宏图。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5家外商在夹江投资办厂。夹江风光旖旎,旅游娱乐设施配套。青衣江畔千佛岩,有唐宋以来历代摩崖造像2470多尊,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全
 

', 'cityname' => '夹江', ], [ 'title' => 'longchang', 'content' => '

隆昌位于成渝两大都市之间,处于自贡、内江、宜宾、永川、泸州5个中等城市之间,地处峨眉山、乐山大佛、兴文石林、长林竹海、自贡恐龙和大足石刻旅游环线之间。隆昌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辖18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隆昌发展旅游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川云(四川至云南)东路、隆纳(隆昌至纳溪)高速公路和隆雅(隆昌至雅安)公路、隆黄(隆昌至贵州黄桐)铁路起始于此,是四川出川和出海的大通道,川东南陆路交通枢纽。隆昌素有“川南门户”之称,重庆直辖后,即成为四川东大门。隆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古有“隆昌八景”(道观凭眺、鹅洞飞雪、响石余音、乡校留徽、正觉晴云、楼峰耸翠、隆桥夜月、高洞弹琴),今有“三古之旅”(古牌坊、古寨堡、古宇湖)。隆昌古湖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所辖面积70平方公里,由县城石牌坊群、古宇湖圣灯山片区、云顶山片区三个风景区组成。
 

', 'cityname' => '隆昌', ], [ 'title' => 'meishan', 'content' => '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中游。东接资阳与自贡,北邻成都,西界雅安,南连乐山。面积7186平方千米,人口336.4万。设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5县。市政府驻东坡区。

本市气候主要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平坝和浅丘区年均气温不低于16℃,一月均温6.3—7.5℃,七月均温25.7~26.7℃。≥10℃;的活动积温,东部仁寿可达5865℃,西南部洪雅却只有5326℃,两者相差539℃;。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西部丹棱可达1200毫米。春季有寒潮或低温,秋季有绵雨,山区有霜冻,夏季可出现大风和冰雹。
 

', 'cityname' => '眉山', ], [ 'title' => 'zizhong', 'content' => '

地理气候:资中占地17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总人口131万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春早夏长,年均气温17.4℃,年均降雨量1007.7毫米,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特种水产基地。交通:资中位于成渝两市之间,沱江中段,距成都140公里,离重庆19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成渝铁路及沱江横贯全境。历史文化:早在周秦时期即是有名的经济文化交流、物资集散中心之一。建县于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历为州、郡及县治地达两千多年。199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基础建设:四川省资中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实施3平方公里。全县装机容量4万门、移动通讯覆盖全境,光纤直达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有各类水电站30余座,22万伏、11万伏、3.5万伏变电站13座,县城日供水能力10万方,天然气日供气20万方。资中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机械、化工、食品加工、冶金采矿为主的工业体系.
 

', 'cityname' => '资中', ], [ 'title' => 'jingyan', 'content' => '

井研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乐山市东部门户,与仁寿、青神、荣县、犍为、五通桥、市中区等地接壤。自公元553年置县,全县幅员面积840.53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人口约42万(2013年)。井研县是典型中、浅丘陵地貌,最高海拔697米,最低海拔344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5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8.9%,完成计划目标的43.12%,比计划增速少4.1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井研县辖10镇,17乡:研城镇、马踏镇、竹园镇、研经镇、周坡镇、千佛镇、王村镇、三江镇、东林镇、磨池镇、集益乡、纯复乡、三教乡、高滩乡、宝五乡、四合乡、黄钵乡、胜泉乡、门坎乡、石牛乡、高凤乡、金峰乡、分全乡、镇阳乡、天云乡、乌抛乡、大佛乡。
 

', 'cityname' => '井研', ], [ 'title' => 'emeishanshi', 'content' => '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全市幅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245个行政村、19个社区。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1万人,非农业人口18.66万人。峨眉古系蜀国地,蜀汉时期至两晋、南北朝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辖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正式建平羌县,隋开皇三年改名峨眉县,历史上属眉山郡,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沿设峨眉县,1988年9月撤县建市。千百年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此碰撞、融合、演变,形成了以佛禅、武术、茶为核心的峨眉山文化。佛禅文化和峨眉武术享誉国内外,截至于2012年,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峨眉山市因山得名,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境内的峨眉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 “仙山佛国”、“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3] 2012年,峨眉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63亿元。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
 

', 'cityname' => '峨眉山市', ], [ 'title' => 'weiyuan-2', 'content' => '

位于四川省中南部,隶属内江市。全县幅员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20个镇、323个村,总人口74.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8.28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1:53:26;财政总收入3.16亿元,工业增加值17.54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
 

', 'cityname' => '威远', ], [ 'title' => 'jianwei', 'content' => '

一、地理位置犍为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是乐山市第一大县,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北纬29°1’2”至29°27’47”东经103°43’35”至104°11’48”。北邻乐山市中区,东连四川省工业基地宜宾、自贡两市,南接马边河和金沙江经济开发区。面积1375.4平方公里,辖12镇、18乡,人口58万。二、自然条件犍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7.5℃,无霜期长达333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41.3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957.9小时。县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坝、丘、山皆具,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北、西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047米,最低海拔308米。
 

', 'cityname' => '犍为', ], [ 'title' => 'changyi-2', 'content' => '

NULL昌邑区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位于吉林市西北部。昌邑区是吉林市经济中心,范围在北纬43°50′~44°6′35〞,东经126°31′~126°47′之间,城区三面环江,一面临山,总面积769.92平方千米。2012年,昌邑区总人口622800人,下辖16个街道、3个镇、2个民族乡,3个省级开放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8亿元,比2011年增长8.7%。1985年昌邑区人民政府共领属东局子、新地号、延安、文庙、站前、民主、南京、莲花、通江、兴华、哈达湾、新建和延江1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33平方千米。1992年3月4日吉林市行政区划,将原郊区九站乡、孤店子镇、双吉街道、九站街划归昌邑区。同时,将昌邑区所属的南京街道、站前街道吉林大街以西部分划归船营区管辖。调整后,辖区面积由原来的33平方千米增加到253平方千米。昌邑区人民政府共领属东局子、新地号、延安、文庙、站前、民主、莲花、通江、兴华、哈达湾、新建、延江、九站、双吉14个街道和九站乡、孤店子镇2个乡镇。
 

', 'cityname' => '昌邑', ], [ 'title' => 'jinkouhe', 'content' => '

金口河区是四川省乐山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凉山脉中部,1978年从峨边县划出成立县级金口河工农区,1985年改为乐山市金口河区。截至2014年,幅员面积598平方公里,辖2个乡、2个民族乡和2个镇,户籍人口52722人。境内的金口大峡谷有动植物王国和地质博物馆之美誉,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被美国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称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2014年,金口河区实现GDP29.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0元。金口河区是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区,也是四川省唯一不对外开放的区县。
 

', 'cityname' => '金口河', ], [ 'title' => 'leshan', 'content' => '

乐山,古称嘉州,四川省辖地级市,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乐山是四川粮食、副食品、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及副产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历史上属古蜀国,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之一。乐山市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处不同类型世界遗产的城市(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东风堰),乐山将从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省旅游商品集散地四个方面着力,奋力做好提质扩容、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乐山旅游发展新篇章。2017年入选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 'cityname' => '乐山', ], [ 'title' => 'huadian', 'content' => '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南、松花江上游,幅员面积625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45%,是吉林省幅员面积较大的市(县)之一。桦甸市东界敦化,南临靖宇、抚松、辉南,西接磐石,北与永吉、蛟河毗连。绝对地理位置为东经126°16′-127°45′,北纬42°34′-43°29′。桦甸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起伏,东南、西北高,中间低,是典型的半山区。境内南楼山最高,海拔1404米,错草沟屯地势最低,海拔仅249米,高低相差达1155米。全市总的地貌结构特征为“八分山林,一分田,一分草地、村屯、道路和水面”。桦甸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7℃,10.0℃以上活动积温年平均2731℃;年平均日照为2379小时,日照率为54%;年平均降水为748.1毫米,且多集中于7至8月份;初霜多在9月20日前后出现,终霜在5月15日后结束,无霜期平均为125天左右,适合各种早中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桦甸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距磐石67公里,北距吉林市110公里,距省会长春市240公里。到2004年末,已建成公路90条,通车里程1106.8公里,烟(筒山)白(山镇)铁路桦甸段92.5公里,有14个站、所。正在修建的长春―长白山国家一级公路穿境而过。
 

', 'cityname' => '桦甸', ], [ 'title' => 'wutongqiao', 'content' => '

五通桥区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103°56′,北纬29°17′-29°31′。北邻乐山、成都,东接自贡、内江、顺岷江而下,可达宜宾、泸州、重庆和长江三峡,西接攀枝花、西昌,距乐山城区20公里。五通桥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轻工部十大原料基地之一。同时,五通桥区也是农家乐的发源地。2004年行政区划大调整后,五通桥区总面积474平方公里人,辖11个镇1个乡。2014年,五通桥区辖11个镇(竹根镇、牛华镇、金粟镇、金山镇、桥沟镇、石麟镇、冠英镇、杨柳镇、辉山镇、蔡金镇、西坝镇),1个乡(新云乡),区人民政府驻竹根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10229人,其中: 竹根镇57431人、 牛华镇40457人、 杨柳镇19141人、 桥沟镇19525人、 金粟镇22516人、 金山镇25935人、 辉山镇13582人、 西坝镇23753人、冠英镇35632人、 蔡金镇15144人、 石麟镇25510人、 新云乡11603人。
 

', 'cityname' => '五通桥', ], [ 'title' => 'yanjiang', 'content' => '

雁江区隶属四川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地带,与内江、重庆、遂宁、眉山相邻,属盆周浅丘地貌。辖22个乡镇、4个街道,457个村、57个社区,幅员面积1632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87万人。雁江区系中共资阳市委、资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资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14年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名中,雁江区位列四川省第13位。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在此置资中县,已有2139年的历史。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置资阳县。置县初面积较大,后随内江、资中及威远、乐至、安岳、荣县等县的分治逐步缩小。资阳县的隶属演变频繁,区、乡、镇时分时合,至1958年公社化后渐趋稳定。
 

', 'cityname' => '雁江', ], [ 'title' => 'panshi', 'content' => '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经125°38′-126°41′,北纬42°39′-43°27′,南北长87.5公里,东西宽85公里,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属丘陵半山区。东接桦甸市,西邻梅河口市、东丰、伊通县,南界辉南县,北与双阳区、永吉县接壤,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度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决定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676.5毫米,年平均日照2491.2小时,无霜期约125天。抗寒性强,适应性广,能抵御-41℃的严寒.在年平均气温3-7℃,有效积温2650℃,无霜期120天左右的地区均可开花、结果。磐石旅游资源独特,是抗联英雄杨靖宇、李红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保留抗日战争革命遗址20多处,已发现古文化遗址10余处,数亿年大自然伟力创造的奇异景观官马溶洞,与莲花山森林公园、黄河水库风景区相映成趣,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胜地。磐石市自然风光秀丽,形成了”一洞(官马溶洞)二山(仙人洞山、莲花山)三库(黄河水库、柳杨水库、亚吉水库)”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格局。其中官马溶洞为我国北方罕见,可与北京的云水洞、桂林七星岩和芦笛岩相媲美;该洞总面积1200平方米,洞内有6个厅、3个廊道、38个景观、1条地下暗河。黄河水库坐落在鸡冠山岭下,万亩水面,青山环抱、景色壮观。莲花山森林公园,占地2159公顷,与官马溶洞、黄河水库、吊水湖配套开发,建成集山、水、洞、庙、林为一体,吃住、娱乐、旅游、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避暑胜地。
 

', 'cityname' => '磐石', ], [ 'title' => 'lezhi', 'content' => '

乐至地理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陈毅元帅的故乡。辖2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6535个村民小组。乐至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试验县,《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试验县,全国秸杆养羊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长防林建设竣工达标县,全国土地管理利用先进县。【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与遂宁市中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资阳市的雁江区、安岳县接壤。【面积】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86.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万人。【交通】沱涪二江一东一西,国道318线、319线横贯县境,成渝高速公路紧邻相连。【地貌】地理条件独具特色。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成为沱江、涪江分水岭。极目四望,群丘林立,沟谷纵横,漕地棋布,蜿蜒连绵。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在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气候】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干燥、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日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均日照1330小时。年均降水量918毫米,但分布不均,夏季雨量占全年的半数,易冬干、春旱。
 

', 'cityname' => '乐至', ], [ 'title' => 'shawan', 'content' => '

沙湾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峨眉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犍为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相接壤,幅员面积610.89平方公里,辖8镇5乡1个办事处。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430毫米。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6亿元。2013年沙湾区总人口约20万人, [3] 境内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族、白族、土家族、羌族、水族等12个少数民族。沙湾区著名景点有郭沫若故居、丰都庙等。007年底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地208处,探明的有铁矿、铜矿、铝土矿、砂金、铅锌矿。硬质耐火粘土矿、煤、磷、绿豆岩、石膏矿、溶剂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盐、盐卤、白云石、长石砂岩矿、砂岩、泥岩等20余种矿产。
 

', 'cityname' => '沙湾', ], [ 'title' => 'jiaohe', 'content' => '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东与敦化市相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与吉林市、永吉县相望,北与舒兰市、黑龙江省五常市毗连。松花江、牡丹江水系贯穿其中,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4℃,降水量708.8毫米,无霜期120-130天。我市是长白山旅游热线的门户,辖区内拥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1995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后,集生态、自然、人文、民俗、健身为一体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现已规划形成四个自然景区,即拉法山景区,庆岭景区,金斗宫景区,金蟾岛、额赫岛景区。峰奇洞优的拉法山主峰海拔886.2米,素有“九顶铁叉山,八宝云光洞”之称,自古以来是僧道修仙养性,百姓休闲旅游之胜地;碧波荡漾的松花湖景区景点特色各异,金蟾岛、额赫岛、牧牛湾等度假村,像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松花湖畔;以闻名遐迩庆岭活鱼一条街为主的庆岭景区依山傍水,森林与湖水相互辉映,构成美丽的山水画卷;新发现的冰湖沟、池水嶝场生态林、天岗朝阳生态沟等自然景观丰富了森林旅游的内容;古城、古寺庙、金斗宫遗址等人文景观更为森林旅游增添了新的色彩。美景加神话,让您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 'cityname' => '蛟河', ], [ 'title' => 'emeishan', 'content' => '

皇帝题匾报国寺:巍峨秀丽的峨眉山麓,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刹,这就是名山起点庙—-报国寺。报国寺,据《峨眉山志》云:康熙四十二年本《释氏要览》“四恩四报”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赐名。峨眉派武术: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峨眉派兼备佛家与道家之长,既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又有佛家禅修的基础,独创了一套动、静功相结合的练功方法。峨眉山“万盏明灯朝普贤”:这一规模空前的佛教盛事,在峨眉山已失传近千年后于2002年底被挖掘和恢复的,是峨眉山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每月初一和十五(农历)晚上都将在万年寺举办。正月十五闹元宵:以地方民俗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喔山棒鼓桂花桥龙灯迎春灯展:以峨眉山市城郊的白塔公园为场地,以享誉海内外的自贡灯展为主要内容,在每年的二月至三月举行。峨眉山市冰雪节:以峨眉山雷洞坪高山滑雪和万佛顶观景赏雪为主要内容,在每年的元月至二月举行。峨眉山朝山会:以朝山拜佛和旅游观光为主要内容,在每年的五月份举行,时间为七天左右。将邀请海内外高僧大德举办一系列法会、庙会、开光…。峨眉山普贤文化节:每年9—10月举行,活动期间,将举办系列佛文化展示活动,举行中国峨眉山普贤文化论坛。
 

', 'cityname' => '峨眉山', ], [ 'title' => 'yongji-2', 'content' => '

永吉县是吉林省吉林市的五个下辖县之一。位于东经125°48′9″~126°40′1″、北纬43°18′7″~43°35′00″之间。地处吉林省中东部,东与吉林市丰满区接壤,南与桦甸、磐石两市相邻,西和长春市双阳区隔饮马河相望,北与九台市、吉林市船营区及丰满区前二道乡毗连。距吉林市20公里。2011年末,永吉县辖7镇、2乡、2个开发区。2013年,永吉县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永吉县内有中国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的北大壶滑雪场。2011年末,永吉县辖口前镇、北大湖镇、西阳镇、双河镇、岔路河镇、一拉溪镇、万昌镇7个镇,黄榆乡、金家满族乡2个乡,永吉经济开发区、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2个开发区。社区15个、居民小组82个;村140个、村民小组1457个。设有金家满族乡及兴光、北大湖、朝族、朝一、阿拉街等朝鲜族村。永吉县人民政府驻口前镇滨北路379号。
 

', 'cityname' => '永吉', ], [ 'title' => 'anyue', 'content' => '

安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市东部、成渝经济区腹心和成都、重庆的直线中点,誉“成渝之心”;地跨东经104°56′51″~105°45′14″,北纬29°40′32″~30°18′53″之间。东邻重庆市潼南区,东南靠重庆市大足区;南接重庆市荣昌区和内江市东兴区,西南接内江市东兴区;西倚内江市资中县,西北连乐至县、遂宁市安居区。安岳县幅员面积2700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160.95万(常住人口112.62万);辖32个镇、37个乡;2016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04.4190亿元。该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沱江、涪江分水岭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8.5℃。安岳县历史悠久,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孕育了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南宋数学泰斗秦九韶等历史名人;境内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又有“中国佛雕之都”之称,境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 'cityname' => '安岳', ], [ 'title' => 'shulan', 'content' => '

舒兰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与老爷岭汇合处,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位于北纬43°51′至44°38′,东经126°24′至127°45′。南接化工之城吉林市,北联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西隔松花江与九台市相望,东与蛟河市接壤,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建县虽然较晚,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类活动。据近年来考古文献记载,法特黄鱼圈文化遗址(位于法特乡黄鱼村西二百米的珠山上,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出土的豆、罐、壶杯等文物,均属于这个时期的“西团山文化”,这就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劳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以后,又经历了古肃慎时期;从汉代到北魏时期属于扶余奴隶王国,后被高勾丽所侵;唐朝时候是渤海王国的辖地;明代属阿林卫地;清初为扈伦乌拉族所据,大部区域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统辖。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宁古塔将军开始主持修筑柳条边墙,南从开原县威远堡边门起,北到法特东的亮山上。法特哈门边内(后又名巴彦鄂佛罗边门)是此段边墙最北头的一个边门,位于舒兰境内。边门设防御人员,管理边禁采捕事宜。雍正三年(1725年)设巴彦鄂佛罗旗属,负责边门的守卫、开关、来往行人的稽查。在法特哈门和溪河还有法特哈驿站和舒兰驿站,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驿站改为文报局,民国时期又改为邮政局。在此前后并设有官庄一座,主要管理官田交纳赋税。随着清朝封禁政策逐渐失去作用,到咸丰十年(1860年),吉林将军向皇帝奏折,要求开发舒兰平原三十万亩官荒,从此大量的关内流民进入舒兰境内,西部、中部地区逐渐繁荣起来。
 

', 'cityname' => '舒兰', ], [ 'title' => 'dehui', 'content' => '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5°14′-126°28′,北纬44°32′-45°51′区间,北及东北隔松花江与松原市、榆树市和舒兰市相望,东南与九台市相连,西南与长春市郊接壤,西隔伊通河与农安县毗邻,处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重心上。京哈铁路、同三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东北三条物流大动脉平行从区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德惠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其特点大陆性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爽,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4.4℃,年平均积温2851℃。年均日照时数为2695.2小时,年降水量为520毫米。由于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有效降水多,能够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产的需要。
 

', 'cityname' => '德惠', ], [ 'title' => 'jilin-2', 'content' => '

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0万(2008年统计),现辖5个县(市)、4个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境内居住汉、满、朝、回、蒙等35个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榜首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城市首名、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 'cityname' => '吉林', ], [ 'title' => 'nongan', 'content' => '

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5万亩,林地95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水域面积33万亩。全县辖22个乡镇,376个村,总人口11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是全省幅员超过700万亩的10个县份之一,耕地超过400万亩的3个县份之一,人口超过百万的2个县份之一。县城所在地农安镇史称“黄龙府”,曾是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以抗金英雄岳飞的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五四”运动领导人李大钊的诗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闻名于世。目前,建成区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2万人。城区街路宽敞,市容整洁,楼房林立,初具中等城市规模。
 

', 'cityname' => '农安', ], [ 'title' => 'lvyuan', 'content' => '

绿园区隶属吉林省长春市,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长春市郊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部,东连朝阳区、宽城区,南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西邻公主岭市,北依农安县。是长春市重要的行走机械制造配套、农副产品加工和城市蔬菜副食品供应基地。2014年,绿园区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3个镇、5个开发区,2012年常住人口60万人;2014年,绿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2亿元,比2013年增长9%。境内交通便利,有京哈铁路、长白铁路和长白、长郑等省级快速公路过境。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05年,将绿园区锦程街道,西新镇繁荣、东山、西新、日新4个村,开源村西湖水面与湖畔一定空间及其代管的汽车贸易开发区划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新区划使绿园区域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
 

', 'cityname' => '绿园', ], [ 'title' => 'changchun', 'content' => '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员20604平方公里,人口近746万人(2007年统计)。现辖4县(市)6区: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长春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在发展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成为工农业基础雄厚,商业繁荣兴旺、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全国举足轻重的中心城市,被国内外朋友誉为“汽车城”、“森林城”、“电影城”和“科技文化城”。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冬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候特点: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两季。夏日,这里满目葱绿,气候清爽宜人,是海内外游客避暑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胜地。冬季银妆素裹,玉树琼花,是欣赏冰雪艺术,进行滑雪、滑冰、高台冰坡、冰帆、雪橇等旅游活动的佳境。
 

', 'cityname' => '长春', ], [ 'title' => 'chaoyang', 'content' => '

朝阳市别称“龙城”。位于辽宁西部。辽宁省省辖市,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南临渤海之滨秦皇岛市,西接京、津、冀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户籍总人口336.5万人。朝阳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旅游资源丰富,有鸽子洞古人类遗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园等旅游景区。朝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灿烂的红山文化,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有着“东方佛都”的称号。2006年4月11日,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将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朝阳县大平房镇和联合乡划归朝阳市龙城区管辖。
 

', 'cityname' => '朝阳', ], [ 'title' => 'sichuan', 'content' => '', 'cityname' => '四川', ], [ 'title' => 'kuancheng-2', 'content' => '

宽城区是长春市市辖区之一,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东以伊通河为界,与德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二道区相临;西与绿园区相临;南与南关区、朝阳区相临;北与农安县毗邻。截至2010年,全区辖9个街道、5个镇和1个乡(含47个城市社区、19个行政村和1个农村社区),管理两个省级开发区(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142.7亿元(2010年),城区面积为29.43平方公里,人口45万(2006年)。宽城区在夏至周代是肃慎之地,汉晋时期为扶余属地,辽代归黄龙府辖,金代属上京路的隆州,明代是兀良哈部,清代属郭尔罗斯前旗。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借地设置在长春堡设治理事通判,名长春厅,这是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机构,负责司法管理和行政事务。到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立城迁到宽城子(今南关区管内)。
 

', 'cityname' => '宽城', ], [ 'title' => 'chaotian', 'content' => '

朝天区为四川省广元市市辖区,全区辖25个乡镇,总人口20万,幅员面积16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秦蜀重镇”、“川北门户”之称。相传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奔蜀,各州县曾在此迎驾,称“朝见天子”,故名“朝天”,引申为“朝天向上”之意。朝天一直是利州府、广元府(州、县)治地。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广元县辖。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广元市朝天区。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朝天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因朝天地处秦陇入蜀的交通要口,故这一军事要地常为南北割据势力所争占。在历史演进的漫长岁月中,战争连绵不断,王朝兴废更替,行政区划归属不定,辖域范围杆并无常,直至民国末年,今朝天区域范围才基本定型。西周时期,朝天为西周辖治。春秋初期,蜀部落酋长于蜀称王,建立蜀国、朝天为蜀治。春秋中期、蜀于今广元南部建置附庸国。春秋末期,蜀开明氏废附庸国,于今广元南部(今昭化境内)置苴国,朝天属苴治。2004年,朝天区辖6个镇(朝天、大滩、羊木、曾家、中子、沙河)、19个乡(临溪、西北、麻柳、汪家、陈家、转斗、平溪、小安、花石、东溪河、柏杨、鱼洞、青林、宣河、两河口、李家、文安、马家坝、蒲家)。
 

', 'cityname' => '朝天', ], [ 'title' => 'nanguan', 'content' => '

南关区是长春市下辖区,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是长春市的南大门。全区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总面积80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底,南关区辖14个街道、3个镇、1个乡(包括54个社区、36个村)。截止到2006年,总人口64万人。截止到2014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2亿元。长春市南关区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 'cityname' => '南关', ], [ 'title' => 'zhaohua', 'content' => '

昭化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位于广元市中部,昭化区西北部,嘉陵江与白龙江在此交汇,介于北纬32°11′至32°22′,东经105°33′至105°48′之间,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广元城区以南20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41.95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8个行政村,截至2017年,昭化镇总人口2.03万人。昭化建制及建城历史已有2000多年,西周时为“昔阝”国都邑,春秋战国是苴国都城,秦灭苴后置葭萌县,是四川最早建县之地,北宋时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得名昭化县,直至1959年撤县。民国时置城厢镇,1955年为曲回乡,1985年改建昭化镇。昭化镇境内的昭化古城保存比较完好,是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启动建设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昭化镇位于广元市三江新区范围内,京昆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省道205线、县道宝红路、剑昭路等贯穿境内。昭化镇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以蔬菜、粮食为主要产品。2016年,昭化镇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96元。昭化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第二批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 'cityname' => '昭化', ], [ 'title' => 'erdao', 'content' => '

二道区,吉林省长春市市辖区之一,位于长春中心城区东部。东与永吉县万昌镇相连,南与净月开发区、双阳区接壤,西靠伊通河,北与宽城区、九台区东湖街道衔接。二道区总面积465.11平方千米。总人口45.5万人(2015年)。2016年,二道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市前列,GDP、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76亿元、200.5亿元和236亿元,分别增长9.5%、36%和12.5%,特别是全口径和本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40.6亿元、10.1亿元,再创新高。二道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随着长吉图、长吉一体化、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长春新区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全市战略重心逐步东移,二道区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长吉一体化的起步区、长春新区的联动区、空港经济的门户区、轨道交通的畅达区,区位特点日益显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设长春厅(治所在今新立城)。厅下置四个乡,其中抚安乡(治所在现德惠县万金乡),位于伊通河以东,雾开河以西,今二道河子区隶属其头甲和二甲。宣统二年(1910年),抚安乡的头甲和二甲分别改为安定、安仁两乡,(治所分别在新立城和稗子沟),二道区分属此二乡。
 

', 'cityname' => '二道', ], [ 'title' => 'lizhou', 'content' => '

利州区是四川省广元市管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昭化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介于东经105°27′至106°04′,北纬32°19′至32°37′之间,是广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州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85年广元撤县建市,原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1989年析置元坝区和朝天区。2007年3月更名为利州区。全区幅员面积1538.53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2011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99201户,户籍总人口480594人。2014年实现GDP194.1亿元,占广元市经济总量的34.3%,居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第5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354元,县级经济综合排名位居四川全省的34位,川东北经济区第5位,秦巴山区80个区市县第8位。利州区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低碳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称号,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佳和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利州区素有“女皇故里”、“川北门户”之称,境内有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利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 'cityname' => '利州', ], [ 'title' => 'shuangyang', 'content' => '

双阳原吉林省双阳县,1995年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区,成为长春市的一个新城区,双阳位于长春市中心区南部46公里处,距长平高速公路30公里,距即将建成的长春国际机场35公里,幅员面积1663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辖9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万,占长春市区总人口的13%,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地理位置最优越,自然资源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新城区。双阳是个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无景不奇的旅游胜地。初具规模的北山公园,吊水壶、金马泉、双阳湖等四大景区与长春净月潭风景旅游区紧密相连,构成了长春市南部旅游热线,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如今双阳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5%.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城区内100%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使用了天然气,城区大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双阳的交通、供水、电力、通讯也都有了长足发展。公路网四通八达,全部实现了柏油化,自来水管网通到了千家万户,8102万立方米的地表水,1.04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可以充分满足城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12万千伏安的年供电能力,保证了双阳人民的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电信全部实现了传输光缆化、交换数字化,程控化,市话交换容量已达10万门,数字网已经达到无缝覆盖,电传已与国际国内连网,并开通了分组交换设备和数字数据网。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双阳不但有了自己的大专院校,并受长春近百所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辐射,人才资源、科技潜力源源不断。
 

', 'cityname' => '双阳', ], [ 'title' => 'cangxi', 'content' => '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现辖三十九个乡镇,人口七十六万,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东与巴中、南江接壤,西与剑阁相邻,北与元坝、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相连。国道212线贯穿南北。紧接宝成、南达铁道。县城陵江镇紧靠嘉陵江边。城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多人。新建街道纵横平直,宽敞整洁;现代楼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园林道路绿树杂花,青翠葱郁;水陆各路商贾云集,物货齐全;邮电通信连接四海,畅通全球。县城更兼地理形胜,依山傍水。嘉陵江绕城东流,少屏山肃穆南拱。新建嘉陵江大桥,钢混肋拱,雕花栏杆,横卧碧波绿水之上。环城公路宽阔平坦,沿江延伸,俨然古城墙一道,壮观如斯。
 

', 'cityname' => '苍溪', ], [ 'title' => 'yushu-2', 'content' => '

榆树,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嫩平原腹地,处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幅员面积4722平方公里,有耕地30.7万公顷,总人口123万。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工业集中区,辖2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88个行政村,2711个村民小组。榆树历史延革绵长。早在4万年前,“榆树人”就在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榆树文化底蕴丰富,人才济济,在清代就有黑林镇太平川于家“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榆树自然资源丰富,松花江滔滔北上,流经榆树四个乡镇;拉林河涣涣东来,横贯榆树九乡黑土;卡岔河纵贯南北,滋养着两岸数十万乡亲。榆树交通条件便利,榆陶铁路连接京哈干线,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与五棵树开发区擦境而过,黑大一级公路、榆陶一级公路、科铁二级公路全面开通,构建“两横一纵”、四通八达的公路主骨架,榆树到达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均在1.5小时左右。榆树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功能不断增强。榆树农业资源富足,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粮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亿斤,被评为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县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生猪发展到310万头、黄牛103万头、禽3600万只、奶牛2万头。
 

', 'cityname' => '榆树', ], [ 'title' => 'jiange', 'content' => '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它的四周,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中区,108国道、宝成铁路纵贯境内,嘉陵江依县东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县辖12区(开发区)57乡(镇),人口67万。县城普安镇(座落在县中部偏北的汉阳山麓、闻溪河畔,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交通、水资源等制约因素,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 'cityname' => '剑阁', ], [ 'title' => 'jiutai', 'content' => '

九台市位于东经125°25’至126°30’、北纬43°51’至44°32’之间,地处吉林省中部,吉长两市之间(距长春市49公里,距吉林市76公里),是长吉两市交通走廊地带和长(春)、吉(林)一体化经济区西靠东移的重要“支撑点”和“接力站”,素有“吉林腹地明珠之称”。九台市东及东北隔松花江与舒兰、榆树两市相望,南及东南与双阳、永吉县(区)毗邻,西与长春市宽城区为邻,北与德惠市接壤。九台市属松嫩平原东南边缘与长白山余脉过渡的台地,境内地形地势呈西南东北狭长状,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河网密布,低山耸生。一江三河(松花江、饮马河、雾开河、沐石河)纵贯南北,长白山余脉即大黑山脉横亘东西。境内平原、台地和丘陵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4%、34%和22%。九台市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气温4.7℃、℃平均气温年较差39.5℃,平均气温日较差12.3℃,年≥10℃活动积温2,880℃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年平均风力8级以上大风日16天左右,多西南风向,平均风速3.4米/秒。
 

', 'cityname' => '九台', ], [ 'title' => 'qingchuan', 'content' => '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中西部交接地带。周围与陕西省宁强县、甘肃省文县、武都区,四川省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市中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271平方公里,约490万亩,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辖9镇28乡,271个行政村,1952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中,汉族占98%,有汉、回、藏、壮、朝鲜等9个民族,其中回族乡两个。
 

', 'cityname' => '青川', ], [ 'title' => 'wenchuan', 'content' => '

汶(wèn)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主要有杂谷脑、鱼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积1429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48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现已开发1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左右,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63人遇难,374142人受伤,失踪17445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0965万人。
 

', 'cityname' => '汶川', ], [ 'title' => 'wangcang', 'content' => '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巴中市南江县,南接广元市苍溪县,西连广元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旺苍地貌复杂。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境内山、丘、坝兼有,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槽谷地带且横贯全境;北部鼓城山、光头山、云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旺苍气候温和。县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年差大,月差小,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年均无霜期266天。
 

', 'cityname' => '旺苍', ], [ 'title' => 'ruoergai', 'content' => '

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县域中西部,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东部,群山连绵,宜农宜牧。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澜荡;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四邻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和州内阿坝、红原、松潘、南坪四县接壤。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0436.58平方公里。全县人口6.41万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县城达扎寺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兰州533公里,离州府驻地马尔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若尔盖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是本县的纯牧业区。属河曲马品系的唐克马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该区是本县的半农半牧区,占全县总面积31%,有农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冷杉、云杉等优质树种。
 

', 'cityname' => '若尔盖', ], [ 'title' => 'aba', 'content' =>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辖汶川、理县、茂县、金川、小金、马尔康、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九寨沟、黑水13个县。面积83426平方公里,人口79万。阿坝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全国主要的羌族聚居区。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
 

', 'cityname' => '阿坝', ], [ 'title' => 'guangyuan', 'content' => '

广元,古称利州。地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和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即观音崖摩崖造像、鹤鸣观道教石刻造像、觉菀寺唐代壁画、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和柳桥红军标语牌坊等。有国家级风景区剑门蜀道(广元是中心地带),”天下雄关”剑门关,”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以及千仞绝壁之上的古栈道遗址等,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鼓城山森林公园、天中山森林公园等。广元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6.1℃。广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贯穿全境,并拥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白龙湖、鼓城山??七里峡、黑石坡、水磨沟、天台山、川北温泉等十多处国家级、省级品味的旅游资源,三国遗址遗迹140多处。景观:风景旅游区8处.白龙湖、鼓城山—-七里峡两处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茶园沟、翠云湖、青林水磨沟、曾家溶洞群、川洞庵、香山等6处市重点旅游景区。森林公园6处。
 

', 'cityname' => '广元', ], [ 'title' => 'rangtang', 'content' => '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北伟31°298′—32°41′,东经100°31′—100°294′。壤塘县东及东北与马尔康,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县境内辖1镇、11乡、60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34人。县境东西横跨89.6公里,南北纵长134.4公里,全县总面积6606.49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85米,绝对无霜期仅48天,年降水量763.19mm。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支流422条,杜柯河和则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对长江源头的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
 

', 'cityname' => '壤塘', ], [ 'title' => 'derong', 'content' => '

得荣县,地处东经99°07′–99°34′,北纬28°09′–29°10′。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北部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相邻,西南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毗邻。处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亚丁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中甸县“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国际旅游环线上。得荣县地处川西高山高原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由于第四纪以来受各种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逐渐抬升,切割形成了典型的封闭式高山峡谷地貌。境内角峰刀脊、沟谷狭窄,山高坡陡,山脉和河流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5599米(下拥后山山峰),最低海拔1990米(金沙江边)相对高差为3609米。
 

', 'cityname' => '得荣', ], [ 'title' => 'jingyang-2', 'content' => '

旌阳区为德阳市主城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位于北纬31°05’~31°20’,东经104°15’~104°33’之间。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区、绵阳市安州区,南靠广汉市,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16年,旌阳区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74.8万。旌阳区历史悠久,辖区内有孝泉古镇、德阳文庙等人文景观。1997年旌阳区辖3个街道、13个镇、7个乡:旌阳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黄许镇、孝泉镇、柏隆镇、八角井镇、德新镇、扬嘉镇、天元镇、孝感镇、景福镇、寿丰镇、新中镇、通江镇、双东镇、城区乡、旌阳乡、东河乡、袁家乡、孟家乡、东泰乡、和新乡。区政府驻旌阳街道。
 

', 'cityname' => '旌阳', ], [ 'title' => 'maerkang', 'content' => '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县府马尔康镇为川西北交通、贸易中心。面积6632.7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5.62万,为藏族聚居区。“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地理位于自治州中部。东与红原、理县交界,南与金川、小金相邻,西与壤塘接壤,北与红原、阿坝相连。地理座标,北纬30°35’~32°24’、东经101°17’~102°41’。东西长134公里,南北宽90公里,面积6632.73平方公里。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邛崃山脉北段,属高原峡谷区。地形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位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北西走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及松潘地块交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多为三迭系砂岩、板岩和变质岩等。境内最高峰海拔达5000米左右,最低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山岭连绵,沟谷陡峻,梭磨河由县东部入境,在热脚和脚木足河交汇,境内流长91公里。茶堡河发源梭核磨乡北部大青坪,由东向西在龙头摊汇入脚木足河,长67公里。脚木足河(麻尔曲河和草登河)源于青海省班玛县境内,由阿坝县入西北境,于可尔因与杜柯河汇合后经党坝入金川县境,境内流长124公里。区内属高原大陆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干雨季明显,四季不分明,大部地区无夏,日照充沛,温差较大,干季大风日多。全年平均气温8~9°C,年降雨量753毫米左右,日照达15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左右。土壤主要为山地灰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褐土、山地高山草甸土等。
 

', 'cityname' => '马尔康', ], [ 'title' => 'daocheng', 'content' => '

稻城县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跨北纬27°58wwwwww——29°30wwwwww、东经99°56wwwwww——100°36wwwwww,南北长174公里,东西宽63公里,而积7323干方公里。人囗三万,以藏族为主体,泾济上属丰农半牧他区。稻城全县近三万人口。其中藏族占96%以上,此外有汉、纳西、回、彝等民族。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邻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达6032米;属高原季风气候,绝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尤以古冰体遗迹“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在稻城亚丁极目远跳,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景色极为壮观,因而被誉为最后的香巴拉。
 

', 'cityname' => '稻城', ], [ 'title' => 'luojiang-2', 'content' => '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的德阳市的东北角,东接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北与中国西部科学电子城绵阳市涪城区及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县城万安镇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离绵阳市区28公里。宝(鸡)成(都)电气化铁路、(四)川陕(西)公路(108国道)、成(都)绵(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 'cityname' => '罗江', ], [ 'title' => 'heishui', 'content' => '

黑水县以境内黑水河而得名。藏语安多方言称黑水为“措曲”,“措”生铁之意、“曲”水这意,引伸为黑水。因河流贯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称。1952年7月24日,黑水获得解放,同年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1953年12月建置芦花县,1954年更名为黑水县。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与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毗邻,介于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之间。境内最高海拔5286米,最低海拔1790米,平均海拔3544米。县城芦花海拔2350米,距省会成都31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位于大九寨旅游环线之内,交通便捷,通讯畅通。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
 

', 'cityname' => '黑水', ], [ 'title' => 'mianzhu', 'content' => '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海拔504至4406米,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西北崇山峻岭,东南平畴沃野,内河纵横,水源充沛。全市辖24镇2乡,43个居民委员会,262个行政村,1915个村民小组,2004年总人口51万人。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历史悠久。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森林占幅员面积的49.8%,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9.5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绵竹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磷矿为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国家名泉“玉妃泉含锶矿泉水”是发展酿酒和饮料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崇山密林中栖息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毛冠鹿和珙桐、红豆木、桫椤等150多种珍稀动植物以及冬虫夏草、贝母、天麻、黄伯、杜仲等众多名贵药材。九顶山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已被省政府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人杰地灵。旧志载:“汉有五忠,宋有三贤”,晚清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近现代有令人崇敬的早期共产党员王干青、骆是愚、赵利群和造诣精深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张咸计夫人墓、圭峰禅师墓、南轩祠、杨锐墓祠、王干青烈士墓;有五百金罗汉坐殿的“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名酒之乡。“唐时宫庭酒,盛世剑南春”。从2000多年酿酒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国名酒剑南春,誉满神州,香溢四海,曾60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质量金奖。1999年“剑南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年画之乡。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源于明盛于清,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生产规模达鼎盛时期,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内容以避邪迎祥、风土人情、戏曲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绵竹年画作品先后应邀在欧、亚、南北美洲50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外艺术界青睐。
 

', 'cityname' => '绵竹', ], [ 'title' => 'xiangcheng-5', 'content' => '

乡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陲,横断山脉中北段,地跨东径99度22分—100度04分,北纬28度34分—29度39分,东邻稻城县,北接理塘县,西与巴塘、得荣县毗邻,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接壤。全县东西宽68.6公里,南北长120.7公里,幅员面积5007.78平方公里,辖三个片区工委,1镇11乡,51个村民委员会,130个村民小组。县治桑披镇,海拔2856米,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省会成都860公里,距云南迪庆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222公里,距云南昆明930公里。乡城县距著名的“香格里拉”仅80余公里,距稻城“亚丁”80余华里,处于大理—丽江—中甸—乡城—稻城—理塘—康定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转站,集山水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乡城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康巴文化积淀,古老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宗教文化、独特的藏式建筑、粗犷豪放的民间歌舞和艳丽多彩的藏家服饰、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刀砍斧削的高山峡谷、绿草如茵的牧场、皑皑的雪峰、湍急的河流、“小江南”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乡城县奇异多彩的旅游景观。县内有藏传佛教派中除黑教以外的红、黄、花、白四大教派寺庙27座,其中,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桑披岭寺;独具一格的白色藏房;融合了藏、汉、纳西三大民族风格,在整个藏区独树一帜的乡城奇异的女式藏装-“疯装”,被称为“乡城三绝”。
 

', 'cityname' => '乡城', ], [ 'title' => 'xiaojin', 'content' => '

小金县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小金川得名。地图坐标,北纬30°35wwwwww~31°43wwwwww、东经102°01wwwwww~102°59wwwwww之间(30.4°N102.3°E)。县域积5582平方千米,GDP总量14,312万元(1999年);人口7.4万人(1999年),主要民族为藏、汉和回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北邻马尔康县,东接理县、汶川,南界宝兴与康定二县,西与丹巴、金川相连。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为主要旅游景点。县治美兴镇。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02°01′—102°59′,北纬30°35′—31°43′,县境内属暖温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冬春寒冷干燥、晴朗少云、日照强烈,夏秋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年日照为221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13.9毫米。
 

', 'cityname' => '小金', ], [ 'title' => 'shenfang', 'content' => '

什邡市位于德阳市西南部,成都市西北部之间,距成都市60公里、德阳市20公里。南距成都市50km余,以其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誉。全市幅员864平方公里,辖20镇,2004年总人口43万人。什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山区拥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磷矿、原煤、石灰石、花岗石等矿藏和多种林木、药材资源;坝区平畴沃野,水旱从人,是四川重要的油菜、晒烟、肉猪、蔬菜等生产加工基地,尤以晒烟闻名全国。什邡市旅游资源丰富。什邡属省点旅游开发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使这个蜀中小县声名远播,什邡曾因大禹的足迹而享有“禹迹仙乡”之美誉,秦代蓍名水利学家李冰曾在此治水并仙逝于此,是佛教南禅八祖马道一的故里,汉代名将雍齿的受封之地……青山绿水格外娇,众多人文景观更为其凭添丰富的旅游内涵。蓥华山巍峨景秀,清幽雅致的古刹龙居寺乃后蜀王孟昶的消夏行宫,留春苑秉清代园林特色,竹溪公园静水修竹环抱;西川佛都罗汉寺因马祖在此出家而闻名海内外;青牛沱景区由万贯集团投资打造的“惊奇欢乐谷”独具魅力;战国船棺葬群、李冰陵园更昭示了什邡悠久的历史。
 

', 'cityname' => '什邡', ], [ 'title' => 'jinchuan-2', 'content' => '

金川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经101°29′至102°34′,北纬38°至39°。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金昌市人民政府在本区,又有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驻金大企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位于州境西南部,地处北纬30°04’~31°58’、东经101°13’~102°19’之间。全县面积为5408.47平方公里。东邻小金,西南与甘孜州道孚、丹巴县接壤,西北与壤塘县毗邻,东北与马尔康县相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塬地带,东南部为峡谷区。山峦起伏,雪峰突兀,大金川横贯全境,境内流长150公里。东部的八十贡塔拉山峰海拔5068米,西部马奈河坝海拔2015米,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境内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常有冬干、春旱和伏旱。年均气温127c,年均日照2129.7小时,无霜期184天。年均降水量616.2毫米,蒸发量1500毫米,河谷地带气候干燥。
 

', 'cityname' => '金川', ], [ 'title' => 'batang', 'content' => '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介于东经98°58′—99°45′,北纬28°46′—30°38′之间。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巴塘地处川西北丘养高原山区。沙鲁里山脉高耸于县境东部,横断山脉纵贯全县。北部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为全县最高点。其余诸峰多在5000米左右。最低处为县境西南角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全县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东北部属山原区,中部和西北部属高山峡谷区,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巴塘县境内的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
 

', 'cityname' => '巴塘', ], [ 'title' => 'guanghan', 'content' => '

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之腹心,是成都以北的重镇,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南临成都市区25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市容整洁,风光秀丽,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广汉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之一。经济以工业为主,主导产业为:医药、轻纺、机械、食品、旅游。广汉市境内河流纵横,水塘密布,6条主要河流的常年平均流量为34.2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15.6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水位较高,易于开采利用。广汉市属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遗留有较丰富的名胜古迹,其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很高。有闻名于世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三大国际旅游精品之一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还有古雒城城墙、铭文砖墙基,金雁湖、房湖公园、明代古寺龙居寺、文庙、汉代古墓群、古树等。广汉市地处四川“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心地段,是成都经济圈的重要部份,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和宝成、广岳铁路纵横全境,境内每百平方公里拥有等级公路78公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坐落近郊,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等院校,其机场可起降波音737飞机,距西南国际航空港双流机场仅50公里,均为高速公路,乘汽车只需20余分钟。广汉拥有程控电话容量12万门,有35千伏安以上变站9座,由省网直接供电,天然气日供气量达19万立方米以上,自来水日供水量达10万吨以上。全市域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域内平原面积占92.3%,浅丘占7.7%。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纵贯全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市先后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话。
 

', 'cityname' => '广汉', ], [ 'title' => 'jiuzhaigou', 'content' => '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羌人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 'cityname' => '九寨沟', ], [ 'title' => 'litang', 'content' => '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离州府康定285公里,距省会成都654公里。地处东经99°19′—-100°56′,北纬28°57′—-30°43′,面积14182.27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187米。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东南边缘,沙鲁里山脉由西向南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貌景观呈山原类型,分为高原山原面,高原山原宽谷和高原山原峡谷部份。主要山脉有格聂山峰,海拔6204米;肖扎山海拔5807米;克麦弄山海拔5780米;库尔岗中山,海拔5601米。主要河流有无量河(理塘河)、热依河、君坝河、桑多河、呷柯河、霍曲河、白拖河、那曲河、拉波河、章纳河、日西河,均属金沙江水系。区域内部地貌日趋复杂化,地形成呈显的垂直分带,由低到高依次出现中山、高山、极高山等类型,在山地窄谷、宽谷和高山顶部夷平面又出现台地、多平坝、高山原类型。理塘气候属高原气候区,基本特征为:气温低、冬季长、日照多、辐射强、风力大、水热同期、蒸发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25.6℃,最低气温-30.6℃,年平均地面温度5.9℃,年降雨量为722.2毫米,无霜期仅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37.7小时,日照多,辐射强,年太阳辐射量为159.4千卡/平方厘米,冬季干冷漫长,暖季温凉短暂。
 

', 'cityname' => '理塘', ], [ 'title' => 'seda', 'content' => '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藏自治州西北部,北纬31°38′-33°20′,东经98°48′-101°00′。地处两省(四川、青海)三州(本省的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的果洛州)六县(阿坝的壤塘、本州的甘孜、炉霍、石渠,果洛州的达日、班玛)结合部,东邻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南海拔4127米,辖4区2镇15乡、66个行政村。色达县城海拔3893.9米,距康定444公里,经马尔康到省会成都666公里。色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达境内出土了一块马形的金块而得名。现在,色达还是一个盛产黄金的地方。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色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2002年以前,这里公路不畅通,所以这里一直保留着原始的生活状态。色达县城的海拔较高,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色达县是一个比较一般的高原小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色达最有名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在距离色达县城30公里左右的山谷里,风景优美,不时能看到猴子出没。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宁玛派)寺庙,除了著名的五明佛学院,还有花数千万元才最后完工的吉祥藏经院、歌乐它乡的勒穷寺、甲学乡的拉则寺、纳折贡巴寺以及打隆寺、色拉寺、和3000多年前的石棺墓、塘亚沟、哈青沟古建筑遗迹等等,让人赞叹不已。
 

', 'cityname' => '色达', ], [ 'title' => 'songpan', 'content' => '

松潘概况(一)区位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县境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8608.37平方公里。1990年,全县总人口646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28人,占15.7%,农业人口54413人,占84.1%,人口出生率19.33‰,自然增长率11.5‰。县主要由藏、羌、回、汉4种民族构成。藏族24038人,占总人口的37.19%;羌族4543人,占总人口的7.03%;回族8398人,占总人口的12.99%;汉族27633人,占总人口的42.75%;蒙古、满、壮、彝等民族29人,占总人口的0.04%。松潘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地处边陲的军事重镇,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松潘”之名自滋始。清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
 

', 'cityname' => '松潘', ], [ 'title' => 'zhongjiang', 'content' => '

中江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位于德阳市东南部,距市区42公里,东邻绵阳市三台县,南接遂宁市大英县,西毗成都市金堂县。县委、县政府驻凯江镇。全县共设21个乡,26个镇,800个自然村,8255个村民小组。全县幅员面积20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公顷。总人口13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5318万人,非农业人口10,877万人。中江县历史悠久,地域宽。三国蜀始置伍城县,隋开皇3年改为玄武县,13年在东南部(今仓山镇)增设飞乌县,唐调露元年又在中部(今广福镇)增设铜山县,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改玄武为中江县,元初飞乌、铜山县入并中江县沿袭至今。中江县是四川省25个丘陵大县之一,丘陵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西北高,东南低,为中低山区介于丘陵,其中有宽谷浅、中、深丘和窄谷中、深丘。中江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相对平衡。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883毫米,无霜期286天。森林覆盖率31.12%,绿化覆盖率31.52%。中江县最为丰富的是劳动力资源,全县共有劳动力80多万个。矿产资源有:天然气、石油、盐、铜、页岩、粘土和优质矿泉水等,旅游资源有一定开发价值,如列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古墓群、山林溶洞、人造湖泊(水库)等。概况中江县总面积2063平方千米。总人口14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凯江镇,邮编:618100。代码:510623。区号:0838。拼音:ZhongjiangXian。
 

', 'cityname' => '中江', ], [ 'title' => 'maoxian', 'content' => '

县名来历:茂县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是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山地带,后阿坝州更名,始称茂县。县城凤仪镇。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四周与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县、汶川、理县、松潘9县相邻。南北宽94.8公里,东西长116.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1°24′~32°17′、东经102°56′~104°10′。区内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地表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地带为主。县境山峰多在海拔4,000m左右,相对高度在1,500~2,500m左右,西部最高峰万年雪峰海拔5230米,只在东部土门地区,山势、谷坡较为低缓,相对高度一般在800m左右,土门河下游谷低,海拔仅890m,是县内最低点。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处龙门山地震带,是全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岷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黑水河、赤不苏河、松坪河分别在大小两河口和叠溪镇汇入岷江。土门河从西向东纵贯土门全区,汇入涪江水系。
 

', 'cityname' => '茂县', ], [ 'title' => 'shiqu', 'content' => '

石渠县位于四川最西北部。总面积24944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与青海称多、达日、玛多接壤,距离康定696公里,距离成都1054公里。这里的平均海拔为4250米,比拉萨还要高600多米,气候相当恶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生活着逐水草而居的18个原始游牧部落——太阳部落。部落中的牧民与外界很少往来,相对封闭,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部落的一些戒规和习俗。石渠藏语名“扎溪卡”,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因境内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7℃,最冷的时候是-45℃。独特的高原气候和游牧部落文化塑造了石渠美丽灿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石渠还拥有独特风俗,在这里,男女恋爱是不受束缚的,这里的婚俗有一点像泸沽湖边的“走婚”,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在一起。
 

', 'cityname' => '石渠', ], [ 'title' => 'deyang', 'content' => '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德阳历史攸久,人文景观甚多。广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发掘的青铜人像堪称世界之最;三国遗迹有蜀汉军师庞统祠墓,诸葛双忠祠;纪念辛亥革命七君子杨锐的杨锐纪念馆和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继光纪念馆也令游人驻足;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其精美堪称一绝;德阳孔庙是我国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孔庙之一。这里是四川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人道“天下美食在天府,天府美食德阳多”,现有在五十余种精美食品被评为国优、部优、省优产品。国家名酒剑南春早已饮誉海外。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德阳市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悠久灿烂的古蜀文化遗址,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德阳市现有风景名胜景观21处,其中省级风景名胜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有“五绝”、“四海”,(五绝指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四海指云海、雾海、林海、花海)著称的蓥华山风景区,有集幽、险、奇、秀于一体的九顶山风景区,有集湖光山色为一体,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的继光湖、西眉湖,有以自然、古朴、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云湖森林公园,有现代意识与古老文化交融的石刻艺术墙。景观:三星堆博物馆,奎星阁,三星堆遗址,德阳艺术墙,广汉房湖公园,龙居寺壁画,黄继光烈士纪念馆.
 

', 'cityname' => '德阳', ], [ 'title' => 'lixian-4', 'content' => '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北纬30°54′43″—31°12′12″,东经102°32′46″—103°30′30″。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3.42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
 

', 'cityname' => '理县', ], [ 'title' => 'baiyu', 'content' => '

白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东汉系白狼国夷地。隋为附国所属婢药部落,曾慕义内附。唐隶吐蕃;宋属岭国。元初归附中央王朝,置“亦思马儿甘军民万户府”于沙马,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崇祯十二年(1639)后渐为德格土司所辖。清末改土归流于宣统元年(1909)置麻陇设治局,辖白玉一部分,清末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设武城县,三岩委员,辖白玉盖玉区部分,同年改置白玉州,民国2年(1913)改称白玉县,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7年(1918)被藏军占领后划属西藏,历时14年。民国21年(1932)归属西康。1955年10月并入四川省。《清实录》记巴塘、德格两条传统入藏道路之间为“山暗巴地方系通藏大道”简称“山岩”、“山艾”、“山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度36分至99度56分与北纬30度22分至31度40分之间。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理塘两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德格两县交界。东西跨越128.8公里,南北纵横143.4公里,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属独特的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年均温度7.7度。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数2133.6小时,年光合有效照射量65.5244千卡/平方厘米,县府驻地麻通镇,海拔3030米,城区河谷海拔2950米。辖1镇16乡156个村,总人口4.2万余人,其中藏族占95%以上。巴塘县、理塘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江达、贡觉县相望,北与德格县、甘孜县毗邻。
 

', 'cityname' => '白玉', ], [ 'title' => 'hongyuan', 'content' => '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年降雨量为753毫米。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辖9乡2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
 

', 'cityname' => '红原', ], [ 'title' => 'dege', 'content' => '

位于甘孜州西北部。北纬31°24ˊ-32°43ˊ,东经98°12ˊ-98°41ˊ。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班县相连,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面积11031平方公里。自川西北丘状高原区,雀儿山绵亘全县,属横断山系沙鲁里山北段分支,金沙江河谷地带。南部主峰绒麦俄扎海拔6168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西南解与白班县交界之麦典河口,海拔2980米。雀儿山将县境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平、土壤肥厚、古夷平面保存完整,为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境内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30余条,高山湖泊较多,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0座。雅砻江北入东出,有巴曲、玉曲等12条支流。金沙江为西部界河,有色曲、麦曲等5条支流。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2.8℃,7月均温14.5℃,年降水是611.3毫米,无霜期83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
 

', 'cityname' => '德格', ], [ 'title' => 'gaolan', 'content' => '

皋兰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度05分至36度50分、东经103度32分至104度22分。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cityname' => '皋兰', ], [ 'title' => 'xinlong', 'content' => '

位于甘孜州中部北纬30°23ˊ-31。32/,东经99。37/-100。54/。东邻炉霍、道孚县,南接理塘、雅江县,西依白玉县,西靠德格县,北界甘孜县。东西窄,南北长,面积8675平方公里。古为白狼国地。隋属附国。唐、宁属叶蕃。元至元十年(1273)封“瞻对本冲”,为瞻对第一代土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置喇马儿刚等处招讨司。明洪武六年(1373),册封上、下瞻对5土司。洪武七年(1374),设沙可万户府和兆日千户所。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喇滚安抚司。雍正六年(1728)至乾隆十年(1745),先后分授上、中瞻为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故称“三瞻”。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瞻波日。工布朗结控制全瞻对。同治四年(1865)起成为西藏在川所辖达船46年之“飞地”。宣统三年(1911),置瞻对设治委员。民国五年(1916),置瞻化县。1936年5月,红军经瞻化,成立了瞻化县博巴政府和雄龙西、尤拉西、甲拉西等待1个乡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辖4区、1镇、23乡。县治如龙镇,距州府康定产75公里,离省会成都841公里。
 

', 'cityname' => '新龙', ], [ 'title' => 'luhuo', 'content' => '

炉霍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幅员面积5796平方公里。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炉霍县境内森林众多,河流纵横,气候和风景都非常宜人,藏民族英雄岭·格萨尔曾在这里征战。炉霍作为霍岭大战的主战场,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和丰富的遗迹,让人怀想与留连。
 

', 'cityname' => '炉霍', ], [ 'title' => 'lanzhou', 'content' => '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兰州是游客到甘肃,乃至西北各省区旅游的依托中心和中转站。
 

', 'cityname' => '兰州', ], [ 'title' => 'daofu', 'content' => '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东北部,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的断裂带。东与丹巴,西同新龙,南和康定、雅江,北与炉霍及阿坝州的金川、壤塘等共七县接壤相邻。境内幅员面积75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藏、汉、羌、回、苗等16个民族,其中以藏民族为主体,约占总人口的89%。道孚,古名道坞,历史悠久。隋为附国地,唐属吐蕃,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土归流”置道坞设治局,民国元年(1912年)设县治,始称道坞县,翌年更名为道孚县。1936年红军长征途径道孚,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建立政权,成立波巴依得瓦道孚县政府,是革命老根据地。道孚县地处三叠纪沉积盆地发育区,矿产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开发潜力大,道孚县已有金、银、钨、锡、铌、铍、锂、钽、水晶等九大高值矿种,也有可供地方利用的铁、泥煤、石灰岩、温泉等固液体矿产资源。有新兴工业矿物原料--红柱石矿产地多处,有大型矿产资源规模的铅锌矿,有多处铜矿资源产出地。总计有矿产资源7类14种56处产地。现铅锌铁矿正在开采,并初见效益,道孚县矿产资源品种之多,特别是高值矿产资源品种之多,是不多见的。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潜力巨大,前景乐观。
 

', 'cityname' => '道孚', ], [ 'title' => 'jilin', 'content' => '', 'cityname' => '吉林', ], [ 'title' => 'yajiang', 'content' => '

位于甘孜州南部。北纬29.03-30.30,东经100.19-101.26。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新龙县。面积7637平方公里。1990年总人口36474人,其中农业人口31652人,非农业人口4822人;藏族32951人,汉族3504人,余为回、彝、羌等民族。雅江是藏族聚居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雅江人人能歌善舞,锅庄、弦子、山歌、酒歌、箍箍卦等藏区流行的五大歌舞形式在雅江的村寨、牧场广为流传。境内的“跺踢卓”是独具特色的“鸳鸯舞”,舞者男女默契、若即若离。雅江的宗教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黄教、白教、红教、黑教、花教五大流派境内都齐全。浓郁的宗教色彩,使人觉得已不是什么宗教,而是超越教派的藏文化。藏文化在建筑中充分体现,片石砌成的古碉式的民居,由藏式门、藏式窗装点得十分壮观。走进堂屋,壁柜上绘有十二生肖图、龙凤呈祥图、虎豹镇邪图、日月星辰图,连放锅盆碗盏的厨柜上也绘有花草鱼虫等,金壁辉煌。盘坐在藏床上,面对藏桌上的酥油茶、糌粑、奶酪、青稞酒、砣砣肉,狂欢大嚼,其乐融融。
 

', 'cityname' => '雅江', ], [ 'title' => 'hunjiang', 'content' => '

浑江,汉代称盐滩水,又名沸水,清时称浑江,亦名混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和辽宁省东北部。黄海入海河流鸭绿江支流。系辽宁省宽甸县与桓仁县的交界河流,源出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北部哈尔雅范山,干流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15044平方公里。自桓仁县流入宽甸县青山沟、太平嘴等4个乡,由下露河浑江口处注入鸭绿江。浑江水流多曲折,水量充沛,比降大,流域内降水丰富。水力资源丰富。开发主要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等。在桓仁县建有两座大型发电站,宽甸建一中型发电站,此外支流上也建有一些小型水力发电站及排灌站等。浑江 古称盐难水、沸流水、大虫水、佟家江。发源于浑江市龙岗山脉望火楼山北侧,东南流过八道江镇、通化市区,进入桓仁水库,沿富尔江河口段至集安县财源乡新建屯间长约13公里的桓仁库区为吉林、辽宁两省界水,出新建屯进入辽宁省桓仁县,在桓仁县东南部蜿蜒回流220多公里,至集安县二股流屯西北,复为吉林、辽宁两省界河,约15公里,在凉水乡杨木林子村西南注入鸭绿江的水丰水库库区。在吉林省境内,河长226.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6‰。流域面积8425平方公里,约占该河流域总面积的57%。在三岔子镇以上,穿行山岭之间。三岔子镇至通化市,河谷逐渐开阔,河道弯曲,河槽宽60~200米,河底为沙、卵石。通化市以下,沿河多狭谷,河道弯曲,河底为沙、卵石。
 

', 'cityname' => '浑江', ], [ 'title' => 'xigu', 'content' => '

西固,兰州市辖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5镇1乡40个行政村、8个街道70个社区。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81亿元。西固区已成为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星火计划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等称号。截至2016年8月,西固区共辖8个街道、5个镇、1个乡,70个社区居委会、40个村委会。具体为:临洮街街道、西固城街道、四季青街道、福利路街道、先锋路街道、陈坪街道、西柳沟街道、新安路街道、达川镇、河口镇、新城镇、东川镇、柳泉镇、金沟乡。西固区地势总特征是西南及南部高、东北低,黄河由西向东横穿全境,南北两山对峙并向黄河谷地倾斜。最高峰在区境东南金沟乡与永靖县接壤处的关山(或称泉神庙尖山,盘坡道),海拔2627米;最低处为区境东北陈坪乡北滩村附近的黄河边,海拔约为1522米,相对高差1100余米。区境西南最高峰为新城尖山,海拔2515.6米;区境西北最高峰为大万山,海拔2064.7米。
 

', 'cityname' => '西固', ], [ 'title' => 'jiangyuan', 'content' => '

江源区是吉林省白山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浑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2003年,江源区总人口为总人口268466人。截至2013年,江源区辖6个镇、4个街道。2013年,江源区实现GDP143亿元,比2012年增长4%。江源区是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松花石之乡。境内著名景点有:干饭盆、棒槌峰、江源湖、神仙谷。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吉林省江源县,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以原江源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源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孙家堡子镇。2000年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撤销江源县大石棚子乡、榆木桥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人镇管辖。撤销大石人乡,设立大石人镇;将原石人镇管辖的光环街道办事处划归大石人镇管辖,乡镇合并;乡改镇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 'cityname' => '江源', ], [ 'title' => 'qilihe', 'content' => '

七里河区,兰州市辖区,位于兰州市中南部,是兰州市中心城区。七里河区东接城关区、榆中县,南与临洮县、永靖县相连,西邻西固区,北与安宁区隔河相望,形如不规则手掌,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33公里,总面积397.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区辖2乡4镇9个街道,60个行政村77个社区。总人口57.1万,其中农村人口8.96万,截止2017年,有回、蒙、藏、东乡、维吾尔等44个少数民族。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亿元,增长14.1%。区内建有西湖公园、西部欢乐园、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黑鹰寺、云霖寺等名胜游览场所,具有北方特色的牛肉面、烤羊肉、甜醅子等诸多风味小吃。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七里河区退出贫困县。截止2017年,七里河区共辖9个街道、4个镇、2个乡:西园街道、西湖街道、建兰路街道、敦煌路街道、西站街道、晏家坪街道、龚家湾街道、土门墩街道、秀川街道、阿干镇、八里镇、彭家坪镇、西果园镇、魏岭乡、黄峪乡。2016年月28日,黄峪乡举行“撤乡改镇”揭牌仪式,从此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正式更名为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辖9个街道、5个镇、1个乡。
 

', 'cityname' => '七里河', ], [ 'title' => 'fusong', 'content' => '

抚松县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辖县,位于吉林省境东南部长白山西麓,总面积为6153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抚松县人民政府驻抚松镇,辖11个镇、3个乡。 [2] 总人口29.8万(2013年)。2013年,抚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比2012年增长15.9%。抚松县境内有长白山机场,火车站有松江河站、仙人桥站、露水河站等。抚松县是重点林区县和著名人参产地,被称为中国人参之乡。 抚松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清宣统元年十月二十日(1909年12月2日),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锡良和副都统衔奉天巡抚程德奏请,拟在长白山岗后(今抚松地域)设县治。宣统元年十月二十四日(1909年12月6日)军机处钞交上奏,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六日(1910年1月16日)奉朱批,旨准立县。建县之初,县治所设在“双甸子”,故取名双甸县。双甸子俗名“甸子街”,就是现今的抚松镇,以当年的马鹿沟上下有两大片草甸子而得名。此地游民杂居,交通闭塞,常年土匪麇集,治安混乱,又因整个区域处于松花江上游,“政务殷繁”、“动滋交涉”。
 

', 'cityname' => '抚松', ], [ 'title' => 'chengguan', 'content' => '

城关区隶属甘肃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全区常住人口128万(2010年)。城关区,东西长20.02千米,南北宽22.6千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24个街道。2015年,全区实现GDP775.19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9.59%。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截至2013年,城关区下辖24个街道:酒泉路街道、张掖路街道、雁南街道、临夏路街道、雁北街道、五泉街道、白银路街道、皋兰路街道、广武门街道、伏龙坪街道、靖远路街道、草场街街道、火车站街道、拱星墩街道、东岗街道、团结新村街道、东岗西路街道、铁路东村街道、铁路西村街道、渭源路街道、盐场路街道、嘉峪关路街道、焦家湾街道、青白石街道。城关区在位于兰州市区东部,是兰州市的中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6‘—103。59’,北纬35。58‘—36。9’。东西长20.02公里,南北宽 22.6公里。
 

', 'cityname' => '城关', ], [ 'title' => 'changbai', 'content' =>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右岸,南与朝鲜隔江相望。长白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依附森林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国境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境内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27条,水利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吨;高岭石(长白玉)地质储量83万吨;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吨。长白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境内所辖的长白山南坡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塔山公园是国家2A级旅游区;望天鹅风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灵光塔和干沟子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东北三省最古老的唐渤海时期的灵光塔、春秋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长白旅游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征,并有抗联和金日成早年革命活动地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
 

', 'cityname' => '长白', ], [ 'title' => 'yuzhong-2', 'content' => '

榆中县是省城兰州所辖三县之一,全县共辖6镇22乡269个行政村,总人口41.7万人,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榆中自秦始皇33年建县以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区马家山新石器文化遗址、更有“陇右第一名山”之称的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的和平牡丹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 'cityname' => '榆中', ], [ 'title' => 'donggang-2', 'content' => '

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位于长白山西麓,抚松县城东南35公里处,东与安图县、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相接,边境线长2.4公里,南与漫江镇为邻,西与仙人桥镇、松江乡相连,北与松江河镇接壤,距松江河火车站四公里,松抚公路和302国道贯通镇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位于长白山西麓,抚松县城东南35公里处,东与安图县、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相接,边境线长2.4公里,南与漫江镇为邻,西与仙人桥镇、松江乡相连,北与松江河镇接壤,距松江河火车站四公里,松抚公路和302国道贯通镇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东岗镇行政区域面积1007.48平方公里,全镇有10个行政村,分为11个自然屯,有一个国营参场。全镇人口14686人,其中,农村总户数3073户,农村人口9818人。现有耕地1086公顷,其中果园20公顷,集体林面积1441公顷,人参留存面积80公顷。
 

', 'cityname' => '东岗', ], [ 'title' => 'yongdeng', 'content' => '

永登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西北部郊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门户,亚欧大陆之要冲。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隶属兰州市管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地貌呈“三川两河”: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大通河、庄浪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9℃,年均降温水量为29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59小时,平均无霜期121天。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是避暑旅游胜地。
 

', 'cityname' => '永登', ], [ 'title' => 'linjiang', 'content' => '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
 

', 'cityname' => '临江', ], [ 'title' => 'jingyu', 'content' => '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东临抚松,南接江源,西靠辉南,北连桦甸。位于东径126°30’-127°16’,北纬42°06’-42°48’。全县平均海拔775米,县城高549.2米,年平均气温3.7℃,无霜期104天,具有冷凉湿润、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靖宇县原名蒙江县,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举族迁入中原,此地自此荒废。康熙16年(1677年)被列为封禁之地。光绪23年(1897年)伊通直隶州派员于蒙江境内设置荒务局,招民开垦,百年封禁之地遂宣告废除。光绪34年(1908年)设置蒙江州。民国2年(1913年)日军占领蒙江,成立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统管蒙江政事。1935年2月,伪满州国改省制时,蒙江县划入奉天省。1937年蒙江县划归为满通化省管辖。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收蒙江县伪政权,建立蒙江县民主政府。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易名为靖宇县。1954年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1985年隶属浑江市(现改名为白山市)。
 

', 'cityname' => '靖宇', ], [ 'title' => 'tonghuaxian', 'content' => '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处东经125°10′–126°44’,北纬40°52′–43°3’之间。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省的铁岭市、丹东市,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连辽源市、吉林市。南北长238公里,东西宽108公里。全境幅员15,195平方公里。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这里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和满清贵族的发祥地,是高句丽文化、满族萨满文化的发源地。高句丽王国在这里设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全市各种文化遗址300多处,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发遗址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通化市历史悠久,古称东边。早在元朝中叶就有这个名字。距通化郊区发现的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这个地方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东北最古老的肃慎族就在这里活动。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设辽东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内。清朝统治中国后,为维护封建统治,把通化当作祖宗发祥之地,以保护祖宗陵寝为借口,于康熙十六年发布禁令,把通化地区封禁起来。从那时起,这里就没有了人烟。直到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开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时根据现在浑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满语译音,改东边为通化,正式在通化设县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伪满州国建立伪通化省。1942年设通化市。1985年升为地级市,1992年通化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边境城市。
 

', 'cityname' => '通化县', ], [ 'title' => 'dongfeng-2', 'content' => '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东南与梅河口市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接壤,西部与辽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隔河相望。清代被辟为盛京围场,史称“皇家鹿苑”。1902年8月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一日)设置建县,现隶属于吉林省辽源市。素有“中国梅花鹿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三个民间绘画画乡之一。平均海拔374米,幅员总面积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全县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0万人。东丰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西断梁山遗址、龙头山山城遗址以及瓦房顶子山石棺墓群、邱家沟石棺群等5处文物古迹,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西周至春秋前后、汉代、辽金时期的器饰等文物,极具历史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具有东丰特色的农民画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齐名,多次成功举办画展,享誉国内外。全县共有吉林省江城森林植物园、龙头水库旅游区、南照山公园旅游区、野生梅花鹿保护旅游区、农家山庄、度假村等多处旅游景点,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 'cityname' => '东丰', ], [ 'title' => 'baishan', 'content' => '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东经126°7’至128°18’,北纬41°21’至42°48’。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东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国境线长454公里,幅员1748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江源县和八道江区,市委市政府驻八道江区。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为129.7万人。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白山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经济总量稳步攀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快速增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被国内外朋友誉为“矿泉城”、“森林城”。
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丰富的特产资源造就了一批“名乡”,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长白山矿泉城”、八道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1994年7月,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白山市建立全幅员的国家森林旅游。
 

', 'cityname' => '白山', ], [ 'title' => 'jian', 'content' => '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总人口230373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道、黎明街道、通胜街道、城东街道、青石镇、榆林镇、花甸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公元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安市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是吉林省高温多雨区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全市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无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
 

', 'cityname' => '集安', ], [ 'title' => 'liaoyuan', 'content' => '

辽源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属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为250~400米。周边分别与四平市、吉林市、梅河口市、辽宁省西丰县相邻。“四梅线”铁路横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现辖东丰、东辽两县和龙山、西安两区及辽源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5139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辽源历史悠久,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后又被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公元1902年设立西安县。1952年依据东辽河发源于境内而更名为辽源市。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如今的辽源是“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农民剪纸之乡”、“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棉袜之乡”。东北最大的道观之一福寿宫和“玄门第一楼”——魁星楼高耸于龙首山上,成为辽源标志性建筑。
辽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辽源市的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家喻户晓,东丰县的农民画,东辽县的农民剪纸艺术享誉全国。横卧市中的龙山公园是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地方,龙头水库旅游区、杨木水库旅游区山清水秀、别具一格,景色怡人。
2009年4月,在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辽源市综合增长竞争力位居全国294个地级市第五位、居吉林省第一位。2009年11月,辽源市被全国城市品牌大会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 'cityname' => '辽源', ], [ 'title' => 'ningjiang', 'content' => '

宁江区是松原市市辖区,地处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松嫩平原腹地,东经124°36′-125°05’,北纬45°05′-45°32’,东西宽38公里,南北长50公里,东与扶余县为邻,西、南与前郭县接壤,北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明沈、科铁、长白等国省干线公路贯通东西南北,90分钟到达长春、100分钟到达哈尔滨、60分钟到达大庆。从天然港口下六家子,向东直溯吉林市,向西经嫩江直达齐齐哈尔市,向北经松花江下游直达哈尔滨、佳木斯各港,并可直接入乌苏里江、黑龙江等边境口岸。图阿线、通让线铁路穿越境内。宁江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幅员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58个社区、5个乡镇82个行政村,2012年,全区共有总人口53万,有汉、满、蒙、回、朝等20多个民族。
 

', 'cityname' => '宁江', ], [ 'title' => 'huinan', 'content' => '

吉林省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5º58´49″~126º44´39″与北纬42º16´19″~42º49´15″之间,幅员2278.7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0镇1乡。辉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九世纪辽政权在此建镇设府,明末辉发部落在此筑城建都,一展峥嵘。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横刀跃马,鏖战称雄。圣祖康熙和高宗乾隆在此行围打猎,射虎毙熊。为保护发祥地,清王朝在此设“盛京围场”,山珍野味,贡献清宫……辉南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处于沈阳、长春、抚顺、四平、吉林、通化、白山等大中城市的中心点。背靠长白山区的资源宝库,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集山区特点和平原优势于一身。特殊的区位为发展辉南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 'cityname' => '辉南', ], [ 'title' => 'taobei', 'content' => '

洮北区是吉林省白城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中部。东邻镇赉县、大安市,西、南与洮南市接壤。总面积2525平方千米。洮北区人民政府驻青年南大街14号,辖7个街道、6个镇、5个乡。总人口58万人(2011年)。2016年,洮北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南北朝时期属勿吉地,隋时属契丹地。隋统一中国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在营州(今辽宁朝阳)设松漠都督府,管辖这一区域。公元十世纪初属辽管辖,当时负有盛名的“泰州城”就建于今洮北区东南约20千米洮儿河北岸的城四家子(遗址犹存)。2002年3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撤销大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平台镇管辖。撤销兴建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德顺蒙古族乡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12月,洮北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
 

', 'cityname' => '洮北', ], [ 'title' => 'fuyu-2', 'content' => '

扶余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早在西汉初期,古老的岁貊人便在这里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国家——夫余国,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历史不断前进,社会屡经变迁,但扶余作为开启东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始终令全国瞩目。这里隋属靺鞨,唐属渤海;辽时为加强边防和繁荣边贸,曾设立宁江州;金太祖反辽誓师和首战宁江州也源属此地元隶开元路,明置撒叉河卫(也作三岔河卫)。清初设治以来,曾先后设置副都统衙门、长宁县、伯都讷厅、新城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新城县,次年为避免重名,以曾为夫余国属地改称扶余县。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纵队长白支队进驻扶余,次年2月,成立扶余县人民政府。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建立扶余市。1992年7月,设立松原市(地级)撤销扶余市,改称扶余区,1995年7月恢复设立扶余县。有史以来,归属、分合屡有变化,幅员、疆域有增有减,以至演变成今日之县域。
 

', 'cityname' => '扶余', ], [ 'title' => 'tongyu', 'content' => '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在东京122-123度,北纬44-45度之间。县境东西宽112.6公里,南北长116.5公里,总幅员8496平方公里,位居吉林省第三位。县内有霍林河、额木太河和文牛格尺河三条河流通过。平齐铁路纵贯南北,长白公路、开方公路两条省级公路在县内通过。可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齐齐哈尔、长春等地。公路交通网路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场,并实现了乡乡场场通油路,油路总里程达到577公里。通榆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气温6.6℃,极端最低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35.7℃,无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32.4mm,最大冻土深度125cm,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西北风。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其大自然的原始魅力和独特秀美的塞外草原风光而享誉中外。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向海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
 

', 'cityname' => '通榆', ], [ 'title' => 'liuhe', 'content' => '

柳河历史悠久。在距今4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为肃慎氏南界,经千年朝代更迭,历史沧桑,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建县,距今已近百年。柳河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属长山系的龙岗山脉横亘柳河全境,构成了山地、丘陵和沟谷平原互为交错的自然地貌。多样的土壤类型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县林地总面积为33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66.69%,森林覆盖率为55,6%;耕地面积98万亩,其中旱田68万亩,水田30万亩,占幅员面积的13.5%。全县水源较为充足,水域面积9.45万亩,主要河流有一统河、三统河、窝集沟河和哈泥河,总长度250.2公里。全县平均海拔400米,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平均降水750毫米,平均日照255l小时,无霜期126——138天左右。柳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距县城35公里的罗通山以其神秘的古迹传说与隽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距县城7.5公里的三仙峡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长白山森林特征和气势恢弘的福兴寺庙宇吸引众多游客,身居罗通山和三仙峡,确有回归大自然之感受。
 

', 'cityname' => '柳河', ], [ 'title' => 'changling', 'content' => '

政区位置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东与农安县接壤,南与公主岭市、双辽市交界,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毗邻,北与通榆、乾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境内无山脉河流,地势平坦,从东南到西北略呈倾斜。全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9℃,10℃以上有效积温2919℃,年降雨量470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
 

', 'cityname' => '长岭', ], [ 'title' => 'zhenlai', 'content' => '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的北部,南起北纬45度28分,北至北纬46度18分;西起东经122度47分,东至东经124度24分。东靠嫩江与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南和西南分别与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为邻,北屯黑龙江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幅员面积4737.43平方公里,处于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上。西北部与大兴安岭外围台地相接地势较高,拔海160-210米;中部多连绵起伏的漫岗地,拔海131-170米;东部与南部有嫩江、洮儿河环绕,江河沿岸是比较肥沃的冲击平原,拔海128-1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钙土为主,局部地方还有黑钙土、风沙土、栗钙土等等。镇赉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回暖快、降水少,大风(6级以上)多;夏季(6-8月)阳光充足,高温炎热、雨量集中;秋季(9-11月)凉爽、昼夜温差大,雨量锐减;冬季(12-2月)寒冷、干燥少雪。
 

', 'cityname' => '镇赉', ], [ 'title' => 'meihekou', 'content' => '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市幅员217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其中城区人口21万。辖14个镇、10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全市辖5个街道、12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新华街道、解放街道、和平街道、福民街道、光明街道、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新合镇、曙光镇、中和镇、进化镇、一座营镇、水道镇、康大营镇、牛心顶镇、黑山头镇、李炉乡、杏岭乡、双兴乡、兴华乡、吉乐乡、小杨满族朝鲜族乡、湾龙乡。共有27个社区、303个行政村。
梅河口市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梅河口火车站是全国48个一级编组站之一,日接发客货列车159列。公路网络发达,国道202线、303线、四白一级路贯穿全境,日车流量13500台次。通讯设施先进完备,是吉林省四个电信传输、数据枢纽之一。梅河,满语称梅黑河(蛇的意思),发源于东丰县分水岭之东麓,分西南、西北两源,至东丰县界的小四平街汇归一处,东顺南折至梅河台入境,由西南隅流人大柳河,梅河水入大柳河之口,得名梅河口。
 

', 'cityname' => '梅河口', ], [ 'title' => 'qianguo', 'content' => '

前郭镇是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大镇之一,是松原市、前郭县所在地,是市、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优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前郭镇结合自己的实际,抓住机遇,一跃成为松原市和前郭县经济综合实力强镇。前郭镇地处吉林省西北部,近邻有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县、长岭县、乾安县、大安、农安六个市、县、区,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前郭镇幅原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6.2平方公里,有耕地1200公顷。前郭镇是前郭县大镇之一,是松原市、前郭县所在地,是市、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优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前郭镇结合自己的实际,抓住机遇,一跃成为松原市和前郭县经济综合实力强镇。前郭镇地处松嫩平原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24º48,北纬45º07′,第二松花江在镇的东北部,地下水储量丰富,含水层分布比较均匀、连续,水埋深一般在5—10米之间。
 

', 'cityname' => '前郭', ], [ 'title' => 'daan', 'content' => '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在东经123°08′45″至124°21′56″,北纬44°57′00″至45°45′51″之间,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012.8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积温2921.3℃,年平均降雨量为413.7毫米。大安市距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较近,借助铁、公、水路联运,经济辐射可达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安市处在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上,是联结东北三省一区及中、俄、日三国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全市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90公里,总面积为4879平方公里。景点:瀚海明珠月亮湖清夏盛地大安港天然猎场东沟等。
 

', 'cityname' => '大安', ], [ 'title' => 'tonghua', 'content' => '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鸭绿江为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辖七个县(市、区),全市幅员面积15195平方公里,人口226万。通化山多水多,资源丰富。全市大小山脉200多个。鸭绿江水系依山脉走向遍布全境,水资源总量65.7亿立方米。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9%,是国家重点林区。药物资源得天独厚,现已查明的药物资源1100多种,是全国“五大药库”之一,盛产人参、天麻、贝母、五味子、红景天等多种中药材。天然绿色食品资源19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100余种。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储量的82种,主要有煤、铁、金、石灰石、火山渣等。通化有“四乡”之称。是“中国中药之乡”。全市现有医药生产企业84户,可以生产21个剂型、2100多个品种,年产值50多亿元、利润7亿多元,分别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利润的三分之一和70%。镇脑宁、斯达舒、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参莲胶囊、“天仙丸”等多种药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是“中国葡萄酒之乡”。以长白山野生山葡萄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至今已有66年的酿造历史,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和注册的葡萄酒商标,远销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人参之乡”。年生产人参5000吨左右,占全国的40%。人参产品有十几个系列,上百个品种。著名的新开河人参及其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优质大米之乡”。通化是吉林省水稻重点产区,西江“贡米”、梅河大米由于绿色、营养、安全,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被指定为国家重要会议专用米。通化还是吉林省的重要钢铁生产基地,通钢集团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通化的石油工具、油田修井工具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
 

', 'cityname' => '通化', ], [ 'title' => 'qianan-2', 'content' => '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松原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有“乾安台地”之称。地处东经123°21′16″—124°22′50″,北纬44°37′47″—45°18′08″,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C,日照时间2866.6小时,无霜期平均145天,年均降水量420.6毫米。全县幅员面积3616.6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场、园区),有164个行政村,296个自然屯,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有蒙、回、朝、满、锡伯、苗、壮等13个少数民族。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有“乾安台地”之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日照时间2866.6小时,无霜期平均145天,年均降水量420.6毫米。乾安县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人类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自春秋战国直至清代,这片苍茫的草原曾是东胡、鲜卑、契丹等民族的游牧地,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官治理,1928年定名为乾安县。岁月不居,沧海桑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的热土。
 

', 'cityname' => '乾安', ], [ 'title' => 'taonan', 'content' => '

洮南--因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县”之称。1904年于现址建洮南府,辖靖安、开通、礼泉、镇东、安广5县。1913年,撤府设县,称洮南县,隶属奉天省。1958年10月与原白城县12个乡合并为洮安县。198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洮南市。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全市辖16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个),220个行政村,872个自然屯,8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44.5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洮南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三省与内蒙东部交界的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成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04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
 

', 'cityname' => '洮南', ], [ 'title' => 'tiedong', 'content' => '

铁东区地处吉林省西南部,位于四平市区东部, 地处东经124°15′-124°25′,北纬43°1′-43°15′之间,南接辽宁省昌图县、西丰县,北连四平市梨树县,东邻吉林省辽源市,西与四平市铁西区隔长大铁路相望。辖1个经济开发区,4个乡镇,8个街道,51个行政村,42个社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8亿元。截止到2014年,面积945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铁西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15′-124°25′,北纬43°1′-43°15′,海拔高度146-200米,西南部与辽宁省接壤,东北部与东北粮仓梨树县毗邻。铁东区总面积945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铁东', ], [ 'title' => 'songyuan', 'content' => '

松原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位于长哈经济带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之间,东部与长春市为邻,南部与四平市接壤,西部与白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相依,北部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全市总人口280万,有汉、满、蒙、回、朝等31个民族。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里,辖宁江区、扶余县、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与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松原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巍巍哈达山,滔滔松江水,山水相依,旖旎多姿。风光秀丽、烟波浩淼的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查干湖,地质地貌景观奇特的乾安泥林,雄冠亚洲之首的龙华寺大雄宝殿,还有大金得胜陀颂碑、塔虎城、王爷府、孝庄祖陵等众多历史遗迹,展示着这片土地独有的悠韵之美。这里物产丰饶,地下有“乌金”、地上生“黄金”、遍地是“白金”,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之美誉。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富集,石油探明储量达12亿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年产粮食约600万吨,玉米产量达到480万吨,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这里水力资源丰沛,拥有“三江、一河、一湖”,年过境流量达400亿立方米以上。
 

', 'cityname' => '松原', ], [ 'title' => 'baicheng', 'content' => '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东南部与吉林省松原市相连,西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东北部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辖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和洮北区,设有白城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全市幅员25767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 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885.8小时,年均气温5.2℃,无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399.8毫米,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白城市是干旱严重地区。春旱、伏旱和秋旱年有发生。由于年内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日数少,降水强度大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降水的有效性,往往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得不到及时充足的降水供给。突出的特点是春旱频繁,伏天雨水不均,常形成卡脖子旱加秋旱。1961年至2009年49年中有31年出现春旱,22年出现伏旱,28年出现秋旱。尤其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明显升高,暖冬频繁,春、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干旱发生的频次逐渐增多。
 白城市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全省首位。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
 

', 'cityname' => '白城', ], [ 'title' => 'tiexi', 'content' => '

铁西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坐拥一环二环繁华地段。新城位于三环四环地区。铁西区北临皇姑区、于洪区,西接辽中区,东与和平区、苏家屯区接界。总面积484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享受市级管理权限。铁西区是中国的工业区。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的称号。2008年,被列入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获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铁西区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2016年铁西区地区生产总值932亿元,比2015年下降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1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铁西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铁西', ], [ 'title' => 'xian-3', 'content' => '

西安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辽源市西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的东辽河畔。位于东经 125°2’55″-125°11’06″;北纬 42°54’55″-42°59’31″之间。西安区是辽源市辖两区之一,始建于1983年9月,因1902年设立的西安县而得名西安区。全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6个街道(12个社区),全区总人口219188人(2000年)。截止2014年6月末,工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中国煤炭行业第10大企业—辽源矿业集团总部坐落在辖区内。从辽源市区水源地遗址发现的“人”字形刻纹陶片上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辽源西安区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声息。据《盛京旧志沿革》记载:周代前在辽源市西安区地域就有濊貊、肃慎族劳作生息。
 

', 'cityname' => '西安', ], [ 'title' => 'erdaojiang', 'content' => '

二道江区, 吉林省通化市的市辖区之一。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坐落在吉林省南部,长白山脚下、浑江中游。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5°50′至126°20′,北纬41°32′至41°52′,东邻白山市,南北与通化县相连,西与东昌区相接。二道江区下辖三镇一乡两个街道办事处,幅员378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2008年)。2012年年末,二道江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二道江区地域已有人类生存。新石器时代(约5—6千年前),早在6000多年前,通化市浑江两岸已有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渔猎稼穑,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通化二道江区的古人类经过长期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华夏、肃慎、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西周初,通化二道江区为肃慎之南界,宣王时,在“肃慎、燕、毫吾北土”的“北土”境内封韩候,主领当地濊貊民族。通化为韩候领地。韩候失国后,被商朝王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的候国并入,箕子候国为周王朝册封的诸侯国,通化二道江区为周的领地。
 

', 'cityname' => '二道江', ], [ 'title' => 'yitong', 'content' => '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全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双阳县接壤,南界东辽、东丰二县,西南与梨树县相连,西、西北与公主岭为邻,北与长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3.1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35%。耕地面积8809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4.9%。全县共辖12镇3乡,190个村,1168个自然屯。有满、汉、回、朝、蒙古等14个民族,总人口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17.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7.9%。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其中有7座状如北斗,得名“七星山”,素有“七星宝地”、“七星落地”之称。境内有大小河流128条,分属辽河和松花江两大水系,东辽河、饮马河、辉发河3个流域,年均降水量627.3毫米,年平均日照2536小时,无霜期138天。伊通满族自治县自然风光优美秀丽,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神奇秀丽、美韵天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特色鲜明、天趣横生,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处处充满了山之神韵、水之灵秀。旅游业已被列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已形成5个旅游区,以伊通镇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以大孤山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以营城子镇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以新兴乡为中心的北部旅游区。自然景观美丽,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基性玄武岩“侵出式”这一独特的火山机制,奇特火山景观和特殊火山地质现象,这一独特的火山成因机制,国内外罕见,被专家称为“伊通型”火山机制,具有极高的科普考察、探险猎奇、旅游观光价值。
 

', 'cityname' => '伊通', ], [ 'title' => 'longshan-2', 'content' => '

龙山区隶属于吉林省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辽河上游,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因其境内有龙首山而得名。2010年,龙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1个乡,总面积257.44平方千米,总人口297443人。2010年,龙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22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23.5%。2000年,龙山区辖8个街道、2个乡:东吉街道、西宁街道、南康街道、北寿街道、站前街道、向阳街道、福镇街道、新兴街道、山湾乡、工农乡。2003年底,龙山区辖东吉街道、西宁街道、南康街道、北寿街道、站前街道、向阳街道、福镇街道、新兴街道、工农乡、山湾乡。
 

', 'cityname' => '龙山', ], [ 'title' => 'dongchang', 'content' => '

东昌区隶属吉林省通化市,位于通化市市区中心,是中共通化市委、通化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25°50′~126°07′,北纬41°32′~41°49′之间。东北与二道江区接壤,南与集安市相连,西、西北、东南与通化县毗邻。2014年,幅员面积382.6平方公里;辖2乡1镇和7个街道;总人口315751人(2011年);截至2014年,东昌区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比2013年增长6.6%。东昌区交通便利,以303国道、201国道、202国道为主连接东北三省和进关出海的公路网络在此交汇。有通沈高速、丹通高速、通长高速公路、通灌铁路等高速公路过境,通化机场建成通航;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和“长白山药库”之称。2016年11月,通化市东昌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2014年,东昌区辖7个街道1个镇2个乡1个开发区:光明街道、民主街道、东昌街道、龙泉街道、新站街道、老站街道、团结街道等7个街道;金厂镇1个镇;江东乡、环通乡等2个乡;东昌经济开发区1个开发区。政府驻江畅路269号。
 

', 'cityname' => '东昌', ], [ 'title' => 'gongzhuling', 'content' => '

公主岭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位于东经124。02,~125。18,,北纬43。11,40,,~44。9,20,,之间。最东点始于响水镇刘小窝堡村,最西点止于桑树台镇村围子里屯,最南点起于龙山乡建设村二龙屯,最北点止于双城堡镇玛瑙村泡子沿屯。市境东西宽106公里,南北宽111公里,总面积4058平方公里。市境南和东南与伊通满族自治县相连,东和东北分别与长春市郊区、农安县为邻,北与长岭县交界,西与双辽市接壤,隔东辽河与梨树县相望。市域广阔,北宽南狭,宛如一弯新月,依傍在东辽河畔。公主岭市地貌类型分为南部山地和北部平原两大地貌区。南部山地属张广才岭的大黑山山脉。北部平原属松辽平原的东部高平原,可划分为松辽分水岭高平原、西部玻璃城子低平原、东辽河河谷平原和新开河河谷平原4个地貌亚区。境有富峰山、内小山、平顶山、尖山子、大青山、黑山嘴、元宝山。公主岭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594.8毫米,无霜期144天。公主岭市全市盛行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3.9米/秒。公主岭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雨量、光照等季节性变化显著,春季干旱多大风,回暖迅速;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温暖多晴朗天气;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594.8毫米,无霜期144天。公主岭市全市盛行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3.9米/秒。
 

', 'cityname' => '公主岭', ], [ 'title' => 'dongliao', 'content' => '

东辽县东辽县隶属吉林省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东辽河发源于境内。1902年建立县制,当时称作西安县,到现在已有百余年历史。后与辽源市三合四分,1983年恢复县制,取名东辽县,1985年建县城于白泉。东辽县幅员面积218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234个行政村,总人口35.5万,其中农业人口28.5万人。东辽县地貌似蚕形,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陵及河谷平地间布,便江、永乐江横贯县境,形成中低山、高丘为主的组合型地貌。东辽县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东辽县年日照时数为2504.2小时,年日照率为57%。东辽县年平均温度5.2℃,年降水量为658毫米,夏季雨热同季。2012年,东辽县幅员面积2186.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67040公顷,水域面积6540公顷,林地面积74328公顷。2012年,东辽县具有山区与平原的综合优势。蕴藏着煤炭、石灰石、大理石、沸石、瓷土、红土、白马牙石、黄金、矿泉水等多种物产资源。2013年,东辽县实现生产总值20199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23.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524万元、108255万元、59212万元,分别同比2012年增长8.1%、42.3%、8.4%。
 

', 'cityname' => '东辽', ], [ 'title' => 'dunhua', 'content' => '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东经127°28′-129°13′,北纬42°42′-44°30′。总面积11957平方千米。总人口482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5619人;少数民族人口数34815人,朝鲜族占全市人口的4.87%。敦化市的历史较为悠久,原名敖东城(亦称阿克敦)保留了清代古城池的名字。“敖东”系满语“鄂多哩”(又称额多力)的转音,其语意不详。县名敦化,取自四书《中庸》“大德敦化”一语。含有“以德治理”之意.敦化市位于东经127°28′至129°13′、北纬42°42′至44°30′之间;居吉林省东部,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县级市,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距吉林省首府长春市直线距离211公里;距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驻地延吉市直线距离116公里。属长白山脉的东部山区。敦化市东部、东南部以哈尔巴岭为界与汪清县、龙井市、安图县相邻;东部、东北部以小沟岭为界与黑龙江省相接;南部隔二道松花江与抚松县毗邻;西部以张广才岭为界与桦甸市、蛟河市相连;西北部以张广才岭为界与黑龙江省接壤。国家公路鹤大线—302国道(鹤岗至大连)由黑龙江省鹤岗市、宁安市经由敦化市雁明湖镇的小沟岭及官地、江南等乡镇进入敦化市,再经江源镇、大蒲柴河镇至冬青岭进入吉林省安图县,途径敦化市境内140多公里。国家公路图乌线—210国道(图们至乌兰浩特)由安图县经由大石头镇的哈尔巴岭、大石头镇区、大桥乡进入敦化市,再经江南镇、秋梨沟镇至黄泥河镇进入吉林省蛟河市,途径敦化市80多公里。
 

', 'cityname' => '敦化', ], [ 'title' => 'lishu-2', 'content' => '

梨树,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平原腹地,土地肥沃平坦,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土地面积4209平方公里,人口83万,设县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原名“奉化县”,曾是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清光绪四年(1897)设奉化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梨树县。县城原址是在距城北四千米的“偏脸城”,因城内有株大梨树而得名。
原名奉化县,当时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改称梨树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
新中国成立后,梨树县为辽西省管辖。1954年7月,划归吉林省。1956年4月划归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为四平专区管辖。1983年8月,撤销四平专区,实行市管县,梨树县属四平市至今。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
农业是梨树县的基础产业,正常年景粮食产量17亿公斤,其中玉米产量14亿公斤,每年有10亿公斤粮食进入销售市场或深加工。人均占有粮食、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畜牧业发展快,商品率高。1996年生猪饲养量将达到170万头、牛发展到27万头、生猪、肉牛饲养水平位居东北和内蒙古四省区之首,是国家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境内有百余种矿藏,其中硅灰石储量在1500万各以上,为世界之最;天然气储量在11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采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工业品多达500多种,淀粉、酒精、硅灰石粉、糠醛等在250万吨以上。县城距东北交通枢纽四平市仅10公里,距省城长春110公里。距大连港仅560公里,距鲅鱼圈港口仅429公里。邮电通讯设备完善。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公众传真、特快传递广泛应用。人文景观别具,旅游资源丰富。叶赫转山湖区风光绮丽,被国家命名为森林公园,是旅游热线之一。全县劳动力17万人以上,劳务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cityname' => '梨树', ], [ 'title' => 'yanji', 'content' => '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50分至43度23分,东经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带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5.8度,极端低气温摄氏-27.9度,全年无霜期146天,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平均日照2294小时,结冰日平均达175天左右。延吉地处长白山区,森林、矿产、土特产资源较丰富。地上有700多平方公里茂盛的森林和肥美的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盛产苹果梨、烟叶、人参、鹿茸等土特产品和多种山野菜。延吉虽不是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留连忘返。以延吉为起点,北侧有山青水碧清幽多姿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大孤山等八大景观各具风采;南面是气势雄伟景色宜人的长白山,巍巍耸立的白云峰、波光粼粼的天池、咆哮奔泻的长白瀑布、星罗棋布的温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争奇斗艳;眺望东,中朝俄三国交界的防川岛,不仅可领略“昼看三疆景,夜闻异国情”的边寨风貌,一路上还可以游览那起伏的长白山脉,浩翰的原始森林奔腾的图们江水。
 

', 'cityname' => '延吉', ], [ 'title' => 'shuangliao', 'content' => '

一、区位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部的东、西辽河汇流区,是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的交界处,松辽平源与科尔泌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位于东北123’20”—124’05”—44’05”之间,南接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省梨树县,东邻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靠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西连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泌左翼中旗和后旗。东西最宽62公里,南北最长89公里,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二、气候双辽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大区第二气候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光照充沛,降水一偏少,四季气候分明,雨热同步,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具有发展种植业的基本条件。春季升温快,干燥少雨,多大风天气。夏季温度高、炎热、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秋季降温快,霜来的早,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5.8℃,一年中最大年温差为70℃,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118.6℃,无霜期145天,年日照2714.9小时,年降水量494.0毫米,干燥度1.23。三、人文双辽市历史悠久,1902年设辽源州,1913年变更为辽源县,1940年与东部的双山县合并,始称双辽县。双辽县政府所在地郑家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21年奉系军阀吴俊升由洮辽镇守使升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在郑家屯设行辕,建有大帅府。少帅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在郑家屯缔结良缘。1945年后,中共西满分局以及辽北省委、辽西省委先后在郑家屯成立。李富春、陶铸、黄克诚、吕正操、阎宝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双辽战斗和工作过。解放后,郑家屯成为沈阳军区16个重点设防城市之一,于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现辖6个街道、13个乡镇,总人口40万人。
 

', 'cityname' => '双辽', ], [ 'title' => 'fengman', 'content' => '

丰满区是吉林省吉林市辖区,位于吉林市城区南部,地处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东南部为山地,西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部分丘陵。东接蛟河市,西邻永吉县,南与桦甸市接壤,北与船营区、昌邑区隔江相望;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20.33万人;辖6个街道、1个镇、3个乡。丰满区临松花湖,境内有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家山森林公园、炮台山体育公园、磨盘山、二道水库、世纪广场、风帆广场、音乐喷泉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狼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东团山古扶余国前期都城内宫遗址“南城子”,渤海时期文化遗存帽儿山古墓群、明代阿什古船厂摩崖石刻、清代小白山望祭殿遗址、解放战争炮台山遗址等诸多历史遗迹。 2016年,丰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1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7.5%。
 

', 'cityname' => '丰满', ], [ 'title' => 'siping', 'content' => '

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堪称松辽平原的一颗明珠。现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和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平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41平方公里,总人口3391153人,市区人口573088人。四平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四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距市区30公里的叶赫满族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将军。清末著名爱国将领依克唐阿将军、打响中华民族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都出生于这块土地。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名遐中外,被史学家誉为“东方马德里”。
四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初春杨柳吐绿、仲夏百花盛开,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四平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 'cityname' => '四平', ], [ 'title' => 'chuanying', 'content' => '

船营区是吉林市辖区。位于城市中西部。共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街道3个镇1个乡。截至2010年,总面积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1.5平方公里。船营区生产总值95097万元(2009年),人口49万(2010年)。后因明清两代在此设船厂和水师营而得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和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明政府3次于此造船,始称船厂;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清政府在此建厂造船,后又设水师营训练水军。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建城,设将军衙,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船厂从此称“吉林乌拉”。早在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在西周初期,开始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出现原始氏族文化。西汉初年,出现了隶属中央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夫余国。
 

', 'cityname' => '船营', ], [ 'title' => 'tumen', 'content' => '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东麓,图们江下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9。39′-130。46’,北纬42。46′–43。43’之间,与朝鲜咸境北道稳城郡隔江相望,东与国家级开放城市珲春市相邻,西与州府延吉市相连,南与龙井市相接,北与汪清县相邻,地处大小“金三角”结合部,距朝鲜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160公里,距珲春通往俄罗斯的长岭子口岸80公里,距图们江入海口150公里,素有“地理之要冲,交通之咽喉”之称。是具有沿边、沿江、沿交通线和近海特点的吉林省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全市总面积1142.3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有朝鲜、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10多个民族,其中:朝鲜族7.8万人,占总人口的57.3%,汉族5.6万人,占总人口的41.2%,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 'cityname' => '图们', ], [ 'title' => 'longtan', 'content' => '

龙潭区是吉林省吉林市辖区之一,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位于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7 平方公里。 [2] 2010年常住人口为527532人,有汉族、瑶族等20多个民族。 [3] 2016年,龙潭全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2016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龙潭区因地处龙潭山麓得名。1956年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龙潭区人民公社;1962年复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92年2月10日,民政部批复:将原郊区的金珠乡、江北乡、龙潭乡的大砬子、北甸子、龙城、土城子、铁东、东升、天太村划归龙潭区管辖,龙潭区人民政府驻遵义西路。
 

', 'cityname' => '龙潭', ], [ 'title' => 'hunchun', 'content' => '

珲春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珲春东南与俄罗斯海滨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46公里,现有珲春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与俄相通;珲春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相邻,边境线长130.5公里,现有圈河口岸和沙驼子口岸与朝鲜通客过货,去中圈河口岸对面就是朝鲜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约15公里便可进入日本海。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麓,长516公里,她连接中、朝、俄于一体,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依借这一通道,历史上珲春曾一度成为中原地区与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友好交流的桥梁,边境贸易十分活跃。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珲春具有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也使其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珲春市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5.65℃,平均降水量617.9毫米,无霜期140—160天,为中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
 

', 'cityname' => '珲春', ], [ 'title' => 'longjing', 'content' => '

吉林延边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全市面积2591平方公里,中朝边境线长143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69%,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城市。全市辖2个街道、6个镇、2个乡:安民街道、龙门街道、开山屯镇、朝阳川镇、老头沟镇、三合镇、东盛涌镇、智新镇;德新乡、白金乡。龙井自然条件优越,特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煤炭、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贮量丰富,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名贵药用植物有六大类124科1072种。龙井交通条件便利。铁路有五条干线穿越境内;公路有图乌、松老等干线与市内公路网相接;与龙井市区相距13.5公里的延吉机场已开通长春、沈阳、大连、北京、青岛、上海等航线。龙井是重要的商品出口基地,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市内现有三合、开山屯二个国家一级陆路开放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出太平洋的理想通道。龙井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形成机械、化工、造纸、皮革、纺织、建材、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全市有工业企业202户,主要产品达500余种。同时,龙井是全国苹果梨、红晒烟和细毛羊生产基地、中国苹果梨之乡、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基地。龙井旅游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龙井地名起源池、一松亭、万亩果园、汉王山遗址、大成中学旧址、抗日诗人尹东柱墓、日本间岛总领事馆旧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等诸多景点,并开办了赴朝鲜一日游、多日游和长白山观光等旅游活动。
 

', 'cityname' => '龙井', ], [ 'title' => 'chengxian', 'content' => '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略阳县毗邻。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青泥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的各地贯穿其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气温为11.9℃,无霜期212天,年日照时数1795小时,年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相对温度74%。
 

', 'cityname' => '成县', ], [ 'title' => 'wudou', 'content' => '

武都区,甘肃省陇南市下辖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中部、白龙江中游。武都作为地名始于先秦,西汉置武都郡,唐改称阶州,民国改置武都县,2004年撤县设区。武都区是陇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26个镇、8个乡、2个民族乡,50个社区、649个村,幅员面积4683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9.97万人,常住人口56.68万人,城镇人口19.42万人,城镇化率34.54%(2016年)。武都区地处秦巴山地结合部,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是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通要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称,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宝贝的复杂地带”。境内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拥有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土河保护站)、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都区是“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千年药乡”,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城市和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13-16] 。名优特产有“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陇南绿茶”、“武都崖蜜”、“米仓红芪”等。风景名胜有万象洞、姚寨沟、千坝草原等。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 'cityname' => '武都', ], [ 'title' => 'yanbian', 'content' =>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谚文:연변조선족자치주),简称延边州或延边,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首府为延吉市(县级市),辖区面积4.33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人(2017年)。延边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介于北纬41°59′47″-44°30′42″和东经127°27′43″-131°18′33″,北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接壤,东与俄国(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以图们江为界,边境线长768.5公里。延边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肃慎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延边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延边地名源于延吉。明代时,人们把延吉叫做叶吉,按女真语有山羊之意。一说由于这个地方是盆地,长年有烟雾笼罩,故称烟集岗。延吉即烟集的谐音。延边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中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延边林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和牡丹江“四江”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延边州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个AAAAA国家级景区、9个国家级景区,4个省级景区和65个州级景点。在2017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延边州位列三线城市,在吉林省排名仅次于长春市(二线城市)和吉林市(三线城市),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唯一入列国家三线城市的地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 'cityname' => '延边', ], [ 'title' => 'helong', 'content' => '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东北与延吉市接壤,西北与安图县交界,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64.5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70公里,面积5069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多数是朝鲜族,占总人数的60%。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4.8℃。境内分布着大小河流17条,总长度达662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木材蓄积量达5023万立方米。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1996年被国家列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龙还是国内三大天然药材库之一。和龙之名,取于土名和龙峪。和龙峪系满语“山谷”之意。因此地位于群山环绕,山岳合拢的山间谷地、故和龙峪。和龙远在上古三代为肃慎地;汉晋时期属挹娄地;北魏属勿吉地;隋代为靺鞨地;唐入渤海;明代属赓金河辖境,清初此地划为封禁地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珲春协领设置后,今和龙县所辖地域隶属于珲春协领管辖。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为办理吉林朝鲜通商事宜,于和龙峪地方设通商局。和龙峪一名始见于此。当时开和龙峪、、西步江为中朝互市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置越垦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设抚垦局,主要管理图们江北越垦地,初由珲春协领兼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延吉厅设置后,由延吉厅管辖,同年于和龙峪设分防经历一员,主管民政事务。宣统二年(1910年),和龙分防经历升置为县,始称和龙县,县治所在和龙峪(现为龙井智新乡驻地)。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国民政府重更道制,将吉林省划分为四道,和龙县划属吉林延吉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间岛省公署,和龙县由吉林省划归间岛省管辖,康德七年(1940年)七月县公署由大拉子移驻王道沟。一九四五年东北光复,同年九月成立和龙县临时政府,一九四六年一日成立和龙县政府,一九四九年九月成立和龙县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九月三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和龙县直接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93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县级)。
 

', 'cityname' => '和龙', ], [ 'title' => 'maiji', 'content' =>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万,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森林覆盖率52.6%,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麦积区是人文始祖伏羲创造八卦的地方。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伏羲演绎八卦、秦人屯兵牧马、唐僧天竺取经等重大历史事件,皆在境内发生,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麦积区是陇东南的交通枢纽和商埠“旱码头”。陇海铁路横贯东西,G310国道穿越全境,G30连霍高速(原宝天高速及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自东向西穿越全境。现己形成机械制造、制药电器、轻工食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为主导、1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体系。麦积区是“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所在地。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古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时的东柯草堂、国画大师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等名胜古迹,既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也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 'cityname' => '麦积', ], [ 'title' => 'wangqing', 'content' => '

“汪清”源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后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称的由来因这里的小平原中间宽而得名。设县之后,由于前清时音义附会,将“钦”改作“清”,又因当时奉天兴京(辽宁新宾)之东有一旺清边门,音义同此,再更“旺”为“汪”。故得今名。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北纬129°51′-130°56′、东经43°06′-44°03′。南北纵长108公里,东西横距152公里,紧靠东北亚经济贸易区。与我国开放城市绥芬河、珲春、图们相邻,面向绥芬河、长岭子、沙坨子、图们、三合、南坪、双目峰等8个口岸,距俄罗斯40公里,距朝鲜18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8镇2乡。境内还有汪清、大兴沟、天桥岭三个州属森工企业及庙岭水泥厂。全县人口26万,有汉、朝、满、蒙、回等多个民族聚居。汪清县地处风景如画的长白山麓,属山区,全境群山起伏,峰峦叠嶂,长白山系的老爷岭山脉由东南向西北横贯境内,平均海拔806米,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丘陵、盆地缀于山水之间,构成综合性山川地貌。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积温1866℃-2600℃,极端最高温度37.5℃,极端最低温度-37.5℃,年平均降雨量为580毫米,无霜期为110-141天,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
 

', 'cityname' => '汪清', ], [ 'title' => 'zhangjiachuan', 'content' =>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东北部,东邻陕西省陇县,南倚甘肃省清水县,西靠秦安县,并与华亭、庄浪两县接壤。平均海拔2011.4米,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貌复杂,正常年景年降雨量约600mm,年平均气温7℃左右,无霜期163天。
 

', 'cityname' => '张家川', ], [ 'title' => 'antu', 'content' => '

安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总面积7444.19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邮政编码133600。县人民政府驻明月镇。素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称。清宣统元年(1909)析长白府之东境部分地方置县,设治于娘娘库(今松江),以安定边陲,保护图们江界,故定县名“安图”。安图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7°48′—129°11′,北纬42°01′—43°24′。东南以南岗山脉为界与和龙市相邻;东北部以哈尔巴岭为界,与龙井市相接;西北部以牡丹岭、新开岭、马趟岭、阳保太大顶子、尖山为界,与敦化市毗邻;西部以错草顶子、马鞍山、东土顶子、二道松花江为界,与抚松县接壤;南部以长白山天池、双目峰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三池渊郡山水相连。安图县地处长白山北麓,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长白山脉由南向北延伸,使全县地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这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南向北气温逐步升高,降水逐步减少、横旦中北部的荒沟岭为县内自然地理分界线,它将安图县明显地分成两个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南部松江地区为2.2°,北部明月地区为3.6°;无霜期南部为95—110天,北部为12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南部为669.7毫米,北部为594.7毫米。安图历史悠久,早在距今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安图人”穴洞而居,为中国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中国的清王朝将安图境内资源丰富、景观神奇的长白山主峰区奉为满族远祖降生圣地和天朝帝国龙脉根基,因而划安图为皇朝封禁地,禁止民间开拓200余年,以求“安龙脉、图兴昌”。后设治立县,取名安图。
 

', 'cityname' => '安图', ], [ 'title' => 'jinta', 'content' => '

金塔县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处东经90°58`~100°20`、北纬39°47`~49°59`之间。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东、北与蒙古额济纳旗毗连,西面与甘肃嘉峪关、玉门、肃北接攘,南与酒泉市和张掖地区的高台县为邻。海拨在1100米~1400米之间,属于我国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0摄氏度,平均日照总时数为3193.2小时,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53千卡/平方厘米。这里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林茂粮丰,六畜兴旺,被外国制种专家选定为制种基地。
 

', 'cityname' => '金塔', ], [ 'title' => 'wushan-2', 'content' => '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
 

', 'cityname' => '武山', ], [ 'title' => 'jinchuan', 'content' => '

金川区,金昌市辖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金昌市境北部,龙首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位于东经101°34′41″-102°34′26″和北纬38°21′30″-39°00′30″之间。北、东与民勤县接壤,南与永昌县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连,西与山丹县搭界,总面积3019.14平方公里。金川区辖2个镇、6个街道、27个行政村、16个城市社区和27个农村社区,总人口23.19万(201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0.87万,境内有27个民族。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9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16.86%。截止2012年,金川区辖2个镇、6个街道(滨河路街道、桂林路街道、北京路街道、金川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广州路街道、宁远堡镇、双湾镇),27个行政村、16个城市社区和27个农村社区。金川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金昌市境内北部,龙首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位于东经101°34′41″-102°34′26″和北纬38°21′30″-39°00′30″之间。北、东与民勤县接壤,南与永昌县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连,西与山丹县搭界。总面积3019.14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金川', ], [ 'title' => 'suzhou-2', 'content' => '

肃州区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东与高台县及肃南县接壤,南倚祁连山与肃南县交界,西与嘉峪关市毗邻,北抵金塔夹山与金塔县相连。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3353.74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肃州区辖6个街道、10个镇、5个乡 ,共154个社区,总人口40.64万人,有汉族、回族、裕固族等15个民族。2011年,肃州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52.78亿元,较2010年增长12.19%。截至2016年,肃州区辖6个街道(东北街街道、东南街街道、工业园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街道、西南街街道)、10个镇(总寨镇、银达镇、西洞镇、上坝镇、三墩镇、清水镇、金佛寺镇、泉湖镇、西峰镇、果园镇),5个乡(下河清乡、黄泥堡裕固族乡、铧尖乡、丰乐乡、东洞乡),共154个社区。肃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东与高台县及肃南县接壤,南倚祁连山与肃南县交界,西与嘉峪关市毗邻,北抵金塔夹山与金塔县相连。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3353.74平方公里。
 

', 'cityname' => '肃州', ], [ 'title' => 'gangu', 'content' => '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面积1572平方公里,总人口60.78万。甘谷县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14.8%。植物资源937这种,仅中药材就270多种。探明的矿藏有石灰石、磷、花岗岩、赤铁、煤等20余种,其中花岗岩的储量5000立方米。
 

', 'cityname' => '甘谷', ], [ 'title' => 'yongchang', 'content' => '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人,辖于中国镍都——甘肃省金昌市。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与戈壁沙漠东西展开,南北山岭夹峙,相间排列,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绵延。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400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无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年蒸发量2000.6毫米。
 

', 'cityname' => '永昌', ], [ 'title' => 'jiuquan', 'content' => '

酒泉地区地处东经93°-103°,北纬38°-43°。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酒泉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多风。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境内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自西汉始,这里就是中原通往西域至中亚、欧洲的门户和咽喉,交通运输历史悠久,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在酒泉灿烂的文化中,建筑艺术可谓最辉煌的一页,傲然屹立的汉族长城烽燧,迄今还能同土筑墙同存,成为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采用建筑技术措施的典范。一座美丽的城市中,现代追求与古老艺术交相辉映。
 

', 'cityname' => '酒泉', ], [ 'title' => 'qinan', 'content' => '

全县辖1镇21乡,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气候属陇中温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
 

', 'cityname' => '秦安', ], [ 'title' => 'jinchang', 'content' => '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被誉为丝绸古道上的夜明珠??祖国“镍都”。市境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辖1县1区,12个乡(镇),即永昌县和金川区,137个行政村,总人口43.77万人。金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相间。金昌是以有色金属、重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金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镍储量在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加拿大一矿区,与铜镍伴生的其他稀有金属,储量及品味都居全国首位,这里还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粮油基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使这里的甜菜,西瓜,葵花子,黑瓜子等经济作物品质优良,驰名中外。金昌地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量少,干燥多风,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4.8C-9.2C,年日照率51-66%,年降水量140-350毫米,多集中在5-9月。无霜期96-186天。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域性气候差异明显,由西南到东北,海拔渐低,气温渐高,降水渐少,光照渐强。境内旅游资源主要有:汉、明长城遗址、汉墓群、永昌北海子塔,金昌市境内古文物繁多,将近200多处。这些遗址和墓群纵贯4000多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永昌钟楼被誉为“河西中天一柱”。还有各种以古建筑群和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风景旅游度假区。
 

', 'cityname' => '金昌', ], [ 'title' => 'ganzhou', 'content' => '

甘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位于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2′甘州区—39°24′之间,南依祁连山,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甘州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2932-3085小时,境内有4条主要河流和26条季节性河流,河水径流量1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达9.9亿立方米,2012年耕地68.62万亩。2012年甘州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31亿元,占计划的78.8%,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8.08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7.6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9.57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84亿元,占计划的79.14%,同比增长18.7%。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甘州区退出贫困县。2012年甘州区辖1区(东北郊新区)、11镇(梁家墩镇、上秦镇、乌江镇、沙井镇、大满镇、小满镇、甘浚镇、新墩镇、碱滩镇、三闸镇、党寨镇)、11乡(长安乡、西洞乡、廿里堡乡、靖安乡、花寨乡、安阳乡、和平乡、小河乡、明永乡、龙渠乡、平山湖乡)、243个行政村。
 

', 'cityname' => '甘州', ], [ 'title' => 'qingshui', 'content' => '

清水县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583毫米,日照时数2012小时,无霜期17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
 

', 'cityname' => '清水', ], [ 'title' => 'tianzhu', 'content' => '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与之接壤的县市有:南边永登县,东边景泰县,北边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西北边肃南县,西边青海省门源县、互助县、乐都县。面积6865平方公里天祝藏族自治县,2004年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电话区号:0935。县政府驻华藏寺镇。天祝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874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全县以代乾山及乌鞘岭、毛毛山为界,岭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强川河、石门河等为黄河水系;岭北主要有毛藏河、哈溪河、南岔河、响水河、西大滩河等为石羊河水系。属寒冷高原性气候。日照时数年均2500-270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8-4摄氏度之间,相对无霜期90-145天,年均降雨量265-632毫米之间。目前下辖:安远镇、哈溪镇、华藏寺镇、打柴沟镇、炭山岭镇、赛什斯镇、石门镇和松山镇;天堂乡、朵什乡、大红沟乡、东大滩乡、西大滩乡、赛拉隆乡、毛藏乡、东坪乡、祁连乡、旦马乡和抓喜秀龙乡。
 

', 'cityname' => '天祝', ], [ 'title' => 'qinzhou', 'content' => '

秦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秦州区辖13镇3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全区行政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2012年)。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
 

', 'cityname' => '秦州', ], [ 'title' => 'shandan', 'content' => '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张掖市的东大门。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长148公里,东西宽89公里,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万亩,常年耕种面积46万亩。海拔1550-4441米,地势三面环山,东南高,西北低,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是一个半农半牧县。
 

', 'cityname' => '山丹', ], [ 'title' => 'liangzhou', 'content' => '

凉州区,古称姑臧、休屠,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平均海拔1632米。凉州区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市,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截止至2014年凉州区辖19镇18乡、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5081平方千米,有449个行政村,聚居着汉、回、藏、满等25个民族,总人口102.25万(2012年)。凉州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10年已发现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石英砂、萤石等。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4] 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凉州区退出贫困县。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凉州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 'cityname' => '凉州', ], [ 'title' => 'tianshui', 'content'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先生在《中国西北角》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明清,天水均为各时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灿烂的天水古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景观:麦积山石窟、卦台山、甘谷大像山、伏羲庙、玉泉观等。天水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出土于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发现人类4000-7800年前的7000多件文物,国内外影响巨大,它和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cityname' => '天水', ], [ 'title' => 'gaotai', 'content' => '

高台县全境海拔在1260米至3140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沙漠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干热,春季多风,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03㎜,蒸发量2000㎜左右,年均气温7.4℃(其中川区7.6℃,山区4.6℃,正义峡为10℃);全年最高气温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低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在-9.7℃;全年日照时数川区为3088小时,沿山地区为2683小时。
 

', 'cityname' => '高台', ], [ 'title' => 'gulang', 'content' => '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总面积5287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平均海拔2500米,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300毫米,蒸发量2292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古浪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居之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藏、回、土、满、东乡、毛难、蒙古、瑶族等9个民族,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8万人。
 

', 'cityname' => '古浪', ], [ 'title' => 'dunhuang', 'content' => '

敦煌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区海拔为1138米。党河冲积扇带和疏勒河冲积平原,构成了敦煌这片内陆平原。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大片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绿洲区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向东北展开。由于地处内陆,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 'cityname' => '敦煌', ], [ 'title' => 'linze', 'content' => '

临泽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多风。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较慢。四季云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2.9小时,气温日较差大,县城年平均日较差14℃,年平均气温为7.7℃。年均无霜期176天。年均降水量118.4毫米,蒸发量1830.4毫米。常年以西北风和东风为主。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暴、干旱、低温冻害、干热风、局地暴雨、霜冻等。
 

', 'cityname' => '临泽', ], [ 'title' => 'minqin', 'content' => '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4864万,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
 

', 'cityname' => '民勤', ], [ 'title' => 'yumen', 'content' => '

玉门镇是古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千年古镇。东临万里长城的西端嘉峪关,西通举世闻名的莫高窟,312国道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幅员面积10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85亩。总人口3.8万人。是玉门石油城、嘉峪关钢铁城、敦煌旅游城、甘肃矿区核工业城、酒泉航天城的中心地带,清代名宿林则徐、左宗堂曾经驻足于此,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曾经在此浴血奋战,这里还是温家宝总理学习实践的第二故乡。
 

', 'cityname' => '玉门', ], [ 'title' => 'minle', 'content' => '

民乐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山地和倾斜高平原两大类,海拔1589米一5027米,年平均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351毫米,无霜期140天,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辖4个镇、10个乡、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3.08万,有汉、藏、回、壮、土、蒙、白、满、裕固、维吾尔等10个民族。
 

', 'cityname' => '民乐', ], [ 'title' => 'wuwei-2', 'content' => '

武威地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太阳辐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武威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挠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旅游资源丰富武威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万多件,文物保护点54处。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被国家指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及其出土的“雷台汉墓”;有元太子阔瑞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见证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凉州百塔寺”;有举世无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统四年,气势恢弘、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和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还有古长城遗址、丝绸之路名刹海藏寺、古钟楼、罗什寺塔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古迹,有亚洲第一的沙漠水库、沙漠公园、沙生植物园,还有景色秀丽的天祝“三峡”,这些都是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 'cityname' => '武威', ], [ 'title' => 'subei', 'content' => '

肃北县地域辽阔,地分南北,周边与一个国家、三个省(区)三个县市接壤。辖5乡2镇,总人口11000多人,其中蒙古族占38.9%。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
 

', 'cityname' => '肃北', ], [ 'title' => 'qingcheng', 'content' => '

甘肃省,庆城县(原名庆阳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辖5镇10乡15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庆城古为禹贡雍州之地,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祖国医学鼻祖岐伯的桑梓,是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和大书法家米万钟的故里,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
 

', 'cityname' => '庆城', ], [ 'title' => 'sunan', 'content' =>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矿藏丰富,除明花区属沙漠外,其余均系山地。平均海拔约3200米。祁连山主峰素珠莲及著名的“七·一冰川”即在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3.6℃,日照时数3085小时。无霜期83天左右。
 

', 'cityname' => '肃南', ], [ 'title' => 'guazhou', 'content' => '

瓜州县年平均气温8.8℃,无霜期130—146天,年均降雨量41毫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现有耕地34万亩,宜农荒地100万亩以上,草原265万亩。已探明金、银、铜等矿藏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黄金年产量931千克,名列全省榜首。
 

', 'cityname' => '瓜州', ], [ 'title' => 'akesai', 'content' => '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酒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面积3137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万。县政府驻红柳湾镇,邮政编码736400。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界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风光秀美,资源丰富,被誉为“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5乡1镇13个行政村,总人口9100多人,有哈、汉、回、维、撒拉、藏、土等1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3%。境内可利用草原面积1480亩,主要放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骆驼、牛、马等。国道215线、313线经过县城横贯全境。
 

', 'cityname' => '阿克塞', ], [ 'title' => 'zhenyuan', 'content' => '

镇原县位于庆阳地区西南部,东邻革命胜地延安,南眺六朝古都西安,西接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1.98万(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约48万,少数民族6个,包括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 'cityname' => '镇原', ], [ 'title' => 'zhangye', 'content' => '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地区下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五县及张掖市,总面积4.1万平公里,总人口117万。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古称“金张掖”,后改名甘州,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佳句。张掖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市域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0万。张掖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木塔寺和镇远楼最为著名,邻县有肃南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新河驿等景点。张掖有312国道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旅游接待能力初具规模。
 

', 'cityname' => '张掖', ], [ 'title' => 'huating', 'content' => '

华亭县地理优越,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北距崆峒区83公里,西至省会兰州427公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性气候,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7.9℃,降雨量615毫米,平均海拔1300米。河流交叉纵横,汗河、河等4条河流源于本县,年总泾流量1.83亿立方米。
 

', 'cityname' => '华亭', ], [ 'title' => 'ningxian', 'content' => '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东依子午岭,南接陕西,北靠宁夏,西临泾、蒲二河,距黄陵160公里,西安200公里,兰州510公里。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 'cityname' => '宁县', ], [ 'title' => 'chongxin', 'content' => '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地区东部。东靠泾川、灵台两县,西与华亭县接壤,北连平凉市,南与陕西省陇县毗邻。崇信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丘岭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085—1728米。关山支脉—唐帽山、老爷山屹立于县境西端,为天然次生林覆盖,形成绿色屏障。泾河的主要支流芮河、黑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气候属暖温、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0.7℃,日照2296小时,降雨量400—500毫米,无霜期190天左右。
 

', 'cityname' => '崇信', ], [ 'title' => 'zhengning', 'content' => '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接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邻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接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壤本省宁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90—150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正宁县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映也较平缓。子午岭林区气候阴湿,温度较低,雨雾多,日照少,霜期长。环绕林区形成特殊的多雨围带。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小时。日较差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无霜期限较长,气温较高,日照充裕,降雨量充足。
 

', 'cityname' => '正宁', ], [ 'title' => 'lingtai', 'content' => '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4℃,全年无霜期159天。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 'cityname' => '灵台', ], [ 'title' => 'heshui', 'content' => '

合水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邻陕西省富县,西与西峰县、庆城县相连,南与宁县接壤,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全县辖9乡3镇,总面积2941.78平方公里(折合441.24万亩),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5万人。地势山川相间,东北高,西南低,子午岭纵贯南北,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呈现出东水东流,西水西去之势。县内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农业发达,是黄土高原中部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 'cityname' => '合水', ], [ 'title' => 'jingchuan', 'content' => '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 'cityname' => '泾川', ], [ 'title' => 'huachi', 'content' => '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北与陕西的志丹、吴旗、定边接壤,西南与省内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全县共辖3镇16乡13.1万人,有汉、回等8个民族,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山地占85.4%。县内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320-510毫米,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140-160天,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 'cityname' => '华池', ], [ 'title' => 'pingliang', 'content' => '

平凉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属季风型大陆型气候,在甘肃省气候区划中属泾渭冷温带亚湿润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9.5℃,日照时数1981小时,年降水量476.5毫米,无霜期163天。平凉山川毓秀,风光奇特,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景区1处,国家4A级和2A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园林公园10余处。闻名海内外的名胜景区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神州祭灵第一台??周文王伐密所筑古灵台,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华亭莲花台,陇东著名山水园林柳湖,“丝绸之路”“姊妹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陇东“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以及龙隐寺、紫荆山、明代宝塔、西周灵台和皇甫谧、牛僧儒墓等众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庄浪梯田、泾川造林等人工生态建设更是闻名全国。
 

', 'cityname' => '平凉', ], [ 'title' => 'huanxian', 'content' => '

环县是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地区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阳、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3万人。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 'cityname' => '环县', ], [ 'title' => 'anding', 'content' => '

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北靠工业重镇兰州,南临古都西安,既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陇中苦甲天下之说。安定区辖2个街道、12个镇、7个乡:中华路街道、永定路街道、凤翔镇、内官镇、馋口镇、称钩驿镇、鲁家沟镇、西巩驿镇、宁远镇、李家堡镇、团结镇、香泉回族镇、符家川镇、葛家岔镇、白碌乡、石峡湾乡、新集乡、青岚山乡、高峰乡、石泉乡、杏园乡。
 

', 'cityname' => '安定', ], [ 'title' => 'xifeng', 'content' => '

西峰区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7′42″-107°52′48″,北纬35°25′55″-35°51′11″,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平凉,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总面积996.35平方公里,是庆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15年,西峰区辖2个乡、5个镇、3个街道,共25个社区、117个行政村、1050个自然村。总人口39.09万人(2017年),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壮族、朝鲜族等十二民族。2016年,西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5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较2015年增长7.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0亿元,较2015年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1亿元,较2015年增长7.2%。西峰区所在的董志塬面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素有“陇东粮仓”、“陇上明珠”之称。 [5] 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西峰区退出贫困县。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7′42″-107°52′48″,北纬35°25′55″-35°51′11″,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平凉,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总面积996.35平方公里。
 

', 'cityname' => '西峰', ], [ 'title' => 'minxian', 'content' => '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3872米之间。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 'cityname' => '岷县', ], [ 'title' => 'qingyang-2', 'content' => '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西峰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庆阳又是我国西北最早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庆阳地区属内陆季风气候,冬寒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年平均气温在7°-10°С之间,年日照平均2250-26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40-180天,降雨量年平均480-660毫米。景观:北石窟寺、巴家咀水库、东湖公园、庆阳地区博物馆、古城罗川赵氏石坊、合水县博物馆、南梁革命纪念馆、潜夫山公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宁县九龙桃花会、小崆峒风景区、环县兴隆山、周祖陵森林公园。庆阳曾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遗存于区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举世瞩目的“古象黄河”化石、“环江翼龙”化石和我国第一块打制石器就出土在这里。周祖陵殿、公刘殿、秦直道、秦长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纪念馆等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被专家称之为“华夏文化的缩影,民族文化的结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艺术”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土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另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 'cityname' => '庆阳', ], [ 'title' => 'zhangxian', 'content' => '

漳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640-3941米.总人口18.5万人.总耕地面积47.6万亩,年平均气温7.2度,无霜期1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13小时,年平均降雨500毫米,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 'cityname' => '漳县', ], [ 'title' => 'kongdong', 'content' => '

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193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4年)。崆峒区辖3个街道、4个镇、13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东关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四十里铺镇、崆峒镇、白水镇、草峰镇、安国乡、柳湖乡、花所乡、索罗乡、香莲乡、西阳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白庙回族乡、寨河回族乡、大寨回族乡、上杨回族乡、麻武乡、峡门回族乡。
 

', 'cityname' => '崆峒', ], [ 'title' => 'lintao', 'content' => '

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年末常驻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08万亩,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
 

', 'cityname' => '临洮', ], [ 'title' => 'jingning', 'content' => '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312国道横穿腹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分布时空不均匀,夏水较多,冬春较少,年均降水量450.8毫米,可靠值383毫米,年蒸发量1469毫米。
 

', 'cityname' => '静宁', ], [ 'title' => 'weiyuan', 'content' => '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04年)。海拔1930米至3941米,县城海拔2080米。共辖4镇16个乡,217个村,1509个社。总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全县从气候特点上,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北部为干旱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中部为川沿河谷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全县9万多亩的水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为高寒阴湿区域,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太白山等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
 

', 'cityname' => '渭源', ], [ 'title' => 'zhuanglang', 'content' => '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 'cityname' => '庄浪', ], [ 'title' => 'jiaxian-2', 'content' => '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东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西同米脂接壤,南同吴堡县山水相连,北同神木县毗邻,西南依绥德,西北靠榆林。属于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平均海拔664米,年均降水380毫米,平均气温10℃,无霜期159天。辖20个乡(镇)653个村委会,总人口23.68万人,土地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贫困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财政总收入908万元,农业总产值1.53亿元,粮食总产4.4万吨。佳州古城,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它高高矗立于黄河西岸的石头上,石街、石墙、石窑洞是其建筑特色。古城始建于宋代,东临黄河,西南有佳芦河围绕,三面凌空绝壁,地势险要,素有“铁佳州”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塞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cityname' => '佳县', ], [ 'title' => 'ansai', 'content' => '

安塞古为白翟地,秦汉以来设置高奴县,隋唐五代为金明县,宋设置安塞堡,于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县,距今已有750余年。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境南北直线距离92公里,东西直线距离36公里,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占延安市总面积的8.04%,其中耕地106.4万亩,95%属于山地。全县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人口密度为55人/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安塞', ], [ 'title' => 'longxi', 'content' => '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
 

', 'cityname' => '陇西', ], [ 'title' => 'zhidan', 'content' => '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现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事处,200个村委会,3个社区,111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万人,人口密度为35.4人/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1093-1741米,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52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42天。
 

', 'cityname' => '志丹', ], [ 'title' => 'shenmu', 'content' => '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端,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北接内蒙古,东跨黄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边直通宁夏,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居陕西省各县之首,共辖14镇5乡(神木县辖神木镇、沙峁镇、大保当镇、中鸡镇、尔林兔镇、大柳塔镇、孙家岔镇、店塔镇、高家堡镇、花石崖镇、万镇、贺家川镇、马镇、栏杆堡镇14个镇;瑶镇乡、解家堡乡、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5个乡),人口39万。神木县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为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汉始有建制,而后或郡或县相沿,明英统正八年(公元1453年)称神木县至今。
 

', 'cityname' => '神木', ], [ 'title' => 'tongwei', 'content' => '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连绵地带,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降水量300~600mm,无霜期120~170天,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
 

', 'cityname' => '通渭', ], [ 'title' => 'fuxian', 'content' => '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县域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县辖8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总人口14.7万人。210国道、309国道、西延铁路、黄延高速公路、开工在即的西延铁路复线和青(岛)兰(州)高速公路经县城交叉过境,交通优势明显。境内有洛河、葫芦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4.76亿方,中小水库库容量1252万方,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地下水总量5392万方。县境内已探明原煤储量24亿吨,原油储量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14.6亿方,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140万吨,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8%。县内有各种文物景点200余处(个),著名的有秦直道遗址、杜甫故居羌村遗址、宝室寺铜钟、石泓寺石窟、柏山寺塔、开元寺塔、八卦寺塔群等,著名的“直罗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县境内的东村会议旧址,直罗、茶坊烈士陵园、榆林桥战役旧址等已成为延安“红色革命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 'cityname' => '富县', ], [ 'title' => 'fugu', 'content' => '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北纬38度42分至39度35分;东经110度22分至111度14分;榆林地区东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东与山西省忻州地区河曲县、保德县隔黄河相望;西南部与我省神木县毗邻。县城至神木83公里至榆林219公里;至省会西安895公里;至山西省省太原370公里。
 

', 'cityname' => '府谷', ], [ 'title' => 'dingxi', 'content' => '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北与兰州,白银市相连,东与平凉地区、天水市毗邻,南与陇南地区接壤,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交界,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定西、通渭、陇西、临挑、渭源、漳县、蜗县7县,总人口285.78万人。全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未端,以渭河为界,形成中北部黄土丘陵干旱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海拔高度在1640一399米之间。定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此,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氐族,羌族,西戎的游牧地。秦时,划为版图。  1082年,宋代皇帝赐名于“定西”。这里距兰州122公里,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末明初时,明军曾在这里大败元朝将领扩廓贴木儿(汉名王保保)的大军。定西,曾以干旱多灾,地瘠民贫著称于世。清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奏“苦瘠甲天下”给光绪皇帝。定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5.7-7.7℃年总降水量400-600mm。定西景点:马家窟遗址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遮阳山-漳县贵清山-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灞陵桥.
 

', 'cityname' => '定西', ], [ 'title' => 'yichuan-2', 'content' => '

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东径109°41′36〞-110°32′44〞、北纬35°42′39〞-36°23′39〞。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黄龙、韩城为邻,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北接延长、宝塔区。东西长76.36千米,南北宽75.32千米,总面积2945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丹州镇,邮编:7162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0。区号:0911。拼音:YichuanXian。宜川县辖5个镇、7个乡:丹州镇、秋林镇、云岩镇、阁楼镇、集义镇、英旺乡、交里乡、牛家细乡、新市河乡、高柏乡、壶口乡、寿峰乡。全县辖5镇7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14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委会,63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县共有30483户,总人口1121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35人。共有劳动力40507人,人口密度为38人/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宜川', ], [ 'title' => 'yulin', 'content' => '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古长城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市境,全市面积平方公里,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长城以南属黄土丘陵区。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榆林市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黄帝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朝伊始,榆林地在雍州界内,秦时属上郡地,成为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汉、魏、晋、隋、唐、宋、元等朝代都在本市境内建制,明初在榆林庄的基础上建立榆林寨,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建榆林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改设榆林卫。成化九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榆林,始称榆林镇,自此而为九边重镇之一。清雍正年间先后撤镇卫建制,设道、府、县。民国时期,仍置榆林县。1949年6月1日榆林和平解放。此后,榆林一直是榆林地区专署所在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林县,设立榆林市。榆林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名胜萃集。有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万里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市境,其上的墩、台、寨大多保存完好。长城脚下,黄河绿洲,羊群草地,相互交织,呈现出一派大漠边关的奇异风情;榆林古城墙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城内密集地分布着星明楼、万佛楼、梅花楼和戴兴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显示出塞上古城的风貌;被誉为“天下第一台”的镇北台和“露天书法艺术宝库”的红石峡早已闻名遐迩,在《中国名胜辞典》中有专条介绍;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悬空寺、黑龙潭和万佛洞等古寺庙,大多得以修复,重现风采。
 

', 'cityname' => '榆林', ], [ 'title' => 'honggu', 'content' => '

红古区隶属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的远郊区,地处甘肃省中部,成立于1960年,因境内享堂峡以东的红古川而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02°50′-102°54′和北纬36°19′-36°21′之间,东接西固区,西临大通河,南濒湟水河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永靖县相望,北部黄土山岭与永登县毗邻。位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2014年,红古区总面积567.66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14年),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2014年,红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28亿元,比2013年增长15.5%。红古区有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兰铝铁路专用线贯穿全境,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通道,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红古区海石湾镇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的故乡。2014年10月,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红古区常住总人口136101人,其中,窑街街道18123人,下窑街道17149人,矿区街道6357人,海石湾镇54936人,花庄镇12950人,平安镇13886人,红古乡12700人。2013年,市政府(兰政函〔2013〕132号)批复同意设立华龙街道。2015年,红古乡撤乡改镇获批。2015年末,全区辖4个街道、4个镇:窑街街道、下窑街道、矿区街道、华龙街道、海石湾镇、花庄镇、平安镇、红古镇。共有22个社区、34个行政村。
 

', 'cityname' => '红古', ], [ 'title' => 'zichang', 'content' => '

子长县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西包公路横穿全县44.7公里,县城距延安市区95公里,距西安466公里。介东径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717300。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县辖8镇7乡,354个行政村,1295个自然村,总人口22.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万人。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08万亩。
 

', 'cityname' => '子长', ], [ 'title' => 'baota', 'content' => '

佛教建筑物。原为葬佛舍利之所。固有七宝装饰,故称宝塔,后为塔的美称。《法华经。见宝塔品》:“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胡统寺》:“宝塔五重,金刹高耸。洞房周匝,对户交窗,朱柱素壁,甚为佳丽。”《元史.世祖纪十三》:“咀喃番邦遣马不剌罕厂进金书、宝塔及黑狮子、番布、药物。”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佑胜教塔》:“通州佑胜教寺在州治西北,学宫之右,逼近城垣。有燃灯古佛舍利宝塔,创自唐贞观七年。塔顶有铁矢一,世传为金时杨彦升射中于上,迨今犹存。每值天朗气清,塔影垂映于白河,河去州五里许。”《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晁梁自己同着众人将尸抬入棺内,入在地中,建了七层形容词塔,做了道场。”宝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能见到保留到今天的古塔。
 

', 'cityname' => '宝塔', ], [ 'title' => 'yanchuan', 'content' => '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80公里,东径109°36′20″-110°26′44″,北纬36°3715-37°5’55″。全县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县辖8镇9乡,346个行政村,705个自然村,总户数4.4万户,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万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565公顷。(2004年)。
 

', 'cityname' => '延川', ], [ 'title' => 'anning', 'content' => '

安宁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郊,黄河北岸,距市中心10千米。区境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9.6千米,南北宽2.7~7千米,总面积8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13年)。全区辖培黎、安宁西路、沙井驿、十里店、孔家崖、银滩路、刘家堡、安宁堡8个街道。区政府驻安宁西路街道。地处兰州盆地中部,由山地、河川平地及淤积滩组成。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833.6米。年均温8.9℃,年均降水量349.9毫米,全年无霜期171天。街区以安宁东、西路为主,201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安宁堡古堡、仁寿山公园、九洲台、天府沙宫一级北滨河路沿线景点。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5亿元,同比增长16%。2004年,安宁区乡镇调整:撤销沙井驿乡,与沙井驿街道合并,设立沙井驿街道;撤销十里店乡,与十里店街道整合,分别设立安宁东路、十里店街道;撤销孔家崖、刘家堡、吊场乡,与安宁西路街道整合,分别设立孔家崖、安宁南路、刘家堡、安宁西路街道;撤销安宁堡乡,设立安宁堡街道。安宁区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为兰州市西北郊区,地处东经103°34′~103°47′,北纬36°5′~36°10′。东起九洲台白梁子一线与城关区相接,西至虎头崖与西固区毗邻,南临黄河与七里河区、西固区隔河相望,北依群山与皋兰县接壤。东西长19.6公里,南北宽2.7至7公里,是丝绸之路必经地之一。
 

', 'cityname' => '安宁', ], [ 'title' => 'wuqi', 'content' => '

吴旗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历史上是边关重镇,又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的落脚点。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3791.5平方公里,辖3镇11乡,164个行政村,总人口12.09万人。在这块历史悠久的金色热土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土地面积568万亩,人均47亩,分别为全国、全省人均国土面积的4.1倍和5.5倍,可利用率为94.4%。境内具有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特别是山杏、沙棘面积较大,山杏面积达30万亩,沙棘面积达100万亩,是全国沙棘基地县;素有“国宝”之称的小尾寒羊饲养量已达到6万多只,是西北地区小尾寒羊基地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潜力很大。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广阔,现已探明石油储量1.5亿吨。古长城、古城堡保存较好;毛泽东旧居、胜利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一批革命纪念地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
 

', 'cityname' => '吴起', ], [ 'title' => 'zizhou', 'content' => '

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部。总面积2043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7年)。该县系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9.2OC,降水量449.1mm,无霜期164天。县内大理河、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两河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两川素有”米粮川”之称。境内地下水开采量年达1431万吨,补给量年达4126万吨;煤炭远景储量5.44亿吨;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50亿立米;石油储量240万吨;食盐储量13亿吨以上。此外,铁、磷、石英、粘土、墨玉等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农业栽培作物有93类,443个品种;林木资源有23科46种;畜禽有23个品种;野生植物有50多种。
 

', 'cityname' => '子洲', ], [ 'title' => 'yanchang', 'content' => '

延长县位于延安市东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辖7镇7乡,288个行政村,776个自然村,总人口14万,延长县辖6个镇、6个乡:七里村镇、黑家堡镇、郑庄镇、张家滩镇、交口镇、安河镇、郭旗乡、刘家河乡、安沟乡、罗子山乡、雷赤乡、南河沟乡。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土地总面积2368.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脱贫致富为目标,认真实施“梨果富民、石油强县”的特色经济战略,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2000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99万元,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元。
 

', 'cityname' => '延长', ], [ 'title' => 'huanglong', 'content' => '

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黄龙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 'cityname' => '黄龙', ], [ 'title' => 'mizhi', 'content' => '

米脂县地处黄土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径109°49′-110°29′,北纬37°39′-38°5′,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共有396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城区有6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为20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18567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2人。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山峁达20378个。沟道16120条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该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县是黄土高原和中国大陆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 'cityname' => '米脂', ], [ 'title' => 'yanan', 'content' => '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 'cityname' => '延安', ], [ 'title' => 'huangling', 'content' => '

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驻桥山镇,邮编:7273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2。区号:0911。面积228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0万,汉族为主。西汉设翟道县。东汉为楢县地。后匈奴入据。东晋设中部县。隋改内部县。唐复置中部县并设坊州。元废州仍称中部县。1944年改设黄陵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农林为主,农产有小麦、玉米、黍、谷子、大麻、油菜等。森林主要树种有油松、栎类、山杨、桦等,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经济林有柿、核桃、苹果等。有中药材100余种。矿产有煤、石油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机械、陶瓷、粮油加工等。大麻、丰收牌延安酒为土特产。有黄帝陵、北宋石窟雕刻群(万佛洞)、文庙、城隍庙、黄帝庙等名胜古迹。黄陵县辖:桥山镇、隆坊镇、田庄镇、店头镇、阿党乡、太贤乡、龙首乡、侯庄乡、康崖底乡、仓村乡、双龙乡、腰坪乡。
 

', 'cityname' => '黄陵', ], [ 'title' => 'hengshan-3', 'content' => '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无定河中游。处陕北黄土高原、风沙高原过度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南部丘陵沟壑为主,约占总面积70%。北部为沙漠草滩区。北接榆阳区,东连米脂县,东南、西南分别与子洲、靖边相连,南连延安子长;西北接内蒙乌审旗。东西宽96千米,南北长100千米,总面积408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 'cityname' => '横山', ], [ 'title' => 'weicheng-2', 'content' => '

渭城区是陕西省咸阳市市辖区,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是1986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东西长约26.73公里,南北宽17.92公里,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型县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座落境内。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经辖区,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太初元年(前104),分长安以东为京兆尹,渭城以西为右扶风,长陵以北为左冯翊,谓之“三辅”。境内长陵、阳陵二县属左冯翊,渭城、安陵三县属右扶风。东汉光武六年(30),渭城并入长安。十五年(39),长陵、阳陵改属京兆尹,安陵仍属右扶风。
 

', 'cityname' => '渭城', ], [ 'title' => 'luochuan', 'content' => '

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东经109°13′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总面积188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1990年人口17.61万,汉族为主。秦、汉置鄜县,魏、晋匈奴入据,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得名。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矿产贫乏。农产有小麦、玉米、糜谷、高粱、烤烟、油菜籽等,还有油松、侧柏、栎等林木。烤烟、簸箕、苹果为特产。有洛川会议旧址。
 

', 'cityname' => '洛川', ], [ 'title' => 'jingbian', 'content' => '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为395mm。全县共辖23个乡镇(场),214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9.4万。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靖边至榆林、靖边至(定边县)王圈梁、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靖边至子洲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过境的太(原)中(卫)铁路已开工建设,靖边即将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
 

', 'cityname' => '靖边', ], [ 'title' => 'dingbian', 'content' => '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位于东径107°15′-108°22′,北纬36°49′-37°53′。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距榆林市303公里,南距省城西安市647公里,西距宁夏首府银川市17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270公里。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经济交往异常活跃。素有“旱码头”之称,县境内省道、国道、高速公路横纵相连,县城西距宁夏河东机场155公里,中太铁路(宁夏中卫-山西太原)也即将兴建。
 

', 'cityname' => '定边', ], [ 'title' => 'qindou', 'content' => '

秦都可指秦国故都咸阳,也可指咸阳市秦都区。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市辖1市2区10县,面积10213平方公里,人口473万。秦都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区西半部,曾因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在此建都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1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咸阳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时,周人曾在咸阳IEC 60747-6 2010一带长期活动,修筑城邑,发展经济,留下了许多遗迹。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国都迁到咸阳,秦始皇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政权——秦王朝。周、汉、唐等十一个朝代也都曾把咸阳做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为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阳闪烁过灿烂的光辉。
 

', 'cityname' => '秦都', ], [ 'title' => 'ganquan', 'content' => '

甘泉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总人口73507人,其中农业人口53600人,总面积2284.7平方公里。210国道、西延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甘泉历史悠久,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革命旧址有毛泽东发表“雪地讲话”和指挥直罗战役所在地、劳山战役战场、周恩来遇险处等。甘泉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农村人均11.4亩。林草覆盖率达78.4%,其中森林覆盖率为50.5%;甘泉主产豆类、玉米、谷子、荞麦、薯类、烟叶、西瓜等。县内有较为丰富的矿藏,已探明石油蓄油面积272.1平方公里,储量7478万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天然气、紫砂土、石灰石等开发潜力较大,金、铅、铁、煤等也有发现。
 

', 'cityname' => '甘泉', ], [ 'title' => 'xingping', 'content' => '

兴平市,咸阳市下辖,距离西安50公里,1993年6月撤县设市。兴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496平方千米/510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713100。代码:610481。区号:029。拼音:XingpingShi。2006年,兴平市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街道、马嵬镇、赵村镇、桑镇、西吴镇、南市镇、庄头镇、南位镇、汤坊乡、田阜乡、丰仪乡、阜寨乡。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北依莽山,南临渭水,东经咸阳距西安市50公里,西经法门寺至宝鸡市162公里,是一个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卫星城”。全市辖11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兴平市工业集中区,248个行政村,总面积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 'cityname' => '兴平', ], [ 'title' => 'sanyuan-2', 'content' => '

三原是咸阳的一个县城,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辖10镇7乡,总人口38.7万,其中城市人口7万余人。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体育先进县、田径之乡、计划生育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1998年全县财政收入达705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8.3亿元。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乡镇企业跃入了省级甲级队。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家确定的”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邮电通讯设施完善,是陕西省邮电通讯十强县。电力资源丰富,由西北大电网供应。
 

', 'cityname' => '三原', ], [ 'title' => 'xunyi', 'content' => '

旬邑历史悠久。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在此开疆立国,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本作栒邑县。栒邑县因栒原为名。1964年简化为旬邑县。旬邑是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组织,1928年爆发了声震渭北的“二八”起义。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也是关中分区、陕西省委和陕北公学所在地。邓小平、习仲勋、汪锋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工作、生活和战斗过。旬邑是被《诗经》所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如今,旬邑又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以“剪花娘子”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的作品为代表的剪纸艺术驰名海内外。具有古豳遗风的旬邑唢呐多次参加全国调演,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的石门山,不仅林茂草丰,景致优美,而且有扶苏庙、姜塬圣母庙等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北宋泰塔、清唐家民居,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文化内涵。
 

', 'cityname' => '旬邑', ], [ 'title' => 'xianyang', 'content' => '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竣诸山以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0196平方千米。辖兴平市一市,秦都、渭城2个区,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0万人。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
名胜古迹:全市文物景点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73处。乾陵举世闻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夫妇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还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杨贵妃墓等。咸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 'cityname' => '咸阳', ], [ 'title' => 'changwu', 'content' => '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距离咸阳市165公里,介于东经107度38分至58分,北纬34度59分至35度18分之间,县境北临宁庆县,与子午岭相望,南依岐凤县,与陇塬县、关山余脉相近,东与彬县相连.成为渭北与陇东高原结合部的过渡地带。县境南北长30.05公里、东西宽27.23公里,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海拔在847-1274米,耕地面积29.9万亩,且以山坡为主,人均耕地不足2亩。自然地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境内的泾河、黑河、南河3条河流和883条干支毛沟,将全县切割成北塬、巨家塬、枣元塬三大块,形成了塬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全县地势西南稍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人区,属内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年积温2994℃,无霜期171天,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县分布不均,春季少雨,夏季多伏旱、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 'cityname' => '长武', ], [ 'title' => 'yanliang', 'content' => '

西安市阎良区位于古城西安东北部,距市中心50公里,总面积244平方公里。东与渭南市临渭区接壤、西与咸阳市三原县毗邻、北依荆山塬与渭南市富平县紧邻、南以清河为界与西安市临潼区相望,地处渭北地区中心位置。辖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4个社区,73个行政村。阎良区常住人口29.47万(2017年),其中在城区居住和生活的居民约16万人。阎良区航空工业发达,是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著名中国航空城。战国时,秦献公二年(前383),修筑栎阳城(今武屯乡境内),自雍(今凤翔县)迁国都于栎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栎阳迁都咸阳。秦汉之际,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项羽三分关中,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是为三秦,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地,设都城于栎阳。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刘邦暂立国都于栎阳,七年(前200年)迁都于长安。
 

', 'cityname' => '阎良', ], [ 'title' => 'binxian-2', 'content' => '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92个行政村。全县平均海拔1108米,平均气温9.7℃,昼夜温差11.7℃,年均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彬县境内大小河流12条,可开发利用水能源1.2万千瓦。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跨越彬县、长武两县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煤区原煤埋藏浅、储量大、煤层厚、煤质好,既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也是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环保煤。2006年,彬县辖8个镇、8个乡:城关镇、北极镇、新民镇、龙高镇、小章镇、永乐镇、义门镇、水口镇、香庙乡、炭店乡、西坡乡、车家庄乡、韩家乡、底店乡、太峪乡、新堡子乡。
 

', 'cityname' => '彬县', ], [ 'title' => 'yanta', 'content' => '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 'cityname' => '雁塔', ], [ 'title' => 'qianxian', 'content' => '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183)因朱濉之乱,德9宗避难奉天,叛平,于兴元元年(784)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尔后屡有更迭,到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2006年,乾县辖12个镇、8个乡:城关镇、薛录镇、梁村镇、临平镇、姜村镇、王村镇、马连镇、阳峪镇、峰阳镇、注泔镇、灵源镇、阳洪镇、大墙乡、周城乡、大杨乡、新阳乡、漠西乡、梁山乡、石牛乡、关头乡。
 

', 'cityname' => '乾县', ], [ 'title' => 'weiyang', 'content' => '

未央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西安城区北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区境东至灞河,与灞桥区为邻;西依漆渠河,与咸阳市秦都区交界;南隔龙首北路,与新城区、莲湖区毗连;北临渭水,与高陵区、咸阳市隔河相望;西南部与雁塔区、长安区接壤。介于北纬34°14’50″—34°26’22″,东经108°47’08—109°02’21″之间,总面积262.14平方千米。未央区名源自辖区内大汉皇宫未央宫,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历史上先后有秦、汉、隋、唐等11个王朝建都未央。1954年,未央区成立,辖区几经更动,于1980年3月确定现有建制。截至2016年,未央区下辖11个街道,常住总人口85.0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2.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9.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0.1:49.1:50.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8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4元。未央区地势南高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有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浐灞生态区。著名的名胜古迹有秦阿房宫遗址,汉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未央', ], [ 'title' => 'wugong', 'content' => '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全县共有8镇4乡,262个自治村,6个社区居委会,4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万人。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万亩,人均1.1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1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7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50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80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2006年,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 'cityname' => '武功', ], [ 'title' => 'baqiao', 'content' => '

灞桥区系西安市城六区之一,位于西安市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与高陵区相望。距新行政中心5公里,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22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4.06万(2017年),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灞桥区内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的米家崖遗址和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灞桥区是西安市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构建起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安浐灞生态区。2011年,成功举办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2021年,将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周都丰镐的近畿之地,东接骊戎部族,西近镐京,南连弭侯、杜柏二侯国,北隔渭水与毕(侯)国相望。周惠王姬阆十八年,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筑霸城(即芷阳)。秦庄襄王因芷阳宫而置芷阳县。区境在其辖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郡县制,在都城咸阳设郡一级内史,芷阳属内史管辖。
 

', 'cityname' => '灞桥', ], [ 'title' => 'jingyang', 'content' => '

泾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东与三原县、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县、三原县毗邻。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全县南北宽27公里,东西长37公里,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万亩,人均1.35亩。泾阳县辖泾干、永乐、云阳、桥底、王桥、口镇、三渠、太平、高庄、中张、兴隆、白王等12镇,崇文、龙泉、蒋路、燕王等4乡。
 

', 'cityname' => '泾阳', ], [ 'title' => 'lianhu', 'content' => '

莲湖区(Lianhu District),西安市市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户铁路、北以纬二十六街与未央区相连,南以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区、未央区毗邻。总面积38平方千米,总人口71.23万(2015年)。辖9个街道,区政府驻北院门街道北院门159号。莲湖区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建有“丝绸之路”大型雕塑、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丝路旅游景点。交通发达,陇海铁路、西户铁路过境,有环城路、二环路等街路。古迹有唐长安城遗址,明、清两代修建的鼓楼,明城墙,化觉巷清真寺,清代建广仁寺(俗称喇嘛寺),杨虎城官邸“止园”。莲湖区域是西安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是隋、唐皇帝和历代地方行政机关——府、路、道和西安市政府的治所驻地。自汉高祖五年(前202)设长安县后,历代属长安县辖。
 

', 'cityname' => '莲湖', ], [ 'title' => 'chunhua', 'content' => '

淳化县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名。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子午岭余脉甘泉山(今黄花山),东依爷台山,西邻金池水。山围水绕,盆抱而聚。冶峪蜿蜓贯其腹,泾水滔滔绕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98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5镇10乡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0.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630—1808.9米,地貌可概括为”一丘一山三沟五塬”。生态环境优越,林草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俗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秦直道、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唐“三阶教”石窟遗风犹存。革命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邓小平、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震惊中外的爷台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农业处于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果业、畜牧业、蔬菜、粮油及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其中苹果产业已跻身“全国水果百强县”和”陕西水果生产十大县”行列,誉为西咸经济圈上的绿色生活基地。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总产值预计分别完成6.03亿元、2.18亿元和3.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810元,全县经济社会已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cityname' => '淳化', ], [ 'title' => 'beilin-2', 'content' => '

西安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唐天祐元年(904年),长安驻守韩建缩建长安城,将原存务本坊国子监内的一部分石经迁至唐尚书省附近的文宣王庙(今西安社会路一带)。后梁开平三年至乾化四年(909年—914年),长安驻守刘鄩接受幕吏尹玉羽建议将其余石经迁至唐尚书省之西隅(今西安社会路一带)。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雍在唐尚书省西隅附近建立京兆府学;元丰三年(1080年),吕大防将文庙和府学的一部分迁至西安碑林现址;元祐二年(1087),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因看到保存在唐尚书省之西隅的石经“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遂将石经及其他唐宋碑刻徙至“府学之北墉”;崇宁二年(1103),虞策知永兴军时将府学彻底迁至“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现址,并进行了修建和改造。至此,府学、文庙与碑林同在一地,即今西安碑林所在地。金正隆五年(1160年),河中府同知府尹耶律隆和陕西东路转运副使周维甫对碑林进行了修葺。
 

', 'cityname' => '碑林', ], [ 'title' => 'yongshou', 'content' => '

永寿地处“秦陇咽喉”、“古丝绸之路”第一站。南接闻名中外的乾陵,西邻东方佛教名刹法门寺,北界倚崖雕凿的彬县大佛寺。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林地38.1万亩,草场32万亩,辖7镇6乡,19.16万人口。2006年,永寿县辖7个镇、6个乡:监军镇、店头镇、常宁镇、仪井镇、甘井镇、马坊镇、豆家镇、御驾宫乡、渡马乡、上邑乡、渠子乡、永太乡、永平乡。永寿物阜民淳,人杰地灵。绵绵四千余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观。汉大臣陆贾墓、汉建信侯娄敬墓、唐宰相长孙无忌墓、唐柳公权书写的神道碑、北宋古砖塔、金大定铁钟等文物,令人温故知新,壮怀激烈,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 'cityname' => '永寿', ], [ 'title' => 'xincheng', 'content' => '

新城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北部,跨越城墙内外,是西安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东以长乐路的东方厂铁路专用线与灞桥区为界,南以东大街和永乐路与碑林区接壤,以咸宁路、建工路、康宁路与雁塔区相连,西以北大街与莲湖区毗邻,北以啤酒路和龙首北路与未央区为界,是陕西省政府和省市机关的所在地。新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北连西铜高速,直通陕北;东接西临高速干线,直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境内有2个火车站(客运站和货运站)和3个长途汽车站,有数十条公交线路通过。地铁1号线贯穿区境东西,南北穿行的地铁3号、4号、5号线也正在建设之中。新城区是省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古城门户”之称。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区政协已于2011年迁至西新街6号,区人大常务会、区政府驻尚德路115号。原名“王城”,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的为秦王,统率重兵,坐镇西北,始建王府,府为一城,于1376年建成。当时秦王府豪华富丽,雄伟壮观,称为王城(俗称皇城)。清初改名为“满城”,为“八旗教场”。辛亥革命后,为陕西教督府。1927年1月,因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改称“红城”。1927年民国陕西省政府从北院门移至红城,易名为新城。新城区即因此得名。现辖9个街道办事处、90个社区、13个行政自然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86万(2014年)。
 

', 'cityname' => '新城', ], [ 'title' => 'liquan', 'content' => '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11镇4乡448个行政村,耕地85万亩,人口45万。有汉族和回、蒙、满、藏、土家7种少数民族,近300人。距西安市57公里,咸阳市28公里,东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关中环线,312国道穿境而过。2006年,礼泉县辖11个镇、4个乡:城关镇、史德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赵镇、建陵镇、叱干镇、南坊镇、石潭镇、药王洞乡、新时乡、骏马乡、昭陵乡。
 

', 'cityname' => '礼泉', ], [ 'title' => 'lintan', 'content' => '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在2209-3926m之间,属高山丘陵地区。基本气候特征是春季回暖慢,降雨量少,夏季多雷暴和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3.2℃,年均降水量518mm,相对无霜期65天,绝对无霜期10天左右。全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万亩,林地面积42.66万亩,草地面积123万亩。临潭县辖3个镇、13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扁都乡、店子乡、新堡乡、总寨乡、三岔乡、龙元乡、陈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总人口14.68万人,农业人口13.4万人,占总人口的92%,居住着汉、回、藏、蒙古、东乡、土、满、苗、黎、撒拉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少数民族中以回族、藏族居多。临潭县是甘肃省内高海拔从事农业生产的县之一,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洋芋、蚕豆、油料、豌豆等。有林地面积19.44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936.6万立方米,有草地面积123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草场面积76.69万亩。全县围绕丰富的农牧、矿产等资源,大力发展县办工业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锑、石膏、黄金为主的矿产业,以水泥、花岗岩板材生产为主的建筑建材业,畜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四大工业体系。临潭自古就有茶马互市之称,商贸流通较为活跃,每年8月1日到7日举办的县城物资交流大会,广招四海客商来临潭进行商贸交易和项目洽谈。已建的洮州商城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临潭县将更加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把临潭的各项工作做好,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纪的挑战。世纪之交的临潭将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万众一心,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创造出新的辉煌。为了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临潭县加快开放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热情好客的临潭各族人民,将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来临潭投资,共同开发,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的明天!
 

', 'cityname' => '临潭', ], [ 'title' => 'gaoling', 'content' => '

高陵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全县辖4镇6乡,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950人。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高陵县辖4个镇、6个乡:鹿苑镇、通远镇、耿镇、泾渭镇、崇皇乡、湾子乡、榆楚乡、张卜乡、姬家乡、药溪乡。高陵县始建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高陵并不是“高大的陵墓”,它的名称是根据地貌从《尔雅》中来。高陵县以南有一道坚固而高阔的土山名为奉正塬,塬体高隆,《尔雅》中有:“大阜曰陵”的说法,即“大土山称为陵”,所以在秦设县时就有了高陵之名。西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东汉初复名高陵,曹魏皇初元年(公元220年)又改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沿用高陵原名至今,属全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1949年5月13日全县获得解放,初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专区。1956年10月由省直辖,1961年改属咸阳专区。1983年10月5日划归西安市管辖。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称关中的“白菜心”。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连咸阳渭城区,北临阎良区,属西安市近郊县,距西安市中心仅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里。泾渭二水横贯东西,西禹、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及西延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五区、二水、四线”已紧密地把高陵县与西安市融为一体。
 

', 'cityname' => '高陵', ], [ 'title' => 'huining', 'content' => '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县,东靠静宁县和宁夏的西吉、海原县,。坐标在北纬35°33′至36°26′、东径104°31′至105°34′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辖28个乡镇,总人口58.31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6个民族。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秦始皇、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
 

', 'cityname' => '会宁', ], [ 'title' => 'hezuo', 'content' => '

合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藏区唯一设立的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理座标东经102°54′,北纬39°59′。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环城而过。北距甘肃省会兰州250公里,南距四川省会成都86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市人民政府住所地:人民街24号,邮政编码:747000,电话区号:0941。全市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46.7万亩,林地面积56.97万亩,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8万。合作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蜀与安多(甘、青、川藏区称谓)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是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著名商贸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于世。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仅80余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蜀的“丝绸南路”,合作开始成为这条繁华商贸线上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之一而沿袭至今。
 

', 'cityname' => '合作', ], [ 'title' => 'yi', 'content' => '

户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画乡”。全县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57.7万,辖16个乡镇2个旅游区管委会,共有518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户县辖11个镇、5个乡:甘亭镇、余下镇、祖庵镇、秦渡镇、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甘河镇、石井镇、五竹乡、玉蝉乡、天桥乡、渭丰乡、苍游乡。县人民政府驻甘亭镇。户县历史悠久,夏为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周为沣邑,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并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二朝皇家的上林苑。历史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其中千年古刹草堂寺、道教祖庭重阳宫、古建精品公输堂、钟官城铸币遗址级为国家重点文物。另外,还有亟待开发的紫阁寺唐玄奘埋骨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金峰寺,以及亚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桥“仙人桥”等。
 

', 'cityname' => '鄠邑', ], [ 'title' => 'jingyuan-2', 'content' => '

靖远,中国西部一个文明古老的县份,黄河上游一方生机蓬勃的土地。她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谓,被誉为“陇上名邑”、“黄河明珠”。靖远县辖3个镇、15个乡: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靖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犹如华夏文明摇篮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展现出不凡的气势,绚丽多姿,古朴典雅。追溯境内先民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生存繁衍,考古发现了堡子山、红嘴子、庙洼山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为秦国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祖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历经隋唐宋元朝代,境内长期处于争战状态,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易。明朝因边防需要,于正统二年设置靖虏卫,这里成为明王朝与北元蒙古国的军事冲突地带。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年改称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
 

', 'cityname' => '靖远', ], [ 'title' => 'jishishan', 'content' =>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全县总面积910平方公里,辖16个乡、2个镇,总人口22.47万人,有保安、东乡、撒拉、汉、回、土、藏、维吾尔、羌、蒙古等10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9%,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保安族人口占全国保安族总人数的95%以上。境内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燥,夏秋湿润,年降水量467—734毫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海拔1735—4309米。
 

', 'cityname' => '积石山', ], [ 'title' => 'zhouzhi', 'content' => '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以山曲水折而得名。地处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属西安市辖县。面积2974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8镇21乡:二曲镇、哑柏镇、终南镇、马召镇、集贤镇、楼观镇、尚村镇、广济镇、厚畛子镇、四屯乡、侯家村乡、竹峪乡、青化乡、翠峰乡、九峰乡、富仁乡、司竹乡、辛家寨乡、骆峪乡、陈河乡、板房子乡、王家河乡。
 

', 'cityname' => '周至', ], [ 'title' => 'baiyin', 'content' => '

白银是甘肃省省辖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到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白银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现辖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与甘肃省的省会兰州相毗邻。是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白银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世代的白银人,也孕育了白银悠久的历史。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有半山文化遗址、吊沟古城汉墓、糜滩石器文化遗址、景泰龟城、明代长城、钟鼓楼、寺儿湾石窟、法泉寺石窟、北城滩城堡遗迹、牛门洞新石器新陶遗址等文化遗迹。及北魏、唐、宋的石窟艺术、城堡建筑及驰名的“丝绸之路”,雄伟壮美的万里长城,都在叙说着白银悠远的历史。
 

', 'cityname' => '白银', ], [ 'title' => 'lantian', 'content' => '

蓝田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属西安市。面积1969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58.49万,主要为汉族。县人民政府驻蓝关镇。蓝田县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是横岭。海拨418—2449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农业资源丰富。蓝田县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闻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唐朝诗画家王维辋川别墅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佛教净土宗胜地水陆庵,蔡文姬纪念馆、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省级自然风景区王顺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有水陆庵、公王岭蓝田人遗址、华胥新石器时代遗址,辋川、汤峪温泉等
 

', 'cityname' => '蓝田', ], [ 'title' => 'dongxiang', 'content' => '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临夏回族自治州东面,东径103°10′~44′,北纬35°30′~36′之间。东临洮河与定西市毗邻,南与广河、和政两县接壤,西接大夏河与临夏市、临夏县为界,北隔黄河与永靖县相望。历史上,东乡没有县的建制,隶属河州管辖,1949年8月22日东乡解放。1950年10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立了相当于县一级的东乡自治区。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2011年东乡族自治县生产总值达到9.79亿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00年,东乡族自治县辖1个镇、24个乡:锁南镇、龙泉乡、东塬乡、北岭乡、达板乡、赵家乡、汪集乡、唐汪乡、风山乡、关卜乡、沿岭乡、那勒寺乡、免古池乡、董岭乡、车家湾乡、考勒乡、柳树乡、河滩乡、百和乡、果园乡、五家乡、坪庄乡、高山乡、大树乡、春台乡。2004年,东乡族自治县辖5个镇、20个乡:锁南镇、达板镇、河滩镇、那勒寺镇、唐汪镇、春台乡、柳树乡、东塬乡、坪庄乡、百和乡、关卜乡、赵家乡、五家乡、果园乡、沿岭乡、汪集乡、风山乡、车家湾乡、高山乡、大树乡、北岭乡、龙泉乡、考勒乡、董岭乡。
 

', 'cityname' => '东乡', ], [ 'title' => 'gannan-2', 'content' => '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并被国家确定为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境内草原广阔,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甘南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下辖合作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七县一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人,藏族占54.2%。甘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甘南州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州委、州政府驻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 'cityname' => '甘南', ], [ 'title' => 'lintong', 'content' => '

临潼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66.86万面积898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骊山街道,邮编:710600。代码:610115。区号:029。.。临潼区辖14个街道、4个镇、5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马额街道、零口街道、雨金街道、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西泉街道、相桥街道、交口镇、北田镇、油槐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旅游资源]临潼旅游资源丰富。骊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拥有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秦陵4个国家AAAA级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著名的"褒姒一笑失江山"、"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 'cityname' => '临潼', ], [ 'title' => 'hezheng', 'content' => '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县城距省城兰州12O公里,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公里,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公里。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迭嶂,河流交错,沟壑纵横,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北部最低处海拔1900米,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带海拔在2200米左右。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观。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春迟秋早,冬长夏短”的高原气候特征。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温,并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快而又多连阴雨,冬季长而干燥,年降雨量639毫米,且集中在农历七、八月间,农作物易受秋涝灾害。因南北地势高低悬殊,地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往往出现南湿北旱或北湿南涝现象。平均年日照为2457小时,无霜期为133天,年均气温5℃。
 

', 'cityname' => '和政', ], [ 'title' => 'xiahe', 'content' => '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是甘肃南行旅游线进入甘南州的第一站。夏河多深谷高山,自古为“将兵略地”,因藏传佛教文化独特,风情浓郁而有“小西藏”之称。现有人口13万,面积8037.7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800米,年降水量516毫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境内有优质天然草原千万亩,牧养各类牲畜百万头(只),是甘肃省重点畜牧业县之一,盛产有“高原之舟”称谓的牦牛、甘加羊、蕨麻猪等优良品种;森林覆盖率达12.7%。在浩瀚的林海和无垠的大草原上,生息着豹、水獭、香獐、雪鸡等珍禽异兽和麝香、牛黄、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蕴藏着品位较高的金、银、铜、铁和大理石等几十种矿藏;大夏河、洮河及其支流十余条纵贯全境,199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一个以拉卜楞寺为龙头,以甘加、桑科草原为两翼,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住、食、游、购、娱乐齐全的旅游业正悄然兴起。拉卜楞寺金碧辉煌,八角城展显历史沧桑,白石崖溶洞、达尔宗湖、森林峡谷风光神奇,民族风情绚丽多彩,令人留恋忘返。
 

', 'cityname' => '夏河', ], [ 'title' => 'guanghe', 'content' => '

广河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地区临洮县隔河相邻,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整个版图宛如一只奔兔。广河县居于陇西黄土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最高的西南部大疙瘩,海拔2620米;最低的东部三甲集镇五户村,海拔1800米。境内除中部广通河谷冲积阶地地势平坦外,其余地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广河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一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1.94千卡/平方厘米。
 

', 'cityname' => '广河', ], [ 'title' => 'changan-2', 'content' => '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强汉、盛唐)的都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
 

', 'cityname' => '长安', ], [ 'title' => 'luqu', 'content' => '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与四川、青海省为邻。总面积5298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玛艾镇,邮编:747200。代码:623026。区号:0941。拼音:LuquXian。行政区划碌曲县辖2个镇、5个乡:郎木寺镇、玛艾镇、尕海乡、西仓乡、拉仁关乡、双岔乡、阿拉乡。历史沿革碌曲,系藏语,意为泉水河。1955年由临潭县析置碌曲县。1955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属的舟曲、碌曲、玛曲3个行政委员会的组织,并分别设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碌曲县管辖的区域是:原属临潭县的西仓、双岔、郎木寺3大部落。县人民委员会驻西仓。6月18日成立。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撤销碌曲、玛曲2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洮江县。洮江县驻尕海。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4次会议决定:恢复碌曲县,以合并于洮江县的原碌曲县行政区域和德乌德市的部分地区为碌曲县行政区域。2000年,碌曲县辖7个乡:玛艾乡、西仓乡、拉仁关乡、双岔乡、阿拉乡、尕海乡、郎木寺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67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郎木寺乡4299尕海乡4173玛艾乡8310西仓乡2564拉仁关乡2478双岔乡4830阿拉乡3021。
 

', 'cityname' => '碌曲', ], [ 'title' => 'yongjing', 'content' => '

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186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 'cityname' => '永靖', ], [ 'title' => 'maqu', 'content' => '

玛曲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未曾污染的净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人间天堂香巴拉。走进玛曲草原,驻足青藏高原,遨游绿色原野,拜谒黄河母亲,仰望神圣佛塔,聆听格萨尔弹唱,探秘草原深处的故事,融入天下黄河第一弯,净化心灵,解读人生真谛。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流入我县木西合乡,从南、东、北三面环绕县境而过,复入青海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433公里的“九曲黄河第一弯”,玛曲县就被这第一弯所怀抱。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即黄河之意,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玛曲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甘南、黄南、果洛、阿坝四个民族自治州的中心地带,东北与甘肃省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北与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距省城兰州453公里,距成都580公里,距九寨沟380公里,距州府合作180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三省结合部畜产品交易、商贸流通集散地的旱码头,已成为该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窗口。总面积10190.80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4800米之间,属昆仓山系的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西秦岭山系之西倾山从北向南绵延进入县境北部,形成了玛曲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复杂多样,草原、高山、河谷相间其中,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天光云水,本真自然,高原风景,空旷奇异。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全年平均气温1.2℃,是夏季天然的避暑胜地。
 

', 'cityname' => '玛曲', ], [ 'title' => 'xian-2', 'content' => '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这些王朝给古城西安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这些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为西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考古资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安境内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属国家级和省级的有84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其中不少是稀世国宝。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至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5至41.8℃;极端最低-16至-20℃。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至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至-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至27℃。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mm。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平均风速1.8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西安是中国北方中西部最大的加工工业基地,最大的商贸中心,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如今已成为沟通中外交往的交通大道,是一条文明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和文化旅游之路。
 

', 'cityname' => '西安', ], [ 'title' => 'gansu', 'content' => '', 'cityname' => '甘肃', ], [ 'title' => 'diebu', 'content' => '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南州东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地理坐标东径102°55′~104°05′,北纬33°39′~42°20′之间。海拔高度1600米~4920米之间。全县辖12个乡,5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系藏民族聚居区。总土地面积为5108.3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75公里。县境内青山碧水,层岭叠章,遍布悬泉、飞瀑、神湖、秀峰、隘峡等奇丽而壮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6.7℃。县内有森林、矿产、水能、草场、珍稀动植物,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0.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8.32%。水利资源目前境内装机容量达2.9万千瓦。天然草场235.28万亩。现已探明的有金、铜、铁、钒、镁、白云岩等17种矿产资源。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大熊猫、羚羊、雪豹、梅花鹿、红腹锦鸡、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27种。野生经济植物主要有沙束、蕨菜、木耳、羊肚菌、蘑菇等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受到国内外商家的青睐。野生药材植物127种,中药材总量在3200吨以上,还有很多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植物和菌类资源待开发利用。迭部县辖1个镇、11个乡:电尕镇、益哇乡、卡坝乡、达拉乡、尼傲乡、旺藏乡、阿夏乡、多儿乡、花园乡、桑坝乡、腊子口乡、洛大乡。全县形成了以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目前境内有省级公路干线2条,143公里,地方道路39条,739公里。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通了程控自动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县主要乡镇及主干道。110KV输电线路翻山越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江水系白龙江贯穿全境110公里,县境内自产水量15.92亿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21倍。县城位于白龙江北岸,至今已建成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广场等设施基本齐备,商贾云集,店铺密布的林区重镇,成为迭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迭部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有红军长途中的”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以及然闹马家窑文化遗址和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23座,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森林广布,草场茂盛,是甘肃不可多得的一座绿色资源宝库,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
 

', 'cityname' => '迭部', ], [ 'title' => 'kangle', 'content' => '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南端。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000米。康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回、汉、藏“茶马互市”,古丝绸之路经广河通河州的要塞,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经济交流的门户。
 

', 'cityname' => '康乐', ], [ 'title' => 'jiayuguan', 'content' => '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甘肃省唯一不设区也不下辖县市的地级单位,是我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嘉峪关市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大口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名列全省各地州市之首。199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之一,1994年进入全国55个人均GDP过万元的经济明星城市之列,1995年位于全国84个经济明星城市的第64位;此后又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无毒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诸多褒称。
 

', 'cityname' => '嘉峪关', ], [ 'title' => 'zhouqu', 'content' => '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邻接四川省。总面积3010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4年)。舟曲县辖2个镇、20个乡:城关镇、大川镇、曲瓦乡、巴藏乡、大峪乡、立节乡、憨班乡、峰迭乡、坪定乡、江盘乡、弓子石乡、中牌乡、南峪乡、三角坪乡、池干乡、八楞乡、武坪乡、插岗乡、拱坝乡、铁坝乡、大年乡、博峪乡。
 

', 'cityname' => '舟曲', ], [ 'title' => 'linxia', 'content' => '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临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蒸发量1198至1745毫米,日照时数2572.3小时,无霜期137天。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临夏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临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独特,古迹名胜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临夏发现而命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故河州又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是沿古丝绸之路寻胜访古的旅游热点之一。碧波万顷,灿若明珠的刘家峡水库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素有“高峡平湖”之称。
 

', 'cityname' => '临夏', ], [ 'title' => 'jingtai', 'content' => '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辖6镇8乡,14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万人。
 

', 'cityname' => '景泰', ], [ 'title' => 'zhuoni', 'content' => '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总面积5694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卓尼县辖3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柳林镇、木耳镇、扎古录镇、纳浪乡、大族乡、卡车乡、刀告乡、尼巴乡、完冒乡、阿子滩乡、申藏乡、恰盖乡、康多乡、勺哇土族乡、洮砚乡、柏林乡、藏巴哇乡。
 

', 'cityname' => '卓尼', ], [ 'title' => 'pingchuan', 'content' => '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平川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6号)恢复白银市(地级)。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平川区形成区内四大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以繁育优质玉米种子为主的种子业,“平川蜜”西甜瓜和“乾泰”种子已远销省内外。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品种繁多的小杂粮也初具产业化规模,秦芄、车前子等野生中药材和石羊、狐狸等野生动物及天然森林、草场资源丰富。二毛裘皮、黑瓜子、大枣、发菜、甘草等土特产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cityname' => '平川', ], [ 'title' => 'longnan', 'content' => '

武都县地处甘肃东南部,53.05万人。幅员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53万亩,林地和蔬林地190多万亩。海拔600—360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日照时数1911.3小时,年降雨量400mm左右,无霜期210—240天,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 'cityname' => '陇南', ], [ 'title' => 'liangdang', 'content' => '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全县辖3镇11乡,118个行政村,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1万亩。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雨量630mm,无霜期193天,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全长209.93公里。年径流量3377.2万立方米。
 

', 'cityname' => '两当', ], [ 'title' => 'liling', 'content' => '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288天。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纪念地先农坛、东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云岩寺及醴泉映月、财源塔影、状元芳洲、红拂古墓、渌江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点缀河山。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及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历经世纪沧桑,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醴陵还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花炮生产,历史悠久,遍布城乡。
 

', 'cityname' => '醴陵', ], [ 'title' => 'huixian-2', 'content' => '

徽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西连成县,南通四川,东邻陕西,全县总面积277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徽县', ], [ 'title' => 'youxian', 'content' => '

攸县位于湘江上游、洣水之滨,交通便利。距炎帝陵、井冈山、南岳仅几十公里,且为必经之途。早在商周就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湘东福地”之誉。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已成为株洲市佛教协会之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拥有华夏民族先祖尧帝寝陵的尧山,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圣地;地处攸县东部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内有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拥有酒仙湖、白龙洞等52个中外闻名的景点,其中禹王洞地下河是世界级的景点。攸县矿藏丰富,物产富饶。已探明煤、铁、锰、铀、玄武岩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美称,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草席、荞头、竹木制品畅销大江南北以及东南亚地区。近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牲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茉莉花产业发展带、农村农业现代化试点县、省市蔬菜生产基地及株洲市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
 

', 'cityname' => '攸县', ], [ 'title' => 'lixian-3', 'content' => '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全县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
 

', 'cityname' => '礼县', ], [ 'title' => 'zhuzhou', 'content' => '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6°–114°,北纬26°–28°之间,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株洲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4处,其中国家级的有炎陵县炎帝陵1处,省级的有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株洲县大京风景区、茶陵县云阳山森林公园。景观:炎帝陵、桃源洞、湘山等.
 

', 'cityname' => '株洲', ], [ 'title' => 'xihe', 'content' => '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 'cityname' => '西和', ], [ 'title' => 'yuetang', 'content' => '

岳塘区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位于湘潭市东北端,湖南省湘江与涟水河汇合处,东接株洲市石峰区,南与湘潭县隔湘江相望,西同雨湖区隔湘江相望,北近长沙市长沙县。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2度95分、北纬27度87分。2009年,全区户籍人口349577人。截止2013年,辖13个街道、1个镇、3个乡。岳塘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中心地带,联系三市之框纽,扼湖南经济开发带“五区一廊”之要冲,是湘潭市的政治中心、重要工业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以及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截止2014年2月,岳塘区辖14个街道、1个镇、2个乡:岳塘街道、东坪街道、中洲路街道、书院路街道、下摄司街道、建设路街道、滴水埠街道、五里堆街道、社建村街道、宝塔街道、红旗街道、双马街道、板塘街道、霞城街道、易家湾镇、荷塘乡、昭山乡。区政府驻湘潭市板塘铺安乐塘21号。
 

', 'cityname' => '岳塘', ], [ 'title' => 'kangxian', 'content' => '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属古道之一。西汉设道,北魏始置“平乐县”,1929年(民国18年)置“永康”县,后载“永”字为康县。康县区域位置优越,东邻陕西省略阳县火车站,南接陕西宁强县至阳平关火车站,西与武都县毗连,经文县可直达九寨沟,北以西汉水为界,可经成县、天水直至兰州。幅员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高达70%,总人口20.32万人,平均海拔高度1184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757mm。
 

', 'cityname' => '康县', ], [ 'title' => 'yuhu', 'content' => '

雨湖区隶属湖南省湘潭市,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是湘潭的商贸、科教、文化中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以及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截至2014年,雨湖区总面积451.39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4个镇、2个乡,2016年总人52.0914万人。2016年,雨湖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2.54亿元。雨湖区是湘潭城市的发祥地,宋代湘潭县治迁于此。因濒临湘江,水陆交通发达;雨湖区内有万楼、文庙、关圣殿、鲁班殿、唐兴寺、秋瑾故居等文物景点56处,其中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1992年6月25日,雨湖区辖原湘江区的窑湾、羊牯塘、广场、楠竹山、中山5个街道,原雨湖区的云塘、鹤岭、城正街、雨湖路、平政路5个街道,原郊区的长城、昭潭、先锋、护潭4个乡和先锋农场。调整后,雨湖区共辖10个街道、4个乡、1个农场。
 

', 'cityname' => '雨湖', ], [ 'title' => 'danchang', 'content' => '

宕昌县位于甘肃陇南地区西北部,境内高寒阴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日,属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
 

', 'cityname' => '宕昌', ], [ 'title' => 'xiangxiang', 'content' => '

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素有“养猪大县”的美誉。现有水产、水果、优质稻、经济林、畜牧业5大类10多个省级以上商品基地。已探明矿藏有30多种,驰名中外的有“棋梓灰岩”,南齐时“以之充贡”的天然含锌矿泉水以及白云石、矽石、石膏、铁、锰等质优量多,还有金、银、铜、海泡石等珍稀宝藏亟待开发。建于宋朝的云门寺内保存有汉白玉雕罗汉十八尊和11米高的千手眼镀金观音塑像;有湖面达44.3平方公里的湖南水府旅游区;有国家森林公园东台山;有孔庙大成殿、伏虎井、观音阁等20多处古迹。
 

', 'cityname' => '湘乡', ], [ 'title' => 'wenxian-2', 'content' => '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 'cityname' => '文县', ], [ 'title' => 'shaoshan', 'content' => '

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境,面积115.3平方公里。离湘潭市有40公里,离长沙100公里.韶山历史源远流长,古属荆楚,相传虞舜南巡至此,赏心悦目,遂与妻臣在山上奏起〈韶〉乐,引得凤凰来仪,百鸟和鸣。韶山因而得名。她原本是一条狭长而灵秀的山冲,数十里山川相互成趣,一谷清风,与常青韶峰,浑然一体,精微质朴。韶山山水溢清气,钟灵毓伟人,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更因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扬天下。韶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夏热期长,严寒期短。韶山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最佳季节是3月-10月。韶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大氧吧”,中国韶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有故居景区、韶峰景区、滴水洞景区、清溪景区、银河景区、狮子山景区、黑石寨景区等七大景区,共82个景点。现已开发前四大景区,59个景点。景观:滴水洞、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园、毛泽东双亲墓、毛氏三祠、毛泽东诗词碑林.
 

', 'cityname' => '韶山', ], [ 'title' => 'yanling-2', 'content' => '

炎陵县原称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炎陵县。全县蕴藏着山地、水电、矿产、药材、旅游等五大优势资源。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6.9%,森林覆盖率达82.4%;全县自然、人文景观富集,有“神州第一陵”——炎帝陵,湖南最高峰——酃峰。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炎帝陵:地处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陵殿金瓦红墙,庄严肃穆,壮丽堂皇,成为炎黄子孙寻根谒祖之圣地。景区有神农大殿、咏丰台、圣火台、天使馆、御碑园等许多建筑群和景点。炎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AAAA旅游景区。境内还有神农谷、湘山公园等风景区。
 

', 'cityname' => '炎陵', ], [ 'title' => 'xiangtan', 'content' => '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283.8万。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湘潭是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 'cityname' => '湘潭', ], [ 'title' => 'chaling', 'content' => '

茶陵因地居“茶山之荫”,中华民族始族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而得名,地处湖南省东部,东邻江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肇文明于史前,置县于西汉。古以“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谓载于史,近以“将军之乡红土地”之誉炳于世。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也是茶陵人。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湘赣苏区的模范县,经毛泽东同志的批示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全县有3万多人为革命捐躯,有25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先后三次来茶陵指导工作。茶陵风景秀丽,群山环抱,奇峰错列,有“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之称,南宁古城、南浦铁犀、云阳国家森林公司、灵岩山等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
 

', 'cityname' => '茶陵', ], [ 'title' => 'yuhua-2', 'content' => '

雨花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地处长沙市区东南部。雨花区北连芙蓉区,西接天心区,东邻长沙县,南至株洲市。雨花区现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雨花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物流产业园区(雨花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为83.64万人,户籍人口为66.94万人。雨花区是省会长沙的“东南门户”,区名源自长沙古佛道圣地-雨花亭。 [2] 辖区有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石燕湖、风景秀丽的同升湖、千年古刹清泉寺、省森林植物园等景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雨花区处在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是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之区,也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5.71亿元,居湖南省城区第一位。2017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入选中国城区100强。
 

', 'cityname' => '雨花', ], [ 'title' => 'hetang', 'content' => '

荷塘区于1997年8月由株洲市原东区三个办事处和原郊区三个乡合并设立。总面积159平方公里。与浏阳市、株洲县、芦淞区、石峰区接壤。地处“南北通衢”三要冲,交通便捷。地势东北高,南西低,中部高,西侧低,属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8.7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8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75亿元,分别增长3.8%、14.4%和10.1%。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2013年1月,荷塘区国家税务局获得了株洲市委颁发的“模范学习型党组织”荣誉称号。荷塘,北宋时已有村落。该镇六坊乡有一个村,它东南西三面有石山耸立,由于汹涌海水被山阻拦,冲激较大,地势低陷,象是“河中之塘”,因此初名河塘。以后,随近一带遍植连藕,夏日荷花盛开,荷香飘拂,故有“荷塘”雅称。
 

', 'cityname' => '荷塘', ], [ 'title' => 'kaifu', 'content' => '

开福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主城区北部,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开福区东与长沙县、芙蓉区接界,西与岳麓区毗连,北与望城区相邻,南与天心区相接,下辖16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7千公顷。截止到2017年底,户籍人口4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69万人。开福区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是“楚汉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的发源地,拥有开福寺、潮宗古街、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开福区是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的重要区域,也是长沙推进“大城北”战略的核心区域,2017年,全区实现GDP920.26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财政总收入147.12亿元,同比增长12.2%。2018年9月,开福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9位。
 

', 'cityname' => '开福', ], [ 'title' => 'taibai', 'content' => '

太白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境内海拔最高3767米,最低740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县城海拔1543米,是陕西省107个县中海拔最高的县。太白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19℃,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城”和冬赏瑞雪、夏避酷暑的胜地,“太白积雪六月天”是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2017年12月2日,太白县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9月26日,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 'cityname' => '太白', ], [ 'title' => 'yuelu', 'content' => '

岳麓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湘江西滨,以湘江主航道为界,划江而治,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岳麓区现辖16个街道、2个镇,2个景区、2个科技产业园,总面积552平方公里。 [1] 2016年末,常住总人口83.79万,户籍总人口686312人。岳麓区因国家风景名胜区岳麓山而得名,是长沙的“西大门”,集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等生态资源,是长沙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岳麓区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汇集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是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西引擎”“西高地”,为我国著名的“智能密集区”。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21909万元,同比增长9.8%。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岳麓', ], [ 'title' => 'yangling', 'content' => '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隶属陕西省,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59′—108°08′,北纬34°14′—34°20′之间,东与武功县大庄镇以漆水河为界,南与周至县哑柏镇隔渭河相望,西与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依湋河与武功县武功镇、扶风县杏林镇相邻,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辖1个县级区,有2镇、3个街道。常住人口24万人。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18.98亿元,较2015年增长10.1%。2017年6月28日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997年,杨陵区地域设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为正厅级事业单位,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杨陵区为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示范区管委会。
 

', 'cityname' => '杨凌', ], [ 'title' => 'meixian', 'content' => '

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距西安125公里,西距宝鸡65公里。总面积852平方公里,辖9镇1乡,30万人口。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7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6元。历史渊远,人杰地灵。眉县为西周部落发祥地之一,2003年1月19日在眉县境内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考古界称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眉县周之先封国曰“邰”,夏禹受舜禅封爵曰“微国”。东汉末权臣董卓在境内筑“眉坞城”,故古称眉坞。从古至今,这里风物传说优美,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历史名人有秦将白起、东汉末蜀国名将法正、唐代医学家王焘、宋代理学家张载、明末清初“关中三李”之一李雪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李达等。气候湿润,物产富饶。眉县气候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区,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境内渭河、汤峪河、霸王河、石头河纵横交错,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太白山,夏商时称敦物山,西汉时称太乙山,后称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孤峰独立,势如天柱,六月积雪,别有情趣,为陕西“关中八景”之一。入眉县汤峪口,可进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谷口温泉沐浴,祛病强身;园内苍山蕴险,幽谷含秀,兼有珍奇生物、地质古迹;登临太白绝顶,云海漫地,仙气绕腰。“西上太白山、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太白山景色的生动描绘。目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已进入全国20个重点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林业局分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是陕西确定重点开发的四大旅游区之一;太白山旅游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拥有高中档宾馆23家,6000多张床位,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是著名的度假疗养、登山旅游和地质科研基地,2002年太白山旅游区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40万元,实现税收450万元。省列红河谷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游客如云;张载祠、墓修复一新,2000年正式对游人开放,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松柏常青,翠竹摇曳,这里安葬着620名为国捐躯的烈士忠骨;石头河水库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秀山环抱,水域迂回,是理想的水上乐园,成为新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眉县', ], [ 'title' => 'tianxin', 'content' => '

天心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处长沙市主城区南部。天心区北临开福区,南至湘潭市,东接雨花区,西濒湘江。天心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2016年,户籍人口数46.02万人,常住人口数64.34万。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北低、中部高,由东向西略斜,西部地势平坦,中部为丘陵地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天心区因天心古阁而得名,是长沙的主要发源地,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天心区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之称,拥有天心阁、白沙古井、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天心区湘江岸线长达32公里,是长沙“山水洲城”魅力的最佳展示区域,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天心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几何中心,有着长沙“南大门”之称,是全省重点打造的长株潭融城核心区,踞“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前沿。 [1]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7.71亿元,人均GDP达125417元2018年9月,天心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85位。
 

', 'cityname' => '天心', ], [ 'title' => 'yintai', 'content' => '

印台区,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地处关中盆地北缘渭北旱塬中部,北依雄浑的陕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北与宜君县、黄陵县,西北与旬邑县,西南与铜川市王益区毗邻,东与白水县、蒲城县,东南与富平县接壤。区政府所在地是古同官县治所在,是原铜川老市区的所在地,南距省会西安95公里,北距圣地延安250公里。印台区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75米。 总面积62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2010年)。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秦代以前,属古雍州豳之领地,秦为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置祋礻羽县,魏文帝废祋礻羽,设泥阳县,属水地郡,县治在今耀州区,西晋仍属泥阳县,县治在今印台区东北一里许频山下。
 

', 'cityname' => '印台', ], [ 'title' => 'furong', 'content' => '

芙蓉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主城区东部,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总面积42.8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399936人,辖13个街道、1个正县级单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芙蓉区因湖南省有“芙蓉国”的雅称且地处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而得名,是长沙市的东部窗口,有着“三湘第一区”的美誉,湖南省与长沙市首脑机关汇集于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密集。芙蓉区辖区内街市繁华,大型市场和特色街市星罗棋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年居全省县(区)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地位。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9.80亿元,增长10.4%。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芙蓉区位列第32名。
 

', 'cityname' => '芙蓉', ], [ 'title' => 'fufeng', 'content' => '

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中点,毗邻杨凌农业示范园。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辖9镇3乡189个行政村46万人。是陕西省农业和旅游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名县。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久以“青铜器之乡”著称,佛教圣地法门寺在世界享有盛名。扶风属黄河流域,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2.4℃,水量充沛。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跌落,依次为北部乔山山脉、低山丘陵、中部黄土台塬、南部川道。全县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优越,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陇海电气化铁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西(安)——宝(鸡)高速公路、法门寺——汤峪二级旅游公路、法乾二级旅游公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乡镇公路和乡村道路全部实现油路化和砂石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无盲区。扶风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文明昌盛,历史悠久,可谓地灵人杰之乡。名垂青史的汉史学家班彪、班固两代三人著成《汉书》,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汉名将名儒马援、马超、马融和机械发明家马钧等等,都是叱咤风云的天下名士,蔚为周原地域文化的独特霞光。
 

', 'cityname' => '扶风', ], [ 'title' => 'wangyi', 'content' => '

王益区(Wangyi District)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中部,是铜川市原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也是铜川北市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益区辖红旗街、桃园、七一路、青年路、王家河、王益六个街道办事处和黄堡镇,全区常住人口19.8万(2015年),总面积162.2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健康路。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3.17亿元,拥有耀州窑博物馆、炭科沟遗址、前峁遗址、兴元寺塔等景区或遗址。王益区原名铜川市城区。1980年4月5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经国务院同意,铜川市设立城区、郊区两个市辖区人民政府,均属县级建制,并于5月1日正式办公,同时,中共铜川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铜川市城区委员会。城区区委驻地七一路原工委办公地点,城区人民政府驻地健康路。城区管辖面积约20平方公里,时辖城关、青年路、五一路、七一路、红旗街、桃园、黄堡街、王家河、焦坪、王石凹10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委会,28个家委会1984年及1987年的2次区划变更后,城区辖1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62.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王益', ], [ 'title' => 'fengxiang', 'content' => '

凤翔县古称雍州,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公里。全县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现辖12镇5乡,250个村民小组,51万人。以“三绝”(西凤酒、姑娘手、东湖柳)闻名于世,因“苹果之乡”、“辣椒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享誉南北,人称“西府明珠”。全县耕地72万亩,林地21万亩,海拔595—1678米,河流主要有横水河、千河、雍水河,水库主要冯家山水库、东风水库、白荻沟水库。县境内山、川、原皆有,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4℃,无霜期209天,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县境内有高品位的石灰石资源3.3亿吨。凤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北宋大文豪苏轼修葺的东湖公园是北方古园林的代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雍城遗址位于县城之南,“秦公一号大墓”举世瞩目,距县城6公里。民间工艺遐迩闻名,剪纸刺绣、彩绘泥塑、木版年画、木制漆器、草编制品等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畅销国内外。泥塑作品“生肖马”、“生肖羊”连续两年喜登全国邮票。
 

', 'cityname' => '凤翔', ], [ 'title' => 'changshaxian', 'content' => '

长沙县,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别称“星沙”,自古为“三湘首善”。长沙县位于长沙市中部,湖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12°56′15″~113°36′00″,北纬27°54′55″~28°38′55″之间,东接浏阳市,西、南连长沙市城区,北达岳阳市平江县、汨罗市;浏阳河和捞刀河贯穿境内;总面积1756平方千米,下辖13个镇5个街道,常住人口94.6万(2016年)。长沙县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8万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分别跃居第7位、第6位,获评“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2017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6位。长沙县哺育了黄兴、李维汉、杨开慧、柳直荀、许光达、缪伯英、廖沫沙、田汉等仁人志士,还是原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铁映的故乡。县域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
 

', 'cityname' => '长沙县', ], [ 'title' => 'yaozhou', 'content' => '

耀州区,古称耀县,是陕西省铜川市下辖区,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耀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上古阴康氏的治地,置县历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县设区。这里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内文物古迹遗存较多,中国药王山、大香山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享誉海内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 'cityname' => '耀州', ], [ 'title' => 'qishan', 'content' => '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径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宝鸡县毗邻。东起七里河,西到凤鸣沟,南自瓦房沟,北至孟家山,南北长53.5公里,东西平均宽30.5公里,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岐山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岐而得名。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属宝鸡市所辖,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总耕地56.23万亩。全县辖11镇3乡,总人口46.9万人。县城所在地凤鸣镇东距西安135公里,西距宝鸡60公里。岐山县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628.8毫米。境内土壤肥沃,资源种类繁多,物产充裕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苹果、大蒜及各类蔬菜,尤以秦椒、苹果、大蒜最为知名。家畜家禽以牛、羊、猪、鸡为主,-1-品种优良,常年出口。南北二山有较集中的林业用地和牧草资源,有松、杨、槐等80多个树种,近百种药材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石英石等,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地下水资源储量1.69亿立方米,绝大部分水质良好,尤以周公庙润德泉为佳。
 

', 'cityname' => '岐山', ], [ 'title' => 'yijun', 'content' => '

宜君县位于铜川市北部。总面积1501平方公里,辖5镇8乡118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全县地貌呈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大陆性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寒夏凉,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山地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水为709.3mm。全县土地广阔,土质肥沃,有耕地面积32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其中玉米生长期长、品质好、产量高、含糖量大,为大宗外销产品。有森林面积68万亩,覆盖率达41.6%,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已探明储量4500吨。有大小河流23条,福地、西河等水库10余处。宜君人文、自然景观众多,商大夫彭祖故里、西魏石窟、云梦山道教胜地、哭泉姜女泉、福地湖光、太安林海等名胜古迹远近闻名,毗邻唐玉华宫、轩辕黄帝陵,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宜君农民画以其丰富的内涵,奇特的表现手法,享誉海内外,有“黄土高原的毕加索”之称,1988年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农民画画乡”。
 

', 'cityname' => '宜君', ], [ 'title' => 'wangcheng', 'content' => '

位于我国湖南省境内。望城是雷锋的故乡,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希望之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近郊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她扼湘西北门户,北连浩瀚洞庭,南毗麓山毓秀,望城县辖13个镇、3个乡,总面积1046.42平方公里,总人口56.63万人;县域全境已纳入《长沙市城市整体规划(2003~2020)》。
 

', 'cityname' => '望城', ], [ 'title' => 'linyou', 'content' => '

麟游县地处宝鸡市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740平方公里,辖5镇5乡,100个行政村,4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县城距西安160公里,距宝鸡106公里。麟游县属温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有耕地30.6万亩,宜林荒山130万亩,宜牧草坡70万亩,发展林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梁为主,年产量5.46万吨。县属工业以医药、酿造、食品、采矿为主体,已初具规模。全县实现了乡乡通路、村村通电、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广播电视网络与省市联通。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煤炭藏量达10亿吨以上,陶土3000万吨。麟游县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境内群山结秀,诸水环布,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观光旅游的胜地。隋、唐两朝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九成宫、仁寿宫,两朝4帝21次到麟游避暑消夏,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的有一代女皇武则天沐浴过的玉女潭,供宫娥彩妆打扮的梳妆台,有水清若镜、水质甘甜的唐宫延水井,有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的唐慈禅寺大佛。更为贵者,唐名相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唐高宗李治御书、当朝三品以上文武宫员亲笔签名的《万年宫铭》碑,均属国宝级文物。
 

', 'cityname' => '麟游', ], [ 'title' => 'xiangjiangxinqu', 'content' => '

湘江新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1200平方公里。湘江新区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和建设湖南湘江新区,是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长沙在更高起点上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委、市政府为了“探索改革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带动效应”,设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 'cityname' => '湘江新区', ], [ 'title' => 'tongchuan', 'content' => '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散发着古老气息的现代化城市。铜川历史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铜川古称铜官。北魏太武帝年间,设铜官县。北周武帝年间,改“铜官”为“同官”。1946年“同官”改为“铜川”。1949年4月28日,铜川全境解放,1958年撤县建市至今。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年均气温8.9-12.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铜川市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或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石灰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铝矾土和铁矿等7类10多种,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大,达30多亿吨。石灰岩储量20多亿吨,是建筑、冶金、化纤的最佳原料。森林覆盖率42%。野生资源中有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金钱豹、水獭等;植物有山楂、沙棘以及350多种中药材,其中以宜(君)党(参)和耀(县黄)苓最为著名。土特产品中,除苹果、线辣椒外,还有花椒、大蒜、桃、梨、杏、柿、核桃等。铜川市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历史文化遗迹名胜古迹600余处,其中市级以上的名胜古迹28处。著名的“两址两山”即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和香山、药王山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华山中的玉华宫遗址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及高僧玄奘译经、圆寂之处。号称“十里窑场”的耀州窑遗址,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集唐、五代、宋、金、元各个时期窑炉之精华于一地的古遗址,堪称当代中国最大的地下陶瓷博物馆。
 

', 'cityname' => '铜川', ], [ 'title' => 'qianyang', 'content' => '

千阳县位于陕西西部,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与凤翔、陇县、陈仓区毗邻,距宝鸡市中心36公里,距省会西式200公里。境内渭河支流_千河横贯东西,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故知新10.9℃,年均降水泄不通677.1毫米,无霜期限197天。全县辖6镇5乡,98村,521个村民小组,面积极因素996.46平方公里,12.8万人。千阳历史悠久,有许多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千阳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唐朝太尉段秀石史称“千阳三贤”,有闻名遐迩的燕伋望鲁台,有全国中型冯家山水库,有翠柏长青的天台山,有晚景迷人的石鱼沟,有险峡奇妙的臣虎山青崖洞,还有历史上曾为皇家狩猎,现今陕西唯一的休闲狩猎地——陕西莲花山狩猎场。有巧夺天工、飘洋过海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餐饮娱乐服务良好,民情淳朴,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 'cityname' => '千阳', ], [ 'title' => 'liuyang', 'content' => '

浏阳位于湖南省东部,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即为东吴将领周瑜“俸邑”之一。境内山丘绵亘,西南稍平衍,东北半山谷,浏阳河横贯其中。浏阳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焦达峰、陈作新等大批爱国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踏上浏阳的土地,播下革命的火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浏阳籍将军达30人,其中包括当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至今为此,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彭佩云等浏阳人民的优秀儿女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浏阳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床、矿点118处,矿物20多种,其中海泡石储量、菊花石矿种世界罕见。浏阳自古人杰地灵,人文蔚起。元代文史学家欧阳玄主编宋、辽、金三史,创作鬼神小说《睽车记》,比《聊斋志异》早300多年。清代浏阳器乐大师邱之陆经制的浏阳古乐是目前全国现存最为完整的祀孔古乐。现代戏剧家欧阳予清,表演艺术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誉
 

', 'cityname' => '浏阳', ], [ 'title' => 'jintai', 'content' => '

金台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境所环绕。介于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总面积52.16平方千米。金台区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北倚渭北黄土台原,南临渭河,西靠陇山余脉,东向渭水谷地沿伸,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截至2016年,金台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常住人口40.05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7亿元。一、二、三产业占比0.83:66.57:3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4635元。金台区名胜古迹众多,仰韶文化北首岭遗址、古陈仓城遗址、大唐秦王陵等坐落境内。
 

', 'cityname' => '金台', ], [ 'title' => 'weibin-2', 'content' => '

渭滨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西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西与陈仓区接壤,南与太白县、凤县交界,北与金台区毗邻,总面积728平方千米。渭滨者,渭水之滨也。区境在渭河以南,原名神农区,是上古领袖炎帝神农氏故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区境内的蒙峪沟,长于瓦峪寺,沐浴于九龙泉,殁于天台山。炎帝陵位于渭滨区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截至2016年,渭滨区下辖5镇、5个街道,常住人口45.54万人。实现生产总值50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6.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90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31元。
 

', 'cityname' => '渭滨', ], [ 'title' => 'ningxiang', 'content' => '

宁乡隶属长沙,地处湘中东北部、湖南“五区一廊”金三角地带,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要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先后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2000余件商周青铜国宝,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宁乡人文荟萃,从理学大家张栻,到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等,再到当代中国科协荣誉主席、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人才辈出。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多种150多处,铁、锰、海泡石、温泉等项目已得到开发。交通发达。宁乡是“红色之旅”的重要线路。刘少奇故居花明楼是国家首批4A景区,与韶山毛泽东故居、灰汤温泉紧邻相串,已成为湖南四大黄金旅游线之一。灰汤温泉是中国三大高温温泉之一,水温高达89.5℃,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中国中南地区著名的休闲疗养度假区。宁乡又是东亚和东南亚最负盛名的佛教文化区域之一。沩山是长沙市重点开发的三大名山之一,山间密印禅寺始建于唐代,是佛教禅宗沩仰宗的发源地和祖庭,其主殿万佛殿四壁镶嵌12988块贴金佛像,创吉尼斯记录;山谷的青洋湖是全国三大土坝水利工程之一,北侧的千佛洞,是可与张家界黄龙洞、桂林芦笛岩相媲美的天然溶洞。
 

', 'cityname' => '宁乡', ], [ 'title' => 'chencang', 'content' => '

陈仓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部,西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相邻。陈仓区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截至2016年,陈仓区下辖15镇、3个街道,常住总人口60.400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78亿元,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15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9.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88亿元。陈仓区名胜古迹众多,汉刘邦暗度陈仓,诸葛孔明两伐祁山,吴玠吴磷兄弟大败金兀术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著名的有唐代初年出土的石鼓,清代出土的“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以及建国后出土的“何尊”、“夨王簋盖”等。1949年7月以宝鸡县的城区及郊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宝鸡市,与宝鸡县化归新设立宝鸡分区管辖;宝鸡县驻地迁往石羊庙。11月,宝鸡市的虢镇区划归宝鸡县。
 

', 'cityname' => '陈仓', ], [ 'title' => 'longxian', 'content' => '

陇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西北。东临千阳,南接陈仓区,西北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介于东经106°26′32″—107°8′11″,北纬34°35′17″—35°6′45″之间,南北宽57.6千米,东西长59.7千米,总面积2285平方千米。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截至2016年,陇县下辖10镇,户籍人口27.28万人。实现生产总值67.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8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5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77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6.5:43.2:30.3。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元和郡县志·卷二》:陇州“因山得名”。
 

', 'cityname' => '陇县', ], [ 'title' => 'changsha', 'content' => '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长沙是一座有2000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景观:岳麓山、桔子洲、天心阁、烈士公园、月亮岛等。
 

', 'cityname' => '长沙', ], [ 'title' => 'baoji', 'content' => '

宝鸡位于陕西省八百里平川的西端,也位于黄河支流渭河平原的西端,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西北地区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东距西安179公里,与咸阳、汉中、甘肃、天水、平凉等地、市接壤。气候: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宝鸡古称陈仓。远古时期,姜、姬二氏族先后生息、繁衍、壮大、昌盛于此。相传炎帝神农氏就出生在宝鸡的姜水河畔,他教农耕、创医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千年前周部族以宝鸡为基地,发展壮大,建立了强大的周王朝。后秦人又以凤翔雍城为基地,秣马励兵,一举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北首岭新石器文化遗址,举世闻名的周原遗址,雍城先秦遗址,法门寺地宫文物和佛指舍利以及是中国离宫之冠的唐九成宫遗址等都在中国的文化史,考古史、建筑史以及宗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瑰宝。景观:龙门洞、周公庙、歧山县-五丈原、钓鱼台、太白山、关山牧场、法门寺等。
 

', 'cityname' => '宝鸡', ], [ 'title' => 'shanxi-2', 'content' => '', 'cityname' => '陕西', ], [ 'title' => 'hantai', 'content' => '

汉台区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中心,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汉台区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之一,辐射面可及周边各县及陕、川、甘毗邻地区。汉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地处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中心,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下辖7个街道、7个镇。素有“汉家之源、天府之心”和“中华汉城、天汉胜地、川陕要塞、秦巴首府”的盛誉。 汉台区还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12月,入选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汉台区列车客运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青岛等中心城市,民航可直达西安,公路交通四通八达,108、316两条横贯南北、东西的国道在这里交会,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络通讯体系健全。
 

', 'cityname' => '汉台', ], [ 'title' => 'fengxian-2', 'content' => '

凤县古称“凤州”,始建于秦朝。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西邻甘肃,南接四川,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辖10镇5乡,150个行政村。一九九七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紫柏山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列为陕西三大名山之一。位于凤县与留坝县交界处,属秦岭褶皱系中部,由于北屏秦岭主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景区内山体高大险峻,深谷纵横。旅游区内气候湿润宜人,植被覆盖率极高,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区峰崖峡岭竞秀,坦洞泉溪交织,动植物珍奇荟萃,民俗风情独特,是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生态旅游区。
 

', 'cityname' => '凤县', ], [ 'title' => 'zhenba', 'content' => '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北纬32度8分54—32度50分42,东径107度25分30—108度16分42之间;东西长80.45公里,南北宽77.45公里,全境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东邻本省安康地区紫阳、汉阴两县,南靠四川省万源市、通江县,西北与本市西乡县接壤。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分属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地形以中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231米,年降水量1250-1350毫米,是汉中市降雨量最大的区域,也是全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全县辖1O镇18乡442个行政村,总人口27.2万,其中农业人口25.1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87,另有苗、回、维吾尔、壮族等几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居多,是西北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 'cityname' => '镇巴', ], [ 'title' => 'hanzhong', 'content' => '

汉中是一个天然“聚宝盆”。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汉中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文献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石门栈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镌刻于石门之上而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汉魏十三品》,不仅是艺术研究价值极高的书法珍品,而且是宝贵的考古和文学资料。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完成统一大业,特用“汉”字为号,建立汉王朝,留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饮马池等遗址。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岐山,鞠躬尽瘁,死后葬于勉县定军山下,其武侯墓、祠彪炳青史。出生于城固的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走向世界第一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鼻祖蔡伦封侯并长眠于洋县龙亭。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景观:汉中博物馆、武候祠、武侯墓、南湖风景区、南沙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五龙洞森林公园、灵岩寺、张赛纪念馆、留候祠、蔡伦墓祠等。
 

', 'cityname' => '汉中', ], [ 'title' => 'nanzheng', 'content' => '

南郑这块秀美的土地,镶嵌在汉中盆地西现,汉水流经其北,巴山环护其南,灵山秀水织成了大西北”小江南”的特殊地貌。全县面积2849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501个村,总人口53.8万。境内交通通讯便捷,生物、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对外开放县,全国粮油生产基地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科普示范先进县。南郑历史悠久。自公元前451年秦历公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起,便一直是汉中的政治经济中心。民主革命时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郑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曾有刘邦、诸葛亮、曹操、萧何、何挺颖、左明等众多人杰志士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全县现在文物遗址景点318处。梁山地貌被誉为”中国天然秀珍地质博物馆”。龙岗寺人类古遗址闻名海内外,美国俄勒冈大学阿金斯教授曾激动地赞叹:”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重南郑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林地13万公顷,耕地5.1万公顷;有金、铁、钢、锰、花岗石等26种矿藏。县内河流密布,水量丰盈,森林茂密,有豹、猕猴、水獭、獐子、锦鸡等国家保护动物100多种。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青山长绿、花香四季、风光绮丽。全县已对外开放的自然风景区11处,南湖、红寺湖、小南海、黎坪原始森林风景区,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 'cityname' => '南郑', ], [ 'title' => 'hanbin', 'content' => '

汉滨区,陕西省安康市辖区,安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信息中心。地处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居汉江上游安康市腹地,东接旬阳县,西连紫阳县、汉阴县,北靠商洛市镇安县、安康市宁陕县,南与平利县、岚皋县接壤。面积3652平方千米。辖30个镇、4个办事处,876个行政村,69个居委会。全区户籍总人口102.58万(2014年),常住人口87.87万(2016年)。设立的恒口镇、五里镇、瀛湖镇、关庙镇、县河镇为5个重点镇。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
 

', 'cityname' => '汉滨', ], [ 'title' => 'ningqiang', 'content' => '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和南郑3县毗邻。秦岭横亘于北,巴山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区县。地理座标为:东径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全县最高海拔2103米,最低点52.0米,总面积3282.73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其中11镇21乡)、366个行政村24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3万人,以汉人为主,有回、满、壮、白等11个少数民族。耕地44万亩,其中水田7.6万亩,人均耕地1.48亩。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资源是宁强的三大优势资源。全县林木资源丰富,有树种28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连香、杜仲等7种。林业用地316万亩,森林覆盖率49.8%,活立木总蓄量达419.8万立方米,有五丁关、红石梁两大林场。已初步形成以杜仲、天麻、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以木耳、香菇为住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饼为主的干鲜果等七大生产基地。生漆、油桐是宁强的传统项目,历史悠久。“宁强雀舌”、“金牛早”等名优茶叶,享誉海内外。野生动物有18目50科142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0种。宁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殖。养牛、养羊、养猪、养禽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县上的优势产业。宁强地处宁略勉三角地带,成矿条件优越,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列汉中市第二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1种,矿石量26840万吨,潜在价值达132亿万。其中金属矿藏5种,42个矿点,主要有铁、铜、锰、锌、金等,经初步探明,单黄金储量既有3万多公斤。非金属矿藏占全县矿藏的94%,构成本县矿藏的主体,主要有石棉、磷、硫、重晶石、大理石、花岗石、海泡石、菊花石等。
 

', 'cityname' => '宁强', ], [ 'title' => 'ningshan', 'content' => '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仅为72公里。地处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冲,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安康,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自清朝设“宁陕厅”,取其“安宁陕西”之意。宁陕地域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在板块面积中,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县辖14乡镇、98个行政村,共有汉、回、蒙、满、壮五个民族7.4万人。宁陕是国家级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82%,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森林、水力、矿产、药材、食用菌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宝”之美誉。近年来宁陕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古子午栈道为主干,蒲河、池河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框架逐步形成。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实为摄影、绘画、避暑、度假、狩猎、赛马、攀岩、射击、旅游观光的胜地。
 

', 'cityname' => '宁陕', ], [ 'title' => 'foping', 'content' => '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距西安市200公里,距汉中市145公里。108国道及西成光缆纵贯全境。现辖9乡2镇、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5万人,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境内设有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境内林业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源都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76.98%(不含灌木林)林地面积170万亩。佛坪素有“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华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有野生高等植物5门180科近2000种。区内自然生态保护完整,是避署、旅游、探险、狩猎基地。已探明黄金、石墨、大理石、云母、石材等矿藏资源20余种。
 

', 'cityname' => '佛坪', ], [ 'title' => 'zhenping-2', 'content' => '

镇坪县位于陕西南端,与湖北、重庆交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峡大宁河发源地之一,距小三峡旅游始发点60公里;地处巴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最高点海拔291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940米,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9条,主流南江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县,流径全长107.4公里,径流量10.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8.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5.4万千瓦,人均占有可开发量4.46千瓦。现已发现34种,初步探明的有17种,主要有金红石、铅、锌、铜,瓦板石、花岗岩、大理石、煤炭、石灰石等,品质优良,蕴藏丰富。林木资源丰富,全县有林地162.8万亩,人均占有29亩多,植被覆盖率82.4%,木材蓄积量679万立方米,人均占有119立方米,年生长量278万立方米。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是全国产药带之一。各类中药材达420多种,常年挂牌收购的有102种,葛根、绞股蓝、林麝、黄连、黄精、党参、天麻最为有名,玄生、独活、云木香、杜仲、黄柏、厚柏、银杏、丹皮、桔梗、板兰根、冬花、丹参、牛夕、黄芪、黄姜、白术、勾藤、五味子等地道天然野生药材丰富。已开发的有葛根素、绞股蓝皂甙和五味子药饮,畅销全国。
 

', 'cityname' => '镇坪', ], [ 'title' => 'xixiang', 'content' => '

西乡县古属梁州,东汉设城置县,曾为汉班超和张飞封地。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介于东径107o151—108o151与北纬32o321—33o141之间。县境东邻石泉、汉阴,南界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接城固南郑。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海拔在371—2413米之间,山区丘陵面积占93.2%,平川占6.8%。全县辖25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0.48万户,4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农业劳动力17.7万个,有汉、回、苗等13个民族。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生态优异,素有“小江南”美誉。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茶叶基地县、高优高农业示范县、牧草综合开发示范县、瘦肉猪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县。全县有耕地47万亩,基中水田21万亩;林地266万亩,牧地68万亩,经济林20余万亩。年产粮食15万吨,西镇牛为全国良种黄牛之一。已建成投产茶园5万亩,年产绿茶1000吨,另外银杏、香菇、黑木耳、核桃、樱桃、板栗、生漆、蚕茧、龙须草等林特产品也有一定规模,还产杜仲、天麻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其中,牛肉干、松花蛋久负盛名,贡茶新秀“午子仙毫”已获国内外十几项大奖,是陕西省名牌产品。
 

', 'cityname' => '西乡', ], [ 'title' => 'baihe', 'content' => '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部,幅员1450平方公里,总人口20.7万人。西部与本省旬阳县相连,北、东、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古有“秦头楚尾”之称。县城位于汉水南岸,傍山依水,秀丽多姿。316国道和襄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乡镇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沙石化,电话通讯程控化,高压线路通村化。自从70年代以来,白河人民坚持修田造地,改造山河,极大的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近几年来,白河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农业产业结构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多种经营长足发展。黄姜、烤烟、蚕桑、畜牧、林果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黄姜留存面积已达14万亩,年开挖黄姜8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国优质黄姜的主产基地。白河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较多,含量较高。现正在开采的矿种有硫铁矿、铅锌矿、铁矿、银金矿、石灰石、大理石以及驰名中外的绿松石。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制造、化工、建材、矿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支柱。
 

', 'cityname' => '白河', ], [ 'title' => 'chenggu', 'content' => '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是西汉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全县幅员2265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增长,城建、交通、金融、电信、科教、旅游等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优惠的招商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客商展示了无限广阔的投资前景。
 

', 'cityname' => '城固', ], [ 'title' => 'pingli', 'content' => '

在陕西东南,有一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秀色可餐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绿色休闲家园的女娲故里—平利。县境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本省本市的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23万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22亿元,财政收入34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茶业是平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优越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平利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女娲云雾”、“女娲银峰”系列绿茶品性高雅、清香诱人。平利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平利是生态旅游的处女地。女娲和八仙两大传统文化赋予生态旅游业以浑厚的文化内涵。千家坪森林公园、八仙大草原、廖乾五故居、女娲山、西岱顶、佛殿山、古仙洞和琵琶岛茶艺村等旅游景点已成为人们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cityname' => '平利', ], [ 'title' => 'yangxian', 'content' => '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东西长92.8公里,南北宽72.7公里,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山丘川比例为7:2:1。全县有耕地面积45.2万亩;其中,吨粮田7万亩,双千田9万亩,水田22万亩。境内最高海拔3701采,最低389米,地形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的阶梯状地理特点。气候: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湿带的过渡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平均日照时数1825小时,无霜期238天。文化名胜:洋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全县保留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39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蔡伦墓、舍利塔、良马寺觉皇殿、智果寺藏经楼、红25军司令部遗址等名胜古迹闻名省内外。
 

', 'cityname' => '洋县', ], [ 'title' => 'langao', 'content' => '

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东、北、西分别与陕西平利县、安康市、紫阳县相邻,总西积185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全县辖19个乡镇,198个村,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3万人。岚皋县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原煤、石灰石、瓦扳石、石英石等,其中钛铁矿总储量达22亿吨。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1万千瓦。全县有林地达面积145万亩,森体覆盖率66.4%。林特产品主要蚕茧,魔芋、茶叶、生漆、杜仲、扳栗、食用菌、用材林等,是陕西省林业重点县、蚕桑基地县,全国魔芋基地县,生漆基地县和杜仲基地县。以森林旅游、生态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开发步伐加快。随着西安至安康铁路和西康二级公路的决建设,岚皋至镇坪、巫溪公路等级的提高,西安—小三峡—张家界旅游热线通道已逐步形成。岚皋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较好,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前景看好。
 

', 'cityname' => '岚皋', ], [ 'title' => 'liuba', 'content' => '

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汉中市北部。位于东径106度38分05—107度18分14,北纬33度17分42,——33度53分29。东连洋县、城固,南接汉台区,西邻勉县,北靠太白、凤县。川陕公路纵贯全境县城南下汉中85公里,北上宝鸡175公里,距古城西安367公里。全县辖5镇5乡,100个行政村,4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58.2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留坝县历史悠久,其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蕴藏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褒斜道等数条古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遗迹众多。“火烧栈道”、“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历史典故流传千古;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安山驿等古邮驿站遗址尚存;武休关、柴关岭等古关隘雄风犹在;铁笼山三国古战场依现宏伟。集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雄伟于一体的陕南最大古建筑群张良庙,更是享誉海内外。1956年汉张晋侯祠(俗称张良庙)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遗留匾联、摩崖、碑刻等数百件,堪称“留侯碑林”。新建的当代名人“书法碑廊”,收集省内外当代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48幅,填补了“留候碑林”当代名人作品的空白。闻名遐迩的陕西三大名山之———紫柏山,绵延百里,山水相衬,坦洞相依,雾霭缭绕,更有“紫柏云海”、“紫柏飞雾”、“紫柏夕照”、“紫柏冰凌”等景观著称于世。
 

', 'cityname' => '留坝', ], [ 'title' => 'xunyang', 'content' => '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天然太极城”。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319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旬阳秦时设旬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境内出土文物不乏稀世国宝,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溶洞瀑布、蜀河古镇、红军老祖等自然人文景观众多。近代史上,红25军、红3军在旬阳创建革命根据地,贺龙、徐海东、李先念、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播下革命的火种。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旬阳地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襄渝、西康铁路及316、210国道在旬阳交汇,境内铁路128公里,设站14个。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已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的“三通”目标。随着西康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及襄渝铁路复线的建设、汉江四级航线的开通,旬阳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旬阳生物、水能、矿产资源丰富。县内农作物29类385个品种,中药材达496种。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有狮头柑、樱桃、核桃、柿子、拐枣、花椒、油桐等。境内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河流196条,水能蕴藏量80余万千瓦。汉江流经县境84公里,旬阳、蜀河两座中型电站列入汉江梯级开发规划,蜀河电站建设已经进点,旬河5级梯级开发中钟家坪电站已建成运营,坝河桂花电站正在建设。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汞、锑、铅、锌、金、铜、锰、镁、铁、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等39种,其中汞锑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保有储量近15万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汞都”;铅锌矿床绵延百余里,远景储量200万吨以上。
 

', 'cityname' => '旬阳', ], [ 'title' => 'mianxian', 'content' => '

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全县辖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总人口41.89万,总面积2449平方公里。勉县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发展潜力。这里生物资源优势独特,气候温暖湿润,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渠网蛛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境内盆地珠串,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达68%,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良好,素有“西北小江南”、“陕西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矿产资源贮量大、品位高,位于“勉略宁”金三角,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亚洲的“乌拉尔”。现为全省全市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和化工工业基地。勉县为全省文物大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县共有文物古迹景点330多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侯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马超墓祠,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阳平关遗址、诸葛亮读书台、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万寿塔、张鲁女墓、南宋禁盐摩崖、云雾寺、皇姑坟、牛头寺与千佛洞、汉代古墓大冢、仓台遗址十二处。定军山、古阳平关、天荡山等三国遗址驰名中外。城东南凤凰山下的天然温泉为全国少有的高热医疗矿泉水,被誉为“陕南第一汤”,沐浴者络绎不绝。悠久的历史,渊源流长的古代文化,给勉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现为全省对外开放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定军山暨武侯墓祠风景区为全省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勉县', ], [ 'title' => 'hanyin', 'content' => '

汉阴置县始于先秦,古称西城、安阳、汉宁诸名。清代始名汉阴,相沿至今,现为安康市所辖。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全县辖18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耕地31万亩,其中水田14.9万亩,总人口28.9万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阴地貌多样,山青水秀。以汉江和月河为界分别向南、北呈台阶式上升,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形。海拔290——2128.3米,平川占6%,丘陵占33%,山地占61%,森林覆盖率占49.2%。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1℃,年降水量764.9—929.7毫米。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0060.15万千瓦,水面3.1万亩,可供养殖水面近万亩。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出土的石斧、磨光石器、红陶网附等将这里的人文文化定格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陕西”,促进了南北文化交融。近代,在这片沃土上,孕育了享誉海内外的“三沈”昆仲(诗词大家、书法大师沈尹默,国学大师沈士远、语言文学大师沈兼士)。李先念、徐海东曾率领红军、八路军过汉阴,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沈启贤、何振亚将军领导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这里诞生并长期活动。
 

', 'cityname' => '汉阴', ], [ 'title' => 'lueyang', 'content' => '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南端,汉中市西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东南与本省汉中市宁强、勉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的康县、成县、徽县相邻。全县幅员面积2831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略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先秦以前属白焉氏族聚居地之东域,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沮县,迄今已有2100年建县历史,曾用名沮县、兴州、武兴、汉曲、顺政。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改为略阳。“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而得名,沿用至今。县城南3.5公里,有被誉为“小碑林”之称的灵岩寺。该寺倚天然溶洞而建,洞临嘉陵江而立。人文景观融合自然景观为一体。寺内楼台错落、红框飞檐、绚丽多彩。现存有碑、碣和摩崖石刻130多通,其中宋代以前的就有25通,著名的东汉《甫阝阁颂》和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交通规则“仪制令”以及新开发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王富沟溶洞、张岩沟风景旅游区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 'cityname' => '略阳', ], [ 'title' => 'shiquan', 'content' => '

石泉县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18.2万人。石泉建县历史悠久,在晋为长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改称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泉水清冽,径流不息”,颇具“清泉石上流”之韵。石泉属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14.6度,年均日照数1811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和多种动物生息繁衍。石泉资源富饶,居山则山藏百宝,处水则水蓄财源,生物、人力、矿产三大资源十分丰富,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汇秦楚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蚕桑、黄姜、烤烟、茶叶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其中桑园十万亩,年产鲜茧2200吨,属陕西省蚕桑树基地县之一。水力资源以汉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为主,可开发利用量43.4万千瓦,目前在汉江干流上已建有22.5万千瓦的石泉水电站,在汉江支流上建有筷子铺、胡家湾、鹅项颈3个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8万千瓦,投资14亿元人民币的喜河水电站已开工建设。矿产资源主要以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钒钛磁铁矿、铅锌矿、金矿为主,全县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丝绸、建材、水电、生物、化工五大支柱行业。
 

', 'cityname' => '石泉', ], [ 'title' => 'huazhou', 'content' => '

华(huà)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辖境屡有变化。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关,历为关中军事重地。北魏华太和十一年(487年)置华州,治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年),华州移治华阴县(当时的华阴县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省黄河以西,黄龙县以南,蒲城县、华县及以东,华山以北地区。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华州改名同州,废帝三年(554年)改东雍州为华州,治郑县(今陕西华州),华州领华山郡、白水郡。隋朝时,开皇三年(583)废华山郡,大业三年(607)废华州。义宁元年(617)割京兆郡之郑县、华阴,复置华山郡。唐朝时,武德元年(618)改华山郡为华州,割雍州渭南县来属,武德五年(622)渭南县复隶雍州。垂拱元年(685)割同州下邽县(今临渭区渭河以北)来属,华州辖郑县、华阴(包括潼关)、下邽3县,州治在郑县。垂拱二年(686)改华州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复华州旧名,天宝元年(742)华州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华州,上元二年(761)再次更名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华州旧称,乾宁四年(897)华州升为兴德府,天祐三年(906)又改为华州。唐时,郑县治所在今华县城西,华州治所于永泰元年(765)后在今华县城。
 

', 'cityname' => '华州', ], [ 'title' => 'tongguan-2', 'content' => '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 'cityname' => '潼关', ], [ 'title' => 'ziyang-2', 'content' => '

紫阳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与重庆城口、四川万源交界,土地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4.4万人,辖9乡16镇,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这里多山多水、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水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腹热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紫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富硒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有着明显的优势。紫阳富硒茶远播海内外,瓦板岩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以上,有中国第一板石之乡的美称。陕南武当山擂鼓台、瀛湖、茶山风光等景点形成了一种别致的旅游风格。这里交通便捷,襄渝铁路穿境而过,北可通西安,西可达重庆,东可下武汉,有316省通过境。电视光缆、移动电话、有线电话遍布城乡。紫阳历史悠久,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同时,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颗露地带。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中共安康市委就在这里诞生。
 

', 'cityname' => '紫阳', ], [ 'title' => 'linwei', 'content' => '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古称“下邽”、“莲勺”、“南新丰”、“灵源”。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渭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全市决策交流和管理的汇集点,是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区辖28个镇(办),常住人口90.01万(2017年),户籍人口102.61万(2016年),截至2015年末,临渭区中心城市建设面积达到7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居住人口达到60万人,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第一大城市和关中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早在盛唐之际,渭南就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渭南曾长期作为“京畿重地”,成为往来骚客一时传唱的佳话。渭南市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北纬34°15′~34°45′,东经109°23′~109°45′。南依秦岭、横岭一线与蓝田县相接,北部平原与蒲城县相连,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州区为邻,西以零河为畔与西安市临潼区相望,东北以洛河故道与大荔县相间,西北经肖高村与富平县接壤。宽阔的平原舒展北部,高峻的秦岭屹立南端,悠悠渭水中流东去,滔滔尤河北泻成川,河谷辉映,山川锦绣。
 

', 'cityname' => '临渭', ], [ 'title' => 'weinan', 'content' => '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9′-110°35′和北纬35°0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西接西安,南倚秦岭,北靠延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C,年雨量529-638毫米,年日照2144-2505小时,年无霜期199-255天。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头骨化石,是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周、秦、汉、唐两千年间,渭南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农工商贸、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古战场遗迹多见;列入保护的文物景点619处,其中西岳庙、司马迁祠和墓、唐睿宗桥陵等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渭南地腴物丰,孕育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地上地下文化遗迹俯拾皆是。渭南还是现代革命者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有华县高塘镇建立的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铭文的“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有蒲城县永丰镇建立的“永丰战役纪念塔”和县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都令后人向往、怀念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景观:南寺唐塔、寇准墓、唐玄宗泰陵、风陵渡、大禹庙、潼关
 

', 'cityname' => '渭南', ], [ 'title' => 'ankang', 'content' => '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重要的南北过渡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著名国家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属安康市地处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安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已成为“秦头楚尾,一大都会”。景观:香溪洞、南宫山森林公园、子午栈道生态游景区、旬阳博物馆、楠木山庄、汉阳自然风光、平利县风光、擂鼓台森林公园等。
 

', 'cityname' => '安康', ], [ 'title' => 'huayin', 'content' => '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西距西安120公里,东距洛阳230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等28个部委联合命名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
 

', 'cityname' => '华阴', ], [ 'title' => 'yuyang', 'content' => '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以及榆林辖内的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相毗邻,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25%。榆阳区辖21个乡镇、10个街道(镇)办事处,488个行政村、50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58.48万(2016年),其中农业人口35.7万(2013年),常住人口65.37万(2016年)。榆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魏置上郡,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明成化年间筑榆林城,成为九边重镇之一。1949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1988年9月撤县设市,2000年6月撤市设区,榆阳一直是榆林市的行政中心。区境内文物遗址星罗棋布,自然风光迤逦奇特,红石峡、镇北台、青云寺闻名遐迩,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美誉。陕蒙文化交融源远流长,信天游、大秧歌风俗独特,剪纸、泥塑、石雕巧夺天工。已普查收录各类文物点14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3类255项。
 

', 'cityname' => '榆阳', ], [ 'title' => 'hancheng', 'content' => '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西北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宜川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连渭南地区的合阳县。面积: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人口:36万多。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3.5℃以上,极端最高气温42.6℃,最低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559.7毫米。韩城境内有山、原、川、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西北为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8%,林地面积67万亩,深山以用材林为主,浅山以经济林为主,盛产花椒、核桃、柿子、苹果。特别是“大红袍”花椒以粒大、色红、浓香驰名,年产100多万公斤。中部和东部为川原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主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粘土矿等。已探明煤储量27亿吨以上,远景储量108亿吨,有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之称。韩城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工业城市之一。景观:龙门风景区、金城、司马迁祠墓、文庙、大禹庙、普照寺、魏长城遗址、千佛洞石窟。
 

', 'cityname' => '韩城', ], [ 'title' => 'shanyang-2', 'content' => '

山阳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自古以来便是秦楚连接的西南水旱咽喉大通道,南北文化荟萃相交融,人文历史积淀浓厚,生态资源丰富,民情民风纯朴,总面积为3514平方公里,山地占83%、水域占8%、耕地占9%,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但是,山有山的特色,山有山的名堂,山有山的文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境内沟壑纵横,山峦绵延秀奇,植被完整,洞穴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气候适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 'cityname' => '山阳', ], [ 'title' => 'qingjian', 'content' => '

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延安、榆林交界及无定河、黄河汇处。地处东径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东西长95Km,南北宽55Km。全县总面积为1881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神延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涉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底,全县有59233户,210315人,农业人口有19.1万人,非农业人口1.93万人,(占总人口的9.2%),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公里。清涧县被评为中国红枣之乡。
 

', 'cityname' => '清涧', ], [ 'title' => 'heyang', 'content' => '

合阳县总面积1227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53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4。区号:0913。合阳县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黄河中游西侧,总面积1341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辖12镇4乡353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1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55万元,城镇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4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1%。
 

', 'cityname' => '合阳', ], [ 'title' => 'shangnan', 'content' => '

商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全县2300平方公里,耕地19.8万亩,辖11个乡镇166个行政村1730个村民小组,全县22.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9万人。商南县气候宜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空气清新,无工矿企业污染,盛产茶叶、油桐,板栗、核桃、生漆、食用菌、猕猴桃等林特产品,花生、红薯量大质优,天麻、丹参、黄姜、柴胡、桔梗等名贵大宗中药材传统地道。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茶、药、果、畜”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和蔬菜、油料、薯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育了茶叶联营公司、豪迪油脂公司、秦东集团、丰源食品公司,野山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茶叶、千亩无公害蔬菜和200亩无公害猕猴桃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6元。商南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能源充足。312国道、西合铁路、郭山路纵贯东西,商郧路、商卢路连接南北,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遍及城乡,西北电网覆盖全县,商南与大中城市日渐拉近。商南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贸易日益活跃。富水、清油、白浪、赵川、梁家湾等5个乡镇边贸市场渐成规模,富水桑树薯类、城关十里铺花生、清油河中药材、县城干鲜果和富水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商南农产品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市场。
 

', 'cityname' => '商南', ], [ 'title' => 'wubao', 'content' => '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北靠佳县,西接绥德,东南濒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柳林、中阳相望。南北长30.4千米,东西宽26.8千米,总面积428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吴堡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西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1948年,毛主席、周总理率领中央机关就是从吴堡的川口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河北西柏坡指挥战略大反攻,建立新中国的。吴堡的交通优势亦十分明显。307国道穿境而过,是国家规划建设、横亘我国东西的青银高速及太中银铁路进入陕北的第一站,商贸流通非常活跃。
 

', 'cityname' => '吴堡', ], [ 'title' => 'danfeng', 'content' => '

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城区面积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距省会西安170公里,西合铁路和“312”国道东西横贯全境。丹凤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丹凤县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山高清明,水流秀长,资源富盈,人文蔚起。丹凤县属凉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年日照时间2056小时,平均气温13.8℃,降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丹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六千年前就有先民聚落,古为殷契所封之国,为商国;战国为卫鞅封地,即商邑。全县共有各类文物231处,尤以汉“四皓墓”、金“二郎庙”、清“船邦会馆”、“武关要塞”、龙台观等人文景观驰名。“丹江漂流”被誉为“西北第一漂”。丹凤是革命老区,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丹凤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丹凤曾是陕南革命根据地中心。紫柏山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列为陕西三大名山之一。位于凤县与留坝县交界处,属秦岭褶皱系中部,由于北屏秦岭主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景区内山体高大险峻,深谷纵横。旅游区内气候湿润宜人,植被覆盖率极高,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区峰崖峡岭竞秀,坦洞泉溪交织,动植物珍奇荟萃,民俗风情独特,是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生态旅游区。
 

', 'cityname' => '丹凤', ], [ 'title' => 'chengcheng', 'content' => '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6′30〞-110°05′50〞、北纬34°55′45〞-35°27′05〞。总面积1112平方千米/1121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澄城地处陕西东府中部,属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距省会西安18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其中塬地点54.5%,沟壑丘陵占34.8%,山地占10.7%。现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14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农村劳动力15.5万人。耕地面积89万亩,人均2.8亩,荒山荒坡面积34.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9.6万亩)。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把全县划为”三梁一原”。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2616小时,海拔406.9-1268米,是陕西延安以南热能辐射量最高值中心,无污染性工业源。主产粮、棉、油、果、畜,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生态农业县。
 

', 'cityname' => '澄城', ], [ 'title' => 'suide', 'content' => '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绥德传统粮食作物主要有:高梁、糜谷、黄豆、玉米、小麦(今已极少种植)、豆类等。蔬菜以洋芋、大白菜、萝卜为主,其次有西红柿、辣椒、茄子、油菜、菠菜、芫荽等精细小菜。肉类禽蛋食品则以猪、羊肉和鸡蛋为主,牛肉、鸡、鱼次之。绥德其名始于北魏时期,取“绥民以德”之意。据《绥德县志》:绥德“金州名,本后魏绥州,宋为绥德城,金升为州,因城旧名也。”清道光二十八年,江士松手书“天下名州”四个大字,每字1.5丈,宽1丈,故后名“天下名州”。
 

', 'cityname' => '绥德', ], [ 'title' => 'zhenan', 'content' => '

镇安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位于北纬33.8’至33.48″57’,东经10834″35’至10936″51’。距陕西省西安市195公里,离商洛市178公里。面积3487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驻地永乐镇县城前街100号。境内最高点为杨泅乡鹰嘴石,海拨2601.6米,最低点是龙胜乡询河村河谷,海拨344米,高低落差2257.6米,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年均降雨量804.4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镇安县自然景观俯拾即是,名不虚传。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雄、林丰、花艳、竹茂、谷幽、洞奇,水莹石巨,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珍稀植物漫山遍野,木王镇莽林十里野生杜鹃花带,余师乡文家庙村的燕子岩百米瀑布,景色绝伦。月河乡是远离城市污染的乐土,河水冰青玉洁,瀑布连潭,溶洞幽远,奇石繁多,是游人垂钓、探险、狩猎的理想之地,其汉白玉矿石更是驰名国内。县东南茅坪、高峰、米粮、青铜关镇、关坪河乡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流溶洞众多,地表古海洋生物化石琳琅满目,是有待开发的地下宫殿,亦乃北方圣景!县河龙头湾度假山庄,冷水河、旬河漂流;铁厂镇石板街、三里峡回流泉、庙梁子、黑龙洞、倪家庄园;云盖寺镇的三观庙、白侍郎洞、西洞峡一线天;米粮镇张氏宗祠、龙洞泉;张家乡西坡尾龟山溶洞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美不胜收。镇安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是人们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感受自然与人文之和谐的好去处。
 

', 'cityname' => '镇安', ], [ 'title' => 'pucheng-2', 'content' => '

蒲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径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654平方千米/1584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55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6。区号:0913。
 

', 'cityname' => '蒲城', ], [ 'title' => 'pingjiang', 'content' => '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汨水、罗水上游。东与江西省修水、铜鼓县交界,北与湖北省通城县和本省岳阳县相连,南与浏阳市接壤,西与长沙县、汨罗市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13〞-114°9′6〞、北纬28°25′33〞-29°6′’28〞。总面积4118平方千米。总人口100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平江', ], [ 'title' => 'shangzhou', 'content' => '

商州区,是陕西省商洛市辖区的建制。其前身是商州市、商县、商州、洛州、上洛侯国、上洛县、上雒、上鄀、鄀方。 [1-2] 其政府、治所所在地分别在今州城和商州古上洛(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岭南坡,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辖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6.62万(2016年),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7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为若方国,春秋时为上鄀、上雒(晋、魏)、秦、汉、隋唐宋均有上洛建制。全区宜林地500万亩,林木覆盖面积200万亩,草坡可利用面积61万亩,以核桃、柿子、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树160多种,“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中国久负盛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名列全省前茅。全区野生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黄芪、二花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区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钼等21种,产地65处;水资源蕴藏量646万千瓦;野生动物50余种,其中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2017年12月,被评选为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区。
 

', 'cityname' => '商州', ], [ 'title' => 'fuping-2', 'content' => '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闫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西包、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 'cityname' => '富平', ], [ 'title' => 'miluo', 'content' => '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1′-113°27′,北纬28°28′-29°27′。东北与平江县交界,东和东南与长沙县毗连,南与望城县接壤,西同湘阴县、沅江市接壤,北与岳阳县毗邻。最东点为八景乡山阳村的山阳寨,最西处是芦苇场的石湖包,最南端系高家坊镇鹿峰村的陈家湾,最北端是磊石乡汨岳村的汨岳界。东西相距62.50千米,南北相距66.75千米,全境周长301.84千米,总面积1561.95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简册数据:总面积1670平方千米)。总人口70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汨罗', ], [ 'title' => 'zhashui', 'content' => '

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332平方公里,人口15.38万,辖九镇十一乡。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同时柞水县是天然“药仓”,中草药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柞水县又是“自然博物馆”,到处是“天然公园”。有“聚集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柞水别开一重天”之说。除享有盛名的柞水溶洞风晾区外,还有牛背梁,香炉海螺,佛洞龙泉,药王庙等。矿产资源独厚。初步查明有色金属矿藏量3000万吨、黑色金属矿藏35000万吨、非金属矿藏量584000万吨。柞水矿产资源不仅量大,而且种类多,品位高,开采开发方便。经地质部门勘察,国家鉴定大西沟矿床是一个铁藏量居全省之首位,名列全国前茅,银铜藏量名列全国第二的一个多矿种的矿田,被誉为陕西省未来的大型钢铁基地。
 

', 'cityname' => '柞水', ], [ 'title' => 'xiangyin', 'content' => '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滨洞庭湖南岸,东与汨罗市相连,西接益阳市,南邻长沙、望城,北抵岳阳县、沅江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20〞-113°1′50〞、北纬28°30′13〞-29°3′2〞。总面积1535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湘阴', ], [ 'title' => 'baishui', 'content' => '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恰好是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5镇9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白水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冯雷镇、尧禾镇、杜康镇、西固镇、林皋镇,北井头乡、雷牙乡、雷村乡、收水乡、云台乡、纵目乡、史官乡、北塬乡。
 

', 'cityname' => '白水', ], [ 'title' => 'luonan', 'content' => '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陕西省东南部,距省会西安158公里。面积2823平方公里,45.1万人,东与河南卢氏、灵宝交界,南与丹凤、商州相连,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交界,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洛南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矿产、生物、水力、旅游四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洛南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钼、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洛南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水杉、雪松、银杏等稀有树木遍布,大鲵、林麝、青羊等珍稀生物在此栖息,设立了灵口大鲵自然保护区,填补了全地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空白,结束了北亚热带没有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历史。
 

', 'cityname' => '洛南', ], [ 'title' => 'dali', 'content' => '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北纬34°36′——35°02′,东经109°43′一110°19′,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地貌分为黄土台塬、渭河阶地、洛南沙苑、黄河滩地四个类型,县域面积1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万公顷,全县辖13镇,13乡,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洛惠灌区、抽黄灌区、抽渭灌区、沙苑井灌区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的80%以上。水资源3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28%以上,已负盛名的医饮兼用矿泉水,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日开采量可达5万吨。
 

', 'cityname' => '大荔', ], [ 'title' => 'shangluo', 'content' => '

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与豫、鄂两省接壤。全区辖商州、洛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7个县(市),面积19298平方公里,人口242万。商洛市所在地商州,距省城西安117公里。商洛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地渡地带,气候温和,山青水秀,林丰矿富,可谓藏金聚银之宝地。全区现已探明可开采的矿产52种,其中铁、钒、锑、银、莹石、钾长石、白云母等20种矿产储量居陕西之首;钾长石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铁矿储量占全省的46%;水晶矿点14个为全国第一。区内宜林面积2300多万亩,林特产品基地150多亩。中药材1119种,年产量4500吨,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野生动物1000多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羚牛、大鲵等24种。商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清泉、碧潭、曲溪、飞瀑交相辉映;奇峰、怪石、苍山、云海各况其妙,堪称一座天然公园。更有驰名遐的杵水溶洞,钟乳林立,巧夺天工,被誉为“北国奇观”。
 

', 'cityname' => '商洛', ], [ 'title' => 'huarong-2', 'content' => '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西境。东经112°18′3〞-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东以香炉、天井、狮子山与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以藕池河东支相隔,南连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石首市,东北与湖北监利县隔江相望。县境纵横均为70千米。总面积1610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华容', ], [ 'title' => 'yueyang', 'content' => '

岳阳市号称洞庭明珠于湖南省的东北部,东临江西省铜鼓、修水和湖北省通城,,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南连三湘四水。从古至今,岳阳都是一颗明珠,2500年以来,一直辉映在八百里洞庭之额上。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20万年前就已经出出人类活动。距今9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创造远古文明。夏、商时岳阳为三苗之地,春秋属楚,战国时,为楚之黔中郡。岳阳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北端,气候湿润,城市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6%。温暧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佳旅游时间:每年5月至10月,是岳阳-洞庭湖最佳旅游季节。岳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南省北大门,长江对外口岸,重要风景名胜旅游城市。长期以来,在岳阳市形成了以“先忧后乐”为代表的岳阳楼文化和以“团结求索”为精髓的龙舟文化。景观:岳阳楼、洞庭湖、汩罗江、南湖、君山、文庙、杜甫墓等。
 

', 'cityname' => '岳阳', ], [ 'title' => 'beita', 'content' => '

北塔区,邵阳市辖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区北部,西邻邵阳县,北接新邵县,东南两面与双清、大祥两区隔江相望。总面积83.72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3个乡,区政府驻状元洲街道蔡锷路。2015年,北塔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1乡2街道。北塔区主要农产品有蔬菜、稻谷、柑桔、家禽牲畜、百合等。其中陈家桥乡的龙牙百合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肉厚细嫩,色泽洁白,行销海外;茶元头乡的白田萝卜,状如砂罐,肉质多汁,生吃如藕,松脆甘醇,熟后滑腻软绵;田江的生猪、茶元的养鸭、江北的养鸡都已成规模并各具特色。北塔区之所以命名为北塔,缘于资江北岸的江北乡北塔村有一座北塔。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塔高26米,八面七层,迄今为逾400余年历史。北塔区具有悠久历史。自邵阳置郡以来,这里就商贾不断,一派繁荣。晋太康元年(280年),邵阳市前身——邵陵郡的郡治就设在今江北乡北塔湾。
 

', 'cityname' => '北塔', ], [ 'title' => 'daxiang', 'content' => '

大祥区,邵阳市辖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西南部,东与邵东县相连,南、西和邵阳县接壤,北隔资江与北塔区相望,东北濒邵水与双清区友邻,为邵阳市行政党群机关所在地,大中专院校、重要金融机构、大型宾馆商厦大都座落境内,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教、金融、商贸、交通中心。大祥区东西宽21.8千米,南北长18.3千米,总面积214.66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河流有资江,邵水、雨溪。矿藏有砂金、铁锰、无烟煤、大理石、石灰石等。全区辖9个街道、2个镇、3个乡。区政府驻城南街道敏州西路,距市政府驻地3千米。大祥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宝庆古城墙、蔡锷故居2处。2015年,大祥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2乡1镇9街道。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83号):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大祥区辖原西区的城北路、红旗路、中心路、城西、城南、百园春6个街道和原郊区的城南、雨溪、面铺、檀江、蔡锷、板桥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西湖路。11月正式挂牌。
 

', 'cityname' => '大祥', ], [ 'title' => 'xinshao', 'content' => '

新邵县辖11个镇、4个乡: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潭溪镇、寸石镇、坪上镇、龙溪铺镇、巨口铺镇、新田铺镇、小塘镇、潭府乡、太芝庙乡、大新乡、迎光乡。
 

', 'cityname' => '新邵', ], [ 'title' => 'shuangqing', 'content' => '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区东南部,东邻邵东县、东北部连接新邵县,西南与大祥区一衣带水,以邵水为界;西北与北塔区隔江相望,以资江为界。因宝庆名景“双江秋月”点缀其间而得名,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等19个民族。2015年,双清区辖1乡2镇6街道。双清区城区干道纵横交错,娄邵铁路、320、207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古变颇多,宝庆十二景中的双清秋月、龙桥铁犀、佘湖雪霁、洛阳仙洞等都在境内,有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等19处文物名胜,其中省级1处,市级3处。1997年8月29日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辖原东区的龙须塘、汽车站、小江湖、火车站、桥头、东风路6个街道和原郊区的火车站、高崇山、城东、石桥、云水、鸡笼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因名胜“双清秋月”而得名。10月,正式挂牌成立。
 

', 'cityname' => '双清', ], [ 'title' => 'dongkou', 'content' => '

洞口县地处湘中偏西南,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县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人口77万,以汉族为主,有瑶、苗、回等15个少数民族。洞口县于1952年正式建制。这一方水土哺育了众多的仁人志士,近代反袁护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蔡锷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这里还是原海军参谋长袁也烈将军、著名教育家刘寿祺的故乡。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人生壮歌。洞口地阜物丰,资源富饶,水能、矿产、森林资源尤为突出。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35万千瓦。可开发量18.4万千瓦。矿藏有煤、锰、钨、粘土等20多个品种,储量富足、品位很高。县内森林覆盖率达66%,活立木蓄积量633万立方米,其中,楠竹4500万根,是湖南省林业重点县和全国绿化达标县。特产有周恩来总理生前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桔”,还有茶叶、生猪、苡米、天麻等,古楼“雪峰云雾茶”从明代起就成为进献皇帝的贡品。洞口区位条件较好,自古就有“南方丝绸之路”——湘黔古驿道贯通全境,现有320国道、1805、1806省道交汇于此,成为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地。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全县形成东西纵横、南北交错总长达600余公里、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主线、县乡公路为干线、乡村公路为支线,通外地,连集镇,系农村的公路运输网络,是湖南最早实现村通公路、乡乡通客班车的县之一。目前,每天有几十辆客车直驶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尤其值得庆欣的是,随着上(海)端(丽)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的规划建设,将为洞口的交通事业带来更加空前的发展机遇。
 

', 'cityname' => '洞口', ], [ 'title' => 'shaoyangxian', 'content' => '

邵阳县为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属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重点县。邵阳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东邻邵东县、祁东县,南连东安县、新宁县,西接武冈市、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邵阳县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辣椒、柑桔、茶油、花生、百合、黄花、生猪、烤烟等;矿藏主要有无烟煤、大理石、石膏石、重晶石、铁、锰、锑及油页岩。2012年,邵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312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2447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664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4037万元。截至2013年,邵阳县总人口为919500人;汉族占99.6%,其余主要为回族。1996年,邵阳县总面积199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91.6万人。辖12个镇、10个乡:塘渡口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五峰铺镇、长阳铺镇、白仓镇、谷洲镇、岩口铺镇、金称市镇、郦家坪镇、黄亭市镇、塘田市镇、小溪市乡、长乐乡、罗城乡、金江乡、河伯乡、诸甲亭乡、黄荆乡、黄塘乡、蔡桥乡、霞塘云乡。县政府驻塘渡口镇。
 

', 'cityname' => '邵阳县', ], [ 'title' => 'longhui', 'content' => '

隆回县辖14个镇、10个乡、2个民族乡:桃洪镇、小沙江镇、金石桥镇、司门前镇、高平镇、六都寨镇、荷香桥镇、横板桥镇、周旺镇、滩头镇、鸭田镇、西洋江镇、雨山铺镇、岩口镇、麻塘山乡、虎形山瑶族乡、大水田乡、羊古坳乡、罗洪乡、七江乡、荷田乡、石门乡、南岳庙乡、山界回族乡、三阁司乡、北山乡。
 

', 'cityname' => '隆回', ], [ 'title' => 'chengbu', 'content' => '

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位于雪峰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汇之处,沅江支流巫水上游,与广西桂林地区接壤。县治儒林镇,距省会长沙432千米,距邵阳市206千米,离桂林市210千米。总面积2620平方千米/2647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城步', ], [ 'title' => 'shaoyang', 'content' => '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为半山半丘陵区,全市现辖8县1市3区。总面积为208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411平方公里。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邵阳市山河毓秀,民风淳朴。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开化甚早,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唐代著名诗人胡曾,有竭力支持郑和出使西洋的明代都御史兼两广总督的李敏等等都是邵阳人的优秀代表。邵阳市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风,低温少雨;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热同季,受地貌地势的影响,气候复杂并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16.1-17.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7-5.6℃。邵阳市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莨山风景名胜区;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景观:双清公园、城南公园、东塔、水府庙、宝庆十二景.
 

', 'cityname' => '邵阳', ], [ 'title' => 'wugang-2', 'content' => '

武冈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南岭北缘,资水上游,地理坐标为东径110°25′35〞-111°01′58〞,北纬26°32′42〞-27°02′09〞。总面积1532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武冈', ], [ 'title' => 'lianyuan', 'content' => '

涟源,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湖南东西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1951年建县,1987年撤县建市。辖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89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万。
 

', 'cityname' => '涟源', ], [ 'title' => 'xinhua-4', 'content' => '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娄底市西部,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地处北纬27°31′-28°14′,东经110°45′—111°41′。东北至东南与涟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与新邵、隆回为邻,西至西北与溆浦县接壤,北与安化毗连。总面积356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69%,占娄底市面积的43.94%。土地总面积535.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2.68万亩,林地面积286.08万亩,可垦面积25.46万亩,宜林面积11.48万亩,河流面积35.63万亩,茶果面积6.05万亩,其他面积97.69万亩。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三种,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大多在海拨300米以下。整个新化位于亚热带中部,典型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总人口130万。
 

', 'cityname' => '新化', ], [ 'title' => 'xinning', 'content' => '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连东安,西接城步,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资源县,北靠武冈、邵阳县。东西长84.3千米,南北宽73.28千米。总面积2751平方千米/2812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新宁', ], [ 'title' => 'louxing', 'content' => '

娄星区地处湖南省中部,是娄底市唯一县级区,是娄底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模范城市、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总面积630.02平方公里,人口66.83万 [1] ,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娄星区是一座新兴的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07%、36.65%,人均公共绿地达9.07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44.36%。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景观。是国家正式命名的“森林城”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宜居城市,位居第八。“娄底”,南宋时称神童湾,由“娄氐”演变而来。“娄”、“氐”为天2011两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娄宿属白虎(西方)七宿第二宿;氐宿亦称天根,属青龙(东方)七宿第三宿。娄底地区适居其下,人们称“左青龙,右白虎”,吉星高照,兆卜祥瑞,因以为名。
 

', 'cityname' => '娄星', ], [ 'title' => 'suining', 'content' => '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总面积2899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03年)。绥宁县辖6个镇、5个乡、14个民族乡:长铺镇、武阳镇、李熙桥镇、红岩镇、唐家坊镇、金屋塘镇、东山侗族乡、鹅公岭侗族苗族乡、朝仪侗族乡、在市苗族乡、乐安铺苗族侗族乡、黄桑坪苗族乡、关峡苗族乡、长铺子苗族乡、党坪苗族乡、联民苗族瑶族乡、麻塘苗族乡、枫木团苗族侗族乡、河口苗族乡、竹舟江苗族乡、白玉乡、黄土矿乡、瓦屋塘乡、水口乡、梅坪乡。
 

', 'cityname' => '绥宁', ], [ 'title' => 'lengshuijiang', 'content' => '

冷水江市为湖南几何中心。湘黔铁路横贯市境东西,东靠南北大动脉洛湛铁路,上瑞高速公路擦境而过,资水蜿蜒流经市区,规划中的太(原)澳(门)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冷水江市东距上海1600公里,南距广州700公里,距省会长沙210公里。 冷水江市矿产资源富集,堪称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块宝地,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享有“世界锑都”、“江南媒海”、“金属之乡”、“硅石宝库”等美誉。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锑、铅、铁、锌、镁、钨、钼、铋、铜、钴、镍、镉、铊、银等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还有石墨、硅石、滑石、石英、石膏、花岗岩、耐火粘土等非金属矿。其中锑产量占全球的60%,煤炭地质储量5.5亿吨,保有储量4.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6,全市含煤地层占总面积的一半。近年来,在冷水江市的地层中,还发现了储存量近360余亿立方米颇具开采前景的煤层气和石油天然气,并于2001年试采成功,结束了湖南无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冷水江市旅游资源丰富,如诗如画的山水洞岩,秀丽妩媚的无限风光,让人心醉。在省级风景名胜区—波月洞大乘山景区内,波月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世界溶岩博物馆”,拥有空心鹅管、网状石槽、巨型石坝“三大世界之最”,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大乘山,“不是南岳,胜似南岳”,青山绿水,云雾缭绕,令人流连忘返。其他如周头湖度假村、茶花溪、鸿云洞、仙憩洞等景点都各有千秋,引人入胜。
 

', 'cityname' => '冷水江', ], [ 'title' => 'shuangfeng', 'content' => '

双峰县地形轮廓为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岗盆宽广。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峰山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双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双峰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种:水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
 

', 'cityname' => '双峰', ], [ 'title' => 'shaodong', 'content' => '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1776平方千米/1768平方千米。总人口118万人(2003年)。邵东县辖17个镇、9个乡:两市镇、牛马司镇、范家山镇、九龙岭镇、仙槎桥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团山镇、砂石镇、廉桥镇、流光岭镇、流泽镇、魏家桥镇、野鸡坪镇、杨桥镇、水东江镇、黄陂桥乡、黑田铺乡、双凤乡、周官桥乡、简家陇乡、堡面前乡、石株桥乡、界岭乡、斫曹乡。
 

', 'cityname' => '邵东', ], [ 'title' => 'shimen', 'content' => '

石门,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黄、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经泥沙、磨岗隘、袁公渡、新关等14个乡镇,至三江口注入澧水,长约165公里。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坪、磨香坪、雁池坪、邓家坪、仙阳坪、古溪坪、二都坪、易家渡、白洋湖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境内年平均气温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度,全年无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 'cityname' => '石门', ], [ 'title' => 'loudi', 'content' => '

娄底位于湖南中部,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和新化县,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湄江风景区、波月洞风景区、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府庙水库等旅游胜地各具特色、风光迷人。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娄底人杰地灵,文化丰厚。这里养育了被诸葛亮称为“社稷之器”的后蜀丞相蒋琬;十二岁就以诗名轰动京都、被宋皇帝誉为“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的神童贺德英;元代曲坛大家冯子振;清代中兴大臣曾国藩;还有“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特别是近代以来,谭人凤、陈天华、蔡和森、蔡畅、成仿吾、罗盛教等仁人志士不断涌现,给娄底这块土地增添了新的光彩。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孕育了这里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梅山文化内蕴深厚,博大精深,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文化提倡忠义传家、诗书济世,影响深远。
 

', 'cityname' => '娄底', ], [ 'title' => 'ziyang', 'content' => '

资阳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以北,东临长株潭城市群,西接常德汉寿县,人口42.3万,面积680平方千米,辖5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长春经开区)。资阳是湘中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农产品(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水陆交通形成密集网络。资阳区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区,也是湖南省两个省级环境质量优良县区之一。关云长 “单刀赴会”的典故即发生于此。1950年3月,益阳县城关区更名为益阳城关区,升为县级,直属益阳专区,区人民政府驻鹅羊池畔;9月,更名为益阳市,仍隶属益阳专区,市人民政府驻地未变;10月,从益阳县划入桃花仑、白马山、接城堤、金花湖、马良湖等地作为市郊设置白马山、桃花仑乡。
 

', 'cityname' => '资阳', ], [ 'title' => 'linli', 'content' => '

常德市辖县,革命老区,省商品粮、油、猪基地。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势由西部山丘向洞庭湖盆地倾斜,澧水、道水横贯其中。以丘陵、平原为主,间有山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6.2℃,年均降水量1256毫米。焦柳铁路横贯西北,石长铁路直走西南。207国道和数条省道交会境内。水利设施有以官亭水库和青山水轮泵站为骨干的灌溉网。泥煤、石灰岩、高岭土、硅砂、石膏等矿产较丰富。工业以建材、食品、机电、化工、轻纺、传统工艺等为支柱,产品有气门、水泥、陶瓷龙缸、草编工艺品、精石膏等。农副产品以稻谷、油茶、棉花、茶叶、水果和生猪、家禽、蛋为主。纪念地有修梅镇林伯渠故居,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46处,商、周遗址53处,楚墓群20处。县境南北分别有宋玉和申鸣墓。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著名现代女作家丁玲、著名生物学家辛树帜、宇航电器专家徐明桢、光纤微波专家黄宏嘉等出生于此。
 

', 'cityname' => '临澧', ], [ 'title' => 'anren',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东南部。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永乐江流经境内。年均温17.6℃,年均降水量1404毫米。1833省道、省道耒吉线、国道三南公路过境。矿藏有煤、铁、锰、砂金、大理石等,其中红柱石储量居全省之首。工业有水泥、造纸、氮肥、冶炼、建材、日用陶瓷等。农业主产稻谷,兼产生猪、油菜子、茶叶。“豪峰云雾”茶获中国国际双新博览会金奖。有赶春分的风俗。纪念地有烈士陵园。
 

', 'cityname' => '安仁', ], [ 'title' => 'lixian-2', 'content' => '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镇,素称“九澧门户”,因澧水而得名。县城自南北朝建州以来,屡为府、州、路治所,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祭坛和古稻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古有周代将军白善、楚国丞相申鸣、汉代将军马伏波、晋朝尚书车胤、唐代诗人李群玉、元朝状元郝希贤、明朝户部尚书李如圭和工部尚书李充嗣、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等。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学治学之所;南宋杨幺、钟相、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等均曾鏖战澧州;作为贡献了两千英雄儿女的革命老区,这里还曾是红军征战驻守的重镇,贺龙曾任澧州镇守使,周恩来、任弼时、王震、廖汉生、郭沫若等也曾辗转于此,从事革命活动。物产富饶,素有“洞庭鱼米乡”、“稻籼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各类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24种。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水利、电力资源丰富。
 

', 'cityname' => '澧县', ], [ 'title' => 'yuanjiang', 'content' => '

沅江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素有药山、安乐、乔江之称,有1500多年辉煌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现境内漉湖等地已形成原始村落,到青铜器时代,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相当密集。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1988年撤县建市。“洞庭天下水”,沅江市地处八百里洞庭腹地,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东北部,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东北与岳阳县交界,东南与汩罗市、湘阴县为邻,西南与益阳市接壤,西与汉寿县相望,北与南县、大通湖区毗连。东西长约67.67公里,南北宽约53.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4ˊ37″至112°56ˊ20″,北纬28°42ˊ26″至29°11ˊ17″。全市总面积为2019.7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07%。地域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河湖相通,连接成网,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理格局。世界著名的南洞庭湿地保护区,深藏在沅江这个水乡泽国。
 

', 'cityname' => '沅江', ], [ 'title' => 'rucheng',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东南部,东与江西、南与广东省接壤。晋时设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丘陵、山地错杂。浙水、秀水、沤江流经境内。年均温16.5℃,年均降水量1545.7毫米。矿藏有钨、铁、煤等23种。珍稀动物有红嘴相思鸟。106国道与1803省道于此交会。工业有水泥、造纸、矿产加工。农业主产稻谷,特产白毛尖茶叶纪念地有青勋烈士亭、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文塔。
 

', 'cityname' => '汝城', ], [ 'title' => 'anhua', 'content' => '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97.2万。安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安化县。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就是生于斯,长于斯。世界羽毛球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安化地形地貌多样,各类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盛产松、杉、竹、茶叶、药材等;钨、金、锑、钒、锰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蓄积量150万千瓦,已装机125万千瓦。除柘溪水电站、东坪水电站、株溪口水电站外,还建成小水电站53处,总装机4万多千瓦。安化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林海莽莽的省级柘溪森林公园,拥有世界第一冰碛岩的省级雪峰湖地质公园。古迹亦多,有保护完好的文庙、武庙;有石人石马、陵墓享堂、御书御撰扁牌一应俱全的陶澍陵园等等。
 

', 'cityname' => '安化', ], [ 'title' => 'zixing', 'content' => '

位于湖南东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面与桂东县、炎陵县交界。东江流经境内。年均温16.6℃,年均降水量1536.3毫米。矿藏有煤、钨、硅铁等30多种。郴三铁路在许家洞站与京广线接轨。公路有1813省道等干线。东江水库可常年通航。工业有电力、建材、棉纺。农业主产稻谷,兼产木材、水果、鲜鱼、茶叶。纪念地有资兴烈士纪念塔。名胜有秀流公园、东江湖等。天鹅山自然保护区设境内。
 

', 'cityname' => '资兴', ], [ 'title' => 'hanshou', 'content' => '

常德市辖县,国家商品粮基地。位于湖南西北部。东汉阳嘉三年(134)启用县命,寓汉王朝长久之意,汉寿作为政区名始于此。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区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湖汊交织,土地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7℃,年均降水量1328.7毫米。319国道、长(沙)石(门)铁路、1851省道纵横县境,沅江、向阳河流贯县城两侧,经南县、岳阳入洞庭。工业以机械、纺织、造纸、化工、食品为重点,有汉旺车辆改装厂、棉纺厂等先进企业。农业主产稻谷、棉花、芦苇、油茶,副食品以生猪、湘莲、淡水鱼为多,尤以“中华鳖”人工养殖最为出名,有全国“鳖县”之称。地方文艺有渔鼓、三棒鼓等说唱曲艺。地方体育喜划龙舟。境内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遗迹30余处。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么,近代文学家易顺鼎,才女易瑜,无产阶级革命家帅孟奇,均为汉寿人。
 

', 'cityname' => '汉寿', ], [ 'title' => 'taojiang', 'content' => '

桃江县素称桃花江,20世纪三十年代,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曲,唱响东南亚。全县总人口83万,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地处湘中偏北,呈山丘形地貌特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享有“中国竹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等誉称。锰矿储量达770多万吨,锑矿储量仅次于锑都锡矿山,花岗石储量400亿立方米;楠竹面积70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之首。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县城至益阳市城区20公里,有超一等级公路相连,距省会长沙94公里,有高速公路贯通,西南大通道怀桃公路、长石铁路、洛湛铁路和资江水域等交通干线横贯全县。电力、通信、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桃花江竹海”、“楚南名山浮邱山”、“桃花江森林公园”等十大旅游景区,“竹香飘四海,桃花映九州”折射出桃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优美意境吸引着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 'cityname' => '桃江', ], [ 'title' => 'beihu', 'content' => '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南岭中段骑田岭北麓,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地处东经112°41’34”-113°05’11”,北纬25°25’53”-25°52’49”之间。东、北与苏仙区毗邻,西同桂阳县交界,南接临武县、宜章县。南北长直线距离49.85公里,东西宽直线距离39.05公里。截至2015年7月,下辖8个街道、4镇、4乡,总面积826.8平方公里,总人口42.28万人(2011年)。2015年11月,根据北湖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下辖2乡2镇8街道北湖区是郴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五区一廊”的南大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湖区常住总人口314477人,其中,人民路街道49994人,北湖街道37193人,燕泉街道44899人,下湄桥街道23281人,石盖塘镇8599人,华塘镇21559人,鲁塘镇25159人,郴江乡27458人,市郊乡9925人,安和乡9750人,同和乡6872人,保和乡8062人,月峰乡5547人,芙蓉乡6527人,永春乡9152人,南溪乡4000人,大塘乡3656人,江口乡7412人,开发区5432人。
 

', 'cityname' => '北湖', ], [ 'title' => 'taoyuan-2', 'content' => '

常德市辖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宋乾德元年(963)析置桃源县,因境内有桃花源,故名地处雪峰山、武陵山余脉,为沅水中、下游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6.5℃,年均降水量1470毫米。矿产有泥煤、白钨、黄金、金刚石、桃花石等20多种。319国道斜贯东南,乡镇均通汽车,沅水可常年通航。工业有机械、纺织、酿造、印刷、玉雕等门类,传统产品桃源石雕远销国外。闻名中外的桃花源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热水坑温泉,四季温泉涌出,是天然浴池。民主革命家宋教仁、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汽车设计制造专家孟省农出生于此。
 

', 'cityname' => '桃源', ], [ 'title' => 'nanxian', 'content' => '

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洞庭湖区腹地,介于东经112°10′53″—112°49′06″,北纬29°03′03″—29°31′37″之间,东西跨62.78公里,南北跨52.73公里,版土面积1075平方公里。南县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的安乡、汉寿两县,东临岳阳市的华容县,南与益阳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东南与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千山红等几大农(渔)场连成一片,为湖南省36个边境县之一。县城南洲镇东距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100公里,南离省会长沙200公里,北到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南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势自西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两处山岗外,一马平川,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境内土地肥沃,5条自然江河流贯其中,域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洞庭明珠”之誉。
 

', 'cityname' => '南县', ], [ 'title' => 'anxiang', 'content' => '

常德市辖县。国家商品粮、商品棉、商品鱼生产基地县。位于湖南北部,人口密度为全省各县之最。历史悠久,据汤家岗、划城岗、度家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鉴定,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有澧水、松滋河、虎渡河、藉地河等河流。年均温16.5℃,年均降水量1208.2毫米。盛产粮、棉、油、鱼。工业以食品、纺织、造纸、建筑、建材、化工、机械为主。有古文化遗址35处,古墓56处,先后出土文物185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三级文物125件。
 

', 'cityname' => '安乡', ], [ 'title' => 'linwu',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南部,紧邻广东省。战国时为楚临武邑。楚考烈王封临武君于此,因以名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成箕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水、钟水流经境内。年均温16℃,年均降水量1575毫米。矿藏有煤、锡、钨、锌、铜、铁、锑、钼、铋、钽、铌、铍、萤石,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香花石享有国宝之誉。1842、1803省道及临连公路纵横境内。工业有采矿、冶炼、水泥、农机制造、纺织、竹藤编织等。特产龙须草席、临武白蜡。纪念地有十八圭革命烈士墓、秀龙岩和贝溪起义纪念地。名胜古迹有龙洞,明建东林庵,秀龙岩。
 

', 'cityname' => '临武', ], [ 'title' => 'heshanqu', 'content' => '

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区域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2015年,赫山区现辖笔架山乡,欧江岔、新市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10个镇,赫山、桃花仑、金银山、会龙山、鱼形山、朝阳6个街道。赫山区是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此交汇;资水经洞庭湖口与长沙直接相通,内河四季通航。赫山名人有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人民作家周立波等。2013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益阳县(赫山区前身)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此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洞庭湖滨、资水沿岸依岗面水,聚群而居。青铜器时代,村落渐趋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农耕,农牧业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益阳属楚,为楚国屯兵储粮据点。
 

', 'cityname' => '赫山区', ], [ 'title' => 'changde', 'content' => '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川黔,北邻鄂西,距省会长沙150公里,距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张家界195公里。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常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屈原、陶渊明、李白、刘禹锡等都曾在此寓居或游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著名文学家丁玲、史学家翦伯赞等名人都诞生在常德。常德古称武陵,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历来被称为“洞庭明珠”和“湘西门户”。常德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常德市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常德名胜古迹遍布,最有名的当属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描绘过的桃花源。当地最著名的景点是桃花源,春天来常德旅游可以看到漫山桃花的美景。桃花源3.28起为桃花节,历时一个月,此时桃花山景区前面万树桃花盛开,煞是好看,故此时是来常德旅游的最佳时间。景观:桃花源景区、九龙山、狮子岩、白龙井、龙凤湖、闯王陵、古风民宅等。
 

', 'cityname' => '常德', ], [ 'title' => 'yizhang',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东南部,与广东省接壤。县境南北为山区,中部低洼。莽山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其中心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河流有武水、长乐水和章水。年均温18.3℃,年均降水量1487.3毫米。矿藏有煤、钨、锰等。骑田、莽山林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湖南药用植物宝库”的美誉。京广铁路白杨、坪梅两条支线,107国道、1803省道过境。工业有水泥、化肥、石材等。农业主产稻谷、烟叶、柑橘。纪念地有宜章年关暴动旧址、湘南起义陈列馆、邓中夏故居、烈士陵园。风景名胜有莽山森林公园、白石渡丹霞地貌等。明代大臣邓庠,近代社会活动家彭邦栋,中共早期领导人、工运活动家邓中夏出生于此。
 

', 'cityname' => '宜章', ], [ 'title' => 'yiyang-2', 'content' => '

益阳位于北纬27°58ˊ38″至29°31ˊ42″、东经110°43ˊ02″至112°55`48″,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6.1℃—16.9℃,日照1348小时—1772小时,无霜期263天—276天,降雨量1230毫米—1700毫米,适合于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山青水秀、环境适宜的风景胜地。
 

', 'cityname' => '益阳', ], [ 'title' => 'jiahe',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南部。地形似枫叶,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丘陵山地。年均温18.1℃,年均降水量1454毫米。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并有铁、锰、铝、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工业有采矿、机械、化工、轻工。1806、1803省道于此交会,郴嘉窄轨铁路过境。农业主产稻谷、薯类,兼产苎麻、烟叶、辣椒,特产白脚麻。是省瘦肉型生猪基地县之一。湘嘉鱼蜚声港澳市场。有民间地方戏曲嘉禾花灯戏。纪念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墓。名胜古迹有“珠泉涌月”、“丙穴嘉鱼”、“禹迹龙门”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克上将为此地人。
 

', 'cityname' => '嘉禾', ], [ 'title' => 'suxian', 'content' => '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霄,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苏仙区前身为原郴县,自秦置郴县,历经了2200多年的沧桑。县城先后为郡、州、路、府、区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斗转星移,岁月如歌,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郴县设立苏仙区,从此翻开苏仙历史的新篇章
 

', 'cityname' => '苏仙', ], [ 'title' => 'dingcheng', 'content' => '

鼎城区,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原名常德县,古称朗州,位于锦绣江南的洞庭湖西滨。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县治历为州、郡、府治所。地形以平原和丘岗地为主,其中平原占50%,丘岗地占40%,全区总面积23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9万亩,有湖泊8万亩,山林107万亩。粮、棉、油、猪产量居全国百强,棉、蛋、禽、水产、水果产量列湘省前茅。区内多次发现大溪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皂市文化遗址。东汉沅南故城、汉寿故城、宋鼎州城城址犹在。随着北方移民两次南迁,中原文化和湖湘文化相互交融,遂使鼎城“为文物之邦”,名胜古迹众多。有莱公甘泉、鹤湖翔羽、龙门古洞、阳山雄峙、天子义岗、金霞夕照、沧浪仙山、花溪仙池等名胜。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40元。
 

', 'cityname' => '鼎城', ], [ 'title' => 'guiyang',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南部。全县地势南北部高,为中低山区;中部低,为丘岗平地。春陵河流经境内。年均温17.2℃,年均降水量1385.2毫米。矿藏有煤、铁、锰、铜、铅、锌、锡、石墨等39种。有郴嘉窄轨铁路和1806、1807、1842、1818省道过境。工业有水泥、食品加工、农业机械、水力发电等。大型企业黄沙坪铅锌矿、宝山铜矿在县境。农业主产稻谷、烟叶、玉米、花生。为全国八大产烟县之一。纪念物有欧阳海烈士铜像。名胜古迹有建于宋代的东塔。
 

', 'cityname' => '桂阳', ], [ 'title' => 'guidong',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东南部,东北与江西遂川接壤。沤江流经境内,年均温15.4℃,年均降水量1670.1毫米。矿藏有钨、锡、钼等。106国道纵贯县境。工业有化工、采矿等。农业主产稻谷,兼产杂粮、绿茶。有中学14所,中专1所,成人学校1所。纪念地有桂东革命陈列馆、沙田万寿宫、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旧址、唐家大屋等。名胜古迹有“桂东八景”。
 

', 'cityname' => '桂东', ], [ 'title' => 'wuling', 'content' => '

武陵,位于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境内主要有柳叶湖、常德诗墙、滨湖公园、笔架城、常德博物馆、河洑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武陵区位列第34名。
 

', 'cityname' => '武陵', ], [ 'title' => 'chenzhou', 'content' => '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北纬24°53′-26°50′,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秦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湖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项羽“徙义帝于郴”,赵子龙大战桂阳郡,洪秀全屯兵郴州,史志皆有载,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郴州市因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北气流受南岭山脉综合条件(地貌、土壤、植被、海拔)影响,太阳辐射形成多种类型的立体分布,垂直和地域差异大。具有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晴多旱,冬寒期短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4℃,多年平均降水量1452.1毫米。郴州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全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游览佳境不胜枚举。清代嘉庆年间修的《郴州志》称“郴州为名胜地,山川之秀甲湖南”,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激赏“郴州奇变,其水清泻”。景观:苏仙岭、莽山森林公园、义帝陵、湘南起义纪念地、东江湖.
 

', 'cityname' => '郴州', ], [ 'title' => 'jinshi', 'content' => '

津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享有“江南明珠”之美誉。现辖4镇3乡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51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
 

', 'cityname' => '津市', ], [ 'title' => 'yongxing', 'content' => '

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东南部,耒水中游。处湘南中山低山区东部,地貌似蚕形,便江、永乐江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7.5℃,年均降水量1464毫米。矿藏有煤、铁、锰、铜、铅、锌等,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商品煤基地县之一。京广铁路、107国道、1833省道贯穿县境,便江可通航。工业有煤炭、水电、冶炼、机械、化工等。民间传统冶炼工艺独特,是有名的“冶炼之乡”。农业主产稻谷、油茶,兼产甜橙、林木。是湖南的主要侨乡之一。马田镇新市场闻名湘南。纪念地有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观音岩、侍郎坦、汉三侯祠、明代太平寺和鹅凤寨塔等。解放军高级将领黄克诚为本地人。
 

', 'cityname' => '永兴', ], [ 'title' => 'zhengxiang', 'content' => '

蒸湘区,湖南省衡阳市辖区,地处衡阳市西部,东起蒸湘南北路,西至衡阳县樟树乡和衡南县三塘镇,南接雁峰区岳屏镇和衡南县车江镇,北连蒸水及石鼓区角山乡。截至2014年11月,蒸湘区辖2乡1镇4个街道,42个行政村,31个社区。 [1] 2015年,蒸湘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2镇4街道。2013年,蒸湘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不含衡阳市高新区)149.7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9%。蒸湘区是衡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衡阳市委、市政府及市直管行政部门大多坐落境内,南华大学、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各大科研金融机构云集于此。主要旅游景点有雨母山风景区。湘水流经衡阳北,与蒸水汇合,蒸水河贯穿蒸湘区全境,“蒸湘”由此而得名。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蒸湘区辖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原城南区的联合街道和原郊区的西湖乡(不含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湘江乡的杨柳村、岳屏乡的联合、岳屏、北塘3个村以及衡南县的雨母山乡、衡阳县的呆鹰岭镇。蒸湘区区人民政府驻船山路。
 

', 'cityname' => '蒸湘', ], [ 'title' => 'shigu', 'content' => '

鼓区位于衡阳市区西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江相望,南以解放路为界与雁峰区毗邻,西延蒸湘北路至蒸水桥并沿蒸水河而上与蒸湘区和衡阳县接壤,北依107国道前行与衡阳县樟木乡和集兵滩镇相邻,素有衡阳城区“北大门”之称。2005年12月31日,石鼓区辖6个街道、2个乡,辖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石鼓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1乡7街道。2013年石鼓区地区生产总值(GDP)92.91亿元,增长10.7%。民国初期,隶衡永郴桂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制,属湖南省衡阳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湖南省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一日,析衡阳县城区和环城地域置衡阳市,为省直辖,设8个分区。第三区为今属地。
 

', 'cityname' => '石鼓', ], [ 'title' => 'hengshan-2', 'content' => '

南岳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由包括长沙岳麓山、衡阳回雁峰在内,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南岳无山不绿,无山不树。“南岳八绝”为“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磨镜台之幽,水帘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会仙桥之险”。正因为”南岳八绝”的出类拔萃,才使它赢得”五岳独秀”那当之无愧的美称。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在南岳古镇的祝圣寺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现在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佛图佛像满目,有兴趣者,还可入内与法师交谈,品尝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斋席。其它如广浏寺、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黄庭观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镡,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 'cityname' => '衡山', ], [ 'title' => 'yanfeng', 'content' => '

雁峰区,位于衡阳市南部,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市辖区,原名城南区。雁峰区东临珠晖区,南邻衡南县,西临蒸湘区,北临石鼓区。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名雁峰。雁峰区地处衡阳盆地,以红岩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形。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全年平均气温18.2℃。 2013年,雁峰区辖2个乡镇和6个街道,2013年生产总值为181亿元。2015年,雁峰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6街道。2015年,雁峰区乡镇区划调整,调整后,雁峰区共减少1个乡级建制,现辖岳屏镇,黄茶岭、白沙洲、雁峰、先锋、天马山、金龙坪6个街道。雁峰区地处衡阳盆地,以红岩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形。雁峰区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盆地的四周有高原或山地围绕,中部是平原或丘陵。
 

', 'cityname' => '雁峰', ], [ 'title' => 'hengyang', 'content' => '

衡阳市辖县。位于省境中部,湘江中游,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境内山地系衡山山脉的延伸,起伏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平原交错。蒸水河纵贯县境,并经石鼓咀汇入湘江。江河两岸多平原。矿藏有沙金、陶瓷泥、煤、高岭土、石灰石、重晶石、铅、锌等。京广、湘桂铁路傍境。107国道、1814和1822省道贯穿县境,乡镇均通公共汽车,以湘江、蒸水为主航道的水上运输较为便利。企业有水泥、瓷器、氮肥、柴油机、电子元件、玻璃、造纸、印刷、饲料、纺织、水力发电等厂(站)。农业主产稻谷,兼产油茶、湘莲、棉花。纪念地有夏明翰烈士故居、夏明翰烈士文化宫,名胜古迹有禹王碑、石船山等。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革命烈士夏明翰,工人运动活动家朱少连,著名作家琼瑶等为此地人。
 

', 'cityname' => '衡阳', ], [ 'title' => 'zhuhui', 'content' => '

珠晖区,是湖南省衡阳市辖区,珠晖区为衡阳市区“东大门”,因珠晖塔而得名,全区辖六个街道、两镇、两乡、五个农场,是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1942年成立江东区,2001年由原江东区改名珠晖区,境内酃湖平原是衡阳的发源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置酃县于酃湖平原。近现代史上,毛泽东、夏明翰等多次指导衡阳市珠晖区湘南学联工作。珠晖区交通发达,湘江、耒水环抱全境,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湘桂高铁、湘桂高铁、吉衡铁路、怀邵衡铁路在此交汇。珠晖区自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酃县于城郊酃湖平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先后入临蒸、新城、衡阳、清泉等县属地,是古城衡阳的发源地。
 

', 'cityname' => '珠晖', ], [ 'title' => 'tianyuan', 'content' => '

天元区位于株洲市河西地区。东隔湘江与株洲市河东地区为界,南与株洲县古岳峰镇及堂市乡相邻,西与湘潭县接壤。天元区辖三个街道、四个镇:嵩山路街道、泰山路街道、栗雨街道、马家河镇、群丰镇、雷打石镇、三门镇。天元区是株洲市政治中心,株洲市政府、株洲市委、天元区政府、株洲军分区驻地、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位于此,使天元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代化新城区。天元区境内著名景点有湘江风光带、神农城、栗雨休闲谷、湘江古桑洲、空灵寺、资福寺、龙门寺因境内有天台山、园艺场,取“园”之谐音“元”,合名为天元。解放初,辖区分属湘潭县藕花乡、藕灵乡。1959年划属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1966年园艺场复划入株洲市郊区。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园艺场辖区范围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 'cityname' => '天元', ], [ 'title' => 'nanyue', 'content' => '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地处湘中,洞庭湖以南,、距长沙180公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南岳衡山处于亚热带地区,由于山岳气候的影响,山上山下气温常年相差10度左右,全年雨量充足,高山有近半年的云雾期。在海拔1200米的南岳山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1.4℃,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0.4℃,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1.4℃,平均最高气温也在25℃附近,是炎热夏天避暑的好去处。这里的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
 

', 'cityname' => '南岳', ], [ 'title' => 'shifeng', 'content' => '

石峰区是株洲工业、科技、交通中心,北接长沙,西边湘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前沿。石峰区辖辖5个街道,15个行政村,33个社区居委会,拥有田心高科园、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两大国家级工业园区。2015年,石峰区乡镇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石峰区共减少1个乡镇建制,现辖云田镇,田心、响石岭、清水塘、井龙、铜塘湾、学林6个街道。石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株洲市的工业“心脏”、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标志性区域,是新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和全国著名的冶炼化工基地。石峰区拥有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名,研发机构5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以及中央各部门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等。石峰区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湖南省文明城区和湖南省十大投资环境诚信区等10余项荣誉称号。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 'cityname' => '石峰', ], [ 'title' => 'leiyang', 'content' => '

衡阳市辖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中部。辖1镇3乡。原名古潭州,隋文帝诏定衡山为南岳。民国期间设南岳管理局,1950年建南岳特别区,1956年复改南岳管理局,1984年设立南岳区。地处衡山山脉,群峰起伏,北高南低,屹立在湘江中游西岸,祝融峰最高,海拔1290米。年均温10.4℃~17.0℃,年均降水量2252毫米。107国道穿境而过,京广铁路衡山站距南岳仅15公里。衡山是中华五岳中唯一居长江以南,离港、澳最近的风景名胜区,有“五岳独秀”的称誉。现存南岳大庙、祝圣寺、南台寺、藏经殿、忠烈祠等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是中外游客旅游、度假、避暑的理想之地。农副产品有稻谷、茶叶、柑橘。竹木雕刻,久负盛名。
 

', 'cityname' => '耒阳', ], [ 'title' => 'lusong', 'content' => '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发祥地,地面起伏平缓。地理位置优越,古有“南北通衢”、“江南要冲”之称,现为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是株洲市的“窗口”和“门户”,北为 石峰区,南邻株洲县,西有天元区,东接荷塘区 。京广、沪昆2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320和1815国道穿越境内,全国客货运特级站——株洲火车站、湘航株洲千吨级码头,连接河东——河西的湘江大桥都坐落在区内。距省会长沙和黄花机场,仅1个小时行程。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53.2亿元,比2012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9亿、112.4亿和135.9亿元。林木繁多,有林地面积近4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工业已形成以服装、食品、交通、航空机械等支柱产业。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
 

', 'cityname' => '芦淞', ], [ 'title' => 'hengnan', 'content' => '

位于湖南中部偏南,湘江中游。地处湘南丘陵,山丘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境内有天光山、岐山、石牛峰、雨母山,天光山为最高峰。河流有湘江、耒水、蒸水。年均温17.8℃,年均降水量1269毫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铜、萤石。京广、湘桂铁路,107、322国道,1843、1807省道过境。县级公路干线纵横交错,乡镇均通公共汽车。湘江、耒水可常年通航。工业产品有氮肥、电机、钢圈等。农业主产稻谷,特产湘黄鸡。名胜古迹有仁瑞寺、清泉山、王家祠堂、江口鸟洲。
 

', 'cityname' => '衡南', ], [ 'title' => 'tongan', 'content' => '

同安区是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别称“银城”,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复置,1997年5月撤县设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居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宜人。主要的物产资源有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尤以石斑鱼、对虾、紫菜、海带、龙眼、荔枝闻名海内外;矿产资源有高岭土、温泉、矿泉水、花岗岩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千年古刹梵天寺、梅山寺、北辰山十二龙潭瀑布、孔庙建筑群、同安影视城等风景名胜,还有汀溪窑址、婆罗门佛塔、苏颂故居“芦山堂”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厦门市旅游资源富区。同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科技巨匠苏颂、民间医圣吴夲(Tao)、理学名宦林希元、一代直臣洪朝选、民族英雄陈化成、语言大师卢戆章、旷世奇才辜鸿铭、华侨旗帜陈嘉庚、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化学家蔡启瑞、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华、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等尤为突出,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同安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 'cityname' => '同安', ], [ 'title' => 'changning-2', 'content' => '

位于湖南南部,湘江中游,境内山丘广布,西南高而东南低。有青山岭、东家瑙、天塘山等,属南岭余脉。有湘江、春陵水、宜水、潭水流经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8。1℃,年均降水量1436毫米。矿藏有铅、锌、金、银、锡、锰、硼、煤等。水口山的铅锌扬名中外,有“世界铅都”的称誉。东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50公里,“三南路”国道、1807省道纵横县境,湘江、舂陵水可常年通航。工业有化肥、农药、机械、冶炼、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稻谷、红薯、棉花,是湖南省商品粮和生猪产区之一。盛产杉、松、楠竹、油茶、木耳、香菇、玉兰片,珍贵树种有白玉兰、红豆杉等。纪念地和名胜古迹有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旧址、双蹲书院、培元塔等。
 

', 'cityname' => '常宁', ], [ 'title' => 'xiamen', 'content' => '

厦门是我国东南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位于东径118°04′04″、北纬24°26′46″,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称誉。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1℃。景观: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拟建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以及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厦门的山海风光已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 'cityname' => '厦门', ], [ 'title' => 'hengyangxian', 'content' => '

衡阳县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北部,湘江中游,衡阳县城距衡阳市区约10公里。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东与南岳区、衡山县交界,南毗蒸湘区、石鼓区、衡南县,西邻祁东县、邵阳市邵东县,北与娄底市双峰县接壤。东西宽74公里,南北长55公里,京广铁路、怀邵衡铁路、安张衡铁路穿境而过。衡阳县总面积255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43个村、48个社区,人口123.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5.6平方公里,城镇绿化率36%。衡阳县境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之称,以有色金属著称于世,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的美誉。衡阳县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牲猪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1996年,衡阳县面积2568平方千米,人口约111万人。辖14个镇、11个乡:西渡镇、三湖镇、井头镇、台源镇、曲兰镇、呆英岭镇、杉桥镇、金兰镇、金溪镇、洪市镇、界牌镇、集兵镇、渣江镇、演陂镇、大安乡、石市乡、长安乡、关市乡、角山乡、库宗乡、岘山乡、栏垅乡、岣嵝乡、溪江乡、樟木乡。县政府驻西渡镇。
 

', 'cityname' => '衡阳县', ], [ 'title' => 'jinan-3', 'content' => '

晋安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地处福州市城区四周,内环从北到南分别与福州市的鼓楼、台江、仓山3个城区交错;外环东临东海,东南与长乐区隔江相望,南部、西部与闽侯县交界,北与罗源县接壤,东北与连江县相邻。2018年10月,晋安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00年,晋安区辖3个街道、4个镇、4个乡: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岳峰镇、鼓山镇、新店镇、宦溪镇、岭头乡、寿山乡、日溪乡、鼓岭乡。2004年,晋安区北峰山区岭头乡撤销,并入寿山乡;鼓岭乡撤销,并入宦溪镇。
 

', 'cityname' => '晋安', ], [ 'title' => 'qidong', 'content' => '

衡阳市辖县。位于省境南部,湘江中游北岸。背靠祁山山脉,呈狭长地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湘江从东南边流过,西部有祁水,东部有白河流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7.9℃,年均降水量1217毫米。矿藏资源有铁、铅、锌、锑等30多种。湘桂铁路和322国道并行横跨县境33公里,湘江、白河交臂环抱,四季可通航,境内有火车站7个,港口2个,公路800余公里。工业有钢铁、建材、化工、烟草、钢套、碳铵、普钙、原煤、水泥、氯酸钿、铵盐、分割肉、片制药品、皮卷尺、弹子门等门类。15000门数字程控电话可直接拨全国和世界各地。农业主产黄花、席草、香芋、生姜、大辣椒、茶叶、油茶、桐油、柑橘、烤烟、鲜鱼、红枣、瘦肉型猪。林业主要有杉、松、毛竹。有中学103所。名胜古迹有“朝天岩”。
 

', 'cityname' => '祁东', ], [ 'title' => 'mawei', 'content' => '

马尾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这一带正是乌龙江、白龙江与琴江三江交汇的地方,三江自闽安镇、长门流入东海。东南临江与长乐区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西与晋安区宦溪镇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质构造处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厦系第二复式隆起带东缘福州盆地东侧,属江口溺谷海湾型游沙堆积,区内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40米,自山边沿江增厚,基岩为变质火山岩和花岗岩。马尾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温和多雨,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境内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降雨量约1382毫米。地表水资源丰富,闽江年过境径流量611.35亿立方米。土壤有红壤、潮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等5种。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接处,种类繁多,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榕树、相思树等。2018年10月,马尾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cityname' => '马尾', ], [ 'title' => 'hengdong', 'content' => '

衡阳市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东,湘江中游东岸,因地处衡山之东而得名。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和山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凤凰山雄踞于东部,四方山矗峙于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有湘江、洣水、永乐江贯穿,总流长达169公里。矿藏有铁、煤、铅、锌、钨、锰、萤石、高岭土、钠、镍、钴、辉锑、重晶石、石灰石、石英石。建有45处水电站。农业主产稻谷,兼产红薯、大豆、花生、油菜子、桐油、柑橘、家禽、蛋品、生猪、鲜鱼。解放军元帅罗荣桓是衡东人。纪念地和名胜有罗荣桓元帅铜像纪念园、罗荣桓故居、欧阳海烈士纪念碑、夏拜公祠、锡岩仙洞等。
 

', 'cityname' => '衡东', ], [ 'title' => 'cangshan', 'content' => '

仓山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因为在盐仓前而得名,仓山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山北麓开始建盐仓,该地俗通称盐仓前,藤山遂又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仓山的区建置前隶属于闽侯县,民国36年始建置区,当时区域仅3平方公里。境内多山丘坡地,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烟台山、长安山、虾蟆山纵贯中部,其中位于西部的虾蟆山海拔72米,为中北部最高海拔。每逢洪水大潮,临江的大部分地区平地可行舟,水患较严重。 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 总面积约142平方千米, [1] 地表起伏大,丘陵分布在中、西北、东南部,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有翁主山、鬼洞山、妙峰山、高盖山、城门山、清凉山。境内地质主要由中生代熔岩,燕山期入侵岩及第四纪沉积物构成,受到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的构造变动影响,表现在构造特征上岩层成宽缓的隆起和坳陷,褶皱构造由于受以后的岩浆侵入和喷发作用所破坏,表现不明显。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是由于位于福州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和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的交汇处,受上述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发育、动力变质作用强烈。福州山字型构造在境内南部通过,沿乌龙江作弧形分布,控制闽江南港河流形态,并在境内南部造成岩层动力变质带。
 

', 'cityname' => '仓山', ], [ 'title' => 'fuzhou', 'content' => '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666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西禅、林阳、地藏、万福、雪峰),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 'cityname' => '福州', ], [ 'title' => 'jishou', 'content' => '

吉首市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中心腹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是张家界旅游的重要物资补给地。吉首市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0公里处,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德夯风景名胜区,民俗风情十分古老纯朴,德夯风景区开展的民俗旅游项目有苗家做客、拦门对歌、敬酒、苗家跳歌晚会、歌舞会、苗族鼓舞、灯火送客等三十多个旅游项目。德夯风景区,1987年元月一日正式开。吉首市境内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形成?柑生长的良好小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4-17℃,≥10℃积温为5138-5368℃。主要景点有:新寨、三姊妹峰、观音洞、玉钻峰、天门、画壁、相依岩、驷马峰、画屏峰、德夯村、接龙桥、盘太峰、原始次生林、腊梅林、云雾峰、椎牛花柱、玉泉门、玉带瀑布等.
 

', 'cityname' => '吉首', ], [ 'title' => 'fuqing', 'content' => '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福清为省商品粮、甘蔗、花生、龙眼、荔枝、枇杷生产基地,传统名产福清光饼。城东南郊有烈士陵园和明建瑞云塔,宋建、明修的龙山祝圣宝塔(水南塔)。城内官驿巷豆区园为叶向高花园兼书院,有花岗石屏“闲云石”,利桥街“黄阁重纶”坊,浮雕精妙传神。海口宋建龙江桥为我省现存结构最完整的古代梁式石桥。“雅胜石鼓”的石竹山景区,山、水、林、石、洞、寺兼胜。一东张水库库区白豸寺附近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坑厝后山、宫后山、码头山有五处宋窑址。黄檗山万福寺(黄檗寺)是佛教黄檗宗发源地、日本佛教黄檗宗的祖寺。海口瑞岩山下元造弥勒石形神兼备,为福建最大的佛教造像。东张灵石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三山前薛明建迎潮塔倾斜百余年而依然稳固。东瀚万安尚存明建万安所城及祝圣宝塔。名胜古迹还有城区戚公祠、六角井(宋),港头叶氏宗祠,新厝凤迹灵溪宫,蒜岭武当别院,上迳鳌江宝塔、蹑云桥,东瀚万石山,城头五龙塔、五龙桥、龙卧禅寺,镜洋波澜桥、仙井岩题刻,海口通江门、岑兜林则徐纪念馆,一都显济庙、东关寨、欧阳修题刻。
 

', 'cityname' => '福清', ], [ 'title' => 'hunan', 'content' => '', 'cityname' => '湖南', ], [ 'title' => 'lingling', 'content' => '

零陵区,是永州市辖区,古为泉陵,后改称零陵,即原县级永州市,为永州市两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省南部,北与冷水滩区、东与祁阳县、南与双牌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地势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面积1962平方千米,2016年总人口63.84万人。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零陵属炎帝势力范围,原始社会末期,属三苗国的江南地。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有为纪念著名文学家而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永州八景等旅游景点。2016年,零陵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8.25亿元。
 

', 'cityname' => '零陵', ], [ 'title' => 'changle-2', 'content' => '

长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建县于唐武德六年,迄今有1375年历史,1994年撤县设市。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距省城福州30公里,临海近台,东濒东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大陆与台湾基隆港和桃源机场之间的最近通道。这里气候温暖,四季常青,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南北果蔬品种繁多,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重要果菜生产基地。水蜜栎桃、巨峰葡萄、晚熟龙眼、柑桔、西瓜等久负盛名,著名的青山龙眼曾为贡品。海产品近千种,经济鱼类近七百种。石斑鱼、中华绒毛蟹、金鲟闻名遐迩,漳港海蚌——西施舌更是闻名世界的海味奇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玻璃砂、高岭土、叶腊石等,其中优质花岗石磨光板材大宗出口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玻璃砂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境内山、峰、泉、石、滩、礁、海、岛和闽江沿岸线是天赋的自然景观。山丘耸翠,溪泉环绕,山水江天与果树园林掩映成趣。沿海沙滩连绵,水清沙净,林密花香,海中小岛列矗,海滨奇峰异石与滩海岛礁联珠合璧。这里既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下沙海滨度假村,又有融体育、旅游、度假、休闲、康乐和商住为一体的海峡奥林匹克城。是福建省内首屈一指的海滨度假和游乐胜地。
 

', 'cityname' => '长乐', ], [ 'title' => 'xiangxi', 'content' => '

湘西,亦称湘西地区、大湘西,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市西部六县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旅游资源丰富。 [2] 而对湖南整个经济格局的现实状况而言,这里更为同质的特点则是地域偏僻,发展滞后。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湘西地区在历史上同属于黔中郡、武陵郡、沅陵郡、辰沅永靖兵备道、辰沅道、湘西绥靖处和湘西行政区等。湘西地区,传统上包括今张家界市大部,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全部,以及邵阳市、常德市的一部分,共20余个县市。奠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完成以后,建辰沅永靖兵备道,湘西指称范围基本明确。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山脉纵横,河网密布,著名的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著名的河水有沅水、澧水,占了湖南四大水系的两个水系。
 

', 'cityname' => '湘西', ], [ 'title' => 'taijiang', 'content' => '

台江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是福建省福州市辖区,位于福州市城区中部,闽江下游北岸,地理中心坐标为北纬26°05′,东经119°18′。东以光明港、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西、南以闽江与仓山区为界,北以琼东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与鼓楼区为界。全区陆域面积1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岸线全长7800多米,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倾,尤以流沙冲积成陆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势更低。辖10个街道、52个社区。户籍人口33万人,常住人口45万人,日流动人口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6‰。台江区,旧称南台。前202年,闽越王无诸从江上登岸,在大庙山筑台设坛祭天,“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台江、南台由此而得名。台江地区历来商贾云集,素负商业“黄金地”、“聚宝盆”之盛名,唐宋时期开始繁荣,至民国初年达到鼎盛。形成30多个同乡会“会馆”,以及行业的“商帮”。1945年(民国34年),台江地区成立了台江区公所、小桥区公所,属福州市管辖。
 

', 'cityname' => '台江', ], [ 'title' => 'lengshuitan', 'content' => '

冷水滩区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毗邻两广,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现是永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城市人口15万。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350余家,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食品、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啤酒、特种水泥、造纸、越野汽车等50余种。农副产品丰富。区域内有耕地面积24.4千公顷,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优质稻基地,全省第二大国外松基地,全省养殖重点区之一。商业贸易发达。是湖南省八大商业经济区之一,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商业、供销、物资、粮食、矿产品、肉食水产、外贸、医药、轻机9大体系、16大商场和15大购物中心、4大集贸市场为骨架的内处贸基地。城市面貌崭新。10多年来,历届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资金近20亿元,现正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区连接功能配套的工商城市,是地级永州市的政治、经济、信息中心。交通通讯便捷。湘桂线穿越全境,即将动工的洛(阳)湛(江)铁路,将使冷水滩成为全省第四个铁路枢纽站;公路四通八达,客班车直达广州、桂林、长沙等地;湘江流经我区76公里,常年可通200吨级船只,距市中心8公里处有军民两用甲级机场,可升降波音757型大型飞机;拥有现代先进水平的程控交换和数字传输光缆微波通讯网络。文化教育繁荣。区域内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的故居待名胜古迹;有全省闻名的中小学校;有以磨漆画著称的农民绘画艺术之乡;有设施齐全的体育中心。
 

', 'cityname' => '冷水滩', ], [ 'title' => 'huayuan', 'content' => '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部和西北部分别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平均海拔五百米,最高的莲花山海拔一千一百五十九米,最低的狮子桥海拔二百一十二米。花垣县内雄奇挺拔的崇山峻岭,最高的莲花山海拔一千一百五十九米。境内以山原地貌为主,层峦起伏,溪河交错,山川壮丽。花垣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十六度,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四百一十八毫米,年平均日照一千三百二十四小时,无霜期二百六十九天。花垣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20余种,其中锰矿、铅锌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位,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水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林牧特产久负盛名,是一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厚土。花垣县的农业发展迅速,一派繁荣景象。全县耕地面积一百六十六万多亩,山下平川种植稻谷、包谷等粮食作物;山上坡地种植花生、辣子、草烟、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还有猪、牛、羊、麻鸭等养殖业也很发达。
 

', 'cityname' => '花垣', ], [ 'title' => 'pingtan', 'content' => '

平潭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一个岛县,全县陆地面积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海坛,面积为267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平潭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本岛距离最近处;西临海坛海峡,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从海上看,主岛海坛形似坛台浮于水面,为此,平潭古称海坛;又因岛上君山常年岚气弥漫,平潭又称岚岛。全县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又有“千礁百岛”之美称。平潭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宽阔的海域与外海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又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足,岛上风光秀丽迷人。既有宽阔平坦的天然海滨浴场,又有奇异独特的海蚀地貌,湖、海、沙石海岛旅游胜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平潭县境内的石牌洋、君山、王爷山、海坛天神、南寨石景、青观顶(将军山)、山岐澳、坛南湾等八大景区被确定为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 'cityname' => '平潭', ], [ 'title' => 'jianghua', 'content' => '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正南边陲、湘桂粤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11°25’至112°09′,北纬24°10’至25°10’之间。东北接蓝山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西抵江永县,北枕道县、宁远县。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连广西的萌渚岭山系的姑婆山马塘顶,海拔1787.3米,东接广东的大龙山,海拔1577米,横卧东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黄龙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众多支脉纵横交错贯穿全县,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一线群山脉脊,天然地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俗称岭东、岭西),岭东属大山区,岭西地势低平,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 'cityname' => '江华', ], [ 'title' => 'longshan', 'content' => '

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全县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地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34个行政村,总人口5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97万人,占66.4%。土地构成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耕地面积仅占8.5%,人均0.8亩。龙山的历史悠久灿烂,远在夏商周时代,龙山为荆州地域,1729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置龙山县。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龙山人民先后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护法讨袁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设立在兴隆街乡、茨岩塘镇。当年,跟随贺龙参加红军闹革命的龙山儿女有9600多人,现有在册烈士2400人。龙山风光旖旎,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迷人,火岩溶洞群神奇瑰丽,乌龙山大峡谷鬼斧神工,佛教圣地太平山闻名遐迩,“摆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龙山聚宝藏珍,素有“万宝山”之美誉。水利、森林、草场资源极为丰富,药材驰名武陵。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煤炭、紫砂陶、石英砂、铅、锌、硅等,其中优质紫砂陶储量5000万吨以上,石英砂近亿吨,石煤矿地质储量达10亿吨以上。
 

', 'cityname' => '龙山', ], [ 'title' => 'yongtai', 'content' => '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农副产品有稻米、甘薯、小麦,黄豆、花生、甘蔗、黄麻、油菜籽、药材、茶叶、烤烟,棕片、松脂、油茶籽、油桐籽、板栗、笋干、香菇、红菇、黑木耳、白木耳,淡水鳗,青梅、桃、芦柑、梨,名产埔埕李、太原柿。“永福白”为白茶良种,永泰茶籽饼久负盛名。家畜良种富泉羊。工业有食品、机械、矿冶、建材、陶瓷、纺织、森工、造纸、电力、医药等门类。银翘解毒丸、维酶素为名优产品。永泰李干、柿饼,葛岭软木画,霞拔“建新鼎”为传统名产。城东南塔山公园有联奎塔。盖洋赤岭风雅清幽的闇亭寺景区,千峰耸立,别具特色。白云乡姬岩(鸡岩)浓荫覆翠,云雾缭绕。樟洋棋杆院里村高盖山(名山室)有紫盖峰、龙岭池、飞升台诸胜。葛岭方广岩有天泉阁、玉泉洞、“一片瓦”、脱凡楼等景,为闽山胜地。名胜古迹还有城峰太原滩唐代石刻“清流戏凤”,赤锡溪门桃源洞,岭路青云山青龙瀑布、状元洞、水帘宫、八仙崖、云天石廊、玉女相思岩、鲤鱼潭、神谷、天池(古火山口),塘前小雄溪龙潭瀑布、铺锦滩、莒溪尺五楼,嵩口寿春寺、德星楼、祭门司遗址、林带溪石刻,梧桐教忠寺、岩仑洞、宋状元郑侨墓,樟城重光寺,富泉力华瑞应寺,同安凤凰寺、清凉白鹤仙山、极乐寺,长庆下祭寺(能仁寺)、文昌阁(奎光阁)、龙门石刻。
 

', 'cityname' => '永泰', ], [ 'title' => 'xintian', 'content' => '

新田,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至汉初属长沙郡(国)。西汉、东汉时期先后属泠道、营道、舂陵县。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属泠道、舂陵县。隋时属营道县。唐时属唐兴、延唐、大历县。五代时属延昌县。后晋为延熹县地。自宋乾德三年至元、明时期属宁远县。明万历二年(1574年),设新田营于今龙泉镇(城关)。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宁远、桂阳划地设新田县。新田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2°.23’,北纬25°.40’~26°.06’,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7镇12乡、2个办事处、37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总人口37.8万人。县境东接桂阳,直达郴州、广东;南临嘉禾,是能源协作区;西接宁远,为土特产集散通渠;北毗祁阳,通常宁,自古商贾交往频繁。县境南北长,东西窄,地形为向南开口的狭长盆地,呈九嶷山脉与阳明山相拥之势,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东南地势较低。境内最高点海拔1080米,最低点海拔200米,大致是五分山丘、三分岗地、二分平原和水面。地下矿藏资源有铁、煤、锑、铅、锌、锰、汞、重晶石、冰州石等15种。全县有河溪沟涧114条,主要河流是由日东河、日西河汇流的新田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尤以西北部青光岭和大冠岭为最,全境理论水能蕴藏量24421千瓦。地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明显,年均气温18.1℃,一月平均气温6.6℃,七月平均气温28.8℃,年际变幅为17.4℃~19℃,比湘北地区高1.8~2.3℃。年降水量1425毫米,降水时间比较集中,夏末至冬初少雨,无霜期达288天,年日照1712小时,太阳辐射值111.93千卡/平方厘米,全年蒸发量1446.5毫米,是湖南省四大“温室县”之一。新田山水秀美,景色宜人。境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区景点众多且各具特色,主要景区有:南国武当山、大冠岭古民居群、金陵山水古城、县城及城郊人文自然景区。已发现商周遗址48处。建于秦汉时期的大冠岭古堡,堪称“南国第一堡”,气势雄伟壮观。由城区日东河、日西河汇流成泾渭分明的”南桥双碧”,极为奇特。文庙是全省可供旅游的8幢文庙之一。“南国第一泉”——石羊鹅井源远流长,”旱焦尘土流不减、雨倒昆仑量不添”,亦为省里较有价值的一个旅游开发点。青云塔是湖南境内少见的楼阁式砖石宝塔,内有磴道,可拾级登临塔巅,纵目四望,景象万千。
 

', 'cityname' => '新田', ], [ 'title' => 'luxi', 'content' => '

泸溪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共辖11乡、8镇,221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1167个村民小组、7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53万人。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沅水风景胜地,中国是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众多,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风光秀丽,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
 

', 'cityname' => '泸溪', ], [ 'title' => 'gulou-2', 'content' => '

福州市鼓楼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中国首批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福州全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也是福州市初等、中等教育资源最雄厚的区。鼓楼区号称八闽首善之区,是福建省省政府和福州市市政府所在地。福州市鼓楼区北以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南面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镶邻;西面以闽江为界,与仓山区隔江镶望;西北与闽侯县相邻。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2010年常住人口为68.8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98号,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2018年,福州市鼓楼区入选中国百强区(第30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1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39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洪山镇 面积12.4平方千米,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西部。辖10个社区:福屿社区、西凤社区、怡山社区、兴园社区、大凰山社区、凤凰池社区、象山社区、金牛山社区、凤湖社区、洪山桥社区。2004年时还有6个行政村,其中5个村均已完成撤村动议,成立经济合作社。
 

', 'cityname' => '鼓楼', ], [ 'title' => 'lanshan-3', 'content' => '

蓝山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县,名南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而更名为蓝山。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5.5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蓝山是革命老区,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全国农村(中级)电气化建设达标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引智基地”县、全国侨联工作先进县等称号。蓝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8℃。复杂的地质地貌、肥沃的土壤、温湿的气候,赋予了蓝山秀丽的山光水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霄塔凌云、滴水龙瀑布、板塘原始次森林以及奇美的地下溶洞等景点令人留连忘返。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叶苦茶、烤烟、金柑、茶油、黄花、楠竹及杉木闻名遐迩;境内有水杉、银杏、楠木、斑竹等38种珍稀植物,林间山溪有娃娃鱼、猕猴、猴面鹰、香獐等珍稀动物60余种。已探明铅、锌、铁、锰、铀、铜等矿藏24种,花岗石远景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黑土型锰铁矿远景储量达3亿吨,水能资源蕴藏达21万千瓦,已开发11.8万千瓦。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境内三条省道交汇其间,永连(永州—连州)二级公路贯穿全县南北,与京广线、洛湛线相距仅有100公里;建设中的二广高速(二连浩特—广州)、厦蓉高速(厦门—成都)贯穿全境,南下广州仅290公里,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是“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理想对接地。民营立县,思想开放
 

', 'cityname' => '蓝山', ], [ 'title' => 'lianjiang', 'content' => '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马祖一衣带水,南与琅岐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境内,县城离省城福州48公里,距福州国际机场行程时间只要半小时。建县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称”温麻县”,距今有1720多年历史。全县陆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68个村居,总人口约62万,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境内名山、古迹、古刹、奇峰、怪岩、幽洞、名潭众多。其中,敖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青芝百洞山、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文物、长门古炮台以及宋朝理学家朱熹遗墨、明朝学者陈第墓、国府主席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名闻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神秘撩人,独具魅力。为中国水产第二大县,是福建省重要的水产生产区。县城与西部的潘度乡地热供水充裕,为福建省第二个天然温泉县城,城区”三纵四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
 

', 'cityname' => '连江', ], [ 'title' => 'fenghuang', 'content' => '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与贵州省为邻。东经为109度18分至109度48分,北纬27度44分至28度19分,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总面积有175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117米,最低海拔170米。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地区,所以这里气候温暖,冬暖夏凉,光照丰富,四季分明,为旅游佳境。凤凰古城自古以来就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凤凰古城由于地处偏远,所以至今为止,各种古建筑都保存的比较完整,加之本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誉满天下的奇梁洞;震惊世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三潭书院,天星山古战场;还有民族风情很浓的苗寨,乌巢河天下第一大石桥等,都是理想的旅游胜境。其中凤凰发现的极少见于史端的苗疆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县境内贯穿而过,举世罕见。
 

', 'cityname' => '凤凰', ], [ 'title' => 'jiangyong', 'content' => '

江永县是镶嵌在湖南省南部边陲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永州市南部,都庞岭南麓,东邻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交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与广西灌阳县相邻,东北与道县接壤,距广州500公里,距桂林194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全县辖6镇5乡,2个国有农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25.1万,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5.8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2%,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7%。江永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古称永明,秦时立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在县城西北部,有世界瑶族后裔世代寻觅的圣地、饮誉海内外的瑶族故地千家峒;在县夏层铺镇有山水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古榭沐县治遗址上甘棠村,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年文化奇观江永女书,一种仅在妇女中传承的特殊文字,于2005年10月载入吉尼斯世纪纪录,女书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永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土质肥沃,富含硒等轻稀土元素,有利于农作物芳香物的形成。名优物产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等“江永五香”久享盛名,产品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江永三香”初其规模,2008年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建成10个供港澳蔬菜出口基地,面积占全省出口基地的38.5%,年出口蔬菜占全省供港澳蔬菜的70%。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少有积雪,宜于种养业,被有关专家誉为“长江以南名优果蔬最佳发展地带”。矿藏资源有铋、银、铅等30余种,特别是银、铅、锌等矿藏品位高,开采价值大。动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级松园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68%,是全国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因库。
 

', 'cityname' => '江永', ], [ 'title' => 'luoyuan', 'content' => '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出产茶叶及多种农副产品,家畜良种碧里下廪羊。工业有建材、机械、造纸、卷烟、食品、制盐、电子、服装、纺织等门类。传统名产双草素席、工艺石雕、竹编。公路以国道104线和罗宁高速公路为主干,通车440.5千米。内河航运23千米,淡头、将军帽为主要水运码头,列为二级通商口岸,开通直抵香港、日本、新加坡国际航线,设台轮停泊点。城南莲花山游览区有圣水寺、近日台、笔砚峰、翠屏峰(龙虎岩)、眠鹤石、峰塔诸景和烈士陵园,栖云洞中有全省现存最古的石雕罗汉像(南宋)。南门兜有唐代始建的万寿塔(市心佛塔)。碧里港边双贵山匹岩(狮嘴岩),巨洞含古寺,“卧虎”对“醒狮”,奇妙壮观,廪头昭佑王宫内有元代石雕玉香炉,白塔寺西走马岭下有北宋福建观察使苏舜元(字才翁)“才翁所赏树石”摩崖石刻。中房陈太尉宫集五代、宋、明、清建筑风格为一体。松山北山、八井有区、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宋窑遗址,凤山北门顶有林可彝烈士故居。古迹游览地还有长寿桥、古四明桥、南陈桥,起步紧霄岩、仙茅山、百丈龙潭,以及五里潮平、三川春涨等罗川八景,真武凌云、圆屿秋帆等鉴江八景。
 

', 'cityname' => '罗源', ], [ 'title' => 'guzhang', 'content' => '

古丈县位于湖南西部、湘西州中部偏东。北接永顺县,东临沅陵县,南界泸溪县和吉首市,西部和花垣县相连。总面积1286平方千米/1297.45平方千米。2004年,全县总人口为137,637人;少数民族人口117,066人,占总人口的85.1%,其中土家族54,169人,苗族62,683人。县人民政府驻古阳镇,邮编:416300。行政区划代码:433126。区号:0743。拼音:GuzhangXian。武陵山脉斜贯全境,最高海拔1146米,最低海拔147米;主要河流为酉水。
 

', 'cityname' => '古丈', ], [ 'title' => 'ningyuan', 'content' => '

宁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林业渔业共同发展的县。宁远县现已完成生产总值2456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521万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58152万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7万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38:23:39,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宁远县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200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9.32万亩,其中稻田38.01万亩,旱土11.21万亩。200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97.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面68.4万亩,总产24.6813万吨;经济作物播面7.755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1287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0724万元;林业产值3902万元;牧业产值56431万元;渔业产值7704万元。全县农业管理机构有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县畜牧水产局等。
 

', 'cityname' => '宁远', ], [ 'title' => 'minhou', 'content' => '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的西南侧,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之一,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闽侯山蕴秀色,水含灵气,人文荟萃,风光旖旎,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昙石越千古,山江润侯官”,“闽越孕人文,溪山沐温泉”,几千年昙石山文化孕育了闽越文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旗山、五虎山、雪峰山巍峨宏伟,雄拥八闽首邑;闽江、乌龙江环贯全境,荆溪、大樟溪等河流密布其间,滋润着闽侯山水田园。闽侯森林温泉得天独厚,乡村风情别具特色。闽侯堪称“八闽人文首邑,海西度假胜境”。
 

', 'cityname' => '闽侯', ], [ 'title' => 'yongshun', 'content' => '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5、至110。23、、北纬28。42、至29。27、之间,是我国东部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向西部高山高原暗针叶林转变的过度带,为云贵高原、鄂西山地黄壤岩溶山原的东缘。从东沿的锅锅姥蜂至西沿的万云山顶,宽78公里;南面自枝柳铁路罗依溪酉水大桥头至北面喇叭界,长81公里。全县总面积3810.6325平方公里(571.5949万亩),为湖南省面积的1.8,为湘西自治州面积的17.6。地貌特征:县内常态地貌(浸蚀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同时发育,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地青破碎,起伏大,呈山地、山原、丘陵、岗地及向斜谷地等多种类型。水平方向由西北部砂页岩侵蚀构造山地谷地到中部碳酸岩溶蚀构造山原山地,再到东南部变质岩侵蚀构造中山山地,具有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和明显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在垂直方向上,随地势增高,由现代河床、溪谷平原到岗地、丘陵再到山地山原,具有多层性和成层分布的规律。境内崇山峻岭,永龙山呈弧形雄居县境西北,人头山蜿蜒东南,其间普岸山、万福山、蟠龙山、四方界、羊峰山、方石岩等山脉曲绕相连,组成斜”S”型,地势依此向东北部澧水和南部酉水梯级下降,构成了不对称”鞍状”的地貌形态。境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最高羊峰山海拔为1437.9米,最低小溪鲤鱼坪的明溪海拔为162.6米,高低相差1275.3米,地势比降为44.6%。气候特征:全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热量较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垂直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小气候效应显著。
 

', 'cityname' => '永顺', ], [ 'title' => 'daoxian', 'content' => '

道县地处湘粤桂边界,207国道,S323省道和在建的洛湛铁路及即将动工建设的厦蓉、二广、永贺高速等穿境而过,北上长沙,南下广州,西出南宁,均可半天抵达,距桂林国际机场、永州机场均为两小时车程。全县辖9镇14乡、3个国有农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道县古称道州,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始置营浦县始,有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先后孕育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和近代巾帼女杰何宝珍等历史人物,元结、寇准等在这里做过地方官。1995年在道县玉蟾岩出土了距今12000多年、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z标本和最早的陶片。道县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水能总量60万千瓦。地方特产脐橙、灰鹅、红瓜子、蔬菜等远销沿海及港澳市场,每年有40万吨蔬菜、粮食、水果,40万羽家禽,20万头牲猪,10万吨矿产品,5亿度电源源不断地输往珠江三角洲。全县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30多种,铁锰矿储量为全省之最,锂、铷矿为省内独有。旅游资源主要有湘源温泉、濂溪故里、绍基故里、月岩、鬼崽岭等。目前,道县已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厚朴生产基地县、长江流域柑桔优势带项目县、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外向型蔬菜基地县、草食动物基地县和农业开发投资重点县。
 

', 'cityname' => '道县', ], [ 'title' => 'minqing', 'content' => '

福州市辖县。福建省著名侨乡。唐贞元置梅溪场。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升场为县,定名闽清县。年降水量1400~1900毫米,年均温19.7℃。闽江横贯县境。境内溪流纵横,除过境闽江外,主要有梅溪、芝溪、金沙溪、古田溪、安仁溪。由于溪流落差大,水力资源较丰富。境内建有水电站150多座,有全国第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口水电站。年发电量1.12亿千瓦时。矿藏有高岭土、叶蜡石、花岗石、铁、锰、钴、钨等14种,以高岭土蕴藏量最大,达1630万吨。工业以陶瓷、造纸、生化、制药为主导,是省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稻谷,次为红薯、小麦、大豆。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茶叶、黄麻等。是全省重点林果基地和蔬菜、食用菌产区。盛产橄榄、雪柑、蜜柚等,其中檀香橄榄唐代就被列为宫廷贡品。名优特产“闽清糟菜”和“茶口粉干”驰名中外。境内有古建筑20余处,其中黄乃裳、黄乃模兄弟陵园,义窑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岩山岩景天然秀丽,素有“八闽岳祖”之称。台山公园三面环水,风景宜人。宋代著名音乐理论家陈旸、状元许将、诗人萧德藻,近代著名侨领黄乃裳,甲午海战英烈黄乃模,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陈子荷为闽清县人。
 

', 'cityname' => '闽清', ], [ 'title' => 'baojing', 'content' => '

2007年,保靖县辖10个镇、6个乡,土地面积1745.8平方公里,年末人口29.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56万人,城镇人口7.87万人。人口出生率13.36‰,自然增长率6.81‰。年内气温最高36.2℃,最低-1.2℃,平均16.7℃。年降水量1460.4毫米。
 

', 'cityname' => '保靖', ], [ 'title' => 'shuangpai', 'content' => '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古名泷泊。现辖9乡3镇2林场1个国家森林公园,总人口17万,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之格局。双牌地貌基本轮廓由五大高低相当的准平面构成,呈现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群山连绵的马鞍形。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7.6摄氏度,年降雨量1546mm,雨热同季,是湖南省温光、水条件最优越的县区之一,随山形、地势变化山地立体小气候十分明显,冬暧夏凉,一年四季皆宜旅游。双牌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四级景区2处,三级景点12处、二级景点39处、一级景点19处,国家AAA级景区1个,其它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烂若繁星,不胜枚举。东部阳明山自古为天下名山,向以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冠绝湘南,具有“古、奇、灵、秀”四大特色,被誉为“灵山福地”;中部潇水湖于崇山峻岭间曲折奔涌,双牌水库大坝横空出世,截高峡出平湖,沿途青龙洞、月亮湾岛、黄龙山、瑶乡民谷文化村、江村八景等景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幅流动的画卷上;西部的紫金山,朝夕阳光照耀,山如紫金,其中紫金山北部的永山、永水是永州历史的正源,所谓“永山永水出永州”,永州这一秦汉古郡因此而得名,还有天光坳、桃花江、紫金天池等山光水景无不聚天地造化之灵气,令人叹为观止,心往神驰。双牌县不仅历史文化古迹甚多,还是红色旅游的绝佳之地。
 

', 'cityname' => '双牌', ], [ 'title' => 'dongan-2', 'content' => '

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素有“湘南门户”之称。汉属洮阳县,西晋置应阳县,北宋改为东安县,沿用至今。东安县辖13镇3乡2个国营林场,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人口57万。该县是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和柑桔、楠竹、白果(银杏)生产基地县之一。稻谷、柑桔、白果、杉木、楠竹、油茶、大蒜、烤烟、花生等农业正趋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初步形成了猪果气为支柱、种养加齐头并进、产供销配套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畜牧业主要有牲猪、牛、山羊、东安鸡等品种。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锰矿石、锑矿等23个品种。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冶金、焊剂、化工、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东安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降水适中,气候宜人,是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湘桂铁路、洛湛铁路、207国道、1812省道穿境而过。形成了以铁路为经、公路水运为脉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各乡镇均普及了程控电话。县城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县城控制区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舜皇山、舜皇岩、广利桥、吴公塔、唐生智故居等名胜古迹,可与桂林等连成南方旅游网络。
 

', 'cityname' => '东安', ], [ 'title' => 'huitong', 'content' => '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总面积达2248.55平方公里,辖7镇18乡,人口34.21万,侗、苗、瑶、满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7.8%。渠、巫雨水流经全境。会同县秦为黔中郡地,至公元1102年建县,县治会同(今林城镇),民风淳朴,历史悠久。诸葛亮、李白、石达开等历代文贤武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遗迹。会同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20多种,其中黄金产品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面积很广,为71.4%,是全国商品材基地之一;楠竹产量位居全省首位,达92万根;柑桔面积7万亩,年产柑桔15万吨,是全省柑桔基础县,“神脐”脐橙在省农博会屡获好评;会同县是茶叶之乡,朗江茶叶为清代宫廷御用贡品,宝田绿茶是全省名茶。会同县山奇水秀,佳景荟萃,境内可供浏览的名胜古迹近20处,诸葛井澄明清澈,九洞景区风光旖旎,高椅古民居历史悠久,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更是天然的植物活化石园区,粟裕公园碑亭相映,松柏蔚然,已成为湘、黔、桂三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 'cityname' => '会同', ], [ 'title' => 'qiyang', 'content' => '

祁阳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永州市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家乡,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耕地66万亩,林地260万亩。全县辖27个乡镇,6个农林场所,9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0.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0万。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锰等20多种,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美称;森林资源主要有杉、松、楠竹、油茶、银杏等,素有“湘南亚森”之称;水能蕴藏量45万千瓦,可开发量38.5万千瓦。政区位置优越:南临桂林、广州,北倚长沙、武汉,是中西部的前沿、沿海的内陆。水陆交通便捷:湘江流经县域中部100.8公里,终年通航,可直抵长沙、武汉、上海;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G322、S320线贯穿全境,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城距永州机场仅30公里,祁阳火车站货场年吞吐量150万吨,客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站;水、陆、空交通俱全。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锦绣潇湘”的美誉;县城浯溪风景名胜区的浯溪碑林为全国第二大露天碑林,全省十大文化遗产之一,因文奇、字奇、石奇,誉称摩崖三绝,享誉世界。经济发展平稳:2005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3.6亿元,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增长9.9%,同口径比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18.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7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7元,增长12.5%。目前,农业已形成了粮食、生猪、水产、烤烟、水果、蔬菜、油茶、楠竹等八大主导产业,是全国粮食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畜牧生产百强县。工业已形成了水泥建材、冶炼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水电、轻纺等八大支柱产业,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县行政办公中心于今年2月19日正式启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8平方公里,被评为全国住房解困解危先进县、全国重点县城、全省文明卫生县城。投资3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投资5亿多元的泓溧水泥厂、投资近10亿元的浯溪水电站等21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浯溪碑林、三圣湖旅游度假区、金洞漂流、石洞源名人故里、龙溪李家大院等景区开发如火如荼。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长足发展。
 

', 'cityname' => '祁阳', ], [ 'title' => 'jingzhou-2', 'content' =>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地跨北纬26度15′25″至26度47′35″,东径109度16′4″至109度56′36″。北连会同,东接绥宁,南抵通道,西与贵州省黎平、锦屏、天柱县毗邻。县城渠阳镇,距会同县城39公里;距绥宁县城78公里;距通道县城85公里;距黎平县城87公里;距锦屏县城79公里;距天柱县城111公里;距怀化市129公里;距湖南省会长沙511公里,距首都北京2022公里。靖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山多田少,俗称”三分水田七分山”。全县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73.9%,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主要乔木树种有银杏、山腊梅、香果树、楠木、杜仲等,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等11种。观赏树种有月月桂、四方竹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靖州成为著名的果乡,猕猴桃、血橙、木洞杨梅等果类珍品闻名避迩。核桃、板粟、五倍子、香菇、木耳、茯苓、天麻、玉兰片等林药产品,誉满省内外。特别是木桐杨梅和八龙油板粟,更是闻名于世。靖州因此而获得了”杨梅之乡”、”板粟之乡”的美誉。靖州蜜饯则是特有的农副土特产与苗侗人民灵巧手工艺的完美结合。独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孕育着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硫磺、金、钨、铝等数十种珍稀矿产。
 

', 'cityname' => '靖州', ], [ 'title' => 'yongzhou', 'content' => '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东接郴州,西南毗邻“两广”,与桂林、清远相连,北界衡阳、邵阳,全市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这里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景观:柳子庙,零陵文庙、朝阳岩、香陵山、绿天庵、回龙塔、高山寺.
 

', 'cityname' => '永州', ], [ 'title' => 'chenxi', 'content' => '

辰溪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边,全县总面积1990.3平方公里,辖6个办事处、8个镇、22个乡、45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辰溪的历史文化悠久。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行吟地,是“大酉藏书”处,境内汉、瑶、苗、土家等多民族杂居,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深厚。在楚湘文化的浸润熏陶下,勤劳智慧的辰溪人民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也锻造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辰溪精神。辰溪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达32种,而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磷矿、铝钒土等。工业储量达7.27亿吨,潜在经济价值450亿元。其中煤炭储量达9682万吨,有“湘西煤都”之称,石灰石储量仅地表部分就达1000亿吨,磷矿储量在1.5亿吨以上,铝钒土储量100万吨。全县林地面积1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4%,水能资源蕴藏量达45万千瓦。辰溪自古被誉为“当川鄂之通忂,扼云贵之锁钥”,交通极为便捷,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境内湘黔铁路穿越而过;3条省通直通滇、黔、鄂、渝、桂5个省(市、区),县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79公里;沅江、辰水两河交汇于县城,可以下洞庭、通长江、达四海。同时,辰溪还与正处于西部大开发中的湘西自治州接壤,位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 'cityname' => '辰溪', ], [ 'title' => 'hongjiang', 'content' => '

洪江管理区是湖南省怀化市的一个县级行政管理区,通常简称洪江区,非民政部确立的县级行政区,其行政区域仍属县级洪江市,由地级怀化市直接管辖,其行政机关称洪江区管理委员会,是怀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而非独立一级政府。洪江管理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地处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位置,是怀化市的老工业基地。明朝以来的数百年间,一直为湘西南重要商埠之地,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蜡而闻名于世,素有“七省通衢”、“小南京”、“小重庆”、“湘西明珠”之美称,曾经是湘西南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洪江管理区东、西、北与洪江市(原黔阳县)接壤,南与会同县毗连,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个乡。截至2010年11月,全区户籍人口为7.1万人,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7%,余为苗、瑶、侗、回、土家等少数民族。
 

', 'cityname' => '洪江', ], [ 'title' => 'yuanling', 'content' => '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人口65万。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秦汉以后,沅陵历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 'cityname' => '沅陵', ], [ 'title' => 'zhongfang', 'content' => '

中方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中部,东接溆浦县、南邻洪江市、西界芷江县、北依辰溪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10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公里,地理座标:北纬26°59′-27°29′,东径109°32′-110°31′。
 

', 'cityname' => '中方', ], [ 'title' => 'hecheng', 'content' => '

鹤城区,古称鹤州。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部,湘、鄂、桂、滇、渝五省市区边境中心,位于雪峰山脉,武陵山脉之间。鹤城区是怀化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通讯信息中心。鹤城区下辖7个街道、1镇、2乡,总人口60.63万人(2014年),总面积722.8平方公里。鹤城区内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9.4%,森林蓄积量68.5万立方米;主要矿产有煤、铁、金、铀、硅等20余种。有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1处。鹤城区区位交通良好。沪昆铁路、焦柳铁路、渝怀铁路呈“大”字形交汇于怀化站。沪昆高速铁路、张吉怀高速铁路、怀邵衡铁路交汇于怀化南站。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娄怀高速公路、怀芷高速公路、怀化绕城高速公路以及320国道沪瑞线、209国道呼北线交汇于此。 2018年4月23日,湖南省政府同意鹤城区脱贫摘帽。
 

', 'cityname' => '鹤城', ], [ 'title' => 'xupu', 'content' => '

溆浦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地跨北纬27°17’至28°19’,东经110°15’至111°01’之间,南与洞口、洪江交界,北和沅陵、安化相连,东同新化、隆回接壤,西跟辰溪、怀化毗邻,是湘西的门户。其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110公里,总面积3440.04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办事处,43个乡镇,居住有瑶、苗、土家、侗、回等等14个民族。总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总耕地面积6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黔铁路复线横贯县境80公里,320国道及S308、S224省道纵横全县,连通南北,上瑞高速公路溆浦连接高等级公路正处筹建中;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沅水流经县城24公里,5000吨级的江口码头上通黔桂,下达洞庭,直入长江;全县共开通了10万余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脑网站遍布城乡。溆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539.1mm,境内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水果品种达100多种,被誉为“江南水果之乡”,地方特产鸡蛋枣、朱红桔、脆蜜桃、“翠玉”猕猴桃、蜜饯枣、片片桔、溆浦鹅、三元杂交猪等农副产品更是闻名全国,畅销国内外;成规模的果林达22万亩,水果年产总量达20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水果县之一。盛产金银花、白芍、天麻等各类药材30多种,面积达7万多亩,是全国重点药材基地县之一。年产粮食34.9万吨,是湖南省主要产粮大县之一,已形成“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五大区域化特色支柱产业格局。主要矿藏有37种,其中青界球状瓷泥质量极优,世界罕见,硅砂矿品位极高,储量全国第一。水能蕴藏总量达33千瓦,有中小水电站33座,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是全国百个电气化达标县之一。
 

', 'cityname' => '溆浦', ], [ 'title' => 'huaihua', 'content' => '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水上游,南连广西桂林,西与贵州同仁、黔东南地区接壤,北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怀化市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南部,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为湖南的“西大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广阔,气候温和,拥有丰富的林果、草场、水能、矿藏等资源。怀化历史上又称“五溪”,是一个风光秀美且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侗、苗、瑶、土家等30多个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民族传统,展现出迷人的风姿。怀化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无霜期为265-29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在962-1452小时之间.景观:沅陵无缘洞、龙兴讲寺、凤凰山,芷江抗日受降园,黔阳芙蓉楼,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等。
 

', 'cityname' => '怀化', ], [ 'title' => 'zhijiang-2', 'content' => '

芷江历史悠久,禹贡为荆州之域,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阳县,晋改舞阳县,隶属武陵郡。唐设巫州,后改沅州,宋置卢阳县,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始称芷江县,属湖南布政使司。民国11年,直隶于省。解放前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初,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改属芷江专署,是年12月属黔阳专区。1981年至今改属怀化地区。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废芷江县设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地处湖南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地理座标为东经109°17’31″至109°54’49″,北纬27°04’12″至27°38’24″。东接怀化(至县城直线平距26.7公里),西至贵州万山、新晃(离县城直线平距38.8公里),南与会同、贵州天柱相连(距县城直线平距46.6公里),北抵麻阳(距县城直线平距23.8公里),距省会长沙498公里(铁路)。全境东西宽61.5公里,南北长63公里,总面积2098.8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1%。整个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由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四周高,中部低,形成盆地。县境山地分南、北干支,北干支为米公山、西晃山,平均海拨1000米,南干支为天南山。最低点海拨208米,最高处海拨1045米。舞水是境内最大河流。
 

', 'cityname' => '芷江', ], [ 'title' => 'yongding-2', 'content' => '

永定区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为张家界市政府驻地,清为永定县。永定区历史悠久,始于两汉时期,1913年改称为大庸县,1988年改名为永定区。永定区位于湘西山地东北部,地处张家界腹部,东与常德市的石门县与桃源县交界,距省会长沙398公里。地理位置坐标是:北纬28°52′至29°48′,东经109°40′至111°20′。永定区辖6街道、9镇、12乡,面积2174平方公里,47.03万人(2013年)。2013年,永定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02479万元,比2012年增长6.2%。2015年,永定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7乡7镇6街道。永定区面积2174平方公里,辖9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7.06万,其中少数民族30.21万,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人。永定区是张家界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 'cityname' => '永定', ], [ 'title' => 'xinhuang', 'content' => '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东连本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玉屏县及万山特区毗邻。全县辖7镇16乡297个村,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80.13%。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新晃人文历史悠久。旧称晃州、晃县。据文物考古发现,距今5至10万年前,新晃境内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两朝曾置夜郎县,历时287年。夜郎文化积淀深厚,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新晃区位交通独特。历来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是湘黔边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资集散地。株六复线铁路、320国道和正在修建的上瑞高速公路横穿县境,省道、县道、乡道横通纵接。县城距铜仁大兴机场80公里,距芷江机场60公里。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遍布城乡,现代通讯网络已经形成。新晃自然资源富饶。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6%,除盛产天麻、杜仲、吴茱萸等名贵中药材外,红豆杉、右旋龙脑樟等名贵树种呈群落分布,为“国宝”级森林资源。重晶石、钾、铅、锌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其中,钾长石储量9亿吨,重晶石储量2.8亿吨,为全国特大型优质矿床。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100个首批电气化县之一。农畜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湘西黄牛等优良畜产品产量较大,享誉周边省市。
 

', 'cityname' => '新晃', ], [ 'title' => 'wulingyuan', 'content' => '

武陵源方位为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旅游线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武陵源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蔓,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 'cityname' => '武陵源', ], [ 'title' => 'mayang', 'content' => '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万亩,辖17乡6镇,总人口37.1万人,其中苗族占76.8%,是全国五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农业人口32.77万人,现属省定贫困县。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开发的大好机遇,围绕把麻阳县城建设成为湘黔渝边界的怀化、吉首、铜仁大三角二极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三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两路一江”区域带动)四推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4.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3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4.1亿元,增长8.3%。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5579万元,增长1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37万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94元,比上年增加66元。
 

', 'cityname' => '麻阳', ], [ 'title' => 'cili', 'content' => '

张家界市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相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是一个典型的“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7%,其中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63。5万亩,全县辖31个乡镇(包括7个土家族乡),66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7。36万,其中农业人口59。72万,少数民族人口39。94万人。
 

', 'cityname' => '慈利', ], [ 'title' => 'tongdao', 'content' => '

通道县位于湖南边陲的怀化地区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祖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邻本省绥宁、城步,北接靖州,南毗广西省三江、龙胜,西连贵州省黎平。在历史上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全境气候温和,属于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林木苍翠、绿荫迷离。全县21个乡镇,总人口21.83万,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通道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2年2月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
 

', 'cityname' => '通道', ], [ 'title' => 'xinluo', 'content' => '

新罗区(古属漳州府龙岩县,宁洋县),福建省龙岩市辖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4°47′02″-25°35′22″,东经116°40′29″-117°20′00″之间。东连漳平市,西接上杭县,北邻连城县、永安市,东南与南靖县交界,西南与永定区毗邻。全境东西宽66千米,南北长89千米,总面积2685.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9.14万人,常住人口68.3万人(2012年)。通行闽南语漳州腔龙岩话。新罗区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邻海城市,是革命老区,新兴的工业城区,是福建重要的林区、矿区,是全国四大高岭土矿产地之一,是福建主要烤烟产区、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新罗区是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地,民俗文化丰富。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民歌“龙岩采茶灯”、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龙岩山歌、龙岩静板,还有地方特色的东肖文化庙会、江山郭公文化节和适中盂兰盆盛会等。新罗区境内有古建筑20余处,天宫山古庙为闽西南著名佛教建筑之一,典常楼和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塔、新罗第一泉井、龙池书院、白土暴动遗址、文明塔、赤水天后宫等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有红四军军部和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旧址、毛泽东旧居、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和后田暴动陈列馆。2018年10月,新罗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cityname' => '新罗', ], [ 'title' => 'sangzhi', 'content' => '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3465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桑植', ], [ 'title' => 'zhangjiajie', 'content' => '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9°40’至111°20’、北纬28°52’至29°48’之间,属武陵山脉腹地,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原名大庸市,1994年4月更名,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2区2县。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161.45万,市城区建成面积20.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9.1万。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是景色秀美、风光独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等民族风情景点和魅力湘西等演艺节目,全面展现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全市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2处,其中5A级1处,4A级5处,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3.62万人。
 

', 'cityname' => '张家界', ], [ 'title' => 'zhangping', 'content' => '

漳平又名菁城,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逶迤的九龙江穿城而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享有”高山花园”美称的永福镇,是全国著名的花乡和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新桥镇是闻名全国的民间绘画之乡及龙岩市小城镇建设的典型;南洋乡则是享誉八闽的水仙茶乡。漳平是闽西东大门,地处龙岩、三明、泉州、漳州四市的结合部,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和闽南”金三角”开放区的圈沿,是闽、粤、赣三省边区19个县(市)的物资集散地。漳平地处福建铁路”十字架”的交叉口,公路四通八达。漳平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是著名的林区、果区,也是著名的矿区,素有”金山银水绿宝”之美誉。矿产品种多、质量好、储量大,已探明的就有30多种,尤以石灰石、煤、铁、花岗岩、五彩玉石和紫色陶瓷土驰名,是福建省8大重点矿产县(市)之一。九龙江北溪贯穿境内,流域辽阔,支流密布,落差明显,水力资源丰富。林业生产发达,规模显著;森林覆盖率79.8%。同时,漳平土地肥沃,盛产水仙茶、柑桔、桂花柚、香蕉、甜橙、油柰、水蜜桃、明笋、明姜、青仁乌豆等富有传统特色的地方特产。
 

', 'cityname' => '漳平', ], [ 'title' => 'huaan', 'content' => '

华安位于福建南部,漳州西北部,是福建省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华安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殷周时期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字潭摩崖石刻、道教文化遗址南山宫记录了先民们劳动与创造的智慧。这里有宋代皇族赵氏宗祠,有土楼中最早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是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仙都二宜楼。华安生态保护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5%,有天然林面积近50万亩,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大气环境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示范县。生态旅游到华安、“江山园楼”见奇观。这里有风光旖旎的九龙江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竹种最多的竹类植物园、鬼斧神工的华安玉奇石走廊。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美国湿地松人工林、澳大利亚巨按母树林、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红锥林、万亩连片清化肉桂林、乡土树种园等生态旅游胜地。冲浪刺激的北溪漂流、“土楼之王”二宜楼、品种齐全的竹园、怪石嶙峋的玉雕走廊、回归自然的森林浴是远近驰名的旅游产品。
 

', 'cityname' => '华安', ], [ 'title' => 'junshan', 'content' => '

君山区为湖南省岳阳市市辖区,是199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个新区,因境内君山岛而得名。君山区在洞庭湖东北部,北隔长江与湖北省监利县相望,西与华容县相邻,东、南濒抵东洞庭湖水域。君山区名优特产有君山银针、君山毛尖、洞庭银鱼等;风景名胜有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君山岛、君山野生荷花世界等。2015年,君山区乡镇区划调整后,辖4镇1街道。中华民国成立后,初属穆湖村;民国十八年(1929年),岳阳县划为乡镇,君山区境属穆湖镇;民国十九年(1930年),岳阳县划为9个区,君山区境属第八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水益乡。1996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6号)同意设立岳阳市君山区,君山区辖原郊区的柳林洲、林阁佬、五星3个乡和原华容县的层山、良心堡、银怀3个镇。区政府驻柳林洲镇。因境内有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君山岛而得名。同年,将岳阳县的广兴洲镇、许市镇划归君山区管辖。
 

', 'cityname' => '君山', ], [ 'title' => 'yongding', 'content' => '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省重点林区县、蜜柑生产基地之一。传统名产中成药湖山巴戟天、“采善堂万应茶饼”。南通广东韩江口城区有1929年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朱德、毛泽东旧居(张家祠、赖家祠),1931年周恩来旧居(秋云楼),红四军万人祝捷大会旧址(南门坝)、金砂店边为1928年永定暴动遗址,金谷寺是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成立地,湖坑南溪仙洞为1941—1945年中共闽赣边区工委和永(定)(平)和(南)靖(大)埔边委驻地。狮象潭的狮石、象石形神俱肖,高陂西陂天后宫殿宇堂皇、雕塑精美,培丰燕子岩洞穴深邃、岩石磊落,抚市东华山峰奇治岩特,云萦雾绕,素称永定第一名山,附近有猴子山、响石岽诸胜。永定土楼建筑规模宏大,构造精巧,别具一格,誉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承启楼(天助楼)为福建现存最古最大的土木结构大园楼。联中仙湖洞以大、奇、巧、险著称。名胜古迹还有高陂桥,古竹大岌山、湖坑奥杳金莲山、凤城卧龙岗、西溪马石山、下洋汤子阁、洪山王寿山,虎岗茫荡洋。
 

', 'cityname' => '永定', ], [ 'title' => 'yunxiao', 'content' => '

云霄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隶属于漳州市,依山傍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山海田兼俱,物产丰富,盛产鱼米花果。土质肥沃,宜花宜果,出产枇杷、杨桃、龙眼、荔枝等闽南名优水果。是泥蚶、文蛤等海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水晶、钨、铅锌、地下地热水和矿泉水等极具开采价值,八尺门天然海水温泉全国独一无二。云霄是漳州文明发祥地。清代洪门天地会发源地“观音亭”位于本县溪塘村,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影响。与“观音亭”相邻的漳江口千亩红树林连片规模全国第二,品种最多,已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科研考察和游览的好去处。还有云山书院、马山太史陵园和山清水秀石怪洞奇的乌山旅游风景区等,都具有很高的休闲旅游价值。
 

', 'cityname' => '云霄', ], [ 'title' => 'yunxi-2', 'content' => '

云溪区,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南部与岳阳县和岳阳楼区毗邻。1984年4月建区。1996年6月由北区更名为云溪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乡及1个农场、8个居委会、64个村、分场。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23.4公里的长江水道伴区而行。主要旅游景点有陆城古镇和坪田“乐善好施”牌坊。2015年,云溪区乡镇区划调整后,辖3镇1街道。
 

', 'cityname' => '云溪', ], [ 'title' => 'dongshan-2', 'content' => '

东山岛位于中国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去台湾高雄110海里,南下香港210海里,环岛有32个岛屿,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重点旅游区。东山岛是福建对外和对台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的二十一世纪港口旅游城市,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重点投资口岸。东山岛,冬暖夏凉,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20.8摄氏度,东山风光极具南国海滨特色。主岛七个月牙形的海湾首尾相连。绵延30多公里,是天然海滨浴场。风景名胜铜山古城、明朝大将戚继光和郑成功屯兵遗址、大学士黄道周故居深井村、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铜山风动石、石僧拜塔等自然景观更是妙趣天成,龙、虎、狮、象四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流连忘返。东山海域是闽南渔场中心,海产丰富,尤其以龙虾,石斑鱼闻名遐尔。
 

', 'cityname' => '东山', ], [ 'title' => 'shanghang', 'content' => '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汀江中游,是闽西、粤东、赣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上杭于宋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建县,至今已有1008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山歌之乡、书画之乡、木偶之乡、建筑之乡的美称。上杭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谭震林等都在上杭留下了伟大革命实践的史迹。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在我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同志在我县才溪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素有“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誉。上杭县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生态资源优秀、史迹文化突出、山城风光秀丽、山水风景宜人的特点,旅游开发的前景看好。境内的梅花山、双髻山、西普陀、汀江等自然景观和古田会议会址、蛟洋文昌阁、才溪光荣亭、临江楼等革命旧址以及李氏大宗祠、孔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古田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十大风景区之一。梅花山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外专家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是现存野生华南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 'cityname' => '上杭', ], [ 'title' => 'yueyanglouqu', 'content' => '

岳阳楼区,位于洞庭之滨,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中心城区,是岳阳的政治、文化中心。临长江、纳四水、汇三湘,京广复线、107国道贯穿南北。2012年,岳阳楼区辖2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15个村、96个社区,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2015年,岳阳楼区乡镇区划调整后,辖2乡1镇17街道。2013年,岳阳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3100元、10092元。闻名全国的岳阳楼景区在岳阳楼区境内。岳阳城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6000多年前,洞庭湖两岸便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夏、商时,境内所属区域属荆州之域,为三苗之地,古越族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城陵矶即筑有“大彭城”。春秋时,属楚国。楚灭汉水流域的麋子国后,公元前505年,楚昭王谴王孙由于在梅子市筑东麋城,迁其遗民于此。后又在岳阳楼一带筑城,驻军监视,称西麋城,为岳阳建城之始。(东)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孙权派鲁肃镇守巴丘邸阁,筑巴丘城,岳阳正式建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建巴陵县,属巴陵郡管辖,城区始称巴陵城。隋文帝开皇9年(589年),废郡为州,巴陵郡改为巴州。11年(591年),改巴州为岳州,仍设巴陵县,巴陵城改称岳州城。元顺帝至正24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攻占岳州,定名为岳州路。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
 

', 'cityname' => '岳阳楼区', ], [ 'title' => 'zhaoan', 'content' => '

诏安,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处,素称“福建南大门”,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陆路交通,诏安湾是天然的深水良港。素有“闽南大温室”之称,盛产青梅、八仙茶、灰鹅、水产、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全国重点对虾无节幼体繁育基地和全省重点牡蛎吊养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可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钨、钛、石英砂、水晶、高岭土、稀土等十多种。此外,矿泉水、地热温泉蕴藏量极大。诏安人文荟萃,历代书画名家辈出。风光旖旎,依山傍海,九候胜景、钟门巨浪、腊屿祥麟等秀丽风光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云烟缥渺、群峰摩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乌山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秀丽庄严的“海上碑林”悬钟城和宏伟壮观的明代石牌坊群等名胜古迹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 'cityname' => '诏安', ], [ 'title' => 'wuping', 'content' => '

武平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有闽西“金三角”之称,是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武平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2.8亿吨,膨润土1300多万吨,白云石1.8亿吨,锰矿200万吨,还富含铁、钼、铀等金属矿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钾长石、莹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林地面积320万亩,木材蓄积量1100多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武平系客家聚居地,这里有世界独特的“百家姓镇”姓氏文化,有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构成的“仙佛文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神奇民俗绝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生态瀑布群、闽粤交界处神奇的丹霞地貌狮子山等自然景观资源,是旅游、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
 

', 'cityname' => '武平', ], [ 'title' => 'linxiang', 'content' => '

临湘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113°45′、北纬29°10′-29°52′。西北滨长江水道与湖北省监利、洪湖隔江相望;东南依幕阜山与本省岳阳县和湖北省通城、崇阳、赤壁毗连;东、西、北三面嵌入湖北省境。总面积1714平方千米/1754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 'cityname' => '临湘', ], [ 'title' => 'zhangpu', 'content' => '

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东临台湾海峡,南望汕头,北接厦门,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素有“金漳浦”美誉。唐垂拱二年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代英才辈出,如民族英雄黄道周、开漳圣王陈元光、筹台宗匠蓝鼎元等。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已发现铝土、钨砂、铁、铝和玻璃砂、石英砂、硅石、高岭土、玄武岩、花岗石等30多种矿产,且品位高、储量大,其中铝土、硅藻土是福建省唯一矿点;拥有旧镇狮头等多处天然温泉。山川秀美,名胜古迹荟萃,有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宋城赵家堡、天福茶博物院、六鳌抽象画廊、古雷风景区、东南花都、乌石妈祖旅游区、开漳圣王威惠庙、高速公路服务区石雕公园等景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是典型的“水果鱼米之乡”,是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荔枝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盆景之乡。
 

', 'cityname' => '漳浦', ], [ 'title' => 'liancheng', 'content' => '

连城县地处福建西部,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县,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连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连城拥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四堡古书坊建筑群等,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连城是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21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8%,居全省前列。境内物种资源丰富,保存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和华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县城东部的将军山海拔1665米,为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条水系的共源点,有“一水流三江”之称。境内银、煤等储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连城黄兔、红衣花生、芦柑、脐橙、慈菇等,冠豸牌、连冠牌红心地瓜干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1年连城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和“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
 

', 'cityname' => '连城', ], [ 'title' => 'jiangle', 'content' => '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将乐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将乐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3万亩,毛竹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5%,林木蓄积量1598万立方米,立竹量4600多万根,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毛竹之乡。全县可开发水电资源31.5万千瓦。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石灰石、煤、铁、萤石、石英等36种,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达13亿吨,居福建之首。
 

', 'cityname' => '将乐', ], [ 'title' => 'longhai', 'content' => '

龙海是水仙花故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与漳州市之间,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东邻厦门经济特区、台湾海峡,西与漳州市区接壤,区位得天独厚。龙海与厦门同处一个港湾,毗邻杏林、海沧台商投资区,公路、空运、海运便捷。资源物产丰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盛产荔枝、柑桔、龙眼、杨梅等名优水果,花卉品种繁多质优,畅销海内外,蘑菇产量位居全省前列,蔬菜出口跻身全省前茅,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对台农业合作(漳州)试验区之一。全市已初步建成水产、水果、蘑菇、蔬菜、粮食、花卉等八大高优农业出口创汇基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境内旅游景观奇特,拥有列入国家地质公园的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闽台祖庙白礁慈济宫等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南太武海滨旅游区、角美侨台祖籍地旅游区、九湖花果之乡旅游区和紫云公园旅游区的景区规划建设日趋完善,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渡假胜地。
 

', 'cityname' => '龙海', ], [ 'title' => 'changting', 'content' => '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为省商品粮、油料、烤烟生产基地,重点林区县之一。传统名产长汀豆腐干,汀州斗笠、皮枕、竹筒席、玉扣纸、华严堂惊风丸。长汀的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客家文化“三位一体”地构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长汀革命旧址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有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试院)、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辛耕别墅),中央苏区第一所红军医院——福音医院,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骧阁),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居(基督教堂),省总工会旧址,中共福建省委第四次反“围剿”会址(朝斗岩),瞿秋白就义地与纪念碑(西门罗汉岭),辛亥光复汀郡诸烈士墓,红军入闽首战胜利万人祝捷大会会址(南寨广场),红四军入闽第一次胜仗纪念地(策武长岭寨),朱德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松毛岭战场遗址,何叔衡殉难地(濯田梅迳)。庵杰涵前龙门峡有悬崖危岩、异洞深潭胜境。古迹游览地还有卧龙山公园,文庙,霹雳岩、宝珠峰、定光陂、救驾坪,古城门、宝珠门、三元阁、朝斗门、水吉门,双阴塔(“八卦龙泉”和“府学阴塔”)。
 

', 'cityname' => '长汀', ], [ 'title' => 'taining', 'content' => '

泰宁位于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读书讲学。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面积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为主要特点。境内有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完美结合的百里金湖,有“天为山欺、水求石放”的上清溪峡谷曲流,还有状元名士深山苦读的丹霞岩穴、“闽中雄峤”的福建境内第二高峰金铙山以及被誉为“峡谷大观园”的金龙谷等精品景观。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负离子含量高,为天然氧吧。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建筑群,“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悬空古刹甘露岩寺,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的梅林戏,以及原始粗犷的傩舞、灵趣盎然的桥灯等民俗风情等,昭示了灿烂醇厚的历史文化。境内还有中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海拔最高、年代最久远、景观最丰富、生态最完好的丹霞地貌群落。
 

', 'cityname' => '泰宁', ], [ 'title' => 'pinghe', 'content' => '

平和置县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地处漳州西南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丰沛,农业、森林、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先进县”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是革命的“红土地”,1928年3月党领导的“平和暴动”揭开了福建武装斗争第一幕国家4A级风景区、千年古刹三平寺是闽南佛教圣地,香火鼎盛,影响近及闽粤沿海,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省级风景区、享誉“闽南第一山”的灵通岩,以其“雄、奇、险、峻”的山岩奇观,成为闽粤沿海的旅游热点。还有世界最大的庄上土楼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溪袖珍绳武楼、克拉克瓷古窑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以及太极峰都极具开发前景。
 

', 'cityname' => '平和', ], [ 'title' => 'longyan', 'content' => '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通称闽西,与粤、赣两省相邻。其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23’-26°02’,东经115°51’-117°44’之间。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全市有革命基点村610个,革命烈士2.36万人,占全省烈士数的一半多。1955-1965年间,授衔的闽西籍将军68名,占福建省籍将军总数的82%,其中上将2名,中将7名,少将59名。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长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闽西人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这是建设闽西开放型区域经济的宝贵精神优势。龙岩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全年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旅游。闽西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国家级历史名城长汀、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址、世界独一无二的永定土楼、新罗龙崆洞、汀江客家母亲河等旅游区和风景名胜。形成我市特色的“一楼一山一洞一址一城一区一江的”七个旅游网络。景观:永定土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和龙崆洞等景点正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当地还盛产烤烟,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
 

', 'cityname' => '龙岩', ], [ 'title' => 'qingliu', 'content' => '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清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黄莲,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清流。198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学家在沙芜狐狸洞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使福建人类活动历史由六七千年推进到一万年以上,被誉为“闽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经清流写下了“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称赞诗句。唐朝开国元勋丞相萧瑀、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我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奠基者王连三等历史精英祖籍都是清流。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22个中央苏区县之一;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清流写下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清流森林覆盖率84%,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也是我国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罗汉松生产基地。已探明矿产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石灰石等20多种。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温泉、峡谷、寺庙和红色旅游”等特色,特别是有全省水温最高、出露点最密集的含氡温泉8处,是全省唯一的省级温泉地质公园;有集湖、洞、峡和古文化为一体的九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并列入省旅游“十一五”十大重点项目的李家乡万亩生态园冷泉避暑休闲度假村。
 

', 'cityname' => '清流', ], [ 'title' => 'nanjing', 'content' => '

政区位置地处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明显倾斜,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74%。全县水果产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居全省首位,是“中国芦柑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麻竹之乡”、“中国香蕉之乡”和“中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共有各种类型的土楼计15000多座,其中堪称“人类建筑宏篇杰构”的三层以上圆楼368座,方楼1751座,清代道光以前古建筑土楼20多座,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列入“世遗”申报项目点;有东南沿海密度最高的原始植物群落的虎伯寮南亚热带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霞客游览过的文昌塔以及道源亭、树海瀑布、石门岩风景区、新溪尾风动石景区。
 

', 'cityname' => '南靖', ], [ 'title' => 'longwen', 'content' => '

龙文区(古属漳州府龙溪县)福建省漳州市核心城区之一,国家级生态文明区 、全国文明城市,是福建著名的侨乡之一,是闽东南重要的物质集散地,漳州市新兴商贸中心,素以“鱼米花果之乡”著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龙海市步文镇(除梧浦、长洲两村外),郭坑镇成立漳州市龙文区,西邻芗城区,东邻漳州台商投资区,南邻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海市,北邻长泰县,华安县。规划中的漳州军民两用机场位于龙文区内,厦漳城际轨道、厦漳滨江大道将贯穿龙文区。漳州市龙文区努力打造“行政商务金融中心、现代物流基地、总部经济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五个功能区域,全力构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示范区。区内形成了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商业圈、明发广场商业圈以及万嘉世贸广场等多个商业圈。龙文区作为漳州新兴商贸中心还拥有华美达酒店、融信皇冠假日酒店等4所五星级酒店。2012年,龙文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全区人均GDP高达67695元,是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县区,2013年实现财政收入27.7041亿元。199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漳州市龙文区;1997年元月1日,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漳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 'cityname' => '龙文', ], [ 'title' => 'changtai', 'content' => '

长泰县位于省境东南部,九龙口下游,地处福建省厦、漳、泉“金三角”之中,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交通便捷,民风纯朴,素有“闽南宝地”之称,是省商品粮基地之一。唐置武德场,后更名武安场。南唐置长泰县。有花岗岩、叶蜡石、钨等矿产资源。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48公里。主要企业涉及制糖、食品加工、建材等业。农业主产稻谷、甘蔗、水果。长泰芦柑为全国知名的优质水果,土特产有砂仁、明姜。1990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2年、1993年、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经济发展十佳县”。郊柏、长角公路,鹰厦铁路过境。有龙泉井、义泉井、天成寨、郑成功故垒、董凤山风景区和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
 

', 'cityname' => '长泰', ], [ 'title' => 'ninghua', 'content' => '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与江西省赣南地区相邻,现属三明市管辖。县城距三明160公里、福州450公里、江西赣州200公里。全县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辖4镇、12乡,2000年末总人口34.6万人。宁化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厚,全县森林覆盖率73.4%,地下矿藏种类繁多,曾被誉为“有色金属聚宝盆”。开采价值较高的主要有钨、稀土、石灰石、煤、萤石等。其中钨的金属储量30多万吨,是全国四大矿点之一;稀土的金属储量3万多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以上。宁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清代书法大师伊秉绶、全国最著名的两部半县志之一的编撰者李元仲的故乡。宁化石壁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的祖籍地。县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主要有被誉为“江南一绝”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天鹅洞群、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湖“蛟湖”、亩蓄积量居世界之冠的古杉木王群、延祥明代古建筑群和世界首座客家公祠。宁化是农业大县,自古以来盛产粮食、茶叶、辣椒、薏米、魔芋等,所产的牛角椒被列入“闽西八大干”,名扬海内外,河龙米、延祥茶曾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 'cityname' => '宁化', ], [ 'title' => 'xiangcheng-4', 'content' => '

芗城区(Xiangcheng District)(古属漳州府龙溪县)是福建省漳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芗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份、“厦漳泉同城化”核心区之一。总面积253平方千米,人口54.1万(2011年) [1] 。通行闽南语漳州话。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镇。区政府驻 东铺头街道 南昌路96号。地处九龙江西、北溪下游。地势平坦,水位较低。年均气温21.3℃,年降水量1521毫米。境内有花岗岩、磁土、铁砂、泥煤矿藏及矿泉水等资源。鹰厦铁路漳州支线、漳汕铁路、319、324国道,厦漳高速公路过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芝山红楼、唐建南山寺、唐陈元光墓,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丹霞半月楼、仰文楼、唐咸通碑、宋经幢、孔庙、明嘉济庙碑。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截至2014年02月10日,芗城区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委会。即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芝山镇;新桥街道办事处、西桥街道办事处、南坑街道办事处、巷口街道办事处、通北街道办事处、东铺头街道办事处和金峰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市政府驻地在东铺头街道。
 

', 'cityname' => '芗城', ], [ 'title' => 'sanming', 'content' => '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6.22-118.39度,北纬25.30-27.07度之间,东西宽230多公里,南北长180多公里,东临福州,南接泉州、龙岩,西连江西,北毗南平。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得三明市(宁化石壁)成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客家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的摇篮”。三明民风淳朴,至今仍保留着晋、汉、唐、宋以来丰富的古代民俗和饮食文化。民俗如舞龙、婚娶、庙会,饮食如鱼生、擂茶,极具地方特色,尽显古代遗风。三明旅游已形成奇山秀水游、寻根谒祖游、溶洞探奇游、漂流探险游、森林考察游等旅游线路,并与武夷山构成“绿三角”旅游圈。置身三明景区,可以进行科考、森林、洞穴、生物、地质、狩猎、垂钓、疗养度假、谒祖等专项旅游。三明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300天。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银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明溪滴水岩,宁化天鹅洞,沙县七仙洞、淘金山,清流狐狸洞、七星岩,三元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龙泉山、梅列瑞云洞、将乐龙栖山等。
 

', 'cityname' => '三明', ], [ 'title' => 'zhangzhou', 'content' => '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漳州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山、海、岩、洞、亭、碑、寺、庙、桥、树、花、果等,组成了美不胜收、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漳州还是中国女排腾飞的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女排“三连冠”铜像就矗立在这里。漳州也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是侨、台胞寻根访祖的府地。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2-10月。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
 

', 'cityname' => '漳州', ], [ 'title' => 'shouxian', 'content' => '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寿县下辖21镇、4乡,户籍总人口137.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6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4:27.6:40。人均GDP达12631元。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 'cityname' => '寿县', ], [ 'title' => 'bagongshan', 'content' => '

八公山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西部,淮河南岸。总面积105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18万人。全区辖3个街道、2个镇:新庄孜街道、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八公山镇、山王镇。共有25个社区、21个村委会。区政府驻新庄孜街道。淮南铁路水张线和淮(南)利(辛)公路纵贯区境。特产有八公山豆腐。名胜古迹有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洗云泉、玉露泉、岚香泉、八公仙阁、孙家花园、南塘、石林、玉笋、石门潭等。
 

', 'cityname' => '八公山', ], [ 'title' => 'xiejiaji', 'content' => '

谢家集区隶属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西部,淮河与东淝河之间,地处东经116°54′-117°01′、北纬32°32′-32°39′。谢家集区成立于1960年10月,南与长丰县接壤,西与寿县比邻,北依淮河、八公山,是淮南市西部中心城区。谢家集区下辖两个省级工业园区,5个街道,6个镇,3个乡。 [1] 2015年谢家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亿元。谢家集区有战国楚相春申君黄歇墓、清朝水师提督杨歧珍墓、赖山集清真寺,有省级风景区卧龙山森林公园和瓦埠湖。
 

', 'cityname' => '谢家集', ], [ 'title' => 'quangang', 'content' => '

泉港区(古属泉州府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1996年之前属于惠安惠北一带,2000年从惠安县划出,单独分立一个区。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36万。泉港区规划建设为现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其辖区内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市新港口,故取区名为“泉港区”。福厦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324国道通过。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1′-119°01′、北纬 25°03′-25°15′。东临湄洲湾,东和北临莆田市城厢区和秀屿区,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游县接壤。泉港区于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泉港区是中国能源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石油化工名城、中国北管古乐故乡。2016年05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化工园区20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自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获此殊荣,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园区。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评选,包含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全与公众认知等5个主要指标,是石化工业园区综合实力的反映。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泉港', ], [ 'title' => 'yongchun', 'content' => '

永春县是福建省泉州市辖县,古称“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被南宋蔡襄誉之为“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东关桥;登高望远、云叠雾嶂的百丈岩;山重水复、鸟啼泉鸣的乌髻岩;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庙、风景绚丽的仙洞山;被南宋理学家朱熹称之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岩;誉为”避暑圣地”的雪山,乃至成为全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典型”的美岭,都是人们留连忘返的地方。除了名胜古迹,山林生态景观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牛姆林,这一处匿藏于深山之中的绿色明珠,是闽南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市一处重点生态旅游区,境内奇花异树,争奇斗艳;群鸟欢唱,彩蝶飞舞;百兽云集,曲径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飞挂,真可谓”松涛竹舞花竞开,蝶飞鸟欢春常在”,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这里不但有东方佳果芦柑、芳香扑鼻的乌龙茶、蜚声世界的永春老醋、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还有名闻遐迩的纸织画、威镇四海的白鹤拳、被称为东方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等珍贵的文化遗产。
 

', 'cityname' => '永春', ], [ 'title' => 'luojiang', 'content' => '

洛江区(古属泉州府晋江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泉州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洛阳江畔。东北毗邻惠安、仙游两县,西连南安市,南接丰泽区。因其辖区内有国内外著名的洛阳古桥,且境内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洛阳江,故取区名“洛江区”。是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建区以来,洛江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与突出的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稳健的科学发展之路。至2003年12月,全区共辖有万安、双阳2个街道办事处,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虹山1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74个村委会。辖区面积380平方公里。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2万人。通行闽南方言。2018年10月,洛江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洛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街道办事处:万安街道、双阳街道,镇:河市镇、马甲镇、罗溪镇,乡:虹山乡。洛江区介于东经118゜33ˊ~118゜42ˊ,北纬24゜56ˊ~25゜19ˊ之间。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泉州中心市区东北部,地处风光秀丽的洛阳江畔,东北毗邻惠安、莆田市仙游两县,西连南安市,南接丰泽区。是泉州中心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东南新兴起的城区。
 

', 'cityname' => '洛江', ], [ 'title' => 'jinmen', 'content' => '

金门岛是厦门湾的岛屿,面积151.65平方公里,人口约10.54万人,金门岛与厦门市距离约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军事岛屿。金门岛位于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台湾,西对厦门,明代曾筑城墙于岛上,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金门岛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狭窄,东西两端宽广,东翼面积大于西翼。全岛东西向约20公里。南北向最长处在东端,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主峰太武海拔253米, 岛上只有小溪流,源短量小。金门岛面积约132平方公里,东西长而南北窄,最高点太武山(253米)在岛之东部。金门岛多丘陵、湾岸,烈屿在岛之西南隔海峡相望。金门岛矿产有花岗石、瓷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产金门高粱闻名遐迩。金门岛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是邱良功母节孝坊(1812),人口约105434人(2012)。金门(英文:Quemoy)原属福建省泉州管辖,因历史问题,如今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金门,为所谓的“中华民国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扼厦门咽喉在中国大陆,金门的行政被划为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但金门岛为台湾控制,台湾也在岛上设立金门县,并把其设为所谓的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故形成了一岛两县的现象。
 

', 'cityname' => '金门', ], [ 'title' => 'fengze', 'content' => '

丰泽区(古属泉州府晋江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丰泽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核心区,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区,区域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4.8万人,下辖8个街道、74个社区,包含着泉州市中心城市规划中的东海、城东、北峰组团及中心组团部分。丰泽区作为泉州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先后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整合培育丰泽金融街、津淮品牌服饰街等一批专业街市,区域消费购物中心地位凸显。培育10幢纳税超千万元商务楼宇,引进24家知名品牌企业的经营总部和区域中心,启动东海片区滨海总部区建设,总部楼宇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引进泉州微软技术中心,建成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领SHOW天地文化创艺乐园等文化创意基地。1997年06月0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同年9月29日,丰泽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区划调整后的丰泽区地处泉州的中心市区,是泉州市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和窗口。
 

', 'cityname' => '丰泽', ], [ 'title' => 'anxi', 'content' => '

安溪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地区,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和茶树生产,四季风和日丽,茶果飘香。资源丰富,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乌龙茶珍品铁观音发源地。矿藏达20多种,其中煤、石灰石、铁、高岭土、花岗石等蕴藏量名列福建省前茅。安溪历史悠久,是置县已逾千年的古老县城,人文荟萃。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游览安溪山水,并留下不少墨迹;在安溪历代的英杰中,有为收复台湾作出重大贡献、以理学名臣著称的清代康熙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有明代刑部侍郎詹仰庇,清代进士、兵学道著名文学家、《口技》作者林嗣环,清代大数学家陈万策,在台湾有四百多间供奉寺庙的宋代名医吴本(吴真人),现代医学师李景昀和著名作家、《延安颂》词作者莫耶等。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还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全县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十多个,其中秀甲东南的安溪文庙和闽南古刹清水岩声名远播海内外,每年游客达百万人次。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和闽南对外贸易出口重要基地。
 

', 'cityname' => '安溪', ], [ 'title' => 'licheng-4', 'content' => '

鲤城区(古属泉州府晋江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鲤城区是泉州市中心城区之一,因古城形似鲤鱼得名,历史上习惯称“泉州”,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东、北邻丰泽区,西、北毗南安市,西、南与晋江市交界。1300多年来,鲤城区一直是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区并逐步发展为“梯航万国、商船辐辏”的港口城市。鲤城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是福建、泉州的文化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宗教人文艺术瑰宝荟萃,素有“海滨邹鲁”、“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美誉。区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等珍贵文化史迹林立,拥有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承天寺、李贽故居、朱熹遗迹等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拍胸舞等珍贵的古老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鲤城区又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区现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30.8万人。鲤城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及1个省级开发区,分别是:江南街道、浮桥街道、金龙街道、常泰街道、开元街道、鲤中街道、海滨街道、临江街道、江南高新电子园区。
 

', 'cityname' => '鲤城', ], [ 'title' => 'quanzhou', 'content' => '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泉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泉州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全市现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34处。
 

', 'cityname' => '泉州', ], [ 'title' => 'shishi', 'content' => '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千米,南离厦门97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39′-24°49′,东经118°35′-118°48′。面积189.2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2006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
 

', 'cityname' => '石狮', ], [ 'title' => 'chengxiang', 'content' => '

莆田市城厢区,位于兴化平原中部,自古为兴化府地,有1500多年的置县历史,现为莆田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南连闽南三角洲,北倚省会福州和马尾,融侨开发区,东承湄洲湾开发区带,西通闽西北,总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自古是货物的集散地,商旅必经之途。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盛产亚热带名果。有举世著名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故居(雷山巷110-111号)。
 

', 'cityname' => '城厢', ], [ 'title' => 'jinjiang', 'content' => '

晋江市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总面积721.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2006年)。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青阳街道、梅岭街道、西园街道、罗山街道、新塘街道、灵源街道、安海镇、磁灶镇、陈埭镇、东石镇、深沪镇、金井镇、池店镇、内坑镇、龙湖镇、永和镇、英林镇、紫帽镇、西滨镇。共有92个社区、29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 'cityname' => '晋江', ], [ 'title' => 'licheng-3', 'content' => '

荔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莆田市区东南部,北接涵江区,南壤秀屿区,西连城厢区,东临兴化湾。东经118°49′-119°39′,北纬24°59′-25°46′。总面积269.66平方千米。人口46万(2004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区人民政府驻县巷(原莆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区辖2个街道、4个镇:镇海街道、拱辰街道、西天尾镇、黄石镇、新度镇、北高镇。
 

', 'cityname' => '荔城', ], [ 'title' => 'huian', 'content' => '

金山历史悠久,早期“良渚文化”遗存于此。位于金山漕泾镇沙积村的“古冈身”,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古海岸遗址。近半个世纪出土的查山、戚家墩、亭林、南阳港等古文化遗址,勾勒了自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在此衍养生息的轨迹。始建于宋代的“济渡桥”、“寿带桥”为浦南最古老的石桥。在清雍正四年建县。金山有着丰富的寺庙文化资源。华严塔、万寿寺、松隐禅寺、五龙禅寺、东林寺和性觉寺等五大寺庙琉檐飞角,暮鼓晨钟,颇具特色。万寿寺据传是三国时代所建,是上海最早的寺庙;松隐禅寺有着800年的华严塔、藏经阁和卧佛;五龙禅寺有着道佛合一的特殊宗教文化;东林寺在宗教界被称作灵隐寺的姐妹寺;性觉寺有一尊颇具规模的弥勒卧佛。金山人才荟萃,古有南北朝文字语言学家顾野王、唐代高僧船子和尚、宋代白牛居士陈舜俞、元末文学家和书法家杨维祯、明代书法家沈度,近现代有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顾观光、水利专家蔡振;当代的有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现任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漫画家丁聪等。金山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农民画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并有“故事之乡”之誉。金山还有被誉为“黑珍珠”的黑陶艺术,蜚声海内外。
 

', 'cityname' => '惠安', ], [ 'title' => 'xiuyu', 'content' => '

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于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秀屿区隶属莆田市,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全区辖9个镇、2个乡:笏石镇、东庄镇、忠门镇、东埔镇、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南日镇、湄洲镇、月塘乡、山亭乡。陆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14.75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秀屿', ], [ 'title' => 'chongwu', 'content' => '

崇武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中国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三面环海。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近年来,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cityname' => '崇武', ], [ 'title' => 'hanjiang', 'content' => '

涵江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部沿海,总面积752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15公里,浅海宽,滩涂面积达1万多亩。自南朝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时起,涵江即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为涵江最早地名)。宋代,始有“涵江”之称。宋元时期,境内分属莆田县唐安乡望江里、延寿里,崇业乡孝义里,武化乡仁德里。明清两代,分属莆田县二区延寿里、望江里、仁德里和三区孝义里。民国时期,隶属莆田县二区。新中国成立初至1984年5月,涵江仍隶属莆田县。1984年6月,涵江升格为莆田市辖区。
 

', 'cityname' => '涵江', ], [ 'title' => 'nanan-2', 'content' => '

南安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并孕育出唐代开八闽文化之先声的欧阳詹、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一代名将叶飞等杰出人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谷、盆地贯穿其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建县,名“东安县”,后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南安县。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南安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30667公顷,其中水田22133公顷,宜林山地面积11万公顷,滩涂面积2400公顷。主要矿产有花岗岩、辉绿岩、高岭土、绢云母、叶腊石、钨、铁、铝及海盐等10多种。花岗岩储藏量达5亿立方米,“石砻白石”质地坚硬,被列为国家甲级建材,“康美黑石”颇具特色,其加工产品享誉海内外;高岭土储藏量达5000万吨;绢云母储藏量700万吨。植物有1513种,其中树木18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13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48.1%。
 

', 'cityname' => '南安', ], [ 'title' => 'xianyou', 'content' => '

仙游,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象征莆仙文化摇篮的木兰溪贯穿境内63公里。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流,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有沿海、平原、山区区域层次分明。著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份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1℃,年日照1936小时,年无霜期230-340天。年降水量1300-2300毫米。
 

', 'cityname' => '仙游', ], [ 'title' => 'dehua', 'content' => '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的戴云山麓,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分别被文化部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瓷都?德化”称号。境内已发现的矿藏达40多种,为福建省重要的黄金、铁矿石和瓷土原料生产基地。森林覆盖率77.1%,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中国小水电之乡”,并被国务院列为“十五”期间创建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 'cityname' => '德化', ], [ 'title' => 'putian', 'content' => '

莆田市位于北纬25°2'-25°46',东经118°27'-119°56',背山面海,北依省会福州市,东北与福清县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县、惠安县及鲤城区接壤。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就设置清源县。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至今仍俗称“兴化”(南洋一带则称“兴安”)。气候属南亚热带,冬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21℃,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2月。莆田市是镶嵌在福建沿海中部大地上的一颗灿烂明珠,风光旖旎,山川如画,她不仅有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园林胜迹遍布平原、山区和沿海。主要游览点有: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湄屿潮音”、“石室藏烟”、“东山晓旭”、“紫霄怪石”、“白塘秋月”和广化寺、三清殿、木兰陂、宁海桥、古谯楼、夹祭草堂、仙游东门石坊、文庙等景点。
 

', 'cityname' => '莆田', ], [ 'title' => 'jiaocheng-2', 'content' => '

蕉城区(古属福宁府宁德县)简称“蕉”,闽东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环三都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山、海、川、岛”旅游风光兼具、适宜人居的港湾城市。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北接周宁县,西倚屏南县、古田县,南邻福州市罗源县。处于东经119°8′30″~119°20″、北纬26°30′36″~26°58′之间,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50公里,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1公里,海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蕉城区为中共宁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人口约45万人,下辖10镇4乡2街道办事处及1个省级开发区(三都澳经济开发区)。通行闽东方言。“山海川岛湖林洞,一品清新醉闽东。”蕉城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区内留有全省少有、闽东唯一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中华畲家寨上金贝村;良港三都澳天湖涟漪;霍童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家尊为“第一洞天”,自有“佛巢仙窟”之说,四季尽绿,情趣自然,妙趣横生;霍童线狮、畲族民歌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蕉城是全国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蕉城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是“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并以闻名世界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而享誉国内外。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 'cityname' => '蕉城', ], [ 'title' => 'xiangan', 'content' => '

翔安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是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正式挂牌成立,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前沿,位于厦门市东部、以北,东北与泉州市接壤,南部隔海与厦门岛、金门岛相望,居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2003年0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翔安半岛正式交权于厦门市,翔安半岛与厦门岛之间的海域自古名曰 浔江港,是大船进入同安东咀港的主要通道。全区三面环海,海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厦门344平方公里),占全市39%,海岸线长75公里。翔安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门市东部,北纬24°32′~24°50′,东经118°10′~118°27′。东、北面与泉州南安市交界,西面与同安区接壤,南面隔海与厦门岛、金门岛相望。大陆东西端跨度最长约17公里,南北端跨度最长约33公里。翔安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用5天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两者之间的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翔安区春季约有97天(2月11日~5月18日),夏季有152天(5月19日~10月17日),秋季有87天(10月18日~次年1月12日),冬季有29天(1月13日~2月10日)。其中夏季长达5个月,冬季只有1个月。
 

', 'cityname' => '翔安', ], [ 'title' => 'pingnan', 'content' => '

屏南是福建省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75.6%,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四乡”即侨乡、中国夏香菇之乡、中国油柰之乡、水电之乡。屏南是省定26个重点侨乡之一,有海外侨台港胞6万多人;夏香菇和油柰是屏南县的特色农产品,被授予“中国夏香菇之乡”、“中国油柰之乡”的称号。是全省知名的水电之乡。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竹木、茶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食用菌主要有夏香菇、草菇、姬松茸、花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等。反季节蔬菜主要品种有花菜、荷兰豆等。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小电站47座,装机容量8万千瓦,在建设或筹建的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全县花岗岩储量为1亿立方米,其中黑色花岗岩属世界三大畅销石板材之一。还有储量约40万吨的高岭土、铅锌矿。
 

', 'cityname' => '屏南', ], [ 'title' => 'jimei', 'content' => '

集美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漳州府海澄县)是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地理上称集美半岛,位居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和厦漳泉三角地带中心位置。324国道、319国道过境。1957年5月划出同安县部分地成立郊区,8月海澄县海沧乡、新垵乡划入郊区,1987年8月划出郊区禾山乡,更名集美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2年,集美区辖2镇4街,共21个行政村、36个社区居委会: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林街道、杏滨街道、灌口镇、后溪镇、第二农场、省天马种猪场、天马华侨农场、坂头防护林场。2000年初,集美区辖3个镇。2000年末,撤销集美镇,设立集美街道办事处;从后溪镇划出浒井、孙厝、叶厝、凤林美4个居委会和东安、兑山2个村,设立侨英街道办事处。集美区辖2街道2镇:集美街道、侨英街道、灌口镇、后溪镇。
 

', 'cityname' => '集美', ], [ 'title' => 'fuding', 'content' => '

福鼎,福祉鼎盛之地,位于闽浙交界,地处山海之间。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太姥山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水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沙埕港系东方重要深水通商良埠,被孙中山先生写入《建国方略〉。优越的地理,足以引为骄傲。古属扬州,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独立设县,1995年撤县建市。而出土文物一再告诉人们,其文明可溯至新石器时代。悠久的历史,足以引为荣耀。山海相济,气候温和,鱼米之乡,富庶之邦。东方奇石“福鼎黑”、世界奇果“四季岫”、中国名芋“槟榔芋”、茗中名品“大白茶”,皆天地之珍宝。众多山海名优特产品,走俏全国,乃至进入国际市场。丰阜的物产,足以引为自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文化灿烂,民风淳朴。
 

', 'cityname' => '福鼎', ], [ 'title' => 'tianjiaan', 'content' => '

田家庵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东部,东接大通区,南连谢家集区,西和八公山区毗连,北靠潘集区。 [1] 总面积为251余平方公里,是淮南市的中心城区。截至2014年12月,田家庵区辖3个镇、2个乡、9个街道,79个社区,40个村。2012年末,田家庵区全区总人口为53.9万人。2012年,田家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93亿元,比2011年增长12.1%(可比价格)。田家庵区著名景点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龙湖公园。
 

', 'cityname' => '田家庵', ], [ 'title' => 'huli', 'content' => '

湖里区(Huli District)(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是厦门市六区之一,位于厦门岛北部,南与本岛思明区接壤,西与集美半岛隔海对望。全区陆地面积73.77平方公里,占厦门本岛面积的47%,在厦门市六大区中面积最小,海岸线长达24公里。湖里区 于1987年11月22日新成立的一个行政区,原先该区域是厦门最早的经济特区,后扩展致全岛,该区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六位,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是厦门岛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湖里区,户籍人口约36.7万人,总人口约103.3万人。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厦门海港、空港,厦门岛陆上通道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海沧海底隧道及翔安大桥均在湖里区。下辖湖里、殿前、江头、禾山、金山五个街道,共52个社区居委会。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湖里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是: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头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术开发区、象屿保税区。
 

', 'cityname' => '湖里', ], [ 'title' => 'zherong', 'content' => '

柘荣县位于闽东北,东邻福鼎,西接福安,南及霞浦,北靠浙江泰顺。太姥山脉盘亘境内,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93座。柘荣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3~18℃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平均238天,年均隆水量1600~2400毫米,年均日照1734.5小时,森林覆盖率达78%。柘荣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很多。城东的东山系太姥山主峰,海拔1479米,山上有灵岩宝洞、仙人锯板、仙掌泉等三十六洞四十多景,留下许多古今文人墨客的诗词墨迹之佳作和民间动人的传说。其余如仙屿、袁左丞祠、游朴墓、黄柏和长冠的游朴石碑坊、溪口永安桥等都是悠远历史文化的积淀。柘荣向以农业生产为主,盛产水稻、甘薯、马铃薯,其中太子参为该地名优特产,名闻遐迩。主要矿藏以紫砂土为最,高岭土、天然矿泉水、花岗岩藏量亦可观。
 

', 'cityname' => '柘荣', ], [ 'title' => 'datong-4', 'content' => '

大通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北与潘集区隔河相望,东有上窑山、高塘湖,西与田家庵区交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总人口188102人(2011年),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区政府驻大通街道。2011年,大通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7亿元,2011年末,大通区常住人口为188102人,其中,农业人口111098人,非农业人口77004人。人口出生率11.1‰,死亡率9.2‰,自然增长率1.9‰。大通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 'cityname' => '大通', ], [ 'title' => 'haicang', 'content' => '

海沧区(古属漳州府海澄县、小部分泉州府同安县)是厦门市六区之一,海沧区全境位于海沧半岛,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位于厦门本岛西面,南临九龙江出海口,西与漳州台商投资区接壤,北与集美半岛相连,闽南厦漳泉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位,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015年03月10日起,厦门市人民政府作出批示,同意海沧区撤销东孚镇,设立东孚街道办事处,以原东孚镇的行政区域为东孚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至此,海沧区辖区内将由海沧街道、新阳街道、东孚街道、嵩屿街道4个街道组成,不再有乡镇,成为岛外第一个不再有乡镇的市辖区。海沧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海沧街道、新阳街道、东孚街道、嵩屿街道、第一农场、海沧农场、天竺山林场、新阳工业区、出口加工区。
 

', 'cityname' => '海沧', ], [ 'title' => 'fuan', 'content' => '

早在唐末,闽王王审知即开辟黄崎港,唐昭宗赐号甘棠港。南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建县,宋理宗赐名福安。市内有避暑胜地白云山,城西森林公园,古文化村廉村,古寺名刹狮峰寺,以及畲乡风情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这里人文荟萃,唐有“八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南宋有爱国诗人谢翱、诛杀奸臣的郑虎臣等。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市份,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风俗民情。自古以来就是闽东交通要冲。国道104线贯穿南北,小浦公路横越东西。赛岐一一下白石港是三都澳海域内重要的港口,已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现有300—3000吨各类泊位码头20座,航道可通沿海各大城市,是本省第三大港口。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备了重大项目投资的条件。是全国著名的电机电器城和全国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中心。以电机电器和船舶修造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并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拥有近300家电机电器生产企业。
 

', 'cityname' => '福安', ], [ 'title' => 'siming', 'content' => '

思明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隶属福建省厦门市, 位于厦门半岛南部,地处北纬24°26′~24°28′,东经118°03′~118 °13′之间,由厦门半岛南部与鼓浪屿全屿组成,北与湖里区连接,东、西、南与小金门诸岛及漳 州隔海相望,总面积84平方公里。思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雨量多,温度适中,雨日少。截至2015年,思明区辖10个街道98个社区,常住人口99.1万人。2015年,思明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6.1亿元。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思明区位列第33名。1950年5月02日,撤销厦港区建制,原厦港区的鸿山、新生、太平、水上、福海和大澳等保划入思明区,而将原思明区的靖东、深田两个保改隶开元区。思明区的辖16个保。民主建政后,废除保甲制,市区基层政权组织改为街政委员会,思明区有:中山、思明、泰平、文安、中华、民安、厦港、碧山、大学街道委员会。
 

', 'cityname' => '思明', ], [ 'title' => 'panji', 'content' => '

潘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北部,面积6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是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区辖11个乡镇、街道,人口44万。
潘集是一个资源大区、能源新区。号称华东第一煤电大区,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预计到201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3000万吨,年发电量将达700万千瓦以上。2008年7月开工的省级——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园区目前正在加速建设。潘集是一个农业大区、富饶之区。境内沃野平畴,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全区耕地45万亩,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四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升。
 

', 'cityname' => '潘集', ], [ 'title' => 'zhouning', 'content' => '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邻海峡西岸天然良港三都澳,西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武夷山,北连寿宁,东南与蕉城区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2%,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九龙漈瀑布群、中华奇观鲤鱼溪、“八闽首景”滴水岩、省级森林仙风山、人工高山湖泊芹山湖、后垄大峡以及蝙蝠洞等一批旅游景点。水电资源丰富。
 

', 'cityname' => '周宁', ], [ 'title' => 'huashan', 'content' => '

花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东部,与南京江宁区接壤,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处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花山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辖9街道1乡,人口43.7 万(2012年)。境内有濮塘风景区等景点。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花山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截止2012年9月花山区下辖霍里、桃源路、湖东路、沙塘路、解放路、江东、塘西、金家庄8个街道、34个社区、5个社区筹备组、1个社区留守组。2012年,花山区人口50万人,为汉族,其中流动人口超过10万。2014年常住人口43.7 万花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8℃,大于10℃以上的积温平均5018℃;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09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4.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028小时。
 

', 'cityname' => '花山', ], [ 'title' => 'fengtai', 'content' => '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公顷,水面16万公顷,人口80万。凤台县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密布,焦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沟湖等分布其间,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通长江达江浙。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凤台农业基础好,素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誉。
 

', 'cityname' => '凤台', ], [ 'title' => 'shouning', 'content' => '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建县于明景泰三年,冯梦龙曾任知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海拔跨度大,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层峦叠障,山青水秀,云蒸霞蔚,南山风景区的奇石幽洞;三峰古刹的在雄伟殿宇;麻竹坪水库的潋滟波光;百丈际瀑布的迭涌跌落,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森林覆盖率达74.8%,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丰富。出产茶叶、花菇,有“中国花菇之乡”称誉。有腊石矿、白云石矿、铁矿、石英石矿、钨矿等14种矿产。60年前,闽浙两省临时省委就诞生在这里,粟裕、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树起了历史的丰碑
 

', 'cityname' => '寿宁', ], [ 'title' => 'hexian', 'content' => '

和县,古名历阳,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东南与芜湖市裕溪口紧连,南与无为县接壤,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南京市一桥之隔,东面紧靠长江,隔江面对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54万人,辖9镇,85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境内有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有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2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和县名人有唐朝诗人张籍、宋朝杜默、爱国诗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和县是包拯初仕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安徽省旅游工作优秀县、安徽省县域旅游工作优秀单位、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类县、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 'cityname' => '和县', ], [ 'title' => 'xiapu', 'content' => '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靠东海,西接福安,是国福建省最早的对台贸易重要口岸。霞浦建县有着1700多年历史,是闽东建县最早的县份。地处我国海岸中部,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闽浙要冲”之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特产晚熟荔枝、龙眼、芙蓉李、油奈、柑桔等20余种,海水养殖和捕捞量名列闽东各县市之首。闻名遐尔的霞浦”三菜”:榨菜、海带、紫菜是名贵的地方传统特产,海带产量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位;榨菜产量与四川涪陵、浙江余洋并列为全国三大榨菜基地;紫菜质优味美,深受海内外客户青睐。海水养殖珍品剑蛏更是霞浦特有。境内现存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众多,素有“海国桃源”之称的杨家溪是国家级风景区,以水秀流长、枫红榕青而别具风格;赤岸是日本空海大师入唐漂着地,已作为福建省涉外旅游专线之一向日本旅游市场推出,每年都有大批日本游客到此观光、朝拜;“华峰古刹”建善寺为中国佛教沩仰宗创立者灵佑禅师出家修行之地;高罗海滨浴场等沿海天然沙滩、岛屿、港湾众多。县城南的葛洪山、宋朱熹讲学地”秀泉”、”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闽东小普陀”三沙留云洞、”闽东北戴河”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荫峰阁”、虎镇塔等。,各具特色,景色怡人。水利电力能源潜力大。
 

', 'cityname' => '霞浦', ], [ 'title' => 'huainan', 'content' => '

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2′45″-33°0′24″之间,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淮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景观:八公山、洛涧、硖石、茅山洞、黑龙潭、春申君墓、上窑、大通舜耕山北麓的“万人坑”阶级教育馆等。淮南文化底蕴厚重。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 'cityname' => '淮南', ], [ 'title' => 'hanshan-2', 'content' => '

含山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含山自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80 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截至2016年,含山县下辖8个镇,常住总人口 38.7万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3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1.5:3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5289元(折合5292美元)。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历阳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历阳仍属九江郡。武帝置十三州时,改九江郡为扬州,历阳属扬州。后汉因之。1952年1月30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12月15日,含山县、和县合并为和含县,属马鞍山市,县治设历阳镇。1959年4月和含县属芜湖专区。1959年6月1日,含山、和县分开,各还原建制。1965年7月28日含山改属巢湖专区(后专区改为地区、行署),1999年8月5日撤销巢湖地区设地级巢湖市,属地级巢湖市,2011年8月,原地级巢湖市区域调整,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
 

', 'cityname' => '含山', ], [ 'title' => 'sanshan', 'content' => '

三山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是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芜湖市新城区,位于长江以南,芜湖市中部,里是进入皖南山区的要道之一。三山区西北部的三山经济开发区是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同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起步区。截至2015年,三山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是长江城市带的重点城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江开放城市和安徽省改革开放的窗口。三山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镇大神墩遗址,浮山乡珠墩船墩,新淮乡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整治圩区水系,。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在鲁港河上建筑了五堰。宋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以提高漳河水位,使漳河水运畅达,称为“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倡议练兵于千军岭,遗“千军岭炮台”。
 

', 'cityname' => '三山', ], [ 'title' => 'gutian', 'content' => '

古田又称玉田,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建县。昔有“先贤过化之邦”誉称,今又以“食用菌之乡、水电之乡、华侨之乡、体育之乡、文化之乡”而闻名。地处福建省中北部,地理环境以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充足,已建成食用菌、水果、林竹、淡水养殖等农业基地,盛产食用菌闻名遐尔,稻谷、茶叶、水果和鱼类亦颇负盛名,畅销海内外;地方工业以电力、制药、石板材、食品、制鞋、冶金机械为重要产业,主要矿产资源有20余种,其中高岭土、叶腊石、泥碳土、花岗岩等品位高、储藏量大,极富开采价值。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捷。
 

', 'cityname' => '古田', ], [ 'title' => 'dangtu', 'content' => '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沿,长江下游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紧倚并隶属于钢城马鞍山。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人口64.5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有良田5万公顷,盛产水稻、油菜籽、优质棉,是全国重点扶持的500个粮棉大县之一。全县有水面3万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万公顷,盛产鱼、虾、蟹、鳖等水产品,被列为安徽省沿江水产开发示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县水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脚红毛”螃蟹为古代皇室贡品。地下矿产资源铁、铜、金、硫、石膏、叶腊石、重晶石等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裕。
 

', 'cityname' => '当涂', ], [ 'title' => 'jiujiang', 'content' => '

鸠江区是安徽省芜湖市市辖区,成立于1990年,由原裕溪口区、四褐山区、郊区3个区合并而成,沿用芜湖古称“鸠兹”、“长江”之意而得名。截至2015年,鸠江区辖7个街道,4个镇。国土总面积820平方公里,2015年底鸠江区(含经开区和江北集中区)户籍人口61万人。鸠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京广、京沪、陇海和浙赣线纵贯南北,是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截至2014年7月,鸠江区辖7个街道,4个镇: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湾里街道、官陡街道、清水街道、龙山街道、万春街道;沈巷镇、汤沟镇、二坝镇、白茆镇。其中,龙山街道和万春街道由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将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社区划归镜湖区管辖。原来的鸠江区面积为153平方公里,人口为16.43万,调整后的鸠江区由于将芜湖县清水镇(不含原荆山镇区域)划入,面积增加到2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3.42万,街道由原来的5个变为8个。
 

', 'cityname' => '鸠江', ], [ 'title' => 'ningde', 'content' => '

宁德市位于东经118°32’-120°44’、北纬26°18’-27°4’之间,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晋太康三年(282年)这里开始设县,称温麻县,唐朝改为长溪县,元朝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福宁府。1950年起为福安专区,1970年专署由福安迁宁德,改称为宁德地区。宁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既有霞浦黄瓜山遗址(距今3500年历史)、福鼎南广古窑址、马栏山遗址,霞浦大京、福鼎冷城、玉塘、屏南甘棠等古城堡,蕉城中兴紫国师塔、福安倪下石塔、兴云寺舍得塔、古田吉祥寺塔等古塔等名胜古迹,又有开闽第一仕士薛令之、抗倭英雄戚继光、陈普、林振翰、林聪、谢翱、袁天禄等历史名人祠墓,古田朱熹魁龙书院、寿宁冯梦龙官宦遗址,霞浦赤岸日本空海法师入唐漂着地等历代名人文化遗迹。宁德还是著名的革命老苏区,有福安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闽东革命纪念馆等重要革命史迹。闽东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19.3℃,1月平均气温4.8℃-10.4℃,7月平均气温24℃-28.4.℃,年降雨量1506-207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最佳旅游季节为4-12月。景观:当地较为著名的风景点有太姥山、支提寺、赤岸村、鸳鸯溪、鲤鱼溪等。
 

', 'cityname' => '宁德', ], [ 'title' => 'maanshan', 'content' => '

马鞍山市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别称诗城,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安徽省2个长三角城市之一,另一个为合肥)。以及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1]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芜湖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 'cityname' => '马鞍山', ], [ 'title' => 'longzihu', 'content' => '

龙子湖高校园区别称“龙子湖大学城”、“东大学城”,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等15所高等院校组成。因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故称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高校园区主要由龙子湖工程和高校新校区两部分组成,龙子湖工程占地约2.73平方公里,由湖体和湖心岛向部分组成,湖心岛为普通建设用地,上规划有为高校配套服务的商场、超市、宾馆、招待所、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和学术交流中心、大型图文信息中心等公益性设施。高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
 

', 'cityname' => '龙子湖', ], [ 'title' => 'yijiang', 'content' => '

弋江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芜湖县、繁昌县毗邻;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县、新芜区、镜湖区隔江相望,芜马、芜大高速公路及皖赣、宁铜铁路线穿境而过,境内设有铁路编组站,特别是沿江高速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交通优势。弋江区位于芜湖市中部,为芜湖市第二大区,是全市教育、文化、体育中心。截至2015年,弋江区区域面积232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32.8万辖火龙岗镇及弋江桥、中山南路、利民路、马塘、澛港5个街道办事处和南瑞社区,共29个居民委员会和21个村民委员会。弋江区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是芜湖市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区。2011年6月23日,撤销火龙岗镇,设立白马街道和火龙街道。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鲁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截至2010底,弋江区辖5个街道和1个党工委: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和南瑞党工委。
 

', 'cityname' => '弋江', ], [ 'title' => 'wuhe', 'content' => '

五河县位于皖东北,以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五河口而得名。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设淮安军,置县五河口。面积1595平方公里,人口70.5万人,辖13个镇、2个乡。有“鱼米水乡”美誉的五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棉花、芝麻、油菜、绿豆、西瓜、蔬菜、酥梨、密桃、葡萄、苹果等,沱湖、天井湖、香涧湖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品种类多、品质好。沱湖螃蟹个大味鲜,远销港澳地区,天井湖银鱼曾为历史贡品,大青虾畅销上海、浙江和苏南地区。五河野鸭是近年来开发的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滋补养生功效,倍受青睐。
 

', 'cityname' => '五河', ], [ 'title' => 'jinghu', 'content' => '

镜湖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东经118°20’6″–118°29’37″,北纬31°8’51”–31°23’25″之间,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全区由中心城区和荆方地区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心城区位于长江东岸,青弋江北岸,东起海南渡社区边界经神山路–鸠江北路与鸠江区比邻,西至长江芜湖段,南至青弋江与弋江区相望,北至港一路,临鸠江区。荆方地区位于青弋江南岸,东起青弋江与芜湖县相邻,南隔荆山河与南陵县相邻,西至荆山河与芜湖县相望,北至青弋江与鸠江区相邻。镜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梅雨显著、光照充足、无霜期长。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芜湖市新芜区、镜湖区,设立新的芜湖市镜湖区。将原新芜区、镜湖区的行政区域和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社区划归镜湖区管辖。镜湖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 'cityname' => '镜湖', ], [ 'title' => 'guzhen', 'content' => '

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地处东经11702′-117036′和北纬33010′-33030′之间,属亚热带和暖温过渡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9℃,降雨量871毫米,日照2170小时,南北方大部分动植物均能在此繁衍生长。全县地势平坦,海拔16.0-22.5米,面积1371平方公里,耕地105.4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7个村(居)委会,人口59.8万。县城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固镇县有着丰富的资源:固镇县地多、粮多、饲草多,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山芋等,年粮食产量5亿公斤,油料产量2亿公斤,秸秆、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年可提供饲料用粮2亿公斤、植物秸秆6亿公斤、饼粕0.5亿公斤、滩涂地种草10万亩,是全省重要的粮、油、棉、烟草、畜禽、林产区,已形成了以棉花、花生、蔬菜、肉鸡、肉羊、肉牛、烟叶、林果等八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是“国家商品粮大县”、“全国油料第一大县”、“国家粮油基地试点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
 

', 'cityname' => '固镇', ], [ 'title' => 'wuwei', 'content' => '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百余公里。距马鞍山90公里、距南京120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面积2433平方公里,她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皖赣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两座大桥为无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筹建中的江北高速、庐铜铁路、无为长江大桥将再添一道绚丽的彩虹。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 'cityname' => '无为', ], [ 'title' => 'huaiyuan', 'content' => '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年。全县辖19个乡镇、365个行政村,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39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7万人。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虞时代,怀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涂山—白乳泉风景区现为安徽省重点旅游风景区,拥有禹王宫、白乳泉、启母石、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花鼓灯蜚声海内外,素有“东方芭蕾”之称。怀远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县城坐落于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汇合处,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与225省道和合徐、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县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优质石灰石储量6.3亿吨、铁矿储量500万吨。这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淡水鱼、螃蟹、畜禽等。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纯王杂交稻种、许桥西芹、芡河螃蟹、五岔烧全鸡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全国,倍受市场青睐。
 

', 'cityname' => '怀远', ], [ 'title' => 'nanling', 'content' => '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31°10′,东经117°57′~11830′。东界宣州市,西连铜陵、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东北隔青弋江与芜湖县、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昌、铜陵县毗邻,东南和宣州市、泾县交界,西南与青阳县相连。南陵物产丰饶,盛产稻、油、棉、茶、桑等农作物,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县之一。现有耕地33867公顷,水域9334公顷,宜林山场37333公顷。南陵优质米、特种产品、名贵药材凤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地下蕴藏丰富的铁、铜、白云石、大理石、煤、水泥灰岩、矿泉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 'cityname' => '南陵', ], [ 'title' => 'bangbu', 'content' => '', 'cityname' => '蚌埠', ], [ 'title' => 'wuhuxian', 'content' => '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鸠兹,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县境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芜湖县交通发达。境内青弋江直通黄金水道长江,皖赣铁路穿越县城,104省道与205国道在县境西面交会,芜宣高速(芜湖—宣城)、芜马高速(芜湖—马鞍山)已建成通车,铜南宣高速(铜陵—南陵—宣城)、芜雁高速(芜湖—高淳)即将开工建设,四条高速在县域东西南北都设有出入口,这一独特的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江浙地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网络。县城湾沚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仅两小时车程。
 

', 'cityname' => '芜湖县', ], [ 'title' => 'fanchang', 'content' => '

繁昌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30度37分至31度17分,东经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间,面积615平方公里。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县域西南向东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版图近似弯月,镶嵌在美丽的长江之畔。繁昌地势西南高面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圩、洲、滩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东部为平原,海拔7—30米。繁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质勘探境内拥有金属、非金属、燃料、化工、冶金辅助材料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锌、铜、金、银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紫墨玉、砖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气;化工原料有硫、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等。
 

', 'cityname' => '繁昌', ], [ 'title' => 'baohe', 'content' => '

包河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于2002年合肥市区划调整时成立,位于巢湖北岸,合肥东南迎风口,襟“五河”而带“一湖”。全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0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2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常驻人口81万,是合肥市四个城区中面积第一大区、人口第一大区。区域内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广电中心、省图书馆、省体育馆、安徽大剧院、中国包公园、卫立煌故居等一批文体机构和名胜古迹。因辖区内的包河景区而得名,因北宋名臣包公故里而闻名,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全省44个城区之首,相继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团建先进区、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区、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区、全省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全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全省经济实力“第一城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cityname' => '包河', ], [ 'title' => 'wuhu', 'content' => '

芜湖位于安徽东部、濒临长江,脉连黄山、九华山,素为“皖南的门户”。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0万人。年均温约16摄氏度,年降水量1169.8毫米。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240万年前亚欧人类活动遗址“人字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工山古铜冶遗址”、全国重点寺庙“广济寺”、中国第一座城隍庙遗址等名胜古迹。现为国家级开放城市、国家对外籍轮开放港口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景观:繁昌窑遗址广济寺赭山公园
 

', 'cityname' => '芜湖', ], [ 'title' => 'shushan', 'content' => '

蜀山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区名取自城区内唯一的一座山——大蜀山,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是合肥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城市西部组团核心城区和西部门户城区。2015年,蜀山区下属3个镇、8个街道、1个蜀山经济开发区,辖61个社区、30个行政村,总面积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人。区域内座落着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是一个以科技文化教育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效社会服务为引导,极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城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区”、“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三连冠等17项国家级桂冠。
 

', 'cityname' => '蜀山', ], [ 'title' => 'huaishang', 'content' => '

淮上区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辖区,位于蚌埠市区北部、淮河以北,成立于2004年3月,东与固镇县的王庄镇接壤,北与固镇县的新马桥镇毗邻,西与怀远县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截至2014年底,淮上区总面积412平方公里,总人口26.8万人,辖5镇2社区。 [1-2] 2013年,淮上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沫河口12亿元),比2012年增长15.5%。淮上区处于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区内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和淮河货运码头。淮上区的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
 

', 'cityname' => '淮上', ], [ 'title' => 'luyang', 'content' => '

庐阳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是省会合肥的核心城区,是合肥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位于合肥市区中心和北部,庐阳区以合肥老城区为主体,向西北延伸与长丰县、肥西县接壤。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城区。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其中,户籍人口48万),现辖9个街道、1乡1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庐阳工业区) [1] 。庐阳区是全省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张辽威震逍遥津”古战场,曹操点将“教弩台”,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故居等。201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2012年被安徽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13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市、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cityname' => '庐阳', ], [ 'title' => 'yuhui', 'content' => '

禹会区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东以朝阳路、燕山路、蚌西路与蚌山区为界,西、北以淮河分别与怀远县、淮上区相连,南与凤阳县、淮南市接壤。总面积31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截至2014年12月,禹会区辖9个城市社区。另辖长青乡、马城镇两个乡镇、涂山风景区,共39个行政村。2013年,禹会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5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4%。禹会区拥有淮河闸4A级水利风景区、天河、涂山、张公山、黑虎山等自然景观和禹墟、禹王宫、钓鱼台等历史文化遗迹。
 

', 'cityname' => '禹会', ], [ 'title' => 'yaohai', 'content' => '

瑶海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部,东接肥东县,西、南滨南淝河,北邻长丰县、新站区,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开发区,主管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90万。合徐、合宁、合芜等高速公路贴境而过,安徽汽车客运枢纽站、安徽邮政枢纽和合肥火车站等座落区内,南淝河水运通道通江达海,区内路网四通八达。近年相继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示范区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瑶海法院荣获全国模范法院称号,瑶海区和平路街道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等。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cityname' => '瑶海', ], [ 'title' => 'bangshan', 'content' => '

蚌山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属于蚌埠市中心城区,是蚌埠市政治、文化中心。原名中市区,2004年经区划调整后,更名为蚌山区。蚌山区东接龙子湖区,南连凤阳县,西界禹会区,北邻淮上区。截止至2013年,蚌山区幅员面积83.0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为334426人(户籍人口为21.83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57%。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苗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21个少数民族,523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96%。蚌山区为省级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获得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蚌山区地势总体较为平坦,略有起伏,为西南偏高、东北偏低。含有丘陵的倾斜平原。平均海拔高度32米。淮河是蚌山区的主要水系,在蚌山区的流程西至朝阳公路大桥,东至淮河老铁路桥,长1840米;境内还有张公山湖、龙子湖、迎河等水系。
 

', 'cityname' => '蚌山', ], [ 'title' => 'lujiang', 'content' => '

庐江距安徽省合肥市南70km,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庐江“汉名舒,属庐江郡,隋初皇置庐江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滋育了大批英才,三国名将周瑜、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独领风骚,名垂青史。庐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全县耕地104.8万亩,年产粮食50万吨以上,油料4.8万吨左右,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林业面积52万亩,茶园、果园面积4万亩,年产干茶320吨;水产养殖面积15.8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生猪饲养量为4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只,为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庐江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的有铁、硫铁、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等28种,其中铁矿石储量10亿吨以上,占全省1/4,平均品位35%,罗河铁矿载入《中国地理》教科书;硫铁矿2.2亿吨;明矾石1.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龙桥铁矿、大包庄硫铁矿等项目已纳入国家项目库。
 

', 'cityname' => '庐江', ], [ 'title' => 'yongan', 'content' => '

位于闽中偏西,因境内九龙溪与巴溪汇合于城区西,形似燕尾,故别名“燕城”,市标为“群燕腾飞”雕塑,市树为香樟,市花为含笑。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森林资源集存量大,森林覆盖率达83.2%,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矿产资源颇具特色,现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6亿吨、无烟煤2.6亿多吨,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储量1899万吨,列全国第三位。水力资源潜力极大。境内发现温泉出露点7处,大多为低矿化淡水,水质优,易开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风景区桃源洞—鳞隐石林,桃源洞系国家水利风景区,其景点“一线天”全长120米,被誉为全国之最,鳞隐石林被誉为“东南奇秀”,有我国第二大石林之称;有被誉为“绿色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俗文化活化石的青水“大腔戏”,有享誉东南的吉山抗战文化遗址;有堪称清代建筑艺术瑰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南安贞堡等一系列古民居;有省级九龙竹海森林公园;有变化莫测的普禅山风光、度假消暑的天然胜景九龙湖,还有明代古迹贡川驸马城等。
 

', 'cityname' => '永安', ], [ 'title' => 'jianyang', 'content' => '

朱熹故里建阳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是“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宋代以来麻沙、书坊雕版印刷全国闻名,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有“图书之府”美称。建阳市人杰地灵,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是建阳童游人建阳名胜古迹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覆盖率75.1%,各种林副产品如松脂、笋、香菇等十分丰富。
 

', 'cityname' => '建阳', ], [ 'title' => 'chaohu', 'content' => '

巢湖,古称南巢。地处皖中,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面积: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453万人。巢湖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其地山环水秀,风光迷人。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巢湖地区环湖襟江,经过几年来的着力开发,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开放1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旅游宾馆、星级饭店和多家旅行社,隆重推出”巢湖水上浪漫游”、”糊岛娱乐休闲游”、”温泉保健度假游”、”牡丹花观赏节”等特色旅游项目。现已开通了上海、南京、合肥至巢湖的旅游线,融入华东和国际旅游网。景观: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枣巢湖,方圆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烟波浩渺,白帆点点,宛如一只碗夹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这些天然奇观,点缀着巢湖沿岸,犹如“众星捧月”,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山水画。
 

', 'cityname' => '巢湖', ], [ 'title' => 'youxi', 'content' => '

尤溪是福建省中部的一个山区大县,素有“闽中明珠”之称。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是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十强县和全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县,是“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是一块充满商机与孕育希望的投资热土。尤溪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森林、水力、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74.2%。境内溪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明并可供开采的矿产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铅锌、金、银、铜等28种,其中梅仙铅锌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矿,黄金矿也有比较大的开采价值。传统特色农业有一定规模,盛产珍稀食用菌、茶叶、绿笋、笋干、金柑、芦柑、银杏等名特优产品。“尤溪金柑”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cityname' => '尤溪', ], [ 'title' => 'pucheng', 'content' => '

浦城县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评为2005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遗址,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县,至今已有1811年。县境内山水秀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历史名人江淹、陆游、朱熹、徐霞客、林则徐等曾在浦城工作和生活,谱写了大量广为流传的佳作。是三省结合部,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1%,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境内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浦城属三江源头之一,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
 

', 'cityname' => '浦城', ], [ 'title' => 'feixi', 'content' => '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肥水之南,滨巢湖西岸。地理坐标:东经116°40’52”-117°21’39”,北纬31°30’22”-32°00’21”;东连合肥市郊区,隔巢湖与肥西县、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县拉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583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85平方公里;另有巢湖水面100平方公里。区位优越,是合肥市辖三县之一,县城距合肥市中心仅17公里,全省第一家县级工业园区­­——桃花工业园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部分。交通便捷,沪蓉、合宁和正在建设中的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国道、312国道、合铜公路穿境而过,宁西铁路、合九铁路贯穿全境,骆岗机场距县城12公里,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铁路、公路、水路、机场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内电力充沛,通讯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 'cityname' => '肥西', ], [ 'title' => 'shaxian', 'content' => '

沙县位于闽中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南平和三明市之间,闽中重要的交通枢纽。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春秋平分,冬长夏短,干湿明显。森林覆盖率77.51%,森林蓄积量1084万立方米,毛竹林地2.8万公顷,毛竹立竹量达6000万株。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已发现具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石灰岩、钾长石、黏土、高岭土、石英石等。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沙县为闽中古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建县,1500多年来始终作为独立的县级建制运行,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古风遗存,民智开发较早,经商者众多。沙溪因宋代名相李纲燕游而得太史溪之名,两岸风光旖旎,拥有两处省级风景区-七仙洞风景区和淘金山风景区,其中淘金山卧佛堪称华夏第一。
 

', 'cityname' => '沙县', ], [ 'title' => 'wuyishan', 'content' => '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览无余,其间更有距今约3800年前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船棺,令人叹为观止。武夷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自古山以水秀,而武夷之水精华在九曲溪。九曲全长约15华里,溪水碧清,曲曲弯弯,如玉带盘绕群峰。山回溪折,折复绕山,环结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色艳、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 'cityname' => '武夷山', ], [ 'title' => 'feidong', 'content' => '

肥东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中腹地,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声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全县总面积2211平方公里,人口106.7万,辖18个乡镇、3个开发区。肥东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光照充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小麦、大豆、山芋等,全县已形成“南渔、北畜、东果、西菜、中禽”的特色农业格局。肥东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合宁(312国道)、合巢芜、合徐高速公路和合蚌、合浦、合马三条省级干线以及淮南铁路、在建的宁西铁路、合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我县,合肥骆岗机场距县城店埠仅17公里,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条件。
 

', 'cityname' => '肥东', ], [ 'title' => 'mingxi', 'content' => '

明溪县位于福建西北部,、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林区县之一。城西郊王坊北斗岩有东晋时的陨石大星窟。城北玉虚洞(滴水岩)游览区的古洞幽径、摩崖石刻、钟乳石笋、亭楼殿堂、清泉烟波,构成了奇景仙境,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绝”之一。聚龙寺庙宇宏伟,香火不断。龙湖“龟山挺秀”、大岭头“雪峰营垒”、坪埠“觉林梵地”、南山“狮塔标奇”、东门“白沙夜月”皆为胜境。城南有商周文化遗址。明溪是全国四大蓝宝石产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品位高、储藏量大、蓝宝石质量好、品种多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cityname' => '明溪', ], [ 'title' => 'shaowu', 'content' => '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省重点林区县和四大林产品中心之一,莲子、绿茶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有稻米,柑橘,香菇、笋干、油茶籽、油桐籽、松脂、板栗、棕片、紫胶、土纸,特产药材使君子,关心峰茶著名。素称“铁城”,为八闽屏障。市区宝严寺大殿保留着唐、宋、明建筑艺术特征,1932年谭震林、罗炳辉率红十二军于此成立县苏维埃政府,现为市博物馆。“沧浪阁”系为纪念严羽而修建,李忠定公祠现为李纲纪念馆。熙春公园为著名游览地。东郊乌坂城(现存遗址)为汉闽越六古城之一,北郊越王村,相传闽越王无诸曾在此筑台阅兵。西部与江西黎川交界的黄士关,自古为闽赣交通孔道。古迹游览地还有闽北仅存的清真寺,南源寺、四都宋窑址、牛公山灵杰塔,天然植物园鸡公山天成岩、萨魔山,誉称“五台胜境”的道峰山,福建首座县(市)级民情风俗馆。
 

', 'cityname' => '邵武', ], [ 'title' => 'changfeng', 'content' => '

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邻。县城水湖镇,南距合肥市区70公里。

长丰县属新建县。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从寿县、定远、肥东、肥西4县边缘划出部分地区设置长丰县,隶属合肥市,是全省第一个市辖县。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得名。取“长丰”为县名,也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

长丰县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岗峦迭宕起伏,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旷,水岸曲折,属淮河滩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 'cityname' => '长丰', ], [ 'title' => 'jianning', 'content' => '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中国“白莲之乡”。农副产品有稻米(“均口糙”闻名)、莲子(特产“建莲”)、笋干(溪源“闽笋”最佳)、木材、毛竹、香菇、茶薪菇、烟叶、茶叶、松脂、油茶籽(特产红花油茶籽),黄花梨、黄桃、猕猴桃、药材等。工业有造纸、电机、印刷、化工、食品、酿酒、农机修造、陶瓷、针纺、森林采伐等门类。城区“朱毛红军楼”(溪口天主教堂)是红军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还有中华苏维埃军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旧居(白楼),闽赣军区司令部旧址、叶剑英旧居(下丁家屋)。万安桥(“红军桥”)是第二次反“围剿”胜仗纪念地。金铙山景区有龙潭飞瀑、金铙晴雪、石燕岩、仙人池等景,天台山有天池水、云坞庵诸胜。客坊龙门山白云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读,神宗皇帝赐“白云崇圣寺”匾额。
 

', 'cityname' => '建宁', ], [ 'title' => 'guangze', 'content' => '

光泽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有保存完好的商周文化遗址。北宋太平兴国4年(公元979年)建县,距今已1028年。宋元时期的“李氏七贤”享誉理学界。清人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是我国考据边境很有价值的著作。光泽是光荣的革命老区,1933年2月成立中共光泽县委,1930年—1937年是中共闽赣省委机关所在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列入“双世遗”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8万亩原始森林和10万亩森林缓冲区在光泽境内。境内111条大小河流纵横,水力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名扬海内外,主要有花岗岩、萤石、钾长石、高岭土等。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和二级标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食用菌、梨、茶叶、笋、中药材、油茶种植有很好的基础。名胜古迹众多,诸如珍贵的商周时期历史文物古迹,闻名的革命历史胜迹等不下30处。主要游览资源有大武夷天池、乌君山景区、神山景区、白云山景区、商周古文化遗址、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九关十三隘等。
 

', 'cityname' => '光泽', ], [ 'title' => 'hefei', 'content' => '

合肥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25.9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 'cityname' => '合肥', ], [ 'title' => 'xuancheng', 'content' => '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全市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现辖宣州区、宁国市和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5个县。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等特点。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6℃,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气温年较差25.4℃,气候变化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8个月。宣城资源丰富。宣纸、宣笔、徽墨“文房三宝”和绩溪古建筑、饮食文化,代表了“徽文化”的最精彩篇章;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达50余种,其中萤石、石棉、石墨等,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极高。敬亭绿雪、涌溪火青、瑞草魁等高档名优茶,以及山核桃、蜜枣、板栗、银杏、青梅、笋干等都是宣城享誉全国的名贵特产。泾县是传统的“中国宣纸之乡”,郎溪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称号,广德县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宁国市被誉为“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山核桃之乡”。旅游景点众多。敬亭山素有“江南诗山”之称,太极洞自古即为“天下四绝”之一,国家级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及“中国鳄鱼湖”举世无双,太平湖水清山秀,风光旖旎,与桃花潭交相辉映。新四军军部旧址驰名中外,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气势恢宏。胡氏宗祠、王稼祥故居、胡适故居等大量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市各地。
 

', 'cityname' => '宣城', ], [ 'title' => 'fujian', 'content' => '', 'cityname' => '福建', ], [ 'title' => 'shunchang', 'content' => '

顺昌地处福建西北,闽江上游,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2000多年,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建县。气候宜人、山水优美。顺昌地貌以低丘陵为主,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80.2%,是有名的“林海粮仓果乡”,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商品粮基地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杉木之乡,是省毛竹生产基地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水系发达,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矿产丰富,已探明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种25个、矿点127个。灵秀山水造化自然神奇,顺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以华阳山、宝山为中心的景区,北靠武夷山,西邻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是闽西北绿色三角旅游带和南平大武夷生态旅游圈中的重要风景名胜。华阳山的飞瀑流泉、怪石异洞、珍木奇藤,素有“中华生态藤园”之美誉,是休闲避暑、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以及田园风光、畲族风情,让人留连忘返;宝山风景秀丽,胜迹无数,万亩翠竹、千年银杏、奇峰怪洞、幽谷悬瀑、云海佛光蔚为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国内唯一的元代砂岩全仿木石构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大殿屹立其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闪现其间。“山奇水美绝天下,此地一游不言归”。青山绿水留下游酢、杨时、朱熹等理学大师的足迹。彭德怀、滕代远、毛泽民、项南等革命先辈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
 

', 'cityname' => '顺昌', ], [ 'title' => 'congyang', 'content' => '

枞(zōng)阳,古称宗子国 ,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枞阳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截至2017年底,枞阳县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4个乡,户籍总人口97万。2017年,枞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8亿元。枞阳县有浮山风景区、白云岩、大青山、岱鳌山、旗山、望龙庵、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等名胜古迹。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著名人物。
 

', 'cityname' => '枞阳', ], [ 'title' => 'yanping', 'content' => '

延平区(古属延平府南平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介于北纬26°15′-26°52’,东经117°50′- 118°40’之间。总面积2659.7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2006年)。城区等部分地区通行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他地区分别通行闽东语、闽中语、闽北语和客家语。地处闽中大谷地最低处,东北部以低山为主,北部以中山为主,南部以中低山为主,西部为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669毫米。为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有沙溪口、里村、吉溪、峡阳等水电站。鹰厦、外福、横南铁路过境并设站,316、205国道于境内交会,闽江、建溪、富屯溪、沙溪可通航,为省内水陆交通枢纽。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设境内。名胜古迹有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九峰山、明建双塔。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县级建阳市撤市设区,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延平区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具体待2018年底实施)。
 

', 'cityname' => '延平', ], [ 'title' => 'nanping', 'content' => '

南平是福建的北大门,俗称”闽北”,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闽江上游,东经117°00’-119°25’,北纬26°30’-28°20’,西与江西接壤,北与浙江毗邻。闽北地灵人杰,名流辈出。历史上出将入相的有17位,如李纲、真德秀、杨荣等。著名理学家朱熹一生71年有40余年时光是在闽北度过。闽北在历史上曾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勤劳智慧的闽北人民发明了中国印刷史上最早出现的顺昌竹纸和先进的建阳麻沙雕版印刷技术,制造了在中国瓷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窑黑釉瓷器,并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制茶工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南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9.3℃,无霜期268天,年降雨量1660毫米。闽北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的茶艺、修学、朱熹遗址考察、古陶瓷、森林浴、科考、拖屋车、民俗等10多项专项旅游,引起了海内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景观: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
 

', 'cityname' => '南平', ], [ 'title' => 'yian-2', 'content' => '

义安区隶属安徽省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临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介于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接繁昌、南陵,南邻青阳、贵池,西北隔江与枞阳、无为相望。距省会合肥仅152公里。2017年,义安区辖6个镇、2个乡,总面积845平方公里。2016年,户籍人口290932人(常住人口25.5万)。2016年,义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93亿元。义安一名始现于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采冶历史迄今已有三千年,境内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木鱼山古矿冶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江南解放第一县城。 [1] 共探明金属、非金属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金、银、硫铁矿、石灰石等探明储量占安徽省的70%,是全国重点产金县区之一。凤丹、白姜等名特优农产品,先后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义安区有2条高铁(京福高铁、宁安客专)、2条铁路(沪铜铁路、铜九铁路)与3条高速(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和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铜陵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贯通南北,直达省会合肥。城区距九华山机场仅20余公里。坐拥长江黄金水道60余公里,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万吨海轮进江终点港,该区还是通往皖中南旅游胜地九华山、黄山的重要门户之一。
 

', 'cityname' => '义安', ], [ 'title' => 'jianou', 'content' => '

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和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陆游、辛弃疾、李纲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海拔1822米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佛教圣地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御焙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有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4处古城门。还有东岳庙、圆通寺、宋朝理学家朱熹主持开凿的艮泉井等名胜古迹,其中东岳庙和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建瓯', ], [ 'title' => 'sanyuan', 'content' => '

三元区(古属延平府沙县、永安县、汀州府归化县)明代中期即为闽中重镇。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东与梅列区相连,西与永安市毗连,南与大田县交界,北与明溪县接壤。介于北纬26°5′,东经117°5′之间。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倾斜,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的汇水区,沙溪河谷梅列盆地为市区,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境内沙溪等5条河流汇于沙溪河。鹰厦铁路,南三龙铁路,205国道,102、212省道,福银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三元区境内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为原始森林公园。通行闽中方言永安话。宋时乃为沙县二十二都的一个小村庄,直至明代中叶才辟墟设镇,明清设三元里,民国后设三元镇。民国28年,从沙县划出设立三元特种区。民国29年,增划毗邻的沙县、明溪、永安县部分地方设置三元县,三元镇改称三民镇。1950年解放时仍称三民镇,属三元县梅列区所辖。1954年,三民镇改称城关镇,仍属梅列区。1956年,三元、明溪两县合并,各取冠首一字,故称三明县;1959年2月,成立三明人民公社,下辖城关、中村、莘口、岩前、雪峰、盖洋、夏阳、胡坊8个农村人民公社。1961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改为城区办事处,下辖城关、列东、列西3个分社;1963年,与明溪县分开建置,改称三明市,隶属三明专员公署;1970年地辖三明市下属城区办事处与陈大、岩前、莘口、中村4个公社管委会和荆西镇政府。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设置市辖县级三元行政区。
 

', 'cityname' => '三元', ], [ 'title' => 'zhenghe', 'content' => '

为南平市辖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有电力、酿造、水泥、化肥、木材加工等。农业主产稻谷,特产有蛇药、银针白毫茶、杨梅、雪梨等。年均温1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780毫米。水能资源丰富,有硫铁、水晶、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有宝岩、佛子岩、护国寺、奖山等一批名胜古迹。纪念地有明代矿工起义旧址锦屏、闽北独立师洞宫山会师处等。
 

', 'cityname' => '政和', ], [ 'title' => 'tongguan', 'content' => '

铜官区,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铜陵市西南部,以境内铜官山得名。东、东南连郊区,西与枞阳县隔江相望,北接铜陵县。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铜官区总面积98.1平方千米。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的丘陵地势。截至2016年,铜官区下辖1镇、1街道。截至2017年末,铜官区户籍人口36.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4.1106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7511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6209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1:48.9:51.0,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48.2%和51.8%。截至2016年12月,铜官区辖1镇:西湖镇,1街道:东郊街道,23个区直管社区。区政府驻乌木山社区木鱼山大道666号。区直管社区(23个):井湖社区、五松社区、映湖社区、人民社区、梅塘社区、官塘社区、幸福社区、学苑社区、阳光社区、友好社区、螺蛳山社区、露采社区、鹞山社区、金口岭社区、朝阳社区、滨江社区、金山社区、横港社区、狮子山社区、立新社区、铜霞社区、凤凰山社区、翠湖社区。
 

', 'cityname' => '铜官', ], [ 'title' => 'meilie', 'content' => '

梅列区(古属延平府沙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东北与沙县接壤,西北与明溪县毗邻,南连三元区,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区域总面积353.8平方千米。梅列古称“尾历”,至清,商人疑“尾历”有“末日”之嫌,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梅列区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所在地,是三明市核心区域。截止2016年,梅列区下辖3街道、2镇,户籍总人口14.397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9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按现价计算)为1.79:50.99:47.21。梅列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瑞云洞风景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梅列区,唐末宋初方言称“尾历”。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筑城堡,称“历安堡”。清代商人疑“尾历”有“末日”之嫌,不利经商,故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今之梅列即指三明市区梅列区辖境范围。梅列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东北与沙县接壤,西北与明溪县毗邻,南连三元区,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东西长约31.7千米,区域面积353.8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梅列', ], [ 'title' => 'songxi', 'content' => '

松溪县地处福建省北部边陲,建置于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全县公路四通八达。松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古越先民在这里定居生活。相传,春秋时欧治子来到松溪,铸炼出”天下第一剑”湛卢宝剑。朱熹曾在湛卢建”吟室”,讲学授徒。源于民间的松溪版画,已成为中国版画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松溪县是闽北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松溪地处丘陵地带,境内溪流纵横,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位于县城南面十公里处的湛卢山,海拔1230米,因欧冶子曾在此山铸成”湛卢剑”而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山。全山方圆六十余公里,气势宏伟,时有云雾飘忽其上,景象瑰丽秀美。山上有清凉寺、欧冶洞、剑池等三峰十六景,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松溪为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光照丰实,四季分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0.7%,矿产资源丰富,有花岗石、大理石、钨、磷、莹石等20多种,水力理论蕴藏量丰富。松溪县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区。
 

', 'cityname' => '松溪', ], [ 'title' => 'datian', 'content' => '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简称“岩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设县。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蜿蜒,高峰峻立,沟涧密布。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处为南端的大仙峰,最低处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境内溪流纵横,河网密布,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 'cityname' => '大田', ], [ 'title' => 'tongling', 'content' => '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冬季气温前高后低,降水除一月份异常偏多外,其它月份偏少;春季气温偏高、雨水前少后正常;夏季雨少气温偏高;秋季前期降水少气温高、后期降水多气温低。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形。铜陵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灰硅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景观:铜陵市旅游资源丰富。在二十几处人文和自然景观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处。其中,铜文化特色尤为明显;铜陵牡丹(亦称“凤丹”)与洛阳、荷泽牡丹齐名;养育的“江豚”等珍稀动物世所罕见。安徽省六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的“铜陵青铜文化节”新颖独特,魅力无限。
 

', 'cityname' => '铜陵', ], [ 'title' => 'lieshan', 'content' => '

烈山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截至2007年,烈山区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全区辖4个街道及3个镇:临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楼街道、杨庄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烈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高岭土、石灰石、铝、铁、铜等,开发起步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矿井就建于烈山。名胜古迹有西汉竹县城遗址、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南湖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化家湖等。荣获“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全国经果林建设百强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安徽省平安县(区)”和“南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 'cityname' => '烈山', ], [ 'title' => 'dingyuan', 'content' => '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皖东地区第一大县。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人口93.8万,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定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近入南京、合肥都市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定远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粮食、油料、水产品和肉类等,还盛产棉花、烤烟、大蒜、薄荷等经济作物。尤其是“定远猪”、“定远麻鸭”深受全国各地欢迎。油料总产进入全国前6名,居安徽第一位,粮食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居全国第27位。
 

', 'cityname' => '定远', ], [ 'title' => 'xiangshan', 'content' => '

相山区是淮北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小城镇,2000多年来,历代王朝分别在此设郡建县,因境内有相山而得名。相山区是安徽省淮北市主城区,是淮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山区地处淮海经济区复心,南接长三角,北连渤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相山区平原广袤,属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地下水储量为11570立方米,生物种类繁多。相山区十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5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人口47万(2010年),其中农业人口6.8万,2012年,生产总值90.8亿元,增长18.1%,有十三个景点,历史名人有蹇叔、桓谭、刘开渠。相山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
 

', 'cityname' => '相山', ], [ 'title' => 'mingguang', 'content' => '

明光市(原嘉山县)位于皖东北部边缘,南枕江淮分水岭,与滁州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五河县接壤,东与江苏盱眙、泗洪等县相邻,西为定远、凤阳两县。全市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境内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明光市境内岗丘起伏,湖泊纵横,山清水秀,景致怡人,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女山;有淮河三峡之一的浮山峡;有素以”千岛湖”之称的分水岭水库和旅游度假胜地林东水库;女山湖、七里湖相连,蜿延百里,并与淮河、洪泽湖相通,湖光山色,令人留连忘返。
 

', 'cityname' => '明光', ], [ 'title' => 'duji', 'content' => '

杜集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位于淮北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3°58′~34°18′与东经116°41′~116°58′之间,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徐(州)、淮(北)两市结合部,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杜集区面积230.2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29.59万人(2014年)。2014年,杜集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0.2亿元。杜集区有南山景区、淮北东湖湿地公园等景点。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 'cityname' => '杜集', ], [ 'title' => 'fengyang', 'content' => '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径117°19′-117°57′。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嘉山县、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东西长74.64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1949.5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全县辖14个镇、1个乡。凤阳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倾降平缓的岗丘,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海拔一般为15-17米。境内最大湖泊是花园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约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为狼窝山,海拔340.3米。淮河流经县境北部52.5千米,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桥河、濠河、天河、窑河,均由南向北注入淮河。气候属北亚热带江北区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
 

', 'cityname' => '凤阳', ], [ 'title' => 'suixi', 'content' => '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濉溪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坐落在濉溪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濉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
 

', 'cityname' => '濉溪', ], [ 'title' => 'chuzhou', 'content' => '

滁州位于安徽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滨临长江。距省会合肥120公里,距江苏省会南京市59公里,距上海市300公里。滁州市是省辖市,下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2市(天长市、明光市)、4县(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人口415万。滁州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区,古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4℃-16.6℃,年均降水量1031.2毫米。滁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全椒建立椒国,隋朝设滁州。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多少迁客骚人壮怀激烈,笔走龙蛇明太祖朱元障兵起凤阳,宏伟华丽的中都城和皇陵显示其非凡气度。全椒才子吴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名闻天下,清澈的襄河之滨,依然能觅得其踪。皇甫山层峦叠翠,鸥鹭成群;天长高邮湖碧波万顷,浩淼如烟。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倾倒无数文人墨客;宋代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更为千古绝唱。登琅琊山会峰阁,只见群山如抱,山明水秀。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皆成胜景,日娇月媚,晴好雨奇时时迷人。景观:古往今来,皖东山水留下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妙笔华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古人流给滁州的名篇巨著。明皇故里凤阳是著名的花鼓之乡,数百年来,婉转的民歌和着双条鼓儿的敲击,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
 

', 'cityname' => '滁州', ], [ 'title' => 'huaibei', 'content' => '

淮北市位于安徽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北与肖县徐州市毗邻,东靠宿县、宿州市,南接怀远、蒙城两县,西连涡阳县和永城县,处于黄淮海经济区的黄金地带。全市平原广袤,低山丘陵点缀其间,水域宽阔。地域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人口162万,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蒙、满、苗、朝鲜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兄弟一起,为改变淮北“山河面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淮北为安徽省9个省辖市之一,现为重要煤城、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相城,北枕相山,南临滩水,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处淮北平原的北部,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为15一40米左右,平川广野是地貌的主要特征。主要的低山丘陵大多分布在市境的东北部和北部边境。东北部边境,从黑石块山向南延伸,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直到烈山,有一条带山丘,进入滩溪县马桥区新安乡土型村境内后,山带分东南、西南两个方向散开,如同一把张口的老虎钳,夹峙着平原;东南向的山丘,断断续续,直延伸到宋暄火车站附近;西南向山丘,过滩河后,直迫扒河北岸小在北部边境,也有一列东北—-西南向低山丘陵,自北而南,经袁庄村和孟庄乡西侧,山丘伸向萧县境内,在丁里区瓦子口附近消失,后又在该市境内再起。东部边境,有一南北向山地,最高点老龙脊,海拔363米,该市境内的最高峰。景观:这里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
 

', 'cityname' => '淮北', ], [ 'title' => 'huizhou', 'content' => '

徽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黄山风景区南麓,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徽州区国土面积443平方公里,辖4镇3乡、1个社区办、54个村(居),总人口101023人(2011年)。2013年,徽州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增长12%以上。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徽州歙县地治,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徽州区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养蜂第一乡”等称号。
 

', 'cityname' => '徽州', ], [ 'title' => 'nanqiao', 'content' => '

南谯区,安徽省滁州市市辖区,滁州市市政府驻地,位于安徽省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滁州市境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西部。1993年1月18日建区,成为滁州市两个市辖区之一。南谯古为棠邑,后置顿丘县,奠定政区雏形。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南谯区处在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区域,是开发皖江和东向发展的前沿地带。南谯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 'cityname' => '南谯', ], [ 'title' => 'xiuning', 'content' => '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12乡、259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宁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县城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皖赣铁路、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及拟建的屯开、屯景、屯婺高速公路均从休宁县经过,是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村”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站在山上,眺望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 'cityname' => '休宁', ], [ 'title' => 'langya', 'content' => '

琅琊区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因滁州境内琅琊山及原琅琊乡而取名琅琊区,1993年1月18日成立。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滁州市境东南部,东南距南京市约50公里,西距省会合肥市约100公里。全区面积180.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截至2013年底,辖10个区直管社区和省级琅琊经济开发区。区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景点有琅琊山风景区、醉翁亭、丰乐亭、西涧湖、清流河等。琅琊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区之一,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和第一站。
 

', 'cityname' => '琅琊', ], [ 'title' => 'xixian-3', 'content' => '

在举世闻明的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歙即翕,山水合聚之意。这里江水如境、古桥作虹、峰峦如屏,享有山城、水城、桥城之誉。这里土地富饶,名产众多。歙县一直为全国产茶大县之一,始于宋兴于明的歙县名茶,行销海内外。尤其是“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和“黄山绿牡丹”等极品名茶,被世人视为珍品。还有徽墨、歙砚、“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问政贡笋”、“徽州贡菊”以及窨制茶叶的珠兰、茉莉、白兰香花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这里风景秀丽、令人流连。美丽富饶的歙县,历来吸引着众多骚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全县有地面文物600多处,其中以“民居、祠堂、牌坊”三绝而见誉,被中外建筑专家学者们称作“自然形成的一座古典建筑艺术博物馆”。因此辟有“绿水青山新安游”、“古城一日游”等多条旅游线,供游人观光游览、赋诗作画。沈约吟她:“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李白赞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范成大唱她:“千峰森隐观,一气淡回互”;郭沫若诵她:“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峭壁苔衣白,云奔山欲摇。”
 

', 'cityname' => '歙县', ], [ 'title' => 'tianchang', 'content' => '

天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西傍京沪铁路,205国道—宁连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宁淮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市区距扬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左右路程;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长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天长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自古以来便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天长境内盛产稻、麦、油、棉,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料基地县,年粮食产量达6亿公斤,生猪饲养量68万头,水产品总量5万吨以上。高邮湖大闸蟹、牧马湖野鸭被誉为“绿色珍品”。地下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优质矿泉水、铁矿石、花岗岩、白云石、陶土等,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其中420万吨的石油储量,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的含锶、偏硅酸、游离CO2型优质矿泉水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全省之首,是从事饮料、酿造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200多种中药材更是遍布全市乡镇。
 

', 'cityname' => '天长', ], [ 'title' => 'yixian-2', 'content' => '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适宜众多的动植物生长。茶、桑等农作物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黟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黟县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统计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11万,旅游总收入2.7亿元,超过全县GDP的50%。黟县目前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 'cityname' => '黟县', ], [ 'title' => 'laian', 'content' => '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环邻本省天长市、滁州市、明光市和江苏省盱眙县、六合区、浦口区。县城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津浦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碌口国际机场80公里、沪宁洛高速公路来安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县辖乡镇汊河镇地处苏皖交界,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是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3万亩,辖12个乡镇,276个村,48.8万人口。来安资源丰富,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县境分布有100多种野生动物和600多种野生植物;粮食年生产能力可达5亿公斤,油料5000万公斤,蔬菜、瓜果、畜禽及水产品等产量可达4亿公斤,盛产大蒜、花红、雷官板鸭等土特产和蜈蚣、夏枯草等中药村;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种多、品位高,主要有钾长石、膨润土、玄武岩、石英石等20多种,其中已探明的钾长石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来安', ], [ 'title' => 'quanjiao', 'content' => '

全椒地处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东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邻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马鞍山70公里。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东西长58公里,南北长44公里。耕地面积4万公顷。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风向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碧云湖、三塔寺、龙山寺、大王庙等景点。距国家AAAA级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仅20公里。
 

', 'cityname' => '全椒', ], [ 'title' => 'qimen', 'content' => '

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257平方公里。全县南北长74.8公里,东西宽59.9公里,呈枫叶形状。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织的特征,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处倒湖,海拔只有79米,相对高差1649米。主要河流有阊江、秋蒲河、新安江、青弋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781.4毫米。祁门是安徽省的重点林区,拥有林地17.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农副土特产丰富,林副产品松脂和香菇为安徽省之冠。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红茶之乡”,“祁门红茶”被誉为“群芳最”、“茶中英豪”,曾两度荣获国际金奖。近几年,积极开发名优绿茶,95年创制的“黄山翠兰”牌绿茶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县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锌、锰等稀有金属矿藏,水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可观,水能量为13.1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3.5万千瓦。
 

', 'cityname' => '祁门', ], [ 'title' => 'dangshan', 'content' => '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京九、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她东距历史名城徐州7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砀山因盛产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而被誉为“梨都”,是黄淮平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名珠。
 

', 'cityname' => '砀山', ], [ 'title' => 'taihe', 'content' => '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 'cityname' => '太和', ], [ 'title' => 'tunxi', 'content' => '

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白际——天目山、黄山之间的休屯盆地,扼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东北、东南分别与徽州区、歙县毗邻,其余均与休宁县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249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溪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全年无霜期237天,年降水量1670毫米。
 

', 'cityname' => '屯溪', ], [ 'title' => 'jieshou', 'content' => '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门,位于京九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背靠中原腹地,是东西进出的重要门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人口73万,辖18个乡、镇、办事处。界首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小麦、优质棉花、优质山羊、优质黄牛生产基地,是安徽省粮、棉、油、肉主产区。小麦平均单产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场日交易牲畜1000多头,陶庙山羊市场日交易、屠宰山羊1万只。黄牛、山羊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皮质细腻弹性好等特点,为国内外市场紧俏的畜产品之一。颍南马铃薯基地种植面积10万亩,城郊双孢菇种植面积5000亩。红薯、大豆、蔬菜、双孢菇四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吕长明”牛肉、“宏亮”熏鸡、清真牛肉干等地方特产享誉省内外。农副产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前景广阔。
 

', 'cityname' => '界首', ], [ 'title' => 'huangshanqu', 'content' => '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位于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之间,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东西宽约51.75公里,南北长达57.83公里,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地甘棠镇距省城合肥市254公里,距市府屯溪110公里,距黄山北大门19公里、南大门51公里、西大门23公里,距太平湖18公里,距九华山北门90公里、南门40公里。境内地貌属皖南山区中部的高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处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最低处为新丰乡胜丰村,海拔85米。境内山脉纵横,峰峦密布,南部有黄山山脉耸峙,北部有九华山余脉蜿蜒。全境有大小河流十几条,或源出黄山,或源自九华山。除黄山南坡浮溪、阮溪流入新安江外,其余如发源于黄山南坡的香溪及黄山北坡的麻川河、清溪河、秧溪河、舒溪河等和发源于九华山余脉的洙溪河、陵阳河等均注入太平湖或青弋江,然后汇入长江。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小气候特点显著。一般年平均气温为1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无霜期达210—230天。
 

', 'cityname' => '黄山区', ], [ 'title' => 'suzhou', 'content' => '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于苏、鲁、豫三省十一个县市接壤,史有“皖北大门”、“徐南形胜”之称,东临洪泽(湖),西接芒砀(山),南濒涡淮(河),北驾故黄(河);襟蚌埠带徐州,望连云(港)接亳(州)商(丘),处在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又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要冲,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历史人文,乃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她眩目的座标。宿洲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桥区四县一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582万。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沧桑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宿州市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宿州四季气候变化大,冬季十分寒冷,处于冬季的时间比较长,有四个月之久;夏日炎热,跟安徽省其他城市一样,宿州也有梅雨期(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九月下旬)而且时间持续较长,这时的雨伞就像个贴心朋友一样,要天天跟着你了,另外,衣服的储备也要充足。去宿州旅游每年的春秋两季都很合适,春秋两季很短,气候适宜,雨水适中,空气潮湿。
 

', 'cityname' => '宿州', ], [ 'title' => 'linquan', 'content' => '

临泉地处祖国东部,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115°31′,北纬32°35′-33°08′。南与河南省淮滨、新蔡县毗邻,北与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县相连,西与河南平舆、项城县交界,东与阜阳市区及阜南县接壤。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62千米。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秋爽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4.9℃,全年无霜期218天。年日照4553小时。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零下20.4℃。年均降雨量为812毫米。每年6月至9月为汛期,雨水集中,易患洪涝。临泉属淮北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由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水泛滥,形成了堆积平原。土壤构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十分适宜种植作物。地下水位高,且含量丰富,可提取水量达3.6亿立方米,而且无色、无味、透明、属中性偏碱性淡水,适宜生活和灌溉。地表水也十分充足,除洪河、泉河水流已污染外,其他河流均适宜灌溉,对农业生产颇为有利。
 

', 'cityname' => '临泉', ], [ 'title' => 'huangshan', 'content' => '

黄山气象站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光明顶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 'cityname' => '黄山', ], [ 'title' => 'yixiu', 'content' => '

宜秀区,位于安庆市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宜秀区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小龙山,以“独不类他山”之誉。截至2012年底,宜秀区辖2乡3镇1个街道,共58个村(社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知,宜秀区总人口25.4万人。是安庆市最具有活力的区。山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山区,常年经济林和珍贵古树遍及整个区域。名贵的带绿树种有五针松、金钱松、香樟、枫香、黄檀、银杏等。小龙山是省级野生白玉兰基地。大龙山一带盛产水果,有桃、李、杏、梨、石榴、枇杷、柑桔等传统产品,也有引进的蜜桔、白风桃、黄桃、油桃等品种。大龙山区有黄雀、山鸡、河麂、小天鹅、鸳鸯、灰鹤、黑鹳鹤、猫头鹰、白颈长尾雉、野猪、云豹和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獐、大灵猫、穿山甲等。
 

', 'cityname' => '宜秀', ], [ 'title' => 'yingshang', 'content' => '

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7万公顷,人口160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淮河流域独树一帜。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鲍祠,青砖灰瓦,典雅幽静,传扬着感人至深的管鲍佳话;颇具苏式园林风格的尤家花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改革开放以来颍上人民创造的小张庄和八里河两个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名扬四海,堪称奇迹。享有绿洲仙境美誉的小张庄,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旅游农业先河。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双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八里河南湖公园,景点壮观,湖光胜景,如诗如画。迪沟风景区集自然生态、城镇园林、佛教圣地于一体,让人流连忘返。2005年颍上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目前全县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颍上正在成为中原大地迅速崛起的旅游观光胜地。
 

', 'cityname' => '颍上', ], [ 'title' => 'qiaocheng', 'content' => '

谯城区是安徽省亳州市的唯一市辖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县,商丘的睢阳区、夏邑县、永城市交界,东南与涡阳、南与太和接壤。是亳州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谯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谯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谯城区古称“谯”,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1986年撤亳县建立县级亳州市,2002年成立亳州市谯城区,辖22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2013年,谯城区面积2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公顷,人口165万。 谯城是京九铁路进入安徽的第一站,徐阜铁路穿境而过;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泗许高速在亳交汇;济祁高速亳州段工程进展顺利,商杭高铁亳州段即将开工建设,亳州机场选址已经确定;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和100多条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内河航道通江达海享有药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 'cityname' => '谯城', ], [ 'title' => 'daguan', 'content' => '

大观区,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又名西市区,成立于1949年,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2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清末曾国藩在境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军械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庆市大观区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区西部,南濒长江,东沿龙山路、菱湖南路、湖心中路与迎江区毗邻,境内古迹大观亭与武昌的黄鹤楼、江州的庚楼相媲美,是“宜城八景”之一。大观区即由此而冠名。截至2011年底,据当地人民政府官方资料显示,全区土地面积235.5平方公里,人口27.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3万人。区辖7个街道和3个乡镇。大观区境内沿江黄金水道-5米至-10米的深水岸线长达11公里,可新建年吞吐量达数十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重化工配套的专业危险品码头以及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散货码头。
 

', 'cityname' => '大观', ], [ 'title' => 'mengcheng', 'content' => '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蒙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丰富。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 'cityname' => '蒙城', ], [ 'title' => 'funan', 'content' => '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黄淮平原南端,辖31个乡镇,国土面积184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54万亩,可开发水面近17万亩,人口152万。全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C左右,年均降水量900mm左右,日照时数2252.5小时,无霜期222天。境内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各类农作物和种植物生长,物产丰富,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黄牛、生猪、山羊、柳编、油料、禽蛋、水产品及辣椒、蔬菜生产基地县。水产养殖、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 'cityname' => '阜南', ], [ 'title' => 'yingjiang', 'content' => '

迎江区位于安庆市的东南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安庆经济、金融、商贸、文化中心。拥用41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辖区内的安庆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和对外籍开放口岸,是安徽省内水运能力最大的港口。迎江区商业发达。迎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始建于北宋的迎江寺、享誉“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振风塔、省内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等著名古迹。截至2012年,迎江区辖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万,是安庆市城带郊的中心城区。迎江区内共有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脊椎动物349种,占安徽省脊椎动物种数的50.7%。其中,鱼类98种,分别占长江中下游湖泊和安徽省鱼类种数的50.9%和81.7%,有12种长江水系特有鱼类和42种江湖洄游性鱼类。保护区共有鸟类191种,其中水鸟100种,分别占我国和安徽省水鸟种数的45%、75%,鸟类的总数超过30万只。
 

', 'cityname' => '迎江', ], [ 'title' => 'lixin', 'content' => '

利辛县位于亳州市东南部,北邻涡阳,南连颍上、凤台,东靠蒙城,西接颍东区、太和县。地处东径115°54′—116°31′,北纬32°51′—33°27′之间。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2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总人口1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4%。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气温14.8℃,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以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为主,种植业主要包括麦类、豆类、杂粮、油料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业主要有桐、椿、杨、桑、槐、榆等树木;畜牧业以养殖大牲畜、猪、羊、兔、家禽等为主;水产业以鱼类为主。
 

', 'cityname' => '利辛', ], [ 'title' => 'fuyang', 'content' => '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2.4℃,年降水量900毫米,无霜期214天。地处东径114°52′-116°37′,北纬32°24′-34°5′,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战国属楚。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景观: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
 

', 'cityname' => '阜阳', ], [ 'title' => 'tongcheng-2', 'content' => '

桐城又称“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誉。她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十里工业园,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积极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铁路,20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水运直接通江达海,离安庆、合肥机场仅一小时车程。
 

', 'cityname' => '桐城', ], [ 'title' => 'woyang', 'content' => '

涡阳县位于淮北平原,地处亳州市中心地带。位于北纬33°27′至33°47′,东经115°53′至116°33′之间。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涡阳处于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涡南、涡北两个自然区域。除东北部有龙山和石弓山外,其余均为一望无际的沃野。涡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涡阳汉为城父、山桑、至县地,北魏、北齐曾置涡阳、丹城、龙山县。隋改置肥水县。清同治三年(1864),由亳州、宿州、阜阳、蒙城析置涡阳县。因袭北魏涡阳县名而命名。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2003年底,涡阳户籍人口138.78万人。涡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6度,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830mm左右,光、热、水资源丰富。涡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水果、蔬菜、药材和黄牛、山羊、家兔、鱼虾、河蟹等,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大,被列为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山羊板皮、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跨入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林业百佳县、秸秆养牛十佳县之列,与蒙城、利辛县一并被誉为“全国中部地区黄牛金三角”。尤其是义门苔干堪称食苑珍品、天下之最,因此涡阳又被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涡阳地下优质煤蕴藏总量达到27亿吨,大理石总储量780万立方米,石灰石总储量3720万立方米。
 

', 'cityname' => '涡阳', ], [ 'title' => 'yuexi', 'content' => '

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省西部,105国道、318国道贯穿县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40.1万,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岳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县。境内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3%,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被专家称为“是一座生态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花园”。1998年,被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县,境内有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四季见景,气候宜人,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著名风景名胜区20处,景点180多个,是一座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大花园”,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县,是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大县。
 

', 'cityname' => '岳西', ], [ 'title' => 'qiao', 'content' => '

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奎、濉、沱、浍河等河流经过,有利于农业生产,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蛋生产基地。是“中华烧鸡之乡”、“全国超级产粮大区”、“产油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省“生猪调出大县(区)”、“蔬菜产业化十强县(区)”。埇桥区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建材、板材六大门类为主的工业格局。墉桥区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发端于此,白居易曾寓居符离“东林草堂”。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将领葛婴、朱鸡石,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将领康茂才等,都是埇桥区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埇桥', ], [ 'title' => 'bozhou', 'content' => '

亳州全境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其次是潮土、棕壤土类,并有少量石灰土在涡、蒙两县的山丘周围分布。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
 

', 'cityname' => '亳州', ], [ 'title' => 'wangjiang', 'content' => '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中下游北岸。地处北纬30°63′~30°26′,东经116°26′~116°55′之间,幅员1360平方公里。东南与东至县和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依泊湖与宿松县毗邻,西北靠大、小香茗山与太湖接壤,东北邻皖水与怀宁县交界。一面负山,三面临水,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斜、大致呈现丘陵──岗地──平原阶梯状分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52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县份之一。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日照为1962.7小时。
 

', 'cityname' => '望江', ], [ 'title' => 'xiaoxian', 'content' => '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航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
 

', 'cityname' => '萧县', ], [ 'title' => 'yingquan', 'content' => '

颍泉区,成立于1996年,位于阜阳市中心区域。北至东北与太和县、利辛县相连,南至东南与颍州区、颍东区两区交界,西至西北与界首市、太和县接壤,是阜阳市3个市辖区之一。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7.9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28.5公里,辖区总面积648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截至2014年辖四镇两办两个园区委员会和一个城乡统筹试验区。是欧苏旧址,淮泗名区。颍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们已摆脱“逐水草而居”的境况,在颍河沿岸定居,后逐渐演变为城邑。颍泉区地处中国东部的中纬度地带、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 [5] ,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颍泉区自然地貌属平原型,依其成因属堆积平原中的黄泛平原型,基本上属于颍河黄泛平原亚区的一部分。地貌类型主要为泛滥缓斜地及一部分有薄层黄泛覆盖物的河间缓斜地,颍河闸以下的颍河沿岸又属于中部河间平原区的洪颍河间平原亚区,由于是黄泛低洼地,所以洪涝灾害容易发生。
 

', 'cityname' => '颍泉', ], [ 'title' => 'sixian', 'content' => '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东部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接壤,南部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西部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为邻,是两省四县交界地带,背靠中原,地近东海,既可南进北出,也可东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经济和文化辐射。气候上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85.9小时,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0℃(2003年8月1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11.7℃(1977年1月31日)。
 

', 'cityname' => '泗县', ], [ 'title' => 'yingdong', 'content' => '

颍东区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设立于1996年。由于淮河第一大支流颍河从阜阳城穿境而过,颍东辖区全部在颍河以东,故名为“颍东”。颍东区西部与颍州区相邻,南部与颍上县接壤,北部颍泉区毗邻,东部与利辛县相连。截至2011年底,颍东区面积685平方千米,下设3个街道,8个镇,1个乡。总人口65.7万(2013年)。颍东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151521万元。主要景点有程文炳宅院,杜康烧酒遗址,北照寺等。
 

', 'cityname' => '颍东', ], [ 'title' => 'susong', 'content' => '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同湖北省蕲春县、黄梅县接壤,北和太湖县毗邻,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宿松地跨东经115°52′~116°35′,北纬29°47′~30°26′,处长江下流顶段北岸。县域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国土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 'cityname' => '宿松', ], [ 'title' => 'lingbi', 'content' => '

灵璧南临淮水,北倚中原,在对外开放的整体区间上,处于沿海与内陆梯次开放的结合部,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北上南下的“咽喉地”。灵璧交通便利,水陆运输优势互利,铁路空中近水楼台。陆路:104国道穿经灵北,302、303省道横贯东西,201省道纵贯南北,形成倒“夫”型框架。铁路:距陇海线仅50公里,距京沪线仅20公里。水路: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境内穿过,通长江、入东海,空中:离国际航空港——徐州观音机场仅10余里。四通八达、出入快捷的立体式的交通格局已全面形成。
 

', 'cityname' => '灵璧', ], [ 'title' => 'yingzhou', 'content' => '

颍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616.3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颍州区下辖5街道、8镇、1乡,户籍总人口75.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2元。颍州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纵横,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内城河贯穿城区流入颍河,史称“三清贯颍”。境内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湿地保护区──颍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楼、刘公祠、白蟹泉等古迹。
 

', 'cityname' => '颍州', ], [ 'title' => 'huaining', 'content' => '

怀宁县位于皖西南交通要塞,东临安庆,南枕长江,境内独秀山与大龙山遥相竞奇.国土面积1276KM2,辖20个乡镇,人口69万.早在七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怀宁地处郯-庐大断裂和沿江挤压破碎带之间,属长江中下游铜铁沉矿带,矿藏丰富,金属矿有铜、铁、金、银、钼、钴、铅、锌等,非金属矿有水泥石灰岩、白水泥石灰岩、大理石、白云石、硅灰石、玻璃石英岩、电石石灰岩、温石棉、磨石、含钾岩石、石墨、重晶石、玻璃硅质原料等,能源矿产有烟煤、无烟煤、石煤等,化工原料矿有硫铁矿等。矿泉已发现70多处,多为低钠含锶或含可溶性硅酸矿泉水。不少矿种藏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依托资源兴办的工业有建材、建筑、采矿、化工、机械等。怀宁名优特产蜚声中外。龙凤牌贡面、顶雪牌贡糕古为朝廷贡品,多次蝉联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稼仙系列大米以其米质色白油润、香软可口、营养丰富闻名遐迩,获”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皖山”牌栝楼籽获中国杨陵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天工”牌三合板、”独秀”牌板鸭、”独秀”牌皮棉畅销国内外;名贵药材海螺望春花,远销东南亚。
 

', 'cityname' => '怀宁', ], [ 'title' => 'qianshan', 'content' => '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县境位于委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潜山县坐落于安徽省西南部,为皖西南中心地带,是长江中下游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毗邻合肥、安庆空港、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构筑起连接全国交通大动脉的立体交通网。潜山县天柱山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方圆333平方公里‘以雄峰、奇石、名崖、异洞、涧瀑、云海而令人心醉神迷。
 

', 'cityname' => '潜山', ], [ 'title' => 'qichun', 'content' => '

蕲春地跨东经115°12′-115°56′,北纬29°59′-30°40′之间,地形狭长,形如船帆,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北部为山区,层峦叠嶂,峡谷幽深,风光峻美;中部为丘陵地带,岗峦起伏,绿树成荫,风景旖旎;南部为平畈围区,湖泊棋布,港汊纵横,渔稻飘香。境内最高点为青石镇境内的云丹山主峰,海拔1244.1米;最低点为八里湖农场境内的龙凤寺闸,海拔12米。蕲春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时数2025.8小时,气温16.8度。蕲春县地处鄂东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历为水陆交通要冲,商品集散中心。今日蕲春南临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鄂皖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乘车一小时可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交通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县内交通发达,形成了“两纵五横五循环”的干线公路网络,支线公路实现村村通。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在本县设有三级客运站和货运站各一个,客运站位于京九铁路正中点,正处县城中心,站前广场(人民广场)为埠九段最大的广场。
 

', 'cityname' => '蕲春', ], [ 'title' => 'taihu', 'content' => '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 'cityname' => '太湖', ], [ 'title' => 'xishui', 'content' => '

浠水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东邻蕲春县,北界团风县,西与鄂州市、黄石市隔江相望。东北与英山、罗田两县毗连。地理方位为东经115度到115度38分,北纬30度12分到30度49分。全县东西宽61.3公里,南北长68.5公里,版图面积1949.3平方公里。浠水自古以来就是七省通衢之要道。县城距省会城市武汉仅100公里,至邻近省会城市合肥、南昌、长沙,均在300公里左右。境内有巴河、兰溪、散花三处深水码头,上可入川,下可通沪。京九铁路贯通全境,到北京、上海、广州朝发夕至。沪蓉高速、武黄高速和大广北高速纵横过境。浠水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最高点为1055米(三角山顶),最低点为14.5米。全县地形有低山、丘陵、平原三种类型,素有”三山六丘一平原,田园水面在其间”之说。低山多分布于县东部洗马镇和三角山旅游风景区,面积407.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4%;丘陵、岗地遍及全县,面积127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9%;冲积平原多见于西南滨江地带,面积为31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7%。浠水县有浠河、巴河、蕲河、策湖、望天湖五大水系,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巴河口入境,经巴河、兰溪、戴家洲、散花至茅山闸出境入蕲春县,过境江段41公里。浠河全长133.5公里,其中境内72.5公里、流域面积816.5平方公里。巴河为本县与罗田、团风两县的界河,全长151公里,流域面积579.93平方公里。蕲河,境内有三条河的流域面积属蕲河流域。一是洗马河,长19.8公里;二是刘铺河,长9.5公里;三是龙潭冲河,长8公里。上述三条河流域面积为259.2平方公里,均属山溪性河流。策湖为本县第一大湖,位于县城南40公里处,水面约1.35万亩。望天湖位于巴河镇东北,濒临长江,距县城25公里。面积约1万亩。浠水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别大,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春季温度多变,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4度左右;7月最热,平均气温29度左右。年降水量在1350毫米左右。浠水素有“水陆要冲,鄂东门户”之称。浠水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之内,距武汉仅90分钟车程。境内长江水道47.5公里,有深水码头3座,其中5000吨级深水码头1座,可通江达海;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大广、合汉高速公路横贯其间,县城到武汉天河、九江国际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到北京、上海、广州朝发夕至,半径300公里范围内的省会城市有武汉、合肥、南京、南昌、长沙等。全县共辖12镇(清泉、巴河、竹瓦、汪岗、团陂、关口、白莲、蔡河、洗马、丁司垱、兰溪、、散花)1乡(绿杨)2区(浠水经济开发区、三角山风景区)和1场(策湖养殖场),共有649个村(社区),5669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
 

', 'cityname' => '浠水', ], [ 'title' => 'anqing', 'content' => '

安庆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毗邻湖北省和江西省,是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安庆市现为皖西南的中心城市,辖1市7县3区,人口600万,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境内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全境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点为大别山腹地的岳西陀尖,海拔1751米。安庆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16.6℃,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无霜期248天。由于安庆地处黄山、庐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的几何中心,文化悠久绵长,地貌特征呈多样化,山、水、岩、洞俱全,古迹颇多。有以古南岳著称于世的国家级旅游胜地天柱山,各具特色的浮山、小孤山、白崖寨、花亭湖、司空山、明堂山、大龙山等自然风景区,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等。绝对是个叫您来而忘归好地方。景观:安庆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安庆作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cityname' => '安庆', ], [ 'title' => 'yingshan', 'content' => '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中心,鄂皖边陲,乃鄂东门户,南50公里与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西50公里接“京九”大动脉,东200公里连通安徽省-合肥市,西170公里即长驱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市,素有荆杨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现辖11个乡镇,309个行政村,8个国营农林牧渔场,面积1449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峰,雄奇险峻;壑,绿水长流;人,勤劳淳朴;地,物华天宝,被誉为“鄂东旅游业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英山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文化史迹沉淀丰富,极具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潜力。中国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南宗发源地、中国武当武术最大的基地南武当山就在英山境内。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二峰大同尖(海拔1698米)均在英山境内,原始生态面积占英山版图面积1/3以上。主峰天堂寨东面的龙潭河谷长12千米,上下落差800米。龙潭飞瀑叠叠,怪石奇峡重重,清冽泉水潺潺。谷险潭深,雄奇险峻,风景独秀,被誉为“华中第一景”。
 

', 'cityname' => '英山', ], [ 'title' => 'bowang', 'content' => '

博望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南京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接壤。截止2014年9月博望区下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社区,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人,常住人口17.2万人,2013年博望区生产总值70亿元。博望区是中国国家火炬计划博望剪折机床及刃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机床监督检验中心。截至2013年,博望区总户数54220户,户籍人口1849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78人,占户籍人口的8.3%;男性人口97333人,女性人口87612人,男女性别比111:100;男性出生1254人,女性出生993人,合计2247人;男性死亡674人,女性死亡561人,合计1235人;省内迁入308人,省外迁入416人,共迁入724人;迁往省内138人,迁往省外382人,共外迁520人。截止2014年9月博望区总人口20万,常住人口17.2万人,1个回族民族村(新禄村)。其余为汉族。
 

', 'cityname' => '博望', ], [ 'title' => 'luotian', 'content' => '', 'cityname' => '罗田', ], [ 'title' => 'yushan', 'content' => '

雨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始建于1976年,因风景秀丽的雨山坐落在境内而得名。截至2011底,辖1个乡2个镇4个街道,28个村、36个社区,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2012年)。雨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四季分明,地形东高西低。2013年,雨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5% 。主要景点有小九华风景区,采石风景区,朱然文化公园。 1956年11月15日,根据安徽省人委发出《关于设置马鞍山市的通知》,将当涂县的马鞍山矿区全部、采石镇全部、雨山乡大部、宝庆乡(今佳山乡)一部等划归马鞍山市。同年11月26日,市委决定:马鞍山城区成立马鞍山、向山、采石3个街道,郊区成立党委。1976年6月1日,雨山区正式设置,为马鞍山市辖区之一。下辖雨山、平湖、采石3个街道。
 

', 'cityname' => '雨山', ], [ 'title' => 'macheng', 'content' => '', 'cityname' => '麻城', ], [ 'title' => 'huangshi', 'content' => '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万里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九江之间,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有“江南明珠”之称。黄石依山襟江、内嵌湖泊,景色秀丽,既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更是一座矿冶文化古城和旅游城市。以铜绿山为主脉,黄石地区已发现39处古铜矿冶遗址,鄂王城、五里界古垣城展现了东周时期青铜采冶管理系统的完整性;西塞山先后几次发现金窖、银窖、钱窖,与一百余次兵争以及张志和等诗人的履迹相结合,其考古意义极为深长。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多达上百处,现已形成西塞山怀古、东方揽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八景”和天台、云台、宫台等”三台”,景色怡人。黄石作为革命老区,革命传统遗址众多,如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旧址、湘鄂赣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有的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黄石', ], [ 'title' => 'hongan', 'content' => '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面积1673平方千米/1671平方千米(简册)。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红安资源丰富,可谓物华天宝。境内已控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萤石,水晶石,大理石等15种。野生动物资源90余种,其中珍贵药材300多种。红安文物胜迹遍布全县。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3处。其中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军洞等110多处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 'cityname' => '红安', ], [ 'title' => 'huangzhou', 'content' => '

黄州区,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鄂州市隔江相望,距武汉市仅1小时车程。截至2015年,全区辖3镇1乡4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截至2016年,总人口40万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黄州区地势为东北部高,西部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内多湖泊,黄州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州区拥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区内有东坡赤壁、禹王城、安国寺、青云塔等名胜古迹。黄州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基础教育名城等称号。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8亿元。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迁皇室刘姓子孙自邾城,恢复衡山国,以邾城为都。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0年),衡山王刘赐阴谋反叛被杀,衡山国废,仍为衡山郡。次年,废衡山郡,划衡山、南郡14县置江夏郡,设邾县,以邾城为县城,属江夏郡。
 

', 'cityname' => '黄州', ], [ 'title' => 'huanggang', 'content' => '

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京九铁路中段,长江中游北岸,是一座正在崛起中的中等城市。黄冈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点众多。黄州赤壁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之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这里留下了一词、二赋、八诗等千古名篇;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薄刀峰景区已成为假日旅游观光的热点,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是著名的佛教祖庭,名声远播海内外;境内还有一大批革命领袖和历史名人的陵园、堂馆以及革命遗址、遗迹。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江汉平原是低洼盆地,夏季酷热而潮湿。应避免在夏季旅游。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季。景观:天堂寨、五祖寺、李时珍墓、赤壁蔡山古梅、大圣寺塔、董必武旧居.
 

', 'cityname' => '黄冈', ], [ 'title' => 'tuanfeng', 'content' => '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与湖北省鄂州市、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黄冈市黄州区、浠水县、麻城市相邻,版图面积838.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人口38万。团风县是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境是原黄冈县、黄州市属地。县城团风镇是一座临江历史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曾在这里战败陈友谅。团风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地面积44.2万亩,活林木储量53万立方米,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有金、铁、铅、钨等金属矿藏,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储量达23亿立方米。
 

', 'cityname' => '团风', ], [ 'title' => 'xiaonan', 'content' => '

孝南区是孝感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孝南区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毗邻武汉,是通鄂西北、鄂东北的交通要道,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面积1020平方千米。2016年总人口10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书院街道。区号:0712。全区辖8镇、4街、3乡、3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撤销县级孝感市,设立孝南区。孝南是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从南朝宋孝武建元年(公元454年)始,这里一直是县、州、府、署、市所在地。孝南盛产棉花、油料、畜类、蛋类、瓜菜和水果,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米生产基地,是中国“四大”名桃生产基地。孝南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孝感县志·金石》记载:北宋重和二年(公元1119年)东湖村出土的南宫中鼎为商周古鼎,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 'cityname' => '孝南', ], [ 'title' => 'wuxue', 'content' => '

武穴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四周与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长江北岸武汉至安庆433公里的区间内,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吨以上的客货轮船,客流量在湖北仅次于武汉港。早在明代成为临江重镇,清初发展成为“商贾杂处鳞聚之要埠”,《烟台条约》辟为外轮停泊港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列入开发计划,民国中期成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门”、“鄂东门户”之称。城西田家镇一带江窄水急,扼长江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喻为“楚江锁钥”。今日,全国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和全国最长的高速沪蓉公路入口,使武穴成为全国少见的“三长”交江之地,处在全国实施梯度开发的战略的“结合部”,成为湖北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和边缘发展战略的重点倾斜地区。全市东西最大横距43公里,南北最大纵柜42公里,版图面积1200.35平方公里,北部为大别山余脉,中部丘陵起伏、湖港交错,南部为带状长江冲积平原。全市行政区划为3个办事处、8个镇和一个国营农场,辖325个村,73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水面21.9万亩,山林31万亩。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境西南部和南部边缘。全市流域面积主属长江下游干流区华阳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荆竹、大金、戴文、铁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汇集东流入华阳河,干流自武山湖经丰收大港至太白湖,流域面积共计953.2平方公里。其次属长江中游干流区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阳、栗木、百园等山河,向西注入蕲春县赤东湖,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总水面14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14$。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其中湖泊面积37.26平方公里,河港面积9.2平方公里,水库塘堰面积58.9平方公里,长江水面40.31平方公里。现有太白(与黄梅共有)、武山、马口3个湖。境内干流长20公里以上的季节河有4条,即梅川河、荆竹河、大金河、戴文内河,20公里下的小河有7条,此外有丰收、西港、百米、新港等4条大港。
 

', 'cityname' => '武穴', ], [ 'title' => 'xiaochang', 'content' => '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东与武汉市黄陂区接壤,西接云梦县、安陆市,南邻孝南区,北靠大悟县、广水市。地跨东经113°45′~114°15′,北纬31°02′~31°46′。东西宽37公里,南北长45公里,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人口60万。县政府驻花园镇。孝昌历史悠久,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孝武帝刘骏为倡行孝道,于公元454年在孝子辈出的安陆东境设置孝昌县。百年之后,因故三更县名。至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之名讳,又改孝昌为孝感县。1983年,孝感县改县级孝感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孝感市一分为二,当年6月15日组建孝昌县。
 

', 'cityname' => '孝昌', ], [ 'title' => 'huangmei', 'content' => '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1640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42公里。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这里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网络,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 'cityname' => '黄梅', ], [ 'title' => 'hanchuan', 'content' => '

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南隅,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有一块飞地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境内)。面积1661.3平方千米/1667平方千米(简册)。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一般高程在海拔23-26米之间。全市平原12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4%;水面28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山丘9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6%。刁汊湖区地势低洼,除在南部有少部分山丘外,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汉水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把汉川市分为汉南、汉北两大自然地域,汉南地区约占四分之一,汉北地区约占四分之三。本市山脉除仙女山外,均分布于汉南地区与蔡甸区交界的地带,主要有栗山、双马山、横山、仙狮山、高冠山、化子山等17座,一般高程在海100米左右。全市最高点为王家山,海拔203米,最低点在榔头黄龙潭,海拔20.1米。主要河流有汉水、汉北河、北支河、中支河等,湖泊有刁汊湖、东湖、青林湖、白石湖、黄龙潭。汉川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平均日照为193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98MM,无霜期230天。
 

', 'cityname' => '汉川', ], [ 'title' => 'yingcheng', 'content' => '

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面积1078.3平方千米。北部和中部属大洪山余脉,丘陵、低岗约占70%,南部属江汉平原。山脉依山势走向有座庙山系、龙山山系、何家脑山系、八百湖山系、牛脊岭山系、曾家湾山系,坡度一般小于10度,起伏平缓。海拔高程在41——80米之间。最高点为何家脑主峰白沙口,海拔高程111.6米。河流东有涢水、漳水,中有大富水,南有汉北河。湖泊主要有东西汊湖、龙赛湖、大湖等。
 

', 'cityname' => '应城', ], [ 'title' => 'hongshan', 'content' => '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是: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东经114”7’~114”38’,北纬30“28’~30”42’。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26万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1934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在今洪山区境内设第六区和第七区。其中第六区设26个乡,即:近港乡、山内乡、山外乡、丰乐乡、永寿乡、胡墩乡、洪庙乡、东乡、圣化乡、沙口乡、天兴乡、小乙乡、海西乡、石山乡、游家庙乡、竹桥乡、火官乡、堰房乡、关庙乡、温洲乡、吴立乡、武丰下乡、善后乡、从大乡、梅大乡;第七区所设的乡在今洪山区境内的有鲁家乡、驼子店乡、福寿乡、王店乡。
 

', 'cityname' => '洪山', ], [ 'title' => 'xiangcheng-3', 'content' => '

襄城区,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城区南部,汉江南岸。截至2012年,全区辖乡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6个,村委会123个、社区居委会48个,住户15.18万户,2016年总人口59万人。襄城区始筑于汉初,是历代州、郡、路、道、府、县的治所,为襄阳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襄城区工业基础薄弱。2016年,襄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幅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21.08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6.33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8.6%,较2015年底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仍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我区经济总量的增长。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 'cityname' => '襄城', ], [ 'title' => 'dawu', 'content' => '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北邻河南省信阳、罗山二县,东邻河南省新县。面积1978.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20494人。地处大别山脉西部,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溪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最高点是五岳山,海拔865米,最低点是芳畈镇的赵家河,河口镇南的两河口,海拔40米。东北部竹竿河属淮河水系,东南部滠水和西部澴河属长江水系。大悟县地形特征大体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北与河南省信阳、罗山、新县交界,南与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接壤,东邻红安县,西连广水市,县城二郎店位于县城西部,南距省会武汉151公里,西南距孝感市政府驻地95公里。大悟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地处鄂北门户的大悟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等交通网络使大悟的交通四通八达。大悟县辖14个镇、3个乡:城关镇、阳平镇、芳畈镇、新城镇、夏店镇、刘集镇、河口镇、四姑镇、吕王镇、黄站镇、宣化店镇、丰店镇、大新镇、三里镇、东新乡、高店乡、彭店乡。
 

', 'cityname' => '大悟', ], [ 'title' => 'qingshan', 'content' => '

青山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城区。青山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0°37′,东经114°26′。境域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南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西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2017年常住人口54万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境内驻有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10多个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素有“十里钢城”之美誉,境域总面积80.47平方公里。历史上青山境域隶属变迁频繁。西周时期为鄂国领地,周夷王时一度属楚;秦统一中国后为南郡辖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属江夏郡沙羡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沙羡县为汝南县,属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
 

', 'cityname' => '青山', ], [ 'title' => 'zaoyang', 'content' => '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2°30′至113°00′和北纬31°40′至32°40′之间;东与随州市接壤,西与襄阳县毗连,南与宜城市为邻,北与河南省新野、唐河、桐柏三县相连。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65公里,总面积327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6%。枣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无霜期为232天,年均降水量在500至1000毫米之间。枣阳日照充足,年平均2100小时左右,日平均5.8小时,年日照率48%,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枣阳是中国南北区域划分的典型地区,以城区为中心,城区以北即枣北地区人民以面食为主食且此地区属南襄盆地具北方地形,语言接近河南话属北方方言,城区以南地区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方言与枣北方言有较大差别,接近武汉以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语系。
 

', 'cityname' => '枣阳', ], [ 'title' => 'yunmeng', 'content' => '

云梦县境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是孝感市下辖的一个县,县境北接安陆市、西界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县境南北间距52.8公里,东西间距19.8公里,面积604平方公里。云梦县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云梦县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气温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无霜期年均为247天。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河湖相冲沉积物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8%以上。土壤质地以中壤和轻壤为主,呈微酸性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云梦县辖9个镇、3个乡。共有24个居委会、270个村委会。
 

', 'cityname' => '云梦', ], [ 'title' => 'wuchang-2', 'content' => '

武昌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与汉阳区、江汉区、江岸区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山乡、青菱乡交错接壤,西傍长江。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武汉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0°33′22.56″,东经114°18′37.90″。武昌区始建城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而东向湖区缓斜,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2016年,武昌区下辖14个街道,户籍总人口105.97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1.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834.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7.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5亿元,招商引资总额45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武昌区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武昌也因此事件而闻名。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武昌', ], [ 'title' => 'gucheng-2', 'content' => '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五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县城居县境东部边缘中段。东南距襄樊市77公里,东北距老河口20公里。谷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降水8000至12000毫米,年均气温15.4°C,极端最高温41.4°C,极端最低温-19°C,年日照时数1894.2小时,日照率43%,无霜期234天。谷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在公元前11世纪时,西周时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春秋战国时归属楚国为筑阳,自隋起称为谷城,隶襄阳郡,属荆州。一直沿袭至今。战国名相伍子胥仗剑离楚的故事就源于谷城。西汉时,谷城为丞相萧何的封地。明初,永乐皇帝巡历谷城时,曾钦命少林高僧觉成重修承恩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在谷城聚首,重举义旗。贺龙元帅曾在薤山建立红军司令部,李宗仁将军在五战区司令长官任上在谷城薤山建别墅,频频前往居住。民国初期属于湖北省襄阳道,民国后期,属于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8年7月,始属桐柏行署汉南办事处。1949年7月,始属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始属襄樊市管辖。谷城以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而享誉海内外。大薤山被誉为中国南避暑山庄,亦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河山水风光旖丽多姿,且酷似三峡,而被誉为“小三峡”;千年古刹承恩寺,是湖北为数不多的皇家寺院。谷城境内众多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长年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历代文人游客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
 

', 'cityname' => '谷城', ], [ 'title' => 'anlu', 'content' => '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位于鄂中腹地,是楚文化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历史上安陆古城所在地。截止2016年,安陆土地面积1355平方公里,人口72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5月25日,安陆市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粮油机械之都”称号。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关于安陆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一是1935年《湖北县政概况》中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二是1980年《江汉考古》载有《安陆考源》一文,认为“安陆”一名起源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安陆”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南方,必须加强前哨阵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于是将此取名“安陆”;三是今人何光岳在《楚国灭国与移民》一文中说,公元前525年,晋国灭了陆浑这个地方,陆浑的移民逃奔楚国,被安置在郧国故地,于是这里便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比较三种说法,似第三种说法较为可靠。《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这说明前人确有陆浑的遗民奔楚的记载。
 

', 'cityname' => '安陆', ], [ 'title' => 'hanyang', 'content' => '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 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区辖11个行政街道,总面积10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1万人,共有 118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汉阳以都市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2018年,入选中国城区100强。汉阳,汉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汉阳是在汉水之北的地区,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明史》说,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汉水在郭茨口改道。东汉末年建却月城,隋朝起大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汉津县。公元605年,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沔州下辖汉阳、汉川两个县。沔州州治设在汉阳县(今武汉市汉阳区),并将汉阳县以及沔州的行政机构都一起从蔡甸的临嶂山下迁到龟山南麓的凤凰山下。
 

', 'cityname' => '汉阳', ], [ 'title' => 'laohekou', 'content' => '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全市共辖2个乡8个镇5个办事处,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1985年,被湖北省政府列为计划单列市。老河口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赞阳,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家巷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朝鲜著名表演家金昌满、金炜等名人曾荟萃于老河口。老河口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平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2.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7.89%。境北朱连山东西横断,与河南省渐川县、邓县相隔,为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高庄寨高346米(黄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铁垭高402米,青杠扒北岭高462米(为境内最高点),吴家庄东岭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营北岭高239米,再向东即为岗坡地带,高程在200米以下。朱连山以南之岗岭均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岭自二劈山向南经渔关庙、黄庄、孙家洼西岭、梁岗、袁冲、郝岗、杨陈扒、韩家大堰、石碑岗、九里岗、张岗、晋公庙、土地岭、西张湾西岭、杨家山,再向南入襄阳县境,岭长57公里,沿线岭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间。这道岗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带,其间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其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汉水。朱连山主岭以西的支岭,均为自东向西南走向,由主岭直至汉水边。
 

', 'cityname' => '老河口', ], [ 'title' => 'xiaogan', 'content' => '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南临省会武汉市,北与河南、随州交界,西接天门、仙桃、京山等县市,东连黄冈市的红安县和武汉市的黄陂区。因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孝感市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中等城市,辖孝南区、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和云梦县、大悟县、孝昌县;国土面积11560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人。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代贰国、轸国、郧国都建都于此。秦代竹简、秦汉漆器、东汉陶楼等国宝文物和楚王城等遗址展示了孝感绚丽多财的古代文化。剪纸、皮影、膏塑等传统文化艺术源源流长。孝感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在15.5-16.5°C之间。景观:大洪山、白水寺、白云泉、石刻题记、董永故里、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高挂三潭、擂鼓墩古墓群。
 

', 'cityname' => '孝感', ], [ 'title' => 'kou', 'content' => '

硚口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汉口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介于东经114°9′~114°17′,北纬30°34′~30°38′之间。截至2016年,硚口区总面积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万人;辖11个街道;130个社区,1个行政村。2016年,硚口区完成生产总值509.5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15年增长7.3%。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便于管理,汉口巡检司遂由汉阳迁至汉口,原由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联成的长街因驻扎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民国年间改称汉正街。至此,汉口、汉阳正式从行政管理上分离。清雍正五年(1727年),汉口巡检司分为仁义、礼智两个分司,并置汉口同知署分驻,加强对汉口镇事务的分区管理。尔后,又演变为四坊,直到清末(1898年)建立夏口厅,汉口遂正式脱离汉阳,独立建制。
 

', 'cityname' => '硚口', ], [ 'title' => 'yicheng-4', 'content' => '', 'cityname' => '宜城', ], [ 'title' => 'echeng', 'content' => '

鄂城区位于湖北省东部,西临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城区一桥(鄂黄长江大桥)相通。截至2012年,鄂州市辖9镇1乡1个省级开发区,面积为592.9平方公里,人口60万。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吴都、鄂都)。鄂城区是鄂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6年,鄂城区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15.52亿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鄂城区常住总人口其中:668727人,凤凰街道138032人,古楼街道127600人,西山街道68767人,泽林镇50200人,杜山镇18981人,新庙镇20133人,碧石镇24979人,汀祖镇51381人,燕矶镇40286人,杨叶镇22606人,花湖镇34634人,长港镇13273人,沙窝乡26842人,鄂州经济开发区31013人。截至2013年,鄂城区辖长港、杜山、泽林、碧石渡、汀祖、花湖、杨叶、燕矶、新庙9镇和沙窝1乡,另设花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cityname' => '鄂城', ], [ 'title' => 'jianghan', 'content' => '

江汉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位于汉口核心地区,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 截至2017年底,江汉区下辖民族、民权、花楼、水塔、满春、前进、民意、新华、万松、北湖、唐家墩、常青、汉兴13个街道办事处,10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7年常住人口83万人。江汉区境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各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0°34’~30°39’,东经114°13’~114°18’。东西最大横距6.9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66千米,总面积为28.29平方千米。在平面直角坐标上,境域南部狭长而北部宽阔,形如向西北方斜立的火炬。 江汉区辖境总面积为28.29平方千米,为全市土地总面积0.33%。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江汉', ], [ 'title' => 'nanzhang', 'content' => '

南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东临宜城,西接保康,东北与襄阳为邻,西北同谷城接壤,南依远安,东南与荆门毗连。地理座标为111°26′——112°9′,北纬31°13′——32°1′。东距省会武汉404公里,东北距襄樊市43公里。南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南漳幅员广大,旧称“八百里南漳一大片”。县界实际周长373公里,东西横距66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总面积3859平方公里,折合38.61万公顷。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
 

', 'cityname' => '南漳', ], [ 'title' => 'huarong', 'content' => '

华容区,隶属湖北省鄂州市,位于鄂州市西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地处东经114°30′至115°05′,北纬30°至30°36′。东连市区,北与黄冈市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隔江相望,西与武汉市洪山区接壤,南与鄂城区长港镇为邻。全区总面积413.2平方公里,辖华容、段店、庙岭三镇和蒲团、临江二乡,华容区总人口25万人(2016年)。2016年,华容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39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7.9%。著名景点有蒲团新石器遗址、觉华寺。截止2012年底,华容区辖华容镇、段店镇、庙岭镇3个镇和蒲团乡、临江乡2个乡;共有77个村,1028个村民小组。华容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2.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7摄氏度。无霜期年均266天,年降水量1315毫米。历年积雪最深为23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95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季的“倒春寒”、低温连雨、大暴雨、龙卷风和盛夏初秋季节的伏秋连旱。
 

', 'cityname' => '华容', ], [ 'title' => 'baokang', 'content' => '

保康县隶属湖北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樊,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保康县名意为“保民康乐”,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是楚国的源头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全县国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2016年总人口35万。县政府驻地城关镇。保康县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矿、水能、旅游、林特四大资源。著名景区有汤池峡温泉、五道峡风光等。2011年8月,被纳入中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保康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北宋雍熙三年曾在房县设立“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以此得名,暗寓“保民康乐”之意。始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建制。
 

', 'cityname' => '保康', ], [ 'title' => 'jiangan', 'content' => '

江岸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邻黄陂区,南隔长江与武昌区和洪山区相望,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北接东西湖区,是武汉七个中心城区之一,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和武汉市政协委员会所在地,总面积70.25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江岸区户籍人口71.11万,常住人口100万 [1]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6.6亿元。江岸区是汉口的核心组成部分,曾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是中共中央武汉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所在地。位于江岸区沿江地带的的汉口租界是规模仅次于天津和上海的列强在华第三大租界区。自1861年汉口开埠起,先后有英、俄、法、美、德、日等20国在此设立领事馆。江岸还是二七大罢工发源地,拥有许多“红色文化”旧址,境内汉口江滩为亚洲最大的滨江公园。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江岸', ], [ 'title' => 'liangzihu', 'content' => '

梁子湖区,隶属于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与黄石市交界,南与咸宁市为邻,西与武汉市接壤,处于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之间,素有鄂州市南大门之称。截至2013年, 梁子湖区辖太和、东沟、沼山、梁子和涂家垴5个镇,86个行政村(居委会),区政府设在太和镇。梁子湖经济发展较快,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5.48亿元。梁子湖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与黄石市交界,南与咸宁市为邻,西与武汉市接壤,处于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之间,全区地跨东经114°32′-114°43’,北纬30°01′-30°16’之间。梁子湖区西部为梁子湖湖洼地,南部为山带。全区地貌为条带状相间的低山丘陵,沉积盆地。全区地形为南边多低山,北部和西部多丘陵和湖泊,东边最高峰为沼山峰,海拔418米。梁子湖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40℃,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区主要灾害天气有春季的”倒春寒”,低温连雨,夏季的大暴雨和强风,盛夏初秋季节的伏期连旱。
 

', 'cityname' => '梁子湖', ], [ 'title' => 'xiangzhou', 'content' => '

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境跨东经111.44″-112.23″,北纬31.46-32.28″,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河南省的邓洲、新野、唐河接壤。全县南北长江79.6公里,东西宽余77.2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今,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汇,襄阳刘集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10多个城市的航班,316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越南北;襄阳区环抱襄樊市区,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武汉长江;襄阳北靠晋豫大煤矿,上下有南阳和江汉两大油田,左右有丹江和葛州坝两大水电站,临近能源基地,处在最佳供电负荷范围之内;这种占尽地理、交通的种种优势,把襄阳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襄阳区幅员辽阔,地貌多姿,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为波状土岗地,南部为低山后陵区,中部为汉江和唐、白、滚、清河冲积平原,全区岗地面积占65.8%,低山丘陵面积占有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21.2%。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 'cityname' => '襄州', ], [ 'title' => 'dongxihu', 'content' => '

东西湖区,是武汉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东经113°53′—114°30′,北纬30°34′—30°47′之间。地处西部近郊,全境三面环水,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她的地图酷似一只金龟,翘首东望武汉,摆尾西牵孝感。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如玉带琼边轻轻托起这片499.71平方公里的土地。境域东靠张公堤,分别与江岸区、江汉区和硚口区接壤;西南滨汉水与蔡甸区和汉川市相望,西北依府河与孝感市和黄陂区相邻。
 

', 'cityname' => '东西湖', ], [ 'title' => 'ezhou', 'content' => '

鄂州市位鄂东城市群中心腹地,背靠武汉,与黄冈隔江相望,毗临咸宁、黄石。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和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鄂州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帝尧时,有樊仲文居此。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曾行吟于此,留下“乘鄂渚而反顾”的诗句。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73天,怀山抱湖,物产丰饶,资源丰富。市政府共公布文物保护单位154处,现实存147处,其中古文化遗址36处,古城址5处(座),古矿冶遗址6处,古窑址9处,古城寨1处,古墓葬66处,古建筑7处,古石刻7处,现代纪念建筑5处,革命纪念建筑5处。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西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莲花山中国元极功基地蜚声海内外;洋澜湖、梁子湖、红莲湖更是旅游、度假胜地。
 

', 'cityname' => '鄂州', ], [ 'title' => 'xiangyang-3', 'content' => '

襄樊为襄阳和樊城的合称,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连江汉平原,西通川、陕,南接湘、粤,北达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襄樊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汉水流域,自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我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地区。襄樊市198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至1992年在枣阳市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属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襄樊市境内历代战争频繁,人文荟萃。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阳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其间英才名士也如繁星。这里是伍子胥、宋玉、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的桑梓之地,又是诸葛亮、王粲、米芾的第二故乡。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6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
 

', 'cityname' => '襄阳', ], [ 'title' => 'jiangxia', 'content' => '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东南岸。面积2014.5平方千米/2009平方千米(简册)。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区境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源,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水面约占总面积39%。
 

', 'cityname' => '江夏', ], [ 'title' => 'fancheng', 'content' => '

襄阳市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樊城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中心城区,是襄阳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美誉。樊城区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面积566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约91万,占襄阳市区人口的70%。2018年10月,樊城区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 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东与襄州区城关镇、西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接壤,南与襄城区隔江相望,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距襄阳市政府约3.5公里,距湖北省政府驻地武昌348公里。
 

', 'cityname' => '樊城', ], [ 'title' => 'hannan', 'content' => '', 'cityname' => '汉南', ], [ 'title' => 'xinzhou-2', 'content' => '

新洲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界于东经114°30′—115°5′和北纬30°35′—30°2′之间,东邻黄冈市团风县,西接武汉市黄陂区,南与武汉市洪山区、鄂州市华容区隔江相望,北与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毗邻交错,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岗与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称“一江(长江)、两湖(武湖、涨渡湖)、三河(举水河、倒水、沙河)、四岗(楼寨岗、叶顾岗、长岭岗、仓阳岗)”,为武汉东部水陆门户。1951年6月建立新洲县,隶于黄冈地区。1983年8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8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武汉市的一个新型城区。全区版图面积1500.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82%,水域占18%;2017年常住人口105万人,辖10街3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双孢蘑菇之乡”、“建筑之乡”,享誉荆楚的“教育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区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汉市的卫星城,阳逻开发区是市区共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新洲', ], [ 'title' => 'huangbei', 'content' => '', 'cityname' => '黄陂', ], [ 'title' => 'yeji', 'content' => '

叶集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中心位置东经115°93′15″、北纬31°86′92″,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南依大别山、与金寨县相连;北与江淮平原、与霍邱县相邻;东连六安市、合肥市;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六安市叶集区于201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街道、史河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 [1]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叶集区有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合武高速、沪汉蓉高速铁路与之紧邻,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叶集区自建制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商品集散之都,鼎盛时期,湖北、江西、河南、山陕(山西、陕西)、河北、安徽六省在此设立商务会馆;曾诞生过与鲁迅先生一起创办“未名社”的李霁野、韦素园、韦从芜、台静农等“未名四杰”;一代将军、开国重臣—陶勇等。
 

', 'cityname' => '叶集', ], [ 'title' => 'caidian', 'content' => '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缘,地跨东经113°41′-114°13′,北纬30°15′-30°41′之间。北傍汉江与东西湖区唇齿相依,南临通顺河与汉南区山水相连,东濒长江与江夏区隔水相望,西与汉川市交错接壤,东北邻汉阳区,西南邻仙桃市。境内地势由中部向南北逐减降低,中部均为丘陵岗地,坡度较缓,最高处九真山海拔263.4米,为全区群山之首。北部为平坦平原区,地面高程多位于20-24米之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南部为洼地平原区,属于汉水与长江两个河漫滩之间的湖洼低地,高程在19-22米之间。北有汉水逶迤西来,南有长江浩瀚东去,东荆河自西向东横切全境,构成三面环水之势,全境地貌是垄岗为主体的丘陵性湖沼平原。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无霜期为253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450毫米左右,且雨量分布的地域差异不明显,但年际差异较大,最高降水量可达1865.8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可达2111.8小时,光能辐射每平方厘米112.4千卡,均集中于春、夏、秋三季,具有明显的温光同季的特点。南北温差不明显,平均气温为16.5℃。春季月平均为16℃,夏季27.6℃,秋季17.5℃,冬季4.8℃,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多出现在1月和7月,极端最高温达39.6℃(1978年8月3日),最低温为-14.1℃(1977年1月30日)。总人口444413人,其中农业人口331216人,非农业人口113197人;男性225406人,女性219007人。农村劳动力146896人,其中男劳力75011人,女劳力71885人。人口密度为421.7人/平方公里。老年人口5636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25%。城市常住人口118423人,流动人口4765人。全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4857人。现辖蔡甸、张湾、侏儒、永安、大集、奓山、军山、沌口8个街道办事处,索河、玉贤2个镇和消泗乡、桐湖办事处及洪北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有村民委员会333个,村民小组2220个。
 

', 'cityname' => '蔡甸', ], [ 'title' => 'yuan', 'content' => '

裕安区为六安市市辖区,是1999年12月随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裕安区位于六安市区西部,东接金安区,南临霍山县,西靠金寨县,北倚寿县。裕安区名优特产有六安瓜片、苏埠大麻、徐集花生糖等;风景名胜有横排头风景名胜区、黄莲寺、九公寨风景区等。截至2012年,裕安区面积为192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3个街道;户籍人口为1002321人。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截至2012年,裕安区下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西市街道、鼓楼街道、小华山街道、苏埠镇、韩摆渡镇、新安镇、顺河镇、独山镇、石婆店镇、城南镇、丁集镇、固镇镇、徐集镇、分路口镇、江家店镇、单王乡、青山乡、石板冲乡、西河口乡、平桥乡、罗集乡、狮子岗乡。 [3] 共有26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个社区。
 

', 'cityname' => '裕安', ], [ 'title' => 'wuhan', 'content' => '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市区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现全市货运吞吐量达亿吨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景观:武当山、长江三峡、神农架等。
 

', 'cityname' => '武汉', ], [ 'title' => 'shucheng', 'content' => '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24天,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舒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设舒城县延用至今。名胜古迹有周瑜的故里周瑜城,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水利工程七门堰,雄居县城中心最高处的明代古建筑“龙头佛塔”、县城南溪古渡的龙津桥等。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鳞,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被周总理誉为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史称“南陶”(因)“北马”(寅初)、我国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烂若星辰、光辉照人。
 

', 'cityname' => '舒城', ], [ 'title' => 'anhui', 'content' => '', 'cityname' => '安徽', ], [ 'title' => 'huoshan', 'content' => '

霍山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远东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已有350年)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霍山就像一个容颜俊秀的俏丽佳人,永远透着一股特有的神韵美。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向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在这里成立,安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立、安徽第一个全境赤化县在这里形成,被确定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并成为皖西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cityname' => '霍山', ], [ 'title' => 'guichi', 'content' => '

贵池区,安徽省池州市市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贵池区在汉时曾称石城县,后易名为贵池县,1988年改为贵池市,2000年改为贵池区。贵池区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东与铜陵襟连,牵携佛教圣地九华山,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9个镇、11个街道。盛产粮、棉、油、茶、蚕茧等,是全省煤炭、黄金生产重点县之一。贵池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养殖基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经济强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国家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所在地。
 

', 'cityname' => '贵池', ], [ 'title' => 'jinzhai', 'content' => '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大别山脉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500米,千米以上高山101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笫二大高峰。“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金寨的基本地貌特征,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35%。金寨是旅游资源大县。大别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为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中心,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峡出平湖;燕子河大峡谷、天堂寨秀水谷、天水涧漂流等景点相继对外开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分别题词的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江泽民同志题名的烈士纪念馆,洪学智老将军题名的红军纪念堂等为全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对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已编制全县红色旅游规划,跻身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主题红色旅游区的重要区域,有4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笼子。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为一体,旅游开发前景广阔,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
 

', 'cityname' => '金寨', ], [ 'title' => 'shitai', 'content' => '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与九华山之间。东界黄山市,南邻黟县、祁门,西接东至,北连贵池、青阳。县境汉时为陵阳、石城等县地,属丹阳郡。三国吴置石埭场,南梁大同二年(536)置石埭县,治广阳,隋并入南陵、秋浦县。唐永泰二年(776)复置石埭县,属池州。低山、高丘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东有稠岭、甲子岭,西有五塘岗、仙女尖;南有仙寓山、牯牛降,北有杉山、七井山。县境地势为南北高,东西低,海拔高度一般在50-1000米左右。牯牛降主峰海拔1728米,为全县最高峰;最低处莘田乡东庄海拔34米,相对高差为1694米。境内河流以稠岭为分水岭,东域主要有清溪河、王村河;西域主要有鸿陵溪、秋浦河、西溪河及后河。王村河汇入清溪河注入太平湖;鸿陵溪于横渡钓鱼台汇入秋浦河至池口入长江;西溪河汇入红石潭汇入后河经东至注入黄湓河。全县有山场面积1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3%。盛产松、杉、笔竹等,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78.2万立方米;茶叶久负盛名;中药材有山茱萸、苡仁米、厚朴等562种;其他经济作物有金针、香菇、木耳、板栗、七井红辣椒等。享有“中国枣皮质量第一”美誉的山茱萸,大多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果大、皮薄、肉厚、色红、光泽度好,药用成份高,是山茱萸中的极品。
 

', 'cityname' => '石台', ], [ 'title' => 'jinan-2', 'content' => '

金安区为六安市市辖区,设立于1999年9月,属六安市主城区,是六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金安区位于六安市东部,东倚省会合肥,北接寿县,南邻舒城县,西邻裕安区。金安区名优特产主要有六安瓜片、皖西白鹅、一品斋毛笔等;景区景点主要有皖西大裂谷、毛坦厂老街、洞天湖等。截至2011年,金安区幅员面积为1657平方公里,下辖5街道、11镇、6乡;总人口为851993人。截至2012年,金安区下辖5街道、11镇、6乡,分别为:中市街道、东市街道、三里桥街道、望城街道、清水河街道、木厂镇、马头镇、东桥镇、张店镇、毛坦厂镇、东河口镇、双河镇、施桥镇、孙岗镇、三十铺镇、椿树镇、城北乡、翁墩乡、淠东乡、中店乡、横塘岗乡、先生店乡。共计35个居委会,299个村委会。从2013年1月起,城北乡的新井、立新、中心、双桥、新华5个村和三十铺的黄堰、和平、大桥畈3个村划归六安经济开发区管辖。
 

', 'cityname' => '金安', ], [ 'title' => 'jiuhuashan', 'content' =>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九华山。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境内)国王近亲金乔觉驻锡九华,潜心修持75年,99岁圆寂,佛门认证他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道场,明、清鼎盛时期,寺院多达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现存古寺庙99座,佛像1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九华山', ], [ 'title' => 'huoqiu', 'content' => '

霍邱位于安徽西部,淮河南岸,与河南毗邻,南枕巍巍大别山,北踏滔滔淮河水,是宁(南京)、西(西安)铁路贯通之地,是312、105国道交会之县,雄伟的朱港——南照淮河大桥和多姿的临淮岗淮河水利工程,使霍邱水陆交通更加便捷,成为安徽“东进西出”的要道,货畅其流的集散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霍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西周属蓼国,春秋为蓼邑,楚庄王时期的丞相孙叔敖在县城北修筑“天下第一塘”大业陂,蓄水灌溉;隋开皇19年(公元599年),建立霍邱县,距今已有1400年。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钺;西周的甬钟、铜鉴;春秋的铜鼎;战国的铜壶、铜剑、楚贝等,显现出丰厚的历史内涵。霍邱面积3493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红麻、白鹅、麻黄鸡、生猪、淡水鱼、山羊、虾等,有20多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储量居全国第6位。霍邱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城东、城西两湖景色秀美、绿水溢彩;水门塘公园、淠史杭灌区水利设施,奇景幻影,游人如织;盛产中华玉泉酒的临水“八景”——古壁信雨与日落独屏等,如诗如画,绮丽醉人,是旅游休闲之胜地。
 

', 'cityname' => '霍邱', ], [ 'title' => 'qingyang', 'content' => '

青阳县位于皖南北部,境内山、丘、圩并存,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县治蓉城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位于境内。青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北接铜陵、合肥(距铜陵大桥55公里、距合肥200公里),南临太平湖、黄山(距太平湖大桥50公里、距黄山120公里),是皖南黄金旅游热线(两山夹一湖)的中点;318国道横贯东西,103省道直穿南北。县内公路总长664.4公里,1997年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青阳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厚。全年平均气温16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青阳属北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达220天,有利于动植物繁衍生长。全县有林地百万亩,森林覆盖率56%,珍稀动物植物上百种。农业、矿产、旅游三大资源尤为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粮食、蚕茧、竹木、茶叶、苎麻、花卉盆景、水产品等;矿产资源有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等7类36个品种;主要名胜佳景有烟霞园、神仙洞、刘冲石刻、五溪山色、舒潭映月、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天柱仙踪等。
 

', 'cityname' => '青阳', ], [ 'title' => 'liuan', 'content' => '

六安位于大别山北麓,依山襟淮,承东接西,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312国道和宁西铁路横贯东西,距南京270公里,距上海600公里,距武汉330公里,区位十分优越。六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常年云雾缭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六安古老而又新兴。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皖西,走进这大别山的深处,你会发觉这里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桃源仙境”。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是上古四圣皋陶部族活动场所和聚居地,是皋陶文化的发祥地,故六安又称“皋城”。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相继在这里组建和战斗过。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六安两个将军县。景观:这里过去因偏僻、贫瘠而少有人涉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和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资源也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皖西,走进这大别山的深处,你会发觉这里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桃源仙境”。
 

', 'cityname' => '六安', ], [ 'title' => 'dongzhi', 'content' => '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境内舜耕山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县城遂称“尧渡”,自古就有“尧舜之乡”美誉。东至县襟江带湖,生态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协调,是首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试点地区。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是我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的栖息地,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是冬季生态旅游观鸟的好去处。东至县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已探明的矿产尤以高品位的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储量大。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沿江渔业高效示范区”和“全国红茶出口基地县”。“东至云尖”等7个品种绿茶,多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茶。农业已形成优质米、优质油、优质棉、食用菌、茶叶、禽畜、水产、经果林等八大农产品开发基地,并渐成规模。交通便捷,长江流经县内,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
 

', 'cityname' => '东至', ], [ 'title' => 'xuanzhou', 'content' => '

宣州区为宣城市下辖区,为市政府驻地和唯一市辖区,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宣州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毗邻上海、浙江。东邻郎溪县、广德县,东南、西南接宁国市、泾县,正西、西北连芜湖市南陵县、芜湖县,北与南京市高淳区毗邻。截至2012年底,宣州区下辖26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621平方公里,总人口86.6万。宣州区境内景观主要有广教寺双塔、陈山遗址、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谢朓楼遗址、梅文鼎墓、白马山国际度假旅游区、龙泉洞、白云洞等。宣州区入选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截至2012年,宣州区下辖26个乡、镇、街道,分别为:双桥街道、鳌峰街道、西林街道、澄江街道、济川街道、飞彩街道、敬亭山街道、金坝街道、水阳镇、狸桥镇、杨柳镇、孙埠镇、洪林镇、沈村镇、向阳镇、溪口镇、周王镇、古泉镇、水东镇、新田镇、文昌镇、寒亭镇、黄渡乡、养贤乡、五星乡、朱桥乡。
 

', 'cityname' => '宣州', ], [ 'title' => 'chizhou', 'content' => '

池州市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九华山,素有“东南第一山”之誉。大诗人李白曾来此畅游,睹其秀丽奇异,九十九峰如莲花盛开在蓝天白云之间,即景生情,诗兴大发,赞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并在与友人唱和的诗序中咏道“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子山易名为九华山。境内有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是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一处是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池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秀美,同时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庙、僧尼的数量上居冠,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奇迹,正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大历山、溶洞群、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珍贵的贵池傩戏、杏花村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正成为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的新热点。
 

', 'cityname' => '池州', ], [ 'title' => 'langxi', 'content' => '

郎溪县建县千年,历史悠久。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城明代城墙、新石器欧墩遗址、侯村祠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吴应龙墓、夏雨初烈士墓和张大干父母坟冢等10多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署二破“江南大营”的“建平会议”会址就位于县北的四明山(现称马场山)。灿烂的古代文明孕育了数不清的文人雅士。早在春秋时期,郎溪就是吴国领域,深受吴文化的影响,数千年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近代更有追随孙中山先生草拟《建国方略》的民主革命者岑述彭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的浸润和今日的风采造就了郎溪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著名风景区有山幽物丰的伍牙山风景区、波光帆影的南漪湖风景区、古木奇石的石佛山风景区、碧波荡漾的龙须湖风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高井庙林场。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当首推“郎溪八景”:“涛峰远望”、“石涧春和”、“鸦山古迹”、“茅岭凝青”、“伍牙飞翠”、“峡岭回峦”、“凤山胜景”、“石佛撑云”,还有“张大千父母坟冢”等人文景观。千年文明、吴文化的影响和来自巴蜀的移民汇聚,形成了郎溪的饮食文化吗,郎溪菜系兼具徽菜、川菜等多种菜系特点,菜式随季节时令变化,夏秋清淡,冬春麻辣,山珍多而海味少。其中独领风骚的菜肴素鸡,享有口味清香、绵软爽口、清腔润肺的特点,令人食而忘返。
 

', 'cityname' => '郎溪', ], [ 'title' => 'yuxian', 'content' => '

盂县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盂县地处山西东部盆地,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阳曲县东北大盂镇,因县境山峦回合,中低如盂得名。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度至113.49度,北纬37.57度至38.31度。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63千米。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本省平定县接壤,西临本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县境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境内最高峰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500米左右。境内河流以滹伦河最大,由定襄入境后折向东流。龙华河、乌河等支流,自南而北注入该河。县境南部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
 

', 'cityname' => '盂县', ], [ 'title' => 'datongxian', 'content' => '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属大同市近郊。现辖10个乡镇(原辖16个,撤乡并镇减6个),3个街道办事处。现有189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总土地面积225.5万亩,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59.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县。大同县辖3个镇、7个乡:西坪镇、倍加皂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聚乐堡乡、许堡乡。大同县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91.5mm,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气温为36.1℃,全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左右。干旱、低温,早霜等灾害性气候频繁出现。境内有桑干河、六棱山两处地质断裂带,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大同县交通十分便利。京包、大秦、大准三条铁路横贯东西,大涞、大张、大塘、京大四条公路纵横交错。大同飞机场位于我县倍加造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县级公路169公里,实现了县通油路、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
 

', 'cityname' => '大同县', ], [ 'title' => 'guangde', 'content' => '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318国道和3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运输发达,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誉。环绕四周的有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骆岗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广德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溶洞,与“钱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换鼓”齐称“天下四绝”,素有“桂林山水、广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说;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壮观的天寿寺塔、古朴典雅的鼓角楼、闻名遐迩的岳飞抗金遗址、灵秀甲东南的桃姑迷宫、万顷碧波的卢湖竹海及富有浓郁祠山文化的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各以其独特风姿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广德已经编制了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正致力于把广德建设成为长三角发达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 'cityname' => '广德', ], [ 'title' => 'yangquan', 'content' => '

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它位于太行山中部西侧,北接定襄、五台两县,东临河北平山、井陉,南连昔阳,西俟寿阳、阳曲县,人称“三晋妥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晋东雄绕”。总面积44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7.4万,是山西东部的中心城市。阳泉现辖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是省辖市。建国后,阳泉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电子、食品等部门配套发展,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阳泉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114°4′,北纬37°40′-38°31′,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充分,热量适中,季节更替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凉爽。适宜旅游观光。阳泉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犹如镶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颗璀灿明珠。悠久的历史遗珍,旖旎的山光水色,迸发出诱人的风彩和魅力。白昼登临山颠俯瞰全城,楼房鳞次栉比,路桥经纬交织,厂矿星罗棋布;入夜浏览市区,江天灯火辉煌,山河彩虹映照,景色妙不胜收,令人慨为观之。著名诗人郭沫若曾欣然命笔咏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cityname' => '阳泉', ], [ 'title' => 'yanggao', 'content' => '

阳高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与浑源、广灵为界,西与大同县毗邻,东与天镇县、河北阳原接壤,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阳高县境三面环山,北为云门山,西为采凉山,南为六棱山,中部形成南北两个盆地。最高的六棱山,海拔2420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1.7%,川区占36.5%,丘陵区占31.8%,近于三分天下。境内有桑干河、吾其河、白登河、黄水河的黑水河。阳高县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无霜期约125天,降水量400毫米。阳高盛产谷子、黍子、豆类、莜麦、山药蛋、高梁、玉米、胡麻、白麻和甜菜。境内多山丘陵,林业资源丰富,有木瓜、玫瑰和枸杞等。王官屯镇的槟沙果、京杏、杏脯和罗文皂镇的元白菜驰名国内外,是全国7大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地下矿藏探明的有金、铁、铜、煤、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钾长石等22种。
 

', 'cityname' => '阳高', ], [ 'title' => 'jixi-2', 'content' => '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溪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
 

', 'cityname' => '绩溪', ], [ 'title' => 'xinrong', 'content' => '

新荣区,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山西省境北部,大同市境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交界,东与阳高县、东南与本市云州区、西与左云县接壤,南与本市云冈区和平城区为邻。 [1-2] 素有“大同后花园”之说。截至2018年2月,新荣区下辖1个社区服务管理中心、2个镇、6个乡,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1952年8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市、左云县改归山西省。本区仍分属大同市、左云县。属大同市所辖部分后归大仁县管辖。1958年,除郭家窑、东胜庄、破鲁之外,其余区域划归大同市郊区。截至2018年2月,新荣区下辖1个社区服务管理中心、2个镇、6个乡,共计5个社区、150个行政村。
 

', 'cityname' => '新荣', ], [ 'title' => 'datong-3', 'content' => '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邻内蒙,东望河北、距北京380公里,南离太原市352公里,实为首都之屏障、全晋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清代以前无不派名将镇守,既防外来侵略又保京师安危,被誉为“北方锁钥”。今日的大同,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大秦铁路的起点,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为我国当代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大同位于我国中部偏东,交通运输相对发达,不仅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在对苏、蒙边境贸易上,有着巨大潜能。
 

', 'cityname' => '大同', ], [ 'title' => 'ningguo', 'content' => '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 'cityname' => '宁国', ], [ 'title' => 'nanjiao', 'content' => '

南郊区是大同市的四个市辖区之一。 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大同市的近郊区,东西与大同县、左云县接壤,南北与城区、矿区、新荣区、朔州怀仁县毗邻。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全区辖3镇7乡、190个行村,截至2013年南郊区总人口27.5万人,是中国最大的产煤县(区)之一。南郊区交通便利,京包、同蒲、大秦三大铁路干线纵横全区境内,大塘、大运、同太、同张等35条公路贯穿或交汇该区,是晋、冀、蒙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高岭土、大理石、石墨等。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对山西省政府《关于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同意设立大同市平城区,同意设立大同市云冈区,同意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等。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对山西省政府《关于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作出批复。批复内容包括: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同意设立大同市平城区,同意设立大同市云冈区。
 

', 'cityname' => '南郊', ], [ 'title' => 'jingde', 'content' => '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隶属安徽省宣城地区。全县辖10乡镇123个行政村。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人。旌德山川毓秀,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始建于北宁崇宁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庙以及江村父子进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皖南第二大石桥旌德三溪乐成桥、乔亭文笔石峰、兴隆表灵塔等把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旌德点缀得更加美丽。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木本、草本植物1000种,野生动物200多种。地下矿藏种类多、品位高、分布广,已探明的砩石储量210万吨、石英1000万吨、瓷土1800崐万吨,钾长石7.4吨,花岗岩11.4亿立方米,其中砩石是旌德县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一直远销日、美及西欧等国。
 

', 'cityname' => '旌德', ], [ 'title' => 'jinyuan', 'content' => '

晋源区是山西省太原市六城区之一,于1998年1月1日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挂牌成立,地处太原市西南晋阳古城遗址所在地,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闻名。北起义井东街,与万柏林区相依,南至姚村镇高家堡村,西南与清徐县、古交市接壤,东以汾河为界,与小店区隔河相望,汾河自北而南纵贯全区,全长30.8公里。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山川各半,西高东低。截至2016年底,总人口23.6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32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经国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太原市,同时为避免市县重名,改太原县为晋源县。因地处晋水源头,故名晋源。1998年底,晋源区辖2个街道、4个镇,分别为:义井街道、罗城街道、金胜镇、晋源镇、晋祠镇、姚村镇,下设48个社区、96个行政村。
 

', 'cityname' => '晋源', ], [ 'title' => 'kuangqu', 'content' => '

大同市矿区位于大同市西南部,距市区12.5公里,所辖区域与大同市南郊区交叉,号称百里矿区。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全区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是高山和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中国第三大国有煤矿企业同煤集团的机关所在地。人口50万人,辖区设28个街道。矿区下辖28个街道(新胜街道、新平旺街道、煤峪口街道、永定庄街道、同家梁街道、四老沟街道、忻州窑街道、白洞街道、雁崖街道、挖金湾街道、晋华宫街道、马脊梁街道、大斗沟街道、王村街道、姜家湾街道、新泉路街道、民胜街道、口泉街道、马口街道、燕子山街道、杏儿沟街道、青磁窑街道、平泉路街道、四台沟街道、和瑞街道、和顺街道、清泉街街道、平盛路街道),116个社区。大同市矿区位于北纬39°55′—40°08′,东经112°53′—113°12′,地处大同市西南部,东、南与大同市南郊区相连,西与左云县毗邻,北与大同市新荣区相望。矿区人民政府驻新平旺同泉西路248号,距大同市中心约12.5千米。矿区与南郊区交叉,没有明确的区域和面积。
 

', 'cityname' => '矿区', ], [ 'title' => 'jingxian-2', 'content' => '

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059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547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498人。泾县面积2054.5平方公里,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盛产林茶粮棉,还有煤铁铜金和石材等矿藏。传统名产首推宣纸,在唐代就是贡品。纸质致密、洁白、柔韧、吸附力强、润墨性能好。同时具有抗老化、防虫蛀、耐搓折等特点。宜于长期保存,又有“千年寿纸”之称,被书画家视为“瑰宝”。泾县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小桥人家,风景如画,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峭壁嵯峨、古树纷披的桃潭秀色;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太平湖;一望无垠、涛声阵阵的蔡村竹海;茂密葱郁、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犹同颗颗珍珠点缀在泾川大地。源于黄山北麓的青弋江,则宛如一条飘动的绸带,在万山丛中左右潆洄,自南向北奔腾而去,沿途风光无限,四时景色宜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历泾县,盛赞“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
 

', 'cityname' => '泾县', ], [ 'title' => 'wanbailin', 'content' => '

万柏林区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太原的西大门。区人民政府驻西矿街35号。万柏林区地处汾河西畔,西依龙山山脉,南邻晋源区,北接尖草坪区,与迎泽区、杏花岭区隔河相望,辖区国土面积304.8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万柏林区有常住人口5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多人。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万柏林区辖原河西区的万柏林、和平、千峰、兴华、下元、杜儿坪、南寒、白家庄、大虎沟、开城里、官地11个街道,原北郊区的西铭、化客头、王封、小井峪、东社(不含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5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西矿街。
 

', 'cityname' => '万柏林', ], [ 'title' => 'zuoyun', 'content' => '

左云县位于山西最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伟39°44′─44°15′,东经112°34′─112°59′之间。全县辖3镇11乡,275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315平方公里,总人12.3万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大为改善,109国道横贯东西紧联大同,0903公路纵穿南北连接大运公路,直通朔州市、太原市,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直拨国内国际,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及模拟、数字移动通讯网;总容量为45300千伏安的7座变电站使全县电力供应充足;农副产品有马铃薯、燕麦、野豌豆、葫麻、燕麦、野豌豆、家豌豆,葫麻,乔麦,等,养羊存栏16万只,是山西省细毛羊基地县;持久造林绿化使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31.5%,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林业建设十佳县。左云县辖3个镇、6个乡:云兴镇、鹊儿山镇、店湾镇、管家堡乡、张家场乡、三屯乡、马道头乡、小京庄乡、水窑乡。左云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分布面积650平方公里,储量约100亿吨,现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年出口量100万吨。除煤炭外,已开发的资源还有耐火粘土和石灰岩,储量也相当可观。
 

', 'cityname' => '左云', ], [ 'title' => 'yushe', 'content' => '

榆社县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太谷、榆次接壤,西与祁县相靠,南与武乡毗邻。面积169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榆社春秋时属晋。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汉建县称涅县。晋改名武乡县。魏太和十五年迁涅城于南亭川。隋于北亭川分置榆社县。唐初改榆社县为榆州,后罢州以县属辽州。宋熙宁七年榆社县并入武乡县。元复置榆社县至今。县人民政府驻箕城镇。邮编:031800。代码:140721。区号:0354。拼音:YusheXian。榆社县辖4个镇、5个乡:箕城镇、云簇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讲堂乡。榆社为土石山区,境内群山环绕,浊漳河纵贯县境,山水相间、风景秀丽,为理想的水果、畜禽、蚕类,鱼类、药材生产地区。榆社笨鸡蛋、榆社阿胶、榆社肉牛、甲鱼、银鱼、酥梨、红星苹果、蚕茧、药材等均为山西名品,享誉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 'cityname' => '榆社', ], [ 'title' => 'xinghualing', 'content' => '

杏花岭区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与迎泽区同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宋建太原古城部分处于杏花岭区之中。杏花岭区是在1998年原北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138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5月,有人口53.88万人,占太原市人口的17.1%,其中非农业人口50.4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3.53%。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辖原北城区的涧河、三桥、鼓楼、坝陵桥、大东关、职工新村、敦化坊、巨轮9个街道,原南郊区的杨家峪乡及原北郊区的中涧河、小返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 'cityname' => '杏花岭', ], [ 'title' => 'hunyuan', 'content' => '

浑源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现辖6镇12乡。2000年总人口32.6万。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辖6镇12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4万,县城人口12万人。浑源县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全县耕地91万亩,粮食产量正常年景在1.4亿公斤左右。主要品种有:谷子、黍子、蚕豆、莞豆、莜麦、大豆、小麦、玉米、高粱、土豆等。蔬菜产量2亿公斤,土豆淀粉产量可达1.5亿公斤。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高蛋白、高磷、高钙、低脂肪的黄芪羊,年饲养量30万只。全县黄芪面积33万亩,是中国黄芪之乡,世界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其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宜林面积103万亩,主要品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桦树、杨柳树、经济林等。
 

', 'cityname' => '浑源', ], [ 'title' => 'yuci', 'content' => '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约五十三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晋商骆驼群雕区花:月季区树:国槐电话区号:0354;邮政编码:030600。
 

', 'cityname' => '榆次', ], [ 'title' => 'yingze', 'content' => '

迎泽区是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国务院1997年批准成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宋建太原古城的主要所在地,名称源于明朝扩建后古城城门之一的迎泽门,俗称大南门。迎泽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全区下辖6个街道、1个镇,共95个社区、19个行政村,总面积104.57平方公里。2010年迎泽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226253万元,第一产业完成3983万元,第二产业完成49678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725481万元。迎泽区因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而得名(太原古城有宜春、迎晖、阜城、振武、承恩、迎泽、拱极、镇远八大城门,分别各自隐含着东、西、南、北的寓意)。
 

', 'cityname' => '迎泽', ], [ 'title' => 'lingqiu', 'content' => '

山西省的灵邱县,踢毽子的活动却颇为盛行,灵邱县的踢毽子已经成为当地民间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县内有这样的民谣:“杨柳青,放空钟(空竹),杨柳死,踢毽子”。由此可见,这项体育活动在灵邱县的民间很普及,而且是冬季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 'cityname' => '灵丘', ], [ 'title' => 'jinzhong', 'content' => '', 'cityname' => '晋中', ], [ 'title' => 'xiaodianqu', 'content' => '

小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12°24′-112°43′,北纬37°36′-37°49′,太原市的东南部,晋中盆地的北端,东与晋中市榆次区接壤,南与清徐县毗邻,西与晋源区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内环街与迎泽区相连。是太原市“南移西进、扩容提质”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是太原市与晋中市联合开发的前沿地带。小店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和2个乡,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万(2017年).2018年,小店区入选中国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1997年12月12日,太原市调整辖区行政区划,新设小店区,以原南城区的坞城、北营、双塔3个街道,原南郊区的亲贤、黄陵、小店、西温庄、刘家堡、北格6个乡镇及原南郊区郝庄乡的狄村(自然村)为其行政区域。1998年1月1日小店区挂牌成立,区人民政府驻小店镇昌盛西街。
 

', 'cityname' => '小店区', ], [ 'title' => 'guangling', 'content' => '

广灵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北岳恒山东襟。东与河北省蔚县毗邻,南同灵丘县接壤,西连浑源县,北接阳高县和河北省阳原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18.8万人(2011年)。广灵县被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境内有汉白玉石林、小悬空圣泉寺等景点。2011年,广灵县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1%。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01年,城关镇更名为壶朱镇,划入王洼乡的王洼堡、王洼西庄、白家坟、赵庄、涧西5个村,作疃乡的张庄、田窑、榆林堡、尚疃4个村,平城乡的沙岭1个村,加斗乡的南汇1个村,宜兴乡的吴家地、集兴疃2个村;南村镇、香炉台乡合并设立南村镇;平城乡、作疃乡合并设立作疃乡;张岔乡、加斗乡合并设立加斗乡;蕉山乡和王洼乡的滴水崖、曹川、眷头3个村合并设立蕉山乡;邵家庄乡、宜兴乡合并设立宜兴乡。调整后,广灵县辖2个镇、7个乡:壶泉镇、南村镇、一斗泉乡、蕉山乡、加斗乡、宜兴乡、作疃乡、梁庄乡、望狐乡。共有184个行政村,234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壶泉镇。
 

', 'cityname' => '广灵', ], [ 'title' => 'jiancaopingqu', 'content' => '

尖草坪区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于1998年太原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 位于太原市北端,东西北
 

', 'cityname' => '尖草坪区', ], [ 'title' => 'jiaoqu-3', 'content' => '

郊区,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 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平定县相连,西面与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下辖4镇4乡,总面积61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7万人(2012年)。2012年,郊区地区生产总值716589万元,比2011年增长9.7%。郊区有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建筑玉泉山关王庙、清代民居建筑银园山庄、近代著名女作家石评梅故居等旅游景点。郊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较长、春秋季偏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绵长寒冷。气温年差较大,南部较北部温和。降水较均匀,属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
 

', 'cityname' => '郊区', ], [ 'title' => 'tianzhen', 'content' => '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天镇县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为赵国廷陵邑,西汉建廷陵县,唐设天成军,辽代始为天成县,时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复置天镇县一直于今。天镇县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境内有(北)京——包(头)铁路线和大(同)——张(家口)、天(镇)——走(马驿)两条国道。天镇县没有煤炭资源,但其它矿藏的品种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39种,其中,铅、锌、铁、银、钛、石墨、大理石、橄榄石、白云岩、玄武岩、石英石、泥炭等都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特别是马圈庠的地热矿泉水,含有锂、锶、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优质复合型天然矿泉水,开采价值很高。天镇的旅游资源特色比较明显,其中慈云寺、盘山显化寺、玉皇阁、惠庆塔、神头山、黑龙寺、古长城、烽火台、温泉渡假村等极度具开发和观光价值。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883万元,工业总产值1375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38万元,财政总收入3175万元。
 

', 'cityname' => '天镇', ], [ 'title' => 'pingding', 'content' => '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阳泉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井陉,南接山西昔阳,西连寿阳,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与阳泉市郊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6’~114°03’与北纬37°37’—38°04’之间。县城距阳泉市区9千米,距省会太原127千米。面积1394平方公里(2013年),辖8镇2乡,人口33.68万人(2011年)。.2011年,平定县地区生产总值61.66亿元。平定县有娘子关、冠山、开河寺、固关长城等著名景点。2001年,撤销南坳镇、维社乡,并入城关镇,更名为冠山镇;撤销古贝乡、南阳胜乡,并入张庄镇;撤销马山乡、潺泉乡,并入东回镇;撤销柏井乡、槐树铺乡,合并设立柏井镇,原槐树铺乡的旧关、新关等村并入娘子关镇;撤销岩会乡,并入巨城镇;撤销黄统岭乡,并入岔口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2个乡: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石门口乡、岔口乡。县政府驻冠山镇。
 

', 'cityname' => '平定', ], [ 'title' => 'gujiao', 'content' => '

古交市位于太原盆地以西、吕梁山脉主峰关帝山东翼、云中山南端,外围地势较高,中部则逐渐低洼,形成盆地地貌。平均海拔1604米,西南之狐偃山标高为2100米,丘陵山地超过全市总面积的95%,而河谷平川尚不足5%。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30200。代码:140181。区号:0351。拼音:GujiaoShi
 

', 'cityname' => '古交', ], [ 'title' => 'duodao', 'content' => '

掇刀区,因三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时将刀掇于巨石而得名。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92年,成立“荆门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11月,成立“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荆门市掇刀区”。辖团林铺镇、麻城镇、掇刀石街办、白庙街办,国土面积616平方公里,总人口22.23万人。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有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荆门石化总厂,有华中主火力发电厂——荆门热电厂,有上市公司——百科药业集团,有中国最大的水阀门制造企业——普安阀门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响岭岗东周文化遗址被考古专家考证为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地下楚文化宝库。掇刀石、望兵石、古驿道、马跑泉、关帝庙、长坂坡古战场等三国遗迹尚存。历史名人有辛亥革命时期的留德医学博士陈雨苍、新中国上将陈士榘、少将邓家泰,还有当代画家李可梅等。
 

', 'cityname' => '掇刀', ], [ 'title' => 'loufan', 'content' => '

娄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今天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现在的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乐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娄烦属山多坡广的黄土高原,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289.8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3%。其中:耕地283.15平方公里,林地337.02平方公里,城镇工矿占地28.73平方公里,其余为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末利用土地。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干旱、霜冻、水土流失及农作物病虫害等现象较多,“十年九旱”、“春冻早霜”是其主要特点。
 

', 'cityname' => '娄烦', ], [ 'title' => 'jingshan', 'content' => '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189平方千米/3172平方千米(简册)。地处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低山面积占46%,丘陵岗地面积占50%,平原面积占4%。境内山丘属大洪山余脉,最高峰为王家大山与随州交界的山峰娘娘寨,海拔950米,最低处为永3隆河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主要河流有漳水、大富水、京山河、永隆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出境。多泉水。
 

', 'cityname' => '京山', ], [ 'title' => 'yangqu', 'content' => '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地处忻家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扼晋要冲,太原门户。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交界,东南入寿阳县毗连。境北系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因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农必争之地。清代以前,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多次举兵犯并州,境内之石岭,天门,赤塘三关,皆驻雄兵以据敌;抗日战争期间,阳曲曾为晋察翼,晋绥两大边区联袂抗日之前沿阵地;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凭借阳曲倒之有利地形,围歼太原城守敌,取得太原战役的彻底胜利。全县辖4镇6乡,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070。67闰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3.45万人.阳曲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暖温带,属大陆性气候。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11309,北纬3725。海拔800–2100米之间。最低侯村乡河里村,海拔800米,最高柳林尖山,海拔2101.9米。年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5.7℃。年平均降雨量441.2毫米,年无霜期164天。阳曲地域广阔,气候温和。
 

', 'cityname' => '阳曲', ], [ 'title' => 'zhongxiang', 'content' => '

钟祥市隶属湖北省,荆门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处北纬30°42′-31°36’、东经112°07′-113°00’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00.6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3.50公里,版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市人民政府驻地郢中,距省会武汉市218公里,东北邻随州市,东接京山县,南连天门,西邻荆门,西北与宜城市接壤。钟祥是一片肥沃的热土。它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平原、丘陵兼有,孕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矿石、累托石、硫铁矿、铝、硅、重晶石等6类27种,尤其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开采量居全国第一,有“中原磷都”之称;丰富的物产和资源为钟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六年进入湖北省十强县市之列,农业综合实力曾位居全国第五、湖北第一,小康建设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工业形成轻工、纺织、食品饲料、机械汽车、建材、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箱包、电机、脱水蔬菜、葛粉等17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啤酒酶、北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必将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形成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全面开通的格局;水泥路面居全省县市之首,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冷水机场开设航班,汉江航运常年通航;邮电通讯实现数字化,乡乡镇镇开通程控直拨,移动通讯网和无线自动寻呼网覆盖全市。
 

', 'cityname' => '钟祥', ], [ 'title' => 'qingxu', 'content' => '

清徐县地处省城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全县国土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四镇五乡,总人口30万人。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境内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水电气暖及通讯成网配套,是发展工业,旅游、商贸的卫星城市。
 

', 'cityname' => '清徐', ], [ 'title' => 'jingmen', 'content' => '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荆山余脉、大洪山南麓的汉水流域,疆域形似三角,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东经111?51'-113?29',北纬30?28'-31?26',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东望武汉,南连荆州,西临宜昌,北接襄樊。荆门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商之际,楚族南徙,“辟在荆山”,兼收并蓄南北文化,发展成璀璨夺目的楚文化,西周、权国,冉国建都于此;钟祥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陪都,是时嘉靖皇帝行养之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宋玉、孙叔敖、养由基等一批在历史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屈家岭文化遗址、纪山寺及纪山古墓群、钟祥明显陵等。1994年出土的“中国第一古尸”系战国女尸,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属稀世国宝。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年平均气温15.6-16.3℃,年日照时间1997-2100h,年平均降水量804-1067mm,无霜期239-255d,能满足优质稻生长所需的温光条件。主要景点:龙泉公园、博物馆、黄仙洞、元佑宫、大口国家森林公园、鸳鸯溪漂流、漳河风景区、空山洞、京山温泉山庄、明显陵。
 

', 'cityname' => '荆门', ], [ 'title' => 'taiyuan', 'content' => '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 'cityname' => '太原', ], [ 'title' => 'hubei', 'content' => '', 'cityname' => '湖北', ], [ 'title' => 'suixian-2', 'content' => '

随县,隶属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东与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河南信阳市相接、西与枣阳、宜城市毗邻,南与安陆、京山、钟祥等县市相连,北与河南桐柏县接壤。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随县国土总面积5673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106万。县政府驻地厉山镇。2016年,随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2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456.3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15.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2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7亿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70—114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
 

', 'cityname' => '随县', ], [ 'title' => 'qianjiang-2', 'content' => '

潜江市位于东经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394公顷,总人口100.2万,其中城镇人口48.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36万)。辖15个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管理区。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16个县团级国有农场。潜江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东邻武汉通黄石,西接荆州达三峡。318国道和宜黄(沪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襄岳两条二级公路纵贯南北。是全省平原湖区惟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境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
 

', 'cityname' => '潜江', ], [ 'title' => 'cengdou', 'content' => '

曾都区地处鄂北,东承武汉,西走川陕,北通中原,南达荆湘,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鄂北重镇”之称。曾都区别称“编钟之乡”。曾都区位于湖北省随州腹地,是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曾都区气候条件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其“擂鼓墩风景区”为著名景点。曾都区版图面积1316平方公里,为原曾都区的19%。2017年总人口82万,为原曾都区的40%;其中农业人口53万,占总人口的65%;城镇人口29万,占总人口的37%。辖5个镇、4个办事处、城南新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54个村、48个居委会。2010年,曾都区国土面积14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7万公顷,辖5个镇、4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和1个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53个行政村、52个居委会、社区。
 

', 'cityname' => '曾都', ], [ 'title' => 'xiantao', 'content' => '

仙桃市位于鄂中,地处江汉平原南部,汉江下游南岸。东邻汉阳,西接潜江,南滨东荆河与洪湖、监利相望,北枕汉江同天门、汉川—衣带水。市治距省会武汉市8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形如翩飞彩蝶。总面积252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分半水”的格局。仙桃市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但时有旱涝、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4.8小时,平均每天5—6小时,日照率为46%,基本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平均气温16.5℃,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一般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4.2℃(1977.1.30);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9.3℃(2003.8.2)。无霜期258天。
 

', 'cityname' => '仙桃', ], [ 'title' => 'guangshui', 'content' => '

广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桐柏山脉东支南麓,大别山脉西端,地跨东经113°31′—114°07′北纬31°23′—32°05′。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最高的大贵山主峰海拔907.80米,西南部最低处平林河床海拔37米。市境群山环峙,北扼雄关险隘,东西居铁路要冲,绾毂南北,控制随枣,“系全楚襟喉之处,自古用兵之地”。境内武胜关、平靖关、黄土关三关鼎峙,历来为兵家重地、商旅要途。全市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市区位于广水市腹地,距省会武汉176公里。广水市属北亚热带气候,北部山区地形复杂,具有小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降水990毫米。河流沿山脉走向,共有大小河流337条,总长2423公里。较大河流有广水河、应山河、水、蓼水、余店河、龙泉河、小河、飞沙河共8条,前6条属长江流域,后2条属淮河流域。在总面积中,山、水、田的大体比例是六山一水两分田。由于境内多山,河溪交错,库塘密布,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农作物适宜种植稻、麦、棉、油料、豆类、大蒜和烟叶。林木350多种,主要树种有松、栎和杉木。国家列为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银杏、牛鼻栓、白玉兰、三尖杉等。宜牧草埸224万亩,野生牧草300多种。药材600多种,桔梗、蜈蚣为著名药材。野生动物100余种。常见鱼类40多种。已发现矿产22种,构成工业矿床的矿产有钇、磷、萤石、白云岩、瓷石共5种,钇矿为本县之优势矿产,有大型矿床3处。
 

', 'cityname' => '广水', ], [ 'title' => 'tianmen', 'content' => '

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上通荆沙,下接武汉,南濒江汉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在长江,汉水经济开发带中,具有强大的接纳和辐射能力。天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我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冬季,天门受变性及第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干燥寒冷,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仅占全年的百分之九,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8℃,常有冻害。夏季,天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闷热多雨,七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7~30℃之间。六到八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形成雨与热同季节。梅雨期多暴雨,出梅后,常有伏旱或伏秋连旱。春秋为季风交替季节。春季时冷时热多阴雨冷害。秋季年际的差异大,大多数年份秋热气爽,但有的年份阴雨连绵出现“秋寒”。名胜古迹遍天门。境内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石家河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保存完好、气势宏伟,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还有景色秀丽的东湖、西湖风景区……
 

', 'cityname' => '天门', ], [ 'title' => 'suizhou', 'content' => '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跨北纬31度过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6989平方公里,人口157万。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
 

', 'cityname' => '随州', ], [ 'title' => 'dongbao', 'content' => '

东宝区,得名于隋代所建荆门城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的东宝塔。东宝地处鄂中,北枕荆山余脉,南接江汉平原,是荆门市主城区,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市辖县级行政区;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经济管理权限上享受县(市)同等待遇。东宝区东与钟祥市毗邻,西与远安县、南漳县交界,北与宜城市接壤,南接当阳市、沙洋县。全区南北最大长度约70.75千米,东西最大宽度48千米。面积1298平方千米。2016年底,全区人口41万人。东宝区辖1乡、5镇、2街道:仙居乡、牌楼镇、子陵镇、石桥驿镇、马河镇、栗溪镇、龙泉街道、泉口街道。景点有东宝塔,龙泉书院,象山“四泉”(龙、蒙、惠、顺);捉马洞、仙人岩等三国古战场遗迹;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天然溶洞香龙洞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
 

', 'cityname' => '东宝', ], [ 'title' => 'shennongjia', 'content' => '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气候:神农架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随海拔增高,依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极端低温-21℃,极端高温38.5℃。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六月至十月为神农架旅游的最佳季节。景观:板壁岩、燕子洞、神农架旅游滑雪场、神农祭坛、神农架动植物标本馆、武山湖、燕子垭、天门垭、风景垭、六道峡、金猴岭、神农顶、小龙潭野考站、小当阳、香溪源、老君山杉树坪、古犀牛洞。
 

', 'cityname' => '神农架', ], [ 'title' => 'shayang', 'content' => '

“百里长湖,鱼跃荷香;千里汉江,楚韵悠长。春申故里,天下闻名;郭店楚简,举世无双。”美丽富饶的沙洋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西北部。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沙洋撤区设县,沙洋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3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沙洋', ], [ 'title' => 'zhangwan', 'content' => '

张湾区是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中西部。版图面积652平方公里,辖两乡、两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市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万人。张湾区交通条件便利,经济依托优势明显。襄渝铁路、316国道横穿东西,209国道纵贯南北,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月亮湖山庄,长坪水库,黄龙水库,白马山,牛头山森林公园等。
 

', 'cityname' => '张湾', ], [ 'title' => 'hefeng', 'content' => '

鹤峰县位于恩施州东南部与湖南省毗邻;面积2892平方公里,人口22.02万,辖六乡两镇和一个开发区。漫长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鹤峰群山巍峨、气势磅礴的地形地貌,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与悠久的民族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壮阔美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鹤峰“十大景区”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了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大三峡——一溇水——一张家界”旅游热线,“张家界游山,溇水河玩水”,将是国内外游客水陆并进、四季皆宜的最佳选择。
 

', 'cityname' => '鹤峰', ], [ 'title' => 'maojian', 'content' => '

茅箭区北依秦岭,南连神农架,东接江汉平原,西枕大巴山,身沐汉江水,怀抱伏龙山,是十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乡、1个镇,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7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国土总面积54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车桥生产基地和东风公司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基地。也是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重要的商品流通集散中心。
 

', 'cityname' => '茅箭', ], [ 'title' => 'sanxia', 'content' => '', 'cityname' => '三峡', ], [ 'title' => 'xuanen', 'content' => '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径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北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西宽71.5公里,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县内聚居着汉、土家、回、苗、侗等24个民族,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56%。宣恩县元(1279—1368年)置沿边溪洞招讨司,所辖区域几经扩缩,现辖6乡3镇,5个居委会,行政村280个,2002年末总户数为9.81万户,总人口34.06万人,农业人口30.99万人占91.0%,非农业人口3.07万人占9.0%。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拨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 'cityname' => '宣恩', ], [ 'title' => 'zhijiang', 'content' => '', 'cityname' => '枝江', ], [ 'title' => 'danjiangkou', 'content' => '

丹江口地处鄂西北,汉水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城区、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城区丹江口,东南距省会沿公路480公里,西距十堰城区110公里。丹江口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水全效益及垂直地貌的影响,构成了我市优越的山区域性小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等。全市年平均气温7.7°C--16°C,>10°C的活动积温为2200°C--5100°C,无霜期180--250天,全市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4%,年降雨量750MM--900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1979.1MM。
 

', 'cityname' => '丹江口', ], [ 'title' => 'xianfeng', 'content' => '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杨关四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一级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枝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家级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构成了成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通往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地将鄂、谕、湘、黔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改革开发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咸丰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及国家对民族地区特别扶持的重大机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县域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咸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集边区贸易城,文化旅游城,土苗风情城,生态园林城于一体的“楚天明星城”已初具雏形。
 

', 'cityname' => '咸丰', ], [ 'title' => 'yidou', 'content' => '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山林面积127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万人。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 'cityname' => '宜都', ], [ 'title' => 'fangxian', 'content' => '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县城距省会武汉市582公里,距十堰市政府102公里。县境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31公里,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有“千里房县”之称。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变化大,具有立体气候;同一海拔高度,阴坡与阳坡气温相差1—2.5℃;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7.6℃(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96年7月20日)。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北长南短,北部的大木为240天,南部的西蒿为174天,其余地区大都为21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14毫米,雨日100—140天之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大木镇雨日最少,为106天;桥上乡西蒿雨日最多,为140天。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之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春季“倒春寒”,夏季“卡脖旱”和秋季的阴雨低温天气。房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境内平坝、丘陵占17.1%,二高山占44.4%,高山区占38.5%。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一般是东西、东北或东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间,山背开阔,山顶垣状,其间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是玉米、水稻、小麦、木耳的主产区;中部以县城周围的马栏河谷为中心,形成一条狭长的断陷盆地,海拔在400—600米,既是本县的粮仓,又是果木林园发展的重要基地;南部为山区,山势巍峨陡峻,大部分在千米以上,是玉米、杂粮及用材林主要产区。全县最高海拔为西南部上龛关家垭,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是大木的姜家坡,海拔180米,境内海拔高低差为2306米。
 

', 'cityname' => '房县', ], [ 'title' => 'jianshi', 'content' => '

建始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北纬30°06′-30°54′,东经109°32′-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面积2659平方千米/2666.55平方千米/2569平方千米(简册)。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大巴山脉余脉和武陵山脉余脉的结合部,地壳断陷和抬升较显著,山地地貌、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发育,具备多层性山地特色。南、北部高山有古老的高原面,也有平缓起伏的岗峦。中部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岩溶、石芽、峰丛、峰林、伏流、盲谷、漏斗和岩溶洼地星罗棋布。西南部的马水河流域为盆地。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点南部野三河口海拔213米。
 

', 'cityname' => '建始', ], [ 'title' => 'changyang', 'content' =>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清江中下游,地跨东径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处鄂西南地区,东邻宜都,南交五峰,北接秭归和宜昌,西毗恩施自治洲的巴,东县傍长江三峡。。距省会武汉320多公里、三峡机场32公里、长江水运码头红花套28公里。现有318国道纵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3公里。县域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49.7%。县内重峦叠嶂,溪河纵横,秀丽的清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有“夷水名疆”之誉。长阳山雄水秀,清江如画。随着隔河岩水电站的建成,万古清江出平湖,秀水漫春山,百岛百样景,迷人的清江更添仙风神韵。为把清江建成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长阳人民和中外投资者正精心装点,锦上添花。
 

', 'cityname' => '长阳', ], [ 'title' => 'zhushan', 'content' => '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地跨东经lO9°32—1lO°25’、北纬31°30’—32°37’之间。东连房县,西交竹溪、陕西句阳,南接神龙架林区、四川巫溪,北邻郧县、陕西白河县。县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市682公里,东北距郧阳行署驻地十堰市172公里。竹山虽为副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属北温带,但地处汉江、堵河盆地,又为高温区,热量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10.2℃至15.6℃,最冷月(1月)一1.9℃至3.1℃,极端最低气温一9.9℃(1956年1月21日);最热月(7月)21.7℃至27.7℃,极端最高气温43.4℃(1966年7月20日),为全省极端最高气温之最。日照时数年平均1,65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始霜10月10日,终霜3月20日,年平均无霜期由中部地区的252.8天,向四周递减到163.4天。年平均降雪20天左右。全年多偏西南风。全县地势由南、西向东北倾斜,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公社的瓦桑河巨型断裂为界,南为高山区,东南为二高山、低山区,中南为低山区,北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区,西北为二高山区,中西部为低山、平丘、盆地区。海拔高差2,520米。境内最高点是葱坪山,海拔2,740.4米,最低是尼姑河口,海拔220米。
 

', 'cityname' => '竹山', ], [ 'title' => 'lichuan', 'content' => '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东接恩施市,南界咸丰县,西南与重庆市黔江、彭水两县相邻,由西至北与重庆市石柱县、万州、云阳、奉节交界。地跨东经108°21′至109°18′,北纬29°42′至30°39′。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409.2小时。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9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风大雪多,易涝少旱,年平均气温11.1℃,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时数1518.9小时。主要灾害性气候有:低温连阴雨、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利川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光照不足,热量偏低,降水量充沛,气候差异明显。
 

', 'cityname' => '利川', ], [ 'title' => 'dangyang', 'content' => '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处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现辖7个镇、3个办事处,现有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总人口48.6万人。当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8%。无霜期长(年平均为268天),年平均气温为16.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1966年8月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6℃(1977年1月30日),气温稳定在10.0℃以上的日数为241天,年均总积温5225.1℃。雨水充沛,宜于农耕,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36–1048毫米之间,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历史上最多降雨量1544毫米(1983年),最少降雨量539.1毫米(1966年)。
 

', 'cityname' => '当阳', ], [ 'title' => 'yunyang-2', 'content' => '

郧县地处鄂豫陕三省边沿,汉江上游下段,秦岭巴山东延余脉褶皱缓坡地带,史称“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境内高山与盆地兼有,沟壑与岗地交错,山野辽阔,地势险要,版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纵跨北纬32°25′至33°16′,横贯东径110°07′至111°16′。南北宽92公里,东西长108公里,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仅6公里,形若金鱼。东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依,西南部与竹山县毗连,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西北部与郧西县相交,北部与陕西省商南县相接,南部与十堰市相依,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郧县城关镇(古为郧阳府城),位于汉江北岸,距省会武汉市535公里,距十堰市仅27公里。郧县的山场、耕地、水域、道路和村庄分别占国土面积的81.2%、10.3%、4%、4.4%,大体构成“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
 

', 'cityname' => '郧阳', ], [ 'title' => 'enshi', 'content' => '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位于东径109°4′48″-109°58′42″,北纬29°50′24″-30°40′00″,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全境绝大部分是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恩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誉为“休闲胜地”。恩施的美就在于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者不必拘泥于线路,可以兴之所至地游玩,这样往往能随时发现好风景。奇峰异石、溶洞飞瀑、佳林名卉遍布,形成了秀、雄、奇、绝、险的旅游资源,有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神州第一漂—-清江闯滩,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土家第一寨—-鱼木寨,荆楚第一石林—-梭布垭石林,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 'cityname' => '恩施', ], [ 'title' => 'wufeng', 'content' =>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翼地带,全境皆为山区,东邻宜都市、松滋市,西倚鹤峰县、巴东县,南交湖南石门县,北毗长阳县。全境皆为山区,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部地带,系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44.8%,县境内最高点白溢寨顶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点东部渔洋河桥河峡口150米。境内沟壑纵横,峰峦重叠,群山之间夹有小块平地,县境东部的渔洋关(低山河谷),中部的长乐坪(半高山)和西部的湾潭(高山地带)均有万亩平原展开。东半部山形浑圆,坡缓谷浅,西半部山势高峻。主要河流有渔洋河、天池河、泗洋河、南河、湾潭河、百溪河。
 

', 'cityname' => '五峰', ], [ 'title' => 'yunxi', 'content' => '

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北岸。北邻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3县,西南邻陕西省旬阳、白河2县。面积3502.6平方千米/3509平方千米(简册)。郧西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长115公里),全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服。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这是最理想的),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无论温度和日照都是很理想的基数。旅游资源丰富。白龙洞猿人遗址,会把你带入远古石器时代;走铁山寺、弥陀寺和柳州古城,游悬鼓青嶂、天地映月等郧西古城八景,你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龙潭河旅游风景区是郧西县新近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其位于郧西县羊尾镇,坐落在两省(鄂、陕)三县(郧西县、郧县、白河县)交界处,景区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与襄渝铁路、老白公里、汉江水路紧紧相连,临近白河、胡家营、将军河3个火车头。距:十堰98公里,白河县城10公里,安康240公里,襄樊3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景区以自然的瀑布群和古代蔡伦的火纸作坊群为主景,经过自然山、石、岩、沟、洞和树藤、花、草、果、竹以及人文景观的古建筑群装点,景色优美、特色鲜明、风貌古老纯朴、空气凉爽清新。景区内共有天光一线、银河飞泻、龙女出浴、龙潭泻月、龙子击鼓、贡爷古居、千年古镇等60多个景点。大、中、小客车均可直达景区内,是游乐、休闲、避暑、度假之理想去处。
 

', 'cityname' => '郧西', ], [ 'title' => 'ting', 'content' => '', 'cityname' => '猇亭', ], [ 'title' => 'xiling', 'content' => '

西陵区位于长江的西陵峡口,地属宜昌市,是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73万。西陵区辖6个街道、1个乡,主要有西陵街道、学院街道、云集街道、西坝街道、葛洲坝街道、夜明珠街道、窑湾乡、宜昌开发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坐落境内。宜昌市西陵区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 'cityname' => '西陵', ], [ 'title' => 'zhuxi', 'content' => '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地处东径10929’-1108’,北纬3132’-3222’。东与本省竹山县相连,西与陕西省旬阳、平利、镇坪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最高海拔点葱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拔马家河乡烂泥湾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竹溪县境内山峦叠峰,河谷幽深,最高海拔二千七百四十米,最低海拔二百七十六米,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昼夜温差大,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十四度左右,无霜期二百三十八天,日照时数一千八百小时,日照系数百分之四十,年降雨量一千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适度的鲜明立体气候特征,十分适宜魔芋喜温怕晒、喜湿怕渍的生长特性。据区划统计,竹溪县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
 

', 'cityname' => '竹溪', ], [ 'title' => 'dianjun', 'content' => '', 'cityname' => '点军', ], [ 'title' => 'xingshan-2', 'content' => '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以北,地处秦巴大山区,经纬度在东经110°25′至111°06′,北纬31°04′至31°34′之间。东临宜昌、保康,西与巴东毗邻,南接秭归,北抵神农架林区,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32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57‰,占全国的0.24‰。兴山的地貌区划属秦岭大巴山体系,山脉走向从东向西伸展,总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东北部群山重叠,多山间台地,向南逐渐降低,西北部山高坡陡,沟深谷幽,水流湍急。县境内有大小山头3580座,最高点位于与巴东交界处的仙女主峰,海拔2426.9米;最低点位于与秭归接壤处的游家河,海拔109.5米,垂直高差达2317.4米。全县地貌可划为三种类型:一是海拔800米以下的山沟河谷低山区。该区面积355.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由香溪河、凉台河两大水系控制最低部位。地表由紫砂页岩、泥质岩及灰岩组成,两岸山陡坡急,但在沿河两岸相继出现夫子岩、建阳平、南阳河、平邑口、高阳镇等大小不等的河谷小盆地。二是海拔800至1200米之间岩溶剥蚀中山区。该区面积575.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分布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表由白云岩、硅质岩、灰岩、砂岩等组成,地势北高南低,山顶浑圆,河谷纵横,溪沟由北向南深切。三是海拔1200米以上的缓坡、平淌高山区。该区面积1397.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表由元古界灰岩、泥质岩以及变质混合岩组成,区内山峰复峦,山脊众多,形成溶蚀洼地、溶洞、落水坑、伏流、石林等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兴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多变,雨水较多;夏季雨量集中,炎热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多雨雪、早霜。由于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这种特殊的气候特征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故有“山上皑皑霜雪,山下桃红李白”之说。兴山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年际间气温变化不明显。极端最高气温为43.1℃,极端最低气温为-9.3℃。年平均无霜期,低山272天,半高山215天,高山163天。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为99千卡/平方厘米,季节分配为夏多冬少,4至9月总辐射量为64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4.7%。平均日照时数为1682.8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年平均降水量为900至1200毫米,绝对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北部多于南部,高山多于低山,夏季多于秋冬春季。
 

', 'cityname' => '兴山', ], [ 'title' => 'shiyan', 'content' => '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全市辖五县一市二区,总面积23700平地方公里,人口340余万。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景观:驴头峡,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赛武当自然保护区,上津古城,虎啸滩,龙呤峡,大寺遗址。
 

', 'cityname' => '十堰', ], [ 'title' => 'wujiagang', 'content' => '', 'cityname' => '伍家岗', ], [ 'title' => 'zigui', 'content' => '

秭归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东南至太阳坪,与宜昌、长阳接壤;东北至五指山,与宜昌、兴山接壤;西南至香炉山,与巴东、长阳县接壤;西北至羊角尖,与巴东、兴山接壤。东西最大距离66.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60.6千米。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
 

', 'cityname' => '秭归', ], [ 'title' => 'badong', 'content' => '

巴东位于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郊建始、四川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人口48.5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公里150人。土家族占总人口43%。巴石、巴兴公路分别于县城与长江交汇,距三峡工程坝址64公里,沿江东下736公里抵武汉,溯江本进538公里至重庆,经巴石公路200公里达州府恩施。武陵山脉、巫山山脉、大巴山脉余脉盘踞县境,长江、清江分割县地,扼川鄂咽喉、据鄂西门户。县境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其横截为3段,北有大巴山余脉盘踞,主脉沿着与神农架林区的交界由西向东延伸,山体雄伟,高峰林立。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是全县最高点,与大神农架毗连,构成“华中屋脊”。中有巫山山脉沿楚蜀省界南北走向,一般地势比较缓坦,形成山原地貌。构成一块高寒的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地势平缓、顶部宽旷,呈山原地貌,三山盘踞,两江分割使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三高两低的“W”形。全县平均海拔高1053米,最高点3005米,最低点66.8米,相对高差为2938.2米。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
 

', 'cityname' => '巴东', ], [ 'title' => 'yuanan', 'content' => '

远安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东向西,分别与荆门、当阳毗连,与宜昌为邻,与保康、南漳接壤。这里,山谷险隘,沮漳流通,在万山之中,为四固之地。全县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鸣凤、洋坪、荷花、旧县、花林寺、茅坪场、河口六镇一乡。到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9.53万人。远安虽然是湖北的一个山区小县,但自然条件却比较优越,次高山、丘陵、河谷冲积平畈兼而有之。西北部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8.6%,东部丘陵占总面积的38%,中部河谷冲积平畈占总面积的23.4%。境内最高点太平顶也不过海拔1325.1米,境内最低点雷打岩只有海拔76米。远安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占全县71.49%的面积为山林,森林覆盖率达65.41%,人均占有林地9亩,是湖北有名的“林海”,是全国红发薄皮马尾松的采种基地,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也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远安的“垭丝”中外驰名,鹿苑茶闻名遐迩,香菇产量成为在南五省第一县。境内已发现矿点40多处,而以磷矿的藏量大、品位高而成为化工部定点生产基地之一。水资源也比较丰富,除过境客水沮河、漳河、西河外,还有43条溪流遍布全县,既有利于农田灌溉,又有利于小水电的发展,早在1989年,远安就成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初级阶段达标县。
 

', 'cityname' => '远安', ], [ 'title' => 'laifeng', 'content' => '

来凤县以凤凰飞临的传说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它远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地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湘渝三省(市)要冲,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接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与本省宣恩县、咸丰县相连,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地跨东径109°00′—109°27′,北纬29°06′—29°40′,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下辖翔凤镇、绿水乡、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203个村,1844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小组;另有胡家坪林场、白岩山药材场、磨坡农场等三个国营场圃。境内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四围山色如屏;盆地沃野万,气候温暖湿润,田园秀美丰饶,自然风光以雄、奇、险、幽著称,有仙佛寺摩岩石刻、杨家堡商周文化遗址、落印潭、卯洞、河东摆手堂、接龙桥等名胜,盛行跳摆手舞、唱五句子歌、赠西兰卡普织锦、喝油条汤等民俗。来凤山水融汇武陵神韵,自然风光奇特秀丽,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浓郁,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仙佛寺上依绝壁,下临深潭,景色清幽,摩岩雕凿的咸康佛为江南之最,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印潭风景区潭水如镜,奇峰竞秀,岸边有土司王城遗址,更以巨大的伏流洞——卯洞和有土家先民悬棺葬的仙人洞奇景令人叹服。在酉水漂流,可一日游三省市边区,既可领略酉水河阳刚之美,又可饱览边区风情。塘口库区、新峡库区高峡平湖,景色万千;翔凤山公园、老虎洞、接龙桥、贵帽山、胡家坪林场均是开发旅游的好去处。土家人勤劳勇敢、质朴豪爽、热情好客,民风民俗浓郁似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在此最为流行,保留有号称“神州第一堂的”摆手堂;还有地龙灯、肉连响、哭嫁歌、打绕棺、八宝铜铃舞等,使人留连忘返。土家油茶汤是独具特色的东方茶文化,“麻辣烫”融汇川湘特色,土家风味小吃令人回味无穷。
 

', 'cityname' => '来凤', ], [ 'title' => 'yiling', 'content' => '

宜昌市夷陵区古称夷陵,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区境环绕宜昌市城区和葛洲坝水电枢纽,东连远安、当阳,西邻秭归、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呈东西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受地势影响,气候垂直差异很大。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焦柳铁路纵穿南北,三峡机场坐落境内,还有宜黄高速公路经过,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交通网。
 

', 'cityname' => '夷陵', ], [ 'title' => 'yichang', 'content' => '

宜昌全区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结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处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宜昌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区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区,是我国二级阶地东端,崇山峻岭,峡谷交错。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区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宜昌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西汉初年(约公元前二百年)为县治,东汉建安年间(约公元二百年)又为郡治。此后各代,称郡或称州或称府。宜昌是鄂西政治、军事的中心。古今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郭沫若等都曾来过宜昌,留下了光辉诗篇。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3.1℃-18℃。景观:三峡大坝、黄陵庙、南津关、、昭君故里、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巫山小小三峡、香溪源、金猴岭原始森林、坪画廊等。宜昌境内建立了2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域内有各类高等植物3000多种,有国家级珍稀植物4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2种。
 

', 'cityname' => '宜昌', ], [ 'title' => 'tongshan', 'content' => '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径114°14′—114°58′,北纬29°51′。以治所通羊镇为中心,西北距咸宁市所在温泉37公里,北距武汉市124公里,东北向径直32公里至石栏桥界的新县,东南向径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宁县,南向径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宁县,南偏西向径直35公里至老虎头主峰界江西省修水县,西向径直21公里至冷铺崇阳县。县城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折合40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4%。通山县有以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为龙头的建筑业资源,有以风电、水电、核电、蓄能电为主的能源业资源,有以九宫山、富水河、隐水洞、古民居为主的旅游业资源,有以商品单、“两鱼一虾”为重点的畜牧、水产业资源,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业资源。
 

', 'cityname' => '通山', ], [ 'title' => 'shashi', 'content' => '

沙市春秋战国时名江津,又称夏首,是楚国都城郢的外港。唐时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于民国初期建市,是当时湖北省仅次于汉口市的第二大市。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划为省辖市。1956年改为荆州地辖市。1979年复为省辖市。是湖北省上世纪80、90年代的明星城市。1994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设立荆沙市,后更名为荆州市,以原沙市市辖区为主体,对区划作适当调整后设立沙市区,成为荆州市两个中心城区之一。
 

', 'cityname' => '沙市', ], [ 'title' => 'tongcheng', 'content' => '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地跨东径113°36¢-114°4¢,北纬29°2¢-29°24¢。县境东南界江西修水县,西与西北毗邻湖南省岳阳县、临湘市,北与东北与本省崇阳县相邻。东西最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40.5公里。通城地处幕阜山北麓,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最高点是与江西省修水县、湖南省平江县交界处的黄龙山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最低点是四庄乡小井偏北边境,海拔78米。境内河流有隽水(陆水上游)。通城地处中纬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山区)至16.7°C(城区)。7月最热,1月最冷,最高气温为39.7°C,最低气温为-15.2°C。无霜期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山区)。主要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
 

', 'cityname' => '通城', ], [ 'title' => 'songzi', 'content' => '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江汉平原,与江陵、公安毗邻,西与五峰、宜都接壤,南连湖南澧县、石门,北枕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10°14′—112°03′,北纬29°53′—30°22′。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中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松滋市区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西毗松滋火车站;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区版图面积89.8平方公里。松滋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岩盐、硅铁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2种,被誉为金松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洈水风景区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构成旅游金三角。
 

', 'cityname' => '松滋', ], [ 'title' => 'chongyang', 'content' => '

崇阳县位于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接通山,南邻江西修水,西毗通城、湖南临湘,北界咸安、赤壁。现辖8镇4乡。八镇:沙坪镇,石城镇,桂花泉镇,白霓镇,路口镇,金塘镇,青山镇,天城镇。四乡:高枧乡,肖岭乡,铜钟乡,港口乡。325个行政村,总人口45.7万人,县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1985年列为对外开放县。崇阳县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和106国道交汇区,武汉、长沙、南昌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县城距省会武汉155公里,距长江、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不到20公里,106国道贯穿全境。近年来,公路网、城乡电网、光纤通讯网、广播电视光缆网、青山引水管网等”五网”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覆盖全境。
 

', 'cityname' => '崇阳', ], [ 'title' => 'honghu', 'content' => '

洪湖市地处江汉平原东南端,四湖水系下游,素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之称,全市现有乡镇和管理区20个,村(场)486个,总人口93万。近年来,随着洪湖水产优势的不断发挥,水产大市的地位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今年洪湖市委、市政府把水产业放在市域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快了洪湖现代水产发展的步伐,为创建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强县(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cityname' => '洪湖', ], [ 'title' => 'jiayu', 'content' => '', 'cityname' => '嘉鱼', ], [ 'title' => 'jianli', 'content' => '

芙蓉之国——监利,犹如镶嵌在江汉平原南端的一颗明珠。东沿洪湖,有水面50余万亩,为监利、洪湖两县(市)共有,西望荆沙,长江水迂回于南,东荆河静卧在北。监利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地利形胜,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古籍浩瀚,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史以来,勤劳勇敢的监利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正是这些不避艰辛,不畏强暴,不惧邪恶,可歌可敬的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监利县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23.5-30.5米之间,高差仅7米。放眼远望,大地似锦,一马平川,打破这种平原单调景观的是位于东部长江之滨的两个小山丘——杨林山和狮子山,它们是江南丘陵的余脉,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断裂和错动,在长江南移过程中,河床沿断裂层发育成长,这两个山丘即遗留在江北。杨林山海拔78.8米,为全县制高点;狮子山海拔58米,两山共占地约4平方公里。它们宛如两个威严的武士,守护着监利的东大门,阅尽了人间沧桑,在监利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同凡响的篇章。解放后在杨林山修建的杨林山泵站,泄洪引水,气势螃薄,既保证了县内20多万亩农田旱涝保收,又为杨林山增添了新的景点;近年修复的天妃庙(娘娘庙)高踞于山巅,腑视着长江。登山游庙,极目楚天,远山如游龙起伏,翠叠苍莽;洪湖浮光掠影,雪亮如镜;大江滚滚东去,惊涛拍岸,充满生机活力。如诗如画的江山,尽收眼底。监利的地形大势是:南部长江沿岸,北部东荆河沿岸和西部较高,中间和东部属于湖洼地带,低于西面和南北两侧地区,高低相差6米左右,自然形成撮箕型,宜排灌和水利。之所以这样,是由于长江、东荆河的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溢出河床,当流速减后,便很快沉积下来,形成天然大堤,天然堤随洪水上涨不断增高,两岸地势变得高亢,江河之间就形成地势相对低下的洼地。
 

', 'cityname' => '监利', ], [ 'title' => 'chibi', 'content' => '

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114°13’。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整个图形象一个头西尾东的奔兔。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负幕阜山,北临长江。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连绵逶迤的是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大小山峰百余座,最高为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广铁路两侧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北部是滨江滨湖地区。境内有23条大小河流,全长327.2公里,构成陆水、黄盖湖、西梁湖三大水系,注于长江。还有黄盖湖、西凉湖等数十处大小湖泊,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赤壁市交通便捷。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宁樟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拥有长江赤壁深水码头,赤壁市又是国际旅游轮的停靠点。即将动工的武广高速铁路、宁(波)(西藏)樟(木)高速公路、仙(桃)洪(湖)赤(壁)高速公路及赤壁长江大桥的兴建,将使赤壁处于我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在赤壁境内京珠高速公路有三个出口,全线首个市区内有两个火车站,首创县级市具有一个货运站,一个客运站的格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14.2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7公里。全市16个镇办场区全部通了公路,所有乡镇实现了黑色化,村村全部通了公路。市区北距武汉天河机场140公里,南距长沙机场280公里。
 

', 'cityname' => '赤壁', ], [ 'title' => 'shishou', 'content' => '', 'cityname' => '石首', ], [ 'title' => 'xianning', 'content' => '

咸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的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东南与江西的瑞昌、武宁、修水接壤;西南与湖南岳阳交界;西北至东北与荆州地区、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地区相邻。咸宁是一座最适合住居休闲的城市。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洁净,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常年稳定在52以下,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江河湖泊水质良好,大部分达到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最适合人们生活和居住。咸宁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阳新、通山等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汉、唐时期,已有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1965年,由孝感地区分离出来,成立了咸宁地区,温泉镇为咸宁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咸宁市是我国著名的“桂花之乡”,桂花质量居全国第一,产量居全国第二。赵李桥的“砖茶”,羊楼洞的“松峰”茶,咸宁的“剑峰”茶,竹木工艺,有很高的知名度。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景观:九宫山、赤壁遗址、赤壁大战陈列馆、陆水湖、拜风台、咸宁太乙洞、星星竹海。
 

', 'cityname' => '咸宁', ], [ 'title' => 'gongan', 'content' => '

公安县地处东径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上荆江南岸。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公安北与市府荆州市地区隔江相望,2002年10月1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公安与荆州连为一体,公安南临湘省安乡,安乡河大桥兴建,公安与安乡澧县足趾并立。公安东挽石首,西挽松滋,称荆州江南之明珠。国土面积2257.9平方公里,辖14镇,2乡,431个村委会,4137个村民小组。
 

', 'cityname' => '公安', ], [ 'title' => 'huangshigang', 'content' => '

黄石港区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中心城区,面积42.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2万人,辖花湖街道办事处、江北管理区,设32个社区居委会。黄石港区经济总量均居黄石市全市城区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湖北省各城区之首,荣获有全国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1927年为大冶县黄石堡,后称黄石港镇,1948年与石灰窑合称石黄镇,1950年属黄石市,1973年分设黄石港、胜阳港二区,1979年合为黄石港区。1996年,黄石港区面积41.8平方千米,人口约16万人。辖4个街道:胜阳港街道、沈家营街道、红旗桥街道、黄石港街道。区政府驻沈下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黄石港区总人口196569人,其中:沈家营街道37583人,黄石港街道70629人,红旗桥街道40726人,胜阳港街道47631人。
 

', 'cityname' => '黄石港', ], [ 'title' => 'jiangling', 'content' => '', 'cityname' => '江陵', ], [ 'title' => 'xisaishan', 'content' => '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西塞山又名道仕洑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长周18.5公里,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与一身。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观赏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诗填词近百篇,并在悬崖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市园林部门从1985年5月起,在西塞山着手进行游览小道、长廊、上观亭、桃花亭、沿江铁链护栏和桃花古洞、古钩鱼台的维修建设,景点不断得到开发利用。
 

', 'cityname' => '西塞山', ], [ 'title' => 'jing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荆州', ], [ 'title' => 'xialu', 'content' => '

下陆区面积75平方千米(湖北地名网)/47平方千米(黄石政府网,不包括团城山街道)/69平方千米(简册)。2004年底,人口138385人(湖北地名网)/105716人(黄石政府网,不包括团城山街道)。区人民政府驻石明甲。邮编:435005。行政区划代码:420204。区号:0714。拼音:XialuQu
 

', 'cityname' => '下陆', ], [ 'title' => 'xianan', 'content' => '

咸安区,隶属于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接阳新,南连崇阳,西邻赤壁,北靠江夏,东南与通山接壤,西北与嘉鱼毗邻。 区政府驻地浮山街道。截至2016年,咸安区国土面积1501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人。区下设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2016年,咸安区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快速增长,全年生产总值216亿。2004年末,咸安区总人口547408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40个居委会、266个村委会。2005年末,咸安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41个居委会、135个村委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咸安区常住总人口其中:512517人,温泉办事处120156人,浮山办事处47776人,永安办事处91500人,汀泗桥镇22368人,向阳湖镇20828人,官埠桥镇31657人,横沟桥镇33874人,贺胜桥镇14275人,双溪桥镇33276人,马桥镇24357人,桂花镇25746人,高桥镇15982人,大幕乡25606人,向阳湖奶牛良种场2859人,咸宁经济开发区833人,咸安经济开发区1424人。
 

', 'cityname' => '咸安', ], [ 'title' => 'tieshan', 'content' => '

铁山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部,矿产丰富,以盛产铁矿石而得名。一千七百多年前,先人就在这里掘矿冶炼,炉火绵延千年不绝。汉代东方朔曾在此潜心读书;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铸就“大冶之剑”;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建设了当时规模为东亚之冠的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铁山遂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摇篮。铁山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铁路连接京广、京九两条运输大动脉,106国道贯穿全境。旅游资源有九龙洞,东方山水库,鹿獐山公园,东方山,铁山寺,华藏寺等景观。
 

', 'cityname' => '铁山', ], [ 'title' => 'yingxian', 'content' => '

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3镇9乡,人口30万。县政府驻金城镇。应县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唐末置金城县,五代后唐置应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始称应县。本县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其中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但低洼处有小片盐碱荒滩。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境内气候寒冷,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零下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至140天。
 

', 'cityname' => '应县', ], [ 'title' => 'yangxin-2', 'content' => '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处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最高海拔862.7米,最低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1日),无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时数1897.1时,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阳新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及京九,北靠武黄,县城距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60公里,江西省-九江市120公里,境内有2条国道(106、316)、4条省道,武九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水道贯穿全境,江河航运四季通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阳新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阳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王英仙岛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是旅游观光和居住生活的理想场所。
 

', 'cityname' => '阳新', ], [ 'title' => 'yuanqu', 'content' => '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境南端,北依太行,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新安县相望。面积1176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人口20.3万,县政府驻新城镇。因境内山垣环抱地处黄河九曲之一而由宋朝时定名至今。垣曲县,商、周时始称:亘(gen)方。春秋战国时称:东山皋落氏部落。战国魏地时称:垣。西汉时称:垣县。东汉魏晋时称:东垣。北魏皇兴四年时称:白水县。北周武元年时改称:亳城县。隋朝时复称:垣县。宋朝时称:垣曲县至今。
 

', 'cityname' => '垣曲', ], [ 'title' => 'youyu', 'content' => '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全县辖4镇6乡,251个行政村,居住着汉、满、蒙、回、藏、苗、彝、畲8个民族,总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右玉县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这里自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三国时,由于连年混战,匈奴侵边,人口流失,右玉一带成了荒无人烟之地。秦初置善无县,因拓跋圭建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右玉属都城近郊,史称“盛乐金陵”。西汉高祖初,境内又增设中陵县,隶雁门郡。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定边卫。永乐七年又设大同右卫。正统年间又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改名右玉卫。雍正三年设立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在右玉。民国时废县留府,归雁门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革命根据地。
 

', 'cityname' => '右玉', ], [ 'title' => 'daye', 'content' => '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全市总面积1566.3平方公里,辖1个乡、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40米,最低点海拔11米。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大冶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主要是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9°C,极端最高气温40.1°C,极端最低气温-10°C,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为1385.8毫米。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
 

', 'cityname' => '大冶', ], [ 'title' => 'wenxi', 'content' => '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面积1164平方公里,辖7镇14乡,人口33.97万,县政府驻城关镇。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全县现有耕地79.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等。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铜、长石、石英、大理石、水泥、石灰岩、蛭石、型砂等均有分布。主要工业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单、糖醛、化肥、钾肥、水泥等行业。其中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活板手、糖醛、地毯、巾单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及欧洲等许多国,深受用户欢迎。
 

', 'cityname' => '闻喜', ], [ 'title' => 'shenchi', 'content' => '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全县平面轮廓呈东南斜向西北的长方形。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和邻近县市界线分明。东北隔内长城与朔州市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以管涔山脉的摩天岭、高峁山、草垛山与宁武县为界,西与五寨县毗连,北与偏关县的大部分和平鲁县的部分接壤。南北长约53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全县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约10.4万人。神池现辖3个镇7个乡,3个镇分别为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和东湖乡、贺职乡、长畛乡、大严备乡、太平庄乡、虎鼻乡、烈堡乡,251个自然村。
 

', 'cityname' => '神池', ], [ 'title' => 'shanyin', 'content' => '

山阴县位于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10乡(岱岳镇、玉井镇、北周庄镇、古城镇、吴马营乡、马营乡、下喇叭乡、合盛堡乡、岱岳乡、安荣乡、薛圐圙乡、后所乡、张家庄乡、马营庄乡),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总人口22万人(2004年)。县境内山脉,有恒山山脉,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有较大的河道4条,桑干河、木瓜河、黄水河、元子河(吴马营大河槽河)。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平方公里,总储量114亿吨,煤质品种以氯煤和弱粘煤为主,为优质烟煤;铁矿石储量约4000万吨,系赤铁矿;铝矾土约900万吨;粘土粉砂岩预测储量达亿万;石灰石约3000万吨;方解石约40万吨;大理石约1000万立方。此外还有石英石、钾长石、黑云母、玄武岩等。山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部分遗迹尚存。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汉墓群、广武古墓、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历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远将军庚岳、唐朝芮国公苑君璋、宋赵匡胤的大将米信、辽丞相沙彦恂、元朝平阳元帅安明本、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清朝梁启超的老师崔增瑞等。历史上山阴农业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糜黍、玉米、高梁、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菜、胡麻、水果瓜菜、葵花等;养殖业以奶牛、猪为主,兼养鸡、羊、兔等。
 

', 'cityname' => '山阴', ], [ 'title' => 'pianguan', 'content' => '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两县毗邻。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千米,全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新关镇。邮编:036400。代码:140932。区号:0350。拼音:PianguanXian。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为青杨岭山,海拔1855.2米;最低处为黄河沿岸寺沟河畔,海拔875米;平均海拔1377米。境内山地属管涔山脉,有青杨岭山、柏杨岭山、草垛山、明灯山等山峰。境内主要为黄河水系,有偏关河与县川河。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30千米,构成偏关西界。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明快。年平均气温3℃-8℃,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25.3毫米,无霜期为105—145天。
 

', 'cityname' => '偏关', ], [ 'title' => 'jiangxian', 'content' => '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部和南部由中条山环抱,高峻而挺拔;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低凹平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曲沃两县和侯马市环绕。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车厢城、晋文公墓、晋献公墓、晋灵公墓等诸多遗迹。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和国宝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绛县是尧文化和龙舞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尧故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绛县飞龙获得了国家专利,曾参加过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和香港回归庆典,先后出访过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 'cityname' => '绛县', ], [ 'title' => 'pinglu-2', 'content' => '

原名平鲁县,1988年国务院批准朔州市为山西省地级市时,改县为朔州所辖区.朔州市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与本省忻州地区相邻,东连山阴县,北接右玉县。总面积23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5.5°C,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备,发展经济潜力巨大。井坪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北距呼和浩特市160公里,南距省府太原270公里,东距煤都大同市138公里,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cityname' => '平鲁', ], [ 'title' => 'xinjiang', 'content' => '

新绛县面积598平方公里,辖5镇8乡,人口27.4万,县政府驻城关。新绛县辖8个镇、1个乡: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1个开发区。共有220个行政村。新绛旧称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该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汾河、浍河等,两岸为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年均气温27度,年降雨量550毫米,天霜期194天。该具现有耕地52.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工业主要有纺织、机械加工、化肥等。
 

', 'cityname' => '新绛', ], [ 'title' => 'hequ', 'content' => '

河曲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北部,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4镇17乡,人口12.8万,县政府驻在镇。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曲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8℃,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46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现有耕地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芝麻、花生、大蒜等。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
 

', 'cityname' => '河曲', ], [ 'title' => 'shuozhou', 'content' => '

朔州位于山西北部,地处雁门关外,大同以南。市西、北、南三面环山,中为平地,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山地与丘陵为总面积的23%,其余为平川。朔州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储量为2.02亿立方米。朔州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空气干燥,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423毫米。春季增温较快,夏季降雨较多,秋季天高气爽,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朔州战国时为赵国属地,秦时为马邑县,唐代为朔州,宋时为朔宁府,民国元年改为朔县,八十年代末改为省辖市,朔县改为朔州。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胡人获胜将战场推至雁门关,汉人凭关险守,胡人改退,则遁至大同、阴山,所以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历史潮流上,除蒙恬外,杨继业曾守戌雁门关,李自成也曾扎营于朔州。朔州自古民风强悍,屡出名将。三国名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辽代女杰萧太后、清初名将鲍承先,还有隋末名将,农民起义浪潮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刘武周。朔州景点列表:宝宁寺崇福寺丹阳王墓鹅毛口遗址梵王寺墓群广武城广武汉墓群汉墓群华严寺砖塔金沙滩墓群净土寺马邑汉墓群平鲁烈士陵园平朔旅游度假村瑞云寺塔朔州古城王家屏墓峙峪遗址
 

', 'cityname' => '朔州', ], [ 'title' => 'hejin', 'content' => '

河津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位置优越,人民勤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上任后,全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河津市辖2个街道、2个镇、5个乡:城区街道、清涧街道、樊村镇、僧楼镇、小梁乡、柴家乡、赵家庄乡、下化乡、阳村乡。
 

', 'cityname' => '河津', ], [ 'title' => 'wutai', 'content' => '', 'cityname' => '五台', ], [ 'title' => 'yanhu', 'content' => '

运城市盐湖区古为盐贩之泽,曾称“盐氏”、“盐邑”、“苦城”、“潞村”等,是运城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接地带,东连夏县,西临永济、临猗,南依中条山与平陆、芮城为界,北傍稷王山同万荣、稷山、闻喜相接。辖区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国土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盐湖区战国时期属魏,汉魏皆属安邑县地,唐另置解县。1958年,安邑、解县等合并为运城县;1983年运城县改为运城市(县级市);2000年原运城市(县级市)改为盐湖区。至2015年,盐湖区下辖7个镇、6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常住人口70.60万(2017年)。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68号)批复同意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
 

', 'cityname' => '盐湖', ], [ 'title' => 'wanrong', 'content' => '', 'cityname' => '万荣', ], [ 'title' => 'dingxiang', 'content' => '', 'cityname' => '定襄', ], [ 'title' => 'pinglu', 'content' => '

平陆县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南临黄河水,北靠中条山,是山西的南大门。辖6镇1区4个乡,223个行政村,24万口人,总面积1173.5平方公里。平陆县山垣沟滩遍布,地形地貌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3195条沟,268座山,71个滩,24条垣,已探明的矿藏达26种,总储量在25亿吨以上。特别是铝土、煤、铁、石膏等品质优、易开采,加工开发前景喜人平陆县临河靠山,气候独特,沟多坡多,林广地沃,发展生态经济林条件优越。全县有耕地55万亩,宜林宜牧宜渔面积116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0.8%,各种野生动植物及各贵药材达百余种,果、桃、菜、牧等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为生态经济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平陆县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发展旅游事业得天独厚。古有“七贤八景”追寻着尧舜许由、殷商傅说,春秋百里奚,三国周仓的依稀足迹,展示着茅津晚渡、竹林晓钟、砥柱奔涛、中条积翠的怡人景色;今有曹川红叶、龙陡双虹、高峡平湖、冀都桃园、万亩松涛、黄河飞桥,平添了许多感受自然、陶冶情怀的醉人风光。
 

', 'cityname' => '平陆', ], [ 'title' => 'jishan', 'content' => '', 'cityname' => '稷山', ], [ 'title' => 'xin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忻州', ], [ 'title' => 'xiaxian', 'content' => '

夏县,古时称为安邑,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偏东南,中条山西麓。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太三公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地貌为“七山二川一丘岭”。共有耕地59万亩,总人口34.27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93%;行政建制6镇5乡、256个村委会、812个自然村,夏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是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现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69处,其中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其中主要有:温泉疗养院、司马光祖墓等。夏县是革命老区,又是传统的农业县。战争年代,先后有1258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解放后,夏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创建家园。50年代,四旁绿化名扬全国;70年代,棉花生产誉满中原,成为华北第一个亩产百斤皮棉的先进县;90年代,节水农业成绩突出,被列为全国总理基金节水农业示范县。近两年,夏县狠抓农业、大办工业、主攻财政、夯实基础,在工业、农业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战果辉煌。全县经济正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 'cityname' => '夏县', ], [ 'title' => 'linyi-3', 'content' => '', 'cityname' => '临猗', ], [ 'title' => 'ruicheng', 'content' => '

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南端,黄河中游。1990年人口33.16万。汉族为主,有回、蒙古、满、苗等少数民族。面积1178.76平方千米。汉置河北县。西魏置安戎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建芮城县。元至元三年(1266)合平陆为一县。元贞元年(1295)分置。1949年永乐县并入。矿产有金、镁、铜、磷、煤、石油、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白云石、石英砂等。土特产主要有芝麻糖、无核蜜枣、麻片、酱菜、泡泡油糕。名胜古迹主要有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西侯渡遗址、大禹渡。芮城县辖7个镇、3个乡:古魏镇、风陵渡镇、陌南镇、西陌镇、永乐镇、大王镇、阳城镇、东垆乡、南卫乡、学张乡。
 

', 'cityname' => '芮城', ], [ 'title' => 'shuocheng', 'content' => '

朔城区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º-112º44’25″。北纬39º7’16”-39º28’27″。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代县、原平县相邻,东到东榆林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是朔州市府所在地。境内交通便利,北同蒲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同太公路、大运公路纵横境内。朔城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01年,朔城区乡镇区划调整(以下为本站整理,准确情况有待核实):撤销城关乡,设立北旺庄街道;将原城关乡的南关、南街、西街、东关4村划归南城街道管辖,将原城关乡的北关、小村2村划归北城街道管辖;将神头镇的大洼、王圐圙、司马泊3村划归神头街道管辖;撤销大夫庄乡,并入神头镇;撤销暖崖乡,并入利民镇;撤销汴子疃乡,并入滋润乡、善庄乡;撤销神武乡,并入南榆林乡;撤销梵王寺乡,将梵王寺、沙河等村划归窑子头乡,将前圪塔、后圪塔、南坪、石城庄等村以及贾庄乡的大涂皋、小涂皋2村划归沙塄河乡管辖。区划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 'cityname' => '朔城', ], [ 'title' => 'yuncheng-2', 'content' => '', 'cityname' => '运城', ], [ 'title' => 'yaodou', 'content' => '', 'cityname' => '尧都', ], [ 'title' => 'huairen', 'content' => '

怀仁县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全县国土总面积123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78%。其中平川占70%,山区占24%,丘陵山坡占6%。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ºC,年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年均降雨量38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共10个乡镇,163个村,总人口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万人。北距历史名城大同37公里,南距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朔州市96公里,有着联结同朔,沟通东西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论是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是观赏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云岗石窟等名胜古迹的游客,都途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怀仁的经济发展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发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效应将会更加显著。
 

', 'cityname' => '怀仁', ], [ 'title' => 'yongji', 'content' => '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济市辖3个街道、7个镇: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虞乡镇、卿头镇、开张镇、枵栳镇、蒲州镇、韩阳镇、张营镇。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 'cityname' => '永济', ], [ 'title' => 'guxian', 'content' => '', 'cityname' => '古县', ], [ 'title' => 'xiangfen', 'content' => '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临汾。地理座标为东经111°06′38〞至111°40′55〞,北纬35°40′05〞至36°03′20〞。南北39.3千米,东西26.5千米,总面积1304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邮编:041500。代码:141023。区号:0357。拼音:XiangfenXian。东有塔儿山(属太岳山脉),西有姑射山(属吕梁山脉),汾河纵贯县境中部,流程52.2千米。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河谷最低的永固乡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儿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脚、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基本属于平川地区。
 

', 'cityname' => '襄汾', ], [ 'title' => 'anze', 'content' => '', 'cityname' => '安泽', ], [ 'title' => 'jixian-2', 'content' => '

吉县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相临。吉县总面积1779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邮编:042200。代码:141028。区号:0357。拼音:JiXian。吉县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大谷深,塬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是个山地丘陵区。主要山峰,东有石头山、小南山、高祖山、管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位于县西侧的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境内有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我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滔滔黄水在这里敛水成束,流水直泻,景色非常壮观。
 

', 'cityname' => '吉县', ], [ 'title' => 'fushan-2', 'content' => '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的枞阳县,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南望九华,北靠长江,山水浑然一体,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有“海上蓬莱”之美誉。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
 

', 'cityname' => '浮山', ], [ 'title' => 'daning', 'content' => '

大宁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吕梁山南部,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面积966平方公里,现辖2镇8乡,人口5.8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大宁县辖2个镇、4个乡:昕水镇、曲峨镇、三多乡、太德乡、徐家垛乡、太古乡。大宁汉时属北屈县地,北周置大宁县,隋开皇六年移县治于今县址浮图结,大业二年并入午城县,唐武德二年置中州,复置大宁县,贞观元年废中州。元时,大宁并入隰州,二十三年又复置大宁。1958年曾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将蒲县、石楼、永和三县并入,设吕梁县。1916年春,三县分开,又复置隰宁县。同年六月,隰宁分治至今。
 

', 'cityname' => '大宁', ], [ 'title' => 'houma', 'content' => '

侯马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汾河与浍河交汇处,处于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及晋、秦、豫三省的三角中心位置,总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3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81个行政村。
 

', 'cityname' => '侯马', ], [ 'title' => 'xixian-2', 'content' => '', 'cityname' => '隰县', ], [ 'title' => 'yicheng-3', 'content' => '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省境西南,中条、太岳两山之间,县境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眦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不仅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而且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翼城总面积为1163平方公里,下辖:唐兴镇、南梁镇、里寨镇、隆化镇、桥上镇、西闫镇6个镇和中卫乡、南唐乡、王庄乡、浇底乡4个乡,县政府驻唐兴镇。
 

', 'cityname' => '翼城', ], [ 'title' => 'yonghe', 'content' => '

永和市是台湾台北县下辖的一个次级行政区,紧邻台北市,境内居住大量通勤人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41,000人,全球与上海市黄浦区与香港观塘区每平方公里超过50,000人、香港油尖旺区与天津市和平区每平方公里超过40,000人等同属人口密度高的官方行政区域。
 

', 'cityname' => '永和', ], [ 'title' => 'xiangning', 'content' => '

乡宁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31平方公里,辖4镇12乡,人口18.1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乡宁县辖5个镇、5个乡:昌宁镇、光华镇、台头镇、管头镇、西坡镇、双鹤乡、关王庙乡、尉庄乡、西交口乡、枣岭乡
 

', 'cityname' => '乡宁', ], [ 'title' => 'quwo', 'content' => '

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这里的山、河、平原,风物宜人的自然环境,成为2800年前晋国建都的条件。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出现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升平景象。作为晋国古都的曲沃,当时的农业已种植小麦、大豆和谷子,使用铁铲、铁犁和耕牛。手工业有冶炼铸造,纺织印染、制革制陶等。商业出现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的富商巨贾。晋国的昌盛本来该给曲沃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然而,沧海桑田,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曲沃自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建县;在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频繁的战争中走过了漫长的1400余年。
 

', 'cityname' => '曲沃', ], [ 'title' => 'huozhou', 'content' => '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经111°43′,北纬36°35′。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36千米。总面积765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鼓楼街道。邮编:031400。代码:141082。区号:0357。拼音:HuozhouShi。境内东北高、西南低,平原、丘陵和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海拔标高516米—2504.30米,年平均气温12.1℃,降水量353—688.90毫米。
 

', 'cityname' => '霍州', ], [ 'title' => 'linfen', 'content' => '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枕太岳余支,西依吕梁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万,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区划26个乡镇,70万亩土地。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临汾行署所在地,是临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山区平川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征迥异。临汾市气温的一般特点是冬寒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临汾古城是国内外闻名的“卧牛城”,修筑于明朝,城高河深,巍巍壮观。市南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总面积700多亩,现有“五凤楼”、“尧井亭”、“尧宫”、“寝宫”等建筑群,规模宏大,宏伟壮观。市东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陵”。还有位于西郊20公里的姑射山“仙洞”,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奇峰异洞,松柏围绕,古迹处处,分5个自然风景区,63个风景点。
 

', 'cityname' => '临汾', ], [ 'title' => 'hongdong', 'content' => '

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1990年人口60.5万。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置杨县,后改为洪洞县。隋又在洪洞县北置赵城县。隋以后有变迁,至1954年与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复称洪洞县。1960年1月霍汾县析出复置。矿产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石膏等。土特产主要有莲藕、左家沟陶瓷大缸、山头核桃。名胜古迹主要有广胜寺、洪洞明代监狱、古大槐树处、坊堆遗址、永一堡遗址。
 

', 'cityname' => '洪洞', ], [ 'title' => 'zezhou', 'content' => '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环绕晋城市城区。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人(2004年)。州县是中国人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 'cityname' => '泽州', ], [ 'title' => 'fenxi', 'content' => '

位于山西省中部偏南,吕梁山支脉姑射山北段东侧,临汾市北端,处于东径111°3’一111°41’,北纬36°27’一36°48’,北连交口、灵石县,南接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毗邻汾河与霍州市相望。因地处汾河以西故名汾西县。域内历史悠久,气候温和,特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
 

', 'cityname' => '汾西', ], [ 'title' => 'yangcheng', 'content' => '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泽州县相连,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为邻,西与垣曲、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水县搭界。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8镇,17乡,501个行政村和2689个自然村。总人口40万人。阳城县辖1个街道、10个镇、7个乡:东城街道、凤城镇、北留镇、润城镇、町店镇、芹池镇、次营镇、横河镇、河北镇、蟒河镇、东冶镇、白桑乡、寺头乡、西河乡、演礼乡、固隆乡、董封乡、驾岭乡。
 

', 'cityname' => '阳城', ], [ 'title' => 'gaoping', 'content' => '

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总人口48万人(2004年)。
 

', 'cityname' => '高平', ], [ 'title' => 'puxian', 'content' => '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总面积1508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蒲县历史悠久,据境内薛关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唐尧时期,尧的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县名由此而来,古有蒲国、蒲阳、蒲子之称。
 

', 'cityname' => '蒲县', ], [ 'title' => 'qinshui', 'content' => '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径115°55′-112°47′。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全县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邮编:048200。行政区划代码:140521。区号:0356。拼音:QinshuiXian。境内山恋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海拔高度511—2358米,年平均气温6.5℃—12.5℃,年平均降水量560—750毫米。
 

', 'cityname' => '沁水', ], [ 'title' => 'lingchuan', 'content' => '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北邻壶关,西连高平,西北接长治县,西南连晋城,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辖5镇、13乡、410个行政村、1312个自然村。总人口25万人,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陵川县辖9个镇、3个乡:崇文镇、礼义镇、附城镇、西河底镇、平城镇、杨村镇、潞城镇、秦家庄镇、夺火乡镇、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据境内发掘的塔水河等处人类遗址考证,陵川县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居住。夏商两代为冀州之城,春秋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属韩、后属赵,秦代属高都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晋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置。抗日战争时期曾分置陵川、陵高等县,1945年恢复陵川县。1958年,11月并入晋城县,1959年7月恢复陵川县建制。
 

', 'cityname' => '陵川', ], [ 'title' => 'jincheng', 'content' => '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天文学家刘羲叟、李俊民、郝经、荆浩、贾鲁、陈卜、孔三传、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阳阿古城、海会寺、开化寺、程颢书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群、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晋城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 'cityname' => '晋城', ], [ 'title' => 'shouyang', 'content' => '

寿阳县位于晋中地区北端,东北与阳泉市交界,西北与太原市为邻,总面积2116平方公里,辖7镇15乡,人口21.4万。县政府驻朝阳镇。寿阳县辖7个镇、7个乡: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謦愁乡、温家庄乡、景尚乡、上湖乡、羊头崖乡、马首乡。寿阳四周环山,高峻挺拔,峰峦叠峰,雄伟壮观。山脉向内延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最高处海拔1756米,东西两边河流出境处最低,分别是813米、937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主要山峰有罕山、鹿泉山、板泉山、圣佛山、方山、双凤山、牛金山、大塔山等。座座峰峦,高低错落,首尾相依,其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属汾河水系的潇河、白马河与属海河水系的向阳河。条条大河,婉蜒曲折,滚滚奔流,经纬分布,脉络可寻。主要植被山地以针刺密灌为主,有油松、荆条、醋柳、绣线菊、六道棍等;丘陵以早生草灌为主,零星分布有各种水果、干果、木材树;河谷以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有杨、柳、榆、槐、松、柏等。它们随海拔、地形、气候特点和土壤的不同呈垂直分布并有规律地变化着。
 

', 'cityname' => '寿阳', ], [ 'title' => 'xiangyuan', 'content' => '', 'cityname' => '襄垣', ], [ 'title' => 'jiaoqu-2', 'content' => '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三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2012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3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5%。截至2013年,郊区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1国土面积284.77平方公里,总人口28.59万,其中农村人口13.14万。截至2013年,郊区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122个行政村。分别为:长北街道、故县街道、老顶山镇、堠北庄镇、大辛庄镇、马厂镇、黄碾镇、西白兔乡。山西长治市郊区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缘,地处东经112°59’35”-113 °12’35″,北纬36 °07’20”-36 °26’10″之间。东与平顺,壶关毗连,西和屯留,长子为邻,南与长治县、长治市区接壤,北和襄垣,潞城相望。
 

', 'cityname' => '郊区', ], [ 'title' => 'xiyang', 'content' => '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东经113°20′-114°08′,北纬37°20′-37°43′。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邱县、井陉市、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南与和顺县毗连,北与平定县相衔。昔阳县辖5个镇、7个乡: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闫庄乡、西寨乡。共有421个行政村。
 

', 'cityname' => '昔阳', ], [ 'title' => 'lucheng', 'content' => '', 'cityname' => '潞城', ], [ 'title' => 'heshun', 'content' => '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 'cityname' => '和顺', ], [ 'title' => 'huguan', 'content' => '', 'cityname' => '壶关', ], [ 'title' => 'tunliu', 'content' => '

屯留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毗邻长治市区。自秦设屯留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县制历史。全县国土面积1142平方公里,辖11乡镇3个开发区,总人口26万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宏伟的“四三二一”治县方略,以发展和谐为主题,全面加强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为主线的党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为建设一个小康、秀美、和谐新屯留努力奋斗。
 

', 'cityname' => '屯留', ], [ 'title' => 'zuoquan', 'content' => '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部,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界于北纬36°45’——37°17’、东经130°6’——113°48’之间。北连和顺,西接榆社,南邻武乡、黎城东,与河北邢台、武安、涉县接壤。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左权县气候适宜。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为2141米,最低谷海拔为650米。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常年日照2570小时,四季平均气温7.4°C,昼夜温差15°C——21°C,年无霜期为150天,年降雨量为540毫米左右。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南河水系。全县有2260多条大小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主要河流有:东清漳河、西清漳河及清漳河干流。清漳河干流全长125.4公里,流域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左权', ], [ 'title' => 'licheng-2', 'content' => '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县境东西宽约22.2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3万。县政府驻黎侯镇。现辖5镇4乡251个行政村: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洪井乡。黎城是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繁荣、前景美好。
 

', 'cityname' => '黎城', ], [ 'title' => 'qinyuan', 'content' => '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东南,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古县,西连灵石、霍县,北靠平遥、介休。地理坐标在东经111058′30″~112032′30″,北纬36020′20″~3700′42″,全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土地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辖5镇9乡,总人口16万,西汉置谷远县,西晋末废。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隋、唐两朝曾二度设沁州于此,隋至元代北部曾改为绵上县。1941年初,分设为沁源、绵上两县。1946年初,又合并为沁源县。1958年并入沁县,1960年恢复为沁源县。
 

', 'cityname' => '沁源', ], [ 'title' => 'nianzishan', 'content' => '

碾子山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一个市辖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余脉,位于齐齐哈尔最西部,距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90千米,铁路距离113千米。东、南、西与龙江县毗邻,东北与甘南县接壤,西北与内蒙的扎兰屯市相连。地理坐标北纬47°29′~47°41′,东经122°53′~123°05′。区境南北长,东西窄,中心部位稍有突出,是不规则的菱形状。截止到2013年总面积3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万亩,城区面积9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总人口8.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5.6万人,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行政村。2012年,碾子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亿元。区人民政府驻繁荣路293号。截止到2013年碾子山区辖4个街道、9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碾子山区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底限偏寒、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55天,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十年九春旱”,一般需抗旱播种;夏季45天,温热多雨,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秋季50天,降温快,降水少,晴天多,秋早霜,低洼地块容易形成霜冻,对农作物造成贪青歉收的威胁;冬季215天,漫长寒冷,少雪干燥。处于全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年平均积温2 600℃~2 650℃,列全市各区之末;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37.4℃,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13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50毫米。
 

', 'cityname' => '碾子山', ], [ 'title' => 'changzhi', 'content' => '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 'cityname' => '长治', ], [ 'title' => 'changzi', 'content' => '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南,长治市西侧。面积1029平方公里,现辖5镇18乡,人口32.1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为太岳山向长治盆地的过渡地带。西部山地高峻,自南向北为峰峦起伏的发鸠山。著名山峰有顶顶山、方山、雨井山等,方山为最高峰,海拔1646米;中部、北部、东部地区辽阔平坦。海拔在;900至千米之间,是长治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内主要河流有岚河、雍河、丹河、浊漳河等,其中以浊漳河最大。浊漳河又名漳河南源,发源于发鸠山东麓,属海河水系,长年流水不断,由西而东转东北注入长治市区;其次是岚河,发源于屯留盘秀山,在境内长约33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 'cityname' => '长子', ], [ 'title' => 'fulaerji', 'content' => '

富拉尔基区是齐齐哈尔市一个市辖区。区中心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南37公里,嫩江齐齐哈尔段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23°45′,北纬47°15′。区域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7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调查,富拉尔基区常住人口256159人。2012年,富拉尔基区生产总值实现117.9亿元。区内有著名的景点红岸公园、北湖自然风景区、黑龙江森林公园等截止到2012年,富拉尔基区辖8个街道、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红岸街道、沿江街道、电力街道、幸福街道、红宝石街道、北兴街道、铁北街道、和平街道、长青乡、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富拉尔基区位于北纬47°12’。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活动积温2700℃,属中温带。由于处在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冬季降水很少,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36.1毫米。大陆性气候特征表现明显,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大。日较差10℃—15℃。年较差44.6℃(1980年)。降水时间分配很不均匀。1969年2、3月份,是0.1毫米,是年7月份,降水量多达151.1毫米,相差151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也较大,1981年降水量为545.9毫米,1979年降水量为196.1毫米,相差349.8毫米。
 

', 'cityname' => '富拉尔基', ], [ 'title' => 'jiexiu', 'content' => '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7镇3乡251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从北向南梯次排列,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南同蒲铁路复线及国省主要干线祁临高速公路、大运一级路、东厦公路等6条公路呈网格状贯穿全境,市乡公路四通八达,与国道交错连接。全市现有火车站5座,铁路专用线15条,其中介休火车站为国家一等站,站内建有大型编组站一个,年客运量9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230万吨,担负着原临汾铁路分局70%的货运任务,是南同蒲沿线最大的货运站。
 

', 'cityname' => '介休', ], [ 'title' => 'qinxian', 'content' => '

沁县位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武乡,南邻屯留,西部与沁源毗邻,北部与武乡及晋中地区的平遥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是长治市北部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15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山区,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点为位于西部的棋盘山,主峰海拔1745.5米,最低点为南池乡的二神口,海拔高度为916米。
 

', 'cityname' => '沁县', ], [ 'title' => 'angangxi', 'content' => '

昂昂溪是齐齐哈尔市市辖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南部,东接铁锋区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与富拉尔基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隔江相望,南与泰来县为邻,北与龙沙区接壤。面积740平方公里,截至2000年人口9万。昂昂溪是蒙古语“狩猎场”之意。境内居民住着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等十六个民族。截至2018年,昂昂溪区辖4个街道:新兴街道、新建街道、道北街道、林机街道。2个镇:榆树屯镇、水师营满族镇。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处,嫩江大断裂贯通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平均海拔200~250米,大地貌类型比较简单,嫩江冲积平原占市区面积94% ,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占6%。
 

', 'cityname' => '昂昂溪', ], [ 'title' => 'lingshi', 'content' => '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人,乡村人口17万人,人口密度为184.2人/平方公里,辖8镇10乡319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15个居委会。境仙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运输之要冲。
 

', 'cityname' => '灵石', ], [ 'title' => 'tiefeng', 'content' => '

铁锋区是齐齐哈尔市市辖区之一,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东濒乌裕尔河,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区政府驻龙华路164号。总面积695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10年),有汉、满、回等21个民族。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301国道、齐林、齐扎公路贯穿城乡,全国特等站齐齐哈尔火车站坐落于辖区之内。铁峰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东濒乌裕尔河,地处北纬N47°17′43.07″ 东经E124°11′40.89″。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截至2012年,农业资源有草原面积2.6万公顷,耕地面积1万公顷,苇塘面积1.9万公顷,自然水面2733公顷,林地面积2600公顷,沼泽地面积1200公顷;水利资源有乌裕尔河、翁海排干和引嫩六支千、七支千等水利工程,国家水利部列项的江东灌涝区整建工程已初具规模,可形成2262公顷的自流灌区;此外,还有丰富的适于发展制砖等建材业的土、沙资源。野生动物有4大类2000余种。盛产小叶樟、艾蒿、三棱草、黄花菜、芦苇等。
 

', 'cityname' => '铁锋', ], [ 'title' => 'pingyao', 'content' => '

平遥县位于中国北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县城东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4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东达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广州海岸2390公里。全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耕地773235亩,人均1.86亩。县境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的平川。占地比例分别为44.2%、14.4%、41.4%。最高点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处境内汾河下游两岸,海拔735米。东南山区森林茂密,草坡遍布,宜林宜牧;南部山区富藏煤、铁、锰、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等矿产,尤以煤丰;东、南丘陵区沟梁交错,宜植林果;西、北平川区地肥水美,盛产粮棉。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惠济河、柳根河、瀴涧河、昌源河、官沟河和过境河流汾河,为黄河水系。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1℃、无霜期158天、降水量439毫米。
 

', 'cityname' => '平遥', ], [ 'title' => 'wuxiang', 'content' => '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区东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经112026’至113022’。北纬36039’至37008’。东邻黎城、左权;西界祁县、平遥;北与榆社毗邻,南与襄垣接壤,西南与沁县交界。平面图上,疆界总长287公里。县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最短距离10公里。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武乡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季风强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各地因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最热的监漳滩,年平均气温约在10℃左右,最冷的花儿垴,年均气温只有3℃上下。境内年平均无霜期在150天左右,最长的城关地区,无霜期在170天上下,东西两侧山区,无霜期一般在140天,境内各地的地形、地势差异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亦明显不均,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东部偏少。分南、故城、涌泉一带年降雨量在580—600mm,洪水、窑湾、韩北一带降雨量在540—580mm。
 

', 'cityname' => '武乡', ], [ 'title' => 'jianhua', 'content' => '

建华区是齐齐哈尔市市辖区之一,位于城区北部,北濒富裕县,西与梅里斯雅尔赛隔江相望,东、南分别与铁锋、龙沙区接壤。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2012年) ,包括汉、满、回、蒙、鲜、达斡尔等24个民族。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亿元。境内水路、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01”国道横穿区域,使建华区贯通甘南与林甸。区政府驻卜奎大街214号。建华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北部。东以中华路排水沟、自卫街、站前北大街与铁锋区相接,南以龙沙路、劳动路至嫩江防洪水坝与龙沙区为邻,西隔嫩江二道江与梅里斯区相望,北与富裕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西踞嫩江大桥咽喉,北占齐黑公路要塞,是齐齐哈尔市西、北两个方向的进出城要地。建华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3.2℃。全年无霜期大约136天,日照2,867小时。
 

', 'cityname' => '建华', ], [ 'title' => 'qixian-3', 'content' => '

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因古时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全县辖6镇2乡,160个村民委员会,289个自然村。境域面积854平方公里。2002年底人口25.7万人。祁县辖6个镇、2个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
 

', 'cityname' => '祁县', ], [ 'title' => 'pingshun', 'content' => '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突兀于晋、冀、豫三省的黎城、潞城、涉县、壶关、林州五县(市)环绕之中。境内沟壑迂回,峰峦迭嶂。数千年来,大山给平顺人民以持,人的磨难和艰辛,寄平顺人民以无数的期盼与向往。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平顺人民世世代代以原始的、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奋力抗争,繁衍生息。平顺山势险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末民国初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天门会起义以平顺为依托,起义的烽火燃及晋、冀、豫三省部分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平顺是太南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成为大后方。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和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平顺县为可靠的后方,上党战役后勤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平顺人民发扬老根据地的革命传统,出兵、出力、出钱、出物.全力以赴参加了上党、豫北、豫西、临汾、太原等战役。平顺人民还曾两度遴选优秀干部渡黄河、跨长江开辟新区.为解放全中国和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 'cityname' => '平顺', ], [ 'title' => 'taigu', 'content' => '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 'cityname' => '太谷', ], [ 'title' => 'longsha', 'content' => '

龙沙区是齐齐哈尔市市辖区之一,位于齐齐哈尔中心城区,北邻建华区,东南西依次与梅里斯达斡尔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相邻。区划面积28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12年) [1] ,包括汉、满、回、蒙古、达斡尔等民族。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0.5亿。该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流通和各类服务业的核心聚集区。区政府驻卜奎南大街432号。所辖7个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办事处、五龙街道办事处、彩虹街道办事处、江安街道办事处、湖滨街道办事处、南航街道办事处、大民街道办事处。龙沙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东畔,地处北纬47°15′~47°20′;东经123°52′~123°58′。坐落在齐齐哈尔市西南部,东与铁锋区相连,南与昂昂溪区接壤,西与梅里斯区隔江相望,北与建华区毗邻。
 

', 'cityname' => '龙沙', ], [ 'title' => 'tailai', 'content' => '', 'cityname' => '泰来', ], [ 'title' => 'xiangfang', 'content' => '', 'cityname' => '香坊', ], [ 'title' => 'kedong', 'content' => '

克东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丘陵起伏,毗邻对俄重要口岸黑河市。全县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县。克东县始建于1915年,历史悠久,金代设有省级机构蒲峪路,因后建于克山县并位居其东而得名。克东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人口28.3万,辖4镇3乡98个行政村,10个农林牧场。
 

', 'cityname' => '克东', ], [ 'title' => 'songbei', 'content' => '', 'cityname' => '松北', ], [ 'title' => 'keshan', 'content' =>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克山县素有“黑土明珠”之称,幅员面积3186.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和9个农林牧渔场。境内有6个驻军农场和1个国营农场,全县总人口47.4万人。克山县自然风光秀丽,境内丘陵起伏,漫川漫岗,有乌裕尔河、讷谟尔河、润津河等5条河流,全县林地面积125.9万亩,草地面积17.9万亩,郁郁葱葱的天然林,清澈见底的河水,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的新鲜空气让人流连忘返。
 

', 'cityname' => '克山', ], [ 'title' => 'pingfang', 'content' => '', 'cityname' => '平房', ], [ 'title' => 'baiquan', 'content' => '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归齐齐哈尔市管辖。南接明水,北邻克山、克东,西连依安,东隔通肯河与海伦相望。土壤以黑土为主,黑钙土、草甸土为辅,土壤结构与基础肥力较好。水利资源较丰富,双阳河、通肯河、润津河三水系,总流程115公里,径流量1.7亿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库24座,总水面1万公顷,总蓄水能力3974立方米。全县幅员面积3599平方公里,有耕地24.1万公顷。县辖7个镇,16个乡,10个农林牧场,总人口55.3万人。公路干线11条,总长353公里。克拜公路为白色路面,202国道从中部南北过境,交通十分便利。
 

', 'cityname' => '拜泉', ], [ 'title' => 'daowai', 'content' => '', 'cityname' => '道外', ], [ 'title' => 'yian', 'content' => '

依安——位于小兴安岭南麓,隶属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缘。南通省会哈尔滨,西临鹤乡齐齐哈尔,北接开放口岸黑河,东托疗养胜地五大连池。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辖5镇10乡7个农林牧场,148个行政村。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14个民族,总人口49万。
 

', 'cityname' => '依安', ], [ 'title' => 'nangang', 'content' => '', 'cityname' => '南岗', ], [ 'title' => 'fuyu', 'content' => '

富裕县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距齐齐哈尔市65公里,距哈尔滨市350公里。地处东经124°0′24″、北纬47°18′24″。南与齐齐哈尔、大庆市毗邻,东与依安县接壤,西与甘南县隔江相望,北与讷河市相连。幅员4026平方公里。齐北、富嫩两条铁路在县城交汇,齐黑、碾北两条公路从县内通过,是齐齐哈尔市北部交通枢纽。1946年4月,富裕县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48年,富裕县党政机关驻地由富裕村(今富路镇)迁至宁年镇(今富裕镇),县政府驻朝阳大街。辖区5个镇,5个乡,90个行政村,其中2个少数民族乡,2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总人口27.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万人。民族有汉、满、回、蒙、达斡尔、柯尔克孜等,以汉族为主。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冲击波状平原为主。平均海拔185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427.4毫米。物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糜等,地处世界玉米生产带,是优质东北大米生产基地;经济作物以甜菜、马铃薯、葵花、瓜菜为主,是黑龙江省西北部重要的蔬菜集散地,有14种农产品荣获绿色食品标识;奶牛、肉牛、猪、羊、禽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野生动物有狼、狐狸、野兔、丹顶鹤、白鹳、中华秋鸭等;水产品主要有鲤鱼、鲫鱼、鲶鱼等;野生植物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饲用植物、药用植物等400余种;砂石、粘土、草碳土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巨大,地下矿泉水,石英砂、白垩、玛瑙、碱等也有一定的储量。
 

', 'cityname' => '富裕', ], [ 'title' => 'daoli', 'content' => '

道里区隶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区,位于北纬45°32′-47′,东经126°08′-38′之间,东以滨洲铁路线与道外区分界,西与双城县为邻,南与南岗区接壤,北与肇东县、道外区相连,全区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6平方公里。道里区境内松花江自西向东经过,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均气温3.5℃,年均降水量530毫米。滨洲铁路、哈长铁路过境,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境内名胜古迹、纪念地有防洪纪念塔、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步行街、李兆麟将军墓、金兀术运河、旧石器时代遗址。道里区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是哈尔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警备区和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的所在地,是哈尔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16年,道里区辖区内共有19个街道,3个镇,2013年,道里区年末户籍总人口72.80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0.15万人。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3.1亿元。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 'cityname' => '道里', ], [ 'title' => 'gannan', 'content' => '

甘南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县城距齐齐哈尔市67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中游冲击平原右岸,东经122°54′6″-124°28′12″,北纬47°35′7″-48°32′5″。全县辖区幅员面积4792平方公里,境内有5镇5乡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7万人。
甘南县环境优美,沃野平畴,气候宜人,物阜粮丰。现有耕地面积414万亩,盛产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葵花、白瓜、黑瓜、甜菜、亚麻、云豆等经济作物及甘草、知母、板兰根、防风、党参等中草药材。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粮薯之地、大豆之家”的美誉。
 

', 'cityname' => '甘南', ], [ 'title' => 'mulan', 'content' => '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是隶属哈尔滨市市郊县,县城距省会哈尔滨市128公里。全县幅员面积3179平方公里(航测),总人口26.2万多,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全县辖5镇3乡,有满、蒙、回、鲜等10个少数民族,人口0.7万之多。县城所在地木兰镇,总人口6.3万多。木兰县取名于境内木兰达河,木兰原于满语“围场”之意。县境内有大小山峰50座,小兴安龄余脉从东北入境,蒙古山脉从西入境。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丘陵,西南部为平原,大体呈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均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流长110公里的木兰达河和流长58公里的白杨木河。全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构成“六山一水一草二分田”的自然地貌。
 

', 'cityname' => '木兰', ], [ 'title' => 'longjiang', 'content' => '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北纬47度,东经123度,属齐齐哈尔市辖区。县面积6197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04年)。龙江县辖5个镇、9个乡:龙江镇、景星镇、龙兴镇、山泉镇、七棵树镇、白山乡、黑岗乡、广厚乡、华民乡、哈拉海乡、杏山乡、头站乡、鲁河乡、济沁河乡。
 

', 'cityname' => '龙江', ], [ 'title' => 'wuchang', 'content' => '

五常原名欢喜岭,清咸丰四年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其“三纲五常”之意,得名五常。既有儒雅的古韵,又体现了城市文化品位。真可谓古为今用,别有一番韵味。五常市历史悠久,目前从五常市龙凤山乡学田村猛犸象牙化石考古发现,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35000年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夏至周时为肃慎,西汉时为挟余,北魏时属勿吉,隋唐时称莫颉府,归渤海国管辖。辽金时代称裴满部、甲骨部,归金上京管辖,元朝称刺邻,是元大都通往黑河的最大驿站。明朝在五常建立纳林河卫所和摩琳河卫所,清雍正3年在拉林设立协领,乾隆9年设拉林副都统,光绪6年设五常厅,民国2年设五常县。1947年先后成立山河、拉林两县,同年山河县并入五常县,1956年拉林县并入五常县,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县设市。有汉、满、朝鲜、蒙、回等11个民族100万人口,丰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积淀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京旗文化与东北边疆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拉林京旗文化,在这里形成了别致的地方风情。五常坐落在长白山张广才岭脚下,这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在75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南部群山环绕,北部一马平川。分布为6山1水半草2分半田,大小山峰271座,凤凰山、大秃顶子山、磨盘山、龙凤山、石刀山、历母山、七峰山、向阳山、金山、杏花山并称五常十大名山。龙江第一高峰大秃顶子山,以其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在五常的东南部构成了龙江南部最为美丽的天然大画廊。那完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感觉,你若亲临此地,站在高山之颠环顾那古木苍松,云雾缭绕,彩云朵朵,犹飘飘然而欲。凤凰山以罕见的“空中花园”、“高山湿地”、“峡谷飞瀑”、“高山石海”、“高山奇桦”五大景观蜚声国内外,赢得了“东北第一奇山”和“黄河以北第一景”的美誉。当年风靡一时的“天外来客”,也为五常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历母山、石刀山等以其美丽的传说,吸引了四海之游客。
 

', 'cityname' => '五常', ], [ 'title' => 'nahe', 'content' => '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幅员面积6,67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73个村,14个农林牧场,有汉、满、回等25个民族。域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域辽阔,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之美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名产粮大县、全国卫生城、“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甜菜之乡”,2002年以较强经济实力和殷实的发展后劲跻身于黑龙江省“经济十强县”之列。讷河市辖12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讷河镇、拉哈镇、二克浅镇、学田镇、龙河镇、讷南镇、六合镇、长发镇、通南镇、同义镇、九井镇、老莱镇、孔国乡、和盛乡、同心乡、兴旺鄂温克族乡。
 

', 'cityname' => '讷河', ], [ 'title' => 'shangzhi', 'content' => '

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地处东经127o17’—129o12’,北纬44o29’—45o34’之间。东界海林市,西邻阿城市,南与五常市接壤,北与延寿、方正、宾县相连接。东西长约153公里,南北宽约90公里。行政区面积8,910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机关设在尚志镇。全市辖10镇、7乡。滨绥铁路、301国家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东距牡丹江市177公里,西距哈尔滨市124公里。
 

', 'cityname' => '尚志', ], [ 'title' => 'qiqihaer', 'content' => '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东与本省绥化地区、南与吉林省白城地区、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北与本省黑河地区接壤。是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景观: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大乘寺、青年山鸡狩猎场、万善寺、清真寺、昂昂溪遗址、滕家岗子遗址等。大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26公里处,总面积21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地势低洼,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泡星罗棋布,是水禽、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尤以鹤类著称,是驰名中外的“鹤乡”。明月岛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北部7公里处,是嫩江中游的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全岛面积676公顷。自然景色优美秀丽宛如倒映在嫩江中的一轮明月。岛上清风扑面,碧水蓝天,疏林芳草,古寺庙宇,鸟语花香,融北国风光与江南景色于一体。环岛儿童游览列车是全国儿童游览列车之最。大乘寺始建于1939年,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一座大寺院。大乘寺坐北朝南,院墙按八卦建造,庙宇采用斗拱式建筑,玻璃瓦覆盖,大雄宝殿脊中央的麒麟背驮一座玲珑宝塔经幌,与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三个大字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 'cityname' => '齐齐哈尔', ], [ 'title' => 'yanshou', 'content' => '

延寿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于哈尔滨市,地处张广才岭西松花江右岸,玛延河中下游。南、东南、西南与尚志市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全县幅员面积3,149.55平方公里,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山区农业县份。全县辖5镇4乡(合并前为15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合并前为176个行政村),486个自然屯,总人口25.9万人。境内有汉、朝鲜、满、蒙古、回、壮、锡伯、侗、苗、达斡尔、赫哲、黎等12个民族聚居,汉族占总人口的92.8%。延寿县辖5个镇、4个乡:延寿镇、六团镇、中和镇、加信镇、延河镇、安山乡、寿山乡、玉河乡、青川乡。境内有:庆阳农场。延寿县经历历史的考验,被国家定为革命老区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延寿县曾是哈东军分区、专员公署和松江省委、省政府的驻地,是当时北满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韩光、冯仲云、李兆麟、赵尚志等抗日将士都曾在延寿留下过战斗的足迹;毛华初、邹问轩等革命人士也都曾在延寿生活、工作过。延寿人民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
 

', 'cityname' => '延寿', ], [ 'title' => 'jiaocheng', 'content' => '', 'cityname' => '交城', ], [ 'title' => 'fangzheng', 'content' => '', 'cityname' => '方正', ], [ 'title' => 'xingxian', 'content' => '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东邻岚县、岢岚,南连临县、方山,北倚保德,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面积3165.3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县。现辖7镇10乡,人口28.12万。兴县所辖的7个镇是:蔚汾镇、魏家滩镇、瓦塘镇、康宁镇、高家村镇、罗峪口镇、蔡家会镇;10个乡是:交楼申乡、恶虎滩乡、东会乡、固贤乡、奥家湾乡、蔡家崖乡、贺家会乡、孟家坪乡、赵家坪乡、圪达上乡。有376个行政村,742个自然村。
 

', 'cityname' => '兴县', ], [ 'title' => 'tonghe', 'content' => '', 'cityname' => '通河', ], [ 'title' => 'wenshui', 'content' => '', 'cityname' => '文水', ], [ 'title' => 'linxian', 'content' => '

临县位于晋西北,西靠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连方山、离石;南与柳林交界。面积2971平方公里,现辖10镇28乡,人口54.55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临县辖13个镇、10个乡:城内街道、白文街道、三交街道、碛口街道;临泉镇、白文镇、城庄镇、兔板镇、克虎镇、三交镇、湍水头镇、林家坪镇、招贤镇、碛口镇、刘家会镇、丛罗峪镇、曲峪镇、木瓜坪乡、安业乡、玉坪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雷家碛乡、第八堡乡、大禹乡、车赶乡、安家庄乡。
 

', 'cityname' => '临县', ], [ 'title' => 'bayan', 'content' => '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县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巴彦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沃野千里,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县境内有大小山峰29座、河流14条。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焦耳/m²左右,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 'cityname' => '巴彦', ], [ 'title' => 'lishi', 'content' => '

离石区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位于北纬37°21′~37°42′,东经110°55′~111°35′。全区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平方公里,所辖7个街道办、2镇、三乡,分别为凤山街道办、莲花街道办、滨河街道办、城北街道办、交口街道办、田家会街道办、西属巴街道办、信义镇、吴城镇和红眼川乡、坪头乡、枣林乡为1324平方公里。离石城区位于区境腹地偏西南的东川河,北川河交汇外,海拔920~940米。向东经东川翻越薛公岭达汾阳,距汾阳市81公里;东北经小东川翻吕梁山即为文水、交城两县,距文水县城112公里,交城县城131公里;向北经北川直通方山,距方山县城47公里;西北经北川向西达临县,距临县城65公里;西南经西川直通柳林县,距柳林县城30公里;东南经南川直通中阳县,距中阳县城26公里。距省会太原189公里,距首都北京720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太原机场200公里,距最近的海港——天津港800公里。
 

', 'cityname' => '离石', ], [ 'title' => 'fenyang', 'content' => '', 'cityname' => '汾阳', ], [ 'title' => 'yilan-2', 'content' => '

依兰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76公里,版图状如枫叶,形似蝴蝶,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对峙,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依兰镇。依兰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很大,年均气温在2.6-3.1摄氏度,无霜期137天,年降水量600毫米,适于水稻和大豆生长。依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倭肯哈达洞穴的发现,证明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清代设三姓副都统衙门,又称”三姓”,是满清发祥地,又是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软禁之地。依兰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丽。丹清河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巴兰河漂流被誉为”北方第一漂”;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深厚,”五国城”、”土城子””靖边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依兰', ], [ 'title' => 'lvliang', 'content' => '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140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离石区。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代管的孝义市和下辖的柳林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即前瓜衍,今汾阳、孝义一带)、大陵(即前“平陵”,今文水)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 'cityname' => '吕梁', ], [ 'title' => 'xiaoyi', 'content' => '

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1′-111°56′,北纬36°56′-37°18′。北与汾阳市毗邻,西北与中阳县相依,西与交口县接壤,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境域东西直线最长处46千米,南北直线最宽处26.55千米。总面积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太原约120千米。邮编:032300。区号:0358。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缓倾单斜态势。西部为石灰岩干石山区,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和台塬区,东部为平原区,海拔高度在731-1716米之间。2008年1月17日,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举行,孝义市从全国173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称号。
 

', 'cityname' => '孝义', ], [ 'title' => 'binxian', 'content' => '

宾县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都有区划所属。七世纪,为唐朝渤海郡下的高州(《中国历史地图》记载为今宾州城址);十世纪,金时期为会宁府下的曲江县(今新甸镇仁和村址);明朝建蜚克图卫(今宾西镇政府驻地,卫相当于县级)。宾州府改为宾县时,有史料记载:“州”与“县”同是区划名称,不能重叠,没有称“宾州县”,去掉“州”字,因此称“宾县”。
 

', 'cityname' => '宾县', ], [ 'title' => 'xinfu', 'content' => '

忻府区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纬38°13ˊ——38°41ˊ,东经112°17ˊ——112°58ˊ,东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总面积1954平方公里,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南靠阳曲,北依原平,总人口约544682人(2010年)。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府区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北同蒲和京原铁路纵贯南北。是108国道重要的支撑点。《清一统志》引《魏土地记》称:“汉高祖出于城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按,忻、欣同义),故名。”又据《元和郡县志》,忻县,以要塞忻口为名。境内有忻口山。忻府区民族包括汉族、回族、满族、黎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锡伯族、羌族等民族。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纬38°13ˊ——38°41ˊ,东经112°17ˊ——112°58ˊ,东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总面积1980平方公里,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南靠阳曲,北依原平。
 

', 'cityname' => '忻府', ], [ 'title' => 'zhongyang', 'content' => '

中阳县战国为赵之中阳邑,西汉置中阳县,东汉并入离石,北周大象初置平夷县,金明昌六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1914年改称中阳县。1958年与离山县合称离石县,翌年恢复中阳县。境内土地资源辽阔,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7.9亩,为全区平均数的1.57倍,全省平均数的2.04倍,全国平均数的1.27倍。国土总面积中耕地面积26万亩;森林面积89万亩,森林覆盖率41.2%。生物资源雄厚,有甘草、茯苓、党参、松籽、山楂、菌类等300多种中草药材和采集野生植物,有包括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獐在内的上百种野生动物。粕籽羊是中阳久富盛名的土特产,属“三晋百宝”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钒土、石英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尤其以煤的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而著称,全县含煤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49亿吨。
 

', 'cityname' => '中阳', ], [ 'title' => 'acheng', 'content' => '

哈尔滨市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中心东南23公里处的阿什河畔。基本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东部山区峰峦叠翠,西部平原坦荡如砥。全区总面积281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4平方公里。阿城区有9镇5乡,108个行政村,总户数20.4万户,户籍总人口58.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9.4万人,非农业人口24.3万人。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34.8亿元,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2亿元,增长13.3%。阿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名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帝国,历经4帝,凡38年,史称金上京会宁府。这里曾产生过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遗存着历久弥珍的文物。
 

', 'cityname' => '阿城', ], [ 'title' => 'yuanping', 'content' => '

原平天然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全境。现全市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6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阳武村朱氏牌楼、练家岗慧济寺、崞阳南桥等3处。比较著名的胜景有“天涯石鼓”、“五峰叠翠”等,另外还有土圣寺、佛堂寺、楼烦寺、文庙等十余处文物古迹,还有刘少奇、朱德路居旧址,续范亭纪念堂等,原平的大营温泉是山西省六大温泉之一,热田面积22平方公里,热水层厚达158米,目前开发已初具规模,是人们旅游、游乐、疗养、避暑的好去处。境内有多处革命纪念地。较为闻名的有续范亭纪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碑,朱德、刘少奇路居旧址,下神头惨案旧址,峙峪惨案旧址,南神头惨案旧址等。
 

', 'cityname' => '原平', ], [ 'title' => 'jiaokou', 'content' => '', 'cityname' => '交口', ], [ 'title' => 'hulan', 'content' => '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南濒江与阿城市、宾县相望,东临巴彦县,西毗肇东市,北接绥化市、兰西县。面积2186平方千米(简册)/2197平方千米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3℃,7月份平均气温23.1℃;1月份平均-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呼兰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兰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历史。建国后隶属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8年划归哈尔滨市,2004年撤县建区,现为哈尔滨市八区之一。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为“烟筒”之意。清初在呼兰河设置了八处卡伦,此地便是其中之一,后设治时,取呼兰为名。沿用至今。
 

', 'cityname' => '呼兰', ], [ 'title' => 'wuzhai', 'content' => '

五寨县的地区优势主要有四点: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花岗岩面广质优,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五寨县地处晋西北中心,位于山西省12个二级经济区之一——晋西北区(五寨区)的中心,处在山西两大经济轴和两大能源基地之间,即处于黄河轴和同蒲轴之间,东有宁静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华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铝电能源基地,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目前,全县有三条过境铁路一宁(宁武)岢(岢岚)铁路、神(神池)河(河曲)铁路、神(神木)朔(朔州)铁路横贯东西;四条干线公路一店(店儿上)临(临界县)、忻(忻州)保(保德)、崞(崞阳)水(水泉)、韩(韩家楼)河(河曲)四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与县乡公路连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全县95%以上的村庄可以通机动车辆。三岔镇更是南达县城,通往忻州,北达偏关县,通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达河曲、保德县,过黄河入陕西省,平均日过往客车50多辆,机动车6300辆次,是晋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便利的交通为五寨县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家楼乡郜家焉村、韩家楼村先后成为全省闻名的汽车专业户村,2001年韩家楼村新建了韩家楼煤台,年配煤120万吨,三韩公路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 'cityname' => '五寨', ], [ 'title' => 'fangshan', 'content' => '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腹地,东与娄烦、交城为邻,西与临县接壤,北与兴县、岚县交界,南与离石相连,总面积1434.1平方公里。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14.2万人口。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8.7度,年均降水量440-650毫米,无霜期90-150天。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财政总收入1.65亿元。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莜麦、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亚麻、药材、万寿菊等。方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置皋狼邑,属赵地,西晋属西河国,隨大业三年(607年)建方山县,其后数次与离石分合,1971年恢复方山县,县城设在圪洞镇。方山建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先后使用过皋狼、离山、方山三个县名。境内交通便利。209国道纵贯全境,省道苛大线、太佳线横穿东西,正在建设中的太中银铁路吕临支线途径大武工业园区,已经开工建设的太佳高速公路距离省城太原只有150公里。吕梁机场选址方山县的大武镇,预计08年10月开工建设。全县形成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空中运输三位一体的立体运输格局。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岩、铝、石英石、透闪石、铁、铜等。水资源尤为丰富,北川河纵贯南北,全长120公里。年均径流量9000万立方米,山西省大型水利工程横泉水库位于北川河上游,总库容8123万立方米,为下游的大武工业园区和离石、柳林、中阳3个县区提供了充足供水。旅游资源独特。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神龙沟森林公园风景区,有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居及陵墓,张家塔明清民居等24处自然、人文景观,山清水秀,林草丰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方山大武生态工业园区是吕梁市的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设施齐备。目前入驻的企业有: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中盛水泥有限公司、新星冶炼有限公司、亚通煤焦公司、宏大新能源开发公司、蓝图煤焦有限公司、祥农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户,这些企业已成为方山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大武园区也成为山西及吕梁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理想选择。方山人民竭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创业。
 
 

', 'cityname' => '方山', ], [ 'title' => 'shuangcheng', 'content' => '

双城区哈尔滨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部,松花江南岸,地势呈东高西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至126°42′,北纬45°08′至45°43′,总面积3112.3平方千米。2015年总人口户籍总人口786621人。双城区是哈尔滨的市辖区,于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撤市设区。京哈铁路、拉滨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以及松花江主航道穿境而过,距哈尔滨中心城区40千米,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0千米。旅游景点有承旭楼、魁星楼、观音寺、双城堡火车站等。双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旧属松花江地区行政公署。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区,五常市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市为邻。地理座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区政府驻地双城镇,距省会哈尔滨市中心区45公里。
 

', 'cityname' => '双城', ], [ 'title' => 'kelan', 'content' => '

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8万人,县政府驻岚漪镇。12个乡镇分别是:岚漪镇、三井镇、神堂坪乡、高家会乡、李家沟乡、水峪贯乡、西豹峪乡、温泉乡、阳坪乡、大涧乡、宋家沟乡、王家岔乡。岢岚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农田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气候凉爽,种植以豆为主的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引进生产的英国红芸豆,以籽粒硕大、色泽鲜艳,绿色无公害,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美容、药用价值,而享誉国际市场。全县红芸豆播种面积11.15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销售收入1.4亿元,人均纯收入380元,占到种植总收入的58.9%,成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大、质量最好的“中华红芸豆第一县”。
 

', 'cityname' => '岢岚', ], [ 'title' => 'shilou', 'content' => '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1736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土特产有红枣、菜羊、甘草等。石楼红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能久藏而闻名,年产达3000万斤。菜羊又称“百叶籽羊”,个小体壮,毛细多绒,为石楼一方特产。
 

', 'cityname' => '石楼', ], [ 'title' => 'haerbin', 'content' => '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26°38′,北纬45°45′,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全市辖7个区、12个县(市)。哈尔滨历史悠久,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其古时为满族祖先女真族村落。19世纪末,随着国内外移民大量定居,哈尔滨成为中国北方较为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哈尔滨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居民以汉族为多,此外还居住着满、回、蒙古、朝鲜等40多个民族。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是旅游和避暑胜地。走进哈尔滨,滑雪场、狩猎场、自然风景区、林海雪原……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哈尔滨清新、自然的气息。哈尔滨人文历史悠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于一身,融合中外文化精要于一城。文庙、极乐寺、西方古典建筑、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将市区装扮得多姿多彩。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的各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精典之作比比皆是,使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欧洲,充满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民族风俗。特别是欧式建筑汇萃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尽显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中的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处处折射出“东方小巴黎”的独特魅力。
 

', 'cityname' => '哈尔滨', ], [ 'title' => 'jingle', 'content' => '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汾河上游,东部与忻府区、阳曲毗邻,南接娄烦、古交,西邻岚县、岢岚,北靠宁武、原平。全县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16万元人。县境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汾水流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海拔1140—2420米。全县现辖4镇10乡,即:鹅城镇、杜家村镇、康家会镇、丰润镇和双路乡、段家寨乡、神峪沟乡、王村乡、赤泥洼乡、堂尔上乡、中庄乡、辛村乡、娑婆乡、娘子神乡,381个行政村,450个自然村。
 

', 'cityname' => '静乐', ], [ 'title' => 'liulin', 'content' => '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总面积128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4年)。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柳林县交通便利,境内有307公路通过,孝义至柳林穆村的支线铁路建成通车,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柳林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的故乡。1936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彭德怀、毛泽东、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内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柳林县城内的香严寺,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地处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著名古迹之一。柳林红枣,最高年产2000万斤,其中三交等沿黄河岸的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 'cityname' => '柳林', ], [ 'title' => 'shanxi', 'content' => '', 'cityname' => '山西', ], [ 'title' => 'lanxian', 'content' => '

岚县位于吕梁地区东北部,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西靠兴县,北倚岢岚。面积1514平方公里,现辖4镇16乡,人口16.10万。岚县,汉属太原郡汾阳县地,三国时为新兴郡地,北魏末年,高欢灭尔朱氏,置岚州。隋大业八年置岚城县属楼烦郡治,唐武德四年改名宜芳县,仍为岚州治,元至元二年州、县并入管州,五年复置岚州,明洪武初改为岚县,沿用至今。
 

', 'cityname' => '岚县', ], [ 'title' => 'baode', 'content' => '

保德县:拼音:BaodeXian。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地区,地处吕梁山脉北段西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面与陕西府谷县隔黄河相望,北面与河曲县接壤,南面与兴县毗连。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
 

', 'cityname' => '保德', ], [ 'title' => 'nancha', 'content' => '

南岔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南端。截止到2006年行政区总面积3,088.41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299,716公顷,耕地面积17,315公顷,全区总人口14.2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1931万元。截止2009年,南岔区行政管辖2个镇(晨明镇、浩良河镇)、1个乡(迎春乡)、27行政个村、4个街道办事处(西水街道、联合街道、东升街道、梧桐街道)、24个社区,4个山上林场、经营所家属委员会。南岔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南端。行政区总面积3,088.41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299,716公顷,耕地面积17,315公顷,全区总人口14.2万。南岔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晴好天气偏少;秋季气候凉爽,降温急剧;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干燥。积温全年10.0℃以上在2200—2300℃左右。 1997年后南岔地区受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4.2℃,年平均降雨量在550~750毫米,时数1236.4(h)小时,主导风向为SW(西南),无霜期115天左右。
 

', 'cityname' => '南岔', ], [ 'title' => 'wutaishan', 'content' => '

五台山(Mount Wutai),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 'cityname' => '五台山', ], [ 'title' => 'jiayin', 'content' => '

嘉荫县因嘉荫河得名,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东北界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属伊春市辖县,面积6740平方公里,人口7.3万。设朝阳、乌云、乌拉嘎3镇及常胜等6乡。省属嘉荫农场和乌拉嘎金矿在境内,县政府驻朝阳镇。1916年境内设乌云疫治局,1927年在观音山北(保安村)建立佛山设治局,1929年分别置乌云县和佛山县,1945年后乌云县并入佛山县,成今版图。1955年改名嘉荫县,1979年划归伊春市。本县地处小兴安岭的东北麓,地势本南高、东北低,沟壑纵横,丘陵广布,漫岗,平原相间。主要河流除界河黑龙江外,还有嘉荫河、结烈河、乌云河、乌拉嘎河、平阳河等50余条,皆属黑龙江水系,水利资源丰富。农业开发较晚,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兼种玉米、谷子、水稻等作物。黑龙江岸村屯渔业发达,产大马哈鱼、鲟鱼、鲤鱼等。森林面积广阔,属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繁多,有柞、桦、胡桃、水曲柳等。山产品有黑木耳、猴头蘑、蕨菜等。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清末乌拉嘎金矿就闻名遐迩,此外,还有硫铁矿、蛇纹石、琥珀、褐煤等矿藏。有农机修造、木材加工、制砖等工厂,特别是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嘉荫为国家一类口岸后,该县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与日俱增。有伊春至嘉荫、绥滨至嘉荫、孙吴至嘉荫三条公路,内河航运五到十月上至黑河市,下入松花江。
 

', 'cityname' => '嘉荫', ], [ 'title' => 'fanzhi', 'content' => '

繁峙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北倚恒山,南临五台山,桑干河的上源乎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总面积为2369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24万人。主要交通有108国道、京原铁路。著名的特产有:高品位铁矿石、金矿、优质水稻、小绿豆、粉丝、豆腐等。境内有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遗址。
繁峙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34.82公里,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约占总面积的48.75%,是典型的山区县。繁峙县山多、坡广、滩大,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有耕地面积76.9万亩,人均耕地3.3亩;有森林面积21.7万亩,天然牧坡140万亩。铜矿、金矿储量均居全省首位。现辖3镇18乡,401个行政村,1998年全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万人,农业人口20.3万人,劳动力6.9万人。
 

', 'cityname' => '繁峙', ], [ 'title' => 'tieli', 'content' => '

美丽富饶的铁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麓,东经127°38′20〃—129°24′10〃,北纬46°28′40〃—47°27′30〃,东西横跨140公里,南北纵越115公里。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行政区划面积6620平方公里。总人口40.2万。铁力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绿色宝库。境内山多林密,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木材总蓄积量为5800万立方米,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等,还有云杉、桦树、柞树等百余种树种。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已探明有的60余种,其中有色金属、铅锌矿的储量约200万吨,黄金矿石储量约7万吨;非金属矿石有白云石、石灰石、玉石、大理石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群山繁衍着东北虎、马鹿、黑熊、飞龙、山雉等240余种珍禽异兽。密林中还生长着山葡萄、猕猴桃、蘑菇、木耳、蕨菜、松籽、榛子等200余种山特产品,以及驰名中外的人参、刺五加、五味子、黄芪等500余种名贵中药材。境内河流纵横,草原肥沃,为发展绿色养殖业、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cityname' => '铁力', ], [ 'title' => 'daixian', 'content' => '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下。全县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面轮廓呈长方形,南北两山对峙,滹沱河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东邻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东北与应县相接,西北与朔州毗邻。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2001年末,辖6镇5乡,即:聂营镇、滩上镇、阳明堡镇、枣林镇、峨口镇、上馆镇和新高乡、胡峪乡、雁门关乡、磨坊乡、峪口乡。全县总人口约21万人。
 

', 'cityname' => '代县', ], [ 'title' => 'wuying', 'content' => '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小兴安岭南麓腹部五营区境内,占地面积141平方公里。林中红松”树王”高30米,胸径1.5米。这时还生长着茂密的云杉、胡桃楸、黄菠萝等针阔叶树种170多种,并始终保持着原始森林的自然状态。公园建立了600平方米的动植物标本室,1500平方米露天舞场、旱冰场,还有达子香园、森林浴场、石虎山、松涛塔、鸟语林、天赐湖、木制别墅、原始蒸汽小火车等旅游景点。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设施和游乐项目聚集在峰峦起伏、奇峰林立的围绕之中,从大门起,有一条长17公里的“8”字型环园公路,连接园内八大景区及20个景点。园内有古式的购物中心,600平方米的动植物标本室,1.5万平方米露天舞场兼旱冰场,2000平方米停车场,47米高的森林防火瞭望塔,具有欧式风味的避暑山庄、餐厅、游泳池、通讯等服务设施;有达子香景区、微缩景区、森林浴场、石虎山景区和野外露营区、实弹射击场、森林蒸汽小火车、松涛塔、异国建筑风景区、鸟语林、人工湖等。森林公园还附有其他针叶阔叶树种如:云杉、冷杉、黄菠萝、胡桃揪等;藤本植物: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蔬菜、黄瓜香等;药用植物:人参、刺五加;香料植物:木耳、猴头等。林中的生态环境适合各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有熊、野猪、狍子、虎、马鹿、紫貂、草兔、松鼠、黄鼬等。公园主要在夏、秋两季开放,约200天。
 

', 'cityname' => '五营', ], [ 'title' => 'ningwu', 'content' => '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径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 'cityname' => '宁武', ], [ 'title' => 'wuyiling', 'content' => '

乌伊岭区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东经128°57′~129°44′、北纬48°33′~49°08′。南与汤旺河区接界,西隔库尔滨河毗邻红星区,西北与逊克县接壤,东、东北与嘉荫县毗邻,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65公里。面积3162平方千米,行政区划面积为899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总面积为308127公顷周界长280公里。)。总人口26546人(2004年)。乌伊岭,蒙古语,意为“长满树林的山岭”。是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最晚的地区。1964年筹建乌伊岭林业局,1967年正式投产,同年10月,设立伊春市乌伊岭区。1992年,乌伊岭区伊春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最北端,北、东与嘉荫县毗邻,南与汤旺河区相连,西北与逊克县分界。是南乌铁路的终点站。区政府驻地距市区中心153公里。全区总面积3162平方公里。区内设有乌伊岭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区政府和乌伊岭林业局驻地乌伊岭街。
 

', 'cityname' => '乌伊岭', ], [ 'title' => 'jinshantun', 'content' => '

金山屯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汤旺河中游,东与鹤岗市为邻,南与南岔区接壤,西与西林区相连,北与美溪区毗邻。南乌线铁路通过境内设站。区政府驻地距市区中心55公里。区政府和金山屯林业局驻地金山屯,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截止2012年,金山屯区面积1849.4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2012年,金山屯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亿元。金山屯区有白山红松原始森林、石船山、金山鹿场等自然景观,有大砬子遗址,横山古墓群、老白山抗联遗址等人文景观。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2′58″°至129°56′,北纬47°14′至47°46′46″。北与美溪区(局)交界,南与南岔区(局)、鹤立林业局毗连,东与鹤岗市、鹤北林业局接壤,西与西林区为邻。金山屯区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1849.49平方公里。金山屯区境内山脉起伏,属低山丘陵地区,最高海拨1068米,最低海拨184米,境内超过千米高的山峰有6座,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宽阔,沟系深长,坡度较缓,平均坡度14°-26°之间,最大坡度40°左右。
 

', 'cityname' => '金山屯', ], [ 'title' => 'yichun', 'content' => '

伊春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的汤旺河流域,东临鹤岗、汤原,西接庆安、绥棱,南邻依兰、通河,北接逊克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伊春,是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到了冬季,银装素裹的世界定会让您感到不虚此行。伊春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2%,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小兴安岭林海中,生物群落丰富多样,分布1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并在桃山林业局建有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野生动物饲养狩猎场。景观:丰林国家红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桃山国际狩猎场、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汤旺河石林、嘉荫茅兰沟风景区、龙骨山恐龙化石,美溪回龙湾、抗联遗址等。
 

', 'cityname' => '伊春', ], [ 'title' => 'meixi', 'content' => '

美溪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汤旺河中上游,伊春市区东南20.5公里处。北与五营、红星、新青林业局搭界,南与南岔、西林区接壤,东靠金山屯、鹤岗,西与乌马河相邻。全区行政区划南北长9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为2258平方公里。全区人口41028人(2010年)。美溪区下辖1个街道,7个林场,境内有回龙湾山庄等景点。 2010年,美溪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128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7.4%。截至2013年,美溪区辖1个街道,7个林场:美溪街道;大西林林场、顺利河林场、青山口林场、金沙河林场、桦皮羌子林场、碧仓库林场、卧龙河林场。美溪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汤旺河中上游,伊春市区东南20.5公里处。地理座标东经128°48’—129°09’,北纬47°41—48°04’。北与五营、红星、新青林业局搭界,南与南岔、西林区接壤,东靠金山屯、鹤岗林业局,西与乌马河林业局相邻。全区行政区划南北长9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为225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美溪', ], [ 'title' => 'xinqing', 'content' => '

新青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北部红松故乡小兴安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9°20′至130°23′,北纬47°55′至48°40′之间。东邻嘉荫县和鹤岗市,西与红星区接壤,南与美溪毗邻,北同汤旺河区连接。总面积1048.72平方千米。2014年新青区人口总数为4.7万人。截至2015年,辖2个街道,14个林场。201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1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87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9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9%。截至2015年,新青区(新青林业局)辖2个街道:新青街道、兴安街道;14个林场(所):汤林林场、桦林经营所、青林林场、结源林场(辖西北河施业区)、南沟林场、北沟林场、乌拉嘎经营所(辖团结施业区)、柳树河林场、红林经营所、泉林林场、北影林场、水源林场、笑山林场、松林林场(辖美林施业区)。政府驻地:黑龙江省新青光明大街1号。新青位于伊春北部、小兴安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9°20′至130°23′,北纬47°55′至48°40′之间。东邻嘉荫县和鹤岗市,西与红星区接壤,南与美溪毗邻,北同汤旺河区连接。南北54千米,东西40千米,总面积1048.72平方千米。
 

', 'cityname' => '新青', ], [ 'title' => 'jiagedaqi', 'content' => '

加格达奇区,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军分区和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加格达奇办事处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加格达奇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地权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所有, [1] 行政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理。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伦春自治旗毗邻,东、北面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加格达奇区素有“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
 

', 'cityname' => '加格达奇', ], [ 'title' => 'cuiluan', 'content' => '

翠峦区(林业局)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个市辖区。翠峦区地处小兴安岭腹地,伊春林区西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28°12′30″,北纬47°59′10″。截止2001年,翠峦区施业区总面积1560平方公里,行政区面积154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翠峦区总人口44960人。2009年,翠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100万元。翠峦区有黑熊岭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区、名人度假村、名人滑雪场等旅游景点。翠峦区是以林业生产和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绿色食品、北药生产、生态畜牧、矿产建材和生态旅游业为辅的新兴工业城区,素有“林都明珠”之美称。翠峦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2′30″——128°44′50″,北纬47°23′50″——47°59′10″。东接乌马河林业局,南邻铁力林业局,西与长地万方绥棱林业局接壤,北同友好林业局隔山相望。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4公里,区(局)址距伊春区16公里。翠峦区为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与新构成的属于小兴安岭隆起褶皱带侧翼,东西走向9条“多”字形山群构成地貌轮廓,翠峦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是阳坡陡短,阴坡缓长,坡度大都在20°以下,平均海拔375米。境内有9座大山,最高峰解放山,海拔994.5米。
 

', 'cityname' => '翠峦', ], [ 'title' => 'xinlin', 'content' => '

新林区,隶属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部,伊勒呼里山的北坡,北纬50°16′-52°20′,东经123°41′-125°32′。区政府驻地新林镇距地区行署驻地140千米。全区总面积8786平方千米,共辖7个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0859人;蒙古、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1%。森林覆盖率达84%。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亿元。新林区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具备齐全的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商粮、金融、邮电、通讯等社会福利设施。新林区名,是1965年3月完成新林区的开发方案,开始投资建设,命名为“新林林业公司”,意为“建设一个新型林区”。原属呼玛县管辖。新林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部,伊勒呼里山的北坡,北纬50°16′-52°20′,东经123°41′-125°32′。南北长108千米,东西宽103千米,全区总面积8786平方千米。新林区东与呼玛县接壤,南于松岭区毗邻,西靠呼中区,北与塔河县毗邻。东与呼玛县接壤,南与松岭区分界,西与呼中区相连,北与塔河县毗邻。
 

', 'cityname' => '新林', ], [ 'title' => 'xilin', 'content' => '

西林区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坐落于伊春(小兴安岭)南麓,坐标为东经126°03′至126°24′,北纬47°22′至47°36′。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24公里,西林区行政区划总面积457平方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370公里,离伊春市区52公里,1980年正式成立西林区人民政府。2001年5月起,辖区内有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兴、西林、苔青。2012年,总人口为48640人,是伊春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0%,税收收入占全市的40%。汉族占绝大多数,还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翰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西林区名源于境内的小西林河名。大、小西林河均发源于美溪区境内,故有大、小西林之称。小西林河盛产细鳞鱼,“西林”取其谐音得名。西林区,是伊春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伊春市中部、汤旺河中游、距市区东南41公里处。其西部、北部与美溪区交界,东部、东南部与金山屯区相邻,南部与南岔区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7º22′至47º36′,东经129º3′至129º24′。东西最大横距2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5公里。国铁南(岔)乌(伊岭)线由此南北穿过,距伊春火车站49公里;东侧有汤旺河流经境内26.6公里,对岸有鹤(岗)—嫩(江)公路出入口。
 

', 'cityname' => '西林', ], [ 'title' => 'huzhong', 'content' => '

呼中区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2°39′30″-124°21′00″,北纬51°14′40″-52°25′00″。北与漠河县、塔河县接壤,南至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相邻,东与新林区相连,西与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全境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125千米。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千米(含自然保护区) [1] 。 下辖呼中镇、呼源镇、碧水镇、宏伟镇四个乡镇,总人口56935人(2010年)。作为政企合一的呼中林业局是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木材生产居中国第二位。2014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04万元。先后有40余项工作受到国家、国家林业局、省、地的表彰, 2010年被省授予“十佳和谐企业”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 。2015年注册“中国最冷小镇”标识截至2014年,呼中区共有区级以下行政区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和宏伟镇4个镇。人民政府政府驻地设在呼中镇,呼中镇辖2个社区,碧水镇辖1个社区,呼源镇辖1个社区,宏伟镇辖1个社区
 

', 'cityname' => '呼中', ], [ 'title' => 'youhao', 'content' => '

友好区(局)是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个政企合一区局,是伊春市“一主五副”中四个中心城区之一。友好区(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中段南麓。友好区(局)地理坐标为东经128°07′34″~128°59′53″,北纬 47°45′56″~48°33′25″。友好区(局)总面积为2347.5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6万(2010年),友好区(局)下辖3个街道,6个林场、8个经营所。友好区(局)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有老泉眼、乳影岛、飞碟射击训练场等景点。2013年,友好区(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亿元。2006年,友好区辖3个街道,6个林场、8个经营所:友好街道、双子河街道、铁林街道、三合经营所、松园林场、中心经营所、永青经营所、碧云经营所、友谊经营所、青杨经营所、岭峰林场、奋斗林场、东卡林场、鸡爪河林场、绿源林场、广川经营所、朝阳经营所。
 

', 'cityname' => '友好', ], [ 'title' => 'huma', 'content' => '

被誉为“金鸡冠上的宝石、黄金之乡”的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部,南与中俄贸易重镇、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黑河市接壤,北与塔河县为邻,西连松岭区、新林区,东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呼玛县归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全县辖7乡3镇,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呼玛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自古有“黑水镶边、黄金铺路”之称。金矿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金沙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的45.9%,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地。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土壤、降水等非常适应黄芪、党参、桔梗、平贝母、刺五加、北五味子,满山红等寒地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呼玛县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素有“祖国绿色宝库”和“落叶松故乡”之称。呼玛县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清澈见底的黑龙江两岸风光旖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在黑龙江游弋,可饱览异国风情。呼玛县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外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之滨,北纬50゜49′20″至52゜53′59″,东经125゜03′20″至127゜01′30″,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环绕,黑龙江主航道为国境线,北与塔河县相连,西为新林区、松岭区接壤,南与黑河市、嫩江县毗邻。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呼玛县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极端最代低气温-48.2℃,夏季炎热多雨且短暂,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2℃。积雪覆盖期长达150余天,无霜期80至150余天。无霜期80至1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29小时。年≥10℃的活动积温为1998.0℃。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北麓东坡,小兴安岭北段余脉,黑龙江上游西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属漫岗平原区。地貌标高143-788米,平均海拨350米(系黄海高程)。境内水资源丰富,有39条河流(支流有160条),分属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呼玛河水向东注入黑龙江,境内流程209公里,是县内最长的一条大河。境内泡泽共有331个。江河水含省量少,透明度29-33左右,水质良好,水量丰富。
 

', 'cityname' => '呼玛', ], [ 'title' => 'beilin', 'content' => '

北林区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东经126°25′—127°27′与北纬46°19′—47°09′之间。北与绥棱县、海伦市为邻,东与庆安县毗连,南与哈尔滨市的巴彦县和呼兰区隔泥河相望,西南与兰西县交界,西与望奎县以呼兰河、诺敏河为界。面积2743平方千米,总人口88万人(2010年)。2013年,北林区生产总值实现8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0%。财政收入7400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2111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3.8%和20.7%。
 

', 'cityname' => '北林', ], [ 'title' => 'mohe', 'content' => '', 'cityname' => '漠河', ], [ 'title' => 'suihua', 'content' => '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其地域轮廊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的江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24°53′—-128°35′,北纬45°10′—–48°05′51″。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呼兰县和哈尔滨市交界。  绥化市域旅游资源包括两大景系:自然景系和人文景系,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体系,绥化市旅游资源共有六大类:其中古迹与建筑类包括肇东的金代遗址八里城、海伦的三圣宫、海北镇的天主教堂、望奎的林枫故居、安达的731遗址。休闲求知健身类包括兰西的河口旅游区、青冈的王子洋度假村、绥化的人民公园。水域风光类包括庆安的柳河水库、海伦的东方红水库、安达的东湖湿地。地文景观类包括绥棱的阁山、绥棱白马石、望奎的庙山。生物景观类包括望奎的西洼荒自然保护区。构物类包括庆安的大米、青冈的王子洋矿泉水、海伦的剪纸。
 

', 'cityname' => '绥化', ], [ 'title' => 'tahe', 'content' => '

塔河县是我国最北部的两个县份之一,大兴安岭地区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23°—125°,北纬52°—53°,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73公里。居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心地带,锁嫩漠铁路、公路之咽喉,扼南北东西来往之要冲。全县总面积14420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91.8°万公顷,总人口逾十万人,县辖三乡三镇,林业局辖九个林场、一个经营所,四个贮木场,是个以林业为主体经济的政企合一的县。塔河县名源于驻地塔河镇名。“塔河”,当地鄂伦春人称“小故其固”,意为“小河”。1954年进行森林调查时,因此地位于塔河口,定名为“塔河”。原属呼玛县管辖,1960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塔河镇。1964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兴安岭特区,下设松岭、新林、呼中、塔河4个区,为县级单位,实行“政企合一”。塔河区人民委员会驻塔河镇。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塔河区和呼玛县中部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个公社合并,设置塔河县,实行“政企合一”体制(县政府与林业局合署)。县政府驻地塔河镇。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92年,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伊勒呼里山北坡,北抵黑龙江右岸。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县,南与呼中区、新林区毗邻,北抵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71公里。是个林业县,全县总面积14247平方公里。设有塔河、十八站林业局两个森工企业。全县共辖7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10.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万人;鄂伦春、满、蒙古、回、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县政府驻地塔河镇。
 

', 'cityname' => '塔河', ], [ 'title' => 'suileng', 'content' => '

绥棱(Líng)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棱县辖4个镇、7个乡:绥棱镇、上集镇、四海店镇、双岔河镇、靠山乡、后头乡、长山乡、克音河乡、绥中乡、泥尔河乡、阁山乡。县境内有:阁山林场、四海店林场、三吉台林场、半截河林场、种马场、良种场、奶山羊场、绥棱林业局、绥棱农场、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和两个部队农场5个县团级单位,总人口32万。县域幅员423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有林地22万公顷,耕地164万亩(县属126万亩)。
 

', 'cityname' => '绥棱', ], [ 'title' => 'jiaoqu', 'content' => '

郊区又名永红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30°32′,北纬46°80′,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东邻桦川县、南接桦南县、西与依兰县毗连、北与汤原县接壤。是佳木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郊区幅员面积1748平方公里(2014年)。郊区总人口31.4万,其中农业人口14.6万,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是2.4万人(2014年)。截至2013年,郊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24.2%;2014年,郊区公共财政总收入72672万元。2000年,郊区辖5个镇、10个乡:莲江口镇、长发镇、望江镇、敖其镇、大来镇、建国乡、松木河乡、平安乡、高峰乡、群胜乡、西格木乡、沿江乡、四丰乡、松江乡、长青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05988人。其中:莲江口镇 17974人、望江镇 17784人、大来镇 15959人、敖其镇 14145人、长发镇 16222人、建国乡 12206人、松江乡 53527人、平安乡 15554人、长青乡 58818人、西格木乡 13402人、四丰乡 17544人、群胜乡 6530人、高锋乡 5761人、沿江乡 19660人、松木河乡 3814人;省莲江口水稻研究所虚拟乡 17088人。
 

', 'cityname' => '郊区', ], [ 'title' => 'daxinganling', 'content' => '', 'cityname' => '大兴安岭', ], [ 'title' => 'qingan', 'content' => '

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山脉西麓。东与铁力市以安邦河及依吉密河为界,东南与通河县毗连,南与木兰县和巴彦县为邻,西接绥化市,西北与绥棱县接壤,东北界伊春市。全县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庆安镇。邮政编码152400,区号0455.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全县共辖14个乡镇,93个行政村,12个街道社区,8个国营林场。庆安居住着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鄂伦春族等7个民族。全县总人口为3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万人。庆安县地处祖国北疆,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地带,属呼兰河流域中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27°30’-128°35′,北纬46°30’-47°35’。东以安邦河、伊吉密河为界与铁力县隔河相望;东北与伊春市接壤;南部与巴彦县、木兰县毗邻东南与通河县相连西接绥化市;北靠绥棱县。政区东西最大距离122.25公里。境内总面积为5469平方公里。县城中心距省会哈尔滨市170公里。庆安县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区,海拔高度在160-820米之间,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200米左右。气候特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凉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9℃;无霜期128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
 

', 'cityname' => '庆安', ], [ 'title' => 'dongfeng', 'content' => '

东风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部,东与桦川县毗邻,南与郊区长发镇接壤,西至安庆街与前进区为邻,北抵松花江。地处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东风区总面积190.8平方公里,辖23个社区和1乡1镇、20个行政村,全区人口16.5万人(2010年)。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1.7%;财政总收入完成2.4亿元,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2元,增长11%。截至2010年,东风区辖5个街道:(佳东街道、晓云街道、佳南街道、建国街道、造纸街道),2个乡:(松江乡、建国乡),政府驻地:佳木斯市建国路4号。截至2011年,东风区耕地面积5204亩,其中水田5154亩,菜田50亩;天然草场273.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24.34万亩,已利用草场面积154.38万亩。
 

', 'cityname' => '东风', ], [ 'title' => 'qinggang', 'content' => '

青冈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南邻省城哈尔滨市120公里,西接油城大庆市120公里,东与海伦市、望奎县隔通肯河相望,北连黑河市。全县幅员面积2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万亩,草原面积70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森林覆被率13.4%,总人口43万。本县正式建立于1905年,除1923年根据黑龙江省指令划北部与拜泉县接壤的土地10万垧归新成立的明水县外,县境再无变更。地形:本县南北最大长度7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79公里。南窄北宽,形如三角。最高点海拔247.7米,平均海拔188.85米。地势略向西倾斜,由东向西依次为川岗、平岗、低岗。川岗地带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黑土层厚,土质肥沃,是全县的重点产粮区;平岗地带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二,属于石灰性黑土区,地力稍次;低岗地带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为轻碱土区,土质瘠薄,全县的牧草地多分布在这一带,有良好的牧业养殖条件。自然资源:本县东侧有通肯河一条,发源于海伦县的布仑山,境内流长百余公里,由北向南,注入呼兰河。本县东、西部地下水源丰富。地下矿产物有中砂、河流石、白细砂、黄细砂、石英砂等。境内西部还蕴藏着石油。野生动物有狍子、狐狸、狼、兔、黄鼠狼、山狸子、刺猬、貉、野鸡、野鸭、大雁、鹌鹑等。野生植物有碱草、小叶章、乌拉草、芦苇、油包草等。还有防风、党参、山参、黄芪、龙胆草、大黄、地丁、知母、柴胡、狼毒等百余种中草药。气候:本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2.6°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1ºC。年降水量为477毫米,东部为491.6毫米,西部为389.2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 'cityname' => '青冈', ], [ 'title' => 'aihui', 'content' => '', 'cityname' => '爱辉', ], [ 'title' => 'qianjin', 'content' => '

前进区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佳木斯市区中部,地处东经129°61‘—130°33‘,北纬46°31’—46°52‘,辖区东起安庆路与东风区接壤,西至中山路与向阳区相邻,南至郊区四丰乡和平村,北邻松花江岸。截至2015年,前进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辖20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人口17.2万人。2013年,前进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8.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39元。截至2014年,前进区直辖20个社区、1个行政村:永安社区、怡安社区、保卫社区、园林社区、桥南社区、乐园社区、站前南社区、金港湾社区、港务社区、春光社区、粮库社区、云峰社区、先锋社区、林海社区、丰润社区、枫桥社区、山水社区、新立社区、双合社区、宏达社区、南岗村。前进区位于佳木斯市区中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9°61‘至130°33‘,北纬46°31’至46°52‘之间,西至中山路与向阳区相邻,南至郊区四丰乡和平村,北邻松花江岸,辖境呈长方形,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前进', ], [ 'title' => 'lanxi', 'content' => '

兰西县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一个县。因位于呼兰县之西而得名。原名双庙子,指县境内的两座小庙。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兰西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部地区,呼兰河从县城东流过,是毗邻哈尔滨的一个农业县份。这里历史悠久,资源丰裕,地理优越,民风质朴,自金代开始,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这块水草肥美的地方游牧拓荒,繁衍生息。全县幅员面积二千四百九十九平方公里,有耕地二百二十万亩,林地四十二万亩,宜渔水面十万亩,草原三十四万亩。全县总人口四十六万,农业人口三十七万。兰西县位于北纬46°2′─46°38′,东经125°42′─126°38′,属寒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9℃,年平均降雨量469.7毫米,无霜期39天。兰西县是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大连至黑河的202国道从南到北通过兰西三乡,全长40多公里,安兰、绥兰、绥肇公路从境内通过。水路运输畅通,乡级公路四通八达。年客运量达六十五万人次,货运量达一百万吨,全县拥有运输车辆三千五百余台。
 

', 'cityname' => '兰西', ], [ 'title' => 'xiangyang-2', 'content' => '

向阳区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下辖区,西起红旗路、万新街与郊区为邻,东至中山街与前进区接壤,南起同三高速公路,北至松花江(柳树岛)。全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3.4万(2012年),有汉、朝鲜、满、回族等民族,总户数72241户,辖6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5个行政村和柳树岛3个自然屯。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2012年)。建有杏林湖公园、水源山公园等旅游景点。2004年,区划整合,将永红区的建设街道办事处、长安街道办事处、友谊街道办事处的西站、北铁西、南铁西三个社区和郊区长青街道办事处的江南社区、万发社区、长青乡的长青村,四丰街道办事处的和平社区、四丰乡的新丰村划归向阳区管辖。调整后,东至中山路与前进区为邻,西起红旗街与郊区(永红)接壤,南傍四丰山,北隔松花江(含柳树岛)。向阳区地处佳木斯市中心地带,西起红旗路、万新街与郊区为邻,东至中山街与前进区接壤,南起同三高速公路,北至松花江(柳树岛)。全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向阳', ], [ 'title' => 'beian', 'content' => '

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正北方,总面积719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城乡人口各半。辖区内有省、黑河市直单位42个。北安市地处黑河最南端,城区设铁南、庆华、兆麟、铁西、和平、北岗6个街道办事处,辖13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3.6万余人。农村设通北、赵光、海星、石泉4个镇和胜利、建华、自民、东胜、城郊、杨家、石华、主星8个乡、178个村。市区内有首都钢铁公司北安庆华工具厂、新生机械厂、北安发电厂、北安电业局、北安农管局、省第三医院、北安农校等。北安是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的驻地,境内有北安农管局所辖的赵光、红星、建设、长水河、二龙山农场五分场5个国营农场和通北林业局所辖16个国营林场以及17个部队农场。汉族为主,有满、达斡尔、蒙古、回、朝鲜、锡伯、鄂温克等22个少数民族,共1.24万。
 

', 'cityname' => '北安', ], [ 'title' => 'wangkui', 'content' => '

望奎县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一个县。旧名双龙城,土名五井子。望奎指的是“遥望卜奎(即齐齐哈尔)”的意思。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的过渡地带。全县面积2320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望奎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在东经126o1023″-126o59’00″,北纬46o32’07″-47o28’24″,平均海拔167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幅员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212万亩。县境三面临河,东、南沿克音河、诺敏河、呼兰河与绥化市邻接,西南倚呼兰河与兰西毗连,西部隔通肯河与青冈县相望,北部陆路与海伦市接壤。全县辖7镇12乡192个村,人口46.6万,5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因站在望奎最高处可看到卜奎(今齐齐哈尔)地方,所以成为望奎.
 

', 'cityname' => '望奎', ], [ 'title' => 'fujin', 'content' => '

富锦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岩,三江平原腹部。周围与7个县(市)和15个国营农场毗邻,境内有建三江农场管理局及所属国营农场。市辖11镇。区划版图面积8227平方公里,总人口42.9万人,综合经济实力列黑龙江省14强县之一,是国家开放的新兴口岸城市。富锦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积黑土平原之一,沃野无垠,坦荡如砥。富锦是一块迷人的土地。乌尔古力山、别拉音山树灌苍郁,松花江水奔流东逝,生生不息。五顶山森林公园、七星河三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富锦是一块多情的土地。上溯千年历史,百年沧桑巨变,历经风风雨雨,救国难先烈捐躯,建家园布满拓荒者的足迹,这片土地养育这方儿女,勤劳、勇敢的富锦人正用智慧的汗水浇灌着肥沃的黑土地。富锦是一块希望的土地。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经济秩序,丰裕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开发潜力,可人的优惠条件必将成为有识之士播种希望,缔造灵性空间的风水宝地。
 

', 'cityname' => '富锦', ], [ 'title' => 'wudalianchi', 'content' => '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县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是东起东经127度37分,西至125度42分;南起北伟48度16分,北至49度12分。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市域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34万人口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境内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九项国家级称号,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国家AAA级旅游区山口湖,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景色怡人;沾河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最大的森林湿地,大沾河漂流享有“神州第一漂”的美誉。五大连池矿泉与法国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重碳酸、偏硅酸、弱碱性矿泉水各有千秋,宜饮健身,宜浴疗疾;人均拥有淡水资源超过4000立方米,是中国宜居城市标准的4倍。偏硅酸矿泉水已引入市区作为居民生活饮用水,使五大连池成为继法国维希之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个矿泉城。由于火山地质形成的强大全磁环境和特殊的植被生态作用,空气清新纯净,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一般城市十多倍,是天然大氧吧。城市道路宽阔、市容整洁,建筑风格迥异,绿化、亮化工程让人赏心悦目;商场、酒店鳞次栉比,公共服务便捷热情,吃、住、行、购、娱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保健养生城市。
 

', 'cityname' => '五大连池', ], [ 'title' => 'mingshui', 'content' => '', 'cityname' => '明水', ], [ 'title' => 'xunke', 'content' => '

地理位置: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有135公理的边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隔江相望。气候特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1700度–2300度,年平均气温0.5度,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沿江区125天,南部山区95天。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育。面积及人口:行政区划面积17344平方公里,辖7乡2镇76个行政村,境内人口11万人,有鄂伦春、达翰尔、俄罗斯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逊克县辖2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奇克街道;边疆镇、逊河镇、干岔子乡、松树沟乡、车陆乡、新鄂鄂伦春族乡、新兴鄂伦春族乡、克林乡、宝山乡。境内有:良种场、种畜场、道干林场、干岔子林场、新立林场、三间房林场、逊克农场。
 

', 'cityname' => '逊克', ], [ 'title' => 'tongjiang', 'content' => '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4镇6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7万,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同江市经济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地区中、日、俄、韩经济核心地带,是我国沿边开放带上重要的国际口岸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对俄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窗口和桥梁,是国际物流中转、贸易及加工中心。
 

', 'cityname' => '同江', ], [ 'title' => 'hailun', 'content' => '', 'cityname' => '海伦', ], [ 'title' => 'huanan', 'content' => '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西麓,面积4415平方公里,人口43万。桦南处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个城市的中间区位。牡佳铁路、鹤大公路纵贯全县,东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峦,中部为丘陵漫岗,西部为广阔的平原,耕地面积186万亩。桦南县面积4416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桦南镇。桦南“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地上林和粮,地下黑(煤炭)、(白石)、黄(黄金)之称。现有耕地240万亩,粮食产量超过5亿公斤,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桦南盛产特大白瓜籽,故有“白瓜籽之乡”的美誉;以牛、猪、羊、禽为主的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国家列为秸秆养牛示范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0余种,其中黄金初步探测储量20吨,石灰石探明储量2亿吨,煤炭储量1.2亿吨,铁矿储量3800万吨,矿产资源总储量约占佳木斯市总储量的70%以上;森林面积210万亩,草原43万亩,野生植物1000余种,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被列为国家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桦南境内泡沼密布、河网纵横、向阳山水库是三江平原上的大型水库。多种多样的地形,肥沃的黑土,平坦宽阔的耕地,配套齐全的农业设施,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开发晚,污染较小,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 'cityname' => '桦南', ], [ 'title' => 'sunwu', 'content' => '

孙吴县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38公里.全县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人口10万,设孙吴、辰清2镇,10个乡和一个民族乡,2个国营农场,2个国营林场,县政府驻孙吴镇。本县自西北至东南被绵延的小兴安岭所环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主要林区,南部和西北为农业区。东北沿江平原为全县经济发达区。东南部丘陵河谷区曾发现火山群。
 

', 'cityname' => '孙吴', ], [ 'title' => 'anda', 'content' => '

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处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哈大齐经济带的中心,市距省城120公里,北距齐齐哈尔市160公里,毗邻油城大庆。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明沈、哈满、安绥等10余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网集城乡,交通便利。安达市地处东经124度53分至125度55分,北纬46度01分至47度01分之间,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年)为3.2摄氏度。是全省西部典型干旱地区。全市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万亩,占29.1%,林地44.7万亩。占8.3%,水面38万亩,占7.1%。草原面积272万亩,占50.6%。辖10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人口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5万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均楼房居住面积9.2平方米。全市电话装机容量2万门,信息网络平台一座。安达草原属世界三大优质草原之一,年产优质牧草4亿斤,植被构成以驰名中外的羊草为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素有“世界明珠”之称,其粗蛋白含量比国内、国外同类型牧草高出2和3个百分点,用该草饲喂的奶牛生长快,产奶量高,乳脂率高,大量出口日本、南韩等国。全市野生芦苇面积16.5万亩,年产芦苇2800万斤。境内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储量5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62亿立方米,升平镇内有地热资源,地下水温度90℃。
 

', 'cityname' => '安达', ], [ 'title' => 'nenjiang', 'content' => '

松花江最大支流。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大兴安岭北麓伊勒呼里山,南流到镇赉县,经吉林省大安市在三岔河汇入松花江。长1370千米,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千米。支流主要有甘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干支流上游流经森林覆盖的山区,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含沙量很小。中下游穿过松嫩平原,中间经洪积台地,坡陡流急,河流侵蚀力强,成为松花江泥沙重要源地。下游为吉、黑两省界河,河道坡度甚小,河流蛇行,水流速度缓慢,河宽达400~1000米,流路多呈网状,江中沙洲、岛屿众多。沿江湿地沼泽广布,湖泡相连。吉林省江岸,在大赉以上为台地,多为高达10米以上的陡崖,构成天然堤防;大赉以下完全由堤防控制。洪水期江面宽1~2千米,水深8~13米。每年11月中旬河流结冰,11月下旬封冻,翌年4月初解冻,4月中旬终冰,结冰期160天左右。嫩江县以下可通航。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辖8镇5乡、1个种畜场、11个国营农场、11个国有林场和部分驻军农场。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 'cityname' => '嫩江', ], [ 'title' => 'huachuan', 'content' => '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西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东经130°16′-131°34′,北纬46°34′-47°14′。界邻五县两市、东与富锦市相邻,西与佳木斯市接毗;南与集贤、桦南两县相连;北与汤原、萝北、绥滨三县隔江相望。境内辖省属国营农场二个(江川农场、宝山农场),县属国营农林牧场七个,十二个乡(镇),157个村屯,境内汉族人口居多,有朝鲜、回、蒙、满、赫哲族等十三个少数民族,有一个朝鲜民族乡。境内辖区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十万、耕地140万亩。总户数64,000户,农户37,690户,农业人口145,760人。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少,平原广,一般海拔60-70米。桦川年平均气温2.5°C,1月平均气温-24.4°C,7月平均气温22.5°C,年降水量476毫米,无霜期133天。
 

', 'cityname' => '桦川', ], [ 'title' => 'heihe', 'content' => '

黑河市位于我国东北边陲,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隔江相望,是一个幅员辽阔、区位优越、资源富集、美丽神奇的边境地区。黑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完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使黑河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黑河市山川秀丽,是别具北国特色的净土观光带,具有世界旅游三大自然资源中的冰雪、森林两种。黑河虽无浩瀚的大海,却有美丽的界江。在黑河可以春闻达子花香,夏看蓝天碧水,秋赏七彩霜叶,冬观晶莹白雪。黑河夏季最高气温平均温度为24度,是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进入十月份后,冰雪期长达180天。冬季的黑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银装素裹,是南方旅游者赏雪、滑雪的极好去处和最佳选择。五大连池火山游、爱辉历史古城游、中俄边境风情游堪称黑河旅游的三大亮点。被誉为世界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五大连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被联合国旅游组织的专家评定为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
 

', 'cityname' => '黑河', ], [ 'title' => 'zhaodong', 'content' => '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南距省会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是哈大齐黄金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肇东开发于金、辽时代,历史上曾是满清王朝郭尔罗斯后旗皇家牧地,1735年(清雍正13年)设交通驿站,1914年晋升为肇东县,1986年撤县建市。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绥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境,松花江流经南部5个乡镇,全长68公里。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全市现辖22个乡镇(办事处),186个村,1228个屯。总人口91万,其中农村人口68万。有耕地305万亩,草原150万亩,林地70万亩,水面20万亩,素有半林半水六分田、三分大草原之称。气候适宜,盛产玉米、水稻、瓜菜、多种经济作物等,是全省奶牛、肉牛、生猪、家禽、水产品的主要养殖区,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基地。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与大庆共同开发榆树林油田,年产原油40多万吨,另有部分油气田正在开发。境内有金代八里城文化遗址,是省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遗址,去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江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垂钓休闲旅游潜力巨大。
 

', 'cityname' => '肇东', ], [ 'title' => 'fuyuan', 'content' => '

抚远县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地理方位是东经133°40′08″至135°5′20″,北纬47°25′30″至48°27′40″,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全县边境线长275公里。县政府所在地抚远镇距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乌苏镇距离俄西伯力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2.5公里。在黑龙江省及佳木斯市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 'cityname' => '抚远', ], [ 'title' => 'tangyuan', 'content' => '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边缘,系小兴安岭延脉的丘陵地区。北与煤城鹤岗市接壤,西与林城伊春毗邻,东、南与桦川县、佳木斯市、依兰县隔江相望。汤原县因境内的汤旺河冲击平源而得名,1905年建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抗日斗争史。全县辖4镇9乡,204个行政村。境内驻有2个直属国营农场,1个监狱、1个省属森工林业局。全县总面积为3,240平方公里,县属面积为1,995平方公里。全县总户数74,973户,总人口26.6万人,其中县属总户数64,000户,总人口23万人。
 

', 'cityname' => '汤原', ], [ 'title' => 'jiamusi', 'content' => '

佳木斯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台河、鸡西市,北邻鹤岗市。国境(界江)线总长449公里,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区相望。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故称“东方第一城”。面积:总面积3.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行政区划分:现辖5区、4县、2个县级市。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左右。景观:西林公园、沿江公园、外滩公园、猴石山旅游区、乌尔古力山、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向阳山水库、孟家岗林场、三江湿地保护区、街津口森林公园、抚远县乌苏镇、大力加湖、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霍吞吉里古城遗址、嘎尔当古城、瓦里霍吞古城、前猛家子古山寨、三江口古战场、勤得利古城遗址、街津口古代文化遗址、莽吉塔站古城遗址、亮子油库遗址等。
 

', 'cityname' => '佳木斯', ], [ 'title' => 'muleng', 'content' => '

穆棱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29°45’19″至130°58’07″,北纬43°49’55″至45°07’16″。幅员6673平方公里,辖6镇3乡125个行政村。穆棱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与俄罗斯接壤,有41.8公里的边境线;南连绥芬河、东宁等国家一级口岸,西接闻名遐迩的牡丹江市、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北靠煤城鸡西市。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于对俄出口的黄金通道上。国际经贸大通道301国道和滨绥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 'cityname' => '穆棱', ], [ 'title' => 'xian', 'content' => '

西安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部,全区总面积445平方公里,下辖温春镇、海南朝鲜族乡和先锋、火炬、牡丹、江滨、水泥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4.9万(2011年),16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人口居多,约1.65万。牡丹江穿城而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2011年,区属增加值完成22.2亿元。截至2013年,拥有上千种野生经济植物50多种珍奇动物和40余种丰富矿藏资源。盛产山参、刺五加、黄芪、猴头蘑、黑木耳、蕨菜等名贵山产品。另外,西安区还拥有宝山湖山庄、镜泊湖等旅游景点。西安区地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城区西南部,东与东安区毗邻,西部、南部与宁安、海林市接壤,北与爱民区隔道相望。距省会城市哈尔滨300公里,距东宁口岸230公里、绥芬河口岸165公里。全区总面积445平方公里。西安区所属的牡丹江市东南濒临日本海,相距1000km。受海陆巨大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海洋(半湿润型)中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西安区所属的牡丹江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脉阻挡沙尘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区免受沙尘天气。
 

', 'cityname' => '西安', ], [ 'title' => 'hailin', 'content' => '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 'cityname' => '海林', ], [ 'title' => 'aimin', 'content' => '

爱民区是牡丹江市下辖区,地处牡丹江市区西北部,以滨绥铁路线为界与西安区、东安区、阳明区相邻,其它周边与海林市接壤,俗称“桥北”。1946年3月建区。爱民区辖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9平方公里,下辖1个乡12个村,7个街道办事处26个社区委,2010年人口为27.5万人。三道关镇:(原北安乡)辖12个村委会、5个社区:放牛村、大砬子村、丰收村、江西村、银龙村、八达村、北安村、三道关村、前进村、金龙村、新荣村、平安村、江西社区、银龙社区、八达社区、北安社区、三道关社区。爱民区是牡丹江市下辖区,地处牡丹江市区西北部。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朝鲜、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5%。
 

', 'cityname' => '爱民', ], [ 'title' => 'mudanjiang', 'content' => '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塞北江南”之称。牡丹江流域,古为肃慎地。帝舜禹始,一直是满族的祖先及其后裔生息之地。公元698年建立了唐朝地方政权—-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迹尚存。1937年设市,1945年8月获得解放。至今古风犹存,民风淳朴,历代多出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雅克萨之战、“平南洋”抗日、八女投江、杨子荣剿匪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牡丹江的气候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无霜期126天,平均降水量为535.6主要集中到夏季,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牡丹江风光旖旎,景色天成。中国独有、世界有二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镜泊湖“地下森林”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内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牡丹峰雄伟壮观,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山青水秀,森林虎园惊心动魄,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跨国旅游风情迥然……景观:镜泊湖、兴凯湖、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唐代渤海国遗址、八女投江群雕、杨子荣烈士墓、双峰林场、东宁要塞等。
 

', 'cityname' => '牡丹江', ], [ 'title' => 'yangming', 'content' => '

阳明区是牡丹江市下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部,阳明区行政面积1,345平方公里,下辖铁岭镇、桦林镇、五林镇、磨刀石镇,阳明、前进两个街道办事处。2013年,全区总人口2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 [1] 阳明区有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八女投江纪念群雕等著名景点。阳明区是牡丹江市下辖区,地处牡丹江市东北部,北纬44°6′,东经129°63′。2010年,阳明区住有汉、朝鲜、回、蒙、苗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152994人,占总人口的93.6%,少数民族10296人,占总人口的6.4%。区域内有牡丹江、穆棱河、爱河三大水系,水资源总量94.3亿立方米,年人均水量380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量的1.8倍。拥有2座火力发电站、1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电力十分充足。境内风力资源丰富,正在建设大唐风电等风力发电项目,着力打造“风电之乡”。
 

', 'cityname' => '阳明', ], [ 'title' => 'meilisi', 'content' => '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市辖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市北三区隔江相望,西与富拉尔基区相邻。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鲜、回等多民族集居区,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2011年)。1956年5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17个乡和10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个乡是:莽格吐达斡尔族乡、卧牛吐达斡尔族乡、雅尔塞达斡尔族乡、梅里斯达斡尔族乡、杜尔门沁达斡尔乡、哈拉乡(今哈力乡)、腰库勒乡、共和乡、瑞廷乡、达呼店乡、胜利乡、大民乡、水师乡、水师营乡、哈拉乌苏乡、哈什哈乡、联合乡、榆树屯乡。1957年1月15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设6个中心乡。即水师营中心乡(辖水师营、哈拉乌苏、榆树屯);卧牛吐中心乡(辖卧牛吐、莽格吐、雅尔塞);腰库勒中心乡(辖腰库勒、杜尔门沁、哈拉);达呼店中心乡(辖达呼店、瑞廷、胜利);联合中心乡(辖联合、大民);共和中心乡(辖共和、梅里斯、哈什哈)。
 

', 'cityname' => '梅里斯', ], [ 'title' => 'dongan', 'content' => '

东安区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东南部,1958年1月建区,区境北以滨绥铁路为界与爱民区毗邻,西以太平路为界与西安区接壤,东部、南部分别与阳明区、穆棱市、宁安市相连。2006年,全区全口径增加值、销售收入、总产出、利税、利润分别完成10.2亿元、34.9亿元、27.6亿元、2.7亿元、1.6亿元,同比2005年分别增长0.9%、1.7%、0.8%、1.4%、1.1%。全区一、二、三次产比例调整到6:35:59。截止2013年,行政区域面积29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 13.57万人,住有朝鲜、满、回、蒙古等24个少数民族。东安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东南部,东经129°62′-130°53′,北纬44°58′-45°02′。区境东与阳明区、穆棱市接壤;南与宁安市相连;西以太平路为界与西安区相临;北以滨绥铁路与爱民区为界,是全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域面积29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东安', ], [ 'title' => 'binhaixinqu', 'content' => '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3] 2014年12月12日,滨海新区获批自贸区,成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滨海新区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
 

', 'cityname' => '滨海新区', ], [ 'title' => 'dongning', 'content' => '

东宁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0°9′-130°18′,北纬43°25′-44°48′,是黑龙江省最南部的县。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7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 'cityname' => '东宁', ], [ 'title' => 'jinnan', 'content' => '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总面积420.72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人口42万,辖8个镇和地处市区的长青办事处。这里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特产富饶,气候宜人。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称。既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又是正在崛起的外向型工业重地。
 

', 'cityname' => '津南', ], [ 'title' => 'ningan', 'content' => '

宁安是一个古老、美丽、富饶的城市。美丽的镜泊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宁安的版图上。宁安是一座积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当今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都城遗址;妙境迭出的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堪称“塞北一绝”;鬼斧神工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苍松古椴,碧冠如云;神奇莫测的火山熔岩洞,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满族民族特色的渤海风情园,令游人流连忘返,梦绕魂牵。
 

', 'cityname' => '宁安', ], [ 'title' => 'jinghai', 'content' => '

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静海镇,邮编:301600。行政区划代码:120223。区号:022。拼音:JinghaiXian。静海县辖16个镇、2个乡:静海镇、唐官屯镇、独流镇、王口镇、台头镇、子牙镇、陈官屯镇、中旺镇、大邱庄镇、蔡公庄镇、梁头镇、团泊镇、双塘镇、大丰堆镇、沿庄镇、西翟庄镇、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 'cityname' => '静海', ], [ 'title' => 'suifenhe', 'content' => '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7.5公里。全市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15万。绥芬河是省辖计划单列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沿边开放城市,设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俄贸易综合体。绥芬河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国际大通道。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滨绥铁路和301国道的东端起点,西距牡丹江市156公里、哈尔滨市460公里,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6公里、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30公里、远东最大的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369公里。通过绥芬河口岸,经俄罗斯远东港口群,连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绥芬河拥有现代化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和即将开通的航空口岸。过货量占全国边境陆路口岸的第三位,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边境陆路口岸的第一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绥芬河初步成为了一个以国际区域物流为重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陆海联运为链条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 'cityname' => '绥芬河', ], [ 'title' => 'heping', 'content' => '

和平区,隶属于天津市,位于天津市中心。地处北纬 39°08′,东经117°12′。 是天津市政治、商贸、金融、教育、医疗卫生中心。和平区辖六个街道,面积9.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52万人(2009年)。和平区在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8.2亿元,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90%。全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2017年和平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7年11月,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956年6月9日,和平区将21个街道合并为解放桥、劝业场、滨江道、嫩江路、蒙古路、甘肃路、海光寺、南门外、南门东、清和街、兴安路、芦庄子、东兴市场13个街道。25日,新华区将14个街道合并为小白楼、体育场、黄家花园、常德道、汉阳道、三槐里、南营门、贵阳路、何兴村9个街道,下辖256个居委会。
 

', 'cityname' => '和平', ], [ 'title' => 'linkou', 'content' => '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距黑龙江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煤城七台河、鸡西不足100公里,是连结三市的枢纽。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林口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林口境内牡佳、牡鸡两条铁路与鹤大、方虎两条公路线纵横交错,是连结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三个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林口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境内山多林密,江河纵横,风光秀丽。农林牧副渔各业俱兴,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的好地方。
 

', 'cityname' => '林口', ], [ 'title' => 'ninghe', 'content' => '

宁河县位于天津市东北部,京东八县之一,地处京津唐大城市群中间地带,面向广阔的华北、东北平原,县城芦台镇距天津市区80公里,距北京210公里,距唐山45公里,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0公里。该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宁河县水资源丰富,土壤疏松湿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有90类33个品种,果树资源有13类38个品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有30多科类600多个品种。其中银鱼紫蟹、芦苇称为宁河“三宝”,闻名遐迩。境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县内有文物古迹100多处,主要景点有天尊阁、于方舟烈士故居、七里海等。宁河县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是国家确定的优质小站稻、棉花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宁河县历史上就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宁河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
 

', 'cityname' => '宁河', ], [ 'title' => 'youyi', 'content' => '

友谊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县城距双鸭山市74公里。友谊县是在友谊农场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起来的,友谊农场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之一,由原苏联援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农场。全县辖4镇、7乡、107个行政村。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有人口12.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5%,少数民族有蒙古、朝鲜、满、回、苗、土家族等。
 

', 'cityname' => '友谊', ], [ 'title' => 'beichen', 'content' => '

北辰区位于天津市城北,北运河畔。东以北京排污河与宁河县相邻,边界线长20.66公里;东南隔金钟河、新开河与东丽区相望,边界线长22.99公里;南与河北区、红桥区相连,边界线正在勘定;西南以子牙河与西青区相界,边界线长27.5公里;西、北均与武清县相接,边界线长25.14公里。南北纬宽20.8公里,最窄处柳滩村南至刘马庄西北14.4公里;东西经长43.2公里,最宽处东堤头村东至线河村西46.3公里。面积478.4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北辰', ], [ 'title' => 'xiangyang', 'content' => '

向阳区 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为鹤岗下辖区,位于鹤岗市区北中部,总面积为8.2平方公里,人口8.851万;东北与兴山区、蔬园乡接壤,东与东山区为邻,西与工农区相接,南与南山区相连。向阳区是中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佳鹤铁路穿过鹤岗,鹤大、哈萝、鹤伊公路是主要干线公路。2010年,向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统计口径调整后)13.4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收入完成9226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30.6%。截至2012年,向阳区辖5个街道:光明街道、红军街道、胜利街道、南翼街道、北山街道。向阳区,原名“老街基”。中华民国时期,属汤原县管辖,民国十八年(1911年),鹤岗煤矿公司开放地号,形成街市,称兴山镇,后俗称“老街基”。截止2011年,向阳区森林覆盖率达58%。盛产木材和野生动植物。土特产有木耳、蘑菇、猴头菇、松子、鹿茸、元皮。向阳区主要树种有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波罗、白桦、橡木等。
 

', 'cityname' => '向阳', ], [ 'title' => 'raohe', 'content' => '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6°30′44″-47°34′26″,东经133°07′26″-134°20′16″。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既有秀丽的山川,又有广袤的平原,多样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县辖4镇5乡,110个自然村,7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饶河农场、红旗岭农场、胜利农场、八五九农场、红卫农场),11个森工林场(属迎春林业局:小佳河林场、宝马山林场、威山林场、西丰林场、芦源林场,属东方红林业局:石场林场、牙克林场、奇源林场、五林洞林场、大岱林场、永幸林场)。人口15万,有汉、满、回、壮、苗、朝鲜、蒙古、鄂伦春、赫哲等19个民族。本县境域,周秦以前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地,北朝时属勿吉,随为粟末靺鞨之号室部,唐为渤海国所属之怀远府(今同江)及安远府(今俄属伊曼附近)所辖,辽为东京道之颇阿里部(今俄属之伯力),金为上京道之速频路,元为辽阳行省之水达达路。明属奴尔干都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设失儿兀赤卫(即实尔固宸卫(今马架子以北二公里),清初隶宁古塔将军,雍正五年(1727年)改归三姓副都统(今依兰),咸丰九年(1859年)设挠力河口卡伦,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饶河县治于小佳气河(今小佳河镇河西岸),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迁挠力河口(今东安镇)民国十四年(1925年)迁团山子(今县城址)。
 

', 'cityname' => '饶河', ], [ 'title' => 'xiqing', 'content' => '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与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及津南区毗邻,东南与大港相连,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县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接壤,北依子牙河,与北辰区交界。地处北纬38°51’至39°51’,东经116°51’至117°20’。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11公里,全区总面积570.8平方公里。西青区自然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地面高程渐次在海拔5.0-3.0米之间,洼地为2.0米。境内有大清河,子牙河于西南部的第六埠汇入东淀;中亭河串流东淀北侧,到西河闸与西河汇流。汇入东淀的河水由下口的独流减河进洪河闸及西河闸分泄。
 

', 'cityname' => '西青', ], [ 'title' => 'luobei', 'content' => '

萝北县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下辖的一个县。因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面积699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154200。县人民政府驻凤翔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处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之间。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公里,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改为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托萝山北设置萝北直隶厅,归兴东道管辖。终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26日,经大总统核准,于7月1日正式裁撤兴东道,改设萝北厅设治局,设治员于是日在省城启用关防,7月16日“抵局任事”。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萝北设治局改为萝北县,为二等县,隶属黑河道。县署设在原兴东道署。同时,将所属高家屯警察事务所改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月,将高家屯佐治局改为绥东城县佐。1916年5月,将县境北部温河、保兴一带划出设置乌云设治局。1917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县境东部划出,设置绥东设治局。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1933年8月,伪县公署迁驻兆兴(今肇兴镇)。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将宝泉保、梧桐保划归新设之鹤立县管辖。1941年10月,伪县公署迁驻“凤翔”。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管辖。1947年1月,县政府迁至“肇兴”。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同年10月,县政府移驻万财村(今凤翔镇)。1957年7月,将鹤岗市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58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归鹤岗市。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85年1月1日,将萝北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 'cityname' => '萝北', ], [ 'title' => 'baoqing', 'content' => '

宝清县位于东经131°12′至133°30′,北纬45°45′至46°55′,距双鸭山市东南100千米处。面积13443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宝清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年平均降水574毫米。宝清地名是由县城南宝清河而得名。“宝清”为满语“猴子”的意思。虞为息慎地;夏至周属肃慎地;汉晋为挹娄地;北魏以后为勿吉靺鞨黑水部;唐及五代,初为靺鞨的黑水部,后属渤海;辽为渤海,后属乌舍;金为胡尔哈路;元为胡尔哈路万户府;明为努儿干都司;清为窝集部诺罗路;后为三姓及临江属境.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设三姓协领归吉林省管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三姓的属地;光绪三十三年临江设州,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临江府,宝清又隶属于临江府管辖,同年宝清己奏明设州但未能实行派官设治;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宝清州,五年(1916年)改宝清县,直属吉林省所辖;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为十四省,宝清县划属三江省;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在康德四年(1937年)7月第二次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六省的基础上,又增设东安、北安两省,宝清又划属东安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乐满总省(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宝清隶属东满总省的东安区域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划东北为九省,宝清又划属合江省;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 'cityname' => '宝清', ], [ 'title' => 'dongli', 'content' => '

东丽区位于天津中心市区和塘沽区之间。区境介于北纬39°—39°14′,东经117°13′—117°33′之间。约在3800年前和2000年前,先后成陆。东丽区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间有洼地和堤状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8℃,年均降水量598毫米,无霜期188天。区内地热资源丰富。
 

', 'cityname' => '东丽', ], [ 'title' => 'suibin', 'content' => '

绥滨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的夹角地带。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千米,南北长46千米,面积3344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4年)。绥滨,在绥东设治局改设县制时,以其县城东部的绥东江岸旧绥滨埠,命名绥滨县。因其地处边境,又濒松花江,乃取“绥靖”(安抚)和“滨江”之意。隋唐属黑水靺鞨部,后归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国部的“奥里米部”,金属胡里改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黑龙江副都统辖区。清末,1910年(清宣统二年),经汤原县知县奏请批准,在高家屯(今绥滨县临江村)设分防巡检。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划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1913年末改为高家屯警察事务所。翌年7月1日,改设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因高家屯以姓名屯,“似欠雅驯”,1914年10月9日,奉令改为绥东城县佐。1917年3月30日,根据黑河道尹的呈请,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以绥东县佐所辖区域设置绥东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同年4月13日,北京政府内务部正式照准。1926年9月,将设治局移至敖来密屯(今绥滨镇西敖来村),1927年于敖来村东一公里处始放新街基(今绥滨镇),并将设治局迁驻新建局署。1929年1月9日,黑龙江省长公署核准,将绥东设治局升改绥东县。因与热河省绥东县重名,省长公署又于1月23日发布训令,决定将绥东县改为绥滨县,直隶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2.57万人。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隶松江省。同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绥滨县,并入富锦县。60年代初,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工作和对农业生产的领导,1963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绥滨县,以富锦县松花江以北的绥滨地区为绥滨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绥滨镇,隶属合江专区。1964年2月11日,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筹备设立绥滨县,同年3月两县正式分开。1985年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 'cityname' => '绥滨', ], [ 'title' => 'jixian', 'content' => '

集贤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南倚完达山麓,北托三江沃野,全县辖5镇3乡、153个行政村、6个农工贸公司、两个大型国营农场,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是双鸭山市辖区的重要门户、三江平原的交通枢纽。陆路有同三、双桦、依饶三条高等级公路穿过,铁路客货运通达全国各地,空运距可起降大型客机的佳木斯机场仅40余公里,水运毗邻佳木斯、同江、富锦、饶河等对俄贸易口岸,是三江平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cityname' => '集贤', ], [ 'title' => 'baodi', 'content' => '

宝坻区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天津市。1990年人口60.74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蒙古、朝鲜、瑶、土家、苗、藏、侗等15个少数民族。面积1450平方千米宝坻历经千年风雨,几度沉浮,终以物阜民丰,吸金纳银之地而博得“京东第一集”之美誉。宝坻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200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宝坻撤县设区,这标志着宝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cityname' => '宝坻', ], [ 'title' => 'wuqing', 'content' => '

武清区位于天津西北部,地处京津两市之间。辖杨村街、徐官屯街、东蒲洼街、黄庄街、下朱庄街,大碱厂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大黄堡乡、上马台镇、汊沽港镇、大良镇、曹子里乡、下伍旗镇、河北屯镇、南蔡村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河西务镇、高村乡、城关镇、白古屯乡、大王古镇、东马圈镇、豆张庄乡、黄花店镇、石各庄镇、陈咀镇、王庆坨镇等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坐落于杨村镇。
 

', 'cityname' => '武清', ], [ 'title' => 'hegang', 'content' => '

鹤岗俗称“鹤立岗”,取鹤立山岗之意。相传在远古时期,上界有一群仙鹤,看中了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于是飞落山岗,在此栖息繁衍,鹤岗因此而得名。现在,距城区仅40公里的苇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仍然是黑龙江省三大水禽栖息地之一。“鹤立岗”的满语含义为“养鹿场”,因此,鹤岗又有“鹿城”之称。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座落在小兴安岭与三江平原缓冲地带,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州相望,面积1.5万平方公里。属季风气候带,1月平均气温-2l℃至-26.5℃,7月平均气温18℃2至21℃,年降水量500-700毫米鹤岗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全国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中俄黑龙江三峡气势恢宏;白龙峡谷四季聚合;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苇场湿地百鸟栖息;辽金完颜氏家的发祥地演绎过无数女真人的故事;与美国淘金热齐名的观音山嘟噜河采金潮,创造了清代黄金文化。在黑龙江民俗文化园里,可以看到十个少数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风情万种歌唱美好的新生活。松鹤西湖园,使北方人不下余杭便可饱览秀美的江南景色。界江口岸异域风情游,将使您饱览中俄犹两国三域风情。对岸俄犹太自治州,使您可以了解俄罗斯、犹太两个世界上神奇伟大的民族。边城鹤岗,都市风采,旅游设施,配套齐全。
 

', 'cityname' => '鹤岗', ], [ 'title' => 'shuangyashan', 'content' => '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距省会哈尔滨市430公里。辖集贤、宝清、友谊、饶河四县和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四区。辖区内有12个国营农场,40个国营林场,总面积22483平方公里,总人口151万。双鸭山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面积86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8.4%,主要树种有松、柞、杨等,现活立木储量1150万立方米;在596公里的挠力河流域形成的七星河、长林岛、雁窝岛等17万公顷湿地,是三江平原保存为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和原始性的湿地,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鸭山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农业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双鸭山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2004年粮食作物产量303万吨。景点:东北黑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梨树沟森林公园等。
 

', 'cityname' => '双鸭山', ], [ 'title' => 'tianjin-2', 'content' => '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093家。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
 

', 'cityname' => '天津', ], [ 'title' => 'mashan', 'content' => '

麻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位于鸡西市中心区西部59公里,东北与滴道区相连,东南与梨树区分界,南与穆棱市接壤,西与林口县比邻。全区总人口3.8万人(2014年),其中城镇人口2万人,农村人口1.8万人。麻山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全区辖1个乡、1个街道。2014年1-6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80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3.4%。截至2014年,麻山区下辖1个乡、1个街道:麻山街道,4个社区由麻山街道管辖,16个行政村为麻山区直辖地域。区政府驻麻山街道。麻山区北、西、南3面地势高,东北部平坦开阔,海拔350-450米,主要山峰有土顶子山(683米)、西大坡山(620米)、华山(612米)、碱场山(568米)。土壤主要有暗棕壤、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和白浆土。麻山区药材有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山野菜有金针菜、蕨菜等数十种;野生食品有黑木耳、蘑菇、山梨、榛子等数十种;有林果、粮豆、烤烟、甜菜等种植业;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狍子、狐、黄鼬、草兔等。
 

', 'cityname' => '麻山', ], [ 'title' => 'xingshan', 'content' => '

兴山区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原名兴山市,是鹤岗市的发祥地,现为鹤岗市的一个区。兴山区位于鹤岗市区东北部,东与东山区相连,南与向阳区接壤,西与蔬园乡分界,北与青岭林场毗邻。截至2012年,兴山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总人口6万人。2015年,兴山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6亿元。兴山区位于鹤岗市区东北部,东与东山区相连,南与向阳区接壤,西与蔬园乡分界,北与青岭林场毗邻。位于东经130°3’,北纬47°37’。截至2015年,兴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27.66亿元,比2014年增长5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160元/人,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19.27亿元,比2014年增长52.0%;财政收入累计实现2.94亿元,净增8180万元,比2014年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4.22亿元,比2014年增长7.0%;只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没有实现正增长,比2014年下降了8.0%。
 

', 'cityname' => '兴山', ], [ 'title' => 'heilongjiang', 'content' => '', 'cityname' => '黑龙江', ], [ 'title' => 'chengzihe', 'content' => '

城子河区黑龙江省鸡西市下辖区,属市中心区。城子河区总面积有32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万人(2007年),辖2个乡、18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赫哲、鄂伦春、锡伯等1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以朝鲜族为主。域子河区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拥有煤炭、铁矿石等10多种矿产资源。建有净土寺、穆棱河公园等旅游景点。2013年,城子河区的生产总值达8.8亿元。城子河区位于市境东北部,东、北两面与鸡东县接壤,南以穆棱河与鸡冠区分界,西与滴道区毗连。全区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城子河区所属的鸡西市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易干旱多大风,夏热短促雨水集中,秋季寒潮降温,常有冻害发生,冬季寒冷漫长且干燥。全市年平均气温在3.5℃-4.2℃之间,由南向北递减。全市≥10℃的积温在2450℃~2720℃。全市无霜期在140天左右,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五月上旬结束。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20-550毫米,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左右。
 

', 'cityname' => '城子河', ], [ 'title' => 'baoshan-2', 'content' => '

宝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其行政区域位于双鸭山市的东南部,距市政府所在地(尖山区)27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1°16’至131°42’;北纬46°21’至46°37’之间。东临友谊县、宝清县,西与四方台区接壤,西南与岭东区隔山而居,总面积750平方公里。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2.8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84万元,全口径工商税收18048万元。煤炭税收实现14450万元。截至2010年,宝山区辖1个镇和7个街道,人口14.8万人。据考古学家在1985年对双鸭山发电厂龙头山庄所处山峦的挖掘考证,发现了公元200年前的汉魏文化遗址,系满族人祖先–挹娄人的发祥地之一。论证了宝山行政区划内,在距今约2000多年前,就同于双鸭山市的历史,已经有人类在此活动、繁衍生息。商、周时期,称如今的双鸭山地区为肃慎之地。说:“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载《山海经·大荒北经》)其中的不咸山即指长白山,其中的肃慎氏之国即指当时生活在黑龙江流域至滨海地区的肃慎部落。在《晋书·四夷传》里描述肃慎人的疆界“在不咸山北山(黑龙江省),其土地广袤数千里。”就明了活动区域的辽阔,自然包括了如今宝山区的区划面积在内。肃慎人到汉代时称为挹娄,到南北朝时又改称勿吉。到了隋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东部的勿吉人,在称谓上又有所变化。
 

', 'cityname' => '宝山', ], [ 'title' => 'dongshan', 'content' => '

东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是鹤岗市唯一的城郊型行政区。东部、北部与宝泉岭农管局,萝北县为邻,西部与伊春市接壤,南部与汤原县相接,与佳木斯隔松花江相望。面积4575平方千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市辖区。全境总面积21平方公里,为鹤岗矿务局主要产煤区之一。总人口9万人(截止2004年)。东山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截至2008年,东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664万元。东山区有鹤岗矿史馆、桦春、东合胜两个朝鲜族村等旅游景点。截至2014年,东山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东山街道、三街街道、工人村街道、新一街道、新华镇、红旗乡、蔬园乡、东方红乡。东山区城区部分位于鹤岗市东部,东与宝泉岭农垦分局、萝北县为邻,西北与伊春市接壤,南接汤原县。二乡一镇环绕鹤岗市区。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郊区面积1170平方公里。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130°41’,北纬47°4’~48°19’。
 

', 'cityname' => '东山', ], [ 'title' => 'lishu', 'content' => '

梨树区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下辖区,位于鸡西市西南部,距市中心37公里,属市辖县级区,区辖5个街道:街里街道、穆棱街道、平岗街道、碱场街道、石磷街道。截止2010年,梨树区总人口10万,其中:汉族人口占94%,其余为朝、蒙、回、壮等民族。梨树区总面积412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梨树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3亿元。梨树区一带,清末,放荒招垦,形成梨树沟子屯落,隶属穆棱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二年(1913年)隶属穆棱县第二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穆棱煤矿投入生产,翌年设置梨树镇。东北沦陷后,初为第四保,后改设梨树镇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置梨树镇区,1949年改为第六区。1956年3月,改设梨树镇。1957年1月,划归鸡西市管辖,设置市辖梨树区。
 

', 'cityname' => '梨树', ], [ 'title' => 'xingan', 'content' => '

兴安区,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鹤岗市西南部,北部与东山区蔬园乡毗邻,南与新华农场、新华镇接壤,西部与青石山交界,东至与南山区相连。介于东经129°40’—130°57’,北纬47°4’—47°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0千米,总面积259.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79%。兴安区名来自“兴安台”地名。1960年12月正式成立兴安区。截至2016年,兴安区下辖6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16.6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24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亿元。兴安区是一个以煤炭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新型城区。区内有兴安、峻德矿两大国有煤矿和16个区属煤矿。兴安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境内从事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原称兴安台第四公所,俗称兴安台,又称“台地”(意美丽富饶,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 'cityname' => '兴安', ], [ 'title' => 'sifangtai', 'content' => '

四方台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南部,市境东北部,位于北纬46°58‘,东经131°33’。东、北与集贤县接壤,东南与宝山区相连,南与双鸭山农场分界,西与尖山区毗邻。距市区15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94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市区、集贤县、红兴隆农管局、宝山区接壤。全区总人口7.3万人(2010年),辖4个街道、1个镇。截至2010年,四方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亿元。四方台区有太保镇山河水库旅游区、紫云岭达子香花旅游区、四保林场等旅游胜地。截至2014年,四方台区辖4个街道、1个镇:振兴中路街道、振兴东路街道、集贤街道、东荣街道、太保镇。区政府驻地振兴路。截至2010年,四方台区总人口7.3人 [3] ,有汉、满、回、蒙、苗、壮、舍、朝鲜、锡伯、赫哲等十个少数民族。
 

', 'cityname' => '四方台', ], [ 'title' => 'didao', 'content' => '

滴道区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市辖区。位于鸡西市境西北部,东与城子河区相连,南与鸡冠区、恒山区和麻山区接壤,西北与林口县分界,北与鸡东县毗邻。滴道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5公里。滴道区辖2个乡(兰岭乡、滴道河乡),19个村,4个街道,19个社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滴道区共有人口121216人。滴道区土地总面积517.66平方公里(兰岭乡206.64平方公里,滴道河乡311.02平方公里)。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0元,同比2011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0元,同比2011年增长16%。2009年,滴道区辖2个乡(兰岭乡、滴道河乡),19个村,4个街道(东兴街道、矿里街道、洗煤厂街道、大通沟街道),19个社区。滴道区位于鸡西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1’48”—130°57’0”,北纬45°11’54”—45°28’55”。东与城子河区毗邻,西北、西南分别和林口县、麻山区交界,南与鸡冠区、恒山区和麻山区北缘接壤,北与鸡东县兴农乡相连。东西最大横距3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3公里,辖区土地总面积517.66平方公里(兰岭乡206.64平方公里,滴道河乡311.0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滴道', ], [ 'title' => 'nanshan', 'content' => '

南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地处鹤岗市中南部,东与东山区接壤,南邻兴安区,西与工农区交界,北与工农区、向阳区为邻,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1980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东风、跃进(1958年设大陆经济区,1960年12月正式设立大陆区。1966年8月31日,改称跃进区。)两区合并为南山区。现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南山区位于鹤岗市中南部,地理坐标北纬47°18′,东经130°16′,东与东山区接壤,南邻兴安区,西与工农区交界,北与工农区、向阳区为邻,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22%。
 

', 'cityname' => '南山', ], [ 'title' => 'lingdong', 'content' => '

岭东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双鸭市政府驻地尖山区南9千米处,距省会哈尔滨不足500千米,哈同高等级公路与岭东区相接。东北与双鸭山农场接壤,西北与集贤县相连,南与桦南县、宝清县交界,北与尖山区毗邻,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西高东低,居完达山北麓,平均海拔360米。城区总面积802平方千米。岭东区位于黑龙江省市境西南部,东与双鸭山农场相连,南、西与桦南县接壤,西北与集贤县分界,北与尖山区、四方台区毗邻。区政府驻地北距市中心尖山区 8千米。全区总面积约802平方千米,截止到2011年岭东区共辖南山、西山、北山、中山、东山、兴华等6个街道和长胜乡。岭东区位于双鸭山市政府驻地南9千米处,总面积802平方千米,东北与双鸭山农场接壤;西北与集贤县相连;南与桦南、宝清交界;北与尖山区毗邻。
 

', 'cityname' => '岭东', ], [ 'title' => 'hengshan', 'content' => '

恒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境内有亚洲最大的柳毛石墨矿。区域总面积708平方千米,人口16.42万(2013年)。2013年,恒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到2013年,恒山区有7个街道,3个乡:奋斗街道、大恒山街道、小恒山街道、二道河街道、张新街道 、柳毛街道、桦木林街道、红旗乡、柳毛乡、民主乡。恒山区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由南向北倾斜,西北由东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20—600米,平均410米,最高点老防火站南山697 米。地貌分为3个单元,南部为低山丘陵,广泛发育暗棕壤及石质土;北部山前漫岗,主要发育白浆土;沿黄泥河子两岸河谷平原多发育草甸土和水稻土,以上各类土壤分布面积在全市6区同类土壤分布面积中均居首位。恒山区属低山丘陵地势,其中山地面积占80%,水域面积占5%,耕地面积占15%,构成了“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地貌特征。
 

', 'cityname' => '恒山', ], [ 'title' => 'jianshan', 'content' => '

尖山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西北部,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辖区,东与四方台区接壤,南与岭东区毗邻,西北与集贤县分界。尖山区辖区面积97.7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23万,下辖1个乡13个行政村,29所中小学。尖山区是双鸭山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金融、通讯和商贸流通的中心。2014年,尖山区共运作千万元以上项目32项,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9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12项,总投资65.9亿元。位于市境西北部,东与四方台区接壤,南与岭东区毗邻,西北与集贤县分界。东经131°03′21″至131°15′22″;北纬46°35′10″至46°42′15″。尖山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7℃,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全年无霜期147天;年积温27.8度,年日照约2617小时。
 

', 'cityname' => '尖山', ], [ 'title' => 'gongnong', 'content' => '

工农区位于鹤岗市中心,地势北高南低,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万;辖湖滨、团结、解放、新南、红旗、育才6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工农区,原名新街基,始建于1948年。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市级机关坐落在辖区内。全境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市属工商企业均集中于区内,北起胜利桥、南至中心站的5里长街。全区共辖红旗路、新南、团结、湖滨、育才路、解放路等6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万人。区政府驻地解放路。全区共辖红旗路、新南、团结、湖滨、育才路、解放路等6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万人。区政府驻地解放路。
 

', 'cityname' => '工农', ], [ 'title' => 'jiguan', 'content' => '

鸡冠区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境内的鸡冠山而得名。鸡冠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30°50′12″——131°4′12″,北纬45°13′48″——45°22′18″,与城子河区共同形成鸡西市中心城区。鸡冠区是鸡西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黑龙江省东南部最大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GDP居于鸡西市所辖各县市区前列。鸡冠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全区下辖7个街道和2个乡,区境总面积153.2平方公里。鸡冠区位于鸡冠山西麓,穆棱河南岸,地跨东经130°50′12″——131°4′12″,北纬45°13′48″——45°22′18″,东与鸡东县鸡东镇相邻,南与西分别与恒山区红旗乡、柳毛乡相接,西北与滴道区滴道河乡为邻,东北依穆棱河与城子河区相望,南北最大纵距1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0.7公里,总面积153.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鸡冠', ], [ 'title' => 'ji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鸡东', ], [ 'title' => 'honggang', 'content' => '

红岗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位于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区腹部。1980年3月10日,设红岗区。红岗镇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6℃,年均降水量431.1毫米。2009年,红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3亿元,工业较2008年增加值为27亿元,全口径税收为3.05亿元,财政收入为2亿元 。原油年产量2200万吨。截至2017年7月,红岗区辖11个社区(八百垧社区、伟业社区、杏南社区、创业社区、晨曦社区、爱心社区、图强社区、宏伟社区、银河社区、春晖社区、和旭社区),1个镇(杏树岗镇)。红岗区位于大庆市大庆油田腹部,经纬度在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北与萨尔图区,龙凤区相连,东和安达市接壤,南与大同区相邻,西和让胡路区相连。面积625平方公里(2013年)。
 

', 'cityname' => '红岗', ], [ 'title' => 'mishan', 'content' => '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7镇14乡,人口43.6万,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东与虎林相连,南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西与工业重地鸡西市为邻,北与七台河市相接,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与对俄出口黄金通道上。密山市,以境内蜂蜜山得名。位于穆棱河与兴凯湖之间有一座山峰,海拔574米,相传百年前此山森林茂密,野蜂成群,岩峦上蜂蜜流淌,故称蜂蜜山。设治时,奏呈以“蜂蜜山”命名“蜜山府”,批准铸造印鉴时,则从山之“密”字,改为密山府。商周属肃慎,西汉至魏晋属挹娄,唐属渤海国东平府,金属上京恤品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开始放荒招垦。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于蜂蜜山设招垦局,管理今密山、虎林、饶河一带的招垦事宜。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武装入侵,垦户惨遭杀害和逃亡,招垦局被迫撤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复设招垦机构,隶属穆棱河招垦分局。1908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东三省总督和吉林巡抚奏准,于蜂蜜山招垦局址(今知一镇),设置密山府。知府于同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到任视事。隶属吉林行省东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将密山府改为密山县。
 

', 'cityname' => '密山', ], [ 'title' => 'ranghulu', 'content' => '

让胡路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境内的压葫芦泡而得名。让胡路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24°51′,北纬46°39′。让胡路区与萨尔图区、龙凤区共同形成大庆市中心城区,是黑龙江省西北部最大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GDP居于大庆市所辖各县区前列。让胡路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全区下辖6个街道和1个镇,区境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2001年,让胡路区辖6个街道、1个镇:龙岗、奋斗、银浪、乘风、庆新、西宾6个街道,喇嘛甸镇,将8个行政村调整为7个。让胡路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大庆市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24°51′,北纬46°39′。东与萨尔图区相连,南与红岗区、大同区毗邻,西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北与林甸县接壤。全区总面积为1394平方公里,占大庆市区总面积的27%。区域南北长69.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边界长225.2公里。
 

', 'cityname' => '让胡路', ], [ 'title' => 'hulin', 'content' => '

虎林——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政,1946年5月建立县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占地面积933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人口31万。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辖7个镇、4个乡:虎林镇、东方红镇、迎春镇、虎头镇、杨岗镇、东诚镇、宝东镇、新乐乡、伟光乡、珍宝岛乡、阿北乡。市境内有:东方红林业局、迎春林业局、八五零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云山农场。当提到家乡虎林时,不少人会问是不是虎林有不少老虎呢?实际上虽然虎林境内却有濒危的东北虎出现,但是,虎林这个名字却与老虎无关。“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虎林因此得名。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乌苏里江的左岸,全市总面积933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5°23′至46°36′,东经132°11′至133°56′之间。完达山脉横贯虎林北部,形成屏障,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虎林的西北以完达山支脉的老龙背、将军岭为界与宝清县交界;东北以七里沁河为界与饶河县毗邻;西部以白龙山脊为界与密山市接壤;东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段的边境线长达256公里。虎林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
 

', 'cityname' => '虎林', ], [ 'title' => 'longfeng', 'content' => '

龙凤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个市辖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庆市东部,是大庆中心城的 “三颗星”之一。龙凤区共分龙凤、卧里屯、兴化三个区块,下辖1个镇、5个街道。截止2013年,龙凤区面积410平方公里,人口20万(2013年)。2012年,龙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旅游景点主要有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龙凤公园等。截止2017年,龙凤区辖6个社区、1个镇:龙凤社区、东光社区、兴化社区、三永湖社区、卧里屯社区、龙政社区、龙凤镇。龙凤区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总时数2821小时。年平均气温3.2 ℃,无霜期为130-150天,平均降水量在440毫米左右。
 

', 'cityname' => '龙凤', ], [ 'title' => 'jixi', 'content' => '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东分别与勃利县、七台河市相连,南和穆棱市、西与林口县毗邻,东、东南与俄罗斯交界。鸡西市是祖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鸡西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因离海洋较近,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调节,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有“北国春城”之美誉。旅游景点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是重归大自然进行冰雪旅游的理想之地,是黑龙江省旅游黄金线上的“东方明珠”。鸡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江河湖泊、森林湿地、近代战争遗址、现代观光农业,煤炭工业文化等构成了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的特色旅游,集雄、奇、秀于一身。鸡西最具风韵的是拥有大界江、大界湖等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素有“北国绿宝石”之称的中俄界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兴凯湖烟波浩淼,气势磅礴,既有湖的风光姿,又有海的壮阔,让人产生似湖似海的遐想。鸡西是全国第二大矿区,曾创下年产3000万吨的最高记录,鸡西还是一个产粮基地,虎林市建成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绿都”、“完达山”、“珍宝岛”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鸡西的非金属矿藏也异常丰富。石墨产量居亚洲之首,年产7万多吨,硅线石最高年产量3000吨,黄金储量5万余吨。鸡西的农业开发潜力也很大,有可耕地1080万亩,草原140万亩,可垦荒原200万亩,宜鱼水面65万亩。市内有11个大型国营农场和两个林业局。年产粮食20亿公斤。有林业资源1765万亩,积蓄木材7025万立方米。
 

', 'cityname' => '鸡西', ], [ 'title' => 'saertu', 'content' => '

萨尔图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市辖区,萨尔图,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位于大庆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24°52′——125°12′,北纬46°32′——46°52′。全境南北长、东西宽,总面积548平方公里。地势东部稍高于西部,海拔高度在145~155米之间。地貌表象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西南部及西北部有零星沙丘。处于北温带亚欧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由于距海较远,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日本海暖流季风的影响,气候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气候型,四季变化显著。萨尔图区辖9个街道,人口共33.88万人(2010年)。2014年,萨尔图区地区生产总值1-12月份实现2002807万元,较同期增长7.7%(可比价格)。萨尔图区下辖14个社区:北辰社区、登峰社区、东安社区、东风社区、富强社区、格林社区、会战社区、火炬社区、绿园社区、萨尔图社区、铁人社区、万宝社区、拥军社区、友谊社区,共计51个居委会。
 

', 'cityname' => '萨尔图', ], [ 'title' => 'qiezihe', 'content' => '

茄子河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位于七台河市东部,面积1569.1平方千米;东与宝清县接壤、南与密山市、鸡东县交界、北与桦南县毗邻。2010年,茄子河区常住人口15.4万,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截止2013年,茄子河区下辖5个街道、2个镇、2个乡,政府驻七台河市东安街179号。2014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2亿元,同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17.5%。2005年12月,茄子河区辖4个乡镇:茄子河镇、宏伟镇、铁山乡、中心河乡;5个街道:东风街道、富强街道、向阳街道、新富街道、龙湖街道。茄子河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七台河市东部,在东经131°00′57″至131°55′29″,北纬45°35′443″至46′13″之间,东与宝清县接壤、南与密山市、鸡东县交界、北与桦南县毗邻。幅员面积1569.1平方千米。
 

', 'cityname' => '茄子河', ], [ 'title' => 'duerbote', 'content' =>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大庆市属县。辖4个镇、7个乡:泰康镇、胡吉吐莫镇、烟筒屯镇、他拉哈镇、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敖林西伯乡、巴彦查干乡、腰新乡、江湾乡。共有4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
 

', 'cityname' => '杜尔伯特', ], [ 'title' => 'taoshan', 'content' => '

桃山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七台河、鸡西、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五大城市群中心。1984年1月20日,设立桃山区。桃山区面积78.9平方公里,东西长5.8公里,南北长3公里,海拔160~320之间。桃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3.4℃,年均最高值4.8℃,年均降水量在540毫米左右。2013年,桃山区生产总值预算实现30.9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21.8%。调整预算后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559元,同比2012年增长4.5%。1984年2月10日,经黑龙江省委批准建立桃山区人民政府。全区下辖桃南、桃山、桃西、兴岗四个街道和桃西乡。桃西乡下辖桃山、桃南、红岩、八道岗、良种场五村。
 

', 'cityname' => '桃山', ], [ 'title' => 'zhaoyuan-2', 'content' => '

肇源县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长春、哈尔滨、大庆“金三角”的中心,隶属于大庆市。是金太祖“肇基王绩”之地,有着煌煌6000多年的文明,这里江天辽阔,水肥草美,幅员面积4,072.8平方公里,45万人口,21个民族,辖16个乡镇,6个农林牧渔场,135个。位于北纬45°23ˊ–45°59ˊ,东经123°47ˊ–125°45ˊ。西北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北与肇州县,东与肇东市接壤。西南以松、嫩两江主航道为界与吉林省镇赉县、大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扶余县和我省的双城县隔江相望。
 

', 'cityname' => '肇源', ], [ 'title' => 'boli', 'content' => '

勃利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建置县治时,依兰道尹以“勃发、顺利”之意而命名。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与宝清、鸡东、林口、依兰、桦南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30°6′-131°44′,北纬45°16′-46°37′,全县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勃利县共辖5个镇、5个乡,总人口31.6万人,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朝鲜族、满族等14个少数民族。2013年,勃利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较2012年下降19.6%,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人工林重点县、果树生产基地县、一百个产煤大县之一。勃利县以境内勃利河得名。勃利,满语,“幸福、吉祥”之意。清代属三姓副都统管辖。唐代曾在黑水府下设置勃利州,辽代属生女真五国部,据考证唐代的勃利州是辽代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应在今苏联伯力一带。截至2013年,勃利县共辖5个镇(勃利镇、大四站镇、双河镇、倭肯镇、小五站镇),5个乡(永恒乡、吉兴朝鲜族满族乡、杏树朝鲜族乡、青山乡、抢垦乡)。
 

', 'cityname' => '勃利', ], [ 'title' => 'zhaozhou', 'content' => '

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腹地,是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黄金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县份。地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活动积温2800℃,无霜期143天。幅员面积2455平方公里,全境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米,历史上从未受到过洪水侵袭。肇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繁衍、生息、劳动之所。古之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多聚于此,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肇州、肇源、肇东通称“三肇”,过去它们同是肇州管辖地,是黑龙江省建制最早的地方之一。“肇州”一名的由来与一次著名的古战役有关。辽代天庆四年,即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部在反辽起义中连战连胜,其中的出河店之战是在现在的肇源茂兴镇进行的。在这次战役中,3700名女真士兵一举击溃了10万辽军,奠定了金国建国的基础。为了纪念这一胜利,金统治者于金天会8年,即公元1130年在此地建州,命名为“肇州”,这里的“肇”是开始的意思。当时的肇州管辖着南至松花江、北至今嫩江县约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此后,元、明、清历代都在这里设立管辖机构,清末设肇州直隶厅。1913年建立肇州县。建国后,肇州县曾先后隶属于松花江地区和绥化地区,1992年划归大庆市管辖。
 

', 'cityname' => '肇州', ], [ 'title' => 'qitaihe', 'content' => '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倭肯河中上游。位居东经130°至131°44′,北纬45°16′至45°37′之间,版图面积6221平方公里。东与密山市、宝清县接壤,西与依兰县相连,南与林口县、鸡东县交错,北与桦南县为邻。七台河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土壤结冻期在每年10月至5月上旬,长达230天左右。年平均积温5.1℃,最高温度33.7℃,最低温度-30.3℃。年平均降雨量492.4毫米。2002年,七台河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正在申报“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吉兴湖山庄、石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星原始森林公园、西大圈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旅游圣地,其中,西大圈自然保护区、石龙山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特别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西大圈自然保护区,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奇山怪石,美不胜收,成为黑龙江省东部新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市内还新建成的万宝山滑雪场、仙洞山滑雪场。
 

', 'cityname' => '七台河', ], [ 'title' => 'lindian', 'content' => '

林甸县地热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面积3746平方千米,地热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是我国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林甸地热田是1960~1990年大庆石油管理局在林甸地区油气勘探时发现的,1997年以前一直没有进行专门研究和地质勘查。1997年由大庆市地热课题组对林甸地热资源进行研究评价,经过全体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努力,掌握了林甸县地热田基本状况。1998年在林甸县城内地开凿了第一眼地热井,标志着林甸县地热勘查、开发工作正式开始。到2004年,全县已有地热井21眼,已应用于供暖供热、洗浴疗养、种植养殖、工业利用等领域,并由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由试验示范阶段向规模化经营转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目前,林甸县正在按照“温泉之乡”命名标准,依托“温泉之乡”建设规划,有条不紊地创建具有北方特色的“中国温泉之乡”。
 

', 'cityname' => '林甸', ], [ 'title' => 'xinxing', 'content' => '

新兴区隶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新兴区地处北纬45°40’—45°52’,东经130°45’—131°02’,海拔157—555米之间,地形处在完达山余脉的大架山和马鞍山中间的低山丘陵地区,属北温寒带气候。位于七台河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西、北与桦南县,南与鸡西市交界。地处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四市和勃利、桦南、密山、宝清四县之“街亭”。辖区总面积2002.7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13年),辖10个街道和1个乡镇。2011年,新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新兴区是七台河市的煤炭生产区、商贸集散地、交通运输枢纽和工业企业集中地。新兴区位于七台河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西、北与勃利县,南与鸡西市交界。地处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四市和勃利、桦南、密山、宝清四县之“街亭”。新兴区地处北纬45°40′-52′,东经130°02′,总面积辖区总面积2002.7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新兴', ], [ 'title' => 'daqing', 'content' => '

大庆市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1.2万人。全市耕地面积46.8万公顷,草原68.9万公顷,水面26.9万公顷,湿地120万公顷,地热183平方公里。大庆市土壤是在特定的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水文、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据《大庆市志》记载,草原土壤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18.64%,是主要的耕地土壤;水成土壤主要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草甸土占市区总土地面积52.3%。全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风多。全年无霜期较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松嫩平原。全市下辖五区四县,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人口121.2万。在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中,英雄的大庆人,一次创业,在一片荒原上开发建成了世界级的特大油田,为民族争了光,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次创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崛起了一座繁荣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 'cityname' => '大庆', ], [ 'title' => 'datong-2', 'content' => '

大同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庆市西南部。大同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大庆市区南部,是五个行政区中最大的区。幅员2235平方公里,人口25万(2004年),有汉、满、蒙等18个民族。下辖8个乡镇,58个行政村,315个自然屯,6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大同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冬半年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夏半年受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跃的西南气流影响,因此,冬半年严寒、少雪、多西北风;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风;夏季高温、多雨、光照足,多南风;秋季温凉晴天多,气温逐渐降低转冷。
 

', 'cityname' => '大同', ], [ 'title' => 'shangganling', 'content' => '', 'cityname' => '上甘岭', ], [ 'title' => 'leling', 'content' => '

乐陵市位于北纬37°26′-37°52′、东经117°21′-117°56′之间,山东省西北部。北临天津滨海新区,东依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结合部,北京、天津、济南经济龙脉的中心位置,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和主要进京门户,素有“齐燕要塞”、“鲁冀枢纽”之称。2006年被列为鲁北沿海开发城市。
 

', 'cityname' => '乐陵', ], [ 'title' => 'hongxing', 'content' => '

红星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市东北部,红星区(局)为伊春市(林管局)管辖下的政企合一体制行政区(局)之一。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地理坐标为北纬48°00′24″~49°13′44″,东经128°08′08″~129°37′03″,东与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相连,南与美溪区接壤,西与上甘岭区、友好区、五营区毗连,北与逊克县相邻。2014年,红星区总面积2665.26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设3个社区),6个林场、6个经营所;2014年末,城镇户籍人口数为2.38万人,常住人口数为1.43万人。2014年,红星区GDP完成55630万元,比2013年下降4.8%。红星区景点有库斯特火山熔岩、库尔滨雾凇,汤南、三杨原始红松林等休闲旅游景观。截至2015年,红星区辖1个街道,6个林场、6个经营所;分别为:红星街道;清水河林场、汤洪岭林场、汤北林场、霍吉河林场、三杨林场、库斯特林场等6个林场;二杨河经营所、五星河经营所、汤南经营所、共青经营所、二皮河经营所、曙光经营所等6个经营所。区政府驻红星街道。
 

', 'cityname' => '红星', ], [ 'title' => 'changdao', 'content' => '

山东长岛.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隶属烟台市。长岛属亚洲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43天。全县森林覆盖率53.2%,独特的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候鸟迁徒的必经之地,每年途经的候鸟有200余种,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南临蓬莱,北接旅顺,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屿周围有星罗棋布的港湾,众多的海水浴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称,它与蓬莱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九丈崖(半月湾)、庙岛、龙爪山、宝塔礁、珍珠门、砣叽岛等。为加速长岛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批新的景点如林海峰山景区、望福礁民俗风情公园及水幕电影等又相继向游人开放。
 

', 'cityname' => '长岛', ], [ 'title' => 'qihe', 'content' => '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距济南市区H公里,全县辖9镇5乡,1014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据出土大物考证,早在四五千年前齐河境内就有氏族聚居,秦朝置祝阿县,宋称齐河县。县城驻地乃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地,因此得名“晏”,并筑城修宅,谓之“晏城”。齐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距离济南最近的卫星城。京沪、济邯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高速公路,国道308、省道804、001、014贯穿全县。到北京仅用4小时,到青岛港口3.5小时,出口货物3天可到达日木、韩国。从县城乘车历分钟到达济南市区,3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齐河物产丰富,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充足,由济南、德州双向供应,且电价便宜。地下资源有煤、石油、铁、矿泉水等,其中煤储藏量60亿吨。
 

', 'cityname' => '齐河', ], [ 'title' => 'dailing', 'content' => '

带岭区为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区,也是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直属实验局,体制为政企合一。带岭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地处低山丘陵带。至2008年,带岭区全区设有3个街道、1个乡镇以及5个行政村,共有企事业单位77家。2012年,带岭总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人口为39134人,区域内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区政府和带岭林业局驻地带岭街道。2012年带岭生产总值实现11798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带岭区隶属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是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一个直属企业。带岭区位于伊春市南部,小兴安岭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7′46″~129°17′50″,北纬46°50′8″~47°21′32″。版图大体呈纺锤形。带岭区东南与西北方向长达78公里,西南与东北方向窄,仅为8公里,平均宽12公里。截止2012年,带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96742公顷。
 

', 'cityname' => '带岭', ], [ 'title' => 'laizhou', 'content' => '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晋为东莱国治。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中华民国废府留县,由省直辖。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同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 'cityname' => '莱州', ], [ 'title' => 'lingxian', 'content' => '

陵城区是山东省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4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7.7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20万亩耕地。德州市陵城区历史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德州市陵城区文博苑内。唐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陵县,设立德州市陵城区,以原陵县的行政区域为陵城区的行政区域,陵城区人民政府驻临齐街道中兴路155号。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东经116°27′~116°57′,北纬37°13′~37°36′之间。陵城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2014年底,陵城区下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分别是:安德街道,临齐街道,于集乡,郑家寨,神头镇,丁庄镇,边临镇,徽王镇,滋镇,糜镇,义渡口镇,前孙镇,宋家镇,陵县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陵县', ], [ 'title' => 'yantai', 'content' => '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夏季,海风抚面,清爽可人;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海光山色,交相辉映。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境地。景观:烟台山、蓬莱、长岛、金山滩等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
 

', 'cityname' => '烟台', ], [ 'title' => 'tangwanghe', 'content' => '

汤旺河区(局)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1′5″~130°8′0″,北纬48°22′18″~48°48″30″。位于伊春市东北部,小兴安岭顶峰,北距黑龙江省一级对俄边贸口岸嘉荫100千米。始建于1958年,原称东风区(局);北与乌伊岭区交界,东北部与嘉荫县相连,东和东南部与新青区接壤,西和西南部与红星区和逊克县毗邻,为政企合一体制,是国家大二型森工企业。施业区面积21.5351公顷,森林覆盖率81.5%,素有“兴安明珠”的美誉。2015年,汤旺河区总面积2153.51平方千米;2008年,总人口3.7万人;辖2个街道、9个林场、4个经营所、1个苗圃;2014年,汤旺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891万元。境内有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景区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国家5A景区。2013年,汤旺河区辖2个街道、9个林场、4个经营所、1个苗圃:河南街道、河北街道、日新林场、石林林场、东升林场、二龙山林场、高峰林场、二清河林场、守虎山林场、泉石林场、峻岭林场、育林经营所、团结经营所、磨石山经营所、中心苗圃、克林经营所。 [5] 区政府和汤旺河林业局驻河南街道。
 

', 'cityname' => '汤旺河', ], [ 'title' => 'lingcheng', 'content' => '

陵县,古称厌次,平原等。地处鲁西北平原,是德州市的近郊县,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辖9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989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00万亩耕地。古迹与旅游唐城墙。唐代平原郡古城,即现今的陵县城。当时郡城有内、中、外三道城墙,为公元753年颜真卿任太守时为抵御“安史之乱”所建。现存两端,一位于县城北面护城河边,为南北向,一位于陵县人民公园内,为东西向。汉墓群。位于神头镇。现存38座,大者直径40米,高5—6米,俗称“七十二疑冢”,经考古挖掘为汉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可惜的是,被盗严重。曾出土战国灯具等文物。东方朔画赞碑。现立于陵县文博苑颜碑亭内,为唐代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书,俗称“颜子碑”,集真、隶、篆书为一体,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宗家战斗纪念碑。为纪念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抗击日军的壮烈事迹而设,碑名由杨成武题写,高4.35米,占地2656平方米。这是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仙人湖、丁东水库。是鲁西北最大的两个人工湖,占在面积分别是1.1万亩和1.4万亩。湖面波光潋滟,候鸟栖集,被人们称为“姊妹湖”,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历史名人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汉太中大夫,文学家,博学多识,机智诙谐,相传是中国曲艺的鼻祖、算命盲人的祖师,被后人称为“智圣”。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颜真卿(709—786),字清臣,唐朝政治家、书法家,753年(天宝十二年)任平原郡太守。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颜真卿联络河北十七郡太守起兵平叛,唐玄宗遂诏拜为户部侍郎兼平原郡太守。现存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东方朔墓碑》两块,为书法艺术珍品。
 

', 'cityname' => '陵城', ], [ 'title' => 'linyi-2', 'content' => '

临邑县地处鲁北平原,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临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人辈出,三国时期的弥衡,明代被誉为“四大书法家”之首的邢侗诞生于此。这里地理位值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12.6度,年平均降水611毫米.临邑县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省进出京津的喉咙之地。临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周时属齐地,春秋分邑,名犁邱邑。秦朝时设漯阴县,南朝时改为临邑县。三国时期的祢衡和明末著名书画家、诗文家邢侗诞生于此地。历史上还涌现出盖忠、郭谌、葛守礼、邢慈静、王洽等一批历史名人。临邑资源丰富,环境优越,风景秀美,经济繁荣,伴随着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富而美”的现代化城市正在齐鲁大地崛起。
 

', 'cityname' => '临邑', ], [ 'title' => 'wumahe', 'content' => '

乌马河区,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区,位于伊春市西部,地理坐标跨北纬47°19′00″~47°57′00″,东经128°35′10″~129°12′57″。境内边界线全长264千米,乌马河区(局)为伊春市(林管局)管辖下的政企合一体制行政区(局)之一。东与美溪区隔山相望,南与南岔区、带岭区接壤,西与翠峦区、铁力区毗邻,北与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相连。2014年,乌马河区总面积为1225.3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3个林场、9个经营所;2014年,乌马河区总人口3.7万人;2014年,乌马河区生产总值实现96350万元。乌马河区为丘陵低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气候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630毫米,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达32℃,最低达零下42℃,无霜期115天左右。截至2006年,乌马河区辖1个街道,3个林场、9个经营所;分别为∶乌马河街道1个街道;伊敏林场、西岭林场、青山林场3个林场;伊东经营所、东方红经营所、翠岭经营所、河北经营所、育苗经营所、安全经营所、伊青经营所、前进经营所、伊林经营所等9个经营所。
 

', 'cityname' => '乌马河', ], [ 'title' => 'wucheng', 'content' => '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东经115°51′-116°17’、北纬37°03′-37°23’之间。东邻黄河故道,与平原县连接;南和夏津县交界;西、北两面隔卫运河,同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州市为邻。武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建置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谓武城,沿用至今。曾以夏王窦建德起兵漳南镇、宁知州尧佐督修大堤缚绞龙、吉鸿昌驻防察民情等历史传说闻名遐迩。武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产棉花、玉米、小麦、谷子、西瓜、香椿等农副产品,农业生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门类齐全,发展迅猛,已形成玻璃钢、地毯、橡塑等十大骨干企业,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居全国领先水平。
 

', 'cityname' => '武城', ], [ 'title' => 'decheng', 'content' => '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古黄河别名。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山东六国,称天下之帝。当时有一种作为解释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终始之说。人们认为,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克互生。秦因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是水,故自称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灭周。因此,秦改古黄河名曰“德水” (《史记·秦本纪》)。西汉时,在今德州东境、古黄河边置安德县,取“德水安澜”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后,此名此意就被赋予了德州。至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改安德郡为德州,治安德县,此为德州地名之初始。以后时废时复,至唐乾元元年(758)复称德州,自此,历代皆称德州。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德州市。1994年,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德州市设立德城区,以原县级德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德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德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 'cityname' => '德城', ], [ 'title' => 'mouping', 'content' => '

牟平,素有“南山北海”之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南依“胶东屋脊”昆嵛山,山间名胜古迹、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山下有“龙泉温泉”,水温达四十多度,素有“华夏第一汤”的美称。在这里沐浴,对各类皮肤病、关节病等均有明显疗效。北濒黄海,海岸线长六十多公里,距城区七点五公里的养马岛,是昔日秦始皇牧马之地,如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度假胜地。牟平,现在是烟台市的一个区,在此之前是烟台市的一个县,更早还曾是宁海州的治所。
 

', 'cityname' => '牟平', ], [ 'title' => 'dezhou', 'content' => '

德州市位于北纬36°24′-38°0’、东经115°45′-117°24’之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个小时。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50万。
 

', 'cityname' => '德州', ], [ 'title' => 'yucheng-2', 'content' => '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全市辖7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006个行政村,总面积990平方公里,耕地99000公顷,人口49.8万。禹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称祝阿。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禹城县,意在纪念大禹曾在此率众治水。城西现有禹王亭遗址。199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 'cityname' => '禹城', ], [ 'title' => 'fushan', 'content' => '

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5′-121°22′,北纬37°14′-37°29′。北临黄海和烟台经济开发区,东、南、西与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蓬莱市接壤因境内有福山而得名。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1131年(金天会九年)置县,故名。
 

', 'cityname' => '福山', ], [ 'title' => 'zhangdian', 'content' => '', 'cityname' => '张店', ], [ 'title' => 'xiajin', 'content' => '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6°53′~37°10′,东经115°45′~116°16′,东南与临清市、高唐县相邻,西与河北省清河县以运河为界而相望,北与武城、平原县相接。面积871.9平方公里。人口48.9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夏津镇,在省会济南西北方向120公里处,为德州市辖县。夏津之名历史悠久,夏津县始置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此为“夏津”之词的始现。此前,夏津之地明属“鄃县”,鄃县始置于西汉初年属巨鹿县。“鄃”之由来无考,据此字的结构看应属城邑的专用字。后又置信乡侯国,与鄃同属冀州清河郡。汉之后(吕雉)四年(公元前184年)立县为侯国。王莽改觎为善陆(公元9年)。东汉光武帝诛王莽设置侯国,封马武为鄃侯,三国时期属魏清河国甘陵郡。西晋时属清河国。十六国时属清河郡。南北朝时属北魏济州平原郡。东魏时属清河郡。北齐时属冀洲清河郡,后废县并入平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古鄃城西南建县,县治在今县城,属清河郡。又另置夏津县,县治在孙生镇(今县城北15公里处新盛店村)属贝州。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夏津县并入鄃县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鄃为夏津县。宋代属河北道大名府。金代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明皆属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临清直隶州。民国时期曾先后属山东东临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45年9月4日夏津县解放后,先后属冀南二专署,衡水专署。1952年10月,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95年德州撤地设市,夏津县仍属德州至今。
 

', 'cityname' => '夏津', ], [ 'title' => 'xixia-3', 'content' => '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城市概况】栖霞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2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5300。行政区划代码:370686。区号:0535。拼音:QixiaShi。【市名由来】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
 

', 'cityname' => '栖霞', ], [ 'title' => 'linzi', 'content' => '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沼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东经118度08分至118度30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37分。全年平均气温12.2℃。区内温度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临淄区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被誉为“地下博物馆”。近年来,临淄区加大齐文化开发力度,依托这些文物古迹建设了大量旅游景点。
 

', 'cityname' => '临淄', ], [ 'title' => 'ningjin-2', 'content' => '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隶属德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良好。总面积821平方公里,辖9镇2乡,45万人。宁津县历史悠久,县域文化渊源流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县”,“杂技之乡”的美誉斐名海内外,“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的“三大名吃”更是被人们所熟知。境内河道纵横,地下水资源丰富。
 

', 'cityname' => '宁津', ], [ 'title' => 'zhaoyuan', 'content' => '

招远市隶属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位于东经120°08′~120°38′,北纬37°05′~37°33′之间。东接栖霞市,西靠莱州市,南与莱阳、莱西两市接壤,北以龙口市为邻,西北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3.5公里。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山区、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32.9%和38.4%,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地势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偏高,东北部的罗山山脉高为群首,主峰海拔759米,有“势压登莱百万峰”之说。周围分布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头21个,群山环翠,峰峦叠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海岸线略呈凹形,均为海饰作用的沙岸,平缓细腻,为天然的海水浴场。礁岩中盛产刺参、梭鱼、对虾及三尤梭子蟹。
 

', 'cityname' => '招远', ], [ 'title' => 'huantai', 'content' => '

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鲁中名城、齐国故都——淄博的市辖县,全国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1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2个省级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桓台县东距青岛机场和青岛港250公里,西距济南机场100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马踏湖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七大名胜风景区之一,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桓台县是人类早期生活、居住地区之一,境内史家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周朝属齐国,秦归齐郡。公元前206年设县,取名西安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1914年更名为桓台县至今。桓台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降水量587mm,有大小河流11条,上游位于鲁中山区,大多是南北流向,东有乌河,中有东西猪龙河,西有孝妇河;东西向河流南有涝淄河,北有小清河、预备河。
 

', 'cityname' => '桓台', ], [ 'title' => 'pingyuan', 'content' => '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临马颊河。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3年)。平原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刘备曾任平原县令,至今仍保留有龙门石刻、文昌阁、森罗殿遗址、千佛塔等一批文物古迹,是清代诗人董元度、当代数学家张鸿基、哲学家任继愈、作家邓友梅等著名人物的故乡。
 

', 'cityname' => '平原', ], [ 'title' => 'longkou', 'content' => '', 'cityname' => '龙口', ], [ 'title' => 'penglai', 'content' => '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接烟台、威海,风光秀丽,北与庙岛群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相望。区划:蓬莱是烟台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登州镇,距烟台市区73公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旧称登州,历史上人杰地灵,文官武将名人辈出,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而得名。蓬莱又是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波(即宁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近代是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蓬莱也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胜地。有“海市蜃楼”的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在山东省“儒、岱、仙、海”四大旅游资源体系中,蓬莱独占据仙、海合一的优势。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蓬莱阁、蓬莱水城、戚氏牌坊,均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蓬莱', ], [ 'title' => 'qingyun', 'content' => '

庆云县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德州、沧州)五县(盐山、海兴、无棣、阳信、乐陵)交界处,北靠北京、天津,南向山东省会济南,位于华北、胜利、大港三大油田中心,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国务院的环渤海经济带内,素有进京门户、山东北大门和德州“桥头堡”之称。全县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7万亩,人口30万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4摄氏度。是山东省的“改革开放试点县”和德州市的“放开搞活试点县”。
 

', 'cityname' => '庆云', ], [ 'title' => 'yiyuan', 'content' => '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腹地,沂蒙山区西北部边缘,淄博市最南端,位于淄博、泰安、莱芜、临沂、潍坊5个地级市的结合部,因是山东第一大河–800里沂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1944年建县,原属临沂地区(现临沂市)管辖,1990年划归淄博市。县域东西长55.6公里,南北宽52.2公里,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6镇7乡。沂源是典型的纯山区。山多地少,人均9分田3亩山。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名的山头2075个,大小河流1600多条,最高点鲁山主峰海拔1108米,为山东第四高峰。县域属于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十年九旱,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由于地势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境内无客水流入,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水土保持先进县,被国家科委认定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同时,沂源还是全国最大的佛手瓜生产基地和山东著名的花椒之乡。沂源县历史比较悠久。1981年发现的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同期,距今约有50万年,是最早的山东人。县内多次出土新旧石器时代及商周以来的珍贵文物。齐长城遗址、唐代摩崖石刻、明清石代的神清宫、织女洞都是历朝历代的见证。
 

', 'cityname' => '沂源', ], [ 'title' => 'zhoucun', 'content' => '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系淄博市辖区之一,总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32万,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周村,区位于淄博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41分至117度58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54分。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周村,又一部反映周村商业发展史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即将开拍。
 

', 'cityname' => '周村', ], [ 'title' => 'huangdao', 'content' => '

胶南市位于青岛市区的海西岸,北纬35°35′至36°08′,东经119°30′至120°11′,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它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西北及北分别与日照市、五莲县、诸城市和胶州市毗邻,南及东南临海,海岸线138公里。全市1894平方公里,84万人口。胶南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1℃,是人们避暑、疗养和观光旅游的滨海胜境。2000年,国家旅游局公布胶南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cityname' => '黄岛', ], [ 'title' => 'gaoqing', 'content' => '

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2002年,辖田镇、青城、高城、黑里寨、唐坊、常家、花沟、赵店、木李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767个行政村。县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1至118°041,北纬37°041至37°191,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县城驻地田镇。高青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境内现有千乘国遗迹、狄城遗迹、临济城遗迹、卫灵公墓、田横墓、鲁仲连墓、衮龙桥、扳倒井、文昌阁等名胜古迹,诞生过无数著名的历史人物。义不帝秦、被称为“自是战国第一人”的鲁仲连,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秦汉时期的义士田横,与田儋、田荣、田衍等诸兄弟从这里起事,纵横山东、复立齐国,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后遭汉军偷袭不得已率500徒属远遁即墨海岛,被汉天子征召不肯屈从,横刀自刎于河南偃师,500徒属随跟着自刎以殉之,田横的气节感天动地,屡被后世文人墨客赞叹吟咏。西汉御史大夫、经学大家(倪)宽,元代散曲名家杨朝英都出自本地。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赵匡胤在此地凭神力扳倒水井解大军之渴等传奇故事。
 

', 'cityname' => '高青', ], [ 'title' => 'jiaozhou', 'content' => '

胶州市位于胶州湾畔,东临即墨市,青岛市城阳区,北接平度市,西靠高密市,西南临诸城市,南与胶南市接壤.1987年2月胶州市在青岛地区率先撤县建市,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现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到2005年底,胶州市市区人口28万,市区建成区接近40平方公里.一个中等开发城市基本形成.胶州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胶济、胶黄、胶新铁路横贯境内,济青、环胶州湾、同三、青红高速公路、204国道纵横交错。胶州距离青岛港35公里,黄岛前湾港30公里,距离流亭国际机场25公里。境内有全国第三个铁路集装箱编组站,是进出半岛的咽喉,重要的交通枢纽。胶州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胶州大白菜即鲁迅先生所说的胶菜名扬海内外。45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三里河文化。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又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北方唯一通商口岸。胶州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画家高凤翰的故乡。胶州又是胶州大秧歌和茂腔的发源地,胶州大秧歌又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和茂腔的特色唱腔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化遗产之列。渊源流长的历史使得胶州素有“金胶州”之美称。
 

', 'cityname' => '胶州', ], [ 'title' => 'boshan', 'content' => '

博山区位于山东中部,淄博市西南端,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682平方公里,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47万,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著名的“陶琉之乡”、“机电泵业城”和新材料基地,是齐鲁重要的工业、商业和旅游文化名城。
 

', 'cityname' => '博山', ], [ 'title' => 'jimo', 'content' => '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即墨向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较多,“形胜为东方冠”,实为旅游佳境。城东20公里之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历史名岛——田横岛由省三联集团投资3.2亿元开发建设,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青岛市级培训疗养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养人员。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留村小龙山、海上仙山千里岛、耐冬宝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异彩纷呈,点缀着即墨大地。随着田横旅游度假区、双星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华洋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旅游设施的建成,旅游业日趋兴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四五千年前,先祖就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秦代置县,汉初已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隋朝建城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即墨因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之名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次出现。战国时期,即墨被称为“三齐名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与齐都临淄“并夸富饶”,尽享渔盐之利。秦统一中国后,即墨正式定为县,隶属于齐郡。馆藏北宋金银书写《妙法莲花经》为“国宝”。
 

', 'cityname' => '即墨', ], [ 'title' => 'zichuan', 'content' => '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南邻博山区,西接章丘市,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999.065平方公里。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年)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民国17年(1928年)撤道,民国20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解放,辖11个区。1955年4月,淄川县制撤销,原县境内建立杨寨、洪山、昆仑3个区。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1958年4月,洪山区撤销,归淄川区。
 

', 'cityname' => '淄川', ], [ 'title' => 'shinan', 'content' => '

市南区是青岛市的行政区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部,是青岛市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岛市市南区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成为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是青岛经济最发达的区。2017年获得“长安杯”称号,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即墨县东海边筑城设防建鳌山卫,下辖浮山所(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雄崖所。部分内地(据传多是云南、贵州、山西)人迁移到胶州湾东畔定居。从明朝永乐年间之后,市南区范围就陆续建立上青岛村、下青岛村、会前村、小泥洼村、小湛山村、大湛山村、田家村、大尧村、逍遥村、张家庄(后改名为亢家庄)、丁家庄、辛家庄。村民在农耕的同时也下海捕鱼。1578年(明万历六年),即墨获准在县境内开放青岛口(即市南区域内,天后宫前,栈桥东),青岛口海运贸易日趋活跃,通商闽、浙、苏、淮。
 

', 'cityname' => '市南', ], [ 'title' => 'zibo', 'content' => '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6′至37°18′,东经117°32′至118°31′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地理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迭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淄博地处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640.5毫米,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2.3℃-1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2.6-2832.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79%。其中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淄博', ], [ 'title' => 'laoshan', 'content' => '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山光海色,道教名山。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 'cityname' => '崂山', ], [ 'title' => 'chengyang', 'content' => '

城阳区是青岛市七个市辖区之一,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区毗连。位于东经120°12′,北纬36°20′,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2℃,8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7℃,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总面积553.2平方公里,共辖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棘洪滩、上马6个街道办事处,230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489203人。海岸线全长78公里。域内经济发达,经济居青岛区市第三,山东区市第四。东西最大横距4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公里。区政府驻城阳街道,所辖城阳街道大部为城区,区其他部分为下辖街道。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 'cityname' => '城阳', ], [ 'title' => 'qingdao', 'content' => '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至121°00′,北纬35°35′至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面积: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人口:人口700多万。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景观:趵崂山、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
 

', 'cityname' => '青岛', ], [ 'title' => 'licang', 'content' => '

李沧区是青岛市内3区之一,2014青岛世园会主办地,东枕崂山山脉,西临胶州湾,南接市北区,北连城阳区,是进出青岛市的咽喉之地。截至2013年,李沧区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51万。李村街道办事处,虎山路街道办事处,浮山路街道办事处,振华路街道办事处,沧口街道办事处,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兴城路街道办事处,楼山街道办事处,湘潭路街道办事处,九水街道办事处,世园街道办事处。李沧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域内常年风向为西北、东南、东南南,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3%、14.2%和13.8%;强风向为北、西北北、西北,频率分别为0.29%、0.23%和0.21%。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6.4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最低气温9.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55.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227.6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386.3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82.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冬季为64%。
 

', 'cityname' => '李沧', ], [ 'title' => 'licheng', 'content' => '

历城区位于济南市区东部,南依泰山,北濒黄河,是济南东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城区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人口112万人,辖19个街道、2个镇。区政府驻山大路街道。历城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小清河为境内唯一内河航运河道。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毫米。历城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智力密集,投资环境优越。素有“齐鲁首邑”之城。境内有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济南斜拉式黄河公路大桥。古迹有千佛崖造像、四门塔等。历城区入选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中国城区发展100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历城因地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从历城发现的远古时期文化遗址(1964年发现,位于历城西郊田家庄村南,玉符河畔,属北辛文化)表明:距今约6500年至7400年之间,这里已有先民繁居。西周时,属谭国。春秋庄公十年属齐国,称泺邑。战国时,称历下邑。秦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济南国。三国时,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西晋时,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陵迁历城。十六国后燕时,属齐州济南郡。刘宋时,属青州济南郡。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
 

', 'cityname' => '历城', ], [ 'title' => 'shibei', 'content' => '

市北区是青岛市内三区之一,位于青岛市中部偏南,西部濒临胶州湾,东部与崂山区为邻,北部与李沧区接壤,南部与市南区毗连,东西最大距离1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9公里,海岸线长17.83公里,总面积65.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市北区常住人口108.37万人,辖19个街道,区政府位于青岛市延吉路80号。市北区内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地势起伏不平,东高西低,海泊河是市北区唯一的一条河流,属季节性河流,区境温带季风气候区,海岸线长约17.5公里,区境年平均气温摄氏12.7℃,平均降水量为662.1毫米。市北区是青岛市工商业的发祥地,区内集聚了啤酒、纺织等现代民族工业,为青岛市区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区,是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革命运动的摇篮,截至2016年,市北区境内存留全国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5家。2016年,市北区实现生产总值690.5亿元。
 

', 'cityname' => '市北', ], [ 'title' => 'tianqiao', 'content' => '

天桥区是山东省济南市辖区,位于济南市区北部,因境内有横跨津浦、胶济铁路的天桥而得名。行政区域面积258.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06万人(2017年末)。辖1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无影山街道堤口路53号。天桥区地处泰山山脉北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为主,散布有鹊山、药山、凤凰山、标山、北马鞍山、粟山等山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693.4毫米。“地上悬河”黄河蜿蜒而过,小清河横穿济南市区北部,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主要景区有五龙潭公园、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济南动物园、鹊山龙湖等。天桥区是济南中心城区之一,京沪、胶济、邯济铁路在此交汇,济广、青银高速和104、220、308、309国道穿境而过,济南火车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济南长途客运中心站、济南广场汽车站等聚集,有服装、家居建材、鞋类及果品等各类大型专业市场71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天桥区还是济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济南老工业区,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建材、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药山科技园2个工业园区。农业区分布于黄河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济南市国有北郊林场坐落于境内。2017年,天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31亿元,财政预算收入41.03亿元。2018年10月,天桥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 'cityname' => '天桥', ], [ 'title' => 'pingdu', 'content' => '

处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制造业中心地带的平度,是连接【青岛】、【潍坊】、【烟台】三大城市的“枢纽”,更是胶东半岛制造业中心、青岛经济发展潜力之都,被誉为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后花园”。
 

', 'cityname' => '平度', ], [ 'title' => 'huaiyin', 'content' => '

槐荫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济南西部,北与德州市齐河县隔黄河相望,南与市中区相邻,东与天桥区、市中区接壤,西邻长清区,是省会济南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介于北纬36°37′—36°45′,东经116°47′40″—116°5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约15.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5千米。 总面积151.48平方千米。槐荫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3] 。境内段店镇田家庄遗址为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中共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党支部旧址是辖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济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早期活动地点之一。截至2016年,槐荫区下辖16个街道,常住总人口51.27万人。实现生产总值431.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9:26.9:72.2%。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故名盘龙庄。
 

', 'cityname' => '槐荫', ], [ 'title' => 'nankai', 'content' => '

南开区是天津中心城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城区西南部,东起海河,与河北区相望;沿荣吉大街、兴安路、南马路至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和卫津南路,分别与和平区、河西区接壤;西、南至密云路、芥园西道、陈塘庄铁路支线,与西青区相连;北抵老铁桥大街、北马路,沿西马路至西关大街、墙子河、南运河,与红桥区毗邻。南开区原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边的开洼地”,1919年境内成立了著名的南开大学,因此1956年始设南开区之名。南开区主要包括天津老城及城南,天津租界以西的地区。南开既是历史文化名区,又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民间工艺方面,形神兼备的“泥人张”彩塑,彩绘逼真的“风筝魏”风筝,玲珑剔透的“砖刻刘”砖雕,堪称天津工艺三绝。南开区位于中国天津市城区西南部,东起海河,与河北区相望;沿荣吉大街、兴安路、南马路至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和卫津南路,分别与和平区、河西区接壤;西、南至密云路、芥园西道、陈塘庄铁路支线,与西青区相连;北抵老铁桥大街、北马路,沿西马路至西关大街、墙子河、南运河,与红桥区毗邻。南开区总面积40.42平方公,东西长约3.6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
 

', 'cityname' => '南开', ], [ 'title' => 'laixi', 'content' => '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隶属于青岛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也是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06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表明,莱西市由上年的全国第100名上升到第64名。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山东省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距青岛港9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在青岛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属山东最适合居住和创业的首选城市。莱西市地处东经120°12’—120°o40’,北纬36°34°—37°09′,东临莱阳市,北靠招远市,西隔小沽河与平度市相望,南临五沽河与即墨市为邻,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全市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72.8万人。
 

', 'cityname' => '莱西', ], [ 'title' => 'shizhong-2', 'content' => '

市中区是山东省会济南所辖市中心所属的区,是泉城济南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带,位于济南市中南部。四周都是属于济南市的区,东与历下区相邻,南与历城区相邻,西与槐荫区相邻,北与天桥区相邻。2013年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居委会、7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8.5万人。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2011年11月,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8年,市中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7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 'cityname' => '市中', ], [ 'title' => 'jizhou-2', 'content' => '

蓟州区是天津市市辖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截至2012年,全区总面积1593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一个城区街道、949个行政村、15个社区,常住人口91.15万人。 [1]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98亿元,比上年增加32.44亿元。蓟州区古称渔阳,春秋时期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辖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县,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截至2014年,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文物保护点268处,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地160多处。夏商遗存,西周遗址,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王爷陵和太子陵等古遗迹遍布全区。2016年6月,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以原蓟县的行政区域为蓟州区的行政区域。
 

', 'cityname' => '蓟州', ], [ 'title' => 'dingtao', 'content' => '

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现辖7镇4乡,318个行政村,1044个自然村,58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地处北纬30度57分至35度14分,东经115度20分至115度40分.定陶县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微地貌形态分高、平、洼三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17%、57%和26%。定陶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秋凉春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252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64.5毫米;年平均气温13.7度,蒸发量1887.1毫米,无霜期209天。
 

', 'cityname' => '定陶', ], [ 'title' => 'lixia', 'content' => '

历下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 位于济南市城区东部,东与历城区接壤,西与天桥区、市中区接壤,南与济南市历城区接壤,北与历城区接壤。介于北纬36°39′45″,东经117°1′37″之间,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历下区下辖13个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4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二、三产业比重为14:86。历下区名胜古迹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龙洞、开元寺、环城公园等。主要高校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警察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 'cityname' => '历下', ], [ 'title' => 'dongming', 'content' => '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入鲁第一县,东临菏泽市,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西和北与河南省长垣县、濮阳市毗邻,缘黄河北流之势,当豫鲁两省之交,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369.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2003年),以汉族为主,也包括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东明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全境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畴百里,一望无垠。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为54.5~66.5米。黄河沿县境西部,南北流向,折而向东,流经县境62公里;河床普遍高出黄堤背河地面3米左右,故有“悬河”之称。人工排水河道如东鱼河西支、东鱼河北支、洙赵新河等,均源于本县,注入南四湖。因此,全境除黄河滩区251平方公里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属淮河流域。东明县属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一年四季气温差别明显。春天温和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潮湿,雨多温高;秋季天高气爽,昼热夜凉;冬季寒冷多风,时降瑞雪。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15℃;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为38.8℃;年平均气温13.7℃。日照5月份最多,为262小时;11月份最少,为180小时;年平均日照2587小时。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无霜期最长242天,最短192天,平均为215天。这样的气候,适宜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棉花、瓜果、林木等温带植物生长。
 

', 'cityname' => '东明', ], [ 'title' => 'jiyang', 'content' => '', 'cityname' => '济阳', ], [ 'title' => 'hexi', 'content' => '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中心东南部,海河西岸,全区辖13个街道。区南部是著名的陈塘庄和土城两大工业区。特产有十八街麻花和玉川居咸菜。境内有天津电视塔、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天津大礼堂、天津工业展览馆、国际科技咨询大厦、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民公园、河西清真寺、挂甲寺等。河西区是中外宾客了解天津的窗口。以友谊路为轴线,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首脑来津下榻的迎宾馆、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水晶宫饭店,以及国内外宾朋云集的天津大礼堂、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商业银行、北方金融中心、友谊商场等一批商贸、金融设施。河西区是天津市重要的政治活动、国际交往、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多在这里举行,既是天津市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沟通世界、联系各地的涉外窗口。2017年,河西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cityname' => '河西', ], [ 'title' => 'yuncheng', 'content' => '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东邻梁山县、嘉祥县,西接鄄城,南连巨野县、菏泽市,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相望。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5.71公里,面积为1571.3平方公里。人口108.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郓城镇,在省会济南西南方向150公里处。为菏泽市辖县。历史上郓城的名称和归属变化较大,考证其原因,一是郓城地处平原,又是中原地区,朝代变化,兵连祸结,往往首当其冲。二是地理环境所致,郓城北临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水灾频繁,县城地址常常变换。据记载:唐贞观八年,郓州治(今张营)地下湿,徙治须昌县(今东平);又《金史。地理志》载:“金大定六年五月,徙治盘沟村(今城址),以避河决”。印证历史,郓城始建于春秋,历经朝代变换,多为县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县。
 

', 'cityname' => '郓城', ], [ 'title' => 'pingyin', 'content' => '', 'cityname' => '平阴', ], [ 'title' => 'hedong-2', 'content' => '

河东区,天津市下辖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河东区是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下设12个街道,占地40平方公里,总人口860852人(2010年)。河东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被称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金代天津设“直沽寨”,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河东区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天妃宫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 'cityname' => '河东', ], [ 'title' => 'juancheng', 'content' => '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之乡菏泽,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辖10镇6乡,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79万,耕地97万亩。鄄城素来有“古鄄”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尧王墓、历山庙、庄子钓鱼台、陈王读书台、东汉亘古清泉等,是古代军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
 

', 'cityname' => '鄄城', ], [ 'title' => 'zhangqiu', 'content' => '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5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98.9万。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历代英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章丘人民务工经商历史悠久,世称“铁匠之乡”。境内有百脉泉、白云湖、七星台、锦屏山等自然景区和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近年发现的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名扬海内外。历代名人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配套能力强。胶济铁路、济青、济王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贯穿东西,0九路、章莱公路纵贯南北;济南国际机场距明水35公里;境内有三处电厂,目前年发电量18亿度。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能源动力、机械加工、轻工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为支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竞相发展的格局。2003年完成GDP1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再次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列第56位。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37位。被确定为全省30个强县(市)之一。
 

', 'cityname' => '章丘', ], [ 'title' => 'binzhou', 'content' => '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商朝时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惠民县是古代著名军事家中国武圣孙武的故里。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滨州还是中国吕剧的发源地。
 

', 'cityname' => '滨州', ], [ 'title' => 'heze', 'content' => '

菏泽市位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城市人口28万,现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菏泽是文明遐迩的“武术之乡”。菏泽武术历史悠久,自古名人辈出,如孙膑、宋江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武术事业有了较好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以国家、集体、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组织几及社团23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12处。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菏泽书画源源流长,名士名画不胜枚举。清乾隆年间画家赵树屏见大旱连年,饿殍载道,毅然画《饥民图》,配以诗,并携画进京为民请命,于是轰动一时。观存碑碣中至今仍有不少名家笔迹:清代邓树屏编写的《书法心得歌》影响甚大。近代较知名的书画家有田伯平、李眉川等,现代的有晁楣、何方华、张的蒂、鲁风等
 

', 'cityname' => '菏泽', ], [ 'title' => 'shanghe', 'content' => '

商河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地理坐标为东径116°58′-117°26′、北纬37°06′-37°32′。东与惠民、阳信交界,西与临邑毗邻,南与济阳接壤,隔黄河距省会济南70千米;北与乐陵相连。全境南北最长处51千米,东西最宽处43千米。面积1162.6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9.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万人。商河县全境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平坦宽广。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古有“漯水南驶,笃马北流”,今有徒骇、土马、德惠、商西、商中、商东等十余条河纵横交错,排灌兼用。全境均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为591.1毫米,近年来偏少,去年仅为383.5毫米,无霜期为193天,雨热同季,宜粮棉生长。商河县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东北部,地处三市四县交界,北依京津、商河县南依省会、东和滨州市的惠民、阳信毗邻,西北与德州的临邑、乐陵接壤,是济南市北跨黄河在鲁西北的经济辐射中心。
 

', 'cityname' => '商河', ], [ 'title' => 'mudan', 'content' => '

牡丹区,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北邻鄄城县,东接郓城县、巨野县,南与定陶县、曹县接壤,西与东明县相连,西北一隅濒临黄河,与河南省濮阳市隔河相望。区境介于北纬35°02′—35°28′,东经115°11′—15°47′之间,总面积1450平方千米。牡丹区是菏泽市政府驻地,鲁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的“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和“中国牡丹城”。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截至2015年,牡丹区下辖10街道、13镇、1乡,总人口107.66万人。2016年,牡丹区实现生产总值306.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0元。上古时期,牡丹区为尧舜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据牡丹区胡集乡(古成阳城)尧王寺村出土的文物和有关专家考证证实,尧及其母死后就葬在胡集乡尧王寺村。
 

', 'cityname' => '牡丹', ], [ 'title' => 'hedong', 'content' => '

吉阳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中东部,是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2014年成立 [1] ,因沿用吉阳镇旧名,故名吉阳区。吉阳区是三亚市政府驻地。2015年1月,正式撤销河东区、吉阳镇,设立吉阳区。吉阳区管辖原河东管委会行政区域、吉阳镇行政区域,共计17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吉阳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6月为东北季风期,6-12月为西南季风期,年平均气温25.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1.4℃,最热的六月份平均气温28.7℃。吉阳区北面靠山,南面傍海,拥有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以及较为明显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2014年10月23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分别成立三亚市吉阳区、海棠区、天涯区、崖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负责筹备各本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相关事宜。2015年1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吉阳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 'cityname' => '河东', ], [ 'title' => 'changqing', 'content' => '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的中部,东依泰山,西临黄河。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53.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文昌街道,邮编:250300。代码:370113。区号:0531。拼音:ChangqingQu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黄河下游东岸,泰山西北麓。人口51.4万。汉族为主,有回、蒙古、藏、壮、朝鲜、维吾尔等11个少数民族。面积1178平方千米。隋开皇五年(585)置长清镇,十四年置长清县。1941年以黄河为界划长清为河西、峰山两县。1946年改峰山县为长清县。1950年河西县并入统称长清县。1959年撤销,1961年复置。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铅、锌、金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煤、钾长石、重晶石、蛇纹石、石、石灰石、花岗石等;野生动物主要有乌鸦、喜鹊、雉、鹌鹑、凫、杜鹃、黄鹂、鹰、斑鸠、猫头鹰、啄木鸟、黄鼠狼、狐狸、狼、獾、刺猬、野兔等;野生药材有酸枣仁、柏子仁、全蝎、黄芪、白术、党参、何首乌、玉竹、山枸杞等。土特产品有泰山小白梨、长清玉杏和长清栝楼。名胜古迹有灵岩寺、孝堂山、五峰山、娄敬洞山、马山、黄崖寨等。
 

', 'cityname' => '长清', ], [ 'title' => 'danxian', 'content' => '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隅,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介于东经115度48分-116度24分和北纬34度34分-34度56分之间,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9摄氏度,无霜期213天,降雨量737.1毫米,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单县地处四省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和齐鲁的要道。济商公路、定砀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横跨单县境内。单县处于陇海、京九、津浦、新石四大铁路干线的“井”字型结构腹地,在距县城80公里范围内,有6个火车站、两个飞机场,交通方便。名胜有百狮坊、百寿坊等。
 

', 'cityname' => '单县', ], [ 'title' => 'luozhuang', 'content' => '

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处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北接临沂市兰山区,西邻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沂河相望。面积564.2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辖5个街道、3个镇,211个行政村和社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临沂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罗庄区是临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鲁南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高速公路和206国道纵贯南北,临枣高速公路、临岚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兖石铁路横穿北部,江泉高架路北接临沂北城新区和兰山主城区,曲阜-临沂高铁获批将建;距临沂飞机场10公里,2小时达广州深圳,1小时达北京上海;距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仅百公里,距青岛港150公里。百里沂河穿境而过,碧水蓝天,水运发达。
 

', 'cityname' => '罗庄', ], [ 'title' => 'jinan', 'content' => '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济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观趵突泉后大为兴奋,当即题“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
 

', 'cityname' => '济南', ], [ 'title' => 'chengwu', 'content' => '

成武县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十镇两乡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480个村(居)委会,63.3万人。成武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 'cityname' => '成武', ], [ 'title' => 'lanshan-2', 'content' => '

兰山区,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境中部,是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驻地。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邻费县,南接临沂高新产业开发区、罗庄区,北连沂南县。介于东经118°06′—118°20′,北纬35°03′—35°23′之间,总面积839平方千米。兰山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建城于楚昭王二十四年(前492年),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书圣”王羲之、“至孝”王祥、“笃圣”闵子骞的故里,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之美誉。截至2016年,兰山区下辖4街道、7镇,总人口132.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860.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4.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7.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48.2:50.8。2017,兰山区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2018年,兰山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cityname' => '兰山', ], [ 'title' => 'tianjin', 'content' => '', 'cityname' => '天津', ], [ 'title' => 'caoxian', 'content' => '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菏泽辖区,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是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桥头堡和承接带。全县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耕地197万亩,辖25处乡镇菏泽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商都文化开发已列入山东省“三都”、“两圣”、“四半岛”总体规划。汤王墓、伊尹墓、箕子墓及黄巢出生地等正在开发修复中。外商将投资7亿人民币,对素有诸多美丽传说的“月亮湾”进行开发修建,不久它将成为集度假、娱乐、购物、观光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曹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 'cityname' => '曹县', ], [ 'title' => 'yishui', 'content' => '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110.83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县级区划面积中居第二位。沂水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秦代即在此置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因沂河过境而定名,迄今已1400多年。沂水县是革命老根据地重心县之一,“红嫂”的故乡,《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沂水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荟萃,自然风光怡人,有“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红色之旅”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重点培育,确立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构筑了“一大景区、三大产品体系、十大景点”的旅游发展框架。目前已建成开放旅游区5处,为山东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荧光湖、雪山彩虹谷、灵泉寺森林公园(其中4A级景区一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一处)。战国齐长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姬王崮、沂蒙母亲湖、沂山等景区也将相继规划开发。2005年8月,国家旅游协会、省旅游局、省旅游行业协会联合在沂水召开了“沂水旅游现象研讨会”,总结推广沂水的旅游工作经验。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700万元,旅游总收入7.6亿元。2006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010万元,旅游总收入6.7亿元。沂水旅游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在中国首届旅游营销年会上,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 'cityname' => '沂水', ], [ 'title' => 'hongqiao', 'content' => '

红桥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是天津市赴北京、河北、东三省重要通道之一,天津西车站将成为连接南北大动脉的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枢纽站。红桥区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是古老而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红桥一带诞生的。估衣街、河北大街一带的商业历史悠久,对天津城市的商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红桥区又是中国华北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以机械铸造工业为标志,从红桥区三条石崛起,创造了精湛的技术,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影响广泛。红桥区还是近代教育的发祥地,天津的第一所官立中学——铃铛阁中学,和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都在红桥诞生,培养了朱宪彝、马寅初等著名学者。红桥区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红桥区东南与河北、南开两区相交,西北与西青、北辰两区相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9°09′56″,东经117°08′45″,红桥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6公里,面积约22.3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红桥', ], [ 'title' => 'juye', 'content' => '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部,邻接济宁市。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巨野,古称麟州,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彭越起兵之所,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陲牡丹之乡菏泽。近圣人之居,沐玄歌之化。巨野县书画研习传统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历代流派纷呈。王禹偁、晁补之、晁公武、刘藻等历代名家无不诗文书画兼工。近年来,巨野县书画艺术更有长足进步,挥毫泼墨蔚成风气。诸多画家及作品被录入《中国书画大辞典》、《中国书画作品精选》等大型典籍。作品流布于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部分精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由巨野县80位农民画师创作的《中华大富贵图》被天安门城楼管理局收藏。巨野当家画种工笔牡丹,以雅俗共赏、工整典雅、雍容大方、色彩绚丽等特点享誉海内外,为北京荣宝斋、广州友谊商店、西安古楼书画市场等全国90家知名书画市场和画店的当家品种,他们悬挂或出售的工笔牡丹画80%出自巨野,被誉为“中国工笔牡丹画之乡”。2000年11月29日,中国文联正式命名巨野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同志欣然为“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题名。
 

', 'cityname' => '巨野', ], [ 'title' => 'hebei-2', 'content' => '

河北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地处市区东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区界东邻东丽区,西部与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以海河为界,南与河东区相连,北与北辰区接壤。行政区划面积27.93平方公里,南北长6.94公里,东西宽7.95公里,行政管辖面积为29.14平方公里,2012年,河北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352个居民委员会。河北区是天津近代工业的摇篮,天津市区发祥地之一。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天津站、天津北站和京津塘高速公路进出口均位于河北区内。河北区境内有始建于明代的著名佛教寺院一一大悲禅院;有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从事革命活动的觉悟社、女星社;有孙中山、李大钊、梁启超、李叔同等名人遗址;还有袁世凯、冯国璋、曹寅等名人遗迹,以及一批各具特色、欧式风格的风貌建筑群。
 

', 'cityname' => '河北', ], [ 'title' => 'feixian', 'content' => '

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面积1904平方公里,人口94万,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13.4℃。费县地处东部沿海活跃的经济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紧靠全国第三大商城-临沂商城(2004年市场经营额616.7亿元),市场辐射力广,消费旺盛,交通物流便利,京沪、日东、同三、京福四条高速公路、兖石铁路、327国道、和五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东距青岛港260公里、日照港140公里、连云港160公里,距山东省第三大空港-临沂机场(目前有临沂-广州、临沂-上海、临沂-北京航线)仅40公里。费县现已形成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纺织、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医药、粮油、木制板材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
 

', 'cityname' => '费县', ], [ 'title' => 'dongping', 'content' => '

东平县处于鲁西南平原北部,东部受鲁中山区的阻挡,境内受季风的影响,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3-5月),冷暖气团对峙,进退不定,骤冷骤热,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涝灾。秋季(9-11月)受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减少,云淡风轻,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气压高,温度低,气候干燥。东平县位于北纬35°46’24”至36°1O’2O”,东经116°02′52″至116°39′44″之间,东与肥城市毗邻,南与汶上县、梁山县接壤,西部隔黄河与东阿县、阳谷县,河南省台前县相望,北与平阴县搭界,全县土地总面积1330.44平方公里,折合2010661.2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县境内摇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 'cityname' => '东平', ], [ 'title' => 'pingyi', 'content' => '

平邑县地处鲁中南沂蒙山区腹地,东临费县,西靠泗水,北接新泰、蒙阴,南连滕州、山亭,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5%,耕地面积88.3万亩。辖16个乡镇,738个行政村,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万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花岗石之乡”、“中国石材之乡”,是全国科技先进县、体育先进县、水利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持先进县、封山育林先进县、“油料生产百强县”、“肉类生产百强县”、市级文明城市。平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西周属颛臾国,春秋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西汉置平邑侯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思想家曾参、仲由和军事家羊祜、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的故里。在革命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肖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全县有三万多名英雄儿女参战支前,涌现出了“陈毅担架队”等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和“爆炸大王”王法元等英雄人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平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实干,铸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党的十六大代表陈永玲等一批先模人物。
 

', 'cityname' => '平邑', ], [ 'title' => 'feicheng', 'content' => '

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左丘明墓、栖幽寺、范蠡墓等遗迹犹存;境内还有孔子、颜渊、李白等历史名人交游的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 'cityname' => '肥城', ], [ 'title' => 'mengyin', 'content' => '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临沂市,地处著名的沂蒙山区腹地,因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阴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平均196天。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4%,现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6万。悠久的历史蒙阴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
 

', 'cityname' => '蒙阴', ], [ 'title' => 'taishan', 'content' => '

泰山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是泰安市的市辖区。泰山区北依泰山,南濒汶河。1985年5月设立泰山区,因泰山而名,泰山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镇,2011年总人口62.24万人。泰山区被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达标县(市、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秦代博邑改为博阳县,汉初改为博县,泰山郡治博县。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泰山郡治所迁至奉高(今岱岳区范镇故县村)。1985年建区时,辖岱庙、财源、泰前、粥店4个办事处和小辛庄、黄山头、大津口、徐家楼、上高、桑家疃6个乡及粥店镇。1985年11月,撤销小辛庄乡、黄山头乡、粥店镇,桑家疃乡与上高乡合并。泰山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岱庙、财源、泰前、粥店4个街道办事处和大津口、徐家楼、上高3个乡。7个处乡的面积分别是:财源办事处9.9平方公里,岱庙办事处9.01平方公里,泰前办事处70.21平方公里,粥店办事处94.26平方公里,上高乡30.18平方公里,徐家楼乡18.85平方公里,大津口乡55.47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泰山', ], [ 'title' => 'tancheng', 'content' => '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南与苏北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交界;北与临沂、临沭、苍山三县市接壤。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山丘面积18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全县水面有13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8米,自然比降为0.03%。
 

', 'cityname' => '郯城', ], [ 'title' => 'xintai', 'content' => '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新泰市文化底蕴深厚。距今3—5万年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的在此出土,证明新泰是上古东夷区域开化最早的地方。东夷人在泰山周围创造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在新泰都发现了多处遗址。东夷先民对泰山崇拜的文化活动,以及后世的既封泰山又禅梁父及云云、亭亭等,也深深影响了新泰。西周建立,新泰属于鲁国,菟裘(今楼德镇)被鲁隐公预定为休沐邑而曾记载于《左氏春秋》,其后的新泰饱受孔子洙泗讲学的熏陶,又接受了邻邦齐国活跃的稷下学风。在齐风鲁雨中,这片沃壤文明之花盛开:柳下惠著名于春秋,高堂生传礼于西汉。魏晋以降,羊氏家族世代簪缨,流风遍于大江南北。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徂徕山麓,另为“竹溪六逸”,成为诗坛佳话。而且理学先趋徂徕夫子石介的孙婿──金朝大书法家、文学家党怀英也居于此地,特以“竹溪”为号。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新泰宋代以迄明清,成为科第不绝,甲于邻县而冠盖相望的读书之乡。新泰市风景秀丽。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在此分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峰岭叠彩,河流萦回。徂徕山苍松傲立,柴汶河源远流长,新甫山古柏涌翠,青云湖碧波荡漾,金斗山天台曝书,敖山山峰直上青天,梁父山史册闻名,白马寺银杏参天,龙女庙古今传奇。莲花山被誉为“北方普陀,观音胜景”,山上奇石遍布,流泉飞瀑,幽谷奇峰,集北方山脉之大气与南方水之神韵于一身,以自然、和谐、幽静、淳朴为特色,是休闲养生的最佳去处。
 

', 'cityname' => '新泰', ], [ 'title' => 'linshu', 'content' => '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距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足10公里。现辖12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临沭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朱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临沭战斗过,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师部和滨海地委、行署曾长期驻扎在这里。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这里没有北方漫长的冬季,没有南方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没有海滨的潮湿,也没有北方内陆地区的干旱,是投资兴业、工作、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 'cityname' => '临沭', ], [ 'title' => 'taian', 'content' => '

泰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省发展经济承东启西的重要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城市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与现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与新的和谐统一独具特色。泰安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泰安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频黄河。泰安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5000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安也因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景观:泰山、岱庙。泰安属暖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较干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冷而少雪,全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每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年内无霜期200多天。
 

', 'cityname' => '泰安', ], [ 'title' => 'lanling', 'content' => '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与江苏省邳州市相邻。苍山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东夷人在这里活动。公元前2053年,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国,县境内至今尚存有鄫国故城遗址。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兰陵、襄贲二县。秦时属东海郡缯、兰陵、襄贲三县。汉、魏、晋、南北朝时属徐州。隋唐至清属沂州。中华民国二年分临、郯、费三县。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成立四县边联办事处、抗日民主政府和边联县。1943年将边联县改为赵鎛县。1947年为纪念1933年党在这里领导和发动的“苍山暴动”而设置苍山县至今。
 

', 'cityname' => '兰陵', ], [ 'title' => 'rencheng', 'content' => '

任城区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地处东经北纬35°08′-35°32′,116°26′-116°44′位于鲁西南平原,京杭大运河中段,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铁等穿境而过,相距济宁曲阜机场15公里。济宁市任城区是济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济宁市组群城市核心区。2014年政府官网统计任城区辖2个镇、1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2万人口,总面积651平方公里。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截止2014年,任城区辖2个镇、1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是:阜桥街道、古槐街道、金城街道、李营街道、仙营街道、观音阁街道、越河街道、济阳街道、南苑街道、喻屯镇、唐口街道、安居街道、南张街道、长沟镇、二十里铺街道和任城经济开发区。
 

', 'cityname' => '任城', ], [ 'title' => 'yinan', 'content' => '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全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沂南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沂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县辖17个乡镇,980个行政村,91万人口。沂南县地处亚热带,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交汇地带,境内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沂河、汶河、蒙河三大河流贯穿全境,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 'cityname' => '沂南', ], [ 'title' => 'zoucheng', 'content' => '

邹城市是山东省直辖县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24′—117°30′,北纬35°11′—35°32′,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邹城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与鲁都曲阜毗邻,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邹城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饱经岁月沧桑还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 'cityname' => '邹城', ], [ 'title' => 'junan', 'content' => '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东与新兴港城日照市相邻,紧靠岚山港,南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江苏省连云港市接壤,西与临沂市河东区毗邻,北与日照市莒县相接。全县辖18处乡镇(16镇2乡),759个行政村,99万人口;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109万亩耕地,其中丘陵、山地占71%,平原占29%。兖石铁路横贯东西,境内公路覆盖全县,运输便捷;距青岛港200公里,距岚山港30公里,日照港50公里,连云港90公里,临沂机场40公里,青岛机场200公里,海陆空运输方便。
 

', 'cityname' => '莒南', ], [ 'title' => 'qufu', 'content' => '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负泰岱,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泗水北枕,沂河南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曲阜是一座文化、旅游名城,作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主要地区和儒学的发源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2处,孔庙、孔府及孔林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庙位于曲阜城内,为全国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群之一,占地327亩,有殿堂阁厅466间,门坊54座,主体建筑大城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庙内珍藏历代碑碣两千余块,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占地240亩,有楼堂厅房263间,为中国现存最大、历史最长的封建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林占地3000余亩,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葬地、林内碑碣林立,填冢点点,数以万计的柏桧枫楷等古树遮天蔽日,被称为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另外黄帝出生地寿丘,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后圣颜庙、元圣周公庙以及尼山古代建筑群、九龙山汉墓群等,也都闻名遐尔。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儒学之源,儒教之根,是儒学的发祥地,她具有气势宏伟的古代建筑,珍贵众多的文物古迹,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山清水秀的自然景光。据《史纪》记载,这里曾是神农故都,黄帝诞生地、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孟子诞生地。不仅以悠久历史和”礼义之邦”的盛名著称于世,而且拥有大量珍贵的地上、地下文物而蜚声中外;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cityname' => '曲阜', ], [ 'title' => 'linyi', 'content' => '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景观:蒙山森林公园、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孟良崮旅游区、齐长城遗址、齐鲁奇石公园、卧佛寺公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苍山自然保护区、塔山森林公园。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
 

', 'cityname' => '临沂', ], [ 'title' => 'liangshan', 'content' => '', 'cityname' => '梁山', ], [ 'title' => 'daiyue', 'content' => '

岱岳区,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地处泰山之阳、汶水之滨,居齐鲁腹地,北依省会泉城济南,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介于北纬35°52′29″—-36°28′36″,东经116°50′26″—117°28′16″之间。南北长66千米,东西宽56千米,总面积为1750平方千米。 岱岳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古文明“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此留下了“中央之美者,有岱岳”的咏叹。截至2016年,岱岳区下辖2街道、9镇,常住总人口99.5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6.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2:41.1:44.7。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32元。岱岳区风景名胜有泰山、徂徕山等。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cityname' => '岱岳', ], [ 'title' => 'ningyang', 'content' => '

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西与水泊梁山相望,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3乡9镇,567个行政村。宁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生产大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并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棉花、花生、蔬菜、农作物良种、桑蚕、大枣、鲁西黄牛八大商品生产基地。蔬菜总产50万吨,蔬菜制种50多个品种,其中黄瓜制种占全国总需求量的70%;宁阳大枣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被国家卫生部定为“保健用枣”。宁阳县有耕地面积6.03万公顷,是黄淮海平原主要的粮、棉、油集中产区;全县初步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其中优质煤储量5亿吨以上,花岗岩储量5000万立方米以上,钾长石储量860万吨以上,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境内磁窑镇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 'cityname' => '宁阳', ], [ 'title' => 'sishui', 'content' => '

泗水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ìshuǐXia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泗河上游。地处北纬35°28′~35°48′,东经117°05′~117°35′。东邻平邑县,西接曲阜市,南连邹城市,北靠新泰市,西北与宁阳县接壤。(一)历史渊源泗水县地域历史源远流长,泗水之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左传》曰:“鲁有大庭氏之库,泗有居龙之宫”,《通鉴外记》云:“太昊命大庭为居龙氏”。《炎黄氏族文化考》载:“曲阜有大庭氏之库、壤地相接,尤为可证知居龙氏即在泗水一带……今泗水治东南十五里有居龙山即此”。(二)文物古迹1、天齐庙遗址位于泗张镇天齐庙村北。遗址北临深沟,东靠小河,西接丘陵,为一高约7米的台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100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土及陶片,文化层堆积厚度1.5-2米。出土陶器有泥质、加砂两种,多呈灰色,以绳纹和素面为主,有鼎、鬲、豆、盆、罐等残器;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镰等。另外还出土了部分鹿角,是龙山文化及商周文化古遗址。1988年,国家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 'cityname' => '泗水', ], [ 'title' => 'wenshang', 'content' => '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贯南北。距京沪线兖州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杭运码头均40公里。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县城西北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宋化,气势雄伟。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尚书之职。汶上现存众多名胜古迹,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化距今约1—1.5万年。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的孔庙相媲美。
 

', 'cityname' => '汶上', ], [ 'title' => 'weicheng', 'content' => '

潍城古称潍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中心区,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人口35.8万,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开发区,212个村、56个居委会。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538元和4000元。潍城区地处中心城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辖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
 

', 'cityname' => '潍城', ], [ 'title' => 'laishan', 'content' => '

莱山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于1994年,曾与烟台高新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2009年3月16日, 烟台市打破延续十多年的高新区、莱山区“合一体制”,单独设立高新区。莱山区目前辖6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114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199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对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同年12月,国家科技部在此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夏商时期境域为莱夷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地。秦代为胶东郡腄县地。西汉为东莱郡东牟县地。东汉为青州东莱郡东牟县地。三国曹魏时为青州东莱郡东牟县地。西晋时期为青州东莱郡黄县地。南北朝刘宋时期为青州东莱郡牟平县地。南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时期均为光州东牟郡牟平县地。隋代为东莱郡文登县地。唐代为河南道登州牟平县地。北宋时期为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地。金代为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地。元代为宁海州牟平县地。明代为登州府宁海州地。清代为登州府宁海州地,隶属宁海州荆山乡和普济乡。
 

', 'cityname' => '莱山', ], [ 'title' => 'jinxiang', 'content' => '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平原腹地,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北倚黄河泰山,东傍孔孟故里。全辖9镇4乡,面积885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人口60万。金乡公路纵横,河道成网,京沪、京九、陇海、石新铁路和京杭运河傍区而卧,城北15公里的济宁机场正在扩建。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适量。县域北部储存着近3亿吨优质肥气煤,年产60万吨的金桥煤矿2000年底投产,预计可开采90年。南部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东部钾盐储量极为丰富,西部优质山石可加工利用率高达95%以上。另外还有质量上乘的铝土、铀、锗、天然焦、矿泉水等18种宝贵资源亟待开发。
 

', 'cityname' => '金乡', ], [ 'title' => 'zhifu', 'content' => '

芝罘( zhī fú )区隶属烟台市,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北端,面积169平方公里。芝罘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庶,是全国著名的海珍品基地和名优果品之乡。 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69.53 万人,人口密度为4115人/平方公里。芝罘区辖黄务、幸福、只楚、世回尧、东山、毓璜顶、向阳、通伸、凤凰台、奇山、白石、芝罘岛12个街道办事处,142个居委会。烟台市芝罘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而得名,世界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标称烟台即为“CHEFOO”。“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
 

', 'cityname' => '芝罘', ], [ 'title' => 'zhucheng', 'content' => '

诸城自然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160万亩;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总储量1.3亿吨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矾石、金红石储量丰富,且为山东所独有,极具开采价值。诸城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改制、为民服务联动、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等闻名全国的“诸城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294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总收入预计超过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4.7%。综合经济实力在2009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列第35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属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30强。
 

', 'cityname' => '诸城', ], [ 'title' => 'yanzhou', 'content' => '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兖州市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战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埠”。三国时期曹操曾长期屯兵兖州。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公路四通八达,有327国道、日菏高速等数十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市内公路总长630余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兖州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座落在兖州境内的兴隆庄煤矿是全国第一个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开采利用的地区。兖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在四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cityname' => '兖州', ], [ 'title' => 'haiyang', 'content' => '

海阳市地处黄海之滨、东半岛的中南部、胶东半岛南翼,南临黄海,北接半岛内陆,位于东经120°50’至121°29’和北纬36°16’至37°10’,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该市地处烟台、青岛、威海三个开放窗口城市中心地带。海阳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4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5100。行政区划代码:370687。区号:0535。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廷批准裁大嵩卫设海阳县,县城建于今凤城。因县地处黄海之北,故名“海阳”。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海阳县,设县级市海阳市。
 

', 'cityname' => '海阳', ], [ 'title' => 'gaomi', 'content' => '

高密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莱河和潍河之间。总面积1605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86万人。辖7个镇、3个街道。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出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三绝”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久负盛名,誉满天下。
 

', 'cityname' => '高密', ], [ 'title' => 'yutai', 'content' => '

鱼台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毗邻,西与金乡县接壤,北与济宁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54.2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14个乡镇。鱼台县濒临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达14.1℃,最低气温达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这里湖水荡漾,荷花盛开,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 'cityname' => '鱼台', ], [ 'title' => 'laiyang', 'content' => '

莱阳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中部,临黄海丁字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1′~120°59′12〞,北纬36°34′10〞~37°9′52〞。东临海阳市,西接莱西市,北界栖霞、招远两市,南邻即墨市,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东西最大横距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5千米。总面积1731.54平方千米。
 

', 'cityname' => '莱阳', ], [ 'title' => 'anqiu', 'content' => '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北纬36°05′-36°38′,东经118°44′-119°27′。北接坊子区,西连昌乐、临朐县,东与高密市、昌邑市以潍河为界,南隔河与诸城市、沂水县相望。直线距离北至潍坊32公里,西至省会济南200公里。全市总面积为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安丘市域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65.3公里,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安丘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距青岛110公里,西距济南200公里,北距潍坊25公里。市境总面积1928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辖12个镇、2个街道,138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耕地面积150万亩。安丘市是“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山东省四个省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县”之一,是蜜桃、姜蒜、芦笋、草莓、樱桃、淡水养殖等六个“中国特产之乡”;景阳春酒、涤纶帘帆布、扑热息痛、“鲁丰”牌水果罐头、造纸机械等名牌产品驰名中外。安丘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老子庙、公冶长书院、庵上石坊、大型汉画像石墓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占地面积3000亩、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公园、山东省十大旅游新景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2万亩,其中水面面积9000亩的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cityname' => '安丘', ], [ 'title' => 'weishan', 'content' => '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置县于秦代,县治设于夏镇,始称广戚县;至南北朝时并入留县,此后不复县治。建国后,1953年设立微山县,因地处微山湖故名。辖15处乡镇(街),68万人,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伏羲文化、秦汉文化、运河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文化源远流长。微山岛上存有商代仁人微子的墓园,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因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响大江南北。
 

', 'cityname' => '微山', ], [ 'title' => 'huaxian', 'content' => '

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属安阳市管辖,与濮阳、延津、浚县、长垣、封丘、内黄接壤。县城道口镇南距郑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阳市70公里,东北距濮阳市53公里,西南距新乡市70公里,西北距鹤壁新市区25公里。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辖9镇13乡,1020个行政村,总人口1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人。
 

', 'cityname' => '滑县', ], [ 'title' => 'changyi', 'content' => '

昌邑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滨,莱州湾畔,东与烟台、青岛毗邻,西与潍坊相接。属“青岛一小时经济圈”,“潍坊半小时经济圈”。昌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中国印染名城”、“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中国超纤产业基地”。
 

', 'cityname' => '昌邑', ], [ 'title' => 'jiaxiang', 'content' => '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东经116°06′~116°27′,北纬35°11′~35°38′属黄河冲积平原。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971.6平方公里。东临宁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嘉祥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西取狩猎,获一麒麟,此地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公元1147年置县。考古发现境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发展,文化繁荣,成为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嘉祥历代人才辈出,是古代四大圣贤(孔子、孟子、曾子、颜子)之一曾子的故里。曾子师从孔子,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孟子师从子思。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中,曾点、曾参、申雍、冉求、冉枨六位为嘉祥籍,曾子弟子历史名人乐正子春、公明仪、公明宣、沈犹行、阳明夫、子襄等也是嘉祥人。东汉以信著称的庐江大守范式,东晋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鉴、北宋有著名文学家王禹称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元朝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曹元用、明朝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黄嘉宾和执政严明的兵部侍郎高斗光均为嘉祥籍。
 

', 'cityname' => '嘉祥', ], [ 'title' => 'tangyin', 'content' => '

汤阴位于河南省北部,南近省会郑州,北邻古都安阳,东依油城濮阳,西连煤城鹤壁。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43万,设5镇5乡,现有耕地62.2万亩,人均1.45亩,全县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206天以上,降水量582毫米,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汤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是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这里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羑里城,有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也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有扁鹊庙、文王易碑、禹碑、东汉四神神画像石、刘树枝造像碑、双石桥、古贤桥、奎光阁、文笔塔、故城禅教寺、汤阴公园等名胜石古迹和旅游景点。丰富翔实的历史史料、构造奇特的古代建筑、旖旎清秀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汤阴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富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开展加工、发展商贸、拓展旅游综合开发的最佳场所和理想基地。汤阴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汤阴旅游观光,商贸洽谈,投资兴业,携手共绘发展经济的宏伟蓝图。
 

', 'cityname' => '汤阴', ], [ 'title' => 'changle', 'content' => '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东距潍坊城区25公里,西界临朐、益都,南与安邱隔河相望,北与寿光接壤。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县辖4镇5个街办。昌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从北部通过,济青、王潍两条公路干线横贯东西,县内公路四通八达。县城居县境内北部,商业、通讯、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昌乐县历史优久,西周,姜太公始封齐地,建都营丘(即今河头镇营丘村),宋初,置昌乐县。现城东南22公里处有齐国故都遗址,当年城廓至今依稀可见,碑碣尤存。城南10公里的方山庙,建筑古老,翠柏苍然。团山子火山口,距县城18公里,系新生界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万年,四壁石柱磷次栉比,成竖条和斜条辐射状排列,仍保存着当年火山喷发时的壮观。
 

', 'cityname' => '昌乐', ], [ 'title' => 'jining', 'content' => '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辖12个县、市、区,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780万。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又是104国道和327国道的交汇处,济宁机场已经开通了济宁至北京、广州、上海、青岛等航线。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济宁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历史上一向是鲁西南一带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文化名人荟萃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都出生在这里。济宁自古就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有孔府、孔庙、孔林、孟林、鲁国故城遗址、颜庙、少昊陵、曾庙、武氏墓群石刻、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太白楼、铁塔寺、东大寺、声远楼、尼山、石门山森林公园、南岱峄山、水泊梁山、微山湖等人文景观。济宁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旅游涉外饭店21座,各类旅行社25家以及一批生产和经销旅游纪念品的企业和商店,异国他乡的客人来到孔孟之乡,在行、游、住、吃、购、娱等方面,都可以领略到独具特色的风情。济宁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济宁的主要旅游景点:孔府、孔庙、孔林、六艺城、论语碑苑、孔子精华苑、九仙山、孟林、鲁国故城遗址、颜庙、少昊陵、曾庙、周公庙、微子墓、张良墓、武氏墓群石刻、九龙山汉墓、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汶上佛教圣物、太白楼、铁塔寺、东大寺、北湖、声远楼、尼山、石门山森林公园、南岱峄山、水泊梁山、微山湖等。
 

', 'cityname' => '济宁', ], [ 'title' => 'anyang', 'content' => '

安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毗邻处。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正居于中心部位。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少有的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八百里太行神秘而美丽,它隐藏着无数古老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发源的一条河流经市区,这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的洹水。安阳市是河南省重点工业城市,总人口为500万人。共辖区五县四区。工业门类齐全,有钢铁、煤炭、电力、电子、机械、轻工、医药、建材等行业。工业产品1000多种,出口产品远销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玻壳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成为安阳支柱产业。安阳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4.9℃。景观:殷墟、殷墟博物苑、文峰塔、修定寺、高阁寺、红旗渠
 

', 'cityname' => '安阳', ], [ 'title' => 'linqu', 'content' => '

临朐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沂山(海拔1032米)为临朐最高的山峰,山东省第五高峰。临朐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辖8个镇、2个街道,937个行政村,85万人。临朐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置县迄今2000余年,是全国文化模范县和著名的”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奇石之乡”,有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址210余处,沂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旺国家地质公园、老龙湾、石门坊等旅游景点蜚声海内外。临朐县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属南温带亚湿润区,年均气温12.4°C,年均降水710MM。临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有金、银、蓝宝石、煤等矿产四十余种,储量丰、分布广、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
 

', 'cityname' => '临朐', ], [ 'title' => 'kuiwen', 'content' => '

奎文区位于世界风筝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城市核心区域,因建于清代的“奎文门”而得名。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行政区划面积187.7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总人口67.27万(直辖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44.34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101个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安全社区和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先进重点服务业城区、双拥模范区、信访工作先进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二十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 'cityname' => '奎文', ], [ 'title' => 'shouguang', 'content' => '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耕地141万亩,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有公路、铁路通全国各地,交通便利。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区31公里,至广铙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正东达寒亭区界24.4公里,正西达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达昌乐和青州市交界处16.8公里,正北达广饶县界42.48公里,东北达寒亭区界40公里,西北达广饶县界20.8公里,西南达青州市界12.4公里,东南达昌乐县界16公里。
 

', 'cityname' => '寿光', ], [ 'title' => 'huiji', 'content' => '

惠济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个镇,常住人口30万人。惠济区位于黄河南岸,拥有距离郑州中心城区最近的自然山体—邙山,北依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区600万株树木、6.4万亩森林面积,是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惠济区是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北部组团,惠济新区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和“土地综合利用试验区”。2016年,惠济区生产总值完成117.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1:40.5:5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8.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1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6元。惠济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老鸦陈街道、长兴路街道、迎宾路街道、新城街道、刘寨街道、大河路街道,古荥镇、花园口镇。
 

', 'cityname' => '惠济', ], [ 'title' => 'fangzi', 'content' => '

坊子区,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成立于1983年底,是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面积412平方公里,2014年辖3个街道、4个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区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2012年,坊子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3亿元。坊子区被誉为“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草莓之乡”。荣获“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200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坊子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 山东半岛西侧,潍坊市区东南部。东经119°03′~11 9°26′,北纬36°30′~36°45′。东与昌邑县以潍河为界,西邻潍城区;南和安丘、昌乐两县毗连,北同寒亭区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33.5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总面积361.7平方公里,占潍坊市总面积的2.1%。
 

', 'cityname' => '坊子', ], [ 'title' => 'qingzhou', 'content' => '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青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88万。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名青州风景名胜区。
 

', 'cityname' => '青州', ], [ 'title' => 'jinshui', 'content' => '

金水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因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水河流经辖区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常住人口140.2万人,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区之一。金水区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辖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为优质的资源禀赋。2016年,金水区生产总值完成1041.74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为0.1:9.5:90.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2.53亿元,增长4.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9.9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0.7亿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194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199元,增长7.5%。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金水区位列第25名。金水区位于郑州市区东北部。东临中牟县,南连管城区、二七区,西接中原区,北靠惠济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0′ ~ 113°47′ 北纬30°50′ ~ 34°57’。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2.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2千米,总面积135.3平方千米。
 

', 'cityname' => '金水', ], [ 'title' => 'hanting', 'content' => '

寒亭区是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四区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寒亭区总面积8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万亩,2014年人口35.5万,其中农业人口28.4万。寒亭区辖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化工开发区及6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40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寒亭,古称寒国,传为夏代寒浞所建。秦属齐郡,汉称平寿,隋、唐、宋、元属潍州。“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都在寒亭区留下了足迹。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富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享有“世界风筝都中之都”的美称。寒亭区的前身是潍县,因潍河而得名。潍县之名称始自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至1983年9月潍县撤销,寒亭区成立,前后达606年。潍县疆域有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夏朝。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治所在下密(现河滩镇前吉家村,亦即下密吉家)。潍县境内有下密、平寿、胶东3县。
 

', 'cityname' => '寒亭', ], [ 'title' => 'weifang', 'content' => '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跨北纬35°41′至37°26′,东经118°10′至120°01′,潍坊市辖4区、6市、2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出口加工区,2个省级开发区,面积15859平方公里,人口850万,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入选2006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潍坊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境内有济青、潍莱、东青三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6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有潍坊港、羊口港两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 'cityname' => '潍坊', ], [ 'title' => 'guancheng', 'content' => '

管城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因是春秋时期管国都城所在地而得名,也是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城区所在地。辖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1个乡,常住人口52.6万人。管城区位于郑州市老城区东南部,京广铁路东西、陇海铁路南北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在北纬34°39′~34°57′,东经113°41′~113°46′之间,东临中牟县、西和二七区并肩、南连新郑市、北与金水区相接。古老管城,人物辈出。历代有周武王之弟姬鲜,春秋时期道家先祖列子,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现当代巫兰英、邓亚萍、侯桂兰、李素琴等名人。2016年,管城区生产总值完成313.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29.9:6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3.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4元。10个街道,1个乡:北下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南关街道、城东路街道、东大街街道、二里岗街道、陇海路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航海东路街道、十八里河街道,南曹乡。
 

', 'cityname' => '管城', ], [ 'title' => 'erqi', 'content' => '

二七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因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8万人,位于郑州市中心西南,东接管城区,西与中原区、荥阳市毗邻,南连新密市、新郑市,北邻金水区。二七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汉代民居邓公寨、明代周悼王陵等众多历史遗迹。郑州老奶奶庙遗址将中华文明探源向前推进了3-5万年;商代青釉瓷尊,把中国瓷器烧造史提前了1000多年;阎氏陶瓷、郑商瓷等瓷器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百年老街德化街的“商文化”精神传承至今;二七纪念塔成为河南省零公里点标志,郑州烈士陵园等留下了浓郁的红色文化。二七区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在境内交汇,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郑州站。2016年,二七区生产总值完成513.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9元。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cityname' => '二七', ], [ 'title' => 'taiwan', 'content' => '', 'cityname' => '台湾', ], [ 'title' => 'zhongyuan', 'content' => '

中原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97.1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6万人,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郑州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原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部,北纬34°42′30″~34°51′30″,东经113°27′30″~113°37′30″之间。2016年,中原区生产总值完成353.4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1:27.1:7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7元。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中原区位于郑州市区西部,北纬34°42′30″至34°51′30″,东经113°27′30″至113°37′30″之间。东起嵩山路与二七区为邻;西与荥阳市廿铺乡接壤;南和二七区的刘胡垌、齐礼阎两乡搭界;北与金水区和惠济区的古荥、老鸦陈两乡相邻。截至2016年,中原区辖12个街道:林山寨街道、建设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秦岭路街道、桐柏路街道、三官庙街道、绿东村街道、汝河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须水街道、西流湖街道。
 

', 'cityname' => '中原', ], [ 'title' => 'yunlin', 'content' => '

云林县是台湾省下辖县,位于台湾中部,地处嘉南平原,处于彰化与嘉义两县之间,东接南投县,西临台湾海峡。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2.0℃,年降水量1500毫米。云林县截至2010年,云林县辖1市5镇14乡,县治设在斗六市。除斗六、古坑与林内乡毗邻山区外,其余多属平地。全县面积1290.8平方公里,人口722858人(2010年),全为汉族。名胜古迹有朝天宫、义民庙、振文书院、湖山岩寺、拱范宫等。云林县是台湾岛上汉人最早开垦的地方,早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颜思齐、郑芝龙等人率领众人由笨港登陆,安营扎寨,从事开垦。笨港即今日的云林北港和嘉义新港一带,当时为繁荣的货物吞吐港,号为“一府二笨”。
 

', 'cityname' => '云林', ], [ 'title' => 'shangjie', 'content' => '

上街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市辖区,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根据“二五”计划建设第二个铝工业基地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辖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个镇,常住人口15万人。上街区位于郑州市区西部,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嵩山,东距郑州市中心38公里,西距古都洛阳80公里,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黄金分割点。陇海铁路、310国道和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与工业相配套的货运站、铁路专用线等设施齐全。通讯技术方面,已开办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会议电视、多媒体宽带数据通信、因特网信息等业务,为经济信息化提供了高速的信息平台。2016年,上街区生产总值完成122.9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0亿元。在辖区内外拥有产权的铝土矿6座,占地1972万平方米;与储量丰富的郑煤集团运距30公里;西气东输经过辖区,天然气比较便捷;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黄河水提灌处1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辖区;郑州—洛阳—三门峡电网主干线通过辖区,现有22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2座。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华北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东经113°14”45″至113°19”05″,北纬34°35”至34°40”之间。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38公里处,周围与荥阳市接壤:东邻荥阳市城关乡,西、南分别与高阳镇、刘河镇毗邻,北部与王村镇相连。
 

', 'cityname' => '上街', ], [ 'title' => 'hualian', 'content' => '

花莲县隶属台湾省,位于台湾本岛东部,北界宜兰,南接台东,西沿中央山脉脊线与台中市、南投县、高雄市为邻,东向太平洋。面积4628.57141平方公里,人口341032人(2009年),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称“奇莱”, 花莲县还是台湾面积第一大县。经济主要以工业、商业和运输业为主。
 

', 'cityname' => '花莲', ], [ 'title' => 'zhongmou', 'content' => '

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土地总面积1416.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辖11镇6乡,431个行政村。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为1998年以来最高。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3.3亿元、43.2亿元、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30.8%、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32.2%,按可比口径增长4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1元,同比增长16.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7.8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5亿元,同比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8.33亿元,同比增长3%。“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4%和27.7%,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3个和7.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九五”末的29.2:36.3:34.5调整到25.9:48.0: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7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58.3亿元,年均增长34.9%。“十五”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比“九五”末净增16.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净增2535元和1472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9.3%。五年共引进项目258个,实际到位资金33.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480万美元。中牟县是郑州近郊卫星城,是以汽车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住宅产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平方公里。目前,中牟已形成了以郑州日产、红宇机械、康立制药等为龙头的一大批工业群体,中牟工业正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团化方向发展。
 

', 'cityname' => '中牟', ], [ 'title' => 'nantou', 'content' => '

南投,位于台湾岛中部,是台湾省唯一不靠海岸的内陆县、山区县。全县面积为4106平方公里,人口54. 2万人(2001年底)。在人口结构上,外省人较少,以闽南人为主,高山族人口较为集中。高山族主要有布农人、泰雅人、曹人与邵人。下辖1个市(南投市)4个镇(埔里、草屯、竹山、集集)8个乡(仁爱乡、信义乡、鹿谷乡、水里乡、鱼池乡、名间乡、中寮乡、国姓乡)。县治设在南投市。南投县境内多山地,经济以农、林业为主。农产除稻、甘蔗外,并产茶叶、烟草、竹笋、蓖麻、香蕉、菠萝、柑橘、苹果、枇杷、荔枝等。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酿酒、制糖等工业。名胜有著名的日月潭,以及合欢山瀑布等。该县交通不便,远离港口,经济不够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目前仍占近40%。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有南岗工业区、南岗扩大工业区与竹山工业区等三个工业区。到90年代末,南投园区工业家数为1.2万家。
 

', 'cityname' => '南投', ], [ 'title' => 'xinzheng', 'content' => '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县(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辖9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港区管委会,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
 

', 'cityname' => '新郑', ], [ 'title' => 'zhanghua', 'content' => '

彰化县隶属台湾省,西临台湾海峡,东以平缓的八卦山和南投县相邻,北以大肚溪和台中市相接,南部则和云林县以浊水溪相隔。2013年,彰化县总人口为130万人。 土地面积为1074.4平方公里。彰化县地形上以平原为主,呈西陡东缓、北低南高。属于彰化平原。彰化县八卦山、鹿港小镇、台湾民俗村等旅游景点。2013年,彰化县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比2012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同2012年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862万元,同2012年比下降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1553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11%。彰化县隶属台湾省,西临台湾海峡,东以平缓的八卦山和南投县相邻,北以大肚溪和台中市相接,南部则和云林县以浊水溪相隔。土地面积为1074.4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彰化', ], [ 'title' => 'xinmi', 'content' => '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距省会郑州市40公里,中原名刹少林寺55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5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2个乡,1个风景区管委会:青屏街街道、新华路街道、西大街街道、城关镇、牛店镇、平陌镇、超化镇、苟堂镇、大隗镇、刘寨镇、白寨镇、岳村镇、来集镇、米村镇、袁庄乡、曲梁乡;矿区街道、尖山风景区。总面积为1001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更多关于新密信息可以浏览:新密信息港http://www.xinmi.orghttp://www.52xinmi.cn
 

', 'cityname' => '新密', ], [ 'title' => 'miaoli', 'content' => '

苗栗县,隶属于台湾省,位于台湾岛西北部,东面与新竹县相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南面接壤台中市,北面毗连新竹市、新竹县,领域范围方整适中。面积1820.3149平方千米,2015年6月人口565704人。苗栗县的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牧业为主,1988年该县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24.8%,第二产业43.7%,第三产业31.5%。2012年全县GDP100.5亿美元,人均GDP18031.91美元。苗栗县位于台湾本岛的中北部,东经120.38°~121.17°,北纬24.18°~24.45 °,北边和东北边与新竹县为邻,南边和东南边隔着大安溪、雪山山脉与台中县接壤,西滨台湾海峡。极东点是泰安乡梅园村的大霸尖山;极西点位于苑里镇房里海岸;极南点是卓兰镇内湾里南端;极北点是竹南镇崎顶里北端,中心点则约在狮潭乡丰林村。全县东西宽约64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面积1820.31平方公里,外型颇似一颗钻石。海岸线长度自竹南镇崎顶里海岸北端起,向南延伸至苑里镇房里海岸南端止,全长约50公里。
 

', 'cityname' => '苗栗', ], [ 'title' => 'dengfeng', 'content' => '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郑州西南70公里处,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35.5千米,辖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登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教圣地嵩阳书院,三教荟萃,闻名遐迩;汉代三阙、北魏嵩岳寺塔、元代观星台……群星璀璨,辉映中外。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127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6处,位居全国县(市)第一位。登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余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30亿吨,被煤炭部列为15个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铝矾土储量2.4亿吨,是河南省两个铝矾土基地之一。境内现有各类武术学校83所,在校学生53000人,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境内的嵩山,山川秀丽,地貌奇特,是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全国十大森林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登封2006GDP完成142亿元,居河南省第四位;实现财政总收入10.08亿元,居河南省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县(市)第149位,比2003年提升了66个位次。
 

', 'cityname' => '登封', ], [ 'title' => 'taizhong', 'content' => '

台中市,别名中市,是台湾省中部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建于清朝,公元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曾一度为台湾首府,此区自2008年起便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全市下辖29个区,总面积约2,215平方公里,设籍人口279.4万人(2018年),为台湾本岛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台中都会区」的核心都市。 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台中市被列为Gamma-等级之城市。位于台湾中部,北与苗栗县、新竹县接壤、南临彰化县、南投县、东隔中央山脉与宜兰县、花莲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2017年,台中市GDP总量3774.9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13981万元人民币。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张国发现南屯一带地沃水丰,于是着手垦荒,是台中开发的开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中市一度成为台湾省的行政中心。
 

', 'cityname' => '台中', ], [ 'title' => 'xingyang', 'content' => '

荥阳位于郑州西29公里,1994年3月撤县建市,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下辖9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59万,面积908平方公里。荥阳是象棋的故里,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鸿沟就在北部的广武镇;荥阳市是郑氏的祖地,“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全球1200万郑氏后裔分布世界各地。荥阳还是阀门之乡、建筑机械之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普示范试点县(市)、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河南首批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646元和3875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第五位。2006年生产总值完成176亿元,财政收入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9802元和5459元。社会综合经济实力由全国153位跃升到134位,由全省第五位前移到第三位。此外,还获得了“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在全国排名第五。荥阳之名,来自《尚书·禹贡》中的“荥波既潴”,即夏禹治水,将济水自温县引入黄河,南溢为荥,汇集成泽,称为荥泽。战国时,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自公元前202年秦朝置县到1994年撤县设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荥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刘禹锡去世后就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上。同时又为世界郑氏之祖地,唐朝时,有11名荥阳籍郑氏在朝为宰相。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荥阳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200多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面积24平方公里,景区集山、林、水、石、溶洞、古城堡、稀有植物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荥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荥阳“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故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飞龙顶、“天中三林”(少林寺、竹林、洞林寺)之一的洞林寺等。
 

', 'cityname' => '荥阳', ], [ 'title' => 'pingdong', 'content' => '

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面积2775平方公里,人口90万,屏东县濒临太平洋,海滨风光秀丽。屏东县西北和北面与高雄市相邻,东面与台东县毗连,西临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东南濒临太平洋。县内东部为丘陵地带以及中央山脉山区,西部为屏东平原,南部为恒春半岛西方台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8°,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时而台风经过。屏东县最早的居民为台湾原住民,17世纪后期,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移民陆续到此定居开垦,18世纪初,农业繁盛,成为台湾南部农产最大的集散中心,1875年清朝光绪年间设立淡水县丞,日本侵占台湾省期间,称为屏东市,隶属于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立屏东县,县政府驻扎屏东市。屏东县拥有猪脚、鲔鱼、莲雾、槟榔、木瓜糖、椰子等地方特产。屏东县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工业、商业为主,2012年全县GDP152.7亿美元,人均GDP17797美元。
 

', 'cityname' => '屏东', ], [ 'title' => 'gongyi', 'content' => '

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北麓,北纬34”31’一34”52’,东经112”49’-113”17’。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万亩,人口79万人,有汉、回、维吾尔、彝、苗、白等民族。巩义市委、市政府驻巩义东区行政中心(陇海东路),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92个行政村。建国后,巩义隶属郑州专署,1955年1月改属开封专署,1983年8月复属郑州市,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仍隶属郑州市。巩义区位优势明显。东距郑州市82公里,西距洛阳76公里,陇海铁路、310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豫31线、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全市通车总里程达1347公里,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电话装机总量达177574门,所有镇实现了自动程控电话,在全省县(市)首家开通了万门程控和移动通讯工程,率先实现了光纤数字通讯,成功完成了与省会郑州市的并网。
 

', 'cityname' => '巩义', ], [ 'title' => 'taidong', 'content' => '

台东县位于台湾省东南方,面积仅次于花莲县、南投县,为台湾第三大县。地理位置上,该县位于北回归线南方,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海),南面和西面与屏东县、高雄市以中央山脉为界,北面与花莲县为邻。下辖1市、2镇、13个乡。县治设在台东市。2013年,台东县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0%,面积3515平方千米,人口224218人(2015年1月),是台湾岛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千米只有72人。2013年,台东县辖1市2镇13乡:台东市;关山镇、成功镇;绿岛乡、兰屿乡、延平乡、卑南乡、鹿野乡、海端乡、池上乡、东河乡、长滨乡、太麻里乡、金峰乡、大武乡、达仁乡。县政府驻台东市中山路276号。
 

', 'cityname' => '台东', ], [ 'title' => 'tainan', 'content' => '

台南,是中国台湾省的六大“直辖市”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地处北纬22°55′0″-23°5′12″,东经120°3′0″-120°14′10″之间。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临台湾海峡、东依阿里山山脉、北接嘉义县、南与高雄市接壤,是台湾省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2010年12月25日起由原省辖台南县和台南市合并升格改制为“直辖市”,全市面积2192平方千米,人口约188万(2012年),是台湾省第四大城市。2017年,台南常住人口188万人,GDP总量2378.27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12650万元人民币。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今赤崁城)。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
 

', 'cityname' => '台南', ], [ 'title' => 'zhengzhou', 'content' => '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人口627万。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郑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由于其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到十七世纪,城墙也只有4.5公里长。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才逐步开始上升。郑州绿化覆盖率达35.5%,被誉为”中原绿城”。郑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以”山、河、古、根、拳”为主要特征的各类旅游点150多处。其中,闻名中外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和少林功夫的摇篮;黄河大观、黄河游览区和花园口旅游区向游客展示黄河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黄帝故里和故都说明了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 'cityname' => '郑州', ], [ 'title' => 'linqing', 'content' => '', 'cityname' => '临清', ], [ 'title' => 'lanshan', 'content' => '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岸线总长25公里,总面积759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人口4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1万人。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港口新区岚山,即成为日照市(新兴港口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为纪国的都城纪鄣。中国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曾在这里拜项橐(后人称为“圣公”)为师,《三字经》记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岚山区政府驻地安东卫设立于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时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齐名,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卫”之一。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岚山夏为九夷,商称人方,西周为纪鄣古国,春秋诸侯争霸,岚山先后属齐、越、楚,秦、汉直至唐朝归琅琊郡莒州。宋元至清初界牌岭以北属日照县,以南归江苏淮安府。明初,建安东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独立于郡县之外,军队属兵部,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直辖,而卫地仍属淮安。1742年(清乾隆七年)撤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全境才归属日照县。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沿之。
 

', 'cityname' => '岚山', ], [ 'title' => 'jiayi', 'content' => '

嘉义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南部,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经过。东部属丘陵地带外,其余为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嘉义市古名“诸罗山”,其名由来有二: 一为“番语”社名之译音,荷兰人称之为Tirosen社,音近诸罗山社,一为取其东方“诸山罗列”之意。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喷水一带,市民惯称桃仔尾。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人,建立台湾政权,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与天兴、万年两县,以新港溪(今之盐水溪)为二县分界,嘉义隶属天兴县。
 

', 'cityname' => '嘉义', ], [ 'title' => 'donga', 'content' => '', 'cityname' => '东阿', ], [ 'title' => 'donggang', 'content' => '

东港区是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区。地处山东半岛南翼,东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依青岛、南与岚山区相连。东港区兼备内陆、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6℃,年均日照2532.9小时,降水量916毫米。东港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全区陆域总面积163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0公里,2012年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全区年末总人口为69.33万人(包含日照国际海洋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6年,东港区辖8个街道、7个镇: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楼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河山镇、涛雒镇、西湖镇、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后村镇。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经济开发区代管,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由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代管。区政府驻日照街道。
 

', 'cityname' => '东港', ], [ 'title' => 'gaoxiong', 'content' => '

高雄位于台湾岛的西南,地处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台湾海峡南口.古为大陆闽、粤沿海和澎湖渔民的避风港和鱼汛季节的临时栖息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万年县,后改万年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分万年州为台湾县和凤山县,凤山县治,置兴隆庄,即今左营旧城。高雄属凤山县。咸丰五年(1855年)始建港口、仓库及灯火信号设施。1863年港口开放,码头一带,已成为“华洋杂处,商贾云集”的商港。1895年日侵占后,设台南厅凤山支厅。1924年设高雄市。1949年后大量吸入大陆资本和拆迁工厂,城市建设和工商业有所发展。1958年实行12年扩港计划,1966年建立高雄加工出口区。1973年建立楠樟加工出口区。1979年为直辖市。属北热带季风气候。高雄市已成为台湾第一大港,也是岛上仅次于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下辖十个区。高雄是座美丽的城市,全年长夏无冬,一派热带风光。主要名胜古迹有莲池潭、寿山公园、西子湾海水浴场、凤山古城遗迹、三凤宫、镇南宫等。
 

', 'cityname' => '高雄', ], [ 'title' => 'chiping', 'content' => '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1117平方公里,辖6镇8乡2个街道办事处,810个行政村,56万人口,系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茌平秦时置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是战国时期高士鲁仲连、唐初名相马周、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清代画家董立元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境内有著名的尚庄大汶口文化遗址、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孔子回辕处、鲁仲连祠等名胜古迹,展示了古老璀璨的文明史。资源充裕,物产丰富。县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半干旱气候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县沃野平畴,总耕地108万亩。淡水资源充足,水利条件便利。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全县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多达700多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林果、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牛皮、羊皮、羊毛等出口量相当可观。名优特产闻名遐迩,特别是圆铃大枣为历代贡品,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发出枣汁、枣泥、枣酱、枣饮品等20多种系列产品。另外,鲁西黄牛、南莲池十孔藕、黄花菜、香椿菜,以及剪纸、草编、柳编、条编等工艺品也久负盛名。
 

', 'cityname' => '茌平', ], [ 'title' => 'juxian', 'content' => '

莒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志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商代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莒县地处暖湿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物产丰饶。
 

', 'cityname' => '莒县', ], [ 'title' => 'yilan', 'content' => '

宜兰县隶属中国台湾,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南与花莲、台中两县为界,东临太平洋,西连桃园、新竹两县。兰阳溪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面积为2143.6251平方千米,县中心位于东经121°46’24″,北纬24°44’4″。2013年,宜兰县辖1市3镇8乡。2013年,宜兰县总人口为45.8万人。2013年,宜兰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3.14亿元(新台币),比2012年增长17.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达7.12亿元、3.31亿元、12.71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8.6%、23.3%、20.9%。截至2014年,宜兰县下辖宜兰市、头城镇、罗东镇、苏澳镇、礁溪乡、壮围乡、员山乡、冬山乡、五结乡、三星乡、大同乡、南澳乡,共1个市、3个镇和8个乡。县政府驻宜兰市县政北路1号。
 

', 'cityname' => '宜兰', ], [ 'title' => 'gaotang', 'content' => '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聊城市北端,辖6镇3乡、3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65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47.5万人,版图面积960平方公里。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双拥共建模范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上,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 'cityname' => '高唐', ], [ 'title' => 'wulian', 'content' => '

五莲县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半岛东南部,东邻青岛,北接潍坊,隶属日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经济开放县。全县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51万。自然资源丰富。五莲县盛产板栗、苹果、柿子、桃及其它杂果,享有“林果之乡”的美誉。花生、黄烟、桑茧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境内蕴藏着具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花岗石等20多种矿产,其中花岗石储存量达5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43%,碧水、蓝天、绿树相映,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野生杜鹃花基地、山东省三大生态旅游区之一。景区内峰峰奇异,气势非凡,景景如画,“其秀不减雁荡”。景区内的五莲山光明寺是齐鲁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 'cityname' => '五莲', ], [ 'title' => 'xinzhu', 'content' => '

新竹市现人口40.8万,面积约49平方公里,位于由头前溪和凤山溪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东北与新竹县接壤,南与苗栗县毗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沿岸多沙滩,地势自东南而西北渐次低下,形成一畚箕形。新竹旧称“竹堑”,原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堑社”的生活居地,汉人有系统的开垦始于18世纪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厅设治竹堑。因为终年多风,又有“风城”之称,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新竹四季温和,相对于台湾其他县市来说灾害较少。新竹市一直是当地的行政中心和生活圈中心城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立之后成为台湾的高科技重镇,有台湾硅谷之称。也是台湾的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多元化的海岸生态以及高科技产业。
 

', 'cityname' => '新竹', ], [ 'title' => 'yanggu', 'content' => '

阳谷县简介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水浒》英雄武松打虎的故乡,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大开放和中西部大开发的结合部。1999年底,全县辖11镇5个乡,74万人口,101万亩耕地,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3.3度。
 

', 'cityname' => '阳谷', ], [ 'title' => 'rizhao', 'content' => '

地理位置:日照是黄海之滨新兴的港口城市。位于东经118度35分至119度39分,北纬35度04分至36度02分。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山东省东南部,山东半岛南翼。北依青岛,南临江苏省连云港,西接临沂,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历史沿革:日照是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境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众多,日照两城镇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时为亚洲最早的城市(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日照夏、商时为东夷境地,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莒、越等国境地,秦时随莒县属琅琊郡。西汉时称海曲县,东汉时称西海县。唐代随莒县属河南道密州。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置日照县。1989年,建地级市。

人口区划:日照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全市陆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0公里,总人口285万。


 

', 'cityname' => '日照', ], [ 'title' => 'taoyuan', 'content' => '

桃园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与新北市、新竹县、宜兰县相邻。截至2015年,桃园市面积1220.954平方公里,共划分为13区。桃园市市区以桃园区与中坜区为主,一般习惯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为北桃园和南桃园。由于毗邻台北都会区及多项重大公共建设、投资皆位于桃园,形成桃园中坜都会区。桃园为闽、客、外省、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地区,也因为工业发达,同时也是台湾引入外籍劳工人数最多的县市。2014年12月25日,桃园市由桃园县升格为桃园直辖市,是台湾省的六大“直辖市”之一。2017年,桃园市常住人口210万人,GDP总量2990.0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14.239万元人民币。
 

', 'cityname' => '桃园', ], [ 'title' => 'shanting', 'content' => '

山亭区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枣庄市东北部,北靠邹城市,东邻兰陵县、费县、平邑县,西邻滕州,南部与市中区和薛城区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4°54′00″—35°19′20″,东经117°14′00″—117°44′20″之间。截至2016年,山亭区辖9镇、1个街道,268个行政村(社区),人口52.86万人,总面积1019.2平方公里。2016年,山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比2011年增加33.2亿元,年均增长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7亿元,比2011年增加66亿元,年均增长15.6%。山亭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景区5家,著名景点包括抱犊崮、熊耳山等。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 'cityname' => '山亭', ], [ 'title' => 'guanxian', 'content' => '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辖有22个乡镇,754个行政村,总人口72.6万。县城座落于冠城镇,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千古圣丐武训,清未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冀鲁豫革命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为国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响、有威望的革命干部。冠县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气候适宜,风雨调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卫河,东有马顿河京杭运河,引黄设施和井泉建设配套成龙,灌溉条件优越。是全国粮食、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 'cityname' => '冠县', ], [ 'title' => 'taibei', 'content' => '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与台北县挨着。全市面积272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沉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有“台北”之名。1885年,清朝政府在台湾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将台北定为省会。1949年后,这里仍然是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台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4℃,年降雨量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省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运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
 

', 'cityname' => '台北', ], [ 'title' => 'shizhong', 'content' => '

市中区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枣庄市中部偏东,北靠山亭区,东连兰陵县,西与薛城区接壤,南同峄城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34″-117°45′18″,北纬34°46′16″-34°57′59″。 [1] 市中区辖6个街道、5个镇,总面积375.27平方公里,总人口55.96万人(2016年)。2016年,初步统计市中区生产总值完成2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1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37倍、1.72倍、1.93倍、1.63倍。市中区有2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主要有仙坛山温泉小镇、东湖公园、龟山旅游风景区、甘泉寺、鲁南观赏石馆等。2001年3月乡镇规模调整,撤销周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孟庄镇;撤销安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税郭镇;撤销郭里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王庄乡;撤销渴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齐村镇;撤销黄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永安乡;撤销市郊乡,以原市郊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光明路街道。
 

', 'cityname' => '市中', ], [ 'title' => 'liaocheng', 'content' => '

聊城市地处北纬35°47’至37°02’和东经115°16’至116°32’之间,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面积:总面积约8715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00多万。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景观:东昌湖、光岳楼、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古运河、姜堤乐园、凤凰苑科技观光园、梦幻乐园、昌东公园、马颊河休闲度假村、临清运河钞关、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景阳冈、海源阁、舍利宝塔、鳌头矶、狮子楼、海慧寺、古阿井等。
 

', 'cityname' => '聊城', ], [ 'title' => 'aomen', 'content' => '', 'cityname' => '澳门', ], [ 'title' => 'tengzhou', 'content' => '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齐鲁孔孟圣地曲阜邹城,南邻苏淮平原、枣庄新城,东连沂蒙山,西接微山湖,地处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四省交界处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南北交通要地和枢纽,非常出名。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9.3万,城区面积107平方公里。中国最出色的城市之一—滕州。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有被命名为“北辛文化”的73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商周时期的滕国、薛国遗址等景观。是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的故里。滕州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西晋仍袭汉制。金设滕阳州,后改称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明初废除滕州。建国初,曾为滕县专署驻地。1953年撤销滕县专署,滕县改属济宁专署。1979改属枣庄市至今。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
 

', 'cityname' => '滕州', ], [ 'title' => 'gangcheng', 'content' => '

钢城区是山东省莱芜市下辖区,地处鲁中腹地,北、西两面接莱城区,南邻新泰市,东邻沂源县。地貌单元由南至北为剥蚀成因的残丘和冲积而成的平原。境内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辖3个街道、2个镇。截至2015年底,全区户籍人口321627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钢城区地处山东省中心,北依济南,西邻泰山,是济南莱芜经济协作区的重要部分、省会副中心的产业集聚区。境内有京沪、青兰、泰莱、博莱高速公路,以及磁莱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等铁路枢纽。境内有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冠世桃花源等风景区;有爱山公园、钢城植物园等主题公园,有棋山温泉小镇、影视小镇等度假区。2015年,钢城区实现生产总值166.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5%。钢城区位于山东省莱芜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9’32″~36 017’16″,东经1170 40’56″~ 117。58’07″。北面、西面接莱芜市莱城区,东连沂源县,南邻新泰市。区政府驻艾山街道,西北距莱芜市政府驻地20公里,至省会济南市132公里。总面积506.4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钢城', ], [ 'title' => 'shan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山东', ], [ 'title' => 'taierzhuang', 'content' => '

台儿庄为山东省枣庄市辖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街道,351个行政村,人口28万。台儿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发生在此的台儿庄大战,歼敌万余人,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 'cityname' => '台儿庄', ], [ 'title' => 'laicheng', 'content' => '

莱城区隶属于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齐鲁腹地,泰山东麓,北以齐长城与章丘市相邻,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接莱芜市钢城区和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莱城区总面积1428.04平方公里。至2011年,辖3个街道、11个镇,总人口98.95万。莱城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主要矿种有铁、煤、铜、金、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石、白云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6.5亿吨,列华东之首;煤炭储量8亿吨,是全国地方煤矿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莱芜盛产“三辣一麻”(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蔬菜、瓜果、粮油等农产品。莱城区“三辣”面积达27.98万亩,总产50.65万吨;初步形成了钢铁、铸造、煤炭、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 莱城区境内有“汶水西流”、“宫山夕照”、“苍峡雷鸣”、“仙人遗迹”、“矿山呈瑞”、“龙潭星现”、“二洞云连”、长勺之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等人文景观。
 

', 'cityname' => '莱城', ], [ 'title' => 'shenxian', 'content' => '

地理位置: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35度46分-36度25分,东经115°20′-115°44′。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87.74平方公里。北与冠县、东昌府区相连,东和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西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 莘县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154个行政村,24万户,99.6万人,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是聊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全县有汉、回、壮、朝鲜等20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89%。
 

', 'cityname' => '莘县', ], [ 'title' => 'yicheng-2', 'content' => '

峄城区是枣庄市所辖的县级行政区,驻地为原峄县治所。它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南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474个行政村,34万人。它北靠泰山,南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京福高速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峄城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民风淳朴,山川秀丽。万亩榴园为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林,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冠世榴园”.它北靠泰山,南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京福高速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峄城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民风淳朴,山川秀丽。峄城区为丘陵与小盆地交错地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内水源充沛,植被良好。适合农业各类作物生长,于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石榴之乡”称号。
 

', 'cityname' => '峄城', ], [ 'title' => 'laiwu', 'content' => '

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西依泰山、北接济南,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莱芜的历史可上溯到2200多年前。莱芜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O-13.0℃,降水量760.9毫米,无霜期204天。本年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1.O℃,本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出现于7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于1月6日,本年降水总量为591.5mm,较常年偏少131.8mm。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风灾严重。莱芜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莱芜素有八大胜景、十大名山,代表着莱芜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了历史上诸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歌咏赋唱。自古“黄河西来”、“大江东去”,九州江河东流入海,唯汶河独辟蹊径,滔滔西去成为一大奇观;春夏之季,阳光经过不同密度的气层,发生明显折射,常把地面景物显现空中,出现奇异幻景,史称“矿山呈瑞”;雪野湖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莱芜战役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莱芜战役的雄伟情景,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
 

', 'cityname' => '莱芜', ], [ 'title' => 'dongchangfu', 'content' => '', 'cityname' => '东昌府', ], [ 'title' => 'lijin', 'content' => '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之间。东隔黄河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相望,北邻河口区,西接滨州市、沾化县。县境呈西南-东北向,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境西南部成陆较早,周秦时属齐国、齐郡,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隋代建永利镇,属渤海郡蒲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因本隋永利镇地,又邑有东津,故名利津县。元、明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1936年属山东省第五专署。1944年8月解放,隶属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渤海区四专署、垦利专署。建国后属惠民地区。1958年,并入沾化县,属山东省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东营市成立,利津县划属东营市管辖。县政驻地利津镇,居县境南部。建城已有800多年历史。为全县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中心。
 

', 'cityname' => '利津', ], [ 'title' => 'xuecheng', 'content' => '

薛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鲁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海经济圈交汇处,京沪铁路干线的中点,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下辖6镇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20.5平方公里,人口40.87万。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政府西迁我区,薛城成为枣庄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薛城古称薛国,为历代注目的战略要地。早在4000年前,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奚仲造车,饮誉华夏;夏商时期建立薛国;春秋战国时期为孟尝君封地;抗日战争以来,因铁道游击队而蜚声中外。薛城资源丰富,地下可采矿藏资源30余种,已探明优质煤储量2.6亿吨,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石灰石等建材储量10亿吨,是山东省的富水区。
 

', 'cityname' => '薛城', ], [ 'title' => 'kenli', 'content' => '

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顶端,胜利油田腹地,隶属东营市,辖5镇、2乡、2个办事处,333个村,21.5万人,版图面积2204平方公里,是黄河入海口之地,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所在地。垦利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1℃,年均降水量556.1毫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县域土地广阔,有耕地44.05万亩、林地11.89万亩、牧草地29.43万亩、尚未开发的荒草及盐碱地66.7万亩、黄河滩地13.9万亩和沿海滩涂52万亩。另外,黄河年均淤积造陆4万亩,是垦利县再生土地资源。黄河纵贯全境110多公里,年均入境水量458.1亿立方米,是全县主要淡水资源。
 

', 'cityname' => '垦利', ], [ 'title' => 'zaozhuang', 'content' => '

枣庄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南大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为美丽的枣庄更添了几分秀色。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流通,每年有200多万吨的枣庄煤炭、水泥、石膏运往江南水乡;运河,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民俗、南方的风情,融进了枣庄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鲁南民风。枣庄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山东丘陵的粗犷,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枣庄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年降水量815.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具有年温度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等特点。地形北高南低,既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又属淮河水系流域。东、北两面多山,泰岱沂蒙胧余脉蜿蜒,岗断岭连,山间溪流涓涓,花草树木遍进驻,苍松翠柏林立。西、南两面多水,微山湖连着大运河,一片平畴活野,河湖岸边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境内有被誉为“冠世榴园”的峄城万亩石榴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中正门、抱犊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瀑布、青檀寺庙会、微山湖荷花飘香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cityname' => '枣庄', ], [ 'title' => 'hekou', 'content' => '

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战场。境内有河口、孤岛、孤东、桩西四个采油厂、海洋石油开发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及济南军区生产基地等单位。政区面积236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3万,年流动人口15万。河口区内临黄河,东、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254.37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河口区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是油气、土地、草场、滩涂、海洋、盐卤等自然资源异常富集的“金三角”。境内油气年产量占整个胜利油田的50%,-10米浅海水域350万亩。天然草场67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芦苇面积36万亩,是山东省最大的苇草基地。出产的优质黄河大米、大豆、冬枣等被誉为“来自最佳生态环境的绿色食品”。辖区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有的广袤、古朴、新奇和野趣吸引着中外旅游观光者,是新世纪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 'cityname' => '河口', ], [ 'title' => 'huancui', 'content' => '

环翠区,隶属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威海市政府驻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区,是威海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环翠区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与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截至2016年,环翠区下辖5街、3镇,户籍总人口30.87万人。实现生产总值329.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8.22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31%、38.6%和54.09%。环翠区是中国第一个 “国家卫生城”、第一个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群”。两次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改善人类居住最佳范例城市”,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5年被评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目的地, 2006年,环翠区所辖6个乡镇全部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cityname' => '环翠', ], [ 'title' => 'dongying', 'content' => '

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且多暴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东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南部主要景点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北部为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浑壮阔,富有野趣。有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15万亩的槐林公园和风光旖旎的海滨小城;有镇海锁浪的围海长堤、油流滚滚的孤东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钻井平台;有望不尽的湿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工业现代化组团式城市。游览胜景—-天鹅湖,那里湖光天色,水鸟翔集。
 

', 'cityname' => '东营', ], [ 'title' => 'shidao', 'content' => '', 'cityname' => '石岛', ], [ 'title' => 'bincheng', 'content' => '

滨城区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位于华北平原、黄河下游,东经117°47′-118°09’、北纬37°13′-37°36’之间。东邻东营市利津县,西毗惠民县、阳信县,南界博兴县和淄博市高青县,北接沾化区, [1-2] 东西最大横距33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44公里。滨城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2014年,滨城区总面积697.4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599个行政村(居)、62个社区。总人口50.39万人(2010年),有少数民族29个,共1600人。2013年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6%。主要景点有杜受田故居、三河湖风景区。滨城区地处东经117°47′-118°09’,北纬37°13′-37°36’之间。东邻东营市的利津县,西毗惠民县和阳信县,北接沾化区,南界博兴县和淄博市高青县。总面积1040.06平方公里。滨城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海拔14.7米,东北部海拔6.5―7米,大部分海拔11米左右,以七千分之一的比降倾斜。
 

', 'cityname' => '滨城', ], [ 'title' => 'chengshantou', 'content' => '

成山头,又称“天尽头”,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距南北国际主航道仅5海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成山头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壮阔辽远,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 'cityname' => '成山头', ], [ 'title' => 'zouping', 'content' => '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西距济南9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北至首都北京550公里。
 

', 'cityname' => '邹平', ], [ 'title' => 'rushan', 'content' => '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北纬36°41′至37°08′,东经121°11′至121°51′。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309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8公里,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乳山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85.6公里。市区至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汽车路程均在一个半小时以内。乳山市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累年平均日照数为2635.5小时,累年平均气温11.6℃,累年平均降水量813毫米,累年平均气压1013百帕,累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秋、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春、夏季以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为主,累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 'cityname' => '乳山', ], [ 'title' => 'zhanhua', 'content' => '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既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的联结地带,又是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省确定的“海上山东”建设两大工程的主战场。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辖六镇四乡、一个渔港办事处,443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这里土地广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沾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
 

', 'cityname' => '沾化', ], [ 'title' => 'rongcheng-2', 'content' => '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总面积1392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39629户、6675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9285人。荣成属暖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 'cityname' => '荣成', ], [ 'title' => 'huimin', 'content' => '', 'cityname' => '惠民', ], [ 'title' => 'wendeng', 'content' => '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在北纬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西阻于昆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接,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邻荣成市,南濒黄海。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海岸线155.88公里。文登市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5.5℃。多年平均降水量762.2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较为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70%;春秋季降水偏少,常发生干旱。年均日照时数2390.2小时,无霜期194天。冬季漫长,盛行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冬季风,气温偏低,为半岛地区低温点;夏季最短,盛行从海洋吹来的暖湿夏季风;春秋两季属冬夏季风转换期。
 

', 'cityname' => '文登', ], [ 'title' => 'yangxin', 'content' => '

著名的中国鸭梨之乡—阳信。阳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河之阳而得名。阳信是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试验区。阳信是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
阳信处于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处于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3万。阳信东距青岛36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北距黄骅港60公里,天津200公里,北京350公里,滨州大高航空城30公里。
阳信属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约600毫米。境内沟盘河、白杨河、幸福河等河流纵横交错,似玉带缠绕片片沃野。阳信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cityname' => '阳信', ], [ 'title' => 'weihai', 'content' => '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与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岛港。威海总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七十万,海岸线总长达到一千多里。三面环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成山头、桑沟湾、石岛、槎山四大风景区绚丽多姿,各具特色,构成千里海岸旅游线,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客人游览观光。威海市大部分地区为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委变化及季风进退明显。但由于三面环海,地形复杂,形成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与相似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景观:刘公岛、北洋水师遗迹、成山头、石岛、九顶铁槎山、昆嵛山、乳山口旅游区等。
 

', 'cityname' => '威海', ], [ 'title' => 'boxing', 'content' => '

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西、南与淄博市相连接,东与东营市接壤,北倚滨城区。全县辖10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448个行政村,46.8万人口,总面积为900.7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博兴县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烟台、威海、青岛联结京津地区的枢纽位置,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济东铁路、205国道纵贯南北,博辛、潍高、广青等省道纵横成网;县城距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西距正在建设中的滨博高速公路1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我国优秀传统剧目–吕剧的发祥地,境内有殷商时期的蒲姑城遗址、北魏时期的丈八佛石造像、明朝嘉庆年间的王海石桥等一批古迹。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我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著名的山东打渔张引黄灌区和国家大型调水工程引黄济青渠首就在县境内,是全省面积较大的淡水养殖基地;境内具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胜利油田的前线基地就设在陈户镇和纯化镇。
 

', 'cityname' => '博兴', ], [ 'title' => 'wudi', 'content' => '

无棣县地处鲁北平原,位于山东省最北端,东北濒临渤海湾,属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地带,是实施“海上山东”建设和国务院关于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主战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骅港的直接辐射区域,是连接京津塘和胶东半岛的要道。无棣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县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至渤海湾沿岸以万分之一左右的坡降倾斜,海拔高度在2—8米之间,海岸线长102公里,总面积19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浅海面积150万亩,拥有“枣、牧、渔、盐、棉、沙”六大资源优势,枣业为首。全县辖6镇5乡,593个自然村,4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由于地处沿海,土壤以滨海潮土、盐化潮土分布,土地适宜小枣,特别是金丝小枣、冬枣的生长培植。枣树载培历史悠久,始于商夏,素有“华夏枣都”之美称。全县拥有枣树面积106万亩,其中金丝小枣70万亩,冬枣36万亩。枣树总株数达到了3000万株,年产金丝小枣(干)4300万公斤,冬枣3000万公斤,均被山东省农业厅列为绿色无公害食品。无论产量、规模、质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
 

', 'cityname' => '无棣', ], [ 'title' => 'guangrao', 'content' => '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处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寿光县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从广饶县境内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远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五千年),境内就有人类居住、繁衍。上古时代,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夏代至殷末,为季则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齐国的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县境仍属齐国。秦代属齐郡,西汉始有广饶之名。至东汉划入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至晋,复置广饶县,属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广鬼、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至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隋代改称千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历元、明、清至民国初年,县名及境域均无变更。1913年乐安县属胶东道。1914年复称广饶,1927年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清河行政区。1945年8月,广饶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建国后,先后归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惠民专区、淄博专区、惠民专区。1983年8月30日划归东营市。广饶县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是山
 

', 'cityname' => '广饶', ], [ 'title' => 'yongcheng', 'content' => '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永城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组成城市,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城市,河南省生态建设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华东工业的能源后方。境内有200多家面粉企业,也是国家唯一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城市,永城拥有两家中国500强企业-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和神火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别入围2005、2006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总面积为2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万人。
 

', 'cityname' => '永城', ], [ 'title' => 'yichuan', 'content' => '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洛阳,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东北与偃师接壤,东东南与汝洲市毗邻,辖4镇11乡373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
 

', 'cityname' => '伊川', ], [ 'title' => 'luolong', 'content' => '

洛龙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对伊阙,东望嵩岳,西倚周山,东与偃师市相连,西与宜阳县毗邻,南接伊川县,北与孟津县及瀍河、老城、西工、涧西诸区接壤。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90.19平方公里。2012年,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总人口4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5万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04‰以内。洛龙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废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辖区所在河南县、洛阳县归河南郡。王莽天凤元年(前14年),废河南、洛阳,改称宜阳县,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辖区属之。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移都洛阳,复称河南郡洛阳县、河南县,辖区属之。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立都建康,史称东晋。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后赵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阳,定为南都,改河南郡为洛州,置行台,县如故。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符坚攻入洛阳,改洛州为豫州,辖区为豫州河南、洛阳县地。
 

', 'cityname' => '洛龙', ], [ 'title' => 'xiayi', 'content' => '

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沱河上游,处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区,以农业为主。是彭雪枫将军的殉难地。属商丘市。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人(2002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4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6。区号:0370。拼音:XiayiXian。响河从虞城流入由西北往东南,穿过全境,流入永城,虬龙沟从虞城由北向南横贯全境,流入永城,王引河位于县东成为与永城市的自然分界线。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无霜期217天。
 

', 'cityname' => '夏邑', ], [ 'title' => 'luoning', 'content' => '', 'cityname' => '洛宁', ], [ 'title' => 'jianxi', 'content' => '

涧西区是洛阳市辖区,于1955年7月成立。因位于涧河以西,故名涧西区。东以涧河为界,与西工区隔河相望,西与洛龙区接壤,北临涧河,南傍秦岭。涧西区幅员面积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3万(2015年),流动人口20万,下辖12个街道、1个产业集聚区。涧西具有明显的新兴城市区的特点,辖区无明显边界,城乡接合部犬牙交错,辖区边界不断扩大。涧西区是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工业区。涧西辖区王湾、孙旗屯、东马沟等村落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五六千年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耕作生活。自商代开始,相继有13个朝代、91个帝王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1295年。涧西作为京畿禁苑。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在涧河东岸构筑王城,城墙西跨涧河七里河村至兴隆寨一带。
 

', 'cityname' => '涧西', ], [ 'title' => 'ningling', 'content' => '

概况位于本省东部,陇海铁路通过北境。属商丘市。面积786平方公里,人口56.55万,辖15个乡(镇),322个行政村。自然环境本县黄河故堤横穿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兆河两岸有沙丘分布。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无霜期216天。经济现状国内生产总值13317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1元。现有耕地68.3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主要中药材有白芍、生地。土特产有金顶谢花酥梨,具有皮薄胞甜多汗少渣的特点。白腊条、张弓酒、山羊板皮。
 

', 'cityname' => '宁陵', ], [ 'title' => 'yiyang', 'content' => '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的宜阳县位于距洛阳市以西3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 'cityname' => '宜阳', ], [ 'title' => 'he-2', 'content' => '

瀍河回族区是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2°30′,北纬34°40′-34°42′,东与洛龙区接壤,西与老城毗邻,北依邙山,南濒洛河,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7.75千米,总面积41.7平方千米。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截至2011年,瀍河回族区辖1个回族乡、7个街道,共26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人口1798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970人,占总人口的81.1%;农业人口33920人,占总人口的18.9% ,有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等22个民族。2011年,瀍河回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96361万元,较2010年增长12%。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2°30′,北纬34°40′-34°42′,东与洛龙区接壤,西与老城毗邻,北依邙山,南濒洛河 ,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7.75千米,总面积41.7平方千米。
 

', 'cityname' => '瀍河', ], [ 'title' => 'zhecheng', 'content' => '

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春来八面、风生水起的时代大腾越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城。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柘城县。柘城县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平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人商业发祥圣地商丘市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2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个农场,1个林场,1660个自然村,49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3941个村民小组。全县161900户,人口9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5024户,69.5万多人;非农业人口6953户,2.8万多人。有汉、回、黎、土藏、壮、满7个民族。汉族71.3万多人,其他民族1.1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0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柘城县辖7个镇、14个乡:城关镇、安平镇、起台镇、慈圣镇、胡襄镇、远襄镇、陈青集镇;惠济乡、邵园乡、李原乡、张桥乡、梁庄乡、伯岗乡、岗王乡、申桥乡、牛城乡、皇集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洪恩乡。2005年,柘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铁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安平镇管辖,安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寨乡、小吴乡,新设置惠济乡,辖原尚寨乡、小吴乡的行政区域,惠济乡人民政府驻原小吴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吴村。
 

', 'cityname' => '柘城', ], [ 'title' => 'mengjin', 'content' => '', 'cityname' => '孟津', ], [ 'title' => 'xigong', 'content' => '

“西工区”简称“西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洛阳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西工区辖洛阳工业园区、洛阳车站地区管理处、10个街道,总面积55.95平方公里,人口33.39万(2012年)。2010年9月15日,市政府将西工区管辖的道北路街道划归老城区管理;将老城区邙山镇管辖的大路口村、史家屯村划归西工区洛北乡管理;将西工区邙岭路街道管辖的洛阳市殡仪馆所占区域划归道北路街道管理;将道北路街道管辖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所占区域划归西工区邙岭路街道办事处管理。2012年11月,红山乡和洛北乡分别更名为洛北街道、红山街道。截至2013年,西工区辖洛阳车站地区、10个街道:王城路街道、金谷园街道、西工街道、邙岭路街道、道北街道、唐宫路街道、汉屯路街道、凯旋东路街道、洛北街道、红山街道。2012年,西工区总户数10.65万户,总人口33.3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0.4%;女性人口16.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9.6%。2012年出生3325人,人口出生率6.21‰;死亡1710人,死亡率2.46‰;自然增长1615人,自然增长率3.75‰。
 

', 'cityname' => '西工', ], [ 'title' => 'yucheng',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山东、安徽二省相邻,属商丘市。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106.78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区内已形成以肠衣、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总统粉皮、豆腐干、山羊板皮、安哥拉兔毛等。旅游景点有木兰祠、伊尹墓、商均墓、金楼白莲教等。
 

', 'cityname' => '虞城', ], [ 'title' => 'laocheng', 'content' => '

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城市区中东部和北部,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老城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含32个社区居委会、11个行政村,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7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区人口14万,占全市人口2.5%。域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人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经济相对不足,属典型的生活消费区和现代商贸区。老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北宋始设河南府城,金设“金昌府”。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1989年~1993年,政府机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43个委(局、办公室),辖6个街道办事处。后经过1994年、1997年两次调整和机构改革,区政府机关变为17个职能部门、3个内设机构。老城公安分局、老城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市垂直领导,监察局与纪委合署办公。2000年7月市区划调整后,原郊区的邙山镇和洛北乡4个行政村划归老城区管辖,老城区并成立洛浦办事处和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农业办公室)。截至2000年12月,老城区实行了城市区管理乡镇的组织体系。
 

', 'cityname' => '老城', ], [ 'title' => 'xinan', 'content' => '', 'cityname' => '新安', ], [ 'title' => 'minquan', 'content' => '

民权县(图)地处黄河故道,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横贯全境。民(权)菏(泽)、民(权)太(康)省道沟通南北,县乡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覆盖全境。四周与菏泽、商丘、开封、周口等城市毗邻,区域优势比较明显。全县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总人口84万。
 

', 'cityname' => '民权', ], [ 'title' => 'luoyang', 'content' => '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古时称水之北为阳,洛阳地处洛水之北,故称洛阳。洛阳处于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86℃,年均降水量578.2毫米。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城市的兴起距今有4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这里曾墨客骚人云集,故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巨大。是以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手工艺制品有唐三彩、宫灯、仿青铜制品。景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古墓博物馆、千唐志斋、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玄奘故里。
 

', 'cityname' => '洛阳', ], [ 'title' => 'jili', 'content' => '

吉利区位于洛阳东北部黄河北岸,距洛阳主城区19公里。西和西北与济源市接壤,北和东与孟州市相邻,南濒黄河,与孟津隔河相望,东西长13.9公里,南北宽11.16公里,总面积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2公顷。吉利,古称河阳,1982年因建设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而设立,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吉利区现辖4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唐尧时为孟涂国,虞舜时分卫水为并州,此地属并州,《尚书·禹贡》记大禹导河积石又东至孟津,即指此地。夏为冀州南境。殷都朝歌,为畿内地。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大军在此泛舟三昼夜横渡黄河。又以武王会盟诸侯于此谓之盟津,也曾称孟。
 

', 'cityname' => '吉利', ], [ 'title' => 'xiangfu', 'content' => '

祥符区是河南省开封市市辖区,东与兰考县、杞县接壤,西临开封市禹王台区,南与尉氏县、通许县接壤,北临黄河。截至2013年,祥符区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辖15个乡镇,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76万人。2015年,祥符区生产总值完成216亿元,比2014年增长9.7%。祥符区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始得名为祥符县。2014年10月19日,原开封县正式更名为祥符区,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政府东街18号。祥符区境内有河南省历史名镇陈留镇和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开封市祥符区介于东经114°07′–114°43′、北纬34°30–34°56′之间,东与兰考县、杞县接壤,西临开封市禹王台区,南与尉氏县、通许县接壤,北临黄河。祥符区西距省会郑州70公里,距郑州国际航空港新郑机场64公里。与开封市紧紧相邻,从东、南两面环抱开封市,城区距开封市中心仅7公里。祥符区域纵40.8公里,横55公里,全区总面积为129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祥符', ], [ 'title' => 'suixian', 'content' => '

睢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总面积924平方公里,人口80万,耕地87万亩。
 

', 'cityname' => '睢县', ], [ 'title' => 'ruyang',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县境呈长条形,东邻汝州,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北连伊川,地处东经112°8′—112°38′,北纬33°49′—34°21′,距九朝古都洛阳市74公里,焦(作)枝(城)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
 

', 'cityname' => '汝阳', ], [ 'title' => 'yuwangtai', 'content' => '

禹王台区是河南省开封市下辖区 [1] ,位于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开封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13°51′—115°15′,北纬34°11′—35°11′之间。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禹王台区辖5个街道(三里堡街道、新门关街道、繁塔街道、官坊街道、菜市街道),2个乡(南郊乡、汪屯乡),共24个社区、33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苗族等6个少数民族。2013年,禹王台区生产总值完成55.29亿元,较2012年增长10.8%。2005年5月30日,国务院(国函[2005]44号)批准,将开封市南关区更名为开封市禹王台区,因千年古园禹王台坐落于此而得名。
 

', 'cityname' => '禹王台', ], [ 'title' => 'liangyuan', 'content' => '

梁园区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辖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北部、黄河故道南岸,地处豫、鲁两省接合部,南邻睢阳区、东依商丘新区与虞城县、西连民权县与宁陵县、北望山东省菏泽市。截至2017年,全区下辖16个街道(镇、乡),总面积542平方公里,总人口49.6万人(均不含商丘新区)。梁园区是商丘市的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陇海铁路、京九铁路、郑徐高铁、商杭高铁、京九高铁、连霍高速、济广高速、105国道、310国道等国家交通主干道贯穿全区,境内的商丘观堂机场即将通航。梁园区是道家文哲大师庄子的出生地,因西汉梁国的梁孝王刘武所筑的梁园而得名。梁园区是汉梁文化和汉赋的发源地,司马相如在梁园区主打梁园文学,李白在梁园区留下经典名作《梁园吟》。区内有宋、戴、牛等九大姓氏祖陵三陵台,庄子故里蒙县故城 ,佛教圣地清凉寺、观音寺,以及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胡锦涛视察双八镇草莓园、商丘市人民公园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初步统计,2017年,梁园区生产总值(GDP)172.4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164.3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1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1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5元,增长8.8%(均不含商丘新区)。
 

', 'cityname' => '梁园', ], [ 'title' => 'luanchuan', 'content' => '

栾川位于豫西伏牛山区。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一直有“洛阳后花园”美称。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辖14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963个村民组,4个居委会,23个居民组,8.65万户,31.8万人,汉族人口占97.6%,满、蒙、回等19个民族人口占2.4%。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城面积10.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栾川', ], [ 'title' => 'gulou', 'content' => '

鼓楼区位于开封市的中心区域,因明清“钟鼓楼”而得名。东西窄,南北长,呈天鹅型。2005年,下辖8个城市街道。辖区内有千年古刹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包公湖以及宋代州桥、朱雀门、明代“草三亭”清真寺和清代“善义堂”清真寺等文化古迹遗址。拥有商业专营街4条,综合商业街13条,商业、饮食、银行等服务网点和机构3万多个,各类集贸市场100多个,是开封市的经济、文化、旅游、商贸和金融中心。鼓楼区历来是开封市的繁华中心区域,北宋(公元960-1126年)时,属内城左厢第一厢的信陵坊、通济坊、宣平坊及右厢第一厢的宣化坊、新昌坊、光化坊,归开封、浚仪(后改祥符)二赤县分治。明代,属开封城的安业坊及新昌坊的鼓楼隅和钟楼隅。清代,属祥符县的第一隅、第二隅和第七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废隅改区,称南区。
 

', 'cityname' => '鼓楼', ], [ 'title' => 'yanshi', 'content' => '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全市东西长44km,南北宽约34km,总面积948.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其中13个建制镇)、332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包括汉、回、藏、维、苗、侗、纳西、满、裕固、蒙古、白、壮、瑶等1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4%。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 'cityname' => '偃师', ], [ 'title' => 'shunhe', 'content' => '

顺河回族区是河南省开封市下辖区,位于开封市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4°20′-114°26′,北纬34°45′-34°49′,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总面积86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顺河回族区辖6个街道(曹门街道、铁塔街道、宋门街道、清平街道、工业街道、苹果园街道),2个乡(东郊乡、土柏岗乡),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汴东产业集聚区)。总人口约25.6万,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0多个民族。2013年,顺河回族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9.25亿元,较2012年增长8.2%。截至2012年,顺河回族区辖6个街道(曹门街道、铁塔街道、宋门街道、清平街道、工业街道、苹果园街道),2个乡(东郊乡、土柏岗乡),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汴东产业集聚区)顺河回族区位于开封市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4°20′-114°26′,北纬34°45′-34°49′,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
 

', 'cityname' => '顺河', ], [ 'title' => 'shangqiu', 'content' => '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辖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六县二区一市,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810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24-14.50度之间。商丘地理位置优越。北接齐鲁,南据江淮,西扼中原,东近沿海,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商丘成为我国东西南北交流的纽带。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这里是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上古时期,燧人氏、炎帝、“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曾在这里生息。自商汤在此定都建立商朝起,春秋宋国、汉代梁国都在此定都。南朝元颢和南宋赵构曾在此登基。北宋定为陪都名南京。此外历代设郡、州、府,曾名为宋州、睢阳、应天、归德。景观:商丘古城、应天书院、李香君墓、壮悔堂、张巡祠、穆氏四合院、文庙、梁孝王墓、梁王李太后墓、汉高祖斩蛇碑、陈胜墓
 

', 'cityname' => '商丘', ], [ 'title' => 'songxian', 'content' => '

嵩县概况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辖16个乡(镇),317个行政村,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人口52万。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鼎峙,伊河、汝河、白河东西贯穿。县城距省会郑州220公里,距古都洛阳80公里。
 

', 'cityname' => '嵩县', ], [ 'title' => 'longting', 'content' => '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
 

', 'cityname' => '龙亭', ], [ 'title' => 'tanghe', 'content' => '

唐河县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东邻桐柏、泌阳,西接新野、南阳,北与社旗毗连,南同湖北枣阳接壤。地处北纬32°21′—32°55′,东经112°28′—112°16′,东西长74.3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土地面积2512.4平方公里。我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187.8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5.2℃,历年月平均气温最低1.4℃,最高28.0℃。全年无霜期233天,≥0活动积温5500℃,≥10℃活动积温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占全年的75.7%。
 

', 'cityname' => '唐河', ], [ 'title' => 'lankao', 'content' => '

邮编:475300代码:410225区号:0378拼音:LankaoXian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总面积1116平方千米。总人口79万人(2008年)。
 

', 'cityname' => '兰考', ], [ 'title' => 'xinye', 'content' => '

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 'cityname' => '新野', ], [ 'title' => 'tongxu', 'content' => '

邮编:475400代码:410222区号:0378拼音:TongxuXian通许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地处豫东平原。北纬31°15′-34°34′和东经114°18′-114°38′。东接杞县、西连尉氏,南邻扶沟、太康,北交开封县。东西宽30.5千米,南北长34.8千米,总面积766.22平方千米。总人口59万人(2002年)。
 

', 'cityname' => '通许', ], [ 'title' => 'weishi', 'content' => '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在北纬34°121ˊ—34°37ˊ,东经113°52ˊ一114°27ˊ之间,属河南省开封市。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计196万亩,占开封市总面积的20.3%,其中耕地120.5257万亩,人均1.78亩,辖9乡8镇,512个行政村,141983户,总人口67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649232人(占总人口的96.1%)。中共尉氏县委、尉氏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 'cityname' => '尉氏', ], [ 'title' => 'xichuan',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邻湖北、陕西省,属南阳市。面积2798平方千米,人口74.6万。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陕西、湖北省相邻。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总面积2798平方千米(《简册》为2817平方千米)。总人口人口74.6万。,其中农业人口65.8万;汉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7.8%。淅川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 'cityname' => '淅川', ], [ 'title' => 'zhenping', 'content' => '

镇平,古称涅阳,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镇平县,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位县令。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12镇11乡409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人。其中汉族890477人,占94.44%;蒙古族30591人,占3.4%;回族18402人,占2.07%;满族、土家族、藏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布依族、高山族、土族、纳西族、撒拉族、达斡尔族、黎族、白族、毛南族、佤族、水族、瑶族、哈尼族、侗族、僳僳族、怒族等24个少数民族512人,占0.05%。镇平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近年来,镇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南阳市县(市)区首位。
 

', 'cityname' => '镇平', ], [ 'title' => 'qixian-2', 'content' => '

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汉朝著名谋士郦食其,东汉洛阳令董宣和著名文学家蔡邕、蔡文姬等历史名流。近代有原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等知名人士。杞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有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孔庙大成殿、抚辰楼、文昌祠、天帝、庙,水东烈士陵园等。杞县地处豫东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
 

', 'cityname' => '杞县', ], [ 'title' => 'neixiang', 'content' => '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属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地形呈南北条状,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全县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和8个居民委员会,38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万人。邮编474350区号0377
 

', 'cityname' => '内乡', ], [ 'title' => 'kaifeng', 'content' => '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郑国为了开拓封疆,在这里筑城,于是就起名开封。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之称。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南岸,郑州东约80公里,沿欧亚大陆桥内陆双向对外开放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总人口451万,辖尉氏、杞县、通许、兰考、开封五县和鼓楼、龙亭、南关、顺河、郊区五区,是一个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的省辖市,也是黄淮海地区和连接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景观:龙亭,禹王台铁塔,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宋都御街
 

', 'cityname' => '开封', ], [ 'title' => 'xixia-2', 'content' => '

西峡,一个因发掘大量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而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如今正成为八百里伏牛山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邻陕西省,属南阳市。面积3454平方千米,人口429317人。其中,城镇人口83235人,占19.4%;乡村人口346082人,占80.6%。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C,年降水量为830毫米,无霜期220天。已形成了以机械、医药、电子、建材、轻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土特产有白肋烟、中华猕猴桃、油桐、生漆等。旅游景点有白羽城遗址、千佛石窟、恐龙蛋化石遗址等。西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带,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76.8%,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和区域大县,被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而且交通便利,已开通的西安至南京铁路穿越全境,县城距南阳机场百余公里,投资环境优越。
 

', 'cityname' => '西峡', ], [ 'title' => 'wolong', 'content' => '

卧龙区,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阳市下辖区,东与南阳宛城区、方城相邻,西与镇平接壤,南接新野,北连南召。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南阳隐居躬耕,号卧龙先生,其隐居之地卧龙岗纵贯辖区而得名。卧龙区下辖12个乡镇、7个街道、一个办事处(龙王沟风景区),3个经济开发区(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产业集聚区(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共有217个行政村、58个社区。全区人口93万,其中乡村人口59.89万,是中国月季之乡、民间曲艺之乡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卧龙区作为南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以商贸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其中以光彩大世界、多来福家居购物广场、玉雕大世界、电脑科技市场、新华城市广场、滨河西路等为核心6大商业圈,总商业面积达106万平方米,是南阳市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在南阳隐居躬耕,号卧龙先生,其隐居之地就被称为卧龙岗。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建区时,因卧龙岗纵贯辖区而得名。
 

', 'cityname' => '卧龙', ], [ 'title' => 'sheqi', 'content' => '

社旗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东经112°46′,北纬32°47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耕地106万亩,总人口63.1万。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社旗居县境中部,距省会郑州300公里,距南阳45公里。城地处豫02线(南驻公路)与豫49线(方枣公路)交汇处,西邻焦枝铁路和豫01公路,南毗312国道和南阳机场,交通十分便利;2.6万门程控电话与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光缆通讯等构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大通讯框架;全县处在华中电网覆盖之下,50万伏高压线路横贯全境,电力充沛。
 

', 'cityname' => '社旗', ], [ 'title' => 'wancheng', 'content' => '

宛城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腹心。北与方城交界,东与社旗、唐河接壤,南与新野相联,西与卧龙区毗邻。宛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史称宛。秦汉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美誉。一代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三国蜀汉大将黄忠等历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铸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宛城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焦柳铁路、宁西铁路两大铁路干线在区内十字交汇,二广、沪陕、许平南、南邓、岭南、环城等六条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国家4D级民用机场南阳姜营机场,已开通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等航线。宛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等荣誉称号。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棉纺织、食品加工为主体的五大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备,被确定为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10家重点培育的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之一,曾荣获“河南省十先(进)集聚区”。
 

', 'cityname' => '宛城', ], [ 'title' => 'fangcheng', 'content' => '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径112°38′~113°24′,北纬33°04′~33°37′。东邻舞钢区、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方城', ], [ 'title' => 'tongbai',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桐柏山腹地,淮河发源地,南邻湖北省,属南阳市。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42.61万。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C,年降水量为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亚洲第一、第二的安棚碱矿、吴城碱矿,全省最大的大河铜矿等。主要土特产有天然香菇、黄花菜等。旅游景点有水帘寺、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自然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
 

', 'cityname' => '桐柏', ], [ 'title' => 'nanzhao', 'content' => '

南召县位于豫西南,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古有“北扼洛阳、南控荆襄咽喉”之称。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置南召县至今。全县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62万人口。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大理石,黄金、铜、铅锌、百云岩、石英、海泡石等14种,地上资源有辛夷、柞蚕、杜仲、银杏等上千种。尤以柞蚕、辛夷、花生为最,在全国和省内都有很大影响,以丝毯、大理石、叶类加工等为主的创汇业发展很快,全县创汇额连续5年居河南省县级之首。近年来又至力于发展食用菌,网箱养鱼、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带动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径111°55′-112°51′。境域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简册)/2946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总人口60万人(2002年)。共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分22个,约2.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6%。
 

', 'cityname' => '南召', ], [ 'title' => 'dengzhou', 'content' => '

邓州地处豫鄂边陲,南扼荆襄,北达京郑,西倚秦岭,东邻新唐,素有“三省雄关”之称。全市辖28个乡镇、办事处,578个行政村,160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40万人,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1988年撤县建市以来,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2004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 'cityname' => '邓州', ], [ 'title' => 'nanyang', 'content' => '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气候属南北过渡带,四季分明。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现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1055万。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东汉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称“南都…‘帝乡”。南阳曾培养和造就出著名谋略家、商圣”范蠢,“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间名的历史人物。1948年,毛泽东主席为庆祝南阳解放,亲笔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光辉篇章。今日的南阳,是一座现代化新城。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城市环境优美,街道清洁宽敞,高楼大厦林立。北京大道、工业路、人民路、新华路等主于道纵横交错,道路成网;南阳宾馆。梅溪宾馆、豫宛宾馆等各类星级宾馆为八方宾客提供优美舒适的服务;南阳商场、金汉丰商厦、南阳亚细亚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向海内外朋友显示出南阳商贸发达的新景象。被称为中国之最的南阳沼气工程,日产沼气40万立方米,可满足2万用户居民用气。全市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名胜古迹40多处,每天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景观:武候祠,内乡,天心洞,内乡县衙,张仲景墓与医圣祠张衡墓,汉画像石馆,桐柏淮源,宝天墁自然保护区,九龙沟,丹江口水库,西峡,伏牛山,水帘洞,白河
 

', 'cityname' => '南阳', ], [ 'title' => 'jiaxian', 'content' => '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3°48′—34°10′50″,东经113°40″—113°24′50″。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辖6镇8乡,372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cityname' => '郏县', ], [ 'title' => 'pingqiao', 'content' => '', 'cityname' => '平桥', ], [ 'title' => 'xinyang', 'content' => '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潢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信阳更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北宋改称为信阳,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是中原地区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信阳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风景秀丽,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湾湖,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湖的上游,还有龙潭瀑布、五座云山,茶叶珍品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此外,还有灵山寺、净居寺、贤隐寺等古迹以及大量的革命历史纪念地,美不胜收,难怪来此一游的人络绎不绝。景观:鸡公山、灵山汤泉池、南湾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秦岭的余脉桐柏山以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冷暖适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
 

', 'cityname' => '信阳', ], [ 'title' => 'pingdingshan', 'content' => '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至34°20′,东经112°14′至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8802平方公里。中心市区位于北纬33°40′至33°49′,东经113°04′至113°26′,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421?5平方公里。平顶山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平顶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兴的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当在这一片荒山僻壤开发出丰富的“乌金”宝藏,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光和热的时候,平顶山的名字才同能源之城联结一起,出现在祖国的地图上。经过40余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能源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州大地,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 'cityname' => '平顶山', ], [ 'title' => 'he', 'content' => '', 'cityname' => '浉河', ], [ 'title' => 'zhanhe', 'content' => '

湛河区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下辖区,位于平顶山市市区南半部,地理中心坐标为北纬33°42′27.01″,东经113°15′56.08″,北隔湛河与新华区、卫东区相望,东、南面与叶县毗邻,西南方同鲁山县接壤,西北一角濒临白龟山水库。总面积123.5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湛河区辖1个镇、1个乡、6个街道 [2] ,共69个行政村、28个社区。总人口28.8万,其中,城市居民17.67万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2014年1至9月份,湛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8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4.2%。湛河区位于平顶山市市区南半部,地理中心坐标为北纬33°42′27.01″,东经113°15′56.08″,北隔湛河与新华区、卫东区相望,东、南面与叶县毗邻,西南方同鲁山县接壤,西北一角濒临白龟山水库。总面积123.5平方千米。湛河区地处山区与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簸箕状,呈梯形展布,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北部有一组低山丘陵自西向东蜿蜒起伏30余千米,平均海拔为492米,其中段主峰擂鼓台海拔506.5米,为全区最高峰。西至中南部有一组基石残岗,西起舒山、东至北渡山,海拔在135~245米,中部是条带状洼地,有湛河横贯东西。
 

', 'cityname' => '湛河', ], [ 'title' => 'jianan', 'content' => '

建安区是河南省许昌市市辖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中部,环抱许昌市魏都区,东邻鄢陵县,西邻禹州市,南靠临颍县,北靠长葛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114°04′、北纬33°52′-34°10′。建安区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2015年,建安区完成生产总值243.06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9.6%。2017年,建安区辖16个乡镇办,总人口130.76万人。建安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区、全国重要发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汽车传动轴生产基地。建安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6年,建安区辖16个乡镇:新元街道、许由街道;将官池镇、五女店镇、尚集镇、苏桥镇、蒋李集镇、张潘镇、灵井镇;陈曹乡、邓庄乡、小召乡、河街乡、桂村乡、椹涧乡、榆林乡、长村张乡、艾庄乡,457个行政村。 [9] 政府驻建安区新元大道与老107国道交汇处。建安区位于河南省中部,环抱许昌市区,东邻鄢陵县,西邻禹州市,南靠临颍县,北靠长葛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114°04′、北纬33°52′-34°10′,环抱魏都区,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建安', ], [ 'title' => 'shangcheng', 'content' => '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大别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6——115.37,北纬31.23——32.05。东临安徽省金寨县,南界湖北省麻城县,因元清时期属汝宁府汝阳道,故有诗曰“雾幛风光烟水境临湖北北,幢幡峻岭云山静居汝南南”的千古佳句。商城县西与光山县、新县接壤,北与潢川、固始毗邻。以城关为中心,东距安徽省会合肥市208公里,南至湖北省会武汉市234公里,西到信阳市165公里,北达省会郑州467公里。全境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28%。
 

', 'cityname' => '商城', ], [ 'title' => 'weidong', 'content' => '

卫东区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位于平顶山市市区东部,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8’~113°28’,北纬33°38’~33°49’,东及东南与叶县接壤,南隔湛河与湛河区相望,西与新华区交界,西北和宝丰县连接,北与邦县为邻,东北与许昌市襄城县相连。南北最大纵距1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4.8千米,总面积116.86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卫东区辖12个街道,共38个社区、26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9.5万,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3个民族。2013年,卫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8亿元,较2012年增长5.3%。截至2013年,卫东区辖12个街道(东安路街道、优越路街道、五一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东环路街道、东工人镇街道、光华路街道、鸿鹰街道、蒲城街道、皇台街道、北环路街道、东高皇街道),共38个社区、26个自然村。卫东区位于平顶山市市区东部,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8’~113°28’,北纬33°38’~33°49’,东及东南与叶县接壤,南隔湛河与湛河区相望,西与新华区交界,西北和宝丰县连接,北与邦县为邻,东北与许昌市襄城县相连。南北最大纵距1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4.8千米,总面积116.86平方千米。
 

', 'cityname' => '卫东', ], [ 'title' => 'gushi', 'content' => '

固始县属信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番国路。固始亦称蓼城、蓼都。位于河南省东南端,系豫皖两省交界、华东与中原地带交融处。北濒淮河,南依大别山,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24乡,601个行政村,总人口162万人,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县境地势大体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平均坡降1/1200,最高处曹家寨海拔1025.6米,最低处三河尖建湾村海拔23米,也是河南省海拔最低点,境内地形多样,山区、丘陵、平原、洼地、湿地、滩地兼备。固始县地处江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
 

', 'cityname' => '固始', ], [ 'title' => 'weidou', 'content' => '

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中原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辐射的要塞,是许昌市的中心城区。为中共许昌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截至2013年,魏都区辖12个街道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97个社区。拥有汉魏古城、灞陵桥、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魏都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北纬34°03′,东经113°48′。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前冲积的缓平低岗,最高海拔95米;其余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最低处海拔65米。坡降为1∶1000。河流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清潩河、清泥河分别自北向南流过市区,另有运粮河、幸福河、康庙沟等均属季节性河流。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为14.7℃,1月平均气温0.6℃,极端最低气温-17.4℃;7月最热,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1.9℃。年积温5353℃,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均日照2181.3小时。
 

', 'cityname' => '魏都', ], [ 'title' => 'xinhua-3', 'content' => '

新华区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平顶山市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自北沿顺时针方向分别与宝丰县、卫东区、湛河区、鲁山县毗邻,是平顶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素有“鹰城明珠”的美誉,境内有香山寺、鹰城广场、湛河公园等旅游景点。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和1个管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67.3平方千米,总人口31.93万人(2012年)。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截至2014年,平顶山市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曙光街街道、光明路街道、中兴路街道、矿工路街道、西市场街道、新新街街道、青石山街道、湛河北路街道、西高皇街道)、1个镇(焦店镇)、1个管委会(香山管委会),共计32个社区、31个行政村。新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平顶山市中西部,地理坐标北纬33°42′-33°49′,东经113°04′-113°48′。东以开源路为界与卫东区毗邻,西与宝丰县、鲁山县接壤,南与湛河区隔河相望,北连宝丰县。
 

', 'cityname' => '新华', ], [ 'title' => 'yuzhou', 'content' => '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郑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禹登铁路、禹郸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城镇人口46万,其中市区人口35万,市区建成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
 

', 'cityname' => '禹州', ], [ 'title' => 'huangchuan', 'content' => '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居信阳市中心。全县人口77.8万,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潢川县辖4个街道、9个镇、8个乡:春申街道、定城街道、弋阳街道、老城街道、双柳树镇、伞陂镇、卜塔集镇、仁和镇、付店镇、踅孜镇、桃林铺镇、黄寺岗镇、江家集镇、传流店乡、魏岗乡、张集乡、来龙乡、隆古乡、谈店乡、上油岗乡、白店乡。
 

', 'cityname' => '潢川', ], [ 'title' => 'shilong', 'content' => '

石龙区,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辖4个街道,2013年总面积为37.9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属浅山丘陵区。大体为西北东南向岗地,主要河流石龙区贯穿全境。属温带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年均无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635.9毫米。2011年石龙区完成生产总值139.4亿元,比2010年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石龙区风景名胜有娘娘山、青草岭,祖师庙岭等。石龙区属浅山丘陵区,境内西部有娘娘山、青草岭,中部有黑鱼山,北部有祖师庙岭,呈“川”字形分布。最高峰娘娘山海拔528.4米,娘娘山以东地势明显降低,大体为西北-东南向岗地,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均系基岩残岗地貌,风化基岩裸露,呈近似对称分布。岗宽500~100米横贯全境,海拔200~295米,相对高差15~50米,两侧平缓坡降为1%~6%。石龙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年均无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635.9毫米。
 

', 'cityname' => '石龙', ], [ 'title' => 'huaibin', 'content' => '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15′—32°38′,东经115°1′—115°35′。与安徽省临泉、阜南及本省新蔡、潢川、固始、息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2008年)。以汉族为主,到2000年7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民族数达17个,分别是汉族、蒙古族、固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景颇族、土族。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1%。
 

', 'cityname' => '淮滨', ], [ 'title' => 'changge', 'content' => '

长葛市隶属河南省许昌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邻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辖和尚桥、后河、坡胡、石固、老城、大周、董村、南席8个镇和增福庙、官亭、石象、古桥4个乡及长兴、长社、金桥、建设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总人口67.7万人,其中市区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6.4万人。
 

', 'cityname' => '长葛', ], [ 'title' => 'lushan', 'content' => '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全县东西长92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432平方千米。总人口83万人。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沙河上游。属平顶山市。鲁山县位于东径112度14-113度14,北纬33度34-34度00之间,在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与黄淮平原相连,最高海拔2153.1米,最低海拔90.1米。全县辖5镇15乡,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东位置。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C,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为209天。区内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经济作物主要有芝麻、花生等。土特产有鲁山绸、张良姜、黑木耳、核桃、中华猕猴桃等。柞蚕丝为传统出口产品。石人山风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有邱公城、龙山文化及汉城池遗址、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墓碑。
 

', 'cityname' => '鲁山', ], [ 'title' => 'xinxian', 'content' => '

地理位置:新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腹地。属信阳地区。面积1546平方公里,人口32.17万辖17个乡(镇),200个行政村。自然环境:本县为大别山区,群山环抱,主峰黄毛尖海拔1011米。山间有谷地、盆地。小潢河境内长50公里。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全年无霜期225天。
 

', 'cityname' => '新县', ], [ 'title' => 'xiangcheng-2', 'content' => '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地理坐标:东经113°22’-113°45’,北纬33°42’-34°02’,辖6镇10乡434个行政村,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82.5万亩,总人口80.2万,有汉、回、蒙、满、瑶、壮、土、侗、彝、藏等10个民族。
 

', 'cityname' => '襄城', ], [ 'title' => 'wugang', 'content' => '

河南省舞钢市,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中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面积645.67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朱兰、垭口、寺坡、院岭、矿建5个街道办事处和枣林、武功、庙街、铁山、杨庄5乡及尚店、八台、尹集3镇。市人民政府驻地垭口。全市有回族、满族、苗族、白族、壮族、彝族、蒙古族等27个民族成份,其中以汉族最多,占总人口的99%。
 

', 'cityname' => '舞钢', ], [ 'title' => 'guangshan', 'content' => '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79.7万,其中农村人口69.7万人,下辖10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 'cityname' => '光山', ], [ 'title' => 'yanling', 'content' => '

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部,黄河南岸,属于许昌市,辖7乡5镇,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
 

', 'cityname' => '鄢陵', ], [ 'title' => 'yexian',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春秋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叶邑,汉置叶县,北齐天保七年移叶县,治于昆阳城,属于平顶山市。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81.47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C,年降水量819毫米,无霜期为212天。区内已形成了制盐、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花生、芝麻、油菜籽、柴胡、车前、蝎子等。并且有中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叶县盐田。土特产有古银杏、龙柏。旅游景点有叶公墓、霸王城、昆阳故城等。叶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南,隶属平顶山市。东邻舞阳县和舞钢市,西接鲁山县,南与方城县接壤,北靠平顶山市区和襄城县,距平顶山市区22千米,郑州市145千米,洛阳市198千米,南阳市115千米,许昌市69千米,漯河市78千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387平方千米,辖18个乡镇,总人口83万。耕地面积118.7万亩。
 

', 'cityname' => '叶县', ], [ 'title' => 'luoshan', 'content' => '

罗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面积2077平方公里,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隋开皇十六年始置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先后哺育了三国名相费祎、治水名臣黎世序、历史学家尚钺、起义将军张轸等七十多位历史名人。1979年,在莽张天湖挖掘出来的商周古罗国遗址,轰动海内外,举世惊叹!罗氏华人纷纷前来寻根问祖归宗正源,随墓地出土的白酒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于1990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罗山山之佳作,水之精品交相辉映,勾勒出一辐绚丽多彩的罗山山水画卷。灵山、龙池、何家冲、石山湖等便是这画卷中最璀璨夺目、鬼斧神工的经典。
 

', 'cityname' => '罗山', ], [ 'title' => 'xuchang', 'content' => '', 'cityname' => '许昌', ], [ 'title' => 'ruzhou', 'content' => '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7万,辖11个乡、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99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2004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35个扩权县(市)之一。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三市交界地带,焦枝铁路、洛界公路、洛上(洛阳—上海)高速横穿东西,207国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交通非常便利。汝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东周为王畿之地,秦属三川郡,西汉置梁县,隋设汝州,明成化六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
 

', 'cityname' => '汝州', ], [ 'title' => 'xixian', 'content' => '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有“不息之壤”之称。属于信阳市。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约100万。年平均气温15.2°C,年降水量为946毫米,无霜期222天。县内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体系;土特产有香稻丸、蜂蜜。中药材半夏驰名中外,有“息半夏”之称。旅游景点有新石器时代的“秦楼遗址”、周代的“青龙寺”等。息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数3000多年。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公元前538年赖子国虽为楚灭,但臣民不降,“赖、罗、傅同宗”;新息候马援,边关平叛安民,“马革裹尸”,至今激励后人;“秦楼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犹在;“申息之师”,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尚存。虽历史风云多起,可“息”字岿然不变。
 

', 'cityname' => '息县', ], [ 'title' => 'muye', 'content' => '

牧野区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市区中北部,东西横穿整个新乡市区。牧野区辖7个街道、辖区人口33万(2016年)、总面积80平方千米。2017年牧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8亿元。牧野区古属冀州,商汤时期为京畿之地。境内遗存有春秋时期卫国贤人蘧伯玉故居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太公庙、兴国寺等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牧野区辖东干道、北干道、花园、荣校路、新辉路、卫北、和平路7个街道和王村镇、牧野乡,共57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卫滨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历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水量573.4毫米,无霜期220天,2012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2004年,牧野区实现生产总值95587万元,比2003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0万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66479万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6468万元,增长8.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6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44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8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9元。
 

', 'cityname' => '牧野', ], [ 'title' => 'baofeng', 'content' => '

宝丰县地处北纬33。39ˊ~34。02ˊ,东经112。43ˊ~113。18ˊ。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外方山东麓,北依汝河,南临沙河。东和东南与平顶山市郊区接壤,南和西南与鲁山县及平顶山市西区相连,西北与临汝县交界,北和东北与郏县毗邻。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27公里,总面积72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境区中部偏南,东北距省会郑州市134公里,东距平顶山市区30公里,西北距洛阳市141公里。为焦(作)枝(城)、孟(庙)宝(丰)铁路,郑(州)南(阳)西线、洛(阳)界(首)公路交会处,207国道南石公路及正在修建的洛(阳)平(顶山)漯(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河南省中西部重要交通枢纽,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cityname' => '宝丰', ], [ 'title' => 'fengquan', 'content' => '

凤泉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市辖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独立工业区,位于新乡市城区北部,太行山余脉凤凰山麓。辖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大块镇、耿黄乡、潞王坟乡3个乡 镇和宝东、宝西两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5958公顷。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距市中心约10公里、省会郑州约99公里。区境内有鲁堡龙山文化、何屯仰韶文化、牧野大战等古文化遗址;现存全国最大的藩王陵墓—潞王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凤泉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市辖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独立工业区,位于新乡市城区北部,太行山余脉凤凰山麓。辖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大块镇、耿黄乡、潞王坟乡3个乡 镇和宝东、宝西两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5958公顷。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距市中心约10公里、省会郑州约99公里。区境内有鲁堡龙山文化、何屯仰韶文化、牧野大战等古文化遗址;现存全国最大的藩王陵墓—潞王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凤泉区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北郊,太行山余脉凤凰山麓。东北与卫辉市搭界,南同新乡市郊区接壤,西连新乡县,西北与辉县市毗邻,距市中心10公里,郑州市99公里。
 

', 'cityname' => '凤泉', ], [ 'title' => 'weibin', 'content' => '

卫滨区,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区西南部,北部以卫河为界,东部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中心线为界,南部、西部以平原乡的自然界为界。卫滨区因坐落于新乡市卫河之滨而得名。卫滨区区辖1个镇、7个街道,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3万(2017年)。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9亿元,同比增长7.5%。卫滨区主要景点有新乡市博物馆和定觉寺。2017年,卫滨区辖7个街道、1个镇:胜利路街道、解放路街道、中同街街道、健康路街道、自由路街道、南桥街道、铁西街道,平原镇。卫滨区位于新乡市区西南部,北部以卫河为界,东部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中心线为界,南部、西部以平原乡的自然界为界。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和开采矿藏20余种,水泥灰岩和煤炭储量分别达到100亿吨和84亿吨。宝山电厂和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发电,新中益2×100万千瓦火电等重大能源项目进展顺利,火电装机容量可达500万千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
 

', 'cityname' => '卫滨', ], [ 'title' => 'xinxiang', 'content' => '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113°50′,北纬35°21′。她南临黄河,与郑州、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临;西连煤城焦作,并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经长(垣)东(明)黄河铁路大桥和鲁西相连。城区位于境域中西部,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为豫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乡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历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573.4毫米。新乡市现辖两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卫滨区、红旗区、凤泉区、牧野区)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工区。共有乡镇153个、街道办事处21个。总人口550万,其中市区90万。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8.4万亩。新乡市地形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类,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8%。平原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的过渡区,土层深厚肥沃,平坦辽阔。景观:人民公园、京华园、桃花林、万仙山、百泉、石门、白云寺比干庙、潞简王墓
 

', 'cityname' => '新乡', ], [ 'title' => 'hongqi', 'content' => '

红旗区,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新乡市东南部,北以卫河、兴隆街、东二环、平原路、小店镇的北部边界为界,西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为界,南以关堤乡的南边界、小店镇的南边界为界,东边界以小店镇的东边界为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是新乡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区,辖区驻有小店工业区、科教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红旗区辖2个镇、1乡、6个街道,共43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红旗区主要景点有文庙、东岳庙和关帝庙。截至2006年,红旗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共43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西街街道、东街街道、渠东街道、南干道街道、向阳小区街道、洪门镇、小店镇、关堤乡。区人民政府驻新生巷。截止2015年末,红旗区下辖2镇、1乡、6个街道。洪门镇、小店镇、关堤乡、渠东街道办事处、向阳街道办事处、西街街道办事处、东街街道办事 处、文化街街道办事处、振中街街道办事处。
 

', 'cityname' => '红旗', ], [ 'title' => 'longan', 'content' => '

龙安区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分,是安阳市区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截止2014年,龙安区人口为214441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城镇化率为29%。区域面积236平方公里,占市区(543.6平方公里)的近一半,其中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2元,较2011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8618元,较2011年增长13.6%。截止2014年,龙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2个乡:田村街道、彰武街道、文昌大道街道、文明大道街道、太行小区街道、中州路街道、龙泉镇、东风乡、马投涧乡。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南段。龙安水资源总量9.9亿立方米。建有水库119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8座,总库容4.77亿立方米;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0处。
 

', 'cityname' => '龙安', ], [ 'title' => 'changyuan', 'content' => '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新乡市,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西邻滑县,南与封丘毗连,北与滑县、濮阳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新(乡)菏(泽)铁路横亘东西,省道308线、213线穿越全境,济(源)东(明)、大(庆)广(州)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十”字交汇。全县国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辖6镇、8乡、4个办事处,人口80万。是“中国厨师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邮编453400,区号0373。
 

', 'cityname' => '长垣', ], [ 'title' => 'yindou', 'content' => '', 'cityname' => '殷都', ], [ 'title' => 'fengqiu', 'content' => '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南隅,隶属于河南新乡。处于北纬34°53′~35°14′、东经114°14′~114°46′之间。封丘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C-14.5°C之间,年降水量615.1毫米,无霜期214天。县境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万亩。辖8镇11乡(其中1个回族乡),607个行政村。封丘县是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2020年取消)、河南省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封丘县内已形成化工、机械、建材、造纸为主体得工业生产体系。2017年封丘县完成生产总值140亿元。封丘县特产有石榴、三鲜封芹、卷尖、芹菜(封芹)、金银花。著名人物江端友、赵贺、毛玠、百里嵩、阎立品。旅游景点有青堆新石器时代遗址、赵匡胤黄袍加身遗址、陈桥驿、翟母井、古平丘、使君祠等。封丘县清河集村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是豫剧豫剧六大名旦阎立品的故乡。2014年举办3·19世界草地滚球邀请赛暨第五届中国公开赛 。2014年6月封丘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2014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土》栏目播出封丘县长寿专题节目。封丘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绿色肉牛、肉羊养殖科技示范区”。
 

', 'cityname' => '封丘', ], [ 'title' => 'beiguan', 'content' => '', 'cityname' => '北关', ], [ 'title' => 'yanjin', 'content' => '

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西距新乡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总面积947.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5万人,辖3个镇,l2个乡,341个行政村。
 

', 'cityname' => '延津', ], [ 'title' => 'wenfeng', 'content' => '

文峰区位于安阳市东南部,是安阳市辖区之一,是安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安阳市核心城区。文峰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2012年)。辖区内的安阳古城(又名彰德府城,为唐宋邺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有五代后周建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宋代昼锦堂记碑、元代小白塔、明代高阁寺、清代“府城蝗庙”等。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军攻占安阳,文峰区属安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在今置文峰区安阳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均属安阳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相州、魏郡和邺县的治所古邺城被杨坚焚毁,于是三级政府和邺城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文峰区境内安阳古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隋唐和宋元明清时期为相州、魏郡、彰德军、彰德路、彰德府的治所。
 

', 'cityname' => '文峰', ], [ 'title' => 'weihui', 'content' => '

卫辉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位于东经113°51’至114°19’,北纬35°19’至35°42’之间。南北长约43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868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为258、158、45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
 

', 'cityname' => '卫辉', ], [ 'title' => 'lin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林州', ], [ 'title' => 'huixian', 'content' => '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纬35°17′~35°50′,东经113°23′~113°57′。地处豫晋两省之交,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壶关县相接,东靠卫辉市,南临获嘉县,东南与新乡市、新乡县毗连,西南与修武县相邻。市区北距北京市600公里,南距郑州市80公里,东南距新乡市20公里。市境西部紧临太行山脉,主峰九峰山十字岭海拔1732米。市域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丘陵216平方公里,陆地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2004年)。位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而东南呈阶梯形下降,有深中山区、深低山区、丘陵区、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最低洼地海拔72米。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百泉河、刘店干河、黄水河、石门河、峪河、纸坊沟河。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西至东贯穿全境。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宝泉水库兴利库容1300万立方米,最大调蓄水量3821万立方米;石门水库总库容3084万立方米;三郊口水库调蓄水量2386万立方米;陈家院水库总库容1370万立方米。汇宝泉、石门、陈家院、三郊口诸水库为一流的群库汇流总干渠,全长86.5公里,可视需水量而调度。
 

', 'cityname' => '辉县', ], [ 'title' => 'neihuang', 'content' => '

内黄县总面积1146平方千米。总人口70万人(2002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56350。行政区划代码:410527。区号:0372。拼音:NeihuangXian。
 

', 'cityname' => '内黄', ], [ 'title' => 'yuanyang', 'content' => '

美丽富饶的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县辖14个乡,3个镇,一个农牧场,总人口68万,、区域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原阳,积垫了丰厚的文化,哺育了杰出人才,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改革开放以来,乘天时、地理的东风,又孕育了令人烁目诸多优势。人文优势原阳古称博浪,因张良刺秦此而闻名于世。自秦汉至元代,先后出过13位官抵宰相之职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张良刺秦古遗址,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风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以及毛遂故里、陈平祠、张苍墓、玲珑塔等名胜古迹。尤其是“毛泽东祖籍在原阳”展馆,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专家学者前来观瞻。
 

', 'cityname' => '原阳', ], [ 'title' => 'pudongxinqu', 'content' => '

南汇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上海市郊成陆较晚的地区。据《旧唐书》记载,713年(唐开元元年)在周浦、下沙一线重筑古捍海塘,故南汇西部地区当成陆于唐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逐渐向东南延伸,沧海变桑田,宋、元时期,惠南一带成陆。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防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1726年(清雍正四年)从上海县划出长人乡与下沙盐场建立新县,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为“南汇”。
2001年8月南汇撤县建区。南汇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东临东海,南靠杭州湾与浙江宁波相望,北与浦东新区毗邻,西南与西部地区和奉贤、闵行交界。全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总面积688平方公里,合并时为850平方公里,海岸线45公里。至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常住人口78万,户籍人口约69万,其中农业人口49.5万,非农业人口19.2万。合并时全区共有14个建制镇1个街道,10个开发区。
 

', 'cityname' => '浦东新区', ], [ 'title' => 'huojia', 'content' => '

获嘉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西部。东经113°30′-113°44′,北纬35°02′-35°20′。东连新乡县,南接原阳县,西邻武陟、修武二县,北与辉县市隔大沙河相望。全境南北最长34千米,东西最宽21.4千米,总面积473.1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距新乡市20千米,西距焦作市40千米,南距郑州市70千米。获嘉县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74.2-87.5米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986-2004年年均气温14.6°C,年均无霜期221.2天,年均降雨量557.2毫米,年均降雪日14.1天,年均日照2058.4小时。
 

', 'cityname' => '获嘉', ], [ 'title' => 'jiading', 'content' => '

古称:疁(liú)城,是上海西北郊的区。其中心位置在东经12l°15′,北纬31°23′。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1992年撤县建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3.25万人。离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30公里,上海大众等汽车合作企业早就在此地设立工厂。区人民政府设在博乐南路111号。
 

', 'cityname' => '嘉定', ], [ 'title' => 'baoshan', 'content' => '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全境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约23.08公里,区域面积293.71平方公里。区政府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密山路5号。人口:截止2008年末,宝山区常住总人口为1,416,450人,户籍总人口为846,945人。常住人口密度为4,823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密度为2,851人/平方公里,外来流动人口总数584,191人,外来流动人口密度为1,989人/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宝山', ], [ 'title' => 'huangpu', 'content' => '

黄浦区,隶属于上海市,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北起苏州河,东、南濒黄浦江,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区面积为20.5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平方千米。上海城市坐标原点位于本区内的国际饭店。截至2016年,黄浦区下辖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园、打浦桥、老西门、小东门、五里桥、半淞园路10个街道,共183个社区。户籍总人口86.12万人,常住人口65.62万人。2016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9.1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比2015年增长8.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7.30亿元,比2015年下降0.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86亿元,比2015年增长8.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2017年,黄浦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 'cityname' => '黄浦', ], [ 'title' => 'minxing', 'content' => '

闵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北纬31°5′,东经121°25′)黄浦江纵贯其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总面积370.75平方千米。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境边沿。200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81.4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4.61万人。闵行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主要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它也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区之一。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邮编:201100。行政区划代码:310112。

 

', 'cityname' => '闵行', ], [ 'title' => 'lingbao', 'content' => '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洛南县、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69千米。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辖10镇7乡,总人口72.77万人(2006年)。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2500。行政区划代码:411282。区号:0398。拼音:LingbaoShi。
 

', 'cityname' => '灵宝', ], [ 'title' => 'suiping', 'content' => '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60.96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水量972毫米,无霜期220天。区内已形成以造纸、化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支柱工业体系。土特产品有遂沙、小磨油、黄桃等。旅游景点有“中原盆景”之誉的嵖岈山、还有唐岗春秋故城遗址等。邮编463100区号0396
 

', 'cityname' => '遂平', ], [ 'title' => 'sanmenxia', 'content' => '', 'cityname' => '三门峡', ], [ 'title' => 'xiping', 'content' => '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洪河上游,郑州、武汉之间,隶属驻马店市。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距新郑飞机场140公里。全县有19个乡(镇)295个行政村和一个国营农场,人口83万,面积1092.平方公里。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被农业部定为“乡镇企业东中西部合作示范工程试点”县,2002年被河南省评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县。
 

', 'cityname' => '西平', ], [ 'title' => 'shanghai-2', 'content' => '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申。四、五世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唐朝置华亭县。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上海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二。2017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642家,位列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设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 'cityname' => '上海', ], [ 'title' => 'yicheng', 'content' => '

驿城区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是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72.16万人(2010年)。驿城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盛产小麦、大豆、芝麻、油菜、花生等农作物。驿城区是盘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的发源地,保留着伏羲画卦亭、战国冶炼遗址、颜真卿真迹“天中山”碑文、罗成墓,杨靖宇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明成化十年(1474),崇简王就蕃汝宁,在此设驿站,名驻马店,京汉铁路通车后形成集镇。市境原为确山县地,1949年设驻马店市,1952年撤市改镇,1953年复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镇,为确山县辖镇。1980年再复置驻马店市。2000年撤市设区,更名为驻马店市驿城区。截至2012年11月,驿城区辖11个街道、3个镇、6个乡:人民街道、东风街道、西园街道、新华街道、南海街道、老街街道、橡林街道、雪松街道、顺河街道、刘阁街道、香山街道、水屯镇、蚁蜂镇、沙河店镇、老河乡、板桥镇、诸市镇、胡庙乡、古城乡、关王庙乡、朱古洞乡和金河、金桥、金山,开源, 四个正式行政区划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解放大道。
 

', 'cityname' => '驿城', ], [ 'title' => 'zhumadian', 'content' => '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流域。这里古为交通要冲,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故而得名。驻马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华夏先民步出洪荒的史前时代,就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历史足迹。境内至今有上蔡县伏羲画卦亭、秦丞相李斯墓、孔子晒书台、西平县战国冶炼遗址、罗成墓,新蔡县孔子问津处,汝南县天中山、悟颖塔及确山北泉寺等名胜古迹,更有革命根据地竹沟,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故居和岈山、薄山水库、铜山、宿鸭湖等自然及人文景观。驻马店美丽富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其中化工灰岩、玻璃用砂、莹矿储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位。1999年,在驻马店伏牛山余脉发现世界级特大型金红石矿床,总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驻马店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过渡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国家和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素有“天下粮仓”、“中州油库”和“芝麻王国”之称。年粮食总产居全省的1/10,芝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0,油料产量居河南省第一位,肉类、禽类总产量分居全省第二、第三位。泌阳为全国香菇第一大县,正阳为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平舆为全国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上蔡的花木、确山的板栗、汝南的蔬菜等特色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景观:梁祝相望墓、岈山、薄山、南海禅寺、杨靖宇纪念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cityname' => '驻马店', ], [ 'title' => 'henan-2', 'content' => '', 'cityname' => '河南', ], [ 'title' => 'zhengyang', 'content' => '

正阳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日照水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史称“膏粱丰腴之地”,是淮河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以来,正阳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城市建设、商贸流通等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正阳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近几年,正阳县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相继成为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全国优良生猪第一大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河南省首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同时,正阳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正阳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用人导向、工作导向,大力培植社会正气,使正阳涌现出大批各级英模人物。其中,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中共十六大代表刘文功同志为杰出代表。正阳资源丰富,市场繁荣,风气纯正,有经济发展、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诚望八方贤士、四海宾朋前来正阳参观考察、投资开发。热情好客的正阳人民愿为您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
 

', 'cityname' => '正阳', ], [ 'title' => 'zhaoling', 'content' => '

召陵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漯河市东部。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立召陵邑。2004年9月,经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召陵区,成为漯河市一个新区。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总人口49.7万人(2011年),下辖5镇1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2013年,召陵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4元。召陵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所撰《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主要景点有许慎文化园。2013年,召陵区辖2个街道、5个镇、1个乡:天桥街街道、翟庄街道、召陵镇、邓襄镇、万金镇、老窝镇、姬石镇、青年村乡,计20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漯河市区东半部,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召陵', ], [ 'title' => 'jiyuan', 'content' => '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为邻。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总人口6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0.66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8万人。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城市之一。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 'cityname' => '济源', ], [ 'title' => 'queshan', 'content' => '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因城南有确山而得名。面积2023平方千米,人口59.52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971毫米,无霜期248天。区内有以机械、化工、采矿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土特产有板栗、全蝎、五香变蛋等。旅游景点有素有“小延安”之称的革命圣地竹沟、朱庄遗址、杨靖宇故居、国楼遗址等。
 

', 'cityname' => '确山', ], [ 'title' => 'yancheng', 'content' => '

郾城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位于东经113°45′10″~114°6′39″,北纬33°34′37″~33°44′59″。东与召陵区接壤,东南与召陵区、源汇区相连,南濒沙河,与源汇区隔河相望,西南与舞阳县相邻,西北、北面与临颍县毗邻,东北与召陵区、临颍县、周口市、西华县交界。全区总面积413.1平方千米,2012年总人口52.80万人,管辖8个乡镇和沙北街道。漯河市的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比2014年提高了0.3%,比全市增速高0.7个%。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召陵入郾城县,属豫州(763年改为蔡州)。至此召陵不再独立为县。玄宗开元十年(722年)五月 汝水漂溺数千家。次年县治自落溵水(今沙河)南移溵水北,即今县址。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九月 淮西叛军吴元济割蔡州。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至984年)尉氏县契宗大师巡游郾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先后于城北王店、五里店(今三周乡五里岗村)、小商桥等地,在破金兀术。迫使金兵退保汴京,岳飞追至朱仙镇。
 

', 'cityname' => '郾城', ], [ 'title' => 'shanzhou', 'content' => '

陕州区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三门峡市西部,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2017年,幅员面积1609.73平方公里;辖4镇、9乡,总人口35.0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8.0亿元。陕州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黄金、铝土、煤炭、地热矿泉水被列为4大优势资源。境内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209国道和310国道纵横交错。著名景观有地坑院、石壕古道、空相寺等。在今陕州区境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陕州区西张村、菜园、窑头、人马寨、张汴、西王等地。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今陕州地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2012年底,陕州区共辖4个镇(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9个乡(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硖石乡、王家后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256个行政村。
 

', 'cityname' => '陕州', ], [ 'title' => 'xincai', 'content' => '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下辖22个乡镇,356个行政村,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人口104.2万人。
 

', 'cityname' => '新蔡', ], [ 'title' => 'yuanhui', 'content' => '

源汇区是河南省交通枢纽,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1小时车程,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连南贯北,漯宝、漯阜铁路,南洛高速公路承东接西,铁路、高速公路呈“双十字”结构。2012年,源汇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87633万元。2012年,源汇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3个镇、4个街道、一个乡、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为漯河市商业、文化、经济中心。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
 

', 'cityname' => '源汇', ], [ 'title' => 'hubin', 'content' => '

湖滨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素有“黄河金三角”之称,周边有运城、洛阳、郑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隶属三门峡市管辖,是三门峡市唯一的市辖区,也是三门峡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隔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相望,西、北、南三面为黄河和青龙涧河环抱,状若半岛,又因濒临三门峡水库,故名湖滨。湖滨区总面积164平方公里。 辖3个乡、48个行政村,7个街道。截至2016年,全区总人口33.2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5万人。远在旧石器时代,现湖滨区域的上村沟、会兴沟、王官沟就有人类开拓生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已出现较大的氏族群落。夏商时属豫州。西周时先后属焦国、虢国。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期为魏地。秦时属三川郡陕县。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之恒农郡。晋朝属弘农郡。北魏时先属恒农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属陕州陕县。隋朝为河南郡之地。唐属河南道陕州。五代改道为军,梁时属镇国军陕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保义军陕州。宋属永兴军陕州。金初属西安军河南府,后属金昌府陕州硖石县。元属河南路陕州陕县。明属河南府陕州。清初沿明置,雍正二年(1724年)属河陕汝道直隶陕州。
 

', 'cityname' => '湖滨', ], [ 'title' => 'pingyu', 'content' => '

平舆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驻马店、周口、阜阳)结合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辖5镇12乡2个徒街道办事处,总人口95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县、全县防水防潮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 'cityname' => '平舆', ], [ 'title' => 'wuyang', 'content' => '', 'cityname' => '舞阳', ], [ 'title' => 'yima', 'content' => '

义马市,三门峡下辖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崤函古道,北仰韶峰,南眺洛伊。距省会郑州183公里,介于古都洛阳与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之间。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7.09万人(2014年),共有汉、满、蒙古、维吾尔、布依、壮、彝等14个民族。其非农业人口16.19万,农业人口0.9万。义马市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由洛阳地区管辖,1986年撤消洛阳地区,划归三门峡市管辖,现辖千秋、常村两镇及千秋路、泰山路、朝阳路、常村路、新义街五个办事处。义马市地处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区的结合部,是沿黄河经济带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陇海铁路、310国道和郑州至西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路网密布,镇村相连,纵横交错,通衢八方。义马钟灵毓秀,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北魏时期的鸿庆寺石窟、项羽坑杀20万秦卒的楚坑。慈福行宫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8处。近年考古发现的义马银杏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化石,距今己1.8亿年,该化石图案已被确定为第六届国际古植物会议的会徽。
 

', 'cityname' => '义马', ], [ 'title' => 'miyang', 'content' => '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因位于泌水北岸而得名。面积2774平方千米,人口96万人。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C,年降水量960毫米,无霜期219天。区内已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合成、水泥、棉纺、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马谷田瓢梨、贾楼白云仙桃、象河大枣、老河板栗、羊册白菜等。旅游景点有蒋庄、太子岭、搪瓷岗等文化遗址。西汉置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即今泌阳县城,由于县治在沘水之阳,故名。邮编463700区号0396
 

', 'cityname' => '泌阳', ], [ 'title' => 'linying', 'content' => '', 'cityname' => '临颍', ], [ 'title' => 'lushi', 'content' => '', 'cityname' => '卢氏', ], [ 'title' => 'runan', 'content' => '

汝南,主要是指豫州汝南,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有时也指晋378年把江夏县改为的汝南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后来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以下是指河南的汝南:汝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区位优越。西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驻新(驻马店—新蔡)、开龚(开封—龚家棚)公路两条省道交汇县城,形成大“十”字架的交通框架,构成独特的承南贯北,连东接西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铁路横穿全境,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移动通讯与全国联网。全县电力总容量10470万千瓦,能源充足。
 

', 'cityname' => '汝南', ], [ 'title' => 'luohe', 'content' => '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属于温暖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49.2─845.2毫米,日照时数为2187─2359小时。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国联合作战;东汉召陵人许慎,历时二十二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韵、训诂学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阶梯和桥梁;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旋又在颖昌(河南临颍)击败金军十二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抗金名将–岳家军先锋官杨再兴在宋金”商桥之战”中率先冲阵,以少胜多,临危不惧,最后马陷淤泥,被金军乱剑射死,尸体火化后留下箭镞二升。岳飞用兵刃刻“杨再兴坟墓”于石上,立于碑前。按将军遗愿,其陵园面北而建。
 

', 'cityname' => '漯河', ], [ 'title' => 'mianchi', 'content' => '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陇海铁路、洛三高速公路、310国道横穿东西,南阎公路纵贯南北。东西宽43.5千米,南北长52.8千米,总面积1421平方千米。地理坐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2000年全县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池底、仰韶、西阳、仁村、笃忠、西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11个乡,共有227个行政村和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县人口为96675户、328046人,县内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苗族、藏族、布依族、壮族、土族、侗族、佤族、高山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17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cityname' => '渑池', ], [ 'title' => 'shangcai', 'content' => '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7个镇、17个乡:蔡都镇、黄埠镇、杨集镇、洙湖镇、党店镇、朱里镇、华陂镇、芦岗乡、大路李乡、无量寺乡、邵店乡、五龙乡、杨屯乡、和店乡、蔡沟乡、塔桥乡、齐海乡、崇礼乡、韩寨乡、东岸乡、东洪乡、小岳寺乡、西洪乡、百尺乡。人口136.7万人,面积1529平方公里。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畜牧业大县、花卉名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裕,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6公里,东距106国道4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4条省道穿境而过。
 

', 'cityname' => '上蔡', ], [ 'title' => 'chuanhui', 'content' => '

川汇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南部,是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区内,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被称为“小武汉”。截至2010年,辖1个乡、12个街道、83个居委会、66个委员会。2013年总面积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户籍人口53.28万。川汇区前身为县级周口市。原名永宁集、周家渡口、周家口,河南四大名镇之一,已有6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2013年,川汇区生产总值172.05亿元,增长10.2%。辖区内的周口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0年10月26日,川汇区辖12个街道、1个乡、83个居委会、66个村委会。其中太昊路、淮河路处位于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内。川汇区是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汇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64′20′′~114°30′15′′、北纬33°62′56~33°35′22′′之间,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
 

', 'cityname' => '川汇', ], [ 'title' => 'shenqiu', 'content' => '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部、南部与安徽省交界,居颖水中游。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原周口地区),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辖10镇10乡2办事处,总人口121.26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蒙古、藏、壮、土、苗、达斡尔等民族。属国家级贫困县。
 

', 'cityname' => '沈丘', ], [ 'title' => 'hualong-2', 'content' => '

华龙区是濮阳市的市辖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成立于1986年,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60公顷 ,2008年,总人口34.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2012年,华龙区生产总值完成70.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8.4亿元。华龙区是濮阳市唯一市辖行政区,是濮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华龙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华龙区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4.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辐射量为118.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有效辐射量为57.9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为2.7米每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华龙区是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石油、天然气及煤、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2012年,石油远景资源量10多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3000亿立方米,煤炭储量约800亿吨(埋深400—600米),岩盐资源储量1440亿吨(埋深2100—2700米)。
 

', 'cityname' => '华龙', ], [ 'title' => 'luyi', 'content' => '

鹿邑县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属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是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和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出生地,自古被称作“道德真源”。鹿邑县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北近陇海铁路70公里,宋河酒厂距京九铁路亳州站和陇海铁路商丘站均为30公里。311国道和永(城)登(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省道商临路、老沈线、鹿柘路纵横交错,境内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涡河明年可实现通航,届时老子故里鹿邑县将通江达海,拟建中的许亳铁路将穿境而过。全县辖9镇13乡,人口116万。目前县城区面积1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7万人。“十五”期间,城区内建成了“五横六纵”的道路骨架。县城规划区域内现有一乡两镇,即城郊乡和城关镇、涡北镇。县城现有公园二个(陈抟公园)(滨河公园),景区两个(老君台景区、太清宫景区),有水厂一座,深水井四眼。县城北靠涡河,城区内有风景河、护城河两条河流。鹿邑县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的35个扩权县、全省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县和47个改革开放重点县之一。2007年鹿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十大文化强县之一”;2008年初被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联合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和“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之一。
 

', 'cityname' => '鹿邑', ], [ 'title' => 'fanxian', 'content' => '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北岸,西望太行,东瞻岱岳,面积560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2镇10乡,587个行政村。范县历史悠久,为上古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属,昆吾,春秋为晋邑,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境内现存有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等文化古迹。
 

', 'cityname' => '范县', ], [ 'title' => 'dancheng', 'content' => '

郸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置的新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县、太和县和亳州市为邻。邮编:477150代码:411625区号:0394车牌号:豫P3****拼音:DanchengXian郸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茨河上游,与安徽省为邻.县境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8个社区居委会,498个行政村。总人口127.7万人,耕地163.7万亩。
 

', 'cityname' => '郸城', ], [ 'title' => 'qingfeng', 'content' => '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总人口66万人,辖3镇14乡,502个行政村。
 

', 'cityname' => '清丰', ], [ 'title' => 'xiangcheng', 'content' => '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1/—115040/,北纬33003/—33030/。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邻。
 

', 'cityname' => '项城', ], [ 'title' => 'nanle', 'content' => '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9乡3镇,南与清丰县为邻,东与山东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属濮阳市管辖。
 

', 'cityname' => '南乐', ], [ 'title' => 'shangshui', 'content' => '

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东经114°15′-114°53′、北纬33°18′-33°45′之间。西邻郾城县,南连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县城城关镇与周口市连接,东距项城市区28千米,西距漯河市区60千米。全县总面积1314平方千米,总人口117万人。
 

', 'cityname' => '商水', ], [ 'title' => 'taiqian', 'content' => '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北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西与范县毗邻,东、南分别与山东省东平、梁山、郓城等县隔黄河相望。台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相对湿度68.3%,总面积454平方公里,辖7乡2镇,370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资源丰富煤田已探明储量2.4亿吨。黄河、金堤河过境客水、地下水年可利用量达1.02亿立方米。台前县处于优质农作物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大蒜等。黄河鲤鱼是驰名的水产品。台前县处于周边地区旅游中心位置,南有水泊梁山、菏泽牡丹园,北有景阳岗、狮子楼,西有濮阳“中华第一龙”。境内有五代晋王所筑军垒——晋王城遗址,唐高宗李治访贤的古贤桥、张公艺墓,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渡河处。
 

', 'cityname' => '台前', ], [ 'title' => 'xihua', 'content' => '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辖19个乡镇、3个农林场,常住人口87.6万人。西华县辖19个乡镇包括:城关镇、西夏亭镇、逍遥镇、奉母镇、红花集镇、聂堆镇、东夏亭镇、西华营镇、址坊镇、田口乡、清河驿乡、皮营乡、东王营乡、大王庄乡、李大庄乡、叶埠口乡、迟营乡、黄土桥乡、艾岗乡。
 

', 'cityname' => '西华', ], [ 'title' => 'puyang', 'content' => '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位于河南东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的东明、菏泽、甄城隔河相望;东和东北部与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西和西南部与内黄、滑县、长垣三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56万亩。辖22个乡镇(15个乡,7个镇),1026个行政村,总人口108.27万人。濮阳县是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原油产量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95%以上。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3.4℃,1月均温2.2℃,7月均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发达。濮阳县自然景观宜人,名胜古迹繁多,有象征濮阳县历史地位的中心阁(四牌楼);古代重型建筑杰作—-濮阳八都坊;宋真宗“澶渊之盟”回銮碑;有高阳城(颛顼城)、戚城、碱城、鹿城、德胜城、帝舜故里等古城址;瑕丘、仲子墓、团罡等文化遗址。有华北野战军司令部遗址等。特别是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蚌砌龙”,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而被誉为“龙乡”。
 

', 'cityname' => '濮阳', ], [ 'title' => 'huaiyang', 'content' => '

位于河南省东部,属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1913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132.88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无霜期216天。区内主要有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主要土特产有黄花菜、槐山羊、陈州驴等。旅游景点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太昊陵建筑群、龙湖、龙山文化遗址等。
 

', 'cityname' => '淮阳', ], [ 'title' => 'qibin', 'content' => '

淇滨区是鹤壁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河南省北部。全区总面积335平方公里,下辖2乡2镇4个街道,101个行政村,35个社区,人口31万人。淇滨区境内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高速铁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横穿东西。乘坐高铁,半个小时可达郑州、3个小时可达北京、武汉、西安。境内淇河串联起一系列风景名胜,淇河沿线有金山寺、许沟温泉、白龙庙、七里沟、仙鹤湖、淇河天然太极图等。鹤壁樱花文化节、天赉水街成为都市休闲旅游新亮点。淇滨区下辖2个镇、2个乡、4个街道:大赉店镇、钜桥镇、大河涧乡、上峪乡、金山街道、黎阳路街道、九州路街道、长江路街道 。101个行政村,35个社区。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42.3℃,最低气温-15.5℃。一年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达31.9℃,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达-2℃。多年平均降水量664.9毫米,降水量年际相差悬殊,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4个月。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31.6小时。
 

', 'cityname' => '淇滨', ], [ 'title' => 'taikang', 'content' => '

太康,县名,属河南省周口市,面积1761平方公里,人口134万。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cityname' => '太康', ], [ 'title' => 'shancheng', 'content' => '

山城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南临淇滨区,北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东接汤阴县,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万人,是河南省重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化工、电子、仪器仪表、陶瓷、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军事工业发达。山城区原是鹤壁市委、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是一座古城,战国七雄之赵国初期曾在山城区建立首都中牟,并由此走向强盛,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转折时期。山城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为赵国首都39年。有汉冶铁、宋元古瓷窑遗址。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山城区设中牟邑。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大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在辖区石林镇法隆寺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进军方案,如今这里仍保留着会议遗址。2010年12月31日,山城区辖5个街道、1个乡、1个镇:红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楼街道、汤河桥街道、长风中路街道;鹿楼乡、石林镇。
 

', 'cityname' => '山城', ], [ 'title' => 'fugou', 'content' => '

扶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属周口市。古称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而改为扶沟。面积1170平方千米,人口70.52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无霜期215天。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粮油加工等多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旅游景点有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
 

', 'cityname' => '扶沟', ], [ 'title' => 'heshan', 'content' => '

鹤山区,隶属于河南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因“古有双鹤栖于南山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东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安阳市马投涧乡交界,西与林州市、安阳县相邻,南与山城区鹿楼乡相连,北与安阳市龙安区、安阳县接壤,东西长约17.6公里,南北宽约15.8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13.1万(2013)。1957年,国家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鹤壁,在鹤山区设市建制,辖区鹤壁集、中山曾先后为市委、市政府驻地。鹤山区的前身为鹤山煤矿人民公社。1961年12月18日,鹤壁市人民委员会将鹤山煤矿人民公社划分为鹤山区公所和陈家庄人民公社,至此设置鹤山区。建区时,鹤山区辖中山路街道和鹤壁街道、5个农业大队、15个居民委员会,属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1963年6月,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市区面积扩大,为满足城市蔬菜供应,便于领导和管理,市委、市人委将近郊18个农业生产大队、29个自然村划归鹤山区管理;
 

', 'cityname' => '鹤山', ], [ 'title' => 'zhoukou', 'content' => '

周口市位于豫东南部,临安徽,辖8县1市1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人口1006万。地处暖温带,气候冬冷夏热。这块古老圣地、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人类始祖太昊付羲氏都宛丘(今淮阳县),作八卦,结网置,教民渔猎;中国女神女娲氏都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炎帝神农始都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县(今鹿邑县),西出涵谷,著五千言《道德经》,流传千古,经纬华夏,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陈城(今淮阳)建立“张楚”中国第一个农民政权;中国杰出易学家陈抟亦生在鹿邑县;包拯下陈州赈灾,引出过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洪宪皇帝袁世凯生在今项城市;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生在扶沟县;陈、李、谢等十多个姓氏的祖根源于周口。周口市地理环境优越,平川千里,一望无垠,土层深厚肥沃。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区内,为全市农林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周口市农业发展一马当先,粮、棉总产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分别占全省的1/6和1/4,是闻名全国的粮棉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现已成为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林业发展形势喜人,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景观:太清宫、山陕会馆、太昊陵、剪枝公园、女娲古城、袁世凯故居、吉鸿昌纪念馆、邓城叶宅
 

', 'cityname' => '周口', ], [ 'title' => 'qixian', 'content' => '

淇县,地处豫北,总面积567.433481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7%。总人口25.8万人,辖朝歌镇、高村镇、北阳镇、桥盟乡、庙口乡、黄洞乡、西岗乡、铁西区8个乡镇区,175个行政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
 

', 'cityname' => '淇县', ], [ 'title' => 'wuzhi', 'content' => '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面积860平方千米,人口63.98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无霜期211天。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832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2年)。
 

', 'cityname' => '武陟', ], [ 'title' => 'junxian', 'content' => '

浚县地处河南省北部,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县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93.4万亩,辖8镇2乡,489个行政村,总人口66.8万。
 

', 'cityname' => '浚县', ], [ 'title' => 'xiuwu', 'content' => '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属于焦作市。古为宁邑,北齐天佑七年,改为修武县。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27.43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569.3毫米,无霜期216天。工业已经形成机械、钢铁、化工、水泥、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延陵大葱,江旁庄浑汤白菜等。旅游景点有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区)、还有胜果寺塔、百家岩寺塔、当阳峪瓷窑遗址等。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从开始设县至今,已有2227年。二OO七年九月四日,该县城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 'cityname' => '修武', ], [ 'title' => 'tianjun', 'content' => '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总面积2万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8万人。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全县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1.5℃,年隆水量360毫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农作物不宜成熟,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
 

', 'cityname' => '天峻', ], [ 'title' => 'hebi', 'content' => '

鹤壁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河南省北部,人口140余万。鹤壁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鹤壁因世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荟萃,自然风光独特优美。所辖浚县、淇县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旅游区—-浮丘山上道观佛寺密布,古建筑规模宏大,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之美誉的北魏大石佛,高22.29米,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淇县史称朝歌,为殷商古都,境内云梦山中华第一古军校享誉海内外,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纵横家鬼谷子王禅在此教书授徒,培育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一代豪杰,另有纣王墓、摘心台、妲已坟等遗迹。景观:云蒙山、浮丘山、鹤壁古瓷窑遗址、青岩绝石窟灵山寺悬空寺孙思邈洞双塔寺三仁祠等。
 

', 'cityname' => '鹤壁', ], [ 'title' => 'haixi', 'content' => '

p>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州域主体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首府为海西市。海西洲主要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海西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冰峰环绕,碧湖点辍,草原广袤,绿洲丰腴,民族风情多姿态多采,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海西州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有“中国第一神山”和“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其昆仑山文化源源流长,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图腾,它是连结中原与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最牢固的天然纽带。
 

', 'cityname' => '海西', ], [ 'title' => 'jiaozuo', 'content' => '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东连新乡,西接洛阳,南临黄河与省会一衣带水,北依太行与晋东南一脉相连。焦作的自然风光秀美壮丽。太行山层峦叠嶂,母亲河渊源流长,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气,成就了焦作旅游之大气。年均气温为12.8-15.5°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大致在600?1200毫米之间。焦作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焦作古称山阳,是人类早期活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此留下了众多珍贵史迹。焦作的人文景观星光灿烂,多姿多彩。焦作古为怀庆府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女娲补天,黄帝祈天、神农尝百草等美丽传说源于此地;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堉等历史名人诞生在这里;武王伐纣遗址、山阳城遗址、古羊肠坂道(曹操北上壶关讨伐高干曾路经此地,写下名篇《苦寒行》)、汉献帝陵、竹林七贤遗址等古迹犹存;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元代建筑瑰宝—-慈胜寺、五代御塔—-妙乐寺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三圣塔、世界文化名人朱载土育墓、早商府城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六大文物“国宝”;中原四大名寺之—-?月山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陵园等名胜荟萃。焦作温县陈家沟为中华太极拳发祥地,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向往的太极圣地,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多太极拳流派皆源于此。
 

', 'cityname' => '焦作', ], [ 'title' => 'shanyang', 'content' => '

山阳区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经济、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山阳区总面积74.4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19个行政村,31个社区,总人口249733人(2012年)。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的汉献帝贬谪地山阳故城中外闻名,药王庙、和圣祠等。山阳区辖区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穿城而过。山阳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32100万元。2009年,山阳区获得了河南省文明城区、河南省文化先进区、“欢乐中原舞山阳”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市“新时尚”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山阳区前身为焦作市郊区。因始建于战国初期的山阳城而得名,为古山阳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山阳城始建于战国初期,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在秦汉、三国及南北朝时期设县制。1988年区划调整成为城区,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阳区。
 

', 'cityname' => '山阳', ], [ 'title' => 'delingha', 'content' => '

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总面积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距省会西宁512公里,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邮政编码:817000,电话区号:0977。代码:632802。
 

', 'cityname' => '德令哈', ], [ 'title' => 'suiyang', 'content' => '

睢阳区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辖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北依梁园区,东邻商丘新区与虞城县,西连宁陵县,南望柘城县、鹿邑县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是商丘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丘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旅游服务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区下辖19个街道(镇),总面积8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人(均不含商丘新区)。睢阳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睢阳被誉为“中国火文化之乡”。商族、商人、商朝起源于这里,睢阳被誉为“中国商文化之乡”。睢阳区是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魏晋梁国、宋朝等历史时期的都城,燧人、颛顼、帝喾、姒相、商汤、微子、刘武、元颢、赵构等先后在此建都立国。睢阳境内名胜古迹有100多处,著名景点有商丘古城、燧皇陵、帝喾陵、阏伯台、华商文化广场、中国商文化博物馆、微子祠、文雅台、宋国故城、张巡祠、八关斋、应天书院、归德府文庙、壮悔堂、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等,其中商丘古城与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初步统计,2017年,睢阳区生产总值(GDP)235.9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同比增长10%(均不含商丘新区)。
 

', 'cityname' => '睢阳', ], [ 'title' => 'macun', 'content' => '

马村区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区东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马村区幅员总面积12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133.33公顷。总人口14万(2012年末),其中乡村人口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6‰。2013年马村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亿元。马村区拥有名胜古迹有10余处,其中赵张弓遗址系龙山文化遗址,贵城寨遗址系古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cityname' => '马村', ], [ 'title' => 'qumalai', 'content' => '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境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北部。总面积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地处青南高原江河源头,横跨通天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县境西北部为宽谷大滩,地域辽阔,东南重山叠岭,县域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县城海拔4226米。年均气温-3.3℃,年均降水量380-470毫米。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以上。
 

', 'cityname' => '曲麻莱', ], [ 'title' => 'lenghu', 'content' => '

冷湖镇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政区,因境内呼通诺尔湖(蒙古语:异常冰冷的湖泊)而得名,中国重要矿区之一,冷湖镇是冷湖行政区仅有的一个镇,也是冷湖行政区唯一一个乡级行政区。冷湖位于青海与新疆和甘肃的交界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该地东接大柴旦行政区,西接茫崖行政区,北连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北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2007年)。冷湖气候恶劣,终年寒冷多风,少雨干旱,发育有大量雅丹地貌。经济以矿业为支柱,其中尤以石油开采为重要,另外还有芒硝、食盐、氯化钾和氯化锂等。2007年全区GDP4.8亿元人民币。冷湖原为无人区,1954年发现石油后开始建设,1959年青海石油管理局迁至冷湖,1959年设立冷湖市,1964年降格为镇,1992年升级为行政委员会。
 

', 'cityname' => '冷湖', ], [ 'title' => 'zhongzhan', 'content' => '', 'cityname' => '中站', ], [ 'title' => 'nangqian', 'content' => '

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总面积12741平方公里。囊谦县除充裕的大气降水外,还有丰富的地表河流水,均属澜沧江水系。扎曲、孜曲、巴曲、热曲、吉曲五条大河由西北平行向东南贯穿全境,流经长度为599公里,年平均流量387.6立方米每秒,年平均经流量为113.2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42.59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储能112千瓦。全县自产人均水量为6.55万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7.4倍,为我国人均水量的24倍。
 

', 'cityname' => '囊谦', ], [ 'title' => 'doulan', 'content' => '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总人口近10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察汗乌苏镇,距州府德令哈市205公里,省会西宁市428公里。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7℃,最低极端气温为-29.8℃,最高极端温度达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都兰县辖4个镇、4个乡,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都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海西工业重镇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县域东西长约31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西距格尔木市340公里。
 

', 'cityname' => '都兰', ], [ 'title' => 'mengzhou', 'content' => '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北和沁阳市、济源市毗邻而遥望太行山,东以猪龙河为基本分界与温县隔河相望,西跟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并靠接壤,南以黄河为界,同孟津县、偃师市、銎市隔河凝眸眺望。地理坐标东经112°33’—112°55’,北纬34°50’—35°02’,东西最长处33公里,南北最宽处25.75公里,全市总面积541.61平方公里。2000年底,市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辖6镇1乡4个办事处,273个行政村,人口37万。古称孟涂国,秦置河雍县,汉称河阳县,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河阳为孟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孟县,1996年撤县设市,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
 

', 'cityname' => '孟州', ], [ 'title' => 'zaduo', 'content' => '

杂多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州境东南部,南与西藏自治区接攘。总面积33333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4年)。地处唐古拉山北麓,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拨4200米以上,澜沧江发源于县境。年均温0.2℃,年降水量为523.3毫米。杂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南,东和东南与玉树、囊谦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山地区,南和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那曲两个专区的丁青、巴青、聂荣、索县、安多等五县接壤,北靠治多县。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3016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90米,县城所在地萨呼腾海拔4060米。
 

', 'cityname' => '杂多', ], [ 'title' => 'geermu', 'content' => '

格尔木位于青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等。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市经度:94.89°,纬度36.42°。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幅员辽阔,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镇两块互不相连、中间相隔400多公里的辖区组成。盆地辖区在柴达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市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唐古拉山镇辖区在省境西南隅,平均海拔5400米,面积49557.5平方公里。两部分辖区总面积126220.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
 

', 'cityname' => '格尔木', ], [ 'title' => 'wenxian', 'content' => '', 'cityname' => '温县', ], [ 'title' => 'zhiduo', 'content' => '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青南高原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东与玉树县为邻,南与唐古拉山乡和杂多县接壤,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连,东北隔通天河与曲麻莱县相望。全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峦重叠,河流沟岔纵横,水流湍急。土地决面积达80220平方公里(折合120330000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30.04%。该县植被的主体是得天独厚的草甸草场。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分布有著名的江荣滩、查荣滩、邦荣滩、雅荣滩和巴荣滩六大草滩,其中仅巴荣滩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全县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平均海拔4500米,年均温-0.3至-0.6℃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94毫米。
 

', 'cityname' => '治多', ], [ 'title' => 'dachaidan', 'content' => '

大柴旦,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缘,315国道(青新公路)与215国道(敦格公路)交汇于此,穿境而过,并有锡铁山和饮马峡两个客货站。行政区总面积40727平方公里,人口16720人,辖大柴旦镇、锡铁山镇和鱼卡乡,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 'cityname' => '大柴旦', ], [ 'title' => 'boai', 'content' => '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9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2年)。博爱县辖7个镇、3个乡:清化镇、柏山镇、月山镇、许良镇、阳庙镇、磨头镇、孝敬镇、寨豁乡、金城乡、苏家作乡。县人民政府驻清化镇中山路。
 

', 'cityname' => '博爱', ], [ 'title' => 'chengduo', 'content' => '

称多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青海省的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江河源自然保护区县之一,也是江河源头县之一。昆仑山中支巴颜喀拉山横亘北方,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5267米,奔腾不息的通天河水自西向东流去,历来为一道天然屏障。县东邻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北部、西部与曲麻莱县接壤,东南和四川省石渠县毗邻,西南和玉树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2度53分30秒-34度47分10秒,东经96度02分36秒-97度21分24秒。东西宽160公里,南北第209余公里,县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 称多县政府成立于1951年3月1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驻周均。邮政编码:815100,电话区号:0976。下辖八个乡,其中纯牧业乡3个,半农半牧乡5个。全县有57个村(牧)委会、251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总3.9万人,其中藏族占98%。全县草原辽阔,在可利用草场面积中,冬春草场面积为806.4万亩,夏秋草场面积为1066.8万亩,分别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1%、56.9%。境内天然牧草草质好,营养丰富,适宜家畜的放牧饲养。在公路建设上,全县已基本形成以县所在地为中心,以214国道为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辐射的公路交通网。
 

', 'cityname' => '称多', ], [ 'title' => 'mangya', 'content' => '

茫崖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属高原极干旱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30.3℃,年降水总量不到60毫米,年蒸发量平均2633毫米,年最大风速24.4米/秒。
 

', 'cityname' => '茫崖', ], [ 'title' => 'jiefang', 'content' => '

解放区是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3°14′,北纬35°12′。东至群英河与山阳区毗邻,西到上白作乡田涧村、春林村与中站区相衔接,南至丰收路南与修武县李万乡相连,北达太行山南麓浅山地区,分别与修武县、中站区相接壤。南北长15.05千米,东西宽8.08千米,辖区总面积达61.7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20.5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解放区辖9个街道,共19个行政村、32个社区。总人口29.3万,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16个少数民族。截至2011年,解放区生产总值(GDP)由2006年的16.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2亿元,年均增长14.4%。截至2011年解放区辖9个街道(民生街道、民主街道、焦北街道、焦西街道、新华街道、焦南街道、七百间街道、上白作街道、王褚街道),共19个行政村、32个社区。
 

', 'cityname' => '解放', ], [ 'title' => 'yushu', 'content' => '

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89°35′-97°55′,北纬27°35′-36°35′。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面积19.8万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7.5%。人口中近97%是藏族,占全省藏族人口的近1/4,是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州境地内山河壮丽,巍峨的东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绵延于境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00余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
 

', 'cityname' => '玉树', ], [ 'title' => 'wulan', 'content' => '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四周高山矗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凹平,盐湖和沙漠广布。境内有希赛盆地、茶卡盆地、卜浪沟盆地等。都兰河自东北向西南、赛什克河自北向南流入境内。乌兰县深居大陆腹地,气候条件较好,属大陆性气候,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县内天然原始森林遍布多处。年均气温3.8℃。年隆水量159.3毫米。
 

', 'cityname' => '乌兰', ], [ 'title' => 'qinyang', 'content' => '

沁阳市概况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西邻能源大省山西。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7.7万。沁阳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
 

', 'cityname' => '沁阳', ], [ 'title' => 'guoluo', 'content' => '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97°54-120°50,北纬32°31-35°40,州府驻地大武距省会西宁440公里。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地势高、草原广、资源富的民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州地势高峻,易受北方和西北方的寒流影响,日照时间长,降雨(雪)量较多,蒸发量大,多阵性大风。年降水量为400─760毫米,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之说。
 

', 'cityname' => '果洛', ], [ 'title' => 'maduo', 'content' => '

玛多县位于州境西北部。总面积25000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4年)。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内,素有“百湖之县”之称。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年降水量585.5毫米。
 

', 'cityname' => '玛多', ], [ 'title' => 'jiuzhi', 'content' => '

久治县,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辖县,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与四川省接壤,东北与甘肃省相邻。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脉的年保山横贯全境,山南部多为南北走向的峡谷,山北部是宽谷和山间盆地。年保山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属高原湿润性高寒气候,年均温0.1℃,年降水量764.6毫米。
 

', 'cityname' => '久治', ], [ 'title' => 'hainan', 'content' => '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和龙羊峡行委,共有41个乡镇,自治州政府驻共和县。海南州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海南地区远在7000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海南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古朴精深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明,使其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 'cityname' => '海南', ], [ 'title' => 'gonghe', 'content' => '

共和县隶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9乡,7个社区居委会,93个行政村村。总人口12.5万余人,有汉、藏、回、蒙、撒拉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54.9%。恰卜恰镇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及共和县首府所在地。目前下辖:恰卜恰镇、倒淌河镇和龙羊峡镇;铁盖乡、东巴乡、英德尔乡、沙珠玉乡、廿地乡、黑马河乡、石尕亥乡、江西沟乡和切吉乡。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柴达木毗连,东西长221.5公里,南北宽155.4公里,总面积17252.2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640.73平方万公里,占总面积的84.86%。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2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不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7c至6.3c之间,年降水250—420毫米之间蒸发量1400—2400毫米之间,无霜期平均88天。
 

', 'cityname' => '共和', ], [ 'title' => 'dari', 'content' => '

达日县地处青海省的达日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南部,南与四川省为邻。总面积15385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4年)。全县平均海拔4426m,最高峰位于桑日麻乡康浪源头,海拔5260m,最低点位于黄河流经本县终点的德昂乡与久治县接壤处,海拔3820m。属高寒半湿润性气候,除冷暖两季外,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且持续时间长,达7~8个月,多有风雪灾害;暖季湿润但持续时间短,仅4~5个月。全县平均气温在-0.1℃~-3.5℃之间。年降水量56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 'cityname' => '达日', ], [ 'title' => 'huangnan', 'content' => '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也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它与果洛州、海南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邻,有藏、蒙、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3%,藏族占总人口的65.74%,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3.51%,汉族占总人口的7.93%,回族占总人口的7.86%,土族占总人口的4.6%,撒拉族占总人口的0.28%。黄南地区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期,应有人类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数千年来,各族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界和旧的社会制度的长期斗争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这块宝地,创造了具有地区特色的灿烂文化,为发展黄南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cityname' => '黄南', ], [ 'title' => 'gande', 'content' => '

甘德县位于州境中部,东邻甘肃省。总面积7143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地处青南高原高山峡谷向高原面的过渡地带,阿尼玛卿山支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高山山地地貌。主要河流东柯曲、西柯曲流域形成两大谷地,地势平坦而开阔,属高原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年均温-2℃,年降水量550毫米。
 

', 'cityname' => '甘德', ], [ 'title' => 'henan', 'content' => '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俗称“河南蒙旗”,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海拔3600米,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委会,135个牧业合作社,四座藏传佛教寺院,截止2011年,总人口4万人,蒙古族占93.21%。河南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青海优良畜禽品种欧拉羊是自治县的优势畜种。河曲草原属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场,地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带。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4亿元。2017年10月,青海省政府同意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河流多,有大小河流27条,主要河流14条,其中较大河流为洮河、泽曲河、尕玛日河。泽曲源于泽库县境内,经河南县流入黄河,是河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之一,全长232公里,流域面积4756平方千米。洮河在河南县境内流程83.5公里。
 

', 'cityname' => '河南', ], [ 'title' => 'banma', 'content' => '

班玛县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总面积6452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东北麓,地势东南低西北高。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2.4℃,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 'cityname' => '班玛', ], [ 'title' => 'zeku', 'content' => '

泽库县地处昆仑山系西倾山北麓,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西、北分别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德县、贵南县相连,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全境东西较狭长,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点是北部的杂玛日岗山,海拔4971米,最低点海拔2800米。受海拔高度及地形的影响,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而润凉,气温日差大,年平均气温-2.4℃-2.8℃。
 

', 'cityname' => '泽库', ], [ 'title' => 'maqin', 'content' => '

玛沁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东南部,州境北部,县府驻大武镇,邮政编码:814000,电话区号:0975。人口3.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6%。面积1.3万平方公里。辖1镇、10乡。魏晋、南北朝属党项羌驻牧地,唐设“羁縻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朵甘行都司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为上郭罗克百户、中郭罗克千户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后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果洛行政督察区属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西乐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1952年玛沁地区解放,1957年设置玛沁县。
 

', 'cityname' => '玛沁', ], [ 'title' => 'jianzha', 'content' => '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东北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
 

', 'cityname' => '尖扎', ], [ 'title' => 'tongde', 'content' => '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东南部。总面积6494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二个弯曲部,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为滩地草原。黄河流经境南、境西,赛欠河、巴曲、尕干曲等河流由东北向西南、由东向西流经境内汇入黄河。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年均温1.2℃,年降水量371毫米。
 

', 'cityname' => '同德', ], [ 'title' => 'tongren', 'content' => '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县辖1镇、12乡、75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乡4个,半农半牧乡6个,纯牧业乡3个。全县总人口为7.3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4万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隆务镇,邮政编码:811300,电话区号:0973。
 

', 'cityname' => '同仁', ], [ 'title' => 'guinan', 'content' => '

贵南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6593平方千米。总人口7万人(2004年)。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1℃,年均降水量398毫米。
 

', 'cityname' => '贵南', ], [ 'title' => 'hai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海东', ], [ 'title' => 'xinghai', 'content' => '

兴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西南部。总面积13158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其南部地区河流纵横,林木广布,植被良好,四季松柏常青,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北部地区地势开阔平坦,牧草广茂,是优质的天然牧场。黄河从西向东北流经县域,境内有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和大河坝河,两河长期冲刷形成两条冲积河谷地带,沿河两岸地势较低,气温暖和、水源充足、物产丰富。全县海拔2590——5320米,平均海拔4300米;年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353毫米,年日照时数4431.8时,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 'cityname' => '兴海', ], [ 'title' => 'xunhua', 'content' =>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州,南临甘肃夏河县和青海同仁县,西与尖扎县为邻,北连化隆县,与民和县相望。总面积约1750平方公里,现有8.69万人。地貌特点是山高谷深,切割破碎,植被稀疏,境内平均海拔2300米,最高4600米,最低1840米。县境内年平均8.4℃,全年降雨量平均264.4毫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全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形成春季干旱,秋季多雨的气候。
 

', 'cityname' => '循化', ], [ 'title' => 'guide', 'content' => '

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显低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作物生长期223天,年日照时数为2928小时。
 

', 'cityname' => '贵德', ], [ 'title' => 'hualong', 'content' => '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南部。东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南临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隔河相望,西与湟中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毗邻,北与平安县、乐都县相连。总面积274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属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区,年均温2.2℃,年降水量470毫米。
 

', 'cityname' => '化隆', ], [ 'title' => 'datong', 'content' => '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大通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为450–800毫米,年均气温4.7,夏季凉爽宜人,自然景观独特,是青海省重要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自然风景旅游事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 'cityname' => '大通', ], [ 'title' => 'huzhu', 'content' => '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消弱较少,所以,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7小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3.4℃。降水地区和季节,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各年各月的降水量也很不稳定。每年以6、7、8、9四个月雨水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其中又以7、8两个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全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6毫米。全县无霜期历年平均112天,最长是1975年,达133天,最短是1978年,仅为103天。历年平均风速1.4米/秒。风以春季为多,四、五月份平均风速为1.7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年平均为4.4天,最多的年份大风日数达9天,最少的年份为1天。
 

', 'cityname' => '互助', ], [ 'title' => 'fengxian', 'content' => '

奉贤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西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东、东北与浦东新区接壤,西、西北分别与金山区、松江区相邻,南与杭州湾中的浙江省嵊泗县滩浒乡相望。境内有31.6公里杭州湾海岸线,13公里黄浦江江岸线。人口80.84万人,下辖8镇,分别是南桥、海湾、庄行、金汇、奉城、四团、青村、柘林,辖区内还有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奉浦)、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上海市临港产业开发区奉贤分区、浦东新区星火开发区、上海市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奉贤现代农业开发区等。南桥镇为区政府所在地。奉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湿润,多雷暴雨降水。在地理位置与气象上,奉贤区南桥西南部为上海市冷极所在,处杭州湾北岸内陆离海岸较近。年内光、温、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熟制、多种作物栽培。
 

', 'cityname' => '奉贤', ], [ 'title' => 'xining', 'content' => '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灿的明珠。西宁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7″北纬36°34′3″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 'cityname' => '西宁', ], [ 'title' => 'minhe', 'content' => '

民和县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2100~2500米。民和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 'cityname' => '民和', ], [ 'title' => 'songjiang', 'content' => '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位于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全区辖6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广富林街道、九里亭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松江区主要河流有流贯南境的黄浦江,以及淀浦河、泗泾塘等。工业以机械、轻纺、冶金、化工、电子、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特产有“四鳃鲈鱼”等。沪杭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等干线过境。古建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始建于1899年的佘山天文台、广富林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照壁、秀道者塔,还有初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佘山天主教堂等。2016年,松江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 'cityname' => '松江', ], [ 'title' => 'shanghai', 'content' => '', 'cityname' => '上海', ], [ 'title' => 'ledou', 'content' => '

乐都县地处湟水谷地及其两侧山地,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以河谷沟谷地和中、低山丘陵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境中。为内陆半干旱性气候年均温6.9℃,年均降水量335.4毫米。
 

', 'cityname' => '乐都', ], [ 'title' => 'yangpu', 'content' => '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接壤。杨树浦港纵贯区境南北,杨浦即以此演变得名,南部沿江地带是曾经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中部偏东区域则为“大上海计划”实施地。杨浦区不仅拥有中心城区里最长的15.5公里的白金滨江岸线,经济实力也十分强劲,市区内唯一的规划生态岛屿复兴岛亦坐落于该区。杨浦坐拥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产值丰厚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世界500强汇集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以及东外滩。2016年5月,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杨浦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 'cityname' => '杨浦', ], [ 'title' => 'qingpu', 'content' => '

青浦区位于东经120°53ˊ~121°17ˊ,北纬30°59ˊ~31°16ˊ之间。地处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西接浙江和江苏两省,是上海市通向内地的西大门,更是两省一市的交通枢纽。总面积670.14平方千米,2008年末总人口78.98万。青浦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东距市区中心20公里,离虹桥机场仅6公里。境内有三条公路直通上海市区,两条干线连接江浙两省,318国道东西贯穿全境。境内湖河相通,水路运输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航50~300吨货运船只,亦是江浙沪水上交通枢纽。青浦位于上海市西南,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的交界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和对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
 

', 'cityname' => '青浦', ], [ 'title' => 'pingan', 'content' => '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靠乐都县,西连湟中县和西宁市,南与化隆县为邻,北隔湟水与互助县相望。全县南北长33.6千米,东西宽23千米,总面积750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平安县辖3个镇、5个民族乡:平安镇、小峡镇、三合镇、洪水泉回族乡、石灰窑回族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安镇,距省会西宁35千米。邮编:810600。代码:632121。区号:0972。
 

', 'cityname' => '平安', ], [ 'title' => 'hongkou', 'content' => '

虹口区,上海市下辖区,位于上海市区北部偏东;东临大连路、大连西路、密云路、邯郸路、逸仙路,与杨浦区接壤;西靠河南北路、罗浮路、淞沪铁路、西宝兴路、北宝兴路、俞泾浦、江杨南路,与闸北区毗连;南濒黄浦江、吴淞江,与浦东新区和黄浦区隔江相望;北至三门路稍北的农机路,与宝山区相接。虹口区境内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多河道港汊,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5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0.9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虹口区户籍人口74.42万人;截至2018年1月,虹口区下辖8个街道,212个居民委员会;2017年,虹口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1亿元。2017年12月23日,虹口区获评2017“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 [4] 2017年,虹口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 'cityname' => '虹口', ], [ 'title' => 'jinshan', 'content' => '

金山区是上海西南部的远郊,位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地处黄浦江上游的金山,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青浦区为邻,西与浙江平湖、嘉善交界。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流属黄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2015年全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辖有9个镇、1个街道、2个工业区,常住人口79.8万人。金山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云间等,曾是中国著名的产盐之乡。上海市中部有一条偏西北——东南走向的远古时代的自然堤,谓之冈身,即从金山开始、行经奉贤、闵行、嘉定等一线。在金山漕泾有唯一遗址,为区级文物。另境内有马家浜文化和良诸文化多处。2016年,金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2.9亿元。2017年,金山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 'cityname' => '金山', ], [ 'title' => 'chengbei', 'content' => '

城北区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位于西宁市西北部,东与城东区交界,西与湟中县为邻,南与城中区、城西区隔湟水河相望,北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东西长约23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总面积为137.7平方千米。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299002人,有汉族、回族等30个民族。2013年,城北区辖3个街道、2个镇,区政府驻朝阳街道朝阳西路;全区生产总值193.1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2%。民国初期为324个村寨。其中,属现城北区管辖范围的有十五个村寨,即马盐庄(马家庄与盐庄)、西杏园(附张小庄、祁家庄、宋小庄、韩小庄)、郭家庄(附小泉儿庄)、上朝阳图(“图为清朝乡与自然村之间的一级行政建置,即行政村。附魏家庄、郭家塔儿庄)、下朝阳图(附寺台庄、林家庄)、陶家寨、三其堡(附魏小庄、杨小庄、新庄)、宋家寨(附魏家庄)、陶大堡(附晋家庄)、陶小堡、汪家寨(附乙其庄)、吴忠(仲)堡、八郎(巴浪)堡、双苏堡(附田家庄、杨家湾庄)、下孙堡(附小寨、孙家沟、小庄)。
 

', 'cityname' => '城北', ], [ 'title' => 'putuo', 'content' => '

普陀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西、北和嘉定区、宝山区相接,东、南和静安区、长宁区、闵行区毗连 [1] 总面积55.53平方千米。普陀区是上海市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以境内普陀路而得名。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横贯全境,是西连太湖流域,东通黄浦江、长江的内河航道。19世纪末叶,中外商人凭藉吴淞江水运之便,纷纷在两岸兴建工厂,促进了境内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区。截至2016年,普陀区下辖8街道、2镇,常住总人口128.2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6.1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7.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18.28亿元。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1.65:88.35。截至2014年12月,普陀区下辖8个街道: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万里街道、真如镇街道;2个镇:长征镇、桃浦镇。普陀区人民政府驻真如镇街道大渡河路1668号。
 

', 'cityname' => '普陀', ], [ 'title' => 'guyuan-2', 'content' => '

沽源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辖4镇、10乡(其中1个回族乡),233个行政村,在册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5万人,有耕地156万亩,农民人均7.5亩,草场176万亩(其中人工草场38万亩)。沽源全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北纬41°13′-40°57′,东经114°50′-116°05′,地势平均海拔1536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沽源县辖4个镇、9个乡、1个民族乡:平定堡镇、小厂镇、黄盖淖镇、九连城镇、高山堡乡、小河子乡、二道渠乡、大二号回族乡、闪电河乡、长梁乡、丰源店乡、西辛营乡、莲花滩乡、白土窑乡。沽源县天然草场多,山坡植被好,野生植物近千种。其中有金莲花、蕨菜、苦菜、黄花、口蘑等。这些野生食品既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上乘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优以口蘑、金莲花、黄花出名。金莲花沽源特有,可当茶饮用,消炎去火。
 

', 'cityname' => '沽源', ], [ 'title' => 'chengxi', 'content' => '

城西区位于西宁市西部,总面积56.9平方公里,总人口25.27万(未含海湖新区入住人口),全区辖1镇7个街道办事处,设12个行政村27个社区,是一个以科研、教育、文化、通讯为中心,集金融、商贸和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城区。全区以汉族为主,共有汉、回、藏、土、蒙等33个民族。地处湟水河谷地,南高北低,湟水河、南川河交汇,平均海拔2261米,年均气温4.9℃,年均降水量379毫米。近年来,城西区围绕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成为全市教育、科研、文化、金融、商贸、旅游等较为发达的新兴城区,有着科教领先、商贸发达、基础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和行政事业单位集中的区位优势。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03亿元,增长10.9%;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99.7亿元,增长16.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2亿元,增长1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37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64元,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2元,增长9.2%。
 

', 'cityname' => '城西', ], [ 'title' => 'jingan', 'content' => '

静安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的市中心,与六个区相邻,东与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南临长乐路,与徐汇区衔接;北与宝山区接壤。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静安区。全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下辖13个街道1个镇,274个居(村)委会。“静安”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地处上海市中心,周边与6个区相邻,历史文脉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商业商务发达、创新活力迸发、信息交通便捷,是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7年,静安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7年,静安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cityname' => '静安', ], [ 'title' => 'kangbao', 'content' => '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蒙结合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阴山穹折带,俗称”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1′-114°56′,北纬41°25′-42°08′。县城北距二连、南距北京均为350公里,张库大道穿越县境,是通往内蒙的交通要塞,在沟通冀蒙商贸流通中发挥着桥头堡和集散地的作用。县域广62公里,袤80公里,总面积3395.4平方公里,辖7镇8乡327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人,有汉、回、蒙、藏、满5个民族。康保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贫困县。全县辖7镇8乡:康保镇、张纪镇、土城子镇、邓油坊镇、李家地镇、照阳河镇、屯垦镇、阎油房乡、丹清河乡、哈必嘎乡、二号卜乡、芦家营乡、忠义乡、处长地乡、满德堂乡。县府驻康保镇。588个自然村总人口27.8万人。康保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发展明景广。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蒙结合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阴山穹折带,俗称”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1′-114°56′,北纬41°25′-42°08′。县城北距二连、南距北京均为350公里,张库大道穿越县境,是通往内蒙的交通要塞,在沟通冀蒙商贸流通中发挥着桥头堡和集散地的作用。县域广62公里,袤80公里,总面积3395.4平方公里,辖7镇8乡327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人,有汉、回、蒙、藏、满5个民族。
 

', 'cityname' => '康保', ], [ 'title' => 'chengzhong', 'content' => '', 'cityname' => '城中', ], [ 'title' => 'changning', 'content' => '

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东连静安区,西与西南邻闵行区,东南接徐汇区,北与普陀区以吴淞江(苏州河)为界,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37万人(2017年)。2017年,长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7.52亿元。长宁境内交通有新华路、江苏路、延安路、长宁路、虹桥路等主要道路,延安路高架、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和上海地铁2、3、4、10、15号线通过区境。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域西部。长宁拥有上海第最集中的涉外高标准住宅商务办公综合区古北新区、老上海传统的高级住宅区新华路、虹桥花园别墅区、苏州河沿线中高档住宅区和普通新村住宅区。位于长宁的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之一,外国领事馆、500强企业等聚集林立,为沪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长宁纪念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庆龄陵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等。文化体育设施有刘海粟美术馆等。长宁10个街道(镇)均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成功创建了一批市级、区级文明小区、文明单位,2011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2017年,长宁区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2017年,长宁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cityname' => '长宁', ], [ 'title' => 'zhangbei', 'content' => '

河北省张北县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是离京津地区最近的高原地区,夏天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然而,目前人们知道更多的是北戴河、避暑山庄,张北要迎头赶上,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休闲避暑中心、会议中心。目前张北已经成功引进内资,计划建设占地约一万亩的“欧洲庄园”。通过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基地,使与旅游业相关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10%。,农产以莜麦、小麦、马铃薯和胡麻、甜菜为主。张北的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盛产马、牛、骡、羊;尤其以“张北马”(“口马”)闻名全中国。矿产有煤炭、铅、锌、钨等。工业有机械、纺织、皮革、建材、风力发电等。张北现已形成了几个富有特色的发展区域:以二台镇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业,以马连滩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业,以草原度假村为中心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6.5万亩、林地面积109万亩、草地面积159万亩。辖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167个自然村,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张北县是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县,在张家口市的西北部,外长城以北。张北县的面积为4232平方千米,人口37万,县人民政府驻张北镇,邮政编码076450。
 

', 'cityname' => '张北', ], [ 'title' => 'chengdong', 'content' => '', 'cityname' => '城东', ], [ 'title' => 'xuanhua', 'content' => '

宣化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隶属于张家口市。东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西邻“煤海”大同180公里,北接内蒙古草原,世称“神京屏翰”之域。宣化区地域广阔,属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地形多样,水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优质玉米、马铃薯,农副产品鹦哥绿豆、芸豆、白牛奶葡萄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境内山场广大,野生花卉、中草药材种类齐全。2016年,同意撤销宣化县、宣化区,设立新的宣化区,以原宣化县、宣化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宣化区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在原宣化区人民政府驻地。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对宣化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专家论证说,宣化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 'cityname' => '宣化', ], [ 'title' => 'xuhui', 'content' => '

徐汇区,上海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北侧与黄浦区毗邻,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与闵行区分界,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全境面积54.93平方千米。 [1] 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徐汇常住人口108.83万人,户籍常住人口81.81万人。 [2]
 

', 'cityname' => '徐汇', ], [ 'title' => 'huangzhong', 'content' => '

湟中县位于西宁市东部。总面积2430平方千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9℃,年降水量450-600毫米。
 

', 'cityname' => '湟中', ], [ 'title' => 'zhangjiakou', 'content' => '

张家口市地处京晋冀蒙交界处,距北京约18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有“塞外山城”之称。张家口市属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张家口市的古遗址数量很多,分布面广。古长城的“大镜门”是长城要隘,也是张家口市的象征。涿鹿县矾山是“黄帝战蚩尢”的古战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每年都有众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此外,还有蔚县代王城汉墓群、怀安县汉墓群、宣化辽壁画墓以及市区的水母宫、云泉寺、清远楼等,都是颇值得一观的古迹。景观:蔚县代王城汉墓群、怀安县汉墓群、宣化辽壁画墓以及市区的水母宫、云泉寺、清远楼等。
 

', 'cityname' => '张家口', ], [ 'title' => 'chongming', 'content' => '

崇明区隶属中国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陆域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互成犄角之势,组成崇明区,下辖16个镇和2个乡。三岛户籍人口总量为68.8万人。崇明区内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921年秋,崇明西沙农民暴动,毛泽东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著文介绍这一壮举。1926年9月,中共江浙省委特派员陆铁强、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国较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中,许多崇明儿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cityname' => '崇明', ], [ 'title' => 'huangyuan', 'content' => '

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
 

', 'cityname' => '湟源', ], [ 'title' => 'boye', 'content' => '', 'cityname' => '博野', ], [ 'title' => 'luancheng', 'content' => '

栾城县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东南方,为石家庄近郊县。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县境东邻藁城市,南接赵县,西靠元氏县、鹿泉市,北接石家庄市、正定县。县城距省会石家庄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20公里。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308国道纵贯县境,南三环路横穿县境北部,省级、县级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成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栾城被纳入石家庄市“1+4”组团式城市发展框架,列为省会4个卫星城之一。
 

', 'cityname' => '栾城', ], [ 'title' => 'zhengding', 'content' => '

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内21.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 'cityname' => '正定', ], [ 'title' => 'qingyuan', 'content' => '', 'cityname' => '清苑', ], [ 'title' => 'dingxing', 'content' => '

定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714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4年)。定兴地处冀中平原腹地,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的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县城北距北京89公里,东距天津125公里,南距保定55公里,为河北省35个“环京津都市圈”县市之一。定兴县耕地69.7万亩,辖4镇12乡,274个行政村,人口56万。
 

', 'cityname' => '定兴', ], [ 'title' => 'lianchi', 'content' => '

莲池区,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2015年5月北市区和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莲池区为保定市东扩北移,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也是保定市商业、科技、教育、科研聚集区。莲池区名源于历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即初建于770多年前的古莲花池。本次区划调整,将“莲池”命名为保定新的市辖区名称,充分弘扬了保定地域文化,彰显古城特色,增添城市魅力。莲池区著名景点有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钟楼、光园、清真西寺、天主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城隍庙、植物园等。莲池区下辖10个街道、7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73平方千米,2014年常住人口为69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6.5亿元。莲池区位于保定市城区核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49′—38°56′,东经115°21′—115°34′。北与徐水区毗邻,南与清苑区、满城区接壤,东与清苑区相接,西与竞秀区相连。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天津市145公里,距秦皇岛市360公里,距石家庄市127公里。莲池区区域总面积173平方千米。
 

', 'cityname' => '莲池', ], [ 'title' => 'laishui', 'content' => '

保定市辖县,位于市西北部,人口34.2万,面积1644平方公里,辖7镇8乡,县府驻涞水镇。工业的主导产业有食品、建材、采矿、电子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饲养业以家禽、生猪为多。有29所各类中学。京源铁路、高易铁路、京广公路、津同铁路、京源公路、京张公路过境。年均温1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17.7毫米。矿藏中铁、煤、金、银、锌、大理石储量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有镇江塔、西岗古塔、皇甫寺塔、蔡树庵长城、石牌楼等古迹。著名人物有祖冲之、祖逖等。
 

', 'cityname' => '涞水', ], [ 'title' => 'yixian', 'content' => '

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3万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适宜于矿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全县有大、中、小型水库27座,拒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丰富的水利、水能资源带来灌溉、水电和水产养殖之利。18.67万公顷广阔的山场,为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 'cityname' => '易县', ], [ 'title' => 'gaobeidian', 'content' => '

高碑店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县解放,恢复隶属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国二年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市境先后属冀中区四专区、五专区、十专区。1948年11月新城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归保定专区管辖。1958年12月20日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县复置雄县时,白沟河以东部分划归雄县。1962年8月27日析涿县和雄县,恢复新城县原建制,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1970年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了高碑店市。高碑店市辖5个街道、5个镇、5个乡:和平街道、军城街道、东盛街道、北城街道、兴华路街道、方官镇、新城镇、泗庄镇、白沟镇、辛立庄镇、肖官营乡、梁家营乡、张六庄乡、东马营乡、辛桥乡。
 

', 'cityname' => '高碑店', ], [ 'title' => 'wangdou', 'content' => '

望都县地处河北省中部平原,毗邻首都南大门,地处京津冀经济开发圈正中央。西枕巍巍太行,东望万里平川,北邻古城保定,距首都北京187公里、天津170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98公里,地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望安、望顺、望清、望唐四条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望都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南部,位于北纬38°30′46″~38°48′30″东经115°01′16″~115°18′13″之间。周边与唐县、顺平、清苑、定州、安国等县市相邻。东西24公里,南北33公里,总面积374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辖2镇6乡,147个行政村,人口26.1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少数民族中有回、满、蒙古等14个,仅占人口的0.2%。望都县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太行山远望在际,境属华北平原坦荡如砥,地势西高东低缓缓倾斜。西部最高海拔高度56.3米,东南最低海拔高度27.8米,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年平均日照2580小时,年均无霜期191天,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地下水资源1.02亿立方米,水质良好,适宜饮用和灌溉。全县农田林网发达,森林覆盖率18.3%,是国家级平原绿化先进县。河流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有唐河、几龙河、曲逆河、运粮河、白岳河、新开河6条,河道总长54.5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16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埋深5.95米,水质良好,开采容易,适宜饮用和灌溉。
 

', 'cityname' => '望都', ], [ 'title' => 'anguo', 'content' => '

安国古称祁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地处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位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北距首都250公里,东距天津240公里,南距石家庄110公里,辖11个乡镇(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50万亩,人口39万,东南西北分别与博野、安平、深泽、定州、清苑、望都毗邻。为对外开放县级市。安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药材资源丰富。正在大力实施的“药业产业化兴市”战略,将全方位推促药业优化升级,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医药交流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勤劳淳朴的安国人民,将以饱满的热情、宽松的环境、良好的信誉、一流的服务。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安国洽谈贸易、投资兴业!
 

', 'cityname' => '安国', ], [ 'title' => 'laiyuan', 'content' => '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是拒马源、涞水源、易水源三源发祥地,全县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85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邻涞水、易县,南接唐县、顺平、阜平,西界山西省灵丘县,北与河北蔚县相连,距北京265公里,天津300公里,石家庄236公里,保定市150公里,山西大同市256公里。秦属代郡、西汉始置县,几经易名,有广昌、广屏、飞狐之称,1914年取涞水源头之意,改广昌为涞源县。。旅游资源独特,游览面积320平方公里,景观景点达218个,集奇峰、怪石、云海、峡谷、瀑布、文物古迹于一体。一是夏季凉爽,由于地面抬升,群山环抱,涞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盛夏月份平均气温仅21.7℃,比北京、天津、低10℃,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6℃,比北戴河低3.8℃,每当平原地区酷热难耐时节,这里却是“日披衫夜拥棉,凉风吹面乐悠然”的景象,故被誉为“凉城”,二是水泉汇聚,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是拒马河的三大源头,三源泉水喷涌,四季温凉,这种“群泉汇聚荡清流”的景观,被称为华北一绝。三是山峰秀美,数百里怪石奇峰应接不暇。“形势之胜,为他郡所弗及”,有“小黄山”之称的白石山海拔2089米,山腰云海浩邈,气象万千,山顶奇峰缀宝,怪石装点,花草满目;“十瀑峡”景区飞珠溅玉,瀑潭相连,既气势宏伟,又秀气非凡,“仙人峪”景区两山壁立,一线中通,谷中有谷,洞中有洞,百步一景,景景称雄,在明清时代,就有“北方峨嵋”的盛誉。四是古迹赫然。唐代的“兴文塔”,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泰山宫,杨家将众多古迹无不充满魅力,令人心驰神往。辽代阁院寺的铁钟,目前全国考史绝无仅有。绵延150公里的内长城,威武雄壮。经专家详细考察论证,确认涞源县是比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旅游胜地,被列入为河北省凉城旅游度假区,通过短短几年的开发,已展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 'cityname' => '涞源', ], [ 'title' => 'dingzhou', 'content' => '

定州市位于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定州位于京津之翼、保石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横穿东西,市区距北京185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河北国际机场38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定州市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定州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华北平原上,地势平坦,地势较低,平均海拔43.6米,土地肥沃,主要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境内有唐河、沙河、孟良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开采量达3亿立方米;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累年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累年年均绝对湿度为11.3HP;累年年均蒸发量为1910.4毫米;全年风向以东北风频率最大,南风次之,累年年均风速为2.4米/秒。农业基础雄厚。全市耕地面积126万亩,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条件优越。粮食、油料进入全国百强,蔬菜成为特色产业。肉牛、花生、脱水菜、腌渍菜等十多种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定洲电厂、长安汽车、旭阳焦化、伊利乳业四大支柱企业带动了定州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铸造轧钢、钢网编织、体育用品、纺织加工等优势行业。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3处,其中专业市场24处,为构筑定州新的产业优势奠定了基础。
 

', 'cityname' => '定州', ], [ 'title' => 'jingxiu', 'content' => '

竞秀区为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市辖区,于2015年5月由新市区更名而来。竞秀区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是一座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是保定市的政治、经济、金融、传媒中心。竞秀区名源于历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峰竞秀”,是指在晴朗的天气情况下,登上保定西城墙,就能一览位于保定市区西北35公里处的狼牙山雄姿。原新市区位于保定市区西半部,靠近狼牙山,并且辖区内有“竞秀公园”,故名。竞秀区下辖5个街道、5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为46万。乐凯胶片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坐落在竞秀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9亿元。竞秀区地处保定市区,东与莲池区交界,西、北与满城区接壤,南与清苑区毗邻。地跨东经115°21′—25′,北纬38°51′—56′,北偏东距首都北京市141千米,东北距天津市155千米,南偏西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124.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
 

', 'cityname' => '竞秀', ], [ 'title' => 'zhuozhou', 'content' => '

涿州地处京畿,位于北京经济圈的紧密层,距天安门仅六十二公里,总面积七百四十二平方公里,人口六十万。涿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古迹众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清乾隆帝皇帝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古往今来,这里名流辈出,灿若群星,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汉桓侯张飞,东汉名臣卢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六祖禅师惠能,易学大师邵雍,深受鲁迅推崇的现代诗人、学者冯至,当代著名剧作家张天民等皆出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曾经在涿州成功阻击日军长达一个月之久,后因援军兵败而撤出。近年来,涿州确立了“工业立市,以城兴市,借京强市”三大主体发展战略,投资兴建和修复了中国影视城,三义宫,两个高尔夫球场,郦道元故居,卢氏宗祠等一大批景区及诚信,阳光等众多的接待设施,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25个特色经济示范市(县)之一,涿州的发展重点就是旅游休闲业,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最具有经济发展活力的百强县(市)之一。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三国时设置范阳郡,元为涿郡,宋、明、清设置为涿州.涿州自古人杰地灵,名号辈出。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当代作家冯至、张夭民等皆出于此。
 

', 'cityname' => '涿州', ], [ 'title' => 'gaoyang', 'content' => '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径115°38′至115°39′和北纬38°30′至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高阳县辖3个镇、6个乡:高阳镇、庞口镇、西演镇、邢家南乡、晋庄乡、蒲口乡、小王果庄、龙化乡、庞家佐乡。全境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盛,秋季风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境内年平均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05天左右。县内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2637·8小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光照。县境内降水年变率较大,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15·2毫米。境内常年东北风最多,4月至6月大风日数居多。高阳县交通运输便利。县域西37公里有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处有京深高速公路。津保(南线)公路横穿全境,保沧公路纵贯全县,县、乡、村级公路交织成网,客运、货运十分方便,交通畅通。高阳境内的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我国最早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从这里走出一大批热心于民众事业的有识之士,他们为我中华民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阳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之乡,纺织产品品种丰富,质量好。除此之外,高阳还是古帝颛顼故乡。
 

', 'cityname' => '高阳', ], [ 'title' => 'tangxian', 'content' => '

唐县辖7个镇、13个乡,345个行政村:仁厚镇、王京镇、高昌镇、北罗镇、白合镇、军城镇、川里镇、长古城乡、都亭乡、南店头乡、北店头乡、罗庄乡、雹水乡、大洋乡、迷城乡、齐家佐乡、羊角乡、石门乡、黄石口乡、倒马关乡。
 

', 'cityname' => '唐县', ], [ 'title' => 'shunping', 'content' => '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的东麓,古城保定市西郊,属低山丘陵区,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全县总面积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万亩,人口30万。顺平县交通四通八达,邻近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和京广铁路从县域穿境而过,北距首都北京150公里,东距天津直辖市190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西距太原300公里,大同260公里,处于环京、津、石、保、太大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占有明显区位优势。顺平县辖3个镇、7个乡:蒲阳镇、高于铺镇、腰山镇、蒲上乡、白云乡、河口乡、安阳乡、台鱼乡、大悲乡、神南乡。顺平县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特色明显。山区、沿山区蕴着优质的矿产资源,高级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大理石储量丰富,水泥岩已探明储量8560.9万吨。顺平县林果全国知名,葡萄和草莓在全国各大城市市场有一定声誉。东南部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等产品。
 

', 'cityname' => '顺平', ], [ 'title' => 'xushui', 'content' => '

徐水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地处北纬38°09?–39°09?,东经115°19?–115°46?。东与容城县、安新县交界,南与清苑县、北市区为邻,西与满城县、易县接壤,北与定兴县相连,总面积723平方公里。辖7镇7乡,一个城区办事处,304个行政村。2006年末,全县实有耕地678090亩,总户数158556户,总人口5615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847人。县内以汉族为主,回、满、壮、蒙等民族合睦相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县城西北象山,海拔447米,最低点在县城东南大因镇的李家迪城村,海拔8米。依照形态和成因不同,全县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大致以大王店为界,以西为剥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丘陵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6%,以东为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区,自然坡度1‰左右。属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自然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1.9℃,年无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744.9小时。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开阔。耕作条件良好,水利设施完善。2006年末,农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65台,农用排灌机械13320台,机井11389眼。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902185亩(含复种面积),粮食总产量365120吨,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637万元,农业商品率71.2℅。西部山区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板石、高岭土、白云石、铁矿石等。板石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釜山乡、义联庄乡,储量为4亿立方米,是世界三大板石主产区之一。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河流有瀑河、漕河、萍河,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
 

', 'cityname' => '徐水', ], [ 'title' => 'lixian', 'content' => '

蠡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京津石三角腹地,全县总面积650平方公里,人口51万,辖8镇5乡、232个行政村。蠡县辖8个镇、5个乡:蠡吾镇、留史镇、大百尺镇、辛兴镇、北郭丹镇、万安镇、桑园镇、南庄镇、小陈乡、林堡乡、北埝头乡、鲍墟乡、大曲堤乡。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越国名臣范蠡功成身退曾于此经商,孟尝君曾在此招贤纳士。这里是清代”颜李”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李恕谷的故里。三十年代,震惊全国的”高蠡暴动”就发生于此;《红旗谱》的作者、著名作家梁斌,著名画家黄胄也诞生此地。蠡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电力设施完备。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8公里,东临京九铁路25公里,朔黄铁路横贯县镜。有温留、高蠡、定河、林曲四条公路干线和高标准的乡村公路相连,四通八达。蠡县农业发达,因盛产棉花,素有”银蠡县”之称。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麻山药、无公害蔬菜种植,紫貂、银狐、奶牛、獭兔、鹧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麻山药种植达3.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绿参”牌麻山药被评为省优品牌,”佼佼”牌麻山药露荣获国优产品。2003年,蠡县被命名为”河北麻山药之乡”。紫貂、兰狐、银狐等珍稀动物养殖年出栏达10万只。
 

', 'cityname' => '蠡县', ], [ 'title' => 'fuping', 'content' => '

阜平县位于中国河北省西部。属保定市,与山西省接壤。北纬38°9′-39°7′,东经113°45′-114°31′。东与曲阳、唐县交界,东北与涞源为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相接,西北与山西省繁峙县接壤,南与行唐县、灵寿县毗连,北与山西省灵邱县交接。全县东西长74.8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2491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1990年人口19.74万。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藏、苗、壮等少数民族。面积2480平方千米。县政府驻阜平镇北街。阜平自然资源丰富,是河北省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县。农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阜平大枣驰名中外,达3000多万株,年产上亿斤,以大枣为原料的深加工发展到8大系列30多个品种。核桃、板栗、花椒盛誉国内外市场,是出口的名牌产品;阜平土豆以个大、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著称,种植面积4万多亩,年产2亿多斤,是理想的土豆种子基地。矿产丰蕴,有大规撞开发的得天独厚条件。现已探明的主要矿种,花岗岩总储量45亿方、铁2亿吨、金12吨。墨玉花岗岩被誉为“中国一号黑”而走俏海外,优质石灰岩、云母、铜、铝等储量也十分丰富。目前全县花岗岩开采、加工企业140个,年加工能力25万平方米以上;选铁炼铁厂12个,年加工铁精粉产量达20万吨,生铁2万吨。全县328万亩山场,有着丰盛的饲草资源,以县冷冻厂、皮毛厂为加工龙头,以万只羊场、万头肉牛场为养殖龙头,全县牛羊兔饲养总量已逾30万。旅游景观美不胜收,有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古长城”,康熙帝御马刨出的“马刨泉”,千姿百态的石佛堂,有康熙御寝的“龙宿庵”,长万米的活岩溶地形“金龙洞”,能滋润肌肤,医治百病的温泉有四处。有慰藉先烈不朽英灵的“烈士陵”,“干人墓”,铭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的城南庄革命纪念馆。
 

', 'cityname' => '阜平', ], [ 'title' => 'quyang', 'content' => '

隶属保定市辖县,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脚下,雕刻之乡(还有一个是福建惠安)人口53万(2001年),面积1083.7平方公里,辖4镇11乡,县府驻恒州镇。工业的主导产业有雕刻、水泥、汽配、采煤等,农业主产玉米、小麦、谷子,盛产鸭梨、大枣等。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过境。年均温1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矿藏中煤、大理石、云母、耐火土等储量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北岳庙,有蔺相如墓、定窑遗址、灵山聚龙洞、王快水库等风景名胜地。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北京经济圈内,总面积1083.7平方公里,人口53万(2001年),是河北省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素有中国“雕刻之乡”美誉。曲阳雕刻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元。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队伍,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以石雕为龙头的当代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目前,全县已拥有世界级雕刻大师3名,省级以上雕刻大师100余名,雕刻企业摊点2260个,从业人员达24000余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开采、设计、加工、销售、运输、安装一体化。雕刻门类也从单纯的石雕拓展到木雕、牙雕、玉雕、铜雕、不锈钢雕等领域。雕刻技法日臻精进,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不一而足。雕刻产品种类繁多,既有传统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曲阳艺人将自己的匠心智慧毫无保留地倾注在灵光四溢的雕刀之上,璞赋生命,雕刻精神。
 

', 'cityname' => '曲阳', ], [ 'title' => 'mancheng', 'content' => '

满城地处河北中部,人口38.7万,总面积658平方公里,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交通便利,物阜民丰。毗邻京津石保等大中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古为燕南赵北通衢要地。境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城中山靖王墓以出土“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等珍稀文物享誉海内外。境内果品、建材、矿产、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优质的“一亩泉”地下水脉总储量19亿立方米,微量元素含量和理化指标可与崂山矿泉水媲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迅猛,经济实力倍增。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022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99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57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86万元。人均GDP达到10486元。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83312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6079万元。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2.0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7元。全县工业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化工、食品、造纸、电器、轻纺为主的十大主导行业,主导产品达到l150个,三元钢化玻璃、精制磺酸、脱胺酸在国际畅销。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充实了网上招商项目库,补充完善了“一上三引”优惠政策,组建了经济专家顾问团,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305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6万美元。农副产品质量好、产量高,为北方有名的粮、棉、油、果高产县。满城草莓种植历史悠久,2004年种植面积达6.8万亩,总产量11.7万吨,已发展成为全国草莓生产基地县。
 

', 'cityname' => '满城', ], [ 'title' => 'baoding', 'content' => '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几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省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层重要地位。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 'cityname' => '保定', ], [ 'title' => 'xinji', 'content' => '

辛集市隶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市政府驻地辛集镇位于石家庄市东65公里处,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辛集位于石德铁路沿线,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横跨全境,通达全国各地。辛集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东与深县为邻,南与冀县、宁晋县相接,西与晋州市毗连。全市总面积95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辖15个乡镇。辛集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是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辛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皮革产销基地之一,200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以其独特的皮革产业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眯。辛集皮革城以其繁荣的市场、优良的环境,诚迎中外皮革业同行投资辛集,共创皮革大王。为确保制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1995年开始,辛集市共投资6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三个制革工业区,全市137家制革企业全部进区生产,彻底解决了分散建厂、污水不易治理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
 

', 'cityname' => '辛集', ], [ 'title' => 'yuhua', 'content' => '

裕华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石家庄市区东南部,东经114º29′,北纬38º04′。裕华区成立于2001年3月21日,是国务院批准的石家庄市城市副中心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区域。总面积101.45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 [1] (2012年)。裕华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日照时数近2200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40天。裕华区2013年生产总值1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8.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51元。裕华区下辖1个镇、9个街道、23个村、66个社区。1947年12月26日,石门更名为石家庄市,设八个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为郊区。1950年8月22日,将郊区四个区合为两个区,即原五、八区合为新五区,原六、七区合为新六区。1953年12月21日,郊区两个区合为一个郊区(后改称振头区)。1958年8月,郊区成立卫星公社(驻东简良村)、红星公社(驻二十里铺村)、东风公社(驻西兆通村),直接归石家庄市领导,同时撤销振头区建制。
 

', 'cityname' => '裕华', ], [ 'title' => 'zhaoxian', 'content' => '

赵县,古称赵州,位居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赵县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县,是国家命名的“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花梨之乡”,是全省唯一的“芦笋生产基地县”。赵县境内平川沃野,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积7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梨果、芦笋、食用菌等。年粮食总产4.3亿公斤以上。梨果是赵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3.8亿公斤,所产“赵州”牌雪花梨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国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梨”,荣获“中华名果”称号。赵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拥有省保以上文物11处,其中,赵州桥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被誉为“世界桥梁鼻祖”和“天下第一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永通桥与赵州桥并称“姊妹桥”,有异曲同工之妙;陀罗尼经幢被誉为“华夏第一塔”。
 

', 'cityname' => '赵县', ], [ 'title' => 'jingxingkuangqu', 'content' => '

井陉矿区位于石家庄市市区西部,属石家庄市直辖区。矿区位于晋冀两省咽喉,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地带。井陉矿区境内有石太铁路与域内新井、凤张两条支线相连。井陉矿区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井陉矿区总面积69.98平方公里,人口10万(2010年)辖2个街道,2个镇,1个乡。2007年,井陉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965万元。井陉矿区地处石家庄市西部井陉盆地,位于北纬38°01′18″–38°08′03″,东经113°58′50″–114°06′08″之间。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地带,东距石家庄市50公里,西距山西省阳泉市45公里,周边与井陉县接壤,总面积69.9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井陉矿区', ], [ 'title' => 'jingxing', 'content' => '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井陉拉花”在中国举办的秧歌大赛中获四项大奖,并荣获国家级最高奖—群星奖金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井陉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折207.48万亩,其中耕地34.3万亩,占总面积16.5%。2010年11月1日有人口总数为309882人。石家庄市井陉县荣获“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井陉县被《河北省县城建设目标体系》确定为河北省A类县城。
 

', 'cityname' => '井陉', ], [ 'title' => 'yuanshi', 'content' => '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县相邻,北与鹿泉市相邻。东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总面积849平方千米(简册)/668.4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槐阳镇文化路59号。邮编:051130。行政区划代码:130132。区号:0311。拼音:YuanshiXian元氏县辖6个镇、9个乡:槐阳镇、南因镇、南佐镇、因村镇、姬村镇、宋曹镇、东张乡、赵同乡、马村乡、北褚乡、苏阳乡、苏村乡、北正乡、前仙乡、黑水河乡。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境内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有3个火车站,与周围县市相连的公路四通八达。元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战国初元氏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为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这里是东汉汉明帝刘庄的诞生地,是战国名将李牧、楚汉名士李左车的故乡。古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龙山,潜心研究数学理论,写出了享誉中外的数学理论专著《测园海镜》。悠久的历史给元氏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东韩台“古墓群”;城内屹立着的“开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龙山“石窟”;先后被省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铜器34件,玉器5件,铜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区封龙山有许多文物古迹,山色秀丽、风景宜人,流传着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封龙山汉碑有3通被纳入我国百种名碑之列,,誉为“国宝”。
 

', 'cityname' => '元氏', ], [ 'title' => 'xinhua-2', 'content' => '

新华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西望太行山,北依滹沱河。 [1] 新华区位于东经114°47’,北纬38°05’。总面积92.11平方公里,总人口625119人(2010年),辖11个街道、2个镇、2个乡。截至2015年,新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4亿元。新华区有毗卢寺、赵佗先人墓、大石桥等景点。截至2014年,新华区辖11个街道、2个镇、2个乡:革新街道、新华路街道、宁安街道、东焦街道、西苑街道、合作路街道、联盟街道、石岗街道、五七街道、天苑街道、北苑街道、大郭镇、赵陵铺镇、西三庄乡、杜北乡。区政府驻泰华街93号。
 

', 'cityname' => '新华', ], [ 'title' => 'pingshan', 'content' => '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东临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平山县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人口45万。平山县东距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5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距石家庄机场50公里。境内出省路7条,国省道4条,县乡骨干公路180条,总里程1630公里,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朔黄铁路途径平山80公里,建有7个车站。国家重点项目西柏坡电厂建在平山城东,一、二期工程已并网发电,电力供应充足。平山通讯设施先进,程控交换机容量达10万门以上,直拨国际。建有数字移动基站60个,开通了internet网。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覆盖全县。
 

', 'cityname' => '平山', ], [ 'title' => 'shijiazhuang', 'content' => '', 'cityname' => '石家庄', ], [ 'title' => 'wuji', 'content' => '

无极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东向平原,西倚太行,南邻滹沱,北望京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呈缓坡倾斜,绵亘数十里,膏壤沃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河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2003年,全县辖6个镇、5个乡、213个行政村,有汉、回、满、蒙古等27个民族,248个姓氏,总人口482799人(其中农业人口442751人,占总人口的9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1人,全县耕地面积529545亩。县治无极镇。近年来,无极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兴县”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亿元,财政收入1.53亿元。1985-1993年刘日担任任无极县委书记期间,全县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使无极和刘日在全国家喻户晓。
 

', 'cityname' => '无极', ], [ 'title' => 'qiaoxi-3', 'content' => '

桥西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部,地处市区京广铁路以西,中山路以南,西与鹿泉区接壤,北与新华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 。桥西区总面积75.28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总人口80万(2014年)。2014年,桥西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4.4亿元。桥西区有裕西公园、白求恩墓、石家庄和平公园等景点。截至2015年,桥西区辖12个街道:东里街道、中山路街道、南长街道、维明街道、裕西街道、友谊街道、红旗街道、新石街道、苑东街道、西里街道、振头街道、留营街道;区政府驻石家庄市维明南大街120号。桥西区位于石家庄市市区西南部,地处市区京广铁路以西,中山路以南;西与鹿泉区接壤,北与新华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 ;总面积75.2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桥西', ], [ 'title' => 'xinjie', 'content' => '', 'cityname' => '新界', ], [ 'title' => 'zanhuang', 'content' => '

赞皇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部,与高邑、元氏和井陉县相毗邻,北距石家庄市44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04公里,西临煤海山西,东近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赞皇镇通府街1号。邮编:05123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位于县境西南部,奇峰林立、植被繁茂,冬暖夏凉,是距省会最近、最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已被列入吉尼斯记录大全。另外,县境内还有南部的天台山,东部的五马山,西部的棋盘山、锁云湖等正在开发的新旅游景点和坛山避暑岩、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车城、韩信拜将台、唐李德裕书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等名胜古迹。
 

', 'cityname' => '赞皇', ], [ 'title' => 'changan', 'content' => '', 'cityname' => '长安', ], [ 'title' => 'jiulong', 'content' => '

九龙(Kowloon)全名为九龙半岛,是香港的三大区域之一,九龙东南西三面都被维多利亚港包围。九龙与一海之隔的港岛一样,是组成香港繁盛的市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尖沙咀、油麻地及旺角(简称油尖旺)最具吸引力,这些地区购物、饮食、娱乐与文化应有尽有,与港岛不分高下!著名的商业中心尖沙嘴中心、帝国中心、好时中心、南洋中心等。各式商店鳞次栉比,是游客聚集的购物天堂。著名的酒店有富豪酒店、海景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九龙东、西部为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北部是住宅区,南部是著名的商业区。世界最繁忙机场之一的前香港机场启德机场就在九龙,现在了变成游园区。根据2001年香港人口普查,九龙的人口总数为2,023,979,占全香港人口30.2%。
 

', 'cityname' => '九龙', ], [ 'title' => 'shenze', 'content' => '

深泽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石(家庄)、衡(水)、保(定)三市交界处,北距首都250公里,西距省会75公里,民航机场45公里,毗邻石德、京广、京九铁路,正饶、安辛等二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总面积296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四乡二镇,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富民强县”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突出发展个体私营工商业企业,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增长,推动了县域经济建设的实质性进展,到2001年6月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财政收入完成386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去年我县城乡居民的人均存款达8300多元,居全市前茅。
 

', 'cityname' => '深泽', ], [ 'title' => 'luquan', 'content' => '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偏西,太行山东麓。总面积603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3年)。全市辖9个镇、3个乡:获鹿镇、铜冶镇、寺家庄镇、上庄镇、李村镇、宜安镇、黄壁庄镇、大河镇、山尹村镇、石井乡、白鹿泉乡、上寨乡。市政府驻获鹿镇镇宁路6号。
 

', 'cityname' => '鹿泉', ], [ 'title' => 'xianggang', 'content' => '

香港地区面积最大的部分,连同附近的235个小岛屿,面积975.1平方千米,约占香港面积的92%。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雾山为最高峰。山岭连绵,农地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新界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香港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大埔、上水、屯门、粉岭、元朗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昔日的农村现在到处高楼林立,已经逐步变成新兴热闹的工业城镇。位于西北的葵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海运中心,1972年正式启用,已迅速扩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集装箱码头。名胜有大屿山、沙田马场、彭福公园、西贡半岛。
 

', 'cityname' => '香港', ], [ 'title' => 'gaoyi', 'content' => '

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石家庄市南部,距省会石家庄50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年平均温度12.5度,平均年降雨量520mm,年日照时间2660小时,平均无霜期191天。县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四乡一镇,一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人口175645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石家庄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西部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陶瓷黏土、紫砂陶土、电解石及建筑用砂等1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陶瓷黏土和紫砂陶土质地优良,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拥有2.1万门程控电话和1.6万部移动电话,可保障电报、电传、因特网等多功能通讯需求。县城建设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绿化、美化。县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9亿元,财政收入649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拥有建筑陶瓷企业62家,生产线72条,年产地板砖、外墙砖、内墙砖8000万平米。水泥企业3家,年生产能力100万吨。食品加工企业60多家,年产食用油、淀粉等20万吨。轻纺企业160多家,主要产品有玻璃制品、日用陶瓷、坯布、棉纱等,年产坯布2亿米,输液瓶1.5亿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蔬菜种植面积12.1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10.7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000亩,绿化苗木5300亩,各类经济林面积2万亩,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蔬菜丰收计划项目示范县”、“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速生用材林及苗木繁育基地县”。旅游资源开发前景看好,景点不仅有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千秋台,明朝吏部尚书赵南星祠堂,还有以旅游观光农业为依托的金峦山风景区、北方花卉园区、天公农业园、金世纪林果园区、高益园林等。
 

', 'cityname' => '高邑', ], [ 'title' => 'qinghai', 'content' => '', 'cityname' => '青海', ], [ 'title' => 'xinle', 'content' => '', 'cityname' => '新乐', ], [ 'title' => 'lingshou', 'content' => '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县城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民航机场20公里。朔黄铁路横穿我县3个乡镇,并在阜安、青同建两个车站;7000门程控电话已同全国连网。交通方便,通讯便利,能源供应充足。灵寿县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30万人口。地形轮廓呈条状,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30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三种明显的梯级地形特征。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山区昼夜温差大,是发展林果,花卉的基地;中部丘陵地域广阔,是发展旱作农业和畜牧业的基地;南部平原土质肥沃,是发展粮棉瓜菜的基地。境内电力充足,水源丰富,慈河、滹沱河、松阳河流经全县,28座大中小型水库象28颗璀璨的新星镶嵌在灵寿大地。
 

', 'cityname' => '灵寿', ], [ 'title' => 'gangcha', 'content' => '

刚察县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县府驻地沙柳河乡,距州府驻地110公里。人口2.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2.4%,还有汉、蒙古、回、东乡等民族。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5乡。古为羌地。位于境西南62公里处的青海湖鸟岛是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岛上有斑头雁、棕头雁、天鹅等各类候鸟30余种,鸟岛不仅是鸟类动物科研基地,也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刚察自然资源丰富,草场辽阔,总面积1365.5万亩,水草丰美,素号“乐土”,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区之一。全县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8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8.96%。县境内天然草场分布与地貌气候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分为6类。植物以高山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柽柳等为主。
 

', 'cityname' => '刚察', ], [ 'title' => 'jinzhou', 'content' => '

晋州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河流域,石德(石家庄至德州)铁路、沧石公路(307国道)、石黄(石家庄至黄骅)高速公路横经县境。在东经114°58’20”至115°12’30”、北纬37°47’30”至38°09’30”,东西宽20.7公里,南北长41.5公里.四周与辛集市、深泽县、藁城市、赵县、宁晋县相邻。市区晋州镇居市境中北部偏西,距省会石家庄市正东45千米,距石家庄国际机场50千米,距天津港口300千米,距黄骅港240千米,距首都北京300千米,并临近山西省煤炭基地。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下辖8个镇2个乡,4个城区办事处,共224个行政村。晋州市共有1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人口的99.98%。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于晋州市区,多经商。
 

', 'cityname' => '晋州', ], [ 'title' => 'gaocheng', 'content' => '

藁城市,在河北省。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南部,紧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藁城市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东部,全市总面积836平方公里,耕地83万亩,总人口74.3万,辖13镇、1个民族(回族)自治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民航机场位于市境北部,是石家庄市“1+4”组团城市之一。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全淡。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鸭梨及四季蔬菜,“河北粮仓”、“燕赵天府”之称。基础设施良好。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省会、近靠京津。交通发达,石德铁路横穿境内,307国道、省级正饶公路、石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市区距民航机场30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全市油面路通车里程921公里。通讯便利,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可直拨国内外任何一座城市。电力供应充足,拥有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1座。市区服务设施配套,拥有三星级宾馆一家,高标准饭店多家,具有较高的涉外接待能力。
 

', 'cityname' => '藁城', ], [ 'title' => 'haibei', 'content' => '

海北,因地处青海湖北岸而得名。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中段。土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辖海北、门源、祁连、海晏四县和青海湖农场、托勒牧场、同宝牧场三个农牧厂。这里平均海拔3100米,年平均气温0℃,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米,日照时间长,适宜畜牧业生产和种植青稞、油菜籽,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和油菜基地之一。自古以来,海北就是西戎、羌、吐谷浑等民族杂居交错之地。时至今日,海北境内除汉族外,尚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长期以来,各兄弟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共同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州内草原辽阔,牧草丰茂,群山巍峨,林海茫茫,高峡叠起,资源丰富,遍地宝藏,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富饶地方。
 

', 'cityname' => '海北', ], [ 'title' => 'xingtang', 'content' => '

一、行政区划县城龙州镇,下设,上碑,南桥,口头,3镇,11乡。二、交通无水路,铁路设行唐火车站,无航空,客运下设汽车站(发往全国各地)。三、景点1、封崇寺天王殿位于行唐城东街小学院内。始建于北宋天保七年(556年),天王殿坐北朝南,高约8米,面积13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无斗拱。每个柱头上出一个如意头,为砖木结构。2、城隍庙位于行唐城北街政府招待所院内。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为砖木结构大殿建在0.5米高的石台上,殿前有长方形月台。殿高约12米,面积220平方米。面宽5间。进深4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有侧角,檐下有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二朵,四角斗拱比其他为大,攒拱(柱头)为平面抹角。它是境内目前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四、历史行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
 

', 'cityname' => '行唐', ], [ 'title' => 'qilian', 'content' => '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北部,东、北部与甘肃省接壤。总面积15610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地处祁连山南麓中端,祁连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亘于县境中部。走郎南山、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其间。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流贯境内。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年隆水量为270-600毫米。
 

', 'cityname' => '祁连', ], [ 'title' => 'dongguang', 'content' => '

东光县位于华北平原冀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沧州市南部,位于东经116度28分至116度53分,北纬37度44分至38度02分之间。全境横距36.5公里,纵距32.5公里,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南邻吴桥县,两县城相距32公里;北与南皮县毗连,两县城相距20公里;西与阜城县以南运河为界,两县城相距33公里;西南与景县接壤;西北与泊头市接壤;东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县城相距35公里;县城在沧州市政府驻地南55公里处,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偏南180公里处。距首都北京市260多公里,距天津市160多公里。
 

', 'cityname' => '东光', ], [ 'title' => 'menyuan', 'content' => '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北负祁连山脉,南依达坂山。面积6902平方千米。1990年末人口13.70万,少数民族占51.82%。有回、汉、藏、土、蒙古、撒拉等民族,1929年设门源县,1953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山、、台、丘、沟、谷、川、滩兼有。属高原亚寒带气候,1月均温-13.4℃,7月均温11.9℃,年均降水量520毫米。有水资源21.43亿立方米。有煤、铜、金、铁、铅、锌及稀有金属等16种矿产资源。尤以煤分布广,探明储量5500余万吨。
 

', 'cityname' => '门源', ], [ 'title' => 'qingxian', 'content' => '

青县位于冀东平原东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青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这里曾是盘古择居之地,现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等多处遗迹,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县境内穿过,自古以来,此地商贾云集、百业俱兴。目前,青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强最大的输油气钢管制造基地、环京津地区最大的针织毛衫生产加工基地、环京津地区重要的民用钢材生产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配套加工基地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青县辖6个镇、4个乡:清州镇、金牛镇、新兴镇、流河镇、木门店镇、马厂镇、周官屯乡、曹寺乡、盘古乡、陈嘴乡。
 

', 'cityname' => '青县', ], [ 'title' => 'haiyan', 'content' => '', 'cityname' => '海晏', ], [ 'title' => 'cangzhou', 'content' => '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21公里。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沧州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干燥度1.2-1.5,大陆度63.8-66.0,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本区的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沧州的旅游景点:千年铁狮镇海吼古贝壳堤青云观沧州盐山-千童祠等。
 

', 'cityname' => '沧州', ], [ 'title' => 'botou', 'content' => '

泊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东临渤海,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塘沽港180公里,距黄骅港80公里。京沪铁路、104、1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1990年人口49.47万。汉族为主,有回、壮、满、苗、朝鲜、白、土家、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面积1006.5平方千米。金大定七年(1167)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1946年析交河县置泊头市。此后屡有变易。1983年5月交河县并入。浅层地下水储量为4959万立方米。土特产主要有鸭梨、金丝小枣。泊头地处河北平原,地面开阔,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3.2米(黄海高程),自然坡降仅为万分之一。清代以前,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河流多次流过市境,遗留下纵横交错的河流故道和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今境内大小河流13条,浅层淡水储量平均值为5465立方米。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6℃,多年平均无霜期187天。平均日照时数2783.6小时,年平均降水529.8毫米。土壤肥沃,属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作区。古代市境东有运河,西有驿路,乃兵家所争之战略要地。运河两岸,轮舶辐辏,商贾云集,又为津南一大商埠。近代始,穿越市境的津浦铁路,及京福、京大、沧石等国家干线公路的相继修筑,泊头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和战略经济区的地位更为突出和重要。泊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刘理、王兰生等清代硕儒,和现代著名地质学家王竹泉、抗日名将孙桐宣、爱国民主教育人士南汉忱等优秀人物,更有黄立荣、申宪智等优秀共产党人。市境的严家铺村,是汉代河间献王刘德筑日华宫,集名儒讲研学术的风水宝地,明代兴建的清真寺,又以其规模宏伟,风格独特而驰名中外。
 

', 'cityname' => '泊头', ], [ 'title' => 'guangyang', 'content' => '

广阳区是 河北省 廊坊市辖区, 地处河北省中北部,廊坊市区北部,下辖5个街道、3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管委会,总面积361.89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2013年)。广阳境域周代属燕国地,西汉置 安次县,1989年成立地级廊坊市并设安次区, 2000年划出安次区京沪铁路以北部分及九州、万庄等乡镇,成立广阳区。广阳有炊庄高腔戏、冀中笙管乐、李派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大枣林庄古槐、北旺村遗址等文物古迹。广阳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永定河、龙河、凤河、新旧天堂河流经境内。粮食主产小麦、玉米,工业门类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电器、食品、调料、服装、玻璃制品、印刷、化工等,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区内。2013年广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4亿元。
 

', 'cityname' => '广阳', ], [ 'title' => 'mengcun', 'content' => '

孟村回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山东,北靠京津,是河北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和国家确定的民族贸易县。孟村于1955年建县,县域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其中回族4.7万,占县内总人口的24%,是我国北方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县虽晚,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商代开始,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县内新县镇设浮水县,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孟氏应诏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后又有回族陆续迁来,孟村一带逐渐形成回族较集中的聚居区。
 

', 'cityname' => '孟村', ], [ 'title' => 'anci', 'content' => '

安次区是河北省 廊坊市辖区,地处河北省中北部,廊 坊市区南部,下辖3个街道、4个镇、4个乡,总面积578.4平方公里,总人口36.03万人(2013年)。安次境域周代属燕国地, 西汉置安次县,元代改安次县为东安县,民国年间复名安次县, 1974年成立地级廊坊地区,1983年,析安次县建廊坊市(县级)。1989年,改原廊坊地区和廊坊市,设立地级廊坊市,原县级廊坊市的行政区域改称安次区,设安次区。境内有北茨平村遗址、郑忠墓、大伍龙元墓群、刘体乾墓等古迹遗址,历史上涌现出吕端、黄诚等名人志士。安次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永定河、龙河、老龙河 流经境内。粮食主产小麦、玉米,2013年粮食总产量84280吨。工业以文体乐器、印刷包装、精密电子配件为主导产业。2013年安次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6亿元。
 

', 'cityname' => '安次', ], [ 'title' => 'wuqiao', 'content' => '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交界处,总面积600平方公里,辖五镇五乡,473个行政村,28万人口。吴桥物华天宝,沃野肥美。全县耕地面积59万亩。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农业生态良好,棉山粮海,林茂果香,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国家优质棉生产及出口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30万亩,素有“银吴桥”之称。吴桥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对外开放县,建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使吴桥工业充满生机,已初步形成以机械、化工、轻工、食品、建材、纺织、造纸、工具等行业为主的生产体系、农副产品加工体系。五金工具、抽纱等50多个品种,2000多种规格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资企业吴桥越隽纺织有限公司系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吴桥是世界杂技文化析摇篮,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世界东方大赛场。吴桥杂技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全县有50多个杂技团体常年活跃在国内外,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占地1000亩的“AAAA”级杂技旅游景区——杂技大世界,融千年杂技文化于一苑,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被列入国际旅游线路,成为世界唯一的东方杂技文化旅游胜地。
 

', 'cityname' => '吴桥', ], [ 'title' => 'sanhe', 'content' => '

中国首都──北京的正东,燕山脚下,洵河岸边,有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河北省三河市。在6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山有水有平原。43万勤劳聪慧的三河人民勇创千秋业,苦建百世功,在富裕和文明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从荒芜走向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三河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连续7年成为廊坊的“排头兵”,名列河北“十强”,并跻身全国“百强”。三河市位于海河流域,处于东经116°45′—117°15′,北纬39°48′—40°05′之间,辖区总面积643平方公里,大部是平原,城内有洵河,鲍邱河,潮白河等河流滋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东北部是燕山山脉,矿产极为丰富,有大量的高质白云石矿,石灰石矿,页岩矿等,山上盛产苹果、核桃、柿子、小枣等果品。三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西距天安门58公里,是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河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东北部果、西部菜、南部粮、中部花”的区域布局,粮、果、菜、花、牛、猪、鸡、羊、渔九业兴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全市大力实施“龙头、基地、专业村、大户、市场、服务、投入”七大工程,坚持“项目、名牌、科技、设施、政策、领导”六大带动战略,培植了全国养牛状元李福成、全省养猪状元宋志明和鸡王杜道生、花王王松田等一批种养业称王大户,构筑了粮油食品加工、肉牛饲养加工、生猪饲养加工、果品生产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华美”牌高烹油、“福成”牌牛肉畅销京津大市场,“金河”牌果汁打入了美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华美粮油食品集团跨入了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行列,福成养牛集团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企业。俯看三河大地,昔日的沙丘地变成了今天的高产田,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今天的花果林,昔日的废水坑变成了今天的养殖场。春季里桃花烂漫,郁金香争芳吐艳;夏日里麦浪滚滚,收割机马达欢唱;秋天里果满枝头,五畜肥壮鱼儿跃;冬季里大棚遍野,绿色食品味道鲜。三河农业的“节水化、机械化、优种化、科技化”水平正日益提高,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一优双高”现代农业的转变。
 

', 'cityname' => '三河', ], [ 'title' => 'nanpi', 'content' => '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南皮县辖六镇三乡,总面积790平方公里,待开发土地22万亩,人口34万。南皮县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列为粮、棉基地县。林果生产跨入省市先进行列,鸭梨、苹果、金丝小枣等干鲜果品蜚声中外,年产超亿斤。畜牧产品种类齐全,已形成规模优势,大牲畜年存栏20.5万头,羊存栏14.7万只,猪存栏12.7万头,家禽52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逐年递增。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10万吨。农业开发和建设正在大规模的进行。南皮县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引进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形成了机械、轻纺、化工、电子五金等行业为支柱,建材、塑料、工艺美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较齐全的生产体系。棉纱、针织坯布及服装、玻璃器皿、榨油机、五金电子元器件、氨基磺酸、冰片等多种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盛誉。南皮县距首都北京234公里,天津148公里,天津新港185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9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南皮县交通便利。京沪铁路津浦段及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新开通的京沪高速公路在南皮设有出入口,省道海泊公路横贯东西,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电力依靠华北电网和冀南电网双向供电,现有110KVA变电站一座,35KVA变电站七座,电容量充裕。全县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县、乡、村全部实现了电话国际国内长途直拨。南皮县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农机、林果等专业学会12个,会员501人,全县科技人员3869人,其中高中职专业技术人员838人,与中国科学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常设科研单位17个,具备了一定的人才、技术优势。
 

', 'cityname' => '南皮', ], [ 'title' => 'bazhou', 'content' => '', 'cityname' => '霸州', ], [ 'title' => 'suning', 'content' => '

肃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沧州市最西端,东与河间市交界,北与高阳县接壤,西与蠡县为邻,南与饶阳县和献县毗连。县境地处北纬38016’—38032’、东经115042’—116002之间,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县城北距首都北京市17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市127公里,东距沧州市92公里。城内最高点为今邮电局营业楼处。地理坐标:北纬38026、东经115051’,海拔(黄海高程,下同)16.392米。沧(州)定(州)公路东西横穿全境,肃(宁)饶(阳)公路自县城向南直达饶阳县城。京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境内长19.8公里。
 

', 'cityname' => '肃宁', ], [ 'title' => 'dachang', 'content' => '

大厂回族自治县始建于1955年,行政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是全国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下辖2镇3乡105个行政村,总人口11.1万,其中回族人口2.4万,占该县总人口的21.9%。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县以建设“人口小县,经济强县”为目标,以一抓(项目)、二促(非公有制经济、畜牧产业化)、三增(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为工作切入点,解放思想,创新进取,实现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该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达到17207元;财政收入1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人均9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2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和9%。
 

', 'cityname' => '大厂', ], [ 'title' => 'yanshan', 'content' => '

盐山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环渤海经济区开发县”,是我国最大的管道装备制造、研发和产品集散地,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18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多年来被誉为“管道产品之乡”。2007年8月被冠名“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盐山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江浙一带至京津、东北的必经之地。距北京市380公里,天津市150公里,济南市160公里。全县境辖北纬37°49′—38°06′,东经116°56′—117°30′,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温度12.1℃,雨热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土地为远古时期黄河冲刷河沙堆积而成,故地势平坦,而境内无山;地势结构稳定。土微碱,喜雨怕旱,多旱;无大震。
 

', 'cityname' => '盐山', ], [ 'title' => 'wenan', 'content' => '

文安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面积1028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13个乡镇,5个国营农场,383个行政村。文安县辖12个镇、1个民族乡:文安镇、新镇镇、苏桥镇、大柳河镇、左各庄镇、滩里镇、史各庄镇、赵各庄镇、兴隆宫镇、大留镇镇、孙氏镇、德归镇、大围河回族满族乡。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其间,北距北京120公里,东邻天津80公里,西距保定90公里,两小时可进京,一小时可下卫,京九铁路穿越县境27公里,设文安、新镇两站;国家及省级3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境,乡乡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 'cityname' => '文安', ], [ 'title' => 'haixing', 'content' => '

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望京津,与黄骅大港相接,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海岸线18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盐田面积90万公亩,盐碱地40万亩,滩涂50万亩,辖区内11.7平方公里纳入黄骅港开发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开发潜力巨大,连接港口与腹地的正港公路、纵贯渤海之滨的海防公路、连接山东与京津的黄辛公路在境内交汇,即将开通的津汕高速公路,交通快捷便利。不锈钢餐具、鱼子渔粉、丰年虫卵等特色产业享有盛誉。海兴人民以勤俭、淳朴、热情而著称。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开放兴县战略,努力做强做大沿海临港大开放、滩涂资源大开发、工业总量大提升、特色种养大发展、优势产业大扩张五篇大文章,全力打造绿色海兴、诚信海兴、活力海兴、高效海兴,将以最佳的环境、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政策、最低的成本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 'cityname' => '海兴', ], [ 'title' => 'dacheng', 'content' => '', 'cityname' => '大城', ], [ 'title' => 'xianghe', 'content' => '

香河位于京津之间,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31万,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在河北省第11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香河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京唐港150公里。从香河出发,30分钟可达北京市中心或天津市区,1小时就可以“上天下海”。香河境内及周边交通网络密集,拥有京秦、京山、京津、京九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四条国家级公路干线,以及京沈、京沪、京津塘、京开、津保、京石六条高速公路干线。北京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七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而这两条公路恰好从香河穿过。届时,香河与北京周边县区的交往会更加方便,与天津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全县环境优美,绿树成阴,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37%。全县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香河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六千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其建制远溯辽宋,辽太宗在此设淑阳郡,时城东南滨水,掬觉微香,故名香河,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燕王朱棣曾有意在此建都,后因统兵北上,在此留下一大憾事。香河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曾诞生了京剧名家郝寿臣、武术大师张策、学界泰斗张中行等誉满华夏的名师大家。解放战争时期轰动中外的安平事件即发生在香河,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原型即源自香河。青年作家张玉清、李树松创作的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时任全国文联主席的高运甲亲笔题词“南有江阴,北有香河”。香河县辖7个镇、2个乡:淑阳镇、蒋辛屯镇、渠口镇、安头屯镇、安平镇、刘宋镇、五百户镇、钱旺乡、钳屯乡。
 

', 'cityname' => '香河', ], [ 'title' => 'shuangluan', 'content' => '

双滦区是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郊,距承德市区11.5千米。地跨东经117°37′—117°54′,北纬40°48′—41°12′。东南西北分别与双桥区、承德县、滦平县、隆化县交界。因境内有双塔山、滦河水而得名。双滦区属于暖温和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区下辖3个街道、4个镇和2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451.736平方千米。101国道自西向东贯穿、京承旅游公路、京承高速公路、承围公路(承赤西线)途经境内。2010年,双滦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7万元。双滦区在社区建设和治理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清雍正元年(1723年),于热河上营设热河直隶厅,境域属热河厅管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热河复设承德州,其治所开始曾设在喀喇河屯。清乾隆七年(1742年),撤承德州,境域设喀喇河屯厅,隶属热河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热河直隶厅改承德府;喀喇河屯厅改为滦平县,隶属承德府。
 

', 'cityname' => '双滦', ], [ 'title' => 'caofeidian', 'content' => '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原系滦南县南部海域一带状小岛,小岛基本呈长方形,南面略高于北面,四周略高于中间,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小岛南端设有一灯楼,为海上导航标志,土质以沙为主,距滦南县城63公里,距大陆最近点(林雀)17公里。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东距京唐港33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
 

', 'cityname' => '曹妃甸', ], [ 'title' => 'yongqing', 'content' => '

永清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位于河北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幅员面积776平方公里,现辖五镇、九乡、一园,共386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人。永清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永清镇、韩村镇、后奕镇、别古庄镇、里澜城镇、管家务回族乡、曹家务乡、龙虎庄乡、刘街乡、三圣口乡。近年来,永清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瞄准“两个双翻番”奋斗目标,按照“招商引智并举、园区民本优先、产业环境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兴县、工业立县、开放强县”三大主体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目前,永清县已成为京津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环首都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联系县”、“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域内建有北方最大的燃气工业区。洁净、秩序、靓美的县城环境让人留连忘返。永清县地处京畿重地、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大北京战略经济圈的轴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永清县北距首都60公里,东距天津市60公里,距首都机场8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域内交通发达,半小时圈内有京津、京石、津保、京深四条高速公路和102、106两条国道以及京九铁路;1小时圈内有京津两大直辖市、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新港。按照国家和省市交通规划,到2007年将有京沪、霸密、廊泊等7条国家、省级干线和高速公路在永清境内规划建设,届时县内公路网络将实现“五纵四横”,公路密度达到75%以上,实现与京津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凭借其优越的地质、领空、区位等条件,永清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候选场址。
 

', 'cityname' => '永清', ], [ 'title' => 'weichang', 'content' =>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邻内蒙古赤峰市,北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与内蒙古多伦县相连。总面积9058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围场县位于承德市最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41度35分至42度40分,东经116度32分至118度14分。全县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是承德市面积最大的县。西北、北、东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县、隆化县接壤,是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之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辖7个镇、30个乡:围场镇、四合永镇、克勒沟镇、棋盘山镇、半截塔镇、朝阳地镇、朝阳湾镇、道坝子乡、龙头山乡、腰站乡、黄土坎乡、四道沟乡、兰旗卡伦乡、银窝沟乡、新地乡、广发永乡、育太和乡、郭家湾乡、杨家湾乡、大唤起乡、哈里哈乡、新拨乡、张家湾乡、宝元栈乡、山湾子乡、三义永乡、姜家店乡、下伙房乡、燕格柏乡、牌楼乡、城子乡、老窝铺乡、御道口乡、石桌子乡、大头山乡、南山嘴乡、西龙头乡。198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 'cityname' => '围场', ], [ 'title' => 'yutian', 'content' => '

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最西端,北枕燕山余脉,南睦渤海之滨。地处京、津、唐、秦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县境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750个行政村,总人口64.2万人。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燕山余脉,丘陵连绵;中部为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南部为洼地,土地广阔。全县有耕地面积110万亩,其中水浇地80多万亩。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东部季风性大陆气候。玉田县辖14个镇、6个乡:玉田镇、亮甲店镇、鸦鸿桥镇、窝洛沽镇、石臼窝镇、虹桥镇、散水头镇、林南仓镇、林西镇、杨家板桥镇、彩亭桥镇、孤树镇、大安镇、唐自头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杨家套乡、潮洛窝乡、陈家铺乡、郭家桥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为4.4亿吨,建有年开发能力120万吨的开滦林南仓煤矿。白云石储量9850万吨,石灰石近4000万吨。特别是地下水资源丰富,据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地下有贯穿全境的奥陶水系和雾迷山水系两条优质矿泉水水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素有“冀东粮仓”之称。玉米、小麦、水稻为骨干作物,年产粮食40多万吨。果品以苹果、安梨柿子为大宗。“四大一小”即大白菜、大葱、大蒜、大萝卜和金丝小枣在国内享有盛誉。
 

', 'cityname' => '玉田', ], [ 'title' => 'guan', 'content' => '

固安古称方城,地处京畿,故有“天子脚下”、“京南第一城”之称,今有京南明珠美誉,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县城北距北京天安门40公里,与北京市大兴区仅以永定河相隔,是北京零距离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696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人口40万。
固安是一方充满机遇的热土。宽松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简便的程序、高效的审批,还有豁达大度、诚挚深沉、勤劳淳朴、多才多艺的京南人民,海内外客商来到这里,一定会有宾至如归的体验。
固安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宝地。肥沃的土壤平畴百里,良好的植被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达到国家一级质量标准,丰富的地下水可与黑龙江五大莲池矿泉水相媲美。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发达的交通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无限商机。
固安北部有十万亩尚在开发之中的沙荒地;中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泉水。其中天然气已在玻璃面珍珠岩等生产企业中广泛应用,目前已通过城区管网进入千家万户,并与横穿全境的西气东输管网连通,服务京津。矿泉水资源广布于300-800米地下,被国家地矿部认定为优质矿泉水,目前已经开发生产的万悦、柳泉河路缘泉等品牌矿泉水畅销京津市场,其中万悦牌矿泉水为中南海特供饮用水。南部100余平方公里的地热资源总储量13亿立方米,可连续开采60-80年,热水出口最高温度达97℃,平均温度在80℃以上,热水矿化度2000-3000毫克/升,水质含有氟、锂、偏硅酸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且具有埋藏浅、出水量大、温度梯度高、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热源取暖、工农业烘干、洗浴、保健、理疗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cityname' => '固安', ], [ 'title' => 'kuancheng', 'content' => '

宽城县位于承德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17分至40度45分和东经118度10分至119度10分之间,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兴隆县邻,北与平泉和承德县相连,南面隔长城与秦皇岛和唐山市相邻。长城沿线上的铁门关是联系关内外的交通要道。全县面积1952平方公里,人口23.5万,是承德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198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宽城满族自治县。全县辖13个乡,5个镇,县政府驻地宽城镇。宽城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是个群山密集、沟谷狭窄、山坡陡峭的石质山区。东北偏高,西南偏低。平均海拔在300至500米之间,宽城县与青龙县交界处的都山主峰,海拔1846.3米,系燕山山脉东段最高峰。潘家口水库,海拔165米。县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鸭嘴山、鸡冠山、平顶山、广东山,东广东山等六大山峰。有孟子岭、峪耳崖、清河、瀑河、柳树下、板城、汤道河等六大川谷。境内的滦河、瀑河、长河、青龙河均属于滦河水系,总长约190余米。瀑河源于平泉境内,入境后汇入滦河,境内长60余米,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宽城县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侯区,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多偏南风,炎热多雨。全县7一月平均气温-9度,七月平均气温23。9度,年平均气温8.6度。孟子岭以南温度高,都山角下的亮甲台温度低,除亮甲台及其北部地区的一部分属中温带外,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夏季常常有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本县处于河北省多雨中心的北部边缘,由于燕山山地迎风坡的地形影响,故形成较多的地形雨,降水量在550~750毫米之间,属承德市多雨区。降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而后向东递减。独石沟→孛罗台→峪耳→大地一线以南到长城一带年降水量在750~780毫米之间,是本县降水最多的地区。
 

', 'cityname' => '宽城', ], [ 'title' => 'qianxi', 'content' => '

唐山市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8°6′-118°37′,北纬39°57′-40°27′。东西横距39千米,南北纵距51千米。总面积1439平方千米。人口36万(2002年)。县人民政府驻兴城镇。邮编:064300。行政区划代码:130227。区号:0315。拼音:QianxiXian。迁西境内多山,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下。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度。年平均降水量81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09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36.4万,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
 

', 'cityname' => '迁西', ], [ 'title' => 'langfang', 'content' => '

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中间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城市。市区北距首都40公里,南距天津市中心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所辖一区两市六县也全部环绕在京津两市周围,素有”京津走廊”之称。廊坊在明代还是一个村庄,因其附近有珐琅寺庙宇,取其谐音为廊坊。清光绪年间,京山铁路修建后在此设站,这个村庄才逐渐发展起来。如今的廊坊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廊坊市的最大优势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公路交通十分发达,有京开、京哈、京津、京福、津保五条国家级公路穿越境内,与40多条地方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公路密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铁路运输极为方便,境内有京山、京沪、京九、大秦、津保等干线铁路通过,通车总里程300公里,有7个区市县设有铁路客货运输站;特别是被誉为共和国”黄金通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穿越我市市区并设有进出口,为廊坊沟通京津两市和机场、港口的联系创造了便利条件。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景点:大围河清真寺大马庄清真寺新世纪步行街文明中华园东方大学城等
 

', 'cityname' => '廊坊', ], [ 'title' => 'fengning', 'content' => '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北面毗邻内蒙古自治区,是面积仅次于围场的第二大县。丰宁县北部处于内蒙古高原南沿,南部属于燕山山脉山区,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北部年平均气温只有0.8℃,南部平均达6.1℃。当地俗称高原地带为“坝上”。丰宁是进入北京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两条河流潮河和白河的发源地,也是天津主要供水来源滦河的水源地,因此环境保护问题相当重要,本县境内控制发展工业,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是北京人夏季重要的避暑旅游地。丰宁地域辽阔,由南向北分别为坝下地区,接坝地区,坝上地区(内蒙古高原南缘)三个地貌单元。坝下地区群山绵亘,峡谷幽深,龙潭瀑布,景色宜人;接坝地区茫茫林海,鸟语花香,是采集和狩猎的天然王国;坝上地区天高地阔,水草丰美。夏季气候凉爽,繁花弥野,骏马奔驰,是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冬季玉树琼花,白雪皑皑,是理想的滑雪胜地。以坝上高原为区域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区,以其清新凉爽的宜人气候,吸引着诸多中外客人来此度假避暑;白云古洞风景名胜区,以峡谷和天然洞穴而著称,僧道尼集一山实为罕见,身临其境如进仙境一般,不由得使人飘飘欲仙;九龙松,佛珠洞,神劈石更显其神、奇、特,令人赞叹。丰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凉爽气候,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文化,使丰宁赢得了“京北旅游明珠”称誉。现已开发京北第一草原旅游度假区,白云古洞风景名胜区,喇嘛山冰臼遗址公园,洪汤寺温泉度假区,云雾庄园,九龙松等20个景点,已纳入“京承旅游热线”的外环线。待开发的喇嘛山景区、燕山大峡谷、洪汤寺温泉等旅游资源十分可观。“滕氏布糊画”是著名民间美术大师滕腾先生发明的新画种,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枝奇葩,其制作工艺获国家专利。另外丰宁的剪纸也享誉海内外。
 

', 'cityname' => '丰宁', ], [ 'title' => 'leting', 'content' => '

乐亭县,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东南濒临渤海。属唐山市。1990年人口47.94万。汉族为主,有满、回、壮、蒙古、瑶、朝鲜、仫佬、水、彝等少数民族。面积1308平方千米。唐置马城县。金天会初年建乐亭县。1941~1942年建丰滦昌乐联合县。1943年建昌乐联合县。1945年11月撤销联合县,恢复乐亭县。乐亭县,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东南濒临渤海。属唐山市。1990年人口47.94万。汉族为主,有满、回、壮、蒙古、瑶、朝鲜、仫佬、水、彝等少数民族。面积1308平方千米。唐置马城县。金天会初年建乐亭县。1941~1942年建丰滦昌乐联合县。1943年建昌乐联合县。1945年11月撤销联合县,恢复乐亭县。
 

', 'cityname' => '乐亭', ], [ 'title' => 'kaiping', 'content' => '

开平区,隶属河北省唐山市,为唐山市辖区。地处冀东平原,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开平自古为商贾重镇,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被誉为”京东四大名镇”之首。 截止2011年,开平区全区辖6个街道、2个镇、4个乡,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6万。2011年,开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32亿元、97.60亿元、45.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3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6.1%。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建立中华民国,次年裁府州称县,滦州改为滦县。开平为直隶省津海道滦县、丰润县所属。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开平隶属河北省滦县和丰润县。
 

', 'cityname' => '开平', ], [ 'title' => 'longhua', 'content' => '

隆化县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献身的地方,位于河北省北部,周围毗邻内蒙古、承德市,承德县、滦平县、丰宁县、围场县。全县总面积549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720万亩、耕地67.2万亩,全县辖10镇15乡,总人口41.6万人,其中满、蒙、回等少数民族22.9万人。隆化处在冀北山区,山地古老,近似丘陵,河谷平川,尤以伊逊河两岸河谷较为宽阔。地面平坦,土质肥沃,庙宫水库建成后,两岸稻谷飘香,阡陌纵横。该县除河谷、狭窄平川外大部为低山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燕山余脉在该县自西北向东南斜向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全县平均海拔750米。境内主要有燕山及其余脉,七老图山脉绵延在东部县境,成为该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的分界领。最高峰位于北部和围场县交界处的敖包山,海拔1852米。该县主要河流都由北向南平行分布。从西向东依次有滦河、伊马吐河、伊逊河、鹦鹉河。伊马吐河在隆化镇西南汇入伊逊河,鹦鹉河在该县中关附近汇入武烈河,成为滦河另一支流。全县平均海拔高度750米,平均日照2857.9小时,有效积温为2300℃-3400℃,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为466.3-579.1毫米,无霜期100-140天。
 

', 'cityname' => '隆化', ], [ 'title' => 'luannan', 'content' => '

滦南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唐山市44公里。1988年被国务院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县。辖28个乡镇,59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8万人,总面积为1270平方公里,有耕地7.4万公顷。滦南县工业以造纸、原盐、建材、冶金、化工、轧钢、饲料等行业为主导,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和规模企业。其中产品多次荣获国内、国际质量大奖。该县已初步形成轧钢、线头棉加工、要材加工、拆车等10大骨干行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利。滦南县处在唐山开放区腹地,北依京山铁路,南临渤海,东望秦皇岛,西近天津,与京唐港、秦皇港、天津港毗邻,直达京唐港的坨王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千余公里的公路连通各镇、乡、村。自建的两座渔港码头增开了海上通道。在开通了6000门程控电话及无线传呼机、移动电话的基础上,万程控电话即将投入使用,实现了国际、国内直拨。几年来,滦南县投资75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投资环境明显改观。滦南县属京津唐电网供电,境内高低压输电线路639.3万米,输变电能力在京津唐电网所辖各县中,居第3位。
 

', 'cityname' => '滦南', ], [ 'title' => 'guye', 'content' => '

古冶区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地处唐山市区东部,距市中心28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36万(2006年)。全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年均降水量590毫米,年均气温10℃。矿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白云岩、貂皮灰岩、竹叶岩、伊利石、熔剂灰岩、水泥灰岩和煤矸石等十大矿藏,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境内有开滦矿务局所属林西、赵各庄、范各庄、吕家坨矿等。2012年,古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5亿元,财政收入达21.38亿元。截至2006年,古冶区辖5个街道、3个乡、2个镇:林西街道、唐家庄街道、古冶街道、赵各庄街道、京华街道、王辇庄乡、习家套乡、大庄坨乡、范各庄镇、卑家店镇。
 

', 'cityname' => '古冶', ], [ 'title' => 'luanping', 'content' => '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总面积3195平方千米/3213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滦平县辖7个镇、5个乡、10个民族乡:滦平镇、长山峪镇、红旗镇、金沟屯镇、虎什哈镇、巴克什营镇、张百湾镇、平坊满族乡、安纯沟门满族乡、西地满族乡、陈栅子乡、付营子乡、小营满族乡、西沟满族乡、邓厂满族乡、五道营子满族乡、马营子满族乡、付家店满族乡、火斗山乡、两间房乡、涝洼乡、大屯满族乡。
 

', 'cityname' => '滦平', ], [ 'title' => 'luanxian', 'content' => '

滦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4′3”——118°49′45”,北纬39°34′39”——39°58′25”。东西长50.9公里,南北宽43.8公里。东与卢龙、昌黎隔滦河相望,南和滦南县相接,西邻丰润、古冶区,北靠迁安、迁西二市县。全县总人口53.54万人,土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合102685.95公顷。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沿海地区开放县。县城分新城、老城两部分,相距5公里。距唐山47公里,距天津港136公里,距秦皇岛港82公里,距京唐港76公里,距北京260公里。滦县辖12个镇:滦州镇、响堂镇、东安各庄镇、雷庄镇、茨榆坨镇、榛子镇、杨柳庄镇、油榨镇、古马镇、小马庄镇、九百户镇、王店子镇。滦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的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受海洋气团和太平洋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闷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寒、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0.5oC。全年平均日照2651.5小时。常年平均降水量714.5毫米。
 

', 'cityname' => '滦县', ], [ 'title' => 'lubei', 'content' => '', 'cityname' => '路北', ], [ 'title' => 'pingquan', 'content' => '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21′03〞-119°15′34〞,北纬40°24′0〞-40°40′17〞,为辽宁、内蒙、河北三省交界地,东与辽宁省的凌原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连,西邻承德县,南邻宽城县。总面积3297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4年)。平泉县辖9个镇、4个乡、6个民族乡:平泉镇、黄土梁子镇、榆树林子镇、杨树岭镇、七沟镇、小寺沟镇、党坝镇、卧龙镇、南五十家子镇、王土房乡、柳溪满族乡、七家岱满族乡、平房满族蒙古族乡、北五十家子镇、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台头山乡、松树台乡、道虎沟乡、郭杖子满族乡。平泉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景观为渡假、休闲提供了和谐的自然环境,目前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辽河源头国家级森林公园,号称华北第一洞的党坝古溶洞、二泉地温泉等。座落在平泉县城西北部60公里处的辽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是辽河的发源地,故称之为“辽河源头”。这个森林公园,自然条件好,气候独特,森林茂密,植物繁多,有林面积21.8万亩,其中原始森林11.6万亩,有植物1700多种,上百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景区集险、奇、惊、古为一体,身临其境如入诗画,心旷神怡,返朴归真。平泉独特的山林风光和辽金历史文化与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滦平金山岭长城、丰宁、围场坝上草原,有机地形成了一个大游泳经济圈,互为补充,景趣天成。
 

', 'cityname' => '平泉', ], [ 'title' => 'fengrun', 'content' => '

燕山脚下,还乡河畔,在辽阔的冀东大地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唐山市丰润区。丰润位于东经117°45′-118°21′,北纬39°32′-40°04′,北依燕山,中南部偎冀东平原,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开发中心地带,丰润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6.3℃,七月平均气温25.4℃,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85天,年降水量710毫米。由东北到西南层次分明的分为低山、平原、洼地三类地区,海拔高度在1-648米之间。境内有水库4座,4级以上河流5条,还乡河、陡河、泥河纵贯全境。丰润区总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18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587个行政村,49个居委会,总人口87.4万人,29.5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万人。丰润区辖3个街道、18个镇、5个乡:太平路街道、燕山路街道、浭阳街道、丰润镇、老庄子镇、任各庄镇、左家坞镇、泉河头镇、王官营镇、火石营镇、韩城镇、岔河镇、新军屯镇、小张各庄镇、丰登坞镇、李钊庄镇、白官屯镇、石各庄镇、沙流河镇、七树庄镇、杨官林镇、姜家营乡、欢喜庄乡、银城铺乡、刘家营乡、常庄乡。
 

', 'cityname' => '丰润', ], [ 'title' => 'xinglong', 'content' => '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116平方千米/3123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县政府驻兴隆镇城西大街116号。邮编:067300。代码:130822。区号:0314。拼音:XinglongXian。兴隆县地处承德市南部,长城北侧。北纬40度12分至40度43分,东经117度12分至118度18分。全县疆界300多公里。东与迁西、宽城两县交界,西与北京平谷、密云两县接壤,北与承德县相邻,南隔长城蓟县、遵化毗连,是京、津唐、承四市的近邻。全县面积约为3123平方公里。人口为30.5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97人。兴隆县是个多民族的县,境内除汉族外,还居住着满、蒙、回等少数民族。县政府驻地兴隆镇。兴隆是华北燕运动隆起地带。燕山山脉绵亘于全境。山高坡陡,河谷纵横,是地形崎岖的深山区。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为全市地势最高的县。雾灵山耸立在县境西北部,海拔2118米,其次獐狂山、六里坪、五凤楼、月牙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兴隆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占总面积的90%河流两岸有范围较小的河谷平原,为本县主要农耕区。
 

', 'cityname' => '兴隆', ], [ 'title' => 'fengnan', 'content' => '

自然概况:丰南区地处河北省东部。东邻滦南、唐海县,西与宁河县接壤,南临渤海,北靠丰润县。全市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92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0.8万,民族有汉、回、满等。境内地势东北略高,西南渐低,为海滨淤积平原,海岸线长23.5公里。主要河流有陡河、沙河、黑沿子排干、西排干、津唐运河、煤河等。气候因受季风交替影响,春旱夏涝。年均降水量630毫米,年均温10.5oC,1月均温-6.3oC,7月均温25.1oC,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土特产为盐、大白菜、毛虾、蚶子。历史浏览:丰南原属丰润和滦县的一部分,1946年设立治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分别属丰润县和滦县所辖,1946年设立丰南县,1954-1960年,又与丰润、唐山几经分合,于1961年恢复丰南建置,归唐山市管辖。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2年改为唐山市丰南区。经济扫描:丰南现已形成了以冶金建材、机械、食品、化工、造纸、纺织工业为主,涉及27个行业部门,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目前,全区拥有村以上工业企业1531家,固定资产34.5亿元,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25个,千万元以上的有54个,亿元以上的4个。工业产值43.2亿元,工业企业利润达3.25亿元。丰南市现有耕地76.6万亩,其中水浇地3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花生次之。盛产大白菜。盐业发达,水产资源丰富。丰南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丰南区全区生产网点达15776个,从业人员57523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595户。全市各类市场达48个,效益均很好,已成为北方第一经济强区(县)。
 

', 'cityname' => '丰南', ], [ 'title' => 'lunan', 'content' => '', 'cityname' => '路南', ], [ 'title' => 'qianan', 'content' => '', 'cityname' => '迁安', ], [ 'title' => 'tangshan', 'content' => '

唐山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南滨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可进出性很强。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品位独特,人文景观文化积淀深厚。唐山北部山区有明长城221公里,东接山海关、老龙头,西接慕田峪、八达岭,有名关险隘29处,敌楼603座,烽火台82个。水下长城、大理石长城、72券楼、监狱楼、水门、长城砖窑、养马圈、屯兵营等皆为长城沿线独秀,代表了明长城历史文化的精华。长城沿线已有清东陵、景忠山、鹫峰山、汤泉、潘家口、大黑汀、青山关、灵山、白羊峪等一系列旅游景区。清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2000年11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陵区埋葬着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庞大的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牌坊,最长的神路。位于迁西县境内的景忠山,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曾被清康熙皇帝御题“灵山秀色”、“天下名山”。唐山拥有山、海、林、岛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唐山有196.5公里海岸线,海滨风光秀丽,尤其是菩提岛、月坨岛、打网岗三个近海岛屿,正在开发建设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区,成为华北地区特色旅游靓点。
 

', 'cityname' => '唐山', ], [ 'title' => 'chengdexian', 'content' => '

承德县位于承德市各县区的中部,西南与北京接壤,东北毗邻内蒙古赤峰市;北与隆化相连,东部和南部分别以平泉为邻;西邻双滦区、双桥区、滦平县。面积4049平方公里,人口48万。现全县辖25个乡镇,42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地下板城。承德县是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的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形错综复杂,由山地丘陵与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势东北和西南高,中间低。东北部七老图山延伸在与平泉县和内蒙古的交界线上,大致呈南北走向,许多山峰超过1000米;西南部和南部是燕山山脉东段的延续;由平行岭谷组成,山地大部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河谷地段海拔仅220米左右,山势险峻`峰峦重叠,相对高度变化大,与滦河交界处的千层背海拔1688米;中部滦河及其支流武烈河、老牛河流域,以低丘陵为主,低山宽谷相间,在河流沿岸有小片冲积河谷平原。承德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雨水较多,昼夜气温变化剧烈,南北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5.9~9.0度,一月平均气温—8.9~—12度,七月平均气温24~21度,无霜期在127~155天,南北相差28天;年降水量450~8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因受地形影响,西南部降水较多。承德县境内有滦河及其支流武烈河、老牛河、白河及柳河、滦河流经本县西南部,境内流长67公里;由于有数条支流汇入,水量增大,下板城以下河段,夏季通航木船。承德县96年末有耕地58.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4万亩,水浇地11.43万亩。县内有以滦河为主的8条河流,自产水资源总量4.95亿立米,客水资源量16.76亿立方米。有林地面积278万亩,森林资源覆盖率46.4%。草场资源总面积92.1万亩,均属天然山地草场。承德县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主要有煤、磷、铁、金、银、铅、锌、钒、钛和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冰洲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46种,198处。其中:花岗岩地质储量251亿立方米;钒钛磁铁地质储量1.8亿吨。全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植物1400多种,有珍稀动物100多种,有500多种珍贵中药材。
 

', 'cityname' => '承德县', ], [ 'title' => 'yingshouyingzikuang', 'content' => '

鹰手营子矿区是隶属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承德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4′35″至117°53′02″,北纬40°28′28″至40°37′24″之间。鹰手营子矿区分布在兴隆县境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以鹰手营子为中心,包括汪家庄镇和马圈等乡,另一个区域是寿王坟镇,两区域相距2.5公里。鹰手营子矿区总面积为14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2013年),辖4个镇,15个行政村。2013年,鹰手营子矿区地区生产总值277276万元。清初,该地区为清东陵(遵化马兰峪)的风水禁地。乾隆年间,有四户李姓“鹰手”(即放鹰的人)在此猎取山鸡、野兔等作祭品,于每年旧历十一月二十八日送往清东陵,故得名“鹰手营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属顺天府遵化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属顺天府东路厅遵化州,乾隆八年(1743年)属遵化直隶州。清末,该地区开禁,逐渐立庄垦殖。
 

', 'cityname' => '鹰手营子矿', ], [ 'title' => 'zunhua', 'content' => '', 'cityname' => '遵化', ], [ 'title' => 'chengde', 'content' => '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北部与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盟相邻。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承德还是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中国摄影之乡、中国剪纸之乡。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2016年11月,承德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10月,承德市入选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
 

', 'cityname' => '承德', ], [ 'title' => 'shuangqiao', 'content' => '', 'cityname' => '双桥', ], [ 'title' => 'xiahuayuan', 'content' => '

下花园区早在商、周时为冀州地,战国时为燕国疆土,秦汉属幽州上谷郡。据《辽史》记载,下花园因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建上、中、下三个花园而得名。下花园区位于东经115°16’、北纬40°29’,在张家口市东南部,隶属张家口市。2012年辖花园乡、辛庄子乡、定方水乡、段家堡乡4个乡,2012年总面积315平方公里,总人口67648人。在商、周时期这里便出现了早期村落,进入到秦汉时期,随着铁器农耕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的急剧膨胀,统治阶级基于强化地方统治的需要,在这里正式建制设县,是为茹县。
 

', 'cityname' => '下花园', ], [ 'title' => 'yangyuan', 'content' => '', 'cityname' => '阳原', ], [ 'title' => 'qiaoxi-2', 'content' => '

桥西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部,地处市区京广铁路以西,中山路以南,西与鹿泉区接壤,北与新华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 。桥西区总面积75.28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总人口80万(2014年)。2014年,桥西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4.4亿元。桥西区有裕西公园、白求恩墓、石家庄和平公园等景点。截至2015年,桥西区辖12个街道:东里街道、中山路街道、南长街道、维明街道、裕西街道、友谊街道、红旗街道、新石街道、苑东街道、西里街道、振头街道、留营街道;区政府驻石家庄市维明南大街120号。桥西区位于石家庄市市区西南部,地处市区京广铁路以西,中山路以南;西与鹿泉区接壤,北与新华区毗邻;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 ;总面积75.28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桥西', ], [ 'title' => 'weixian-3', 'content' => '', 'cityname' => '蔚县', ], [ 'title' => 'qiaodong-2', 'content' => '

桥东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中心地带,是石家庄市的发祥地,北接正定县,南邻栾城县、鹿泉市,东西分别与市内其它四区接壤,辖区总面积43.0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9万,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6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南北狭长,呈长条状纵贯石家庄市南北,中部为繁华的闹市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南北两端多为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区。京广、石德铁路、1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纵贯全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南北狭长,长17.8公里、宽1.6公里,呈长条状纵贯石家庄市区南北,京广、石德铁路,1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便捷,商贸信息发达,历来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之地,是南货北进的重要枢纽和桥梁,是华北重要商埠的核心区域。2014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长安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2个区,这里属九、十、十一、十二区;1941年全市改为六个区,这里属二区和六区的一部分;1947年12月26日全市改为八个区,这里属三、四区;1955年第三区改为东华区,第四区改称和平区;1956年东华、和平两区合并,正式命名为桥东区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实现城市公社化后曾一度建立桥东人民公社,管委会和区人委为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 'cityname' => '桥东', ], [ 'title' => 'shangyi', 'content' => '', 'cityname' => '尚义', ], [ 'title' => 'chongli', 'content' => '

崇礼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倚内蒙古草原,隶属张家口市,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耕地37.2亩,总人口12.56万,其中农业人口10.72万。县城距离张家口5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340公里。崇礼县辖2个镇、8个乡:西湾子镇、高家营镇、四台嘴乡、红旗营乡、石窑子乡、驿马图乡、石嘴子乡、狮子沟乡、清三营乡、白旗乡。全县现已探明的矿产种类达8大类38种之多,其中:黄金、磁铁、玄武岩,褐煤等储量极其丰富。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加工增值、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能。全县成片森林面积77.5万亩,其中天然林3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草场面积152万亩,草场载畜量达50万个羊单位,发展林牧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森林茂密,气候凉爽,以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已开辟了翠云山旅游度假村、塞北滑雪场、万龙滑雪场、长城l岭滑雪场、农家老院等旅游胜地。翠云山、桦皮岭、响玲寺等旅游景点有待进一步开发。
 

', 'cityname' => '崇礼', ], [ 'title' => 'funing', 'content' => '

抚宁,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环抱秦皇岛,邻近北京、天津、唐山。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通讯先进迅捷,电力、煤炭充足,县城新区和南戴河城镇基础建设日臻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文化娱乐场所众多。抚宁县总面积1645.8平方公里,总人口51.24万人,辖11个乡镇3个管理区,共615个行政村。其中包括:抚宁镇、坟坨管理区、下庄管理区、田各庄管理区、留守营镇、榆关镇、台营镇、大新寨镇、牛头崖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茶棚乡、深河乡、杜庄乡、南戴河旅游区。
 

', 'cityname' => '抚宁', ], [ 'title' => 'chicheng', 'content' => '

赤城县位于位于北京北部,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北依坝上草原,南邻首都北京。全县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周长420公里,列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县辖9镇,9乡,440个行政村,1318个自然村,2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5.8万。赤城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汉置女祁县,北魏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明置卫、所、堡,清设赤城县,历代即为兵防重镇,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独石咽喉”之说。长期以来又是长城内外主要贸易集散地。县境周围群山环绕,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纵贯南北。河谷之间,高山起伏,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全县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东亚大陆季风气候,中温带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 'cityname' => '赤城', ], [ 'title' => 'changli', 'content' => '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管辖,是全省首批扩权县之一。地处京津唐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北枕碣石,东临渤海,西南挟滦河。全县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万亩,辖16个乡镇(6乡10镇),一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昌黎县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昌黎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雄厚的产业优势、卓越的环境优势、优良的人居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昌黎背山面海,地质结构复杂。由平原(约占总面积的36%)、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沙带(约占总面积的29%)、沿海(河)滩涂(约占总面积的26%)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昌黎倚山傍海,山、海、滩、泉具备,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黄金海岸旅游区,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国际滑沙活动中心、翡翠岛海洋大漠风光,国内独有,国际罕见,2005年10月昌黎县黄金海岸以“沙漠与大海的吻痕”的特色风光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昌黎葡萄沟素有“十里葡萄长廊”之称,与新疆“吐鲁番”齐名。县境最高峰为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海拔695.1米。
 

', 'cityname' => '昌黎', ], [ 'title' => 'zhuolu', 'content' => '

涿鹿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之间,涿鹿—怀来盆地西部。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郊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东距北京市中心140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70公里,北距张家口市75公里。县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辖1区、8镇、9乡,373个行政村。全县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以桑干河南岸的五堡、保岱村为界,北部为河川区,中部为丘陵区,太平堡以南为山区。海拔高度平均在500—1200米之间,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最低点桑干河、洋河交汇处海拔460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4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6.76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为0.69亿立方米,整体评价水资源较丰富。涿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年平均气温9.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3.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年降雪月份为11月份至次年2月。年均风速为2.5m/s,较大风速24m/s,风向频率为静风频率30,西北频率11。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
 

', 'cityname' => '涿鹿', ], [ 'title' => 'qinglong', 'content' => '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隶属于秦皇岛市。处在环京津、环勃海经济圈中,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优势。全县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人,辖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境内多为丘陵山地,县域经济以矿业和林果业为特色产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青龙满族自治县辖6个镇、19个乡,396村民委员会:青龙镇、祖山镇、木头凳镇、双山子镇、马圈子镇、肖营子镇、凤凰山乡、龙王庙乡、三星口乡、干沟乡、大巫岚乡、土门子乡、大石岭乡、隔河头乡、官场乡、茨榆山乡、平方子乡、安子岭乡、朱仗子乡、草碾乡、七道河乡、八道河乡、娄仗子乡、三拨子乡、凉水河乡.
 

', 'cityname' => '青龙', ], [ 'title' => 'huailai', 'content' => '

怀来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燕山沉带西端,位于北纬40°、东经115°。东与北京市延庆县、昌平区和门头沟区接壤,西与下花园区、涿鹿县交界,北与赤城县毗邻。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的故乡。总面积180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42%,河川面积占32%,丘陵面积占14%,水面占12%。境内南北多为山区,中间为盆地,习惯称怀来盆地。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位于盆地中间。全县平均海拔792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无霜期14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072小时,平均气温10.5℃,年均风速3.3米/秒,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全县有永定河、桑干河、洋河、妫水河四条过境河流。全县辖11镇、6乡(其中1个回族乡)、297个行政村,总人口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万人,农业人口25.4万人,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另有回、满、蒙、壮、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85人。怀来县辖11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沙城镇、北辛堡镇、新保安镇、东花园镇、官厅镇、桑园镇、存瑞镇、土木镇、大黄庄镇、西八里镇、小南辛堡镇、狼山乡、鸡鸣驿乡、东八里乡、瑞云观乡、孙庄子乡、王家楼回族乡。
 

', 'cityname' => '怀来', ], [ 'title' => 'qinhuangdao', 'content' => '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纬39°24′~40°37′,东经118°33′~119°51′。总面积7812.4平方千米。总人口277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海港区。邮编:066000。行政区划代码:130300。区号:0335。明代属永平府,境内建制卢县、抚宁县、昌黎县、永平卫、山海卫。县下实行里甲制,里亦称社、屯,当地民编为社,迁来者编为屯。清代,沿用明制,属直隶省永平府,辖卢龙、抚宁、昌黎县。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增设临榆县。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是月,在秦皇岛建立秦榆市,秦榆市辖山海关办事处、一区(现海港区铁道南)、二区、三区(现海港区铁道北东区、西区)、海滨区、上庄坨区。1949年3月山海关改为市,划归辽西省;同时,秦榆市改称秦皇岛市,为河北省省辖市。
 

', 'cityname' => '秦皇岛', ], [ 'title' => 'wanquan', 'content' => '

万全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西、北以明长城为界与尚义、张北两县接壤,南隔洋河与怀安县相望,东临张家口市,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35公里,辖4镇7乡,全县共有172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21.96万人,城镇人口47672人,占总人口的21.7%。一般文盲率降为10.98%,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89.02%,平均受教育年限6.7年,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为大学2717人占总人口的1.31%;高中(含中专)17360人占总人口的8.37%;初中69980人,占总人口33.74%;小学81144人,占总人口的39.12%。全县少数民族人口426人,其中蒙古族87人;回族35人;藏族2人;维吾尔族3人;苗族14人;彝族16人;壮族1人;布依族6人;朝鲜族2人;满族240人;瑶族4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4人;僳僳族1人;仫佬族2人;毛南族1人;锡伯族3人。
 

', 'cityname' => '万全', ], [ 'title' => 'fuxing', 'content' => '

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西部。复兴区建于1980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与丛台区、邯山区同时建立。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该区域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复兴区因此而得名。复兴区是邯郸市的重、化工业区,全区辖1个镇,2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4万,区域面积160平方公里。复兴区辖:胜利桥街道、百家村街道、铁路大院街道、化林路街道、庞村街道、二六七二街道、石化街道、彭家寨乡、康庄乡、户村镇。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西部。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此后,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该区域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复兴区因此而得名。
 

', 'cityname' => '复兴', ], [ 'title' => 'huaian', 'content' => '

怀安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居冀、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总面积1692.5平方公里,总人口24.1万。县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通便利,邮电通讯捷达;物产丰富,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副产品倍受国内外青睐,”怀安三宝”享誉塞外;地下蕴藏着26种矿产,凝灰岩、花岗岩、磁铁矿、高岭土、砖瓦粘土等储量丰富;山水秀丽,灵官庙山群峰叠翠,虎卧寺古松挺拔,夏季时节,凉爽宜人,鸟语花香,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怀安县辖4个镇、7个乡:柴沟堡镇、左卫镇、头百户镇、怀安城镇、渡口堡乡、第六屯乡、西湾堡乡、西沙城乡、太平庄乡、王虎屯乡、第三堡乡。怀安物华天宝,境内地下矿藏丰富,名优土特产品繁多.现已发现各种矿点120多个,主要有铁、墨玉花岗岩、白云灰质岩、高龄土等26种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全县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建材和化工企业已发展到226家。怀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连接山西、内蒙古及中西部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通道,投资环境理想。京包铁路经县城柴沟堡,境内设4个站点,境内公路干线纵横交错,110国道穿越县经达银川,张家口至大同公路怀安段二级油路已成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邮电通讯事业篷勃发展,程控电话、光缆通讯和无线寻呼并网全国。全县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6座。
 

', 'cityname' => '怀安', ], [ 'title' => 'congtai', 'content' => '

丛台区,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邯郸市城市北部偏东处,东同肥乡区接壤,西与武安市接壤,西南与邯山区相望,北与永年区相接,南到和平路与邯山区交界。介于东经114°27′—114°32′,北纬36°21′—36°36′之间,总面积141.97平方千米。丛台区因辖区内有古迹武灵丛台而得名,始建于1980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在区划调整时,与邯山区、复兴区同时建区。截至2015年,丛台区辖10个街道,2个乡,1个镇,常住人口44.57万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8亿元。丛台区境内有丛台公园、战国赵王陵、紫山风景区等景点。1980年10月27日,邯郸市市区划分为三个行政区,丛台区成立。12月27日,原郊区刘家场、春厂、南城、东庄4个生产大队划归丛台区。
 

', 'cityname' => '丛台', ], [ 'title' => 'linxi', 'content' => '

临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东南端,卫运河中游左岸。东经115°18′—115°45′,北纬36°44′—36°57′之间。县城驻地,距北京344公里,距石家庄158公里,距邢台90公里,距邯郸100公里,距济南150公里。临西县地理位置优越,是两省三市四县交界之地。东濒卫运河,南邻馆陶,西接内丘县,北衔威县、清河。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19公里总面积542平方公里。临西县交通便利,是沟通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的交通咽喉。京九铁路纵穿全境,并在境内设有客、货站,京广线、京沪线垂翼东西,邯临、邢临公路横穿全境,横跨卫运河的公路、铁路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近10年来,临西公路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横纵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670.35公里,乡镇和行政村的通公路率均为100%。
 

', 'cityname' => '临西', ], [ 'title' => 'wuan', 'content' => '

武安市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兴城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全市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3.6亿元,财政总收入4.1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之列。原属河南省,1949年划归河北省。历史悠久。西汉初(公元前202年至195年)开始置县。境内磁山文化遗址距今7000余年。武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晋、冀、鲁、豫中央局曾设在冶陶镇,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铁、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铁矿石储量5.5亿吨,是全国四大富矿基地之一,煤炭总储量23亿吨、石灰岩总量达70多亿吨。自然风光秀丽。京娘湖、北武当山、红山寺等景区集旅游、观光、避暑为一体,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交通便利。309国道、邯长铁路横贯东西。境内通车里程达96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53.2公里,实现了95%的村通油路。
 

', 'cityname' => '武安', ], [ 'title' => 'hanshan', 'content' => '

邯山,多见于古代历史文献,现在只有其名而无实指。有学者认为邯山是今天的紫山(旧称紫金山、又名马服山)或紫山的别峰明山,有的学者认为邯山是邯郸市主城区中华大街西侧的土山。邯郸市区附近的紫山考察,几米、十数米高的浅紫红色大石块堆积在山顶,有学者推断,“邯丹阝”或“甘丹”的得名,有可能与紫山或紫山的别峰明山(曾称邯山)以及山岩呈紫红色有着直接的关系。“邯丹阝”或“甘丹”的初始含义是因为“邯山”呈紫红色而得名。椐《汉书》注者张晏解释:“邯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1] 近代有位专家,将邯郸的名称来历解释为:此城内有座山,名邯山。邯郸由此而得名邯郸西部的山脉见于史志记载的主要是葛、堵、邯、紫诸山。其中,葛山、堵山、紫山至今有名有山,唯独“邯山”,现在只有其名而无实指。有学者推断“紫山”当是远古时的“甘山”。紫山系太行山余脉,紫山之名与山色有关,其山多红石。
 

', 'cityname' => '邯山', ], [ 'title' => 'qinghe', 'content' => '

在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邻接山东省。县人民政府驻葛仙庄镇。汉信成、清阳两县地,北齐为武城县,隋改清河县。农产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业有机械、化肥、造纸、煤炭、酿酒、制药。清河县地处冀南平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片有着神奇传说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靠卫运河与山东省相邻,京九铁路纵贯县境,308国道傍城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辖6个镇320个行政村,城乡居民35.4万。清河是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这块土地屡被封给王侯为国,并多次发生举世闻名的事件,所被称为”风云之邦”。清河是我国张姓发源地之一。
 

', 'cityname' => '清河', ], [ 'title' => 'quzhou', 'content' => '

政区位置曲周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东接邱县,南邻广平、肥乡,西连永年、鸡泽,北依邢台市平乡。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曲周镇、安寨镇、侯村镇、河南疃镇、槐桥乡、南里岳乡、白寨乡、大河道乡、依庄乡、第四疃乡。政区沿革春秋时为晋曲梁地,因位于古曲梁边陲,故名曲周。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初置曲周县。1946年改称企之县,1949年恢复曲周县名称。政区人口面积现属河北省邯郸市。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4镇、6乡,342个行政村,总人口40.4万。政区自然特征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9.6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791.7毫米,全年无霜期平均212天。政区资源特点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谷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油类等为主。曲周不仅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被列入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基地项目重点县,还是中原养殖大县、蔬菜生产大县、鸡只存栏千万只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水利资源充足,滏阳河、支漳河等大小河流蜿蜒全境。劳动力资源潜力较大,全县农村劳力达16.8万。特产有“曲面”、小杂粮、食用油、粉皮等,其中,“曲面“明清时为宫廷贡品,久负盛名。
 

', 'cityname' => '曲周', ], [ 'title' => 'shexian', 'content' => '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涉县县境位于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东西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涉县东以东郊山、古脑、老爷山为界,与武安市、磁县比邻;西以黄栌垴、大寨垴、黄花山为界,与山西省黎城、平顺县相连;南与河北省安阳、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属深区。全县总面积1509.26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宜林宜牧荒山157亩,辖9镇8乡,308个行政村,总人口38.6万人。从涉县始发或者经过的列车有5对,由于邯郸市为冀门户和河北省的主要枢纽之一,京广线、邯长线、阳涉线铁路与北京、广州、山西长治相通,纽连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七县(市)。因此,涉县可以以邯郸为中转站通往全国各地。涉县还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境内有大型煤炭转运站300余家。涉县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是涉县总的特点。涉县自古乃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
 

', 'cityname' => '涉县', ], [ 'title' => 'weixian-2', 'content' => '

威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县相连。面积99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距省会石家庄133公里。威县辖5个镇、11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侯贯镇、七级镇、方家营乡、第什营乡、枣园乡、固献乡、贺钊乡、贺营乡、张营乡、常屯乡、常庄乡、高公庄乡、赵村乡。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于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威县,即为今县名之由来。
 

', 'cityname' => '威县', ], [ 'title' => 'weixian', 'content' => '

魏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北与广平县接壤,西与成安县、临漳县毗邻,东与大名县相连,南与河南省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相接。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万亩,辖21个乡,450个自然村,55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83万人,是河北省第三人口大县,隶属邯郸市。有中国鸭梨之乡的美称。魏县辖7个镇、14个乡:魏城镇、德政镇、北皋镇、双井镇、牙里镇、车往镇、回隆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沙口集乡、野胡拐乡、仕望集乡、前大磨乡、院堡乡、南双庙乡、大辛庄乡、大马村乡、边马乡、张二庄乡、北台头乡、泊口乡。魏县地处漳河和黄河水系改道冲淤而成的平原上,属黑龙港流域,海拔48~51米,全年无霜期205天,日照2553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地表平坦,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大豆、油料、蔬菜等,是国家粮棉生产大县和优质棉基地县。魏县素以盛产鸭梨而著称,并以果型端正、个大皮薄、肉细汁多、渣少核小、酸甜适度、香酥可口而驰名中外,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鉴定会上被评为鸭梨系列第一名,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
 

', 'cityname' => '魏县', ], [ 'title' => 'daming', 'content' => '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省莘县、冠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南乐县相连,西部、北部与本省的魏县、广平、馆陶毗邻。总面积1052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大名县辖6个镇、1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名镇、杨桥镇、万堤镇、龙王庙镇、束馆镇、金滩镇、沙圪塔乡、王村乡、铺上乡、黄金堤乡、大街乡、旧治乡、西未庄乡、孙甘店乡、西付集乡、埝头乡、北峰乡、张集乡、红庙乡、营镇回族乡。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元城县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北周为魏州,唐朝改称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民国3年(1914年)建大名道,辖冀南47县。1928年改道为大名专区,辖13个县。1945年大名解放,成立大名市,1946年撤市。1958年魏县并入大名。1961年大名、魏县分设后,辖39个公社、6个工作委员会。1984年设6区、6镇、33个乡,1996年撤区并乡后辖6镇14乡。
 

', 'cityname' => '大名', ], [ 'title' => 'pingxiang', 'content' => '

平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与广宗县交界,西与南和、任县接壤,南与邯郸地区鸡泽、曲周、邱县毗邻,北与巨鹿县相连。面积40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乞村,距省会石家庄117.6公里。平乡县始置于西汉,对其名之由来,近人陈铁卿撰《河北省县名考原》释云清人“钱玷曰:‘刘向列仙传:木羽,钜鹿南和平乡人,是其先为乡’,盖平本乡名,后以乡为县,遂并乡字存之耳”。此说不无道理,古代的县常有因治于某乡某城邑,便以此为县名,诸如河北省柏乡、临城、武邑等县均是。
 

', 'cityname' => '平乡', ], [ 'title' => 'chengan', 'content' => '

成安县区位独特,环境优越。成安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地带,西枕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的”九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邯(郸)济(南)铁路沿境而过;距邯郸机场仅二十余公里,与郑州机场,石家庄机场均有高速公路直通;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五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一个铁、公、空交织成的立体化交通网已经和正在形成。信息要素市场日益健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数字传输等通讯手段齐全,可随时与世界各地实现通讯、通话、通电;县经济信息中心计算机系统与国内外六大信息网联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安上了”顺风耳”和”千里眼”。成安县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原材料供应充足。境域属漳河冲击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麦、棉、莓、果品质上乘,牛、羊、兔、鸡肉质鲜美,灌、乔、槐、杨四季郁葱。成安西距全国煤炭基地峰峰矿区仅30公里,晋煤东运的主要干线邯(郸)济(南)铁路沿境而过,工业用煤可方便运抵;东依中原油田、油气资源充足;大型的马头火力发电厂,距县城仅十余公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邯郸钢铁总厂近在咫尺。国能在县城工业区投资兴建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也一顺利投产,为成安乃至华北的经济发展气功强有力的能源供应保障。
 

', 'cityname' => '成安', ], [ 'title' => 'guantao', 'content' => '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44.6万亩,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等3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
馆陶县始建于西汉初年,已有2200多年的建历史。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馆陶县有尧唐之遗风、儒家教育之余泽,先后有汉文帝刘恒、汉宣帝刘询、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唐高祖李渊四个帝王的女儿被封为“馆陶公主”,有三国魏文帝、晋庄王和明鲁庄王三个帝王的儿子被封为“馆陶王”。馆陶县人杰地灵,造就了盛唐名相魏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等一代又一代贤士哲人。
 

', 'cityname' => '馆陶', ], [ 'title' => 'linzhang', 'content' => '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九曲漳河横贯东西,京深高速公路纵跨南北,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全县现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临漳因临漳河而得名,古称邺,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齐桓公始筑邺城,继之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之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西门豹投巫治水,曹孟德筑邺城,建“三台”(铜雀、金凤、冰井),昭示曹魏之霸业;又有“破釜沉舟”、“铜雀春深锁二乔”、“文姬归汉”等历史佳话。98年临漳县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卫生城。
 

', 'cityname' => '临漳', ], [ 'title' => 'guangzong', 'content' => '

广宗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东部。全境位于地处古黄河、漳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自南向北微倾斜,海拔29-35米。东与威县交界,南与邯郸地区邱县接壤,西与平乡、巨鹿两县相连,北与南宫市毗邻。总面积513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距省会石家庄120公里。广宗县辖1个镇、7个乡:广宗镇、葫芦乡、大平台乡、件只乡、核桃园乡、东召乡、北塘疃乡、冯家寨乡。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便建立了广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1年8月,广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宗县属冀南区四专区。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广宗县遂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广宗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宗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将广宗县划归邯郸地区,同年12月20日,广宗县并入巨鹿县(1960年改属邯郸市)。1961年7月9日,析巨鹿县复置广宗县,属同年复置之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仍辖广宗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 'cityname' => '广宗', ], [ 'title' => 'guangping', 'content' => '

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辖2镇5乡,169个行政村,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广平西依太行、身卧华北平原,东连胶东半岛,南接商城郑州,北与石家庄相通。雄居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近临京广、京九铁路干线和京深高速公路,309国道、邯大公路横穿东西,县境内乡乡通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邯(郸)济(南)铁路穿城而过。通讯事业蓬勃发展,已形成内连县、乡、村,外通全世界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广平县辖2个镇、5个乡:广平镇、平固店镇、双庙乡、十里铺乡、南韩村乡、南阳堡乡、东张孟乡。历史上广平商贾云集,数度繁荣昌盛。今至改革开放春潮涌来之际,广平人民抢抓机遇,动手早,行动快,敞开县门,大搞开放。工业企业连年快速发展,产品出口创汇逐年增加,连续五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财政收入连续五年上台阶。1990年以来,已有欧洲、南亚、美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客商在广平兴办“三资”企业,广平成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一颗耀眼明珠。
 

', 'cityname' => '广平', ], [ 'title' => 'fengfeng', 'content' => '', 'cityname' => '峰峰', ], [ 'title' => 'xinhe', 'content' => '

新河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90公里,辖区总面积367平方公里,东与衡水冀州市接壤,南与南宫市、巨鹿相连,西与宁晋县相邻。全县辖2镇,4乡,169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人。县境内地势是南高而北低,中间高而东西低,相对高差25米左右,座标为东经115°04′—115°27′,北纬37°3′—37°34′,总面积367平方公里,东西宽31.7公里,南北长20.2公里。新河县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余,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约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约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6,07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 'cityname' => '新河', ], [ 'title' => 'jize', 'content' => '

鸡泽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邯郸市,西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62公里,西南距邯郸市65公里,西临京广线,东靠京九线,北与邢临高速公路仅3公里。总面积337平方公里,辖3镇4乡,169个行政村,人口24.9万人。鸡泽,古代不是县名,而是个自然的沼泽地名。鸡泽地处古沙河、名河冲积扇,和漳河故道冲积扇交汇处,地势低洼,形成沼泽。又因沼泽地鱼虾草虫较多,非常适宜鸡鸭放养。于是,户户养鸡,出现了鸡鸭遍地的景象。“鸡以氏泽、泽曰鸡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县、主体民营、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着重发展“一红(辣椒)、一白(棉花)、一黑(水泵、铸造)、一绿(精品果)”五大特色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特色产业县,为鸡泽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鸡泽是“中国辣椒之乡”,全县常年种植面积7万亩,加工企业128家,年加工鲜椒20万吨,产业总产值5.5亿元,建成了辣椒工贸城和无公害辣椒基地。鸡泽拥有目前华北最大的棉油加工企业——华益油脂公司,生产的“华益”牌棉籽油、“云海”牌棉花获全国供销总社名牌产品,带动全县棉花种植15万亩。
 

', 'cityname' => '鸡泽', ], [ 'title' => 'handan', 'content' => '', 'cityname' => '邯郸', ], [ 'title' => 'julu', 'content' => '

巨鹿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10公里,西距邢台市65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里6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55公里;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耕地4.6万公顷,总人口约35万,辖10个乡镇、291个行政村。巨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代为三十六郡之一,著名的”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巨鹿诞生过大唐名相魏徵、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等著名人物,他们为巨鹿历史书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 'cityname' => '巨鹿', ], [ 'title' => 'qiuxian', 'content' => '

邱县北靠京津,东依山东,南近河南,西望山西,与京广、京九铁路107、309国道为邻,106国道、邯临一级公路纵横穿越县境,天津港、青岛港为邱县联系世界之通道,石家庄机场、郑州机场、济南机场均为邱县的出入航空港,四省交汇,五洲通衢。现在,邯郸机场已于2007年8月8日开航,商务交通往来更加便利。邱县通讯业方兴未艾。拥有程控电话6000门,电话普及率居全省前列。并开办了特快专递、数字数据专线、分组交换、电子数据交换、无线传呼、移动通讯、图文传真等数十种邮电业务,对外通讯快捷方便。邱县供电服务设备先进,实力雄厚。邱县供电公司是国家中二企业,现有职工226人,下设16个职能科室、8个供电所和一个电力安装公司。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变电量630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8条90公里;10千伏线路52条926公里,低压线路1085公里;配电变压器1370台,变量84460千伏安。该公司服务上乘,信誉至上,1996年至2001年相继荣获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百家文明执法单位”等几十个荣誉称号。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中外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特向社会公开供电服务10项承诺和监督电话,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 'cityname' => '邱县', ], [ 'title' => 'qiaoxi', 'content' => '

邢台市桥西区,东沿京广铁路与桥东区接壤,西接邢台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连;南邻沙河、邯郸,距河南省会郑州市269公里,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面积149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2个镇,人口47万,2014年桥西区生产总值完成134.2亿元。桥西区有达活泉公园,郭守敬纪念馆、天河山等景点。2009年,桥西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桥西区位于邢台市西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北邻石家庄,南邻邯郸,西倚太行山与山西毗邻,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相望。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47’,北纬37°05’,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桥西', ], [ 'title' => 'yongnian', 'content' => '

永年县水土富饶、物产丰富。西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金、铜、煤炭、大理石、瓷土、石墨、石灰石等10多种。东部为华北大平原,盛产小麦、玉米、蔬菜、棉花等。是全国小麦基础县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滏阳河、支漳河、溜垒河等河流从境内流过,地下水资源年开采量70701立方米,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从县城西侧经过。永年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南距邯郸市1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系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穿南北,309国道、邯临省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全县总面积908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总人口84万人,辖20个乡镇,450个行政村。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3.2亿元,财政收入达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8元。
 

', 'cityname' => '永年', ], [ 'title' => 'ningjin', 'content' => '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滏阳河中游。〔北纬37°37’东经114°53’〕东邻辛集、冀州,西连柏乡县,北靠赵县、晋州,南接隆尧、巨鹿、新河县。辖10个镇、6个乡364个行政村:凤凰镇、河渠镇、东汪镇、北河庄镇、耿庄桥镇、贾家口镇、四芝兰镇、大陆村镇、苏家庄镇、换马店镇、侯口乡、唐邱乡、北鱼乡、纪昌庄乡、徐家河乡、大曹庄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万亩,总人口73万,绝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县城距省会石家庄64公里,距北京365公里。高速公路已修通,至今还没有通铁路,距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京深高速公路30公里,东临京九铁路,距北京、天津均在单日往返里程之内。国道308线横贯全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县城功能完备,环境优越,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 'cityname' => '宁晋', ], [ 'title' => 'renxian', 'content' => '

任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滏西平原,距石家庄市100公里,距邢台市20公里。总面积431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总人口29.4万。任县辖3个镇、5个乡:任城镇、邢家湾镇、辛店镇、西固城乡、永福庄乡、大屯乡、天口乡、骆庄乡。任县地处东部季风型、南湿带气候带亚温润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3℃,寒暑变化显著,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98.2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67.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97天。任县交通便利发达,东临106国道和京九铁路,西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中有京深高速公路,邢德、邢济公路穿越全县。另外滏阳河、溜垒河、沣河等八条河流穿经而过。
 

', 'cityname' => '任县', ], [ 'title' => 'feixiang', 'content' => '

肥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全县辖7乡2镇,263个行政村,人口31.2万人,总面积502平方公里,素有“华北粮仓、冀南棉海”之称。近年来,县委、政府通过实施“对外开放,重点项目强县”发展战略,农业生产稳固发展,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商贸流通日趋繁荣,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工业、农业等方面有众多前景广阔、回报丰厚的项目。
 

', 'cityname' => '肥乡', ], [ 'title' => 'nanhe', 'content' => '

南和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北距石家庄市108公里,西离邢台市20公里,辖5乡3镇,218个行政村,总面积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万亩。截止2001年底,全县总人口达到31.3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粮食总产达到23万吨,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7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1元。历史沿革该县自公元前202年建置,北齐更名嘉禾,北宋曾称澧州,元代初名和阳,不久复名南和县。隶属巨鹿郡、魏郡、广平郡、名州、邢州、信德府、顺德府。1949年划入邢台专区,并先后归邯郸专区、巨鹿县、任县治,1962年复置,改属邢台专区。1970年改为邢台地区辖,1993年邢台地市合并后归邢台市辖至今。
 

', 'cityname' => '南和', ], [ 'title' => 'shahe', 'content' => '', 'cityname' => '沙河', ], [ 'title' => 'cixian', 'content' => '', 'cityname' => '磁县', ], [ 'title' => 'nangong', 'content' => '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周围百公里左右有石家庄、济南、邢台、邯郸、衡水、德州、聊城、临清等大中城市环邻,并且靠近北京、天津、郑州等大都市;境内有106、308国道和邢(台)—德(州)线、肃(宁)—临(西)线、祁(村)—南(宫)线五条干线公路在市区交汇,青(岛)银(川)高速、大(庆)广(州)高速纵横交叉,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 'cityname' => '南宫', ], [ 'title' => 'longyao', 'content' => '

隆尧县地处冀南平原,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全县总面积749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6镇6乡276个行政村。隆尧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西汉。1947年由隆平、尧山两县合并而成。古代典籍有尧、舜治水的记载,后周皇帝郭威和柴荣、翻译家彦琮、教育家孔潘、《五方元音》作者樊腾凤等诸多仁人志士皆出于此。隆尧县辖6个镇、6个乡:隆尧镇、魏家庄镇、尹村镇、山口镇、莲子镇、固城镇、北楼乡、东良乡、双碑乡、牛家桥乡、千户营乡、大张庄乡。
 

', 'cityname' => '隆尧', ], [ 'title' => 'baixiang', 'content' => '

柏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东与宁晋县交界,西与临城县毗邻,南与隆尧县接壤,北与赵县、高邑县相连。东西宽16.4公里,南北长24.4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距省会石家庄70公里。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 'cityname' => '柏乡', ], [ 'title' => 'gucheng', 'content' => '

故城县(衡水辖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河北省东南部,隔京杭大运河与山东德州市百里相连。南邻清河县、南宫市,北接景县,西与枣强县以清凉江为界,东与山东省德城区及武城县隔京杭运河相望。全县总面积94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5°44′40″至116°16′50″,北纬37°3′15″至37°32′40″之间。以县城为基准,距北京市350公里,距石家庄市150公里,距天津市300公里,距济南市140公里,距衡水市60公里,距德州市30公里。县域总面积937平方公里。县政府所在地郑口镇,坐落于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西畔,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享誉周边,素有“小天津卫”之美称。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故城县属环渤海大经济圈,处冀东南与鲁西北经济圈之融合带,独具承接东部产业、西部资源相互转移的区位优势,是南资北上的途经宝地。东临京福高速、京沪铁路,西依京九铁路,北枕石德铁路。省级公路邢(台)德(州)线贯穿全境;郑(口)枣(强)线直通衡水,县域内路网纵横交织,通达便捷。
 

', 'cityname' => '故城', ], [ 'title' => 'neiqiu', 'content' => '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内邱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省道隆昔公路贯通东西。内邱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中西部,太行山东麓,东经113°56′43″至114°38′16″,北纬37°9′11″至37°26′39″之间。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三分之一。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31.2千米,总面积771平方千米。东与隆尧县、任县相连,南与邢台县接壤,西与山西省昔阳县交界,北与临城县、赞皇县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地内邱镇,位于县境东部平原区,北距省会石家庄84.6千米,南距邢台市27千米。隆昔公路东通隆尧县,西接昔阳县,中交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深高速公路,横贯县境东西。
 

', 'cityname' => '内丘', ], [ 'title' => 'anping', 'content' => '

安平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理坐标为东径115°19′至115°40′,北纬38°14′至38°21′。东接饶阳、西邻深泽、南交深州、北连安国与博野。南距衡水市7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91.2公里,北距北京、天津约250公里。土地面积505平方公里。辖安平镇、南王庄镇、马店镇、黄城乡、两洼乡、子文乡、大何庄乡、程油子乡共3镇5乡,230个行政村。2001年总人口32万,主要为汉族,另有回、壮、满、土家、俄罗斯、蒙古、达翰尔、瑶族等17个少数
 

', 'cityname' => '安平', ], [ 'title' => 'qiaodong', 'content' => '

桥东区,原为直隶省顺德府城(邢台城),是河北省邢台市二个市辖区之一,以地处京广铁路东而得名。邢台市桥东区是中国共产党邢台市委员会、邢台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邢台军分区及邢台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西沿京广铁路与桥西区接壤;东与邢东新区毗邻,北连邢台县,南接沙河市,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7°04′2.49″,东经114°30′4.37″;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辖1个镇、1个乡、5个街道,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8亿元。桥东区是邢台市的老城区,有3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保存了开元寺、清风楼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是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承载地。桥东区位于邢台市区东部,东与邢台县祝村、东汪镇接壤,北同豫让桥办事处毗连,南依沙河市,西沿京广铁路与桥西区为邻;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7°04′2.49″,东经114°30′4.37″;总面积3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桥东', ], [ 'title' => 'raoyang', 'content' => '

饶阳县地处冀中平原,总面积573平方公里,人口30万,耕地58万亩,滹沱河自西向东从中部穿过,土地平坦,四季分明,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北距京、津均240公里,东临秦、唐、沧开发区,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在饶阳设有三个客运站,石黄高速饶阳出口距县境仅10公里。
 

', 'cityname' => '饶阳', ], [ 'title' => 'lincheng', 'content' => '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北距北京市350公里、省会石家庄市78公里,南距邢台市54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切境而过。全县总人口19.6万人,总面积79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平均海拔773米。程控电话达1.8万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基本实现无盲区覆盖。
 

', 'cityname' => '临城', ], [ 'title' => 'wuqiang', 'content' => '

武强县地处燕赵腹地,是久负盛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悠久的历史为武强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如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百业昌盛,政通人和,民气激昂,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武强县共辖6个乡镇238个行政村,人口21万总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可得开发建设之益;背靠京津,地处渤海湾开发前沿,可取内外开放之利。武强县辖2个镇、4个乡:武强镇、街关镇、豆村乡、北代乡、孙庄乡、周家窝乡。近年来,按照”区城布局、规模经营、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建成了粮食、辣椒、蔬菜、食品、养殖五大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国家和河北省命名为”辣椒生产基地县”、”1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建起了衡水立年、河北369两个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精细化工、风味食品、卫生洁具、西洋乐器、电线电缆、仪器仪表、硬木家具、农机配件八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河北省”万吨化工染料基地县”、”小食品生产基地县”。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5万门,农村通话率达100%;正在建设的省重点工程–石黄高速和307国道跨越全县,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交通网络;被国家命名为”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年画博物馆古朴典雅,展示着武强特色。武强宾馆,匠心独具,迎接着八方来客。城区80余座大楼鳞次栉比,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成高标准教学楼18座,以年画为基调的县职业教育中心工艺美术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跨省招生,并成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实习基地。小康建设步伐加快,1997年一举甩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脱贫工作先进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6元,社会环境稳定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cityname' => '武强', ], [ 'title' => 'xingtai', 'content' => '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共有19个县(市)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管委会(大曹庄)。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80万,市区人口68万。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邢台市交通便利,京广、京九铁路,京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邢和、邢左、邢济公路横穿东西,形成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

邢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也是一座正在腾飞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政治环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邢台物产丰富,目前已发现有煤、铁、铜、石膏、瓷土等30多种矿产,有17种储量位居河北省前五位,其中蓝晶石储量为全国第一,石膏储量为华北第一,瓷土储量为全省第一。农副产品主要有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等,东部平原素有”棉海粮仓”之誉,西部山区盛产核桃、板栗和苹果等。
 

', 'cityname' => '邢台', ], [ 'title' => 'wuyi', 'content' => '

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830.1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04年)。武邑县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省中南部,所辖6镇3乡,545个行政村。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31.95万人,其中汉族319418人,少数民族11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5人。全县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9.3万亩,人均2.78亩。机井2400眼,水浇地面积45万亩。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5亿元。财政收入7600万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5元,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邑县辖6个镇、3个乡:武邑镇、清凉店镇、审坡镇、赵桥镇、韩庄镇、肖桥头镇、龙店乡、圈头乡、大紫塔乡。
 

', 'cityname' => '武邑', ], [ 'title' => 'taocheng', 'content' => '

桃城区,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1996年7月,设立桃城区。桃城区面积为591平方公里。桃城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42.8小时,年蒸发量在1295.7-2621.4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496.4毫米。2012年,区域GDP预计实现168亿元,比2006年增长59.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3.6%,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7.5%,分别比2006年增长4.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9亿元,均比2006年增长一倍。桃城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北纬界于东经115°25′17″~115°51′12″、北纬37°36′10″~37°49′55″之间。北部、西部与深州市交界,南部与冀州区 [6] 毗邻,东南部与枣强县相连,东部与武邑县接壤。面积为591平方公里(2013年)。
 

', 'cityname' => '桃城', ], [ 'title' => 'zaoqiang', 'content' => '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现辖5镇6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7万。枣强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商末丞相裘祖比干曾在大营一带居官。蜚声中外、天下钦仰的西汉巨儒董仲舒在此攻读、传道,雕于明代的董子石像至今犹存。历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枣强人淳朴、厚实之风范,热情、诚恳之性格。枣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社会稳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和水平堪称一流。
 

', 'cityname' => '枣强', ], [ 'title' => 'shenzhou', 'content' => '

深州市旧称深州,上古为冀州大陆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汉为下博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五九六年),于安平置深州,以城西故深池得名。尔后迭经废置,州城屡迁。唐徙州治于陆泽今深县旧州村),宋移深州治于静安(今深县贾城西东)。明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州城被洪水淹没,遂迁城于吴庄,即今深县城。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领武强、饶阳、安平三县。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废州为县,属直隶保定道,后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深县为冀中行署在深县创建河北抗战学院。一九三九年深县被日军侵占。为便于抗日游击战争,于一九四O年一月,以沧石公路为界,分为深北、深南两县。一九四五年属衡水专区。一九五二年改属石家庄专区。一九五八年安平并入深县。一九六0年饶阳、武强又并入深县。一九六一年饶阳、安平划出,一九六二年武强划出,深县恢复原制,复衡水专区。
 

', 'cityname' => '深州', ], [ 'title' => 'hengshui', 'content' => '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与石家庄市接壤,南与邢台市相连,北与保定市交界;南北长125.5公里,东西宽98.13公里,全市辖8县2市1区,总面积5815.4平方公里。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衡水人杰地灵,留有众多文物古迹。全市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景县的封氏墓群、舍利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景县的高氏墓群、周亚夫墓,衡水市桃城区的宝云塔、孔颖达墓、安济桥,冀州市的双家汉墓、西元头汉墓、西堤北石塔,枣强县的董仲舒石象,安平县的安平壁画墓、西寨子古墓,故城县的庆林寺塔等大多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75平方公里的衡水湖,水域辽阔,最大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衡水的旅游前景广阔。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期袁绍曾于冀州屯兵百万与曹操抗衡,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就生于衡水景县。衡水现拥有景县封氏墓群和舍利塔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加上冀州的后冢汉墓、双冢汉墓、西元头汉墓、故城的庆林寺塔和桃城区的宝云寺塔等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为古城添了风韵。
 

', 'cityname' => '衡水', ], [ 'title' => 'jizhou', 'content' => '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 'cityname' => '冀州', ], [ 'title' => 'yunhe', 'content' => '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也是沧州市政府所在地,因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而命名。运河区位于沧州市区西部,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30.9万(2013年),辖1乡1镇、6个街道办事处,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运河区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新华区毗邻,南、西两面与沧县接壤,北面与青县相连。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石家庄和济南220公里。2011年,运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73.4亿元。运河区是沧州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京沪高铁沧州西站在此设站;京沪高速、黄石高速、307国道穿境而过。1980年3月6日,沧州市设立运河区,辖西环中街街道、南环中路街道、水月寺街街道、市场街道、公署街道和南湖街道6个街道。2000年进行区划调整。截至2013年,运河区全区辖6个街道1镇1乡,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分别为:水月寺街道、市场街道、公园街道、南湖街道、西环街道、南环街道,以及南陈屯乡、小王庄镇。
 

', 'cityname' => '运河', ], [ 'title' => 'fucheng', 'content' => '

阜城县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69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53700。阜城县人文荟萃.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学者名流,北齐的刘昼,北周的熊安生,民国初期的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冀派内画艺术大师王习三,著名歌唱家于淑珍,著名播音员王铁成,著名国画家皮之先,儿童文学作家罗辰生,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等到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阜城县区位优势明显.阜城县位于环京津,环渤海和沿京九经济开发带,北距首都28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南距济南180公里,东距黄骅港160公里.省二级公路武干路横贯全境,且与京福公路再县城”十字相交”,西距今京九线京南第一大站衡水40公里,距106国道26公里,东距104国道京沪铁路40公里,北距307国道23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阜城县农业形成了瓜菜,林果,畜牧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西瓜之乡”,”漫河牌”西瓜,”阜兴牌”杏梅,”伊强牌”樱桃西红柿,”鸿志牌”李子等到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
 

', 'cityname' => '阜城', ], [ 'title' => 'cangxian', 'content' => '

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中平原东部,北冀京津,东邻渤海,地理坐标在北纬38°5′至38°3′,东经116°27′至117°9′之间。县政府驻沧州市新华区,全县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9万亩,总人口72万沧县一直以前被称为:“金丝小枣之乡”、“武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协正式批准沧县为“中国曲艺之乡”,这是继“中国书法之乡”后的又一个文化桂冠落户沧县,也是河北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头曲艺之乡。
 

', 'cityname' => '沧县', ], [ 'title' => 'jingxian', 'content' => '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全县辖9镇7乡,849个行政村,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全县呈簸箕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坦,最高点海拔25米,最低点14.1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景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平原绿化达标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壤、气候、光照、气温、降水等方面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全县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1.7%。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上,投资800多万元搞了县城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000多万新修了三条乡级公路(洚河流至留府、孙镇至赵官寺、杨院至富德路),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多公里,全县已有670个村通了油面路。投资1个亿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投资近3000万元的景中整体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 'cityname' => '景县', ], [ 'title' => 'xinhua', 'content' => '

新华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沧州市区东半部,与运河区以清池大道为界,行政区域总面积88.5平方千米。新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截至2014年,新华区下辖5个街道、1个乡,常住人口22.83万(2010年)。新华区是沧州市老工业基地,华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新华区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区东半部,西与运河区以清池大道为界,北、东、南三面与沧县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88.5平方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40千米,距天津市120千米,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221千米。新华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年积温4785℃,无霜期181天。降水、气温的季节分布及气温的昼夜差别较为明显。
 

', 'cityname' => '新华', ], [ 'title' => 'hejian', 'content' => '

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8万。河间属环渤海经济区,大北京经济圈内的京津冀中心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宽松的开放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人际资源已成为河间经济腾飞的显著优势。河间以工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餐具、通讯器材、轻纺化工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特产丰富,资源充足。地下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总储量巨大。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形成粮棉林果畜牧瓜菜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 'cityname' => '河间', ], [ 'title' => 'helan', 'content' => '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属大陆性气候,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土地总面积按1987年土地调查为1254.6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盛产甜菜、瓜菜、红黑瓜籽、芦笋、枸杞、蓖麻、色素菊、中药材等。畜牧业发达,集约经营程度高。
 

', 'cityname' => '贺兰', ], [ 'title' => 'dadukou', 'content' => '

大渡口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于1965年建区。大渡口区东临巴南区,南界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截至2016年末,大渡口区管理5个街道、3个镇,幅员面积102.82k㎡,常住人口34万。大渡口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金鳌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园、大渡口义渡公园、马桑溪古镇、堰兴剪纸等。 [3] 大渡口已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卫生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2017年,大渡口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面积7.46k㎡;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大渡口辖区面积增至102.82k㎡。截至2016年底,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晖路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
 

', 'cityname' => '大渡口', ], [ 'title' => 'huanghua', 'content' => '

概况:黄骅市位于北纬38°09′-38°39’,东经117°05′-117°49’之间。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和东北来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国家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龙头项目黄骅港所在地。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拥有65.8公里的海岸线。全市总人口41.97万。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2万。2005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将黄骅市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市)”之列,在计划报批、财政结算、项目申报、证照办理、土地报批等11个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激活了市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黄骅拥有中国冬枣之乡、中国北方模具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称号。
 

', 'cityname' => '黄骅', ], [ 'title' => 'lingwu', 'content' => '

灵武,古称灵州。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全市总面积46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其中回族人口11.1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1996年5月灵武撤县设市,1997年12月被自治区纳入宁夏经济核心区范围,2001年2月被规划为全区的能源重化工基地,2002年10月被银川市代管,融入了“建设大银川”的战略框架,从此,为灵武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cityname' => '灵武', ], [ 'title' => 'youyang', 'content' =>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是渝东南重要门户。全县面积5173平方公里,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县,辖39个乡镇,人口73万,其中土家族44.5万,苗族16.5万人,还有满、彝、回、黎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西面有滩急浪高的乌江天险;东面有被喻为“土家族摇篮”的酉水河和古朴的民风民俗。
 

', 'cityname' => '酉阳', ], [ 'title' => 'renqiu', 'content' => '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西距保定66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201公里。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市境东与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人口为77万余人,其中任丘市63万余人,华北油田14万余人。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路街道、西环路街道、永丰路街道、出岸镇、石门桥镇、吕公堡镇、长丰镇、莫阝州镇、苟各庄镇、梁召镇、辛中驿镇、议论堡乡、青塔乡、北辛庄乡、七间房乡、北汉乡、于村乡、麻家坞乡。任丘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 'cityname' => '任丘', ], [ 'title' => 'yongning', 'content' => '

永宁县地处宁夏平原中部,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郊县。全县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辖五镇一乡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4万人,有汉、回、满等13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8%。境内沃野千里、沟渠纵横、鲤鲫逐波、林丰粮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永宁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永宁县交便捷,服务设施完善。109国道、201省道、石中高速公路、包兰铁路纵横全境。县城距银川市河东机场40公里,距银川火车站35公里。水、电、暖、气一应俱全,电子汇总,触手即到,移动通信,可通全球。
 

', 'cityname' => '永宁', ], [ 'title' => 'qijiang', 'content' => '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
 

', 'cityname' => '綦江', ], [ 'title' => 'taole', 'content' => '

陶乐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陶乐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陶乐镇生态新农居是石嘴山市政府重点扶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陶乐镇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石嘴山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介于位于东经105°58′~106°39′,北纬38°21′~39°25′之间,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119.5公里。石嘴山市 面积5310平方千米,人口745482人(2012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毗邻黄河,西屏贺兰山,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800—3000小时,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具有春迟秋早,昼夜温差大,夏热无酷暑,冬冷无奇冷的特点。设计充分利用位于黄河大桥周边的地理优势以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气候条件,综合比较当地传统农居,加入各种节能生态理念提出了生态农居的设计思路和构想,力求在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更好的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
 

', 'cityname' => '陶乐', ], [ 'title' => 'pengshui', 'content' =>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全县辖10镇29乡,共274个村、26个居委,1785个村民小组、184个居民小组。2001年底,全县有17.55万户、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万人,县城居民4.95万人;社会从业人口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2.9万人,第二产业2.1万人,第三产业4万人。境内居住着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仡佬族、侗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壮族、满族11个少数民族,2001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 'cityname' => '彭水', ], [ 'title' => 'yinchuan', 'content' => '

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银川市位于东经105°51’,北纬38°25’。东临黄河,西屏贺兰山,南邻青铜峡市,北接石嘴山市,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82公里。全市总面积为34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57平方公里。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和永宁、贺兰两县。地形开阔平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呈西南高而东北低。银川市地处宁夏平原引黄灌区中部,水利资源丰富。黄河过境长度78.4公里,水面12.47万亩,年径流量315万立方米,流经银川市的唐徕渠、汉延渠、西干渠、惠农渠等灌渠年引黄河水量达18.2亿立方米。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地下水量7.5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达4.53亿立方米。<p>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3毫米,无霜期157天左右。主要气候 特点是: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等。<p>银川市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务院公布的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主要名胜古迹有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海宝塔、建于1050年的承天寺塔,明清建筑的钟鼓楼、玉皇阁、南门楼。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南关清真寺等。远郊还有风景迷人的贺兰山苏峪口原始森林保护区、沙湖旅游区,以及引人入胜的镇北堡电影城。
 

', 'cityname' => '银川', ], [ 'title' => 'pingluo', 'content' => '

平罗县是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县,位于宁夏北部,东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临,西与阿拉善左旗接壤,南与银川市贺兰县、北与石嘴山市惠农区相连。总面积2254.6平方公里,人口30万,城区人口8万人,回族人口9.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现辖七镇六乡,141个行政村。黄河纵贯南北,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土地一马平川,沟渠纵横。树网成林,稻香鱼肥,自古是西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赛上小江南”的美誉。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平罗在西部874个县市中分别排名第93位、第78位,连续两年进入西部百强县。交通要地、资源富地、产业重地、投资福地是平罗的四大特点。风景名胜独具魅力。有全国三十五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西部最大道观——玉皇阁,田州塔、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黄河万亩生态林、庙庙湖、康熙饮马湖、朔方湖、明月湖、平原水库、西沙湖等湖泊湿地遍布县境。“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清代诗人法海的名句,逼真地描绘出平罗县山河之间,一片沃野,水草丰盛,资源富饶的胜景。平罗县土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平罗县境内土地肥沃、面积广阔,山、川、水并存,黄河过境流程达41公里,农业倚黄河之利,水资源充足,加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是宁夏优质小麦、大米、油料、蔬菜、瓜果和淡水鱼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发展林业、牧草、中药材的极佳生态。
 

', 'cityname' => '平罗', ], [ 'title' => 'wulong', 'content' => '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万亩,县城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距重庆市区170公里,处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辖26个乡镇,40.84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巷口镇。
 

', 'cityname' => '武隆', ], [ 'title' => 'kaizhou', 'content' => '

开州区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东经107°55′48″-108°54′之间,西邻四川省开江县,北依大巴山接城口县和四川省宣汉县,东毗云阳县和巫溪县,南近长江邻万州区。2017年末,开州区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8.43万。辖26个镇、7个街道、7个乡。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9.59亿元,比2016年增长7.9%。2011年,被重庆市政府列入“民生工业试点园区”,被表彰为“渝东北优秀园区”。获得过“2013中国休闲小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2000年、2003年、2011年),2016年是开州第四次获此殊荣。
 

', 'cityname' => '开州', ], [ 'title' => 'huinong', 'content' => '

塞北明珠——惠农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东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贺兰山,北与内蒙乌海接壤,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人口20.9万。惠农区是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而成立的石嘴山市市辖区。惠农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春暖升温快,夏热无酷暑,秋凉天气爽,冬冷不严寒,宜于各类作物生长。境内贺兰山不仅是一道天然屏障,还是一个矿藏宝库,探明的原煤储量在17.7亿吨以上。煤炭等20多种矿产资源品质好、储量大。贺兰山290处山泉,年均水量620-1560万立方米,水质甘甜,泉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 'cityname' => '惠农', ], [ 'title' => 'fengdou', 'content' => '

丰都县位于重庆市版图中心,东经107°28′03″-108°12′37″,北纬29°33′18″-30°16′25″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南北长87km,东西宽54km,幅员面积2901km2。长江横穿县境47km,水上距离重庆主城区172km、陆上150km。东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接武隆县、彭水县,西靠涪陵区,北邻忠县、垫江县。全县辖31个乡镇340个行政村,总人口79.5万人。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及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
 

', 'cityname' => '丰都', ], [ 'title' => 'nanan', 'content' => '

南岸区,是重庆都市区(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南岸区是以城市为主的都市工业区、中央商务区、国际会展区、风景旅游区。南岸区东部、南部接巴南区,西濒九龙坡区、渝中区,北临江北区、渝北区。至2013年,管理8个街道、7个镇,幅员面积263.09k㎡。至2016年,南岸区常住总人口87.39万人。南岸区旅游资源以自然风景和抗战资源为主,主要有南山森林公园、南山植物园、洋人街、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2017年,南岸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7年,南岸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cityname' => '南岸', ], [ 'title' => 'shizuishan', 'content' => '

石嘴山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市。石嘴山因黄河两岸“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他西依贺兰山,东濒黄河,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面积4454平方公里,人口67万。1960年建市,1975年改为地级市。经过37年的建设,石嘴山市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地处宁夏黄河灌区,生产小麦、玉米、水稻及多种经济作物,成为宁夏商品粮基地重要部分。这里风光优美,既有大漠的雄浑,又有江南的秀丽。石嘴山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在5.8-9.4度之间,全年日照3060-3217小时,绝对无霜期125-165天。景观:北武当山庙、兵沟大峡谷、银河红柳林、平罗玉皇阁、大武口森林公园、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石嘴山市旅游景区点多面广。以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沙湖最为著名。沙湖有近万亩湖面,湖中芦苇似花团锦簇,连绵起伏的沙丘与湖水融为一体,水沙相映,景色奇特,既有江南秀丽的水上景观,又具有塞外豪放的沙漠风景,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三十五个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北靠巍巍贺兰山,面对滔滔黄河水的寿佛寺和渐次升高、结构精巧、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玉皇阁使人留恋忘返。此外,贺兰山古岩画、岩刻,古长城遗址及其同地震引起的错位等景观,均有较高的艺术创作、考古、地居考察等价值。
 

', 'cityname' => '石嘴山', ], [ 'title' => 'jiulongpo', 'content' => '

九龙坡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坡区与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璧山区、江津区接壤,与南岸区、巴南区隔江相望。区境南北长36.12km,东西宽约30.4km,幅员面积431.86k㎡。截至2010年,九龙坡区常住人口为108.44万人;至2013年底,九龙坡区辖8个街道和11个镇。九龙坡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龙门阵风景区、海兰云天、重庆动物园、巴国城、白市驿森林公园等。2018年4月,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
 

', 'cityname' => '九龙坡', ], [ 'title' => 'bishan', 'content' => '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02’至东经106°20’,北纬29°17’至29°53’。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66.5公里,县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九龙坡;南界江津;西连铜梁、永川;北接合川、北碚。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县城以南15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路至重庆(陈家坪),里程为23公里。
 

', 'cityname' => '璧山', ], [ 'title' => 'jinfeng', 'content' => '

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中部,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辖良田、丰登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满城北街、黄河东路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2009统计辖区居住人口28.85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银川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驻金凤区人民广场北侧的市行政中心。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亿元,较2006年增长14.3%。金凤区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占总面积的4.6%。平均海拔1100-1200米,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2014年金凤区有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 'cityname' => '金凤', ], [ 'title' => 'shapingba', 'content' => '

沙坪坝区,隶属重庆市,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东滨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邻,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抵缙云山接璧山区,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沙坪坝区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是重庆市科教文化区,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截至2016年,沙坪坝区辖19个街道、7个镇;总面积396.2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113.39万人;2016年,沙坪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5.97亿元。沙坪坝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过”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cityname' => '沙坪坝', ], [ 'title' => 'xixia', 'content' => '

西夏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银川市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西夏区东起包兰铁路,西至贺兰山口轴线(宁蒙界),南临永宁县,北接贺兰县,总面积1129.3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三个市辖区中面积最大的。西夏区辖2个镇、7个街道。截至2013年,西夏区共有24万人。2013年,西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8亿元。西夏区境内分布有拜寺口双塔、滚钟口、贺兰山岩画景区、西夏王陵等景点景区。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西夏区西至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与金凤区为邻,南北分别与永宁县和贺兰县相连,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西夏区地貌属宁夏北部平原和山地地貌区,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两个地貌分区组成。银川平原又分为贺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两个地貌区。西山东川、西干渠、新开渠、良田渠等绕境,湖沼镶嵌,是西夏区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征。
 

', 'cityname' => '西夏', ], [ 'title' => 'tongliang', 'content' => '

重庆市铜梁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西北部,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建县,因境内“小铜梁山”而得名,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故乡和蜚声中外的铜梁龙的发祥地。全县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人口81万。
 

', 'cityname' => '铜梁', ], [ 'title' => 'jiangbei', 'content' => '

江北区,隶属于重庆市,是主城核心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北岸,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坝四区隔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至2015年底,江北区幅员面积为220.77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3个镇,户籍人口60.18万人。2015年,江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亿元、195.2亿元、49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11.2%、12.7%。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7.6%、72.4%,拉动GDP增长3.4个、8.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2:28.4:71.4。2008年,江北区被授予 “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2016年,江北区荣获“中国城市人民获得感范例奖”;2016年5月,江北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7年11月,获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2017年12月7日,在“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颁奖仪式上,江北区智慧城管入选“治理创新范例”。
 

', 'cityname' => '江北', ], [ 'title' => 'xingqing', 'content' => '

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中部,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辖良田、丰登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满城北街、黄河东路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2009统计辖区居住人口28.85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银川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驻金凤区人民广场北侧的市行政中心。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亿元,较2006年增长14.3%。金凤区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占总面积的4.6%。平均海拔1100-1200米,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2014年金凤区有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 'cityname' => '兴庆', ], [ 'title' => 'rongchang', 'content' => '

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东经105°17′-105°44′,北纬29°15′-29°41′。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总面积1079平方千米。2002年末,总人口81.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人口密度751人/平方千米。全境地貌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全县最高点为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
 

', 'cityname' => '荣昌', ], [ 'title' => 'xiushan', 'content' =>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与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毗邻,326国道和319国道贯穿全县。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2450平方千米,边境线长320公里,总人口61万人(2004年)。
 

', 'cityname' => '秀山', ], [ 'title' => 'dazu', 'content' => '

大足县位于重庆西部,幅员面积1392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乡,50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25万人,农村劳动力41.34万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
 

', 'cityname' => '大足', ], [ 'title' => 'shizhu', 'content' =>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山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54万人。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建县,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
 

', 'cityname' => '石柱', ], [ 'title' => 'fuling', 'content' => '

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30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 'cityname' => '涪陵', ], [ 'title' => 'zhongxian', 'content' => '

忠县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中部,辖28个乡镇。忠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盛产柑橘。综合多种产业,近年来正快步发展中
 

', 'cityname' => '忠县', ], [ 'title' => 'wanzhou', 'content' => '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1.7万,在重庆40个区县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9.5万,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在库区区县中移民任务最重。
 

', 'cityname' => '万州', ], [ 'title' => 'liangping', 'content' => '

梁平县,原名梁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开江县。”。
 

', 'cityname' => '梁平', ], [ 'title' => 'yuzhong', 'content' => '

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地处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渝中半岛。渝中区作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别称“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在此发源。截至2013年12月31日,渝中区户籍人口630762人。截至2015年1月8日,渝中区幅员面积23.71k㎡(陆地面积18.54k㎡),管理11个街道(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上清寺街道、南纪门街道、七星岗街道、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大溪沟街道、石油路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渝中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并获“中国爱心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光荣称号。2017年,渝中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cityname' => '渝中', ], [ 'title' => 'dianjiang', 'content' => '

垫江,地处重庆市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占据渝北咽喉,区位优势突出。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人。历史悠久,文化昌达。自西魏恭帝2年(公元555年)置县至今1400多年历史。教育事业发达,人名受教育程度较高,是有名的“书画之乡”。
 

', 'cityname' => '垫江', ], [ 'title' => 'qianjiang', 'content' => '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另外有同名河流黔江,黔江风景区等。
 

', 'cityname' => '黔江', ], [ 'title' => 'tongnan', 'content' => '

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最前沿。是川渝握手区腹地东西南北交通自然便捷走向的交汇点及区域几何中心,是成渝经济区的腹地中心,是重庆西部凸入川中腹地最远、毗邻四川县市最多的对外开放最前沿最重要的门户,是重庆未来在川渝握手区的自然地理及交通要塞的中心城市。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辖两个街道、20个镇乡,283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人口95万。
 

', 'cityname' => '潼南', ], [ 'title' => 'changshou', 'content' => '

长寿县历史悠久,可考历史已有4000余年,长寿因其城东北的长寿山而得名,史载:“乐温山又名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改革开放以来,长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1989年率先跃入全国百强财政大县,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以电力、化工、纺织、建材、能源、食品、机械等行业为主的长寿工业年产值达35亿元以上,乡镇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3.6亿元。
 

', 'cityname' => '长寿', ], [ 'title' => 'wushan', 'content' => '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城位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县城距三峡大坝124公里,上溯重庆480公里,东下宜昌167公里。介于东经109.11’,北纬30.45’~32.28’之间,海拔相对高差2606米,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274公顷。巫山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
 

', 'cityname' => '巫山', ], [ 'title' => 'banan', 'content' => '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历史上,巴县先后涌现出了“宁抛头颅不丢寸土”的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优秀儿女。区境内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2500余人。
 

', 'cityname' => '巴南', ], [ 'title' => 'fengjie', 'content' => '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四川盆地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33″。县境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境内有白帝城景区、永安宫等旅游景点。
 

', 'cityname' => '奉节', ], [ 'title' => 'beibei', 'content' => '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区西北郊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幅员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重庆的风景旅游区和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本世纪20年代末,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开拓,抗战时期为陪都重庆迁建区,被誉为“陪都的陪都”。是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和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
 

', 'cityname' => '北碚', ], [ 'title' => 'wuxi', 'content' => '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分,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临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西与重庆开县、云阳接壤,北连重庆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
 

', 'cityname' => '巫溪', ], [ 'title' => 'yubei', 'content' => '

重庆市渝北区位于重庆市区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设立的新区。渝北区是重庆市的行政区,原为江北县,南端为主城区一部分的龙溪镇,北端与四川省接壤,区政府所在地为两路镇。渝北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3万公顷,绿地2万公顷。总人口79.3万人。
 

', 'cityname' => '渝北', ], [ 'title' => 'yunyang', 'content' => '

云阳县地处东经108°24′-109°14′,北纬30°34′-31°27′。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东与奉节县相连,西与万州区相接,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北与开县、巫溪县为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约70.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99.5公里。总面积3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94公顷。
 

', 'cityname' => '云阳', ], [ 'title' => 'jiangjin', 'content' => '

重庆市江津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江津位于重庆西南长江之滨,距渝中区公路里程50公里;铁路里程65公里;水路里程72公里。江津城区气候特征与重庆相近,但综合气象指标要优于重庆。江津区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中坝海拔178.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l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50年一遇洪水位199.13米,全区面积3200.44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大江西来,在江津城区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故江津又名几江。
 

', 'cityname' => '江津', ], [ 'title' => 'chengkou', 'content' => '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缘,地处四川省、陕西省、重庆市三省(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5′—109°16′、北纬31°37′—32°12′。县境东北与陕西省镇坪县、平利县、岚皋县、紫阳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开县、四川省宣汉县毗邻;西与四川省万源市相连。境内有黄安燕河石人湾、鸡鸣寺等旅游景点。
 

', 'cityname' => '城口', ], [ 'title' => 'nanchuan', 'content' => '

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位于重庆市南部,东南与贵州省道真、正安、桐梓县接壤,东北与武隆县为邻,北接涪陵区,西连巴南区、綦江县、万盛区。总面积2602平方千米。总人口66万人
 

', 'cityname' => '南川', ], [ 'title' => 'guyuan', 'content' => '

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西南三面与甘肃毗邻,北部与本区中卫、同心两县接壤,总面积16783平方公里,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彭阳、泾源县,总人口186.85万人,其中回族占47.6%,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聚居区之一。固原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2518.2小时,年平均气温6.1℃,年平均降水量492.2mm,年蒸发量1753.2mm,大于10℃的活动积温2000-2700℃,无霜期152天,绝对无霜期83天。景观:钟鼓楼,凉殿峡,泾河,隋唐石门关,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九彩坪,拱北彭阳城关,清真寺。固原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景名胜享誉天下。秦昭襄王时代修筑的秦长城,建于汉代的固原市古城遗址,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元始祖忽必烈的避暑行宫等人文景观,来者徜徉其间,无不为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而叹为观止。由老龙潭、凉殿峡、荷花苑等景点构成的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初僚神秘面纱,游人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特别是雄踞于固原进内的六盘山,因当年毛泽东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令世人瞩目。固原市作为陕甘宁边区划一部分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一个以原州区为中心,以泾源县为重点,南连西安,西通兰州,北接银川的文化、旅游带正在形成,旅游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cityname' => '固原', ], [ 'title' => 'yongchuan', 'content' => '

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东邻江津区,东北靠壁山县,北界铜梁县,西接荣昌县,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接壤。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210个行政村。
 

', 'cityname' => '永川', ], [ 'title' => 'qingtongxia', 'content' => '

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势平坦,牛首、峡口两山对峙,黄河穿峡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地处西北内陆,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兴农试点市,获“全国林业百强县”殊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光能丰富。年平均气温9.2度,极端最低气温-25.5度,极端最高气温37.7度。年降水量175.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78天,年日照时数2980.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8%,年最多风向为西北风,年蒸发量1946.1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高温、低温冷害、寒潮、霜冻、冰雹、暴雨、山洪、连阴雨(雪)、冬季冰冻等灾害。
 

', 'cityname' => '青铜峡', ], [ 'title' => 'beidaihe', 'content' => '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与北京,天津,秦皇岛,兴城,葫芦岛构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北戴河处于旅游带的节点。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
 

', 'cityname' => '北戴河', ], [ 'title' => 'zhongqing', 'content' => '

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 'cityname' => '重庆', ], [ 'title' => 'hongsibao', 'content' => '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前身为红寺堡开发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二个市辖区。它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辖2镇3乡、1个街道、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17939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 红寺堡区位于烟筒山,大罗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间,东临盐池,西接中宁,南起同心,北连利通区、灵武,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31.64万亩。海拔1240~1450米,为山间盆地,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 'cityname' => '红寺堡', ], [ 'title' => 'lulong', 'content' => '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总面积96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8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205、102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卢龙秦皇岛市辖县,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万亩。现辖12个镇,548个行政村。卢龙县辖6个镇、6个乡:卢龙镇、潘庄镇、燕河营镇、双望镇、刘田各庄镇、石门镇、下寨乡、刘家营乡、陈官屯乡、印庄乡、蛤泊乡、木井乡。
 

', 'cityname' => '卢龙', ], [ 'title' => 'hebei', 'content' => '', 'cityname' => '河北', ], [ 'title' => 'ningxia', 'content' => '', 'cityname' => '宁夏', ], [ 'title' => 'litong', 'content' => '

利通区隶属于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位于宁夏平原中部,距首府银川市59千米,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1384平方千米,辖8镇4乡,104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城镇社区,总人口38.1万(2012年)。利通区商贸流通活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是西北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建有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35个。平均海拔1125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2℃。
 

', 'cityname' => '利通', ], [ 'title' => 'xianxian', 'content' => '

献县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冀州,春秋时属燕国,战国时属燕、赵、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乐成。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河间郡,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河间郡为河间国,自此,河间或为国或郡,前后历时达700年,其治所一直在今献县河城街南,直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78年),郡(国)治所北徙,“河间”之名迁出县境,献县一直是河间国(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乐城为广城,仁寿初(公元601年)改广城县乐寿县。隋末窦建德在此建大夏国。唐宗为乐寿县。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升格改名寿州,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寿州为献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州为县,称献县,一直沿用至今。清沿袭明制,属河间府。抗日战争时期,东部地区(今淮镇、韩村、垒头、高官和今沧县的杜生、崔尔庄一带)划属建国县。南部地区(今陈庄镇的全部、河城街和南河头乡的部分)划属献交县。1949年献交县撤销,南部部分地区划归献县。1945年建国县撤销,东部地区除杜生、崔尔庄一带划给沧县外,其余划归献县。1958年饶阳、武强两县并入献县,仍称献县。1961年又将武强、饶阳划出,献县恢复原建制。今有乡镇18个,辖500个自然村。献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乐寿镇、淮镇镇、郭庄镇、河城街镇、韩村乡、乡、陈庄乡、徐留高乡、商林乡、段村乡、张村乡、临河乡、小平王乡、十五级乡、垒头乡、南河头乡、西城乡、本斋回族乡。
 

', 'cityname' => '献县', ], [ 'title' => 'haiyuan', 'content' => '

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1991年底人口31.15万。回族为主,有汉、满、蒙古、东乡等民族。西汉属安定郡。清同治十三年(1874)设海城县。民国三年(1914)改海原县。地形复杂,多山地。年均温7.6℃,年降水量322.5毫米。以农牧业为主,农产小麦、马铃薯、油料等。矿产硝、石膏。特产二毛裘皮、羊毛。包兰、银平、海靖等公路过境。风景名胜有西安州城、天都山石窟、灵光寺等。1920年发生8.6级海原地震。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新设立的中卫市管辖,位于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之间,东与原洲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会宁县,北濒中卫、同心县。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全县在册面积6899平方公里。
 

', 'cityname' => '海原', ], [ 'title' => 'yanchi', 'content' => '

山西省运城市即古河东盐池,亦称解池。地处运城盆地之南,中条山北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公里,宽3——5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初。盐池开发于传说中的唐人,即尧舜时代或更早一些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有名,到汉已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运城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暴晒雨成,色白味正,杂质少,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今之盐池,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多种化工原料产地,产品远销国外,元明粉、硫化碱出口量占全国之首。盐池,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别有一番情趣。“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须截海觅瀛洲”。它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盐池神庙就是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 'cityname' => '盐池', ], [ 'title' => 'xiongxian', 'content' => '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位于东经116°06',北纬38°59'。平均海拔10米。处于冀中平原的京、津、保三角腹地,南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京南小香港”___白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人口32万多,耕地56万亩,地势平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县城面积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雄县辖3个镇、6个乡:雄州镇、昝岗镇、大营镇、龙湾乡、朱各庄乡、米家务乡、双堂乡、张岗乡、北沙口乡。雄县自然资源丰富,为华北油田主产区,全县境内有油井800多眼。地下热水资源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好等特点,号称“华北之冠”。地热田面积300平方公里,储量达100亿立方米,水温在60-100oC,198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水产养殖、花卉栽培、洗浴取暖等开发利用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矿泉水总储量达4亿吨左右,经地质部、卫生部、轻工业部等权威专家联合鉴定,水中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锂、锶、碘、偏硅酸等。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指标,是国内唯一五元素达标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被饮用者誉为“神泉秀水”。雄县旅游资源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宋辽古战道绵延几十公里,全国罕见,素有“历史奇观,地下长城”之称。杨六郎点将台已部分发掘修复向游人开放,铃铛阁、宋辽边陲博物馆正待开发。集会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白洋淀姬丝汀娱乐城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争相惠顾。
 

', 'cityname' => '雄县', ], [ 'title' => 'shapotou', 'content' => '

沙坡头: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科技进步特别奖。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沙坡头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 'cityname' => '沙坡头', ], [ 'title' => 'tongxin', 'content' => '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隶属吴忠市管辖。地理东与盐池县、甘肃庆阳市环县接壤,南与固原市原州区毗连,西与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为邻,北与吴忠市红寺堡区交界,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部黄土高原,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1240-2625米,属丘陵沟壑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山脉、黄土丘陵、河谷滩地、沙漠垣地等五种,地形复杂,山川纵横交错分布。境内有罗山、米钵山、马大山、老爷山、青龙山、窑山等,均属六盘山系。201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25834人,其中城镇人口114993人,城镇化率达35.29%,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7.02‰,比上年下降0.6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4.87‰,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5‰,比上年下降0.48个千分点。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91037人。其中,农业人口293607人,占总人口的75.1%;非农业人口97430人,占总人口的24.9%;回族人口334859人,占总人口的85.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8人,失业率为4%。
 

', 'cityname' => '同心', ], [ 'title' => 'anxin', 'content' => '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县境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总面积738.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安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距首都北京市162公里,西距保定市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安新县辖9个镇、3个乡:安新镇、大王镇、三台镇、端村镇、赵北口镇、同口镇、刘李庄镇、安州镇、老河头镇、圈头乡、寨里乡、芦庄乡。安新县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受历史上冀中拗陷和黄河改道及太行山东麓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的影响,形成特殊形貌。西南北有冲积洼地平原,东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流人海,由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组成,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安新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5%。淀周边堤埝环绕,东有千里堤,西有四门堤,南有淀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境内堤长169公里,分安新大地为5个封闭区。内有7个较大洼地。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为1:2000,西半部最高海拔10米,东半部最低海拔5.5米。地势较高的土壤发育成褐土,地势较洼的土壤发育成潮土。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耕地1.23亩。独特的土质构造和适宜的气候,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提供了产生和繁衍的有利条件。白洋淀水域广阔,河流中的大量有机质与营养盐类随水人淀,淀水肥腴,含氧量高,底泥松软肥厚,加之适宜的光照条件,成为水生生物理想的生长和繁育场所,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丰。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其中浮游藻类92属,底栖动物35种,水生束管植物16科34种,鱼类17科54种。同时有鸟类19科26种,形成了良好的食物链结构,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白洋淀盛产鱼、虾、蟹、贝、芦苇、莲藕、芡实、菱角等,1955年淀水产鱼8850吨,居全国大型湖泊亩产量之首。1996年淀区养鱼有很大发展,产鱼、虾13,401吨;全县苇田12万亩,产芦苇7.5万吨,产值约7500万元。
 

', 'cityname' => '安新', ], [ 'title' => 'pengyang', 'content' => '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介于东经106°32′-106°58’之间,北纬35°4l’-36°17’。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南、北环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环县等市县。面积2528.65平方公里,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26万人(2013年),政府驻地白阳镇。彭阳县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盛产小麦、玉米、胡麻、荞麦、豆类等农作物,素有“粮仓油盆”之称。2013年,彭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水土保持先进县、退耕还林先进县 、绿化模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文明县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先进县、群众体育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县等荣誉。
 

', 'cityname' => '彭阳', ], [ 'title' => 'wuzhong', 'content' => '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邻陕西定边县,西北和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鄂托克前期接壤,西南和东南与甘肃靖远县、环县毗邻,北连永宁、陶乐两县,南接海原、固原两县,面积33994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种面积的52%。吴忠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260.7毫米,年蒸发量2018毫米,平均气温9.4℃。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雨雪稀少,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无霜期163天,是全国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吴忠经济在宁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约占自治区的1/3。已成形能源、冶金和机械、建材、轻纺、化工、清真食品工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交通便捷,包兰、中宝、大古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四通八达,109国道、211国道、银平、银榆、石营等公路在吴忠交汇。石营高速公路石中段已建成通车。宁夏现代化的大型河东机场,座落在吴忠境内。吴忠市古迹较多,有2000多年历史的秦渠、汉渠;另有关马湖汉墓群、西夏金积堡残墙断垣、南部牛首山及黄河一带的唐、明代边镇的烽火台遗址。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董府”建筑群,是晚清将领董福祥仿”宫保府”风格建立的一座宫殿式建筑。
 

', 'cityname' => '吴忠', ], [ 'title' => 'rongcheng', 'content' => '

河北省容城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腹地,距首都北京和天津直辖市均为120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可上天入海,距古城保定40公里。东临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之一-白沟,南接华北明珠白洋淀,是理想的经济发展区域。容城投资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保津高速横贯全县,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16公里,京深高速公路8公里,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通讯快捷,全县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已达3万多门,可直接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话联系。电力充足,境内有220KVA变电站一痤,35KVA变电站8座,组成科学合理的电力供应网。可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容城经济发达,特色产业明显。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6亿元,人均7840元;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7.4亿元,人均7000元。容城县以服装生产为主导产业,是中国较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南石狮,北容城”之称。全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成规模的4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资产总额达57.5亿元,年生产各类服装2.8亿件(套),完成产值8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70.1%;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3万人,直接出口创汇超亿美元。规模企业10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31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63家,省级服装企业集团5家,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29家,累计引进外资1180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32个;2002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84美元,经济外向度50%,均为保定市第一位。
 

', 'cityname' => '容城', ], [ 'title' => 'yuanzhou', 'content' => '

原州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黄土高原中西部,东邻彭阳县,南接泾源县,西连西吉县,北靠海原县、同心县,东北、西南分别与甘肃环县、隆德县毗壤,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原州区户籍总户数为15.61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6.48万人。2017年,原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6亿元,首次突破110亿元。2017年9月,原州区荣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截至2016年,原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北塬街道、古雁街道(新区街道)、南关街道、三营镇、开城镇、张易镇、彭堡镇、头营镇、官厅镇、黄铎堡镇、中河乡、河川乡、炭山乡、寨科乡。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北麓,在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之间。西北与海原县、西吉县相邻,东南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甘肃省的环县相接,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
 

', 'cityname' => '原州', ], [ 'title' => 'dawukou', 'content' => '

大武口区隶属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是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位于宁夏北部,是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是宁夏工业重镇石嘴山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6月,辖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12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区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29.36万人。2013年,大武口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3亿元。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6月,辖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12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其中,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为:长胜街道、朝阳街道、人民路街道、长城街道、青山街道、石炭井街道、白芨沟街道、沟口街道、长兴街道,锦林街道;星海镇,隆湖经济开发区。2012年,将全区47个社区调整为51个。北纬38°53″-39°5″,东经106°20″-106°30″,南以西汝公路为界,北邻简泉农场场部,东以三二支沟为界,西与贺兰山接壤。区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877平方公里,是石嘴山市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机构所在地。大武口区位于贺兰山东麓沿山地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 'cityname' => '大武口', ], [ 'title' => 'xionganxinqu', 'content' => '

雄安新区(Xiongan New Area)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对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区域实行托管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cityname' => '雄安新区', ], [ 'title' => 'jingyuan', 'content' => '

泾源县,隶属宁夏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东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相连,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西与隆德县毗邻,北与原州区、彭阳县交界,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2016年,全县辖4乡(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3镇(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两个社区,105个行政村。总人口118332人,农业人口105980人,占89.56%。辖区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2.18%,其中耕地面积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5%。泾源县境内六盘山地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中国第一个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
 

', 'cityname' => '泾源', ], [ 'title' => 'zhongwei', 'content' => '

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辖中宁、海原两县和中卫城区,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3681.1平方公里,占21.67%,山区面积13305.2平方公里,占78.33%。人口103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中卫历史悠久。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卫赢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誉。中卫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有煤、石膏、陶土、白云岩、石油、金、铜、铝、锌等30多种,石膏储量达7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煤碳资源最为丰富,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总储量12亿吨。水资源条件优越,黄河流经全市182公里,水能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是水能发电的良好地段,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中卫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基地。
 

', 'cityname' => '中卫', ], [ 'title' => 'shanhaiguan', 'content' => '

山海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为秦皇岛市辖区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1]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区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哈、京沈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山海关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荟萃、风光绮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山、海、关、城、楼、湖、海、洞、庙种类齐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山海关已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国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截至2013年,山海关区辖1个乡、 3个镇、5个街道,拥有国家级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4万人,距离沈阳市363公里。 [4] 2016年,山海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4亿元。
 

', 'cityname' => '山海关', ], [ 'title' => 'longde', 'content' => '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地处六盘山西麓丘陵地带,面积1093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人口密度198人/平方公里,是宁夏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的县,辖3镇、10乡。全县最低海拔1720米,最高处为六盘山,海拔2942米。自然气候条件差,但人文环境优越,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文化先进县、植树造林先进县、农田建设先进县、卫生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年财政收入1500万元左右。境内植物788种113科,稀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红腹锦鸡、勺鸡、金雕5种。经济作物有蚕豆、胡麻、洋芋等。隆德县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氛围浓厚,近年来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 'cityname' => '隆德', ], [ 'title' => 'zhongning', 'content' => '

中宁县地处宁夏中部,深居祖国西北东部内陆,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中宁自西汉立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中宁县辖6乡5镇2个管委会,目前有人口31.2万,面积4198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为532.8平方公里;中宁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也较明显,是古“丝绸之路”进入华北与关中的要冲,现包兰、中宝、中太银铁路和109国道和石中、中营、盐中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宁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枸杞、硒砂瓜、红枣、苹果等经济作物,还建有专供香港居民的蔬菜种植基地。境内还有较著名的石空大佛寺悠扬的钟声诉说着她悠久的历史,佛教圣地牛首山,双龙山旅游区和众多古石窟、明长城等。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为中国驰名商标和证明商标。著名的中宁县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园区更是享誉区内外,2008年园区内枸杞干果总产量达8800余吨,占全县的31%;总产值达2.6亿元,占全县的35%以上;园区农户人均来自枸杞生产的现金收入达238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80元。
 

', 'cityname' => '中宁', ], [ 'title' => 'xiji', 'content' => '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县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5万亩。辖3镇16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7万人,回族27.9万人,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西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火石寨景区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3A级旅游景区。党家岔震湖被列为国家级地震堰塞湖遗址。肃穆典雅、风韵独特的回教陵园和清真寺构筑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享有“华夏钱币第一县”和“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美誉。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长征途中夜宿单家集,周恩来驻扎公易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全县回汉人民的团结奋斗,全县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09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全县呈现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
 

', 'cityname' => '西吉', ], [ 'title' => 'haigang', 'content' => '

海港区是秦皇岛市四个市辖区之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秦皇岛市东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毗国家历史名城山海关区,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区,因百年大港——秦皇岛港而得名。海港区是秦皇岛市政治、金融、文化、贸易、教育、科研、交流中心,是东北地区连通华北地区的经济结合部,是中国对外公布的投资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海港区下辖13个街道、8个镇、1个开发区,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含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沈阳市380公里。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海港区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缓的剥蚀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秦皇岛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短暂无酷暑,无台风、无梅雨、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0.3℃,年平均降雨347.7毫米左右。
 

', 'cityname' => '海港', ], [ 'title' => 'beilun', 'content' => '

北仑区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以其境内的深水港――北仑港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东部。东部峙头洋面与普陀县交界;南部梅山港洋面与舟山市普陀区、鄞州区交界;西部自甬江至象山港洋面与鄞州区接壤,陆地边界线勘定全长44千米;北部金塘洋面与定海区交接(大榭岛的行政区划界仍属北仑区)。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29千米,陆地面积597.76平方千米。北仑区有11个街道,有户籍人口41万人,居住人口近90万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北仑区现辖11街道,分别是新碶街道、小港街道、大碶街道、霞浦街道、柴桥街道、戚家山街道、大榭街道、白峰街道、春晓街道、梅山街道和郭巨街道,共有2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大榭9个)和4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大榭6个),区政府所在地为新碶街道。

', 'cityname' => '北仑', ], ];